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对职业理想的认识

对职业理想的认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22 09:22:36

对职业理想的认识

对职业理想的认识篇(1)

关键词:中职学生;职业道德观;职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216-02

一、中职学生职业道德观调查分析

当前的中职学生成长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急剧变革、信息高速发展、改革全面深化的特殊时期,他们一方面追求独立,思想前卫,个性张扬,喜欢接受新事物,有着强烈的叛逆性,另一方面,他们从小生活在较为优越的环境里,又有着无法摆脱的依赖性。通过我校的一次调查问卷发现,当前中职学生的思想状况及职业道德观有这样几个特点。其一,具有显著的自我独立意识,他们不再满足于课堂知识的浇灌,更加关注课外和自我能力的培养;敢于评价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见解;敢于重视个人价值,发挥个人专长和作用;自我权利保障意识增强,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利益;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处理应对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各项事务。但其中也不乏幼稚、片面和消极的做法,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也较差,不善于运用恰当的方式缓解和释放压力,引发了各种心理问题。其二,超过半数的学生心态不稳定,对就业前景和人生前途比较悲观,他们不了解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所学专业,认为中职教育不正规,与大学生比起来感觉“低人一等”。此外,中职生的思想素质还有待提高,表现在自私任性、集体观念淡薄、怕苦怕累、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等方面。其三,中职生的动手能力强,兴趣爱好广泛,个人特长突出,富有创造性。

二、立足学情,树立中职学生良好职业道德观

1.提高职业认识,培养职业情感。职业认识也称职业价值观,中职学生只有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自己的职业有足够的认识,热爱自己的职业,才能发挥自身的最大潜力,为社会做贡献。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要加强职业理想教育,培养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献身精神,更新其就业观念。同时,引入企业文化,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份认同和价值认同。职业学校对学生的培养走工学结合道路,身份认同是价值认同的基本条件,通过企业文化,学生对企业和学校的凝聚力以及归属感可以得到加强。此外,教师还要通过双向互动,将这样的职业价值观内化,实现从内容向过程、从认知向评价的转变,使学生对职业价值观的认知上升到情感认同的程度。据一份对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进行的调查问卷显示,入职新鲜感对促进低频次社会实践学生的职业情感具有显著效果,并且随着低频次社会实践的增多,职业情感不断加强;职业倦怠感阻碍中频次社会实践学生的职业情感培养;职业效能感可以显著促进高频次社会实践学生积极职业情感的塑造。结合不同程度社会实践对学生职业情感培养的影响和作用,社会实践应当纳入“理论教学+校内实训+企业实习”的中职人才培养模式;针对社会实践“中频次阶段”学生职业情感降低的现象,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使命、人生价值探讨,指导人际沟通技巧,鼓励挫折体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2.锻炼职业意识,树立职业理想。目前中职教学虽然一直都致力于强化实践教学的分量,注重学生显性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职业技能的习得,却有意无意淡化甚至漠视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敬业精神、合作意识和严谨态度,不能适应企业严格的规章制度,对职场文化和职场规则不了解等。因此,加强中职学生的职业意识逐渐被提上日程。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生可以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和方向,从而对自身进行合理定位,最终实现其职业理想。专业课教学不仅要培养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以春风化雨的方式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帮助他们养成团队合作意识、工作严谨意识以及职业责任感等。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努力探索课上与课下结合的实践教学活动,并将职业意识培养融汇其中。

据我校的一份关于职业理想的调查问卷显示,许多学生对职场和自身都缺乏了解――34%的学生只了解1~2种职业,了解6~10种职业,甚至更多的学生不超过10%;当问及是否考虑过自己以后想做什么工作时,22.5%的学生回答没有考虑过,50%以上的学生表示会偶尔考虑,只有25%的学生回答会经常考虑;此外,33.3%的学生不知道自己适合从事什么工作,18%的学生认为了解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大部分学生认为对自己了解不多,而在预计工资待遇时(起始工资),学生们的选择都偏高,70%以上的学生预计在3000以上。由此可见,学生们的职业理想还是很模糊的。对此,中职院校应当构建以职业理想为核心的中职人文教育体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教育目标,通过具体的职业理想引导和实施“人文教育”,例如,通过“职业理想”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人文学科的强化,帮助学生形成最高层次的伦理道德、情感意志和审美情趣,一言概之,就是将职业理想逐步贯穿于人文教育体系的每个环节。

3.养成良好职业行为习惯。要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执业行为习惯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首先,中职院校应当突出中职教育的特点,结合对学生的日常管理、专业教学和社会实践的行为习惯养成规律,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职业行为习惯养成体系,将学生的一般行为习惯与职业行为规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其次,要建立中职学生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及训练模式,将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分成三个阶段:一年级的职场认知、二年级的职场体验和三年级的职场实践。在每个阶段中,根据企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及职业行为规范,选取最具代表性的职场行为训练项目,以乐观自信的职业心态习惯接纳任务,以创新的职业思维习惯分析项目及设计自我,以严格规范的职业行为习惯完成项目。最后,要创新开发职业行为习惯训练的校内外平台,包括校内的课堂教学、日常管理和校园文化活动平台,校外的社会活动实践和校企实习基地,通过各种校内外平台,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安全规范操作规程,促进学生职业思维、职业心态和职业行为的各项任务。

总之,树立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观,需要教师和学校联系学生实际,立足学情,树立学生的职业认识、职业情感、职业意识和职业理想,并通过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全面促进其职业道德观的树立。

参考文献:

[1]肖树伟.试论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J].现代交际,2011,(3).

[2]罗玉琳.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社会实践与职业情感的调查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3).

对职业理想的认识篇(2)

【关键词】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生涯;思考

一、当前技工院校学生职业规划的主要问题

(1)缺乏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许多技校生都是中考的落榜生,对前途感到迷惘和缺乏自信心。同时由于社会的偏见,学生普遍认为技校生低人一等,因而影响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动力不足,甚至厌学,不懂得职业规划,对自己职业发展的方向缺乏指导和了解,在就业问题上往往存在着盲目性和侥幸性心理。(2)学生就业目标不明确。部分技校生由于没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因而没有明确的就业目标,没有把职业的选择和自己的人生目标联系起来,容易受同学、家长、社会环境的影响,被动走上工作岗位,工作积极性不高,得过且过,影响了自己的前途。甚至有些毕业生主动放弃工作,赋闲在家,浪费时间和青春,给学校和家庭带来尴尬和难堪。(3)部分学生盲目追求高薪职业。部分技校生没有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重性和复杂性,自我定位不准,对自己认识不足,对社会环境认识不多,参加招聘会求职时盲目追求高薪,挑三拣四,结果是屡屡碰壁、落空而归,失去了许多就业机会。(4)部分学生“跳檀”现象严重。不少技校生进入企业后工作一段时间,甚至工作一周或半个月就“跳槽”。原因一是寻找就业岗位时,心急而盲目地选择,定错了位:原因二是工作任务繁重,工作时间长,生活环境艰苦,产生厌恶情绪;原因三是攀比思想严重,这山望着那山高,思想波动性大。

二、当前技工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应着眼于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1)鼓励学生树立远大职业理想,确立明确职业目标。职业理想是个人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是对未来职业生活的构想和规划。中职业生的职业理想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社会现实的制约。我们认为凡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利益的职业理想都是高尚的、正确的,倡导把个人志向与国家利益和社会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的职业理想应当是中职学生所追求的理想。树立职业理想的过程,也是技校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过程,一旦在心目中有了自己认为理想的职业,就应当依据职业理想的目标,去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为获得自己认为理想的职业而去做充分准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帮助学生确立自己正确的职业目标,让学生明确自己将成为哪一方面的人才,打算在哪一个领域成才。(2)帮助学生正确地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职业生涯设计应当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估,认清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3)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是技校生的职业素质在能力上的集中和综合表现,是多种能力的组合而形成的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能力,是多种能力融会贯通而形成的能力。人才市场信息显示:用人单位越来越趋于选择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实践也证明,综合职业能力和劳动者的竞争能力是一种正相关关系。综合职业能力强的中职学生,无论是求职;还是立业,其成功率都非常高。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设计,除了要构建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外,还要具备从事本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和某些专业能力。(4)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职业活动。学校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实习、公益劳动、社区服务等活动。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职业活动的同时;了解社会、了解职业。教师要帮助学生有意识地认识自己在职业活动中还存在的问题和差距,采取有效措施,在职业活动中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实践和职业活动是提高职业生涯设计能力的源泉和动力。(5)引导学生以自信的心态走向社会。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技校生是升学考试的“失败者”。技校生以“失败者”的心态接受职业教育是难以珍惜在校学习生活的,如果再以“失败者”的心态走上社会,其结果是难以想象的,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目标也就无法实现。

综上,技工院校在注重学生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的同时,还应全面系统地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在新生入学时就进行有关职业方面的教育和指导,并将之纳入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贯穿于整个中高职教育的全过程。本文从树立职业理想、提高职业素养、正确选择职业、加强职业适应期指导等方面的职业规划意识。当然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制定,切忌盲从别人,制定符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人生的奋斗目标,从而激励自己努力学习知识和专业技能,发掘自身的潜力,将来才能更好地发展自我和创造自我,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参 考 文 献

对职业理想的认识篇(3)

关键词:新形势;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b)-0000-00

一个企业的“健康”发展,不仅包括在经济利益方面获得一定的增长,还应表现在员工对企业是否有归属感,队伍是否有凝聚力等,而这些都离不开企业内部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近年来,面对电力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在整个社会对电力行业服务提出更高要求的严峻形势下,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从而帮助企业更好更快发展,是需要企业经营管理者深思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1思想政治工作在电力企业中的重要性

1.1促进电力企业的相关改革

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对企业实现发展其战略目标、提升企业效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电力企业的经营生产活动中,不仅能帮助企业职工的保持工作责任心,使员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增强工作凝聚力,从而提升其工作的效率;同时还能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促进电力企业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党组织的系列活动是电力企业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平台,也是电力企业活动的开展主要体现在政治方面的变革[1]。党组织在电力企业的整改主要有党组织对电力企业在思想、组织工作等方面具有一定的领导作用,通过党组织的领导促使电力企业向前发展。另外通过党组织也对企业在其他方面的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措施。在电力企业的发展中不管是为在文化方面,还是在企业职工自身利益得维护,企业员工的教育自己职工的素养提升等方面都需要在电力企业中进行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各方面的协调教育,从而保证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转,起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1.2相应时展的需求

在电力企业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是时展的需求,在当今社会时展的主流是科学发展观。在电力企业发展中也秉持科学发展的理念,通过在电力企业的坚持贯彻执行,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能够保证电力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电力企业中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只有将思想政治工作放在主要的位置上,才能够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取得较好的发展。

2思想政治工作在电力企业开展中的现状

2.1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有待提升

在电力企业发展中,很多员工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深刻,认为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时代再提思想政治工作过于老套、迂腐,不适宜当今时代的发展,只是一些理论上的知识,浮于表面,对实际工作毫无作用。因此,对党组织布置的一些任务活动也都置之不理。甚至有些企业员工不仅认识不到思想政治工作对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反而认为在企业中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会影响到自己的工作计划[2]。在电力企业中很多员工都缺乏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缺乏对工作的积极性以及相应的责任感。对自己的工作认为只要能完成就好,要求也不高,在工作中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是如何逃避而不是解决,这样就严重影响了企业整体业绩的提升。

2.2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意识有待提升

在当前电力教育发展中,对企业相关工作的宣传还是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仍然是采用开例会、读稿子、看视频的形式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这种传统形式的延续表明在企业发展中还是没能很好的意识到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意义,这样就有可能导致在电力企业发展中误解思想政治的内涵,在工作中缺乏一定的变通意识。这些问题外电力企业的存在都严重的影响了电力企业自身的发展,也不能很好的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电力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3思想政治工作在电力企业开展的措施

3.1加大对职工的培训力度

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在企业改革的初期会有很多预想不到的问题,很多职工也会表现出对工作的信心不足,认为自己解决不了相应的困难,以至于员工对工作不积极。为此,这就需要企业加大对职工的培训力度,在职工的学习中不仅要通过企业党组织的相关领导让职工对相关的理论及政策进行学习,还要对职工在学习中的疑惑进行解答,以便保证职工在工作中的自信心。另外对职工的配音教育还可以通过报告会或者座谈的形式,让职工对新的相关政策有自己的解读。通过对职工的培训教育让职工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对工作的作用[3]。认识到企业改革不是仅仅给工作带来了困难,相反应该看到工作中更多的机遇。企业的长足发展需要每个员工的努力。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要根据职工的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对员工进行培训时使其里能够促进其能够看到不利的一面,也要能够看到对自身工作有利的一面,从而促进职工的成长,企业的长足发展。

3.2提升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发展中长时间在企业职工心目中的形象,在企业发展中要树立企业的良好的形象,要在企业文化以及理念、精神方面等进行建设。企业良好形象的树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企业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在企业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树立企业的良好的形象,也在企业良好形象的影响下,让职工更好的工作[1]。除此之外,对企业的形象的建设还需要加强企业的服务工作,让职工在企业工作中享受到企业环境的优越性,在此基础上进行努力工作,让职工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这是企业形象树立的作用,让职工认识到企业形象的作用,从而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

4总结

随着时代的步伐,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始终跟在不断发展和进取,它对企业的发展要求,在企业中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对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的进行分析和解决,以便提升工作的效率。在电力企业中要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思想政治工作在电力企业的开展不仅能够提高企业职工在工作方面的责任感、对工作的热忱,还能够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使得企业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相应时展的需求。但是在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有待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意识有待提升。为此,在电力企业中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要做到:企业加大对职工的培训力度,在职工的学习中不仅要通过企业党组织的相关领导让职工对相关的理论及政策进行学习,还要对职工在学习中的疑惑进行解答,以便保证职工在工作中的自信心。此外,还要提升企业形象,以便促进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下获得持续长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桂红,罗振强. 浅谈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在电力企业中的关键作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7:102.

[2]王海燕. 电力企业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02:38-39.

对职业理想的认识篇(4)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和就业形势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和趋势,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大学生的首次就业和未来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大学生正确职业价值观的内涵、意义及培养途径,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从而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

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很多,没有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就是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体制和就业机制的变革.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也发生了重要变化,形成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如何正确认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新变化,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职业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1.大学生正确职业价值观分析

价值观是指人们认识和评价周围客观事物、现象能否满足自身或社会需要所持有的内部标准。价值观在职业选择和职业评价上的体现就是职业价值观。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是在校大学生在学习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于职业评价、职业选择、职业价值取向的总体看法,反映了其对职业的信念和态度,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直接影响学生的择业观,而适当的择业观对大学生首次就业和未来职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具体包括:职业理想、职业选择、职业评价、职业价值取向。第一。职业价值取向:含价值目标、职业社会地位、职业收入、行业选择、地域倾向、工作条件选择等方面。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应强调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协调统一。第二,职业理想:大学生在设定职业理想时,就要权衡各种条件,如社会需求、个人追求、个人能力素质、工作机会和待遇等等。在此基础上明确职业目标并制定科学具体的实施方案。第三,职业价值目标,大学生的职业目标源于职业需要,而其职业需要是多方面的,包括福利待遇、事业成就、社会地位、人际关系等等。第四,职业发展观。科学的职业发展观指大学生在职业定位、职业选择以及从事职业过程中,通过对自己和职业的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把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和未来从事职业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稳定的职业态度和良好的择业动机,推动个人职业生涯的科学发展。

2.大学生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意义

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择业行为、职业目标、择业手段以及将来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它能够引导大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能引导大学生的择业行为,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能促进大学生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激励他们在任何职业领域都爱岗敬业。这需要我们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引导:(1)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确定合理的职业期望值。(2)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3)提高大学生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能力,确立正确职业价值目标。(4)促进大学生增强自主择业和竞争择业意识,树立新的就业观。(5)培养大学生合理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提高社会适应能力。(6)促进大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断提升职业素养。(7)促进大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

只有引导大学生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职业价值观才能使大学生沿着正确的发展方向实现人职业理想,达到自我发展和职业发展的相互促进。

3.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途径

开展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不仅要继承传统的教育方法.更要不断创新教育形式.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保证教育的有效性高校对大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可以多种途径同时进行。

3.1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

坚持就业为导向,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职业价值观教育中的导向作用,根据国家、社会发展需要对大学生就业素质的要求。体现学生为本,增强其就业竞争力,促进其充分就业的教育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道德素质。职业道德教育直接影响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活。要强化就业形势政策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社会、适应职业,确定正确的职业理想,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念,增强自主择业、竞争择业的思想意识。

3.2发挥校园文化的影响作用

校园文化是学校优良传统的结晶,是学校建设的灵魂。它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师生员工为主体,在学校教育、学习、生活管理中的方式和结果。校园文化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师生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心理人格、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构建大学生科学职业价值观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把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内容渗透到学生活动和校园文化中去,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如通过专题讲座、优秀校友事迹报告会等形式,强化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职业道德教育,营造一个高尚精神风貌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文化环境。

3.3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培育作用

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走出校门.了解国情.认识职业社会,并正确引导正确认识社会需要,调整职业目标,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如高校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到农村、工厂进行社会调查.可以组织学生到专业对口单位参加岗位见习、实习,让大学生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认识社会、开阔视野、增长才干。

3.4发挥就业指导课的教育作用

就业指导课是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途径,在就业指导课的课程设置和授课内容上要加大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和内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对职业理想的认识篇(5)

关键词:企业需求;高职新生;班会;入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7-0257-02

高职院校新生班会是大学生入学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渠道,是对新生进行教育和开展工作的有效形式。由于高职院校的生源构成特点、思想行为特点、校企合作的文化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使得高职院校班会入学教育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如何开展好新生班会入学教育,指引他们三年顺利学习、走上工作岗位,是高职学生管理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高职新生思想行为的特殊性

(一)高职新生生源构成的特殊性

高职院校新生入学生源呈现多元化特征,其生源构成主要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应届高中毕业生、职业高中毕业生等群体,大部分高职院校新生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带有原有学校的烙印和原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印记,他们在学习方法、态度和目标等方面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别。因此,在认识到高职院校生源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高职院校新生班会入学教育变得极为重要。

(二)高职新生思想行为的特殊性

高职院校新生基本上都是在与本科类院校无缘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无奈的选择,学生在思想上普遍存在一种自我否定的态度,认为自己学历低、能力水平差,就是高职院校里混个文凭、拿几个证书,毕业后到企业和车间当工人等心态广泛存在。许多高职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缺乏计划和安排,对学习及就业等缺乏预期目标,甚至还有部分高职新生抱着“混文凭”的想法来到大学,学习的动机和出发点发生分离,理想目标模糊甚至缺失,对未来理想的工作缺乏信心,甚至有些学生眼高手低心浮气躁,娇生惯养吃不了苦,攀比心理较为严重,对高职新生班会入学教育开展提出了现实要求。

(三)高职新生主体心理的特殊性

首先表现在职业认知方面。在高职校企合作的环境氛围中,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对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较为迷惘,随着年级的增加、毕业的临近,这一问题的压力随之显现,由于部分高职学生不能正确面对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问题,使得他们当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与本科生相比更加突出。其次,在心理素质方面,由于部分高职新生对职业生涯缺乏科学规划,加之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与管理方面工作的欠缺,极易导致部分高职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违规违纪现象的频发。第三,职业认知的特殊性。高职学生一入学就面临处理专业选择及未来职业的道路选择问题,使得他们的职业意识、独立意识及自我意识成为高职学生职业心理面临的重要问题。

(四)高职新生入学环境的特殊性

高职院校教育的目标主要定位于培养生产、管理、建设等高素质技能性人才,这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围绕“职业”这一逻辑起点来建设和构建具有高职特色、异质于普通高校、更贴近市场、贴近企业的高职新生入学教育。当前高职院校经过整合高职院校和企业资源逐渐形成校企合作的校园环境氛围,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实现不断地对接与融合,企业逐渐参与到人才培养工作过程中来,快速地推动了校企合作的教育发展模式和环境氛围。但高职新生入学时因为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尚不成熟,表现为抗压能力差,吃不了苦,做事眼高手低,心浮气躁。如何把高职学生培养成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合作创新等优良品质的合格人才,更好地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要,成为高职新生班会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强化高职新生班会入学教育的“六项认知”

(一)强化高职新生专业技术知识学习的认知

由于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十分明确,专业设置也基本上以电气、机械、计算机、财会等技能性应用性比较强的专业为主,这种专业的设置基本上是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的。学好专业知识,拥有一技之长,是每一个高职生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安身立命的根本。但是据笔者观察,大部分高职大学生在入校之初,就普遍面临不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学习是为了什么?对所学专业和就业前景不了解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在开学伊始帮助同学加以解决就会让他们陷入进一步的迷茫和困顿。所以,在高职新生班会入学上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进行专业介绍,培养学习兴趣,同时可以辅助进行就业前景和形势以及学校相关学生管理规章制度的介绍,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帮助学生在开学伊始,就有一个合理、明确的大学生涯规划,为几年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高职新生团队意识的认知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企业内部肩负各种职能的团队的作用,在当今社会,企业招聘时员工是否具有与人合作的精神和意识也变得日益重要。在企业发展中,除了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外,是否具有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也是企业用人的重要方面。但是部分高职生在求职应聘时,不仅没有这方面的意识,甚至有人认为就是要有自己的个性,不服从团队管理,甚至不愿意融入团队。这不仅是一种对个性曲解的认识,更会影响高职生毕业以后各方面的发展。因此在新生的入学班会上,要加强新生团队意识和集体意识的教育,可以特别要求各班结合自己本班实际情况,策划相应的活动,例如素质拓展训练、主题班会等等,通过这些活动的策划和思想认知的教育,使新生把团队意识和融入团队、集体的理念内化到心中。

(三)强化高职新生服从管理意识的认知

就业率及就业质量,以及能否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复合型人才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生命线,但是根据部分和高职院校合作企业的反馈尤其是校企合作模式下订单班的反馈来看,部分“90后”乃至“95后”高职大学生不服从管理的现象日益突出。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生源竞争激烈,生源背景复杂,生源素质参差不齐,良莠不分,导致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大。另一方面,现在许多学生普遍优越感强和自我意识强烈导致不服从管理的现象增多。加之部分同学身上的“自立、自律、自理能力差,自卑心强”的“三差一强”特点更导致“依赖心理和叛逆心理强,抗挫折能力和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弱”的极端化特征,从而增加管理难度。因此在新生班会入学教育上,要强化学校严格管理的思想,同时辅以学生手册关于奖学金、评优评先、学生管理制度、教学管理等各方面管理制度的解读,使学生一方面了解学校各项严格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强调以后学习生活中将会坚决禁止考试作弊、打架、旷课、夜不归宿等违纪行为。

(四)强化高职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现在用人单位也越来越重视招聘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尤其是在用人之初,通过笔试、面试、心理普查等多种手段强化对入职新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考查。尤其是2009年深圳富士康集团员工跳楼自杀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用工人员心理问题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与富士康的员工相比较,当代高职大学生不仅与他们年龄相仿,也同样远离父母在外求学,接受长达十几年的基础教育,其心理成熟程度不够,部分高校学生也缺乏社会交往能力和理解他人的能力。”[1]同时一些年轻的高职大学生在背井离乡一个人至远方求学后,面对问题,不知道如何处理,也不知道如何发展新的社会支持系统,最终,有学生选择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酿成悲剧。所以,在新生班会入学教育上要强调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配合好院系专门的心理辅导员,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地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和负面情绪,教会他们疏导负面情绪的方法。

(五)强化高职新生新媒体工具化的认知

在新生班会入学上要强调手机和电脑仅仅只是方便我们生活、促进我们学习的工具。据部分和笔者接触的用人单位反映,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私人时间碎片化,网络信息的发达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工作以外的时间,成片的工人聚集在一起玩手机的情况越来越明显。甚至可以看到,在厂里短暂的中午吃饭和休息时间,有太多工人没有交流,甚至边吃饭边玩手机,让人不得不感叹“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而大学生被手机等电子产品“绑架”的情况也是随处可见,走路看手机,吃饭看手机,坐车看手机、就连开车、骑车也在看手机。还有一些学生沉浸于电脑游戏中无法自拔,因过度使用电脑或者被电脑“奴役”,导致退学、处分的现象并不罕见。同时针对现在大学生课堂上被手机“绑架”的现象,可以在新生班会入学教育上强调组织纪律,可以采用部分高校上课时在墙壁上挂放手机袋的做法,对手机进行统一管理,通过内部作用和外部力量加强对新生此方面的教育和管理。

(六)强化高职新生素质发展的认知

高职新生班会入学教育要强调大学生素质发展的认知。技术理性的驱动使高职模式过度专注于大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而忽视大学生精神世界、意义世界的建构,注重专业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大学生审美素质及审美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他们的全面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甚至出现了所谓的“单向度的人”[2]。因此,作为未来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后备军的高职新生应该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政治素质、审美素质、创新素质、经济素质和法律素质等。大学生素质发展可以概括为:一是基础性素质发展,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发展;二是核心素质发展,包括高职生所应具备的业务技能、专业素养、创新素质等发展;三是开拓性发展,包括政治素质、经济素质、法律素质、审美素质、创新素质的发展。要强化高职新生对素质发展的认知,首先强调实现基础性发展,培养健康良好的身心素质、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与丰富的科学文化素质,这是做一个优秀的应用型人才的前提条件。其次,强调要掌握牢固的专业知识,强化创新素质培养。通过未来的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包括见习实验、工厂实习、毕业实践等,走出校门,走进工厂、农村、社区,为社会服务,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创新素质,扮演好成长为应用型人才的角色期待,实现核心素质的发展。第三,强调高职生要面向社会面向未来追求自我的开拓性发展,努力实现自己在政治、经济、法律、审美以及其他领域的知识积累与能力提升,努力成为素质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对职业理想的认识篇(6)

[关键词] 青少年 职业探索 职业兴趣

一、职业探索的含义

职业探索理论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早期,它被看成是人类探索活动中的一种,其目的在于职业目标的定位。它是指个体为实现职业目标而采取的一种心理和身体活动,既包括信息寻求,又包括对自我和环境的认识。其实,就是个体对其本身的自我特质、需要、兴趣以及一些职业内涵做澄清的过程,以便个体对未来职业发展有个明确的目标。

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提出职业探索不仅仅是为了获得职业目标,同时也是明确自我发展方向,它是个体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这一观点从个体适应功能和终生发展角度看待职业探索活动,提升了职业探索的内涵。

二、激发中学生职业探索意识的重要性

本文的中学生是指13~14岁到18~19岁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或许处于初中阶段或是处于高中阶段。这一时期,在心理学中被称作“狂风暴雨”阶段,青少年处于成人感和半成熟的心理年龄矛盾之中,形成自我同一性,它是青少年树立理想、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关键期。因此,在这个阶段,激发中学生职业探索意识是相当重要的。原因有以下三方面:

1.职业世界的复杂性和竞争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职业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每一阶段,根据社会的需求都会出现一些我们从未听说过的职业。例如,皮革护理员、调香师、泊车员,等等。同时,职业内部分化和扩展的速度呈“裂变”态势,导致了社会职业种类呈现膨胀式增长。这增加了人们职业的选择性。但是,如果知道这些职业的人很少,大部分人都是去竞争以前已有的发展比较成熟的职业,这无形中会增加职业竞争性。

另外,高考扩招,每年有大批毕业生涌入到求职的浪潮中,职位数量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职业市场竞争相当激烈。如果毕业生职业探索准备不充分,在求职中显得迷茫和不知所措,会阻碍求职的进程和效率。

2.职业教育工作做得不够

传统上,中小学教育重视智育,而轻视其它教育,职业教育与中小学教育实际是脱离的。在义务教育阶段,几乎没有什么职业教育,学生对职业知之甚少,缺乏职业探索的意识,更谈不上探索的行为,巨大的升学压力,使学生们根本没有时间思考未来的职业。职业教育往往要等到大学后才开始,这使得职业探索的时期往往变得非常短暂,而个人的职业探索能力又未得到培养和发展。另外,如果不激发中学生的职业探索意识,他们没有职业探索行为,在高考后选择专业时就会显得比较盲目。

3.这一时期是职业心理形成时期

这一时期,个体开始向往某种具体职业并对其外部特征产生兴趣。个体可能会摆脱在此之前对于职业的幻想,有一种想去了解某一特定职业的特点或要求的愿望,但是这种愿望仅仅是一种表面的动机。如果个体在这一时期职业探索意识被激发并有探索行为,他们可能会进入理想化职业选择阶段。个体不愿再对职业的了解停留在表面阶段,而是开始思考自身和环境的关系以及各种职业的社会意义和价值,但是这种认识会带有一定理想化的色彩。随着探索行为的深入,个体职业意识慢慢确立,职业理想化认识可能减退,职业选择逐步实际化和具体化,表现于实际的学习行为中。如果确定了以后的职业方向,个体可能会更多的关注这方面的信息,并努力学习使自己与职业要求匹配。可见,如果这一时期职业心理如期形成,将为个体以后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如何激发中学生职业探索意识

职业探索是一个持续终生的过程,而青少年时期无疑是职业探索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一时期激发青少年的职业探索意识,促进他们的职业探索行为,培养和发展他们职业探索能力,对他们将来乃至一生都会有深远的影响。但是,这一点却被学校教育严重的忽视了,课业学习固然很重要,但是职业探索同样也很重要,学校和社会应采取积极措施激发中学生的职业探索意识,培养他们探索能力。

1.发展自我意识,帮助学生认清自我

中学生自我意识感逐渐增强,喜欢思考自身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学校教育应抓住这一大好时期,激发学生探索自己和环境,尤其是自己的性格、能力、兴趣、需要和价值观等方面。只有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才能从自身角度出发去探索外在世界。

2.定期进行职业意识教育

职业意识教育就是向学生传播与职业相关的知识,传递职业发展的动态,使学生加深对职业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职业理想。

3.开展“职业日”,培养职业兴趣

“职业日”是由美国的一些学校率先采用的。在美国,一些学校经常会安排某天为“职业日”。到了那天,校方会请各行各业的人到学校来为学生们介绍各自的工作,职业特点和有趣的职业经历。“职业日”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兴趣只是对某一职业有个感性的认识,它可以激发学生职业探索意识,如果条件允许,学生可以实施探索行为,去了解自己感兴趣的某一职业。随着探索的深入,他们或许会更加喜欢这份职业,但也可能放弃原先的职业兴趣,而喜欢了另一个职业。学生对职业由原来感性认识逐步走向理性思考,这一转变的关键学生是否有意识去进行职业探索。

4.充分利用假期,参加职业探索夏令营

中学生学习任务繁重,这是事实,但我们必须明白一点,我们天天这么辛苦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父母学习,还是为今后从事自己喜欢又擅长的工作在做准备?有多少人想过这个问题,又有多少人为自己要从事的职业做哪怕一点点的探索。学生们都有自己的理想或是梦想,但是,不管是理想,还是梦想,都只是在想,它到底行不行,是否适合自己,并不是靠学生自己想出来的,而是通过他们自己的职业探索。通过参加职业探索夏令营,也许学生们不能收获很多探索技巧和方法,但是只要能激发他们职业探索意识就已经可以了。

四、小结

在中学阶段,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发展,这时是进行职业探索的大好时期。通过激发学生们职业探索意识,引导他们探索自己的职业世界,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逐步找到自己的职业目标,并探索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需要的文化知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然后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蔡颖华,张常洁.国外青少年职业生涯教育经验及启示[J].消费导刊,2009,(21).

对职业理想的认识篇(7)

[关键词]高职生 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思想政治课 教学

[作者简介]周颖(1963-),女,广西百色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能力培养。(广西柳州 545006)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西高校工委、教育厅2009年度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09SZ02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8-0127-02

一、调查背景

“十一五”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随着百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启动和实施,发展方向和模式正从追求规模数量效应的粗放式增长逐步转变为以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和提升教学质量为主轴的内涵式增长。特别是近两年来,许多高职院校不再满足于实现单纯的高就业率,而是从提升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角度、各方面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的高度,开展各项教学改革工作。笔者所在的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之一,目前各项示范建设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不仅在重点专业和课程建设上加大力度,其他专业和课程改革也是你追我赶。作为在高职公共基础课程中居于核心和主导地位的思想政治理论系列课程,教学改革任务显得尤为重要。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在坚持和保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一元化教育的同时,有效地提升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当下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问题之一。

为了解学生对公共基础课程,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看法和态度,改进课程教学,做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与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机衔接,我们开展了调查活动。调查日期定为2010年6月7~13日。调查人员主要由课题组部分成员组成,正副组长分别是学院社科部的周颖和黄海峰,其他工作人员包括欧阳娟、龚文静、郭星、黄志卫、梁承良等。调查以匿名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对象和范围是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一年级和二年级的部分高职生,一年级选取了经济管理系、电子电气工程系各一个班的学生,二年级选取了机电工程系、汽车与环境保护系、信息工程系各一个班的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248份,回收235份,回收率为94.8%,其中有效问卷228份,有效率为97.0%。

二、问题分析

1.功利性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其重要性和影响力十分重要。大学生思想道德、政治素质的好坏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前途和命运。

目前,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总体看法和评价是我们关心的问题。调查中问到“您认为是否有必要在高职院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时,24.4%的学生回答“非常有必要”,70.3%的回答“有必要”,3.1%的回答“可有可无”,2.2%的回答“不必要”。调查数据说明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受绝大多数高职学生重视的。至于被极少数学生不关注,甚至忽视、漠视的问题,原因可能是多方面,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受当前社会上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和冲击,认为思想政治素质对自己今后的就业和发展没有太大的帮助,只有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才能决定事业的成功。当然,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课程本身形式和内容的政治性、理论性就强,对于基础相对较弱的高职生来说,学起来会有点吃力,如果教师不能让教学过程变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那可能会使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虽然,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思想政治课,但背后的动机和目的肯定存在着差异性。当问到“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动机是什么?”时,得到的答案出人意料。25.7%的学生选择“提高思想政治素质”,20.5%的选择“获得学分、毕业证”,36.3%的选择“多学点知识”,10.3%的选择“觉得生动有趣”,7.2%的选择“服从学校教学安排”。可见,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动机的功利性还是很强的,现在的高职生受实用主义思想的负面影响不小。同时这也是由高职教育“职业导向”的特点决定的。另外,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主动性不够,没有形成对课程全面、正确的认识。

2.认识误区。高职生的总体就业率高于其他类型的高校毕业生,主要体现在职业能力优势,但在调查中也暴露出他们在职业能力发展方面存在的缺失。当问到“您认为对高职生来说学习什么最重要?”时,33.6%的学生回答“专业技能”,25.3%的回答“综合素质”,41.1%的认为前两者都重要。这说明高职学生对于学习的目的还是比较明确的。虽然他们认识到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缺一不可,但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却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天平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偏向了专业技能。有65.3%的学生认为自身的职业竞争力来自专业技能,15.9%说是综合素质。这说明学校只是在表面上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可实际上却是出于功利性的就业需要考虑,把优势资源放在了专业技能提升上。

一个竞争能力强的高职学生主要体现在职业核心能力上。目前,我们不少专任教师甚至是权威专家对于职业核心能力概念问题都缺乏统一的认识,将与人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统统纳入职业核心能力范畴。笔者认为,核心能力在能力构成中应该是最重要、最关键的能力,上述能力只能算是一般的能力构成要素。职业核心能力是什么?只有9.5%的学生选择了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什么是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借鉴“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理解为一个人自身既具备当前职业发展需要的能力,又具备适应未来职业发展需要的能力,同时不对未来满足其自身职业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怎样才能提升自己的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绝大多数被调查的学生一般都选择创新能力、自我反思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认知能力、表达能力、敬业精神、合作能力、身心健康、意志品质等,这些能力和素质在笔者看来是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只有7.3%的学生选择了哲学思维方法,殊不知这却是最重要的能力。正确的方法,特别是正确的哲学思维方式和方法无疑是打破提升职业可持续能力瓶颈的关键。

3.偏科突出。导致能力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学生没有正确处理好专业课与公共基础课之间的关系,造成突出的偏专业、偏课程问题。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态度有38.2%的学生较喜欢,40.5%的觉得可以,8.4%的不喜欢,其余感觉无所谓。总体上,学生对自身专业还是认同的,对于持否定态度的应该看做是学生个人需求与学校专业设置上的结构性矛盾,很难调和。至于对学校开设公

共基础课的看法,56.6%的学生表示喜欢,27.3%的觉得一般,12.3%的不喜欢。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多数学生对公共基础课教学持正面态度,少数持负面态度可能是受其中的一些课程影响。在问到“您喜欢哪些公共基础课?”时,85.7%的学生选择体育课,这与课程的活动性、趣味性强,考核轻松有关,选择思想政治课、心理健康课、就业与创业课、语文课、数学课、英语课的分别占40.8%、38.4%、33.5%、30.5%、28.6%、27.2%。可见,课程属性和特点是重要影响因素,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因素。

4.改革滞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肩负的最重要的任务是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发挥意识形态的引领和导向作用。目前,学生对教学改革状况评价如何?当问到“您喜欢哪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时,有54.2%的学生回答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40.5%的是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56.4%的是形势与政策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之所以受到半数以上学生的欢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与该课程的性质有关,有51.7%的认为其内容有趣,43.2%的觉得教学方式方法灵活,37.4%的提到理论与自身实际紧密结合。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受关注程度不高,有63.9%的强调政治性、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枯燥,有20.3%的认识到概论课与提升个人的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系,不单是学习基本政治理论常识,更是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分析、理解和解决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最后,在如何通过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来提升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上,超过70%的学生认为必须从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形式灵活、教学手段多样化、增加社会实践环节等方面下工夫。另外,有30.5%的学生要求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19.8%的提到要在教学中渗透哲学原理和方法论知识。

学生的看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反映了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工作,特别是在提升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上存在的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务之急要拿出具体的解决办法来。

三、对策建议

1.因势利导,注重长远。高职学生学习目的出现功利化、实用主义的价值取向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以及高职院校的发展小环境等客观背景造成的,这既然已然发生和继续存在,不可改变,就需要我们采取疏导而不是防堵的办法解决。应充分发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在学生职业素质与思想政治素质形成过程中的主渠道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平时的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把自身的利益诉求与集体、公众、国家的长远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在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实践中,实现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真正做―个有益于人民的合格大学生。

2.统筹兼顾,全面持续。偏科现象长久以来都是一个热门话题,一方面源于学生在高中阶段为应付高考的压力而作的必要分科;另一方面有利于发展个人的特长和潜能,各有所专。但是,在高中阶段就进行文理分科是否科学,一直饱受争议,因为学生在高中阶段思想还不够成熟,对自身认识不够深入,有可能没考虑清楚就做出选择,因此,现在一些本科院校正尝试大一阶段不分专业,为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打基础。大一阶段不分专业在三年制的高职院校很难做到,而且被就业导向这根绳子牵着“牛鼻子”走,导致重专业技能课、轻基础素质课的现象依然突出。这里我们不是企图把这一现象翻转过来,只是希望提高公共基础课的地位,使其不再成为“压缩饼干”。同时,基础课尤其是思想政治课要发挥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实现全面能力中的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的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3.深化改革,强调方法。思想政治理论系列课程受学生的喜爱程度不一,原因除了课程自身特点外,更重要的是与课程改革方向和进度是否符合实际有关。今后的课程改革方向应该朝着大众化、高职化进行,在坚决保证政治方向正确的前提下,把抽象、深奥的教材理论话语体系变为更加通俗易懂、生动有趣、深入浅出的教学体系。把思想政治课教学与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主要是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机衔接起来,在教学方式、方法、手段,案例,社会实践上下工夫,寻找新的切入点。此外,教学中还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使其深化对事物规律认识,学会运用哲学思维方法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