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心理健康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7-22 16:07:34

心理健康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篇(1)

人类已经步入二十一世纪,社会竞争也更加激烈。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也就是必须具有国际竞争力,且极具创造力。而健康的心理是人发展的中枢枢纽,是为人一生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的催化剂。

心理地健康教育光靠专家和一部分老师远不能达到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要求,必须面向全体,全员参与。

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人的发展中既包括身体的、生理的发展,也包括心理的发展。可见在学生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本身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有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智力开发的前提;是引导学生正确交往、合作成功的重要手段;是增进学生掌握劳动技能的保证;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因此素质教育应包括旨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心理健康课不是语文课,更不是思想品德课,绝不能仅仅满是于让学生了解一些心理学的知识,懂得一些道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主动讨论,扮演角色,体验情感促进他们的心理发展。

可以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l、轻松自然的导入,创设温馨的课堂气氛

温馨的课堂气氛是使学生愉快地参加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享受获取知识乐趣的心理条件,也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良好环境。因此,教师的导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因而生动有趣的故事最能牢牢地吸引学生、启发学生的思考。根据这一特点,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采用故事法。

3、激烈地争论,在雄辩中明理

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是非评价极其不稳定,老师创设情景恰到好处地引起争论,可帮助学生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讨论中明辨道理。

4、小品与实例相结合,使学生转变观念,接受心理训练

小品表演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特别是心理健康导向课中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更适合学生表演,而每一个小故事中都包含着一个深刻的哲理。它使学生在愉悦的故事情境中明白了道理,转变了观念,接受了心理训练。

5、引导反思,纠正自我,寻求新知

心理健康课对于教师来讲是倾听、是引导;对学生来讲是倾诉、是交流。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说心里话、宣泄情绪、情感的机会和场所。在感知、体验、明理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过去的行为和经历进行反思、检查、评价,从而调整自我,寻求新知,使问题得到补步的解决。

6、捕捉教育时机,弥补缺失的爱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拔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们讲的话发生共鸣,我们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可见,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善于捕捉教育时机,随时让自己的心对准孩子的心弦,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7、精心设计的结束语,升华、启思、充满激励

精彩的结束语不仅仅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升华,更是对学生寄予的无限期望与启迪。常用的有以下四种形式:

心理健康论文篇(2)

从理论角度而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属于心理认知偏差,且若受到某些特殊诱因的影响,此类心理认知偏差定会引起个人行为失范或做出违背社会规范的行为。例如,2013年,复旦大学林森浩投毒事件便很大程度上由林森浩的心理问题及诱导因素所致。可见,若大学生的认知出现偏差,且未得到及时的纠正,定会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甚至引起系列不良的行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具体表现为:

(1)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即某些学生的个人心理较为阴暗,一遇到事情便往坏处想,且生活及学习中也不善与人交往;某些学生性格孤僻且自闭,对待问题的心态较为消极,如此情况皆会引起心理健康问题。

(2)家庭环境因素,即某些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家庭或家暴家庭成长的学生心理负担往往较重,因此不愿与人交往或不愿让同学知晓自己的家庭状况。

(3)学校环境因素。知识教育过程,学校未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予以足够的关注或在处理与学生利益相关的事件时所采取的手段欠公平等皆会激发学生的过激行为,甚至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安全教育防范

本章节笔者试图从下列方面阐述如何加强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安全教育防范:

(1)优化心理健康课程,同时配备相应的专业心理咨询教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直接关乎到学生对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因此学校方务必要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如若大学生具有优异的专业成绩,但心里不健康,则定会给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可见,学校方非常有必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进行优化,同时配备相应的专业心理咨询教师,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如此为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防范提供条件。

(2)加强文化教育,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多由大学阶段的目标不明确所致,因此大学教育过程,应注重对大学生的文化教育、个性培养及潜质开发。换而言之,我国大学教育对大学生潜质的开发尚待加强,具体从下列方面进行把握:1.传统的教育知识论仅把教育过程看作简单的传授知识的过程,如此直接忽略对人的智慧的开发及人的道德的培养。此外,应试教育仅把学生看作知识容器及纯粹客体,且获取的目标结果具有某种狭隘性,而非智慧的吸取过程。2.教育是人与人交往的过程,因此功利化与工具化价值的实现过程,教育的重点应为适应性教育,但同时也要兼顾到超越性教育。

(3)重视生命与心灵的教育,即强化当代大学生对生命的认识,使之了解生命的本质及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当今社会环境充斥着更多的压力及竞争,因此高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兼顾到对学生生命与心灵的教育,由此让当代大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及培养更强的自信心与责任感。

心理健康论文篇(3)

人类已经步入二十一世纪,社会竞争也更加激烈。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也就是必须具有国际竞争力,且极具创造力。而健康的心理是人发展的中枢枢纽,是为人一生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的催化剂。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共识,因此我校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97年我校参加了北大儿童心理学系许政援教授主持的《学习困难儿童心理因素的研究、鉴定与培养》。在许徐教授和中科院心理所专家的指导下,对四至六年级学生进行了智能、认知、个性、社会交往等70项测试与调查,对个别心理障碍明显的学生,进行了心理咨询和训练。我们还建立了充满温馨气息的心理咨询室--"向大自然敞开心扉"。

在70项测试的基础上,我们又和美国宾法夕尼亚大学合作,在俞大维博士的指导下,筛选出48名同学,征得本人和家长的同意,分为四组,由我校两位经过培训的年轻教师从98年9月11日开始"乐观人生课程"。经过半年的培训,参加本课程学习的同学明显感到自信心增强,心理承受水平提高,开始能够进行一定的情绪调节。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看到了心现健康教育给孩子们带来的生机,同时我们也深深地感到心理健康教育仅对一部分发现问题的学生有点为时已晚,应面向全体,防患于未然。心理地健康教育光靠专家和一部分老师远不能达到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要求,必须面向全体,全员参与。

一、研究的目的与具体目标

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通过研讨我们要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建构学生健康的心理。

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我们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学会自我控制,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

2、学会正确的认知自己,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

3、学会自我激励,了解兴趣的来源及其产生的神奇效果。

4、学会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人,了解一些评价他人的技巧。

5、学会和谐地与人沟通,尊重他人,助人为乐,培养良好的个性。

6、学会调节自己的心境,摆脱烦恼和焦虑,保持乐观的情绪。

二、设计研究方案

1、全体动员,全员参与。学校要求每一位班主任老师针对自己班学生所存在的问题,有目的性地选择教材内容,开展组内研究。

2、根据年龄段,选择切入点。由于学生的年龄段不同,面对的心理问题也就各个相同。因此,我们以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为基础,以心理导向教材为依托,我们选择了低年级:《你能坚持多久》、《聪明的我》。中年级:《了解兴趣》、《怎样看待他人》。高年级:《尊重他人》、《寻找快乐》这六课书进行了全校的专题研究。

三、进行教学研究,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研讨,我们达到了这样一种共识:心理健康课不是语文课,更不是思想品德课,绝不能仅仅满是于让学生了解一些心理学的知识,懂得一些道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主动讨论,扮演角色,体验情感促进他们的心理发展。

可以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l、轻松自然的导入,创设温馨的课堂气氛

温馨的课堂气氛是使学生愉快地参加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享受获取知识乐趣的心理条件,也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良好环境。因此,教师的导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年级的潘东辉老师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的导入方法:首先放起轻松优美的音乐,然后教师在音乐的伴奏下款款而谈:"同学们好!伴着悦耳的音乐,非常高兴,我们又来到了轻松愉快的小学生心理导向的课堂,谁愿意把你最喜欢做的事或最喜欢的学科告诉给大家,让我们一同来分享你的欢乐……"这样,使学生在极其放松自然的状态中不知不觉地走近了老师。

2、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因而生动有趣的故事最能牢牢地吸引学生、启发学生的思考。根据这一特点,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采用故事法。如六年级的《寻找快乐》一课教师播放了一段配乐故事《国王与农夫》,听后引发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主人公"国王"拥有那么多的财富为什么还不快乐?而一贫如洗的农夫整天在地里干活却觉得非常快乐呢?这正是这节心理健康课要讨论的重点。学生带着这个问题仔细读文,反复思考得出:国王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它欲求过高,而农夫之所以快乐是因为他经常想着那些比自己还不幸的人。从而使学生悟出了寻找快乐的第一种方法--"降低欲求"。

3、激烈地争论,在雄辩中明理

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是非评价极其不稳定,老师创设情景恰到好处地引起争论,可帮助学生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讨论中明辨道理。如在四年级《怎样看待的人》一课中教师恰当地运用了这一方法。首先教师播放了一段录像,然后让学生针对片中的"小刺头"对小组长小明的评价:"臭美,不关心同学,不爱帮助人,批评人粗鲁、骄傲。"展开激烈地辩论。正方、反方各自举出事实阐明自己的观点,同学们也是各抒己见,相持不下。那么到底哪种意见是正确的呢?老师并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来到"智慧泉"边的森林里看看小动物们是怎样给即将报考杂技学校的小猴子写评语的。(小动物们给小猴子写鉴定,既看优点,也看缺点)这时再引起学生进行第二次的讨论:"小刺头"对小明的评价有没有片面、偏激的地方呢?经过讨论,孩子们的认识像无数条上溪汇入江河一样走到了一起。从而得出:①评价他人要从事实出发,既看优点,也看缺点。②不能从自己的好恶去评价别人,要客观、公正。启思明理水到渠成。

4、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相结合,产生情感体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在五年级《尊重他人》一课中,教师设计了"实话实说"这一教学环节。学生通过扮演主持人、特约佳宾、观众,模拟生活情景,实话实说,坦白内心。孩子们那一句句热情洋溢的赞美与致谢;一声声发自内心的歉意与忏悔,催人泪下。这一课在五年级连讲了三个班,每到这个环节都出现了高潮,引起了学生感情的共鸣,都有学生情不自禁地流下激动的泪花,真正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

5、小品与实例相结合,使学生转变观念,接受心理训练

小品表演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特别是心理健康导向课中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更适合学生表演,而每一个小故事中都包含着一个深刻的哲理。它使学生在愉悦的故事情境中明白了道理,转变了观念,接受了心理训练。四年级《尊重他人》和五年给《寻找快乐》的教学中都运用了这种方法。同学们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品表演总结出了一条条评价他人的技巧:宽宏大量,善于原谅别人;宽容大度,从别人的失败中看到成绩;热情赞扬别人的长处,使人悔悟自己的过错;用赞美的评价去改变有缺点的人。找到了寻求快乐的心理防卫术:做自己喜欢的事;不在意别人的评价;换个环境;降低欲求;幻想成功;肯定自我;转移注意等等。使学生明确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态度。世界上不少事,是好是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想法,可以说快乐是一种自我选择,快乐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6、引导反思,纠正自我,寻求新知

心理健康课对于教师来讲是倾听、是引导;对学生来讲是倾诉、是交流。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说心里话、宣泄情绪、情感的机会和场所。在感知、体验、明理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过去的行为和经历进行反思、检查、评价,从而调整自我,寻求新知,使问题得到补步的解决。如:在五年级《尊重他人》一课的最后,老师安排了写谢意卡和歉意卡这一教学环节。教师饱含深情地引导学生:"同学们,在我们朝夕相处的五年中,我们每个人都得到过别人热情的帮助,让我们至今都感到非常的温暖,心中充满感激之情,那就让我们借此机会写张谢意卡,表达你衷心的感谢!如果你做了不尊重别人的事,仍让你感到很后悔,那么,来,就让我们写张歉意卡,表达你深深的歉意。让我们在这千禧之年到来之际,把忧愁、烦恼留在旧的一年,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境,朝气蓬勃,携手走向新世纪。通过"写卡--读卡--送卡"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纠正旧我,寻找新我。

7、捕捉教育时机,弥补缺失的爱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拔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们讲的话发生共鸣,我们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可见,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善于捕捉教育时机,随时让自己的心对准孩子的心弦,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在《寻找快乐》一课中,一个男孩子勇敢地讲述了自己心中最隐秘的故事,他说:"我父母在我四岁的时候就已经离婚了,可是他们一直瞒着我,前几天才告诉我。听了以后,我非常地恨他们,躲进了自己的小屋不理他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快乐与不快乐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况且离婚是他们俩大人的事,并不说明他们不爱我,再说还有大姑疼我,我生气又有什么用呢?"听着这个孩的内心独白,老师热泪盈眶,充满深情地对他说:"你真是个敢于面对生活、勇敢、善于调节自我的孩子。老师相信你,今后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你都会勇敢乐观地面对,蔡老师和全班同学都愿意做你永远的朋友!"全班同学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我坚信,这一刻将给他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老师真挚的话语,同学热烈的掌声将永远激励他战胜困难的勇气。

8、精心设计的结束语,升华、启思、充满激励

精彩的结束语不仅仅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升华,更是对学生寄予的无限期望与启迪。常用的有以下四种形式:

①总结式。例:《怎样看待他人》"学会正确地看待他人,这是我们合作的基础。一位曾有几千名科学家参与的登火星计划中承担重任的华人科学家说过:"人才最重要的是合作精神。未来社会的创造,需要我们在各方面与他人合作,发挥各自的潜能,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地看待他人,正确地看待自己。"

②期望式。例:《尊重他人》"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十日寒。"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交往中尊重他人,以真诚友好的态度对待他人,赢得更多的朋友,人人做受大家欢迎的人。

③启发式。例:《了解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同学们,现在的学习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是实现我们自己理想的基础,让我们注意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并把兴趣转化为积极的行动。(出示投影)--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趣作舟。④祝福式。例:《寻找快乐》(伴着"祝你平安"的乐曲)在人生的道路上会有许多的不平之路,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当你遇到不公正待遇时,你就要降低欲求,寻找快乐;当你不被别人理解受到委屈时,你就要转移注意,消除烦恼;当你考试没考好时,你就要对自己说,不要紧,下次再努力。这样你就会心里充满阳光,脸上绽出甜蜜的微笑。请记住: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他哭,他就对你哭;你对他笑,他就对你笑。老师衷心地祝愿同学们:每天都有一个好心情,少一些烦恼,多一些快乐,愉快健康地成长!

四、总结与讨论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心理健康课应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感知、体验、明理、反思、迁移、运用的过程,并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要体现以下六条基本原则:

1、平等性原则。我们要求老师在课上与学生平等交往,既是老师,更是朋友,这是上好心理课的关键。

心理健康课对于教师来讲是倾听、是引导;对学生来讲是倾诉、是交流。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说心里话、宣泄情绪、情感的机会和场所。在感知、体验、明理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过去的行为和经历进行反思、检查、评价,从而调整自我,寻求新知,使问题得到补步的解决。如:在五年级《尊重他人》一课的最后,老师安排了写谢意卡和歉意卡这一教学环节。教师饱含深情地引导学生:"同学们,在我们朝夕相处的五年中,我们每个人都得到过别人热情的帮助,让我们至今都感到非常的温暖,心中充满感激之情,那就让我们借此机会写张谢意卡,表达你衷心的感谢!如果你做了不尊重别人的事,仍让你感到很后悔,那么,来,就让我们写张歉意卡,表达你深深的歉意。让我们在这千禧之年到来之际,把忧愁、烦恼留在旧的一年,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境,朝气蓬勃,携手走向新世纪。通过"写卡--读卡--送卡"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纠正旧我,寻找新我。

2、尊重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尊重学生的言行,呵护学生的人格。

3、鼓励性原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敞开心扉,吐露心声,坦白观点。

4、参与性原则。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心理训练全过程。

5、目的性原则。心理训练目标一定要根据学生原有的心理水平,学生原有心理水平高,教师的教学目标就可以随之提高,反之亦然。

心理健康论文篇(4)

1.研究工具。

测试选用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Inventory)来评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该量表又名90项症状清单(SCL-90),该量表包括90个条目,共9个分量表,即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该量表的每一个项目均采取1~5级评分:没有(1分)~严重(5分),被试的总分和各因子的得分反映其心理健康水平。

2.统计方法。

本次2013级学生心理测试采用心海心理测试系统进行网上集体施测的方法,根据测试数据利用SPSS16.0及心理测试系统的统计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二、研究结果

根据4488份问卷中各量表项目均完整者的问卷,计算被调查对象SCL-90总均分和各因子均分,作为判断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指标,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高职学生SCL-90各项因子得分及总均分均在0~1.99分之间,表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良好。

三、讨论

通过此次研究,我们取得了比较全面的高职学生心理状况信息,为今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调查显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良好,相比之下,高职学生中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的问题比较明显。针对高职生的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提出以下对策。

1.以心理调研结果为指导,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此次心理测试中,我们发现以下问题,需要在工作中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和活动,提升其心理健康素质。强迫症状和人际敏感问题在2013级学生中表现的比价明显,需要在课程、讲座、团体心理辅导和其他心理活动中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关内容进行知识的普及和技巧的传授。

2.以课程和活动为载体,立体化渗透心理健康理念。

(1)以心理课程为主,全覆盖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完善高职院校心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体系建设,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我校的心理课程体系是包括1门必修课《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和2门选修课《经典心理电影赏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在内的心理课程,通过心理课程的开设旨在帮助大学生不断加深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意识、提升心理健康素质。(2)以心理活动为辅,多途径培养心理健康意识。以5.25心理健康月为主要平台和契机,以学生心理健康协会为主要抓手,多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巧妙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要完善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和各个院系的分协会的功能,并依托心协成员组织丰富多彩的典型活动。如5.25心理健康文化节(包括心运会、心理知识竞赛、心理电影赏析等)、心理剧大赛、团体心理辅导等,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竞赛中锻炼了意志、培养了协作能力、增强了团队意识,不断提升心理素质。

3.以心理教育、辅导、干预为抓手,层级化推进心理健康帮助。

(1)心理教育预防心理问题。①开设心理课程、开展学生心理活动,有效预防心理问题。通过心理课程和学生心理活动两个载体,可以做到全覆盖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多途径培养心理健康意识,立体化渗透心理健康理念,这些举措都将有效地预防学生的心理问题。②开展心理普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及时发现心理问题。每年对大一学生开展心理普查工作、完善新生心理档案,档案中记有学生的基本信息、家庭情况、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测试结果以及个别危机干预记录。学生在心理老师的指导下也可看个人的心理健康档案,使学生能正确地认识自己,面对现实,积极进取。(2)心理辅导解决心理困扰。针对学生心理困扰,要切实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及时解决心理困难学生的心理困扰。积极开展针对学生的个体辅导和团体辅导。做好学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为来访的学生提供辅导,对学生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困扰,对于个别有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应及时识别并转介到专科医院就诊。对问题学生的特殊情况要做到及时反馈,建立与院系、辅导员的双向反馈,必要时还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以保证来访者的安全。(3)心理干预化解心理危机。针对学生心理危机,高职院校需继续完善心理危机预警机制,保障学生安全。建立信息传输和心理危机干预行动快速反应的制度和机制的有利于继续完善我校的心理危机预警机制,保障学生安全、维护学校稳定。我们在对相关老师和学生干部做好培训以使其能够迅速、准确地发现心理危机状况的基础上,我们已制定天津职业大学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工作流程图》及《天津职业大学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联合学校相关部门和力量,以使大家更加准确地了解我校危机干预中自己的职责及如何更好地保证危机干预信息的传输。此外,我们还将对进行危机干预的同学进行及时跟踪与记录,并做到干预情况及学生现状及时上报。对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发现的、院系上报的心理危机学生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并联合院系一起做好危机学生后续的休学、关注、咨询、转介等工作。

四、结束语

心理健康论文篇(5)

(一)情感日益丰富,他们的主观行动带有自觉性,但意志力不足

高中生的责任感、荣誉感都较为强烈,自尊心进一步加强,对友谊显得更为执着和珍惜,择友也更为慎重严肃,尤其对异性的关注和爱慕心理更加突出。这种心理一般具有外显性和内隐性。有的学生性格开朗大胆,容易把这种心理表达出来,并付诸与行动;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害羞,易出现暗地里的单相思,坠入情网。如果教育不及时或不当,易出现轻率的不计后果的行为,轻者伤害自己和他人,重者违规违法。

(二)自我意识强烈,渴望成熟,但对成熟的认识和定位存在偏差

高中阶段的学生,能比较全面地认识自己,有自我进步与不断进取的强烈愿望,同时对自己的错误过失也能从动机、思想、心理根源上寻找原因。他们对于偶尔一次的成败能持比较冷静的态度,情感波动较小。他们有被同伴、异性、教师、家长认可和尊重的强烈愿望,同时自己也能对他人做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然而部分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评价过高,总是自我感觉良好,无论在言谈举止中还是学习生活中都是过分自信,容易自傲,目标常脱离现实,眼高手低、浅尝辄止较为常见。还有的学生对自身不足认识不够,刻意隐瞒,甚至与教师搞对立,拒绝接受教师的教育。这种学生一旦遇到挫折就极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变得对周围的一切人事都充满敌视情绪,出现病态心理。

(三)认知能力增强,思维水平提高,但容易忽视细节

高中阶段的学生无论是对知识的认知接受能力还是分析记忆能力都有很大增强。他们想象力丰富,并且能围绕核心问题进行丰富而连贯的构想,逻辑思维变得严密,并在整个智力活动中占主导地位。他们在讨论问题时,不仅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也希望对方拿出有说服力的证据,而且对自己的观点或意见不会轻易放弃或改变。他们对新事物极为敏感,接受快,少保守,思想活跃,爱赶时髦,追潮流,想象力丰富。但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仍奉行机会主义,漠视经验主义,缺乏足够的耐心和耐力,对传统经验不屑一顾,也不注重积累,尤其对细枝末节比较忽略,有时往往导致严重失误。

二、要有科学的教育理念与手段

(一)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学校,教师是学生接触最多的成年人,教师往往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的知识层次、教学方式、教学态度、兴趣爱好都会给学生带来直接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加强自身的修养,以身作则,模范表率,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好的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内在人格和心理,尽量减少学校教育的消极影响。

(二)给学生自由成长的空间

学校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根据他们的生理心理特征,广泛地开展各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在活动中不仅能锻炼学生,还能在活动中教育学生、陶冶学生。而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重负下,也渴盼有更多的机会松驰神经。我们就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各种活动的开展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兴趣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心理疏导之目的。

(三)给予积极正面的引导

我们在教育与疏导时要多从正面去鼓励学生,用激励、表扬、鞭策的方法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正确引导学生的发展方向,尊重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并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在教育与疏导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和手段策略,以便教育与疏导获得最佳效果。

(四)关注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是不可能脱离家庭和社会的,尤其是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深远,作为学校,作为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与家长进行频繁且有效的联系,及时向家长反映和汇报学生在校情况,尤其是对心理异常的学生,教师和家长应该站在一条线上,坦诚相待,互通有无,力求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统一,使心理疏导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疏导

心理健康论文篇(6)

从理论角度而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属于心理认知偏差,且若受到某些特殊诱因的影响,此类心理认知偏差定会引起个人行为失范或做出违背社会规范的行为。例如,2013年,复旦大学林森浩投毒事件便很大程度上由林森浩的心理问题及诱导因素所致。可见,若大学生的认知出现偏差,且未得到及时的纠正,定会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甚至引起系列不良的行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具体表现为:

(1)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即某些学生的个人心理较为阴暗,一遇到事情便往坏处想,且生活及学习中也不善与人交往;某些学生性格孤僻且自闭,对待问题的心态较为消极,如此情况皆会引起心理健康问题。

(2)家庭环境因素,即某些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家庭或家暴家庭成长的学生心理负担往往较重,因此不愿与人交往或不愿让同学知晓自己的家庭状况。

(3)学校环境因素。知识教育过程,学校未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予以足够的关注或在处理与学生利益相关的事件时所采取的手段欠公平等皆会激发学生的过激行为,甚至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安全教育防范

本章节笔者试图从下列方面阐述如何加强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安全教育防范:

1优化心理健康课程,同时配备相应的专业心理咨询教师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直接关乎到学生对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因此学校方务必要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如若大学生具有优异的专业成绩,但心里不健康,则定会给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可见,学校方非常有必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进行优化,同时配备相应的专业心理咨询教师,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如此为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防范提供条件。

2加强文化教育,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质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多由大学阶段的目标不明确所致,因此大学教育过程,应注重对大学生的文化教育、个性培养及潜质开发。换而言之,我国大学教育对大学生潜质的开发尚待加强,具体从下列方面进行把握:

(1).传统的教育知识论仅把教育过程看作简单的传授知识的过程,如此直接忽略对人的智慧的开发及人的道德的培养。此外,应试教育仅把学生看作知识容器及纯粹客体,且获取的目标结果具有某种狭隘性,而非智慧的吸取过程。

(2).教育是人与人交往的过程,因此功利化与工具化价值的实现过程,教育的重点应为适应性教育,但同时也要兼顾到超越性教育。

3重视生命与心灵的教育

即强化当代大学生对生命的认识,使之了解生命的本质及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当今社会环境充斥着更多的压力及竞争,因此高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兼顾到对学生生命与心灵的教育,由此让当代大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及培养更强的自信心与责任感。

4整合资源及建立健全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机制

心理健康论文篇(7)

新生入学后首先要对每个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普查和建档。新生班级心理委员可以通过学生自愿报名班级竞选的方式产生,而后结合其心理健康普查结果进行择优聘用,那些普查结果中反映出心理健康、乐观进取、乐于助人、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会被优先考虑。班级心理委员也可以通过个人自荐、同学和老师推荐、参加班级全体班干部竞选等方式产生。

二、做好心理委员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工作

1.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培训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有着完好的心理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能够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心理健康存在很多误解。当一个人的心理处于不健康状态时,常可分为三个等级:心理问题这是普通人常见的一种心理亚健康状态。其特点是:时间短,对个体影响小,可以通过自我心理调整恢复到健康状态。心理障碍这是较为严重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其特点是:时间较长,对个体学习、生活、社交等造成损害,无法自我调整,必须求助于心理医生。心理疾病这种状态已经严重影响个体日常学习、生活、工作等,往往需要采取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手段。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

(1)心理健康咨询针对心理问题和部分心理障碍患者,心理疾病患者不属于学校心理咨询对象。

(2)发展性心理咨询发展性心理咨询主要是帮助同学们处理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一些困惑。

2.朋辈心理咨询基本技能培训

心理委员在班级为同学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此类咨询属于朋辈性质的心理咨询。朋辈心理咨询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建立牢固的友谊和信任关系心理委员为同学做朋辈心理咨询的最大优势就是来访者与咨询员之间的友谊与信赖关系,自然性的鸿沟小、防御性低、共通性大、互动性高。

(2)以宽容、接纳的心态面对来访者这一条为心理咨询的基本要求之一,要求心理委员以宽容、真诚的心去面对同学的来访。

(3)掌握一些基本的咨询技术耐心而积极地倾听、情感反映、自我表露、解释、对质等。

(4)心理咨询委员在班级开展工作时要把握的几个原则一是平等互助原则。心理委员在给同学做咨询工作时,千万不要把自己视为“政治思想工作者”,把对方当作“下级”或“病人”看待。交流过程中要避免那些指示性的言语,比如:你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二是保密原则。对同学向你吐露的心事,你不能随意地在同学中宣讲。比如,你不能说某某失恋了或怎么样了。三是转介原则。在给同学做咨询工作过程中发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应及时向心理咨询老师汇报,让老师去处理。

三、指导心理委员开展工作

1.明确心理委员的职责

(1)普及和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组织班级开展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2)协助做好新生的心理普查和心理档案建立工作。

(3)观察并及时反映本班学生心理动态,每周填写本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报表,并及时上交系辅导员和校心理咨询室。

(4)组织开展班级相关心理活动,如主题班会、团体辅导、团队合作活动等。

(5)对于班级中可能或即将发生的危机事件,及时向班主任、辅导员、心理咨询室及学生处反馈,并协助学生处、心理咨询室有效防止因心理障碍而导致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2.在班级如何开展工作

(1)用心去观察。班级心理委员平时要多个心眼,这个心眼是指我们要用心去观察、关注班级的人和事。一般来说,心理问题较大的同学往往不会主动去找老师咨询,这些特殊案例往往要靠心理委员去发现并报告老师。

(2)真心去帮助。当你发现某个同学有心理困惑或心理问题时,作为心理委员就应该主动地、真心实意地去帮助他。首先,态度要真诚,而且这份真诚能让对方体会到。只有这样他才会接纳你,才会向你敞开心扉讲实话、吐真情,然后你才能为他排忧解难。

(3)爱心去感染。用爱心去感染就是在你为同学排忧解难的时候,让同学能感觉到你处处设身处地为他考虑、为了他好,你和他一起面对问题,一起战胜困难。有了你的帮助,他就感觉似乎有了双倍的力量来对付困难,就会更有信心走出心理困境。

四、心理委员的管理

1.学校心理咨询室为心理委员定期举办各种培训讲座和团体辅导小组训练(掌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巧)。

2.学校心理协会由学校心理咨询室组建,协会成员从心理委员当中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协会由校团委负责管理并开展活动,同时由学校心理咨询室老师给予专业性指导。

3.心理协会组织与职能。宣传组:负责协会各项活动的策划宣传与组织,联络各组成员,定期进行橱窗、专栏等宣传,普及心理知识。编辑组:定期负责编辑校园心理小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广播组:定期播送有价值的心理广播。表演组:定期编排校园心理剧。

4.心理咨询室举办的心理活动由心理协会负责宣传和组织,各班级心理委员优先参加。

5.心理咨询室的所有心理图书供心理委员免费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