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中化学重点概念

初中化学重点概念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18 10:39:01

初中化学重点概念

初中化学重点概念篇(1)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化学 概念 衔接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c)-0124-01

高中化学新课标教学理念明确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加强与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衔接,注重把控教学的整体性,使得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有一个良好的过渡性,提高化学概念教学的质量。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化学重要概念的方法和技巧,处理好初高中化学概念的教学连接,积极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积极主动参与到化学知识的学习中。

1 教师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把控,合理渗透,有效衔接,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想做好初中化学概念教学和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的有效连接,首先化学教师必须对初高中化学概念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在全面把控的前提下,找准初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的结合点,合理渗透,进行有效衔接。从已经知识到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对学生来说更加容易接受,自然而又容易理解。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相较高中化学概念教学来说较为直观形象,传统的化学概念教学手段已经不再适合高中较为抽象的化学概念教学了,化学教师需要切实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对高中化学概念知识的教学以回忆、巩固初中化学概念知识为切入点,找准初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引导学生顺利过渡到对新知识的学习,实现循序渐诱、阶梯式递进的教学过程。举例子来说明,“离子反应”知识点是高中化学概念中的重难点知识,化学教师若按照传统教学方式直观输入教学概念,学生肯定难以理解,教学效果也一定不会很好。但在化学新课标教学理念下,教师可以通过先让学生复习回忆初中学习过的钠酸盐概念、电离的概念和现象以及“非电解质”和“电解质”等知识点,然后要求学生书写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接着引入离子方程式概念知识点,有效化解重难点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再比如在学习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知识时,教师可以从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化学中学过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来入手,通过钠与氯气、铜与氢气等的化学反应让学生明白,原来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同时存在于同一个化学反应中,进而将两个概念进行有效结合,引入对新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其次再用电子转移的知识点和化合价的升降等引导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本质概念的学习。这样的化学概念教学手段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实现了初高中化学概念的有效衔接,使得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教学质量也相对较高。

2 教师要注意在化学概念教学衔接过程中辅之以高效的学习方法

新课标教学理念要求将学生摆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高效学习。在初高中化学概念的教学衔接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辅之以高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向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进行转变,切实发挥学生在化学教学中的主体能动作用。教师需要对初高中化学概念进行全面而又系统的了解,以便于及时进行有效衔接。同样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也需要建立较为系统的初高中化学概念库,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了。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化学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化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初中阶段化学知识的学习较为基础、直观,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主要靠记忆能力,只要记忆较为深刻就能够取得相当不错的成绩;而高中化学概念理论性较强且较为复杂,单凭记忆难以理解重难点知识点,如果还用同样的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法学习高中化学概念知识,肯定是行不通的。这就要求化学教师进行合理指导,引导学生学习方法由以记忆为主要特征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转变,引导学生进行有机联想、归纳和总结性学习。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合理高效的化学概念知识库,对初中化学概念知识进行适当的整理、归类,以便于后续高中化学概念的有效学习。同时将高中化学新学习的概念知识不断增加到化学概念知识库里相对应的位置,丰富化学概念库,有助于后面化学概念知识的学习以及对学习过的化学知识的巩固。比如很多学生对还原被氧化、氧化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被还原等概念混淆不清,构建了合理有效的化学概念库之后,就可以对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较为透彻地分析和研究,进而得出本质结论,加深理解;其次要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查阅课外资料、交流等积累和概念知识联系较为密切的实例,增加对概念知识的感性认识。同时,要引导学生对这些较为直观的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最终实现理性认识。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秉承化学新课标教学理念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积极参与到化学学习中。

3 结语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的衔接不仅是初高中化学概念知识的衔接,还是教学方法以及学习方法的衔接。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化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的指导作用,全面把控,合理渗透,有效衔接,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习方法由以记忆为主要特征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转变,有效促进初高中化学概念的教学衔接。

参考文献

[1] 蔡碧霞.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优化之初探[J].化学教育,2009(7):37.

[2] 徐燕.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教学[J].考试周刊,2010(12):12.

初中化学重点概念篇(2)

概念图,就是以图表为载体能够清晰地表示不同的概念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清晰地表明同一学科不同概念的共同点与相异点,它作为整体性思维养成的重要工具,相应的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通过概念图可以把分散的知识结构化、整体化、系统化、框架化,是提升学习效率完善学生的的知识体系的重要工具.它主要通过节点、连线、连接词和层级组成,并以此进行命题概念的形象化表达.

对于从初中化学的概念图应用来说,要明白化学概念图的本质是为了对已经学过的、明了的知识进行总结,为之后的知识进行基础的铺垫,所以概念图在化学教学中应用,首先就是发挥教师的教学向导作用,选择学生们已经学习过的并相对熟悉的领域进行最初概念图的教授.在教学过程中,最初由于学生不了解概念图,所以可以采用学生熟悉的知识结构图来进行比较教学,同时也为了使学生能够明了基本知识网络使用与活动方法并以此为基准,帮助学生进行基本的概念图构造了解,为他们之后自己独立地进行概念图设计提供经验.并且通过学生已学过知识点的概念图化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型复习.以《水的净化》这一章为例,在进行教学时可以播放关于水净化的影片以及自来水厂的视频,通过不同传播媒介的相互结合,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知识概念,能够把知识融入生活,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进行关键概念与概念等级的规划.对于化学概念图来说这是最重要的方面,对于概念图设计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在进行概念图的设计时,要确定概念图的基本原则是由特殊到一般,以一般概念为中心,通过分析与其相关的特殊概念进行概念图的构建,而这些一般概念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进行提示,帮助学生明了学习中心,同时在此基础上进行挑选出最具有普遍化的概念,通过对于概念背景的的介绍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同时以此为突破口确定概念的层级与提供一个基本的概念图结构,同时也要适时的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调整教科书上的概念出现顺序,对于学生们提供的基础概念图教师应该反复修正,并通过学生讨论的方式进行概念图的修改,让学生们能够充分深入概念图的构建中.

我们仍旧以《水的净化》这一章为例其中主要的概念有:纯水、净化水、天然水、软水、硬水,以及水的基本概念,在进行概念分组的情况下,很明显水的基本概念是其中最普遍的概念,是中心概念;天然水和净化水是同一层级的概念,软水硬水是同一层级概念,他们都属于子概念的系列,作为教师重要的就是不能让学生的概念层级出现混乱,对学生的概念层级进行规范化指导,提升他们概念划分的准确度,尤其在新课改的前提下,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更可以突出学生课堂的主体,提升他们自主学习与自我学习的能力与水平.

第三,进行概念图知识体系的构建.在经历了前面的教学准备后进行还概念图知识体系的构建自然顺理成章.首先,教师指导学生将所有的概念写下小纸片上,然后学生进行随机分组,把他们的概念进行组合,在组合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关键点的适当提示,这种教学方法既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复习巩固.对普遍性的概念,放到概念图的顶层,将辅概念放在其下,进行直观的概念归纳与概括,比如在《水的净化》中可以把水的概念放到顶层,同时将天然水、净化水;软水、硬水;纯水,进行向下相互的分类,明确概念图的纵向模式与横向模式,初步拟定概念图的分类.

第四,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概念图的扩展,其理论指导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寻找概念图中不同概念的相互联系,并通过相互联系表明相互之间各个概念的关系.当然,由于这些关系比较复杂,所以仅仅依靠学生不能有效发现,而且学生初学,其概括总结能力与寻找关系的能力有很大的欠缺,对于他们来说必须要有来自教师的引导,毕竟知识体系的建立是一个横向关系,这就要求对于概念图的建立必须有较高的知识面与知识水平,除了教师以外在初中教学中没有人能够适应这个工作,而且通过学生的进一步思考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完善现有的教学体系.

初中化学重点概念篇(3)

【关键词】化学概念;教学;实践;思考

化学概念是整个化学知识的基石,指导着元素化合物、化学计算等知识的学习。化学概念不仅是分析推理的依据,而且还是解题作答的基础。加强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物质间的内在联系,运用化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都有重要作用。因此,使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并运用化学基本概念是化学教学的基本要求。这部分基础知识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到其他基础知识的学习及深化。化学概念是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知识的“骨

架”。因此,使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并运用化学基本概念,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基本要求。笔者对初中化学概念教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现将化学概念教学的体会和反思总结如下,与同仁们共勉。

一、初中化学概念的主要内容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属于宏观范畴的概念,主要是通过感性认识而形成。如: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溶液、溶解度、化学变化、反应类型等。二是属于微观范畴的概念,是在对物质组成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推理而形成的更深一层次的概念。如: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可以看出,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是以物质为中心,从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分类等方面展开的。它们之间既有联系,相互补充,又有区别,相互独立。

二、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特点

(一)较强的抽象性

从化学基本概念的分类来看,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属于微观范畴。如: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化合价等等。这些概念看不到、摸不着,是在对物质组成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推理而形成的更深一层次的概念。它需要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因此,初中化学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高度的概括性。

(二)形成的阶段性

化学基本概念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和完善的。在教材编排上注意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合理负担以及概念的深度和广度,将初中化学所涉及的概念穿插编排在不同的章节中,逐步深入。在教学要求上,由低到高将概念分为“知道”“认识”“理解”“应用”四个目标层次,可见,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具有很强的阶段性。

三、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一)加强直观教学,感性体验,形成概念

抽象的化学概念往往使学生望而生畏,易挫伤学习的积极

性。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导入,帮助学生感知并形成概念。教学中,根据化学基本概念形成的需要,有些概念,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使学生从这些现象中,归纳出共同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例如对酸的概念的建立,我是从学生生活中对“酸”的理解切入的,结合在CO2学习中对碳酸会使石蕊试剂变红的认识,使学生对酸的理解产生相关的类属性同化,扩大对酸的认识范围,从而形成由系统的概念体系,上升为酸的概念。

(二)注重发展性,全面理解,讲清概念

化学概念本身是发展的,所以教师应在认识过程中循序渐进,逐步深化。例如氧化反应概念的形成。学生刚接触“氧化反应”时,指的是有氧气参加的反应,当学习了碳与氧化铜发生的仍然是氧化反应时,这一“氧化反应”概念中的“氧”不单独指“氧气”,而是指氧元素,这样氧化反应的外延在逐渐扩展,随着学生所学知识的增加,对概念的理解也逐步加深。因此教师在概念教学时要分阶段教学,不能一次性教给学生,以免增加难度。

(三)对比归纳,逐步深化,理解概念

化学基本概念的内容繁多,容易混淆,难易程度也不一样。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突出本质,辨明异同,使概念系统化,达到逐步深化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元素和原子时,初学阶段学生很难理解,容易混淆,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对比联系的方法把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列表比较,如下表:

通过对比分析,学生就能对有关的概念深入理解、正确掌握。在基本概念中,有许多容易混淆的概念,如化合物和混合物,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等等,都应该采取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教学。

(四)联系实际,培养能力,应用概念

初中化学重点概念篇(4)

摘要:化学概念是根据化学变化的现象实质和事实高度概括出来的知识,是学好化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概念的教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些概念理解得是否准确,掌握得是否熟练,对学好初中化学关系极大。

关键词:初中化学概念重要

要学好一门学科,关键在于理解它的概念。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引人入胜之处就在于要认知这一充满感性的科学世界时,学生需要丰富而抽象的理性智慧。化学为学生引入了许多新的概念和术语。对初涉化学的学生来说。它们是陌生的,因为它们在化学中的意义跟其在生活中的意义是不同的。化学教学乃至科学教学的宗旨就在于帮助学生转变对身边生活世界的日常观点,形成科学理解。但是,学生常常对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不能建构起正确的理解,从而使对化学的深入学习缺乏可依赖的基础。因此,如何根据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设计合理的教学途径与方法,引导学生建构科学理解,就成为搞好化学教学的关键。

一、化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学生学好化学概念,对他们以后进行化学原理、实验、计算等方面的学习会起到很大的帮助,如果在教学中忽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那么,让学生真正学好化学是很难的。在新课程教学中,很多老师能在课堂教学中。广泛的开展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活动,但藿视概念教学的确不多。难道新课程教学真的不需要重视化学概念教学了?我认为,化学基本概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重视化学概念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概念学习与教学困难的原因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一直是一个难点,当教学进行到抽象的理论、概念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成绩开始出现明显的分化。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分化呢?

其一,学生的已知(即前概念)作为新知建立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内容的学习。初涉化学的学生,总是带着一些直接的生活体验和观念接触化学,而化学为学生引进的多是一些借助新的话语体系表述的抽象概念和解释。

其二,学生个体之间经验的习得方式与认知能力存在着差异。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处于从具体运算到形式运算的关键发展阶段.个体之间的思维发展并不平衡,不少学生由于缺乏科学学习的具体经验积累。难以直接接受抽象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思考和高级的认知建构。

其三,化学学科本身也有着极端感性和极端理性的特点,经常要跨越宏观与微观来实现对某一概念意义的融通,来达到两个极端的和谐统一,学生对这样的学科体系逻辑不适应。

第四,从教师的教学来看,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往往仅立足于教材本身。目标定位在对教材内容的掌握,很少考虑将学生、教材与教师的教法有机地统一。常常忽视引导学生探索各种因果之间的联系。

最后,有些需要理解的内容与升学考试无关,从而使一些学校和教师只是针对考试目标,强制学生识记一些概念和用法,而对学生进行概念理解所需的信息处理、加工能力的要求不高,更极少关注跟日常经验的联系,甚至发现不少学生根本没有养成基本的化学素养。这种教学与评价所追求的内容效度长期对立的现状也造成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自我中心和缺乏远见。

三、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实施

1.抓住本质抓准关键

化学概念是用简明精辟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概念中的每一个字词都有一定的内涵它既揭示了概念的本质又是与之易混概念的区别教学时要指导学生认真剖析概念弄清含义抓住概念中的关键性的字词找出概念的本质排除非本质的干扰如对于催化剂这一概念一要抓住改变两字(有加快和减慢之意)二要以反应前后为条件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三要明确剂的意思(指一种物质)。

2.要从试验中引出概念,分析关键字词

在化学课中,最可以引起学生注意,同时也是让学生们最为感兴趣的,就是化学实验。在课堂上进行化学实验可以有效的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意识,老师对化学实验进行演示,从中分析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考和推理,这样便可以形成化学的基本概念。比如,在研究化学概念以及物理概念的时候,除了课本上镁燃烧和加热碳酸铜这两个小实验外,老师们可以添加一些类似的有趣小实验,比如把纸张撕碎和点燃的两个小实验。老师在演示实验的同时,可以向同学们提问:在整个试验中,哪些化学反应有变化,哪些化学反应没变化?这些变化有何不同?老师们要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变化中的不同,然后指出其中的原因,这样就从两个实验中引出了不同“变化”的概念。通过学结,明确化学变化的概念和意义,了解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找到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

为了能让学生们领会到初中化学概念中的含义,老师不仅仅要在论述概念时注意严密性和准确性,还要发现在用词上不妥和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比如在讲到物质的分类的时候,学生们通常会提出以下几点问题,在讲到“单质”和“化合物”两个不同的概念时,老师们一定要强调出“纯净物”这三个关键字。因为原理上,“单质”以及各种化合物本身就是一种纯净物,它们是同一种物质组成的,要根据它们的不同成分来判定到底属于“单质”还是“化物”,不然的话,学生很容在此产生误区,比如会把金刚石、石墨等混合物之误解成单质,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理解成是化合物。

在通过实验引导出化学概念的同时,要更加注意学生的实验,要让他们直接参与到化学实验中。比如,在实验室进行制氧气的试验中,一定要把老师的实验和学生的实验结合起来。在做实验之前,要让学生们首先进行一个预习,在实验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们将实验做一个对比,经过前后对比,相互之间展开积极讨论,最终得出实验结果。老师们在做完实验之后,要加入引入概念,让学生们通过这次实验,知道什么叫做催化剂。这样学生们就可以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到催化剂的作用。

3.通过反例,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教学中指导学生在正面认识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反面或侧面去剖析。使学生从不层次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例如酸的定义:“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酸”。然后提问,硫酸氢钠电离生成H+,它也是一种酸吗?学生容易看出其阳离子除H+外,还有Na+,所以它不是酸。

做好初中化学基本的概念教学,这不但可以让学生们指导物质及变化的过程,还可以使他们了解到化学研究物质变化的规律。化学概念是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出来的,其中包括了原理、定律、规律等。在这些概念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经过推敲的,都具有特定的意义,保证了它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重点概念篇(5)

【关键词】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有效策略

化学概念是化学学科最基本、最基础的内容,其教学理应受到充分关注。初中化学是启蒙教学,化学概念具有逻辑性、概括性、抽象性特征。概念能深刻地反映化学过程中最本质的特征,是人们思维的结晶。对概念的理解不仅是学生学好基础理论、定律、公式的前提,也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但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时常感到枯燥无味,难以接受或不感兴趣。如何加强基本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效完成教学目标,是本文要解决的难题。

一、有效对比,构建完整的概念体系

化学基本概念的系统服从于教学目标和意图,主要由教材的理论体系决定,其中部分概念是一个分段形成,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在概念教学时,物质的分类一直是学生难以接受的知识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师应抓住基本概念的编排顺序逐步深化,各个突破,在有效推进的同时,应对比各概念间的异同,将其进行适当分类,并将同一类概念按其相互关系归纳在一起,加强概念间的内在联系,使原本教材中零散的知识联成有序的网络,力求使概念系统化,便于学生牢固、准确、系统地掌握基本概念,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例如,在第二单元“空气”中学习了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学习水的组成时又学习了单质、化合物及氧化物的概念,这时很多学生分不清混合物、化合物和氧化物的区别和联系。这些概念既有自身的内涵,又存在着一定的从属关系。在教学中既不能把它们绝对化,又不能将它们孤立分割对待,要分析它们之间的内涵与外延,联系对比画出关系图(如下图),以达到突出概念的本质联系,加深学生的理解,便于学生形成完整的概念体系。教学实践证明,在进行联系对比,构建概念体系时,教师应多启发引导学生认真分析研究,并得出结论,不宜过早地列出全部结论,可在讲解分析的过程中随讲随列,最后完成一个完整的概念知识网络,不要一开始就向学生展出全图,以防止学生被动接受。

二、去伪存真,用好日常概念的“两极性”

化学基本概念又称前科学概念,是指未经专门学习,而在正常学习、实践积累的过程中掌握化学概念。对初中学生来说,学习、形成化学概念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学生常常受日常生活的一些概念影响,把自己切身体验到的东西先入为主,往往会对一些概念深信不疑,根深蒂固地扎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中,不能正确反映概念的本质。例如,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许多学生依据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木柴燃烧事例,自认物质燃烧后质量都是变少了。此时,可通过实验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出发,引导学生科学、全面地观察和分析,运用直观获得的新知识来排除日常思维的干扰,及时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科学的化学概念。若日常概念的含义与化学概念的内涵一致时,会促进化学概念的构建与掌握,对学习将产生积极作用。如学习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稀溶液、浓溶液的概念及之间的关系和区别时,与常说的吃饱、没吃饱、吃少、吃多来举例说明,通过感性的认识思考,让学生易于接受、理解概念的内涵。为了让学生掌握化学基本概念,教师要辩证地看待学生的日常概念,及时纠正不科学的日常概念,有机地联系能对学生的学习起积极作用的日常概念或生活经验,帮助学生运用化学概念的两极性。将日常概念当成一种资源,作为让学生理解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日常概念生长出新的科学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三、依据认知,合理把握化学概念的深广度

概念本身有着严密的逻辑体系,在一定条件下,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固定不变的,这是概念的确定性。但由于客观事物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以及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作为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概念也在不断深化,即使同一概念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要求也有差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实把握好概念教学的目标,处理好概念教学的发展性与阶段性之间的矛盾。为了加强概念教学,教师必须根据初中生的特点,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钻研教材,掌握好知识处置的分寸,准确把握概念的深度和广度,在不同阶段给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由浅入深,从片面到全面,循序渐进。例如,初中讲的“燃烧”是指在通常状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氧化反应。随着学习的不断加深,学生知道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镁也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燃烧不一定要氧气参与。还有氧化反应等概念,均属“过渡性”或“阶段性”概念,教学中不能不顾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而过分追求科学性和完善性,将概念随意扩展或深化,超越学生的认识能力。当然,注重概念的阶段性,并不能忽视其科学性。要注意教学的连续性,教师讲解应留有余地,避免绝对化,为后继教学打下埋伏,这样才能正确处理好概念科学性与阶段性的关系。

四、正反剖析,突出化学概念的本质属性

能背诵概念并不等于真正理解概念,概念理解是概念教学的中心环节。讲授化学概念时,教师要认真剖析,抓住概念的关键,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指导学生在正面认识概念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从侧面或反面去剖析,通过不同层次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以便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进而能综合运用它们来灵活分析、解决问题。例如,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其本质特征是酸与碱为反应物,而不是生成盐和水。讲授时不仅仅是只通过肯定的例子来例证,还要及时通过如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盐酸与氧化铜等否定的例子来促使学生对概念的思考辨析,通过正反例证,帮助学生多角度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总之,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一直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搞好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化学概念教学,选择合乎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尽可能采取多种教学策略,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如实验、模型、图标、录像等,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愿意学、学得懂,帮助学生快速建立化学概念,理解概念的实质,娴熟地将基本概念运用到解题和生活实践中,加深对概念的掌握,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钱扬义等.化学概念与化学“学科关键词”的学习与认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陆莹.庶谈初中化学的概念教学[J].新课程学习,2013,(1).

初中化学重点概念篇(6)

[关键词]生物中考复习策略积极准备知识串联快乐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10115

初中生物复习阶段,是中考备考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复习目的是让学生能在短时间内对所学过的基础知识进行回顾,获得学科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而初中生物中考的总复习时间短,且与其他学科的期末考时间较为接近。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初中阶段四本生物课本上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考试成绩,是初中生物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下面笔者谈谈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积极准备,摆正心态

就福建区域而言,生物中考时间往往安排在初二下学期期末进行,这是学生进入初中面临的第一次中考,学生对于这次不同于往常的考试的应试心理五花八门。一直以来,初中生物学科在大部分学生心目中的位置不像语数英那样“根深蒂固”,在思想上也不够重视。所以教师在第一堂复习课上应先从思想上指引鼓励学生,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行,避免学生产生两极分化的情绪。在中考复习中,部分学生会认为我的语数英学习成绩都很棒,生物期末考平时我不怎么努力也可以考到好成绩,生物中考应该很简单,我等最后时间翻翻课本也能过,还是要把时间放在初二期末的市质检上。这部分学生对生物中考不够重视。而部分学生认为反正我其他科成绩也不好,生物学习效率也不高,初一的知识早都忘记了,复习时间这么短,产生畏惧中考的消极心态。面对这两类学生,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充足的自信心,端正学习的态度,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

强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一节,通过实验观察、列表等方式对DNA和RNA的异同点进行比较,找出两者的共同点: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皆为核酸;列出两者在分布、结构、化学组成、生物功能的不同点。通过比较,学生能更加准确地理解、掌握和区分DNA、RNA这两个概念。

4.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理解生物学概念

例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课,通过对照实验,突出酶的三个特点,让学生在实践中自我总结出“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这一结论,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生物概念,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在教学中,通过设计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事实的真相,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上的知识,促进学生前概念的正迁移。

5.利用模型和概念,强化前概念的正迁移

“模型”不仅是事物的原型的体现与表征,还是对事物原型的概括和抽象,它不一定要具有原型的全部特征,但却能体现和展示原型的本质特征。模型有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概念模型三种。概念模型是一种要求学生利用联想、比较的记忆方法,利用不同的学习资源进行独立、主动学习的一种现代教学方法。

概念图是概念模型的一种。概念图是用符号、连接词将概念等知识点组织起来的工具,是对知识的系统化表征,也是思维的可视化。在教学时,合理运用概念图,能帮助学生系统化地理解生物概念,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绘制概念图,必先搜集和整理教材资料、复习和巩固相关知识点,再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整合,最后以文字和图像的形式表示出来。此过程促进了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实现知识的系统化。让学生绘制概念图,将建模理念渗透到日常教学中,能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强化学生前概念的正迁移。

总之,当前我国高中生物的概念教学仍是一有待深入探究的课题。在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知识迁移原理中的正迁移理论,结合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前概念的正迁移,实现错误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化。

[参考文献]

[1]秦亚平.生物学科概念名称的解读及其教学价值[J].教学与管理,2012(7):79.

初中化学重点概念篇(7)

关键词: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策略;分化;学困生

一、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现状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思想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常常关注教授的内容,关注学生牢记的基本概念,而忽视了学生在遇到类同问题的时,如何将已有知识进行迁移,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在进行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时,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时效性,而忽视了化学概念本身具有的功能;过于注重学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概念,而忽略了概念的来源和缘由的讲解;只注重单个概念的教学,将化学基本概念孤立化,忽略了一个概念与其他化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导致学生无法准确把握概念,在运用过程中,漏洞百出、困难重重;有的教师甚至将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一带而过,只强调基本概念的应用,而忽略基本概念本身的意义等。这些基本概念教学都无法使学生将化学知识内化,随着教学逐步推进,化学知识点的不断积累,学生便会对化学学习产生恐慌,进而挫伤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二、高度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在化学教学中的的重要性

化学学科是初中阶段新开设的自然科学,刚开始学生对化学学科充满了好奇心,保护好这份好奇心对于化学学习至关重要,尤其是在进行基本概念教学中尤为关键。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掌握物质变化规律的前提和基础,更是学生理解化学实验、掌握化学计算的前提条件,因此学好化学基本概念,对学生学习化学原理、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有着很大的辅助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忽视了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的掌握与理解,就会让一部分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起步形成分化,进而形成化学学困生。因此,在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应重新审视和重视化学基本概念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的重要性,做好基本概念教学的教学设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化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设计好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策略

(一)借助于化学实验帮助学生建立化学概念,促进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基本概念教学中,化学实验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初三学生在最初接触到化学的时候,都非常兴奋,表现出了对化学学习的极大兴趣。但是,当学生由化学表象学习转化为理解化学本质的时候,他们又表现出学生的困难,进而对化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这时,教师可以通过相关化学实验,让学生建立概念,以将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变成直观的化学现象。比如,在进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这一组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亲手配制,这样就能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其含义。又如,在进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这两个基础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撕碎纸张”“点燃纸张”这样两个简单的实验完成对两种变化的实质理解。

(二)对化学基本概念进行提炼、精简、概括,应用通俗语言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掌握概念

某些化学基本概念表述较长,记忆困难,教师可以通过对概念的分析,找出实质,将其进行提炼、简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概括理解。如化合反应的特征概括为“多变一”;分解反应的特征概括为“一变多”;置换反应的特征概括为“一换一”;复分解反应的特征概括为“双交换、价不变”;催化剂在化学变化中的特征可概括为“一变二不变”等,通过这样的概括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的印象,从而达到掌握概念的目的。

(三)找关键词,对概念进行“切断肢解”重点剖析,理解概念

若学生在基本概念的理解上存在困难,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合适的学习情境,对基本概念进行“肢解”,将其分解为若干个基本要素,将各个要素渗透、融入到情境里,让学生可以从某个特定的角度来解析这一情境,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对重点部分进行剖析和理解。这样的过程不仅使学生对概念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还可以使他们掌握如何对化学基本概念进行解析的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奠定基础。如进行溶液概念的教学中要掌握三个词,即“均一”“稳定”“混合物”。又如,在进行氧化物相关知识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写出已知的氧化物的化学式,如“Fe2O3、CuO、CO2、SO2、P2O5”等,再让学生写出对应的化学名称,“氧化铁、氧化铜、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等,进而让学生找到这些化合物之间的共同点,学生会发现这些化学式均有“氧化”二字,最后师生共同进行归纳和总结,得出结论。

(四)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将微观概念宏观化,强化直观教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