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班级文化建设成效

班级文化建设成效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22 09:23:02

班级文化建设成效

班级文化建设成效篇(1)

一、准确理解班级文化的内涵

什么是班级文化?所谓班级文化,就是班级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为大多数同学接受与认同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活动准则以及其他可以教育、规范、激励学生的价值与制度体系。

班级文化的建设可以由浅入深地分为四个层次:一是班级物质环境文化,是指班级师生在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各种物质环境。如班徽的绘制、口号标语以及名人名言的布置等。班级的物质环境能够迅速为学生提供视觉刺激,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表层班级文化。二是班级制度文化,包括班级的组织结构和班级的管理制度,是精神文化的产物。三是班级行为文化,是指在师生中形成的拥有共同理想、信念的行为准则和做事方式。四是班级理念文化,也是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是在班级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师生共同持有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班级文化建设的成败,关键取决于班级理念文化(精神文化)是否成熟,它是班级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核心内容。为提高班级文化建设的成效,把思想品德课的相关教学内容渗透到班级文化建设中去,关键在班级文化建设理念的确定。

二、结合思想品德课的相关内容确定班级文化建设的理念

如前所述,班级文化建设的成败,关键在班级文化建设理念的确定。班级文化建设的理念,是班级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那么,班级文化的软实力又是什么呢?班级文化软实力就是班级理念文化、精神文化建设的有效度,就是班级理念文化发挥作用的程度。通俗地讲就是一种“氛围”,也可以概括为一个字:“场”。笔者相信,被班级师生高度认可的班级理念,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会产生一种强有力的磁场,这种磁场虽然无法被人们看见,但只要进入班级,就进入了这种氛围和“场”,同学们的心就会被紧紧地吸引到一起,产生一种强大的合力和共同向上的力量。我们把这种根源于班级文化建设理念的看不见的力量称作班级文化软实力。那么,如何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形成这种“场”,从而有效提升班级文化软实力呢?实践证明,密切结合思想品德课的相关内容,确定能够被班级师生高度认可的班级文化建设理念非常关键。

思想品德课中有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那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确定班级文化建设理念的基础,是提升班级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这是因为,正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表述的那样,班级文化建设也特别需要一个共同理想来凝聚力量,需要一种精神鼓舞斗志!笔者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在班主任工作中坚守一种班级文化建设的理念:强烈的目标意识,全力以赴的向上精神!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笔者在历届班级工作中不断取得优异的成绩。那么,在理念确定后应该怎么建设班级文化呢?

三、引导学生制定班级总体目标和个人奋斗目标,营造班级文化的浓厚氛围——“场”

班级总体目标就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共同理想。有效的班级目标能凝聚全班的力量,形成浓厚的氛围——“场”,从而把整个班级团结在一起。为保证班级目标的有效性,在实践中必须处理好班级目标和个人奋斗目标、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的关系。

班级文化建设成效篇(2)

论文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特色文化;原创文化

高校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中的亚文化,受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影响,是指参与班级教育教学活动的师生在一定规范下所创造出来的独特的班级生活方式,并形成一套为大多数同学所认同的、用来教育同学的价值体系(包括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准则等)。即在一个班级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延续性的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这种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使班级同学彼此之间能够达成共识,形成心理契约,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它可以表现为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班级行为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班级精神文化在内的多种文化形式。

本文结合周口师范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近几年来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工作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则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是进一步优化高校的育人环境,强化育人阵地,推进育人工作的重要举措,对于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班级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

班级文化是班级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班级形象、提高班级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班级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2.班级文化建设可以极大地提升班级的文化品位

班级文化表现出一个班级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班级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3.班级文化能反映一所学校的综合实力

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组成部分,班级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班级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优秀的班级文化能赋予学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学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可以体现出一个学校的综合实力。

班级文化建设相对于校园文化建设来说,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把握以下几项原则。

(1)坚持以学生为本,让班级文化更好地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需求和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把握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地建设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包括环境、制度、精神、行为等因素,良好的班级文化必须是以上各种因素全面、协调建设的一个过程。

(3)注重统筹兼顾,切实解决好班级文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

过程,要切实解决好这个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制约优良班级文化形成的各种问题。

二、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探讨

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对于改善学校的育人环境、提升校园的文化品位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院就此项工作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具体工作中,我院采用了“一体两翼”的建设模式,一体即“围绕学生成才这一中心”,两翼即“突出专业特色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瞄准就业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这种建设模式提升了学生对所学专业、所在班级的认同感,从而达到提升班级成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目的。

1.良好的氛围是打造班级文化的基础

(1)班级环境建设方面:良好的班级环境会使师生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也将激发师生员工的开拓进取精神,约束他们的不良风气和行为,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基于此,我院近年来高度重视班级的环境建设,通过开展“教室文化大比拼”、“特色班级环境建设”、“书香教室建设”、“示范班级创建”等活动,全方位地提高了班级的环境建设。

(2)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班级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班级成员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班级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并具体体现在学风、班风和学生之间和谐的关系上。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方面,我院利用“为奥运添光彩”、“纪念建国60周年”等活动,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大力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丰富多彩的活动是打造特色班级文化的重要途径

(1)充分发挥特色文化活动的基础作用。班级素质拓展、“每天锻炼一小时,快乐生活一辈子”晨跑活动、周末文化广场、班级DV大赛、宿舍篮球赛、教室文化大比拼等等,已经成为大学生业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活动学生自主策划、构思、组织、实施、开展的集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开创性于一体的优秀班级文化活动,在丰富第二课堂活动内容的同时,他们自身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和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充分发挥班级“原创文化”的示范作用。在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对从学生中涌现出来的“原创文化”应予以高度的重视,发挥其重要作用。我院近年来发现并推广了来自于学生,具有高度思想性和实践性的“原创文化”。近年来我院先后推广了计算机科学系由班级学生自我创作、自我编辑,充分反映班级文化、充分体现班风学风的“班级月刊”、教育科学系以宿舍为单位充分表达学生心声、展现宿舍文化的“宿舍周刊”、物理系旨在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工程”、中文系的毕业生离校教育“六个一活动”等,这些都为班级文化建设起到了有力的推进作用,为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全校范围内推广了毕业生离校教育“六个一活动”,安排辅导员开展“一个平台、一份礼物、一句叮咛”工作,积极倡导毕业生留下“一个心愿、一份承诺、一句祝福”,实现了学校同毕业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增加毕业生与学校、老师的情感,增强毕业生的感恩之心和回报社会的责任感,确保了毕业生的文明离校。

(3)充分发挥宿舍、小组活动的支撑作用。宿舍、小组等是班级内的最基础单位,充分发挥他们在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004年开始我院借鉴社会学社会工作中小组工作方法的理论知识,在数学系进行“小组工作方法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应用”的试点,通过借助社会工作中的小组工作方法,依据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工作,并辅以有针对性的辅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同。

(4)充分发挥学生社团活动的辐射作用。我院目前拥有艺术协会、杏花雨剧社、飞扬学社、大学生法学会、口才与交际协会、摄影协会、家电维修协会、电脑爱好者协会等40多个学生社团,涵盖文学、科技、体育、社会实践等方面。学校充分发挥上述学生社团的辐射作用,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建设班级文化,同时围绕大学生头脑中的“热点”,开展丰富多彩、积极活泼、健康向上的活动,将思想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科学研究、文化交流与知识传授融入到文化活动当中,从而达到教育人、培养人、提高人、塑造人和凝聚人的目的。

(5)充分发挥高素质人才的引领作用。近年来,我院化学系、生物系各个班级试点开展了“名师有约”活动,即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引领作用,构筑全员育人机制和人才培养工程,利用化学系、生物系教授、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多的特点,由名师做学生学业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探索新的育人、班风建设模式。同时,还通过高层次人才的引领作用,促进了系风、班风和学风建设,以培养学生成才为抓手,在学生继续深造和综合素质提高等方面都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这两个系近几年的考研率均在60%以上,其中,2010年化学系参加考研究生的学生占毕业生总人数的82%,考研录取率达到71%,985、211院校录取率分别为25%、51%。

三、关于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目前还处于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阶段,在我院的具体实践中,笔者对特色班级文化建设有以下几点建议。

1.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应注重时段性

班级文化建设,首先应结合学生的特点而进行。大学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段,学生的特点、对知识的需求、对班级文化的需求不同,因此班级文化建设的主题内容应有所不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充分结合大学生的生涯特点、大学生成长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明确、切合学生实际的专题活动来促进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例如:我院化学系在班风建设中采取“学风渐进式培养模式”,对于刚入校的新生以适应大学生活教育为主,大二、大三主要以专业思想教育为主,大四以升学或就业技能培养为主,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2.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应以大学生成长成才为核心

班级文化对班级成员有很强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塑造力,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因此班级文化建设应围绕这一目标而进行,以服务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为核心。

3.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应注重长效机制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开展实施到效果显现需要一定的时间,必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是建立长效机制的保障。制度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例如,我院在实际工作中每个教学系都结合自身专业的特点,制定了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条例,建立了学生个人素质档案,这些都从不同的方面促进了特色班级文化建设。

但是,仅有完整的规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负责将各项规章制度予以执行和落实的组织机构和队伍,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是确保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并使其真正起到规范学生言行作用的关键环节。所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班级文化建设成效篇(3)

关键词:班级精神文化;精神乐园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9-0158-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9.102

在班级管理中,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中枢,是整个班级成员生命精神的集中反映,彰显了一个班级的凝聚力。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班主任应该充分发挥班级精神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开发各种教育资源,创建班级精神文化,共筑学生精神乐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自从实施高效课堂以来,我们对建设班级精神文化做了如下探索。

一、拟定班名、班歌、班训,建设班级听觉文化

(一)班名

班名、班歌、班训是班级的听觉文化,集中反映了班级的风貌。学校通常是按照年级、班级给班级命名,如七年级(1)班(2)班,这样的班级名称缺乏个性和风采。班主任应该通过班会给班级起一个响亮的名字,既显示学生精神,又代表班级特色,如“爱心班”“和谐班”“文明班”等。

(二)班歌

班歌也是班级特色的显著表现,集中体现班级成员的价值取向、审美观念和理想追求。班歌可以请音乐教师作曲,语文教师作词;也可以采用学生喜欢的曲谱,由学生自己填词;也可以把学生熟悉的、能表达学生心声的现成歌曲作为班歌,如《我的未来不是梦》《蜗牛》等。

(三)班训

班训是班级精神文化的体现,是班级学生追求进步的精神动力。拟定班训要在分析班级现状,确定班级共同目标的基础上,由班级全体成员民主商讨确定。在实施高效课堂的今天,我们可以确定“我的课堂我做主”“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等班训。

二、创新班级管理方式,彰显学生生命活力

班级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都有理想,有抱负,有潜在的创新能力。在班级管理中,我们要下放权力,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彰显学生的生命活力,体现班级的精神文化。

(一)小组管理

在高效课堂建设中,我们将班级分成4-6组,每组4-6人,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以小组为载体,构建班级管理的新体制。全班设常务班长1名,各小组组长组成班委会。实行小组轮流管理制度,每星期安排一组,由组长担任执行班长,并根据学生能力、特长将班级中学习、纪律、卫生、文体等各方面的工作分配给各小组成员。按照政教处和班级工作计划组织班级活动,做好检查、评估、记录工作,周末做出班级整体评价,第二周开班会课时由组长及组员向全班学生汇报上周工作情况,并对上周工作提出整改意见。每组第二周值周时可以根据组员表现,轮换组内角色,形成人人参与班级管理的新体制。

(二)创办班报

创建一份班级周报,拟好报名。如《苗圃》《丫丫》等,体现班级是每一个学生成长的乐园,学生在教师的哺育下茁壮成长。周报可以设计校园新闻、班级新闻、优秀组员、优秀组长、凡人哲语、学生佳作、交流园地等常规栏目。每周由值周组成员根据自己的工作任务记录班级学生的表现,并分工协作,安排版面,编辑报纸。每周一份,第二周星期一张贴在学习园地,第三周取下装入班级成长记录袋。

(三)使用班级成长记录袋

为了促进班级成长,形成鲜明的班级精神文化,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可以使用班级成长记录袋,记录班级成长过程。学生是班级成长记录袋的主人,我们可以让学生拟定成长记录袋的名称,如“2017届七年级(1)班成长记录袋”,当然也可以根据班级特色确定个性化的名称。学生可以自行设计成长记录袋的封面,确定主题,收集内容。记录袋内容一般包括静态资料和动态资料。静态资料包括班级计划、班规、班约、班级考核细则等,动态资料包括班级周报、活动总结、班级和个人受到表扬和批评情况、班级考试成绩、小组周评、月评、学期评价结果等。记录成长记录袋,一定要做到分工明确,有序进行。记录袋记录班级成长的过程,反映学生取得的进步,并通过学生反思,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

三、实施新课堂教学模式,创建高效课堂文化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根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生本教育”教育理念。我们实施师生互动自主合作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情境,关注学生的发展,重塑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建高效课堂文化。

(一)教室物质文化建设

为了打造高效课堂,创建班级的精神文化,班级要精心设计布置教室环境,要求体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学生自行设计的班名、班号、班徽张贴在教室门口;学校在教室安装三块黑板:正面、后面、左侧面。教室左侧黑板是小组文化建设基地,张贴班级分组一览表:组名、组号、组员、组训,日评价表、周评价表、优秀小组、组员光荣榜等,黑板上面是小组合作方面的口号。教室后面的黑板是学习园地,张贴学生学习心得、手抄报、学生作品、名人名言、每日一读等,图文并茂,新颖活泼。其左侧是图书角,右侧是学生阅览书架。正面黑板上面是班风、学风。通过积极营造课堂改革气氛,体现新课堂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班级建成学生的生命场。

(二)小组文化建设

高效课堂基本的学习形式是小组,小组文化是高效课堂文化的特色。在班主任引导下,班级成立学习小组,做到科学合理,分工明确。小组自行设计组名、组号、组训、组规,甚至组徽、组歌等,集中体现小组奋斗目标,彰显小组精神面貌和个性色彩。

(三)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展示都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课前,小组长检查小组成员预习情况,向教师反馈信息。课堂上由小组长主持展开问题讨论,展示也是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本组合作探究的成果,有情景表演、演讲、演示、辩论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学生在合作中不仅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表达,而且增强了团队意识,提高了竞争能力,健全了人格。课堂评价也是以小组为单位,采取捆绑式评价,构建组间竞争机制,充分调动了小组及成员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了昂扬向上的班级风貌。

四、全班宣读誓词,培养班级精神文化

全班宣誓有两项内容。一项是参加学校组织的“两操两宣誓活动”,每天早操、课间操后做好《认真做好每一天》《班级八荣八耻》宣誓活动。另一项是利用每天早自习前几分钟时间举手宣读班训,分组宣读小组口号,让学生在宣誓中反思自己每天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规范自己的行为,逐步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班级精神文化。

参考文献:

班级文化建设成效篇(4)

【关键字】班级文化 课外阅读 班级建设

美国教育学家1932年在《教学与社会学》首先论证了学校文化,至此关于班级文化研究正式开始。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特质与灵魂,不同于其他而特有。班级文化涉及班级中每一个成员,包括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各个关系。班级文化可以划分为软文化和硬文化,硬文化是利用黑板报标语等展示班级精神气质的一种方式,而软文化则包括了制度文化以及观念文化等层面,由此可见软文化在班级建设中意义更为重要。课外阅读是学生提升自我修为,增加知识含量有的有效途径,同时课外阅读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也意义重大,打造特色班级、文化班级、魅力班级,课外阅读是有效途径。

一、倡导课外阅读,强化班级人文精神,认知真善美

《弟子规》开篇讲述“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倡导了孝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水浒传》所讲述的是以“义”字为中心的历史人物情节。可以说优秀的书籍是充实思想,探究人文精神最佳途径,又如《道德经》所倡导的“道可道,非常道。”又会开启学生关于哲学天理人文的思考。一切伟大的思想几乎都离不开广泛的阅读。在班级中倡导课外阅读,加大课外阅读,通过班主任推荐,学生之间交换书目的做法,达到学生之间热爱阅读交流思想的目的,长时间的坚持,关于善恶美丑真假学生都会有自己的认识,从而增强学生辨别是非,思维独立的净胜,一个班级的文化始于班级每一个成员,长期的阅读积累,班级以文会友,思维超前的优秀学子将不断涌现,而重要的是,班级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尊重个人的人文精神将得以塑造,强化了班级文化。

二、总结课外阅读,打造书香班级文化,认知世界观

对于课外阅读的组织形式,老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以达到最佳效果,可以开展推荐书目的读书会或者读后感交流,学生之间也可以组织以读书为主题的活动,比如开展“颂桃花”诗歌会,以诗会友,以诗结金兰。创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最终通过师生互评,小奖品鼓励以及板报等形式反馈给全校师生,让才华得以张扬,同时营造出良好的书香班级文化。课外阅读同时在班级硬文化建设方面也有贡献,可以营造以读书以及名人名言为主要载体的班级环境,外造班级文化形象,内塑班级文化素质,双管协力,打造以读书为文化氛围的特色班级。正所谓读史使人明志,课外阅读的作用有助于班级文化建设,但对于学生个体意义更为重要,通过明辨历史,激辩功德,正确认识历史,认识他人,以及认识自己,认真看待自己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有助于学生在学生阶段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的进步就是班级的进步,所以,营造课外阅读的氛围,百利而无一害。

三、热爱课外阅读,凝聚团结班级精神,认知理想

凝聚产生力量,团结造就辉煌。一个班级学生的共同价值观,共同的目标影响班级团结,团结与否是班级文化建设成败的评价因素之一,因此,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让班级成员通过参与班级建设,融入班级活动中就尤为重要。课外阅读是一种个人行为,同时也可以是一种集体行为,组织以读书节,读书月,读书周为主体的班级活动相对容易,参与度较高,而更为重要的是,课外阅读不同于其他活动,既然短期效果还会产生长期效果。通过大量优秀书籍的阅读,学生更懂得个人与集团荣辱与共的道理,也更明白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道理。所以说课外阅读不仅仅是班级文化建设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自我素养提升的有力手段。当然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圣贤之士的生活诡异与历史典故,在自己理想的塑造方面也有着更加清晰的想法,做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将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些想法也都会在学生大量的阅读中慢慢解答。

班级文化建设是每个老师的都要认真思考的课题,课外阅读在对班级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深入的影响。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准确的认识课外阅读在班级文化建设的深层意义,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在班级文化中倡导课外阅读。打造书香文化为主的班级文化,将会让班级文化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也会对班级以及班级中的每个成员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以课外阅读推动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与探讨还需要广大师生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优秀的班集体以及优秀的学生。

参考文献:

[1]郭双锦.班级文化建设中师生互动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2]伍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班级文化建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3]潘丽珊.班级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班级文化建设成效篇(5)

一、高校班级文化的内涵

所谓班级文化,就是被班级成员所共同认可并遵守和建立起来的准则、态度和价值观念,并直接指导班集体成员达成班级目标的行为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高校班级文化的内涵有三个层面:表层的物质行为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深层的精神文化。班集体物质行为文化是特色班级文化的基础,精神文化是特色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而班集体制度文化则是班级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保障。

班级制度文化,是指围绕班级建设目标,要求全体班级成员共同认同并自觉遵守的行为方式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组合而成的文化形态。它是支撑班集体发展的相对稳定的行为准则、制度安排和道德规范。班集体制度文化集中体现为班级的例会制度、班干部竞争上岗制度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什么样的制度就会塑造出什么样的人。班级规章制度直接影响到班级成员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塑造。

班级物质文化体现为:班级教室内部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张贴布置;班级成员自发组织的班级演讲比赛、创业竞赛等各类文化活动;人性化的警示语、内涵丰富的宣传栏;班级博客、班级 QQ群、班刊班报等各类班级成员交流平台。它们是班级文化的体现与展示,是班级成员自我的个人才能和创造力的反映,应当有利于创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学习氛围、文化氛围、创业氛围、竞赛氛围。班集体行为文化体现为班级成员在生活、学习、竞赛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方式的养成和呈现。班级成员行为文化是班级文化特色的反映。

班集体的精神文化集中体现在被班级成员所共同认可的班级目标、班级氛围、班风等意识形态上,它是班集体成员追求的价值观念、作风和精神面貌的浓缩和反映。

二、高校班级文化的特征分析

高校班级文化体现了对班级成员的规范和引导作用,具有约束规范性、主体性、生成性、引导和激励性等特征。

1为束规范性。班级文化是大多数班 级成员价值取向和行为目标的共 同反 映,因而对班级成员具有一定的调节和约束作用,并且能够成为评价班级成员 自己及他人言行的标准和内在尺度,从而使得班级成员在班级文化准则下自觉 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朝着符合班级 集体目标的方向发展。

2.主体性。高校班级文化的构建主 体,是指在高校班级文化构建中占据主导地位、发挥重要作用的参与者。既包括每一个班级成员的个体,又包括由班级 成员个体所构成的群体、组织等。班级成 员的主体性决定了其在高校班级文化构 建中的重要主体位置。每一位班级成员都是特色班级文化的建设“主体”,都有 利于形成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模式。

3.生成性。高校班级文化是动态生成 的。班级文化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表现特征 ,在一定的舆论环境下会形成 特定的班级文化。如在抗震救灾时期,则容易形成献爱心、讲奉献的班级文化,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容易生成弘扬奥运精神、树立文明新风的班级奋斗目标和班级文化。外部环境是特色班级文化生成的驱动力。

4引导和激励。良好的班级文化有利于激励班级成员充分展示个性风采,全面提高综合素质,鼓励班级成员争做勤奋好学、创新创业、全面发展、成才成长的典范。

三、高校特色班级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的影响

和谐的高校特色班级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后盾,可以为学生提供 良好的文化氛围、积极的心理暗示 ,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为班级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教育的沃土 。

营造和谐、富有特色的高校特色班级文化,将班级建设成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层组织 ,将有利于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层保障机制。高校特色班级文化是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有力探索,是落实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突破口。

缔造积极的特色班级文化,培育健康的班风,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要搞好班级文化建设,按照教育育人、管理育人、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根据高校学生的特点,有计划地利用各种法定节日、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等重要时机 ,精心设计并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实践活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一定要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努力形成具有学校特色和区域特色、内涵丰富的班级特色文化。

四、高校特色班级文化的功能及构建措施

高校特色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窗口”和“名片”,能充分展示一个班级的价值取向、班风班貌,能给班级带来良好声誉,具有较强的教育功能和广泛的宣传效果。特色班级文化对于创建优良班风、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形成融洽师生关系具有巨大的推动力。

1.特色班级文化的功能

(1)培养优秀的学生骨干队伍。通过值日班长制度、班干部竞争上岗制度,既使更多的班级成员能够参与班级管理,也使学生干部有了更大的锻炼舞台。一方面有利于增强班级成员对自已班级的认同感、自豪感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班级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组织优势。

(2)搭建各种素质拓展的平台。通过举办英语学习讨论会、四六级复习互帮互督、班级社会实践团队、班级演讲竞赛,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等活动,有效搭建班级成员全方位锻炼和培养的素质拓展平台。

(3)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各种兴趣小组、文体活动、板报等形式寓德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形成班级物质行为文化、班级精神文化和班级奋斗口号。

(4)展现班级优势,营造氛围,激励引导。通过创建和谐班级文化,能逐步改善班风、学风、考风和教风,加强班级成员的团队意识、集体观念 、责任意识 ,提高班级成员参与班级建设的热情,让高校特色班级文化在无形当中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成为催人奋进的激励力量。

2特 色班级文化的构建措施

(1)抓内涵,创特色,确立特色班级文化创建目标。目标是行动的指南,要结合班级实际,打造不同类型、特色鲜明的班级文化。要依据班级成员的个性特征、班级凝聚力等方面的不同特征,形成班级文化鲜明的个性化特色。如学院新闻学专业结合专业特色,创建 “行走的新闻”特色班级文化。每年暑假,新 闻专业的学生分赴宁波市村庄和社区,进行新闻调研写作活动,创建深人社会 、了解民情的班级文化。

(2)增强班级成员班级归属感,建立值日班长和轮流“执政”的班干部制度。值 El班长制,就是按学号人人轮流当班长,每天由值 日班长写班级 日记。完成记载班史的班级日记,有利于班级集体意识的养成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轮流“执政”的班干部制度,就是由班委干部采取 自愿报名形式 ,通过竞选产生,班长 、班委每学期更换一次,不能连任。此外,要形成班级例会制度。每月认真组织两次班级常规例会,每次例会一个相应的主题,让班级例会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和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阵地。班级也是师生员工成长的家园,要重视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让师生共同自主参与到特色班级文化的构建中来。

(3)实施班级成果公示分享制度,激励班级成员。制定班级成员获奖情况通报制度,每个学期结束时将班级的各种获奖情况通报给班级成员及家长,每学年召开年度表彰大会,积极开展各种评优工作,以此提升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果 。既表彰先进、树立典型,也激励全体班级成员。以评优促 良为主旨,营造 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学习氛围。

(4)建特色班级物质行为文化,创班级温馨家园。例如学院的求是实验文科班、求是实验理科班对班级墙饰进行了精心的布置,张贴名人画像、名言警句、班级获得的荣誉、学生作品,创办班报班刊,组建班级新闻中心,明确班级工作宣传队伍和班报班刊的撰写人员职责,形成了团结进步、求是进取的班级氛围。

(5)扎实推进班风建设。要切实推进学风建设,将优良学风建设与班级文化建设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道确立为班级工作三大目标之一。我学院从2006—2007学年起推出了“优良学风班”和 “优 良学风创建班”的建设与评比活动。活动分为宣传发动 、检查落实、评比审核、总结表彰等四个阶段。越来越多的班集体参与创建优良学风班的活动,从而使得全院的学风状况得以逐步改善,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得以逐步形成。

(6)以专业社团和专业学科竞赛建设为载体,构建学生专业学习的平台。鼓励以班级所在专业为依托,创建专业社团,定期开展专业学术活动。以学科竞赛和科研立项为引导,强化学生的专业学习,创建学术氛围浓厚的班级文化。

参考文献

[1]徐新论 素质教育进程中的高校班级文化.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1).

[2]陈志刚.探析当前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当代教育论坛(上半月刊 ),2009(1).

班级文化建设成效篇(6)

关键词:大学;班级;制度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4-0015-02

一、大学班级管理与大学班级制度文化的内涵

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简言之,管理就是创造个体更好地在群体中完成目标的环境。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正式组织。班级管理是教育管理者带领班级学生,按照班级教育管理规律的要求,为实现班级工作目标而进行的系列职能活动。依据以上分析,对大学班级管理做出如下定义:大学班级管理是教育管理工作者带领学生,按照专业对人才的培养目标的要求,创造学生个体更好地在班级群体中实现个人成长目标的环境。制度文化是一个比制度更深、外延更宽的概念,不仅包含制度本身,还包括制度理念、法制精神、建章立制的过程,以及制度实施的状况,等等。大学制度文化是大学的组织架构及其运行规则,以及这些架构与规则的形成过程、运行状态与实施状况。依据以上分析,对大学班级制度文化做出如下定义:大学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组织架构及其规章制度的形成过程,以及班级规章制度的执行过程。大学班级制度文化体现了大学文化中包含的学校规章制度、道德规范、校风校纪等内容,落实到班级规章制度的执行中,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的组成部分,是实施高效班级管理的有效途径。

二、大学班级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大学班级制度文化是促进学生认同学校教育理念、专业培养目标、形成班级共同目标、共同价值追求的途径,是学生形成良好行为方式、生活方式,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的保障,大学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对于班级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学校教育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离开了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将导致学校教育管理的形式主义,大学文化的传承将成为无本之木。大学班级的特殊性主要体现为班级组成特殊性与班级管理的特殊性两方面。班级组成的特殊性,大学班级成员是在学校招生录取后,学校教务部门依据分班要求,将同一专业学生分成若干自然班级。此举说明大学班级成员具有共同的专业发展目标。大学班级班主任大都由专职教育管理工作者或者专职教师兼职,没有专职的班主任老师,这导致了班主任不能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班级中;班级成员基本都超过了18岁,属于成年人,区别于大学之前的未成年人。管理的特殊性。大学班级管理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为主旨,这体现了大学对成人教育的特殊性,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主要起监督和指导的作用。需要班级建立自运行体制,这需要有稳定的管理团队和科学的管理制度。良好班级制度文化的形成能够适应大学班级管理的特殊性。

大学班级制度的缺失性。直接涉及到大学生教育与管理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以教育处为主,对学生学习的常规教育和管理;其二是以学生工作处和团委为主,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行为教育进行教育和管理。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和团委依据其职能,就学生日常学习的方方面面制定规章制度,形成《学生手册》,这些制度大多数是某一行为规范的指导意见,缺少切实可行的规范。在当前大学学生教育管理制度中,缺乏标准的班级制度体系建设,大学的教育教学是以班级为基本单位开展的,班级制度体系和具体制度的缺失必然导致教育管理的参差不齐,导致教育管理的相对混乱。大学班级建设的形式化与空洞化。形式化主要表现在制度理念落后与制度执行力薄弱,提到班级建设,就会想到制度建设,提到制度,就想到管理的工具、约束学生行为规范的标尺,规章制度的价值在于教育管理者的需要,制度随意性大,对制度的尊重、维护、修改、执行力度远远不够,使得制度成为形式主义。空洞化主要表现在班级制度建设脱离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脱离班级的目标追求。以标准化的《学生手册》对学生进行管理,不能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不能贴近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生活,当制度的内容与现实的目标出现偏差的时候,必然会使制度文化失去作为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中介的作用,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就会脱节,就不可避免地导致班级建设的空洞化。大学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是实现班级自我管理的必要条件。大学班级的管理以自我管理为主要形式,自我管理就是指个体对其自己本身进行管理,为自己制定目标,组织自己、约束自己、激励自己、自己管理好个人的事物,最终实现个人的目标。要想更好地实现自我管理,需要有良好的大学班级管理,班级管理的形成过程是班级制度文化的形成过程,所以班级制度文化形成是自我管理的必要条件。大学班级制度文化是学校实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高效有序运行的重要通路。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最终对象是学生,教育和管理目标是通过学生的表现来实现的。学校与学生之间,需要架起一条通路,能将学校育人目标和校园文化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能够反映到学校之中来,进而融入到学校教育管理之中。班级制度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学校文化渗透到学生思想中、体现在学生行为上的过程,是学生个性化需求与现有制度体系碰撞的过程,是学校和学生联系的通路。

班级文化建设成效篇(7)

主题文化;爱心文化;成效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2―0030―01

新课程明确提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家园。”无数教育教学实践证明,班级的文化建设和文化氛围,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最为直接也最为深刻,学生只有在文化浓郁、团结上进的集体里,才能较快地养成社会所期望的道德品质。

一、构建班级制度文化,实现尺度均衡的人文管理

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在我校很多班级根据校纪校规和班级实际情况,经过全班讨论之后,制订了学习、纪律、卫生等量化考评细则,如《中学生一日常规》《班级请假制度》《班级点名制度》《班级卫生制度》《班级晨检、午检制度》等制度,学生根据制定的各项班级制度实行自我管理,互相监督,在制度的框架下养成自觉自律的习惯。

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不能只注重班级制度的建立,不能一味强调班级制度的刚性落实,还要注重目标建设和整体氛围的营造,注重管理制度的人文化、温馨化,柔性管理,使制度的人文内涵得以充分体现。要有意识地利用班级文化的潜移默化性、自我教育性等特点,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进而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学生。

二、构建主题班会文化,形成底蕴厚重的主题文化

设计新颖、富有教育意义的班级主题班会是学生真正融入班级、热爱班级、提升班集体凝聚力的重要途径。在我校,各班班主任依据班级在特定阶段的表现,选择合适的机会,召开主题班会。如,在新学期召开“累是催化剂,勤乃加速器”的勤奋刻苦主题班会,全体学生和老师就勤奋学习展开热烈讨论;毕业前夕、考试过后,召开“态度决定一切,目标锁定未来”的主题班会,收到了端正学生态度、树立远大目标的效果。此外,各班主任还在安全教育、人生意义、学习方法、纪律卫生、节庆纪念等方面确立班会主题。通过一系列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实施,在班级中产生了极大的反响,班级建设形成了底蕴厚重的主题文化。

三、构建班级品牌文化,凸显形态各异的文化特色

教室是一切教育教学的主阵地。班级环境的布置是班级文化建设最基本的内容。它不仅体现了班级的精神面貌,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深切体会到:凡是教室环境整洁、优美的班级,其师生的荣誉感、班级的凝聚力就强。为此,学校要求每一位班主任,要重视教室环境的美化,力求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每一张课桌都会“说话”。

1. 让班级精神外显。班级在进行室内布置的过程中,将班级口号、班级目标以色彩鲜亮鲜明的主题文字镶嵌到墙壁上,并将经过浓缩的班徽、班标、班训、班规、班歌融入到教室显眼的区域上作为一个独立的板块。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班级名片”上面的内容,均由学生群策群力、各抒己见来综合成型。这样做不仅可以鞭策学生,还可以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和使命感。

2. 将班级智慧艺术化。各班在进行周密室内文化布置的过程中,大量调动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让内墙的每一处区域、每一个角落都留有主题鲜明的形象印记。无论是“扬帆远航”的大气墙贴,“寻路追梦”的诗意贴画,还是环保低碳的宣传栏、成果风采的展示区、博闻强识的读书角,都是全班学生集体智慧的结晶。

3. 为板报注入“时尚”气息。学校要求每两周更新一期黑板报,结合中国的政治大事、传统节日、学校工作计划及班级具体情况设计,而且期期总结评比。内容实在、布局合理、图文并茂、主题鲜明的黑板报成了传递信息、愉悦身心、提高作文水平和动手能力的一个有益平台。班级板报随时代在变,在“时尚”的前沿地带,常办常新,成为学生阶段性“手工艺品”的展示窗。

四、构建班级人际文化,打造班级建设的爱心文化

各班主任应充分发挥其协调功能,积极处理好各种关系:即班主任与学生、科任教师与学生、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学生与家长、教师与家长的关系。能够做到师生之间有交流、班主任与科任老师有联系、教师与家长之间有沟通。通过“交心换心”,达到加强了解、消除隔膜、融洽关系、互利互赢的良好效果。

1. 每月召开一次科任教师联系会,交流学生信息,明确彼此职责,达到凝聚思想的功效。另外,还要求根据班级现状,不定期小范围地召开科任教师联系会。

2. 建立师生谈心互动机制。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仅要求各班班主任对学生“交心”,而且要求科任老师对学生“交心”。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身体等情况,强化彼此间的朋友关系。

3. 家访。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同样表现在学生及其家长身上。诸多家长对学校以及他们孩子的了解,有时是无知的,有时是残缺的,甚至是误解的。学校要求建立家访的长效机制,不定期进行家访,让家长了解学校和学生,也让学校了解家庭,做到了学校、社会、家庭的三结合教育,使班级形成一股齐心协力、积极进取的良好班风,产生强大的凝聚力。

五、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成效

1. 引导了学生行为习惯的良性发展。通过实践表明,形式多样、内容新颖、主题鲜明、健康和谐的班级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健康的审美情趣、优秀的人格品质。良好的班风、丰富的文化生活、优美的班级环境,使学生像海绵吸水一样浸润其中,它的感染力像潜流持久地影响着学生的日常思想行为,促进学生素质发展。

2. 促进了学生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为学生提供了促进交流、展示特长、锻炼毅力、锤炼自信的多元舞台,学生的兴趣得到强化,特长得以发展,情感得到熏陶,意志得到锻炼。在与同学、老师以及其他人的交往中,提高了交往能力,进一步认识了社会,认识了自我,丰富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还懂得了合作,理解了团队精神,逐步形成了共同的价值取向,增强了责任感。

3. 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班级文化建设搭建了学生当家作主的舞台,在这舞台上,学生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自主管理、自主教育展示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了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更浓,自主管理能力更强,主动参加班级和学校活动的积极性更高,学生真正成为了班级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