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中生物的重难点

初中生物的重难点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28 16:51:15

初中生物的重难点

初中生物的重难点篇(1)

关键词: 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教学难点

初中物理学科是一门逻辑思维很强的学科,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给学生讲明白物理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定律,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还要把基本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所以,要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在一些物理教学难点上进行有效的突破,这些物理教学难点问题解决得好对提高学生物理成绩至关重要。笔者在物理教学实践中针对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进行了有效探索。

一、突破物理教学难点的重要意义

初中物理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教学难点,这些教学难点成为有效提高学生物理学习成绩的最重要的阻碍,同时不同程度地对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制约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深入分析产生物理教学难点的原因,积极研究如何突破教学难点的方法策略,让学生掌握更多更好的物理学习方法,不断提高物理解题技巧,有效化解和突破物理教学难点,从而对学生的物理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提高物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物理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突破物理教学难点的几点尝试

(一)理解物理概念本质,掌握物理定律关键。造成初中物理教学难点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不能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定律的本质,没有掌握物理概念定律的关键知识点所造成的。在物理学习中不能理解物理知识的本质,不能掌握物理学习的关键知识,就会造成学习效率低下,对物理问题一知半解、似是而非。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做到理解本质掌握关键,这样就能有效化解物理知识难点。如在电学部分的“欧姆定律”教学中,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得出欧姆定律,从而理解其本质。教学的关键有两个:一是实验的方法,另一个是欧姆定律的应用。学生只有掌握这些关键重难点内容,欧姆定律才能运用自如。

(二)全面掌握知识联系,灵活变通运用知识。在初中物理学习中,许多学生不能很好地把各部分知识进行有效联系,解决物理问题只是孤立地用单一知识或方法解决问题,不会把各部分知识灵活运用、变通运用,造成解题思路方法单一,从而在物理学习中形成知识难点。要有效突破教学难点问题,就必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材课本上的物理概念定律理解透彻的基础上,对物理知识有全面系统的掌握,重点是掌握各部分知识的内存联系及相互关系,加强知识的灵活运用。如学习“电磁转化”这部分内容时,既要掌握磁体与磁场关系,又要掌握电流对磁场的作用、磁场对电流的影响,特别是要运用前面已经学过的直流电路的知识、力学部分的知识,只有把这几部分知识联系起来综合运用才能熟练掌握物理知识。

(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突破物理教学难点。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要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如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把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运用;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进行教学、利用CAI进行辅助教学,使抽象枯燥的物理知识变得形象生动,使不易观察的物理过程更直观,从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如可以用计算机强大的动画功能对许多难以用常规手段表现出来的实验,如透镜成像、光的色彩与光的传播、物质的料子、电磁波的传播等运用计算机进行模拟演示,既增强教学效果,又便于学生记忆掌握。

(四)做好物理实验演示,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在物理教学中,教材安排了许多物理实验和课堂演示活动,上好物理实验课程、做好课堂物理演示能使学生从这些实验和演示中获得物理知识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物理概念和定律的深刻理解,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实践能力。例如,物理实验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研究和操作,如在进行实验导体的电阻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可以通过观察法(观察电流表指数来计算电阻)、转换法(把电阻转换成电流来计算)、归纳法(将导体电阻与材料、长度、截面等有关因素归纳起来研究实验)等方法进行研究。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提高学生解决教学难点问题的能力。

总之,突破物理教学难点应从多方面尝试,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进而提高教学成绩。

参考文献:

初中生物的重难点篇(2)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初中生物教学;实验教学

一、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过量使用多媒体技术

现阶段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已经将多媒体作为主要的课堂教学手段,很多初中生物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制作课堂教学课件,几乎将全部的心思都花费到制作课件视频上,而忽视了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精心钻研,忽视了教学重难点与疑点的分析,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2]。同时,过度使用多媒体,也会造成学生审美疲劳,使学生分不清主次,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

(二)多媒体教学功能未被充分挖掘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虽然经常使用,但是其教学功能仍然没有得到深入挖掘,这降低了多媒体教学的效用[3]。从大量的教学实践来看,当前生物课堂使用多媒体应用表面化,教学功能未被充分挖掘。主要表现为,在视频播放、音频播放、文本呈现、动画效果展现等方面应用不到位,以致初中生物的新课导入、知识解读、知识体系构建等方面未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将多媒体与实验教学结合,重点分析实验步骤

初中生物虽然是学生学习生物的初阶知识,但其仍具备生物学科本身的实践性、操作性及逻辑性,初中生物教材中也包含着许多实验课程[4]。在传统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中,往往是教师直接讲解实验步骤,学生既无法亲自体验实验操作,也无法直观看到实际操作过程,对实验的步骤与现象始终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程度。针对此,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在网络平台中寻找相应的实验操作教学视频,或者是教师自己进行实验操作、自己讲解、自己录制视频,教师可以在实验视频中重点强调实验步骤的分解部分,细化实验细节,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理解相关实验内容[5]。以初中生物教材中“血液”方面的学习内容为例,教师可以以本章节教学内容为课堂核心内容,进行“观察血细胞、血浆”的实验。首先,教师要在课前准备教学视频,并且在视频中重点强调操作手法与注意事项,说明做此实验的教学原因与目的;其次,在课堂上播放此视频,让学生观察视频中的实验操作,遇到重点部分,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暂停”“重放”等功能,让学生重复观看重点操作部分,加深学生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实验。

(二)转化生物抽象知识,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初中生物知识较为复杂,很多知识点都是抽象的,教师在讲解时,学生只能够被动地接受、理解那些看不见、摸不到的抽象化的知识,从而导致很多学生认为生物的学习难度较大。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解一个生物知识仅仅需要利用教材、黑板就可以开展教学,学生无法从片面、不立体的讲解中真正理解生物知识、掌握生物原理。针对这种情况,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引进课堂教学,将较为复杂的知识通过简单的逻辑结构图或视频呈现出来,简化学生的思维,将抽象的生物现象通过视频及图像的方式表现出来,让学生产生直观印象。以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八年级上册中“细菌与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课堂教学为例,首先,教师要准备一些关于真菌与细菌作用于物质的视频短片及图片,让学生对真菌和细菌的作用产生直观的印象,避免学生对真菌及细菌对物质的作用产生认知混淆;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观察视频中“腐乳的制作过程”,教师可以将视频中制作腐乳的等待的时间部分剪除,直接让学生观看制作之后5天、10天、15天之后的变化,让学生能够明显地看到腐乳原料的变化,从而对细菌与真菌的作用形成正确的认知与理解。

(三)利用多媒体讲解疑难知识点,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

初中生物知识较为复杂,对初中生来说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善于利用多媒体讲解课程中的疑难知识点,将疑难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以便学生学习,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6]。对于初中生物教学中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文字、图片、视频和声音等功能进行呈现,帮助学生理解。同时,配合多媒体重复播放、慢放、快放、放大等功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长此以往,学生自然能够理清知识脉络,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以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八年级上册中的“染色体”一课为例,教师讲课时,不少学生反映对染色体变异部分的知识点难以理解,无法形成系统的知识认识,更不能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对此,教师可以设计染色体变异教学视频,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回忆上节课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知识点,引出染色体变异概念,导入新课;其次,通过多媒体图片功能展示染色体结构图及其变异图,并提供实例,如有子西瓜和无子西瓜等,学生通过观看有子西瓜细胞染色体组成图,以及无子西瓜的染色体变异图,真切地看到染色体结构及其变异的具体过程、结果,知道了什么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及变异的基本类型。在多媒体教学下,教师从上节课内容的回忆导入染色体变异概念,到讲解染色体结构,再到讲解染色体变异及基本,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建立了关于染色体变异的知识体系。而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利用口语讲述染色体结构变异的过程、结果,学生对染色体变异的理解停留在书本和想象上,自然难以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采用多媒体教学后,知识通过图片、视频等载体形象地展示出来,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则易于建立知识体系。

初中生物的重难点篇(3)

关键词: 初高中物理教学 衔接问题 解决方案

升入高中,物理学科要求学生能主动学习,深入理解物理知识和规律,并能灵活应用。这样看来,高一物理“学生难学、教师难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一、初高中物理衔接困难的原因

通过对初高中教材对比、教法研究、学情分析,得出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产生困难的原因在于:错误的观点影响学生,使得本身对物理心存顾虑的学生更惧怕和排斥物理;在教材内容、教学、思维能力和心理方面,初高中学生也存在巨大差异。这些差异是造成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困难的主要原因。

1.错误观点影响。许多学生升入高中之前,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到高中物理难学。进入高一后,自然对物理产生惧怕和排斥心理。尤其是一些女生,由于受错误观点影响,认为自己不适合学物理,干脆放弃学习。

2.教材内容方面。初高中知识存在一个“高台阶”。初中物理多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介绍直观现象,主要以记忆为主。介绍物理量重点讲解量度、定义,不深究其物理意义,研究问题时多为定性研究。各模块之间相对独立,教学要求不高。高中教材内容有深度,知识点覆盖面广,物理知识更抽象,注重物理概念的意义和规律,研究问题多为定量研究。各模块之间联系紧密。高中物理教学侧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方面。初中物理教学内容要求较低,课堂教学进度慢,教师可对重点内容反复讲解、讨论,有利于学生掌握。另外,初中物理题型少,题目相对简单,对数学知识要求比较低,以简单的四则运算为主。高中物理的理论性很强,进度加快,对知识的要求更高,对问题的研究更深入,往往要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同时,高中物理对数学功底有一定要求,常常函数、矢量运算、图像等混合使用。

4.思维能力方面。初中物理教学以直观教学为主,知识的获得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物理规律大部分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的。高中物理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之上的,有些规律要经过推理得出,处理问题要较多地应用推理和判断。因此,对学生推理和判断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高一学生难以适应。

另外,初中阶段直观教学很少涉及物理现象的本质,这种直观教学使学生比较习惯于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对一些事物和现象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甚至是错误的“前概念”。这种错误的“前概念”,会阻碍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对物理本质的认识,造成学习上的思维障碍。

4.心理方面。初中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过渡时期。学习知识、概念、规律时,常以记忆为主,需要具体的形象支撑。高中生能对比较复杂的问题加以分析和概括,主动地学以致用。

此外,学生经过初中升学考试后,紧张的心情放松下来。进入高一后,不能立即进入学习状态,仍抱着通过考前集中复习、机械记忆就可以考高分的态度,不温不火地学习物理,导致学生学不好高中物理。

二、突破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具体措施

初高中物理学科在学生学法和教师教法上都有很大不同。笔者认为物理教师应从以下方面调整,帮助学生尽快、平稳地度过物理学习的过渡期。

1.破除学生错误观念,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受“物理难学,学也学不懂”这个错误观点的影响,很多学生刚开始学习高中物理时就失去信心。物理课堂上,学生带着畏惧心理学习。针对这一现象,教师要在绪论课上下工夫,介绍高中物理时要注意与初中知识联系,引起学生兴趣,鼓励学生,不必担心和紧张,树立学好高中物理的信心。

2.做好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皮亚杰认为:“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做同化;内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叫做顺应。”在物理教学中,“同化”是指把新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顺应”是指知识结构的更新或重组,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已经不能涵盖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规律,需要改变原有模式或重建。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用所学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教师要研究初高中物理教材,把握好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点,分析学生已有知识基础,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完成知识的同化过程,降低物理学习的“高台阶”。

3.加强学法指导。初中物理,由于教学内容要求较低,教学进度较缓慢,习题课比较少,很多学生通过死记硬背也能在物理考试中取得高分。升入高中,教学进度紧凑,需要学生自己多分析、思考和练习,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高中物理学习,学法很重要,方法得当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学习“加速度”和“磁感应强度”时,可以采用类比“速度”和“电场强度”的方法学习。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熟练掌握整体法、隔离法、逐差法、探究法、微元法、控制变量法等科学的物理学习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4.转变教学观念。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适当选择和斟酌,教学观念也要更新。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问题时,往往需要简化问题,建立物理模型,而高一新生对抽象的模型感到困惑。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尽可能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使学生建立物理概念,掌握模型处理问题时的优势,让学生尝到“成功的滋味”。

5.重视实验技能的培养。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通过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操作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每次做实验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弄清实验原理,正确选用实验器材,以及读数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并且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

结语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是值得物理教师思考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钻研,在教学实践中寻找突破点。

参考文献:

[1]黄洪杰.新课程初高中物理衔接问题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

初中生物的重难点篇(4)

一、初高中产生台阶的原因

1、初高中物理知识本身的差异。初中物理具有形象性、直接性、经验性的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主要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和演示实验使学生建立物理概念认识其规律,获得定性知识。高中物理具有概括性、间接性、逻辑性的特点,抽象思维为主,如高一物理所讲的摩擦力产生条件、静摩擦力方向、物体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瞬时速度、加速度等,都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对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跨越难以适应。

2、学生学习心理的主观台阶

(1)思维过渡困难。根据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中学生思维处于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即从初步逻辑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初中生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此时他们能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但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初中物理研究的是实实在在的物体,物理知识也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初中物理学习内容基本适应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但高中物理研究对象大多是理想模型,要求学生更多地运用抽象思维来获得物理知识,要求学生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演。多数高一学生的抽象思维正从经验性思维向理论性思维过渡,其中经验思维仍占优势,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依靠具体经验材料,不善于从理论上进行演绎推导。而高中物理有相当严密的推理系统,始终强调抽象思维,学生的思维水平很难马上适应高中物理思维抽象程度的要求,故造成了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困难。

(2)认知结构重建。高中物理相对于初中物理而言,是具有更强包括性的上位知识,对上位知识的学习应重新组织认知结构,把原来已有的相应的下位知识,作为理解和支持新的上位知识的生长点。掌握了上位知识,下位知识不难由此记忆或导出。但原有的知识结构往往对更新认知结构产生障碍作用。经验性错误和原有知识的负反馈影响正确概念的形成。其一,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原有的一些认识,包括不少浮浅或错误的认识,影响学好新的物理知识。

3、学生学习方法的台阶。初中生掌握物理知识习惯于教师多讲、细讲,解决物理问题从头到尾,步步不缺,教师也常为学生指出重点、难点,要学生背牢记熟,对于如何指导学生认真读书、建立物理情景、分析物理过程,极少考虑。学生逐渐养成了死记硬背的呆板学习方法。高中物理学习要求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是精讲,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完整的物理情景,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和总结课堂学习的知识,独立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1、重视教材与教法研究。高中物理教师不单是研究高中的物理教材,还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中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阶差",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2、坚持循序渐进原则。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所指出,教学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高中教学应以初中知识为教学的出发点逐步扩展和加深;教材的呈现要难易适当,要根据学生知识的逐渐积累和能力的不断提高,让教学内容在不同阶段重复出现,逐渐扩大范围和增加难度。

3、透析物理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完整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能力是在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首先要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让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其次弄清每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来龙去脉,要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的同时,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

4、物理模型的建立。高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条件。建立物理模型是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过程的讲解,使学生领会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通过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以实现知识的迁移。

初中生物的重难点篇(5)

一、知难——初、高中物理跨度大

的原因分析

1.教材内容跨度大

从客观原因上来看,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在教材的内容上存在着较大的台阶.初中物理的内容浅显通俗,而且注重物理情境与学生生活感受的一致性.现象所反映的规律,学生有丰富的体验,容易理解,量化的计算少且运用的数学规律较为简单,初中物理所涉及的实验,其原理简单,操作简便,实验现象学生能够自我发现.与初中物理教材相比,高中教材呈现形式简炼、严谨,文字的叙述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概括性,导致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比较困难.高中教材涉及的实验,更加注重对原有知识的应用和创新,实验现象的观察呈现出多元化,需要学生从多个侧面去观察和思考.

2.教师缺乏对学生心理特点的分析

学生经历了紧张的中考,一个暑假让学生的心理放松了许多,“继续休整”的心理还未完全消退,学习缺乏紧张度,自己要求较低,总觉得高考还很遥远;有些学生初中物理学得挺好的,所以思想上懈怠了.高中物理使学生力不从心,在多次挫折的体验下,学生对物理学习生成畏惧心理,并逐步演变为学习心理障碍.

3.教师缺乏对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的分析

高中物理有很多的知识点在初中教材中出现过,但是呈现得较为浅显化,与高中的要求差异性很大,思维和能力的要求更是迥然有异.实践经验表明,在衔接上硬着陆是行不通的,教师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合理设置过渡环节.高中物理教师应认真研读初中物理教材,同时对入校新生做好科学的调查工作,去了解学生的具体学情,顺学而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使学生学好高中物理.

二、克难——自然衔接的着力点

分析

1.研读初、高中教材,确保知识点有效地衔接

初、高中教材在知识点难度的设置上跨度是客观存在的,这种跨度让学生学习上有顿挫感.我们要想让高一新生平缓地切入高中学习,研读初、高中物理教材的差异就是首要任务.教师应找出初、高中物理教材中有效的衔接点,再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顺势递进进行牵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意识地放缓教材在知识内容及其衔接难度上的坡度,促使学生自然过渡.细致地研读初、高中教材,我们发现高中物理一开始学习的知识内容很多都与初中的物理概念存在一定的联系,是在初中物理认知基础上的丰富与拓展.

例如,“速度”这一概念,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都有涉及.在初中,为了定义“速度”,引入了“路程”这一概念,通过移动距离与时间的比值来定义;而在高中,“速度”是一个不仅具有大小而且具有方向的矢量,而“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显然用“路程”无法完成“速度”的定义,因此引入了“位移”这个新的物理概念,用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来定义,这就是初、高中物理教材在这个概念定义上的区别.当然,我们从科学的严谨性出发,初中教材在“速度”概念的引入时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初中“速度”的定义是放在匀速直线运动这一特定的情境之中的.一个物体如果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是相等,又因其运动方向是一维的,所以没有“矢量性”考虑的要求.

2.优化教学模式,确保思维点有效地衔接

初中生物的重难点篇(6)

关键词:物理教学;梯度差教学方法;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0155-01

初入高中校园的高一新生总是带着一种好奇和希望,希望能有一个丰富多彩的高中生活,对知识与学习充满了渴望与自信。但是,当接触了力、力的分解与合成、怎样解决物理问题以及运动图像这些物理概念之后,学生们就会有一个共同的认识:高中物理太难学了!究其原因,我们发现:高一新生的自身能力与物理教学要求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

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是主要问题,而又特别是对高一新生体显得更加明显。由于整个高中物理教学都是以高一的物理知识为基础,所以高中物理教师一定要认真研究学生和教材,把握高、初中的教学梯度,掌握好初升高这个衔接点,才能让学生顺利过渡,轻松进入高中物理学习。

1 初中与高中物理教学的差异

1.1 中生与高中生在物理学习方面的思维特点存在较大的梯度差。初中阶段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学生必须了解声学、力学、光学、热学、原子物理和电学的基本知识并会简单运用;而高中物理教学却是采用观察实验、数学分析和抽象思维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要进行数学化描述和模型抽象,要求通过假想假说、逻辑推理、抽象概括来揭示现象的变化规律和本质。初中则是直观教学为主,所以其初中物理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而获得知识。而高中则是对抽象基础进行概括。

1.2 初高中物理在对运用数学知识剖析问题的的要求存在梯度差。初中物理中运用的数学运算非常简单。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其教学大纲则明确规定:要不断培养学生使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思维能力。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对数学知识的要求提高很多,在教学中更多的涉及到如矢量、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三角函数、立体几何、图像分析等等。物理规律表达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既有标量式也有矢量式,初学者常常感到无所适从。所以经验告诉我们:学好数学是学好物理的基础。

1.3 高、初中教材知识的深度与广度的梯度差。初中时,知识点少,问题也非常简单,配套的练习和习题也很多,只要学生能够背熟公式、概念,以及滑轮组、电路、浮力等少数几个难点,考试自然能够取得好成绩。而高中物理学习则非常不同,难点多,物理知识多,各个部分知识联系又非常紧密,既要突破难点也要把握重点,还要能够将各个板块的知识融会贯通,仅靠大量练习肯定都会不够的。所以如果高中是还在采用初中学物理那套老办法,背公式、做习题,到考试时一样会觉得无从下手,从而造成对物理学习的心理恐惧。

2 高初中物理教学如何衔接

从初中到高中,物理学习是一个从记忆、理解、运算到深度的理解、教学演绎、抽象概括的跳跃式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把各个方面有一个很好的连接,做好铺垫,帮助学生从初到高中的顺利过渡。通过这二十多年以来的教学研究发现:从初中到高中的物理教学衔接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

2.1 老师必须重视对教法、教材、学生个体的研究。大家都知道,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材则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而如何传授知识则称之为教法,以上三个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主要元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是教育教学的根本原则,要上好高中的物理课程,不单单是要对物理教材有非常透彻的研究,还要对初中物理的教材结构、教学方法有深入的了解,才能知道学生在初中学过那些物理知识、掌握的情况和获取知识的渠道,再结合高中的物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深入剖析高中物理教学的重难点,设计教学方法,安排教学层次,以降低初升高之间的梯度差,保持学生对物理的积极性,使学生建立起能够把物理学好的信心。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如何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课本内容选择高效,适中的教学方法。特别提到探索性学习,因为其对高中生效率不高,而且耗费的时间也比较长,虽然能够培养学生一定的主动学习能力,但也不宜过多的使用。

2.2 注重物理实验,了解物理概念的由来与规律如何形成。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对每一个概念的理解必须准确,基础知识的掌握必须完整,基本的物理思维能力能够帮助我们更容易的过渡到高中物理的学习。而物理是非常注重实验的学科,因此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物理实验,重视物理情景,重视概念与规律是如何建立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了解他们由何而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观察能力;还要让学生自己学会提炼知识,弄清概念里内涵以及外延的来由,锻炼学生发散思维。不但要掌握物理规律如何表达,还有要明确在公式中每个物理量的单位和意义,规律的注意事项以及使用条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3 重点培养学生自己构建物理模型的习惯。模型是学好高中物理的关键,很多现象都可以在模型当中适当的延伸发展。其常用方法是明确研究对象,对其建立简化的物理模型,研究,分析得出规律,研究规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通过物理模型是建立形象思维、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通过对物理规律和概念的建立过程的了解,让学生领悟到这种研究方法;通过运用规律,培养学生在建立和运用模型这方面的能力,实现知识迁移。

2.4 循序渐进是不变的教学原则。通过心理学我们知道,人的智力发展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那么我们高中的物理教学也要符合学生这一时期的思维特点。大纲指出:教学应该符合大部分学生的接受范围,能力要逐步提高。要以初中的教学为出发点逐步加深和扩展,要恰当的处理好知识的同化和提高。教材的难易程要根据学生的能力而不断提高,逐渐增加难度、扩大范围。

总之,作为高中物理老师,应该熟练了解教材,深刻明白从初到高的物理课程衔接点,抓好基础知识、数学方法、物理模型等环节,坚持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适应高中物理,顺利进入高中物理学习。

参考文献

[1] 高中物理教学大纲[G].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4-6

初中生物的重难点篇(7)

进入初中,当我们似懂非懂站在物理世界的大门口时,我们可能会踌躇满志地想:我一定要把物理学好。不过当我们初中毕业的时候,我们总是会发现,学得很好的学生不到四分之一,学得不好的可能超过了四分之一。初中物理难学吗?从我的角度来看,不难。那为何还有这么多的学生学得很糟糕呢?在教学中,我们曾对同一批学生在初二和初三阶段的物理学习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采用问卷的方式采集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的确发现了一些问题:

①大多数学生对物理有着较浓厚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停留在好奇和好玩的层面上。

②初二阶段喜欢物理的学生多于初三阶段的,主要原因是知识难度的增加,以及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所致。

③初中阶段男生和女生在物理成绩上差不多,女生在学习主动性上好于男生。

④大多数学生仍习惯于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不愿意甚至没有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与习惯,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

⑤大多数学生没有一定的学习计划和策略,没有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对物理知识没有形成有效的知识网络。

⑥大多数学生没有课后复习、反思和总结的习惯,不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有效的评价与调控。

⑦绝大部分学生缺乏与老师的交流,不能及时的与老师探讨和解决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⑧中等成绩的学生,学习方式主要还是停留在记忆和做题上。差生上课既不认真听课,也不记忆,做题主要靠抄袭答案。只有少数的优秀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做到融会贯通,有一定的拓展和发散思维能力。

⑨老师对学生的影响较大,与老师交流多的,学习成绩基本都可以,不喜欢老师的,物理成绩普遍不是很好。

现在我们再重点分析到初中毕业时,物理学得很糟糕的那部分学生,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就不难发现在他们身上其实有着某些共同的特点:①基础太差,有些学生没有哪门学科是考试能考及格的,就连家人和自己都放弃了,所以无论你怎么鼓励都无济于事,这部分学生人数不多,但影响不小。②半途而废的,就是开始学得很好,但是中途到某个环节遇到问题了,自己没有很好的去解决问题,而是退缩了,从此成绩越来越差。③有些是因为数学没有学好,涉及到计算的就不会,数学底子薄成为物理学习的障碍。④与老师交流不足,甚至有隔阂,因为讨厌老师所以不喜欢物理这门学科。⑤个性比较懒惰,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得过且过的。⑥可能因为家庭不和,交友不善,沉迷网络,早恋等这些外在的不利因素,导致后期自暴自弃的。

搞清了学生的原因,再来研究初中物理这门学科的特点,就不难总结出学初中物理好的学习方法了。翻开初中物理课本,我们就会发现:首先,初中物理课本的内容比较简单。我们以人教版课本为例,八年级上册的第一章学的的是声现象,介绍了声的产生、声速、声的传播和噪声的控制等,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很简单,这对刚接触物理的学生而言,入门很快,也给了他们信心。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的光现象,第四章的物态变化难度都不大。即使第五章里介绍的电现象有点抽象,但也不是很难。可以说,八年级上册课本没有十分难学的内容。八年级下册课本介绍的是电和磁,由于涉及到电和磁的运用,另外还有计算,所以难度有所增加。九年级物理是全一册课本,涉及到的主要是力学部分知识,总体难度不大,不过像密度、浮力、机械效率部分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其次,初中物理研究的问题相对独立。八年级的声、光、电与物态变化这几章之间基本就没有联系,而九年级的密度和力之间也没有多少联系,至于后面所占篇幅较大的重力、摩擦力、浮力、杠杆和简单机械部分都属于力学内容,也算是独立的系统。虽然八年级的电与热、电与磁,九年级的能与力之间有联系,内容也较为简单。另外,初中物理更注重的是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的少之又少。例如九年级物理中,讨论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只需说明用什么方法就可以,而不需要具体计算摩擦力的大小。最后,初中物理实验比较多,而且大部分以演示实验为主,需要学生去自己探究的不是很多,所以说初中物理主要还是以观察为主,即使要动手探究的也不是很深奥,需要发散和拓展的地方就更少了。

针对初中物理的特点,我们总结一下学好初中物理的方法:

第一,课前预习。只有课前预习了,我们才能知道课本中讲了什么内容,有哪些是自己已经掌握的,还有哪些是自己看不懂的,需要自己在课堂上重点关注的,这样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使学习有了目标。

第二,课堂认真听讲。课堂的时间是比较短暂的,而且老师有的时候讲的内容比较快,这就需要我们打起精神,全神贯注的去聆听老师的讲解,如果遇到重点内容,或老师补充的内容,或自己没有听懂的内容,要快速的记录下来,好留到课下解决。

第三,课后复习巩固。新课之后,我们应该在第一时间进行复习巩固,该记忆的记忆,不懂的内容抓紧时间问老师,另外还要进行适量的训练,在训练中加强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第四,多观察多动手。由于初中物理实验比较多,而且很多实验所需要的器材都是很简单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身边的一些器材去做些探究实验,另外老师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时,我们要认真观察现象,这些都能加深我们对物理现象的理解,同时还能培养我们的各种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