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园林实践过程及内容

园林实践过程及内容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28 16:51:04

园林实践过程及内容

园林实践过程及内容篇(1)

1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1教学内容设置存在不足

首先,教学内容陈旧。目前,多数高校《园林艺术原理》课程教材选用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过元烱编著的《园林艺术》一书,该书1996年出版至今已近20年,虽然经过多次重印,但内容并没有改版。然而,近些年园林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的园林设计理念和思潮不断涌现,新信息、新技术、新材料和新方法层出不穷,对园林从业者的知识结构要求也越来越高,该教材的许多内容由于未能及时更新,某些观点和案例现在看来已经太过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且,该书实例古典园林偏多、现代园林较少,对于当今园林的热点问题也未能及时收录。因此,该教材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现在园林艺术教学的需要。

其次,课程间衔接不当、内容重复。《园林艺术原理》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范围较广,和园林专业的多门课程内容有紧密的关联和交叉。在各课程的任课教师未能及时沟通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课程间衔接不恰当、教学内容相似或重复的情况。例如,园林发展史内容与《中外园林史》内容重复;园林建筑及小品相关内容与《园林工程》、《环境小品设计》等课程的部分内容重复;对园林要素的介绍及运用上,与《风景园林设计初步》、《园林设计》等课程中有相似的内容;植物造景相关内容《园林花卉学》、《园林树木学》、《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等课程内容重复。相同内容的重复授课不仅牺牲了一部分专业知识的教授时间,而且还易导致学生在听课时产生厌倦和反感的情绪。

1.2传统教学方式存在不足

目前,多数高校都开始采用多媒体设备教学,在教学硬件上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教学模式上仍然沿用传统的方式,即每学期初教师提交教学日历,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与要求。因此,教师多数采用章节式教学方式来讲解具体的教学内容,这导致教学内容往往是相互独立的,无法形成连贯的体系。学生最终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此,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1.3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不足

《园林艺术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包括3部分:课堂理论教学、实验课程与实习。然而,目前多数高校存在压缩课程学时、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教学计划中缺少设计型、创新型和综合性等方面的实践教学内容。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园林专业的《园林艺术原理》课程教学计划仅有40学时,且全部为理论学时,没有实验课程和教学实习,缺乏技能训练过程。这导致学生仅仅注重被动的接收和死记硬背理论,应用能力不足,无法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更谈不上在实践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1.4考核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园林艺术原理》课程多采用传统考核方式,即将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赋予不同的比重,最终核算成总成绩。这种考核体系无法对教学效果起到应有的评价、督促与引导作用。由于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难以客观评价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

由此,必须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做到充分有效地利用上课时间,达到从全方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园林设计人才。

2教学改革内容

加强课程教学改革,制订正确的教学策略,采用适宜的教学手段,是规范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前提。通过以上分析,结合我校园林设计方向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计划,《园林艺术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主要应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2.1探索模块化项目式的教学模式

《园林艺术原理》课程教授的主要内容包括园林艺术特征、园林构图艺术、园林风景艺术、园林色彩艺术、园林山水地形艺术、园林建筑艺术、园林种植艺术和园林小品艺术等。将课程分为园林艺术概念、园林艺术基础和园林艺术实践三个模块[1],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课程分为山水、植物、建筑、小品、园路广场等五大项目[2]。针对每一个模块和项目性质,设计教学载体和教学形式,每一项目设计重点、难点突出实践特色,在项目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科的发展,课程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2.2经典案例分析,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园林艺术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园林艺术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案例教学法的应用。针对不同模块和项目的讲授过程中,以具体案例为基础,通过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场景进行案例分析,发现规律,提炼理论,将相关知识融会贯通。

教学案例的选取应以教学目的和具体教学内容为根据。既要包含经典园林案例,又要体现园林专业发展的新趋势。利用典型设计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设计思维。通过对中外著名园林如北京园明圆、承德避暑山庄及法国凡尔赛宫苑等经典园林兴建的历史背景、建园目的、设计理念及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对造园艺术影响的分析和引导,使学生分析比较经典园林的差异,活学活用所学知识,达到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人文精神融入园林设计中[3]。针对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应该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涌现的优秀园林作品或是身边熟知的园林案例进行分析。例如,组织学生对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与2010上海世博园的建筑、水景、植物造景等的分析讨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

另外在课程教学中,利用网络信息的及时性和便利性,密切关注园林专业发展的新状况,及时更新相应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力求使课程的内容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建立课程网站,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路。课程网站的建立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在线自主学习环境,对课堂教学起到了补充和拓展的作用。网络教学资源有助于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自学,利用在线交流栏目可实时或异步进行学生作业布置、答疑、讨论等教学活动,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参与性。

2.3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教学

传统的教学理念不够重视实践教学,教学计划中实践课的教学时数不足。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必须加大实践课的教学时数。首先,增设实验课程,建议课时数为24学时。实验课程主要目的是强化技能培训,其技能培训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而手绘训练则是技能培训的关键环节,可以直接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技能培训环节使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应用到设计中去,能充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其次,增设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建议增加为期5天的实践教学周。在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上可分三步进行:基本实践能力培养、专业社会岗位能力培养和相关专业综合能力素质培养[4]。通过该培养体系,使学生的综合素质、社会岗位能力和适应社会工作需求的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在园林艺术实践教学中,从培养学(下转第196页)(上接第176页)生基本实践能力入手,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分析某一园林景观的功能分区,了解其园林要素特别是山体、水体、植物等的运用情况,重点分析其园林景观的艺术手法和产生的艺术效果;组织学生到园林工程施工现场参加施工,利用学校附近的专业公司和企事业单位的现场施工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学生的社会岗位能力;请从事园林工程项目管理的前校友来校指导学生的学习。

2.4考核方法改革

多样化的考核形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不能全面、客观反应学生的学习成果和专业能力。在园林艺术教学中建立作业评分标准体系和实习报告评分标准体系,增强评分的客观性。将考核分为3部分:平时考核、实践考核和期末考试,具体内容包括课堂讨论、平时作业、实习以及基本知识的掌握等。注重平时成绩和实践环节的考核,减少期末考试成绩的比重,把考核贯穿于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使考核方法更具有评价的系统性、动态性、连续性和多样性,能更加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比较符合创新教育评价体系的基本要求[5]。

3结语

园林艺术是园林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园林艺术课程改革,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和调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随时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课程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史小玲,顾建中.“项目驱动、能力为本”的《园林设计》课程教学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09,8:136-137.

[2]杨晶.《园林艺术》课程教学改革[J].北京农业,2013,9,291-292.

[3]付美云,马爱军,王欣.《园林艺术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6(2):56-58.

[4]杨清平,胡平,胡楠.高校园林艺术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3,33(3):95-98.

[5]刘惠.《园林艺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2):138-139.

[责任编辑:曹明明]

园林实践过程及内容篇(2)

【关键词】园林植物,实践教学,改革

高职《园林植物》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本地区常见园林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地理分布、园林用途等,培养学生对本地区常见园林植物的识别和应用能力,是开展园林规划设计、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园林植物育苗及栽培养护等工作的基础,同时为考取花卉工、绿化工、景观设计员等职业资格考试服务。因此,学生能否扎实地掌握该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将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的园林专业工作。如何对园林植物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加强和培养专业人才实践技能已迫在眉睫。本文拟通过对园林植物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建议,以期为今后园林植物的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1《园林植物》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思想认识落后,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园林植物》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理论,忽视实践,认为实践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补充,更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再者部分实践教学,由于受时间、地域、资金等条件的限制,实施起来有一定困难,所以不能保证足够的实践教学课时。同时,部分教师及学生主观上不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甚至认为此环节可有可无,只要应付规定的课时就可以,因此实践教学走过场,教学效果一般。

1.2实践教学手段单一。在该课程的实践教学中,不少教师仍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即教师一味地讲解和灌输,学生被动地听、记、背,师生间缺乏互动,易使多数学生养成“不观察、不分析、不归纳”的不良学习习惯,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对知识的掌握也就大打折扣。

1.3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慢。全国各地由国内外引种或自主栽培的园林植物新品种数量激增,园林植物的快速更新,是对园林植物课程实践教学的一个挑战,只有不断地更新实践教学的内容,才能使我们的实践教学更具针对性、科学性和先进性。但是,目前不少高校本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偏慢,跟不上园林植物新品种的更新速度,这不但会影响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教学效果,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4校内实训室、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有待加强。校内实训室的设备和条件还有待改善,存在投入资金少,设备陈旧、落后,实训室管理落后等现象。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规模小,校外实践基地大多是私人企业,有些单位觉得作为企业没有义务培养学生,还要保证学生安全,所以对学生实习期间的技能培训、业务提高存在漠不关心的现象。

1.5实践教学考核标准不合理。传统的实践教学考核方式是要求学生提交实践报告,依此评定成绩。然而,单从实践报告难以全面了解学生对园林植物识别和应用的掌握程度。此考核方式导致学生“高分低能”,参与实践动手的积极性不高,这不仅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而且不利于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2《园林植物》实践教学改革

2.1更新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组织专业教师认真学习职业教育理论,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和听取往届毕业生的反馈建议,让教师从根本上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同时,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使学生也懂得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工具书、网络资源、标本等获得所需信息,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植物鉴别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2.2成立园林协会,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园林植物种类繁多、生长周期长、季相变化明显,学生认识和掌握各种园林植物的特点及园林应用,不能仅靠有限的实践教学,平时的观察和积累尤为重要,应开展园林植物实践活动。例如:可通过建立园林协会,组织园林植物识别比赛、植物摄影比赛等,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校园及周围的景点认识新植物,观察植物的形态特征及在园林中的应用,便于学生在课余时间增强专业知识,培养专业兴趣,增强专业技能。同时也可开展网上论坛,促进交流。

2.3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由于现有的教材更新速度慢,课本上的内容难以满足园林绿化的要求,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增加或强化了在园林绿化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新型植物,如:在教学中强化了金叶女贞、金叶槐等一批彩叶树种,在花卉学教学中增加了室内观叶植物等,并将其作为重点讲述。另一方面,对各门专业课的重叠部分,通过教师之间的沟通,都相应做了调整或删减,使实践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2.4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及配套设施。实践基地包括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两大类,基地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校内实践基地可建设大型连栋温室,相应的配套设备要完善,植物种类要多。同时,可考虑让学生参与校园的绿化建设,既绿化美化了校园,又可以使学生在课余休闲时,从中识别和了解这些园林植物的习性及特点,能充分利用校园内资源进行教学。与此同时,可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加强与社会、企业之间的联系,签订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协议。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后能够很快地适应工作。

2.5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高职教育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为此,结合高职教育特色,在园林植物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中,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较全面的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具体考核标准如下:

每位学生本门课程的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组成比例6:4。平时成绩包括实践态度(20% )、实践过程的学习与操作(40%)和实践报告(40%),平时单个实践累积记分,每个实践按一定的权重计分,最后累加。期末成绩包括笔试(50%)和技能考核(50%),笔试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园林植物的基本知识、实践中的问题等。技能考试的内容主要是考察学生对实物的识别能力(包括植物的部分及整体的识别及常见的园林应用等)。

参考文献:

园林实践过程及内容篇(3)

1园林花卉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时数少,教学内容与应用实践不甚匹配

地方本科院校为推广素质教育,适应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存在通识教育课时增加,专业课课时减少的现象。一些公办院校如北京林业大学的园林专业园林花卉学单理论课时就有80,福建农林大学该课程学时理论是50、实验20,实习7天,而其独立学院东方学院该课程的理论学时为60、实验10,实习10天。而一些高职院校如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园林专业的园林花卉学理论也有70学时,实践1周。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该门课程的学时数仅为48,园林花卉学是一门内容繁多的综合性课程,且随着区域花卉产业的发展,内容更新快,面临这样一种"学时少,内容多"的矛盾,急需调整教学内容。

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服务于社会的应用型人才,所以园林花卉学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使学生掌握足够的园林花卉材料,满足于植物造景及景观设计的需要。目前,北航北海学院园林花卉学选用的是北林刘燕主编的经典教材《园林花卉学》,主要由总论和各论组成,总论部分包括绪论、园林花卉分类、生态因子、栽培设施、园林花卉繁殖、园林花卉花期调控6部分,学时数为12,要求学生掌握园林花卉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各论部分为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水生花卉、岩生花卉、室内花卉、兰科花卉、仙人掌和多浆植物、食虫和蕨类植物9部分,学时数为36,要求学生能够识别常见园林花卉种类500种以上,并掌握其观赏特性、生态习性和园林用途。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园林花卉学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是要求学生能通过课程学习掌握足够的园林花卉材料,花卉理论知识只需掌握了解。因此需调整总论和各论部分的学时数,让学生能在短时间内识别更多的园林花卉种类并能应用。

1.2课堂教学形式需调整完善

目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广泛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图片资料通过动态演示,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知,但是同时因为其信息量大,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忙于笔记,无暇思考,无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气氛变得沉闷,学生极易感到疲劳而失去兴趣。因此,在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便捷与直观等优势的同时还需要探索结合其他教学形式去弥补多媒体的弊端,来提高教学效果。

1.3实践教学严重不足

园林花卉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需要识别园林花卉种类,掌握其观赏特点和园林用途,这些教学内容都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通过现场教学实践,学生才能理论联系实际更加直观地掌握园林花卉学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一般本科院校园林花卉学基本都会保证有一周甚至更多的实践时间,而北海学院却在2010届制定的园林专业培养计划中园林花卉学只有理论48学时,缺乏实践教学对实现教学目标极其不利。

2林专业园林花卉学教学改革探讨

2.1改革教学内容,调整总论和各论的比例

遵循课程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园林花卉种类,更有效地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调整教学内容,总论和各论部分的课时数进行相应调整,总论部分由原来的12学时,压缩到8学时,其中,绪论2学时,园林花卉分类2学时,生态因子1学时,园林花卉繁殖2学时,园林花卉花期调控1学时,栽培设施学生自学;各论部分由原来的36增加到40课时,其中,一二年生花卉6课时,宿根花卉6课时,球根花卉6学时,水生花卉4学时,岩生花卉2学时,室内花卉8学时,兰科花卉4学时,仙人掌和多浆4学时,食虫和蕨类4学时。通过调整,让学生在了解、掌握园林花卉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掌握园林花卉种类。对教学内容进行有选择、有重点的增减,穿插新技术、新知识及新成果让学生接触到较为前沿的知识和设计方法,增长学识。结合地方特色,在各论的教学内容中,还会增加园林花卉应用形式的介绍,如近年出现的新的花卉品种和种类,新的节日用花等,应用于垂直绿化、花艺造型设计中焦点花等应用形式,让学生能更加直观地了解不同花卉的用途,以便与后续课程如《园林植物造景》和《插花艺术》等的衔接。使学生对知识形成更好地连贯性印象,更牢固地掌握并应用知识。

2.2教学方法多元化

2.2.1多媒体教学与板书相辅相成

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主要的教学模式,在园林花卉学的教学中用于向学生展示花卉图片,花卉的识别特征、观赏价值和园林应用上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仍是主要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在理解教师语言和网络多媒体直观图像及文字的互补中,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园林花卉的相关知识。利用多媒体可以播放一些园林花卉相关知识光盘,如荷兰花卉产业、荷兰球根花卉,使学生了解荷兰的花卉生产产业概况及球根花卉的生长周期。但也要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只是辅助设施,也有其弊端,如信息量过大,速度过快,造成学生无暇思考,消化不了易形成思维惰性等,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保留传统的板书形式去完善多媒体教学的不足。板书内容主要体现了章节的整体思路和基本框架,另一方面也可缓解多媒体的节奏,这样一来,学生既可对课程重点内容理清思路,把握重点和难点,也可以有时间思考和消化,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2.2.2启发式教学

科学设计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让课堂气氛动起来,利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启发式提问—讨论式答疑—悟道—理论理解及传授时序上的调整洗案例后理论)从而达到"易学、爱学、会学",进而能够"自我理论创新”。如在讲授菊花时,提出"中国十大名花是什么?其中草本花卉有哪几种?”“陶渊明关于菊花的诗词有哪些?"等问题,学生进行主动思考,老师点评后补充完善,扩展菊花花文化的相关知识,同时学生又能通过回顾思考对园林树木的相关知识得到巩固。如此一来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其联系和归纳的能力,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2.3开辟第二课堂,导入娱乐式教学

毕竟课程课时有限,学生要在有限的课程学习时间内掌握几百种花卉及其应用并非易事,可以鼓励、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作为媒介,每个班级建立自己的Q群空间、微信等互动方式,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收集所见到的相关花卉图片、知识,同学间一起分享学习经验,建立自己或群体的图片信息库,形成教学资源库。通过这种在玩乐中学习,更易让学生通过展示自我而获得成就感,也会更热衷于学习。通过第二课堂的方式把课程内容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2.3校内外结合,增加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培养专门人才、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园林花卉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实践教学具有非常强的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10]。现场教学可以让学生对花卉材料可看、可闻、可摸。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进行花卉材料繁殖,不仅能提高其动手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通过调整园林专业培养方案,增加园林花卉学的实践课时16学时。通过积极拓建园林花卉校内实习基地,同时积极开拓校外实习基地,开展与园林花圃生产基地合作等、做到"产、学、研"紧密结合,为学生的实践实习提供良好的保障。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可把校外实践环节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以作业形式(不占实践课时),组织学生课余时间以小组形式去调查花卉市场,完成调查报告并作出PPT展示,教师进行评阅并反馈给学生;另一部分为园林花卉繁殖实训4学时和组织学生进行当地花卉生产基地实习、不同公园及城市广场花境配置12学时。

2.4完善评价体系

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与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结合考试和课程学习多元评价,满足学生发展自我、挑战自我的需要,最大限度发挥评价的正能量。传统的评价方法往往都是期末考试来定论,传统的园林花卉学考核方式为平时20%+期末考试80%,书面考试往往无法真正考核学生的真实水平与能力,反而导致学生在期末的时候埋头于背书应付考试的悲剧。因此,为了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目标,注重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改善原有的考核方式,新的考核方式为:平时20%+作业30%+期末考试50%。在考核内容上,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相结合,侧重与考核学生对综合知识灵活运用能力,如对某节日、花坛、花镜等花卉应用的实例设计及布置上,真正体现学生学以致用,达到教学目标及社会需求。

3小结

园林实践过程及内容篇(4)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

摘 要:本文分析园林景观设计实践教学现状,对园林景观设计校内实践教学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提出了园林景观设计实践基地建设、运行的策略和措施。

关键词 :园林景观设计;校内实践教学;实践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6-0237-02

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门融技术和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与动手能力。因而推广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专业技能的重要手段,是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表现。因此,园林景观设计实践教学是各大高校重要的课题。

1、园林景观设计实践教学现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园林景观行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及发展,各大高校纷纷开展园林景观设计课程,但较多的高校园林景观设计课程中缺乏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导致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薄弱,动手能力较差,因而学生毕业后就职竞争力不强。虽然有很多的专家和学者都主张项目教学、实践教学,但实践教学开展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主要的实践教学开展有建立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两种模式,但都存在相应的问题,一方面由于资金缺乏等原因,致使目前一些专业的实训基地的设施只能停留在理论或演示阶段,实训技能课程无法落到实处,难以达到实训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当前校企合作,大部分也仅限于挂牌或签合约的形式,没有真正落实,产学研的结合成为空谈,实践教学止步不前。这问题应该在各大院校当中普遍存在,因而找到一个切实的园林景观设计实践教学途径,非常迫切。

通过对于不同的园林景观实践教学研究,发现建立校内园林景观设计实践教学基地,是一个较好的方式,既能够提高园林景观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同时能够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力,建设绿色生态校园,实现校园环境建设与园林景观专业可持续协调发展。

2、校内园林景观设计实践研究指导思想

园林专业实践教学需要满足不同课程的要求,即要满足基础课程的需求,掌握园林植物的识别、栽培及养护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如:花卉学、园林树木学、园林植物栽培学;同时也满足综合实践课程,并满足对园林的基本知识及相关技术的要求,如:园林规划设计、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各种实训,能较好地掌握园林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因此,园林专业校内实践教学研究指导思想应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以行业发展的先进水平为标准,形成真实的园林职业环境,形成集教学、科研、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开放型的实践教学基地。

3、校内园林景观设计实践实施研究

3.1 校内园林景观设计实践建设与校区结合

校内园林景观设计实践建设应要考虑现有的校区建设,再进行统筹规划,根据其地形地貌及园林景观课程设置的需求合理布局,尽量做到少投入,高收益,好效果,除了满足教学实训要求外,同时也可以和实际的生产环节相结合。这样不仅能满足园林景观专业植物实践教学的需要,丰富实践教学内容,而且还能更好地建设校园环境,丰富和增添校园景色,同时又能充分利用校园暂时闲置地或不利于建设用地,使校园的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地得到合理的综合利用。

3.2 校内园林景观设计实践建设与教学实践课程体系结合

学生在实践环节中展开相关课程的实践项目,能够使以往难以完成的实践内容的以实现,提高了教学质量,并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熟悉园林职业环境,更快掌握职业技能知识。

根据教学内容可主要可以分为三大模块:园林景观植物实训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实训区、园林景观运营管理实训区。

3.2.1园林景观植物实训区

园林景观植物实训区主要教学实践内容有园林植物分类、园林植物的配植方式、园林植物栽种、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根据园林植物实践教学内容和需要,结合学校环境景观规划要求,在不同的区域景观空间相应地建立了园林苗圃、花卉实习基地,园林树木园实习基地,园林温室、盆景实习基地,园林草坪实习基地。

3.2.2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实训区

建设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展区,由教师介绍校园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与施工,讲解学院总体规划设计、详细规划设计、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局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校园部分景观工程设计与施工及工程项目管理等。同时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场地,满足技术要求,可提供各种园林工程材料,或制作的半成品,让学生直观的了解施工工艺,并可以自行制作、布置园林建筑小品。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及相互交流的能力。

3.2.3园林景观运营管理实训区

提供园林植物苗木、花卉生产、经营管理实训场所,使学生学到从园林草本、灌木、乔木的基质处理,到给植物浇水、施肥、修剪整形,再到病虫害防治等养护管理工作过程中的基本环节和技术措施,掌握园林常用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4、校内园林景观设计实践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4.1通过行业、企业紧密结合的共建模式解决建设资金不足

园林景观实践建设经费投入较大,见效慢,因此,学校应选择行业中较有实力的企业的合作,与企业互相支持、优势互补、资源互用。企业可以通过资金、先进设备或先进技术推进校园实践基地的建设。而校园实践基地也可以为企业培训职工,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或为企业提供免费的科研试验用地。

4.2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弥补实践教学经验不足

目前在园林景观课程中,园林景观设计类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薄弱,同时有丰富工程与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相当缺乏,导致学生对园林景观的认知程度比较落后,进而影响了园林景观教学质量的提高。因而迫切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实训教师。一方面引进或邀请园林景观方面的专家,工程师、技师、管理人员以及活跃在设计前沿的设计师来学校上课,讲座;另一方面,派教师到企业中实践,教师自身要积极参与到设计实践中,这样才能拓宽学生的眼界,保持学生对当今社会园林专业发展变化趋势的把握。

4.3建立良好的运作机制避免资源浪费

在各大高校中在实践基地的建设均有为了满足学校评估或品牌效应,而盲目的追求一些高端设备仪器,华而不实的项目建设,但又由于相关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不了解设备仪器的性能,设备不配套所以无法正常使用,造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因此,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考虑设备功能性,合理配置设备资源,对于校内园林景观设计实践基地,首先选择主流生产型设备,并配有专业人员讲解操作,再此基础上适量配置先进设备,增加学生接触先进设备的机会。

4.4通过师生参与校内实践基地管理避免后期维护的顾虑

在校内园林景观设计实践建设中,后期维护是不小的开支,但如果我们直接通过师生来管理完全可以避免后期维护的顾虑,对于园林景观设计实训基地基地的管理,我们可以根据课程的设置,按班分责任区,养护责任到人,学生要结合教学和专业实训阶段性地完成责任区内的部分工作量,使学生综合管理能力及园林专业技能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其次,可以为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由教师组织,学生自愿的情况下,完成校园养护任务,并给予一定报酬作为奖励,学生能锻炼专业技能,又能得到了一定经济补助。

5、小结

总之,园林景观设计实践教学,是发展园林景观设计课程的关键,通过校内园林景观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为园林景观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实践条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使之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因而值得我们推广并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欧阳秀明.关于高职园林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7,(3)

[2] 陈群辉,肖旭.高职校企合作的研究与实践[J].职教研究,2010(2):3~4.

园林实践过程及内容篇(5)

一、园林设计课程的性质

园林设计课程是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讲授园林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园林的构成要素、园林艺术基本原理、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概论、公园的规划设计、现代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掌握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能独立完成一整套规划设计方案。为将来从事园林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园林设计课程的特点

园林设计课程是的综合性、实践性非常强,不仅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一些先修课程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测量、制图等实际操作能力。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能将理论“融会贯通”,并结合经典案例进行分析。实践过程中多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学习等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针对实践性强的特点,在课程教学中,要通过大量分析案例以及进行实际设计项目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园林设计的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措施探讨

(一)加强课堂师生互动。园林设计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应摒弃以往教师“满堂灌”的方法,而注重各个方面的互动。这种互动包括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等。

1. 理论与实践互动。园林设计课程的理论部分,比如设计艺术原理如果不结合实例就显得过于空泛,所以教师要结合实际的经典设计案例进行讲解,学生更容易理解。反之,在案例的讲解过程中,穿插讲授理论知识,使案例与理论联系起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中,尽量多展示图片和例子,既能加大课堂传授的信息量,又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在整个课程教学安排中,可以在每一次课程理论讲解之后,安排相应的设计实践,并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与指导,使学生的理论和实践同时提高。

2. 师生互动。讲课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讲课―提问―讨论”的教学方法,实现师生互动。在讲评作业的环节中,可以安排学生自评环节。比较典型的设计作业,比如公园设计等,可以让学校分组设计,并在班里进行模拟投标,每组讲解自己的设计思路和理念,不仅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而且提升了同学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进行多学科穿插互补式教学。园林设计课程是以制图、测量学、园林花卉、园林树木、园林史、园林美学、园林设计初步、园林植物造景等为基础的综合性课程,与文学、艺术、建筑等学科有一定的穿插联系。要求学生必须构建多学科、全方位的知识体系。 因此,在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逐步认识园林专业的性质和特点,从而更合理地安排学习的重点;要鼓励学生注重专业基本素质的培养。

在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中,应注重园林规划设计与园林植物、园林工程等课程的穿插式教学,将多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同时,各门相关课程也应互相补充,让整个培养方案的体系完整并避免内容的重复。

(三)激励法教学。激励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在实践当中得到普遍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值得学校教育借鉴。

1. 课堂教学激励法。园林设计课程要求学生应该具有灵活的思维和设计理念,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敏锐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地加以激励。即便学生只是取得了一点点进步,教师也要及时予以表扬,作用点评过程中详细指出每一次的设计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2. 成果展示激励法。一方面,将上一届学生的不同形式的优秀作业(手绘、电脑绘图)在班级内部传阅;在讲案例的时候穿插学生自己的优秀案例;每年举办优秀毕业设计展览,同时展出在校生的优秀作业。另一方面,是举办校内大学生风景园林设计竞赛。通过老师的设计项目以及实习基地等实践平台,积极举办形式多样的大学生风景园林设计竞赛,对提高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园林设计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探讨

园林实践过程及内容篇(6)

一、《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1、对课程理解不透彻,侧重一点,忽略全面整体上讲,《园林建筑设计》是一门设计课程,设计的对象是建筑,建筑的属性是园林式建筑,将这门课程分解分析就是“园林”、“建筑”、“设计”的有机统一体,缺一不可。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只侧重于三者中的一点或两点,很少能将三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去讲授的。有的院校侧重于“园林”,只是把这门课当成很普通的园林课程去教授,讲解很多关于园林方面的理论知识,没有讲出这门课应有的特色,使之与其他的园林课程没有区分开来;有的院校只关注了“建筑”,大谈特谈建筑学的相关知识,对所有的建筑都涉及,以至于淡化了“园林”的属性;最后很多院校会忽略的特性就是“设计”,注重了理论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设计”技能的培养,而设计才是这门课程的精髓。

2、选取教材的落后《园林建筑设计》这门课的最终目的是为现代社会设计园林建筑,这就决定了这门课程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但是我发现江西农大南昌商学院在这门课程的教材选取上显得不合时宜,以往选取的教材内容比较侧重古代园林设计的特点和技术,对于现代园林建筑的介绍内容占很小的篇幅。诚然,我国在古代园林建筑方面的成就是很辉煌的,通过学习我国古代园林建筑确实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园林建筑的相关内容,也可以为学生的园林建筑设计带来灵感,但是随着时代变化,建筑材料与建筑理论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时就需要加入更多的现代园林建筑设计的内容,让园林建筑设计在吸取古人经验的同时能更好的为现代服务。

3、教学方式的单一教学方式的单一,是困扰各个阶段,各个课程教师的问题,《园林建筑设计》课程也不例外。江西农大南昌商学院在开展这门课程的时候选择的教学方式都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理论教学阶段,教师作为课堂的主讲者,占据着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而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样的教学方式的弊端很多,它降低了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使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另外,没有建立起师生间的交流通道,使得教学效果无法保证。在理论实践阶段,学生的实践内容很大部分是书面作业,就是将自己的设计准备、设计实施、设计结论都采用书面的形式进行,这样的实践显得很单调乏味,极大的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目的的实现成为空谈。

4、局限于课本,缺乏实践课程一般来说,设计类的课程实践的意义重于理论教学,《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对抽象理论知识的形象化,对整门课程的把握有极大帮助。然而对实践的不重视是大多《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的通病,对于课时为一学期的《园林建筑设计》,实践课程的总时长都不到一周,并且图纸文本的设计也需要在这周内完成,这样留给学生对室外建筑的实地研究时间就很少。

二、对《园林建筑设计》教学改革的建议

1、正确认识本门课程,了解《园林建筑设计》内涵《园林建筑设计》任课教师要对本门课程有着准确把握,清醒认识“园林”、“建筑”、“设计”三方面的协调性,在教学安排时,时刻谨记将三者融合起来进行教学,杜绝出现侧重一点而忽略其他的问题,做到使本门课程与园林学、建筑学、设计学紧密联系起来又体现出本门课自身的特性。

2、合理选择教材在选择《园林建筑设计》的教材要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使选择的教材适合时代的要求。教材内容应该涉古及今,放眼国内外,要对古代园林设计的经验有所吸取,也要对现代优秀的园林设计有所借鉴。同时还要结合行业发展的趋势和社会企业的对园林建筑设计的要求合理取舍教材内容,对于陈旧落后的知识内容可舍弃,对于新兴园林建筑设计理论积极引进。

3、改革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探索适合本门课程的教学方式,不要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目的指导下,大胆创新,不断尝试。教师可以结合每次的教学内容,在上课之前给学生布置相关的建筑,让学生进行观察,要求学生做出建筑物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同时对建筑从设计到落成间涉及到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上课时可由学生进行讲解,当所有学生讲解完成后,教师进行总结,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4、加强实践教育,增加实践机会学校要加强对《园林建筑设计》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地完成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实践资源进行实践教育。可以利用学校校园内现有的建筑物进行实践,学生实地的对建筑物进行研究才会对所学知识有最直观的感受,才会站在一个设计者的角度,以专业的目光对建筑物进行分析,使学到的理论知识灵活应用起来。

三、总结

园林实践过程及内容篇(7)

关键词园林生态学;实践课教学;改革;存在问题;措施

园林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园林学与生态学的交叉学科,涉及面广,与多门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研究城市居民、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园林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由于这门课的实践性、综合性较强、教学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教学课时少、教学信息量大,学生学习后印象不深,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要学好园林生态学就必须多实践,勤动手,在学习理论课的同时,多方向开设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在实践内容、实践方法、实践手段及教师的实践能力方面进行了一些调查和分析,将一些好的经验结合于教学实践,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1园林生态学实践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模式陈旧,学生缺少主动性

学生实践教学模式单一。在实践教学前,指导教师把实践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操作步骤以及报告格式等讲述得一清二楚,学生完成教学大纲要求内容,掌握实践基本原理和方法即可,完全是在指导教师的设定范围内机械地完成操作,缺少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创造性思考。一旦离开指导教师,学生就不知所措。这种形式的实践实际上是灌输式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的体现,教师始终处于主导者地位,学生虽然也可以学到某些专业技能,但这样的传授方法不利于对现代社会所要求的综合能力的掌握,一旦工作中的环境发生变化,这种单一的专业技能将变得毫无用处。

1.2实践手段单一,学生真正融入实践内容的机会较少

目前我国园林生态学实践课程普遍采取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或者走马观花式的参观,较少有学生真正参与或了解具体实践的内容和目的。在实践结束后大部分学生对实践内容记忆不深,了解不透,没有真正掌握实践课程的精髓。

1.3实习基地建设比较落后

当前大部分相关院校园林生态学实习基地建设规模都比较小,学生比较多,学生人均实习基地面积远远不够,使学生动手操作连续性受到严重限制。另外,实习基地的配套设施不够健全。

1.4教师的实践能力有待加强

目前,生态学实践课教师往往是刚毕业的学生,他们实践经验缺乏,再由他们指导学生,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锻炼不出来。

2改革措施

2.1改变实践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传统的实验教学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验结果的验证,忽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造成有些学生死背书本、笔记知识,而在实际工作中对植物生长特点、整体生态环境分析能力差,不能活学活用,举一反三。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引入启发式、创新式教学模式,教师减少讲授时间,引导学生自己观察、设计、完成实验创建和结果计算。教师可根据实验内容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引导其利用课本、参考资料、网络等寻找答案,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可联系学生的生活常识和已学过的知识引导其积极思考,就某一问题积极展开讨论,形成师生互动教学。既可以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又可以促进其对所学知识的相互联系,增强其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2.2变单一的实践教学手段为综合教学模式

针对不同要求、不同内容的实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在讲述光因子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时,不仅在实验室让学生观看相对标本,还要带领学生到室外,在建筑物的阴面和阳面进行植物形态、生长分类、确认和比较,从而更形象、深刻地理解阴性植物和阳性植物在宏观、微观和植物配置中的区别点[1]。

2.3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客观需要。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教师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学生重理论考试,轻实际能力训练;管理者重理论教学效果,忽视实践教学管理,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致使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够、设备陈旧、生产技术含量低、人员素质差及管理水平不高,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学必须面向市场,充分体现“注重理论性,突出应用性,加强实践性,强调灵活性”的特色,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促进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发展[2,3],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加强实践教学,确保实践教学时数,制定实践教学大纲和考核办法,提高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整体功能。健全实践教学基地机构,配备专(兼)职管理干部和师资力量。组织一支能吃苦耐劳、乐于奉献、懂教学规律并有一技之长的实践教学管理队伍,同时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新仪器和设备不断出现,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客观上要求实验、实习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尽快掌握新技术。此外,还要增加经费投入,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2.4着力培养实践课教师的实践能力

建立和健全一支稳定的实践教学的教师队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实践基地中选用和聘用一些实践经验丰富并具有一定指导能力的实践教师,是提高实践效果的保证。

2.5对实践教学考核方法进行改革

本着多种教学形式多种付酬方式的原则,对实践教学的经费原则上等同于理论教学,其付酬每次可按一次课堂教学付酬方式执行。实践课理论考试要减少认知性内容,增加应用性内容,同时要加大题量,提高考核难度。成绩评定的组成必须规范[4]。成绩组成:实践考核占60%(其中专业成绩占30%,技术评定占30%),理论考试占30%,平时成绩占10%。实践考核和理论考试任何一部分成绩不及格则整个课程的成绩就不及格,不及格以最低分上报成绩,这样从制度上引起学生和老师的高度重视。

3结语

园林生态学实践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专业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等方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放在首要位置。针对园林生态学课程的特点,在教学中根据不同专业的学习需求进行讲解,以实际教学效果为目标,灵活应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认知能力;加强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力度,整合资源,优化实践教学环境,加强与科研生产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加强园林生态学教师自身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的提高,不断推进教学改革,以促进园林专业学生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

4参考文献

[1] 冯敏敏.园林植物景观美感评价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6.

[2] 王席.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与实践[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