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混合式教学设计

混合式教学设计精品(七篇)

时间:2024-01-18 15:59:36

混合式教学设计

混合式教学设计篇(1)

关键词:高职;混合式教学;教学设计;综述

随着信息技术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应用的日益广泛和不断深入,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内容已经逐步从基础设施的建设转变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如何充分有效地整合传统教学环境和网络学习资源,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和评价方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混合式教学(BlendingTeaching)最早由国外的培训机构提出,主张将传统教学的优势与数字化教学的优势相结合,从而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1]。混合式教学包括教育的混合、学习方式的混合、学习环境的混合、学习资源的混合。在高职院校中开展混合式教学有利于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紧密结合,也能够将传统教学和网络资源有效地结合,既能提高教学质量又能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力以及综合竞争能力。同时,在高职院校中开展混合式教学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1]。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开展混合式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本文中,首先对已有的混合式教学理论进行了概述,然后对混合式教学设计方式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最后总结了混合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1混合式教学理论

何克抗教授认为混合式教学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2]。黄荣怀教授研究了将混合式学习的理论如何应用于教学实践中,阐述了混合式教学过程由四个关键环节组成,介绍了在混合式教学里教师的角色转变和新的能力结构以及虚拟学习环境在混合式教学中的作用[3]。汪琼教授指出混合式教学并不一定要求在网络上传授全部课程,也需要一些配合传统教学的部分教学资料或活动。综上所述,混合式教学就是将传统教学的优势与网络教学的优势相结合,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目标,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造力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

2混合式教学设计方式

混合式教学设计大致分为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2.1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以知识为重点,注重教师如何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基于混合式教学理论和MOOC教学模式,设计了从创建MOOC课程网络教学资源、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开发教学模块、教学实施、测评反馈四个环节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充分将线下学习和线上学习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对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教学模式。

2.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重对教学环境的设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结构选择合适的教学课件进行学习。将多媒体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提出了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英语写作教学,该模式在写作的各个阶段强调学生的主体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2.3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是将教学系统看作学生学习活动的序列,教师和学生分角色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活动为导向的多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该模式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选择和设计学习活动,学生从活动中获得知识。以计算机基础课为例,设计了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该模式改变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方式,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采用“知识类型分类和教学目标分层”的教学设计方法,并通过各种小组活动的开展培养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协作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

3混合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尽管多数大学和高职院校对混合教学优势的认识逐渐加强,都相继开始实施混合式教学,对混合式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的方面有:定义、模式、策略、原理,但对混合式教学的学习效果、影响因素、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等研究相对较少,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和操作方法,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目前对混合式教学的研究,在理论层面上研究的比较多,在实践方面研究的比较少。第二,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不够准确,影响了教学质量。第三,课堂学习与在线学习并行,致使学生自主能力下滑。第四,盲目追求教学资源的数量,增加了认知负荷和学习压力;第五,现有的混合式教学设计模式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力的提高有所限制,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潜能。

参考文献:

[1]杜淑娟.论混合式教学在高职院校的开展[J].教育与职业,2011,(14):83-84.

[2]何克抗.从Blending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6.

混合式教学设计篇(2)

[关键词]慕课环境;《国际贸易实务》;混合式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慕课的发展背景下,为传统教学带来了改革契机,呈现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国际贸易实务》属于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首先,课程专业性强,教学内容多,从交易磋商开始,一直到履行合同,每一个细节与环节中都体现了很强的专业性。学习起来内容多,进程慢,学习的难度偏大,记忆性与理解性较高。其次,课程实践性强,实训任务大。如果基础性的知识不能很好地理解与诠释,那么就很难达到让人满意的实践效果。接下来,学生个体差异明显,仅仅使用传统理念下的教学方式,就很难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课程内容关联性较强,如果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知识的学习就会处于被动的局面。最后,传统视角下,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实训次数有限,评价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长久下去,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甚至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鉴于此,使用何种方式利用慕课等网络教学平台所蕴含的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慕课环境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如何设计,就成了目前形势下需要探究的主要内容。

二、慕课环境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一)课程设计

《国际贸易实务》在实施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主要是为了满足服务外贸行业人才的发展需求。不仅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外贸操作核心业务能力,还需要学生满足多元化的建设需要。一般的情况下,外贸进出口的业务操作流程,具备很强的技能性,需要在真实的案例中,按照国际贸易的程序进行学习,那么才可以达到工学结合的主要境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主要的内容部分可以分为以下的几点:第一,交易准备课程内容部分;第二,价格核算课程内容部分;第三,交易磋商课程内容部分;第四,签署合同课程内容部分;第五,出口合同履行课程内容部分;第六,进口合同履行课程内容部分。在慕课的背景下,构建混合式的模式设计,需要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起来,对进出口具体任务进行有效细化。一方面需要将课程的职业素养教育体现出来,另外一方面需要展现“线上线下、学训合一”的教学理念,为下一步的内容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堂实施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在实施混合式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在慕课的基础上进行建立的。首先,课前,需要学生使用在线平台,领取需要预习的任务,在浏览的过程中为下一步的知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使用在线测试的方式,根据使用的问题,分析其中存在的重点与难点。在课堂当中,教师就可以根据反馈过来的重点与难点内容,引入案例,强化对应的知识点。在实训任务得到有效的建设之后,就可以提高实践能力,加大点评的力度。在小组互评的基础上,统筹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协作的过程中,解决问题,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团队的责任心。在课后的时候,教师需要结合现实的需求,合理的布置任务,以线上的方式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在不受到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基础上,加大反思,提高解决问题的力度。《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在慕课的基础上,以“线上+线上”的混合方式,灵活的结合教学内容构建对应的教学方法,提高了知识和实践之间的契合度,达到了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主要境界。例如:在学习“CIF贸易术语”相关内容的时候,第一,属于自学引导部分。在开始的时候,需要教师结合课程的需要,明确线上和线下的学习任务,分析其中的重点部分,帮助学生控制好时间与进度,达到慕课与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之后,使用信息化的方式,厘清知识点之间的递进关系,在知识结构的思维导图下,清晰的分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此时,教师可以使用教学视频或者是动画、新闻链接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保持信息的全面向与整体性。学生在观看了这些线上的资源以后,就可以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检验自己的预习效果,并将预习的成绩反馈到平台当中。测试的次数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定制,通过结果的查询认识到自己哪些知识点掌握的不足,哪些属于需要解决的重点。带着这些问题先自己进行思考,如果还不能解决,就可以将问题留到课堂当中,听取教师当面传授。教师为了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还在平台上设置了“学问堂”模块,不管是预习的内容,还是课堂上的内容,都可以在这里进行探究,并实时性地解决问题。第二,属于课堂深化部分。首先,在自学完成以后,学生由于个体性的差异,预习得到的成果是不尽相同的。此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习的情况,分析其中的难点与重点,使用问题导向的方式,保持内容的层次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在线下的授课中,获得不同层次的进步。其次,在问题剖析的过程中,需要先对预习中存在最多的问题进行分析,公布出回答正确的同学,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对于大部分学生都会出现的问题,教师需要针对性的细致讲解。接下来,难点的部分,教师需要根据知识点的真实需求,对内容进行细致的化解,保持有效的吸收性。最后,综合性实训与操作部分。教师主要是有效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缩小教学知识和企业之间的距离。另外,在实训的过程中,教师还融入了丰富的实训项目,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点的同时,也提高了对知识的综合利用性。例如:教师可以使用情境模拟的方式,也可以使用流程模拟的方式和角色演示的方式,不管是哪一种教学方式,都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定制,以此来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第三,知识的巩固部分,需要结合数字化的教学资源,消化和吸收知识的重难点部分,强化实际的操作性,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三)课程考核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使用的是学习行为与期末综合考核等几种方式。在平时的学结过程中,可以使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方式,提高评价的客观性,保持评价的全程性与动态性。其中,成绩配比安排上,线上成绩60%+线下期末考核40%=总评成绩。线上计分标准:视频在线学习占据了20%的比例,作业考核占据了10%的比例,在线测试占据了20%的比例,在线登录签到占据了5%的比例,在线讨论和学习占据了5%的比例,线上成绩共计成绩的60%,线下考核占据40%的比例。在不一样的模块中,不同的模块考核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知识的综合化性应用情况,涵盖的面积较为广泛,评价呈现了多元化的趋势。与此同时,教师为了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小组的命名可以与不同的国家挂钩。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团队之间的沟通协作能力。

(四)教学效果及反思

慕课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建设,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课听不懂,下课记不住,作业抄袭,考试前磨枪等问题。在效果中,混合式的教学的模式呈现以后,不管是学生的互动力度,还是学生的参与度,都获得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并且平均学习进度达到了94.57%的比例,如图一所示。从学生学习效果来看,优秀率达到了47.36%的比例,及格率达到了94.21%的比例,如图二所示。在多维度的评价下,学生的学习得到了小组之间的相互监督,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性的跟踪。不仅提高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指导的针对性,并且还转变了原有的教学思维,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展现了模块化的功能效果,提升了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总结随着社会的进步,慕课的视野下,混合式课程改革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不仅解决了专业性较强的问题,与此同时,也解决了实训任务量较大等问题。将慕课的优势发挥出来,实现线上和线下的双重结合,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完成了课堂时间和空间的延伸,缓解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个体矛盾,强化实践实训能力,满足评价需求,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实现大家共同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雷宏淼.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教学探讨———以《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为例[J].公关世界,2020(12).

[2]李旋.基于翻转课堂的《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教学设计及应用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8).

[3]刘丽.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6):150-152.

[4]金楠,阮志鹏,林琦.依托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17).

[5]王永泉,胡改玲,段玉岗,陈雪峰.产出导向的课程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3).

混合式教学设计篇(3)

【关键词】英语教学 微课 高职 混合式学习

对于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不仅是实践大规模在线教育改革的基础,也是能够让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能学到知识;并且在微课教学模式中,也能够实现大范围的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学习,改变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满堂灌模式,优化设计高职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发挥积极影响。以下本篇对此做具体分析。

一、微课教学模式

微课教学模式,就是通过大规模的在网络传播平台中,传播构建微小、简短、内容精悍的开放教学课程,微课能够增加知识传播的渠道,让人们在微课教学模式中更具知识分享、学习协作意识,促进微课学习者自身学习水平提高。在微课教学模式中,主要就是能够以兴趣为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只需要学生注册成微课用户,就可以在网上完成高中英语学习课程。微课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的电视大学的学习方式,也有别于网易公开课。微课教学模式中,具有以下特点:

1.微课知识点是短视频,会把课程内容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每节课都由10到15分钟的短视频组成。

2.可以随堂考试随时得分。在微课教学模式中,借鉴网络游戏的方式方法,能让那些不爱学习的人也可以为了微课的分数,为了跟朋友们炫耀他有多牛,而将更多的经历放到微课学习中。

3.另外,在微课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互相评价各人的学习成果。

4.虚拟课堂,微课教学中,以网上个人学习为主,但是也可以通过网上论坛将分布的学生练习起来,构建虚拟教师,可以克服学生学习的孤独感。

二、高职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基础及现状

1.基础的理论。对于混合式的学习模式,就是一种在我国当前教育中新兴的一种学习模式,在这种学习模式中,主要就是通过多种学习方法,让学生从多种渠道去获取知识。学生可以摆脱传统通过教师获取知识的学习模式,可以在更多人的帮助下,混合多种学习方法、混合多种教学方法、混合多种教学模式,综合提炼出优势的混合学习模式,更好的获得知识。在高中英语混合学习模式中,就是应该从学生为主体视角,为学生创设优良的混合式力学习高职英语的模式情境,提高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升高职英语教学水平。

2.现状。在当前我国的高职英语教育中,基于微课教学模式,并未很好的实践开展混合式学习模式,并没设计出针对高中英语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国内在研究混合式学习模式中,其研究对象大多是本科生或、研究生,极少会对高职英语混合式学习进行研究。本论文研究中,将会基于当前研究现状,优化设计高职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以便可以将混合式学习平滑的过渡到当前高职的英语教育中,激发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提高在实践中应用高职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效果。

三、基于微课教学模式设计高职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

1.课前的准备。在微课教学模式下,要想设计符合实际高职英语教学需求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在课前高职英语教师,就应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为学生制定混合式学习根目标,从而优化微课内容,从拍摄以及课程制方面,均能够赋予绝对的耐心与诚心,制作出优良的高职微课混合式学习视频,并可以将该微课上传到微课资源库,以便可以供学生学习使用。

2.设计实际混合式学习内容。对于混合式学习模式中,设计的微课内容,应该简而精,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被课程知识吸引,让学生能够从微课那简短而精炼的课程提要中,学习到高职英语知识,将高职英语知识灌输给学生。同时,在混合式学习模式中,基于高职英语微课内容,也应该符合学生学习需求,以学生能接受的视角,导入微课,让学生接受这种混合式的高职英语学习模式。

3.课后评价。在高职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中,评价该模式实施效果,可以根据微课教学平台的后台,去有效监控高职学生登录该平台学习的时长与次数,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提问、回复问题、参与微课小组讨论的频度等相关数据,评估学生在微课中混合式学习的表现,从而可以评价学生课后学习效果。

四、实证研究

1.研究对象。选择来自某地XXX高职学校的英语专业学生100名,对其从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期间,开展微课教学模式下英语混合式学习成果研究。

2.研究过程。

(1)研究前。在开展研究之前,对100名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英语口语三级考试,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中,学生50名;第二组中,学生50名。研究数据均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实施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实施x2检验,P

(2)方法。针对两组学生,在开展高职英语教育中,均采用《大学英语听说教程 3》教材。能够把第一组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应用传统教学模式;将第二组作为研究组,应用微课教学模式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

第一组中,可以对这一组的学生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基于教师、学生的面对面授课下,教师为高职英语教学主导,学生作为执行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学习高职英语知识。

对于第二组,则是主要采用“微课教学+教师讲授+小组讨论+课后学生自主微课学习”的高职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见图1)。

图1 实施混合式的学习模式

在高职英语课堂中,首先教师根据高中英语教材中每个教学单元的具体内容,为高职英语专业的学生介绍和这单元教学相关的背景内容知识;之后,就可以开展微课教学,能够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放映英语口语教学材料,让学生可以认知英语口语,练习英语口语;同时,让学生可以在课下流通微课教学课程,并引导学生可以组成小组,对课堂内容进行探讨讨论;在课堂的最后,由教师统一为学生解答疑问,并对学生有见解的回答予以保留答案,有助于扩散学生思维。并且,教师也可以告知学生,在课下时间,登陆微课学习高职英语相关资料,从微课查找课程相关内容,欢迎学生通过微课与老师保持交流沟通。

(3)结果。对于两组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结束后,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测试,随机抽取口语能力测试题目,让学生进行即兴口语演讲,评估学生得分。对第二组进行一年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后,两组学生学习情况统计有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见表2)。

基于微课教学的高职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高职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英语知识的兴趣,同时,经过对学生开展应用这种教学模式,也可以促使高职教育教学面向信息化、现代化改革发展,转化传统教学避免,提升混合式教学质量。

3.深入讨论。(1)微课混合式学习模式的优势。混合式教学能把教学方式与网络技术的现有优势最好地结合在一起。在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对于身处落后城市中的学生,拥有全部的高职英语学习短板,不仅信息不发达,连像样的书店也只有一家,想要找一些好的高职英语教育资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然而,微课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使高职学生在网上修读高职英语课程,也可以为高职学生提供学习高职英语的道路。开展微课混合式学习模式后,教师也能够在教学中,混合如网络媒体,例如让学生浏览网页,为学生播放多媒体英语学习视频,播放英语音乐,通过融合微课教学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有效去引导学生可以开口说好英语,发挥教学优势。(2)提升高职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设计质量。微课教学模式中,计算机可以对大量高职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分析,这个题目有多少人答对,多少人答错,这些反馈均可以帮助高职英语教师分析出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设计中的问题,从而优化学习模式设计质量。微课教学中,可以实施作业分组,将大部分实力均衡的学生分成一个小组,让小组成员在微课网上讨论区内,对课堂内容进行讨论。同时,在微课教学模式下,基于网络协作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断网、故意逃避网络课程等),应该确保设计的高职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中,可以为每一次的微课教学制定一个Plan B计划,以防万一,确保可以有序执行高职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应用微课教学模式下的高职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可以上学生自主实现线上线下学习,也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更好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开展高职英语自主学习,顺利完成高职英语学习目标。

五、优化设计高职英语微课混合式学习模式的策略

1.优化教学理念。坚持开放的建构主义理论,整合教学资源,实现教学成果的共享,向其他教学参与者开放,向社会开放,也要向全世界开放;二是合作的理念。要在新技术推动下,积极参与深度的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协作,大规模集成知识生产、传递、消费链条中的各个环节。同时,加大微课高职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宣传推广和培训力度,提高教师对微课混合式学习的认识,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设计适应微课高职英语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方案,提升教学水平。

2.优化微课课件。在教学中,优化课堂微课课件排布,拓展数学课堂教材难易度,领会教材内涵,高耗低效,依据教学资源,灵活安排教学情境,拓宽学生知识面。构建网微课络学堂,使教师以及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论坛方式,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教学协作,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微课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投影仪等辅助设备,明确课程问题实质,总结新知识概念,通过微课教学课前准备、引入实例、创设情景、授新设疑模式,加深学生对高职英语概念的理解,使学生保持良好、积极的高职英语学习体验。可以把学校可以在自己学校网页上建立专门的微课资源下载区,这样学生在课前课后就可以很方便的找到微课资源,可以反复观看,直至真正理解为止。

3.借机强化混合式教学模式。微课实现了“教学共同体”和“学习共同体”之间的市场化互动过程。微课深度印证高职“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启示大学教学模式的应该逐步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将教学的重心逐步向对学生的激励和启发。从教学目标上看,应由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向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转变。从教学手段上看,逐步增加对电脑、网络、移动终端等信息化教学辅助工具的使用,适度提高在线教学比重,增加小组讨论环节。从教学内容上看,适度将课程中的内容进行模块化处理,以减少重复授课,增加研讨比重,增加适合线上教学的内容,对课程内容进行全新的设计制作。从考核方式上看,可以引入测评、积分、实时反馈等伴随式的强化测试,引入试题库、在线答题等规模化的线上电脑考核,引导学生进行互相测评。总体上看,受微课启发,混合式学习、翻转课堂以及校内小规模在线课程,将成为广大高校近期最具有可行性的教学改革措施。

综上所述,在微课教学模式背景下,结合混合式学习模式,优化高职英语有效资源设计混合式学习模式,不仅可以提高高职英语学习者的兴趣,也可以提升高职英语教学绩效,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挥积极影响,可以在实践中推广应用该模式开展高职英语教育工作。

混合式教学设计篇(4)

关键词:建筑装饰设计;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

《建筑装饰设计》是高职院校建筑装饰设计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受教学资源的局限,这门课程过于注重理论教学,强调室内空间营造、设计要素搭配等方面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训练。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针对学习对象的需求,本课程尝试以混合式教学理论为指导,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方式,探索出一种新的混合式教学设计模式,并在课程中进行应用。

1 混合式“翻转课堂”概述

翻转课堂教学方式的基本思路是:把传统的学习过程翻转过来,让学习者在课外时间完成针对知识点和概念的自主学习,课堂则变成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主要用于解答疑惑、汇报讨论,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混合式教学(B-Learning)是传统教学(Face to Face)与网络化教学(E-Learning)优势互补的一种教学模式,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以“混合学习理论”为指导,“翻转课堂”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翻转;以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为起点,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完成课前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及独立探索,确定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明确问题所在;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进而强化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既强调了课前学生的知识内化环节,也重视课堂上混合情景的创设,既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也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试图通过“混合”而带来最优化的学习绩效和最佳的教学质量。

图1 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框架

2 混合式“翻转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根据混合式“翻转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过程,如图2所示,对《建筑装饰设计》课程进行了具体实现。

图2 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实现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2.1 教学设计阶段

教师首先分解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制定详细的教学任务,采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任务的制定必须以独立的知识点为单位,否则学生很难进行自主学习。为此,需要将整个课程按照知识结构组织为若干模块,每个模块再划分为若干小的知识点。

基于上述思想,对《建筑装饰设计》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将课程内容根据装饰工程项目不同,组织为两大模块,每个模块根据装饰内容不同,又划分成不同知识点,进行混合式“翻转课堂”模式教学,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每个模块由若干小的知识点构成,模块之间具有耦合性,各模块串联起来便构成完整系统。整个课程的学习结构如表1所示。具体针对“住宅空间设计”模块中的“厨房设计”这一知识点展开:

表1 《建筑装饰设计》混合式“翻转课程”教学模式课程结构

模块一 知识点 模块二 知识点

住宅空间设计 客厅设计 公共空间设计 商业空间设计

餐厅设计 餐饮空间设计

卧室设计 办公空间设计

书房设计 展示空间设计

厨房设计 娱乐空间设计

卫生间设计

2.2 课前准备阶段

(1)教学资料的准备。针对“厨房设计”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教师先制作教学视频,既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也可以用录制视频或微课的方式,并收集与教学知识点相关的网络资源,将教学内容中的各个知识点及重点、难点诠释出来。同时,布置相应的设计任务,给出户型的原始结构图和设计要求。

(2)教学资料的。教师将制作好的关于“厨房设计”教学资源,如图3所示,到师生交流平台,如世界大学城,QQ群等,供学生下载和学习。学生即时查看,并反复观看视频或学习材料,并对将不能完全理解贯通的知识点记录下来,以备在上课时与其它同学和老师交流。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将历届学生中优秀的设计方案置于交流平台中进行展览,供学生设计参考。学生根据设计任务和厨房实际情况,对厨房设计中橱柜设计形式,厨房设计类型和风格选择,厨房电气设备与智能设置,厨房设计中材质与施工表现等方面进行系统学习和分析,在整个教学中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并进行方案设计。

图3 “厨房设计”教学资源框架

2.3 课堂活动设计

教师创设轻松灵活的课堂环境,具体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如图4所示。先让学生以小组进行讨论,展示各自厨房设计方案的表现形式。当所有小组辩论结束后,要选出小组代表进行阐述其厨房设计方案。阐述过程中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阐述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提问,给予解答。这时教师总结每小组出现问题与优缺点,引出本课题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教师要给出合理化建议,讲出厨房的功能、设计要点及设计形式,基本设计原理的阐述,给出每组同学设计的优缺点,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角色互换,心理定位分析,实际问题预判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发觉与正确指导。教师给出自己的设计及思考,让同学进行比较。

图4 课堂活动教学设计

2.4 课后反馈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点评,并提出本节课的思考延伸。学生针对教师的讲解巩固知识,并通过课后讨论、网络查询等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引用。同时教师根据学生个人汇报、成果展示、小组讨论、网络或课堂中交流的活跃度等作为评估准则,得到最终成绩。避免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作业抄袭、实验内容拷贝等现象,使得对学生的评价更客观、准确。

3 结语

翻转课堂所承载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混合式教学的基础上引入了翻转课堂,打破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建筑装饰设计》课程通过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使学生从原来讲台下被动接受知识的“观众”变为主动参与者,学生在教学任务的指引下有了更大的学习自由度,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更好的安排学习,更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8).

[2] 吕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科技,2014(4).

混合式教学设计篇(5)

关键词:混合学习;图像处理;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0-0053-04

一、问题的提出

伴随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D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相应地,“数字图像处理”也成为一门重要的信息技术类课程。为了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许多教师对此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与实践。笔者通过调查研究,经过归纳总结,发现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1.数字图像处理在各普通高校以选修课的方式出现,课时一般在16或者32学时,主讲教师在

较少的课时内要完成内容的讲授、指导学生练习操作,又要对典型问题与学生进行探讨,分身乏术。2.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背景不同,知识准备上存在偏差。3.由于选修课多安排于晚上,教师下课后留在课堂的时间不足,师生交流讨论以课内为主,很难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4.选修课的教师往往是兼职,因此没有充足的时间完成教学资源的制作、学生作业的及时评价与反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通过寻找开源项目新闻系统在本校架设部署“Photoshop换影留型”学习网站,完成对教学资源网站的设计与开发,帮助学生完成线上简单学习。自主编写并开发Photoshop课程作业提交系统,促使学生互评作业与教师点评结合,对学生作业及时评价并发现作业中碰到的典型问题予以纠正。使用即时通讯工具创设学习群对师生交流不充分的现状进行调整。笔者将线上学习课程与课堂学习课程进行有机混合,对混合教学模式进行实践,试图改变当前高校数字图像处理课程中师资匮乏、重视总结性评价而轻视形成性评价与师生交流不充分的现状,建设一个低成本的校级混合教学课程。

二、实施混合教学的先决条件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可以使线上教学和课堂教学互为补充,提升师生交流频次。笔者所在的高校已完成数字化校园,信息化较完善。教学区内完全覆盖学校无线网络,各学生宿舍校园网全部部署。学生基本完全拥有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有条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线上学习。学习网站和作业提交网站的部署可以让学生在网站上浏览课件、观看课程视频、提交作业等操作,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部署的网站包含了基础工具组、图层蒙版与通道、色彩的调整、滤镜操作、图像处理高级操作五个基本内容,与教学大纲要求的图像处理教学内容相一致。网站上的课程内容主要采用了图文并混与视频来呈现,为了方便学生进行观看,课程视频采取时间短数量多的方式。另外,网站上对每个知识点有拓展、与其它知识点有联系等内容,有利于学习者进行自主拓展、深度学习。

为了使教学过程中主讲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指导学生学习,强调团队教学,邀请同校相关专业老师成立三人教学团队,分工制作教学视频和图文教程。挑选已经结课的优秀学生作为即时学习群里的交流讨论助教。课程内容的不断优化更新和学生助教的加入使得及时反馈、动态改进教学策略成为可能。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数字图像处理教学模式创设与实践

所谓混合式学习(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题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1]。混合的过程不单是技术手段上的混合,也是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的混合。笔者尝试从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五个方面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图像处理教学模式的构建。

1.教学环境方面

教学环境作为对学习活动的支撑,其设计必须参照教学内容来进行。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应不同的教学环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基础知识与概念的讲授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在此情境下,传递-接受模式是主要的教学模式。常规的多媒体环境能很好的适用此种情况。本校机房部署凌极第三代数字语言实验室系统,可实现专业语言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考试中心、开放式学习中心等多功能合一的专业教学环境。教学系统可以直接导入各种多媒体格式的课件进行教学,为课堂交互反馈提供了较好的教学平台。此系统是对传统课堂授课模式的有效技术补充。在综合性较强的图片处理教学内容中,教学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硬件环境包括多媒体课堂教学环境、校园网建设、学生宿舍、图书馆等校园环境。软件环境则包括有利于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的教学资源、有利于辅助课堂教学和师生交流互动的网络教学平台与即时通讯软件。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使得本校的无线网络达到无死角覆盖,教学资源网站与作业提交网站的搭建及学生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线上学习、讨论交流等活动可以高效进行。

2.教学内容方面

由于图像处理课程学生的学习背景不同,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既要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要有适当的内容拓展、与其它知识的联结。内容设置的层次渐进性,易于不同层面的学生自主学习,引发学生对各知识点之间进行有效的联结内化。(见表1)

在网站教学平台上以各种图文并混教程、课程视频、幻灯片课件等呈现教学内容,学生可以在线或者下载后脱机观看。在学生使用频次较高的课程视频制作上,优先考虑由教学团队采用当下校本素材自行录制教学视频。在录制前,通过查找学习相关知识的视频,采众之长,适当的简化、凝练后由本教学团队老师将知识点融入到与学生卷入度较高的实例中进行讲解。作为学习检测的手段,结合知识内容,在网站教学平台上布置每个章节的课后作业,并要求学生在下一次上课之前必须上传到作品提交网站。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方面提供了更加详实丰富的教学内容,是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的有力保障。

3.教学时间方面

在教学时间方面,分为课前、课中与课后三个时段。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每个时段都有一些适当的变更。在基础知识与概念的传授阶段,课前阶段要求学生做一次对上节课内容的简单测试题,课中注重对基础概念和知识的传输,课后针对学生答疑。在综合实际操作知识组合阶段,课前教师在即时通讯工具群组中本次学习任务,学生自定时间观看课程内容,在完成初次学习后,需要完成针对内容相关的小测验。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和问题学生可通过即时通讯工具群与教师、在线助教或同学讨论解决。

课中阶段主要实施翻转课堂。课前完成知识点的掌握,课中通过讨论、协商和探索完成知识的内化和联结。图像处理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非常强,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站教学平台已经简单学习了本节内容,在课中就有较充分的时间开展探究讨论和项目协作等活动。在教师的监督指导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针对图像处理技巧与操作等问题进行探索分析,在探讨交流中完成知识的内化与联结,提高学生对已有案例使用方法的逆推分析和实际处理能力。

课后阶段主要是通过课后作业查缺补漏与知识拓展阶段。在学生作业提交网站上评定学生的作业,教师主评,学生互评。教师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阅了解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的对这些学生进行指导。对没有完成作业进度的学生及时督促。对本章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鼓励他们进行知识的拓展学习。学生通过评阅他人作业和查看老师对作品的评价,查找自己与他人的差别,查缺补漏,对自己薄弱的知识点进行强化训练。学生评价别人作品的同时,对自己所学的知识也是一次梳理的过程。

4.教学方法方面

在线上线下混合式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模式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混合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传统的课堂讲授式学习(对于一些基本的色彩概念,原色与补色,像素等知识内容),案例分析(通过观察实际应用的图像案例,比如楼下公交站牌上的广告,学校主页的设计、本校某餐馆的菜单设计等),团队合作(学生分组,按照主题内容要求,分工完成素材的寻找、构图的设计与最终的效果处理)生生间交流学习(学生之间就图像处理课程学习进行经验交流),基于问题解决式的学习(如针对图片的某一种专项处理,比如给一个破旧且有折痕的黑白照片进行修复上色),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控能力、各种工具组合利用能力和交流能力等。

5.学习评价方面

线上线下混合式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模式在学习评价上关注学生学习的参与过程,结合平时作业成绩,兼顾学期末终章作业结果,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形成性评价主要针对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评价,是总成绩占比的40%,考虑到学生可能通过观看其他学习网站的同类课程内容来进行自学,因此,针对线上学习的评价占比20%。主要是通过分析学生在网站的登录次数,在线测试成绩和观看视频的时间来评价。线下成绩评价占比20%,通过学生的出勤率、回答问题的次数、在团队讨论时是否能积极有效的提出问题或者回答问题等表现进行评价。

总结性评价包括终章作业的评分和各成员互评分,占总评成绩的60%。各成员互评分占20%,主要检验学生在线下协作过程中是否有效的完成小组分配的任务,由成员互评和教师评价共同确定分数。终章作业占40%,主要是鼓励学生自己从素材的找寻、图片的构图、围绕某个主题完成图片的综合实际应用能力,以教师评价为主。

四、混合教学效果分析

2014年3月-2014年11月,在这两个学期中,笔者在图像处理选修班,开展了32个学时共有120名各学院的学生参与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图像处理教学模式的实践,在课程整体结束后,使用李特克量表、学生综合成绩分析报告和单人访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调查,汇总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满意度与建议。

通过调查,了解到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持较高的满意度(76%的学生持肯定意见)如图1示。异于其它课程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高,课堂参与程度好。

笔者将每次课后测验题(5次测验,每次10题)答对数、提交作品数目(5次提交作品)与作品的师评分数作为统计对象,对比分析了测试班的60份报告和对照班的60份报告(见表2),从表2中可见,测试班的学生在平时课后测验、作业提交次数及作品师评分上小幅度高于对照班的同学。

五、总结与展望

在上线下混合式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中,将线上学习和传统课堂教学,根据课程内容的需求从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法和学习评价五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混合。合理安排传统课堂教学或翻转课堂,促使学生在课程的投入时间上加大投入,学生在课下有较多的时间进行自学,在课堂内开展探讨,围绕课程中的难点进行协商、交流、解决;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注重教学过程的指导,在指导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通过教师的归纳总结反馈给学生更深入的课程理解。当然,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非课堂学习过程中,由于缺乏监督和整体学习氛围,学生容易受外界干扰而无法顺利自学。课程作业较多,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在此门课程上,导致其它课程学习时间减少。多种学习方式有时候流于表面而未达到深入学习等。这些问题给今后的教学又提出了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中国电化教育.2004.03:1-6.

[2]Charles D.Dziuban, Joel L.Hartman, Blended Learning[EB /OL].http: / / .hk /search?hl=zh-CN&source =hp&q = + Charles + D.+Dziuban%2C+Joel+L.+Hartman% 2C+Blended+Learning&aq=f&aqi=&aql=&oq=&gsrfa=2014-06-02.

[3]孙曼丽.国外大学混合学习教学模式述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3(192):153-160.

[4]敖谦,刘华,贾善德.混合学习下“案列-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03:122-126.

[5]徐明,周恕义,乔虹.教学模式引导下的多样性数字化学习环境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4.03(24):94-99.

[6]钱文华,徐丹,岳昆等.图像处理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5(S2):240-242.

[7]邵文红.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的教学方法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05:60-62.

[8]费少梅,王进,陆国栋.信息技术支持的SCH-SPOC在线教育新模式探索和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5.04:57-60.

[9]欧阳丽莎,李思思,王艳凤.混合教学与德国探讨式教学在艺术教育中的整合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06(317):93-97.

混合式教学设计篇(6)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混合学习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一、 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的现状

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是指建立在多媒体课件基础上的课堂教学。目前,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班多媒体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教师利用教辅型课件组织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课件上的内容与自己的讲解及学生的参与活动穿插起来。由东南大学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多媒体课件就是一种教辅型课件。该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能使学生对课本内容产生多维感官和立体的理解,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另一种是利用助学型课件所形成的上机自学+课堂辅导的多媒体教学模式。该种模式的特点是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先自学课文内容,然后教师课上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答疑和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及难点内容、组织讨论和课堂练习等。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强调个性化学习活动,学生能自己把握进度,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

以上两种多媒体教学模式都将教师从繁重机械的讲课工作中解放出来,“一言堂”的课堂格局改变后,教师有时间和精力去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但这两种模式也有各自的缺点。大班多媒体教学由于教学班级大,教师没有办法顾及学生的个别需求,课件演示的快慢由教师一人控制,有的学生感觉速度快、眼花缭乱,有的学生感觉速度慢、无所事事。上机自学+课堂辅导模式的缺点是,自学能力差的学生遇到困难时,往往采取回避的态度。课堂辅导答疑时,教师也不能一一回答每个学生的问题。另外无论是教辅型还是助学型课件的内容都是围绕课本内容展开的,虽然图、文、声、像并茂,但时间长了,学生也难免感到乏味,而且多媒体课件虽然实现了人机交互,但并不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因此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正是基于多媒体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在Blended Learning理念下构建大学英语教学的模式以期解决这些问题。

二、Blended Learning的介绍

(一)Blended Learning的起源和定义

Blended Learning是一个不断发展扩充的概念,在传统的教学中早已存在。但是直到2001年E-Learning进入低潮以后,人们开始对纯技术环境进行了反思,关于Blended Learning的探讨才逐渐增多,并出现了Blended e-Learning。当前学术界将Blended e-Learning和Blended Learning视为同一名词。[1]Blended Learning有时也被称为Blending learning,汉译为混合学习或融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的理念实际上源自国外一些企业在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时,为了降低培训成本,将传统的员工培训方式与e-learning的培训方式结合起来。在学术界,Blended Learning 产生于人们对纯技术环境进行了反思之后,认识到e-learning和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二者的关系不是谁取代谁,而是取长补短互为补充。

(二)Blended Learning的特征

从狭义的定义可以归纳出Blended Learning的基本特征是:①采用online+face-to-face的教学形式。②考虑教与学双方的经济效益。③从教与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出发。④利用一切行之有效的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尤其是学习情境和信息传递方式的设计)。⑤学习指导基于学习者的学习条件、便利程度、学习效果、经济效益等因素,具有明显的个性化教学倾向。[4]

从广义的定义可以看出Blended Learning不是一成不变的理念和方法,而是动态的、开放的,其内涵会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比如Blended Learning在过去指的是讲座、实验室、书籍、活页等的混合。而如今其混合的范围更大,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混合离线和在线学习:在最简单的层面上,混合式学习应该包括离线和在线的学习。在线学习形式通常指那些通过Internet或者Intranet的学习,而离线学习则指发生在传统教室环境的学习。

2.混合自定步调的学习和实时协作学习:自定步调的学习是指完全基于个人学习需求的、学习步调自我控制的学习,而实时协作学习是指在多个学习者之间动态交流共同分享知识的学习。

3.混合结构化与非结构化学习:不是所有形式的学习都需要一个提前考虑好的、结构良好的或者像课本上的章节一样按一定顺序组织的正式的学习程序。事实上,许多工作中的学习是通过会议、聊天及电子邮件等非结构化的形式发生的。良好的混合式学习课程都应该注重积极地获取在非结构化的学习活动中的对话与文档资料,并把它们存入知识库,可以让知识工作者分享。

4.混合了多种教学资源:可以是购买的标准化的教学资源,也可以是自己开发的适合学习者特殊需求的资源。大量的教学资源可以培养出学生较强的信息素养,有助于其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1]

三、Blended Learning理念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设计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如网络技术,使英语教学不受时空限制,朝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充分考虑和合理继承现有教学模式中的优秀部分。因此Blended Learning理念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设计以突出混合学习的特征为主旨,同时也充分利用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所取得的成果,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多媒体课件。(如图所示)

(一)教学模式描述

新模式将从三个层次进行混合,第一个层次是面对面的活动与网上或课外活动的混合,这个层次的混合比例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在课程设计阶段确定。第二个层次是课堂内面对面的各种活动的混合,这个层次的活动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应根据具体的单元内容在教学设计阶段确定混合内容。第三个层次是网上或各种课外活动的混合,在这个层次教师要在内容选择和个人辅导上提供帮助。在媒体利用上,新模式并没有抛弃传统的教学媒体诸如黑板、教材,同时也充分利用了现有的多媒体课件,在此基础上还利用了现有的网络资源和网络工具。如果学校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开发自己的教学平台,将上述三个层次的混合置于课程控制系统之中,将更有利于教学的实施。新模式同时还在如下方面体现了混合学习的理念。

1.离线和在线学习

在此模式中,离线学习是指发生在传统教室环境下师生面对面的活动。在这种学习环境中,教师仍然起主导作用,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然后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讲解课文,同时对学生进行提问,组织讨论和课堂练习。在线学习指基于网络的课外活动,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通过网上的多媒体课件(助学型)复习课堂内容或查缺补漏。如有疑问可以通过E-mail、Blog或BBS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学生还可以选择老师推荐的英语网站浏览英语新闻或短文等,或欣赏英语电影、歌曲,也可以通过网上的英语试题库进行自测。

2.自定步调的学习和协作学习

在基于网上的课外活动中,学生完全可以在任何时间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学习内容,不必受其他人的影响,而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BBS、Blog和E-mail等多种方式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因此实现了自定步调和协作学习的混合。

3.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学习

在此模式中,面对面的教室活动是按课本上的章节顺序组织的学习过程,是结构化的学习,该种学习可以防止单纯的自学导致有些学生一无所获,同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完整掌握。网上的课外活动则完全是一种非结构化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

4.多种教学资源的混合

在此模式中,不仅充分利用了教材和多媒体课件等专门为学生设计的教学资源,还利用了大量的非专门的教学资源如英语网站、英文歌曲、电影等。课本等专门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学生对英语语法和句法的掌握,而非专门的教学资源在有利于增加英语学习的乐趣同时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很有帮助。

(二)教学策略和特点分析

在本模式中,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和交流的工具整合至英语的教与学中。其具体包括:

1.课程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获取和呈现工具

在以“教”为主的面对面的课堂活动中,信息技术可以起到演示的作用并提供一定的交互性能,而在以“学”为主的基于网上的课外活动中,信息技术又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学习的资源环境。

2.学习情境的创设工具

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同时为学生创设各种不同的学习情境,如问题情境、真实交际情境、合作学习情境和具有丰富学习资源的情境。

3.协商学习和交流讨论的通讯工具

学生可以借助ICQ、Email、Chat Room、BBS等网络通讯工具实现相互之间的交流,参加各种类型的对话、协商、讨论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精神。同时,语言也成了真正的沟通工具。

四、结语

该模式是基于Blended Learning理论并结合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设计的,因此对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虽然此种模式能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并在多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还有赖于实践的检验,但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首先应是教师思想观念上的改变。Blended Learning的理念可以使教师具有一种开放的思维,进而在教学中采用兼容并蓄的教学手段,在丰富课堂的同时,利用网络将课堂无限延伸,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田世生,傅钢善.Blended Learning初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7:7-11.

[2]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中国电化教育,2004,(3):5-14.

[3]Singh.Harvey.Building Effective Blended Learning Programs[J].Educational Technology,2003,(11-12):51-54.

[4]赵丽娟.从大学英语教学透视Blended Learning[J].电化教育研究,2004,(11):47-51.

[5]周淑清.初中英语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6]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混合式教学设计篇(7)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船舶分油机;信息化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24-0030-03

一、引言

2011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以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我国愈加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知识的地位。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混合式教学的概念最早由国外的培训机构提出,指的是网络线上与线下的混合,通过引进面对面教学来改进E-Learning教学的不足。随后,混合式教学模式被引入到高校教育领域,并得到高度关注。

本文主要探讨在高职《船舶柴油机》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以“船舶分油机”这一教学单元为例,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一系列教学活动,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融“教、学、做”为一体,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信息化教学分析

1.内容分析

课程:船舶分油机是《船舶柴油机》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依据国际海事组织2010年在马尼拉修正的《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Standards of Training、Certification and Watch-keeping for Seafarers ,简称“STCW公约”)、课程标准等要求,确定了本项目的教学内容。

教材:选用“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学时:2学时。

2.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高职水上运输类轮机工程技术专业二年级学生。通过对2012级学生该课程学习效果的调查与分析,发现他们有想法、有创新,渴望成功,网络、智能终端使用熟练,之前已经学习了分油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为定期维护的学习提供了理论支持。

3.教学目标

依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结合当前学情分析,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的培养融入教学过程当中。

知识目标:深化理解分油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充分掌握分油机拆装步骤与维护保养方法。

技能目标:熟练完成分油机的拆装;掌握疏通、清洁、检查、更换等常规维护技能。

素质目标:提高安全意识;规范操作行为;加强合作精神。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分油机的正确拆装。

教学难点:掌握分油机的维护方法。

5.教学策略

由于分油机是高精度的、由众多零部件互相嵌套并高速回转的设备,内部结构相当复杂,而且价格昂贵,对维护保养的要求极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难以获得直观认识,费时费力费财,非常适合采用信息化手段教学来呈现。

为此,采用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理念,依托课程教学平台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维虚拟拆装系统和教学资源库等教学资源,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具体如图1所示):

三、信息化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准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前,学生登录课程教学平台,选择教学单元,动手操作Flas,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分油机的结构、工作原理等相关知识点,然后领取任务单,明确本次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自主学习微视频(教师录制)等相关资源,初步了解船舶分油机定期维护的流程,完成课前测试。老师根据统计分析,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按层次和个体差异进行分组,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为课中学习的分组合作做准备。

2.课中学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探究新知

环节1:情境创设

老师结合自己在远洋船舶上的工作经历,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对分油机进行拆装维护呢?结合企业工程师的情境解读――依据SOLAS国际公约和船舶设备维护保养计划的要求,强调了职业船员对分油机应具备的能力与责任,让学生明白了远洋船舶分油机拆装维护的重要性。

环节2:知识学习

在教学平台上,学生结合分油机拆装步骤的排序游戏,画出分油机定期维护的拆装流程图,在趣味的学习中,熟悉了拆装维护流程;通过观看微视频(企业工程师参与录制),学习常规的维护方法;接着,老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共同总结出拆装的注意事项和常规的维护方法。

环节3:仿真演练

如何高效地完成分油机的正确拆装呢?启动仿真软件,进入虚拟拆装环境。老师先演示讲解,然后学生对照演示开展虚拟拆装练习,观看一步,操作一步,如果出现错误操作,软件将自动提示及时更正,犹如给每名学生配备了一位专业老师手把手地指导,解决了过去教学中因缺乏及时纠正而使学生容易学到错误操作的问题。

软件设计均按照分油机拆装规范制定,从专用工具的选择到专用工具的使用,从拆装位置到拆装顺序,从关键零件的标记定位到精密零件的摆放与保护,学生充分领会了分油机拆装的四大注意事项。

学生反复练习,完成虚拟拆装考核;在愉快的仿真练习中逐渐掌握了分油机的正确拆装步骤,突破了教学重点,并为后面的维护保养做好了准备。

环节4:实践操作

本环节在实训场所完成。按照实际工作岗位要求,进入该场所之前,学生先在教学平台上学习安全注意事项,然后佩戴安全帽和防护手套,老师在操作现场再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Y合任务单要求,各小组在组长的指挥协调下,分工配合,团结合作依次完成拆装前的工具准备、拆卸、维护保养与装复等步骤。

在维护保养过程中,学生对泄水孔、排渣孔等细小通道要逐一清通,不能有脏堵;对分离盘片、分离盘架等易脏污部件要先浸泡再清洗;对活动底盘、立轴等高速运动件要仔细检查是否有异常磨损和裂纹;对易老化的密封圈、塑料堵头等要及时更换。

如有疑问,可以随时查看微视频、查阅英文说明书或小组讨论,自主寻求解决之道;老师巡回指导,实时记录典型操作行为,并上传课程平台,同时确保实践操作安全。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深刻掌握分油机的拆装及维护方法,充分领会定期维护、预防为主的重要性,有效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提升了学生对船员职业的认同感。

环节5:总结评价

实践操作完毕,各小组上传任务单,进入总结评价环节。老师根据巡回检查情况和任务单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点评和评分,并对分油机的拆装要点及维护方法进行总结。课后,学生结合自己对本项目的掌握情况,在教学平台上及时进行自我评价。

3.课后拓展――培养学生交流能力,提升个人综合素养

课后,学生在教学平台上,观看学习老师上传的典型视频,并针对学习上的困惑,在交流空间进行讨论,并提交学习心得;点击查看多元评价成绩,了解自己对本任务的掌握情况;链接轮机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进一步扩大学习范围。同时,预习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四、信息化教学效果

针对“船舶分油机”这一教学单元,进行了信息化教学效果调查。调查对象为授课教师和学生,调查内容主要有: 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和感悟;对小组协作学习的认同和建议;在教学实施中,学生课前学习的主动性和课中学习的创造性等表现;以及对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内容掌握的程度、团队情感体验的情况、信息化教学的效果等。 从调查问卷收集整理后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船舶分油机”单元的信息化教学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

1.认同感

95%的调查对象都表示喜欢信息化教学的教学方式和氛围。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在得到组员和教师承认时,会有较大的满足感和愉悦感,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2.主观能动性

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较信息化教学活动实施前有显著提高,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基本上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拓展等各环节。

3.团队合作

在实践操作环节,团队合作的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小组长在教学开展中发挥了较大的协调与领导作用,学生相互之间也增强了合作的责任感。同时,这种教学形式还有助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沟通,协作能力提升明显,教师也能做到因材施教。

4.创造性思维

在信息化教学实施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热烈切磋讨论的气氛,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化,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在一定情境下,引起了联想与想象,从而产生超越传统课堂教学的创造性思维。

综上所述,信息化教学在“分油机”单元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学生对“分油机”相关的知识和各项操作技能等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系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五、结束语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教学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将会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改变着以往传统课堂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灌输的倾向,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度。信息化教学的实施,授之自主学习的方法,使课堂信息量充足、生动活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其更加注重团队合作,成为综合素质较高的专门人才。真正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创造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鲁昕.以信息化促职业教育现代化[J].江苏教育,2014,48(12):8.

[2]唐文晶,武马群.基于虚拟系统的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实践教学大赛赛项设置规程与组织机制初探[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4(4):50-54.

[3]陈琳.中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创新特色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3):12-18.

[4]娄洁.关于高职工科专业课实施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探索[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31(1):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