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民办学校的管理

民办学校的管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02 09:21:32

民办学校的管理

民办学校的管理篇(1)

关键词 民办高校 学生 管理 特点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Scientific of Private College Students' Management

LI Genqi

(School of Art and Media, Zhengzhou Huaxin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1100)

Abstract In our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private higher education has taken shape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university's students, is the basis for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 Students management impacts university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make the management of private college students carry out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we must fully understand the students summarize student management experience, scientific theory study of student management, to master the laws of science of student management.

Key words private college; student; management; characteristics

1 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及问题分析

在民办高校的办学中,生源是民办高校的生存之本,民办高校在最初招生时,十分注重生源数量,这直接影响到今后的学生管理工作。因此,对学生的特点做以分析,有利于我们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有助于学生工作的开展,对民办高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1.1 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学生特点

(1)有着强烈的自尊心,缺乏自信。民办高校的学生由于在早期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习惯,在受到挫折时往往不能正视自己的不足,加以掩饰,这表现出了他们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在自尊心的影响下,他们会努力学习,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会自暴自弃,自信心比较弱。(2)盲目从众,自律性差,缺乏对事物的辨别能力。民办高校大学生同样通过全国统一高考录取,但是考试成绩和公办高校的有着一定的差别。在民办高校中普遍存在着学业成绩不良,思想道德水平不高的一些学生,他们之间虽有部分人能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也想改变现有状况,但由于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很难一时改掉,往往不能坚持,自律性差。盲目从众较强,自己对事物的判断能力较弱,抵挡不住各种诱惑,整天忙于各种娱乐活动中,对自己的学业关心较少,在遇到重大事件时,往往没有辨别能力。

1.2 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1)网络普及增加了高校管理难度。在网络普及的环境下,学生通过开放的网络平台在短时间内可以获得大量网络信息,学生在接受优良信息的同时,也伴随着不良信息的存在,像暴力、反动、社会不良风气等对高校学生思想观念的冲击是巨大的。由于还没有真正接触社会,他们在看待事物的观点及方向上没有准确的辨别能力和抵御能力,道德观、价值观等很容易扭曲。(2)学生思想独立,以自我为中心,增加了教育难度。当代大学生多是90后,与之前的大学生在思想等方面有很大不同,学生思想有一定的独立性、开放性,同时又具有一些反叛意识,在遇到学校不合理现象时敢于提出异议,并积极维护自己的利益,甚至通过起哄、砸摔公物、制造混乱等来宣泄心中的不满情绪。这些问题的出现,对于高校教育与管理来讲,都是不容忽视的。(3)自我认知不清。自我认知是指学生对自己的认识,自我察觉。在民办高校中大学生往往自我认知能力较弱,在面对问题时不能够果断、自信的做出判断和解决,身心比较疲惫。遇到棘手问题表现出沮丧、敌对、抑郁等,对自己产生怀疑,不能够清晰的认识自己。

2 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有效途径

通过对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及问题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将会增大,因此,探索出一套高效可执行的学生管理策略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着重要作用。

2.1 加强学生日常管理制度的建设

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科学,关系到高校的稳定及发展,在民办高校管理中,我们应该采取一定的制度形式规范管理。一方面坚持正面引导原则,在学生入校初期,应加强教育,帮助他们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树立远大理想目标;积极组织一些学术活动,聘请一些本领域的知名专家,让学生通过学术活动提高对专业的兴趣。另外,再通过开展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发挥各自特长,更好的展现自我。

另一方面,在正确引导原则下,学校其他管理部门,还要制定相关考评细则及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考评,进而提高学生日常管理的科学性。

2.2 加强学生德育工作

当今社会道德滑坡现象越来越明显,人们在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视野变得越来越狭隘,一切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这种不良风气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在校大学生。

高校管理者应该时刻把德育工作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积极组织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对身边的好人好事,要树立典型,开展学习活动,影响学生的行为。

2.3 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学生管理队伍

民办高校学生自身特点的复杂性,要求我们高校管理者必须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构建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建立专业管理团队。我们可以在学校建立专门的心理辅导部门,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潜藏的心理障碍,引导学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辅导员团队要认真发挥自身作用,在班级管理时,培养一批优秀班委,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作为高校管理队伍的补充;建立班主任制度,由于辅导员管理班级人数较多,管理难度较大,班主任可以从任课教师中挑选,负责具体的少数班级,这样能够照顾到更多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动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4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考虑到学校办学特色。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有前瞻性,合理规划,全方位统筹,这样才能吸引更多学子来这里轻松学习。

2.5 讲究科学方法,注重分层管理

一个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家庭,他们有着不同的思想特点、思维模式、性格爱好。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在做学生管理工作时,采取分层次管理的教育模式。如对性格开朗的学生我们要采取直截了当的管理方法;对领悟差的学生要采取通俗易懂、引导的管教方法;对态度不端正的学生要采取究其缺点耐心教育的方法等等,使所有学生都能心服口服地接受,以提高管理的整体效果。

3 结语

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影响着民办高校顺利发展及和谐稳定,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是目前民办高校的当务之急,关系民办高校的生死存亡。我们应该理清思路,了解学生特点,把学生管理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去研究,采取科学管理方法;并利用好现行体制,充分调动各层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塑造民办高校学生健全人格,改善校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杨倬.民办高校的发展及面临的问题[J].高教论坛,2005(3):152-153.

[2] 郭静.我国当代民办高校的发展[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5(4):17-18.

[3] 林丽娜.浅谈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管理现状[J].教育平台,2010(6):115.

民办学校的管理篇(2)

一、进一步提高对依法治教、依法办学重要性的认识

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民办教育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不断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建成了一批规模大、标准高的民办学校(包括幼儿园,下同),民办教育已成为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增长点和亮点,被省、市领导誉为“*州现象”,这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市民办教育目前还处在发展阶段,一些问题还比较突出:如投入不足,办学条件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办学行为不规范;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等等。这些问题虽然存在于个别学校之中,但严重影响了民办教育的整体声誉和形象,制约了民办教育的发展,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采取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正式颁布实施,这对于促进民办教育发展,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市政府有关部门,尤其是教育系统,要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对民办教育依法办学、依法治教重要性的认识,以“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十六字方针为指导,坚持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前进,促使民办学校沿着正确的办学方向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依法加强对民办学校的规范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对民办教育的地位、作用、设立程序、组织活动、资产财务、管理监督、扶持政策、变更终止和法律责任等都做了明确规定,是教育主管部门及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对民办教育实施管理监督的重要依据。在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民办学校的规范管理。

(一)加强民办学校组织建设。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三章第十九条规定,“民办学校应当设立学校理事会、董事会或其他形式的决策机构”。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是学校的决策机构,三分之一的人员要有五年以上的教育教学经验。学校的理事会或董事会成员名单和章程要报审批机关备案。学校章程要明确董事会或理事会、校长、党支部、工会、群团组织及教职工的权力与责任,规范其内部运行机制。董事会或理事会不得在章程规定的权限之外干涉校长负责的行政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做到责权分明。克服任人唯亲,一言堂、家族式的管理,学校重大事项要由董事会或理事会集体研究科学决策。民办性质(含公办民助、国有民办等)的学校应设置独立的法定代表人。校长人选由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集体推荐,必须具备同级同类公办学校的任职资格,年龄可放宽到65周岁,上报市教育局核准,由教育局向社会公示,否则市教育局不予以承认。学校的中层干部年龄原则上不得超过60周岁。

民办学校应当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党组织,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依法建立教育工会、团委和少先队等群团组织,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与民主监督的权益;形成在董事会或理事会集体决策下,校长依法治校,党组织保证监督,教代会民主参与的四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大力推进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管理进程。

(二)加强教师队伍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学校教师、受教育者与公办学校教师、受教育者具有同等法律地位。民办学校应依法保障教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并为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民办学校教职工在业务培训、职务聘任、教龄和工龄计算、表彰、奖励、社会活动等方面依法享有与公办学校教职工同等权利”。民办学校可依照规定,面向社会招聘教师,招聘的教师应当具有国家规定的任教资格,并到市教育局备案登记。允许公办学校教师在国办与民办学校之间择校任职。公办教师到民办学校任教,需在每年暑假期间办理。现已在民办学校任教的公办教师,愿意继续在民办学校任教的,由本人写出申请,到市教育局办理交流聘任手续;不愿意继续在民办学校任教,如编制许可原单位同意接收,可回原工作单位参加竞聘。健全、完善民办学校人事制度。民办学校教师实行人事。原*州市在职在编的镇(街道)、市直学校公办教师并已办理到民办学校工作聘任手续的人员和近年来毕业的全日制师范类毕业生到民办学校任教的人员,由市教育局安排专人代市人才服务中心办理人事、职称评审、年度考核、晋升档案工资、督查学校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缴纳情况和人事档案管理等有关手续。*州市籍以外的在职公办教师和教育系统以外的人员以及非师范类毕业生到民办学校任教的(必须具有教师任职资格),直接到市人才服务中心办理人才手续,其档案存放到市人才服务中心,并由市人才服务中心办理晋升档案工资等有关手续。

原在职在编的公办教师被民办学校解聘后,可自找接受单位;市教育局也可根据镇(街道)、市直学校教师编制情况,推荐到缺编的镇街、市直学校参加竞聘。其他人员被解聘后,可自谋职业,也可到市人才市场进行双向选择,由市人才服务中心办理有关手续。

(三)加强教育教学的管理。民办学校要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和课程方案确定教材、组织教学,按照“开课标准化、常规条例化、备课集体化、上课规范化、评价多元化、辅导经常化”的“六化”要求,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切实加强教学工作的流程管理,加强宏观调控,督促检查与考核。实施质量监控,完善教学质量监测机制,加大教学实绩考核力度。改革质量评价制度,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严禁单纯以考试成绩评价教师和学生。改革学生操行评语办法,建立发展性评价机制,小学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加评语评价。加强学籍管理,严禁办理重复学籍。严格控制学校班额,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受教育环境。深入开展“课堂效率提高年”活动,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教育现代化。民办学校要具备满足教学需要的计算机教室,尽快建设校园网。同时要重视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和应用,实现教育现代化。

(四)加强民办学校后勤管理。民办学校必须设置后勤管理等机构,根据学校规模配备必要的专兼职人员。加强对学校食堂的管理,严格落实教育部、卫生部《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食堂必须具有卫生许可证。要搞好成本核算,不得有盈利行为。食堂从业人员要定期健康查体,取得“两证”(健康证、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后才能上岗。对不符合有关规定,提出整改意见拒不执行的和发生食物中毒的学校食堂,造成一定影响的,除按有关规定处理外,还要向社会进行公开通报。学校小卖部不准出售食品和饮料。学校应按有关规定设立卫生室,配足配齐卫生技术人员。必须有执业资格,持证上岗,无证人员不得从事卫生技术工作。卫生、教育部门按职责分工搞好监督指导、管理督查工作。

加强财务管理。民办学校必须依法设置会计机构。配备必要的会计人员,实行董事长或理事长与财会人员亲属回避制度。严禁抽逃资金用作他用或者挪用办学经费。会计人员必须具有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并依据财务制度的规定,建立健全会计帐簿,依法对学校的收支、债权、债务等进行核算。民办学校在会计年度结束后一个月内,向审批机关提交财务报告,教育、财政、审计等政府有关的职能部门对民办学校的资产使用和财务管理要加强监督,以确保教育的公益性和投资者的合理回报。对民办学校的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委托会计师事务所依法进行审计,并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

民办学校的收费项目和标准,经教育、财政、物价部门批准后,办理收费许可证,并向社会公示。收费时,使用财政部门统一规定的票据,并及时将收取的费用上交财政部门专户储存。收取的费用主要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和改善办学条件。学生因故中途退学或转学时,所需退款按有关规定执行。

加强校产校舍管理。民办学校要按照财务制度的规定,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帐簿。分清学校中的国有资产、举办者投入到学校的资产、社会捐献资产和学校积累的资产,分别登记记帐,做到家底清楚、产权明晰,帐帐、帐物相符。民办学校应加强校舍档案的收集、整理,确保校舍档案的完整、安全。

(五)规范民办学校招生广告和宣传管理。民办学校招生广告、招生简章和宣传材料应经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备案后方可刊播。未经核准,任何学校不得擅自印发、刊播招生广告、简章等宣传材料,对未经核准的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同时视情节轻重,给予有关学校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停止招生直至取消办学资格等处分。市电台、电视台、报社、邮政等广告媒体,要严格把关,不得刊播未经批准备案的招生广告和宣传材料,招生广告文号必须与广告内容同时。未经核准招生广告、简章的,依照有关法规由工商部门进行处罚。

(六)加强民办学校设立管理。教育、劳动等部门应严格标准和程序。进一步规范民办学校的设立和管理工作。认真执行办学许可证制度,对未经依法审批无证办学的,依法责令停办。

(七)加强安全管理。要切实加强民办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认真执行安全工作应急、预警、责任追究“三大机制”(见*发[2003]63号、65号,*政办发[2003]105号文)的有关规定,市教育、卫生、防疫、建设、供电、公安、消防、安监、技术监督等部门要各负其责,认真履行职责,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的检查、监督。各民办学校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常抓不懈,抓细抓实。要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制度。主要有领导责任制、各类人员的安全责任制、各岗位安全责任制、安全事故的责任追究制、安全事故通报制、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及安全教育制度。真正做到安全防范的“三个不过关”:安全责任不明确不过关,安全教育不落实不过关,安全措施不到位不过关;发生安全事故后要做到“四个不放过”,即:事故原因没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没受到追究不放过,事故隐患不整改不放过,职工没受到教育不放过。要把安全工作同学校的德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工作、课程教学结合起来,为素质教育实施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学校安全工作实行法人代表负责制,法人代表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保证安全投入。保证教室、宿舍有足够的应急照明,保证疏散通道的畅通,保证电工等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各学校均要建立“学校安全工作管理办公室”,并设立安全工作举报箱,必须配备2名以上安全管理人员,具体负责学校安全工作。学校领导要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保卫人员坚持夜间巡逻,不准脱岗空岗。要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加强监督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在食品、卫生、用电、消防、建设工地、校舍设施等部位,要做到制度到位,设施到位,管理视野到位,责任人到位,层层落实责任制。特别是学校食堂卫生安全,要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层层落实责任人,避免一切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要强化全体教职工及学生的安全意识,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和教育,加大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力度,防止因教育方式方法的简单粗暴伤害学生的名誉权、人格权而引起的重特大事故。要加强安全事故发生规律的研究,建立起常规的防范体系。把一切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加强领导,依法监管,切实把民办学校规范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认真执行年检评估督导制度。教育主管部门要继续执行对民办学校每年的年检和督导评估制度,对办学指导思想端正、教育教学成绩突出、社会信誉好的民办学校予以表彰奖励;对办学水平差、教学质量低、社会影响差的民办学校,视情节轻重,依法给予通报批评、责令整改、停止招生、直至吊销其办学许可证的处理,并将督导评估结果和年检结果向社会公布。要充分发挥民办教育协会的作用,逐步形成民办学校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机制。

民办学校的管理篇(3)

一、民办高校教师管理的现状

由于我国民办高校争取不到横向经费,办学资金几乎靠自筹。办学经费的不足,很难吸引高层管理人才,增加了民办高校对教师管理的难度。

1 民办教师缺少经济收入的支撑

据调查,民办高校教师基本薪酬(固定薪酬)只占薪酬总额的30%左右,教师薪酬总额也相对同等公办院校低得多。此外,很多民办高校办学之初,没有为教师办理社保、住房公积金等社会保障手续。一些民办高校虽然有为职工购买社保和住房公积金,但是金额相比于同等公办院校低得多。因此,在津贴、奖金等福利相比较低的情况下,教师在民办高校工作缺乏生活保障感。

2 体制不合理

从师资队伍的建设上来看,民办高校无法解决教师的编制、职称和业务学习等问题。尽管有些民办高校给教师提供了继续教育的机会,但由于管理成本和办学成本的增加,民办高校在实施这项工作时总是缺乏力度和积极性,出现了口号与经费不同步的现状。从福利上来看,存在不合理的制度规定,比如毕业生分配政策,不向民办高校倾斜;再比如民办高校教师没编制,等等,这些都严重挫伤了民办教师的优越感。

3 薪酬激励不足

我国民办高校发展时间不长,在教师管理和金管理上,都不够完善。教师管理缺乏激励机制,资金管理比例不协调,招生宣传投入多,薪酬管理和科研投入少,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

二、对民办高校教师管理的经济学分析

1 教师的从教效用较低

经济学解释中,消费者消费和服务的满足感可以用效用表示。目前我国民办高校教师的从教效用是指他们在从事自己的职业时得到的幸福和满足程度。我们在排除其它影响因素的前提下,教师的从教效用越高则对自己的工作越尽心尽职;反之就会流失或者消极怠工。调查表明,民办高校教师的薪酬相比于公办高校普遍较低,工作量相比普遍较多,社会保障性相比普遍较差,这就导致了民办高校教师从工作中获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很低。

2 投资与收益严重失衡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尔文,费雪认为,投资与收益表现在三个方面:要精神上获得的满足。要物质财富得到增加;要增加资产的货币价值。本文以民办教师跳槽和青年教师的投资成本作为主要指标展开分析。

在民办高校刚开始运作时,为了得到所需的人才,在各项待遇上开出的价格远远高于公办高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办学效益的下滑,对人才的薪酬不断递减,导致民办教师丢掉了原有较高的福利。再如青年教师的管理问题,青年教师在民办高校的待遇普遍较低,这就导致了民办高校教师投资与收益的不对称,产生了兼职、辞职、安于现状不求进取等。

3 经济行为主体的负外部性

当前民办高校对教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足,滋生了经济行为主体的负外部性。民办高校之间缺少沟通,一个被解聘的有严重问题的民办高校教师很容易在另一个民办高校找到工作。比如,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在2008年5・12地震中对学生毫无感情的教师可以轻易被民办学校录用,不合格的教师并不用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找不到工作的成本代价。

三、加强对民办高校教师管理的对策建议

我国民办高校要在当今激烈的高等教育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对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是关键,因此,要采取以下策略。

1 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

政府有责任监督检查民办高校教师的待遇及合法权益落实情况,对于不严格执行我国民办高校教师的法律和条例进行处罚。对于民办高校来说,要想留得住教师,就必须抓好福利工作,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要把民办高校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诸如医疗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制度、住房公积金制度等纳入并提高到与公办高校相近的正常管理。对民办教师资格鉴定和职称评定要与公办高校平等对待。鼓励教师继续教育,不能只是一个口号,还要在经费上给予支持,有些还要加大支持力度,比如,攻读在职研究生者,在取得学位证书后可凭发票报销一定费用,比例可以是四分之一,三分之一,或者二分之一,

2 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以人为本,努力营造一种“事业留人、情感留人、待遇留人”的氛围。事业留人就是用制度和措施来激励教师想事业、干事业、成就事业;情感留人,是相对于民办高校的法人而言,老板要真正把教师当同事、当朋友,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关心他们。待遇留人,就是在老师的待遇上应从优对待,有比较完备的福利待遇政策,应该体现“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原则。

3 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为了保证教师的素质,有必要对民办高校教师的标准进行严格的规定。对于具备了成为教师资格的劳动力还需要经过任用这个环节,同时对教师实行试用制。在对教师实行聘用制度中,雇佣单位有权解雇“工作成绩不良”的教师。对于正式教师应实行职称制度,建立正常合理的教师考核制度,确保对教师的工作做出正确的评价,为教师的晋升、提级、加薪提供依据。考核制度应持续进行,考核的内容应包括知识与能力、工作量与工作态度,业务进修情况等,

民办学校的管理篇(4)

关键词:班级管理;问题;对策

2017年1月18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指出,民办高校在我国高等学校发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民办高校的迅猛发展,不仅极大的丰富了我国的教育服务供给,还有力的创新了我国的教育机制,使更多的老百姓能够享受高等教育的发展成果,为我国社会稳定、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形成创新型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1982年我国第一所民办大学中华社会大学建立,截至2017年1月,我国共有742所民办高校,在校学生达到616.2万。30余年的时间,民办高校的数量和教学质量都有了质的飞跃,当然,这种迅猛发展也带来了很多问题,给我们高校辅导员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1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

1.1学生基础较弱,但是思想较为活跃

大部分民办高等院校是指第三批及以下的高等院校,录取分数线不高,例如安徽省2016年文理科三本录取分数线分别为453、446,相比公办学校而言,民办院校的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学生对课外活动更感兴趣,各类兴趣社团常常人满为患,而学科知识类的社团却无人问津,一些学生宁愿在文体活动中投入更多的时间,而不愿意在学习上投入大量精力,导致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更加薄弱,但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

1.2自卑感较强,心理压力较大

民办高等院校在录取分数线上低于第一批和第二批公办高校,因而民办高校的学生很容易产生自卑感,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民办高等院校学生的自卑感常常表现为成就动机低、习得性自弃、压抑情绪等。自卑感较强的民办院校学生在面临困难时常常退缩,并且害怕失败,他们无法像自信者一样将积极的情绪带到学习和工作中,而是独坐一隅,自怨自艾,觉得自己孤苦无依,甚至引发抑郁症。

1.3自尊心强

民办高等院校的学生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当她们的想法与周围意见出现分歧的时候,会尽量坚持自己的观点,不会轻易作出让步。自尊心强的人内心敏感,他们很容易受到身边的老师或者同学语言和行为的影响,在心理上对自己进行剖析。

1.4自律性较弱

民办高等院校的学生自律性较差,在思想和行为上对自己的约束性不够。学习氛围不够浓厚,学生拥有丰富的课余时间,但旷课、迟到、早退、沉迷网络已经成为部分民办高等院校普遍的现象。

1.5目标不高,讲究实际

大部分民办高校学生对自己的水平和能力都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在职业的选择上也较为谨慎,不好高骛远,能够从自己的能力和实际出发,选择自己能够驾驭并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具有较好的社会适应性。

2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对策

2.1帮助学生尽快完成角色转变

由于大一新生刚刚进入大学校门,对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还不熟悉,可能有较多的同学认为大学跟高中差不多,只是寄宿在学校而已,而真正进入大学之后才发现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高中时期紧凑的生活、学习模式,在大学发生了完全的改变,老师不再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的详细讲授,更多的要靠学生自主学习。这种变化让很多学生不能完全适应,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辅导员便要帮助学生尽快转变角色,努力让他们实现角色转变,达到角色适应。

2.2塑造良好的班级文化

人的一生会接受到各种各样的文化熏陶,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班级是学生在学校活动最多的场所,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辅导员在塑造班级文化的时候,要注意结合班级同学的性格特点,从各班级的实际情况出发,塑造出良好的班级文化,以促进班级的整体进步。

2.3培养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

要在班级里培养一支能力强、责任心重、自律心强的班干部队伍。好的班干部队伍能让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当然如何选择好的班干部是一个复杂的工作,有的同学刚进入大学,做事比较积极,但是这种积极性能否延续四年?这是一个未知数。所以选择班干部得讲究方式、方法,首先要让有心去申请班委的同学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要让他们带有责任感的去工作。其次,要选择那些能很好处理班级同学关系的同学,树立他们在同学中的威信。指导他们正确处理和同学们之间的关系。

2.4充分调动家校联系,以提高班级管理的工作成效

对于学生来说,家庭和学校是其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环境,任何一方的缺失,都会对其成长成才产生重大影响。学生的培养仅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要将学校与家长联系起来,通过家校联系的方式,将高等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双管齐下,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作为民办高校辅导员,我们在工作中也面临着很多问题,承受着较大的压力。我们不仅要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还要探索更好的方法去管理班级。我们在授业解惑的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民办高校的辅导员的工作是动态的,在日常工作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工作方法和工作内容,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找到最适合学生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志春,王小红.优化班级管理探析[J].现代教育论坛,2008,(8).

[2]刘永善.班级管理初探[J].新西部,2008,(12).

[3]王新利.班级管理浅见[J].中国农村教育,2008,(7).

[4]梁晓.从习惯培养切入,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J].现代教育论坛,2008,(7).

民办学校的管理篇(5)

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管理会计主要服务于单位内部管理需要,因此又被称为“内部报告会计”。 一个高效的管理会计系统,可以使有价值的信息顺畅传递,以利于行政决策和有效管理。可以从点到面,使财务人员跳出财务管理和财务会计的局限,站在当下,面对现实,解析过去,控制现在,策划未来。现代管理会计的核心理念是价值创造的预知与维护管理的平衡,因此,在民办学校加快管理会计建设体系,可以激发学校的管理活力,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可以根据内部管理的实际需要计算和分析,随时向管理者提供信息,从而实现教学管理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二、管理会计在民办学校中应用的现状

1.学校管理层管理会计认识不足

在传统会计处理方法的影响之下,民办学校财务部门的职能局限于对财物等方面的管理,费用的记录、凭证的录入及编制报表成为财务人员的主要工作。在处理一些与管理会计有关的财务问题时,大部分情况下是按照传统的财务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业务处理,由此导致对业务把握不准确、财务信息不及时、分析依据不充分等一系列的问题。

2.会计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职业素质、理解操作能力以及工作态度等决定了管理会计在实际中能否得到有效应用。由于民办学校财务管理涉及面广、状况复杂,需要财务人员同时具备财务、会计、管理、计算机等多方面学科的综合知识。许多会计人员由于自身知识的局限性,无法完全满足实际管理会计工作的需要,对重大的成本支出项目和可塑性较大的成本支出项目分析控制能力尤其薄弱。此外,由于民办学校财务部门工作相对稳定,工作内容相对单一,许多财会人员贪图安逸,忽视对自身职业素质的持续提高,导致他们的业务水平往往不能与时俱进,这对新兴的管理会计的发展不利。

3.现行管理会计信息系统难以满足管理需要

一是民办学校会计信息系统流程设计滞后,未能很好地适应管理会计的需要。会计整体流程设计简单、功能单一,各个子系统之间没有形成信息的集成,使得信息系统不能有效发挥事前指导的作用,从而严重降低会计信息的时效性。二是民办学校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不完善,难以满足高校在管理目标方面的要求。会计信息来源众多,但是由于数据集成缺乏,数据重复录入、混乱传递的现象严重。三是目前民办学校对会计信息的披露多以会计报表形式陈列数字化信息,无法通过单一的报表对资金管理、风险控制做出相应的决策。对会计信息内涵的研究,也往往不重视数据的分析和预测,因此不能实现对会计信息的有效利用。

三、对加强民办学校管理会计发展的对策

1.培养和加强民办学校管理会计的意识

民办学校在管理会计建设方面的意识淡薄,这就需要需要加强和深化民办学校对管理会计制度的认识,改变传统、落后的管理思想,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对民办学校发展的作用,对于民办学校的管理会计的建设就会逐渐普及化。民办学校也是一个企业,而一个企业的固有观念是考虑企业的成本核算,这就会造成一些民办学校没有从学校发展战略的角度考虑管理会计,只有调整了企业的发展观念,才会使得管理会计的到企业认可,企业建立管理会计的阻力就会大大下降。

2.结合典型案例的研究深化管理会计理论

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理论知识的深化和发展,在结合典型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深化对管理会计体系和理论知识,从而达到指导民办学校管理会计的运用和发展。成立相关的研究机构和规范的组织,推动管理会计理论知识的发展。我国的管理会计制度对于相关的研究机构和组织进行合理的规范和要求,对于其职能范围和作用做明确的规定。

3. 加快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

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相对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来讲,所涉及的分级计算方式较为复杂,专业性强。为此,作为民办学校来讲,要结合学校管理的实际对管理会计工具软件进行综合、科学的设计,使之适应学校管理、发展的需要。

4.优化制度设计

按照学校管理的需要设置会计期间,同时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结合学校管理经营的现实需求,有目的激发学校内部管理会计的工作职能与作用。应用操作方式上,可通过多重计量单位、丰富的采集各类有用的信息数据,从而应用科学技术方法以提升管理工作效率以及实践效益。实践工作中应全面重视学校管理会计以及财务会计的内在差别以及互相联系性,使两种会计工作职能以及体系全面融合,创建形成综合型的管理工作模式,为学校管理经营人员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服务。

民办学校的管理篇(6)

[关键词]经济学原理 人力资源管理 民办高校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产物,它的出现,有效缓和了当前社会高涨的高校教育需求,为整个国家教育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新生的民办高校,由于先天不足,教学经验和教育运作方面缺乏,学校声望不足,难以吸引高素质教学管理人才和优秀生源。因此,如何做好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直接关系到民办高校的整个资源调配和学校兴衰。

一、经济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密切联系

“经济”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管理一个家庭的人”,即合理安排每一位家庭成员,使之相互配合,各施所长,达到最合理、优化的分工。经济学是研究资源合理有效配置的学科,通过合理配置,使有限的资源分配最优,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学科。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主要工作任务,正是通过对高校工作人员的合理配置,科学规划和分析,实现高校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有效控制人力资源成本,并通过对高校发展规律的分析,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战略部署,确保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二、当前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随着民办高校管理经验和理念的日趋成熟,大多数民办学校完成了由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质的转变,把人力资源作为高校管理和发展成功的关键因素。

首先,民办高校教职队伍结构与公办高校不同,民办高校主要由青年教职员工和一部分高校退休返聘教师组成,年龄结构两极分化明显,缺乏经验丰富、精力充沛且有较好学术特长的中间层。因此,民办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无法完全拷贝公办高校模式,走符合民办高校人力资源实际的道路。

其次,在观念上,民办学校往往不是“铁饭碗”,相关的福利待遇,和公办高校也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许多年轻的教职员工一定程度上会把现有岗位作为一个过度和跳板,心里总想着跳槽,无法真正留住他们的心使其安心工作。而返聘的老教师,一方面由于精力关系,另一方面,也出于“革命到头了”的思想,教学上并不尽全力。这些情况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三,民办高校资金薄弱,通常都是股东自筹资金办学,没有财政拨款。因此,在人力资源成本控制上,较为严厉,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职员工的工作量和心理压力。而由于福利待遇不高,许多教职员工更有可能身兼数职,从而制约了整个教学质量的提升。

第四,出于成本控制方面考虑,民办高校教职员工,尤其是教师的素质提升方面的投入不足。学校在培养一个人才和引进一个人才之间,往往倾向后者来减少成本,因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职员队伍不稳定。

第五,战略规划不科学、人力资源配置不够合理。规划的目的是使各种资源彼此协调并实现其长期效益最大化。近几年高校办学规模扩大,资源紧缺,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工作相对滞后,许多新建民办高校缺乏一套系统、科学的整体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第六,民办高校在人力资源绩效评估和薪酬激励上缺乏科学实用的评估体系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如在教学质量评估中,一些新建民办高校采取学生评教,导致一些教师违背正常教学思路片面迎合学生的形象。由于绩效考核评估与工资待遇相挂钩,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经济学原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1、市场原则与效益最优

市场原则,就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实行竞争机制,通过竞争,充分挖掘人的特长和潜能,在市场竞争理念下,建立一套“能者上、庸者让”的用人机制。民办高校作为民间资本投资产物,其运转管理行为即和学校社会效益挂钩,更与经济效益挂钩。这两个利益看似矛盾,但殊途同归,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要认真规划好投入和产出、投入和发展的关系,如通过对个别优秀人才的重点进修、培养,以合理的投入、去推动人的建设,进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效益的双赢。

2、资源合理配置与聘任员工

目前民办高校人力资源通常处于紧缺状态,缺乏人才储备,往往只有在出现岗位空缺的情况下,才会通过内部调配或外部招聘的方式进行。因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切实掌握现有人力资源状况,包括现有人员的业务特长、性格和适合岗位工作情况,并对整个人员和岗位饱和状态有个总体的了解,以便及时作出合理有效的调整。教师是高校产生效益的“商品”和“工具”,因此,特别是在教师招聘方面,严把招聘各个环节,做到宁缺勿滥。在用人上坚持合同管理,一方面有效约束,另一方面也保护教职员工合法权益,使教职员工专心、安心开展各项教学管理工作。

3、人力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本投资效益

教学质量是民办高校生存的根本,而人才队伍建设是整个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在日益激烈的高校竞争中,为提高高校竞争力,就必须要提高高校队伍的整体素质,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开发方面,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资本投入,比如对员工进行相应的培训,特别是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培训,通过此类人力资本投入,间接实现投资效益的提升。

民办学校的管理篇(7)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5-0008-02

高等教育的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从教的方面来看,则主要表现为教师课堂的授课质量;从学的角度来看,则主要表现在教师应该懂得利用各种方法和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强师生间的心理沟通与交流也是因材施教的重要决定性因素。

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教案内容需规范。对教案内容进行规范化,能够提高备课的针对性。如在教案开头要写“教学大纲”、“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难点”和“课堂设计方案”,而在课后应该要有相应的课后作业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考核,同时还应该根据本节课上课时出现的情况进行“课后总结”。“课后总结”包括本节课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学生对这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等。

2.坚持认真备课。备课是教学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是根据教学过程的客观需要,形成教学能力的过程。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也是突出重点的关键。无论带多少门课,无论是新课还是旧课,我们都应该坚持认真备课,因为作为老师这是应尽的义务与责任,本着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的态度去认真地准备每一堂课。没有充分的教学准备,是不可能提高教学质量的。首先我们必须熟悉教学大纲。根据教学大纲吃透教材内容,通过备课把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归纳起来,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其次,我们应该思考怎样用最简单的方法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使他们能够更快速地吃透这些知识。同时我们还可以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这个方式其实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每次教研室活动的时候,同学科、同教材的老师认真交流,认真钻研备课,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比如下学期我们教研室的所有老师都要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现在我们就做好了计划,准备下学期的每一次教研室活动除了完成计划的讨论主题以外,再就是一起集体备课,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其交流,以确保课堂质量。

3.加强专业技能训练。(1)教学设计技能:即制订课程授课计划的技能,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技能;(2)课堂教学及组织技能:即组织教学和导入新课的技能、设疑和提问技能;(设问要有针对性富有启发性、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设问、学生回答问题后给予分析评价和必要的引导);(3)课后总结技能(归纳总结要简练、概括、突出重点,总结要使教学内容前后呼应,形成系统);(4)教学研究技能(掌握选择课题、制订研究计划的原则和方法、掌握经验总结、调查问卷、科学观察)。

二、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从转变教师角色开始。教师想要与学生更好地沟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转变角色,重新认识师生关系,进入现代的信息时代,随着新思想、新思路的转变,作为老师的我们也应该与时俱进,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垄断者,教师的地位应该由权威者、传播者向平等者、求知者转变。师生之间不仅仅是一种基于知识而产生的认识关系,更是一种人际交往关系,一种在地位平等的基础上的对话关系。首先,我们教师自身应该具备独特的个人魅力和较高的道德素养。教师为人正派,处事公正,课内课外言行规范,具有敬业精神,用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学生自然尊敬和信服于老师。老师的个人风格影响学生沟通的意愿。一般开朗、幽默、活泼的老师往往能吸引学生,学生一般很愿意与这样的老师沟通,并能做朋友。教师要更好地与学生沟通,必须理解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这意味着教师抛弃对学生的偏见与主观判断,站在学生的立场,将心比心。我们应尽可能地接触学生并且了解学生的兴趣热点,多渠道地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弥补师生之间的由于年龄、阅历、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差异所造成的代沟,力求达到与学生心灵的沟通。

2.改变教学的方法和形式。我国的教育模式一直以来都是采用讲授式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果断。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收知识,难以提高学习兴趣。有时甚至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神游窗外的情况。要想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则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如:在教学中引进讨论课的形式,学生自主讲课形式等,这些形式在我的课堂中都试用过,而且效果的确很好。用这种改革后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可以对所学内容自由发表意见,并经过思考提出建议。经过这一过程,学生可以总结出一些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真正做到了一学生为主,教师则可以在恰当时候加以引导。这样,在愉快而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教师既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引导学生沿着一个正确的方向深入学习,又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强化教师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教育改革进一步发展,提高学历已经不是对教师素质提高的唯一要求。新的教育思想的出现,以及教育理论的更新,对于教师素质的提高有了更高层面的要求。目前,“素质教学”作为一个新的教育思想已得到普遍关注。素质教育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强调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创建出一个独特的教育体系,以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素质教育这一教育改革现在还不够规范,仍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这一教育改革是否能实现,关键还要看各高校的实验效果。但现今的民办高校里有很多存在教师短缺问题,导致教师们课时量大,负荷太重。教师们每天的精力只能放在教学任务的完成上,很多教师们的科研意识淡薄,无法潜心进行科研,这是个很大的问题。教师们没有时间进行社会实践,就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科研课题,科研水平低下。对于存在的现今问题,我们应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民办高校应加大引进人才力度,对人员进行“精细化”、“人性化”管理,在留住现有人才的基础上再大力引进新的高技术人才,从而减轻目前教师们沉重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从总体上来说,培养科研意识主要还是要靠教师的自身努力。学校的整体环境以及教师所处的教学实践都可以直接或间接激发教师的科研意识。当然,教师的自身努力也是和学校环境分不开的。教师科研意识培养的效果怎样,还要看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情况。因此对教师们进行科研方面的主题培训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不仅可以强化教师们的科研意识,同时还能使教师们真正地意识到科研的重要性,从而培养教师们自觉进行科研的好习惯。只有学校和教师们通力协作,互相促进,才能真正地提高教师们的科研意识和水平。

总之,教育质量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元素,教育质量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则又必须建立在高等院校对于教学质量进行精细化管理实施的基础之上。因此,高校可以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根据培养目标定位,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作为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以学生为本,使他们受到最好的教育,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建军.教师科研意识的培养与素质的提高[J].教育评论,199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