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

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25 16:32:10

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

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篇(1)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一、引言

在信息化的社会中,大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要想在人才市场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发展能够满足并适应社会需要的持久就业能力,这就要求学生立足于自身的实际,全面认识自我和社会,构建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人际协调能力、决策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因此,大学生要想成功就业,就要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发展计划、教育计划等,并为自己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生涯设计的目的绝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对象。对菏泽家政职业学院218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男生65人,女生153人;大专生为110人,五年一贯制学生108人;来自农村学生149人,来自城镇学生69人;新生(一年级学生)102人,老生(二、三年级学生)116人。

2.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自编《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卷》,本问卷共设计了68道问题,包括环境觉知、自我认知、职业认识、规划认识、就业信心、生涯定向等六个方面,采用Likert 5点量表计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完全不符合”记1分,“比较不符合”记2分,“不确定”记3分,“比较符合”记4分,“完全符合”记5分。被试得分越高,说明职业生涯规划情况越好。本问卷有很高的信度,总量表Alpha =.8153,环境觉知、自我认知、职业认识、规划认识、就业信心、生涯定向六个分量表的Alpha分别.7912、.6814、.7690、.6258、.8681、.6086。

施测时间为2012年10月,地点为山东菏泽家政职业学院,采用团体施测的方式,由心理教师担任主试,针对测试注意事项,测试前集中对主试进行了专业辅导。

采用SPSS13.0 for windows 200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总体情况,详见表1。

由表1看到,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总体水平为166.18±31.38,说明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情况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自我认知程度(M=46.14)最高,环境觉知程度(M=33.44)次之,就业信心程度(M=18.22)最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平均分分布见表2,总体得分小于117.62的低职业生涯规划水平者为39人,占总数的17.9%;高于195.57的高职业生涯规划水平者为41人,占总数的18.8%;处于117.62和195.57之间的学生138人,占总数的63.3%。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程度较低的比例是很高的。

2.不同性别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总分及各个因子的平均数T检验

由表3可见,男女学生在环境觉知、自我认知、职业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总分上差异均不显著(P>0.05),这说明男生女生具有很大的相似性,知识基础都不是很高。但是,在规划认识、就业信心、生涯定向上的差异很显著(p

3.新老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总分及各个因子的平均数T检验

由表4可见,新老学生在环境觉知、职业认识、规划认识、就业信心、生涯定向、生涯规划总分上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是在自我认知上的差异很显著(p

5.不同生源地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总分及各个因子的平均数T检验

由表5可见,不同生源地学生在环境觉知、职业认识、就业信心、生涯定向上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是在自我认知、规划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总分上的差异很显著(p

四、讨论

本研究表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总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低职业生涯规划水平者占总数的17.9%,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待进一步加强。究其原因,一是高职院校生源质量较差,学生的综合素质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相对普通高校的大学生而言,绝大部分高职生在高中时学习成绩较差,整体的知识基础较差,看待问题不全面,生涯规划意识也比较薄弱。二是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开展不足,一项针对北京16所高校的调查表明,有40.7%的学生认为学校将就业指导作为“一项日常工作”,但仍有56.9%的学生认为学校只是在“毕业前进行就业指导”,更有7.9%的学生认为学校“不提供任何指导”,可见高校并没有开展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三是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专业化不足,据统计,在高校心理咨询开展的较好的北京市,心理教育师与学生的比例为万分之六,其中包括大部分兼职人员,实际比例为万分之二,而在香港和国外,心理健康教育师与学生的比例为1:5000,目前,全国已经取得职业指导师资格的只有1万人,高级职业指导师不足400人。四是社会环境问题,我国正处在体制改革、机制转换、观念更替的变革时期,社会价值观出现了多元化的倾向。

受其影响,一些毕业生在就业选择上,过分看重薪酬待遇、工作条件,片面追求舒适安逸,不愿吃苦,而没有考虑到自己的性格爱好与职业的匹配性,不仅直接影响了他们的顺利就业,而且不利于个人的职业发展。

本研究还表明,一是男女学生在在规划认识、就业信心、生涯定向上的差异很显著,男生的规划认识得分显著大于女生,而在生涯定向上的得分显著小于女生,就业信心也显著小于女生,这说明性别是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因素。二是新老学生在自我认知上的差异很显著,老生的自我认知得分显著大于新生。究其原因,老生比新生接触了更多的高等教育,得到了较多的磨练,自我认识水平相对较高。三是不同生源地学生在自我认知、规划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总分上的差异很显著,农村学生的自我认知、规划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总分显著小于城镇学生,这说明生源地是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生源地学生的显著差异原因可能为,城镇学生所在环境信息量比较丰富,接触的新异事物也比较多,从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相对较强一些。

总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尤其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多途径全方位的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学生的学习、发展方向更加明确,使其出色完成学业,成功就业,成为一名优秀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

参考文献:

\[1\]孙庆玲.如何做好人生职业生涯规划\[J\].时代经贸,2008,(6):68-69.

\[2\]赵立卫.职业生涯理论及其在大学生就业辅导中的运用\[J\].教学研究,2005,(3):54.

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篇(2)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心理健康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8-0123-02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择业面临许多的不稳定,大学生正处在职业生涯探索阶段和生涯确立阶段的转换期,此时的任务是通过职业生涯的探索,明确发展方向,完成职业知识的储备,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计划。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促进其职业生涯规划持续健康发展,不仅是实现顺利就业的有效途径,也是塑造成功人生的重要法宝。基于心理健康视野下的职业生涯规划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组成部分,又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更适合大学生,也更为有效。

一、心理健康视野下的生涯规划的涵义

生涯规划最早源于20世纪初在美国出现的职业辅导领域,是指通过信息给予,帮助个人选择职业,做好就职准备,进入自己喜欢和擅长的职业。而心理健康视野下的生涯规划指一个人在尽其所能地规划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在考虑个人的智能、性向、价值,以及阻力和助力的前提下,做出妥善的安排,并借此调整和摆正自己在人生中的位置,以期做到适得其所。心理健康视野下的生涯规划更多地关注全人发展,更多地强调终身发展。目前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与当代心理健康观日趋吻合,两者逐渐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1]职业生涯规划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因素,而心理健康作为一种具有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也是个体进行适宜的生涯规划的基础和保证。即个体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实现着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继而又影响着职业生涯规划,两者在个体身上构成一种循环和整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心理因素分析

如上所述,个体的心理发展与职业生涯的发展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的普遍规律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一般特征,可以将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心理因素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个性心理

美国职业指导专家、心理学教授约翰?霍兰德曾提出职业个性理论,认为不同的个体根据个性特征的不同,有各自最合适的职业。他提出了六种职业个性的类型,即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交型、创新型和传统型。[2]在大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过程中,个体的需要、兴趣、气质以及性格等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职业类型。需要主要是指大学生在职业规划过程中缺少某种事物时的心理状态。大学生的需要有很多种,不同的需要引发不同的职业生涯追求方向,并形成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动机和行为。同时,多种需要之间存在冲突,只有不断调整需要,才能保证职业生涯规划的顺利开展。兴趣是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选择的依据,不同的兴趣适合不同的职业类型。同时,兴趣还能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效率,它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精神动力,不仅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能力,而且能推动大学生锲而不舍地追求某一职业目标,保证职业生涯规划过程的稳定性和连贯性。气质在传统上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等四种类型。气质类型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类型。一般来说,胆汁质的大学生适合从事开拓性的职业;多血质的大学生可以考虑困难性、灵活性较大的工作;粘液质的大学生更适合条理性要求高的职业;抑郁质的大学生适合较为细致、需要细心观察的职业。性格大体上可分为外向和内向两种。外向的大学生开朗、活泼,适合从事社交性的工作;内向的大学生安静、谨慎,适合从事稳定性的工作。性格大部分源于后天的培养,因此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尤其要注重职业性格的养成。

2.职业生涯认知

职业生涯认知包括职业生涯理念、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职业生涯价值观,是指个体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理论及其相关因素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职业生涯规划价值观念。职业生涯理念主要包括对职业及其相关因素的认知和理解,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理论以及实施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因素的认知与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即对现阶段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其中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学生顺利就业、实现未来人力资源合理开发的作用的认识尤为重要。职业生涯价值观包括对职业的社会意义、社会需求、职业声望以及个人的职业需求、职业期望、择业动机等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稳定的、科学的职业生涯价值取向。职业生涯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选择与决策。

3.职业自我意识

职业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身的评价以及对自身与职业之间关系的认识。首先是自我评价。主要包括大学生对自己的需要、兴趣、性格、能力、学识、特长、价值观等的了解和评价。自我评价既包括对优点的肯定,也包括对缺点的正视。正确的自我评价有利于大学生发掘自身的职业倾向性和适应性,从而进行准确的职业目标定位。其次是对职业匹配性的评价。即大学生对自己与某些职业适合与否、匹配与否的认识。对职业匹配性的正确评价有利于大学生实现“我想干什么”的职业理想自我意识与“我能干什么”的现实职业自我意识之间的统一。再次是自信心。即大学生对自身现有能力和潜能的客观认识和正确评价。拥有良好的自信心,能够帮助大学生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寻找机会,敢于接受挑战,勇于克服困难,有利于培养更强的自我调控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推动自己以出色的胆识和才智就业、创业,成功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

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篇(3)

重庆市酉阳民族师范学校409800

【摘要】当前中职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新月异职业环境的变化迫切呼吁我们做好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它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明确学习的目标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成学生自我实现。

关键词 中职学生、就业形势、职业生涯规划

在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职业环境的变化以及中职学校教育自身改革的要求下,加强职业指导,搞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显得尤为紧迫。对中职学生进行职业指导,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发展他们职业选择和决策的技能,构建学生职业知识及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而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进行职业指导的第一步必须搞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那么,如何对中职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呢?笔者认为,可从纵横两个纬度,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实施。

1.纵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设计

是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从新生入学开始到毕业,根据不同年级确立不同的教育内容、目标与方法,选择恰当的培养方式和途径,构建全程指导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让学生在认识自我、认识专业的基础上完成职业生涯规划。

1.1一年级阶段

从新生一入学开始,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考虑自己的职业生涯,帮助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初步了解职业内容,了解自我,并进行职业兴趣测量。在结合了家长、同学和师长的建议对自己和职业有了清醒的认识后,就要确立职业目标。职业目标是职业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在一年级的第二学期老师应帮助学生在学校的专业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并指导其制定发展规划。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可以是两年的,五年的,甚至是十年的。将学生制定好的职业生涯规划留底保存,建立起学生们的职业生涯发展档案。

1.2在二年级阶段

中职生基本上已经适应了学校的生活,已经在老师、家长的帮助下初步制定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接下来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落实自己的职业规划了,这是职业生涯教育中最难的环节,但对于中职生来说是最关键的环节,因为再完美的规划,如果不去执行,一切都子虚乌有。此时,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去实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中职生由于年龄较小,因此要采用合理适当的方式,深入地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1.3三年级阶段对中职生来说

是最关键的一年。对学校来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是最繁重的一年,应大力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就业或继续深造,提高就业率。这个时候,学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好工作。首先,帮助学生调整好就业心理。在中职生中间,普遍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就业的心理:如依赖心理——认为找工作是父母老师的事;自卑心理——认为自己没有什么竞争力;职业心理定势——只在所学的专业范围内找工作;勉强心理--反正也找不到好工作,随便找一个好了。这些心理状况都是不利于成功就业,学校要注意积极引导。其次,学校应积极的与社会各界取得联系,广泛获取就业信息及招聘会信息,建立起学生与用人单位的信息互通。再次,帮助学生完善求职材料,对中职生进行就业及面试的指导,实现顺利就业。最后,要努力的安排每个学生进用人单位实习,大力增强他们的社会实践经验,消除人们对中职生的偏见。

2.横向维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设计

是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要根据职业学校和中职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合理的途径和采用适当的方法去开展。

2.1纳入课程,进行教学渗透

即独立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将其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之中,主要传授职业生涯规划的原理、知识与方法等,培养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渗透是指在学科或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观念、职业理想、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技能等,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并身体力行。教学是职业学校的中心工作,在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是十分可行的一种方法。

2.2加强辅导,建立长效机制

一是专题辅导。是指教师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遇到的问题集中起来,举办专题讲座、报告会、交流会或咨询会等。旨在帮助学生处理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有目的地跟学生交流;二是个性化指导。个性化指导是针对不同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个别化的指导。其显著特点是个性化,采用一对一的方式。中职生每个人对自己的要求不同,据此形成每个学生有其特定的职业意识、职业期望、职业兴趣。个性化指导可以在很大程度保护学生的隐私,对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来说是再适合不过的一种方式;三是集体化咨询。集体化咨询是针对整个集体在特定时间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咨询,一般以班级为单位。这是心理学上团体咨询方法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扩展应用。这是一种比较灵活的方式,教师可以关注某个个体,也可以引导整个集体相互启发、讨论,解决问题,达成目标。四是设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组织机构,加强领导,落实措施,建立长效机制。

2.3鼓励反思,发挥主体作用

自我反思一般以内省方式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反省意识和反思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地反省自我,反思规划,发现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更新职业观念,优化职业理想,使得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合理。

2.4榜样启发,指导规划尝试

榜样启发是指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成功榜样,引导学生学习,进而形成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榜样启发可以通过那些获得职业生涯成功者的榜样力量的启发,帮助学生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价值和意义,激励学生尝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榜样式启发时要注意,选取的榜样必须是正面的、成功的例子;选取的榜样最好是本校的毕业生;选取的榜样应具有可模仿性,并适合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

2.5走出校园,重视实践体验

中职生由于长期生活在校园中,在加之年龄较小,特别容易形成不切实际的幻想。只有走出校园,有目的地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行业实践、行业调查等活动,对社会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才能正确认识职业环境、认识自我,形成科学的职业观、职业理想、职业目标,才能制定出符合现实的职业生涯规划。

总之,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中职学校非常重要的一环,如何实施则是进行教育的关键。把握好纵横两个维度的教育,中职学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工作就能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姚贵平.职业生涯设计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职业技术教育,2006,(1)?

[2]陈军\董丁戈.职业生涯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J].当代青年研究,2005,(12)?

[3]廖利华.对中职生进行生涯教育的必要性[J].校长阅刊,2006,(8)?

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篇(4)

一、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近些年,高职院校对高职学生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此开设了相关的课程,甚至有的学校将其设置为学生的必修课程。但由于各种原因,职业生涯规划课时有限,许多高职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给予足够的重视,并未真正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从而导致职业生涯规划的应有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有调查表明,75%以上的高职大学生对自己将来发展、工作、职业生涯没有规划,20%左右的大学生不明确,只有5%左右的大学生有比较明确的规划。

二、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困难的原因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困难的原因很多,如家庭、社会、学校和自身各个方面的原因。这里我们只讨论几个关键的原因,如:

1.学校层面对职业生涯规划引导意识淡薄

第一,部分教师本身就没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在对长春市某高职院校600名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书进行调查分析时,发现有41%的教师没有接触过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或者是听说过职业生涯规划但不知道如何具体规划。而这样的结果又怎样引导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呢?

第二,高职学校对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从 2008 年起,教育部倡导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我国高职院校按照要求,都已经开展了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只是高职院校因为课时有限,目前大多以几次讲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

高职院校对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重视不够。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重点在教学、科研方面,没有意识到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也没有认识到职业指导是一个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很高的职业领域,因而在政策上、资金上、设备上和人员上极少投入,导致学校职业指导教师知识储备不能满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

2.高职学生自身特点影响职业生涯规划

与高校学生相比,高职学生在职业认知、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确立和职业生涯规划实施上都存在差异。

第一,自我认识有局限性

高职学生不能结合自身兴趣、能力、气质等特点进行高考择业,而导致高职毕业后盲目就业。也有些高职学生偏偏向往能力要求高的职业,对自身、对工作缺乏个清晰的认识和评价。

第二,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失当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存在:目标不明确、目标过高和目标过低等情况。高职学生学习成绩不佳、学习能力差、学习方法不得当导致60分万岁的低目标。高考失利、自我认识不足等原因导致目标不明确。盲目攀比高收入、有地位和有声望导致目标过高,反而导致技能型人才供不应求,许多地方出现“技工荒”。因此,有认说:“方向不对,努力白费。”这些目标失当造成职业生涯规划失误。

第三,高职学生自控能力差

即使高职院校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学生知道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因为自控能力问题,可能会导致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滞后或中断。

3.社会导向影响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第一,社会导向影响学生价值观

不少高职生只盯住“三大”(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和“三高”(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单位。90%的学生表示两年之内要做主管,5年后成为CEO。

第二,教育模式使得教育内容和企业需求脱节

学生忙着学习书本知识,轻实践,少规划。就业不佳,使得学生盲目改行,都去搞房地产等销售行业,都不想成为服务行业的“服务员”,到头来职业倦怠早,职业发展有瓶颈,苦不堪言。

三、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效对策

1.高中与高职衔接

很多学生来了高校学习动力缺乏,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而这样的困惑就是源于高考专业选择问题。学生和家长只是按照社会热门和冷门进行志愿填报,而忽视了学生自身的气质类型、兴趣方向等问题。因此,学生高考后,相应的高职院校可以为考生应做职业测评,来帮助考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高职院校也应该结合自己的专业为学生说明此专业需要什么性格、能力特征的人,使报考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职业目标。

在高职一年级,学校应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树立规划意识,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明确人生未来的奋斗目标,合理安排高职的学习生活。做到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现学业与职业的良好对接。

2.高职与企业衔接

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篇(5)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必要性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青年基金课题:“大学生人格特质对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及优化对策研究”(课题编号:SQ13701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8月18日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连续从事和负担的职业、职务、职位的过程,一个人绝大多数时间是在职业生涯中度过的。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则是教会大学生挖掘个人潜能,追求职业目标,实现人生价值。如何建立合理有效的职业生涯教育模式是当前教育工作者亟待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研究调查显示,54.9%的大学生对自己不够了解;其中对自己的兴趣、性格了解程度较高,约为3/4;但问及能力和价值观时,则仅有1/2,自我认知明显不足。而对工作的认知情况,仅有44.08%的大学生对未来从事的行业比较了解。可见,大部分大学生对职业生涯缺少计划性和目的性。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起步晚,指导力度不够。在我国大部分高校中,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尚处在起步阶段,很多高校还没有建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机构,这和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生涯教育有很大的差距。国外许多学校在学生高中时期的基础教育阶段,就已经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才从欧美国家传入中国,但是因各种因素的影响并没有广泛开展,除了极少数的专业设置了相关课程外,绝大多数专业只是将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门公共选修课来开设。另外,有些高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但大多都流于形式,指导内容只是负责毕业生就业指导、就业形势、求职技巧和就业信息等方面的工作,缺乏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识。

(二)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仅停留在理论教学的层面,缺少对社会人才需求的分析。从高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来看,授课内容多停留在多年前的职业生涯理论方面,理论、专业名词的阐释往往占用较多课时,缺少对当前的职业信息、职业环境的分析把握。某高校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达68%的同学“没有关注过职业的变化趋势”。而对职业信息与职业环境的把握,则是建立在丰富的社会实践基础上的。只有通过实践环节,深入了解目前的职业环境,社会对哪些人才需求较多,才能有的放矢地编制自己的职业规划。

(三)缺乏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研究。在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研究方面,目前停留在上世纪中叶的职业发展阶段理论、霍兰德人职匹配理论、职业锚理论的层面上,这些虽是职业指导的经典理论,可用于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过程中,但是在我国近20年的大学生职业指导教育中,仍缺乏对我国大学生的大规模、有代表性的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所以很难结合现实情况,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四)职业生涯指导队伍建设落后,教学效果有待提高。目前,多数高校并没有配备专职就业指导人员,高校从事职业生涯辅导工作的教师,大部分是学生工作者和辅导员等,他们在经过了短期的就业资格考核后,就着手学生的职业规划辅导工作。而且他们大多身兼数职,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另外,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专业性要求较高的领域,要对学生进行专业性较强的职业发展、人才测评、心理咨询辅助指导,而目前从事职业生涯辅导工作的教师是缺乏这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影响了教育工作的发展提升。

(五)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上课方式仍有待改进。谈到现在的职业生涯规划,都会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无非就是听听一些职场成功人士的报告和讲座。这是由于当前大多数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采用选修课和讲座的形式进行,这种课程设置形式单一、内容空泛、课程渗透力度不够、缺乏实践性,只有毕业班的学生会把此类讲座当成是求职前的救命稻草而“临时抱佛脚”地去听一下。其实职业规划,不应仅仅传授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自我规划的方法和能力,高校应该把职业生涯课程设为必修课,分层次、分步骤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生所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由于职业生涯规划引入我国时间较短,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还非常的陌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根据北森测评网、新浪网和《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共同实施的一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显示,当前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情况相当普遍。有62%的大学生对自己没有规划,有33%的大学生的绘画不够明确,而只有5%的大学生有明确的规划设计。深入访谈后发现,许多高校大学生误以为职业生涯规划是在自己就业以后才要进行的一种规划,还有大一部分学生,抱着“边走边看,车到山前必有路”的消极思想,从主观上弱化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

(二)大学生自我认知不全。客观认识自己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然而很多大学生不能够正确全面地认识评价自己,有的自我评价过高,只看到自身的长处,从小都一直体验着优越感,从而在择业过程中期望值过高,追求的目标远远超过自身的能力范围;还有的自我评价过低,只看到自身的不足,也会在职业过程中丧失很多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

(三)期望职业生涯规划一劳永逸。有些大学生在做自身的生涯规划时,全面透彻地分析了自我,也做了大量的职业前景调查,由此做出精细的规划,在此后的奋斗过程中,即使处处碰壁也不放弃。看似百折不挠,实则是要看职业规划目标是否合理和适时。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能力的提高,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是要在不断的实践中修正,并不是一劳永逸的。

三、改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

鉴于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既应该提高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又要改善高校提高学校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水平,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充分利用职业测评的工具,在对社会人才需求的调研的基础上,提高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效果。

(一)增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加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针对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大学生对自我认识不全的问题,学校应该加大职业规划重要性的教育宣传力度,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灌输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学生自身发展的理念,并在学生大一入学时就安排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大学生对自我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从而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主动地规划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

(二)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队伍水平。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教育,它需要指导教师有多方面的知识,所以应建设一支专业的职业规划教师队伍,这些教师应该具有较广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这是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水平的关键所在。对此,高校要注重对职业规划教师的培养,鼓励他们从多方面充实自己,考取职业指导师、心理咨询师等资格证书,同时要安排他们参加培训学习班进行系统的学习交流开阔视野,提高指导教师的教学水平。

对于校内职业规划指导教师专业的局性限,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邀请各行业有经验人士、职业生涯规划的专家、社会成功人士、杰出校友来校讲学,逐步建立起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力量,专兼结合、素质较高且实践性强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职业生涯规划的本质目的在于引导大学生个体进行正确自我认知、分析职业环境、制定现阶段的发展规划,并努力实现,所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应是毕业生的专利,而是所有的学生都应享有的学习教育。例如,对大一新生,就可通过入学教育,让他们培养职业意识和规划意识。在之后的大学生涯中,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提高能力寻找以后的发展方向。而对毕业班的同学,就可进行就业政策、面试技巧、心理测试等方面的指导,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全程化。

(四)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目前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多是局限在课堂教学中,而缺乏实践的引导,事实上职业生涯规划少不了实践的训练,职业实践也可以使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职业环境有更深入的了解,根据社会需求发展自己的能力。对此,学校可以加强实习基地建设,让学生通过在专业对口单位的实践,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提高自己知识的运用能力。另外,还可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参加假期实践,在实践中了解社会,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的进行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发展。

(五)充分利用测评工具,辅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你自己”,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认识自己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不仅要依靠个人的自我判断,以及他人的评价,更要依靠科学的测量工具进行职业测评。专业的职业测评体系是以心理测试为基础的,它能对个体的职业兴趣、性格特征、职业能力、职业倾向性等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估,并可以为其提供相应的指导。目前的职业测评方面很多,如职业规划测评、职业定位测评、综合素质测评、性格气质测评、职业发展测评、职业潜能测评、就业心理测评等,这些测评题目多有较高的信效度,可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比较准确的定量参考。

(六)加强对社会人才需求的调研。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指出,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首先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因为在当社会,科技经济发展迅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社会需要的人才概念也随着这一发展潮流而产生变化,所以为了使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好地符合社会需求,需要我们加强对社会人才需求的调研,以此加强对人才的培养,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效性。

主要参考文献:

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篇(6)

关键词: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5-116-02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1.职业生涯规划总体现状。调查发现,独立学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总体得分显著低于普通本科院校。由于发展历程较短、职业指导师资不足,一般独立学院都是在毕业班才考虑开设就业指导类的职业指导,普遍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指导。在此环境下,学生自身也就比较缺乏对职业生涯的系统规划。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整体水平不如普通本科院校。

2.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大学生正处于职业探索期。是否具有职业规划意识,能否正确认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定位是否准确,对于大学生的职业选择、生涯发展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很多独立学院大学生往往将职业生涯规划简单地等同于职业选择,缺乏对职业生涯的基本认识,生涯规划意识比较薄弱。

3.个人职业特质的认识。对个人职业特质的正确认识是职业生涯规划过程的起始环节。不少独立学院大学生对自己个人职业特质的认识,内容不够全面。并且很多学生不从自身兴趣、能力出发,不考虑自我竞争实力,对择业目标、就业形势等问题认识较模糊。

4.对职业特点的认识。调查发现,独立学院大学生对职业特点的认识显著低于普通院校大学生,对相关职业的工作环境、薪资待遇、职业素质等缺乏了解。在确立职业理想时,学生要充分了解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认识该职业的工作性质、薪资待遇、从业人员的发展前途。不同的职业岗位对求业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有不同的要求。在职业生涯规划时,除了了解所需要的非职业素质要求,还要了解所需要的职业素质要求;除了了解所需要的一般能力,还要了解所需要的特殊职业能力。

5.职业目标。职业目标是指人们对未来职业表现出来的一种强烈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对未来职业生活的构想和规划。确定职业目标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大学生要根据自身特点确定目标,并注意要使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调查发现,许多独立学院大学生从未考虑过自己未来工作方向,不清楚自己的职业目标。在这一阶段,个人将认真地探索各种可能的职业选择,对自己的天资和能力进行现实的评价,作出相应的职业决策,并最终实现初次就业。

6.职业心理准备和学校生活满意度。大学生要顺利地渡过毕业和就业关,必须有良好的职业心理准备,即良好的专业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高尚的职业品德。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很多是由于职业心理准备不够造成的。许多学生求职时,只会强调自己是哪个学校哪个专业毕业的,而不是强调自己的优势和为什么适合这份工作。此外,独立学院高收费的特点决定了,大部分学生来自富裕家庭。良好的家庭背景,优越的生活条件,使他们感到学校生活不如家里舒适,对学校生活满意度较低。

二、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策

1.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在独立学院中并没有广泛开展起来。原因是,一方面,一些独立学院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工作机制尚不健全;另一方面,大多数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许多学生认为,谈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件奢侈的事,在目前就业困难的情况下,工作只能随行人市。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与大学生就业方向模糊、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有关。高校要从促进人才成长的角度,充分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并把它作为实实在在的工作来开展,而不流于形式。大学生要积极参与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从开发自我潜能、实现自我价值的高度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增强主动规划自我的意识。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唤醒不应局限于授课的形式,职业咨询、工作坊、各行业相关专家专题讲座等途径也不可忽视。多种途径有助于学生了解目前的职业行情以及自身不足之处,从而唤醒职业规划的意识。

2.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估与认识。自我评估与认知是生涯规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忽略了这一点,生涯规划将根基不牢,很可能中途夭折。合理的自我评估和认知就是客观、全面地分析自己的性格、能力、爱好、所处的职业环境的优势和劣势,并根据个性特点进行职业选择。既要正确认识自身条件,又要认识与之相关的环境。对自身条件及相关环境了解得越透彻,就越能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全面、合理地认知自我为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如果不能合理地评估与认知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就会出现偏差。对此,一方面,可以通过引进职业测评系统帮助学生客观地了解自我,借助职业兴趣、性格测验以及职业能力测试等,客观地反映学生的职业倾向、职业兴趣、性格、能力,这些对学生合理选择职业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家长、老师和同学的评价帮助学生估计自己的能力,明确自己的优势,认清自己的不足,科学、合理地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3.构建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遵循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及职业发展的特点,明确大学四年的培养目标及职业发展方向,根据不同年级确定各阶段重点,制订指导计划和实施方案。一年级阶段,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明确职业目标,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质、职业兴趣和能力发展方向,清楚自身所学专业及其发展前景,通过测量、咨询、分析等手段,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评估和认识,初步确定职业目标;二年级,重点制订职业生涯规划计划,培养职业能力,引导学生制定阶段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围绕职业目标有计划地积累专业知识,培养职业能力,拓展综合素质;三年级,重点加强职业体验,提升职业素养,参与相关社会实践,提升人际沟通能力等;四年级,主要通过各种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与指导,提高就业能力,重点是职业情感和工作态度等方面的引导和教育。此外,还要注意提醒学生适时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4.积极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独立学院学生比普通高校学生更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仅停留在概念了解阶段,缺乏实践锻炼。游红伟指出,有兼职经历的大学生,其职业生涯规划状况要显著好于无兼职经历的大学生。大学生将精力主要用于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对外面的职业世界认识不足,这不利于他们客观、全面地把握职业环境,因此,需要鼓励大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独立学院在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时,要增强职业针对性和目的性,在实践的过程了解职业岗位需求变化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调整职业生涯规划。在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大学生明确了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增强了行业敏感度。独立学院要充分利用和挖掘办学合作单位和社会力量两种资源,使校企联合培养和订单式培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

参考文献:

[1]姚新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3):84-85.

[2]关勇,简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J],中国成人教育,2005,(4):37.

[3]周炎根,独立学院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思考[J],现代预防医学,2010,(17):3279-3283.

[4]王新文,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29.

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篇(7)

关键词:职业发展;职业规划;职业目标

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和目的

目前,在短短的时间内,在我国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将得到改善,作为一个大学生,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不利局面,找到一条出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对学校说,应该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工作,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获取职业信息和就业动态,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学校的就业率。本文通过调查学校各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发现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困难,同时反映在这一领域的缺陷,并提出了针对这种情况的一些建议,探讨了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2 概念界定

(1)职业生涯。“生涯”一词《辞源》和《辞海》中给出的解释是生计和生活。一般的职业生涯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人的生命体验,工作职责,二是各种教育和培训工作的验收;三是与职业经历相关中的个人生活。笔者认为,职业生涯是一系列的专业和个人的选择,为了实现理想,为了做这些工作,做好了一切的准备,包括知识,技能,思想,身体和心理的准备经验。

(2)职业生涯规划。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有些人定义的组织和个人的角度,有从社会环境和个人条件定义两个方面,规划是实现目标的手段的主要内容,方式。虽然每个定义职业生涯规划的表达是不同的,但是我们应该从两个方面的朋友,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技能,价值观,智力,情商;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素质的要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对自己的职业方向的最终选择的基础上,确定职业目标,,制定发展路线和行动措施。它可以概括为,职业生涯规划是基于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分析,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并制定实现目标的行动计划,包括时间规划,项目规划,规划工作。大学阶段是个体职业生涯的准备期,大学生要做好规划,充实自己,以免浪费自己的生命。

3 影响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因素分析

根据渭南师范学院学生的调查,64%的大学生有没有计划毕业后的职业,33%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却很模糊,,只有3%的大学生明确的知道自己毕业后做什么。

(1)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和认识的矛盾。本校学生在职业生涯的规划上,98%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重要,但有职业生涯规划的人数只有85%。有一部分人没有职业生涯规划,也不去寻求帮助,认为没必要找专业人士做指导。说明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存在局限,不能正确看待职业生涯规划。

(2)职业生涯规划的盲目性。职业生涯规划的必备知识不足,规划缺乏技术支撑,导致职业生涯规划的盲目性,这是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的主要障碍。学生普遍存在对自己、对专业、对职业的了解不够,不知道自己适合何种职业,不清楚如何进行规划的问题,缺乏达到目标的手段。尤其是公管和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对专业和职业的信息掌握情况较差。全院67%的学生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造成职业生涯规划科学性不足。

(3)规划的时间跨度基本合理,但没有及早规划,执行力不强。本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时间跨度多是1―3年,我认为这是较为合理的,当然有些学生想得多、看得远职业生涯规划达到了10年。有很多学生三四大规划,它会晚一点,然后边找工作,考虑自己的职业兴趣,因为缺乏准备的专业,选择工作的范围是非常有限的。

(4)择业标准合理,择业单位较为单一。学生最看重职业的发展前景,其次是待遇和爱好,择业标准合理。69%的学生选择就业,只有11%的学生愿意创业和私人的工作,越来越多的学生在低年级学生的自我就业。

4 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

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实现是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以及学生的共同参与。

(1)学校方面的措施。学校首先应该加强学生的认识,使学生不仅要重视职业生涯的规划,还要制定具体可操作的规划。另外开设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为学生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其次,建立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中心,配置专业的专职辅导人员,提供一对一的供咨询服务。再次,建立职业信息网络平台,提供各种职业的信息,包括各种职业的工作内容、应具备的素质、发展前景、薪金、如何做准备、目前的需求量,还要提供本院所设专业的相关信息,使学生尽可能的了解本专业。最后,发挥心理学专业的优势,开展各种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己,发展能力,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选择合适的职业。

(2)学生自身的策略。首先,要有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确定职业方向,选择职业目标,要认真对待大学生活,在大学充实自己,发展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观。正确认识职业生涯规划,及时寻求专业人士、家长或老师朋友的帮助。其次,储备丰厚的知识。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打造深厚的专业功底,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利用互联网迅速获取信息。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与规划技巧,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还要了解社会,熟悉专业,做到结合自身优势和兴趣爱好确定职业方向,依据能力确定职业目标。再次,有目的的参加社会实践,积累相关经验。学生要根据自己的职业定位有目的的参加实践锻炼,储备人力资源和工作经验。

最后,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正目标,做到职业生涯规划的动态管理。还要注意提高自身修养,提升个人魅力。

(3)家庭方面。正确引导子女,不要一手包办,给子女自我生长的空间。多与子女交流,提供一些参考建议和意见,尊重子女的选择。

(4)社会方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实习岗位,将专业知识特长发挥出来,做到学以致用。加强与学校的联系,创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政府加大在资金和研究方面的支持,并且推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将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教育贯穿整个教育阶段。

参考文献:

[1]陈莉,白冰.职业生涯规划及其对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性[J].东方企业文化 教育产业,2012(0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