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保护森林资源的建议

保护森林资源的建议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06 15:47:44

保护森林资源的建议

保护森林资源的建议篇(1)

1.提高森林资源管理水平

森林管理历来受到高度重视,国家林业管理部门必须要认真贯彻执行“严管林”曾策,切实管好森林资源,狠抓限额管理。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认真执行国有森林的资源保护。森林的采伐要严格按照审批制度执行,严禁无证采伐与超限额采伐的情况出现。同时要强化林地的保护管理,基层林业主管部门要按照林地管理制度执行,一旦发现非法征占林业情况要及时上报,坚决查处林地非法流失与逆转。另外,提高林权管理水平。基层林业主管部门要与上级林业主管部门配合,做好记录工作,明确森林资源的权属关系,积极协调林权纠纷,保护林区生活稳定。最后是提高木材流通领域与经营加工单位的监督力度,严格执行凭证运输制度。对于非法运输行为,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一旦发现违法现象立即进行严惩。

2.提高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水平

2.1 提高生态认识,增强管理

首先,加速生态建设与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只有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更好地推动生态工程的发展,这就要求控制好森林病虫害,促进生态建设水平的提高。

其次,减少危害损失,促进经济发展。森林病虫害会制约森林资源的发展,控制病虫害不仅可以减少损失,而且也可以保护资源,能够更好地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最后是实现新世纪林业的跨越式发展。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对实现造林绿化有积极作用,生态环境的改善,林业资源质量的提高,产业的发展,承担着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重担,因此必须要强化森林病虫害的防治。

2.2 做好森林病虫害的预防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首先就要最好预防工作,林业部门要坚持将病虫害调查监测放在首位,对辖区内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检查,掌握整体的情况,明确对象,选定方法,定时调查,纪实发现,迅速解决。从发展的角度来说,要建立全国的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不仅可以第一时间掌握森林病虫害的情况,而且可以及时做出防范对策,结合林木资源情况,气候等资料,实现宏观控制。同时,要通过对主要森林病虫害的一般调查和系统观测,不断积累基础资料,建立起数据库,用高新技术和监测信息处理系统开展监测与预报工作。

3.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提高对森林防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时刻做好准备,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强化管理,切实做好森林防火。

3.1 加大宣传,增强全民防火意识

要利用现有的宣传工具,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的力度,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必须要进行定点宣传,有针对性的进行宣传,对于一些自制能力不足的对象要进行监管。严防森林火灾的发生。总之,就是要增强全民的防火意识,提高全民保护森林资源、参与森林防火事业的自觉性。

3.2 控制火源,严格禁止一切野外吸烟与弄火行为

除非必要,否则禁止野外生火,必要的话也要经过相关部门批准,未经允许用火,要追求责任,严惩不贷。对林业从事生产与作业的人员要进行统一管理,明确责任,落实防火措施。

3.3 责任明确,加强领导

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落实责任。根据《森林防火条例》的内容,必须要明确目标,分解任务,做到分级管理,将森林防火责任落实到人。森林防火关系到保护森林资源,关系到生态建设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同心协力,求真务实,扎扎实实地抓好森林防火工作。

3.4 防火队伍的建立,完善预案

根据上级指示,与当地的情况向结合,建立森林防火巡逻队,扑救队、后勤组等小组,建立防火预案,一旦火灾发生立即启动,同时要建立与乡镇配合的森林火灾扑救小组,坚持把森林火灾“打早、打小、打了”,把森林火灾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4.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思想教育工作使一切工作的基础,所有的工作开展都与其相关,只有提高森林资源保护人员的意识,才能提高森林资源保护治理。在森林资源保护中,要善于运用这一思想武器,做好基层防护林的思想教育工作,立足现实,提高基层护林员的思想认识,强化其对保护森林管理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同时还要调动一切与虎林管理相关的积极因素,尤其是认识到林区农民群众对防护林工作的重要性,做好防护林区农民的思想工作,调动农民保护森林资源的积极性,使其参与到管理中,变被动为主动,进而达到保护森林资源的目标。

结束语:

保护森林资源的建议篇(2)

 

关键词:森林资源;保护;措施

森林的生存和发展与人类是密切相关的,人类不但可以使森林得以发展,也可以使森林毁灭。而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政策失误;乱砍滥伐,工业化的盲目发展;人口膨胀及贫困;刀耕火种等不合理的耕作方式等等行为都会给森林带来威胁和破坏,导致了环境的恶化,资源的枯竭。所以,我们必须控制和制止这些会给森林带来威胁和破坏的行为,保护好森林资源。当今人类社会已跨入21世纪,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环境的好坏已成为社会进步和文明的标志,人们的环保意识日益提高,如何保护好环境,特别是保护好森林资源,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下面我就如何保护好森林资源谈谈自己的一点感受,希望和大家共享。

一、加强森林资源管理

各级国家林业管理部门要认真贯彻“严管林”的要求,切实把森林资源管好,一要狠抓限额管理。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法律和政策规定,把限额采伐管理当作森林保护工程的头等重要工作来抓。尤其是严格按照采伐审批程度,积极配合县乡基层林业主管部门抓好农民自用材,培植业用材和烧材的采伐管理,坚持杜绝无证采伐和超限额采伐。二要切实强化林地保护管理。基层林业主管部门要严格执行征占用林地管理制度,发现非法征占用林地行为的,要及时向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报告,并坚决查处林荫地非法流失和林地逆转。三要加强林权管理。基层林业主管部门要协助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对林权证发放情况进行清理登记。明确和稳定森林资源的权属关系,同时积极协助调处林权纠纷,保护集体林区生产生活秩序稳定。四要加强木材流通领域和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监督管理,基层林业主管部门要严格执行凭证运输木材制度。依法查处非法运输行为,同时要密切配合有关部门和大对天然林保护区周边地区木材加工单位的监督管理,发现非法加工木材的要积极协助有关部门依法查处。

二、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

1、提高生态认识,加强管理

(1)一是从加速生态建设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

(2)二是从减轻危害损失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认识。森林病虫害的严重发生,直接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发展,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损失,保护森林资源,而且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3)三是从实现新世纪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高度认识。森林病虫害防治对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促进产业发展,担负着支撑保障任务,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2、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预测预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林业部门应该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对辖区内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病虫害调查监测,要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作为基本目标,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坚决避免平时不调查,等到发现已是严重危害的局面。从发展看,全国要以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为龙头,以省、市重点测报点为骨干,以县级测报点为基础,尽快建立起一个覆盖全国的、健全的预测预报网络体系。不仅要能够及时掌握全国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发展动态,进行区域性短期预报或预警,而且能够结合林木资源状况、气候气象条件等相关资料,为国家林业主管部门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要通过对主要森林病虫害的一般调查和系统观测,不断积累基础资料,建立起数据库,用高新技术和监测信息处理系统开展监测与预报工作。

三、抓好森林防火工作

要进一步提高对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时刻绷紧森林防火这根弦,要强化措施,切实抓好森林防火工作。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森林防火意识。要利用一切宣传工具,采取多种形式,加大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力度。要特别注意对乡镇场所、偏远村屯和山上作业点的宣传,进村入户对农户进行贴心宣传;如各护林员、驻村干部都抓住重点对象、高危群体,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对小孩及精神病患者等重点监管对象一定要坚决落实监护措施,严防森林火灾的发生。采取以上措施可进一步增强全民的森林防火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全民保护森林资源、参与森林防火事业的自觉性。

2、加大火源管理,严格禁止一切野外吸烟和弄火行为。必要的生产用火要严经防火指挥部批准后,方可进行。未经批准擅自用火的,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并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对林内从事生产作业的单位和人员,必须统一组织,明确责任,预交防火抵押金,落实防火措施。

3、明确责任,切实加强对森林防火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抓好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的落实。根据国务院《森林防火条例》和《浙江省森林防火实施办法》,结合乡镇实际,制订《森林防火预案》,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目标,分解任务,细化责任,真正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把森林防火的责任落到实处。森林防火关系到保护森林资源,关系到生态建设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同心协力,求真务实,扎扎实实地抓好森林防火工作。

4、建立防火队伍,健全防火预案。根据上级有关指示精神,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立森林防火巡逻队、扑救队、督察组、后勤组,并健全防火预案,一旦接到火警就按照预案出动,各村也要建立配套组织配合乡镇做好森林火灾扑救工作。坚持把森林火灾“打早、打小、打了”,把森林火灾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四、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保护森林资源的建议篇(3)

关键词:大姚县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3-0072-02

1 引言

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是地球上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森林资源保护大致分为森林资源消耗量控制、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景观资源保护及森林灾害防治等。森林资源保护旨在促进森林数量的增加、质量的改善和物种的繁衍,以及其他有利于提高森林功能和效益的保护性措施。

2 大姚县森林资源概况及国有林场现状

2.1 大姚县森林概况

大姚县位于云南省北部偏西,东邻永仁、元谋县,南同姚安、牟定县毗邻,西和大理州的祥云、宾川县接壤,北濒金沙江。全县国土面积414600 hm2,至2015年末,林业用地面积320293.7 hm2,占全县面积的79.35%,其中有林地面积263993.9 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82.43%;国有面积37790.6 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11.80%;活立木总蓄积量16900050 m3,其中:国有林木蓄积3995180 m3,占23.64%。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7.01%。境内植被垂直带谱较为明显,从低海拔到高海拔依次形成了多样性植被带,为丰富的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繁衍栖息地。据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提供的《云南省大姚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表明:境内植物资源种子植物有143科、570属、1334种,陆生野生动物53种,有国家Ⅰ级保护树种云南红豆杉、篦齿苏铁2种,国家Ⅱ级保护树种秃杉、金铁锁、西康玉兰、水青树、红椿、澜沧黄杉、栌菊木、杜仲、龙棕9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豹、黑颈、长尾雉、蟒3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猕猴、穿山甲、黑熊、林麝、岩羊、大灵猫、红腹角雉等22种。有野生动植物药材603种,隶属185科、555属,蕴藏量10889 t。

2.2 国有林场现状

2.2.1 大姚县林业局转弯河林场

转弯河林场建于1965年10月,属大姚县林业局下属的国有事业林场,位于县城西北的三台乡境内,东接桂花镇味尼乍,西接铁锁乡拉巴,北接湾碧乡冷山,以大、百草岭为主体,森林以亚高山针阔叶林为主。占地面积23.6273万亩,有林地面积21.5317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14.8919万亩),生态公益林占有率69.2%。

2.2.2 大姚县林业局三岔河林场

三岔河林场建于1984年10月,属大姚县林业局下属的国有事业林场,由1964年建立的照壁山林场、1971年建立的马家松林及1974年建立的永和林场合并设立,森林集中分布在三岔河镇、铁锁乡、三台乡境内,与宾川县接壤。占地面积10.664万亩,有林地面积9.6009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3.24万亩),生态公益林占有率33.7%。建场后主要从事护林防火,封山育林,改造次生林的任务。现内设1个办公财务室和4个管护点,设正式编制8人,实有6人,2016年外聘临时人员21人,退休职工8人。

2.2.3 大姚县林业局湾碧林场

湾碧林场建于1974年1月,属大姚县林业局下属的国有企业林场,建场后直至1999年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全部停止商品林采伐前,主要以木材采伐为主。林场占地面积26.1945万亩,有林地面积25.675万亩(其中代管分散在乡镇的零星国有林有8.005万亩;生态公益林面积16.95万亩),生态公益林占有率64.7%,内设1个办公财务室9个管护点,现有在职森林管护职工34人,离退休人员29人,遗属供养人员6人,2016年外聘临时人员49人。

3 保护森林资源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3.1 在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上采取的措施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林场在保护森林资源工作中不断探索和改进思路和方法,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确实有效的保护好国有林的森林资源。

3.1.1 加强领导

大姚县国有林场在2000年实施天然林保o工程的大环境下,坚定执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云南省大姚县实施方案》,在县委、县政府及县林业局的领导下,主动积极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协调,形成保护国有林森林资源的良好氛围。

3.1.2 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在森林防火工作中主要采取五条措施:①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张贴、发放和在林区书写防火标语,召开户主会议及到自然村放映宣传电影、到学校讲课和给学生家长一封信,利用赶集天现场巡讲等形式进行《森林法》和《森林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仅2015年国有林场就召开户主会议200次,发放户主通知书6000份,书写宣传标语800条,放映宣传电影15场次。②落实责任,林场与村民小组签订责任状;落实辖区及周边“痴、呆、聋、哑、精神病患者”的监护人和管理责任;与护林员签订防火责任转,明确责任区域,具体到林班小班;与森林、林木、林地经营单位和个人及相邻州、县、乡召开联防会议签订联防协议,建立联防机制;③严格火源管理,执行野外用火审批制度,严禁火种进入林区,对进山车辆、人员进行登记;④组建森林消防队伍,在县林业局森林消防队的基础上,林场组织半专业义务扑火队3支,能够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火情进一步扩大;⑤坚持24小时值班和不定时护林点通讯抽查制度,确保及时准确传达和掌握信息。

3.1.3 加强林政管理依法治林

在林政管理方面采用以下的措施:①加大宣传,提高全民意识。采取张贴标语、电影放映、印发宣传资料、召开会议、到学校开课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森林资源管护的重大意义,营造全民共同管好森林资源的良好氛围。②强化责任,落实到位。与各管护点负责人签订《森林资源管护目标责任书》,做到森林管护“七落实”。③落实制度,加强督查。定期或不定期对护林点进行检查,对管护不力的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并严肃处理。④严厉打击毁林开荒、非法侵占林地、滥伐I伐林木及非法猎捕野生动物和违法采集野生植物的违法行为。

3.2 森林资源保护取得的成效

3.2.1 生态效益

一是从2000年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通过实施人工商品林采伐试点工程和森林抚育工程,森林资源总量大幅度增长,林分质量提高。国有林场活立木蓄积量由1991年的159.16万m3增长至2015年的372.29 万m3,增长率为233%。森林覆盖率提高,湾碧林场由1997年的94.85%增长至2015年的95.84%,转弯河林场由1997年的87.23%增长至2015年的89.28%,三岔河林场由1997年的84.23%增长至2015年的86.36%。林木绿化率得到增长,湾碧林场由1997年的97.24%增长至2015年的98.9%,转弯河林场由1997年的89.67%增长至2015年的92.36%,三岔河林场由1997年的89.28%增长至2015年的90.70%。二是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种子植物由1998年的136科、1148种增长至2015年的143科、1334种。

3.2.2 社会效益

国有林场管护面积大,森林保护责任重,林场仅有正式职工44名,为确保森林资源的安全每年需要聘请护林员115名,支付工资106万元,为辖区村民提供就业渠道,增加经济收入。通过聘请护林员的方式,让当地村民参与森林资源保护活动,直接有效的宣传保护森林资源的好处,增强村民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

3.2.3 经济效益

依托天保工程争取资金扶持新修林区公路74 km,复修111 km,配备工作用车、办公桌椅、计算机、无线电通讯设备等,解决部分哨所水、电问题,野生药材、食用菌种类和数量增多,山区农民切实得到实惠,增加了经济收入。

4 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林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管理方面林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状况不能适应新形式下森林资源保护管理要求。目前的基础设施只能满足护林巡山的基本要求,从而导致一些破坏森林资源的不法行为不能及时发现、制止和处理。

4.2 人员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一是林场管护面积的人员少需要聘请大部分的合同制人员,森林管护经费环境艰苦导致人员聘请难,造成管护队伍不能长期稳定。二是长期以来以“做事”为主,忽视对职工的关心,而且缺乏长效激励机制,导致林场职工工作积极性不高,没有归属感。三是对职工的培养不够,导致大部分技术人员技术水平滞后,各方面素质得不到提升没有发展空间,导致思想不稳定,从而导致留不住、招不到人才。

4.3 缺乏科研基地和设施

目前林场在现有条件下只能简单和粗放保护森林资源不被破坏,不能对已有的珍贵有动植物资源进行有研究下的保护和发展。

5 主要措施建议

(1)e极争取上级部门扶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快步伐,改善林场工作环境,加快适应新时期保护森林资源的步伐。

(2)加大森林资源保护资金投入力度,聘请护林员时工资适当增加并对艰苦偏远地区倾斜,以维护护林员队伍的稳定性,并充分发挥宣传保护森林资源好处的作用。

(3)建立“干中学”和效益工资考核机制,有目标的在雨季进行素质培训,提升职工能力,鼓励职工进行科研活动。

(4)建设科研基地,制定研究方案引进科技人才,对林场现有的珍稀动植物进行研究保护。

参考文献:

[1]张国林,孟吉林,白永顺.大姚县林业志[M].大姚:云南省楚雄市大姚县林业局,1996.

保护森林资源的建议篇(4)

关键词林业工作;取得成效;存在问题;发展建议;青海互助;红崖子沟乡

近年来,青海省互助县红崖子沟乡政府坚持林业建设与发展地方经济、增加群众收入、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加快森林培育,发展林业产业,加强资源保护,强化依法管理,深化林业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2008年,全乡林业用地面积12 937.8hm2,乔木林地面积160.9hm2,灌木林地183.6hm2,未成林造林地2 832.9hm2,森林覆盖率达1.9%。现就该乡林业工作现状及发展建议作一论述。

1取得的成效

1.1林业生态建设不断推进,为生态乡建设奠定了基础

红崖子沟乡林业建设始终突出生态建设这一主题,以生态工程建设为龙头,积极实施城乡绿化美化一体化战略,大力实施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和退耕还林,生态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使红崖子沟乡的生态状况明显改善。

1.2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保障各工程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

一是加强资源林政管理。积极做好林地征占用的审核、报批工作,服务、服从于红崖子沟乡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二是森林防火进一步加强。乡政府更加重视森林防火工作,通过多种方式全方位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提高了群众的森林防火意识;与各村、户签订了森林防火责任状,把森林防火工作列入年度综合考核内容,明确了森林防火责任;健全了森林防火指挥和扑救机制,成立了各村专业或半专业扑火队,并进行扑火技能和安全知识培训;配备森林防火必需的设施设备,做好后勤保障和应急准备。三是加大对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活动的查处力度。严肃查处森林火灾肇事者,视后果轻重分别作出批评教育、行政处罚、追究刑事责任等处理。先后开展了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了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保护了森林资源。

2存在的问题

2.1对林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

对林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与当前林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尚有差距。一是林业发展规划滞后。多年来,林业发展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指导,林业产业规划、林地利用规划没有提升到应有的高度来认识,导致林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随意性、无序性。而林业因为生产周期长,更加需要有科学长远的产业规划的指导。二是对林业总体上存在重取轻予现象,索取太多,反哺太少,投入明显不足。由于林业投入产出周期较长,所以社会资本对林业的投资积极性不高,投入总量远远不足,导致林业总体产业化水平较低,竞争力不强。林业粗放经营现象较普遍存在,集约化水平较低,总体效益不高。

2.2森林资源保护形势严峻

一是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采滥挖野生植物、木材流通领域违法犯罪等现象仍时有发生。二是影响森林安全的因素较多。森林火灾、气象灾害、森林病虫害等防不胜防,森林生态安全面临较大的威胁。三是林地保护与开发的矛盾突出。一方面,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加强林地保护;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征占用林地的压力越来越重,加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之间缺少有效衔接,相关部门之间协调不够,造成林地无序开发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林地资源面临巨大压力。

3发展建议

3.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做好林业发展规划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营造林业建设的良好氛围。二是认真审视当前林业发展形势,进一步提高对林业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要在生态乡建设中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新农村建设中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三是增加林业投入。根据经济发展状况,逐年增加对林业建设的投入,提高林业建设项目的扶持标准,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林业建设。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将林业宣传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支持林业建设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林业发展意识[1,2]。

3.2加大林业生态建设力度,推进森林生态体系建设

一是继续实施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进一步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不断提高生态公益林的质量,增强其生态功能。二是实施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工程和村庄绿化,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3,4]。

3.3坚持依法治林,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一是强化林地保护管理。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林地保护力度,严格保护生态公益林;严禁乱征、滥占林地以及毁林开垦的行为,防止林地资源无序流失。二是进一步加大森林防火力度。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群众防火意识;加大倡导文明祭祖新风尚的力度;进一步完善森林防火指挥体系和扑救预案,确保森林火灾能得到高效、安全、有序扑救。

4参考文献

[1] 孙富.坚持科学发展 建设现代林业[j].内蒙古林业,2009(11):8-9.

[2] 马忠江.新形势下海原县林业发展之我见[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1):101-102.

保护森林资源的建议篇(5)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是重要的公益事业,又是重要的基础产业,肩负着优化生态和促进发展的双重使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949年以来,党和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林业的发展。回顾我国林业政策的演变历程,阐述其变化的原因,分析其利弊得失,可为现代生态林业建设提供有益的鉴戒。历史上我国是一个多林的国家,经过长期战乱、火灾、过度垦伐后,森林资源日趋减少,导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林业基础非常薄弱。建国后,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推动林业的建设和发展。回顾历史,新中国林业发展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1949—1978年为第一阶段,1979—1997年为第二阶段,1998年至今为第三个阶段。

一、林业建设的起步与徘徊阶段

建国初期至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林业发展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党和政府针对林业建设方针、森林权属界定、保护森林资源、防止森林火灾、禁止乱垦滥伐等问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这一阶段又可分为建设起步和徘徊停滞两个时期。

(1)建设起步时期(1949—1958)。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做出了“保护森林,并有计划地发展林业”的规定。1950年党和政府提出了“普遍护林,重点造林,合理采伐和合理利用”的建设总方针。1964年为进一步完善这一方针,提出要“以营林为基础,采育结合,造管并举,综合利用,多种经营”。林业建设总方针的提出与完善,对保护发展、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建国前,我国山林权绝大多数为私有,山林可以自由买卖。1950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对山林权属问题做出了界定,确立了国有林和农民个体所有林。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做出了“保护森林,并有计划地发展林业”的规定。1950年第一次全国林业业务会议决定“护林者奖,毁林者罚”,各地政府积极组织群众成立护林组织,订立护林公约,保护森林,禁止乱砍滥伐。同年,政务院还颁布了《关于全国林业工作的指示》,指出林业工作的方针和任务是以普遍护林为主,严格禁止一切破坏森林的行为,在风沙水旱灾害严重地区发动群众有计划地造林。1958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在全国大规模造林的指示》,同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加强护林防火工作的紧急指示》等。林业建设总方针的确立与完善、森林权属界定、保护森林资源政策的出台与实施,有助于保护森林资源,推动了我国林业的发展。据相关统计资料,1949年前后,全国森林覆盖率仅为8.6%。1950─1962年主要林区的森林资源调查显示,全国森林覆盖率为11.81%[1]。森林覆盖率有了较快的增长。

(2)徘徊停滞时期(1958—1978)。这一时期,党和政府为推动林业的健康发展,曾出台过一些正确的政策,如1958年9月,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采集植物种子绿化沙漠的指示》;1961年6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确定林权、保护山林和发展林业的若干政策规定(试行草案)》;1963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森林保护条例》(这是建国以后制定的第一个有关森林保护工作的最全面的法规);196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小组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山林保护管理,制止破坏山林、树木的通知》等。这些政策措施,都有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但就总体而言,这一阶段我国林业建设历经曲折。全国范围内出现了毁林种粮的现象,森林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问题迅速凸显。1973─1976年,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工作,结果显示,当时森林面积约121.9万km2,森林覆盖率为12.7%。1977—1981年第二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我国森林面积为115.3万km2,森林覆盖率降至12.0%[1],指标较第一次清查时有所下降。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党和政府为推动林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就政策的实施效果来看,情况并不理想,林业建设一度停滞,甚至倒退。这与以下几点因素密切相关:一,林业建设缺乏有利的社会环境。1958—1978年间,我国先后经历了“”、化运动、三年自然灾害和“”。党和政府在思想和认识方面出现了偏差,左倾思想盛行。在急于求成思想指引下,全国人民“向自然界开战”、“以粮为纲”,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大规模的毁林种粮现象,这一时期森林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严重背离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尽管20世纪60年代,党和政府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如制止乱砍滥伐、恢复林业经济正常秩序等,但“”爆发后,“以粮为纲”的政策再度推行,林业建设依然艰难。二,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林业经营实践。受传统林业经营思想的影响,在林业经营实践中,“不管是森工企业,还是营林部门,特别是森工企业,实际上执行了一条以原木生产为中心的经营方针”[2]。森林仅被作为一种经济资源,林业建设的首要任务被定位为生产木材。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社会各条战线对木材等林产品的需求不断加大,木材年产量逐年增长,从1949年的567.0万m3,到1980年的3507.8万m3[3],增长了6倍多。超指标采伐、超期采伐,甚至乱砍滥伐,给林业发展带来了严重危害。三,取之于林多,用之于林少,森林保护不到位。由于对森林保护和营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林业建设的正确思想、方针、政策没能得到有效落实,如林业建设“以营林为基础”,没能得到有效的贯彻。重砍伐,轻营造,“年年植树不见树,岁岁造林难成林”。据相关资料显示,从建国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每年平均造林315万hm2,累计造林超过9000万hm2,但成林面积却只有2800万hm2,保存率不到1/3[4]。

二、加强森林保护、强调可持续发展阶段

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后期,即从改革开放之初到20世纪末期,是林业发展的第二阶段。大力植树造林、加强森林保护、强调可持续发展,成为这一时期党和政府林业政策措施的重点。这一阶段又可分为3个时期。

(1)恢复发展时期(1978—198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伴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林业建设步入正常轨道。党和政府就植树造林问题,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植树节的决议》(1979)、《关于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通知》(1979)、《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197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的指示》(198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1981)等。由于历史欠账太多,以上政策的出台、实施,没能遏制住我国生态失衡的局面。1981年七八月,我国四川、陕西等省先后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灾害。长江、黄河上游连降暴雨,造成洪水爆发、山体崩塌,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国家经济建设造成巨大损失。专家学者以大量的数据和事实论证了森林植被遭到破坏、生态失去平衡是造成这次洪灾的主要原因。严峻的生态形势,使党和政府对森林生态效益的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升。邓小平对当时国务院副总理万里说:“最近发生的洪灾涉及到林业问题,涉及到森林的过量砍伐。看来宁可进口一点木材,也要少砍一点树。”[5]同时,他还建议全国人大通过议案,规定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每人每年都要种3至5棵树,包栽包活,多者受奖,无故不履行此项义务者受罚。这一建议得到了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的认同。1981年12月13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的决议》,从此,植树造林成为我国公民应尽的义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掀起植树造林运动高潮,展开了一场规模浩大的生态建设运动。为了改变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减缓日益加速的荒漠化进程,党和政府决定在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绵延4480km的风沙线上,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1986年后又陆续开展了绿化太行山、沿海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平原绿化、黄河中游防护林等生态工程。全民义务植树和大型生态工程的上马,体现出党和国家对生态建设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p#分页标题#e#

(2)加强对森林的保护时期(1984—1991)。按照中央部署,为了保护森林,促进林业发展,我国农村广泛实行了林业“三定”政策。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木材市场逐步放开,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集体林区出现了对森林资源的乱砍滥伐、偷盗等现象,甚至一些国营林场和自然保护区的林木也遭到哄抢,导致集体林区蓄积量在300万m3的林业重点市,由20世纪50年代的158个减少到不足100个,能提供商品材的县由297个减少到172个。第三次森林资源清查(1984—1988)显示,较第二次清查,南方集体林区活立木总蓄积量减少了18558.68万m3,森林蓄积量减少15942.46万m3[6]。在生产建设需要和人口生存需求的双重压力下,木材年产量居高不下,长期超量采伐、计划外采伐,对森林资源消耗巨大,远远超出了森林的承载能力。与人祸对应的是天灾。1986年春,我国多个省份又连续发生森林火灾1200多起,烧林52万多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987年北方大兴安岭林区又发生特大森林火灾,大火持续了近一个月。据统计,过火林地面积114万hm2,其中受害森林面积87万hm2,烧毁贮木场存材85万m3,死亡193人,受伤226人。这是建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森林大火,损失非常惨重。面对森林资源出现的危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林业保护政策。其中主要有《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乱砍滥伐森林的紧急通知》(198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制止乱砍滥伐森林的紧急指示》(1987)、《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7)、《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细则》(198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南方集体林区森林资源管理坚决制止乱砍滥伐的指示》(1987)、林业部《封山育林管理暂行办法》(1988)、《国务院关于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通知》(198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林业部关于当前乱砍滥伐、乱捕滥猎和综合治理措施报告〉的通知》(1992)等。以上政策明确指出,保护森林、发展林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要正确处理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我国林业建设实行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对森林的保护和管理必须加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放松。对乱砍滥伐应当随起随刹,绝不能手软。要彻底改变“木材生产为中心”的理念,坚决调减木材产量,给林业以休养生息的机会。这些政策措施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对林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其实施细则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林业法制建设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向可持续发展转变时期(1992—1997)。1992年6月,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对人类环境与发展问题进行了全球性规划,会议通过的《21世纪议程》,使可持续发展这一模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会后,我国编制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政府把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等放到了突出位置。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造林绿化工作的通知》(1993)中,明确指出要坚持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总体推进造林绿化工作,切实抓好造林绿化重点工程建设。在随后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明确指出,国家实行全民义务植树制度;保护林地,制止滥伐、盗伐森林,提高森林覆盖率。1994年10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强调要将生物多样性作为重点保护对象。在1996年9月出台的《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中,明确提出以严厉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后期,经过各方努力,林业建设中存在的毁林开垦、乱砍滥伐等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工作初见成效。1984—1988年第三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我国森林面积为124.65万km2,森林覆盖率12.98%,活立木蓄积量105.72亿m3,森林蓄积量91.41亿m3。1989—1993年第四次清查,森林面积133.70万km2,森林覆盖率13.92%,活立木蓄积量117.85亿m3,森林蓄积量101.37亿m3。1994—1998年第五次清查,森林面积158.94万km2,森林覆盖率16.55%,活立木蓄积量124.88亿m3,森林蓄积量112.67亿m3[1]。可见,我国森林面积和蓄积出现双增长的良好局面,林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同时,也需清醒地认识到,由于生产建设对木材的需求居高不下,林业发展形势依然严峻。依据林业年鉴中的统计数据,1986—1991年,我国每年的木材产量曾一度递减,从6502.4万m3,下降到5807.3万m3,减少了695.1万m3,减幅为10.7%。但是,1991年之后又迅速反弹,至1995年,木材产量攀升至6766.9万m3,远远超过了1986年的产量[7]。

三、林业发展进入以生态建设为主新阶段

从1998年至今是我国林业建设的第三个阶段。这一时期我国的林业建设初步实现了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这一阶段分别以1998年特大洪灾、《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出台和中央林业工作的召开为3个节点。

(1)1998年特大洪灾后,林业发展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1998年我国“三江”(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洪灾。此次灾害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灾情特别严重,可谓百年洪灾。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受到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农田受灾面积2229万hm2,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551亿元。有专家指出,洪灾与生态环境的破坏有着直接的关系。长期以来,长江流域上游无节制的森林采伐,致使植被减少,森林覆盖率急剧降低,导致流域内水土大量流失,泥沙淤积,河流蓄水能力降低。北方嫩江、松花江流域的洪灾成因也是如此。洪灾引发了党和政府对林业发展战略的深入思考。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考察洪灾时指出:“洪水长期居高不下,造成严重损失,也与森林过度采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泥沙淤积、行洪不畅有关。”[8]在灾情还未结束时,国务院就下发了《关于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荒和乱占林地的通知》,强调:“必须正确处理好森林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正确处理好近期效益和远期效益的关系,绝不能以破坏森林资源,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期的经济增长。”[9]在此基础上,党和政府又出台了多项政策,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通知》(1998)、《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998)等。在这些政策中,党和政府反复强调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重要性、迫切性。同时,党和政府果断采取措施,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进入21世纪后,又相继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三北”防护林建设、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等工程。林业六大工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林业以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p#分页标题#e#

(2)中央《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出台,标志着我国林业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发展战略基本确立。由于林业具有生产周期长、破坏容易、恢复难的特点,进入21世纪后,我国生态问题日益突显。2003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指出我国生态整体恶化的趋势没能根本扭转,土地沙化、湿地减少、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等仍呈加剧趋势。乱砍滥伐林木、乱垦滥占林地等现象屡禁不止。气候异常、风沙、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随后,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中,反复强调贯彻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这些政策主要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200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200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国务院《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7)等。这些政策体现出党和政府对林业建设、生态建设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党和国家对林业建设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战略地位。由此确立了“三生态”林业发展战略思想,即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这一阶段规划了林业建设的目标:力争到2010年使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0.3%,2020年达到23.4%,2050年达到28%,基本建成资源丰富、功能完善、效益显著、生态良好的现代林业,最大限度地满足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实现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10]。

(3)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召开,我国林业建设进入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新阶段。为了促进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200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2009年6月,中央召开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来首次林业工作会议,研究了新形势下林业改革发展问题,全面部署了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工作。会上,国务院总理明确指出,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11]。国务院副总理、全国绿化委员会主任回良玉也指出,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大举措,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首要任务,应对气候变化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战略选择,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要途径[12]。这说明党和政府对生态林业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毁林开垦和非法占用林地的现象日趋严重,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与林地供给矛盾十分突出。为此,2010年6月9日,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这是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从严格保护林地、合理利用林地、节约集约用地的角度,提出了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林地分级、分等保护利用管理新思路,具有里程碑意义,体现了党和国家全面加强生态建设的决心和意志,也标志着我国林业发展政策,由以前摸着石头过河,在不断尝试中前进,逐步过渡到对林业发展规律有了深入认识,注重总体规划顶层设计的新的历史时期。

随着以上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林业建设获得了健康的发展,森林资源的保护、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据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999—2003),森林面积为174.90万km2,森林覆盖率18.21%,活立木总蓄积136.18亿m3,森林蓄积124.56亿m3[1]。第七次全国森林清查(2004—2008),森林面积已达195.45万km2,森林覆盖率20.36%,活立木总蓄积149.13亿m3,森林蓄积137.21亿m3[13]。截至2010年,我国“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2400多万hm2,工程区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倍;天然林保护工程有效保护天然林9500多万hm2,减少森林资源消耗4.26亿m3;退耕还林工程造林2600多万hm2;全国沙化面积由20世纪末的年均扩展约3436km2,变为年均缩减约1283km2,总体上实现了从“沙逼人退”向“人逼沙退”的历史性转变[14]。这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由于党和政府加强了对森林资源,特别是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力度,我国木材产量攀升的趋势得到了控制。“九五”期间(1996—2000),我国木材产量为24308.1万m3,较“八五”时期(1991—1995)的31755.1万m3,减少7467.0万m3[15],降幅达23.5%;“十五”期间(2001—2005),木材产量为24504.6万m3[16],基本与“九五”期间持平,但这是在经济加快发展、资源需求增加的背景下实现的,说明党和政府的林业保护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应看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原木的需求量有增无减,在自身供给能力不足,供需缺口矛盾加剧的情况下,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近10年来,原木进口量迅猛增长,2007年的进25口量为3709.08万m3,是1996年的12倍。预计到2015年,我国生产建设用木材需求量约为4.8亿m3,国内缺口将达1.9亿m3[17],木材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这对我国木材资源战略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木材资源安全的保障问题愈发紧迫。

四、历史的经验与启示

回顾60多年来的建设实践,可以看出,党和政府对林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调控林业发展的政策更加科学。1)随着党和政府对林业建设认识的不断深化,我国林业政策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建国初期,林业的首要任务被定位为生产木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这与我国传统的林业经营思想、模式有着密切的关系。传统林业以木材经营利用为基本原则,追求木材最高产量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这一时期,党和政府的林业思想还不够成熟,只重视林业的经济效益,忽视了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木材生产量逐年攀升,森林资源却日益枯竭,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面临很大的危机。一次次生态危机,印证了恩格斯的预言,“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18]林业建设的经验教训,使党和政府对林业的认识不断深化。20世纪80年代以后,党和政府对此前的林业经营思想和模式进行了反思,“不再仅认为林业就是木材生产,开始普遍对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对保证和促进农业、牧业发展,以及森林在保持自然生态平衡,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等方面的多种功能和效益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2]。进入21世纪后以后,中共十六大更是将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十六届四中全会还指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了,要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p#分页标题#e#

随之,党和政府的林业发展理念、政策不断调整,相继提出了生态林业、可持续林业、现代林业等发展新理念,由此前单纯注重林业的经济效益,向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方向发展。把生态林业建设,提升到关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确定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方向,初步实现了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从建国初期单纯注重木材生产,到今天高度重视生态建设,是一次艰难的转变,也是一次具有开创性的转变,更是一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转变。这一政策的变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拼搏进取的政党特色。2)林业发展政策逐渐由应急性、临时性,向系统性、整体性转变,其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逐步增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政策被动应付、临时性色彩浓厚。政策的出台,多与灾害的发生密切相关。每当林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就会针对特定的问题制定一些政策,出台一些应急措施,如滥砍滥伐严重了,就出台一些紧急通知、指示,严禁滥砍滥伐;森林火灾发生后,就会提出“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洪灾发生后,就号召民众植树造林。这些政策、方针、指示当然十分必要,但相对比较零散,系统性、整体性不够,超前性、预见性较弱。随着实践的发展,党和政府对林业发展规律的认识日益深刻,林业政策的科学性也不断增强。针对林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相应的政策、措施由侧重事后补救转为注重事前预防,由被动应付,转向积极主动,科学性、指导性、预见性不断增强。同时,林业发展更加注重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1994年党和政府制定了《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确立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方案和战略目标。1995年3月出台的《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1世纪中叶,我国将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保护森林资源的建议篇(6)

今天召开00市森林资源保护监督员聘请大会,目的在于更好地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建设林业生态市的决定》精神,进一步加快建设林业生态市的步伐。近几年来,我市林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是与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及检察、监察、新闻媒体等部门对林业工作的关心支持分不开的。在此,让我代表全市林业系统干部职工向各位领导及监督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今天的会议,省林业局、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在百忙中亲临会议指导并要作讲话,希望林业战线干部职工及监督员认真贯彻执行。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近年来我市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情况00市是广东省林业资源大市,也是我省重要生态屏障和粤港等地的重要饮用水源区。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各级林业部门积极争取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采取有力措施,实行“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永续利用”的原则,奋力打造林业生态市,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832万亩,有林地面积1608万亩,林木蓄积量423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70.3%。(一)抓住机遇,争取政策,优化林业发展环境建市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尤其是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提出了“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20__年6月6日,我代表林业局党组向市委、市政府两套班子联席会议汇报了林业工作,会后市委市政府联席会议对林区分类管理、加强木材加工监管、暂停速生丰产桉种植、林业体制改革等事项作出了决定。为此,我局抓住机遇,审时度势,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林业发展思路,力促将森林资源保护和林业生态建设工作作为全党动员、全民动手的公益事业来抓,并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一是争取政策。在深入基层调研、广泛听取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对我市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争取市委、市政府颁发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建设林业生态市的决定》、《关于在全市开展无森林火灾乡镇及无重特大森林火灾县区创建活动的通知》、《关于处理桉树人工林种植遗留问题的意见》、《关于加强木材生产计划管理和控制木材加工数量的通知》等文件。这一系列文件的出台,对我市今后林业发展和森林资源保护有着深远影响和重大的指导意义。二是争取投入。20__年争取国家、省、市投入林业建设资金8900多万元,是建市以来投入资金最多的一年。按《决定》要求,从20__年至20__年,市财政在20__年安排林业资金总量的基础上,每年递增20%。各县区财政安排200万元,以后每年递增20%。规划建设市、县级生态公益林60万亩,补偿费用参照省级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全部由市、县财政按2:8共同负担;按每3000亩生态公益林配备1名专职护林员,经费从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18%中开支;商品林按重点林区村配备2名、非重点林区村配备1名专职护林员共1400多名,按每月不低于300元标准全额由市、县财政按1:9解决。三是完善机构。增设“00市人民政府山林权属争议调处办公室”,追加5名编制充实到市森林公安分局刑警大队和治安部门,力争今年年底前理顺全市林业工作站、木材检查站管理体制,为保护森林资源提供组织保障。四是广泛宣传。今年1月4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00市创建林业生态市总动员电视电话会议”,市四套班子有关领导,市直和中央、省驻00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县区、乡镇党委政府一把手及分管林业工作领导,村委会干部及全市林业部门股级以上干部近1000人参加了会议,为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培育,创建林业生态市营造了浓厚氛围。(二)从严治火,落实责任,遏制重大山火发生保护资源,防火为先。我们突出抓好“三个环节”:一是不断强化行政领导负责制。市政府与各县区政府、市森林防火指挥部与各成员单位、市林业局与各县区林业局分别签订《森林防火目标管理责任状》,全面实行“三线”森林防火责任制,严格执行森林火灾责任追究制度。20__年11月5日,市委市政府颁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无森林火灾乡镇及无重特大森林火灾县区创建活动的通知》,制定了更完善、更有效、更严厉的奖惩措施。我市开展的森林防火创“双无”活动得到了省政府领导及省林业局的充分肯定,00市长在全省森林防火电视电话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二是努力推进森林防火社会化。通过新闻媒体和各种途径,把森林防火宣传 教育深入千家万户,营造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严格执行野外用火申报、审批、监烧制度,严格执行痴、呆、聋、哑、精神病人及未成年人监护管理责任制,严格执行重点林区巡护登记制,严格执行在森林防火高火险期、节假日及重大政治活动期间开展防火督查制。三是全面提高林火的控制能力。全市有火情了望台49座,监测覆盖率达70%;营造生物防火林带3733公里;组建专业森林消防队伍3支共110人,配备了护林员2902人。制定了《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使森林火灾的应急处置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三)强化管理,严格执法,维护林区秩序稳定1、加强林木采伐管理。为进一步抓好林木采伐源头管理,我局在全省率先建立了林木采伐责任追究制度,20__年2月起,市与县区林业部门签订了《00市林木采伐管理目标责任书》,县区林业局与“三员”(采伐调查设计员、监砍员、验收员)分别签订《00市林木采伐伐区调查设计责任书》、《00市林木采伐伐中检查责任书》、《00市林木采伐伐后验收责任书》。为掌握“四个责任书”的执行情况,我局不定期派出督查组对各县区林木采伐情况进行追踪和督查,并按责任书要求对违规的工作人员(2名林政股长、2名林业站和木材站长、4名伐区调查设计人员)进行了调整工作岗位,对3个单位、4名林政人员进行了通报批评,有效地加强了林木采伐源头管理。2、加强木材加工流通管理。积极探索木材经营加工管理机制,组织部分县区林业局领导到外地学习借鉴木材加工厂招投标做法和经验,并在全市予以推广。积极开展木材加工厂清理整顿,全市木材加工厂数量大幅度减少,从20__年的652间减少到现在的311间。市政府以市长办公会议纪要的形式明确了加强木材加工监管的工作措施和办法,要求全市以原木为原材料的木材加工企业将从现有的311间减少到140间,并引入招投标机制,全面实行公开招投标。目前,00县已完成了木材加工厂招投标工作,其它县区今年6月底全面完成。3、加强林地保护管理。主要突出“五个强化”:一是强化领导责任。把林地保护管理列入各级领导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目标责任制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严格奖惩,从而使我市“一区(市高新开发区)六园(各县区工业园)”和市、县重点工程项目全部依法办理了征占用林地手续。二是强化用途管制。20__年全市审核征占林地项目46宗,面积4715亩,没有突破全市使用林地总量控制指标。三是强化审核管理。我局成立了“00市征占用林地审核小组”,凡涉及采石、采矿或征占用林地面积超过50亩以上的,我局派员到现场核查,严格把好审核关。四是强化制度建设。制订了《00市林地管理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林地保护管理的通知》等8份文件。为规范开采矿藏行为,我局与有关部门配合,正在代市政府制订依法有序开采利用的管理办法。五是强化清理整治。针对我市违法占用林地点多面广、规模小、又分散的实际情况,我局迅速组织成立专项调查组,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在未正式开展清理整治前,先部署各县区对辖区内的非法占用林地开展自查,市工作组奔赴各县区后,会同县区工作组分片包干,落实责任,对所在县区违法占用林地项目逐一核查,登记造册,开展地毯式清理,不留死角,不留空白,不放过任何一个点,从而准确地掌握了全市非法占用林地情况,做到底子清,情况明,为全面开展清理整顿打下了良好基础。其次是积极争取市领导重视和支持。在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我局将《关于开展非法占用林地清理检查的情况报告》呈报市委、市政府,引起了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市委书记000、市长000分别作了批示:要求林业部门组织开展非法占用林地专项整治,敢于碰硬,善始善终,常抓不懈,加大执法力度,切实保护林地资源,维护生态及国土安全。在全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大会上,市委书记00、市长000通报了我市非法占用林地开采矿藏的情况,要求各级党政领导、纪检、监察机关,公检法等部门要积极介入,严明纪律,为打击破坏林地违法犯罪行为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10月22日至24日,市委、市政府派出4名常委和2名副市长亲自挂帅,奔赴各县区对矿产资源和非法占用林地整治进行专项督查,肯定了非法占用林地整治工作,极大地鼓舞了林地整治工作人员的志气。再次是集中整治。结合省“绿盾二号”行动,从20__年8月6日起,市局组成5个督查组分赴五县一区,开展了违法占用林地重点是对非法采矿占用林地行为整治,共查处违法占用林地项目376个,成为建市以来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清理整治最彻底的专项行动,多次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4、加强林业执法管理。一是广泛宣传。编印《常用林业政策法律法规文件选编》5000本分发到各级领导、相关单位和林业干部职工,并在“两报(00日报、晚报)两台(市电视台、电台)”以及《00林业网》上公布林业行政许可项目和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二是建章立制。建立完善了林业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人员执法过错追究制、行政处罚案件核审会审、征占用林地审核等一系列制度,使 全市处理的林业案件无出现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现象。三是重典整治。市、县区森林公安机关签订了《林区治安目标责任书》,调动了打击涉林犯罪行为的积极性。先后在全市开展了“绿盾行动”、“春剑行动”、“林木林地专项治理”、“林区禁种铲毒行动”、“霹雳行动”等专项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动,形成了强大的森林资源保护态势。二、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我市森林资源分布面广线长,是“露天仓库”,受近年来木材价格飚升、交通公路改善等因素影响,特别是目前的林业部门管理体制不顺,造成监督管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打击力度不够,森林火灾频繁发生,甚至存在极少数人员执法犯法、监守自盗等现象。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一是队伍庞大,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二是森林火灾时有发生,局部地方还比较严重,对生态安全维护和森林资源保护构成了严重威胁。三是一些地方规划不缜密、指导管理力度不够,造林没有真正落到宜林荒山和火烧迹地,甚至存在毁林造林现象,群众案件增多。四是护林队伍不健全,管护不到位。三、努力方向为了进一步强化森林资源保护,推进林业生态市建设,我们大胆提出了聘请森林资源保护监督员这一设想,这种做法在全省林业部门是史无前例的,得到了市政府分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为此,我局从市人大、政协及检察、监察、新闻媒体等部门聘请30名作为我市森林资源保护监督员,为我市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能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接受社会监督奠定坚实基础。接下来,我们将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建设林业生态市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精神为切入点,努力做到强化“二个监督”:(一)强化内部监督。首先是建章立制。建立健全林业队伍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行为规范,加大森林公安民警和林政、检查、种苗、森防、野保等执法人员的监督管理,切实纠正林业执法队伍日常管理失之于“松、软、宽”的倾向,努力形成用规章约束人,用禁令警诫人的长效机制,形成比较完善且操作性较强的制度管理体系,使管理制度贯穿于日常工作中的每一个部位和环节,切实做到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其次是严格执法。林业执法工作人员在执法办案过程中要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把握政策,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警示教育作用,切实提高林业综合执法办案水平。对工作中存在不作为、乱作为、渎职等违法行为的执法人员,坚决依法“从严、从重、从快”予以严肃查处,绝不姑息迁就。同时,抓好对林业工程资金使用过程及加强资产和资金运行情况的管理监督,加大对林木资源采伐限额、征占用林地审核、野生动植物管理等执行情况和林业执法过程的监督和检查,防止不正确行使职权和渎职及失职的现象发生。再次是突出抓好林业队伍工作人员的生活监督。延伸监督链,加强对工作人员八小时之外的监督,促使每一名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切实做到“经诱惑而不变,入暗室而不欺”,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模范遵守社会公德,注重防微杜渐,明辨是非,克己慎行,营造一个干净干事的工作氛围。最后是加强专项督查。铁腕开展四个方面专项督查:①重点制止和查处违规种植桉树的行为,严肃查处林业部门工作人员在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处理桉树人工林种植遗留问题的意见》中不作为、设置障碍、弄虚作假、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等行为;②重点查处隐瞒火情、不按规定及时组织扑救山火等渎职及不作为行为,查处违规炼山、越权批准炼山等行为;③重点查处非法采伐、无证加工、无证运输木材等违法犯罪行为,查处林业部门工作人员在林木采伐及木材加工流通监管过程中渎职不作为及内外勾结的行为;④重点查处林业部门越权审批林地及在林地管理过程中渎职及不作为行为。通过抓好4个专项执法督查管理,依法查处林业涉法涉诉案件,主动协调好县、镇、村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努力营造和谐共赢的林业发展环境,确保市委、市政府决定及林业重大工作决策落到实处。(二)强化外部监督。加强对林业队伍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是依法治林的重要保障,是确保全面、严格、公正执法的重要手段。为进一步加强林业管理队伍建设,严格依法行政,我局从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检察、监察、新闻媒体等部门聘请了30名森林资源保护义务监督员,力求建立一支保护森林资源义务监督员队伍。目的是加大对林业干部队伍的外部监督力度,拓宽外部监督渠道,采取各种措施,形成监管合力,不断改进工作,全面加强林业依法办事的外部公开监督。同时,也希望各位监督员在受聘期间,通过明察暗访等各种渠道,对林业系统工作人员的行为、廉政建设等情况实行监督。我们将诚恳自觉地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等部门及社会各界人士的监督,听取监督员的呼声和建议,提高林业部门依法行政及管理水平,树立林业系统干部队伍的良好形象,为维护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林业部门应有的贡献!

保护森林资源的建议篇(7)

截止10月15日,共收到各旗县区林业局、局机关各科室、所属各单位和局领导班子成员提交的调研报告50篇,其中林业建设类20篇,资源保护类14篇,林业产业类5篇,林业改革类7篇,基层基础建设类4篇。

市林业局通过召开调研报告评审会,评出优秀调研报告26篇。这些优秀调研报告涉及林业建设、资源管理、湿地保护与利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林场改革、林业生态工程资金管理、公益林管护机制、林业产业、森林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等内容。

据了解,该主题研讨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是在林业建设方面,提出了“三个转变”,即林业建设指导思想由生态为主向生态优先、突出经济效益转变,经营管理由分散经营向规模治理集约经营转变,组织形式由全民动手向专业队伍、公司制转变;

总结了目前市的四种成功沙地治理模式,针对目前治沙存在的治理难、保护难等问题,提出了增加治理资金和科技投入,加快发展沙产业等对策;

在经济林建设方面,提出了在坡耕地大力发展经济林,加大节水经济林建设力度,加强经营管理等建议;

提出了在生态建设中借鉴德援项目参与式规划、契约化管理、加强资源开发利用等建设管理模式的建议;

从增加生态建设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角度提出拓宽投资渠道、理顺资金运转渠道的建议。

二是在资源保护方面,围绕当前现行采伐管理制度与林业生产实际的矛盾,从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森林采伐技术规程、简化审批环节,规范管理三个角度提出了森林采伐管理改革的建议;

提出了提高征占用林地定额指标、下放审批权限、提高林地补偿标准等建议。

从我市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实际出发,提出积极争取国家湿地保护资金,加大湿地保护宣传力度,加快国家湿地保护立法步伐的建议;

从国有、集体和个人公益林管护角度,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护林员管理,吸纳人才强化队伍建设,改善护林员生产生活条件,完善牧民补偿机制维护公益林稳定等建议;

在规范森林公安执法方面,提出了加强信息化建设、强化执法培训和执法监督等切实可行的对策。

对林改后如何创新机制加强森防工作,提出了建立区域间联治联检机制、建立社会化防治机制等八个方面的对策;提出了加强基层扑火队伍建设的建议。

三是在林业产业发展方面,针对目前林产业基地化水平低、产业政策体系、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提高产业基地建设质量、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品牌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等对策。

四是在林业改革方面,调研提出了建立林业经济合作组织,促进森林资源增长,完善管护机制,加强木材采伐监管,规范木材有序流转,转变政府职能等举措;

提出将林业专业合作社组织纳入新型市场主体管理,实行备案登记,出台扶持林业专业合作社组织发展政策,安排专项资金,扶强扶大一定规模的林业专业合作社等建议。

在国有林场改革方面,提出创新经营机制、盘活林地资源、承揽绿化工程、化解债务等对策和建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