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混合式学习论文

混合式学习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12-22 06:27:04

混合式学习论文

混合式学习论文篇(1)

(一)借助Blackboard平台,构建良好的个性化网络学习环境

混合式学习的有力保证是达到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有效创建,因为数字化的混合式学习可以最大程度上增加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机会、途径和方法,充分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多种问题和困难,同时数字化的混合式学习环境在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改进、自我提高方面,具有其他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都无法替代的功能,其实现了学生正确设定和进行学习规划,使规划内容和学习的交流更加顺畅、便捷和有效,具有强大的学习支持服务作用[3]。此外,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任务和考核标准制定多样化的教学虚拟情境、实验和实践任务,让所有参与教学任务的教师与学生在最快、最便捷的环境中进行各种交流与互动。

1.学生应用Blackboard平台。由于Blackboard平台具有强大的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与共享功能,因此学生可以在这里查找和浏览任何有关学习知识和技能的相关信息,达到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的目的。同时,学生可以借助blackboard这个平台对自己的学习进度、学习任务、学习目标等进行整理和规划,并作出详细的计划,从而在这些计划和任务的合理安排下进行课程的预习、学习、掌握、反馈、总结。另外,学生还可以快速地在Blackboard平台与教师或者学习伙伴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交流讨论,解决问题,稳步提升学习效果[4]。

2.教师应用Blackboard平台。教师在实际的多媒体平面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应用Blackboard平台进行课程规划、课程设置、课程管理和课程反馈、总结等活动。诸如,在Blackboard平台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教学要求和课程计划上传精心制作的各种教学内容、文档、音频视频等资料,规划与学生和教学任务相关的信息。教师在Blackboard这个平台上与学生进行有关课程知识和技能的交流和互动,充分实现网络教室方便快捷、有效的教学目的和创设初衷。此外,在这个平台中教师还可以更加有效地、便捷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状况和运用能力进行追踪跟进,从而进一步利用学生的反馈信息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由此可知,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有效、科学和完善地达到师生在虚拟的教学环境中的交流与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成果,有助于素质教育的实现和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的提升。

(二)根据教学内容、教学任务设计合理的学习方式

多媒体平面设计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技能、使其具备评赏多媒体画面的技能、熟练掌握图像处理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5]。多媒体平面设计课程根据教学大纲和任务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科学和完善的规划来实现上述教育目的,即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平面设计基础知识和技能、Photoshop的学习与运用、多媒体平面设计基本理实际应用的艺术规律和创作设计的创意思想等。多媒体平面设计教学课程包括专业应用、基础应用两部分。 多媒体平面设计教学课程总共划分为九大模块,其中不同的模块对应不同的学习方法,该模块体现出学生的阶梯式知识结构。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分析、行为导向等教学方式,向学生讲解知识,设置学习讨论和问题解答活动,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做到层次分明、过渡自然[6]。除教师讲解和解答外,学生还拥有足够的自由空间,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通过网络协作学习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网络平台中询问相关的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学习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模式,并进行自主学习。在最后课程审核环节中,应设置络学习经历、期末考试、上机实践及平时成绩等考核内容,合理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

二、结语

混合式学习论文篇(2)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分层教学;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1-0037-05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1.008

一、引言

随着网络及多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学习内容的多元化呈现方式正日益为学习者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大量的综合性教学资源,以及通过计算机网络表现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活动等,作为本科生教育的核心建设资源日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在此条件下,混合式学习理论应运而出。狭义的混合式学习被定义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与网络教学方式的结合,但这仅是对表面特征的描述。混合式学习整合了不同学习方式的优点,是综合运用不同的学习理论、技术手段以及应用方式来实施教学,从而取得最优化学习的一种策略。混合学习理论的核心是在“适当的”时间为“适当的”人采用“适当的”学习技术和为适应“适当的”学习风格而传递“适当的”技能来优化与学习目标对应的学业成就。它实现了各种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策略、学习模式、学习媒体、学习资源、学习活动和学习环境的混合。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需求,使学习成本和学习效果达到最优化。

为了适应大学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改革的需要,弥补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并且有目的、有意识的对学生的计算机理论及实际操作能力进行提高,本文在深入学习混合式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混合式学习理论下的分层教学设计思想,并在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的“多媒体应用基础”课程上进行实践,验证了该教学设计的实际效果。

二、混合式学习的涵义

对混合式学习最简单和直接的理解就是,将E-Learning同传统的课堂学习相混合(Michael E.W,2002 Frank J.T,2002)。Anthony(2009)从两个方面对混合式学习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广义上的混合式学习是指将多种技术或媒体与传统面对面的课堂活动相融合如下图1所示。

在国内学者关于混合式学习的定义中,以何克抗教授和黎加厚教授的定义具有代表性。2003年12月,何克抗教授在第七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上首次在我国正式倡导“混合式学习”,并将其于2004年正式发表。他认为,“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另外一个比较全面的论述,Margaret Driscoll教授在混合式学习的定义上认为,混合式学习意味着学习过程可以“是基于Web的技术(如虚拟课堂实况、协作学习、流媒体和文本)的结合,以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是多种教学方式(如建构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教学技术(或者非教学技术)的结合,共同实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是任何形式的教学技术(如视频、CD-ROM、网络化培训和电影)与基于面对面的教师教学方式的结合;是教学技术与具体的工作任务的结合,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效果。”

以上多种定义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但其并没有实质上的差异,只是定义的角度有所侧重和不同而已。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混合学习理解为综合运用不同的学习理论、不同的技术和手段以及不同的应用方式来实施教学的一种策略。混合学习是对各种学习媒体、学习模式、学习环境和学习内容等学习要素的进行有效的混合,网络学习和传统课堂学习的相互结合和互补。既能优化学习资源的整合,又能提高学习效果;既发挥课堂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混合式学习理论下的分层教学设计

针对计算机基础类课程选课学生数量多以及学生的年级和计算机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依托丰富的课内外学习资源和成熟的辅助教学系统,我们设计了混合式学习理论下的分层次教学模式,即该教学模式以混合式学习理论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某种标准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深度和广度的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经验和专业发展。

1.教学活动的层次化设计

对教学活动层次化的设计,首先需要对学习者和学习内容进行分析,以多媒体基础课程为例,不同专业的教学目标和原有的只是经验水平不同,根据选课学生所属专业及对多媒体基础的掌握情况,我们将所有选择本门课程的学生大体分为A、B、C三个层次。A类主要包含计算机、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等与电子计算机关系非常密切的一部分工科专业,B类主要包含了电气、机械等于电子计算机关系较为密切的理工科专业。C类主要包括经管、外语、艺术等文科专业。表1显示了不同专业的学生分类情况。

通过预先测量,分析了不同专业的学生情况,主要包括学生的专业特性、基础水平和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等。不同专业的学生的基础水平与学习目标的要求不同,如A类与C类学生文理基础不同,同时专业性质对“多媒体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要求不同,A类学生学习要求明显高于C类学生。对专业和基础不同的学生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设计了在知识的深度、广度、技术技能的应用范围等方面有所不同的实验题目,以及半开放的实验题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混合式学习模式下的教学活动设计

大学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面对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学生开设,是颇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公共基础课程。该系列课程具有如下特点:学习者人数多、水平参差不齐;课程实践性强;来自课内外的学习资源相对丰富;辅助教学系统成熟等。而混合式学习将传统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整合起来统筹安排,可以处理课堂教学几乎无法解决的教学难题;混合式教学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富有亲和力的学习支持,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课外学习;同时,混合式学习能够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和学习需求,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专业技能培养。这些特点使得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适合开展混合式学习。本文以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中的“多媒体应用基础”课程为例,阐述混合式学习在学习活动设计、混合教学实施和学习效果评估各阶段的教学实践,有效优化、整合学习资源以提高教学效果。如图3所示,提出了混合式学习教学设计过程模型。

(1)前端分析

前端分析部分主要包括: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和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可以通过学习者的所属专业预先进行了解,也可以设置课前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习者的基本技能、学习能力和原有知识经验水平进行了解。学习需要分析主要是进行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入调查研究,分析不同层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二是通过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以确定解决该问题的必要途径;三是分析现有的资源条件和制约因素,明确设计教学方案以解决该问题的可行性。最后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细化教学中重点以及可能遇到的难点问题等。如参加“多媒体应用基础”课程的学生中,A类学生数理基础相对扎实,同时要求对多媒体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做更深层次的理解;C类学生文史基础更为扎实,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主要集中于多媒体技术的相关应用方面;B类学生介于A类与C类之间。

(2)学习活动设计

以学习活动为中心以及增加教学方案的可选择性是现代教学设计理论的基本理念。混合式学习设计的核心就是运用合适的学习和教学方式,针对特定的内容和学习者利用合适的教学内容传输技术和手段来呈现教学信息。进行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时应参照已经设计好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呈现形式,并按照教学的进行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设计,要与具体的知识单元相关联,以便在学习活动中更好的选择混合学习的模式。

混合式的学习活动设计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①知识单元的详细设计

开展混合式教学,需要将教学内容依据学习者特征、学习需要和教学内容特征等划分为详细的知识单元,并以知识单元为基本单位展开教学活动,围绕划分好的教学单元,进行全全面的学习活动策划。

②学习活动详细的设计

混合式学习活动的设计要依据不同的学习环境对学习活动做出不同的设计,主要指的是围绕划分好的教学单元,在教室空间环境下的学习活动设计;在一个教学单元的整体框架内,由现有的信息技术支持的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活动设计以及课外学习活动设计等。

③学习评价设计

在混合学习评价设计中,使用适当的学习测评机制可以促进有效的学习,例如,可以使用课堂活跃度、半开放问题、小组项目等评价工具,评价不仅符合混合学习的标准,同时评价的多元化可以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反馈意见,促进他们的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

(3)混合教学实施

混合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任务驱动模式和问题驱动模式进行混合教学活动。因此在这里,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讨论外,还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课外学习拓展的空间,培养学习者主动学习、收集课程资料和相互协作的能力。此外,我们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究知识的同时,为了防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迷航,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还应积极提供答疑和师生互动的环节,解释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最后,为了增加学习者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我们还为学生提供作品展示的空间,这其中包括从作品的创意、制作到完成细化等一系列活动的展示,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能力。如图4所示,基于任务驱动和问题驱动模式的混合式学习流程

(4)学习效果评估

这里学习效果的评估除了以往的理论考试、平时实验成绩外,我们在实施学习效果评估时还加入了课堂表现、学习活跃程度及自我评价的评估准则。特别是通过问卷调查形式的自我评价的加入,使得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努力程度、对自己的肯定程度以及对教师教学方法的支持程度。自我打分的成绩与学生真实成绩的对比,更能够体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盲点,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群体进行辅导和答疑。

3.效果与评估

在整个教学实践中,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较高,主题讨论也非常积极,师生之间有着良好的互动性。为了了解学生对课程设计是否认同,文章对混合式学习理论下的分层教学设定了以下评价维度:

(1)课程内容联系实践,应用性广:

(2)教师授课能够启发学生思维和创造性;

(3)该课程提高了我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4)学习结果令我感到满意。

评价等级分为A、B、C、D、E四类。A代表完全同意;B代表基本同意;C代表不表态;D代表不完全同意;E代表完全不同意。

对该几项评价参数设置期末问卷调查,参与课程学习90学生,设置问卷90份。未能填写问卷者7人,默认选择结果为不表态。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图2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在90份问卷中,认为课程内容联系实践,应用性广的学生占总数的83%,认为教师授课能够启发学生思维和创造性的学生占总数的70%,认为该课程提高了学习相关知识的能力的学生占总人数的57%,认为学习结果令人感到非常满意的学生为66%,基本满意的学生为21%,占所调查学生总数的87%。

在教师的教授过程中,通过师生交流了解到,大部分学生认为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更多的是学习到了在完成给定题目的实验课题情况下,应该如何分析问题、组织素材、设计实验过程,并最终完成实验作品。混合式学习指导下的分层教学方法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了他们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大学学生的研究能力的培养。同时调查结果也说明,这种培养方式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如何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验证学习者是否能够达到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何确定这种学习能力是学习者的一种终身学习能力而不是仅对本系列课程的学习能力,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混合式学习论文篇(3)

关键词:高等教育;数码摄影;混合学习模式;教学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7)02-0059-05

引言

目前,数码摄影技术已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领域。随着科技的进步,摄影技术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尤其是数码摄影技术的成熟,使得摄影这一瞬间性艺术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精雕细琢的艺术。随着计算机时代的来临,摄影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摄影的教学工作,也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码摄影”课程的混合学习模式是根据课程的自身特点结合混合学习模式的优势而专门制定的,它既体现了传统教学的特点,又融合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将二者优势混合使学习效果达到最佳。[1]

混合学习模式的定义

目前,混合学习模式在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角度,学者们给出的定义也不尽相同,下面是笔者查阅文献后,针对该问题,收集的相对权威的定义。[2]

1.国外学者的定义

美国发展训练协会(ASTD)的学者Singh和Reed对混合学习模式提出了5R定义[3],即应用“适当”的学习技术,结合“好的”学习风格,在“合适”的时间转变成“正确”的技能传授给“适合的”人,从而完成最佳的学习目标。

学者Jennifer Hofmann在《混合学习案例研究》一文中指出,“在混合式学习背后隐藏着一种思想,就是教学设计人员将一个学习过程分成许多模块,然后再去决定用最好的媒体将这些模块呈现给学习者”。[4]从中可以看出,对于混合学习,Jennifer Hofmann的基本观点是:混合学习应该把最合适的学习模块运用最恰当的教学媒体传递给学生,由此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2.国内学者的定义

在国内,何克抗、李克东、黎加厚等人也对混合学习模式进行了相应的定义[5],何克抗认为混合学习模式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两者要紧密结合起来。

国内外对混合学习的定义表明,对比单一的学习方式,混合学习模式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在混合学习模式的引用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因素,选择不同的混合学习组合模式,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混合学习模式在数码摄影课程中的应用

根据数码摄影课程的特点,笔者将课程内容主要分为四类,如图1所示。本文针对这四种不同类别的数码摄影课程进行了混合学习应用分析。

1.技术理论课程的混合学习模式

(1)学习形式

这种模式的学习形式为:学生在线备课―教师讲授重点知识―学生在线练习。

对数码摄影技术理论部分的讲解应采用“在线―课堂―在线”的操作方式进行混合式教学。因为对于数码相机技术部分的学习,学生只要了解了每种操作技术的作用,就能很容易地掌握其操作;而对于每一种单一相机操作技术的学习,学生掌握也并不困难,教师不需要将相机单一操作技术的教学放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在线备课,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教师主要讲解的应该是不同的相机操作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M合应用能达到的效果,因为这部分内容通过简单的文字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需要教师通过示范、举例等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学生在掌握了各种操作间的关系后,想通过不同的操作达到应有的效果,并非难事,只要按部就班地按照教师所教的操作方法就可以实现,因此可以将相机技术理论学习的练习作为在线学习内容,教师通过在线辅导,简单地指导学生,学生就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2)操作流程

该模式由学生在线备课、教师课堂讲授和学生在线练习三个功能模块组成,其一般操作程序如图2所示。

(3)学习活动设计

该模式适合摄影技术理论内容的教学,能充分发挥在场教学和在线教学的优势,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数码摄影技术中的“曝光”操作就是摄影技术理论的一部分,图3是“曝光”操作的学习活动设计。

光圈、快门、感光度、曝光补偿等操作之间,不同的相机操作模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学生在学习时不好理解。因此,教学时,教师可先采用网络在线的方式对以上几个概念进行独立讲解,让学生对其有初步的了解,这样在课堂上教师就能着重讲解以上设置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增加学生对相应概念的理解。

2.摄影理论课程的混合学习模式

(1)学习形式

混合式学习论文篇(4)

【关键词】Blackboard平台;混合式学习;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9-0041-04

引言

当今,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网络教学日趋普及,教与学活动可以跨时空,新的教学与学习方式不断冲击传统的教学与学习方式。面对这样一种形势,探讨新型的教学模式意义重大。纵观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混合式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是教学发展的又一顶峰,它将成为教学的主流模式。

混合式学习在国外的研究领域主要有:课程评价标准、智能工具的开发与应用、使用效果分析及反馈、相关绩效对策以及教师的职业发展。其主要在宏观上提供教学模式描述、教学设计方法以及针对存在的问题给予参考性的建议或发展性对策等。在国内,当前的研究集中在:一是对混合式学习概念的界定、理论研究与环境构建,例如论述混合式学习的内涵、起源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或引申混合式学习所蕴含的思想,论述其对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要启示;二是对混合式学习应用的实践探讨以及在特殊学习对象的应用案例,侧重于探讨构建混合式学习环境的原则和策略。

本研究主要在Blackboard教学平台支持下,探讨了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涵义及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体现该课程教学特色的混合式学习模式,为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及相关课程教学提供借鉴之处。

一 混合式学习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的教学理论基本是“以教为主”,教师为主体,课堂教学为主要教学手段,限制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90年代以后,开始提倡“以学为主”,学生为主体,即数字化学习(E-learning)。这种方式的不足之处在于:离开了教师的引导,学生学习的效果不理想。基于这一原因,混合式学习(B-learning)的概念应运而生。

提到混合式学习,人们会反映出传统学习模式和网络学习模式相整合,发挥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和网络移动学习的优势。但是笔者认为这一概念比较笼统,混合式学习不仅仅是两种模式整合的这种表面特征的描述,还应该阐述到底如何整合,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学习模式的优势。

当今很多学者都是在具体教学应用之中来阐释混合式学习的概念。周红春结合该校Blackboard平台创新试点课程提出,混合式学习具体包括不同学习资源、时空、参与者、方式、工具,深度地混合;张舒予结合该校视觉文化与媒体素养课程教学提出,混合式学习应以学习环境设计为重心,体现“高、博、雅”的特性;黄荣怀结合教育技术学概论课程教学提出,混合式学习是找到“最好”的方式去改善学习,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

据此,笔者认为混合式学习不是一种新的学习理论体系,而是根据不同教学情况应用不同教学策略,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优化学习。在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该是面授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教学过程始终贯彻互动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知识运用能力、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全面支持学生的知识建构和技能提高的一种灵活自由的教学策略。

二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现状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公共必修课,学生既参加课程考试又参加等级考试。纵观各高校开设的这门课程,存在着以下问题:

(1)从教学内容上看,有的学校片面追求过级率,在课堂中大部分讲解一级试题,沿承应试教育模式,忽略了学生技能的培养。有的学校教学进度设置的不合理,前面的教学内容(如Word使用技巧)拖沓了很长时间,后面的教学内容一笔带过,学生并未领会。

(2)从教学活动上看,有些学校上机课时较少,学生操作技能练习只是在学校安排的上机时间进行,上机课内容也只是枯燥地练习一级试题,忽视了对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3)从互动上看,大部分学校在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时,教师和学生几乎是零交流,课堂没有互动,上机实践没有辅导,课下也没有沟通。

(4)从评价上看,大部分学校只给学生终结性评价,即进行一次期末考试来给定成绩,没有过程性、形成性评价,忽视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

本研究通过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以Blackboard平台为技术支持,采用了混合式学习模式。通过对160余名大一年级的学生进行一学期的试验,克服了上述提到的一些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但掌握了该课程要求的知识与技能,顺利完成每章实验任务并达到较高的考试通过率,而且积极在平台上实践与交流,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和沟通意识,体现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混合式学习模式。

三 Blackboard平台支持的混合式学习模式

1、Blackboard平台诠释混合式学习理念

Blackboard平台是应用比较广泛的教学管理平台,用户包括国外的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国内使用Blackboard平台进行辅助教学的高校数量与日俱增,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新趋势。

混合式学习论文篇(5)

关键词:英语学习;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6-0157-01

在今天高科技已经应用在各个领域,也包括我们的高等教学活动当中,也就是我们这篇文章所说的混合学习,本文主要讨论将混合学习的意义,以及如何将这种方式融入到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当中,最后分析了混合学习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效果。

一、混合学习的概念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什么是混合学习,混合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将在线学习和面对面的学习方式混合在一起的学习方式,但是其实它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就是将不同的学习理论、环境、内容、媒体、方法等等学习的要素混合在一起。混合学习的目标就是,要把之前的传统学习方式同现在非常先进的数字化学习方式结合在一起,最大的发挥两种学习方式的优势,这样既可以发挥老师对学生的引导、发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哪些问题,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还有创造性等。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为学生设定目标之后让学生自己利用一些多媒体之类的学习方式来完成学习内容。

混合学习包括几方面,一是学习理论混合,上个世纪学习理论就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行为主义阶段、认知主义阶段和建构主义阶段。其中构建主义其实是认知理论的一个小部分,它与行为主义是相对立的,建构主义强调的是提倡学习者创新和实践,注重能力的培养。在今天,网络技术和多媒体已经被应用于各个领域当中,当然也包括外语教学。建构主义的缺点就是,过于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中心位置,其实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也是十分重要的。二是学习内容混合,近些年,在国外一些学者把知识区分为过程性和说明性两种知识。之前的外语教学都是以说明性知识为基础的,而一些过程性知识的训练却很少,这里说的过程性知识训练在英语学习中指的就是英语的听说练习。三是评价方式混合,一直以来,大学的英语教学评价都是通过考试来检验学生的成绩和教师的水平。这种评价随着英语教学的改革,缺点就逐渐显现出来了,这样的方式并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基于混合学习的大学英语教学有哪些优点

混合学习强调的是把传统的学习方式优势与数字化学习的优势结合在一起,它希望可以找到两者的融合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大学英语运用混合学习之后,英语的成绩和能力都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现在大学英语的教学大纲中不仅要求学生在英语成绩上有好的书面成绩,同时要求学生要具有很好的听说能力,之前的传统英语学习学生们往往缺少好的语言学习环境,知识单一的接受理论知识。混合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可以通过电子教学、情景模拟练习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言能力。

三、大学英语基于混合学习的听说教学设计

我们的英语课程安排为:听说教学和网上自主学习,学时安排分别为16和20课时。听说的教程安排在多媒体教师学习,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动,教师只负责学生对说方面的疑惑。在说的方面,教室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准备一些话题进行小组讨论、辩论等等。这样学习对英语学习对比单纯的书本学习有增加很多兴趣,网上的学习主要是学生在课后的自主学习,具体的做法是:老师布置听力的内容和一些测验的题目,老师和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答疑,讨论等等。具体的做法如下图:

之前的英语教学方式一直按照一种固定的模式来进行,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经常会感到枯燥而失去英语学习的兴趣。我们之前提到的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其实主张的是创建和模拟情景,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是主导者而教师的角色只是提供一些支持、帮助以及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指导。网上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一定要提前布置学习任务,提前把课堂上学习的例句设计成一些具体的情境安装在网络上,使得学生可以非常直观的通过图片,情景等更好地理解学习任务,可以有效的将外语学习听这个环节得到提高,用最短的时间将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完成。建构主义的模式中协作和会话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而合作学习是组织协作的最好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种方式分别是课下准备和网上交流两种方式。学生之间可以通过EMAIL和论坛的方式进行网上交流,在这里老师也是其中的讨论者之一,之后学生要进行口语报告。在之后的听说课堂上,学生要展示自己小组的成果。在这之后,就进入了反思的阶段,教师将进行一些点评和讲解,同时再讲授一些听说的小技巧。最后,教师将整个英语学习中的知识点、难点进行强化,使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更加深刻。教师在整个基于混合学习的听说教学过程中要多多引导和鼓励学生,使学生增加更多的信心来完成整个英语学习,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和成绩。

四、大学英语基于混合学习的听说教学效果分析和建议

首先,学生普遍认同混合学习的外语学习方式,认为这种方式可以将自己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对英语的听说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可以很好地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2/3的学生觉得自己的口语能力有提高。以上说的都是混合学习方式在英语学习中起到的积极作用,但是不得不说的是有一些自制能力差的学生会利用网络的便利条件上网玩游戏、看视频或者是聊天,这样可能不仅无法提高教学质量,还使学生无法得到以前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下面几种方式来解决,第一将监管力度完善和加强,维护学生使用的网络设备,对于除英语学习外的各类网站给予屏蔽;第二加大教师的监管力度,对于学生的网络学习教师需要了解的十分清楚,并且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指导。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 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3).

[2]杨翠萍,刘鸣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以任务教学为手段实施协作学习策略[J].外语界,2005,(3).

混合式学习论文篇(6)

【关键词】英语教学 微课 高职 混合式学习

对于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不仅是实践大规模在线教育改革的基础,也是能够让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能学到知识;并且在微课教学模式中,也能够实现大范围的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学习,改变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满堂灌模式,优化设计高职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发挥积极影响。以下本篇对此做具体分析。

一、微课教学模式

微课教学模式,就是通过大规模的在网络传播平台中,传播构建微小、简短、内容精悍的开放教学课程,微课能够增加知识传播的渠道,让人们在微课教学模式中更具知识分享、学习协作意识,促进微课学习者自身学习水平提高。在微课教学模式中,主要就是能够以兴趣为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只需要学生注册成微课用户,就可以在网上完成高中英语学习课程。微课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的电视大学的学习方式,也有别于网易公开课。微课教学模式中,具有以下特点:

1.微课知识点是短视频,会把课程内容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每节课都由10到15分钟的短视频组成。

2.可以随堂考试随时得分。在微课教学模式中,借鉴网络游戏的方式方法,能让那些不爱学习的人也可以为了微课的分数,为了跟朋友们炫耀他有多牛,而将更多的经历放到微课学习中。

3.另外,在微课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互相评价各人的学习成果。

4.虚拟课堂,微课教学中,以网上个人学习为主,但是也可以通过网上论坛将分布的学生练习起来,构建虚拟教师,可以克服学生学习的孤独感。

二、高职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基础及现状

1.基础的理论。对于混合式的学习模式,就是一种在我国当前教育中新兴的一种学习模式,在这种学习模式中,主要就是通过多种学习方法,让学生从多种渠道去获取知识。学生可以摆脱传统通过教师获取知识的学习模式,可以在更多人的帮助下,混合多种学习方法、混合多种教学方法、混合多种教学模式,综合提炼出优势的混合学习模式,更好的获得知识。在高中英语混合学习模式中,就是应该从学生为主体视角,为学生创设优良的混合式力学习高职英语的模式情境,提高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升高职英语教学水平。

2.现状。在当前我国的高职英语教育中,基于微课教学模式,并未很好的实践开展混合式学习模式,并没设计出针对高中英语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国内在研究混合式学习模式中,其研究对象大多是本科生或、研究生,极少会对高职英语混合式学习进行研究。本论文研究中,将会基于当前研究现状,优化设计高职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以便可以将混合式学习平滑的过渡到当前高职的英语教育中,激发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提高在实践中应用高职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效果。

三、基于微课教学模式设计高职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

1.课前的准备。在微课教学模式下,要想设计符合实际高职英语教学需求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在课前高职英语教师,就应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为学生制定混合式学习根目标,从而优化微课内容,从拍摄以及课程制方面,均能够赋予绝对的耐心与诚心,制作出优良的高职微课混合式学习视频,并可以将该微课上传到微课资源库,以便可以供学生学习使用。

2.设计实际混合式学习内容。对于混合式学习模式中,设计的微课内容,应该简而精,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被课程知识吸引,让学生能够从微课那简短而精炼的课程提要中,学习到高职英语知识,将高职英语知识灌输给学生。同时,在混合式学习模式中,基于高职英语微课内容,也应该符合学生学习需求,以学生能接受的视角,导入微课,让学生接受这种混合式的高职英语学习模式。

3.课后评价。在高职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中,评价该模式实施效果,可以根据微课教学平台的后台,去有效监控高职学生登录该平台学习的时长与次数,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提问、回复问题、参与微课小组讨论的频度等相关数据,评估学生在微课中混合式学习的表现,从而可以评价学生课后学习效果。

四、实证研究

1.研究对象。选择来自某地XXX高职学校的英语专业学生100名,对其从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期间,开展微课教学模式下英语混合式学习成果研究。

2.研究过程。

(1)研究前。在开展研究之前,对100名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英语口语三级考试,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中,学生50名;第二组中,学生50名。研究数据均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实施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实施x2检验,P

(2)方法。针对两组学生,在开展高职英语教育中,均采用《大学英语听说教程 3》教材。能够把第一组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应用传统教学模式;将第二组作为研究组,应用微课教学模式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

第一组中,可以对这一组的学生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基于教师、学生的面对面授课下,教师为高职英语教学主导,学生作为执行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学习高职英语知识。

对于第二组,则是主要采用“微课教学+教师讲授+小组讨论+课后学生自主微课学习”的高职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见图1)。

图1 实施混合式的学习模式

在高职英语课堂中,首先教师根据高中英语教材中每个教学单元的具体内容,为高职英语专业的学生介绍和这单元教学相关的背景内容知识;之后,就可以开展微课教学,能够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放映英语口语教学材料,让学生可以认知英语口语,练习英语口语;同时,让学生可以在课下流通微课教学课程,并引导学生可以组成小组,对课堂内容进行探讨讨论;在课堂的最后,由教师统一为学生解答疑问,并对学生有见解的回答予以保留答案,有助于扩散学生思维。并且,教师也可以告知学生,在课下时间,登陆微课学习高职英语相关资料,从微课查找课程相关内容,欢迎学生通过微课与老师保持交流沟通。

(3)结果。对于两组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结束后,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测试,随机抽取口语能力测试题目,让学生进行即兴口语演讲,评估学生得分。对第二组进行一年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后,两组学生学习情况统计有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见表2)。

基于微课教学的高职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高职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英语知识的兴趣,同时,经过对学生开展应用这种教学模式,也可以促使高职教育教学面向信息化、现代化改革发展,转化传统教学避免,提升混合式教学质量。

3.深入讨论。(1)微课混合式学习模式的优势。混合式教学能把教学方式与网络技术的现有优势最好地结合在一起。在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对于身处落后城市中的学生,拥有全部的高职英语学习短板,不仅信息不发达,连像样的书店也只有一家,想要找一些好的高职英语教育资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然而,微课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使高职学生在网上修读高职英语课程,也可以为高职学生提供学习高职英语的道路。开展微课混合式学习模式后,教师也能够在教学中,混合如网络媒体,例如让学生浏览网页,为学生播放多媒体英语学习视频,播放英语音乐,通过融合微课教学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有效去引导学生可以开口说好英语,发挥教学优势。(2)提升高职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设计质量。微课教学模式中,计算机可以对大量高职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分析,这个题目有多少人答对,多少人答错,这些反馈均可以帮助高职英语教师分析出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设计中的问题,从而优化学习模式设计质量。微课教学中,可以实施作业分组,将大部分实力均衡的学生分成一个小组,让小组成员在微课网上讨论区内,对课堂内容进行讨论。同时,在微课教学模式下,基于网络协作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断网、故意逃避网络课程等),应该确保设计的高职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中,可以为每一次的微课教学制定一个Plan B计划,以防万一,确保可以有序执行高职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应用微课教学模式下的高职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可以上学生自主实现线上线下学习,也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更好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开展高职英语自主学习,顺利完成高职英语学习目标。

五、优化设计高职英语微课混合式学习模式的策略

1.优化教学理念。坚持开放的建构主义理论,整合教学资源,实现教学成果的共享,向其他教学参与者开放,向社会开放,也要向全世界开放;二是合作的理念。要在新技术推动下,积极参与深度的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协作,大规模集成知识生产、传递、消费链条中的各个环节。同时,加大微课高职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宣传推广和培训力度,提高教师对微课混合式学习的认识,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设计适应微课高职英语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方案,提升教学水平。

2.优化微课课件。在教学中,优化课堂微课课件排布,拓展数学课堂教材难易度,领会教材内涵,高耗低效,依据教学资源,灵活安排教学情境,拓宽学生知识面。构建网微课络学堂,使教师以及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论坛方式,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教学协作,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微课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投影仪等辅助设备,明确课程问题实质,总结新知识概念,通过微课教学课前准备、引入实例、创设情景、授新设疑模式,加深学生对高职英语概念的理解,使学生保持良好、积极的高职英语学习体验。可以把学校可以在自己学校网页上建立专门的微课资源下载区,这样学生在课前课后就可以很方便的找到微课资源,可以反复观看,直至真正理解为止。

3.借机强化混合式教学模式。微课实现了“教学共同体”和“学习共同体”之间的市场化互动过程。微课深度印证高职“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启示大学教学模式的应该逐步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将教学的重心逐步向对学生的激励和启发。从教学目标上看,应由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向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转变。从教学手段上看,逐步增加对电脑、网络、移动终端等信息化教学辅助工具的使用,适度提高在线教学比重,增加小组讨论环节。从教学内容上看,适度将课程中的内容进行模块化处理,以减少重复授课,增加研讨比重,增加适合线上教学的内容,对课程内容进行全新的设计制作。从考核方式上看,可以引入测评、积分、实时反馈等伴随式的强化测试,引入试题库、在线答题等规模化的线上电脑考核,引导学生进行互相测评。总体上看,受微课启发,混合式学习、翻转课堂以及校内小规模在线课程,将成为广大高校近期最具有可行性的教学改革措施。

综上所述,在微课教学模式背景下,结合混合式学习模式,优化高职英语有效资源设计混合式学习模式,不仅可以提高高职英语学习者的兴趣,也可以提升高职英语教学绩效,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挥积极影响,可以在实践中推广应用该模式开展高职英语教育工作。

混合式学习论文篇(7)

关键词:混合学习;慕课混合教学;高等教育

一、引言

慕课作为新的教学形式,从其字面上分析具有大规模、开放、在线教学的特征,其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交互创生观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相互适应观的结合,关键要素是线上活动结合短小视频、在线评价反馈与互动讨论,并与面授结合,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育资源共享。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对慕课教学的实践有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但当前慕课开发与教学实施尚存在一些共性问题。首先,慕课开发重视视频资源建设,轻视教学素材资源建设,导致多数慕课沦为视频课,丧失了信息技术的认知优势。其次,课程的传授方式依然是讲授式的教学,没有充分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关联、分享、互动等信息加工活动融入教学,导致慕课教学流于形式。再次,课程评价方式主要依赖于传统的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没有建立基于学情数据库分析的学习行为评价、学习投入度评价和学习效能评价,对基于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分析的教学支持服务明显欠缺。最后,高校针对满足信息化教学需要的课程制度环境尚未建立,慕课或翻转课堂的教学往往依靠教师个体或小团队的付出和尝试,难以保证有效的在线课程开发与教学实施过程,导致信息化建设往往成为口号而缺乏行动。

二、慕课混合教学的理论

慕课是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创新载体,线上与线下混合是推动教学创新的方式,二者的融合并不必然产生卓越的教学,但势必引起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变化。这主要体现在慕课教学中新的教学构成要素的出现,即由传统的人人交互向人机交互的过渡,由纸笔工具向信息工具的转换,以及由线上与线下混合引起的教学生态的重构。

(一)混合学习理论

混合学习理念旨在兼顾利用信息技术的学习与课堂面授学习,发挥二者的互补优势,并形成更加有效的教学情境和氛围,从而促进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其核心概念包括理念、技术和制度环境三个层面。

1.理念层面。混合学习的价值功能体现在其对学习信念、动机和有效性上比面授学习更卓越,即通过课程与教学改革,形成线上与线下互动的学习共同体,促进有效的信息加工和知识建构,充分发挥联结主义的信息资源共享优势,形成一种“空间混合、时间混合、媒体混合和任务混合”的教学,体现学习的个性化与差异化。

2.技术层面。混合学习是围绕设备、技术、工具、媒体等一系列硬件和软件资源进行的学习匹配和教学设计过程。一方面,根据学习目标的不同,混合学习可以侧重知识与技能的混合协同以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通过学习任务安排和媒体混合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提高自我效能感;另一方面,从混合的程度和技术方式可以将其划分为以教为主的离线学习和以学生为主的在线学习,包括技能驱动、能力驱动、态度驱动等混合程度由低级向高级逐渐过渡的方式。

3.制度层面。教学管理者将混合学习视为组织资源的再分配和教师人力资源的再培训,教师和学生须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以适应混合学习的方式,在混合学习中如何评价学习与教学也会直接影响混合学习的效果。因此,针对学校中的混合学习,教师的素养、高校的组织规则、硬件投入与支持、数字资源的建设等都与制度文化本身有关,也直接决定和形成不同的、基于混合学习的教学,如教师与学生间自发形成的探索模式、学校层面的校本支持模式和国家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主导的战略驱动模式等。

(二)媒介教学理论

在教学设计诸要素中,媒介(Medium)被认为是事物、工具和象征意义的表达方式。教学中的媒介一方面体现为教学组织和活动任务的中介,另一方面则体现辅教学工具的特征。从广义上讲,慕课教学是借助言语表达和信息技术作为媒介工具进行教学的方式,其特点反映媒介教学论的基本取向和价值。

工具性取向强调教学媒介的工具性,认为媒介是内容、事物、物化符号的表达方式,教学媒介的作用是使教学形式直观化、教学过程最佳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发展性取向指出媒介既是学习者认识世界的工具,也是利用媒介工具参与认识活动的过程,是在符合自身认识和发展规律之上的内容与过程统一的活动。

技术性取向主张技术控制,主要目标是通过引进新的技术工具使教与学的过程最佳化和可操控化。

生态性取向侧重将教学过程视为教育者、受教育者、教学媒介和教育环境共同构成的教学生态系统,媒介是各要素互动和合作的渠道,重视媒介的社会互动和意义建构。

不论是工具性的唯技术论或是以人为本的生态系统论,争论的核心无非是技术与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问题。慕课教学不再是运用工具本身,而是将工具视为教学的一部分,对信息的获取、传播、加工、创新等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慕课教学不应片面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单纯地利用数字资源或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而是将二者作为教学设计的构成要素,凸显教学诸要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关系,从而形成新的教学生态。

(三)多模态分析理论

语言学和符号学认为媒介是语言传递的技术,模态(Modality)是有意义交流的渠道和技术,包括语言、技术、图像、颜色、音乐和符号系统。多模态分析理论受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言社会符号和功能潜势的影响,认为多模态话语是对人类语言以外的可感知的、不同模态的交际过程的分析。传统的话语分析仅仅关注语言作为意义载体,借助语言的语法规则分析其体现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而现实中语言通常与不同模态的信息表达构成混合模态,并形成情景化的社会符号系统。这与混合学习中通过不同媒介进行认知和情境创设表达交际意义的过程相吻合,相关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主要涉及三个层面。

多模态话语分析,将语言、声音、图像等不同模态的符号系统进行关联,从文化语境、情景语境、内容形式、表达形式的层面进行整合分析,探讨其交际和意义表达功能。

多模态话语组织教学,多模态话语的组织与混合学习的模态选择有关,主要受话语范围、话语基调、话语方式的调节,其中话语范围决定教学内容选择,基调决定交际对象的特征和话语目的,话语方式决定传播途径。

多模态读写能力,也称为多元读写能力(multi-literacies),旨在突出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符号系统识读和写作的能力,以及利用信息工具进行模态转化和进一步学习的能力。多模态话语分析从功能语言学和符号学的角度将慕课混合学习视为语言功能和目的的混合,为进一步理解混合学习的交际意义提供了思路,同时多元读写能力的提出为混合学习开拓了新的混合学习内容,提出了以符号识读和信息处理能力为代表的能力培养,为进一步探讨混合学习目标提供新的思路。

三、慕课混合教学的形态

慕课教学的形态有两层含义:其一指以慕课的教学理念、目的和主要方式为架构的宏观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受众范围、混合程度以及与教学相关的硬件和软件需求等;其二指涉及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教学组织和活动(任务)安排,教学的管理、完成的形式和反馈与评价方式等。

(一)宏观形态

慕课混合教学是建立在混合学习理念基础上的具体的教学实践模式,在形态上属于bMOOC, 其主要特征是线上与线下教学之间的互动。根据信息技术与面授教学混合的深浅程度差异,Mehdi(2009)将混合学习模式分为能动模式、提高模式和转换模式,分别强调混合学习在学习便捷性、师生投入度和学业效果方面相较于面授学习不断增强的过渡过程。我国学者李克东和赵建华(2004)也从混合学习模式的内容和功能角度分析,认为混合模式的技能驱动模式应强调自主学习和教师在线指导、态度驱动模式强调在线合作学习和面授学习相结合、能力驱动模式强调互动和隐性知识的学习等。在参与的广度上,由于xMOOC大规模吸引众多参与者的同时,也暴露出低课程结课率、低学习投入度和选课学生层次不齐的弊端。因此,将选课人数由成千降低为上百,并主要针对水平和能力相近的在校生的私慕课(sMOOC)对慕课混合教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慕课混合教学示意图如图1。

(二) 微观形态

对慕课混合教学的微观探讨涉及教学视频、教学管理和交互反馈三部分,因为无论是翻转课堂或慕课平台的混合教学,其核心都是借助数字化教学和课堂教学的优势,实现1+1>2的效果。

1.慕课教学中最重要的资源是教学视频或微课。视频资源本身的内容与形式直接决定混合教学的层次与质量,但相关研究并不多。有学者通过对edX平台的大量慕课视频资源分析和研究后认为,慕课视频资源目前主要包括PPT视频、电脑截屏影像、板书绘制视频、课堂录像、影棚录像、教师自拍视频等不同类型,该研究团队建议视频录制的时间长度应尽量控制在6分钟左右,应该有教师发言的画面穿插其中以增强交互性,在视频场景设置上应尽量生活化,教师在录制课程中应尽量保持视频录制的真实性。

2.慕课教学的另一主要特征是其对学生的日常教学管理趋于大数据化。在充分借助信息技术优势的情况下,首先对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记录,即对资源的访问和学习进程的记录,包括登陆慕课学习的时间、次数、作业完成的情况等。其次对现有学习行为数据进行一定的趋势分析和群体学习行为分析,形成个人学习参与度和知识学习的有效预测性报告。国内外相关研究都将学习者类型与学习行为研究相结合,期望对学习者本身和慕课教学活动设计发挥积极影响。

3.慕课教学的最大亮点是依赖于一个可以自由发言、共享共建的互动交流平台,使教学的参与性在更大范围的学习共同体中延伸。参与性由课堂向课外延伸,人人共享充分体现联结主义的本质;互动性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即时反馈的在线指导能极大地提升学习效率;多样性打破了传统的文本信息传递,对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在论坛和讨论中的使用丰富了交际意义的表达和教学的内涵。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慕课在微观层面的设计和搭建直接决定慕课混合教学的有效实施。慕课视频、在线教学管理和互动反馈构成了慕课教学的核心内容。尽管目前尚未出现慕课混合教学的课程技术标准和完备的混合教学设计方案,但慕课三大组成模块本身的功能完善和技术成熟度直接关系慕课混合教学的质量,必须给予高度关注。

四、慕课混合教学的目标

慕课混合教学的核心是根据具体的数字信息教学情境和需求重新厘定教学有效性的标准,即通过混合实现整体教学设计的完善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凸显混合教学效能的最大化。慕课混合教学的特殊性是建立在对教学媒介和教学模态重组基础上的教学生态系统建构,因此必须对教学系统进行重新的顶层设计,将信息化建设、制度保障、教师素养、学习评价涵盖其中,否则就会导致面授教学与混合教学的目标混淆和教学实践的盲目。为此,慕课混合教学的目标应体现教学的整合性、混合的多样性和建构的创新性。

首先,教学的整合性指进行慕课混合教学的指导理念和顶层设计,涉及对教学的基本态度、发展原则和方向性的整体把握,使学生、教师融入慕课混合的教学情景,因此学生个体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效率、学校的管理制度是形成整合的关键变量。个人发展维度,慕课混合教学应给予学习者充分的学习自主性,按需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自发组织学习圈、随时随地展开学习成为可能,这种学习方式使得漠视“人”这一学习主体的“异化学习”回归为学习者可以感受自由与创造的“快乐学习”,是对学习动机的一次解放。教学效率维度,慕课混合教学对学生学习的最大帮助在于对学习的体验性和参与性的提升。即由人人交互向计算机、互联网的人机交互转变,由文字信息向图文信息和多媒体信息的意义建构转换。教师教学由台前转向幕后,简单重复性的教学被各种在线教学任务和活动替代,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进一步得到激发。学校管理维度,慕课混合教学目前最受争议的质疑是对其平台的运营,学校对教学管理的方式和教育服务的流程和质量尚未达成一致性。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高等教育创新教育方式,迎合不同群体学生的需求,将现有的教学要求与混合教学的任务完成与证书发放相结合,以此形成新的制度化体系。另一方面,保证教学质量始终是高校的使命和责任,因此制订符合慕课混合教学的合理的课程标准和技术规范,将为慕课混合教学的开展提供合法性依据。

其次,慕课混合教学的多样性应是评判其教学的关键性指标。但传统的教学有效性探讨往往将“有效”定义为教学效果好或是教学时间投入和效果的比率,此类研究的问题在于缺少对教学过程的关注。所以,慕课混合教学的多样性应具有教学形态的多样性、教学模态的多样性。教学形态的多样性是指针对不同教学情境采用有针对性的慕课混合教学形态,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翻转课堂+在线讨论与慕课平台模式都是此类教学的具体实践。视频作为模态意义建构的一种主要方式应强调网络环境下的互动性和不同模态的交互性生成,形成以信息解码、意义建构、模态使用和情景分析为基本框架的思辨能力。

最后,慕课混合教学将带动教学过程创生的实现和教学组织的重构,使批判、反思和建构成为教学的真正主题。所谓教学创生就是在教学过程的体验中不断创造和生成新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在面授环境下,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要求学习者善于发现、勤于思考。而慕课混合教学降低了教学创生的专业化门槛,将有限的互动时间向课外延伸,将课程资源由以书本为主向以互联网信息和数据信息为主过渡,大大提升了教学创生的空间。慕课混合教学作为适应信息化教学情境的路径选择之一,应从教学生态的视角构建教学系统结构。系统的顶层设计应包含促进慕课混合教学的混合学习理念,始终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教师的交际教学意义建构作为提升的主要目标。因此,必须围绕慕课混合教学形态的多样性,创新教学组织建设的制度环境,形成新的适应慕课混合的教学团队。

五、教师面临的挑战

对教师而言,具备基本的数字信息识读能力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正是当前教师开展慕课混合教学实践面临的巨大挑战。首先,学科教师自身数字信息素养和数字读写能力有限,难以满足混合学习所需要具备的技术要求,尚不能实现将数字信息能力培养与具体教学目标相融合的目的。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着手在教师职前教育体系中培养教师的数字信息素养,而我国对教师的媒介教育、信息教育和多媒体教育尚显不足,显然在缺乏高素质师资的情况下不论是高等教育还是基础教育,要有效开展混合学习的实践是十分困难的,现有的所谓混合学习也很有可能沦为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或者传统视频课教学的模式。其次,现有的以课堂师生互动、学院或学校提供课程的传统模式在数字信息时代越来越难以满足学生对学习和教学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以技术媒介为依托的混合学习体现为个性化、立体化和碎片化的特征,使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日益受到挑战。因此,慕课混合的教学实践需要创新教学组织和管理的方式,使教师适应角色转换,从台前转向幕后,真正成为教学的设计者、资源的开发者和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参与者。对学校而言,应努力创新组织管理方式,在体制机制上激励教师进行职业角色转变,在组织机构建设上创新专业教师与技术教师合作的形式与渠道,打造新的专业化组织和教学创新团队以适应新的慕课混合教学形态。再次,慕课混合教学是对传统的以信息不对称为主的知识传授型的教学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的巨大挑战,尽管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并非是教学理论的新生事物,但在数字教学环境下教师与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离将进一步推动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数字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建构是实现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变的前提和基础,也势必影响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总之,教学媒介的改变引起的教学形态转变是数字信息技术革命带动的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过程。教师作为教育者必须主动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积极应对教育信息化的挑战,将数字信息素养的培养作为慕课混合教学的核心能力,与相关学科课程与教学有机结合,形成数字化混合教学生态体系,不断满足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纯槿,王红.混合学习与网上学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47 个实验和准实验的元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69-78.

[2]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