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常规护理诊断及措施

常规护理诊断及措施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25 16:53:07

常规护理诊断及措施

常规护理诊断及措施篇(1)

关键词:  急诊  护理  纠纷  防范 

        护理纠纷是指在临床诊治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与病人及其家属或陪伴所发生的各类矛盾。从所周知,急诊病人病情急重,变化快,病死率高,如若诊治、护理不当,或是护士的技能和人文素养欠佳等均可诱发护理纠纷,直接影响护理效果和医院形象。本文在总结继往护理工作的基础上,我院急诊科于2009年10月实施了规范化管理,有效地防范了护理纠纷的发生。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规范化管理措施

        1.1 一般资料 

        2009年9月我院急诊科针对近年来所发生的护理纠纷进行原因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制订了规范化管理措施。通过一年来的实施,实践证明,规范化管理措施有效地避免和遏制了护理纠纷的发生。

        1.2 护理纠纷的原因

        1.2.1 护理人员因素 主要包括:①责任心不强,接诊、分诊概念不清,服务意识淡漠或语言表达欠佳,工作无头绪、无重心而导致分诊混乱。②院前急救意识淡漠,毫无准备而草率出诊;接听呼救电话不详,或是出诊缓慢;未告知病人及其家属在转运途中可能存在的风险。③缺乏牢固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急救技能;抢救物品或急救药品不齐备;缺乏应变能力。④人文素养不够,缺乏医患沟通技巧,对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重视不够,或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未履行告知义务及签署知情同意书;抢救病人时手脚忙乱,或是毫无头绪和重心,甚至必要的治疗或护理措施尚未实施;护理记录书写不及时或欠规范。

        1.2.2 病人及其家属因素 主要包括:①病人及其家属在突如其来的急症情况下措手无策,感到恐惧、惊慌失措而致使心理障碍。②因突发的疾病以及经济上的困扰而急躁或对他人感到十分不满。③健康教育不够,患者及家属缺乏应有的健康知识,对医务人员出言不逊或缺乏应有尊重。④对疾病的诊治和护理不配合。

        1.3 护理纠纷评定标准

        根据我院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及其解决的结果自行拟订评估标准,并分为3级。Ⅰ级:一般矛盾,经护士本人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后即可化解;Ⅱ级:矛盾突出需经科室领导或护士长亲自协调才能解决,而事后双方均能谅解;Ⅲ级:矛盾尖锐需通过医院领导协调才能解决。

常规护理诊断及措施篇(2)

从所周知,急诊病人病情急重,变化快,病死率高,如若诊治、护理不当,或是护士的技能和人文素养欠佳等均可诱发护理纠纷,直接影响护理效果和医院形象。本文在总结继往护理工作的基础上,我院急诊科于2009年10月实施了规范化管理,有效地防范了护理纠纷的发生。现总结报道如下:

1规范化管理措施

1.1一般资料

2009年9月我院急诊科针对近年来所发生的护理纠纷进行原因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制订了规范化管理措施。通过一年来的实施,实践证明,规范化管理措施有效地避免和遏制了护理纠纷的发生。

1.2护理纠纷的原因

1.2.1护理人员因素主要包括:①责任心不强,接诊、分诊概念不清,服务意识淡漠或语言表达欠佳,工作无头绪、无重心而导致分诊混乱。②院前急救意识淡漠,毫无准备而草率出诊;接听呼救电话不详,或是出诊缓慢;未告知病人及其家属在转运途中可能存在的风险。③缺乏牢固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急救技能;抢救物品或急救药品不齐备;缺乏应变能力。④人文素养不够,缺乏医患沟通技巧,对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重视不够,或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未履行告知义务及签署知情同意书;抢救病人时手脚忙乱,或是毫无头绪和重心,甚至必要的治疗或护理措施尚未实施;护理记录书写不及时或欠规范。

1.2.2病人及其家属因素主要包括:①病人及其家属在突如其来的急症情况下措手无策,感到恐惧、惊慌失措而致使心理障碍。②因突发的疾病以及经济上的困扰而急躁或对他人感到十分不满。③健康教育不够,患者及家属缺乏应有的健康知识,对医务人员出言不逊或缺乏应有尊重。④对疾病的诊治和护理不配合。

1.3护理纠纷评定标准

根据我院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及其解决的结果自行拟订评估标准,并分为3级。Ⅰ级:一般矛盾,经护士本人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后即可化解;Ⅱ级:矛盾突出需经科室领导或护士长亲自协调才能解决,而事后双方均能谅解;Ⅲ级:矛盾尖锐需通过医院领导协调才能解决。

1.4护理纠纷的防范措施

1.4.1护士方面就护士本身的防范措施主要包括:①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服务理念,同时要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抢救护理措施。②加强护士的人文素养,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规范护理行为[1],在急救治疗的同时,做好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很有必要。③强化院前急救意识,接听呼救电话须认真仔细,同时准备好急救物品和药品;详细记录呼救电话的具体内容,包括患者的详细地址,患者目前的情况以及院前的急救过程,出车路线及其到达的大概时间,同时需告知转运途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及其注意事项,并将电话记录存档备案。④呼救电话一到,急诊科立即召集急救人员即刻到位,并检查抢救设备、器材和药品是否齐备、到位,随时做好急救准备,做到万无一失;平时对上述物品及药品必须做到四固定(定点、定位、定量、定人管理),随时清点、补充、交接、记录。⑤牢固专业知识,提高急救技能和应变能力,及时掌握病情变化及其转归,以娴熟的技术解除病人的痛苦,并运用卫生经济学的理念服务于社会,尽可能地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⑥强化自我保护意识,急救过程中不做、不谈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注意沟通技巧及方法,实行保护性治疗及护理,不扬病人隐私;及时、准确而规范的做好各种记录,包括诊断、检查、治疗、护理措施等实施情况的记录和知情同意书的签署。⑦强化急诊科管理和制度建设,更新院前急救理念,加强对救护人员进行急救技术培训,提高急救能力[2]。⑧实施医学继续教育:制订护士培训计划,定期考核或进行急救演练;培养急诊科护士的爱岗、敬业精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使他们以崭新的姿态服务、服从于当代急救工作。

1.4.2病人及其家属方面主要包括:①加强全民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健康意识以及社会急救理念与功能,积极普及急救知识,使民众初步掌握一般急救技能,当发现急危病人或发生意外灾害事故时,能正确、及时地进行自救、互救[2]。②针对病人的疾病及其病情,以及病人及其家属的年龄、社会背景,有的放矢给他们讲述该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介绍该疾病有关的治疗、护理知识及其恢复的过程,同时有必要告知整个治疗、护理过程所需的大概时间和经费。③以和蔼的态度和亲切的言语感化病人及其家属,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让他们直接感受到高超的护理技术和优质的护理服务态度,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圆满地完成治疗、护理计划。

2结果

实施规范化管理前后护理纠纷发生的比较:2008年10月~2009年9月我院急诊科共接收急诊病人3680人次,其中Ⅰ级护理纠纷152例次,Ⅱ级54例次,Ⅲ级27例次。2009年10月~2010年9月接收急诊病人3960人次,其中Ⅰ级护理纠纷32例次,Ⅱ级18例次,Ⅲ级9例次。经x2检验,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

常规护理诊断及措施篇(3)

关键词 急诊 护理纠纷 原因 应对措施

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自我保护及防范意识在逐渐提高,随着近些年医疗纠纷的不断增加,逐渐得到医护人员和人们的关注。急诊室是一个综合性科室,接待的患者病情较为复杂,发病情况不同,处理措施及治疗也各不相同,因此,较容易导致护理纠纷的产生。近些年我院制定并加强对护理纠纷的应对及处理措施,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在急诊科发生护理纠纷120例,其中由于医疗文献书写不规范引起护理纠纷30例(2500%),技术操作失误30例(2500%),因对护理人员态度不满导致护理纠纷45例(3750%),护理人员应变能力差导致护理纠纷15例(1250%),针对护理纠纷的原因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

护理纠纷的原因:①医护人员技术失误:医护人员技术失误主要是由于护理人员对各项护理技术不熟练,导致错误执行医嘱或是错误进行操作流程,如只能肌注的药品进行静滴使用;应缓慢静滴的药物,没有进行药物滴注速度的控制;将胃管插入气管内;错误操作雾化吸入治疗等。因此产生的严重不良后果,给患者的精神及身体造成严重损伤。②医护人员态度问题:在进行急诊护理工作中,态度问题是最值得关注和重视的。因为在就诊于急诊科患者均为急性重症患者,常需要进行快速、及时的抢救,患者家属的心情比较迫切和急躁,在询问病情和就诊过程中难免会存在急躁或是提出不合理的要求,这样给急诊治疗和护理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如果没有良好的沟通和理解,难免会对护理工作产生挑剔的情绪,导致护理纠纷发生。③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由于急诊科就诊均为急症、重症患者,需要进行快速有效的抢救和治疗。在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操作时常需要执行医生的口头遗嘱,所以在急救措施完毕之后应及时的补充完整各种医疗文献,例如:医嘱、执行单、操作流程等,证明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及合理性。在护理工作中如没有早规定时间补充完整医疗文献,一旦发生意外情况患者家属则认为护理工作没有有效、尽责的执行抢救措施,导致护理纠纷的产生。④违反规章制度操作:护理人员没有按照已经完善的规章制度进行,有效、尽责的护理操作。因此导致发生意外情况,导致发生护理纠纷。⑤应变能力低:在护理工作中不能进行快速、有效的反应,对急诊室进行的急救措施实施和流程不能快速的反应,导致延误治疗时机,产生的护理纠纷。

应对措施:①定期开展业务知识培训班:为提高护理知识业务水平,我院定期针对急诊室护理人员开展护理急救培训班,提高急诊室护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及各项护理技术操作的水平,使其能够快速有效的实施各种急救护理技术操作。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并严格要求执行。②加强法律知识宣传和学习:定期开展医疗及护理相关的法律知识讲座,印制和派发法律知识的宣传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对医疗护理工作中的法律知识学习,预防和避免在工作中因法律知识薄弱导致护理纠纷的产生。③推行人文关怀护理措施:在医院和急诊室内推行人关怀护理措施,对急诊科就诊的患者均采用人文关怀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以患者及家属的情感为出发点,实施人性化护理,增加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干预及情感干预,增加相互间的交流、提高相互理解和信任度,从而避免和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

讨 论

综上所述,导致护理纠纷的因素较多,有效解决的方法就是针对于问题的本身采取相应的措施,针对纠纷发生的比例和原因制定有效合理的措施进行预防。本文通过对急诊科发生护理纠纷的原因进行统计和分析,同时采取了有效合理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均获得圆满解决。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减少护理纠纷,改善医护关系,使就诊治疗更加人性化。

参考文献

1 锵.护理社会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42-144.

常规护理诊断及措施篇(4)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417

急诊科工作繁重而复杂,每天要接诊各种不同的患者,其治疗和护理的实施要求准确而迅速,稍有不慎将会酿成不良后果;同时由于急诊患者的病情急重,变化快,病死率高,如若诊治和护理失误或沟通不当,以及护士的技能和人文素养欠佳等均可诱发护理纠纷,直接影响护理效果和医院形象。现总结以往护理工作经验,结合近年来实施的规范化管理,有效防范了护理纠纷的发生。

规范化管理措施

强化责任意识:针对近年来所发生的护理纠纷进行原因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制订了规范化管理措施,优化责任意识,一切为患者服务。通过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规范化管理措施有效地避免和遏制了护理纠纷的发生。

护理纠纷的原因:①护理人员因素主要包括责任心不强,接诊、分诊概念不清,服务意识淡漠或语言表达欠佳,工作无头绪、无重心而导致分诊混乱。院前急救意识淡漠,毫无准备而草率出诊;接听呼救电话不详,或是出诊缓慢;未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在转运途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缺乏牢固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急救技能;抢救物品或急救药品不齐备;缺乏应变能力。人文素养不够,缺乏医患沟通技巧,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重视不够,或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未履行告知义务及签署知情同意书;抢救患者时手脚忙乱,或是毫无头绪和重心,甚至必要的治疗或护理束施尚未实施;护理记录书写不及时或欠规范。②患者及其家属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及其家属在突如其来的急症情况下措手无策,感到恐惧、惊慌失措而导致心理障碍。因突发的疾病以及经济上的困扰而急躁或对他人感到十分不满。健康教育不够,患者及家属缺乏应有的健康知识,对医务人员出言不逊或缺乏应有尊重。对疾病的诊治和护理不配合。

护理纠纷的防范措施:①护士方面就护士本身的防范措施主要包括: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服务理念,同时要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抢救护理措施。加强护士的人文素养,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规范护理行为,在急救治疗的同时,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很有必要。强化院前急救意识,接听呼救电话须认真仔细,同时准备好急救物品和药品;详细记录呼救电话的具体内容,包括患者的详细地址,患者目前的情况以及院前的急救过程,出车路线及其到达的大概时间,同时需告知转运途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及其注意事项,并将电话记录存档备案。呼救电话一到,急诊科立即召集急救人员即刻到位,并检查抢救设备、器材和药品是否齐备、到位,随时做好急救准备,做到万无一失;平时对上述物品及药品必须做到四固定(定点、定位、定量、定人管理),随时清点、补充、交接、记录。巩固专业知识,提高急救技能和应变能力,及时掌握病情变化及其转归,以娴熟的技术解除患者的痛苦,并运用卫生经济学的理念服务于社会,尽可能地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强化自我保护意识,急救过程中不做、不谈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注意沟通技巧及方法,实行保护性治疗及护理,不室扬患者隐私;及时、准确而规范地做好各种记录,包括诊断、检查、治疗、护理措施等实施情况的记录和知情同意书的签署。强化急诊科管理和制度建设,更新院前急救理念,加强对救护人员进行急救技术培训,提高急救能力。实施医学继续教育,制订护士培训计划,定期考核或进行急救演练;培养急诊科护士的爱岗、敬业精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使他们以崭新的姿态服务、服从于当代急救工作。②患者及其家属方面主要包括:加强全民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健康意识以及社会急救理念与功能,积极普及急救知识,使民众初步掌握一般急救技能,当发现急危患者或发生意外灾害事故时,能正确、及时地进行自救、互救。针对患者的疾病及其病情,以及患者及其家属的年龄、社会背景,有的放矢给他们讲述该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介绍该疾病有关的治疗、护理知识及其恢复的过程,同时有必要告知整个治疗、护理过程所需的大概时间和经费。以和蔼的态度和亲切的言语感化患者及其家属,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让他们直接感受到高超的护理技术和优质的护理服务态度,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圆满地完成治疗、护理计划。

讨 论

常规护理诊断及措施篇(5)

【关键词】 门诊急诊;管理;质量

作者单位:475000河南省开封市妇产医院

急诊是医院面向社会的一个窗口,急诊护理活动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协同“作战”的活动。急诊科医生和护士从事着高强度、高风险、高技术的工作。由于所抢救的都是病情危重、有生命危险的患者,所以护理过程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 都会直接影响护理效果,甚至出现差错和纠纷,从而影响了急诊护理质量的提高[1]。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新要求,护理人员应该切实做到“以患者为中心”, 以服务质量为核心, 建立急诊护理标准化制度,把人性化服务有机地流入整体护理的全过程,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提高服务能力。本文通过对我院临床急诊护理实践,就如何提高门诊急诊护理质量提出一些建议。

1 更新观念提高服务意识

1.1 快速反应意识 这是急诊科的主要工作特点,没有快速反应,就不能适应急诊科的工作性质,不能适应急诊急救患者的需要。反应快、动作迅速、操作娴熟、配合密切,这是快速反应观念的四要素。

1.2 院前急救意识 院前急救观念指一有呼叫,即能迅速组织好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并采取一些必要措施,在现场有能力开展救治,具有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院前急救处置步骤是:心肺复苏、止血包扎、躯干及肢体固定,然后搬运至救护车上,途中的不间断救治。

1.3 现代监护意识 首先要具备现代监护设备;掌握各种设备的正确使用与维护方法;准确的判断监护仪的各种数据;掌握各种管道的使用和观察技术。其次,病情观察,掌握患者生命体征的动态变化,提供最新临床资料,帮助医生确立或修改治疗方案。以上这些是急诊科护士应具备的最重要的技能。

2 规范服务流程,创新管理模式

2.1 建立“急诊绿色通道” 切实保证急、危、重患者的快速就诊[2]。为了提高急救效率, 确保危重伤患者转危为安, 应采取以下措施:①对急危重患者设立专门急诊印章。②强化急诊出诊环节的管理。③重视急诊科软、硬件建设,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如安装中央监护系统、除颤心电监护仪、亚低温治疗仪、氧动心脏按压器、呼吸机等。④针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加强护理人员急救业务培训, 提高专业急救技能。

2.2 制定并执行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 落实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落实急诊交接班制度、各工作单元工作制度、急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急诊会诊与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急诊医疗护理纠纷和投诉处理制度等,并有相应的实施记录。

2.3 制定紧急医疗护理救援预案 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制定大批伤员抢救预案,并将组成人员备案在册,定期演练。

2.4 提供各种便民措施 为无陪侍患者提供全程陪伴服务;为危重患者检查提供全程陪伴服务,严密观察病情,防止意外发生;提供开水、茶杯、轮椅、便器、拐杖等临时用品用具。

3 制定质量控制标准,严格质量管理

制定一个科学、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来衡量护理工作,是保证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3]。急诊科要以“零缺陷”为最终质量控制目标,并有相应的考核制度来进行管理。①定期对科内护士进行质量管理教育,随时进行护理质理抽查,建立检查登记和质量控制信息反馈制度。②制定质量控制目标: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80%;预检分诊正确率≥95%;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90%;急、危、重症抢救记录和监护记录合格率≥95%;抢救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 100%;急救物品完好率 100%;患者对护理工作、服务态度满意率≥95%。③建立急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按要求登记上报并及时处理。④制定常见急、危、重症抢救规范或程序。⑤制定并落实急诊患者告知制度,如:出、入院告知、特殊诊疗告知和有创操作知情同意书等。

4 加强业务培训和建立协调机制, 推动急救护理工作

4.1 联系工作实际, 加强业务学习 为增强各级护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法律意识和竞争意识, 我科将护理质量管理融入了日常护理工作中。①通过参观学习、举办培训班、学历教育等形式加强业务学习。②熟练掌握各种仪器操作技能及抢救技术,如心电监护、气管插管、洗胃机、人工呼吸机、吸痰器等的操作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③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护理相关的法律法规。④强化上岗前培训等措施,推动护理工作更好地开展。

4.2 加强协调管理 加强与相关科室之间的交流、沟通,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理顺各方面关系, 提高了工作效率, 提高了群众满意度,有效防范医疗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隐患, 确保急诊护理质量。

提高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护理管理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与健康[4]。由于我科坚持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护理管理, 不断加强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急救技能不断提高,门诊急诊护理质量到持续改进, 保证了护理过程安全。

参 考 文 献

[1] 任真年.现代医院医疗质理管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324328.

[2] 胡俊萍.浅谈如何提高急诊护理质量.护理与临床,2009,11(4):9798.

常规护理诊断及措施篇(6)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 眼科; 门诊; 应用

中图分类号 R473.7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0-0073-03

doi:10.14033/ki.cfmr.2016.10.03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医疗安全和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在上升[1]。原有的医疗模式和服务模式强调“疾病”、忽略“人文”,已不能满足患者对医疗和护理服务质量日益增长的需求[2-3]。优质护理服务强调“人文”,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护理实践中,是一项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实现患者、社会、政府三方满意为目标的示范工程[4]。优质护理服务一经提出,就受到临床护理的关注。优质护理服务之所以可以取代传统的护理服务,是因为优质护理服务将患者置于护理实践的中心环节,切实以患者需求为导向,贴近临床护理实际,真正实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护理目标。优质护理服务目前已成为临床护理实践的主流模式,通过一系列研究和临床护理实践,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奠定了优质护理服务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地位[5-7]。眼科诊疗和护理服务是各级医院普遍开展的服务内容,尤其是眼科门诊,是医院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内涵的窗口[8]。本研究通过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眼科门诊的护理实践,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眼科门诊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眼科门诊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患者18 221例。纳入标准:(1)眼科初诊患者;(2)无交流障碍,能够自主与护理人员进行交流并独立完成问卷;(3)签署知情同意书。共5132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3785例,女1347例;平均年龄(67.5±15.2)岁;白内障2411例,青光眼1544例,曲光不正802例,眼外伤328例,其他47例;单眼发病3758例(73.23%),双眼发病1374例(26.77%)。根据有无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分为常规护理组(n=2562)和护理干预组(n=2570)。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方法

1.2.1 常规护理组 给予眼科门诊患者常规护理,包括健康宣教、疑难解答等内容。

1.2.2 护理干预组 给予眼科门诊患者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内容包括:(1)培训。在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前,对各级/各岗位眼科门诊护理人员进行优质护理服务知识培训,组织各级/各岗位眼科门诊护理人员通过小组学习方式学习优质护理服务措施,领会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总结和查找既往眼科门诊护理实践中的经验和不足,提升各级/各岗位眼科门诊护理人员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自觉性和能力。(2)环境设置。以安全、温馨、舒适、人性化为目标,持续改进,努力营造良好的就诊环境。(3)岗位设置及仪表要求。明确眼科门诊是医院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内涵的窗口。护士着装规范、整洁、大方。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时,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做到举止得当、语言亲切。(4)落实专科护理要求。在为患者导诊、检查、治疗的过程中切实落实全程护理服务,定人定岗,做到无缝式护理。具体护理工作中作风扎实、实心实意、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落到实处,注重临床护理服务细节,提高临床护理水准,加强眼科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考核,不断提升临床护理能力,力求将每个护理服务细节做到最好。(5)规范就诊流程。落实导诊、检查、治疗和随访等岗位设置和职责,定人定岗,分诊及导诊护士、专科检查护士和治疗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通力协作、互相配合[9]。

1.3 观察指标

采用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总体生活质量五方面进行评分,按0~5分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10-11]。对两组患者按“满意”、“较满意”、“不满意”进行护理满意度评价。总满意度=(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干预组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总体质量均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比较

护理干预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眼科门诊患者视力受损或因年龄原因行动不便,就诊过程中容易出现滑倒等意外;眼科门诊检查环境特殊,需要患者配合程度较高;患者往往合并多种慢性疾病,焦虑情绪等影响治疗和疾病转归。在护理实践中,根据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和要求,分别从培训、环境设置、岗位设置及仪表要求、落实专科护理要求、规范和优化就诊流程几方面入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在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前,对各级/各岗位眼科门诊护理人员进行优质护理服务知识培训,组织各级/各岗位眼科门诊护理人员通过小组学习方式学习优质护理服务措施,领会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总结和查找既往眼科门诊护理实践中的经验和不足,提升各级/各岗位眼科门诊护理人员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自觉性和能力,自觉将优质护理服务贯穿于患者的临床护理实践中。

以安全、温馨、舒适、人性化为目标,努力营造良好的就诊环境。确保就诊患者的安全是眼科门诊的第一要务。眼科门诊患者由于视力受损或因年龄原因行动不便,就诊过程中容易出现滑倒等意外。在就诊环境的改造中,应充分认识眼科门诊患者的特殊性,明确需求,在防滑、标识设计等方面做出调整,做到通道无障碍、标识醒目、方便出入,并设置足够的候诊椅和其他服务设施[12-13]。借助宣传栏,介绍眼科专家人员、检查仪器和健康知识,并公布眼科门诊电话,方便患者咨询。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要求持续改进,应根据眼科门诊患者的反馈意见,对就诊环境不断调整和提高。

明确眼科门诊是医院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内涵的窗口。护士着装规范、整洁、大方,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时,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做到举止得当、语言亲切。设置导诊护士1人,专科检查护士

1人,治疗护士1人。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努力做到“四心”、“四主动”和“五勤五多”,即工作中对患者热心、爱心、细心、耐心,做到主动与患者沟通、主动征求患者的意见、主动介绍医院情况和技术水平、主动帮助患者解决困难,患者面前手勤、脚勤、嘴勤、眼勤、耳勤,通过努力和各种措施对患者多一点尊重、多一点理解、多一点解释、多一点帮助、多一点忍耐。

在为患者导诊、检查、治疗的过程中切实落实全程护理服务,定人定岗,做到无缝式护理。具体护理工作将作风扎实、实心实意、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落到实处,注重临床护理服务细节,提高临床护理水准,加强眼科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考核,不断提升临床护理能力,力求将每个护理服务细节做到最好。

落实导诊、检查、治疗和随访等岗位设置和职责,定人定岗,分诊及导诊护士、专科检查护士和治疗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通力协作、互相配合。导诊护士负责分诊和导诊,主要工作包括建立患者门诊档案并进行初步问诊,对急诊患者启动急诊救治程序,协助双眼发病或行动不便患者完成就诊全过程,与治疗护士共同进行健康宣教和随访,并负责建立随访档案。专科检查护士负责眼科门诊专科的检查,并根据专科检查结果安排进一步治疗或直接带药回家。具体工作包括眼科门诊患者视光学检查、眼压测量、眼科A/B超、角膜曲率、视觉电生理及视野检测等检查,在检查前向患者说明该项检查的注意事项及患者应如何配合检查[14-15]。除此之外,眼科门诊多项检查在暗室进行,患者进入暗室前需由专科检查护士向患者说明,以消除其紧张心理。治疗护士负责眼科门诊专科治疗,并配合导诊护士进行健康宣教和随访。治疗护士负责在眼科门诊治疗室进行各项眼科门诊护理服务,包括治疗器械准备和消毒、协助眼部注射及治疗、外眼手术的术后换药和拆线等。对于眼科门诊患者,加强心理健康指导,使其消除焦虑、紧张情绪。除了配合导诊护士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指导外,治疗护士也提供针对原发病的健康指导[16-17]。

眼科门诊是医院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内涵的窗口。本研究通过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眼科门诊的护理实践,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眼科门诊的应用价值,总结和查找既往眼科门诊护理实践中的经验和不足,采用集束化措施优化眼科门诊护理流程,提升护理服务品质及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菊珍,谢秋菊.眼科门诊优质护理服务措施的实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1):91-92.

[2]颜桂兰,李国祥,苟欣,等.优质护理在微创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3):281-282.

[3]尤丽荣.优质服务在高位截瘫患者的护理中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0):256-257.

[4]董庆祝.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方法及效果评价[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18(1):154-155.

[5]董银梅.优质护理服务对骨科患者康复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2,16(11):1723-1724.

[6]季玉秀.对晚期胃癌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研究[J].吉林医学,2012,33(30):56.

[7]戴燕.优质护理服务在日间手术病房实践效果[J].华西医学,2012,27(11):44-45.

[8]赵媛媛,吕丽雯,陈盼.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在眼科门诊中的应用及效果[J].河北医药,2014,36(1):148-149.

[9]杜沛,荆萍.优质护理服务在眼科门诊应用的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3):109-110.

[10]曾月玲,杨君,何燕.优质护理在门诊眼科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7):890-891.

[11]黄津芳,刘玉莹.护理健康教育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60.

[12]李桂琴,安琦.优质护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5):77-79.

[13]单月霞,张翠英.优质护理的开展对骨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94-96.

[14]许俊敏.计算机视野检测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9):70-71.

[15]李小香,郭琪.优质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实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92-94.

[16]钟代曲.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促进神经内科专科护理发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3):2747-2749.

常规护理诊断及措施篇(7)

关键词:机械设备;设备故障;诊断技术

中图分类号:F4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家在水泥产业结构调整和水泥生产节能减排两方面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也是在此一系列政策的引导和实施下,新型新技术水泥生产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应用。应现在的技术要求,水泥生产设备逐步向大型化、智能化、连续化方向发展,而且功能越来越多,形式更加多样,设备结构更加复杂,这对水泥机械连续、安全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水泥厂采用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必要性设备故障诊断技术是现代化设备管理的先进手段。采用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可以在机器设备不停车、不拆卸的情况下判断设备有没有故障.而且能进一步诊断故障的类型、故障存在的部位、产生故障的原因以及故障的发展趋势,为正确的维修决策提供科学根据。从而掌握了设备维修管理的主动权,为企业增加生产,提高效益创造了条件一个现代化水泥生产都是采用机械化连续生产作业方式,多数作业点,没有备用设备,只要其中某一个环节发生设备故障,都有可能造成整个生产系统停产,给企业造严重的经济损失。水泥生产设备的工作条件比较恶劣,许多设备都在高温、高粉尘情况下运行,有些设备承受着严重的冲击负荷,这些因素带来的设备故障率的上升。因此,在水泥生产设备维修管理中,采用设备故障诊断技术显得十分必要。据资料介绍,企业合理应用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可节约维修成本25%——50%,减少设备事故75%。在水泥厂推广应用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可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机械故障诊断技术机械故障诊断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测量技术、送信号处理技术以及计算机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门综合技术。机械故障诊断技术的出现,使得利用诊断手段来判定机械的技术状态已逐渐成为可能,并为提高机械运转的可靠性提供了保证,为维修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从而得以克服可能出现的过度修理或失修的缺点。因此,机械设备诊断技术在机械运行、维修中已日益显得其重要性。机械故障诊断技术就是掌握设备正常状态与异常或故障之间的关系,以预测设备的未来。是指在机器运行中或基本不拆卸的情况下,掌握机器的运行状况,预测机器的可靠运行或判断机器故障的部位和原因,即人们常说的动态诊断或再现诊断。机械故障诊断技术的内容、任务、分类机械诊断技术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对设备的运行进行监测;二是在发现异常情况后对设备的故障进行分析和诊断。机械故障诊断技术的任务:(1)弄清引起机械劣化或故障的主要原因。(2)了解机械劣化部位及程度。(3)了解机械的性能、强度、效率等。(4)预测机械的使用期限。机械故障诊断技术的分类:从所诊断设备的状态信号分,有光学诊断、油样诊断、声学诊断、强度诊断、震动诊断、温度诊断、袋内参数诊断、性能趋势诊断;从诊断方式分,有功能诊断和运行诊断。功能诊断是指检测机器运行功能的正常性,其实施对象往往是新安装或刚维修好的设备或机组。运行诊断是指对正常服役的设备或机组进行运行状态的检测和诊断,检测其故障的发生和发展;从诊断的连续性来分有定期诊断和连续性诊断;从诊断的完善程度来分,有精密诊断和简易诊断。

三、设备故障的日常巡查与分析水泥厂设备的故障是指设备在投入使用和运行中,由于某种原因使设备或构成设备系统的零部件丧失了其规定的机能的事件。如果故障不及时排除,继续使用,就可能造成事故。为了减少和消除散装水泥设备的故障、事故的发生,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必须做到一下几点。水泥厂设备故障记录。故障记录是水泥厂设备发生故障时,经检查、诊断,采取措施予以排除后,把全过程简要地记录下来。水泥厂设备的定期检修和检查。水泥厂设备使用过程必须按操作规程,定期进行检修和保养,不能拼设备。制订设备检查制度,通过检查,能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和隐患,针对存在问题,制订措施,有目的地做好维护保养工作,压缩修理时间,提高修理质量。消除故障的措施研究。应根据对故障的分析,采取一系列技术、组织和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一方面加强对维修保养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另一方面要把工作成果与经济利益挂钩。故障的统计与分析。对水泥厂设备进行故障记录、统计、分析等一系列管理活动,是为了研究设备磨损规律,制订维修保养标准提供原始资料。

四、水泥机械设备中轴承和故障的防范以及处理的方法(1)选择与需求强度相匹配的型号的轴承,比且选择那些有资质的大品牌的生产企业生产的轴承,确保其设计参数合理,避免选用的轴承存在设计的缺陷而影响了轴承的正常使用寿命。(2)在滚动轴承安装更换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执行安装的操作规程,确保轴承安装的平衡性,以及受力点的正确性以及受力的均匀性。按重视首先要校正轴承的位置对中,同时保证在轴承外套的安装过程中敲打轴承外套的内面,且各个受力点平衡推进,再者角接触轴承的安装方向保持一致。(3)轴承的,无论是滚动轴承还是滑动轴承,是轴承正常运转以及延长使用寿命的最为关键的环节。轴承在安装以及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高性能的剂不间断的对轴承进行,应提起注意的是由于水泥生产环节的特殊性,环境内经常会有一些坚硬的异物,在进行作业时,一定要把周边环境清理干净,防止在剂中夹杂一些坚硬的异物带入轴承中,从而对轴承的运转带来异常磨损的隐患。(4)在水泥厂的机械设备中的轴承相比较其他环境的轴承所受到的环境的腐蚀要严重的多,这就要求我们在轴承的维护过程中要注意尽量减少轴承的腐蚀,将轴承置于尽量密闭的环境中,防止生产过程中的料液流入。在发现已经的腐蚀的轴承后,应立即将轴承中的液体排除,增加轴承的密闭性。(5)轴承在机械设备中属于易损件,都有其相应的使用寿命,在轴承安装时要做好记录,当进入到轴承的预定使用期限后要密集检测,准备更换。在平时的使用过程中要制定一套完善的监测制度,通过轴承温度、颜色、摩擦槽的深度等详细数据及时发现轴承存在的安全隐患,将隐患排除在初级阶段。

结束语:

新型设备的维护对故障的诊断和预测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只有正视和面对这些新的课题,不断提高水泥生产设备的故障维护水平,使之能够安全稳定、连续的运行,才有可能将可以预测和消除的机械故障对生产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蔡俊.轧辊轴承失效原因分析及维护措施[J].鄂钢科技,2010,(04).

[2]康华,李文杰.轴承保持架变形原因的分析及预防措施[J].宁夏机械,2004,(0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