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06 16:12:24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篇(1)

关键词:技师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理论视角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9-0091-02

技师学院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作为技师学院的一个重点培养层次――技师,是国家高技能人才的后备力量,也是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2006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关于印发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的通知》(劳社部发[2006]16号)中,第一次以文件形式明确了以“学院教育方式”培养后备技师的途径和方法,其入学起点为高中毕业,学制四年,在培养过程中以实践技能为主、理论够用为度,为企业量身打造能够适应一线生产、现场管理、参与技术攻关、开发职工技能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作为具备相关技术,掌握或精通某一类技巧、技能的人――技师,在企业中对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强化生产管理中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从技师的职业资格标准和工作内容看,培养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技师生构建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基础,更是其全面发展,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

技师生的年龄、学历、心理等特点及未来的职业发展无疑是特殊的,然而对此,无论是教育部门还是劳动部门都没有颁布相关的教育大纲或课程标准,相关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都有各自的针对性,对于技师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显然并不完全适用,技师生口语交际的教学实践尚在摸索中。教学实践离不开教育理论的支撑,为此,笔者从技师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理论视角,做了如下的探究: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技师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环境的构建

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环境应具备“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属性。其中“情境”要求学习环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是对教学设计提出的具体要求。即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不仅教学目标的分析必须要作为教学设计的考虑要素,是否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创设问题也应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因此,从该理论视角来看,技师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的理想学习环境应该包括交际情境的创立、交际对象的写作和交流、以及对口语交际知识的意义构建,即通过交际活动完成口语交际教学过程。

从建构主义教学观出发,把言语交际活动作为口语教学主要的途径,即意味着把教学目的与教学方式统一起来,实现教学过程的交际化、过程化;意味着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自我建构。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自我建构,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内在规律以及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佳方法就是让学习者在真实环境中感受、体验,从而通过获得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通过聆听他人关于此种经验的介绍和讲授,因此教学应为每一个学习者提供自我建构的空间和机会,构建“情境教学”模式。按照建构主义的理解,口语交际教学就应该创设模拟与现实情况相类似事件、问题、工作任务或情境,让学习者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交际活动,在真实活动中感受和体验,获取直接经验,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创设情境,进行以交际活动为主要教学方式的口语教学不但是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本质要求,也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教学观的重要启示。

二、成就动机理论与技师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内在动机的激发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对课堂学习有影响的因素包括情感因素和社会因素。在这一点上,奥苏贝尔最关注的就是成就动机。在他看来,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驱力、自我――增强驱力和附属驱力三个方面的驱力所组成,学生的认知学习是受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共同影响的。20世纪50年代通过对人的需求和动机进行研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在奥苏贝尔“成就动机”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成就动机理论”,也称之为“三种需求理论”,把人的高层次需求归纳为对成就、权利和亲和的需求。麦克利兰对这三种需求,特别是“成就需求”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所谓“成就需求”,是指争取成功并希望做得最好的需求。谓“亲和需求”,是指建立友好亲密人际关系的需求。麦克利兰的成就动因理论认为:“真正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就是胜任素质。胜任素质指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有卓越成就感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的特质。”

从成就动因理论的视角来看,技师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激发其口语交际学习的内在动力,特别是激发技师生的成就需求与亲和需求,使其能够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与需求。在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制定适宜的学习目标,借鉴心理学中“跳一跳,摘果子”理论,使学生通过一定努力实现学习目标,从而获得成就需求。同时,创设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学习模式,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满足学生的亲和需求,使学生在学习知识、获得能力的过程中,真诚地交流和沟通,实现思想的碰撞,激发其口语交际能力提升的内在动机。

三、语用学交际功能理论与技师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原则的确立

语用学理论阐释了口语交际行为与言语行为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心理过程,为学生个体被动体验向科学化个人素质、能力提高以至于形成良好习惯奠定了理论基础。

20世纪30年代美国哲学家莫里斯和卡纳普先后提出了语用学的概念。60年代初,英国哲学家奥斯汀首先提出“言语行为”的理论,后来在美国哲学家塞尔等人的努力下,使这一理论趋于成熟;60年代末,美国语用学家格赖斯又提出了“会话隐涵”的理论。这些理论构成了语用学的核心内容。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看,交际活动作为一个过程,必须具备以下要素:一是交际的双方即听说双方:交际总是通过听说双方的身份交替互换而在人与人之间进行,因此交际双方的存在是交际活动中不可缺少要素;二是交际意图及交际活动的目的: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或是传递信息,或是交流情感,或是希望得到对方对交际内容的反馈,或是希望与对方分享某种感受等,总之,所有的交际活动都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这就是交际的意图;三是语言表达形式:语言表达是交际过程中的必要因素,是交际活动的信息载体,没有这个载体,交际就无法进行;四是交际的环境:任何交际活动都是发生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的,交际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交际活动的进行,可以这样说没有环境就没有交际;五是交际的效果:交际作为有意图的行为,必然一定有效应伴随其中,意图得到实现即为正效应,意图得不到实现即为零效应,与意图相背离则为负效应。在交际过程中,交际效果关键在于交际意图能否实现,因此交际过程不仅要考虑交际意图的表达方式,还要讲究交际技巧及策略的运用,要使语言表达合乎交际对象的社会地位、身份、知识和修养以及心理状态等。以至对声音的控制、态势语的运用等;对语境适切、得体掌控等;对环境、情势的把握;对语言和非语言工具的运用;对各种交际手段的掌握;还涉及到感染对方的能力等。这才能体现语言交际性,表现个人的言语交际能力。

从语用学交际功能的角度来看,语言的运用(即言语),为言语交际情景中话语意义的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提出了交际原则。

第一,合作原则。合作原则是格莱斯在1976年哈佛大学演讲时提出的,其目的是为了确保会话的顺利进行。他指出:“在言语交际中,双方都希望所说的话语能够互相理解,彼此总是需要互相合作的,因此都遵循合作原则。”格莱斯提出的合作原则包括四条准则:质量准则、适量准则、关联准则、方式准则。

第二,礼貌原则。英国语言学家杰弗里・利奇在格莱斯之后提出了“礼貌原则”。“礼貌原则”跟“合作原则”密切相关,其核心是场合、关系和方式。“说什么”取决于“场合”,“对谁说”取决于“关系”,“怎么说”取决于“方式”。从总体上看,礼貌原则是以“利他”作为特征的共包括六条准则: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逊准则、一致准则、同情准则。

第三,协调原则。斯科滕认为除了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和准则之外,会话活动也受协调原则及其准则的制约;协调原则在协调会话参与者的身份时起到重要作用。“协调原则指导交谈者选择谈话的形式,使他表示出谈话人所希望的、在目前交谈中与受话人之间应起作用的那一套权利的义务。”

综上所述,从现代语用学的理论视角来看,语言的首要功能是交际性,因此口语交际教学的首要任务应是解决学生在使用口语进行交际时存在问题,教学的目的应是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所以,口语教学应该指向交际,即培养学生运用口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口语是工具,交际是目的。技师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原则的确立必须建立在这一基础上。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篇(2)

【关键词】跨文化;大学英语;教学;能力

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外语学习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文化学习。英语学习也必然离不开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与理解。由于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交际,英语学习也就自然地要涉及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这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曾提出过交际能力的四个要素,即语法性(possibility)、可行性(feasibility)、得体性(appropriateness)和现实性(actually performed),后两个因素直接和文化有关[1]。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场合使用恰当、得体的,真实、地道的英语。这已经不是仅靠语言知识就能解决的问题了,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包括文化知识的传授。

1跨文化理念的含义

跨文化交际能力涉及文化、交际和能力等层面,其基础是交际和交际能力。英语中“交际”是communication,含义是通讯、传达、信息(交换)、交通等;而大学英语中“交际”指人与人之间的往来接触。现代交际学范畴内“交际”的定义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信息的过程,即人们运用语言或非语言信息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的交流过程。交际能力是一种社交能力,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在拥有这种基本社交能力的基础上,在其他文化背景下的有效交际能力。

跨文化意识是指对异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异同的敏感度,和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如英语)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这种敏感度是可以培养的,这种自觉性也是可以培养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这种敏感度和自觉性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通过显性的教学活动和隐性的潜移默化让学生建立和提高这种敏感度和自觉性。

2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

2.1学生普遍害怕发言

学生在英语课堂上都有一个最普遍的心理障碍——害怕发言。因为,口语表达要求说话者要能迅速对输入的语言进行解码,快速理解后灵活主动地做出反应,再迅速对输出的内容进行编码。然而,作为学生要用非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就不是那么顺畅的。常常是大脑中表达内容已形成,但是语言输出材料还没有准备好,话到嘴边开不了口;或者是语言形式运用不对,说出的内容并不是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所言非所思”。这样,学生就会感到力不从心,很失败,长此以往焦虑也就自然产生。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心理压力,害怕上英语课、害怕发言。

2.2语言操练富于创造性

英语课堂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口头交际能力,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即语言输出。语言输出并不是凭空就有的,而是需要有充分的语言输入。因此,英语课堂上会组织学生对语言形式进行操练,会进行一定量的反复模仿。然而课堂上设置的情景终究不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交际情景,现实交际总是随着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不断变化中的,所以为了适应现实交际中不断变化的需要,学生对语言形式的练习也不是机械的,而是更富有创造性。

2.3侧重口头,综合培养

按照语言产生的心理机制来看,口语表达必须经过一个三阶段的过程,即计划语言组织语言用语言表达,这就要求说话人能根据自己心里所思、心里所想来规划语言内容,能运用自身已有的语言形式来组织内容,最后顺利进行语言表达。再者,口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但交际不是单方面的行为,必须在双方互动、协商的基础上完成,这就要求学习者除了能表达意义以外,还得能理解信息。

3跨文化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3.1教学中注重介绍词语的文化内涵

语言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工具。词汇的意义分为概念意义和文化意义。概念意义指词汇的语言意义;文化意义则指词汇的感彩、风格意义和比喻意义等。文化意义是指某一文化群体对一客体本身所作的主观评价,同一客体在不同文化的人中产生的联想意义不同。词语在文化上的差异是学好外语的一大障碍,因此,在词汇教学中要注意词语的文化意义在目标语和母语之间的对比。例如“狗”一词,在汉语与英语中的文化意义相差甚远。,在汉语中“狗”是贬义的,汉语中有“落水狗”、“走狗”,“狗仗人势”等说法,而英语国家的人对狗的看法与中国人截然不同,在英语中“狗”的文化意义是褒义的,英语中有a lucky dog(幸运儿)、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a gay dog(快乐的人)等用法。

3.2教学中挖掘中英两种语言在句法和篇章结构上的差异

教学中要提醒学生中英两种语言在句子结构形式上的差异,即汉语句子重意合,英语句子重形合;汉语的时间概念由时间状语表达,英语的时间概念由动词的时态变化来表达。在篇章结构上,英语主要呈直线型,汉语篇章主要呈曲线型。英语的段首一般是开门见山的主题句,然后按一条线发展展开,整个段落围绕主题句展开,每个句子都与主题密切相关;汉语则讲究“曲径通幽”,叙述和论证时一般是含蓄而委婉。中国学生常犯的错误是用汉语的模式来写英语文章,外国人读了感到不知所云,因此,在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教学中要加以正确引导,使他们能够准确掌握并且运用英语的行文习惯。

3.3教学中介绍英语的交际习惯和行为方式

文化制约着人们的一切行为,也制约着人们的语言行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不同的语言习惯和行为方式,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目标语与母语在交际习惯和行为方式差异上的敏感性,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例如,在日常交往中,英语国家的人喜欢谈论天气、地理位置等话题,而把年龄、工资、婚姻状况等作为禁忌的话题。中国喜欢用“你吃了吗?……去哪儿呀?”来打招呼,而英语中Have you had your lunch?(你吃了吗?)则表示向对方发出邀请的意思。再如,中国在接受礼物时,习惯推辞几次才接受,当着客人的面打开礼物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而英语国家的人则习惯当场把礼物拆开,并且要赞美几句。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差异并以本族人的观点去理解目的语文化,使他们具备进行得体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课堂讨论活动可以采取非正式、不同定的文化讨论形式,也可以采取就某一文化特定方面进行理论验证式的、固定的讨论形式。课堂讨论活动对学生培养文化意识具有显著的效果,但并不是唯一的文化教学模式,并且这一活动的进行离不开一些刺激方法和输入方法的配合。

结论

总之,越来越多的外语教学和研究人员意识到了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求外语教师必须寓文化教学于语言教学之中,在传授英语语法规则和句型操练的同时,还要重视对目的语文化背景的教学,并采取相应对策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1]郭晏君. 浅谈初中阶段的跨文化英语教学[J]. 现代教育科学,2013,06:159-160.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篇(3)

关键词:初中英语 口语交际 培养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词汇、语法进行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对外语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外语交际能力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得普遍重视。而学生是未来人才的新生代力量,因此在现代社会加强对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必要的。近年来,初中英语口语的重要性已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这在新的英语教材编写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此,培养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熟练运用英语的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

但是在现实的英语教学中却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忽视英语口语表达的重要性、学生对开口讲英语怀有恐惧和排斥的心理、缺乏一定的语言环境导致学生没机会开口说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个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进行了以下途径的尝试。

一、更新观念,重视学生的英语口语教学

传统的英语教学一直都是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传授中,这种陈旧的教学观念直接导致了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较差的局面。所以教师应该更新观念,在注重词汇讲解和语法分析的同时,也要对学生的英语口语训练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虽然近年来初中英语在教学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和突破,英语口语交际也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定重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大量英语口语“低效教学”甚至“无效教学”的现象,导致了学生英语口语水平难以提高。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教师对英语口语教学重视度不够造成的,教师没有真正将口语教学放在心上,缺乏对英语口语教学的研究和学习。所以教师应该将英语口语教学落实到实处,花费一定的精力去仔细研究英语口语的有效性教学,务必要让学生在口语表达上得到突破性的进展。

二、调节策略,培养学生说英语的兴趣

我国着名的心理学家潘菽曾这样说道:“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因此培养学生说英语的兴趣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此,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一)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英语口语表达上总是词不达意,或者干脆就是中文直接翻译式的英语口语,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认识而直接用汉语的思维习惯来学习英语所导致的。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适当渗入一些跨文化交际内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此同时奇特的异域文化也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比如“dog”这个词在东西方就有着截然不同文化含义,在汉语里狗经常是用来表达不好的、令人憎恶的情感,是一个贬义词,有鸡鸣狗盗、狗仗人势等;然而在西方文化中,狗却是忠诚的象征,常常带有褒义色彩。例如“a lucky dog”应该译为“幸运儿”而不是“幸运狗”,“love me,love my dog”则译为“爱屋及乌”。又比如我们说“吹牛”,而西方文化里要表达同样的意思却是用“talk horse”一词,在这里学生就要注意不要把它直译为“吹马”。还比如“白色”这一颜色在中国象征了凶兆、失败、愚蠢等不好的意思,有白事、白旗、等;而在西方文化语境中它却象征着高雅纯洁、纯真无邪,如“a white soul”就译为“纯洁的心灵”、“white lie”则译为“善意的谎言”等。

(二)营造一个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

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操作可行的英语口语练习语言环境,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该做到尽量用英语来组织教学,让学生适应英语口语的表达环境,从而培养学生讲英语的习惯。现在新编的教材每单元都有口语交际的话题,教师可以深入挖掘课本资源,让英语口语落实到每天的教学日程上来。如每天“课堂五分钟”前可以轮流让每一位学生上台用英语进行演讲、讲故事、美文朗诵等,然后再根据上台者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相关提问,争取将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口语交际中来。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编排成话剧在课堂上进行表演,这样的做法不仅能使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中收获快乐,更重要的是能让他们得到口语的实践锻炼。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创新精神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口语交际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区别于过去的说话教学的新的教学内容。口语交际依靠听、说等手段来进行沟通、交流,彼此之间交流信息、沟通情感,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主要方式。口语交际训练主要注重训练学生与人交流时的应对与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与团队合作意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交际情境,寻找学生感兴趣的交际话题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并想方设法地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让学生敢于在同学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口语交际训练的主要训练目标。教师应该从学生刚入学开始,尽量开展大量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口语交际活动使学生习惯于向别人表达自己,分享自己的想法,让学生认识到口语交际在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就如学习课文、练习作文一样重要。在不断地练习中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风格,进而养成善于创新的意识。

一、用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口语交际教学当中我们经常遇到这种现象:学生平常在与同学进行常态交流时往往滔滔不绝、轻松自如,但是,在交际课上或其他的正式场合,就会变得害羞、胆怯,害怕出错,或者担心自己说不好被同学笑,大多就不敢发言,也不愿主动与他人进行沟通。所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信心,锻炼学生敢于表达的心理素质是小学阶段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教师应不断创造能够让学生当众表达的机会,以此培养学生面对别人的勇气。只有学生敢开口说了,才会逐步地学会怎样说、怎样说好,成为善于表达的人,这就需要教师激发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兴趣,学生在满怀兴趣的前提下才能够焕发创造的能力。教师要在口语交际教学当中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比如:曲折生动的故事、多媒体手段的直观刺激、实地的观察思考、亲自动手操作……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当中的口语交际内容就是组织学生自主策划秋游活动,这样的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学生非常感兴趣,既有表达欲望,又有创新意识,提出了很多新奇的点子。学生在这次活动中既提高了口语交际的能力,又学会了与同学合作,听取不同的意见;最大的收获还是创新精神得以激发,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展开创新思维

语文课要以学生为主体,口语交际课也不例外。教师在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时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口语交际当中。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五》当中的口语交际是“演一演课本剧”,我就让学生自己分组,寻找合作伙伴进行排练。学生自己分工,对课文进行语言改编、分配角色、设计服装,有的小组甚至给小短剧配上了适合的音乐。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有演《半截蜡烛》的,有演《陶罐与铁罐》的,也有选择《地震中的父与子》,表演完成以后,学生不仅对课文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掌握了课本剧表演需要注意的事项,发展了创新思维。

三、拓展教材启发学生想象空间

学生的想象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造精神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教材进行拓展,以此启发学生的想象空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比如,组织学生举行辩论会,教师就应该事先对学生进行方法与技巧的培训,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写好自己的辩论词。另外,我还经常组织学生在版内开展各种各样的口语交际活动,如:故事会、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等。在组织这些活动时,我大胆放权,让学生自行组织,设计程序、确定主题、选拔主持人、定出评奖标准等,学生在组织这些活动的同时,不仅提高了与人交际、沟通的能力,还养成了与人合作、不断创新的精神。

总之,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当中,只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运用的训练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渗透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教育,就可以让学生在与人交际的实践当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又能养成不断创新的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颖.口语交际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小学语文教育,2002(11).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篇(5)

    但是在现实的英语教学中却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忽视英语口语表达的重要性、学生对开口讲英语怀有恐惧和排斥的心理、缺乏一定的语言环境导致学生没机会开口说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个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进行了以下途径的尝试。

    一、更新观念,重视学生的英语口语教学

    传统的英语教学一直都是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传授中,这种陈旧的教学观念直接导致了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较差的局面。所以教师应该更新观念,在注重词汇讲解和语法分析的同时,也要对学生的英语口语训练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虽然近年来初中英语在教学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和突破,英语口语交际也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定重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大量英语口语“低效教学”甚至“无效教学”的现象,导致了学生英语口语水平难以提高。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教师对英语口语教学重视度不够造成的,教师没有真正将口语教学放在心上,缺乏对英语口语教学的研究和学习。所以教师应该将英语口语教学落实到实处,花费一定的精力去仔细研究英语口语的有效性教学,务必要让学生在口语表达上得到突破性的进展。

    二、调节策略,培养学生说英语的兴趣

    我国着名的心理学家潘菽曾这样说道:“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因此培养学生说英语的兴趣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此,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2.1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任教来,我发现学生在英语口语表达上总是词不达意,或者干脆就是中文直接翻译式的英语口语,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认识而直接用汉语的思维习惯来学习英语所导致的。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适当渗入一些跨文化交际内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此同时奇特的异域文化也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比如“dog”这个词在东西方就有着截然不同文化含义,在汉语里狗经常是用来表达不好的、令人憎恶的情感,是一个贬义词,有鸡鸣狗盗、狗仗人势等;然而在西方文化中,狗却是忠诚的象征,常常带有褒义色彩。例如“a lucky dog”应该译为“幸运儿”而不是“幸运狗”,“love me,love my dog”则译为“爱屋及乌”。又比如我们说“吹牛”,而西方文化里要表达同样的意思却是用“talk horse”一词,在这里学生就要注意不要把它直译为“吹马”。还比如“白色”这一颜色在中国象征了凶兆、失败、愚蠢等不好的意思,有白事、白旗、白痴等;而在西方文化语境中它却象征着高雅纯洁、纯真无邪,如“a white soul”就译为“纯洁的心灵”、“white lie”则译为“善意的谎言”等。

    2.2营造一个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

    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操作可行的英语口语练习语言环境,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该做到尽量用英语来组织教学,让学生适应英语口语的表达环境,从而培养学生讲英语的习惯。现在新编的教材每单元都有口语交际的话题,教师可以深入挖掘课本资源,让英语口语落实到每天的教学日程上来。如每天“课堂五分钟”前可以轮流让每一位学生上台用英语进行演讲、讲故事、美文朗诵等,然后再根据上台者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相关提问,争取将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口语交际中来。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编排成话剧在课堂上进行表演,这样的做法不仅能使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中收获快乐,更重要的是能让他们得到口语的实践锻炼。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篇(6)

    但是在现实的英语教学中却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忽视英语口语表达的重要性、学生对开口讲英语怀有恐惧和排斥的心理、缺乏一定的语言环境导致学生没机会开口说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个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进行了以下途径的尝试。

    一、更新观念,重视学生的英语口语教学

    传统的英语教学一直都是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传授中,这种陈旧的教学观念直接导致了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较差的局面。所以教师应该更新观念,在注重词汇讲解和语法分析的同时,也要对学生的英语口语训练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虽然近年来初中英语在教学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和突破,英语口语交际也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定重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大量英语口语“低效教学”甚至“无效教学”的现象,导致了学生英语口语水平难以提高。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教师对英语口语教学重视度不够造成的,教师没有真正将口语教学放在心上,缺乏对英语口语教学的研究和学习。所以教师应该将英语口语教学落实到实处,花费一定的精力去仔细研究英语口语的有效性教学,务必要让学生在口语表达上得到突破性的进展。

    二、调节策略,培养学生说英语的兴趣

    我国着名的心理学家潘菽曾这样说道:“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因此培养学生说英语的兴趣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此,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2.1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任教来,我发现学生在英语口语表达上总是词不达意,或者干脆就是中文直接翻译式的英语口语,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认识而直接用汉语的思维习惯来学习英语所导致的。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适当渗入一些跨文化交际内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此同时奇特的异域文化也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比如“dog”这个词在东西方就有着截然不同文化含义,在汉语里狗经常是用来表达不好的、令人憎恶的情感,是一个贬义词,有鸡鸣狗盗、狗仗人势等;然而在西方文化中,狗却是忠诚的象征,常常带有褒义色彩。例如“a lucky dog”应该译为“幸运儿”而不是“幸运狗”,“love me,love my dog”则译为“爱屋及乌”。又比如我们说“吹牛”,而西方文化里要表达同样的意思却是用“talk horse”一词,在这里学生就要注意不要把它直译为“吹马”。还比如“白色”这一颜色在中国象征了凶兆、失败、愚蠢等不好的意思,有白事、白旗、白痴等;而在西方文化语境中它却象征着高雅纯洁、纯真无邪,如“a white soul”就译为“纯洁的心灵”、“white lie”则译为“善意的谎言”等。

    2.2营造一个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

    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操作可行的英语口语练习语言环境,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该做到尽量用英语来组织教学,让学生适应英语口语的表达环境,从而培养学生讲英语的习惯。现在新编的教材每单元都有口语交际的话题,教师可以深入挖掘课本资源,让英语口语落实到每天的教学日程上来。如每天“课堂五分钟”前可以轮流让每一位学生上台用英语进行演讲、讲、美文朗诵等,然后再根据上台者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相关提问,争取将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口语交际中来。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编排成话剧在课堂上进行表演,这样的做法不仅能使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中收获快乐,更重要的是能让他们得到口语的实践锻炼。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篇(7)

内容

【摘要】

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生活的一项基本能力,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应该注重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口语交际不仅要求听说技巧,还要求具有待人处世、举止谈吐、临场应变以及传情达意等方面的能力与素质。口语交际的能力的培养,其实是以听说能力为核心,包括了交往能力在内的一种综合能力。

关键词:

基本能力 与人交往

综合能力 贯穿 延伸

正文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一项基本能力,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应该注重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他们能够掌握与人交往的方法和策略。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将旧大纲要求的“听话说话”改为了“口语交际”的提法。我认为,这不仅是提法的改变,更是观念的改变;不仅是口语交际内涵理解的变化,更会引起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体制的变革。

“听话说话”能力,重点落在学生自身的倾听与表达。“口语交际”更强调双向互动的特点,是信息的交流与人、文的统一体了。因此,它不仅要求听说技巧,还要求具有待人处世、举止谈吐、临场应变以及传情达意等方面的能力与素质。口语交际的能力的培养,其实是以听说能力为核心,包括了交往能力在内的一种综合能力。我认为,小学的口语交际的教学的任务,应该是在学生已有的听说能力的基础上,规范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例如倾听别人的说话,表达自己意思,应对当时的情况的能力以及文明的态度和良好的语言习惯。

口语交际可不能把它看作一个孤立的教学活动,要把他贯穿整个教育过程的始终。

第一:在平时的课堂上就要经常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并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错误。

第二:在课堂教学中要讲求民主,努力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使学生乐于交流,同时指导他们交流的方法。

第三:在阅读教学中应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积累,经常背诵一些精彩语段,是学生的语言库里有存货,做到说起话来言之有物。

第四:通过生动活泼的语文活动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例如搞一些猜谜、赛诗、讲故事等小活动,组织辩论会、演讲比赛等活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