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会计的基础知识大全

会计的基础知识大全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05 16:12:20

会计的基础知识大全

会计的基础知识大全篇(1)

网络安全与管理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除了满足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外,还需要注重培养两方面的专业能力: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和网络管理维护能力[3]。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是指熟悉信息安全基本理论和常见网络安全技术的工作原理,掌握主流网络安全产品的安装、配置和使用方法,能初步设计开发网络安全产品。网络管理维护能力是指熟悉常见网络设备与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网络管理的主流模型、系统功能、以及各类管理技术与方法,能初步管理和维护网络与信息系统。

2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专业课程体系

2.1知识结构

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专业方向人才要求具备的知识可分为三大类: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公共基础知识相对固定,具体知识包括政治理论知识、人文社科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其中,政治理论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人文社科知识包括大学英语、大学生心理健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会和职业素养、军事理论、体育。自然科学知识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专业基础知识根据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制定,具体包括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技术基础、计算机系统基础。其中,电子技术基础包括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和电路基础,技术技术基础包括数据结构、离散数学、程序设计、算法分析与设计,计算机系统基础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专业知识相对灵活,通常根据所在院校的专业特色和办学条件制定,具体包括专业核心知识、专业方向知识、专业实践环节[1]。下面重点讨论这部分内容。

2.2课程体系

依据上述知识结构,结合笔者所在学院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和专业特色,制定了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由于公共基础课程基本固定不变,在此不再列出。图1所示的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实践环节。其中,专业核心课程包括计算机网络、网络编程技术、网络互联技术、网络工程设计。专业方向课程分为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两个分支。专业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我们认为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依据是,计算机网络是所有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的核心基础,网络编程技术是网络工程专业各方向(包括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的软件开发基础,网络互联技术是网络工程设计的基础,而网络工程设计是网络管理分支方向的基础。

2.3专业方向课程知识点

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可分为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两个分支。其中,网络安全分支课程包括信息安全基础[4]、网络安全技术[5]、网络攻防技术,每门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如表1所示。网络管理分支课程包括网络管理[6]、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网络故障诊断与排除,每门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如表1所示。

会计的基础知识大全篇(2)

【关键词】计算机 基础 运用 评价反思

计算机理论和实践的操作功能,为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而且效果日益凸显,成为了大家日常的亲密朋友和工作的关键角色,如何有效的开展理论和操作的现实运用,是我们需要不断思考和实践创新的问题。计算机的日常操作包括基本的构造与理论,办公操作化的日常运用,以及计算机的日常安全维护等,成为我们的核心知识点,加强计算机基础应用的系统化教学,同时加强教学的评价反思,是我们学习的必由之路。

1 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系统化学习与重点夯实

1.1 提升基础知识的学习要系统化与模块化

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从基础的应用开始的,计算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有效运用,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方便,同时能提高工作效率,更容易获得成功,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开展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是社会的需要,是工作的必须,更好的融入计算机时代,首先我们必须打好基础,而构建计算机知识模块就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和步骤,不可或缺。

像我们经常用到的Office办公系统软件,和广告设计中应用Ps软件系统,这是以计算机的某项应用为主,同时结合其他软件的辅助作用,我们就可以基本达到日常工作的目的,满足其基本需要。有效应用计算机解决各种课题,通过标准的技术要求,将最终成型产品提供给需要的人,这种工作就需要办公软件和PS软件的基本应用和综合,使用者必须从自身内部搭建一个模块化的应用平台,知道两者的作用,形成最终的综合应用,灵活解决各种问题。

1.2 基础中的重点要重点突破掌握

找出计算机运用最重点的功能方向,进行重点的突破,循序渐进,按照事物本身的发展顺序就一步步展开,是掌握应用技术且用之于实践的有效途径,对于计算机来说,夯实基础应用知识为根本,以应用知识带动应用能力,以应用能力推动技术创新,是一个事物完整发展的全部,也是在工作中全面发挥计算机应用技术范围和潜力的必然要求。

计算机运用最多的就是office办公技术,它囊括了我们当前所有的办公应用,在文字格式与图片排版方面具有特别的功能,这种功能就是将我们的需要结合了起来,便于我们的日常办公与学习。在应用软件成为我们辅助的时候,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应运而生,成为了生活中的一部分,并且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不断向前发展,促进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突破,这种网络技术已经运用到了各个领域当中,成为了人们的有力的工具。

1.3 基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运用

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成为人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贴近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实际,有效应用于工作指导当中,理论和实践操作并举,成为我们一向重要的课题,在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形成知识模块体系,形成整体认知,达到全面覆盖,融会贯通的学习目的,为将来灵活运用计算机打下基础。

2 实践的操作与拓展需要基础知识的运用

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是提升计算机应用水平巩固基础知识的必由之路。夯实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对今后计算机的应用起到辅助作用的知识进行模块的构建,“计算机的数学基础,程序设计”等,都是需要我们掌握的必备知识。这是通用知识的掌握,另外想具体的知识,像专门的图像处理等,都是从基础知识上面延伸出来的。

3 网络基础在实践中的拓展运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运用已经普及到大众生活和工作,像信息的及时交流、信息的传递、多媒体技术的在线运用、电子商务的开展等,都成为大家爱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的已经完全取代了人工,省时省力,在基础理论方面,涉及到具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信息处理、企业网站建设与管理、网页设计与网络宣传、网络数据库的开发应用以及网络安全技术等方面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的基本理论。

4 评价反思感悟

循序渐进,按照事物本身的发展顺序就一步步展开,是掌握应用技术且用之于实践的有效途径,对于计算机来说,夯实基础应用知识为根本,以应用知识带动应用能力,以应用能力推动技术创新,是一个事物完整发展的全部,也是在工作中全面发挥计算机应用技术范围和潜力的必然要求。

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成为人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贴近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实际,有效应用于工作指导当中,理论和实践操作并举,成为我们一向重要的课题,在高职学生的计算机教学之中,在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形成基本的技能,这就是要形成知识模块体系,形成整体认知,达到全面覆盖,融会贯通的学习目的,为将来灵活运用计算机打下基础。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计算机的理论和实践操作功能为我们日常生活发挥了很大的租用,而且具有突出的效果。特别是一些应用软件,更是为我们如何的有效开展理论和实践的操作创造了重要条件,为我们的不断实践创新进行问题思考与解决,获得最终的答案与分析,培养基础能力。提高技能,达到知识和能力的融会贯通和综合应用,从而提高素质,然后以计算机主干核心知识构造自己的应用体系,确定目标,将计算机的多功能化融汇到日常生活当中,有效解决各种为题,打造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孙晓风.网络改变生活――突飞猛进的计算机网络[M].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07).

[2]张天雷.中国计算机用户・网上生活[M].北京市报刊发行局,2006.

[3]李辉.信息处理技术与工具[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08).

会计的基础知识大全篇(3)

关键词:综合性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设计;专业需求

一、计算机基础教学总的目标

三十年来,我们综合性大学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从没有到开设、由点到面,从仅仅面向少数理工科开设,逐渐发展到成为非计算机专业都必须要普遍开设的必修课程,进行面向全体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在综合性大学中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占全部学生数量的95%左右,因此面向这样一个庞大的学生群体,怎样培养他们的计算机素质,怎样让他们了解最基本的计算机知识是至关重要的。现代综合性大学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为所有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的计算机相关知识、动手能力与应用素质方面的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掌握并使用计算机、进行网络检索及其他相关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

二、综合性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

(一)大学一年级新生入学时计算机基础差异较大

有少数学生在高中时代已经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自己拥有电脑的学生都具有不同的网络检索能力和简单的程序设计能力。而有的学生甚至连电脑什么样都没见过。学生的计算机了解程度差别很大。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出现和应用,我们的生活和网络已经紧密联系在一起了。有的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网络很熟。有的学生没有使用智能手机,在远离网络,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会呈现出更大的差异。这些年来,我们针对学生基础差异大的情况,在国内高校中率先进行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

(二)计算机基础课程设计单一,与专业需求结合不紧密

以往的计算机基础课程通常是办公自动化(Windows简介、计算机发展史、网络简介、Word、Powerpoint、Excel)等内容。近些年来,我们对文理科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了改革。即文科、理科分别开设不同的课程。所学内容与专业需求结合有一定改善。课程设置如表1。

随计算机的应用不断向纵深发展,综合性大学各个专业对计算机的应用更趋于专业化。如我校学科门类齐全,共设有31个教学院部,拥有涵盖哲、法、经、教、史、文、理、工、管、农、艺11个学科门类的本科专业78个。因此,计算机基础课没有和学院的特点进行需求结合、更没有做到与学生专业的需求进行结合那将会出现无的放矢的状态。计算机基础教学必须与学生专业需求紧密结合,才能发挥它的应有作用,才能展现它的强大生命力。

三、综合性大学新型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与设计

以专业需求为导向,建立全新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综合性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与设计应该使计算机基础教学更加贴近专业的需求。如艺术、建筑、经济等专业对计算机基础知识要求差别很大。所以,计算机基础课程要针对文科理科课程的不同有区别的对待,更要根据不同的各个学科以及专业的不同制定不一样的教学计划。有些工科专业工程性比较强的专业涉及到的科学计算较多,有些艺术类专业会比较注重多媒体图像的处理等。针对不同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应该包括该专业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将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针对不同专业开设与专业需求紧密联系的课程。更加细化教学计划,更加贴近专业,突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

例如电子工程、物理、数学等专业中,侧重于过程控制设计、数学建模、算法分析设计等基础知识的介绍,以及相关的程序设计方法。实现检测仪表、过程控制仪表及计算机控制系统等过程控制。为掌握算法开发及设计、数据的可视化、数据分析工具软件以及交互式环境数值和计算的计算语言打下基础;对于机械、建筑、集成电路等专业侧重计算机辅助CAD、CAM、OLID、WORK等二维、三维制图等工具软件的介绍。在专业实践中将制图的繁重工作交给计算机完成。对于农学、化学、制药、生物专业侧重程序设计能力培养,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方法解决专业学习中的试验过程、结果求证的编程问题;对于经济、统计、会计等专业要侧重数据库程序设计、数据的排序检索、数据统计分析、数据图表可视化等方面的教学;对于法学、哲学、管理等专业要侧重于信息管理系统、信息检索、网络检索能力的培养;对于艺术、教育、文史类的专业要侧重于艺术设计、多媒体、平面设计、环艺设计、视频制作等方面的培养。

基于以上的课程设计,针对各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按照重视基础、加强实践,重点突出专业应用能力的基本原则建立了新型计算机基础课程实用大纲。如表2。

四、采用全方位、多渠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

以专业需求为导向,建立全新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之后,对教师的知识更新和充实是面临的实际问题。教师不但要精通计算机知识还要对学生的专业需求深入了解。教师在花时间和精力做到上述要求基础上,还应该借助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完成教学工作。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网络课程教学、数字化校园、数字化图书馆、数字化教学等资源。开放实验室,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变被动学习为积极自觉参与学习,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动性,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良好学习氛围。应用计算机为基本工具切实解决专业学习问题,使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共同得到提高,取得双赢的学习效果。

(一)利用Internet教学平台

网络的应用给计算机基础教学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计算机的教学中操作的不足可以在Internet中得到极大的补充。本课程的网站上传相应的讲义、实验指导书、网络课程,还包含自学需要的素材库、试题库,以及考试系统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软件,满足了各专业各种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二)开放计算机实验室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计算机知识与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绝大程度上依赖于上机实践。因此开放实验室、开放校园网是实现新型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关键环节。

(三)学生助课形式

学生对自己的专业需求最清楚,如何将所学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到本专业中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更能切合实际。这样,在课堂教学环节或实验课教学环节教师可以有重点、有代表性地安排学生介绍自己利用计算机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小成果。进行示范,起到由点带面的效果,会大大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会计的基础知识大全篇(4)

 

关键词:理论教学 实训 并重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是进一步学习和理解后续各门专业课程的先修课程。由于该门课程涉及的概念多,理论抽象,核算复杂,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而会计学本身是一门操作性、技术性很强的课程,讲授起来显得比较枯燥,如果教师一味的讲述理论知识,不辅助一定的实训或实训工具,面对一群对会计知识一无所知的学生,要提起他们对该课程的兴趣和一定的感观认识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实训的重要性。通过实训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础会计专业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过程式知识,分别通过会计理论教育和会计实践两条途经获取。这两条途径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一、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实训的基础  

众所周知,中国教育正朝着把大学教育普及的方向快速发展,就业成了教育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年代,大学生是不愁工作的,但在教育全面扩招的今天,就业成了国家、企业、家庭中最大的问题。是工作机会减少了吗,不全是;是我们的用人单位太挑了吗,也不全是。因此,我们的教育单位“觉醒”过来了,是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了。所以很多院校都在改革,针对用人单位的普遍意见(学生缺少实践能力),都在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上花了很多的成本。但在改革的过程中,又走入了一个误区—忽略的理论知识。在近十年的会计教学中,笔者发现,会计实训是很重要的,但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面对初学会计的学生来说,应如何打好他们的基础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教授课程中应做到语言风趣,尽可能的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很抽象的概念。比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大多学生对于生产成本这个会计科目非常难理解,我举了一个炒“宫爆鸡丁”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把“直接材料”的投入、“直接人工”的投入、“其他直接支出”的投入和“制造费用”的分配转入比喻成 “鸡丁”的投入、“花生米”的投入、“油盐”的投入和“水电煤气”的分配转入,增强了学生的感官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实训和实训工具是理论知识的保障  

注重理论,加强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基础会计教学的根本任务。在基础会计教学中,每当碰到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内容时,在课堂上很难下定义和解释,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即使花费了大量精力,其效果仍不理想。如果我们在会计实验室中进行实物教学,复印一些典型的原始凭证, 购买各种格式的记账凭证、报表,要求学生完成填写、鉴别、审核原始凭证,正确填制记账凭证,自己动手装订凭证,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账和总账,编制会计报表,依次完成整个会计循环。若有条件可领学生到实习企业进行参观, 在参观中让学生多了解一些工厂的生产流程、业务内容; 在实习企业会计工作室, 让学生多看一些不同类型的原始凭证, 了解从原始凭证到会计报表的整个核算过程和会计工作组织知识。这样学生所接受的将不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实战演习,从初始记账、算账、报账到关键的用账、可以弥补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缺憾,可以为我们培养出理论够用、技能过硬、素质全面的会计人才。

会计的基础知识大全篇(5)

1.1提升基础知识的学习要系统化与模块化

我们经常用到的Office办公系统软件,和广告设计中应用Ps软件系统,这是以计算机的某项应用为主,同时结合其他软件的辅助作用,我们就可以基本达到日常工作的目的,满足其基本需要。有效应用计算机解决各种课题,通过标准的技术要求,将最终成型产品提供给需要的人,这种工作就需要办公软件和PS软件的基本应用和综合,使用者必须从自如何将计算机基础知识更好地运用于实践文/周蓉身内部搭建一个模块化的应用平台,知道两者的作用,形成最终的综合应用,灵活解决各种问题。

1.2基础中的重点要重点突破掌握

找出计算机运用最重点的功能方向,进行重点的突破,循序渐进,按照事物本身的发展顺序就一步步展开,是掌握应用技术且用之于实践的有效途径,对于计算机来说,夯实基础应用知识为根本,以应用知识带动应用能力,以应用能力推动技术创新,是一个事物完整发展的全部,也是在工作中全面发挥计算机应用技术范围和潜力的必然要求。计算机运用最多的就是office办公技术,它囊括了我们当前所有的办公应用,在文字格式与图片排版方面具有特别的功能,这种功能就是将我们的需要结合了起来,便于我们的日常办公与学习。在应用软件成为我们辅助的时候,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应运而生,成为了生活中的一部分,并且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不断向前发展,促进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突破,这种网络技术已经运用到了各个领域当中,成为了人们的有力的工具。

1.3基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运用

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成为人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贴近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实际,有效应用于工作指导当中,理论和实践操作并举,成为我们一向重要的课题,在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形成知识模块体系,形成整体认知,达到全面覆盖,融会贯通的学习目的,为将来灵活运用计算机打下基础。

2.实践的操作与拓展需要基础知识的运用

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是提升计算机应用水平巩固基础知识的必由之路。夯实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对今后计算机的应用起到辅助作用的知识进行模块的构建,“计算机的数学基础,程序设计”等,都是需要我们掌握的必备知识。这是通用知识的掌握,另外想具体的知识,像专门的图像处理等,都是从基础知识上面延伸出来的。3网络基础在实践中的拓展运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运用已经普及到大众生活和工作,像信息的及时交流、信息的传递、多媒体技术的在线运用、电子商务的开展等,都成为大家爱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的已经完全取代了人工,省时省力,在基础理论方面,涉及到具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信息处理、企业网站建设与管理、网页设计与网络宣传、网络数据库的开发应用以及网络安全技术等方面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的基本理论。

3.评价反思感悟

会计的基础知识大全篇(6)

收稿日期:2014-05-09

作者简介:梅梅(1993- ),女,吉林白城人,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会计专业学生。

会计类人才是典型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其成长过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在一些基础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感到课程枯燥而厌学,导致学习基础不牢固,在进一步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以《基础会计》课程为例,其是会计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如何学好《基础会计》,以形成过硬的专业知识、实践操作技能以及随机应变能力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基础会计》的基本构架

《基础会计》的内容是会计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的具体应用。第一部分为总论,主要介绍基础会计的特点、对象、基本前提、一般原则,是全书的理论指导思想;第二部分为实务篇,重点介绍会计工作的主要步骤,也是会计循环的主要内容(从凭证到报表),是全书的重点内容;第三部分为总结篇,是对会计循环的归纳总结,并介绍了几种主要的核算组织形式;第四部分为了解篇,介绍会计组织的有关问题。把握其基本框架,便可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理清学习思路,提高学习效率。

二、《基础会计》学习过程中常见的困难

对于很多初学者来说,常常会感到此课教学内容技术性强、抽象、枯燥,不易听懂学会,主要存在三方面学习困难。一是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独立思考,难以养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会计》教学仍采用教师讲解为主,即使是实践教学,仍是依据教师的逻辑、教师的讲解而进行,学生更多的是模仿教师做实验。二是教学时间过于紧凑,导致学生难以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大多数学校的《基础会计》课时安排都是一个学期。学习时间过少,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或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认识不深刻。三是理论教学全部完成后才进行实践教学,导致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弱。《基础会计》教学安排,大都是理论教学全部完成后才进行实践教学。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认识。

三、学好《基础会计》的方法

(一)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

要想学好一门课程,首先要正确认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只有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才能付诸行动。其是会计专业的启蒙课程,同时还是最重要的基础课程,《基础会计》知识掌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对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为此,会计专业的学生要站在国家和自身发展的高度提升自己的学习兴趣。

(二)形成明确的学习目标

一是形成明确的知识目标。会计专业的学生要明确会计对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基本职能;能够按照会计要素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能够正确而完整地填制各种凭证并合理进行账簿登记;能够掌握会计的核算程序;能够编制完美的会计报表等,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做好知识储备。二是形成明确的能力目标。会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具有按照经过严格的审核并确认没有问题的原始凭证完成填制记账凭证的能力,能根据相关凭证进行账簿登记,能根据账簿内容编制会计报表。三是形成明确的职业目标。必须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的思想;必须做到诚实守信,不做假账;必须做到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必须具有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三)确立自己的学习主体地位

会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充分地认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争取做到能够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如果发现的问题比较复杂,自己无法独立解决,可以通过和其他同学之间的探究与合作解决问题,如果问题仍然无法解决,可以求助教师,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始终确认自己的主体位置,不能事事依靠教师或者其他同学,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调动自己的潜能。

会计的基础知识大全篇(7)

关键词: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翻转课堂;素质教育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是面向所有大学生开设的一门基本的必修课程,不仅是大学通识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大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培养运用计算机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都有很好的教育作用,因而在各大高校中受到了全校师生的普遍欢迎。同时针对大学生之间计算机基础不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的问题,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发展需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很好解决了这一难题,成为各大高校普遍开展的新兴教学模式,为全面增加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储备、培养基本的计算机运用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1.1翻转课堂的定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早是由美国一所高中的化学教师萨姆斯最先提出的,他在2007年将自己的讲课记录用视频录制下来,为的是帮助缺席课堂的学生补习功课,后来该教学模式以其良好的教学效果逐渐受到越来越多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所谓翻转课堂,又被称为颠倒课堂,实际上就是对课堂以外的知识学习提供在线指导,并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进行“翻转”,进而完成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互换,真正做到将课堂的决定权转移给学生,充分实现学生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提升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进而提升学习能力。翻转式课堂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必然选择,需要学生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并要求教师完成由教向引的身份变换,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模式,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发散思考、创新思考,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1.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必要性

我国目前各个阶段的教学中一直沿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学生和教师将提升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学习和教学目标,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协作能力、探究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培养,一旦失去了教师的引导,学生很容易迷失方向,学习成绩也因此会一落千丈。大学阶段更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经过了艰苦的高中阶段进入了大学这一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会感到不适应,失去了教师的监督和同学之间的竞争,再加上可能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不是很感兴趣,很容易滋生不良情绪,导致学习效果不佳。翻转课堂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存在根本性质的不同,其真正实现了教师与学生课堂模式的互换,将课堂交给学生,由学生来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教师仅仅充当引导者的角色,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能有效活跃课堂气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学习高等计算机知识的基础,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大力引进翻转式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消除讲授式教学模式的弊端,培养学生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使用技能,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2当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2.1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存在较大差异性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都是面向全国进行招生,而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计算机普及程度存在较大差异,这就导致了不同地区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他们即使是来自同一地区,乡村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与城市学生的总体水平还是存在较大差异,有些学生甚至都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更谈不上对复杂的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和软件编程技术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这就给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带来了巨大的难题。如果课程进行太慢,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认为课程太简单,没有任何新意,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烦情绪,甚至出现逃课的现象,不利于教师的统一管理;而如果课程进行太快,那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会感觉学习十分吃力,对于教师的教授内容不能在第一时间消化,时间越长积累的问题也多,最后很可能完全放弃这门课程。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难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产生大面积的不满情绪,同时这种不满情绪也会大大降低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影响了教学质量。

2.2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强调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动手实践中,并培养学生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软件开发能力。随着教学课程的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已不再是单一的课堂讲授、机房中实训的教学模式,开始逐渐向机房中讲授知识点和理论实训同步进行的方向发展,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增强了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之间的联系,最大限度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但是很多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理论灌输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联系,还是采用教师讲授、学生听课做笔记的方式,学生仍然是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基础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充足的锻炼,有些院校甚至不能为学生提供上机学习的机会,学生的学习效果必然得不到明显的改善。

2.3课堂结构设置不合理

目前,很多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不太重视,认为其与自己的专业联系不太密切,只要可以通过考试、拿到学分、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就可以了,没必要将过多的精力用到这门课程的学习中,这种消极的学习态度必然后影响到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很多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中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课堂结构设置不合理,教师往往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讲授过多的知识点,甚至人为缩减课程教学时间,为了完成教学目标不得加快讲课节奏,难免对一些复杂的知识点讲解不透彻,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另外,在当今信息时代计算机新技术层出不穷,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更新换代快速,在大量缩减课程时间之后教师明显感觉到教学时间比较紧张,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

3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生计算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方略

3.1课前教学设计

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计划的设置和教学视频的制作两部分。教学计划指的是教师根据课本基本知识结构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以及课后作业进行合理的规划,同时要保证教学计划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学生为中心科学规划课程安排,并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预测并提前准备好解决方案。同时质量较高的教学视频可以广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对于将要接触到的计算机知识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因此,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技术手段设计出合理的教学视频,并在视频中增加适量的优秀作品展示或是使用案例分析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外,学生也要完成课前学习任务,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教师制作的教学视频,并对自身不明白的问题做好记录,以便在课上集中注意力对教师讲授的该部分知识进行记忆和理解,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2课上设计

首先,教师通过自测题的审阅了解学生课前学习的掌握程度,必要时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确定教学重点,并肯定学生的课前学习效果。其次,在课堂进行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小组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学习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练习和训练,同时课堂练习的设置应分有层次,由简到难,帮助学生从实践中总结知识点,理解知识点,并鼓励学生将课本的基础理论知识运用到计算机操作实际中,对于发现的问题先自行解决,当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时再向教师请教。同时,对于课本中比较简单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行消化,而对重点和难点教师则要进行着重讲解,这样一方面提升了课堂效率,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可谓是一举两得。最后,在课程进行的尾声教师要及时进行归纳和总结,对于学生的操作情况多给予鼓励和肯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创新思维,帮助他们全面树立起对学习计算机的勇气和信心。

3.3课后升华

课后升华对于学生温故而知新也至关重要。一方面,学生可以根据扩展练习对课本知识以及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有效的补充与深化,对当初自己不理解的部分进行深入理解和挖掘,并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帮助自己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养成课后复习和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学生之间还可以分组进行合作探究和相互点评,指出对方作业中不正确和不合理之处,并通过相互之间的竞争有效达到提升综合素质、巩固基础知识的目的。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如图1所示。

4结语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教学应用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呈现出不少特点与优势,翻转课堂的实施能有效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推进教学视频资源的建设,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因此,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应正视这一问题,有意识地在教学活动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刘翠翠 单位:长沙医学院

参考文献

[1]邓婵.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85-86.

[2]刘应芬.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探析——以大学计算机公共课为例[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5(10):6-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