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6 16:07:5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通信服务概念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通信业自主创新的内涵
在新经济发展态势下,自主创新被赋予了新的、丰富的内涵。自主创新不再是封闭起来的自主创新,是开放性的自主创新,我国政府提出了自主创新主要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原始创新简单地说是发明创造,它是属于科技创新中具有战略突破性的科学活动,是一种超前的科学思维或挑战现有科技理论的重大科技创新。当前我国在通信服务业的许多核心技术仍依赖追踪、模仿和引进国外技术,原始创新能力明显不足。集成创新就是把各个已有的单项有机地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新的产品或经营管理方式。引进吸收再创新就是在引进别人技术的基础上,经过消化吸收并创造出新的技术、方式或产品。在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的今天,这种创新方式尤为重要。
二、通信服务自主创新的层次和内容
在1998年出版的《World-Class Telecommunications Service Development》一书中,根据现代通信技术中的OSI参考模型,创造性的提出了金字塔式的七层通信服务模型(见图1)。
在这一模型中,要实现任何一层的性能,首先要实现其下面各层,它提供了一个概念化的观念,说明通信服务的层次划分。以下是对每一层定义的一般观点:基础设施:这一层次涉及到物理资产的配置,例如接入、传输、交换和呼叫处理性能。这一层次的工作通常需要大量的资金费用,以网络设备的新建、扩建以及升级改造等形式进行。核心能力:这一层次构成企业提供业务的环境,不一定直接与某一产品有关,也不一定直接产生收入,但它可以为整个企业或多种业务获益。例如客户服务中心、营销、网络管理能力都是通信服务的核心能力之一。基本服务:这一层次表示通信企业要进入某一通信服务领域,所要必须提供的最基本的服务。增强型服务选择:这一层次表示对现有服务的增强、改进,这种增强是通信企业在一个特定的服务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个稳定的地位之后进行的。例如相对于基本数据线路租用业务、局域网互联和帧中继业务都属于增强型服务。增值业务选择:这一层次通过为所提供的服务增加新的内容扩展了基本业务和增强型业务的功能。增值业务通常作为一种基本业务或增强型业务的可选择来提供。例如语音信箱等服务。部分应用解决方案:这一层次是为一个特定的产业、部门或企业应用开发的解决方案也可能是为特定用户提供的特殊解决方案。包装和定价方案是这一层次的主要内容。整体服务解决方案:金字塔的最顶层表示了满足用户广泛的通信服务需求而提供完全、完整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可以由某个通信企业凭借其网络和内部功能来提供所需要的所有要素,也可以由不同的通信企业提供解决方案的各个部分。
通信服务的七层模型对于研究通信服务创新有很大启发,通信服务创新也将在不同的层次上进行。也就是说通信服务创新也可以按照这一模型进行层次划分,其中基本服务以上各层涉及到新通信服务的产生和推广,核心性能和物理网络两个层次通常不涉及新服务产生,而是更多地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根据这一原理,抽象地得出了服务层次与创新种类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通信服务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信息服务需求的变化,也就是通信服务内容、形式的更新。从90年代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生了巨大的通信服务需求,这些需求带动了整个通信服务行业的高速发展。通信功能创新和基于同一功能的差别化创新就属于服务内容和形式的更新范畴。通信功能评价指标通过传递信息的类型、信息传递方向和通信时的状态三种因素反映出来,将这三因素不同的可能性组合起来,就可表现为不同的通信服务功能。在通信服务层次中,一般通信功能创新将带来一种基本服务的产生。由于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信息经过数字化处理之后,语音、视像、多媒体、图文业务的实现都可以以数据业务的方式进行传递,但是在抽象功能方面,他们还是有区别的。故对于通信服务功能的创新最重要是增加可传输的信息媒介,现有的技术水平已经实现了很多媒介类型的信息传递,但是仍然有许多通信目标没有实现,例如人们的触觉、味觉、嗅觉等一些感知信息在现有技术基础上无法实现传递,也不能使人在虚拟世界里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传输的信息媒介的创新主要可以从通信方向和移动性两方面来扩展其抽象功能,通信企业在抽象功能方面仍有十分广泛的创新空间,这也为我国通信服务产业自主创新体系的建立提供机遇,这是我国通信企业应该而且也是必须把握与占领的自主创新的领域。
在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成本竞争优势地位正在逐步削弱,而通过创新所寻求的差别化竞争优势将成为现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克敌致胜的法宝。所谓差别化竞争战略,是指企业在产品、技术、服务、制度和管理等方面彻底追求个性,形成与其他竞争者的显著区别,并利用这种区别,创造具有竞争优势的战略行为。通信产业服务创新要体现两个特点:一是努力提高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差异化程度,以形成市场垄断;二是获得产品或服务方面的专有技术和知识产权,以形成技术垄断。为此,企业应更多地采用主导型或者自主型的技术创新战略。通信抽象服务功能的实现方式的差别化在通信企业服务创新中是内容丰富、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类型。绝大部分新的通信服务内容与方式组合并不是创造了新的服务项目,而是在原有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扩展其内容,增加内容有效价值;采取创新的实现方式,提高实现方式的效率和降低整个服务过程的交易成本,一般属于集成创新类型。在通信服务层次中,增强型服务和增值型服务,以及部分和整体应用服务的解决方案层次的创新,都属于这一创新类型。例如小灵通业务的开发与应用,就是在差别化服务创新过程中,不改变通信服务抽象功能,但是会增加一些附加服务功能,从而提高通信服务质量或性能价格比,使通信服务增值。现阶段我国通信服务产业正处于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层面,因此建立与发展同一功能的差别化创新机制和发展模式,完全符合我国的国情,是我国通信服务创新的必由之路,将为下一步我国通信服务产业自主创新发展奠良好的技术与人才基础。
技术质量是服务的“物资”基础,主要指标包括网络接通率、网络传输质量、拨号时延、计费准确度和网络可靠性等。企业的技术质量是可以客观衡量和量化的,提供更适用和更先进的技术质量能有效扩大服务的差异化。通信服务的质量要求非常高,一旦发生通信中断、错误或超越一定限度的延迟,可能会造成巨大损失,而且这种损失往往是无法补偿的。保证和实现技术质量就是以通信产品的创新为基础的,一般直接发生在基础设施层和核心能力层。通信服务本身就是过程,过程中的改变相应地会影响通信业务,在现代通信技术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传输环节中以光缆传输代替电缆传输,大幅度地提高了传输容量,从而大大降低了通信业务的单位成本。另外,通信技术创新的高度渗透性使大多数的服务性活动由劳动密集型向信息密集型转变。根据技术质量的创新阶段理论来说,我国通信产业现正处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初级自主创新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通信产业的主要任务就是应用技术体制、标准与服务的用户化创新和通信网络的互联互通实现技术的创新。从根本上来讲,通信设备系统的创新实际是受通信服务市场的市场潜力所推动,如果没有通信服务市场的巨大需求和收益,通信业技术创新群也不可能出现。通信企业通过使用通信设备和系统,对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创新进行检验,良好的经济效益又促使其尝试更多的技术突破,从而形成了通信领域创新的良性循环。若从通信产业产业链角度看,通信技术创新将实现整个产业链条的互动式发展,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决定着其下游通信服务产业群的服务创新,通信服务产业群创新又带动位于产业链上游的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
三、通信服务创新的实施方式
1、树立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创新
服务理念的创新,是服务创新的第一步,也是基础的一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谁能为用户提供优质、高效、满意的服务,谁就能赢得主动权,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服务创新必须从用户的立场和角度考虑问题。切实把握用户需要什么,努力通过差异化、人情化的“超值”服务来保障客户市场。在摸清客户需求特点的基础上。力求为不同的客户打造更贴近的服务模式和资费政策,以高出一筹的服务方案培养客户忠诚度。创造条件,尽最大能力满足客户的各种要求。也正是因为以人为本,所以更要区分高中低端用户。鉴于高中端用户对价格的敏感性相对较弱而愿意选择个性化服务和较高价格的特征,加大对其专门服务的投入,如移动的大客户厅和大客户经理等,而针对低端用户的需求弹性和流动性大的特征,提供更适合的资费。
2、进行服务流程优化创新
在服务工作中,强化“服务链”的概念,通过加强后台支撑和内部服务,整合优化业务流程,着力解决服务工序间的协调配合问题,切实做到“闭环管理”。改变以往“以生产为中心”的内部流程设计理念,通过调整、优化,千方百计缩短服务时限,精简业务环节,努力减少客户等待时间。如将数据处理从后台直接移到前台,最大限度地缩短手机开通时间,实现手机入网即开即通。或者打破传统的柜台模式,推出点对点商务洽谈室服务模式,使客户在洽谈室里就能轻松自如地办理所有业务,既节约了客户的时间,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客户的隐私。还可以实现“终极”服务,即客户在一处办理一个业务就可以了,不用东奔西走。
3、采用社会化营销渠道创新
随着中国通信体制的改革和通信市场竞争格局的形成,企业需要充分利用社会营销渠道的力量,综合发展包括直销、渠道营销和电子商务在内的各种营销方式,积极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营销渠道及其网络体系。如企业应该主动地接近客户,加强双方的沟通和交流,成立业务推广组,让工作经验丰富、营销能力强的员工为正在休息区里等待办理业务的用户推广公司的增值业务,运用他们的沟通能力消除用户“被服务”的心理。以闲谈的方式向用户推介业务,从与用户的谈话中了解客户的意见和潜在的需求等;建立自己的服务营销体系。既包括网点建设,也包括对中间商和中介营销部门的管理,这种中间部门的建立可以有效弥补运营企业经费不足和营销能力的限制,扩充营销网络。一个覆盖面大、网点多的营销网络体系,形成其他竞争对手无法比拟的竞争优势,加大营业网络分布的建设,使之社会化。
4、建立服务投诉的处理机制创新
客户投诉作为通信服务的反馈阶段,也是最后一个阶段。处理好客户投诉不但可以提升企业品牌,还可以提高服务质量。把分析处理客户投诉作为突破口,坚持抓住问题不放松,并着重解决深层次问题,化解苗头性问题,可以培养服务工作的“自愈”能力。最重要的是建立问题发现机制。客户的投诉是反映通信企业服务问题的生动素材,客户服务中心对客户投诉情况进行汇总整理,详细记录投诉的内容、事由、解决过程、责任单位等。再由服务督查部结合通过其他方式得到的客户意见建议,对投诉进行总结归类,对具有普遍性的客户投诉进行初步分析,为改进服务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另外建立问题分析机制也是很重要的,而召开服务质量工作会是进行服务投诉分析的关键环节。这个会议要求通信企业高层和有关职能部室以及所有业务部室的负责人参加,在会上对带有典型性和普遍性的客户投诉进行分析,责任单位现场做出解释,坚持发现问题不回避,原因不清不放松。最后是实施措施要准确,对典型案例既有原因分析,又有解决措施,很多深层次的服务问题被发现后,要在最短时间内制定解决或缓解问题的措施,并通过会议纪要的形式加以明确。
通信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前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因此,现阶段我国要优化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必须努力促进通信产业的发展,提高通信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
参考文献:
[1]梁健雄,张静.通信服务创新[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2.
[2]陈伟.创新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3]Ellen Ward.World-Class Telecommuni-cations Service Development.Artech House Pulishers,1998.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通信行业的发展速度遥遥领先于其他行业。
根据中国信息产业部月度分析报告,在2006年末至2007年6月期间,中国的移动电话用户数和宽带互联网用户数出现了创纪录的增长,其增长率分别超过8.7%和14.5%。
未来,3G的到来将促使更具创新性的内容和服务以及用户保有策略的出现,这将提高新服务的使用率。
通信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客户方面,城市地区的用户对电信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农村地区的用户正寻求通信服务;在技术上,要求基础设施符合关键增长和即将到来的宽带时代,井可获得大量可支付的手持设备;在市场方面,传统供应商之间的界线越来越模糊,产品和服务呈现同质化,并出现了大量的新供应商。
这些压力促使通信行业的服务提供商们的业务重点发生转变,他们越来越关心如下问题:
“我如何才能使业务和网络满足提供下一代服务的要求,从而驱动盈利性的新收入增长?”
“我如何才能提高客户满意度,建立品牌忠诚,并实现每一个客户价值的最大化?”
“我如何才能提高多个业务部门的盈利能力,加强成本管控,并改善法规遵从?”
“我如何才能改造我的信息架构,为新一代的网络和服务提供支持?”
要解决这些问题,通信服务提供商需要进行融合服务、行业整合以及实行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模式、发展新一代网络系统。能否快速提供新的和有吸引力的服务,利用商业智能发展和部署网络并优化服务,提高数据准确率和控制管理,提高新内容生态系统的价值将是他们未来制胜的关键。
所以,转变成精细运营商、提供集成的产品和服务、实现基础架构的现代化、建立品牌忠诚度就成为通信服务提供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目标。
这对于软件供应商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将企业软件连接到网络上,并帮助服务提供商完成从开发概念性产品到获取收入的全程任务,支持网络周期,优化通信企业的六大工作领域:
预测和规划:包括网络分析和规划、网络资源消耗预测、能力分析和规划、投资和基础设施规划
设计:包括服务设计和网络建立计划、流程和非物理资源定义、具体的资源和基础设施规划、项目规划发展。
采购和供应链:包括供应商关系管理、预算管理、采购和物流、采购额外的批发产品、供应链规划和执行。
建立和部署:包括网络建立管理、批发产品管理、资产转换的能力、网络和服务完成。
完成服务和使用:包括网络资源管理、客户服务配置和供应、服务使用和收费、成本和安排管理。
甫一见面,还没等记者开口,冯云中就先向一起前来的会畅通讯的员工提出了一个问题:“最近我们有一个新的业务需求,你们看可不可实现?”虽然这只是一个细节,但其中透露出的是,强生集团的业务与多方通信的融合有多么紧密。
800万分钟的使用量
“有句话叫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好的技术不仅能够给企业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且能够提高企业的办事效率和活力。”冯云中深有感触地表示。从加入强生集团至今,冯云中已经在这里工作了10年。10年间,他亲眼见证了强生集团在中国的业务飞跃,也切身体会到IT对企业业务的巨大影响。
目前,强生集团在国内拥有制药、医疗器械、消费品及制药工厂四大主营业务,全国各地的分支机构及办事处共有150个左右。强生集团ITS部门的职责,主要是对集团内部不同业务之间共享使用的IT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进行管理,这些共享使用的内容包括服务器、网络和多方通信产品等。同时,强生集团每个分公司也都有自己独立的IT团队来管理私有的设备。
由于强生集团不同机构之间距离相隔遥远,电话沟通成为首选的沟通方式。不过,电话程控交换的方式在多方会谈时操作起来却相对复杂,不能适应快节奏、高执行力的工作氛围。此时,基于信息技术的替代产品——电话会议服务出现了。作为多方通信概念的一种形式,电话会议服务不仅接入方便,而且无需企业自行维护设备。“比发邮件更方便,比见面谈更省钱。多方通信服务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冯云中表示说。
作为最基础的信息技术通信方式,电话会议有效地满足了用户语音沟通的需求,同时成本也最为低廉。谈到电话会议的使用,冯云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我有一个同事去美国出差,闲谈间他无意中说起工作中的电话会议实在太多,没想到美国人反问他说,‘除了电话会议外,你还能找到其他更有效率的沟通方式吗?’”
如今,强生集团每年在电话会议服务上有将近800万分钟的使用量,企业内部每名员工都配备了一个接入号码,可以随时使用相关服务。
冯云中认为,为企业节省差旅成本是电话会议服务的特点之一。“我们在项目初期曾经做过评估,将电话会议服务的使用费和往年的差旅费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以前我们花在差旅方面的费用太多了。”
当然,对于强生集团来说,多方通信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省钱,最大价值还是与业务的整合。2003年非典型性肺炎肆虐全国,出差对于企业员工来说变成了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依靠电话会议服务,有全国各地员工参加的强生集团年会依然如期举行。“让企业达到目的,这就是多方通信的价值所在。”冯云中总结性地表示说。
十年,从工具到服务
根据介绍,强生集团与会畅通讯的合作已经维持了将近10年。在这10年中,这种合作从点到面,从表层需求到与业务相关联,是一个逐步递进的过程。
其实,最早强生集团使用的并不是会畅通讯的多方通信服务。而且,会畅通讯最早接触的也只是强生集团某个分公司的IT部门,并不是整个强生集团。“早期我们使用的其他平台并不稳定,因此在当时就已经决定更换供应商。恰好在这时,集团内知道分公司在同另外一家多方通信供应商接触,也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进行了尝试合作。”冯云中回忆说,“没想到这一试就试了近10年。”
也就是这样,随着强生集团规模的扩展,会畅通讯的服务也开始在企业内部生根发芽。如今,强生集团新员工入职培训,其中的一项就是“如何使用多方通信服务”。
【关键词】云计算移动通信服务支撑体系服务支撑能力
前言:
当前移动通信运营商越来越注重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然而,运营商自身的服务支撑能力不足常常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新业务种类繁多、移动资费套餐的类型复杂以及新业务生命周期的日益缩短,导致服务支撑工作日益复杂和艰巨。云计算的出现,为移动通信服务支撑工作提供了全新的视野和低成本的整合方法。
一、云计算的特征
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一种通过Internet以服务的方式提供动态可伸缩的虚拟化的资源的计算模式。企业能够利用云计算整合其现有的数据中心,实现对已有IT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信息系统的效率和性能,加强经营决策的实时性。各类面向行业的云服务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撑,使企业加快研发进程,缩短产品投入市场的时间。云计算不仅具有集群和网格计算的特性,而且拥有资源配置动态化、需求服务自助化、资源的池化和透明化等特征。云计算技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动态划分或释放不同的物理和虚拟资源,当增加一个需求时,可通过增加可用的资源进行匹配,实现资源的快速弹性提供;如果用户不再使用这部分资源时,可释放这些资源。基于这种虚拟化技术,云计算可以快速部署资源和获得服务。同时,它可以提供自助化的资源服务,降低了客户对于IT专业知识的依赖。云系统为客户提供一定的应用服务目录,客户可采用自助方式选择满足自身需求的服务项目和内容,同时减少用户终端的处理负担。对云服务的提供者而言,各种底层资源(计算、储存、网络、资源逻辑等)间可能存在的某种异构性被屏蔽,边界被打破,所有的资源可以被统一管理和调度,成为所谓的“资源池”,从而为用户提供按需服务;对用户而言,这些资源是透明的,用户无须了解内部结构,只关心自己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即可。而且,云计算技术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中心,严格的权限管理策略可以帮助用户放心的与指定的人分享数据
二、基于云计算的移动通信服务支撑体系
云计算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已经从前几年的概念和理论,更多的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利器,备受各个行业关注.本文结合云计算与移动服务支撑工作的现状,提出了移动通信服务支撑体系框架。
2.1移动通信服务支撑体系的云计算模型该模型共包括服务层、管理层、虚拟化层和资源层等四部门。最上层是服务层,提供账户管理、应用目录、个性定制系和业务提醒等功能。管理层主要提供安全管理、资源管理、容灾管理、监控管理等功能。虚拟化层主要是提供硬件虚拟化、应用虚拟化、服务器和存储。最底层是资源层,由BSS系统、专家系统、网络优化系统、网络建设和规划系统、营帐系统、网管系统等组成。
2.2该体系框架的优势
(1)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
当前移动服务支撑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根据用户反馈情况的不同,分别操作营帐系统、BSS系统、网络优化系统、网络监控系统、网络规划和建设平台等多个系统和不同厂家的设备,提取分析不同的海量数据。这些平台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结构和版本千差万别,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使用云计算,可以得到诸多服务的协同支持。尽管不同平台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结构版本不同,工作人员也不需要了解数据的采集过程和处理方法,只需了解结果。这种情况下,移动服务支撑工作直接跳过了数据预处理过程,采集的数据不再需要海量计算,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2)获得低成本高质量的服务。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服务支撑体系主要是基于整合现有资源,硬件成本几乎忽略不计,也不需要另外配备维护人员,只需负担较低的系统维护费用,定期对交换机、服务器等进行软硬件维护和升级,投入的人力、物力处于较低水平。但对提高移动服务支撑工作效率,改善用户感受和降低用户挽留成本,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该体系还可以为市场营销部门预留接口,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持,为市场营销人员提供精准支撑。
结束语:
本文设计了基于云计算的移动服务支撑框架。该框架可以很好地解决移动服务支撑中存在的问题,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率。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日益成熟,云计算模型在移动服务支撑工作中的应用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李卫,李济汉,张云勇,等.电信运营商云业务发展现状分析与建议[J].互联网天地,2013,3:006.
[2]李卫,李济汉,张云勇,等.电信运营商云计算体系架构思考[J].电信科学,2013,29(3):123-127.
[3]吴文豪.云计算在电信运营商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2(2):67-67.
[4]孟占永,任江伟,韩跃龙.云计算在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2):124-124.
一、电子式互感器的使用
电子式互感器的出现,克服了传统互感器绝缘复杂;重量重、体积大;CT动态范围小、易饱和;电磁式PT易产生铁磁谐振;CT二次输出不能开路等诸多缺点。电子式互感器绝缘简单;体积小、重量轻;CT动态范围宽、无磁饱和;PT无谐振现象;CT二次输出可以开路。
目前研究开发中的电子式CT、PT可分成两类:(1)基于ROGOWSKI线圈CT(电磁感应原理,但无铁芯),电容(电阻、电感)分压式PT,先将高电压大电流变换成小电压信号,就近经A/D变换成数字信号后通过光缆送出给接收端,高压端电子设备需要供电,称为有源式互感器。(2)利用光学材料的电光效应、磁光效应将电压电流信号转变成光信号,经光缆送到低压区,解调成电信号或数字信号,用光纤送给二次设备。因高压区不需电源,称为无源型互感器。
110千伏翠峰数字化变电站更换的光电式互感器对保护性能的影响、新型计量系统的精度评估以及新老设备的兼容对整个运行体系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它标志着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向数字化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也为我国数字化变电站的推广、运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开放式数字化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1、智能化的一次设备
根据IEC62063:1999对智能开关设备的定义,它不但具有开关设备的基本功能,还具有在线监视、智能控制、数字化接口和开关的电子操作等一系列的高智能化功能。
一次设备被检测的信号回路和被控制的操作驱动回路将采用微处理器和光电技术设计,简化常规机电式继电器及控制回路的结构,数字程控器及数字公共信号网络要取代传统的导线连接。变电站二次回路中常规的继电器及其逻辑回路被可编程序代替,常规的强电模拟信号和控制电缆被光电数字和光纤代替。传统控制模式和新模式对比如下图所示:
根据上图:110千伏变电站在改造过程中,采用了把传统开关端子箱通过加装智能单元的形式,改造为智能开关下放到开关柜,这样既降低了造价又提高了安全性;变压器端子箱配置智能单元,各种信息通过光缆与控制室相连。不但大大节省了电缆、节约了占地,而且缩短了投运周期和互感器的电气距离,更重要的是优化了控制回路。
2、网络化的二次设备
二次设备的网络化,是适应电子式互感器的应用和智能化一次设备的需要,更重要的是适应IEC61850通信规范的需要。
变电站内常规的二次设备,如继电保护装置、防误闭锁装置、测量控制装置、故障录波装置、电压无功控制、同期操作装置以及正在发展中的在线状态检测装置等全部基于标准化、模块化的微处理机设计制造,设备之间的连接全部采用高速的网络通信,二次设备不再出现常规功能装置重复的I/O现场接口,通过网络真正实现数据共享、资源其享,常规的功能装置在这里变成了逻辑的功能模块。
110千伏翠峰变电站的通信网络的改变,使监控、在线检测、五防、VQC和保护等信息传输方面也由原来的点对点对接实现了信息的共享。
3、IEC61850标准的应用
IEC61850是基于网络通信平台,将电力系统从调度中心到变电站、变电站内、配电自动化进行无缝连接的唯一的自动化国际通信标准,不但规范了保护测控装置的模型和通信接口,而且还定义了数字式CT、PT、智能化开关等一次设备的模型和通信接口。
(1)开放式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分层
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在物理上可分为两类,即智能化的一次设备和网络化的二次设备;而在逻辑结构上可分为三个层次,根据IEC61850通信协议定义,这三个层次分别称为“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
如上图定义了变电站层、间隔层和过程层,并定义了3层间的9种逻辑接口:
(2)开放式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设备模型和信息模型
IEC61850中,每个物理装置由服务器和应用组成,服务器(server)分为逻辑装置(logicaldevice)-逻辑节点(logical-node)-数据对象(dataobject)-数据属性(dataatributes);从应用方面来看,服务器包含通信网络和I/O。从通信的角度来看,服务器通过子网和站网相连,每1个IED(智能电子装置)既可扮演服务器角色也可扮演客户的角色(如下图所示)。
这种分层,需要有相应的抽象服务来实现数据交换。这就是IEC61850的另一个特点:抽象通信服务接口(ACSI),它独立于具体的网络应用层协议(例如目前采用的MMS)和采用的网络(例如现在采用的IP网络)无关。ACSI服务有服务器模型、逻辑装置模型、逻辑节点模型、数据模型和数据集模型(如下图所示)这样提供了直接访问现场设备,对各个制造厂的设备都用同一种方法进行访问。这种方法可以用于重构配置,很容易获得新加入的设备的名称和用于管理设备的属性。
(3)开放式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通信服务映射
IEC61850在两个方面进行了标准化的工作,一是抽象通信服务接口,二是特殊通信服务映射。特殊通信服务映射(SCSM)定义的是这些对象和服务向网络层的映射。按照应用的网络层协议不同,映射方法也各不相同,由IED供应商自己定义,但是IED的抽象通信服务接口是相同的。通信服务映射的层次如下图所示:
<1>间隔层与变电站层的网络映射
在IEC61850-7-2、-7-3、-7-4中定义的信息模型通过IEC61850-7-2提供的抽象服务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为了达到信息交换的目的,IEC61850-8-1部分定义了抽象服务到MMS的标准映射,即特殊通信服务映射(SCSM)。如果采用的网络类型有变化,这时只要改变相应的特定通信服务映射(SCSM)就可以了,而无需改变上层的任何内容,IEC61850采用的ACSI很容易就适应这种变化,大大提高了网络适应能力。
在IEC61850-8-1中定义的特殊通信服务映射SCSM就是将IEC61850-7-2提供的抽象服务映射到MMS以及其它的TCP/IP与以太网。在IEC61850-7-2中定义的不同控制模块同SCSM被映射到MMS中的各个部分(如虚拟制造设备VMD、域DOMAIN、命名变量、命名变量列表、日志、文件管理等),控制模块包含的服务则被映射到MMS类的响应服务中去。通过SCSM,ACSI与MMS之间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ACSI的对象(即IEC61850-7-2中定义的类模型)与MMS的对象一一对应,每个对象内提供的服务也一一对应。
<2>间隔层与过程层的网络映射
ACSI到单向多路点对点的串行通信连接用于电子式CT和PT,输出的数字信号通过合并单元(MergingUnit)传输到电子式测量仪器和电子式保护设备。IEC61850-7-2定义的采样值传输类模型及其服务通过IEC61850-9-1定义的特殊通信服务映射SCSM与OSI通信栈的链路层直接建立单向多路点对点的连接,从而实现采样值的传输,其中链路层遵循ISO/IEC8802-3标准。
IEC61850-9-2定义的特殊通信服务映射SCSM是IEC61850-9-1的补充,目的在于实现采样值模型及其服务到通行栈的完全映射。IEC61850-7-2定义的采样值传输类模型及其服务通过特殊通信服务映射SCSM,在混合通信栈的基础上,利用对ISO/IEC8802-3过程总线的直接访问来实现采样值的传输。
三开放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安全问题
由于原来的SCADA和其他的控制系统都是一个独立系统,是厂家的专有产品。它们的安全性来自于它们的硬件平台和逻辑结构与外界不同。开放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基于开放的、标准的网络技术之上。所有的供应商都可以开发基于因特网的应用程序来监测、控制或远方诊断,但是带来的问题是可能导致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安全性降低。对于电力系统这样一个要求高可靠性和安全稳定性的系统而言,安全问题尤其突出。因此对于开放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具体设计和实施而言安全问题十分重要。
可采用的技术措施分为两类:加密技术与防火墙。
前者对网络中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到达目的地址后再解密还原为原始数据,从而防止非法用户对信息的截取和盗用。防火墙技术通过对网络的隔离和限制访问等方法,来控制网络的访问权限,从而保证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网络安全。
【关键词】数字化变电站;IEC 61850;采样值传输;电子式互感器
引言
随着电子式互感器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国际电工委员会开始对电子式互感器进行全面控制。委员会通过制定IEC 60044—7/8,IEC 61850-9-1、9-2(采样值传输规范)等一系列国际标准及Q/GDW441 —2010智能变电站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对电子式互感器与二次设备接口的组成部分——合并单元的接口标准进行了全面规范,从本质上提高了电子式互感器之间的应用效果。MU能够对GB/T-20840.8(IEC60044-8)、DL/T860.92(IEC61850-9-2)协议进行支持,提高数据通道的可配置性能,有效提高了电子式互感器的感应性能。当前智能化网络交换机技术的迅速发展,IEC 61850-9-2变电站逐渐增多,已经在电网建设中取得良好成就。
1、概述
IEC-6l850通信标准体系既包含IEC 61850-9-l标准形式又包含IEC 61850-9-2标准形式,具有非常高的兼容性。IEC 61850-9-l标准主要是通过点对点形式进行传输,通过1个合并单元完成对多个智能电子元器件的处理,实现信号传输。IEC 61850-9-l传输方向多为单向传输,具有虚拟局域网和数据传输优先等级的概念。IEC 61850-9-2主体遵循IEC 61850-9-l过程总线传输理念,与IEC 61850-9-l标准设备一致,两者过程和总线通信网络具有非常高的一致性。
2、IEC 61850-9-1与IEC 61850-9-2的区别
IEC 61850-9-1与IEC 61850-9-2在进行数字化变电站采样值传输的过程中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两者之间具有不同的传输采样值标准,具体主要表现在映射实现和实际应用两方面。
2.1在映射实现上的区别
IEC 61850标准针有效提高了详尽逻辑节点的控制和数据对象的控制,为完整的数据描述对象模型建立方法及面向对象的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了逻辑节点和数据对象控制质量。IEC 61850标准主要针对变电站功能定义对逻辑节点和数据对象进行控制,在实际控制的过程中,逻辑节点(logical node)实现了数据对象模型方法的确定,数据对象实现了面向对象的服务。通过上述对象应用程序可以有效完成通信服务、通信对象及参数通过特殊通信服务映射(SCSM)映射,实现了底层应用程序控制。通信服务、通信对象及参数通过特殊通信服务映射(SCSM)遵循MMS(应用层)+TCP/IP(网络层传输层)+ISO/IEC8802.3模式(物理层链路层标准),选取标准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 PDU)层编码控制,直接映射到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通过上述映射直接消除了可能出现的通信堆栈延迟,从根本上实现了对数据传输信号速度的提升。IEC 61850-9中,9-l将采样值通过单向点对多项点映射,将数据信号传输到底层实际对象及通信协议中,9-2则采取采样值映射到ISO/IEC 8802-3,实现了对过程总线(Process Bus)的特殊通信服务映射。两者之间具有相同的通信映射关系,传输途径练习非常紧密。但是,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两者也具有一定差异,主要表现为:
2.1.1 IEC 61850-9-1
IEC 61850-9-1主要以IEC60044-7/8标准对合并单元进行控制。该设置主要以12路为输入通道,使用专业数据集和帧格式进行固定,通过广播或组播的方式控制,一旦固定方式确定不可再进行改变。IEC 61850-9-1的基础服务为“SendMSVMessage”服务,不服从“GetMSvCBValues/SetMSvCBv ues”及对数据对象的直接访问,映射方法较为简单、固定,其支持模式存在较大漏洞。
2.1.2 IEC 61850-9-2
IEC 61850-9-2除了支持SendMSVMessage”服务外,还可以向MMS的映射:对的基础映射服务为SendMSVMessage”服务及“GerMSVCBVlaues/SetMSVCBVlaues”等控制服务。通过控制服务可以对输入通道进行重新设定,对输入通道及采样频率参数控制、对数据集进行更改、对数据对象进行直接访问。该方式帧格式定义较为灵活,可以支持单播,映射效果较高,设备支持较为完备。
2.2在实际应用上的区别
2.2.1 IEC 61850-9-1
IEC 61850-9-1在颁布的过程中将交换机成本作为基础考虑对象,实现了网络方式传输采样值的合理配置。IEC 61850-9-1为了降低变电站建设成本,对点对点传输标准进行了制定。
IEC 61850-9-1点对点传输标准将介质的宽带传输方式及接收方CPU处理数据能力作为基础考虑内容,实现数据处理。在这种处理方式中,数据处理过程没有通过网络与其他间隔共享网络宽带,无需考虑其他设备影响及数据流量影响。IEC 61850-9-1点对点传输技术简单,成本低廉,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但是随着人们生活对电网需求的不断加大,IEC 61850-9-1暴露出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光纤连线整体较为复杂,光纤结构架设不清晰;(2)跨间隔保护操作较为复杂;(3)线路灵活性及安装灵活性较差。
2.2.2 IEC 61850-9-2
IEC 61850-9-2对网络管理功能交换机技术进行充分应用,将采样值网络传输模式落实到了数字化变电站中,实现了IEC 61850-9-2标准采样值的规范。IEC 61850-9-2方式将合并器将数字量采样信号以光纤方式接入过程层网络,间隔层保护、测控、计量等设备通过光纤网络进行连接、分析、处理,实现了采集信号的信息共享,降低了过程层可能对信息处理产生的影响。除此之外,该方式通过交换机本身的优先级技术、虚拟VLAN技术、组播技术控制采样值传输流量,大大降低了过程层交换机信号问题,弥补了点对点传输过程中存在的缺陷。IEC 61850-9-2已经成为当前电网传输过程中的主要方式,已经逐渐开始在大型工程中应用。其主要优势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IEC 61850-9-2光纤连接线非常简洁,结构架设明显;第二,跨间隔保护操作较为加单;第三,安装方式较为灵活。
3、结语
随着IEC 61850标准的实施、电子式互感器、智能断路器技术的成熟及逐步应用,数字化技术正从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向一次设备延伸,这将对变电站的自动化运行和管理带来深远的影响。在进行数字化网络建设的过程中,高速可靠网络连接降低了一次电缆和二次接线过程中的接线问题,在最大限度实现了变电站系统内的资源贡献和信息贡献,实现了运行系统及支持系统之间的高效连接。该网络连接方式从根本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灵活性、可拓展性和使用周期,降低了系统成本投资和运行维护损失。
因此,在对IEC 61850体系结构进行建设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依照数字化变电站数据要求,对IEC 61850体系采样值传输规范进行全面分析,选取合理体系建设操作。随着IEC 61850-9-2体系的逐渐完善,在今后的网络发展中,IEC 61850-9-2将逐渐取代IEC 61850-9-1,成为数字化变电站采样传输中新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1统一通信的发展动力统一通信迅速的发展动力来源于各大设备提供商与软件提供商的重视,在统一通信的概念被提出以后,为了巩固各自在其专业领域的主导地位,开拓新的企业应用市场,他们纷纷根据自身的优势大力开发统一通信产品。首先,微软、IBM、SAP和甲骨文等企业软件提供商希望通过统一通信的市场进军统一通信协作会话领域,并在他们的协作解决方案中加入了语音和视频应用。其次,思科、西门子、阿朗、Avaya等IP电话提供商,他们希望通过将IP语音系统进行扩充,平滑地扩展为统一通信协作应用,保持住他们的企业语音通信客户。第三,腾讯、MSN、雅虎、Facebook等互联网通用Web消息与社区供应商,企图在其所拥有的庞大桌面客户群的基础上,通过统一通信技术所整合的语音和视频应用,增长其业务。第四,通信运营商希望通过WiFi接入、3G视频会议、即时视频消息等技术组成的移动协作方案来增长其业务点。
1.2统一通信的概念由于各大厂商都是根据自身优势开发统一通信产品,从自身利益的角度提出解析统一通信,统一通信至今没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统一的概念。思科提出,“统一通信进一步发展了IP通信的概念,通过使用SIP协议和移动解决方案,真正地实现了各类通信的统一和简化,不受位置、时间或设备的影响。”北电指出,统一通信是利用先进的技术打破当前通信手段(如电子邮件、实时短信、电话和多媒体会议)中以设备和网络为中心的限制,使人们只要通过最常使用的通信工具和应用,就能便捷高效地与同事、客户及合作伙伴沟通。在《统一通信技术和标准化需求研究》报告的基础上,CCSA于2010年公布了《统一通信业务需求》标准,给出了统一通信的概念,指出,“统一通信是融合CT应用和IT应用的综合解决方案,通过对用户多种通信方式的融合,使用户可以利用一个集成环境进行通信,并访问其所需的应用,以方便用户使用并丰富其体验”。
2统一通信技术研究
2.1统一通信解决方案简介目前,包括思科、微软、甲骨文、亚美亚、中兴和华为在内的各大软件提供商和设备提供商都提出了自己的统一通信解决方案,并不断在其解决方案中增加新的内容或采用新的技术。其中,思科的统一通信解决方案以呼叫管理器CallManager为核心,集成了会议系统MeetingPlace、统一消息系统unityMessaging、客户服务中心系统(CiscoIPCC)和个人通信系统PersonalCommunicator等。该方案集成了语音、视频、Web协同、传真和Email等通信方式,并通过PC界面集中管理和使用多种通信手段。通过与多家硬件厂商合作,微软建立了以MicrosoftOfficeCommunicationsServer(OCS)为核心的统一沟通解决方案,其中,OCS服务器融合集成了基于状态的实时即时通信、语音、视频和数据协作应用,能够为微软应用环境的用户扩展应用体验。在该方案中,他们通过ActiveDirectory实现统一通讯录功能,通过Exchange完成语音邮件、传真、电子邮件管理及UC相关特色功能,通过用户端、中间层、服务器端三个层面的API实现与第三方应用的集成和提供二次开发功能。在已有产品线的基础上,Avaya整合了北电企业通信解决方案功能,形成了Avaya新的统一通信解决方案AvayaAura。该方案基于SIP协议和开放标准,通过会话管理功能集成了通信控制与应用功能,实现了应用与网络的分离,能够为用户提供消息、话音、视频、在线状态、Web应用等通信功能。华为的统一通信解决方案eSpaceUC通过协作软件和客户端集成了即时消息、IP语音、社交网络、呼叫中心、音/视频/数据会议等多种业务功能。其中,协作软件能够提供即时消息、状态呈现、企业通讯录和一号通等业务功能,通过PC客户端和移动客户端将业务提供给用户,并通过企业服务网关将业务开放给第三方应用。
2.2统一通信相关技术简介从厂商所提出的统一通信解决方案可以看出,统一通信技术并不是指一门技术,而是多种通信技术的综合。在统一通信所涉及的技术中,最重要的是融合多种应用、多种业务和多种通信手段的架构,是一种集成众多通信方式的平台。统一通信所能采取的典型网络架构有思科的SONA架构、IPNGN架构和ITU的NGN等。从体系架构方面来说,目前的统一通信一般被分为应用层、网络层和终端层3个层面。应用层即统一通信服务平台层,集成了基础语音、即时通信、多媒体会议和协同办公等多种应用系统。网络层主要完成统一通信用户的接入,统一通信信令和用户数据的接入、路由、交换和传输功能。终端层是各种终端设备的集合,包括普通电话、SIP话机、PC/PAD客户端和移动客户端等。全网IP化技术统一通信基础中的基础,正是由于该技术的成熟,使得IT技术和CT技术的融合成为可能,为通信功能的软件化提供了技术支撑。呼叫会话控制技术是统一通信的核心,基于SIP协议的呼叫会话控制功能为统一通信中的会话类业务提供了统一控制的机制,如思科统一通信中的CallMa-nager、IP多媒体子系统(IMS)中的呼叫会话控制功能(CSCF)和亚美亚的AvayaAura等。此外,还有统一通信所集成的众多通信方式所涉及的多媒体通信技术、业务开放与通信功能服务化所涉及的SOA技术和WebService技术等。
2.3统一通信的基本业务功能统一通信是业务与应用整合和融合的平台,是解决企业业务系统集成,简化运行和提高效率的重要方式,因而必须具备一些最基本的应用和业务功能。从统一通信的概念及各厂商的统一通信解决方案可以看出,统一通信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协同,其所包含的最基本应用有即时通信、IP语音、多媒体会议等,每一种应用整合和融合多种业务功能,如鉴权认证、即时通信、通信录、状态呈现、语音通信、即时消息、电子邮件等。鉴权认证是任何通信系统都需要具备的功能。统一通信系统一般采用统一的身份管理机制,以便消除企业中多种应用系统、多种终端号码和编址方案对业务整合所带来的困难。统一通信用户只有在通过鉴权认证之后,才能使用统一通信所提供的各种业务和应用。即时通信系统能够提供即时消息、通讯录和状态呈现功能,是用户体验协同通信的基础。其中,即时消息是当前网络上非常流行的实时通信方式,它通过互联网建立的网络虚拟环境,实现实时互动信息交换,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除了能够实现一对一消息发送、消息群发、群组聊天等常用功能外,即时消息还具有定时消息发送、文件传输、用户状态通知等功能。状态呈现是协同通信的基础,它提供了用户状态的实时查询与订阅功能,通过状态呈现功能,用户可以自身的状态,可以查询其他用户的状态,从而根据状态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进行沟通,在用户被订阅后,当用户状态发生改变时,其变化能够被及时通知给订阅者。IP语音是统一通信的基本业务功能,与传统的语音通信系统不同,IP语音不再以程控交换技术为技术平台,而是通过IP技术为基础,通过软件实现语音、传真、数据和视频等多种通信功能,它除了提高最基本音/视频呼叫之外,还提供呼叫保持、呼叫转移、呼叫等待等众多补充业务,能够与现有局域网无缝集成,能够在应用层集成电子邮件与语音信箱等应用。
2.4统一通信技术的基本特征统一通信技术的基本特征是融合、动态、开放和统一管理。融合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网络侧融合和终端侧融合。网络侧融合一方面指的是统一通信系统将多种通信方式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统一的通信平台,通过该平台,用户可以很方便地使用各种通信方式;另一方面指的是固定和无线的融合,无论用户使用的是固定网络上的终端还是移动终端,都可以访问到统一通信平台所提供的服务。终端侧融合指的是在统一通信的客户端软件上集成了各种通信方式的快捷方式,用户通过一个任意终端上的软件就能发起呼叫,如通过电子邮件发起语音、视频和即时通信等。动态性体现在通过统一通信平台实时呈现终端的在线状态,用户可以灵活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在选择了沟通方式后,各种通信方式也可以随时进行切换。例如,当用户的状态变化时,用户可以切换接入方式后,继续进行应用层面的内容交互,用户在进行即时通信的同时,可以随时发起语音、视频等呼叫,不影响当前通信方式。开放性体现在统一通信采用开放的软件平台,该平台上融合了当前的各种通信方式,并通过开放的业务接口将通信能力以服务的方式开放给第三方应用,实现与企业内部现有的业务系统集成。统一管理也是统一通信的基本特征。在统一通信中,必须实现用户号码、用户接入方式和实时状态信息等数据的统一管理。而统一通信系统也需要通过统一管理功能完成用户身份的鉴权和认证,用户状态的感知和识别。
3统一通信的发展方向
从统一通信的概念、解决方案及其基本业务功能可以看出,与其他通信技术不同,统一通信技术是指一系列通信产品、服务和技术的集合。在统一通信的演进过程中,其概念和内涵在不断被丰富,其实现方式也在不断进步,应用场景在被不断拓展。从目前统一通信的发展情况来看,统一通信至少可以被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面向企业用户的统一通信,其基本特征是设备提供商通过一个统一的软件平台集成多种通信方式,企业用户在该平台上通过简易的操作就可以发起各种通信会话,联系到想要联系人员,从而提升沟通的效率,提高企业的ROI。在该阶段,各个厂家的系统都按照各自的优势开发自己的产品,各个统一通信系统间难以互通,难以融合。第二阶段是面向业务流程的统一通信,其基本特征是将统一通信服务平台与企业内部的各种办公流程联系起来,通过通信驱动企业工作流程,提高办公的效率,取得较大的ROI。在该阶段,通过与业务流程的融合,使得统一通信能够在教育、医疗、金融和制造等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也使得统一通信逐渐“渗透”至各行各业。第三阶段是面向业务流程分析的统一通信。本阶段是在协作应用的基础上,通过统一通信的分析模型,分析业务流程中各个阶段的关键要素,提高协作效率、决策速度和响应能力,进一步增强企业生产力、员工效率和ROI。目前,统一通信正处在其发展的第一阶段,强调的是在系统内对各种通信方式融合的加强以及功能的完善。随着统一通信应用渗透到企业内部日常办公、会议、培训、客户服务等各个环节,系统之间也将进入融合,统一通信将逐渐进入第二个阶段,在本阶段,统一通信将走向更深层次的融合,而由于基于SOA组件模型的体系架构具有松耦合性和良好的互操作性,使之可以在本阶段的统一通信中大行其道,用于实现统一通信与企业原有应用系统的集成,实现业务流程的编排和优化。移动性拓展解决方案也是统一通信的一个重要方向,主要目标是PC桌面的用户体验向iOS、Android等平台转移。云计算是当前业内的热点,统一通信服务也开始呈现出成规模地朝云架构上转移的趋势,如华为提出了基于“云-管-端”的统一通信架构。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