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中物理培优新方法

初中物理培优新方法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16 16:26:02

初中物理培优新方法

初中物理培优新方法篇(1)

【关键词】素质教育理念;初中;物理;教学方法;选择;创新

初中阶段是学生掌握各方面理论知识的关键性时期。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精神、良好的品德素质等,更好地将物理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改变满堂灌传统教学模式,选择并优化创新初中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促进他们德、智、体等全面发展。

一、借助实验法、比较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素养

就初中物理学科而言,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逻辑性。而物理实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起他们的探索欲望。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一些物理现象仅仅凭借教师讲解,他们是很难深入理解地,无法感受到物理学科所具有的魅力,准确把握对应的物理理论知识、基本规律。以“光反射与成像”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些生活实际用品,作为凹、凸面镜仔细观察。这是一种特别简单的物理教学方法,大大降低了“光反射与成像”方面知识的难度,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主动性,迅速融入到新课题学习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测量器具,大部分测量器具都具有某些相同点,比如,天平、刻度尺、温度计,教师可以优化利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准确掌握这些测量仪器的操作要领、操作技巧,在观察之前,需要校对刻度尺、温度计等的零刻度线,在使用完仪器设备之后,需要把他们放在正确的位置上。以“声和光”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利用其集图片、文字等一身的特点,制作“声与光”的PPT课件,让学生观看相关的视频等,刺激学生感官,使其留下初步印象,促使学生迅速融入到新课题学习中。教师需要扮演好引导者、协作者等角色,引导学生客观分析在空间中声、光传播情况,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声音、光传播之间的明显区别,即声音传播需要借助某介质,而光的传播并不需要,甚至可以真空中传播,在遇到物体的时候,声音、光都出现反射现象。在反射之后,声音成为了回声,而光反射后会成像。在实验法、比较法作用下,学生可以准确理解不同知识点的区别,完善已有的物质知识结构体系,构建全新的知识结构框架,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素养,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理解等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优化利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多角度指导学生做各方面的探究式物理实验,引导他们正确选择实验仪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客观分析实验数据,通过实验来验证对应的理论知识,培养自身的创新素养。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素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探索欲望,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关键所在,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关键所在。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围绕物理理论知识,巧设问题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在讲解浮力章节知识的时候,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比如,为什么会漂浮在死海上,不会沉下去。又比如,为什么在雨天会先出现闪电后大打雷,而不是在同时发生。以“大气压强”为例,由于初中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对大气压并没有过多的了解,很难准确理解“大气压”这一概念。在讲解“大气压”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实验法,演示相关的实验,刺激学生感官,降低“大气压”知识点的难度,促使他们更加准确、客观地理解“大气压”。教师可以向学生演示这样的操作,将玻璃杯装满水,并用塑料卡片把杯子盖住,将杯子倒过来。在倒过来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即如果此时将手移开,杯口处的卡片是否会掉下来,杯中的水是否会流出来,并让学生相互探讨,大胆说出自己心中的真实想法。进而,向学生演示接下来的操作过程,验证学生心中的猜想,会发现在将手移开之后,杯中的水并没有溢出来,卡片也仅仅贴在杯子上,这是因为大气压的作用。借助问题情境,优化利用物理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引导他们不断探索物理这一未知的世界。

三、借助多媒体手段,做好课堂小结

在科技日益发展的浪潮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被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有效性。在进行课堂教学小结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简洁地概括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进一步巩固本堂课学习的新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已有水平,章节内容难易程度,采用适宜的课堂小结形式,比如,问题式小结、对比式小结,互动性小结,但一定要“简单、明了”,要具有针对性、目标性,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新的物理知识点。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阶段,物理学科占据着核心位置,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教师要全方位分析物理学科具有的特点,客观分析初中生已有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心理特征等,合理安排物理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加以优化创新。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树立“生本教育”理念,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展现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挖掘他们各方面潜能,学好物理这门重要的学科,为进入更高阶段的学习做好铺垫,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初中物理教学现状,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钟炳权.初中物理教学方法选择与创新探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05:133+164

[2]郑志明.初中物理教学方法选择与创新探究[J].学周刊,2014.35:48

初中物理培优新方法篇(2)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改革;对策

一、初中物理教学目标改革的相关问题试析

初中物理要想实现有效教学,必须改革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作为教学的目的性,直接影响和关系到教学思想、教学手段等方方面面,对初中物理的教学影响是深远的,为此,我们必须准确定位,制订明确可行的教学目标。

1.学以致用,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发展要求,初中物理教学的目标不再是培养只重理论的之乎者也的学者,而是以理论为基础,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目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实际动手能力的展示,而我国的传统教育都是理论加实践,理论占据绝大部分,甚至有时候会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初中物理学习,我们需要培养的是动手能力强、能学以致用。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着重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在实验与实践中学习”的教学方式,围绕“动”字展开工作,书本知识是一方面,要考虑它的比重不要太大,重在实践。实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十分重要,也就是在日常学习中一定要把培养实践能力作为目标。

2.因材施教,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要求教师应该有与其相适应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种旨在提高全民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思想和行为。初中教师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含量,要有这样的准备,要不断接受初中物理教学的变革及物理技术及物理知识的更新。要使学生实践性强,那么,自己先应该是实践的强者。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面临一些困难: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给教学目标的实现带来一定难度;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普遍较差,没有一定的学习目标,对书本知识特别是理论知识不感兴趣,只会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不能举一反三,创新意识不强。所以,初中物理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多加一些有趣的、生动的课堂内容,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就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自觉学习,熟练掌握初中物理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还要突出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敢于怀疑、敢于实践、敢于创新。

二、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究

现代教育要求必须改变教学方式,坚持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倡导讨论式教学,促进教学互动,注重学生的体验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等方式进行改革。

例如:实施互动性教学模式。现如今,枯燥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已经不适应社会的要求,更不适应中学教育的要求,现代化的教学已经变为:远程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组织形式的教学。教师已开始进行了角色转变,已经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为了让学生有学习的热情,教师应该采用互动性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自主学习的热情,这样学习起来也不再是枯燥无味了。初中学生的听课注意力不集中,针对这个特点,就该采用趣味教学、互动性教学,这样也就让那些上课爱走神的同学没有机会,课堂效果也就会更好。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培优新方法篇(3)

[关键词] 科学实验教学 优化教学 实践能力

初中生之所以要进行科学学习,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科学思维。而在科学学科学习的过程中,科学实验则是一个重要环节,科学实验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巩固科学知识,验证科学结论,对于初中的孩子来说,科学实验教学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我们要摒弃传统教学中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以对于操作性、开放性以及创造力和团体协作力等方面的培养为目标,设置不同的环节,以求达到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最佳效果。

一、优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

初中的孩子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除了对他们的科学知识储备进行提高之外,对他们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也非常地重要。因此,在对初中科学实验教学课堂进行优化的时候,必须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减少演示,增加操作

很多初中的科学实验课堂,教师往往会考虑实验教学课堂的时间非常紧凑和宝贵,他们认为,如果让学生自行实验会耽误很多知识讲解的时间,于是大部分的初中科学实验课堂都是教师演示为主,殊不知,过多的演示不仅仅会降低学生积极性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会影响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师减少协助

除了减少演示的频率,让学生们学会自己动手之外,教师在进行科学实验教学的时候,还应该要减少实验过程中对学生的协助。很多教师认为,初中生仍然还是处于一个孩子的阶段,在很多实验过程中,他们需要老师的从旁指导。尤其是在化学课上,有时候,会有一些例如腐蚀类或者是反应类的化学实验,由于不放心,教师往往会给予过多的协助,过多的协助和指导实际上同演示一样,都会降低学生们的自行实践,独立实验的能力。

3.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初中生正处于一个青少年身心发育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教师在课堂上有义务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促进他们在团队中实践能力的提高。比如说,在学习初中物理中有关大气压的内容时,有一个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分组,然后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分别拉住不同半球,并且有人记录实验过程。这样的小组合作会增强学生们的合作意识,也能够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优化学生创造性的开发过程

除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发之外,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针对着初中生心理发展开始加速的特点,对他们的创兴能力和创造性的开发也犹为重要。

1.实验过程的开放性

什么是实验过程的开放性呢?实际上,就是教师在进行课堂实验教学的同时,设置开放的实验,让学生将实验过程延续到课外。比如说,生物实验课堂上要做的蚯蚓实验,就可以让同学们在课外进行实验的前期和后期活动,通过这样的开放性实验,学生们能够在没有课堂时间压力的状态下,发挥其自身的实验创造力。添加很多新想法。

2.实验步骤的多样化

很多科学实验是不仅仅有一个实验设计方法的,如果教师在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实验过程的标准化,不能够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实验步骤的设计,那么就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散和创新性培养。

3.实验原理的综合性(多学科)

我们知道,初中的科学实验教学主要也就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但是,学生们日常的生活是综合性的,仅仅是用某一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都无法达到最好的效果,也不利于学生的联想能力培养。因此,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在设计实验的时候,最好能够将实验原理有一个综合性的开发,联系各个学科的知识,让学生们对实验有一个综合的联想。这样,就能够使学生进行充分的联想和思维发散。

三、优化教学过程的方法

前面所说的,都是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对于实验设置,实验活动过程安排以及教学理念的一些优化。但是,我们知道,实验教学也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对象又是初中生群体,那么适当的教学过程方法应用,不仅仅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够让科学实验教学原理能够有效实施。

1.现代化的教具使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辅助教具开始出现在初中教学课堂中。那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要合理运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具。可以利用多媒体,投影仪等设备进行实验的讲解辅助。这些教具的使用不仅仅能够为教师的讲解带来方便,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们注意力更加集中。

2.生活化的情境创设

仅仅是靠着科学实验教学课堂的时间,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是不够的,因此教师应该要帮助学生培养出一种生活处处皆科学的思维,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之外的生活中也能够进行大量的科学思考。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实验教学过程中,生活化的情景设置是非常必要的。在实验的设置上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在实验的取材,操作上也尽量采用生活化的物品,这样学生就能够养成随时随地用身边的器材进行科学研究的习惯。

3.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我们知道,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尤其是对于他们的科学学科的学习评价,更要关注他们的能力提高以及学习过程,还有他们在科学实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因此,在对初中生进行科学实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要综合、多元考虑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这能够立竿见影地提高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他们对自身能力培养的重视。

四、结论

针对于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初中时期的思维发育的特殊性,新课程标准提出为科学实验教学指明了一个方向,除了传统科学实验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指导方式以外,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同时,对初中科学实验教学课堂进行优化改革。

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我们要注意增加学生的操作环节,减少教师的演示和协助,并且让学生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同时,进行小组的团队合作;在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方面,我们要注意实验过程能够尽量具有开放性,而实验步骤具有多样性,不拘泥于标准的答案,而实验原理也要尽可能地联系各个学科,有综合性体现。在教学过程的方法优化方面,除了现代化,多媒体的教具使用之外,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生活情况增加生活化的情境设置,并且能够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有一个多元化的评价。

参考文献:

[1]秦国成.提高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初探[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8,(6).

[2]王耀村.初中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余文森.“三维目标”就像一个立方体的“长、宽、高”[J].中国教育报新课程周刊,2007,(17).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初中物理培优新方法篇(4)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设情境;课堂教学;学习习惯

新课程改革对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这已经成为初中物理教师现阶段重要的教学任务。初中物理教师应该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以及初中生认知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地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进而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效率首先就必须充分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进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物理作为一门科学,本身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活泼好动的初中生来说就显得异常的枯燥,所以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成为教师急需解决的教学任务。初中生正处于思维极度活跃,对新事物最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时期,因此会对新奇的事物充满疑问,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与热情,为之后物理教学的开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

比如,在讲“力”的时候,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为学生创造一个问题情境,如菜刀为什么一面薄,一面厚呢?为什么菜刀上有油时切菜就会更加方便呢?等等。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让学生在意犹未尽之下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过程需要老师切实开展两个方面的活动,即管理活动和教学互动,也就是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管理,更好地推进教学的进程。这就需要老师积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对学生进行组织和管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首先,老师要不断地提升综合素质,通过声情并茂、富有激情的讲课,发挥自身的个人魅力,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的内容上,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高水平的教学。这样也可以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崇拜之情,进而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建立一个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提高教学效率。其次,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管理。比如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教学主体的作用,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老师还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多样化的评价,对学生多多鼓励,让他们在感受成功的喜悦时,更加兴奋,产生强烈的自信心,进而对物理产生更加强烈的求知欲望。

3.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物理是一门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科学,学习物理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该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将自己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学有所用”地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去,从而更好地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多多观察、多多动手,从生活中发现物理知识,并将课堂上学到的物理知识有效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多引进一些小实验,师生合作完成实验,让学生对物理实验有一个完善的认知体系,然后引导学生在课下通过一些简单的物理小实验来验证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并做好实验记录,总结实验的感想等,让学生在课下通过自己动手的方式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巩固教学效果,这要比单纯依靠做题的方式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的效果也更加好。

总而言之,面对新课改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初中物理老师就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并积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管理,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但更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魏永芳.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3(17).

初中物理培优新方法篇(5)

关键词:初中生物;新课程改革;教学特点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1-20

一、新课程改革对初中生物教学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在吸收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对我国初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学习内容方面,基于传统生物教学内容的生硬死板、枯燥乏味,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生物教学中除应注重提高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能力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在课程目标方面,新课程改革改变了以往传统封闭式的课程教学形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以致用的能力以及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最后,在学习方式方面,新课程改革指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生物学习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生物教学特点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动下,我国初中生物逐渐由传统的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向先进的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转变,其教学特点也随之发生改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生物教学特点进行分析。

第一,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着眼点。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是教育的根本,初中生物教学不应以书本知识的传授为教学的主要目的,而应注重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这种科学素养具体表现在生物学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及科学价值观等方面。初中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应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科学知识为基础,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为目标,为学生设计不同种类的学习活动,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从中体会学习生物的乐趣,有效理解和掌握更多的生物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和求知能力等。

第二,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新课程改革指出,初中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立足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最终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改进教学方式,选取灵活新颖的题材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三,为学生提供新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探究是学生学习生物课程和认识世界的有效方法之一。新课程改革指出,通过探究性学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在生物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这就要求初中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不断探索生物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引导,减少书本知识的灌输,通过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方法、手段等,为学生主动探究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自然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以新课程改革为准则,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郭玉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升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策略[J].学周刊, 2015,(8).

[2]黄静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学[J].学周刊,2012,(31).

初中物理培优新方法篇(6)

当今时代,信息科技快速发展,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了新的资源,也促进了物理教学模式的转变。物理教学与现代信息科技的有机结合,能够改变传统的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体系,有效提升初中物理教学实效,实现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目标。

1 优化整合措施概述

初中物理教学新特点 初中物理课程教学,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初中生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物理课程的关注重点不仅包括基础知识的讲解,更应当包括对学生学习兴趣、正确的学习目标以及科学探索精神的培育。物理教学应当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将自然界的现象升华为物理知识,再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整合。同时,还要注重物理理论和其他学科理论的交融,促进学生综合知识素质的发展。

初中物理课程主要包含了基础理论和物理实验教学。对于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动手实践,是学生认识物理学科的基本途径。其中,实验教学是开展理论教学的基础,而理论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物理的普遍性规律,培养学生的抽象与概括能力。

在新课程目标的要求下,初中物理课程需要转变传统理念,强调探究性的学习,倡导多元的学习策略。物理教学要转变那种单纯灌输知识的模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物理问题,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

整合手段的价值 物理学科,探讨的是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应当侧重培养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的技巧和能力。但是,受到时空条件和物理实验条件的局限,教师在某些时候并不能满足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需要。而现代信息科技,具有信息密度高、内容仿真性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方便的优点。将信息科技手段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起来,就是将高科技手段渗透在教学环节之中,为教学活动提供多样化的资源,创造一个良性互动的教学氛围。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融合,实现了教学资源的互相补充,完善了物理教学的模式和具体方法。

2 整合的基本规则

考虑教学环境 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融合,需要与具体的教学情况相适应,要从实际的教学条件出发,选择恰当的整合技术措施。学校应当备有相应的软硬件条件予以支撑。同时,要将信息技术措施运用在合适的物理课程内容上面,不能随意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考虑时间阶段 要选择正确的时间阶段,整合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将整合的侧重点放在关键性的课程环节上。具体而言,应当根据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情况,以及物理教学的难点,来决定整合的具体时间点。要充分顾及教学的限制性条件,不要人为地增添多余的教学内容。

考虑运用程度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实际运用程度,指的是信息科技应用在教学中的比例和深度。物理课程的目标,仍然是教学活动围绕的核心,而信息技术手段只是辅助学生的认知过程,并不能起到决定课程宗旨的作用。同时,应当注意整合过程的深浅,争取运用信息技术措施可以实现理想效果。

考虑成本效果 部分教师为了顺应信息技术整合的要求,在物理课堂上采用大量先进的技术措施,事先制作许多精美的图片和视频片段,供学生学习借鉴。这样的方式固然可以起到优化教学效果的作用,但是如果在课堂中掺入过多的信息技术因素,反而会冲淡物理教学的本质目标。因此,应当综合考量教学措施的成本和效果。如果选择传统或比较简单形式的教学措施可以达到目的,就没有必要浪费过多的信息资源。采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整合的最终目标,还是为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运用。

3 具体的整合方法

创造问题环境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强烈兴趣,是确保课堂质量的重要措施。然而,受到教学手段的局限,教师难以用单纯讲解的方式来描绘全部的物理知识,学生也无法观察到某些现实的物理现象。信息技术方式,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漏洞,用现代科技为学生展示一些直观的物理现象,并进而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

例如,信息科技手段能够模拟宇宙的进化过程、电流和磁场的产生、核能的运用方式等物理现象。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借助一些多媒体设备,对物理概念产生形象化的认识。这时,学生就会进入物理教学的情境之中,并产生进一步探求知识的愿望。

提升教学实效 初中物理课程体系比较复杂,教学内容丰富,然而能够被有效利用的授课时间却是有限的。这样的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会影响到物理教学的整体效果。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下,物理教师可以利用精炼的课件,来浓缩许多习题、图示和讲解过程。只要将不同的物理教学内容分类储存为单元,再链接那些向学生展示的部分,就可以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了。从这个角度来讲,信息技术被引进物理课堂,节约了教师和学生的宝贵课堂时间,方便了学生获取需要的知识。教师也无需再检索大量的文字资料,改变教学设备,并在这些环节上耗费时间了。

如在讲解电路图的构造时,教师可以将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等不同类型的电路图制作成幻灯片,将它们放在一起供学生观看。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分析出不同电路的特征,学会区分电路的方法。

鼓励自主探索 在信息科技主导的社会中,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是对公民的基本要求。要培养出适应科技社会的全面型人才,就应当鼓励学生探索信息技术的运用方式,寻找将现代科技与学习过程结合的途径。将信息技术手段与初中教学结合,有利于提升学生高效运用信息资源的意识,鼓励他们利用网络资源,来辅助自己的学习过程,拓展视野。要培养学生自主求知的精神,教师就应当带领学生开展信息资源搜索、物理问题探讨、加工物理信息和交流学习成果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利用信息和寻找学习方法的能力。教师要及时予以引导,为学生指出正确的学习方向,避免学生在利用信息资源的过程中失去辨认能力,受到某些不良信息的干扰。

例如,在讲解与浮力有关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上网搜索浮力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详细了解物体受到浮力时的状态。这样做能够加深学生对浮力一课的印象,帮助他们找到此类物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4 总结

做好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工作的整合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而且可以建立交互式的现代教育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作为工作在教学一线的一名物理教师,一定要学会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于物理课堂教学,要在明确优化整合概念和原则的基础上,做好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的优化整合工作,充分发挥信息科技的教育教学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冬梅.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课程的优化整合[J].中学教学参考,2011(29):67.

初中物理培优新方法篇(7)

关键词:演示实验;教学效果;物理实验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4B-0078-01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是物理的生命,而演示实验几乎伴随着物理教学的每一节课,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优化改进演示实验,不仅可以让学生感觉耳目一新,也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

一、利用信息技术模拟演示过程,增强实验效果

物理实验的过程需要学生对很多细微现象进行仔细观察与分析。有的学生缺乏观察力,常常难以捕捉呈现时间短暂却重要的物理信息。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信息技术将物理实验的演示过程放慢、放大,向学生展示实验过程。

例如,在“电流的形成”这个实验中,电流对于学生来说既陌生又熟悉,因为电流无处不在。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带领学生接触电流、探索电流,最佳的方式就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电流的形成特征生动地呈现给学生,如模拟水流的形成,设计不同的动画,将学生带进新奇的实验世界。于是,教师在演示物理实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特点,在屏幕上展示实验的具体情景,让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并进行总结。多媒体生动有趣、信息丰富的特点还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得以加强,优化实验效果。

二、演示实验中让学生参与进来,发挥主体作用

实验中教师应当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教学过程变得有意义。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如邀请几位同学与教师一起进行实验,或鼓励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自主实验,提高探究能力。比如,一些简单的物理小实验:观察量筒、用天平称物体、镜面反射等,教师没有必要带着学生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进行演示实验,可放手让学生实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若学生无法独自完成实验,教师可以与学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实验,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兴趣与实践能力。

例如,在“浮力”这个实验时,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边学习边实验。首先让学生准备好实验道具:一个正方体小木块和一杯水。学生发现把小木块摁入水中时会遇到水带来的阻碍,当学生产生疑惑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展开讨论,营造热烈的学习氛围,探究水中阻碍力形成的原因。

三、结合生活资源开放演示实验, 知识联系实践

物理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有的物理实验需要配备较为复杂的实验器具,实验步骤亦过于烦琐,这对很多初中生来说是个不小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一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初中生物课程教学融入生活,适当地与生活建立起联系,将复杂的实验简单化、生活化,让学生直观感受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在选择实验器具时,很多生活用具都可以拿到课堂中进行展示,如小刷子、眼镜、水杯等,这些熟悉的情境可以迅速带领学生走进实验,从而在实验的过程中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初中生对物理实验会产生很大的好奇心,期望自己能够亲自探究实验,并向他人展示自己的能力,满足内心的需求。于是,教师不应该完全控制课堂,应开放物理实验,要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尊重学生的看法,可以鼓励学生根据意愿选择物理研究课题,自己设计实验步骤,通过独立思考和与他人合作,加强物理学习,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综合能力。

四、大胆的改进课本中演示设计,提高实验质量

如教学“音调”时,教材中采用的是“振动橡皮筋”的事例,事实上,在演示的过程中,学生并不能清晰地感知音调的变化。因此,为增强实验效果教师尝试新的实验方法,对实验过程重新设计。如用琴弦代替橡皮筋进行演示实验,教师还可以带一把小提琴到课堂中,让几个学生拨动琴弦。这样,学生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音调有了更深的感知和了解。又如在“液化”这个单元中需要进行“压缩体积,乙醚液化”实验,课本中提供的实验在实际操作中效果并不明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共同创造最佳的实验方法,要求既符合物理的实验规律,又能顺利地完成实验,所以说对演示实验进行改进与创新未尝不会带来一番惊喜。

五、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不断优化实验效果。无论是实验器具的选择还是实验方法的使用,每一个实验步骤都应有学生的参与并融入学生的思考。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勤于动手,挖掘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全面提高演示实验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蔡晓.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优化与改进[J].教师,2015,(3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