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模块化建筑项目

模块化建筑项目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08 15:40:26

模块化建筑项目

模块化建筑项目篇(1)

1.1遵循管理原则

施工单位在施工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把工程质量居于首位,将各个阶段进行严格控制,把质量不及格的隐患消除,提前预防发生质量性的问题,在控制质量的过程中,必须把服务精神融合到整个工程的建设当中,把每个“下道工序”都尽力做到用户满意,坚持用精确的资料及数据来对工程质量进行反应,从而达到科学化管理。这样一来,建筑工程才可保证其优质的建设。

1.2提高建筑工程中的管理意识

在当今世界,随着信息化愈来愈普及,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及管理手段渐渐融入到现代建筑企业的管理活动及日常经营中。比如,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工程质量的保证及投资效益的加强等都会受工程管理的影响,逐渐让整个社会提高对项目管理的认识水平,了解了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同时进一步让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得到认可,企业也必须把对企业职工的教育及宣传作做好,通过培训企业职工,给他们把现代化的管理知识进行普及,从而提升企业职员的管理意识。在实践工作中,管理人员也应继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管理水平提高,不断让建设工程里的管理标准得到提升。

1.3提高质量管理

质量控制是建筑工程中,工程项目实施阶段主要控制的目标之一,建筑工程中的质量管理是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及适用性得以开展的保证。与此同时,它又具备政策及技术性强的特性,其处理方法非常严密且具有复杂的管理要素。因此这也就要求我们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中找到一个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发展的新想法,加强对质量的控制及预防,让质量管理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1.4技术创新的加强

创新和竞争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我国建筑企业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改革制度也在不断深化,没有具备一个完整的技术创新机制,导致技术创新与生产相互脱节、不够完善的市场机制、技术问题不受重视等。如果从基础上把企业的工程管理及创新工作抓好,就能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市场,进而把市场的占有率扩大,让企业健康和谐地发展。我们应把技术的创新提升到企业中的发展高度,做到可以适应市场的发展规律,把技术创新居于企业的首位。加大力度进行企业创新的投入,把技术创新的主体意识增强,在企业的核心营造出优良的技术创新氛围,加大引进力度,把先进的技术设备进行引入,把具备独特创新性的科技成果进行产业化、商业化,把技术上的优势转为经济上的优势,以技术对项目实施进行改造,提高对重大施工技术问题的攻关及研究,顺应新技术的发展需要,把一系列的技术难题解决完成。此外,在强大技术创新的支持下,采取新颖的经营管理模式,提升项目管理的创新工作,加大企业的竞争力,促进项目施工模块化管理的有效运作,从而取得最大规模的经济效益。

1.5加快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建筑工程中的管理人员在进行设计工程管理的时候,他们也应具有合同、法律、设计、经济等各方面的知识。具备超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才能提高人员专业素质,工程管理人员间的服务才会获得设计方的大力认可。目前,在国内对于该方面的专业性人才处于急缺状态,所以这时企业需要大力培养复合型的人才。此外,相关企业需要做到统筹优化,以劳动力的需求情况为准,通过从各建筑之间,对潜在及现实的劳动力资源进行仔细地规划,充分把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人力资源可以获得很大限度的提高。

2建筑工程项目的模块化管理

模块化管理的含义是指是把问题细化,各负其责、分级别化管理,管理模式就会呈现金字塔状。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部门的主管要把明确本部门的职责放在首位,也就是做到各司其职,明白自己部门必须完成的工作有哪些。身为公司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部门及个人都会有它具体的责任范围,倘若没有,就是公司在管理制度上的问题。而部门的职责能简单的分为两大块即内部及外部。内部的职责重点是指收到外部的任务之后,内部人员应互相协作共同达到目标。外部职责重点是接收公司其它部门反馈回相应的信息及传递进来的任务,此外也包括向其它部门人员传递任务。其实个人与部门的任务职责也是相似的,与外部衔接及反馈,自身完成接收到的工作。明白内部各个成员的工作能力与特性,适当进行分配各自的任务模块,合理的分配每个任务模块的资金。部门主管应该对项目的整个进程进行跟踪,还须具备解决各个环节遇到的问题的能力。主管还应该对企业施工人员工所得的利益进行合理分配。而企业施工人员工关心的两大问题则是自身价值和待遇能否实现。一个公司的高层负责制定战略,中下层则负责提供决策和建议并保证公司战略的准确性实施。

3结束语

模块化建筑项目篇(2)

关键词:建筑综合设计;理实一体;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067-02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市场蓬勃发展,急需大量的建筑设计技术人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了大量应用型的建筑设计人才,但是随着建筑设计市场对人才的新需求,原有的培养框架和方法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形势,因此对于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课程,特别是毕业环节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建筑综合设计》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综合能力培养课程,其定位是贯通单项技能的综合能力培养课,也是对接岗位建筑设计能力的关键课程。

二、课程设计理念

根据本专业提出的“信息化、创新型助理建筑师”培养目标的技能内涵分析,其综合技能主要包括方案的“综合制图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和综合协作能力”,因此,该课程提出以“模块化+实战化”理实一体为主要特色的课程设计理念,形成“以综合设计能力培养为导向、以模块化的课程单元为主体、以实战化的教学方法为手段,以全真模拟职业环境为保障”的“四维度”教学设计理念的主体内容。

三、课程框架和内容

《建筑设计三(建筑综合设计)》课程作为综合能力培养的最重要环节,在课程设计上强调全程一体化的项目实战训练,通过搭建系统化实战训练平台,强化项目化实战教学主导特征;因此,我们采用了以“模块化课程”为基本单元的课程框架,解决好教学内容的系统化问题。

1.课程框架建构。课程根据方案设计能力的训练要求共设有“项目调研、设计分析与创作、方案沟通与深化、后期制作”等4个“模块化”课程单元,它们针对高职高专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10周总课时的特点,在教学内容设置上适当缩短了公共建筑设计的理论内容,将原有的施工图制作内容放入后期职业资格培训课程中,而这些模块把重点放在以项目分析和创作为主的建筑方案设计部分。

2.课程模块组织。在教学模块的组织上,每个模块的内容既有一定的连贯性,又有相对独立性,各模块单元以实际工程项目的操作流程,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编排,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将每个单元教学数控制在8~16个学时。这种以真实工程项目操作流程为线索组织课程模块的方法,将适应市场需求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引入课程教学,是针对毕业实践教学的一种创新思路,保证了教学与建筑设计行业的连贯性。比如在设计分析与创作环节,教学按照实际项目的分析思路、针对基地环境、使用者特征、相关规划要求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分析,而不仅仅只关注美学方面。

3.模块主要特色。由于本课程引入课程模块并进行了整体设计,打破传统的毕业设计教学,现有的教学题目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因此我们与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上海三益设计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将真实项目引入到模块中,主要包括了“高层办公楼设计”、“轨交站域城市综合体”、“大学生活动中心”等;其次,每个模块的教学按照以下几个阶段进行:导任务―讲知识―学生练―查问题―提技能―评成果,以“导、讲、练、查、提、评”等步骤和流程完成每个教学模块。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明确了教学目标和模块内容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解决如何教的问题,本课程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真题实做”项目主导教学法。“真题实做”项目主导教学的方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采取“项目化”真题,每个班级的带教老师和企业建筑师一起将“真题”的原有任务书编改写成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任务书,通过真实项目的设计训练,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其次是把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团队改变为融教师和企业建筑师为一体的“双向专兼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更重要的是把以“校内课堂中心”的传统教学转变为以“企业和市场中心”的真实实践教学,包括流程控制、项目沟通、制图标准等均按照企业要求,让学生能够很好地适应到未来工作。

2.“驻校工作站”模拟教学法。全真模拟职业环境的“驻校工作站”教学法其精髓突出表现在“教学内容项目化、学习情境职业化、学习过程岗位化、学习成果社会化”等方面。其主体框架是围绕实际项目建立课程内容、教学场所、教学方法、教学团队。全真模拟建筑设计市场“工作站”的场景组织教学,通过“三个模拟”来体现出“驻校工作站”模拟教学法的特色,如图3所示。比如老师、企业建筑师和部分学生作为虚拟甲方,让大家根据角色定位对方案提出问题,这种互动讨论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老师也能够掌握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有效地培养学生互相交流、自我评定和快速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

3.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以外获得更丰富的信息资源,我们还建立了信息化的理实一体教室,实现毕业实践指导书、实际案例等相关资料信息化,并推荐设计类网站,为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提供更大的平台。比如:采用动画直观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综合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建立以“理论+实践+模型+信息”为主要特色的理实一体化教室,提高了教学的真实性;通过建立网络资源,建立QQ群等讨论平台,较好地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及时沟通交流。

五、考评体系

本课程坚持贯彻“能力评价为目标,过程考核为手段,多元评定为方法,综合效果为定论”的能力本位考评体系,评价重点从静态评价向动态评价转变,根据课程特点,采用教师、企业工作人员、学生评委团等叠加综合评定学期总成绩,改变原先笼统的计分方式,体现出能力本位、过程主导评价的特点。

六、结语

本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主要以社会和市场适应度评价来体现,学生是否能够通过就业市场的检验,所得到的市场反馈是主要评价标准,从学生评价、校内外专家、社会评价等几个方面获得的有效数据,充分体现出《建筑综合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和今后努力的方向。该课程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还连续3年获得由建设部举办的“全国高职院校土建类建筑设计竞赛”的银奖和铜奖。本课程需要继续改进的方向与途径包括:教学总体设计上要继续突出“模块化+实战化”理实一体的实践教学特色,逐步形成国内高职示范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能力本位、学生主体”系统化教学体系。在课程选题和模块内容上要适应市场需求,进一步结合绿色、环保节能技术和BIM系统软件来适应智慧城市、高科技的建筑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编写组.“工作室化教学法”讲义[C].上海: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2012.

模块化建筑项目篇(3)

关键字:模块化分解;房屋结构;房屋建筑模块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大型工程项目技术的发展使项目逐渐向模块化方向看齐。模块化来源于电子硬件工程项目,通过对电子电路板进行模块化分隔设计,然后进行组装,可以完全控制整数以万计的电子元器件单元。由于模块化可以进行临时的进行组合、产品化以及通用等特点,其被引用到了房屋建筑结构中来。建筑模块化过程是指对建筑物的空间功能进行的类型划分,它是以建筑物主体研究对象,将内部构成元素进行统一分解,然后组合的过程,具有相同或者是类似功能的空间将会被规例到某一特定的单元内,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利用模块与模块之间的组合方式,按照设计要求以及建筑学原理而搭建成的建筑结构过程。通过这一设计手段实现房屋建筑从某一建筑单元到建筑整体的变化,这种模块化设计注重的是建筑空间使用的标准化、建筑资源配置的统一化以及建筑内部管线的统一管理布置。

1、房屋建筑结构

房屋的建筑结构按照建筑用途以及建筑方式不同可以分为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合结构、砖木结构以及钢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特殊结构模式。

钢结构,该结构主要用于厂房以及体育场地等面积较大的广场建筑,如鸟巢,而其主要材料则为钢材。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应用该结构过程汇总,建筑物的主要承重由钢筋混凝土建造构成,这种结构主要应用于承重力要求较高的建筑物。混合结构,对于大部分的民用建筑,或者是别墅等基本上采用此种建筑结构,该结构的承重的结构设施由钢筋、混凝土、砖木等材料建筑而成。砖木结构,该结构的主要承重体是砖、木材建造而成,比较环保,房屋主要是由木屋架、砖墙、木柱建造而成,这种结构在城市建筑中比较少见。钢钢筋混凝土结构,该结构的承重用钢、钢筋混凝土建造而成,该建筑的房屋一部分梁柱采用钢制构架,而另外的一部分梁柱采用钢筋混凝土构建设而成,这种结构具有很强的抗震性。在房屋的建筑过程中,其结构的选择一般由建筑的环境以及建筑材料来决定。

模块化建筑

对房屋建筑进行模块化设计过程可以分为硬件结构模块化以及软件结构模块化。建筑硬件模块化需从建筑的结构、建筑形态、建筑材料、建筑用途几个维度去考虑。而建筑的软件结构模块化应该以建筑用途和内部系统设计等维度去分析,只有从多维度去分析挖掘,将整栋建筑对象进行合理的分解,使建筑物在建设初期,可以进行同时分部进行设计,而这些设计也可以应用到其它建筑上,最后将设计进行组合。

建筑结构模块化,建筑结构建设过程中,应该根据建筑环境或者是建筑学理念作为结构的支撑依据,根据要求可以选择钢结构、钢混凝建筑结构、混合结构或者是这几种结构的有机组合,通常情况下,以模块化进行建筑,其一般以支撑柱和预制构件作为建筑的主要承载体,通过在该承载天上按照预先的格网对建筑的空间结构进行添加、组建,这些建筑的基本构件将会以水平、垂直的方向共同构件成该建筑的主体建筑结构。

建筑形态模块化,建筑形态一般由建筑结构而具体,但是建筑的形态却反应了建筑的模块化结构,可以从形态上得到建筑的可扩展性和适应性,此种特性也是模块化的基本特性。好的建筑模块化应该在整体结构方面表现出一种具有韵律感的立面体系格网,这样对二期工程建筑来说,具有很好的灵活性何扩展性。灵活的划分空间以及对空间的内部元素进行个性化的设计,能够使建筑空间具有很大的弹性。

模块化的建筑材料应该根据建筑的用途而定,但是目前采用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建筑墙体采用预制的框架构件比较合理,这样的结构抗压性强,抗震能力高。通过对建筑物中的各个建筑单元在水平和垂直方向进行扩展或者是缩减来体现建筑的弹性设计,显然,这是建立在建筑物的具体用途之上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房屋的使用已经走向了智能化,显然,模块化的房屋建筑正好适应了这种需求,模块化的建筑便于房屋建筑的智能化设计。其实,房屋内部的智能化设计属于建筑的软件设计,其主要包括通信设施的模块化设计、网络办公自动化的模块设计、安全自动化模块设计以火灾报警、综合布线系统等都是对房屋建筑的模块化设计。通过对内部设施的模块化设计后,各个建筑的单元模块建筑可以进行组合,然后兼容,这样来达到建筑的高科技标准与工艺要求。

总之,模块化建筑为建筑赋予了新的可再生长特性,除此之外,通过对房屋建筑的模块化,可以很好的把握房屋质量,因为通过对房屋进行模块构建后,每一个模块都经过了生产过程的检验和测试,加大了房屋建筑构筑材料质量的控制力度。随着社会的发展,房屋建筑的用途可能会发生改变,模块化建筑设计也为经后由于房屋需求的变化而改建奠定了良好的建设基础。

参考文献:

【1】闫玉红, 袁广林, 沈华. 现代建筑结构体系及其抗震的分析与展望[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5, (03).

模块化建筑项目篇(4)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制订过程中,提出知识、能力和素质三维框架结构,其中知识是基础,能力是核心,素质是关键。在培养方案中按照职业岗位群对岗位能力的要求,在教学和实践环节中突出5种能力的培养:识图能力(包括建筑、结构、水暖电施工图)、测量放线能力(包括多层、高层房屋、道桥隧及管线工程)、施工技术能力(包括钢筋、模板、混凝土、砌筑与抹灰工种操作方法、技术交底、专项施工方案、项目管理能力(包括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投资、进度和质量控制、工程质量验收及合同资料管理)和计量计价能力(包括编制建筑工程概算、预算、决算书)。

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以知识应用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打破原有学科课程体系和“三段式”课程设置模式,设计和优化课程结构,根据职业岗位群有针对性地设置模块化教学。

本专业的专业技术课分为4个模块:建筑制图与识图模块、施工技术知识模块、项目管理知识模块和计量计价知识模块。建筑制图与识图模块包括《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AutoCAD》、《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建筑设备工程》等课程和《建筑制图与识图》、《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课程设计实习周。施工技术知识模块包括《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等课程和《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实习周。项目管理知识模块包括《建筑法规》、《合同管理》、《项目管理》、《监理概论》、《建筑工程资料》等课程。计量计价知识模块包括《建筑工程经济》、《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招投标与工程项目管理》等课程和《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习周。

研究比较各院校的教学计划并结合学校实际,确立本专业的建设目标和重点建设项目,将《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工程测量》、《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和《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列为重点建设课程。如围绕建筑制图与识图能力,对《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AutoCAD》、《建筑设备工程》课程及其实践环节的内容作相应整合,重新选择教材,加强各课程实训环节的设计、组织和实施;对本专业管理类的课程进行彻底整合,将原来的《建筑法规》、《合同管理》、《工程招投标》三门课程整合成《建设法规、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减少课程间内容的重复,以节省课时。

二、教学管理改革

目前,《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建筑AutoCAD》4门课程已被列为院级精品课程,《建筑工程测量》已被列为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电子教案、电子课件、作业习题、试题库、实验实训指导书、课程录像、新技术介绍等教学资料已上网,供师生使用。专业中的重点建设课程实行集体备课制度,对课程重难点及教学方法进行探讨,推动课程建设。核心课程全部实行考教分离,以便检验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掌握情况,评价教师在教学中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

三、教学方法改革

确定教学目标后,教学方法就是决定性因素,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一般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计算机辅助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等。学校积极组织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练,实行“双师型”教师带特长生制度,师生共同参加工程实践活动,实行开放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教会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四、实践教学改革

本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训练,主要是计算机操作、建材试验、力学试验、土工试验等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训练主要是工程项目施工认识实训、制图识图实训、建筑AutoCAD实训、测量实训、房屋建筑学实训、建筑施工技术实训、建筑施工组织实训、一般结构设计实训和计量与计价实训等;综合技能训练包括毕业综合实践、毕业设计等。实践技能的培养从入学时的工程项目两类场地进行,一是校内实验室及实训基地内,二是校外实训基地,充分利用建筑之乡和广厦集团的行业优势,发挥校内外实习基地的人员、设备和技术优势,并结合实践指导课、讲座、示范和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的实践更具成效。

模块化建筑项目篇(5)

关键词:BIM;幕墙设计;应用

一、概述

1、幕墙介绍

随着城市大规模建设的需要,各地不断涌现出一些造型独特的地标性建筑,大空间,大跨度、异性建筑不断增加,钢结构支撑的玻璃幕墙体系应用的越来越广泛。

幕墙作为建筑的防护,也是建筑的外衣,是建筑及建筑模型不可分割的部分。幕墙设计作为建筑设计的深化和细化,对建筑设计理念应能够充分的理解,同时更需要有与建筑设计匹配的实现工具以保证设计的延续性,从而更好的保证完成的建筑是业主和建筑师想要的。

2、BIM技术介绍

BIM建筑信息模型的建立是建筑领域的一次革命。BIM是一种技术、方法、机制和机会,通过集成项目信息的收集、管理、交换、更新、存储过程和项目业务流程,为建设项目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不同参与方提供及时、准确、足够的信息,支持不同项目阶段之间、不同项目参与方之间以及不同应用软件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以实现项目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以及工程建设行业持续不断的行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

二、BIM技术在幕墙设计中的作用

BIM技术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对方案设计的方案比选、方案调整、性能分析、可视化表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幕墙作为建筑护结构,在美观的基本要求得到保障的同时,对防水等功能节点的要求也非常高。本项目形似“春笋”,垂直方向上每一块单元板块与水平面的夹角都在变化,水平方向为圆形,上下层单元板块以及同一层相邻板块之间的交接处防水难度大,在传统的设计方法中,容易忽视遗漏。

通过可视化建模,发现玻璃单元板块与不锈钢装饰线单元板块在交接处的防水存在较大问题,在方案设计阶段就可以采用必要的技术手段来亏避这种在施工阶段才有能发现的隐蔽性问题,对方案的设计比选、调整以及性能分析具有相当大的辅助作用。此外,通过BIM建模模拟,可以提前发现部分施工无法实现的设计方案,可以使设计方案合理性、可操作性得到保证。BIM建模的另一优势在于工程算量,可以从技术之外的另一方面,经济效益上评估设计方案的优劣,为方案比选提供多方位、多角度的参考。

三、BIM在幕墙中的应用

BIM在幕墙中的使用,最早只是用于一些外形复杂的项目,双曲弯扭的截面用CAD制图无法绘制(如图1所示)。

图1双曲弯扭的截面

BIM软件有强大的三维功能,可以根据参数建模,然后在模型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按照实际幕墙的板块进行分格,最后再从三维模型中拆分出每一个板块,直接生成加工图,以指导加工,保证幕墙安装完成面,能流畅的表达出设计师想要的效果。

目前国内传统的幕墙设计主要依赖于CAD软件进行二维的图纸绘制。根据设计院给定的平立面及结构图纸。进行幕墙系统的深化设计,不同位置绘制幕墙的分格,在幕墙分格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为幕墙的节点图,以分格和节点图为依据绘制不同材料的加工图,进行下料加工,进而上墙安装。通过在不同工程项目中的一系列BIM实践.我们总结了BIM在幕墙工程中的核心价值包括:

1、曲面优化。设计师对建筑外形的设计理念是理论性的,比如很多工程的曲面是无规则的,或者说参数化的。用普通的软件难以绘制出建筑的外形,更不要说进行深化设计。幕墙BIM软件具有强大的三维功能,可以按照建筑师的设计理念模拟出设计师想要的外形。把理论性的概念变成实体模型。

2、方案推敲。有了模型,再在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细化,即把外立面按幕墙的面材材质不同进行分格。幕墙B1M协助设计师进行参数化幕墙分格。根据设计师的需求通过参数化控制幕墙分格,快速准确表达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帮助设计师在设计理念与制造成本之间寻找平衡点。在不影响设计师设计理念的前提下,对曲面玻璃平面化,自由曲面板材可展化,降低生产安装难度,减少建造成本。

3、幕墙系统基础建模。根据设计师的图纸和幕墙顾问公司的大样节点图,快速搭建模型,直观展示建筑的真实表现,完成幕墙系统的基础建模。也可通过与其他专业模型整合检查幕墙的设计缺陷和建筑、机电、结构、钢结构的问题。基于BIM创建的三维模型,对外幕墙、外幕墙支撑钢结构及其他相关专业进行碰撞检查,快速发现问题,协调解决。

4、幕墙深度建模。通过幕墙公司的节点图以及前期制作好的模型进行深化建模.模型参数化可以提取出加工、定位所需的数据,根据幕墙公司的需求制作加工图,定位图。幕墙公司按照BIM建模的数据图纸进行生产和安装,保证了设计师对建筑外形要求的延续性,在施工阶段避免了对建筑形体的更改。

5、构件加工图,定位图与数据

5.1 模型可直接导出材料加工图纸。直接与加工厂接口,进行下料加工。基于BIM模型,可快速分析现场测量数据,自动对不同偏差情况分类判别(正常偏差,正超差,负超差),效率大大提高;

5.2 可运用现场测量数据,快速修正设计模型。提取加工图,抽取细目定额理论数据。即使在超过设计运行的偏差情况下。也通过快速设计变更响应一>设计加工运输绿色通道等措施,在最短时间内可将新构件运至现场。响应速度大幅提升。

5.3 进行B1M模型预拼装。对于偏差较大的情况,采用先进的测量手段和设备,自动生产实际单元板块,置人理论模型中迸行现场预拼装模拟。

5.4 简易幕墙安装动画,指导安装:可视化模型也是指导现场施工的重要参考数据.可以通过模型进行施工顺序的指导。基于BIM创建现场施工机具模型,包括钢平台、双层吊篮、施工吊机等等,进行运行分析模拟。

5.5 幕墙系统数据管理:BIM模型在幕墙使用过程中的应用。在模型中快速找到破损位置的单元板块编号,进而找出其对应的玻璃规格以及链接的构件加工图。同时,分析该板两侧的单元尺度,从而制定合理的更换方案。

结束语

总之,BIM为我们带来了诸多的便利。随着三维技术的应用日趋成熟,幕墙以及BIM技术的不断发展,它给建筑业及幕墙界带来的效益会不断增加。我们只有结合中国特色认真学习、结合实际、努力实践、勇于探索才能尽快走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吴轩.基于BIM的幕墙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微型机与应用》.2012年24期

模块化建筑项目篇(6)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实践教学;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4-0039-02

随着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高职教育的定位与培养目标更加明确。实训教学是培养高职学生核心能力的重要环节,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要“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要“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指出,实践教学要“作为专业教学的重要核心环节,纳入课程体系的整体设置中,理论教学应与实训、实习密切联系,实践类课时占总教学时间的50%以上”。简单地说,职业教育要满足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就要不断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建筑施工技术”实践教学就是通过工程实践,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现场工程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地安排和开展“建筑施工技术”实践教学,保证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已成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一项需要认真研究和探索的重要实践教学课题。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对“建筑施工技术”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比较零乱、分散,没有很好地基于工作过程,缺乏一条主线,结合笔者2009年度院级教学科研基金项目(hbsy2009sf01),探索建立“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将“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

一、“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建立

“建筑施工技术”实践教学内容不能仅仅理解为施工实习,要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建筑施工的工作过程为主线,要将学生的基础实践技能与专业实践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将课堂理论教学的课间实训与实训环节的实践教学融合一体[1]。为此,我们制定了以“分层培养、层层递进、逐步提高”为突出特点的“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即将“建筑施工技术”的实践教学体系划分为基础技能模块、单项技能模块、专项技能模块、综合技能模块四个有机的层次,使整个实践教学形成从基础到综合、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贯通动脉。

二、“建筑施工技术”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内容

(一)基础技能模块

基础技能模块由职业基础实验实训课完成,主要培养学生识读施工图纸、测量仪器操作、建筑材料、土工实验等基础实践技能。基础技能模块包括:建筑材料综合实训、土工实验、专业认识实习、识图与房屋构造综合练习、测量实训、建筑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综合实训。这些实训项目都是单独的实训环节,与“建筑施工技术”教学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它们都是“建筑施工技术”实践教学的基础。

这些实训项目一般都是在“建筑施工技术”开课之前完成,在“建筑施工技术”理论教学中,也可以再次开展,如专业认识实习,它让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获取对专业的感性认识,是学生了解建筑的基本功能、建筑结构类型、建筑材料和构造做法、结构体系组成和布置以及建筑施工工艺的重要途径。如果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中,将课堂讲授与现场参观相结合,将认识实习更深入化,融于课程教学,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如在讲述模板工程前,带领学生参观支模施工现场,让学生先直观地了解模板系统的构件、支模的施工过程等,再回到课程进行讲解,这样既能提高教学效果,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单项技能模块

单项技能模块主要通过各个章节的教学或相应的实训环节对学生进行培养,培养学生进行单项工作的能力,如土方量计算、模板配板设计、钢筋下料计算、单层厂房吊装设计等。基于建筑施工的工作过程,可以将专业单项技能训练分为土方工程实训、基坑降水施工方案设计、地基处理与桩基础工程实训、砌筑工程实训、模板工程实训、钢筋工程实训、混凝土工程实训、预应力混凝土工程实训、结构安装工程施工实训、防水工程实训、装饰工程实训等11个环节来进行[2]。

单项技能模块主要是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课堂教学进行的,一个章节讲解完后,再进行相应的实训环节。在实训过程中,学生会碰到课堂学习中忽视的细节问题,然后可以通过实训进行解决。这样既能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又能通过实训内容,将理论知识实践化,提高学生将理论转换为实践的能力。

各个实训项目的安排要融“教、学、做”为一体,理实融合,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训项目要实际化、具体化,使学生在实训中“做中学、学中做”。例如,土方工程土方量计算实训,可以先在校园内划定一个合适的区域,画出方格网,结合前期测量实训,测量各角点的标高,然后再计算土方量。通过这样具体实际的操作,接近施工现场,让学生能亲身体验实训过程,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三)专项技能模块

专项技能模块主要通过工种操作实训完成,培养学生进行砌筑工、钢筋工、混凝土工、模板工、抹灰工等工种实践操作的技能。学生掌握上述技能,到施工单位能以相应工种的身份参与实际工作,能综合应用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施工中的有关问题。

专项技能模块的实训是“建筑施工技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是对单项技能实践教学的提炼与升华,是一种生产性实习[3]。专项技能模块主要是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结业后进行,学生通过“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学习,能够系统地了解施工工艺,然后对其进行单项工种的操作实训,以实际操作为主,掌握各工种的施工操作程序、步骤,掌握操作本领,通过参加工种操作实训,使学生掌握主要工种的操作要领和质量、安全知识;熟悉这些工种的工艺过程,与其他工序的搭接、穿插状况。同时,使学生在实训中得到劳动锻炼,增加劳动观念和分工协作能力,培养职业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后续专业课和毕业前实习及毕业后从事生产实践过程中的技术管理、施工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专项技能模块的实训最好是在施工现场进行,但是要避免将实践教学安排在现场施工工人放假、工地施工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态时,要采用“分段式”项目化实践教学模式,即要灵活调整专项技能实训模块的安排计划,同施工现场的情况有效地结合起来。

要极力推进“校中厂、厂中校”校企合作模式,学校要积极与施工企业合作,创办“厂中校”,使学生能够参与企业施工,进行工种操作实训,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经验的获取,提高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的能力,实现学生实训与企业零距离对接。这样企业也由此得到了自己急需的人才,学校也解决了相关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学生提前实现了预就业,真正达到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同受益的目的。同时,要积极推进“校中厂”模式,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为指导,把企业生产引入学校,引进、共享企业生产设备、技术人员、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将学校建成为开放的育人平台,不仅解决办学难题,为教学提供了支撑,还增强了学院服务社会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四)综合技能模块

综合技能模块主要依靠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完成,毕业生在掌握上述三个层面技能的基础上,到施工现场能够综合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实际中的有关问题,达到毕业即可直接上岗的要求。

通过综合技能模块训练,使学生全面了解整个建设项目所经历的各个阶段,重点掌握建筑施工过程中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培养学生组织建筑施工的能力及独立分析和解决建筑施工中有关施工技术、施工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安全质量意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综合技能主要包括:了解项目可行性报告的内容,熟悉施工图纸的设计原理,参加施工图会审,按规范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组织施工;编制各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施工安全、质量、技术方案;进行施工放线、进场原材料取样送检、现场质量检查等技术工作,进行技术交底;组织隐蔽工程验收,参加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评定,参加工程竣工验收,整理工程竣工资料等。

以上是笔者对“建筑施工技术”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浅尝辄止和一些粗略体会,部分已付诸实践。从实践效果来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当然,要提高“建筑施工技术”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单凭建立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远远不够,还要以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作为支撑,即师资队伍保障、实训基地保障、课程标准保障、制度保障、组织保障、评价体系保障等,还需要继续努力、不断探索,继续做好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3]钟汉华,郑玲.高职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教学改革

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8,(8).

模块化建筑项目篇(7)

模块建筑体系是一种比较彻底的采用工业化设计建造住房的方式,标准化模块式建造技术在建筑领域实现了住宅与商业楼宇交钥匙工程,根据标准化生产流程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由熟练的技术工人在车间流水生产线上完成80%以上主体结构的制作和组装工作,以及90%以上的部品安装,并以模块化的形式运至现场完成组装以及外立面施工。模块建筑体系的现场施工建造与工厂预制集成建筑模块的加工生产可同步进行,施工现场先施工核心筒部分,待核心筒部分施工完成后进行预制集成建筑模块的吊装与现场组装工作。由于模块建筑建造技术的运用,模块从起吊到安装仅需8~10名技术工作人员,且每个模块都由同一批技术人员完成,模块建造施工现场所需工人数量较传统施工大幅减少,施工建造质量更加稳定可靠。

2模块建筑的全装修一体化设计

模块建筑也是最好的展示全装修一体化设计理念的平台。模块建筑体系中的模块部分,由主体到装修均为工厂生产并由载重卡车运至现场进行吊装作业,这就要求住宅内装修设计应早期介入,与建筑设计各专业充分协调与综合。同时,为减少矛盾和交叉,全装修设计图纸应做到齐全完整,达到施工图深度。建筑设计与内装修设计一体化进行的同时,内装修、各类管线的埋设均在工厂内一次性完成,减少了户内二次装修的环节。现场只进行模块与模块、模块与核心筒之间的面层衔接,以及管线接口连接处理。

3镇江新区港南路公租房示范项目概况

镇江新区港南路公租房项目是国内首个模块建筑的示范项目,地处江苏省镇江新区烟墩山路以东,港南路以北,凤栖路以西,规划路以南。由10栋18层住宅组成,每栋住宅楼均由两个单元及若干个模块组成。该工程地下2层,地上18层,建筑高度56.5m,总建筑面积134500m2,其中地下建筑面积38500m2,地上建筑面积96000m2。地下为连通的汽车库,供住宅住户使用。项目总平面及效果如图2,3所示。

4示范项目的适老化全装修设计

对该项目4号楼进行了小套型的适老化设计,设计范围包括建筑入口、栋内公共空间以及套型的室内空间等,并以《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的要求为准则,同时以方便未来套型的适老化改造为原则,采用预埋构件、管线、接口、特殊部位预先加固等手段,达到空间预留的目的,以满足将来不同健康状况老年人的使用需求。4号楼设计采用适老(潜伏)设计,楼内各套型分别以A、B、C三类套型原型衍生和镜像得到。其中C户型为今后改造成适老套型进行了一些管线预留预埋等适老的“潜伏性”设计,而C反户型则为适老示范套型。

4.1空间设计

4.1.1楼栋外公共空间

该项目由于室内外高差较大,建筑入口处是通过场地道路抬高的方式消化一部分高差,再以坡道进入楼栋。楼栋出入口无障碍坡道采用1∶12坡度,台阶的踏步宽度和高度分别为300mm和150mm,以便老年人通行;台阶踢面设置感应式夜灯作为局部照明。

4.1.2楼栋内公共空间

楼栋内部空间主要考虑无障碍设施及空间的设置,以方便老年人活动和物品拿取及电梯操作等。1)楼栋入口、公共区域走廊的地面采用防滑耐磨地砖,地下车库采用环氧树脂防滑地坪,且通过建筑构造做法消除上述区域地面高差(见图5)。2)楼栋首层信报箱的底面高度不低于400mm,顶面高度不高于1600mm,以便乘坐轮椅的老年人拿取。3)公共区域墙面距地680~880mm范围内,进行墙面加固并预埋水平扶手安装五金,以满足未来加装水平扶手的需求;并在每户的入户门口公共区域加装竖向扶手,以方便扶握。4)电梯操作按钮和报警装置安装在轿厢侧壁易于识别和触及处,距地高度为900~1200mm,与轿厢内部前、后墙壁净距离不小于400mm。电梯采用语音报层,电梯轿厢带有扶手,电梯内外设置低位按钮并设置点字标示,电梯门设置可视窗。

4.1.3户内空间

通过对老年人的行为分析,有2个重要问题要解决:一是解决老年人上厕所的便利性问题。在平面设计中,主卧室区域设置一个厕位和洗手盆,方便老年人日常及夜间使用;二是减少老年人与家人沟通的障碍问题。在卧室与起居厅,厨房与起居厅或卧室之间设置观察窗,增加与家人的视线交流,确保老年人在家的安全,同时消除老年人的寂寞感(见图6)。1)卫生间、厨房采用折叠门,方便开启;淋浴器旁设置附壁折叠座椅;洗面池、坐便等卫生洁具周边设置扶手,洗面池两侧扶手也可兼顾挂毛巾功能(见图7)。2)阳台安全护栏的材质、选型、距窗的安装距离应考虑老年人晾晒衣服时的使用需求。3)墙体阳角部位采用R25mm(R20mm)规格的圆角倒角构造,以避免磕碰。

4.2机电设计

机电设计与老年人的使用息息相关,针对老年人的使用需求,对公共空间的照明开关、灯具的设置原则,户内机电点位的高度,关键部位增加夜灯等方面进行了考虑和具体设计。

4.2.1公共空间

首层大厅、公共走道等区域,照明灯具开关采用红外感应式开关,避免采用声控开关有人无声的情况下关闭照明灯具,保证有人即开;公共空间中,同一功能空间里照明灯具点位设置2个以上,避免产生阴影。

4.2.2户内空间

门厅或出入口处设置套内照明总开关,以方便出门时统一关灯;户内交通空间距地300mm的位置设置光感式夜灯,避免夜间行走时磕绊。套内机电点位采用通用设计,局部墙面设置高位插座(距地600mm),以避免插座位置被电视柜、床头柜等家具遮挡;套内全部开关距地1000mm设置,以保证老年人、儿童等人群也能够顺利操作;套内卫生间距地500mm设置拉绳式紧急报警器,卧室距地900mm设置按钮式紧急报警器,保证任何人在摔倒后能够及时按到报警器。

4.3室内设施与部品

各类设施及部品对老年人生活起居的便利性能够提供良好的支持,示范项目中也采用了如玄关坐凳、电子猫眼、防反锁的门锁以及各类五金部品等。1)在各户入门位置或门厅位置预留折叠式门厅坐凳的安装条件,做好预留和预埋,以便未来安装,方便老年人出入时使用(见图8)。2)入户门选用中心距地1300mm高度的电子猫眼,保证乘坐轮椅的老年人使用;户内门选用双向可开启的门锁,以防老年人在房间内突发危险时门锁打不开(见图9)。3)选用薄型入户门下框,整理各模块地面建筑构造,保证室内外地坪高差小于15mm。4)居室地面、厨房卫生间地面采用防滑耐磨地砖。淋浴间设置淋浴坐凳,洗手池侧墙及坐便器侧墙设置侧向扶手,以便老年人洗澡、洗手、如厕时休息和扶握。5)所有卧室近门处墙体预留可视对讲装置对应的管线及接口,以便未来安装,方便老年人使用。6)厨房吊柜采用助力下拉式五金,下柜设置方便老年人使用的扶手(见图10);厨房操作台下方采用灵活可移动的储藏家具,方便坐轮椅的老年人操作。

4.4标识设计

老年人随着认知程度的降低,比成年人和孩子更需要各类标识系统的设计和考虑。示范项目中,主要考虑大型化的楼栋编号、电梯(楼层)标识等。如楼栋入口处采用辨识度较高的大型楼栋标识标记楼栋编号;在电梯前室的地面、墙面排布对应楼层层数的大号数字标识,以增加各楼层的辨识度等。

4.5适老潜伏设计

该示范项目定位于适老,适老化设计比老年设计涉及的目标群体更广泛,针对的时间阶段更长远。需要将居住者年老后的居住习惯前置考虑设计,示范项目采用潜伏设计的方式,对居住者年老后的生活情境进行模拟,通过预埋、预留等设计手法,在同一居住空间中,预留改造方案,供今后选择。如C套型南侧卧室与书房之间预留给水、排水管、机电末端以及对应的点位及接口,考虑适老改造两室合一后设置卫生间,方便老年人夜间使用,如图11所示。

5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