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中教育含义

初中教育含义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13 16:20:30

初中教育含义

初中教育含义篇(1)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词汇教学 教学方法 语境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103-01

词汇是英语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英语的基本组成部分,如果离开了最基本的词汇,英语就失去了实际的交流工具的意义。学生在表达英语时,如果词汇贫乏,词义不清,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其英语表达的障碍和理解的困难,Daneman曾经说过:“词汇对于语言来说就像砖对于建筑一样重要。”可见词汇对于英语的基础性作用之大,它是构成英语的三大因素之一。英语是世界运用最广泛语言,其词汇量也是非常庞大的,初中英语词汇的掌握得当,能够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英语学习的水平。因此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1 英语词汇教学重视度不够,教学现状堪忧

新课标英语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根据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改编制定的,教材共无册,适合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学生使用,其中涉及1600以上的生词。如何让学生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既学会掌握理解生词,又让课堂教学效果良好是目前初中英语教育工作者们所遇到的一大难题。许多一线教师花费诸多精力在英语词汇教学之上,但是学生学习效率却极为低下,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笔者就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方面的现状谈谈自己的看法。

1.1创设语境教学模式缺失,学生对词汇理解浮于表面

英语中的所有词汇都是有特定含义的,在其含义的背景之下都有合适的语境,要让学生正确理解词汇含义,创设英语学习的语境是不可缺失的,它是构成词汇的要素。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标准中对于初中英语教学给出了明确的规定,即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英语词汇的基本意义和具体意义,并达到能够在口语中表达自如的目的。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很少让学生领悟词汇包含的语境,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词汇的含义,缺乏对词汇的深刻理解。

1.2忽视英语语言文化内涵,词汇教学被孤立

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不仅仅是作为一种交流工具方便人们交流沟通,它同样是作为欧美国家的文化现象出现于中学的课堂上,而作为文化现象的英语的形成和发展也将受到英语母语国家文化的干预和影响。所以,教师在开展词汇教学时不能忽视引导学生去关注和学习英语国家的本土文化内涵。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却达不成此目标,由于英语教师本身缺乏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以及在教学中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如今的初中英语课堂严重缺乏英语文化内涵课程,严重孤立了词汇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1.3课堂教学模式单一,词汇记忆方法枯燥

课堂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阵地,是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知识反馈的重要平台。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性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兴趣,而且更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如今词汇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一般是教师在课堂上领着学生朗读熟悉单词,让学生掌握其发音,然后再讲解单词含义和用法,学生通过记笔记的方式把单词的用法含义记下,课堂外再进行单词的背诵。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词汇量,但是却不符合学生对新事物的认知规律,学生在该模式下往往缺乏学习的趣味性,对英语单词学习感到枯燥乏味,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

2 遵循英语词汇教学原则,强调词汇基础性教学

词汇教学之所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处于基础性、重要性的地位,一方面是因为词汇是组成英语语言的基本组成结构单位;另一方面,由于英语词汇非常丰富,英语表达方式又很灵活,如果学生缺乏对词汇含义的正切认识和理解,势必会影响其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和语言的运用表达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可以如是说:学生学习英语如果词汇不过关,就不可能具备英语交流能力。

2.1结合单词音形义以及用法教学,让学生熟练掌握单词

英语词汇的初步教学内容包括单词的读音、词形和含义三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初期就是要建立词汇的读音和含义的联系,按照英语词汇的读写拼规则进行拼写形式的讲解。无论是涉及到形容词、介词、名字、动词或者人称代词等务必从此方面进行讲授,并要求学生达到能进行正确诵读、正确书写和理解的程度。对于单词的具体教学目标要求可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标准做适当微调,真正让学生词汇学习,无死角。

2.2创设语境开展教学,将词汇穿插于英语表达中

初步教学涉及的单词的读音、词形和含义三部分很大程度是将词汇进行孤立的看待,不便于学生长期记忆和理解。词汇教学知识英语教学的基础,英语表达是依赖于整个句子的表达。所以在词汇教学的深入阶段,词汇具体用法的教学就要通过创设教学语境来实现,正如语言学家弗斯所言:“每一个词当用于新的语境时,就是一个新词。”深刻强调了词汇教学中创设语境的重要性。

2.3改革词汇教学评价模式,科学合理开展词汇学习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验收与监督。形式单一的课堂默写评价模式,无法最大限地提升学生记忆词汇、运用词汇的能力,词汇的后续学习是要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循环记忆,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长期有效的记忆。心理学实验证明,学生对单个词汇的记忆达成至少要28次,同时,人的记忆存在每天递减50%的遗忘率,所以,对后续的词汇教学目的主要是改革评价模式帮助学生减少词汇的遗忘率。

3 以词汇教学为核心,把握初中英语教学

英语词汇教学是英语学科教学的基础,也是英语交流的基础,没有词汇就没有语言。中学生如果不能掌握大量的英语词汇,就不能进行英语交流,因此,词汇教学是是英语教学的核心,英语教学要帮助学生掌握足够量的词汇,才能更好地开展英语课堂的其他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陈芳.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方法和技巧[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中小学教育),2011,26(1):87-89.

[2]冯志光.语境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8:139-140.

[3]黄颖.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探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1:12-13.

[4]姜志云.浅谈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创新思维[J].科技信息,2010,21:882.

[5]刘志云.系统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0,5:109-110.

初中教育含义篇(2)

关键词:初中政治;有效教学;创设情境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经济的不断繁荣昌盛,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许多文化也随之产生,这给人的生活和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根据其年龄和认知特点来看,他们是最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最易受到文化冲击的群体,他们有时会为了彰显个性,吸引他人的注意力,做出一些叛逆行为,甚至走上偏离正轨的道路。这时,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近些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初中政治教育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就某些方面而言,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仍存在不少问题,如课堂气氛枯燥无味,学生政治学习兴趣不高,教师采取“一言堂”模式等,这就需要广大初中政治教师在教学中总结经验,探索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政治教学内容多为理论性知识,带有明显的枯燥性和抽象性。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常常浮于表面,而且受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的影响,学生常常会对政治教学产生厌倦心理。这时,就需要政治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需要设置一些小悬念,以此培养学生追根溯源的心理,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鲁迅先生曾经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因此,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标,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政治。

如,我在开展“我爱我家”教学的时候,常常会先向学生阐释家的含义:家是一叶扁舟,承载着你实现梦想的舞台;家是心灵的栖息地,在风雨漂泊中给你提供一个安全温暖的避风港……在这个温馨的小家里,当你呱呱坠地的时候,你的父母就开始绞尽脑汁地为你起一个既好听又富有深层含义的名字。那么,你们都知道自己的名字有什么含义吗?学生在问题提出后都跃跃欲试,踊跃发言。在介绍自己名字的含义和倾听他人名字含义的时候,学生的情感在慢慢发生变化,他们深深地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和殷切的期望。于是,我趁机引入新课:“我们的名字都蕴含着家人深沉的爱,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就将所有的爱赋予给我们,那么,在同学们的认知中,到底什么是家,我们应该如何去爱自己的家、自己的父母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本,从课本中感受家的真谛,感受自己与父母之间的亲情”。通过这种导课方式,学生先对教师所讲的内容产生好奇心,然后在教师点明教学重点之后,学生又可以深思,教师趁机引导学生多思多问,以此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质疑

巴尔扎克曾说过:“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疑义地是问号,开发学生的潜能,必须鼓励学生从质疑开始。”质疑问难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前提,质疑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这是学生认知的深化,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困惑,进而推动认知发生冲突,从而在思维上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敢于向权威提出质疑,对学生的发言认真地分析与解释。一旦学生的大脑中有了疑问,他们往往会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探究,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开发。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质疑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授维护正义这一内容的时候,我先选取《天下无贼》中的某些片段,向学生展示火车上打劫的情景,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当时你在这列火车上,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一旦遇到这种情况,你最希望谁出现在你身边?”……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可以自主思考,寻求最佳答案。与此同时,我还让学生通过观看影片自己提出问题,如“为什么大多数人对这种情况视而不见?”“为什么会出现打劫这种现象?”等。通过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不仅可以对书本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还可以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激发自己的思考能力和思维能力,并将政治知识与现实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从而对政治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除了在课堂教W中讲授书本知识之外,教师还可以将生活中与政治有关的内容引入课堂,将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与此同时,时政教育也是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报刊阅读、多媒体新闻播放等来对学生进行时政教育,及时更新政治信息。

参考文献:

初中教育含义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个性化教育;含义;运用策略

一、个性化教育的含义

首先是从宏观的角度来阐述个性化教育的含义。所谓个性化教育就是通过收集、整理、分析不同受教育者本身具有不一样的各项价值属性和人生标准的数据,为其量身定制一系列的教育计划、目标以及别具特色的教学方案。同时,依据当今社会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为受教育着的潜质特征和自我价值倾向以及其切身利益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管理系统。

其次站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角度来阐述个性化教育的含义。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对人性的探索以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化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特色属性以及基础,在培养与发展人、促进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初中语文中的个性化教育大致包含三层意思。第一,个性化教育指的是教育的人道化、人性化以及尊重人的个性,主要强调的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想方设法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第二,个性化教育指的是教育的个体化,主要强调的是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应该考虑单个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考虑单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才艺以及擅长的方面;考虑单个学生的人生志向以及职业规划等等。第三,个性化教育指的是学校的个性资源。这里所说的个性资源包括师资力量的个性、教学目标的个性、课程设置的个性、教学方法的个性以及校园文化的个性等等。

二、个性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发挥自我个性,创设出匠心独运的个性化教学思路

如果把语文教学比喻为一列行驶在铁轨上的火车,那么教学思路就是牵引着这列火车前进方向的铁轨。教学思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质量。而要想初中语文教学实现个性化,首先就应当实现教学思路的个性化。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去设计有个性化的教学思路呢?首先必须具备打破常规的意识和胆量。能够跳出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束缚,并敢于发挥自我个性去演绎各种文学作品。同时,能够灵活地运用自己的个性去组织学生进行自我个性的充分释放。其次必须具有能够迅速找准教学“切入点”的慧眼。事实上创设教学思路的“切入点”就是如何让学生的自我个性得到释放和完善。由于个性本身具有差异性,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因材施教,有计划性、有针对性地去指导那些"有个性的个人"实现自我个性的全面发展,并使之形成优良的个性。一个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教学思路是从教师主导课堂转变为学生主导课堂,让学生的自我个性得到释放,能够自由并大声地讲出自己心中的话,说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例如教师在讲授西蒙诺夫的《蜡烛》这一课的时候,可以设计这样的一个教学思路:首先以学生身边的日常照明工具——蜡烛为引入,向学生发问:“由一根小小的蜡烛,你们能够联想到哪些诗句和歌曲?”有些学生就会联想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以及歌曲“烛光里的妈妈”;然后教师通过配乐朗读,让学生边听边思考:既然我们可以联想到那么多的诗句和歌曲,而且蜡烛在不同的地方蕴含的意义不尽相同,那么它在这篇课文中又有什么深意?作者为什么要以“蜡烛”为题?最后让学生在课外思索“如果作者不用蜡烛,用柴火,能不能表达出同样的感情”?如此,教师通过不停地设问,让学生充分融入到紧凑的课堂氛围中。同时,让学生不停地开动脑筋,把自我个性释放到教学当中。

(二)利用多媒体,开辟一条个性化的教学艺术新径

对于语文教学的艺术,其本质不在于教师向学生传授的知识有多少,而是在于教师是否能够通过一堂课来引导、激励以及启发学生。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开辟一条个性化的教学艺术新径。变抽象为具体,变呆板为生动,让学生融入到文学作品美的意境中,并指引学生在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时,适时地把自我个性融入其中,以此来将教学的情趣、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从而营造出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

例如教师在教授《生命的意义》这一课的时候,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这样一段视频:某年某月某日的某个星期天,在一个高高的缆车上,一位雍容恬静的依偎在中年有些发福却依旧可见当年帅气英姿的男士身旁,他们视野之内:一个聪明好动的小孩双手撑在缆车的保护罩上,看到惊奇的事物不时地偏过头对着他们哇哇大叫。正当学生全心身地被这一个幸福的画面所牵引着的时候,突然画面一转,缆车脱离了缆绳,急速地坠落。在千钧一发的那一瞬间,父母用双手奋力托起了年仅2岁的孩子。父母双双遇难了,而他们却用双手托起了孩子的重生。这个时候,再播放韩红的那首歌曲《天亮了》;然后,随着音乐,教师用低沉的语调向学生发问:假如你是那个被父母用自己的生命保护着脱险的小孩,你对重生的生命是否有更深刻的理解?并鼓励学生大胆地讲述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初中教育含义篇(4)

【关键词】 语境理论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必要性 应用意义

作为初中教育中的一门重点科目,英语的教学一直以来都备受重视。在英语的学习过程当中,阅读即是获得信息的必要手段也是中学教学开展英语教学的关键辅助方式。语境是阅读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概念,主要通过语句内在含义和情境背景等多方面因素的运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内容。因此,如何有效地在阅读教学中应用语境理论,逐渐成为了每个初中英语教师需要给予高度重视的问题。

1. 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语境理论的必要性

1.1 目前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目前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其原因主要体现在:1.初中英语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初中英语教师往往以使初中生掌握基本的英语基础知识为教学重心,包括英语词汇量的扩大、英语语法知识的提升、英语基本时态的把握等,而对英语阅读教学则缺少足够的重视;2.英语阅读中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大量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以及英语思维,受到初中生英语知识不够丰富、英语思维能力较差等因素影响,其阅读理解能力较低,大多教师也不愿将太多时间花费在英语阅读教学上,造成学生英语阅读学习的效果差。在这样的教学现状下,迫切需要通过语境理论的应用来改善阅读教学效果。

1.2 语境理论的概述

语境通常被分为话语语境、文化语境以及情景语境,主要是用来对语言以外的各种社会因素给表达方式、语言选择所造成的影响的解释,并被用来进行语言能否适应特定情境的探究。在语境研究的不断发展下,基于传统的静态语境理论产生了认知语境、动态语境理论,丰富了学术界对语境理论的研究,使得其在语言应用方面得到了价值的进一步凸显。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当中的语境理论主要指的是学生有意识地联系英语阅读材料的上下文并把握该部分的具体含义,进而判断某一词汇、语句在该情境下是否适用,分析某一句式的更深层次含义。学生借助语境的结合能够学会并善用英语思维展开思考,更深刻地掌握阅读材料的含义与主旨,有助于英语学习效率的提高。

2. 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语境理论的意义

2.1 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文意

初中生在英语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常会发生理解片面、词不达意等问题,其原因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学生缺乏对词汇的准确认识,提出不同语境下同个英语单词的含义也各有差异,很多初中生在未熟练掌握词汇和思维不灵活的情况下便很容易忽略该现象;学生分析文章过程中缺少仔细的推敲,未认真考虑“为何要使用该单词?”、“可否换成相同意思的其他英语单词?”等问题,造成单个词汇意义的孤立,给文章的全面理解造成阻碍。故语境理论的强化在理解文章词汇含义方面十分必要。初中英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认真阅读的好习惯,可针对文章中的某一单词、句子向学生进行提问,不断启发学生强化对语境的重视。

在初中英语阅读的具体语意中常常会出现一词多义的情况,给初中生记忆单词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这就需要学生结合英语文章上下文结构来猜测未知单词的实际意思,该方法也是英语阅读锻炼中的良好手段。学生利用语境理论猜测词义时要先把握文章内在含义,确保各个词在所处环境下具有实际意义。例如,译林牛津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4 A good read》中,good一词的含义是“好”,但在与其他单词结合成短语时含义也发生了变化,在“a good journey”中意为“平安的”、在“good money”中意为“真的”、在“good for sth.”中意为“有益的”等。单词量和语境的有效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文意。

2.2 有利于消除学生的惯性思维

惯性思维在每个人的思想行为当中普遍存在,人们一旦形成某一习惯便会在处理类似问题时出现思维定式,仅仅根据有益的经验来分析问题,极易受思维盲区的误导而产生理解偏差。在初中英语阅读的学习中,很多初中生不可避免地会在母语思维习惯的影响下带着惯性思维去进行英语阅读、解决英语问题,语境理论的应用有助于对学生思维定式所带来的消极影响的消除。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养成联系上下文的好习惯,例如,代词在英语阅读中十分常见,其作用也非常关键。代词存在的意义是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对文章中主客体的关系做出了解,并依照所出现的代词明确整个句子的思维构成和语句关系。在译林牛津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的Unit 3中有这样一句话“Is it enough for a tin dog food?”,学生只有依照语境理论结合上下文才能明确这里的“it”代指的是“钱”的意思。另一方面,英语阅读中借助各个单词间的语法构成来猜测整个句子的含义十分不可靠,只有结合语境才能真正判断句子的意思、所属关系等。英语教师要指导学生从多个语境角度对文章意义进行把握,如,“They are flying planes”一句中,单独来看有“它们是正在飞的飞机”和“他们正驾驶飞机”两层含义,这就必须在特定语境下猜测该句的实际意义。

2.3 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锻炼、提升初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对于初中生来说,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不仅能够更好地完成英语学习任务,还可以形成出众的英语语感,因此阅读能力的提升是英语教学中的必然要求。在语境理论的指导下,学生通过长期坚持大量精准阅读理解的实践以及对每篇阅读过的文章中的词、句等的深入理解便可实现阅读能力提高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初中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很关键,教师授课时应当尽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锻炼机会,例如,让学生进行英语短剧的自导自演、开展英语演讲比赛等,以促进学生综合实际英语水平的提高,给阅读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

3. 总结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世界各国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使得英语这一国际通用语言在我国教育科目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英语阅读教学在学生英语情感的丰富、英语认识的深化、英语思维能力的拓展等方面均有不容小觑的影响。语境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对文意的准确把握、惯性思维的消除以及阅读能力的提高,进而提升自身的英语学习能力和效率。初中英语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必须充分认识到语境理论的重要性,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语境理论的认真贯彻来保障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实现学生英语能力和素养的全面发展。

[1] 林慧娟. 语境理论视角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4(11).

[2] 张欣欣. 试论语境理论视角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J]. 中学生英语, 2015(14).

[3] 杨霞. 基于语境理论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析[J]. 新课程导学, 2014(07).

初中教育含义篇(5)

【关键词】生命教育 初中生物教学 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4-0139-01

众所周知,生物学是一门认识生命的基础科学,但是在我们开展生物教学的过程中仿佛显得有些本末倒置。很多生物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只注重传授学生生物知识以及生物考试的结果,而忽视了教学方法的创新,不能有效地将生物教学与最基本的生命教育结合起来,导致学生没有树立起正确的生命观,不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所以,当务之急是要让广大教师深刻认知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从而加强对生命教育的重视。

一 对生命教育的理解与认识

教育的起点实际上就是生命,生命教育无外乎就是与生命相关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生命教育就是一种全人教育,它包含和涉及了一个人从生到死的所有意义和全部过程,不仅涉及人的生存与生活,而且涉及人的成长与发展,更涉及人的本性与价值。现阶段,我们倡导的生命教育,其核心目标是通过生命管理让每一个学生实现自身最大的生命价值。毋庸置疑,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现代教育的最高追求。追根溯底,生命教育是指向人的终极关怀的一种教育理念,事实证明,它是最符合人性化、人本化要求的。

二 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其总目标要求学生通过生物学习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其具体目标中要求学生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这其中无不暗含着对生命教育的重视。当前,我们的初中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所以我们只能选择在学科教学中进行渗透的方式,实践经验表明,通过学科渗透的方式是可行的。而且初中生物作为一门蕴含着丰富生命教育资源的学科,具有得天独厚的生命教育优势。当前,学校青少年因学习压力过大导致漠视生命,轻生的现象时有发生。这警示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把一部分力量放在生命教育上,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三 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意义

1.借助生物的生长周期,帮助学生认知生命

通常来讲,生物知识包含了生物的孕育、出生、生长、死亡等方面的变化情况,这实际上就是一个生物的生命周期,是生物学最基础、最根本的内容。作为初中生物教师,要巧妙地借助生物的生长周期学习,帮助学生正确地认知生命、了解生命。如讲解人的生殖和发育时,在课堂上可以结合人的受精过程、胎盘的形成和生长变化过程以及胎儿的生产来进行讲解,最好可以用图例的方式来讲解,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感受生命的形成过程。此时,教师可以延伸到感恩母爱的主题,让学生体会母亲生育的辛苦,知道生命的来之不易,从而开始感恩父母,珍爱生命。

2.利用生命的起源教学,促使学生敬畏生命

在现今的初中生物教材中蕴含着许多有关生物的生长和发育的知识,此时生物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丰富的素材,引领学生体会生物的生命力特征,意识到每一种生命的出现都是一种奇迹的诞生,促使学生热爱生命,敬畏生命。如通过保护生物圈――从自身做起这一节内容的教学,让学生明白生物不仅包括植物和动物,还包括微生物,这些微生物虽然通过肉眼无法看见,但是它的“威力”却是无限大的,比如病毒,人的生命一旦遭受某些病毒的侵害就可能会死亡,所以每一个生物的内在力量都是巨大的,每一个生命都是值得敬畏的。

3.运用遗传的变异知识,教导学生善待生命

在新闻中、电视里,我们经常看见一些虐猫、虐狗等事件,这实际上是现代人漠视生命的体现。鉴于此,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遗传变异的知识,对学生进行善待生命的教育。如在教学遗传病和优生优育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列举一些家庭中有遗传病孩子的例子,然后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有一天你家门口出现了一个身患遗传病的婴儿,你会怎么做?让学生们进行讨论,得出以下结果:让他自身自灭、交给警察、收养他等,此时教师应当教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如果这个婴儿就是你自己呢?这样学生就瞬间领悟了爱的道理,从而学会呵护生命、善待生命。

4.透过生物的顽强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生物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生命力十分顽强的生物,如石缝中的小草、悬崖上的松树、弱不禁风的蚂蚁……他们看起来或没有生长的土壤,或没有生存的力量,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们依然顽强地生长着,坚韧地活着,不懈地在弱肉强食的环境中奋斗着,这些都可以作为优秀的品质来学习,它对当代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有着相当积极的意义。

四 结束语

总之,生物这门学科非常适合渗透生命教育,初中阶段也是学生接受生命教育的最好时期。作为生物教师,要努力形成独到的教育视角和眼光,善于挖掘其中的生命教育素材,并巧妙地渗透到教学过程当中,最终达到让学生认知、敬畏、善待生命的目的,用积极健康的心态度过生命的每个阶段。

参考文献

初中教育含义篇(6)

对于这个问题,为了理解与阐述的方便,我们主要可以从情感教育的含义与情感教育的目标等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首先,情感教育的含义。所谓情感教育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认知的知识因素为基础和前提,对学生的反映、情绪以及信念等进行密切关注,以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多数学者将情感教育看作是教学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微观角度来看,情感教育就是保证学生得到身心愉悦的教育;其次,情感教育的目标。情感教育的目标比较复杂,不过经过归纳与总结,主要应有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三个方面。所谓道德感就是指对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包括爱国主义情感、辩证唯物主义观、环境道德感以及行为规范道德感等内容。所谓理智感就是指一个人在智能活动中所发生的一切与其求知目标相符合的情感,一般来说理智感是与人们对知识和真理的需要紧密联系着的,理智感的内容主要有学习兴趣的培养、科学精神的培养。所谓审美感就是指人们对自然、社会以及艺术中各种事物是否与自身的审美标准相符合而产生的情感,审美感与一个人对美的鉴赏和创造的需要是紧密联系着的。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对于初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必要性这一问题,为了理解与阐述的方便,我们主要可以从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问题和初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意义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首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问题。从整体上来看,初中生物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比较复杂,不过为了理解与阐述的方便,我们可以将其归结为初中生物学科长期不受重视、记与忘的矛盾较突出以及学生厌恶生物学科等几个方面。在我国,目前有很多学校都将生物课程安排在下午,而一般来说学生在下午都处于较为疲惫的状态,根本无法集中精力开始生物课程的学习,即使能够完成课程的学习,其效果也会大打折扣,长期以来人们对这类“小课”不够重视与关注,是导致生物课程教学效果整体下滑的重要原因。记与忘的矛盾在任何学科任何学生身上基本上都是存在的,不过在生物学科中这种矛盾似乎更加突出,对于初中生物课程来说,课时本来就较少,所有的工作基本上都得在课堂上来完成与实现,所以虽然有很多学生能在课堂上对所学知识进行较好的把握,但一段时间过后还是会出现测试成绩不佳的现象,究其原因则在于记与忘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厌恶也是当前初中生物教学中比较常见的一个问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厌恶多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比如教师教学方法的落后,生物课程的枯燥等,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采取多种手段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与兴趣;其次,初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意义。将情感教育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必须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归结起来,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情感教育强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注重帮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些因素都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对国家的热爱之情;其二,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环境与人之间关系的认识。初中生物课程主要讲述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环保以及能源危机等问题,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从而提高其对环境保护以及能源节约等的认识与理解程度。

三、初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践

对于情感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注意,以更好的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其一,教师应对生物课程的情感因素进行挖掘。鉴于生物课程与自然、环境等的联系较为密切,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积极对生物课程中的资源进行挖掘,以更好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其二,教师应在教学中以情施教,以理育情。所谓情感教育当然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投入自己的情感,自觉地把对学生进行的情感教育看作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在每一节课上,都能积极通过各种言语与行为等来感染学生,从而在轻松愉悦的学习与教学氛围中,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生物课程的兴趣;其三,教师应尽量保证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其接受能力仍然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必须严格按照初中学生的接受能力与特点来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除此之外,生物课程的内容贴近生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调动其学习兴趣,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认知与情感的双重教育,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初中教育含义篇(7)

【关键词】初中生;反思思维;培养

当今社会是反思的时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乃至思维本身都要受到反思思维的批判考察。可以说,当今社会人人都必须具备的一种思维就是反思思维。那么,什么是反思思维?当代初中生又该如何培养自己的反思思维能力呢?本文试图对此做些初步的探讨。

1反思思维的含义

反思德文单词:Reflexion,它有三层含义:物理学含义指光源反射形成影像;心理学含义指把对外在世界的注意转向心灵经验、意识活动和认识思维的主体;逻辑学含义指、是一种推理的理智活动。那么,我们到底如何理解反思呢?

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教育家孔子就有提出“三思而后行”的观点;而学术上公认第一个探讨“反思”现象的人是洛克,洛克指出:反思是“心”对自身观念活动的反身觉察;斯宾诺萨则把反思规定为“再思考”;康德认为反思是对思维活动自身的规律以及正确认识先决条件的批判考察;冯友兰说所谓反思就是人类精神反过来以自己为对象而思之,即它是一种以思想本身为对象和内容的思考。郭维平认为“反思就是对自身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和检验过程”。由此可见,对于什么是反思思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认为反思思维的定义应该如此:反思是个体在充分证据的基础上,对知识产生的背景、理论、过程、方法以及评价知识的标准等正确与否进行主动的、持续的和周密的思考,进而做出自我调节和判断的过程。显而易见,反思是个体主动进行的思维活动,具有批判性,是一种有充分依据的判断。

2反思思维的特点

反思是个体进行主动的、持续的和周密的思考,进而做出自我调节和判断的过程。它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①反思思维是主动的、有意识的和受控制的思维;②反思思维是连续的、有严密逻辑的思维;③反思思维是在确凿事实和充分理由的基础上进行的;④反思思维具有批判性;⑤反思思维具有激励作用。

3初中生反思思维能力培养的意义

3.1初中生反思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初中生心理与个性的全面健康发展

心理发展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是个体自主建构与价值引导之间的对立统一。反思性思维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内化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是对社会文化的扬弃——取其精华、抛弃糟粕,而不是机械的毫无选择地完全接受呈现的所有文化信息。个体注意什么、选择什么与注意的程度,选择的正确度,要取决于个体的反思能力。所以,初中生反思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转变以前强制的灌输式为多给学生提供一个形成与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进行独立的的判断与选择,形成个性,这样就有利于初中生的主体人格与多元的个性。

3.2初中生反思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初中生地适应纷繁复杂的信息时代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典型的信息时代,这已经成为们人的共识。信息高速公路、国际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不只是增加了知识生产和传递的速度,也使知识的良莠不齐,陈词滥调的现象更加严重。人们在错综复杂的信息中要选择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就必须具备反思批判的能力。“教育者要培养学生具有广阔的社会视野和人类意识。”通过反思增强初中生对来自互联网、各种大众传媒和舆论等形形知识辨别与区分的能力,从而减少各种消极思想的影响,增强初中生在新时代的适应性。

4初中生反思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途径

4.1我们应该把反思思维意识和技能的培养纳入到教育教学目标体系中来

传统的教学忽视了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思维过程,思考方式以及对自己思维过程的控制。许多初中生的学习行为存在着严重问题,没有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然而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只有经过自己的探究、思考与概括的认识,才能真正纳入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获得深刻的理解。”所以,教育改革得从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开始,重构课堂,创新自我。把反思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并把它纳入到教育教学的目标体系中来。

4.2转变教学方式,变传统的机械灌输式为互动讨论式,提倡对话教学

“教学对话是指通过教师的有效提问、激励与引导,学生自由思考、自由表达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在对话教学中受教育者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教育者也不在是“话语霸权者”,不再同化学生的思维,而是积极鼓励多元和发散思维,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角考虑问题,从而进行独立的选择和判断,培养他们独立的质疑精神和挑战的勇气,在平等的对话中促进初中生反思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了使师生之间的这种对话更有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体——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思考的机会,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审察同一个问题,提出不同的观点,并组织展开讨论,培养学生反思质疑的精神和勇气。

4.3改变传统的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建立科学的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传统教育评价以笔试分数作为唯一标准,认为学习好就是“好学生”,成绩差就是成了“坏学生”,这种“应试教育”为标准的评价观培养出来的人才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为此,作为教育者——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鼓励和支持学生以现有的知识和事实为依据,用科学的态度和审视的眼光来观察事物,用新颖的思路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李钟麟.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初中生理性反思精神的培养[J].永州: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8).

[2]杨子均.论反思思维[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5(3).

[3]郭维平.反思性数学教学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