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数字化教育案例

数字化教育案例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02 09:21:32

数字化教育案例

数字化教育案例篇(1)

关键词: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数字媒体 教学体系

一、引言

高等教育中的数字媒体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它是顺应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升级而兴起的一个新兴学科,是信息学科向文化艺术领域拓展的新方向,是当今最前沿的、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一个宽口径应用型专业。数字媒体艺术是文化、艺术与技术的融合,在艺术创意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数字媒体从业人员要具有创新意识。在数字技术不断发展更迭的时代,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它还需要创作人员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和全新的认知与判断能力。也就是说数字媒体艺术人才不但需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较高的数字技术能力,还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开阔的艺术创作思维。只有具备应用实践技术基础,创新性才能得以发挥,如虎添翼。

二、数字媒体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为了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素质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国内外不少高校重视数字媒体专业的人才培养。在人文艺术素质提高的同时,加强学生面向网络、新型的数字媒体技术研究与开发能力,得了可喜的成果,大大推动了数字媒体产业的蓬勃发展。究其成功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点:

1、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数字媒体专业应用性强,实践教学内容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可根据课程特点,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将项目或完整案例分解为多个局部案例,对应不同的知识点和技能点,通过案例精讲理论和方法,通过课内实践基本掌握局部技能点。

2、加强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数字媒体专业应培养学生较强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和开发能力,同时具有艺术鉴赏基础,从而使学生既具有计算机数字媒体专业设计和制作能力,又具有艺术创意能力。

3、个性化培养方式灵活。各个高校也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选择范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学校按照自身学科的发展和学生的选择进行特色教育。

但就各高校数字媒体专业的发展现状看来,传统的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虽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实践教学缺少层次化。而数字媒体专业不同于传统的专业,是一个复合交叉专业,因此,人才培养更应该循序渐进,按照由低到高、由基础素养到专业技能再到创新能力这样一个完整的体系,培养厚基础、强实践的应用创新型数字媒体专业人才。

三、基于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平台的数字媒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数字媒体专业主干课程的综合案例设计。对每门主干课程,要将课程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相结合,设计一个囊括该课程主要理论、算法、原理和软件操作技术或编程技术的综合案例,将这些案例作为主线构成数字媒体基础实验项目和应用实验项目。学生在实现该项目的过程中,可培养分析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2.围绕综合案例开展新型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可将案例分解成与各个主要知识点对应的小模块,教师讲解每个模块的实现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并将每一模块都设计成可专项训练的实验项目,学生自主完成各模块并最终整合成整个案例。

3.将案例教学与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各类科技竞赛相结合。可将案例与齐鲁软件大赛、ACM大赛相结合,案例中涉及这些大赛所需的知识、获奖大赛中的题目作为案例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激发学生对专业基础实践项目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

四、总结与展望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改变,教学实践体系也将不断改进。我们将继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跟踪数字媒体专业的发展趋势与企业需求的新变化,不断完善我们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促进文化产业、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廖琪男 廖玉 龚秋华 佟小娟 王继军 面向应用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计算机教育,2009,(18)。

[2]尹文龙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学实践体系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8,(15),23―27。

数字化教育案例篇(2)

此次历时3天的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由教育部和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参加展演活动的有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5个计划单列市,高校和教科研机构以及近百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展演分为优秀案例展区、应用成果展区、公司企业展区以及展演交流论坛等,前两个展区主要布置在3号展厅,以地区为单位,共布展了37个展台以及1个中央展区。2号展厅为公司企业展区,设置了85个展台。展演还设置了4个专题论坛:推进学校教学信息化校长论坛、信息技术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变革与创新、中小学互动电子白板教学应用、变革中的课堂——教师信息技术实践应用创新,深层次地交流讨论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此次展演内容之丰盛,角度之多样,可谓荟萃了目前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教学领域应用的最新成果,全景地展示了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多年来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实践结晶,从中也可预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4个主题式交流论坛的主发言视频与文本均可在教育部网站查阅浏览,在此不再赘述。本文着重带领大家观摩3号展厅,领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实际状况,从教育的视角思考我国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现状与发展。

走走看看

十年来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成绩斐然

3号展厅各展台的展演方式有展板、视频、实物、现场模拟与体验等。综观3号展厅,一个深切的感受,就是这十年来,我国基础教育确确实实在抓教育信息化,真真切切地以信息技术推动和深化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具体表现在:

(1)教育信息化平台的普及。十年来,全国各地在国家政府与教育部的引导下,在硬件设施上铺架起应用信息技术的“高速路”——教育信息化平台,并开展了积极的应用。许多省市打通省、市、县三级的教育信息化平台,有的已经实施“校校通”“班班通”的建设,构建了系统化的数字化教育环境。有的地市还将数字化教育环境拓展到家校之间的连通,运用网络、手机开通了“家校师生”四位一体的家校沟通桥梁,以利于学生校内外的学习与教育。

(2)省级教育资源网的建设。全国各地均积极开发、建设共享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以利于教师整合优质资源进行备课、辅助课堂教学、开展网络教研等各种活动,提升教学质量。许多地市的教育资源网朝向专题化、个性化、便捷化的方向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出现专门服务于学生学习的资源网、德育专题的资源网等等。

(3)信息技术教育的实施与推进。全国各地积极开设中小学信息技术必修课,开展各类竞赛活动,普及和提高中小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同时注重培养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引导教师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摸索出一些有成效的课堂教学新方法、新模式。

(4)优秀应用示范个案的涌现。在十年的教育信息化探索过程中,全国各地涌现了一批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的优秀案例。各地及时树立了这些典型,对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推广和深化起到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正如全国各地经济、教育发展存在差异性,各地风格迥异的展台也反映了不同地区教育信息化进展的差异性与地区特色。

北京 展台富有特色。教育信息化已普及,并有一定质量的深化。建成由市级骨干网、区县区域网和校园网三级网络构成的北京教育信息网,网络节点进入每一间教室,学生平均每10人拥有一台计算机,专任教师平均每2人使用一台计算机,高标准完成“校校通”工程。依托这三级信息网,建立了市、区县、学校三级的中小学管理信息系统(CMIS),发放学生卡,推行电子化学籍管理应用,实现了教育管理信息化。

北京教育资源平台较为成熟,应用广泛且深入,目前又开展了进一步的探索与融合:构建了北京数字学校(BDS),打造首都基础教育公共服务新模式。北京数字学校通过北京教育信息网和歌华有限高清交互数字电视平台,提供小学到高中的各年级各学科课程内容的同步点播和直播服务;开展虚拟课堂、网上家长学校、社会大课堂、网上学校联盟等项目。在技术运用上,北京也开展了云环境的进入与整合工作。

作为优秀案例布展的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四中、史家胡同小学、明天幼稚集团等单位,均是我国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典范学校。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发起成立的“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推进全国优质教育资源的集成和共享。北京师范大学、史家胡同小学等单位研发的富有个性的优质教学资源引起了参观者的极大兴趣。

天津 以“学习——随时随地”为展演主题,展演内容主要围绕“开放学堂”资源建设项目,展示了普通高中选修课程空中课堂项目、小学博学乐园平台、特级教师教学风采录、校际网络同步教学项目、艺术殿堂视频资源等内容,让参观者感受“技术改变学习,网络成就共享”的应用效果。

河北 反映河北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解决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农远”工程)的成效,目前基本普及全省多媒体和远程教育设备,在区域教学教研、教师研修、课堂教学变革、学校管理等方面开展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优秀案例有鹿泉市的教育信息化、河北远程教育网的e学100数字化课程资源等。

山西 打造省市县校四级网络资源,全省实现“校校通”工程,注重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与教育思想和观念、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深度融合,现场展示泽州一中“组组通”的课堂教学模式,现场展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系统的应用。介绍的优秀案例还有:太原的“名师公益课堂”、晋中市的“动漫校园”、介休市的网络教研等等。

辽宁 展台创设大空间,让参观者体验辽宁省在信息化平台建设、资源库建设、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实验区与实验校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成效。另外,辽宁省也注重借助国际合作项目促进本省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提高。

吉林 布展侧重反映吉林省在教学数字化、研修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远程教学数字化、家庭学习数字化等方面的工作成效,展示网络研修、朝鲜族资源建设及应用等优秀个案。

黑龙江 布展以“我应用,我改变”为主题,侧重以优秀个案反映应用成效。展示牡丹江市的教育信息化成效,齐齐哈尔市龙江县七棵树镇中心学校创办的英语学科专题网站和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龙江县第三中学“长征”跨学科主题网站的开发与应用。另外,还介绍几种网络教研教学模式:同步课堂、鸡西教育网在线课堂、网络教研,并介绍了未来教室多媒体触摸交互式教学环境的建设项目。

上海 布展富有现代感,简洁流畅。教育信息化水平跨越普及阶段。展台除了整体介绍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方面的新技术、新思路和新方法,还以区域和学校为单位展示上海市的优秀案例。区域优秀教学应用成果代表有:虹口区电子书包的区域试验与推进,长宁区无边界学习项目,闵行区区域性网络教研。中小学优秀成果代表有:上海中学数字校园教育云工程、风华中学DIS物理虚拟实验室、大镜中学IMMEX国际化课程实验项目、上海市实验学校教室专业发展支持系统、上海大学附属中学研究型课程学习案例群、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云课堂实践以及实现学生体质信息监控的“云手表”、七宝中学及华语地区协作方“视像中国”学生合作交流学习等。这些优秀案例均可代表我国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先进水平。

江苏 教育信息化已经普及,布展以地市为个案展示江苏省探索创新应用信息技术的成效。例如,“书香江苏”读书网的全省应用;无锡市以“感知生长”“仰望星空”“物联网比特实验室”等为代表的物联网技术教育应用,将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扬州市在全市范围内整体推进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共建,实现城乡学校一体化备课、一体化教研、一体化教师培训、学生一体化学习等;常州市数字化学习研究;徐州市关于公共服务的网络备课系统;泰州市网上同课异构等等。

浙江 展台布置现代、雅致,体现一种知性美。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进入探索融合创新、特色发展阶段。以“灵动学习,快乐成长”为主题介绍基于移动终端的教学模式;以“优质、动态、共享”为主题展示浙江省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内容板块有:汇聚优质资源、名师示范引领、跨时空教学研究、网络助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把课堂选择权交给学生等;以西湖小学为典型个案介绍“无边界课堂”;以诸暨市为典型个案介绍“教育云”的探索,通过云桌面、云通讯、云教学的建设和应用,实现“人人有机、处处能通、时时可学”。现场展示113门普通高中选修课网络课程,内容涵盖知识拓展、职业技能、兴趣特长、综合实践四大类,应用性、指导性很强。现场展示信息技术学科网络学习平台,学生可利用平台进行学习、作品展示、点评打分、交流等过程。现场展示特级教师工作室的工作模式。

安徽 开展数字化校园行动,以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促进中小学教学模式和方式变革。布展注重以典型个案反映安徽省在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方面的创新与发展。例如,淮南师范附属小学网络德育的数字化校园环境以及学校家校互动平台、合肥市南门小学的数字化网络学习平台和自主学习空间、铜陵市实验小学的电子白板辅助教学。

福建 分为四个板块介绍福建省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成效:资源共享——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科技引领——拓展学生成长空间;应用创新——转变教育教学方式;平台拓展——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以数字青少年宫、泉州网络德育基地等作为个案展示健康网络文化创新德育新模式。数字青少年宫是福州市在探索依靠网络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的一项具体成果,它依托福州市教育网的信息资源,设立了“心灵家园”“数字图书馆”“知识空间”“科技馆”“娱乐天地”等20多个主题板块。泉州网络德育基地由“一网、一线、一报、一校”构成,分别为泉州德育网、泉州中小学生网上心理在线、3G德育手机报、网上德育培训学校。

江西 积极打造教育信息化平台,并在江西省政府支持下,向全省开放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本次布展主要以优秀个案展示成果。区域优秀成果有:九江市基础教育资源平台;新余市、吉安县整体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南昌市东湖区东湖教研在线。中小学优秀成果有:南昌大学附属中学IS平台;南城县第一中学信息化环境下中学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吉安县永阳中心小学基于项目的学习“技术启迪智慧”项目。另外,还有南昌市东湖区豫章小学“豫章书院”网站,江西省分宜中学运用信息技术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成果。

山东 介绍了潍坊教育电子政务系统的无纸化办公。2010年,应用潍坊市数字教育综合应用服务平台,实现了学校公文流转电子化、人财物管理电子化、教学教研与教师培训网络化、试题组卷与试卷评测智能化、学生个性化学习数字化。还展示了淄博市“服务个性化学习”的信息化实践与探索等优秀案例。

河南 以重应用、重服务、重引领为思路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着重介绍了河南省教育资源“5+3”平台,即5个主要教学应用业务平台(门户、资源、教研备课、培训、题库组卷),3个基础业务支撑平台(OA、短信、视频会议)。展示的优秀案例有留守儿童的网络家园;郑州市第二中学基于无线网络的学生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暨基于移动学习终端(平板电脑)的个性化学习;郑州市三十四中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翻转课堂——自下而上、先学后教;郑州市二七区建新街小学的课堂改革;焦作市的云计算运用。

湖北 以英语教学为案例介绍湖北省在资源研发、教师专项培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建立等方面的成果。另外,还展示了高中课改网络管理平台、基础教育阳光减负平台等特色平台,展示交互式电子白板新课堂、一对一新课堂等新举措。优秀案例有黄石市西塞山区基于网络的教师团队研修、宜昌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开发与应用等等。

湖南 以“谋划、探索、创新”为主题,现场展示个人空间、资源网、专家课堂、说课展演等内容,布展的优秀案例有:长郡中学利用卫星通信技术、互联网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实施同步课堂的教和学模式;祁东一中开发了一个开放、互动、二维仿真的中学物理实验平台开展探究性学习;长沙市第一中学与湖南有线电视网络集团合作推出名师讲堂;岳麓区名师导学下的师生导学空间;岳阳市第一中学的高中语文网络课程平台;雅礼中学的魔灯课程等。

广东 以“应用普及融合创新,学习随时随地随需”为主题,以省综合展区与广东省各地市为单位布展了一条信息技术应用成果长廊。其中,广州提出“数字教育城”的口号,构建了一网(广州市教育科研网)、一平台(广州“数字教育城”公共服务云平台)、两库(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教育教学应用知识库)、四中心(学生学习发展中心、教师学习发展中心、教育电子政务中心、社区学习交流中心),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

广西 以“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主题,展示了合浦县、藤县、横县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典型应用,还有南宁市、桂林市通过基于项目的学习、远程协作等活动;南宁市大塘镇中心校对网络教育资源的利用;柳铁一级教师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桂平市西山镇中心校采用数字化移动平台管理所辖村小教学和教研;桂林市七中交互式智能平板应用;柳州市景行小学校本网络教研。

海南 以“共享资源,快乐发展”为主题,介绍了三亚市“校校通”“班班通”“人人用”的实践成效、“农远”工程建设成效、教育云平台建设与资源整合成效,另外还展示了网络电子备课、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等诸多优秀个案。

重庆 展示了利用Moodle平台形成互动探究的课堂、基于网络的小学校际课程共同体、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教育、远程同步互动课堂、巴蜀小学梦想网校等优秀案例。

四川 着重展示了成都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概况,并展示德阳实验小学的小学生发展性评价信息化机制研究、江津中学三维动态课堂模式、南充市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中学的“班班通”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成果等优秀个案。

贵州 展示了贵州电教馆教育云平台、遵义市红花岗区的教育城域网,还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案例,也呈现了“校校通”“班班通”“人人用”的一些实施个案。

云南 致力于“农远”工程,开设普通高中网络选修课程,开设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培训课程。展示的优秀案例有:大理市喜洲镇一中的信息技术助飞农村教育案例,丽江市一中的信息技术下的德育新方式,永平县参加的中国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技术启迪智慧项目,还有云南省中小学敏特英语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等。

展台富有地区特色,布展反映了国家“农远”工程在的实施情况、拉萨市城关区整体推进信息化发展进程等内容,着力打造“家常菜”式基本应用模式,展示小学语文导入教学整体解决方案、U盘教学模式、MP4教学模式等结合学生特点和地方特色的信息技术应用模式。优秀个案有林芝广东实验学校互动式教学模式、堆龙德庆县小学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试点、达孜县中学远程教育德育长廊、日喀则地区边境县国门德育教育等。

陕西 以陕西窑洞风格为外景布展,展演内容侧重反映陕西省重点实施的中小学电子学籍管理、电子书包试点项目和影视教育活动项目等。现场还展示了互动课堂、陕西励志院线等成果。

甘肃 积极开展“农远”工程,布展介绍了甘肃省“天地合一”远程教学体系——甘肃教育卫星网、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师远程培训平台。优秀个案有张掖市三级课程开发、兰州市城关区与张掖市临泽县城乡互动教学模式、甘肃数字化教学应用系统等平台支持下的学习模式及陇南市礼县宽川初中数字校园环境下的学习模式等。

青海 以“强化机制、普及应用”为思路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展示了玉树重建后的信息化建设成果,部分城区的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农村地区多学科课堂教学应用和示范做法,“农远”工程、动画片工程、藏汉双语资源平台、甲骨文项目和技术启迪项目的实施案例等。

宁夏 展示了以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为例的“农远”工程之“宁夏模式”,以吴忠市利通区为例的英特尔未来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以自治区骨干教师远程学习、网络培训为例的宁夏数字化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发与应用,还有互动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原州区高宏小学的中国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技术启迪智慧项目,侧重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西吉县的中加合作——加强中国西部基础教育能力项目等。

新疆 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普及工作,积极提高师生信息技术素养,致力于“农远”工程,与全国各地开展结对合作,推进教育信息化水平。布展侧重展示了新疆远程教育网以及双语教育等特色工作。

兵团 以“网络课堂、跨越时空、提高质量”为主题,介绍了“团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及“兵团信息技术建设”等重大基本建设项目,教育信息化建设基本普及,开展了教学应用,取得一些成效。

深圳 充分利用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深圳云计算中心)的有利条件,开展了覆盖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深圳教育云建设与应用探索,为全市近150万师生及其家庭和普通市民提供基础设施、资源推送、个性化学习、教育公共服务等教育云服务,并选择部分试点学校开展了移动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教学应用。本次展示主题即为“‘云时代’教育领跑者”,展台布置最富现代感,突出学习体验区,让参观者感受“深圳教育云”的创新应用服务成果。现场展示“云彩课堂”,教师和学生人手一个iPad上课,吸引了诸多观众。

大连 布展内容侧重于反映以信息化助推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成效,实施“农远”工程、农村中小学校园网及多媒体教室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班班通”建设工程等,展现了“主体—主导”模式教学案例、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支持专业成长的案例,并且现场展示个性化教学模式运用。

宁波 倡导以技术提升教育,以网络改变学习。布展以“打破时空界限,创建互动课堂,科研促进应用,整合优质资源”为主线展示优秀案例,具体包括:宁波市实验小学的小学生网络学习平台;余姚子陵中学的五种多媒体环境下师生互动的有效课堂模式;宁波市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4+1的模拟互动教室;等等。

厦门 展示了校园一卡通的应用成效、厦门区域信息化发展特色——海峡两岸数字化交流情况、“三星评价体系”——小学生晋级制发展性评价与数字化平台的创新研究、多媒体教学在中学化学课题中的应用、Claroline课廊教学平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还有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共同体”、数字化学习项目活动等。

青岛 展示的优秀案例有初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网络化考试系统应用、市南区有效整合促进信息技术常态化应用、市北区依托课题研究整体推进区域内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水平的提高、“开放—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语音教室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等。

内蒙古—鄂尔多斯 注重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搭建网络平台,建设教学资源库,开展信息化普及培训,积极探索应用机制。布展侧重展示了远程同步课堂、蒙古文资源、蒙语模拟课堂、双语课堂等内容。

看看想想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尚缺什么

看看个个展台琳琅满目的成果,令人欣慰——我国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在观念上已经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正加大教育信息化的力度,以促进教育跨越式发展。看看展厅内比比皆是的现代化电子设备:苹果一体机电脑、iPad、LED高清液晶电视、3D电视、高清投影仪、交互智能平板……令人欣喜——教育事业日益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咱们教育事业不差钱了!再看看许多展台上为参观者热情讲解的技术人员,2号厅内诸多热衷于服务教育教学的高新科技企业,令人宽慰——咱们的教育信息化也不差技术。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因此既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更需要教育价值的彰显。各级教育部门、各类学校有经费购买设备与技术了,接下来的还是“怎么用”的问题。从各地参展的工作人员来看,现在在信息技术如何应用这一问题上,主发言的还是教育界内外的信息技术人员,而非教育界内的各学科教学专业人员。关于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教学的专业性,大家已经达成一定的共识,在此不展开讨论。在此提及教师专业化、教学专业性,是想说明,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绝对不同于买了一台洗衣机或电冰箱即可畅快使用——优质的、最匹配于信息技术的教学资源的研发,是目前深化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关键;能驾驭这些教学资源有效开展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教师,是目前深化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基本条件。

课堂无疑是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主阵地,各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无疑直接关系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整合,也关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进一步研发。正如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在9月24日展演新闻会上答记者问时所说的,今后需要加大对校长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力度,提升校长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和信息化建设统筹能力,培养教师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能力,并将教育信息化与新课改、与自身专业发展结合起来。

因此,我国当前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尚缺相匹配的师资力量,能从教育的属性出发,充分利用技术的价值,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与教育思想和观念、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深度融合,推动信息技术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科学应用,从而开发出大量的中小学优质教学软件与教育资源,高质量地以信息技术推动中小学教学方式的变革与创新,实现教育的快速发展。

想想议议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如何深化

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不外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应用功能不外乎开放、共享、交互、协作。为何大家期待信息技术带给教育革命性影响呢?在中小学教学应用中,信息技术可发挥哪些独特的功效呢?

1.创设逼真的问题丰富的学习情境

学习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从而建构意义的过程,学习者不能超越具体的情境来获得某种知识。因此,学习时的情境不是一个无关因素,而是有机地卷入了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之中。怎样的情境有利于学习者学习呢?正如杜威(1944)所说的,“教学的艺术关键在于提出足以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学习环境应该是持续激发学习者不断探究、思考所学内容的问题情境。

在问题情境创设方面,信息技术具有其他文本、挂图等教学媒介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基于信息技术可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的应用特点,应着力于创设复杂的问题情境以引发学习者的高层次思维活动,通过人—机交互、机—机交互促进深度理解性学习的发生,提升教学质量。本次展演中北京的科学探究资源、上海的DIS物理虚拟实验室等优秀案例,在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方面体现了较好的探索。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求,不仅仅是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需求,中小学教育资源建设、教师远程研修、德育专题网站开发等各类教育教学应用,都应该追求研发者有深度地设计并以问题结构为支架,从而有组织地呈现多媒体信息而不是信息的数字化堆积;从而促使学习者不仅仅是浏览阅读这些信息,而是带着解决问题的欲望、启动问题解决的思维去梳理、归类这些信息,以求获得问题的解决,提升学习能力。

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上,还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整合音像、视频等多媒体的优势,打破时空界限,追求接近真实、贴近学习者现实生活的问题情境,以利于激发学习者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迁移。

2.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机会

学习是学习者基于自己的已知主动建构新意义的过程。学习的发生,需要学习者发挥自己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同时还需要学习者能有意识地自我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以促使新意义的获得。鉴于学习主体的不可替代性,而学习主体之间存在认知、人格等多方面的个体差异,信息技术可智能化、网络化的应用特点,应着眼于学习者的主体性、差异性,变革教与学的方式,打造适宜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环境,以利于学习者的学习理解。本次展演中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河南等地均展示了信息技术促进个性化学习的有效探索。

信息技术在提供个性化学习方面,要着重创设学习者独立思考的机会。例如,在具体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中,在程序上设置一些环节,要求学习者回答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以促进学习者投入到学习中。

要促进学习者自我监控学习,则要为学习者提供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认知策略运用情况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机会。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留下的问题思考的痕迹,是学习者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学习过程的材料依据。在技术设计上,要多设置相应环节激发学习者反思、修改学习过程中的这些思考,促使学习者自我监控学习。另外,还需要设置学习者可自我调控学习进度的程序,利于学习者根据自己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调整学习进度。

需要特别提出的一点是,个性化学习并不意味着封闭、私密等性状。相反,利于学习者学习的个性化学习应该是开放的,即学习者是在开放性的电脑空间、网络上依据自己的个性开展学习的。开放的个性化学习,既有利于提升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质量,也有利于学习者之间开展交互与协作,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3.促进学习的交互与协作

事物的意义源于学习者个体的建构,但每一位学习者意义建构的质量、深度或侧重点存在差异,需要通过与他人的交互合作来进一步修正、完善个体建构的知识,最终与“科学共同体”所认可的知识达成一致。因此,学习需要经历社会协商的过程,学习者需要在一个有专业引领、有同伴互助的“学习共同体”之中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达成知识的建构。

信息技术的网络化、智能化应用特点,恰能为学习者打造一个平等、民主的学习共同体,以利于学习者的交互与协作。学习者之间可以通过相互访问、相互评价开展交流,也可以以网络主题研讨的方式进行协商。而作为教的一方的教师或者管理者、教导者一定要积极参与这些交互与协作之中,给予学习者引领和指导。在本次展演中,信息技术促进学习的交互与协作的功效主要体现在各地教育资源平台的研发与应用中,还有浙江的无边界课堂教学模式、山西的“组组通”教学模式等优秀案例中,尚需要向各类教育教学应用渗透。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交互与协作往往不会主动发生,需要设置必要的程序,制定一些协商机制,驱动学习者积极参与。而对于交互与协作的质量管理,一方面必须有教的一方亲力亲为地给予督促、评价、管理,另一方面还可设置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的激励反馈机制,鼓励学习者追求交流讨论的内容质量。

数字化教育案例篇(3)

[关键词]行业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旅游职业英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7-0133-02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问题正逐步成为教育的重心。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不仅在提高教学质量、挖掘教育的发展潜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还可以促进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借助先进的网络教学环境和资源管理平台,构建行业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改革的必然趋势。

二、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现状分析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数字化学习的关键,它能够激发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创造的方式来寻找和处理信息,从而使数字化学习成为可能。数字化教学资源使用更方便,可操作性更强,因此,更适合于现代的学校教学。

由于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已经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如:部分国家示范院校完成了专业数据库、教学图片资源库、专业书籍的电子书和一些教学视频资源的建设。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完成了部分课程资料的网络化。然而,高职院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还并不完善,而且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一方面,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使用并没有被教师和学生完全重视,许多教学网站、数据库、教学软件采购以后,并没有很好地被利用起来。很多资源处于闲置或者利用率不过高的状态,使用率较高的仅仅停留在比较初级的资源形式上,导致部分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更新缓慢、周期长,数字化教学资源发展跟不上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发展。

另一方面,部分教学资源缺乏互动性,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目前高职院校已经建设完成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上的信息大多是单向流动的,学生无法反馈学习的成果或者问题,老师也无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有效监控,减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高职院校行业英语教学的现状――以《旅游职业英语》为例

高职院校以培养社会各个行业所需的高学历、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高职院校对于技术实践的学习和培养重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高职院校行业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各个行业所需的具有较高英语交际能力的人才。以《旅游职业英语》为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让他们能够为游客提供优质的出行、接待等服务。教学内容以旅游行业部分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情景、工作流程为基础。

目前,虽然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开始了行业英语教学改革,但大多进展比较缓慢,教学中对教学资源的整合也不够系统,知识没有形成完全的体系,教师自主研发的成果也较少,导致教学效果不如意。以《旅游职业英语》的教学为例,大部分高职院校外语教师中缺少计算机技术较强、行业能力也较强的教师,教材开发也相对比较落后。行业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更是滞后与课程需要。

四、高职院校行业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与建设的措施分析

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行业英语教学的特殊性以及本研究的实例,高职院校行业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和途径:

(一)通过调查分析,明确高职行业英语(旅游职业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需求

设计《行业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需求问卷(教师版)和《行业英语数字化学习资源》需求问卷(学生版)对资源建设进行需求分析。选取100名行业英语任教教师和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的内容涉及学习者和教师对资源库的“内容、栏目、功能、框架、风格”等5个维度、20个问题。根据调查结果,确定教师最需要的教学资源中前五位,依次是教学课件、电子教案、试题库、资料库、媒体素材。学生最需要的教学资源中前五位的依次是资料库、网络课程、试题库、媒体素材、案例库。对于栏目设置,教师认为比较重要的栏目依次是教学课件、备课教案、视频资源、考试试卷、电子教材。而学生们认为比较重要的栏目有:视频课程、素材资料、职业案例、考试试卷、教学课件。经过对问卷结果的整理和分析,最终完成了旅游英语行业英语资源库的框架设计和内容预设。

(二)制定总体规划,确定高职行业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内容、组建研发队伍

根据调查结果,整合各教学要素和相关资源,确定高职行业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开发内容和模块。具体可以划分为四部分:(1)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设计、课件与教案、教学案例、视频资源;(2)学习资源,包括真实案例、拓展链接;(3)考试练习,包括基础练习、拓展练习、试题库;(4)交流天地,包括作品展示与在线答疑。

平台内容确定以后,组建一支分工明确、计算机技术过硬、具有扎实行业英语知识和丰富教学经验的研发队伍至关重要。这支队伍中需要有高校教师、IT公司技术人员、英语教师和旅游业内人士。旅游业内人士需要在本行业领域有较为前沿的专业见解和丰富的行业经验,能够为资源平台内容的优化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意见。

(三)采取各种具体措施,进行行业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系统的开发

1.搜集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

资源建设的初始阶段,可以通过在互联网上查询、搜索来广泛收集网络上行业英语相关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具有旅游职业英语特色的资源包括:旅游景点宣传片、地方特产广告片、中、西式菜品介绍等。

2.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

在行业英语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高职院校已经开发了具有专业特色的行业英语教材,并在教学过程中制作了相应的教案、课件,收集了图片、文字资料、音像资料等。这些资源可以经数字化处理后添加到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中。通过对这些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和标准化,可以提高其利用效率。

3.师生创作的电子作品

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一是展示型作品,主要学生作业的电子稿,如旅游景点的介绍、酒店设施、房型的图片、旅游特产的说明等等。教师可选择最优秀、最典型的学生作品,将其到网上供其他同学观摩学习。二是师生交流作品,主要来源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如师生利用现代沟通工具QQ、微信等就某一问题的进行交流作产生的讨论结果,或者是教师对学生疑难问题的答复,在教学过程中积累、搜集此类资料可以制作成电子作品集,供其他同学参考。三是教师对学生作品或学生学习活动进行评价的作品集,这部分资源主要来源于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并给出分数等级的教学评价活动。

4.由专业人员开发建设资源

这是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主要来源,其开发和建设一般由学科教师和专业资源建设者共同完成,主要包括网络课程、课件、音频、视频资料、真实案例库等。资源的开发要根据国家《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标准,参照已经开发的行业英语教材,对应其中的教学模块开发相应的支持性及扩展性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四)结合学生需求和评价结果,进行后续更新

初步建设完成的行业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需要结合学生需求和技术、课程内容改变进行后续更新。除了以上手段开发制作的数字化资源外,也有一些新型的教学资源如电子书、应用APP等有待开发。

同时,现阶段高职院校的行业英语已有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最大的缺陷是信息流通的单一化,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问题缺少反馈。理想的方式是讲授和反馈同时进行,当学生遇到理解不了或是有问题时,可以在第一时间将其反馈给教师,教师也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解决。因此,后续过程中需要开设信息和问题反馈系统和评价系统,参考反馈系统和评价系统的结果对行业英语数字化资源平台进行更新。

五、结束语

建设行业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促进信息技术与行业英语课程的整合,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改革方向,也必将在促进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方面发挥重大的作用,对整个高职院校的教学提升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行业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运用是将语言教学与计算机技术融为一体的有效方式,在信息化、互联网时代必不可少。这一主题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学习、探索和研究,以对教学提供更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金忠伟.关于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1(3).

[2]李玉顺,胡景芳,刘宇光.区域级基础教育数学化资源共享与应用研究――以北京市的个案调研分析与发展建议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2(8).

[3]龚闪.中职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17).

数字化教育案例篇(4)

关键词:闽台合作;数字艺术教育;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

数字艺术,指在创作过程中全面或者部分使用了数字技术手段,用计算机处理或制作出和艺术有关的设计、影音、动画或其他艺术作品。我国近年来颁布的多项政策极大地促进了数字艺术产业的发展,加大了专业人才需求。而闽台合作教育是福建省教育厅提出闽台高校合作计划重要内容,利用独特的人文地理优势,通过福建与台湾联合培养人才,探索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福建高校的数字艺术专业教育在适应产业需求的前提下,作为不断发展的新兴行业和先行合作办学的专业之一,理应探索构建更加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推进数字艺术专业教学。数字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不仅仅体现在数字技术、艺术两者有机结合上,优秀的数字艺术人才在掌握基本的艺术创作能力和计算机技术应用之外,还必须拥有良好的设计与沟通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团队精神。这样的人才才能够推动数字艺术产业的进步。

1福建高校数字艺术设计专业设置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福建省高校数字艺术专业设置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艺术院校和综合大学的艺术学院开办的数字艺术设计专业;另一类是拥有其他专业基础的高校,如理工学院和农林大学等,结合自身资源开办此专业。学生层次主要分为大专、本科、专升本以及硕士研究生。研究生的办学方向有数字艺术创作和理论、多媒体运用等方向。本科和大专办学方向一般则设有动画创造、电脑动画、游戏等。各院校数字艺术专业课程设置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如素描、色彩、设计构成等;二是根据各个院校师资情况和教学资源开设的理论类课程:数字媒体概论、艺术概论、电影,动画,设计史等;三是软件操作类课程,如三维动画制作软件和影视剪辑、后期合成软件的学习。教材通常选用国外数字艺术经典教材的中文版、软件教程以及国内艺术院校推出的示范性教材。

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福建省高校数字艺术专业教学发展总体的发展态势是良好的,不断根据产业发展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但是,目前距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还有一定差距。首先,数字艺术设计学科交叉广泛,加大了各校在课程设置上的随意性。大多数院校受限于自身师资状况和办学条件,“因师设课”,培养目标定位模糊。数字艺术产业的人才需求主要包含两个层次:一是最初级的软件技术制作和艺术创作人才;二是同时具备创意思维、项目管理能力、设计沟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目前,福建省内大多数高校数字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停留在技术底层,以教授软件、器材、设计技术为主,缺少相关的人文哲学课程。这样的培养方案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导致学生作品缺乏创造力、相互抄袭的现象普遍出现。其次,缺乏拥有高级职称的学科带头人。目前,福建省内高校数字艺术专业正高级职称的师资不多,即使有也大多数是从相关专业改行而来,如绘画、艺术设计或者软件开发专业。数字艺术学科的发展最需要的是既具有深厚艺术修养和理论知识,又拥有创作经验或实际项目操作经历的老师,教师结构队伍不合理影响了高等教育的质量。再次,学科发展缺乏专业理论研究支持。研究型教师队伍的建立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但从第一所高校开设数字设计相关专业至今,来自福建高校的数字设计的研究论文在专业刊物和大学的学报并不多见,也缺乏福建省高校自编的数字设计教材,学术研究与理论建设方面相对滞后。

2台湾高校数字艺术设计教育优势

台湾与大陆的设计教育起源不同。台湾的现代设计教育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以现代工业产品设计为起点,随着经济产业的发展,逐步发展其他领域的设计专业。台湾的设计教育思想是与欧洲包豪斯设计教育吻合的,来源于产业,强调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正是因为台湾的设计教育一开始就与经济市场密切联系在一起,所以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方面以满足产业需求,促进产业发展为目的,体现应用型设计人才培养宗旨。同时,由于台湾高等院校办学方式多元,其中由企业或民间投资兴办的私立大学超过半数,充分拥有自主办学权力,又根据各院校所依赖的产业背景,设计科系培养目标明确,在专业教学和办学模式上各有特点。

通过比较研究,针对福建省高校数字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台湾高校的数字艺术教育拥有以下优势:

2.1课程体系学分制模块化,注重实践教学

台湾大多数院校的数字设计专业都实行的是学分制模块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课程,修满学分,成绩符合要求即可毕业。台湾的艺术设计教育全面学习了国际设计教育经验,以技术教育体系为基础,以模块化设计专业课程,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而大量选修专业课的设置也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包豪斯设计教育的框架下设置台湾设计人才的培养方案,必然强调实践教学。从大学一年级到硕士研究生课程安排中都离不开企业化的实践教学。开设了数字艺术专业各个院校与业界联系紧密,如电视台、电影后制公司、三维动画公司等,除了学校聘请业界专家授课,设置“双师”辅导体系,还提供低年级的学生参访业界的机会,而高年级通常以实习的方式直接参与企业项目制作开展实践教学。

2.2重视传统文化和人文哲学与设计理念的融合

在具体的课程设置方面,台湾高校的数字艺术教育在重视艺术与技术融合的同时,也不忽视人文哲学类课程。例如,台湾艺术大学数字媒体设计系的“设计资源研究”课程教授是如何以世界性、国际性设计风格为导向,结合本土文化,树立自我设计风格,而“造型意象研究”的教学目的是以台湾的地域和民族性为基础去探求文化对数字媒体设计中造型设计的影响。台湾高校的学生之所以能在大学期间就创作出许多弘扬传统文化的优秀设计作品,正是因为台湾设计院校重视人文与设计理念的融合。

2.3设计教育与国际接轨

在继承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台湾的设计教育体系也一直与国际接轨。台湾教师在设计理念上,善于引入最前沿的新思路新思维,倡导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因为大部分教师都有海外留学背景或经历。台湾院校的数字艺术科系的学科建设、课程设置、教材和教学方法都与欧美先进设计类院校一致。例如,授课中教师围绕设计方案构想,采用讨论、沟通、引导学生的方法非常普遍。

3福建高校数字艺术教育发展的思路

3.1根据产业流程设置不同高校的培养目标,形成教育体系阶梯化

数字艺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导致分工的细化,要求高等设计教育要进一步保持人才结构的合理性,明确培养目标。例如,通过研究生教育培养来完成创作与产业人才的培养任务,而高职院校用于培养初级技术人才,形成数字艺术教育体系阶梯化。为了满足产业开发和研究各个层面的需要就要培养出结构完整合理的创作梯队。

3,2课程整合,学分制模块化

数字艺术是综合交叉的学科,是影视、美术、设计、传媒、数字等多种学科与艺术的综合体。数字艺术与其他课程教学的整合,正在成为当前我国数字艺术教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从理论上讲,课程整合意味着要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来认识、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课程整合的艺术教育内容,指艺术教育的内容源自相关学科对于人的诠释与所涉知能,艺术人文学科是相通的,设置共同性的课程是必要的。通过课程整合,让学生所受的艺术设计教育更加完整,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

数字艺术教育的发展需要有科学合理的策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依据产业分工,设置更多可选择的专业选修课。例如,为将来就业方向为游戏美术设计的学生,设置游戏原画设计、游戏界面设计以及适应产业快速发展趋势的移动平台游戏制作等课程,而希望从事动画制作的学生可以不选择游戏制作类的课程,而选择三维模型制作、动作调试等。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不分具体学科方向,而是将专业课程整合,再分类提供给学生自主、灵活选择。首先通过课程整合,使学生在比较全面完整的学习完艺术设计以及人文类基础课程之后,再通过学分模块化,根据个人的职业规划选择不同的专业课程,进一步强化学习的专业性。

3.3加大实践课程的内容,鼓励建立导师工作室模式,与相关企业建立联系

数字艺术教育要和产业的发展相联系,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实际参与制作项目,与业界公司建立合作渠道,聘请业界专家执教,引入业界的实战经验和创作理念,共同建设数字艺术产学科平台。同时,鼓励建立导师工作室模式。高校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鼓励数字艺术教师以产业为导向开办工作室,从而带动学生更好地适应产业。

3.4加强闽台高校教师的学术交流合作

通过进一步交流和资源共享,学习台湾先进教育理念,加强与台籍教师的学术交流,发展福建省数字艺术学术研究。例如,闽台合作办学的院校组织优秀教师共同编写专业教材或共同申报课题,对创作与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作深入的理论研究,深化合作。

数字化教育案例篇(5)

关键词:案例教学 连环考核 教学模式 游戏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8(c)-0134-02

数字媒体专业是随着近几年数字时展而诞生的专业,是艺术表现和技术展示的结合,而游戏专业属于该专业,游戏需要有绚丽的画面表现,又需要有灵活精悍的技能,是数字媒体专业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当今市场的宠儿。无论从行业市场、知识体系,还是从将来的发展来看,游戏专业方向的教育都十分重要且必要。

1 数字媒体专业游戏方向的教育定位

数字媒体专业下的游戏专业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为主,要求学生在了解和掌握数据媒体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进行应用软件,特别是游戏、虚拟仿真类软件的策划、开发、设计、制作,毕业后可以在不同领域从事应用软件设计、开发、信息服务及媒体管理等工作。

2 游戏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

为了提高游戏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结合大数据互联网时代、数字化迅猛发展的现状,游戏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也需要与时俱进,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结合行业的发展趋势,引入先进的技术进行教学,采用项目化案例教学,结合专业体系课程连环阶段考核的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1,2]

3 项目化案例教学

游戏专业是注重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技能专业,包含多门专业课程,每门专业课程都以培养学生应用技能为目标,掌握知识点的同时更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技能,课程之间存在很大的关联性,知识点都是连贯的,前期课程为后继课程做铺垫;后继课程是前期课程的延伸,是前期课程的深入应用。学习各门课程时以整套项目为依据,逐步细化项目,将项目分解成多个小案例融入教学。让学生能从实际案例的演练中明白各知识点的原理及使用方法,能很好地联系实际,直接面对实际案例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轻松掌握应用技巧。整套项目案例化分解教学,能让学生清楚知道每门课程的实际意义以及课程之间是如何贯彻衔接的,从而完整地掌握整个专业课程组的知识体系。

以《游戏策划》《游戏引擎》《游戏开发综合实训》和《数字媒体专业实训》4门专业课程组为例。首先,学生在《游戏策划》课程中通过学习经典案例的策划设计流程和方法掌握游戏策划的方法,在课程中分阶段进行分析学习,完成游戏作品的阶段性策划方案,并及时汇报讲演,在讲演交流中不断完善和改进,最终完成一份完整的游戏作品策划方案及Demo;然后在《游戏引擎》课程中项目化分解案例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位同学逐步完成一个完整的案例游戏,整个过程可以让学生掌握游戏设计制作中的每个知识点及应用方法;然后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完善和总结,进一步团队合作完成游戏策划课程中策划出的游戏作品,此时游戏专业的学生已经完全掌握了游戏项目设计开发的流程及方法;最后在《数字媒体专业实训》课程中引导游戏专业的学生和动漫专业的学生共同合作,从作品的构思策划,到作品的设计制作,再到作品的测试,完成一款完全原创的作品。既巩固了整个专业的课程知识,又进一步掌握了与其他专业人员的合作方法,培养了团队意识和能力。

以整套项目为主线,细化项目,形成融合每门课程中各个知识点的案例,以项目案例为依据进行讲演授课,让学生边学边实践,掌握知识点的同时明白实际项目的设计制作流程和方法。此种项目化案例教学让学生能轻松学习,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去设计、去尝试、去实践,教师教得灵活,学生学得积极,经过一个学年的教学试验,效果显著。

4 游戏专业课程的连环考核模式

游戏专业课程以教授实操技能的知识为主,对于课程的考核主要是考核学生是否掌握了专业技能,能否很好地应用专业技能完成好的作品,所以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要以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主。专业课程之间存在很大的关联,知识技能是贯通应用的,所以采用多门专业课程的连环考核模式非常合适。[3]

以《游戏策划》《游戏引擎》《游戏开发综合实训》和《数字媒体专业实训》4门专业课程组为例,分4个阶段进行连环考核。

第一阶段,团队合作完成一份完整的游戏作品策划方案及Demo,分4部分4次进行汇报讲演,逐步完善改进,最后整组综合演讲展示,并记录第一阶段的总成绩100%=策划方案30%+第一次汇报讲演10%+第二次汇报讲演10%第三次汇报讲演10%+第四次汇报讲演10%+综合演讲展示20%+平时考勤10%。

第二阶段,独立完成一款完整的案例游戏,并答辩展示作品。

第三阶段,团队完成第一阶段中策划的游戏作品,并展示作品。

第四阶段,游戏专业与动漫专业团队合作完成一款原创作品,并答辩展示。

其中,第一阶段的总成绩作为《游戏策划》课程的成绩;《游戏引擎》课程的成绩100%=第二阶段成绩40%和第三阶段成绩40%+平时成绩20%;《游戏开发综合实训》课程的成绩100%=第三阶段成绩40%+第四阶段成绩40%+平时成绩20%;《数字媒体专业实训》的成绩100%=第四阶段作品答辩成绩50%+报告成绩30%+20%平时成绩。

每个阶段的考核都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评分,学生也可以去评价其他同学的作品,并给出自己认为合理的分数,互相交流,多维度地考核,促进同学们的积极性,也更能体现公平公正。

通过多门关联课程的连环考核来检测学生对整个专业方向知识的学习情况,不仅仅是对独立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的考核,而且与多门课程有直接的关联,是对学生融会贯通的应用能力的考核,还是对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的考核。

5 结语

数字媒体专业中游戏专业课程的教学依托数字媒体的艺术表现能力,结合计算机技能的应用能力,将项目化案例教学逐步细化融入各知识点,进行连环学习考核,学生从实践操作技能中学习领悟,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提高学生的项目实践能力,还能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也有很好的提升,效果显著。

从学生角度看,项目化案例和连环考核的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教师角度看,项目化案例教学和连环考核模式使教学更加灵活,能更好地将最新技术和信息融入课堂。从专业领域的需求来看,项目化案例教学能为行业培养更专业、技能更强的人才。[4,5]

参考文献

[1] 赵竞.游戏设计与开发课程跨专业合作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培训,2016(10):169.

[2] 李园园.游戏开发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思路与实施[J].软件导刊,2014(3):33-35.

[3] 芦明明.高项目化实践教学在游戏专业课程中的应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9):165-167.

数字化教育案例篇(6)

对于教育教学而言,数字化课程开发实践可以说是对于传统课堂学习的补充与延伸。而教育学理论的应用,能为数字化课程的开发实践提供新的理念与新的方法,对数字化课程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数字化课程开发实践的原则与分类出发,分析教育学理论对数字化课程开发实践的启示,以供参考完善。

关键词:

教育学理论;数字化课程;开发;启示

教育学理论并不是呆板的教条,它随着研究对象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为新的教育开发实践提供依据。传统的数字化课程开发实践通常都存在技术研发和教育理论背离的情况,只有在科学合理的教与学理论引导下对数字化课程开发,才能更好地适应教和学,从而发挥出教育传播的效果。

1数字化课程开发实践的原则与分类

数字化课程开发实践过程中所遵守的原则,主要包括:(1)共享性。具备大容量、开放式和大规模,以实现课程开发应用的网络化。(2)代表性、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在选择数字化课程方面,所选素材必须种类齐全,课程资源丰富多样,满足开发需求。(3)多样性。对素材进行合理分类,将各种有效教学资源深度融合,以立体化方式呈现出来,从而实现表现手段和形式的多样性。(4)简易性。表现方法的实用性和方便性原则,能够达到自主实习和协作学习的目的,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畅通无阻。数字化课程资源种类各式各样,涉及范围广泛,按照数字化课程开发在教育中的功能进行分类,可划分成5类:(1)数字化素材库。主要划分为5种:文本、视频、图像、动画以及音频。(2)多媒体课件库。课件库中的课件能够与远程教学管理系统进行通讯,实现系统数据的兼容。(3)试题库。具有查询、单个录入、自动属性校正、批量录入、统计分析、删除、组卷以及修改试题的功能,适用于存放各种专业课程的试题和以库中试题根据原则结合而组成的试卷。(4)案例库。适用于存放专业课程有关的典型案例,并统一制作成HTML网页。(5)数字化教案库。具有录入、修改、查询和删除的功能,适用于存放不同学科每一章节的教案。

2教育学理论对数字化课程开发实践的启示

2.1教育发展树立开发观念

数字化课程的开发属于课程资源生产,主要是从教学内容的观点出发,生产出供学生与教师使用的教与学的内容。同时教育学能够为传统教育方法、手段以及设备树立新的开发观念,此外,在信息化、知识经济以及教育变革观念的影响下,对网络教育、创新交易、综合学科教育以及个性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以促进教育教学的变革,让教育与学习打破时空限制,将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变成可能。

2.2课程论与教学论揭示开发实践的方法

(1)泰勒原理解决课程内容遴选的问题。泰勒原理对数字化课程开发实践的启示是根据步骤遴选课程内容,即是编辑人员事先要确定数字化课程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并收集有关的内容,设计出科学的内容组织构架,然后按照规定的顺序对内容与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组合,借助泰勒原理为实现教学目标进行编排、检验,从而解决课程内容遴选的问题。因此,在开发数字化课程内容时,编辑人员、教育专家以及一线教师应进行交流,由教育专家提出专业目标与编排意见,带领编辑人员对课程内容框架与逻辑进行编制。(2)“做中学”理论解决技能和知识同步训练问题。“做中学”是杜威从“教育即是生活”、“教育即是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以及“教育即是生长”观念出发,所提出的一种教学理论。在传统的班级授课教学中,受教学条件与历史因素影响,缺少“做中学”环节。现如今,在数字化课堂环境中,数字技术、数字媒体以及数字化课程为“做中学”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创造有利条件。由此可见,开展现代化课程建设非常值得参考“做中学”理论,特别是自然科学类数字化课程的研发。“做中学”中“学”的对象除了包括操作技能外,还包括知识、素养、能力以及思维。做中所学,并不是简单的技能学习,也是通过技能操作来掌握知识和锻炼思维,从而提升判断能力。

2.3教师作用论阐明开发中的人机关系

在教师与学生构建的关系中,对于教师的作用,大部分学者认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种主导思想填补了教师或者是学生中心论与主客二元对理论思想的空白。如果将计算机教学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一旦受以生为中心和用户中心论的影响,就会削弱教师的作用,被教学机器、数字化课程以及教学程序取代。例如,部分学者认为可以通过自动化的教学模式,让教师在指导或者是调节学生学习过程中对各方面的功能进行编码,方便其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延伸与补充,同时按照需求进行复制。教育技术开始研发的最初理念是代替教师,但是在开发数字化课程的过程中,编辑人员并不能利用信息技术与智能媒体来取代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例如在班级智能教学系统中,教师的作用是为学生提供预习资料、练习资料、学习资料以及复习资料等外部学习资源,并将其存储到数据库中,方便随时调取。同时根据教学过程以及组织形式加以编排。即便如此,数字化课程的教学效果仍然需要教师的劳动与智慧。由此可见,在开发数字化课程实践过程中,应重视交互效果,强调用户体验,坚持以用户为中心。

3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化课程开发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是实现数字化教学的前提。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教与学理论的优点,通过教育发展树立开发观念、课程论与教学论揭示开发实践的方法以及教师作用论阐明开发中的人机关系等方式,开展数字化课程建设,为传统课程发展提供新的方式与手段,以促进信息时代教育教学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公文,林雪涛.教育学理论对数字化课程开发实践的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v.33;No.233(2):147-150.

[2]李翠白.数字化校本课程开发策略[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141-143.

数字化教育案例篇(7)

【关键词】 初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数学思想;衔接性

1 问题的提出

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的精髓、灵魂,它是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和认识,是数学学习的根本目的.重视数学思想的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是提高个体思维品质和数学素养、发展智力的关键所在,也是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1].正因为如此,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一再强调高中学生必须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做到具有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基本数学思想.在此,对初高中数学教材中数学思想的衔接性问题进行梳理显得很有必要,对进一步提高教师对数学思想教学的重视程度也有积极意义.(以调研区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和人教版高中(必修)为例)

2 初高中课程标准中数学思想的衔接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以下简称义务教育标准)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标准)在总体目标中都指出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和必要的应用技能.”这说明了数学思想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性.表1就两种课标中提到的数学思想加以列举比较[2].

从表1中,可以看出对初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渗透的重视,而且在数学思想的衔接上呈现出基本一致的整体性和螺旋上升的延续性.这就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数学思想的渗透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规范性.

3 初高中教材中部分主要数学思想的衔接性

3.1 初高中教材中字母代替数思想的衔接性

用字母代替数思想是初高中数学中最基本的笛思想之一,也是代数的基本特征,它可以把数或数量关系简明而普遍地表现出来,也可以使一些复杂的运算变得简单,这是发展符号意识,进行量化刻画地基础,也是从常量研究过渡到变量研究的基础[3].

初中案例1 (七年级上册第99页)你在心里想好一个两位数,将十位数字乘以2,然后加3,再将所得新数乘以5,最后得到的数加个位数.把你的结果告诉我,我就知道你心里想的两位数.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解 设你心里想好的两位数的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分别是a和b,按照运算步骤,最后结果为10b+15+a,因此只要把计算结果减15,得到的数就是你心中想好的两位数.以上例题,运用字母代替数的数学思想,用字母把数量关系表示出来,简化了题目的解答,揭示了题目的本质.

高中案例2 (《中学数学解题》第134页)

求证:2549>49!.

解析 要证2549>49!可证n+12n>n!(n∈N).

因为n+12=n(n+1)2n=1+2+3+…nn

>n1×2×3×…×n

1+2+3+…nnn>1×2×3×…×n=n!

n+12n>n!,

n=49,得49+1249>49!.

以上例题,用字母n代替数字,即可证得2549>49!.

3.2 初高中教材中方程与函数思想的衔接性

函数思想一般就是指构造函数继而利用函数的性质去处理问题,整理出函数解析式和灵活运用函数的特点是把握函数思想的关键.方程思想就是分析数学问题中变量间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或方程组,或者构造方程,通过解方程或方程组,或者运用方程的性质去分析、转化问题,使问题获得解决的思想方法.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初中案例3 (九年级下册48页例2)某旅馆有客房120间,每间房的日租金为160元时,每天都客满.经市场调查发现,如果每间客房的日租金增加10元,那么客房每天出租数会减少6间.不考虑其他因素,旅馆将每间客房的日租金提高到多少时,客房日租金的总收入最高[4]?

解 由题意,设每间客房的日租金提高10x元,则每天客房出租数会减少6x间.设客房日租金总收入为W,得: W=(160+10x)(120-6x)=-60(x-2)2+19440,当x=2时,这时每间客房的日租金为160+10×2=180(元).

答:当每间客房的日租金提高到180元时,客房收入最高,最高为19440元.以上例题,将得到的数量关系看作二次函数,进而配方求值.

高中案例4 (高三某复习资料)椭圆C的中心为坐标原点O,焦点在y轴上,短轴长为2,离心率为22,直线l与y轴交于点P(0,m),与椭圆C交于相异两点A,B,且AP=3PB.

(1)求椭圆C的方程;

(2)求m的取值范围.

解 (1)略.(2)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m(k≠0),l与椭圆C的交点坐标为A(x1,y1),B(x2,y2),由y=kx+m,

2x2+y2=1,得(k2+2)x2+2kmx+(m2-1)=0,Δ=4(k2-2m2+2)>0,x1+x2=-2kmk2+2,x1・x2=m2-1k2+2. 因为AP=3PB.所以-x1=3x2,3(x1+x2)2+4x1・x2=0代入整理得k2(4m2-1)+2m-2=0,所以k2=2-2m24m2-1>0,

解得-1 3.3 初高中教材中转化与化归思想的衔接性

转化与化归思想就是将原问题进行变形,使之转化为熟悉的或已解决的或易于解决的问题,即可获得原有问题的解决,解题过程就是不断转化的过程: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生为熟,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

初中案例5

解方程组:x+y+z=23, (1)

x-y=1,(2)

2x+y-z=20.(3)

解 由方程(2)得x=y+1, (4)

把(4)代入(1)(3),得2y+z=22, (5)

3y-z=18.(6)

解由(5)(6)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得y=8,

z=6.

把y=8代入(4),得x=9.(摘自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130页例)以上例题,将三元一次方程组转化成二元一次方程组,再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进而求得解.

高中案例6 (高中数学第二册(上)第27页例1)已知a、b、c、d都是实数,且a2+b2=1,c2+d2=1,求证:ac+bd≤1.

证明 设b=sinα,a=cosα,c=cosβ,d=sinβ;则ac+bd=cosαcosβ+sinαsinβ=cos(α-β)≤1.

以上例题,运用转化思想,将其转化成三角函数,进而证明.

3.4 初高中教材中数形结合思想的衔接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