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模块设计论文

模块设计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3-26 18:07:41

模块设计论文

模块设计论文篇(1)

1模块化机械设计的应用

通过对产品的构成进行分析,考察其中的功能互换性与结构互换性的关系,将立体车库模块划分为钢结构、横移机构、载车板等几大模块,包括了系统级模块、部件级模块和零件级模块,以模块为基础进行接口,通过模块的组合来满足不同车库产品的设计。同时对工艺进行优化,达到同类型零部件工艺的统一。

1.1钢结构的模块化设计

对升降横移立体车库的钢结构立柱、前后横梁、纵梁、斜撑等进行通用化设计,无论立体车库方案如何变化,只要方案中的结构能由现有结构配型得到,就只需对现有结构进行横向、纵向、竖向的组合,无法通过组合得到的,只需对不匹配模块进行更改,以项目图纸形式对项目模块进行匹配搭建。新式六层升降横移立体车库钢结构如图1所示。

1.2钢丝绳设备横移机构与链条设备横移机构的

模块化设计

将横移机构分解为横移传动系统、提升传动系统和横移框架3个主模块,通过使用相同型材和改变钢丝绳缠绕方式,实现了两种类型横移框架的模块化设计(前后吊点中心距、防坠钩中心距、定位针中心距等关键配合尺寸一致),达到了两种类型的横移机构共用一套横移传动系统的目的,也为钢丝绳设备与链条式设备载车板的统一奠定了基础。1.3载车板的模块化设计载车板对边梁结构形式进行了模块化设计,提高了边梁模块的通用性,并确定了载车板自带斜坡与载车板无斜坡两种载车板结构,通过对斜坡的优化设计使两种载车板结构除斜坡外其他横向构件模块完全通用,通过对横向构件进行选型调整来实现载车板与设备的匹配。

1.4工艺的模块化设计

以传动轴的加工为例:模块化前的传动轴如图5所示,模块化后的传动轴如图6所示。对比可以看到,所有传动轴(包括提升、横移)轴身由原来的必须经过车床倒角、车内孔、齐总长的工序变为现在的直接锯床下料;轴头由原来的指定尺寸改为根据无缝管材料内径的进行配车,并将原来较长的阶梯进行分段处理,以方便链轮的安装,焊缝由原来的角焊缝改为缝焊缝,通过工装对焊缝宽度的调节来实现对传动轴总长的尺寸控制,这样极大地简化了大轴、长轴的加工工艺,节省了工时。

2模块化机械设计的优势

通过前述模块化设计在升降横移立体车库设计中的应用可以明显地看出模块化设计具有以下优势。1)尽管升降横移立体车库形式多样,具体项目方案千变万化,给设计带来极大不便,但是模块化设计可以通过模块的选择和组合构成不同顾客定制的产品,以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对于设计者来说设计任务趋于简单化、轻量化,设计周期大大缩短,可以给产品的生产加工与安装留出更多的缓冲时间。2)模块化设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图纸的数量,同一零件可以在多种产品上使用,从一定程度上节约了纸张,也方便了图纸的管理。3)很多通用化的零件可以批量地进行储备式生产,这必然带来成本的降低和人力、物力投入的减少,并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多个项目同时开工生产时加工工期紧张的问题,尤其是当安装过程中项目现场零件丢或失损坏时,可以直接跳过加工,直接从备品库中出库发货,节约了时间,有助于合同的按期兑现。

3结语

模块化设计理念已被引进立体车库的机械设计中,特别是在常规的升降横移立体车库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模块化给机械设计带来效率和效益的大幅提升。

作者:丁翔 单位: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

参考文献:

模块设计论文篇(2)

按照训练处、政治处、后勤处不同机关部门,教研室、图书馆、信息管理中心、学员队、学兵队等不同基层单位设项,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单位的职能,确定教学建设与管理范围。这样设计的基本出发点是,把院校建设和管理与机关各部门、基层诸单位的责任、权限,平时的工作状况、工作效率结合起来,实现建与管的平衡发展和有机统一。教学建设与管理模块整体设计见表1。

2模块设计重点

从表1看出,机关各部门、基层各单位共设计教学建设与管理大项355项、次项692项,其中训练机关、教研室、图书馆、信息管理中心共设计大项210项、次项496项,分别占设计大项、设计次项的59.15%和71.67%。之所以如此设计,主要是考虑要在保证建设与管理设项方面尽可能做到全面覆盖、不留死角的同时,应将训练机关、教研室、图书馆和信息管理中心作为设计建设与管理模块的重点环节。教务科(办)和教研室建设与管理项目要素见表2。

3模块设计特色

根据学校以往自主设计开发“课程质量评估系统”、“双向评价系统”、“教学工作评价系统”等教学管理软件的体会和经验,针对“教学建设与管理模块”功能需要,在本模块设计方面主要体现以下特色[1-4]。

3.1建设与管理任务相衔接。院校中心工作就是教学工作,其中教学建设与管理又是教学工作的重点。从院校管理者的角度讲,各部门和基层单位必须向教学建设和管理聚焦,为教学建设与管理出力,做教学建设与管理的主人。基于此,我们在设计该模块时,针对各部门和基层单位的特点和实际,为各部门和基层单位赋予了与其工作职能相对应的建设和管理任务。以训练处教务科(办)为例,1.11设计了教学过程管理表系教研室填报项目,在教研室也相应设计了10.8教学过程管理登记项目。这样设计的真正目的是,把建设与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有些建设项目信息在基层单位无法汇总,从机关管理职能角度讲又需要时,在相应机关的建设与管理项目设置登记项目,又如1.5.12教务科(办)课程标准执行情况登记,包括:年度、专业、培训层次(本科、学兵培训、其他)、课程标准名称、计划学时、执行学时、执行百分比(%)、登记日期,并要求实现电子表格汇总、查询。

3.2大项与次项小项相结合。在设计该模块时,每每遇到多层级建设与管理的情况,最理想的解决办法是,采取大项与次项小项相结合树状管理结构,将建设与管理任务层层分解。如将教务科(办)1.5课程建设管理大项,分解为1.5.1课程建设规划编写登记、1.5.2课程建设计划编写登记、1.5.3主干课程建设计划编写登记、1.5.4非主干课程建设计划编写登记、1.5.5“讲习合一”教学课程建设计划编写登记、1.5.6“模拟病人”教学课程建设计划编写登记、1.5.7课程标准建设管理、1.5.8主干课程标准编写登记、1.5.17教员课程教学设计登记等18个次项,其中1.5.17项又分解为1.5.17.1主干课程教学设计编写登记汇总、1.5.17.2非课程教学设计编写登记汇总、1.5.17.3“讲习合一”教学课程教学设计编写登记汇总、1.5.17.4“模拟病人”教学课程教学设计编写登记汇总4个小项。

模块设计论文篇(3)

关键词:转型发展;风景园林;模块化教学体系;专业能力;素质要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1-0183-02

一、前言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常态,即经济增长的动力转为创新驱动。如何实现科学研究、实验开发和推广应用的无缝链接,关系到新常态驱动能力的强弱。这也对国家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格局、人才培养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育部“十三五规划”中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更加注重教育和人才资本质量的要求,研究整个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如何紧紧围绕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来安排人才培养的结构,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打造务实高效的高等教育体系,把关注点从高等教育规律本身转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即加快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应特别关注大学内涵建设和办学质量的提升,努力实现立足地方经济文化,形成办学特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目标。

在转型发展工作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关键环节,做好应用型专业,尤其是与区域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直接影响高校服务能力。

许昌市是中国花木之都、腊梅之乡、国家园林城市,苗木花卉种植面积60余万亩,近年来形成了园林植物销售、景观规划设计、园林工程与管理企业完整的产业链条,园林产业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许昌学院风景园林专业正是具有明显产业背景的本科专业,做好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才能实现专业人才具有较强的应用技术研发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才能够支撑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这也是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立地顶天”学科专业建设的要求。

二、风景园林专业培养目标

《高等学校风景园林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中对于风景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这样描述的: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身心健康,从事风景园林领域规划与设计、工程技术与建设管理、园林植物应用、资源与遗产保护等方面的专门人才。毕业生可在规划设计机构、科研院所、管理部门、相关企业从事风景区、城乡园林绿地、国土与区域、城市景观、生态修复、风景园林建筑、风景园林遗产、旅游游憩等方面的规划,以及设计、保护、施工、管理及科学研究等工作。

三、基于二级学科的模块化教学体系

务实高效的教学是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的生命线,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课时实现高水平专业人才的培养,既培养学生掌握系统知识体系,又培养学生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同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好好思考。模块化教学体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较好的途径。

模块化教学体系中“模块”取代传统教学体系的“课程”,成为基本教学构成单位,实际上是将课程体系构建思路从传统的知识输入转为知识输出。根据应用型人才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结合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具体能力要求,确定专业模块化教学体系的模块数量,每一个模块对应一个专业能力。

为实现应用型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模块化教学体系构建思路,基于风景园林二级学科,将风景园林专业培养方案划分为一级模块,分别是:通识教育模块、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模块、美学基础与设计表达模块、大地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模块、园林与景观设计模块、园林植物应用模块、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模块和创新训练模块。每个一级模块由若干二级模块构成,而二级模块由若干具体知识点构成,通过模块中安排好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学生完成每个模块的知识和能力的学习。

通识教育模块主要注重培养学生哲学与法学、科学与技术、语言与应用和信息与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这些是对人才的最基本的要求,主要二级模块包括思想政治理论Ⅰ、思想政治理论Ⅱ、思想政治理论Ⅲ、大学英语Ⅰ、大学英语Ⅱ、高等数学Ⅰ、高等数学Ⅱ、素质教育Ⅰ、素质教育Ⅱ、公共选修课模块和体育俱乐部模块。

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模块主要注重培养学生关于园林史、规划与设计基本原理、风景园林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理论知识,以及风景园林遗产保护和管理知识。主要二级模块有中国园林史模块、外国园林史模块、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原理模块、风景园林自然系统理论模块、风景园林社会系统理论模块和遗产保护与管理模块。中国园林史模块主要知识点为中国古典园林史、中国近现代园林史、中国名山风景区发展史。外国园林史模块主要知识点为欧洲园林史、东亚园林史、伊斯兰园林史和外国近现代园林史。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原理模块主要知识点为风景园林规划原理、风景园林设计原理、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原理、工程技术理论。风景园林自然系统理论模块主要知识点为景观生态理论、群落生态理论、景观水文理论和景观地学理论。风景园林社会系统理论模块主要知识点为环境行为学理论和环境心理学理论。遗产保护与管理模块主要知识点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混合遗产。

美学基础与设计表达模块中,二级模块主要有美学基础模块、空间构成模块、美术模块、表现技法模块和专业制图基础模块。美学基础模块主要知识点为艺术概论、东方美学和西方美学。空间构成模块主要知识点为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美术模块主要知识点为素描、水彩画、水粉画和钢笔画。表现技法模块主要知识点为传统表现技法和数字表现技法。专业制图基础模块主要知识点为画法几何、阴影透视、建筑及园林制图。

大地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模块中,二级模块主要有城乡绿地系统规划模块、旅游与游憩规划模块、地景规划模块和生态修复模块。城乡绿地系统规划模块主要知识点为区域绿地系统规划和城镇绿地系统规划。旅游与游憩规划模块主要知识点为旅游区规划和休闲游憩规划。地景规划模块主要知识点为区域景观规划、生态规划、乡土景观规划和3S技术应用。生态修复模块主要知识点为工矿废弃地、垃圾填埋场、湿地和河流等修复。

园林与景观设计模块的主要二级模块有庭园模块、公园模块、开放空间模块、专用绿地模块、现代园林建筑设计模块和传统园林建筑设计模块。庭园模块主要知识点为花园和庭院。公园模块主要知识点为综合公园、专类公园和社区公园。开放空间模块主要知识点为广场、街道、滨水区和校园等。专用绿地模块主要知识点为道路绿地、居住区绿地、公共设施绿地。现代园林建筑设计模块主要知识点为园林建筑、建筑小品、建造技术。传统园林建筑设计模块主要知识点为传统园林建筑测绘、传统园林建筑设计与营造。

园林植物应用模块中的二级模块主要有园林植物资源模块、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模块和花艺与盆景模块。园林植物资源模块主要知识点为园林植物认知、栽培与养护。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模块主要知识点为植物多样性规划、植物景观规划、植物景观设计。花艺与盆景模块主要知识点为花艺和盆景。

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模块中的二级模块主要有风景园林工程模块和风景园林管理模块。风景园林工程模块主要知识点为土方、种植、给排水、水景、雨洪管理、园路、照明、假山、园林建筑工程等。风景园林管理模块主要知识点为风景园林政策与法规、风景区与园林管理。

创新训练模块,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主要二级模块包括社会实践Ⅰ、社会实践Ⅱ、社会实践Ⅲ、设计竞赛Ⅰ、设计竞赛Ⅱ、设计竞赛Ⅲ、创新创业Ⅰ、创新创业Ⅱ。

参考文献:

[1]王新庆,张健,洪波,陈玉叶,金红晓.依托区域经济促进高校学科及专业发展[J].大学教育,2012,(12):53-55.

[2]韦巧燕,刘昭明.基于就业导向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9):12-14.

[3]袁瞀,许强,王晓峰,檀明,张向东.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块化教学改革研究――借鉴德国FH成功经验[J].合肥学院学扳(自然科学版),2011,21(4):56-65.

模块设计论文篇(4)

【关键词】民办高校;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4-0206-01

本文从课程设置的整体结构出发,主要从公共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三方面入手,对如何构建新时期民办高校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体系做了一些探讨研究。

一、公共课程体系建设

(一)公共必修课程模块:包括政治理论、形式与政策、大学英语、大学语文、大学体育、应用文写作、计算机基础及应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读书活动。该模块对实现大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创造性的能力和专业发展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公共选修课程模块: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教育、健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该模块培养学生要具有宽阔的视野、积极乐观的态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全的人格品质。

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一)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包括设计素描、专业透视、建筑速写、数字图像、设计色彩、立体构成、专业制图、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人体工程学、设计概论、建筑概论、室内设计原理、建筑外立面设计、CAD制图、MAX建模基础、渲染技法、效果图表现技法。该模块是使学生具备基本的专业理论素养、基本的造型技能以及基本的专业设计技能,为创新设计奠定基础。

(二)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包括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工程预算与报价、陈设设计、家具设计、家居设计、别墅设计、办公空间设计、餐饮空间设计、娱乐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展示设计、景观规划设计。该模块是让学生认识行业发展特点,掌握设计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引导和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因材施教,培养应用型的设计人才,为学生就业指引方向。

(三)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包括摄影基础、装饰画、民间美术、广场景观设计、小区景观设计、植物景观设计、城市环境景观雕塑、快题设计、模型制作。该模块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欣赏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同时,拓宽专业层面,丰富更加全面的知识体系。

三、实践课程体系建设

(一)课程设计模块:计算辅助设计与核心设计课程相结合的课程设计。例如,在办公空间设计课程中,将课程分为两部分进行,一部分理论基础课程;一部分设计课程,并使用设计软件完成最终作品,题目应来源于实际工程,使学生直接或间接参与工程实践。同时,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并指导学生参与设计竞赛活动。该模块是使学生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并像真正的设计师一样独立完成整套设计方案,为更早的进入工作角色,奠定坚实基础。

(二)社会实践模块:积极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时间,进行社会实践学习,学有所用的同时不断发现自身的不足,然后再学习再实践,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自我完善。该模块是使学生考察市场,认识社会,在此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沟通与合作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三)专业考察模块:此课程为外出考察课程,结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殊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考察线路,考察前要做好外出准备工作,合理安排出行计划,并指导学生学会有效考察以及如何完成考察报告。该模块是让学生尽可能接触更多的事物,使学生学会收集专业信息,加强对专业的理解,开拓眼界,并亲身感受专业与设计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正确审视自己的前途。

(四)毕业设计模块:该模块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及应用的考察和全面总结,结合专业特色,其内容包含设计作品和设计说明两部分,并强调其设计的创新性。实行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毕业答辩、毕业展览制度。该模块目的是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做好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三大课程设置的分析与评价,是构建合理化的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的基础,是培养应用型设计人才教育模式的核心。在今后的实施过程中,将不断结合社会的发展需求和我院的教育特色,对课程体系建设作出调整并加以改进,使民办高校环境艺术设计课程评价体系的设置更加科学、更加完整。

参考文献:

模块设计论文篇(5)

关键词:班级管理系统;ASP;Access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34-8091-02

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之际,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迅速获得和传送信息的渠道,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处在一个不可替代的位置。在网络上消息,最主要的方式是借助于网站,我们如果想要得到大量的信息,便需要在浩瀚的网络世界,采用一些相对应的检索方式来获取[1-2]。所以,网站的建设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的地位是尤为重要,因为它各方面的优势,所以在人们心中占有较为重要的位置。为了有效展示班级文化,实现班级同学的在线交流,受启发于网上同学录,但要比同学录有更多的自,特设计班级管理系统。

由于当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信息传播速度达到空前的解放,同时在各行各业中,计算机技术都在不断的融入其中,极大程度的推动了各行业的发展[3]。基于Web模式的班级管理系统解决了传统信息传播方式和交流方式的各方面的缺点,极大的节约了资源,于此同时,也保证了班级同学查阅和交流信息的高效性和科学性,极大的方便了同学的交流,这也是它受人们青睐的原因之一[4-5]。

总之,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因特网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共享和交流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班级管理系统,无疑是班级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的最好平台[6]。

1 需求分析

通过对班级管理系统的调研分析,系统的业务流程为:班级同学打开浏览器输入班级管理系统的网址,进入班级管理系统。一般用户只可以浏览和查看,注册用户有权进入班级论坛,与其他用户进行互动和交流。管理员可以对系统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以及可以操作系统的其他所有功能。

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根据班级管理系统的用户类别,班级管理系统分为前台和后台两部分。管理员通过登录后台管理系统信息,班级同学通过前台浏览信息和在线交互。

2.1 系统后台功能设计

管理员通过账号登陆后台操作界面,可以管理的模块有以下几部分:管理员账号管理模块、班级简介模块、班级动态模块、学习发展模块、用户管理模块、班级文件模块、班级文摘模块、相册管理模块、论坛模块、修改密码模块等[7]。

2.2 系统前台功能设计

所有用户都可以直接进入班级管理系统前台,但只能浏览查看;注册用户(班级同学)通过自己的账号密码登录系统,可以进入班级论坛发帖讨论。班级管理系统包括以下几个模块:班级简介模块、用户注册模块、班级文摘模块、班级论坛模块、班级动态模块、学习发展模块、班级文件模块、班级相册模块和后台登录模块等。

3 数据库分析与设计

3.1 数据库分析

对各类信息的查询和操作是用户具体需求的体现,这便要求数据库能对系统使用的各类信息进行存储。根据网站功能分析,对班级管理系统,得出以下需求信息:

1) 用户分为一般用户、注册用户、普通管理员用户和高级管理员。

2) 一般用户可以查看班级简介、班级文摘、班级动态、学习发展、班级相册相关信息。

3) 注册用户除了一般用户的权限外,还可以进行班级论坛的操作。

4) 普通管理员在后台操作中,除了管理员账号管理、论坛分区管理和相册分区管理外,都可以对全站的其他信息进行操作。

5) 高级管理员不但具有一般管理员的权限,而且可以管理普通管理员。

3.2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根据以上分析,班级管理系统(班级管理系统)包括管理员、前台用户(注册用户)、照片、相册、论坛、帖子、文件、班级信息、班级简介等实体,其中,管理员分成一般管理员和高级管理员两种,班级信息包括班级动态、班级发展、班级文摘三类,注册用户可以和回复多个帖子,一个论坛有多个帖子,某个帖子只属于某个论坛,某一图片属于某一相册,某一相册可以包含多个图片。系统实体间的联系如图1所示。

3.3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在完成班级管理系统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后,需要把所得到的数据库概念模型转变成Access所支持的关系模型,也就是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根据概念设计结果,本班级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中包括管理员表、前台用户表、照片表、相册表、论坛表、帖子表、文件表、班级信息表和班级简介表,分别用来存放管理员信息、前台用户信息、照片信息、相册信息、论坛信息、帖子信息、文件信息、班级信息(包括班级动态、班级文摘、学习发展等信息)、和班级简介信息。

4 班级管理系统实现

班级管理系统是基于Web的应用系统,系统开发平台为Windows XP + IIS 5.1,开发工具选择Dreamweaver,编程技术选择ASP,数据库采用Access 2003。

4.1 班级管理系统前台功能实现

网站前台分为首页、班级简介、用户注册、班级文摘、班级论坛、班级动态、学习发展、班级文件、班级相册和后台登陆10个模块,由于篇幅有限,这里仅介绍首页实现,其他与其类似,不在累述。

前台首页如图2所示,该界面是本站的默认主页。网站首页界面清楚,科学的划分了功能模块,让用户更加容易使用。首面由功能导航栏、用户登录板块、友情连接板块、站内公告板块、班级动态板块和网站简介板块几部分组成。

本模块部分代码如下:

4.2 班级管理系统后台功能实现

网站后台包括管理员账号管理、班级简介管理、班级动态管理、学习发展管理、用户管理、班级文件管理、班级文摘管理、相册管理和论坛管理等模块,由于篇幅有限,这里仅介绍后台管理主界面的实现,其他模块的实现与其类似,不在赘述。

后台管理主界面如图3所示,此界面的功能为管理员专用的,其他用户不得使用。

管理员判断代码如下:

5 结束语

班级管理系统是运用ASP和Access的版式来开发的一个小型班级管理系统。系统以Web友好型界面与用户交互,每一个用户都可以在界面上进行操作,系统可以通过数据库来储存用户的信息。班级管理系统实现了对班级信息(如班级文摘、班级动态等)的浏览、查询、删除、修改等操作,系统大大方便了班级同学网上交流和资源共享,实现了班级管理信息化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杨勇,乔学斌.论班级管理系统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作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0(1):85-86,19.

[2] 骆绍烨,黄海.基于的高校班级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24-25,31.

[3] 陈道喜.基于CMS的班级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J].电脑学习,2010(04):23-25.

[4] 窦彦玲.基于的班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04):749-751,759.

[5] 刘增良.ASP水务管理系统的应用分析[J].硅谷,2013(17):101,82.

模块设计论文篇(6)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模块化课程;框架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3-0007-02

一、模块化课程的特点

模块化课程是一种偏向能力本位的课程。近年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开始关注欧洲应用型大学的模块化课程。其主要特点如下:

1.强化了职业能力培养

模块化课程教学具有代表性的有两种模式:一是模块式技能培训(简称“MES”),是国际劳工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初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可称之为“任务模块”。另一种模式是能力本位(简称“CBE”),是以知行能力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应当具备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为主线,可称之为“能力模块”。两者的区别是:CBE是从职业普遍规律和需求出发,侧重于职业基础通用能力;MES是从职业具体岗位工作规范出发,侧重于职业岗位工作能力。但两者也有共性,即都强调“能力”和“应用”。

强化职业能力培养正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本质特征,应用型本科专业的课程改革吸纳了模块化教学的核心要素,并结合本科教育的特点而开发出的课程模式。

2.优化了课程结构体系

长期以来,在课程设置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学科自成体系,各自为政的现象。每门学科都为了追求各自学科体系的完整性,造成很多教学内容重复。实行模块化以后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如工业设计专业,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观、设计概念十分必要,过去为了满足教学需要,开设四门课程:即专业导论、工艺美术史、工业设计史、设计概念等。各学科为了追求完整性、系统性,每门课程都要讲述设计史,重复交叉的内容很多,现在把它整合成一个模块――“设计理念及思维”,将相关内容进行了整合,使学生在了解美的历程、造物的历史、工业设计历史的同时,形成了正确的设计观,建立起来基本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维,激发学生专业兴趣,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3.解决了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问题

模块化教学强调智能一体、知行合一,强调理论、实践、练习、研讨的同步式一体化的教与学,强调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把理论学习与实践等环节紧密结合,通过教学内容的有机组合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解决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脱节的问题。此外,模块化教学还可以将过去分散的、零散的实验综合起来,形成系统化的实验,提高学生综合设计能力。

4.教学更有针对性

过去的公共基础课没有和专业结合,全校所有专业使用相同教材,教学内容相同,课时也相同,教学没有针对性,实施模块化课程以后可以将公共基础课的教师分派到不同专业,与专业课教师一同研究教学内容,制订出符合专业特点的模块。公共基础课程模块服务于专业课程,效果较好。

5.有利于拓展学生个性和特长

模块化教学内容的设计是在与某一专业对应的岗位群(或岗位)进行能力分解的基础上,对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能力、素质的重新拟定,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进行模块选择,为强化和突出学生个性、特长发展,每个模块还可设计若干个子模块供学生选修。

6.教学安排更加灵活

模块化课程体系中的每一个模块,都由不同的教学活动组合而成,具有特定的功能,在其组合过程中以及组合完成后,可以对其进行在改造或重新组合,构成新的模块,且各个模块均可以被其他模块所替换。多种多样的模块组成的模块化体系非常灵活,只要模块间的学分相当(或差别不大),对模块进行重新组合或再改造是很容易实行的,从而使得教学的安排更加灵活。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课程设计思路:一是学校是课程的生产者,学生是课程的消费者。学校应树立为社会、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不断调整、创新专业结构,更新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满意的课程内容。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更要通过课程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来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生需要,这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二是要牢固树立课程的中心地位。首先,课程中心地位的确立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具体体现。课程建设是一所学校最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基本建设,学校只有始终围绕着学生需要的课程这个核心进行不断建设、高效管理,学校才能办好。其次,课程中心地位的确立是“从出口往回找”的具体体现。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首要工作就是能提供满足学生消费需要的各类课程,课程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尤其是切实解决招生与就业“两张皮”的问题,其根本出路就在于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不断推进课程创新与建设,最终化解“计划入口”与“市场出口”之间的矛盾,也是“从就业出口往回找”的具体体现。最后,就业市场与所学专业、就业岗位与所学课程两个“符合度”是课程地位确立的基本依据。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必须要扬弃传统的精英模式定位,转而为“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大军”作为自己的办学定位,突出“地方化”“应用性”“草根式”属性,为更多的“普通劳动者”“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骨干人才”提供职业范畴的高等教育服务。因此,要高度重视就业市场与所学专业的符合度如何、就业岗位与所学课程的符合度如何,这两个“符合度”应成为课程设置的最基本原则,学生毕业了到哪里就业,就业岗位需要什么知识能力,学校就应该设什么专业,教什么课程,即课程地位的确立依据就是以人才培养目标及对学生就业的贡献率为依据的。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模块化课程框架体系设计策略

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具备应用知识和技术解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在课程设计上,应当结合相关专业和学生的特点,审慎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合理安排课程结构,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注重文化熏陶,从而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锻炼应用能力,培养实践技能。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主要通过“模块化”的课程设置来实现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模块化课程设置实现了专业培养计划的现代化。[1]借鉴德国的模式,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把课程框架体系设计为三大模块:宏观模块、中观模块和微观模块,每个“微观模块”都对应不同“能力要素”,将这些若干个“微观模块”按照一定的教学规律,遵循“由浅入深、相对独立、相互支撑、环环相扣”的原则进行排列,组合成“中观、宏观模块”,最后形成整个专业的模块化课程框架方案。

1.宏观模块

宏观模块是专业模块的顶层设计,统领和指导整个专业的模块化设计。宏观模块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确定专业方向的教学重点,并围绕特定专业方向的要求合理设计教学方案。综合来看,可建立三大模块:基本素质模块、专业基础模块和个性拓展模块。基本素质模块主要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学会做人、学会与人交往等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专业基础模块主要是培养学生从事某一行业或职业的基本能力和素质,也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它是整个模块的主体和基石。个性拓展模块是按照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设计了若干个选修模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选修模块,以拓展自身的特长。

2.中观模块

此模块是整个模块化体系的核心,它既是宏观模块构建的基础,又是对各微观模块的统领。中观模块构建的依据是能力分析。中观模块制订时首先要进行调研,研究专业对应的岗位群有哪些,然后对岗位群所要求的能力素质进行分析:某种能力需要具备哪些知识?需要强化哪些能力训练进行研究?然后按照适切的原则组建微观模块,若干个微观模块再构成一个中观模块。如工业设计的产品开发大致包含产品企划、产品工业设计、产品工程设计、产品营销推广等几个过程,相对应的岗位群大约有ID设计(概念创意设计)、CMF或CMG设计(产品色彩材质表面工艺设计)、UI设计(产品人机界面设计)、ID设计(外观造型设计)等七个岗位群。根据每个岗位群的特点,再分解出38个专业能力要素,根据这些专业能力要素再设计出38个微观模块,最后将这些微观模块按照系统性、关联性的要求,构建出8个中观模块(能力模块)。[2]

3.微观模块

微观模块是整个模块的基础,它划分的依据是专业所对应的能力要素,即一个能力要素对应一个微观模块,将这些不同的“能力要素”封装,就成为一个个具体的“教学模块”。如工业设计专业基础能力模块,包含设计理念和思维、设计表现基础、形态设计基础能力、设计工程技术能力、产品工业设计能力、职业素质修养能力等6个基本能力。这6个基本能力可以分解出设计理念思维、设计理念思维、设计表现基础、设计表现基础等25个能力要素,这些能力要素分别对应设计概论、设计史论、工业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基础等25个微观模块。值得注意的是在构建微观模块时,要尽可能地考虑模块的大小。模块过小,则会使综合性、跨能力培养变得困难;模块过大,又会使原本通过模块化所带来的灵活性及个性化、多样化程度降低,导致教学组织上的困难,甚至使学生的学业时间加长。在德国,模块大小一般是2―4―6周学时或是3―6―12学分,且尽量安排在一个学期内完成教学任务。

四、应用型本科高校模块化课程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模块化课程是将传统的按学科知识体系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转变为按专业能力体系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使教学更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为使学生对毕业后的就业岗位有充分了解,为就业做好准备,应以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为目标,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课程模块化教学与其定位相一致。首先,需要增加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度和认同度。如,在模块化课程体系里增设专业导论课程,每个专业在第一学期开设15~20学时的课程,使学生对本专业的特点及所研究的领域有一个初步认识,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最后,在实践教学课程里增加认知实行学期,在第二学期暑期增加8~12周的认知实习,让学生在与自己专业相近的岗位上亲身经历所学专业在实际应用及具体要求,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更有目的地选择课程模块,合理规划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方向。

第二,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结合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办学定位,开发适应模块化课程的校本教材,鼓励教师从教学改革课题开发入手,编写模块课程讲义、校本教材,在使用中不断修改、补充、完善。学校通过科研立项、评审、奖励机制鼓励教师特别注重开发“四新”含量高、综合技能强、教学效果好的校本讲义、教材。

第三,合理制订模块化课程考核标准。每一个学习模块都是一个相对独立并培养学生一定能力的实体,一个模块结束后,要及时检验学习效果。譬如,可以采取实行“N+2”的过程考试,变末端考试为过程监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其中,“N”是教学过程的考核次数(N≥3,可以是小测验,也可以是课程综述、小论文等,占总成绩的50%);“2”是期末考试和学习笔记,分别占总成绩的40%和10%,涉及实践目标的模块还可以采取实验考核的办法,考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3]

第四,模块化课程的实施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具备“双师素质”。“双师素质”指教师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动手能力,还要有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能力。应用型本科高校通过有效的措施建立一支优秀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一是鼓励教师在职进修,特别是针对性较强的专题进修,向“双师型”“一体化”教师目标努力。二是聘请大企业中卓有成就的工程师、工艺师、技师来校担任客座教师,并特邀他们参与课题设计开发和教材的编写。三是精心选择本地一些大中型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某些子模块或课题的教学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使教学更贴近生产实际,学生也进一步拓宽了视野。另外,将现有教师队伍合理组合,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担任某一子模块或课题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法尔克・赫恩.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几个特点[A].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首届中德论坛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02-307.

模块设计论文篇(7)

【关键词】模块教学应用写作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4-0053-01

模块教学模式在高职教学中正悄然兴起,本文所探索的是这一模式在应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模块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事务文书、财经文书、传播文稿等文书分类方式,重组了教学序列,分析文种间的相关性和相似性,根据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中的使用方式与频率,将原有相关教学内容整合成新的教学单元,形成模块,让学生在比较中深入理解所学习的文种。

一、以“计划与总结模块”为例对模块教学特色的分析

计划与总结是相关文种,在教学中将这两个文种设计在一个模块中,会清晰地比对出二者的相关性。首先,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总结可以检验计划的优劣得失,计划可以依据总结得出的经验制定得更科学、合理。计划与总结既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同时又是相互促进、不断提高的关系。计划――实践――总结――再计划――再实践――再总结……如此周而复始,循环无穷,不断提高,这就是计划与总结最本质最有价值的联系。其次,二者在关联中又有区别。计划是在工作之前制定的,总结则是在工作到一定阶段或计划完成后进行。计划的内容是为完成一定任务所设想的具体步骤、方法和措施,重在叙述说明;总结则是对一定阶段的工作或计划执行的情况做出总分析、总评价,重在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做出理论概括。计划所要回答的问题是“做什么”、“怎样做”、“做到什么程度”;总结要回答的问题则是“做了什么”、“做得怎样”、“有何工作规律”。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常会把计划写成议论文和抒情文,是对未来的展望和畅想;而把总结写成记叙文或说明文,是情况的汇总和罗列。这都是混淆二者的文体特征而造成的。计划是说明文,而总结是议论文,在模块教学的比较中,学生就会更确切地把握二者的文体特征,在写作中就不会再混淆二者的文体和表达方式了。

除此之外,还可能在模块教学中帮学生体悟出文种中含蓄而蕴藉的意味,这是教学内容的一个拓展。还是拿计划和总结来说,一件工作的开始,我们写计划;这件工作结束了,我们写总结。新工作开始了,我们以上一阶段的总结为基础写新计划,工作结束了,我们再写总结。在计划与总结周而复始的轮回中,个人得到成长,工作得到推动,社会得到发展――这是多么意味深长的一件事!不单如此,计划与总结不仅是应用文体,它们还是思维方式和人生态度。计划是一种朝气蓬勃的展望,一份计划应该是有激情的,同时也是有理性的;它也是你现在的人生姿态,当展望未来时,作为年轻人,激情是容易有的,理性就说不定了。现在你学了计划这个文体,你看是否能重新审视你的“人生规划”?总结是一种沉静的回首。爱做计划,不爱做总结,这是年轻人的特点。但是不做总结,就没有成长。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之所以成为君子,是因为他把总结做到家了,每天都在做。用计划与总结写作的思维方式面对你即将开始的职业生涯,爱计划,重总结,成为一个有条理有理性的职业人,成为一个既有雄心又很深沉的人。这样,你会发现工作是美丽的。

二、模块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越性

1.突出了文种教学,弱化了理论色彩。

当代应用写作由理论教学向文种教学倾斜已是大势所趋,理论知识遵循“必需,够用、实用”的原则,进行调整。但那种实实在在提高应用写作能力的以文种为核心的教学理想事实上还没有完全走出旧的思路。而我们所设计出的模块教学,将写作理论浓缩在“学习准备模块”,其他的教学模块全都以文种作为核心。这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文种教学,弱化了理论所占的比例。

2.提高了教学效率,挖掘了学习深度。

在具体的文种教学方法上,讲一个文种,练一个文种,还是传统的普遍的作法。其优势就是教学流程清晰流畅,但效率不高,文种之间的联系与比较没有体现出来,学完的文种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而模块教学将两三个具有可比性的文种放在一起,概括共性,区分个性,既节约了教学时间,又突现了文种特征,让学生在比对中,清晰地认识与掌握写作原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