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绿色建筑预评估

绿色建筑预评估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05 16:12:20

绿色建筑预评估

绿色建筑预评估篇(1)

关键词:LEED;绿色建筑评价系统;商业运营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LEED商业运营在全球范围内的成功

目前,全球针对绿色建筑的评估体系主要有: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 简称USGBC)的“领先能源与环境设计建筑评级体系”(LEED),英国的建筑科研组织的“环境评价法”(BREEAM),日本的CASBEE体系等。其中以LEED标准体系最具有影响力,得到全世界114各国家认可。

2.LEED商业运营模式成功的原因

LEED成为世界首肯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于它以市场为中心的开放性原则,它是一个真正意义上以需求为导向、以市场为驱动的绿色建筑评估系统。

2.1.成功的市场定位

从图1中可以LEED把认证的对象定位在相对较早的采用绿色建筑技术、位于市场的前25%水平的项目群体[1]。这样的市场定位可以激励更多的项目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当越来越多的项目向市场前25%的水平靠拢时,整个行业的水平便得到了提升,与此同时,LEED对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也会相应提升,以保证其认证对象的市场领先优势,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图1 美国建筑市场分布

2.2.成功的市场转化策略:

USBGC充分意识到,研究成果要经过媒体的宣传才能够最终成为大众的观点。因此,LEED评估体系除了宣传绿色建筑各种潜在的好处,更重要的是告诉消费者:购买绿色建筑将更加物有所值,更能更高的投资回报。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使得绿色建筑的实际价值得以提升,从而与其他它产品区分开来。这样就构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从而推动建筑产品的市场化转化。

3.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运行情况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质量监督及检验检疫总局于2006年3月7日联合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以下简称“评价标准”或ESGB)。并于2006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但ESGB在我国还处在起步和摸索阶段,对我国整个绿色建筑行业影响还不够,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尚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4.LEED商业运营模式的成功给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启示

LEED是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典范。它的成功运作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都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中国也不例外。但鉴于我国国情与美国有较大的差别,在借鉴的同时,我们必须结合我国的国情,不断完善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4.1.转变思维,应用市场激励机制

绿色建筑评价是从环境效率出发的,因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也不同于一般的强制性实行的建筑标准,它采用的是自愿申请的原则。因此,绿色建筑的发展并不能完全依靠政府的调控手段,还必须借助市场的激励机制,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需求为内在推动力的绿色建筑体系。如图3所示。

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建立绿色建筑市场的过程中,政府应起着主导的推动作用。政府利用其权威性和调控能力,加大对绿色建筑的宣传,以提高消费者的绿色意识,让消费者感觉到绿色建筑与其生活息息相关并且更加物有所值。当更多的消费者在作出消费决策时选择了绿色建筑,便形成了绿色建筑市场的源动力。同时,政府应该为开发商提供技术支持、政策优惠及规范管理,鼓励更多开发商开发绿色建筑,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当健康持续的绿色建筑市场形成之后,更多绿色建筑的出现为我们带来更好的绿色空间的同时,也为政府节约了大量的管理费用和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最终形成如图3所示的市场推动循环。

图3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市场运作图

4.2.扩大标准制定主体,充分反映不同市场主体的利益需求

在我国绿色建筑市场的发展过程中,消费者、开发商和政府是最主要的群体。其他参与者还包括金融机构、中介机构、营造商等等众多群体。他们拥有不同的目标、利益需求、规则,对绿色建筑生命周期内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充分考虑各主体的利益需求,平衡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才能保证绿色建筑市场持续健康的发展。在ESGB的编制过程中,参与的群体过分单一,主要以研究机构的专家为主。这样的编制团队更多反映的是政府和消费者的需求,而忽略了其他利益方的诉求。因此,要提高绿色评价标准的现实操作性和市场推动性,引入更多的群体参与ESGB的编制势在必行。

4.3.实行预认证和最终认证制度

现行的ESGB对新建建筑的评价周期为从规划设计阶段到投入使用一年后,在评价周期内对项目各项指标评估合格后才能给予绿色建筑认证。对于开发商而言,他们投资更多的成本建造绿色建筑就是为了提高产品的品质,从而提高销售量。因而,他们更希望的是在房子销售之前能以“绿色建筑”为主题宣传他们的产品。基于这样的矛盾及结合我国现行的商品房预售制度,实行针对商品房的预认证和最终认证制度能更好的促进绿色建筑市场的发展。预认证指的是项目在设计阶段对各个目标得分点给出承诺,并递交初步的设计文件供建设部审核,在获得初步预审通过之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向该项目颁发预认证的证书。该证书可以用于市场推广等宣传目的。但通过预认证并不意味着一定能通过最终认证。最终认证是在项目完工并投入使用一年后,经建设部的严格评估,通过之后方能获得ESGB的最终认证。

4.4.走平民化绿色道路

LEED在市场定位时,选择了市场前25%的建筑项目作为认证的的目标。这是根据美国的建筑市场来制定的。相对于与美国,我国的建筑市场分布更加离散,而且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经济型商品房的需求量将持续增加。结合我国实际情况,ESGB应该走平民化的绿色道路,更多的关注普通建筑。在选择认证对象时,除了鼓励采用高端绿色建筑技术的贵族化建筑产品,更多的应该考虑成本增加很少而又能达到一定绿色程度的平民化绿色建筑产品。现行的ESGB,认证等级只有三个,而且评价内容中控制项的数量占总量的41%至45%。因此,可以参评的项目不到60%[2]。建议增设ESGB认证等级和减少ESGB中控制项的数量。这样既能区分项目的绿色程度,保证被认证项目的市场领先优势,又能让更多的项目能够参评,鼓励普通建筑向绿色评价标准靠拢,让绿色建筑平民化。

5.结语

在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的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发展,更应该从社会层面和经济层面出发,考虑如何健全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以保证绿色建筑技术开发与市场开发互动,技术指标要求与市场激励手段相结合。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断摸索前进的过程中,我国一定能够建立起一套符合我国实际情况,既有科学性又有灵活性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绿色建筑预评估篇(2)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人类城市发展建设活动对地球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日趋明显,西方国家开始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英国政府组织BRE制定了第一部建筑绿色评估标准BREEAM,随后美国USGBC推出了LEED评估系统,以这两套系统为代表形成了第一代绿色建筑认证标准。经过近20年的市场运作以及有志于绿色建筑的专业人士的推动,第一代绿色建筑认证标准得到了广泛运用和认可。然而面对当今世界人类在城市建设上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第一代绿色建筑认证标准上存在一些不足:

(1)绿色建筑评估标准片面强调单项技术应用,缺乏整体性。

(2)忽视了建筑的经济问题。

(3)忽视了建筑的综合使用要求与性能的重要性。

(4)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并不能满足业主,使用者的要求。

作为生态节能建筑和被动式设计发展最早的欧洲国家,德国早先却没有推出类似的可持续建筑认证标准。之所以如此,源于德国人对自己现有工业标准的自信。自工业革命以来,德国已建立一套相当完善、要求很高的工业标准体系,并且在可持续建筑研究和实践领域已有多年经验,技术也相对成熟。在德国人看来即便是满足了现有的LEED认证的要求,也未必能够达到他们已有的工业标准,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德国似乎忽视了这样一套认证标准的市场价值和重要性。

2 德国DGNB认证标准简介

DGNB是德国可持续建筑认证标准(Deutsche Gütesiegel für Nachhaltiges Bauen)的缩写,同时也是德国可持续建筑委员会(Deutsche Gesellschaft für Nachhaltiges Bauen e.V.)的缩写。德国可持续建筑委员会是德国可持续建筑及房地产行业最大的非赢利性机构,目前有超过1100家会员,来自大型投资与开发企业、工程建设及设计企业、研究机构和地方政府。

经过大量的分析调查和研究工作,德国可持续建筑委员会在2008年推出了第二代可持续建筑认证标准―DGNB,针对现有体系中尚不完善之处提出第二代绿色建筑认证标准,包含六方面内容见图2:

(1)经济质量:包括使用期内的耗费、面积使用率、使用灵活性以及价值稳定性。

(2)生态质量能量:包括水、材料、自然空间的使用,污染物、危险物和垃圾的回收和处理。

(3)功能及社会:包括热工舒适度、空气质量、声学质量、采光照明控制,个性化需求、社会环境以及环境设计的协调。

(4)过程质量:包括设计、施工、经营的管理,能耗管理和材料品质监督。

(5)技术质量:包括防火技术、室内气候环境,控制的灵活性、耐久性和耐候性等。

(6)基地质量:例如基础设施管理、微观和宏观质量控制、风险预测和扩建发展可能等。

3 德国DGNB体系评估方法和分级

DGNB体系对每一条标准都给出明确的测量方法和目标值,依据庞大的数据库和计算机软件的支持,评估公式根据建筑已经记录的或者计算出的质量进行评分,每条标准的最高得分为10分,每条标准根据其所包含内容的权重系数可评定为0~3分,因为每条单独的标准都会作为上一级或者下一级标准使用。根据评估公式计算出质量认证要求的建筑达标度。

评估达标度(分为金、银、铜级)见图3:

百分之五十以上为铜级。

百分之六十五以上为银级。

百分之八十以上为金级。

最终的评估结果用软件生成罗盘状图形,各项的分枝代表了被测建筑该项的性能表现,软件所生成的评估图直观的总结了建筑在各领域及各个标准的达标情况,结论一目了然。

DGNB认证分为两大步骤,分别为设计阶段的预认证和施工完成之后正式认证(图4)。

4 德国DGNB可持续建筑体系的突出优势

DGNB不仅是绿色建筑标准,而是涵盖了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方面因素的第二代可持续建筑认证标准。

DNGB体系推出了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LCC)的科学计算方法,包含建造成本、运营成本、回收成本的动态计算。DGNB的认证过程能在项目的初期阶段为业主提供准确可靠的建筑建造和运营成本分析,使绿色建筑真正能够达到既定的建筑性能优化和环保节能目标,展示如何通过提高可持续性获得更大经济回报。

DNGB评价标准以确保达到业主及使用者最关心的建筑性能为核心,如建筑能耗、室内舒适度、环境指标等,而不是以简单衡量以有无措施为标准,这种方式为业主和设计师达到目标提供广泛途径。而第一代认证标准许多方面只是简单考察是否采用某项技术,这类技术有时只提高建造和维护成本,对业主、使用者和节能环保没有任何意义!

DNGB评价环节如建筑节能、视觉舒适度、产品环保性能,皆以高水准严格的德国和欧洲工业标准为基础,保证了可持续建筑认证的严谨科学性。

DGNB是建筑整体综合评价体系,它可以展示不同技术体系应用相关利弊关系,如中水技术应用在水系统评估中获得加分,但在节约能源和建设及运营成本方面得到减分。最终效果如何,需要看综合指标。这种科学体系有效地克服了第一代认证标准片面孤立评价技术的缺点。

DNGB推出了建筑材料和设备生产排放量以及建筑使用过程中的排放量这一建筑全寿命周期环境评价(LCA)体系,致力于逐渐建立起一套以降低生命周期消耗为目标的材料、构件全生命检测与回收的制度,这是一个势必经历阵曲折与阵痛的过程,但这样一套体系将大大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标准。正如德国汽车工业一样,若干年前德国最初提出要求生产厂家对汽车零部件进行回收受到了相当大的阻力,然而在经历了从抵抗到最终实现所有汽车零部件全部由生产商进行回收之后,德国的汽车工业向可持续发展的更高标准又迈进了一大步。同时,DGNB体系包含了评价建筑温室气体排放、臭氧层消耗量、减少酸雨等内容,以更有力的手段让投资者和建造者分担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

DGNB体系作为沟通开发商、业主和使用者的有效交流工具,使三方在建筑可持续性上达成共识;作为一项质量保证的标志,获得DGNB认证的建筑意味着更高的建筑环境性能和用户满意度,使得该建筑商品将具有更突出的商业吸引力,提高了商业竞争力。

DGNB体系建立在德国建筑工业高水平质量标准体系之上,同时按照欧盟标准体系原则,可适用于不同地区国家环境经济情况。凭借德国在绿色建筑理论方面的多年探索和节能技术方面长期的市场运作经验,为该系统在欧洲甚至世界范围内的适用提供了可能性。

5 DGNB认证的情况与发展前景

绿色建筑预评估篇(3)

论文摘要:对LEED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进行了分析,并与我国现行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进行了比较,提出了LEED对于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发展过程中值得参考和借鉴之处。

LEED是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所组织的,对美国现有建筑进行生态评估的一套评价体系。作为一项系统地评估绿色设计和可持续胜建筑的评价认证体系,LEED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认可,并日趋成熟。我国人口众多,平均资源占有量少,能源消耗量大。而仅建筑能源消耗量就占据我国能源消耗总量的1/5。由此看来,在我国推行绿色建筑,走可持续发展的建设之路势在必行。

系统地评价一个建筑是否达到绿色设计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需要建立明确的评价认证系统,以检测设计所达到的绿色环保效果,衡量建筑所能实现的生态效益。目前,全球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达到20多个,且还在不断发展壮大之中。LEED被认为是其中最完善、最具影响力的评估标准,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使用。目前,LEED在我国建筑领域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必须结合我国建筑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有效地利用LEED评价体系,从中寻找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发展之路。

1 LEED的简介

1.1 LEED的发展

1993年,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成立。作为一个非盈利组织,其成员涵盖了建设领域的各个部门,包括设计公司、施工公司、房地产开发商和公用部门等。委员会在1995年即开始研究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于1998年8月USGBC首脑会议上正式推出LEED1.0版本,且在2000年3月更新了它的2.0版本。

USGBC在经过初步实践和测评后,很快意识到推动可持续建筑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系统来定义和评估绿色建筑。于是,USGBC开始对已有的绿色建筑标准和评价体系进行研究,并分别于2002年11月、2005年11月了LEED2.1和LEED2.2版本。但是此时的LEED还仅仅针对新建建筑和重大改造项目,随着LEED的不断成熟和发展,逐渐发展为涵盖6种针对不同建筑产品又相互联系的绿色评价体系(见图1),包括LEED-NC(适用于新建建筑和重大项目改造)、LEED-EB(适用于既有建筑)、LEED-CI(适用于商业建筑)、LEED-CS(适用于建筑结构与外壳)、LEED for Homes(适用于绿色生态住宅)和LEED for Neighborhood Development(适用于可持续性社区开发)。

这6种LEED产品,都细致的考虑了建筑项目之问的差异和实践状况,同时又秉承同样严格和一致的评估标准。各个项目都有自己的专业编撰小组,同时各小组也需要通过相互沟通来保证评价系统的连续性和贯通性,且最终都需通过LEED指导委员审阅。每一项产品在推出之前,都必须面向所有USGBC的会员公开进行项目试验和最终投票,通过才被批准予以发行。作为一个开放式发展的评价体系,各个分支评价体系都在实践中不断更新发展,以获得与建筑市场同步前进。同时,客户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申请适于自己建筑项目的LEED认证。如LEED-EB不仅仅局限于既有建筑的申请,已通过LEEI~NC认证的建筑项目也可以继续申请LEED-EB。

1.2 IEED的评价方法

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又被称作开发能源及环境设计先导计划,起初是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为满足美国建筑市场对绿色建筑评估的要求而推出的一个绿色建筑评价体系,随着不断地更新和发展,逐渐通行于全球。LEED为提高建筑环境和经济性能提供详细参考标准,从建筑全寿命视角对建筑整体环境性能提供评测。

LEED的评估认证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以LEED2.0为例,评估流程如图2所示。

首先是登记阶段,申请评估的项目可通过邮寄或网上在线登记的方式申请评估,USGBC鼓励项目在预设计阶段就进行申请。然后是支持阶段,USGBC通过LEED官方网站或其他途径向申请者提供参考指导和评分细则,帮助设计者解决在满足各种具体的前提和得分要求时所遇到的问题。第三步是USGBC根据申请者所提交的文件,对项目进行认证。

LEED从可持续场地选择、有效利用水资源、能源与环境、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及保护环境、材料和资源、室内环境质量这几方面对建筑进行评估,评判其对环境的影响。其中,可持续场地选择约占总评分的20%,有效利用水资源占7%,能源与环境占25%,材料和资源占19%,室内环境质量占22%,创新设计占7%(见表1)。LEED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虽然体系庞大但系统分明,在每个评估项目中,LEED都提出前提条件和可能的得分条款。项目首先必须满足每个评估项中规定的前提条件,然后可根据每个得分点的相关规定对建筑进行评估打分。同时为了方便使用者深入了解该体系,LEED编制有详细的技术导则和手册。如在每一个得分条款中又包含评估目的、要求、提交文件和可能的技术和策略,详细阐明了绿色建筑各相关技术内容和实施措施及路线,并给予了成熟案例以指导。最终,将所有评估项所得分数相加就可得到建筑最终分数,满分为69分,52分以上可获得铂金认证,39分-51分为金质认证,33分~38分为银质认证,26分~32分为一般认证。

1.3 U ED的发展现况

由于LEED有着非常完整的认证体系,整个体系内容包括专业人员认证、提供服务支持、培训,第三方认证等。认证程序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完成,方便快捷。LEED在H前国际上各类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中最为完善、最具有影响力。根据USGBC的统计,截止至2008年l0月,全球共2024个项目获得LEED认证,占地面积25920万m2。全球已有14240栋各类建筑申请LEED的评估,而已经获得LEED各级认证标志的有1148个。中国也有少量先进建筑项目取得I.RED认证,包括北京世纪财富中心、上海绿洲仕格维花园酒店、深圳的虎山公寓和哈尔滨的乐松购物中心等。

2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建设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初期阶段,缺乏实践经验,许多相关的技术研究领域还是空白,相关评价体系的拟定基本都借鉴国外经验。例如,2001年9月底建设部科技委员会公布的我国生态住宅技术标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其指标体系主要参考了LEED绿色建筑评价体系2.0版本,同时也融合我国《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建设技术要点》等法规的有关内容。2003年8月由清华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九家科研院所联合推出《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则参考了日本的CASBEE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现今,中国建筑领域通行的是2006年6月1日由建设部和科技部发起施行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我国第一部从住宅和公共建筑全寿命周期出发,多目标、多层次,对绿色建筑进行综合性评价的推荐性国家标准。评价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6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由控制项、一般项目与优秀选项组成。参与评定的绿色建筑应满足各类指标所有控制项的要求,并按满足一般项目和优选项目的程度,划分为1星~3星3个等级。

由于初次编撰的缘故且限于当前条件,该体系只适用于评价那些总量大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消耗能源资源较多的公共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且不带有强制性。对于其他建筑,根据建筑用途、运营能耗等实际情况调整,且只能提供参考价值。

3 LEED的启示

3.1 LEED成功的经验

LEED评价体系目前在国际上公认度很高,其获得成功的原因可总结如下:1)精确定量分析。LEED的评价并不简单地停留在定性阶段,对于各项指标,可进行精确定量分析和考核。这就使得该评价系统在执行过程中会有一个统一的客观尺度,也使得评价过程趋于可控化,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建造过程更具可实践性。2)极高的开放性。LEED在其开发运营中存在开放性。LEED评估的所有程序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完成。LEED评估项的得分点所引用的标准采用清单的形式,简单明确,后期评价过程也保证透明公开,甚至在一些项目中公开招募专家进行评估。USGBC作为开发者和独立的第三方,要求所评估的项目组中至少有一位主要参与人员通过LEED专业认证考试,为LEED带来极大可信度和权威性。3)以市场为导向。LEED的开发以市场为导向,不仅仅关注于建筑绿色性能评价和环境保护,同时也关注于改变资本市场的评估方法,让开发商、业主和绿色建筑相关产业都能从中获益,让LEED认证的建筑得到更高的估值。如在开发商这个环节上,LEED认证并不一定会带来房屋建造成本的增加,即使增加也会控制在一定的额度内。同时LEED会通过房产估值这个环节,将通过LEED认证的建筑的价值给予更高的价值评估,促使开发商积极地获得认证。4)贯彻始终。LEED关注于建筑在全生命周期对节能和环境的影响,包括从建筑设计到竣工全过程对其进行绿色评价;要求设计师在设计阶段就要充分考虑建筑的环保节能性能;在施工阶段,LEED会对施工人员进行绿色设计培训,且派遣监督员现场指导;LEED评价中同时关注建筑将来运营阶段能否为业主提供健康、优质的活动空间,建筑拆除后对环境影响是否降至最低。5)持续更新。如前文所述,LEED诞生至今,已发展为多个版本,且其子版本还在不断发展壮大之中。LEED持久的生命力正是来源于其不断地更新发展,以适应建筑领域的不断前进。

3.2 LEED与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比较

LEED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却很快,但其中一些评分细则却明显不符合我国国情。中国绿色建筑领域目前最关心的是绿色建筑“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性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正是根据这一要求制订。对比LEED,可发现虽然两者都关注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绿色评价,都采用评分制的标准等等,具有很多相似之处。但鉴于国情,两者有很多不同之处:

1)LEED的局限性。LEED的一些评价项并不适用于中国国情。比如,LEED在“可持续性场地”中强调最大化空地,以维护场地及其周边生态环境。这在寸土如金的中国实际上很难做到,而且也与中国“四节一环保”中的节地理念背道而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则关注于人均居住用地、绿化率的提高,日照时间的延长,这种做法无疑更符合中国实际情况。

再举一例,为鼓励申报项目开发使用基于零污染的再生能源与电网技术,LEED要求建筑所用电能至少有35%是可再生能源提供,并有一个为期至少两年的再生能源购买合同。这对于煤炭发电量占全国发电总量90%的中国来说,极难实现。相对而言,《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要求只要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占建筑总能耗比例的5%以上时就可得1分,这无疑在中国现有供电模式下更容易实现。

2)定量分析。我国进行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所需的数据较为缺乏。例如,建筑施工中的能源消耗、材料加工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室内装修时造成的空气污染物含量,如果采用LEED标准,许多评价难以进行定量分析。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于较为成熟,且易于获得数据的评价项,列出包涵具体数值的评价标准;对缺乏相关基础数据,尚无条件进行定量化分析的评价指标,暂不纳入或提出定性要求。随着检测技术的提高和研究的发展,再逐渐完善评价标准中的相关细节,具有较大的机动灵活性。

绿色建筑预评估篇(4)

【关键词】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测算法;成本控制

引 文:绿色建筑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在最大限度节源、节能、节地、节水以及为人们生活和工作提供舒适环境的同时,有隔热保温,避暑降温等功效的建筑。新型绿色建筑是可以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适用、循环高效的生活空间,实现人类生存和生活和谐共生的建筑。新型绿色建筑主要包括了城镇的楼宇建筑设计、绿化景观和风景园林建设设计等,绿色建筑重点强调的是室内环境,通过低碳节能的绿色环保方式在内外部环境之间争取一个平衡的关系,保障建筑居住者的健康、舒适。“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绿色屋顶,而是一种更需要重视持续发展的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的建筑风格和建筑体系。在新型绿色建筑设计中,需要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既然新型绿色建筑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为提高绿色建筑的建筑施工质量和经济效益,对新型绿色建筑的建筑设计和施工工程造价相关问题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1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及成本控制的特点分析

首先分析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及成本控制的特点,对工程的预算估计模型构建提供参考。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主要包括了建筑选址方面的工程造价、工程施工方面和材料选配方面的工程造价及成本控制,新型绿色建筑要实现节能环保的功效,需要在建筑选址上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规划选址要求,重视用地周边的交通情况,采光通风情况、城市绿化景观和风景园林建设情况等,在造价预算和成本控制中,可能需要的土地费用较多。在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中,在尊重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考虑现场水系、地形和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结合低碳环保的要求,在工程造价预算中最大限度地实现低碳环保。

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及成本控制主要包括了不确定性、预测难度较大、随市场变化和时间变化的波动较大等特点。新型绿色建筑的边缘性、稀缺性、区位性、固定性,多样性以及建筑工程经济预算估计中存在的大量不定因素导致对新型绿色建筑的工程造价和开销预测产生不定波动,对这种不定开销波动的预测可以为整个工程的建设和评估提供很好的指导功能,为实现最优性价比下的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

为保证工程造价预算控制的有效性,必须精确地进行结算。要想做好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必须要准确地计算工程量。但是建筑工程的工程量的计算是一个系统的、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因此在计算工程量时,必须严格按照建筑工程的计算要求,同时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在进行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之前,需要制定工程量计算顺序,计算顺序要保证其科学性、合理性。一般情况下,会采取从主体到部分计算、从地下到地上计算、从室内到室外的计算原则进行工程量的计算。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对计算部分工程量时,需要在计算混凝土施工工程量,再计算屋面、地面、砌体的工程量。第二,认真确定需要进行计算的项目,并且在物质的相应位置表明原始数目,必须按照划分定额项目的标准计算这些项目。标注时要保证项目名称的完整、且要与定额项目标注的名称一致。在设计建筑工程图纸设计时,要在图纸中的不同物质处注释该数据的名称以及来源,只有这样才能顺利进展工程量的核对工作,保证建筑工程造价控制预算的合理性。要对施工图纸的相关规定了如指掌。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人员,需要在进行工程造价预算之前,认真阅读建筑工程设计图纸,领会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意图。在了解设计图纸的基础上找出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避免发生更换建筑工程设计图纸的情况。只有对设计图纸的相关要求烂熟于心才能从源头上规避工程造价超出预算情况的发生。

2新型绿色建筑的成本控制对策的分析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实现节能环保的建筑,新型绿色建筑是未来建筑设计和发展的趋势,研究其工程造价的预算和成本控制模型,对提高建筑质量,降低工程开销具有重要意义。

2.1加强对施工现场变更及经济签证的控制

在绿色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虽然出现一些工程变更与经济签证是常有的事,但作为造价控制人员应尽可能地避免其发生,而这就需要在施工之前加强对施工图的审核,严防由于施工图的漏洞导致施工现场的变更以及经济签证的出现,对于必须发生的设计变更,应尽可能地提前变更,以更好地降低由于变更导致的损失,因此控制变更应尽可能地在设计阶段进行,对于一些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的变更,可以采取先算账再变更的方式予以解决,最大化的确保工程造价控制的有效性。

2.2加强对施工图预算的审核

在控制绿色建筑工程造价的过程中,我们要严格结合工程设计进行工程计划的编制,建议可以参考相似类型工程的资料,这样可以有对应的进行施工图的预算与估计,如果施工的预算数值超过概算,就要具体细化并分析原因,要和相关的项目负责人沟通交流,随着实际的变化和需求调整,实现工程的造价控制的动态化、实时化。

2.3致力于工程造价预算管理人员素质水平的提升

绿色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因而作为绿色建筑企业要积极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技术,对其业务素质进行综合的培养,建议,对相关人员进行集中的技术培训,通过课程巩固和相关行业权威人士的带领,实现技术的深入,除了学习关于造价控制的知识,还要多涉及其他的环节,例如设计、物料等,只有了解工程各环节的操作流程,才能全面管理工程资金,实现工程的造价控制。同时,可以建立相应的考核体系,定期对各工作人员进行考核、评优,激发相关人员的责任心,使工作得到更加有效的推进。

3结束语

新型绿色建筑是未来建筑发展的主要方式和趋势,随着节能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入,新型绿色建筑逐渐在农村和城市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此同时,各国也竞相推出“绿色建筑”来保护地球。研究其工程造价的预算和成本控制模型,对提高绿色建筑质量,降低工程开销具有重要意义。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对建筑工程投资效益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建筑施工企业要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的控制,降低项目工程成本,增加企业的利益收入,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李党义.超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科技通报,2013.29(4):53-55.

绿色建筑预评估篇(5)

    2l世纪人类共同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对于城市建筑来说亦必须由传统高消耗型发展模式转向高效绿色型发展模式,绿色建筑正是实施这一转变的必由之路,是当今世界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它是实现“以人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实施二十一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化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

    绿色建筑具有选址规划绿色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综合措施有效节能、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不仅可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且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最为经济合理,对绿色环境的冲击最小。

    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PaolaSoleri)把生态学(Eco1ogy)和建筑学(Architecture)两词合并为“Arology”,提出了着名的“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的新理念。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爆发,使人们清醒地意识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高速文明发展史是难以为继的。耗用自然资源最多的建筑产业必须改变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太阳能、地热、风能、节能围护结构等各种建筑节能技术应运而生,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先导。

    20世纪80年代,节能建筑体系逐渐完善,并在英、法、德、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广为应用。同时,由于建筑物密闭性提高后,室内环境问题逐渐凸现,不少办公楼存在严重的建筑病综合症(SBS),影响楼内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以健康为中心的建筑环境研究成为发达国家建筑研究的热点。

    1992年巴西的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召开,使“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思想在世界范围达成共识。绿色建筑渐成体系,并在不少国家实践推广,成为世界建筑发展的方向。

    30多年来,绿色建筑的由理念到实践,在发达国家逐步完善,形成了较成体系的设计方法、评估方法,各种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一些发达国家还组织起来,共同探索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如:加拿大的“绿色建筑挑战”(GREENBUILDINGCHALLENGE)行动,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实行综合优化设计,使建筑在满足使用需要的基础上所消耗的资源、能源最少。日本颁布了《住宅建设计划法》,提出“重新组织大城市居住空间(环境)”的要求,满足21世纪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需求,适应住房需求变化。德国在90年代开始推行适应生态环境的住区政策,以切实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法国在80年代进行了包括改善居住区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大规模住区改造工作。瑞典实施了“百万套住宅计划”,在住区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绿色建筑和奥运结合的时间不长,但可持续发展思想与奥林匹克精神依然迅速地实现了和谐与统一。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中已开始尝试使用一些可再生性能源和高效交通措施;2000年澳大利亚悉尼奥运会中,绿色建筑的思想开始在奥运场馆及其配套设施的建设中有所体现。悉尼奥运会被认为是目前科技含量最高的一届夏季奥运会,而最能展现悉尼奥运会高科技含量的便是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的绿色奥运村。这一项目的成功设计、施工与建设,现有绿色建筑技术评价体系(如澳大利亚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NABERS)亦功不可没,它是保证建造过程各环节充分体现可持续生态概念的重要措施。该项目的成功,不仅有利地推进了绿色建筑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的成熟与发展,而且为澳大利亚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荣誉和尊重。

    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的口号,如何使奥运建筑与园区建设能够真正实现“绿色化”的内涵,建成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与园区,是能否真正实现北京2008年“绿色奥运”的关键。在此背景下,“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研究”课题于2002年10月立项,为科技部“科技奥运十大专项”之一,课题汇集了清华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中心、北京市城建技术开发中心等9家单位近40名专家共同开展工作,历时14个月。

    “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研究就是力图通过建立严格的、可操作的建设全过程监督管理机制,落实到招标、设计、施工、调试及运行管理的每个环节,来实现奥运建筑的绿色化。其具体研究内容为:根据绿色建筑的概念和奥运建筑的具体要求,制定奥运建筑与园区建设的“绿色化”标准,研究开发针对这一标准的、科学的、可操作的评价方法;研究能支持这一评估体系正常运行,可在奥运建筑从招标到运行管理的全过程中有效发挥作用的机制与政策,从而确保奥运建筑与园区建设的“绿色化”能得到高水平实现,从“绿色”与可持续发展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评估体系内容简介

    1.全程监控、阶段评估

    针对园区规划、业主招标、建筑设计至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的全过程,在各个建设阶段通过科学的评估体系、评估手段及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及质量保证体系,以确保奥运园区建设达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预期目标。按照全过程监控、分阶段评估的指导思想,评估过程由4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规划阶段

    第二部分:设计阶段

    第三部分:施工阶段

    第四部分:验收与运行管理阶段

    针对上述不同建设阶段的特点和要求,分别从环境、能源、水资源、材料与资源、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只有在前一阶段达到绿色建筑的基本要求,才能继续进行下一阶段的设计、施工工作。当按照这一体系在建设过程的各个阶段都达到绿色要求时,这个项目就可以认为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2.QL评分方法

    绿色建筑追求最小的能源、资源与环境代价,而获取健康舒适高效的建筑环境。这二者有时是彼此矛盾的。为清晰地对这二者的实际状况给出科学描述,本评估体系采用了Quality(质量)和Load(环境负荷)这两个指标。这种双指标方式与目前发达国家标准(如美国LEED)相比,解决了上述矛盾,更准确地刻划了被评估对象的绿色性。在具体评分时把评估条例分为Q和l两类:Q(Quality)指建筑环境质量和为使用者提供服务的水平;L(Load)指能源、资源和环境负荷的付出。二者综合起来即可对建筑物的“绿色”程度进行全面评价。

    在考察建筑物的L(Load)品质时,没有直接采用L而是转化为LR(LoadReduction,建筑物环境负荷的减少)来评价,也就是说“建筑的环境负荷降低得越多,得分越高”,易于操作。然后,便可利用统一的5级评分制(此时L=5-LR)及与之配合的权重表,分别对不同类型的建筑的Q和LR进行评价。

    根据评估项目在不同阶段的重要性,分别制定了相应的权重系数。参评建筑实际的Q/LR得分=∑(5分制得分×权重系数)。对于包含多类型建筑的园区,需由建筑各类型建筑的面积比乘以其相应的Q、LR得分情况,才为整个园区的综合评价结果。

    参评建筑的Q/L评估结果可通过如图2所示的两维图表进行科学的描绘。

    其中:

    A区:很少的资源能源和环境付出和优秀的建筑服务品质,为最佳绿色建筑。

    B区、C区:尚属于绿色建筑,但或资源与环境消耗太大,或建筑品质略低。

    D区:高资源、能源消耗,但建筑品质不高。

    E区:很多的资源能源和环境付出却获得低劣的建筑品质,一定要避免的建筑。

    除了提供一张二维Q几图表之外,评估软件还能根据用户提供的建筑信息,生成一系列直观图表,向用户生动地展示参评建筑在不同层次的条目评估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性能优劣。

    四、主要创新

    本课题主要创新如下:

    1.从“绿色建筑”理念出发,针对我国具体情况,系统地提出我国绿色建筑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这不仅符合国际先进理念,还有突出创新。例如,强调项目论证的必要性,强调总量、规模和容积率控制;强调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分析,注重建材的可再生、可回用性:提出多种能源结构和使用方式下的评价方法,注重能源品位,提出能源的优化利用和梯级利用,注重降低能量转换系统的能耗,提倡热回收;综合考虑并评价建筑的直接污染和间接污染;重视水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与保护,强调分质供水与梯级利用、明确节水率与回用率的合理范围、强度用水安全性;对施工过程进行专门评价,提倡绿色施工和绿色管理;重视验收和运行管理,强调考核管理体制与激励机制、考核实际运行效果和实测统计数据。在此基础上提出全面实施“绿色建筑”的体系和框架。

    2.得到一批绿色建筑定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包括:通过对近20个实际项目的调研和测算,提出了建材全生命周期评价的4个定量指标,即资源消耗、能源消耗、环境影响、本地化;建立了科学、客观和全面的建筑能耗定量评价指标体系,提出用建筑物耗热量、耗冷量指标评价居住建筑节能状况:提出与参考建筑比较的方法评价办公建筑节能:直接对体育场馆的围扩结构部分的热工性能和做法评价节能效果;提出基于能质系数的ECC指标评价不同供热空调系统及方式:提出TDC指标评价风机水泵等输配系统能耗;提出热回收能效比CEP指标评价新风热回收;提出照明能耗系数并结合灯具、照度、控制等全方位评价人工照明;采用了单位建筑面积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体系(C02、可吸入颗粒物、N0x、S0x等)和建筑排热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大气(直接或间接)污染及温室效应;

    3.提出全过程控制的观点与相应的评估方法和实施指南。根据我国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特点,把评估体系分成四个阶段:规划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验收与运行管理阶段。根据每个阶段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评估体系。通过对各个阶段的控制,保证最终绿色建筑的实施。这完全不同于国外(如美国的LEED体系)仅限于对最终项目的绿色评估。

    4.提出用Q(Quality)—L(Load)双指标体系及权重体系对我国的绿色建筑进行评价。揭示了建筑建设过程在获取健康舒适的居住空间和占用能源资源、影响环境之间的矛盾,指出绿色建筑的核心是追求此矛盾的协调。

    5.开发了一批与评估体系匹配的、可进行定量模拟计算、优化指导设计的软件。

    五、评估案例—某综合体育训练馆(设计阶段)

    1.基本情况说明

    某综合体育训练馆,位于北京市某体育训练局东院东南角。训练局院的北面、南面、西面为城市道路,东面为城市规划路。建设场址南向面对人工湖,东侧贴临某居住小区,北面与网球馆及体操训练房相邻,西侧是一小学。

    该建筑风格追求现代化、地域化、本土化的契合,整体造型突出体育建筑的气势,以大面积的金属百叶和纯净的实体墙面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充分利用阳光,以减少后期运营成本。建筑面积为10968m2,建筑层数2层,建筑高度23.9m,主要结构类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首层为举重训练馆,二层为篮球训练馆,一层夹层和二层夹层为办公室等其他功能房间。建筑设计充分考虑无障碍要求。

    该建筑北侧面临训练局体操馆一侧设有硬质铺面的广场,并与建设用地东侧城市道路相通:西侧设置有4米宽车道,其与建设用地南侧城市道路相通,同时在建设用地西北角与训练局院内原有南北向主路相连。所有人流及车流将由此进入综合训练馆。综合训练馆北侧设有主入口。东侧及西侧各设有一处次入口。南侧设有三处辅助疏散口。

    该建筑采用外墙外保温做法达到墙体节能要求。钢筋混凝土屋面保温采用30mm厚挤塑板保温材料。外窗窗框为铝合金断桥体系,玻璃采用6mm9mm6mm中空低辐射玻璃。

    该建筑物中举重和篮球训练馆均采用过渡季可送全新风的双风机定风量全空气空调系统,其它功能小房间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空调系统等采用直接数字式(DDC)监控方式,并纳入楼宇自动化监控系统,利于节能。

    该建筑外玻璃均采用双层中空玻璃隔绝外部噪声干扰。通风管道送排风机进、出口设消声器,满足室内外环境对噪声的要求。

    该建筑正常照明光源主要采用三基色节能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所有高效节能气体放电光源均须配备低谐波高功率因数电子镇流器。

    该建筑的生活给水由建筑物西侧院内给水管线引至室内,接至各配水点。生活热水采用地热水,由大院集中地热水供水管网供给,直接接入馆内用于淋浴热水。本工程雨污水分设系统,污水不含污染物,粪便污水经化粪池排入市政管道。屋面雨水经雨水斗汇集后排入院内雨水管道,室外雨水经雨水口收集后接入室外雨水管道。所有卫生器具配件均采用节水型。运动员浴室采用红外线感应冲洗小便器、红外线感应龙头洗脸盆及淋浴器。总供水干管上均设置水表,便于计量用水量。

    2.总结

    本综合体育训练馆主要为运动员训练之用,采用了一定的节能、节水措施,但并无特别突出之处,各评估点得分均在3分左右,表现平平;其综合评估结果在QL二维图中处于C区。

    六、展望

    后续的推广工作包括:

    1.继续扩大建筑项目试评估工作。通过与北京市相关部门配合,准备今后以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为基础,对北京市一批在建项目进行评估,并从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评估体系。

绿色建筑预评估篇(6)

关键词:中国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评估研究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自从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在环保大会上提出“可持续发展”口号后,“可持续发展”战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社会发展中得到了广泛的宣传和应用,在建筑领域也掀起了一股“绿色建筑”热潮。所谓“绿色建筑”就是一种象征着节能、环保、健康、高效的人居环境,以生态学的科学原理指导建筑实践,创造出人工与自然相互协调、良性循环、有机统一的建筑空间环境,它是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理想建筑。

1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1.1绿色建筑设计应该从中国国情出发。

建筑行业资源消耗巨大,建筑物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资源再生率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而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发展阶段,现有建筑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在今后30年内,还要建设400亿平方米的新建筑,因此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

1.2以低耗为核心发展中国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的本质是在建筑活动的全生命周期内,在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的前提下,建设健康环保的人居环境"为此,我们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以示范城市和示范项目为代表,在经济许可的范围内,鼓励采取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在减少资源使用的同时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要迅速在最大份额的中低端市场推行以减少使用!合理使用资源为主要策略的低成本路线,即现阶段中国绿色建筑应以低耗为核心。

1.3坚持适当技术原则,强调“整体设计”思想。

适当技术原则的内涵,所谓适当技术就是尽量采用符合当地产业,设备、材料和劳动水准的技术,因地制宜,积极适应建筑物所在地的环境条件,保持当地的文脉和传统。如某科技大学在陕北黄土高原所发展的现代窑洞住宅设计,利用最简单的玻璃温室、浮力通风、太阳能热水和天窗采光等技术,不但使窑洞居住环境大为改观,甚至使采暖能源节约了60%以上。

所谓整体设计,就是要从全球环境和资源出发,应用经济可行的各种技术和建筑材料,构筑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体系。如何在设计之中应用高技术和优质的材料,就是要应用寿命周期评价方法予以权衡,现在欧美应用的高技术绿色设计方法往往和智能建筑设计相结合,智能建筑是使用户发挥最高效率、低保养成本和最有效的管理建筑本身的资源,这与绿色设计的理念是一致的。

2 环境恶化与绿色建筑的必要性

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来说,绿色设计和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因为它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让人类所存活的地球获得良性循环。绿色设计和可持续发展是恢复和保持生态圈有机统一性的前提和首要条件,只有在这个前提下,自然才有活力对抗人类行为给自然造成的环境压力,并保持较强的活力。不幸的是,不管现在如何努力去抑制环境退化,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气体排放导致的温室效应,仍使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在未来的数十年之间保持高浓度,这意味着我们所做的努力在短时间内看不到明显效果。这说明环境恶化、生态被破坏的情况是非常严重的,可见改善生态的工作至关重要,同时也非常紧迫。

3 中国建筑未来的发展趋势

3.1重视“绿色建筑设计”

建筑行业会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并将“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融入到建筑的设计以及施工的全部过程,会仅仅围绕“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进行研究及实践;

3.2发展新型“绿色建材”

近年来“,绿色建材”已经发展迅速,但其作为“绿色建筑”的物质基础,整体发展还不够平衡。“绿色建材”是指建材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降低能源和物质的投入以及废物、污染物的排放,在制造的过程中,回收副产物,重新利用,降低环境的污染。我国为了能全面均衡的发展,必将继续制定淘汰落后产品以及限制使用产品的目录,最终形成制度,这将进一步加速我国“绿色建材”的发展及推广;

3.3强调“绿色施工”

我国除制定强制性措施以控制施工污染以外,同时也会加快研究并推广以低污染、降耗、节能为特征的绿色施工设备;

3.4实施“绿色竣工验收”

作为施工管理和建设工程的最后环节,竣工验收对落实“绿色建筑”意义重大。会进一步将各类环保指标的评估纳入到《工程竣工验收规定》;

3.5制定“绿色技术标准”

建设部在2009年末、2010年初之际,已经颁布了一系列技术指标,由此可知,有关“绿色技术标准”的相关文件还会继续出台,会让该产业逐步做到“有法可依”。

在不久的将来,绿色建筑必将成为21世纪人类的理想居住建筑模式之一。人类将运用科技手段制造出与自然和谐共存又能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新一代的建筑师也必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必将承担起节能节地、保护生态、保护环境的历史责任,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绿色建筑”。

4 绿色建筑的评价

建立绿色建筑体系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这一工程,不仅需要环境工程师和建筑师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方法和手段,还需要决策者、管理机构、社区组织、业主和使用者都具备环境意识,共同参与营建的全过程。这种多层次合作关系的介入,需要在整个程序中确立一个明确的建筑环境评价结果,形成共识,使其贯彻始终。因此,绿色建筑体系迫切需要现代科学评价方法作为实施运作的技术支撑。目前常用的方法有:生命周期评价法、美国的环境评估工程、法国的ESCALE法等等。

人工环境的营造对生态环境的作用可以从不同层面划分为全球的、地区的、社区的以及室内的环境影响。此外,评价还涉及到其他一些重要方面的因素,如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物理环境的影响(如噪声和气候)以及意识形态的内容(如景观、审美)等,而这些因素可能很难确定评价指标或者很难用一种清晰的因果关系来表达。绿色建筑评价是针对这一复杂系统的决策思维、规划设计、实施建设、管理使用等全过程的系统化、模型化和数量化,是一种定性问题的定量化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方法。作为一种操作工具,它应对考虑环境设计的使用者提供帮助,从营造的每一阶段所采取的行动和列出一系列的指标信息而组织的。为此,首先应明确以下几个问题:对所研究的问题要有明确的认识,弄清问题的范围所包含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需要明白研究是在怎样的一种前提下进行的,并且初始阶段所做的相关选择也必须弄清楚。评价方法的选择牵联着其他一些基本决定,如研究目标、边界、范围的设定。特别是在开始阶段,应抓住系统中的关键因素进行评判,从大的方面着手,忽略不重要的细节。否则将增加评价体系的复杂性,而不易把握其实质。

5 中国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与评估研究展望

当前的建筑环境评估系统大多数有一种隐含假定,认为“绿色设计”包含着以下内容: 不断减少的资源利用和生态载荷、可持续、可循环、再利用等等。当然,在设计和评价上,全面的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念,在目前是不可能的,因为只有在确立明确可行的评估细则、严格的评估标准,以及确实可行的评估方法,并且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检测人员和评估人员、执法人员都确实履行其职责的时候,才能真正实现建筑的绿色环保和可持续性。当然,随着社会的普遍共识,“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应该是美好的,中国的绿色建筑也会出现重大进展。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在相关的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的探讨和解决中,中国的绿色之路必然是可预期的。

6 结语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它离不开全民的参与,通过我们共同的智慧、经验、勤勉和努力,我国的建设事业一定会走上一条环境和谐、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的光明大道。

参考文献:

[1]李耳.道德经[M]. 北京: 金盾出版社,2009.46.

绿色建筑预评估篇(7)

Abstract: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pillar indust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s an important sector of material produc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economy, the environment problem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f people. Public awarenes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laws and environmental standards have promot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 of the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combined with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tandards, and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oretical discussion on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evaluation method.

关键词: 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

Key words: green supply chain;performance;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6-0020-02

0 引言

近几年国内外政治环境、技术自然环境、经济人口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不断变化,国内建筑企业的发展面临的挑战,尤其是面临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增加对基础建设的投入,如何拉动内需的良好局面,建筑企业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环境的前提下保证企业的价值利润最大化,绿色供应链已成为建筑企业发展战略重要的因素。中国建筑企业与同类企业中比较发达的国家比较,有管理体制、法律体系、运行机制、市场竞争能力的差距。本文重点分析建筑企业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实施情况,通过基于绿色供应链理论的绩效评价来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1 建筑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及特征分析

建筑企业是合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从事建筑业务和商品生产和经营、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具体来说,建筑公司是从事铁路、公路、隧道、桥梁、水坝、码头、机场、体育场馆、住房(如工厂、影剧院、宾馆、医院、商店、学校和住房等)和其他土木工程建设活动,在电力、通信路线、石油、天然气、供水、排水、供热及其他类型的管路系统和机械设备,在内外装修及装饰设计、施工和安装活动,从事对建筑物内、外装修和装饰的设计、施工和安装活动的企业。它通常包括建筑公司、建筑安装公司、机械化施工公司、工程处和其他专业施工公司。根据工程特点,建筑企业有不同的名称,如工程局、处、建筑公司、工程公司、市政公司、房屋维修公司、建筑安装公司、机械施工公司、基础设施公司、装饰公司等,建筑公司是其总称。目前,绿色供应链的研究分散,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一直没有统一的绿色供应链的概念。一般认为,绿色供应链是一个融合了现代管理模式的环保思想,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考虑到原料收购、产品设计和制造、销售及运输的全过程,到使用和回收,通过绿色技术和供应链管理手段,实现产品生命周期中环境负面效应是微乎其微。从社会和企业来看,引进绿色环保理念,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和消费,废物回收到通过生态设计来分析整个供应链,通过在企业内部各部门产品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来实现供应链和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使其和谐统一,实现供应链的最低能源消耗和环境的负面影响,以达到最佳的系统环境的环境管理。可见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形成跨企业的协作,覆盖了所有的过程,从原材料的选择到最终产品的销售。主要包括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生产、绿色包装和运输、绿色营销和绿色回收7个环节的选择。

2 建筑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的内涵

供应链绩效评价是指反映供应链的目标,对整个供应链尤其是核心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各环节之间的关系,流程的每一个环节事前、事中、事后分析和评估。通过综合性能从整体考虑不同的绿色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角度看绿色供应链的评价,分析供应链作为一个整体的评价指标,反映的是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性能,以评估整体性能,而且操作为每个成员企业和性能,成员企业之间的整体利益分配,从而建立绿色供应链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不仅分析最大限度的整体供应链的绩效,而且要深入了解每个企业成员的利润。

实施绿色供应链,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系列的决策问题,不能片面检查决定,从绿色供应链管理角度全面、客观地考核和绩效评估,需要建立一个规范的、科学的、具有实用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第一个要求指标体系应能充分体现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绩效,满足绿色供应链节点企业的信息使用者(投资者、债权人、监管者、政府部门等)之间的所有方面,以评估和了解绿色供应链管理要求的性能。此外,指标体系必须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考虑财务指标和供应链的非财务指标相结合。

3 建筑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任何评价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评价体系。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就需要设计一个客观、全面、全方位反映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本文采用理论创新、科学设计、实验调查、反复选择、运用试验、反复论证方法进行指标的选取。具体来说,首先进行科学论证,运用多学科知识构建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紧接着进行问卷调查,向有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对绩效评价的因素的看法得到初步的指标体系;最后试用这个初步的指标体系,在运用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这种方法运用了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考虑的相关人员的实际经验,比较合理,构建的建筑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指标体系如表1。

4 建筑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流程

模糊数学综合分析法是利用模糊集理论的评估方法。采用模糊联系合成的原则、多项因素,判断事物的评级状态下的综合评价方法。模糊评价方法,不仅可以评估和评价对象的整体分数的大小进行排序,但也可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的模糊评估值设置为评估对象的水平。这种传统的数学方法的包含统一的客户服务的结果。主成分分析是设法将原来众多具有一定相关性(比如P个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互相无关的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来的指标。主成分分析,是考察多个变量间相关性一种多元统计方法,研究如何通过少数几个主成分来揭示多个变量间的内部结构,即从原始变量中导出少数几个主成分,使它们尽可能多地保留原始变量的信息,且彼此间互不相关.通常数学上的处理就是将原来P个指标作线性组合,作为新的综合指标。根据提出的模糊层次和主成分分析法的思路,作者建立模糊层次—主成分分析法的评价模型。

4.1 原始数据收集 由于所选指标体系主观性比较强,很难直接收集到数据,所以本文采用了专家打分的方法对各企业的各指标进行评分。具体的做法是,首先搜集待评价的企业的各项具体资料,然后将搜集到的资料整理总结后分别交由专家组审阅。然后专家对企业各项指标独立打分。每项指标分为四个等级:优、良、中、差,其中优、良、中、差四个等级所对应的分值分别为4、3、2、1。每个专家打分的结果权重相同。由公式表达如下:

Am=a11 a12 a13 a14a21 a22 a23 a24┊ ┊ ┊ ┊ai1 ai2 ai3 ai4(1)

Am为第m家企业的打分结果;ai1表示第i个指标得优的票数;ai2表示第个i指标得良的票数;ai3表示第i个指标得中的票数;ai4表示第i个指标得差的票数。

b=(4 3 2 1)T(2)

lm=b·Am(3)

X=(l1 l2 … ln)T(4)

4.2 对二级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出该级指标的综合值 ①企业相应的设施及工作能力A1=(x1,x2,x3,x4);企业管理层管理能力及工作人员素质A2=(x5,x6,…,x12);企业产生的文化A3=(x13,x14,x15)。②分别对A1,A2,A3进行主成分分析并求出各自的综合评价值f1,f2,f3。

4.3 对一级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求出综合值

令F=(f1,f2,f3),对F进行主成分分析并求出一级指标的综

合值及总体综合值U。

U=(u1,u2,…,un)T(5)

则u1,u2,…,un为第n个建筑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的最终结果。

5 结束语

绿色供应链能够实现预期的目标,从而实现从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使用到报废的整个绿色流程,绿色供应链管理要做好,以确保并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研究和标准化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参照提供一些建议,旨在开发能够满足他们的施工企业的资源,并且更有针对性的绩效指标体系,从而为全面、客观地评估绿色供应链整体绩效服务,推动行业的健康绿色供应链的发展,使从源头上就开始让整个供应链的废物处理成为示范典型,以利于协调和控制,体现环保性来构建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协调优化的目的。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建筑业绿色供应链的延伸和内涵正在日益增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进一步的研究:绿色供应链如何创新转型,绿色供应链的变化对建筑企业的负面影响应如何界定和预防;进一步的绿色供应链理论和实践中,如何利用绿色供应链的角度来解释企业的核心能力理论和组成,并确定企业的价值;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化对建筑业绿色供应链的影响及对策。中国建筑企业的信息技术处于起步阶段,对信息的了解,需要加以改进,尤其是中小型企业,仍远远未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因此,信息技术供应商尤其是开发和制造信息技术产品公司应该结合中国的国情,提供多样化的、先进适用技术的企业和个人需求提品,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赵晓军,郇金宝.供应链绩效评估体系研究现状分析[J].商业研究,2005(20).

[2]蔡榕生,吴祈宗.基于聚类分析的供应链绩效标杆选择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5(11).

[3]曹杰,陈森发,吴刚.绿色供应链评价原型系统的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