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理论学习调查

理论学习调查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04 15:56:28

理论学习调查

理论学习调查篇(1)

音乐理论课程的学习对于每个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本文通过高等师范类大学音乐专业的学生们学习理论课程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论述了理论课程的重要性及提出了一些建议。音乐理论课程包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曲式、复调等,是音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大多数学生是声乐和器乐专业,所以对于理论课程的学习相对松懈。但是,理论课程旨在使学生系统的理解、掌握音乐基本理论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音乐作品进行讲解分析,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分析和自学能力。通过各学科理论课程的交叉学习,提高自身音乐休养。因此,平时处理作品的时候,如果没有音乐理论知识的支撑,恐怕无法更好地处理和表达音乐。可见理论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

一、课程设置

教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大多是按学科领域的知识内容分类设置的,例如声乐、钢琴、舞蹈、乐理、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合唱指挥、民族民间音乐概论等。这些课程看似非常丰富,学生们应学的知识都包含在内,但是“这些独立设置的课程注重的是各门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形成严谨的学科内部逻辑联系,但却忽略了专业和学科知识间的有机联系及相互渗透,使分科课程的知识与整体范围的知识割裂开来,课程成为零散的学科与内容的拼盘,整体性的知识变得比较破碎。这在一程度上强化了窄、专、深的理论体系,从而造成学生知识面过窄,社会适应能力差、学术水平低,与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去甚远。”

教育部对于课程的设置要求如下:“加强课程的综合性,也就是说注重学习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习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这表明当下教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还略有不足。在学术研究中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也就是学科“跨界”,声乐、器乐相互渗透,理论课程包含其中,从而达到知识的贯通和融合,使理论课程在学习专业的同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有些课程设置时间太短,比如和声、曲式与作品分析课,在大学期间基本上只开设一年,显然是不够的。就本人专业视唱练耳来说,其本身就具有理论性与技术性兼具的学科特点,其框架应在音乐基础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平台上构成。“视唱练耳作为音乐教育中的一个基础学科,涵盖视唱、练耳及音乐基本理论等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是一个多学科结合交叉的、知识结构相互渗透的音乐基础学科。在学习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和声学知识、对位学的知识、曲式学的知识以及音乐史、作品鉴赏的知识。视唱练耳的学习有助于音乐鉴赏力的良好形成,促使音乐表达能力的提高,最终实现音乐总和素质全面提高。”仅视唱练耳专业就是一个多学科结合交叉的、知识结构相互渗透的音乐教育基础学科,教授过程中,甚至有心理学知识介入,涵盖诸多方面。所以说专业独立性太强的课程设置方式不适合现今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不断探索。

二、学生对于理论课程的看法

关于学生们对于理论课程的看法,本人专门对所在学校音乐学院本科大一到大三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68%的学生喜欢学习理论课程;83%的学生认为视唱练耳是其最感兴趣的课程;96%的学生认为理论课程的学习有助于自己专业的提高;75%的学生希望老师运用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93%的学生希望老师在教授课程时进行延展。根据调查结果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喜欢理论课程,认为理论课程的学习对于自己的专业,对于自身的音乐素养的提高都有帮助。如视唱练耳课程的学习对于弦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有助于音准方面的提高;和声曲式的学习对于音乐肢体的理解就会有进一步的看法,对作品的处理能达到更高的层面,结合自身对曲子的理解和曲子结构的分析进行演奏;音乐史的学习有助于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作曲家所处环境,从而更深刻的理解作品。调查中发现喜欢学习视唱练耳课程的学生所占的比重比较大,是由于笔者所调查的学校有老师进行了翻转课堂式教学,(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展现学习成果,总结经验。)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使得大家对视唱练耳课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所以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学生们对于理论课程中视唱练耳课程学习最感兴趣。这说明学生们比较喜欢这种授课方式,可以自主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另外,调查中发现学生们还希望老师在教授课程中能够进行课程的延展,通过延展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另外本人还针对某些问题进行了调查,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学生们对于这些理论课程的困惑:17%的学生不清楚理论课程的用途;10%的学生认为这些课程无关紧要;42%的学生认为课程太难,听不懂;30%的学生认为课程所教授的知识太少;37%的学生认为这些课程开设时间太短。通过此问题调查可以看出:不少同学存在听不懂,不清楚课程的用途,开设时间短等困惑。通过上述调查得出:大部分学生对于理论课程是有认知的,了解理论课程的重要性,希望把理论课程学好。但是真正在学习过程中会发现,自己的想法和行动不统一,意识到理论课程难懂,没有兴趣,进而不愿学习理论课程。一方面,老师在授课时应使学生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在上文中我提到的翻转课堂授课就是一个不错的授课方式,使学生们在学生过程中化被动为主动,一些现代作品的完成也使他们产生了极大的成就感,不仅促进了他们视唱练耳课程的学习,而且出色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所以,翻转课堂授课这种新颖的授课方式可以运用到其它理论课程中进行实践,进而帮助学生们学习理论课程。另一方面,学生们应该加强自主学习能力,较难的知识点应及时解决,课下查阅相关书籍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以上方面是经过调查后,分析得出的理论课程的学习建议。

综上所述,理论课程是我们音乐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专业技术的基础,对于专业学习具有促进作用,可以提升音乐综合能力。目前,一些课程的设置还需要不断探索,寻求更加适合音乐专业学生综合发展的教学相关方法。经过不断努力,音乐教育的理论课程会受到大家的喜爱,学习兴趣高涨,进而推动学生的专业水平,切实提升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余双慧.一项有继承、有摒弃、有创新的改革——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反思[J].艺术百家,2011(1).

理论学习调查篇(2)

为进一步加强全县乡(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总结近年来乡(镇)党委理论学习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高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我县经济跨越式发展,县委宣传部对全县乡(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近年来的学习情况进行了一次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主要采取了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检查了部分乡(镇)党委中心组成员的学习计划、学习笔记、学习资料、调研文章和学习记录。从调查分析看,75%的领导干部能够围绕中央、省委、市委、县委的重大决策和本职工作,充分利用时间自觉、深入地进行理论学习,80%的领导干部对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有充分认识。从总体上看,##、##、##、##、多数乡(镇)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情况较好,这些乡(镇)党委中心组对理论学习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采取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注重发挥中心组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科学决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理论学习取得了实效。他们的主要特点是: 1、领导重视,精心组织。各乡(镇)党委都建立了一把手任组长的理论学习中心组。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和乡(镇)重点工作,科学制定学习计划。学习中主要领导率先垂范,严格要求,发挥了带动和辐射作用。主要领导亲自研究制定中心组学习计划,确定学习重点,对每个中心组成员学习计划逐一过问、把关。中心组学习有专人负责,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内容,科学处理学习与工作关系,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习。 2、制度较为健全,管理较为规范。乡(镇)党委都制定了学习制度,如组长负责制、考勤制度等。用规章制度保证理论学习顺利开展。对学习计划、学习笔记等材料进行管理,学习记录较为规范,中心组学习逐步制度化。多数乡(镇)在每次集中学习前都下发通知,明确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组织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找准问题,使学习更有针对性。大寺还建立了科学机制,定期不定时督促检查成员读书笔记、学习记录、讲课情况等,促进了成员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3、学习方式多样,切合实际。各乡(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针对本乡(镇)工作实际,采取座谈、集中领学等方式方法,注重学习成果为科学决策服务,增强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的乡(镇)通过交流学习笔记等方式促进理论学习,有的乡(镇)以理论学习的内容为题材组织比赛,有的乡(镇)要求每个中心组成员结合本职工作分专题备课,在学习会上发言,交流学习体会。 4、联系实际,注重实效。各乡(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紧密结合我县中心工作和实际,开展形势任务学习、地方经济发展思路学习、理论政策学习、求真务实和开拓创新的学习。把学习理论、提高认识和研究工作、科学决策结合起来,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增强了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领导干部的*素质、理论水平和执政能力有明显增强。勐佑镇把学习理论与“茶叶强镇,商贸活镇,畜牧兴镇,干果富镇”的经济发展思路相结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引进外地人才到勐佑投资办厂,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成了加快发展的实际行动。小湾镇把“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当作理论学习的主要内容和任务,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使全镇产业发展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二、存在问题 从调查结果看,一些中心组学习还在采取传统的方式,没有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传媒资源,缺少灵活带头宣讲、带头深入基层调研、带头写理论文章的良好学习氛围。要把党委中心组学习作为提高乡(镇)领导干部领导水平的一项重要制度抓落实,持之以恒地坚持并不断完善,要始终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心组学习重中之重,努力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新的成效。要在完善各项学习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奖励、评估和考核等各项制度,加强督促检查,把各项制度落到实处,真正用制度规范理论学习。要创新机制,把乡(镇)领导干部的学习情况与领导班子的考察考核、干部的使用结合起来,把领导干部参加学习的情况特别是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成效作为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促进领导干部的学习。今后,每年要对乡(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督查二次,每半年对乡(镇)党委中心组学习情况抽查一次,对学习差的中心组将点名通报批评。 3、抓好理论战线学习培训的“骨干工程”。除了要充分利用党校、各类学习等专职理论教育队伍之外,还要充分利用各乡(镇)宣传干部、企事业政工干部、机关理论学习骨干这支兼职的理论教育队伍的力量,采取培训班、研讨班、外出学习考察等形式培训理论骨干,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络进行远程教育形式的培训,开展“理论下乡”活动,到各乡(镇)巡回宣讲,促进乡(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成效。 4、抓好理论学习中心组“基础工程”。从落实和完善党内“三会一课”制度和干部学习日制度入手,根据领导干部的工作性质、行业岗位特点,采取集中辅导、专题讲座、播放学习录像、知识竞赛等形式引导中心组成员学习。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性,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提高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要创新学习载体,改进学习方法,领导干部要努力在掌握立场、观点、方法上下功夫、求实效,在牢固树立和落实发展观上下功夫、求实效,在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上下功夫、求实效,在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上下功夫、求实效,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上下功夫、求实效。 中共##县委宣传部 2005年5月24日

理论学习调查篇(3)

关键词 体育专业大学生 运动人体科学 学习 现状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Investigation on Status of Learning in Human

Movement Sciences of P.E.-majored Students

QU Jintao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 Shangqiu, He'nan 476000)

AbstractTo understand status of learning in human movement sciences of P.E.-majored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interests, learning attitudes etc were investigated in three aspects (students, teachers and school) by the questionnaire and literatur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hole status of learning in human movement sciences is unoptimistic. P.E.-majored students generally lack the interest and goal of study. The lack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s is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Key wordsP.E.-majored students; human movement science; study; status

0 前言

运动人体科学是运动与医学交叉的新兴学科,研究运动对人体锻炼、保健、康复等作用的规律。目前,该学科开设的主要课程有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体育保健学等。掌握好该学科的相关理论知识是体育专业大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需要。本文对商丘师范学院体育学院2007级190名学生的运动人体科学理论课学习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运动人体科学理论课的教学效果,真正把体育专业大学生打造成为体育文化人。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了商丘师范学院体育学院的190名大学生,其中男生117人,占61.6%;女生73人,占38.4%。

1.2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共发放问卷190份,收回问卷187份,其中有效问卷181份,有效率97.0%。

2 结果与分析

2.1 影响运动人体科学理论课学习的个人因素

由表1可见,62.4%的学生对运动人体科学相关课程的知识缺乏兴趣,有高达89.5%的学生没有该学科的学习计划,而学习兴趣恰恰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由于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计划, 57.5%的学生没有该学科专用的笔记本,68%的学生未能在课堂内外认真学习。究其原因,超过70%的学生因为在大学期间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而不想或不愿意学习运动人体科学的相关知识。而愿意学习的群体中,24.3%和47%的学生是为了考研和奖学金,有一定的功利性。调查还发现一个看似很矛盾的结果,多数的人缺乏兴趣不愿意学习该学科知识,但却有高达87.8%的同学认为该学科的知识有利于自身将来的发展,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改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杨春艳的研究表明,①62.9%的学生存有学科学习倦怠现象,这与本文中有62.4%的学生对运动人体科学相关学科知识不感兴趣的调查结果一致。另外,从自我控制能力和学习品质方面来讲,②③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自我控制力总体水平在中上游,不存在性别差异。但非智力学习品质如学习计划、学习主动性等方面水平较低。

2.2 影响运动人体科学理论课学习的教师因素

由表2可见,体育专业大学生对于运动人体科学理论课学习兴趣的高低与任课教师的学历和职称的高低关系不大。高达83.4%的学生认为,任课教师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降低了他们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对于这一方面的确有体育院系课程设置方面的原因,技术课以专项划分,学生上课规模不大,便于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理论课多采用集中授课制,班级规模较大,师生沟通相对不便。近50%的学生因为不喜欢该学科的教师而影响了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可见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迫在眉睫。张燕杰的研究表明,④客观上高校体育教师“特色”缺失的根源在于以学位、科研论文作为唯一提职标准政策的引导;主观上相关政策指向高学历、高科研能力,造成教师为“进步”攻外语、考学历、写论文、拓展关系,工作重点偏离教学活动。

表1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人体科学理论课学习的个人因素

表2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人体科学理论课学习的教师因素

表3学校的软硬件设施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人体科学理论课学习的影响

2.3 影响运动人体科学理论课学习的学校因素

由表3可见,由于院系领导和相关教师对该学科理论课教学不够重视,影响了33.1%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学校设立的对运动人体科学相关学科的考试和重修等制度也体现了院系领导和老师对该学科的重视与否,32.6%认为这些制度及执行的力度的不力影响其学习的兴趣。对于体育专业学生理论课的学习,领导和教师普遍存在着“重技术轻理论”的思想,殊不知,高校体育教育的目的应该是把体育专业的学生培养成为身心全面发展,又具有终身体育能力的社会需要的人才,他们不仅要掌握运动技能,也要掌握运动技能的原理和方法,所有这些,都需要体育专业学生文武兼备,而掌握运动人体科学相关学科知识则是打造文武兼备的体育文化人的一个重要平台。所以,高校领导和教师应当重视体育专业学生的理论课学习,严格执行理论课考试和重修等规章制度,从而在舆论和制度方面给予学生理论课学习的压力及动力。66.7%的学生对于学校提供的运动人体科学相关资料不够满意,这一方面主要表现为相关教材和研究资料的更新速度缓慢。由于运动人体科学属于实验科学,尽80%的学生认为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的数量和质量有待提高,可见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实验课的学时数、开出率、内容设置及效果方面还不尽人意。研究表明,⑤⑥运动人体科学课程实验在大多数学校尚未单独设课;一般在教学计划中安排一定实验课时;在具体授课过程中,由于受诸多因素制约,实验教学任务在量和质上都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3 培养和激发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人体科学理论课学习兴趣的措施

3.1 明确需要,加强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目的教育

由调查结果来看,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校期间由于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和人生方向,从而影响了运动人体科学理论课及其他课程的学习兴趣。所以对体育专业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一定要加强目的教育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之产生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持久的学习动力。

3.2 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明确看出,学生渴望高教学水平的教师,而不是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同时,学生还希望能与教师经常沟通和交流。可见,全面提升教师素质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还要适时引进业务能力强的教师充实教师队伍。而作为教师自身,扎实而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师德修养,会让学生从内心 “亲其师,信其道,乐其道”。

3.3 加强实验教学在理论课教学中的比重

加强实验课教学也是提高学生对运动人体科学理论课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方面应提高各级领导的重视程度,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经费投入,改善软硬件设施。另一方面要转变理论教学高于实践教学的错误观念,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思想。根据运动人体科学课程体系特点和实验课教学的自身规律和特点,设置独立的实验课教学体系,并有专门的实验教师进行管理和教学。

项目支持:商丘师范学院教改项目(2008)

注释

①杨春艳.体育专业学生学科课程学习倦怠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高教论坛,2010(2):278-280.

②张剑杰,包卓利克.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自我控制力的特点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28(6):88-91.

③丁俊武,尹文.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品质现状的调查与探讨[J].四川体育科学,2006(1):135-136.

④张燕杰.高校体育教师“特色”的缺失[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10):91-93.

理论学习调查篇(4)

学生见习活动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在校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我们一直倡导职业学校要坚持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思路,对于学前教育专业而言,就是要考虑如何充分利用幼儿园的丰富资源,将幼儿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为学生在校期间丰富教学实践提供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机会。

见习效果直接决定着学生毕业以后的竞争力,而见习过程中如何发挥幼儿园的作用,如何界定教师的具体职责,如何挖掘更多符合学生需要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依然存在很多空白点,所以开展具有可操作性的对学生见习模式、见习效果评价模式的研究很有意义。

本研究所指的专业理论课程是指《幼儿卫生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园游戏教程》和《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等专业基础理论;见习指导是指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去幼儿园进行观察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合理安排见习活动、科学编排见习内容、探索具有可操作性的见习指导方法等手段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的学习水平。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研究采用访谈法,分别约谈了5位幼儿园园长、10位三年级学生,设计了以下问题。

三、研究结果

(一)见习内容与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相脱节

一方面见习的安排往往只是考虑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另一方面针对理论教学安排的见习是否必要,如何以见习的成果辅助教学都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实践。

(二)缺乏指导见习工作的有效方法

见习前一般都会有具体的安排和要求;在见习过程中,绝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学生单方面的观察、交流,幼儿园的老师会做简要的介绍和点评,我们的教师往往处于旁观者的角色;见习后,只是让学生将见习的收获以作业的形式上交,教师批阅。但是,对于整个见习过程,尚未形成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方法的指导策略。

(三)缺乏统一的见习效果评价模式

现阶段,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往往只注重见习活动的安排,而忽视对见习效果的评价,其结果必然是无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无法评价教师的指导效果,更谈不上不断改进和完善对学生见习活动的指导。这样的见习对学生的帮助是极其有限的。

四、思考与建议

(一)加强对见习工作的有效指导方法研究

虽然许多大专院校都有具体的学生见习计划,有的学校也设计了针对本校学生的见习实用手册,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研究,见习手册无法充分发挥引导学生见习的作用,同时在见习过程中,教师对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尚缺乏成熟的方法。

学生对见习手册的完成情况能够很好地反映学生的见习效果和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怎样通过见习手册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怎样采用多样的形式指导学生分析相关问题,也就是如何挖掘见习手册的作用需要在实践中探索。

在见习指导方法方面可以采用群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一方面由于学生数量众多,以群体辅导形式指导学生是一种既经济又高效的指导形式。可以尝试在幼儿园以现场教学和课堂模拟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学生,探索普遍适用的群体辅导方法。另一方面可以选择3—5名不同层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寻找不同层次学生在见习中各自面对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探索个别辅导的具体方法。

理论学习调查篇(5)

关键词: 社会调查实践教学 研究性学习机制 机制构建

在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本科教育中“教”与“学”问题引起学者和公众的批判和反思。例如,大学办学理念混乱、定位不准;大学管理政治化、企业化、商业化;大学人才培养“工具化”,等等。这些批判和反思揭示的核心问题是中国大学教育质量下降的问题。如何提高大学教育质量?根据大学的基本理念和教育目标,构建研究性学习机制既是一种有价值的理念选择,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选择。

一、社会调查实践教学。

社会调查实践教学指贯穿于社会学专业教育中,以社会学研究方法课程为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直接参与和实施的所有社会调查过程。它不仅是社会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形式,而且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的主要途径。

在社会学教育的本科阶段,主要包括社会学研究方法等相关课程中的社会调查实践、论文写作等研究中的社会调查实践和专业实习的社会调查实践。本文的相关资料主要来源于西北政法大学社会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社会调查实践。

二、研究性学习机制。

研究性学习机制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导向,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主题,以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的学习活动。①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也是大学本科教育和发展的基本方向。

“近代大学之母”柏林大学的创办者威廉·冯·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提倡建立研究型大学。他认为,大学应该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及学术自由,科研是大学的重要职能。大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完人”(whole man)。“完人”从学术研究中获得理智和道德。因此,大学应该是一个探求科学与真理和培养个性与完善道德的场所。②德雷克·博克(Derek Bok)在考察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的过程中,提出大学目标不能局限于智力发展领域,大学的责任是让学生在成长的关键时期,形成一些极为重要的素质。③更值得关注的是,他明确提出了大学本科教育的目标框架,提出了八项本科教育基本目标“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道德推理能力、公民意识、适应多元文化的素养、全球化素养、广泛的兴趣、为就业做准备”。

在中国大学教育实践中,研究性学习的活动模式大致有基础学科实验基地模式、“以项目为中心”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和学科专业课程模式三种。具体形式有:实行小班化研讨的教学组织形式;导师制与导生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从优秀到卓越的人才培养目标;课堂教学与课外创新活动并存。④西北政法大学在社会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发现“社会调查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研究习惯,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带动了研究性学习机制的构建。

三、社会调查实践教学在“研究性学习机制”构建中的作用。

研究性学习机制是一种恢复大学科研职能和培养“完人”(wholeman)的教学与学习功能系统。社会调查实践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参与项目或课题,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研究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不仅在实现形式上与研究性学习机制相同,而且在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社会调查实践教学能够带动研究性学习机制的构建,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社会调查实践教学,增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研究意识。这一点主要体现为学生课堂讨论和调查报告与论文写作过程中利用所学社会学理论分析现实社会现象的主动性和能力明显提高。参加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后,学生开始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讨论和辩论。在讨论和辩论过程中,他们常常能够结合大量的社会事实论证自己的观点。在一次关于教育政策的讨论中,由于曾经参加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和乡村小学的调查,他们从教学设施、师资配备等教学资源和家长与学生的主观态度等方面列举了大量实证资料说明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现象,并结合人力资本理论论证了这种不平衡可能造成的影响与后果。

在论文写作与调查选题方面,学生已经不满足于学院的题目指南,而是倾向于自主选题,所选题目涵盖的范围明显扩大。他们既主动关注传统文化,又关注城乡社会经济现象;既关注白领群体,又关注弱势群体。例如,关注皮影和秦腔的保护与继承,也关注城乡老年人养老问题;关注城市白领女性的家庭地位,也关注农村早婚女性群体和农民工、流浪儿童、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关注神木免费医疗保险的独特性与普适性,也关注农村农业合作社的发展与成效。同时,他们还将目光投向那些新出现的社会经济现象和社会群体。例如,“娱乐至死”现象和网络作家群体。在论文写作方法上,他们越来越多地从以文献研究为主的理论分析转向以社会调查为主的实证研究,资料的处理和统计分析能力越来越强,结合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

科学研究意识得到强化在表现为遵循和贯彻实证主义方法进行调查研究,紧密结合社会事实理解和分析问题的同时,还注重对调查设计和调查过程进行反思。2011年兴平调查组一位组员对资料收集过程进行了如下的总结和评价:“总体来说,我个人认为我们此次调查是比较成功的。……但对于先前的问卷及发放过程,我认为其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一是问卷的问题内容价值不大,关于这个问题我没有具体的解决措施,我认为此类课题就不适合用定量研究的方法;二是我对问卷的发放过程有些看法,因为这些问卷有些不是我们组员发放的,而是由我们其中一个组员的父母和老师完成的,在此我对他们表示感谢,但他们在对调查对象的选择和问卷的解释上可能是出现偏差的。”此外,他们对自己在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了客观的评估和分析。例如他们总结:“在实践调查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拒访的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我觉得要想降低拒访率,就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博取调查对象的信任;二是要注意称呼和表达适合和选择适当的场合;三是问他一些他可能关心的问题,让他觉得你站在他那边。”“访谈是了解调查对象想法最直接的途径,也是我们常用的方法,在这其中,一个人的亲和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计划是永远赶不上变化的,不断出现的新情况使我们不得不更改一些计划,而这时总会有分歧产生,在调查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想法自然不同,想要在统一意见很不容易,已经有了感受,再次访谈的时候所问问题角度也会不同,这对后来的材料整理很是不利。”如果没有参与社会调查实践,这些总结和体验就很难如此真切。

2.社会调查实践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能力。现代社会是一个有机团结的社会,强调团队成员的协作精神和能力。团队协作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团队工作效率能力的重要指标。不仅是个人能力,作为团队的一员与其他成员协调合作的能力也成为企事业用人单位考察和录用人才的重要考量指标。社会调查实践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需要每个小组成员都根据需要扮演好相应的角色,在自己的职位上各尽其能、互补互助、通力协作。通过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领会团队协作的精神,而且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他们认识到“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生活中更需要的是一个团队的精诚合作。在团队合作的情况下才能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奏响优美的旋律,舞出优美的舞蹈”。通过共同的工作和生活,他们学会了如何与同学相处,学会了尊重、宽容和信任,以及欣赏和沟通。用学生自己的话说,他们通过实践“收获了最纯最真的友情,学会了拥有爱和给予爱”。

3.社会调查实践教学,提高了学生关注社会的主动性,促使学生树立了社会责任感。如上所述,调查报告和论文的选题显示,学生关注社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越来越高。此外,学生真切地认识到了社会调查实践的重要性,并以积极的态度以实际行动争取和参与各种社会调查实践。他们认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收获的是比听更直观的经验,比看更深刻的体会,比想更透彻的感悟”。2010年神木调查小组一位同学写道:“通过这次神木之行,我深刻感受到,作为一名社会学专业的学生,一定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中去,走向田野方能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理论是工具,实践是手段。走出课堂,田野里有更广大的一片天地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2011年“西安市早餐工程销售人员的社会支持系统”调查小组一位同学写道:“知识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书本和试卷上,只有通过多次的实践才会更深地理解知识的内涵,才会更恰当地和更灵活地运用知识。我们作为社会学专业的学生,在社会学业知识的学习中,更应该注重实践。只有这样我们的调查,才会经得起事实的考验,才会得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解决社会问题。不至于‘纸上谈兵’。”有了这些认知之后,学生们不再放过任何参与社会调查实践的机会,不仅积极参与学校团委、学生会及学生社团的各种调查活动,还积极报名参加市级和省级及市场调查公司的调查活动。“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用实际的行动来实践自己的价值。”这句为早期参加社会调查的学生作为自己实践的感受写出的总结性话语变成了社会学专业学生的实践准则,为越来越多的学生认可和践行。

具备了这些能力和精神,既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又有助于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更好地适应工作要求和工作环境。根据目前社会学专业毕业生的走向,参加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次数越多,参与程度越高的学生,其考研和找工作的成功率越高。根据反馈发现,通常这些学生无论是进入新的学习环境还是工作环境都能很快适应,与新的同学、同事和谐相处,并以较高的效率出色地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

可见,社会调查实践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既符合研究性学习机制的理念,又符合研究性学习机制的实践要求,在研究性学习机制的构建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注释:

①王升,周志平.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68-174.

②[德]彼得·贝格拉著.威廉·冯·洪堡传[M].袁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76.

③[美]德雷克·博克.回归大学之道:对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的反思与展望[M].侯定凯等译.上海:华东师范人学出版社,2008:39.

④张利荣.大学研究性学习理念及其实现策略研究[D],博士论文库,2012:114-118.

参考文献:

[1]王升、周志平.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德]彼得·贝格拉著.威廉·冯·洪堡传[M].袁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3][美]德雷克·博克.回归大学之道:对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的反思与展望[M].侯定凯等.上海:华东师范人学出版社,2008.

[4]张利荣.大学研究性学习理念及其实现策略研究[D].博士论文库,2012.

理论学习调查篇(6)

方法:运用自行设计的《临床应用护理基础知识的调查问卷》,对来自全省不同的5所护理专科学校的学生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实习的100名护生在同一时间内进行调查,用统计学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处理及分析。

结果:进入临床实习阶段护生对操作知识的掌握水平(掌握率88.89%)明显高于对护理理论的掌握水平(掌握率22.22%),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护生自觉温习护理基础知识积极性不高(对操作知识和护理理论的经常温习率分别为35.80%和44.44%),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护生对操作知识的掌握水平高于护理理论,现阶段临床带教仍局限于临床治疗本身,对病人整体关注不够;带教老师的带教意识有待增强,带教能力有待提高;护生对护理专业认识态度有待端正;实习期间继续学习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关键词:护生 实习阶段 护理基础知识 掌握水平 数据收集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74-02

护理基础知识包括操作知识和护理理论两部分等。随着医疗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尤其是整体护理概念的提出,要求临床护理工作不仅仅强调治疗操作本身,更要注重对病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整体护理关怀。实习阶段护生是将来临床工作的中坚力量,对他们进行有关护理基础的调查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护理临床带教的现状,为护理教育和临床带教提供可商榷的建议和帮助,以期最终提高课堂教育质量和临床带教能力。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2012年3月至4月对来自全省不同5所护理专科校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实习的100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生20名,女生80名,本科生60名,专科生40名,年龄20~25(22.4±2.4)岁,均为高中起点,在院实习时间2~10月不等。

1.2 方法。自行设计《临床应用护理基础知识的调查问卷》并通过护理专职教师审核,内容包括三组,每组由分别针对操作知识和护理理论的两部分问题组成:①第一组问题调查对操作知识和护理理论的掌握情况(分别由多个问题组成,调查结果取各问题正确答案数算术平均值);②第二组分别调查带教老师是否经常强调对操作知识和护理理论的应用;③第三组分别调查护生本人在实习期间是否自觉温习操作知识和护理理论。问卷发放后在规定时间内收回。发出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1份,有效回收率81.0%。数据分析采用统计描述和X2检验。

2 结果

2.1 护生对操作知识和护理理论和掌握水平调查。见表1。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护生对操作知识的掌握水平明显优于对护理理论的掌握,但同时结果也显示,临床带教老师对这两部分内容的强调率均不高,护生温习基础知识的积极性亦不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1)实习阶段护士急于学习临床各项治疗操作和护理技能而忽视了对护理理论的再学习。

在医院实习过程中,笔者感到做基础护理的机会远远大于对病人自身病情发展的观察。由于临床工作中病人较多,而护士人力资源不足,因此临床护生在临床工作中担当了重要角色,大部分时间是从事基础的护理,参与治疗操作实践机会多,而且技术操作重复性强,长期锻炼下来,轻车熟路,对操作规范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但同时,正由于这种情况的处理,护生临床观察病人病情进展和评估病人状态的时间将大打折扣,加之某些带教老师对护理理论的重视程度不够,护生耳濡目染,会潜移默化影响到自身对护理理论重要性的正确认识,片面认为只要会操作便能做好护理工作,评估病情和心理状态的作用不大,因此护生不大主动去学习,这样便没有了理论学习的途径和动力。长此以往,护生对护理理论的认识也就逐渐模糊起来。

(2)临床一线由于护士缺编,部分带教老师护理理论掌握不扎实,导致临床带教计划不能落实。

在临床工作中,由于护士缺编,带教教师自身工作任务繁重,即使想认真带教却又心有余而力不足。护理实习教学过程容易出现教学计划不落实[1],护生很大程度上机械听从老师的吩咐去做各种琐碎的事情,没有更多的时间来自主学习。另外,由于部分带教老师学历层次较低,自身的护理基础知识尤其是护理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和丰富,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带教水平。

(3)部分护生对自身职业认可度不高,主观上不愿意主动提高理论修养。

由于历史原因影响(护理工作被认为是低学历、低技能、简单而琐碎的服务性工作,护理工作得不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2],许多护生对护理工作有抵触情绪,不愿意从事护理工作,因此自主学习护理知识的积极性不高,不愿意去翻阅书本,很少温习基础理论知识。

随着医学模式、护理模式的转变,我国经济建设与卫生保障事业的发展,全民健康意识的提高,护理队伍以中专学历为主的现状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3],因此,我国正大力发展高等护理教育,力争同世界护理教育接轨。与传统护理教育相比,高等护理教育的优越性就在于它不仅仅教会学生如何操作,更重要的是要以病人为中心,要求学生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尤其包括对其心理和情感的关怀,这不应只停留在科研阶段,更应该体现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护理的价值和作用。而此次调查结果以非常明确的信息告诉我们,现阶段的临床护理工作很大程度上仍以护理操作本身为主,以护理评估和护理健康教育为特色的个性化护理仍徘徊于低水平发展阶段,以致于带教效果欠佳,护生对自身职业认可度也不高,结果十分令人担忧。

虽然改变护理现状绝非一朝一夕之功,然而若能够在方法和态度上改进,相信上述现状会有所改观。笔者根据此次调查结果反映出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①合理安排实习进度。可适度减轻临床带教老师的工作强度,有时间和精力为同学讲授基础知识。②提高带教老师的学历层次和能力,做到自身有丰富的理论资源向学生传授。③正面引导护生,增强护生对护理工作的认同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以高尚的职业道德、坚定的专业信念和出色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对护生施以正向引导[4]。④提供机会让护生参与查房,详细了解病人进展情况,带教教师可适时鼓励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理论联系临床,献计献策,对护理方案的实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

[1] 彭向阳,王曾全,何秀花.本科护生对临床教学策略反馈性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6,21(1):27-28

[2] 黄白桦,尚春秀.护理大专本科学生职业态度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3,18(9):662-664

理论学习调查篇(7)

【关键词】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

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这两门课程是经管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充分顺应当前的经济发展趋势,以经济理论和现实经济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各种统计计量软件对现实经济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更准确地判定经济形势和预测经济发展趋势,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融合。本文主要思考如何将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实践教学相互融合补充,结合漓江学院培养应用性复合型人才的目标,以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整理、分析统计数据,用各种定性、定量统计方法对经济现象进行较深层次的分析与预测,进而对经济学理论进行实践检验的能力。

1.教学目标

1.1基本目标

旨在培养学生在充分理解经济学相关原理与基本数学知识的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整理、分析统计数据,用各种定性、定量统计方法对经济现象进行较深层次的分析与预测,进而对经济学理论进行实践检验的能力。

1.2具体目标

1.2.1理论目标

掌握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和科学的经济学分析方法。

1.2.2能力目标

实践调查的设计和实施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理论知识转化能力;软件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实际经济问题的分析能力;领导与沟通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

2.教学依据

时刻围绕经济管理专业的培养特色,以“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模式在大一大二从经济理论和数学基础方法的讲授开始抓,将实践教学理念贯穿于整个大学教学过程中。在讲解基础理论时强调与现实经济问题的结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用数字去研究经济问题的兴趣。在大三大四以“重技能、显特色、强素质”为主。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讲授过程中,更多地注重如何解析现实经济问题,如何寻找和整理经济数据,同时学会用各种功能丰富的软件进行实证研究。将整个大学课程教育整合成一个紧密的体系,有目的有计划的灌输实践教学理念和执行实践教学过程。

3.教学思路

4.教学实践方案

4.1课堂教学实践

4.1.1环节一:理论教授,思维渗透

本环节主要在大一、大二实施,重点围绕学生经济学理论的学习、经济学思维的培养以及数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适时结合案例分析、专题研讨、角色扮演、调查与访问等方式进行课堂实践,逐渐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思维。

4.1.2环节二:理论与方法的整合,将经济现象具现化、简单化

本环节主要在大三上学期实施,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将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数字化,同时从数字表现出的关系、特点、变化趋势中了解和认识经济发展的现状。具体从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以统计年鉴所包含的内容以及内在结构特点的分析、数据的测算为主线,针对《统计学原理》课程中包括的内容理论性偏强而实践性薄弱的特点,以《中国统计年鉴》、《经济统计年鉴》、《旅游统计年鉴》、《交通统计年鉴》等各类型统计年鉴作为研究的范本,将年鉴的主要模块、各模块之间的关系、各模块包括的主要经济指标的内容和测算方法以及所反映的经济现实作为研究案例,有针对性地将课程中涉及的公式、原理对照讲解,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所学的不是枯燥的数字、公式和理论,而是一些生动的现实的经济数据和经济事实。在讲解的同时穿插Excel、SPSS等统计软件的使用教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对统计年鉴的分析,既能让学生将理论进行实际转化,也能解决同学在写毕业论文时关于数据难找难分析的问题。

第二,以实践调查研究工作所涉及的准备、实施、整理、分析、撰写报告等环节为基线,结合《统计学原理》的相关章节内容,将整个学习过程分解成六个学习任务,具体有:调查方案设计、调查问卷设计与实地调查、调查数据的统计与汇总、研究对象的历史数据汇总分析、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撰写调查报告。同时以学习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和带动学生参与到课程学习和实践中,强化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自主领悟和学习统计学的有关内容和方法。

4.1.3环节三:实证分析,检验经济理论,分析经济现象

本环节主要在大三下学期实施,旨在让学生掌握两三个计量分析软件,能够用环节二中掌握的数据结合计量软件进行实证分析,进而用实证分析方法检验经济理论、分析经济现象。

(1)针对《计量经济学》课程的特点,在讲解理论的同时重点专注于计量软件在实证研究中的使用,结合现实经济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用软件进行计量操作分析,并理解计量结果所表示的经济学意义,从而将计量结果用于验证经济理论,指导经济实践。

(2)针对实际运用方面,结合政府、金融机构、公司等所涉及的计量领域,以案例说明、角色扮演、情景设计、专题研讨等方式向同学们介绍相关的知识和使用的方法,让学生在出校门前对本门课的应用领域有所认识。

4.2课后实践教学

4.2.1课后辅助练习

以学习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和带动学生参与到课程学习和实践中,强化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自主领悟和学习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的有关内容和方法。

4.2.2暑期实践调查

组织大二、大三学生在暑期进行实践调查活动,指导学生将课堂中学习到的理论、方法联系调查实施的过程,切实在实践调查中掌握调查工作的准备、实施、整理、分析、撰写报告等各个环节所涉及到的理论、方法,最终通过调查结果的分析了解、认识某个现实经济问题,学会如何将理论见诸于实践。

5.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估

课程评价是保证理论和实践性课程实施质量的的一个重要方面,介于统计学与计量经济学实践性较强的特点,计划改革传统理论考试模式,设计创新性考核方式。考核方式采用按工作任务的学习过程进行考核,并根据学生写的学习实践日记进行平时成绩的考核,其成绩纳入总成绩,结课后进行学习成果展示,在成果展示汇报时,每个学生们走上讲台,通过演讲的形式,把调查与统计分析的工作过程展示给大家。考核没有统一答案,通过学习成果的评价表,学生自评、互评,学生参与评定成绩的做法,可以更加公正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及教师教学的质量。具体评价指标有:第一,调查问题、对象选择的新颖、时效性;第二,调查实施方案的完整性;第三,调查问卷设计的合理性、规范性、科学性;第四,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第五,实践调查参与的主动性及贡献;第六,调查团队协作能力;第七,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第八,Excel、Eviews、SPSS等软件的操作能力;第九,数据的总结分析能力;第十,文字的组织和文章的撰写能力;第十一,成果汇报的现场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真.计量经济学——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的结缘[J].科技与经济,2006(13):16-18.

[2]郑红玲.对经管专业统计学实践教学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1(11):22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