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公立医院经济管理

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16 08:23:01

公立医院经济管理

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篇(1)

新医改的推行实施将公立医院的改革推向了“深水区”。而医院经济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管理效力将直接影响着医院是否能可持续发展。本文就近两年新医改形势下医院经济管理进行相关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

新医改;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研究

一、引言

新医改将工作重点安排在全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破除以药养医机制,深化编制人事绩效制度改革,完善分级诊疗体系等各项配套改革。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入,医院要变革优化经济管理,加强管理和监督的力度,合理控制成本和支出,完善预算机制,以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二、新医改对医院经济管理提出的挑战

(一)新医改下,相关补偿机制对医院经济管理的影响

随着以药养医机制的废除,公立医院改革的探索关键因素演变成经济补偿机制是否科学建立。从现今发展来看,公立医院的融资渠道单一是限制公立医院长远发展的主要碍脚石。多数公立医院的资金运营来源是以医院服务收费为主导,对于社会资本引入和政府拨款只是辅助,这造成了公立医院既要创收又要保持公益性的矛盾。随着以往以药养医的传统机制废除,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有所变化,由财政补助收费形式、药品加成收费形式、医疗服务收费形式演变为现今的财政补助方面、医疗服务方面收费形式。基于补偿机制改革的深入,经济市场面临严峻挑战,公立医院需要在保持自有的公益性质的基础上,适应经济市场的需求,也因此,公立医院的相关经济管理模式改革与创新尤为的重要。

(二)经济市场竞争中药品和相关医用材料的招标

在经济市场中,药品的药价和相关医用材料价格方面,采用的是采购两套体系,分别是零售最高限价、集中采购体系。这两套体系的运用会呈现药价加大、医用材料价虚低的现象,长远来说不利于医药产业、医用材料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在集中采购体系中,我国政府在药品及医用材料公开招标过程中进行价格直接干预,不利于经济市场竞争力发展。除此之外,公立医院机构自行采购药品能体现法人对财产的独立使用权,但是卫生行政等相关部门的集中采购招标形式,不利于落实医院法人独立主导地位。另一方面来说集中采购使得交易成本大大增加,后付费的结算模式很难实现经济市场的量价挂钩,使得市场准入程序变得流程繁琐,违背经济市场的竞争规律。

(三)成本管理不全面,监管制度不统一

全面的成本管理,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指成本计划、核算、分析评价、控制等内容。作为社会公益机构,有效的成本管理是公立医院在经济市场中提升竞争力、达成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重要路径,可以为医院的节约化、可持续化长远发展打好地基建设。截止目前,公立医院多少存在成本核算方面的问题。一是医院对成本管理认识度不足。对成本管理的不够重视或认识片面是常见的问题。只重视收入,忽视成本管理的现象屡见不鲜;二是医院对成本控制的教育度不足。大多公立医院没有建立成本控制制度,成本控制制度体系不够完善,甚至缺乏对医院全体员工的宣传教育;三是成本核算仅局限于以科室为单位的成本核算,发生的科室管理费用很少计入成本属于不完全成本核算;四是未及时开展医疗成本分析预算,导致盲目投资,造成经济风险;五是目前大部分公立医院使用传统核算方法管理固定资产,已经无法适应新医改的要求。也由于大多公立医院对于固定资产方面管理不够严谨,使得固定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科学管理体系,比如新采购的医疗专业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没有及时入账;比如已报废的医用设备仍在账面显示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处理等等情况,使得医院的真正资产无法准确的进行成本核算。浪费医院资源、资源分配不合理必然导致医疗设备无法达到最大化利用率,造成公立医院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四)缺乏完善绩效管理机制

由于对绩效管理方面的认识不足或片面,部分医院管理层在实施绩效考核制度变得流于形式。很多医务员工对于绩效考核结果认同度不高,一旦管理环节沟通交流力度不够,必会影响医院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绩效管理制度的机械化、非人性化必会长期影响着医院运作经营情况。因此推行有效的激励绩效制度是必要的措施。一方面完善管理体系可以使得本管理制度符合新医改趋势,完成与实际接轨,另一方面医务人员薪酬收入与绩效考核挂钩,对收入提高方面、人际关系方面、职业发展方面和自尊情感方面都有促进及提升作用。

三、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对策

(一)拓展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寻找公立医院公益性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点

在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需要先满足社会的公益性质,才能考虑经济效益的长远发展。对于社会的公益性质,可以满足广大社会受众的医疗公共服务需求,对于经济效益,需要公立医院的融资渠道多元化、投入回报机制建立的合理性来决定的。引入社会资本的良性引入与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不发生冲突,因此,公立医院改革可以适当考虑社会资本的吸纳。医院的营利组织与非营利组织存在的只是服务对象的不同,都是以治病救人为最高宗旨。资金的引入关系到医院的正常运作。资金的充足情况直接影响到服务质量的高低。因此仅靠政府的补偿并不能满足公立医院的长远运营及发展需要。在引入社会资本前,公立医院需要做好降低成本的准备,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医院营利性组织及非营利性组织的监管力度,使得医院实现规范化制度管理。

(二)药价管理机制的明确建立和体系完善

首先来说,由政府相关部门建立明确药价集体招投标机制。一般情况下由卫生、医保、物价、药监等政府部门,协同生产经营药品及医用材料的企业、病患者以及医院医生等相关方的利益代表组成,通过对药品和相关医用材料的定价规则讨论、协商,来保证患者和企业的最终申诉权、质询权。其次再说,药价的提升、医用材料价格的管理方面决策需要秉持透明、可预见管理原则,在制定相关价格政策时,需要对社会公开化研讨,比如对差率管制方面、零售最高限价方面、医保支付价方面政策研讨等等。为加强社会公众对药价政策的解读,必要时行业标准医药成本应当承受社会公众的质询。最后,医院应优化收入结构,控制药占比,实行药品零库存,鼓励使用低价药,降低药品资金周转成本;降低耗材比,提高高值耗材准入门槛;切实提升自身医疗水平和职业操守,完善考评制度,严禁出现“大处方”。

(三)加强经费管理,完善成本管理、核算体系

传统医院资金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医改形势下长远发展需求。因此,应当将成本管理、核算管理两手抓,作为医院经营的重要管理手段。对于医院经费的使用,应当严格贯彻经费制度,确保医院经费费用达到规定范围,避免超出不可控现象。加强医院资金使用的最大化。加强医院设备等固定资产方面的管理,落实相关管理责任制,使固定资产责任由科室落实到人,减少医院资产的不必要流失。加强对医院各科室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情况的审查并做好记录,做到资源合理分布,提升资源利用率。

(四)完善自身薪酬激励制度

目前,多数医院的绩效考核方案,基本以收支结余为主,受到改革的冲击会较大。所以绩效考核要尽快减少收支结余考核所占比例,若想调动医务工作员工的热情与积极性,绩效考核应当将综合考量和岗位绩效结合考虑,使得工作量、服务质量可以全面体现。因此加强公立医院的绩效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绩效薪酬体系管理,推行科学、合理的绩效工资制度,可以实现绩效机制的公平、公正原则。

四、结束语

针对新医改形势所带来的挑战,公立医院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面对。在保有自身公益服务性质的前提下,考虑经济效益的长远发展,使得公立医院的建立具有现实性重要意义。

作者:王东 单位:连云港市中医院

参考文献:

[1]谢光强.“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医务人员激励机制讨论[J].《大家健康》,2014年8月第8卷第16期323页

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篇(2)

(一)有助于对医院各专科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掌握

在公立医院的经济运行过程中,通过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对医院各专科的投入成本与收入效益进行核算,医院的有关管理者能够对医院各专科运行的各种数据指标进行全面了解,以掌握各专科的具体运行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做出与医院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管理措施,以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改善医院管理现状,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

(二)有助于医疗成本的有效控制

在公立医院的经济活动中,其主要的管理活动包括对医院财务进行管理,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与评价,提供相关的医疗服务与资源利用信息等,为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不断加强其对医院经济运行的管理水平。在公立医院的经济运行管理工作中,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能够对医院经济活动进行有效地成本控制,并促进医院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提高医院各种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对医疗成本进行有效控制,以降低医疗患者为维持健康所支出的费用成本,减少其经济负担。

二、在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中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的有效策略

(一)充分利用医疗资源,做好医疗成本的控制工作

将成本效益分析法运用到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中,主要就是为了对医疗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发挥其最大效应,以实现对医疗成本的有效控制。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对于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不断建设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公立医院的经济运行过程中,要求各医疗机构对医疗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并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发挥出无限的价值,满足我国广大群众的实际需要。另外,作为公立医院,要充分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对医院在经济活动中的成本投入进行有效管理,对医院的成本投入与收入效益进行分析、核算,对各科室的投入成本进行控制,促进收益对成本投入的补偿,以实现公立医院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对成本投入与社会收益进行全面考虑,促进成本效益分析结果的客观性

在公立医院的经济运行过程中,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对医院的成本投入与社会收益进行全面考虑,在此分析标准的指导作用下,医院的社会收益将作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重点考虑因素,有效促进成本效益分析结果的客观性与全面性。一方面,在成本投入上的经济要素。医院在运行中,医疗人力投入成本,对医院内部员工的专业培训支出,大量的医疗资源的费用支出,水电资源的消耗以及医疗设备的应用等,体现出分析效果的客观性。另一方面,在社会收益上的经济要素。在医院的科研工作中,对原有操作程序的合理简化,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并保证了医疗效果的有效性与准确性,使患者的精神压力与经济负担都有所减轻。再加上一些在医院科研工作中,产生的无形的收益以及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收益,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对这类收益进行评估,体现了分析效果的全面性。

(三)保持医院公益性,实现医院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公立医院要以公益性经营为主,作为政府要加大对公立医院的投入与建设力度,强化其责任感,促进国民健康策略的改进与完善,有效减轻我国广大群众的就医负担,使看病贵、看病难的现状得以有效缓解。同时,要完善医疗卫生制度,使其覆盖城乡广大居民,为我国居民提供质优价廉、安全可靠的医疗服务。

三、总结

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篇(3)

1.1当前我国有相当多的医院对于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都远远不够,对经济管理在医院生存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且竞争意识不强。对于医院来讲,经济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是医院的经济能否合理组织和协调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必须全员参与到其中,才能充分发挥经济管理的重要作用。但是,很多医务人员片面的认为经济管理只是领导层和相关部门的任务,和自己无关。这种错误的认知得不到纠正,严重影响了医院经济管理的效果和水平。

1.2对经济管理的相关知识非常缺乏。在我国当前的医院中有一部分医院意识到了经济管理对医院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作用,也了解经济管理影响着医院的生存和发展竞争,同时也有提高医院经济管理水平的想法。但是在医院的很多医务人员和领导都是医学专家出身,对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相当欠缺。这就使得经济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都不可能在医院得到良好的运用,经济管理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所以现阶段在医院存在着很多的呆帐、坏帐,所有这些现象的产生基本上都是由于医院管理者对经济管理的相关知识非常缺乏,采取内部宽松的经济管理纪律、不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等引起的。

1.3医院的经济管理模式相当滞后。很多医院的经济管理模式采用仍然是传统的粗放式管理,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方式,医院的有限的资源得不到科学合理的配置,很难使医院在投入较少资源的情况下得到较多的经济收益。

1.4对经济管理的理解方面存在着误区。当前很多医院的领导片面的认为经济管理就是要赚钱,因此,他们就只重视一时的经济收入、业务总量等问题,但是却忽视了随之而来提高的医疗成本。甚至有些时候会导致医疗机构的收入提高但是结余却下降的局面,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的健康发展。

1.5由于大部分的医院属于公立医院,所以存在计划福利性比例较高,国家经济计划与政府拨款占据主要地位。所以导致医院普遍存在投入支出不计成本的现象。医院的财务始终处于低水平管理的局面,财务管理手段与方法较为落后。财务管理人员甚至普遍的轻视经济管理,风险意识淡薄。与此同时,大多数的医院的经济审核制度以及防风险预案等制度都相对薄弱,缺乏建立完整的经济风险的评估、预防、响应、问责等机制,造成严重的铺张浪费现象。特别是部分医院还蔓延一种“超前消费”的错误思想,这样经过长时间混乱的经济管理模式的循环,使得医院的财政收支严重失衡,面临多方面的财务风险。由此可见,医院的经济管理人员要学习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对医院的发展要求,开拓医院的融资渠道、合理降低医院的成本、最大限度的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

二、提升医院经济管理的具体措施

为了有效提升医院的经济管理水平,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以及相关理论的研究,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具体措施:

2.1提高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建立经济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

作为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要充分意识到医院所面临的财务风险。避免出现会计信息失真、违法乱纪等现象的发生。所以在医院的经济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责任心等因素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为了加强与调动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对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以此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医院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激励约束制度。对参与经济管理人员业绩进行合理有效的考查与评价,并且按照其工作的业绩进行分明的赏罚制度。对在经济管理工作处表现较突出的人员通过奖金、人员调动等手段调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于不能够承担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人员要进行通报批评或者调离岗位等处理。这样才能调动财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以及不断学习的动力。

2.2加强医院财务的统一管理,完善经济内部审计的工作方法

医院的财务特点是统一管理与核算,所以医院要清晰财务的收入与支出项目。将医疗、药品、国家补助、其他资助等各项收入以及药品、人员管理等支出进行整体核算。并且要加强医院的经济内部审计的工作方法,实现对医疗、药品等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在此方面医院可以充分借鉴企业成功的经济活动审计方法,对医院的内部各种经济活动的决策、管理等方面进行一个综合的、立体的观察与评估。从而提高医院对财务风险与经济审计风险的有效控制。能够达到将发现医院的财务风险意识贯穿到成本核算以及各项支出等经济活动当中。主要的经济内部审计的工作方法有以下几点:

(1)先对医院内部所有部门提供的医疗、药品开支、补助等经济资料进行核对审查。进行资料的阅读、检查、分析、评估等工作以确定经济审计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其主要的目的是进行固有风险的评估。

(2)对医院从事的诸如医疗仪器、药品购买等经济活动的重要或者有问题的资料来源做出详尽的调查,与此同时对资料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以及责任人或责任部门。

(3)对医院所有的经济活动以及管理体系等方面做出初步的风险评估。完善对固有风险的评估方式,并且评估的内容要包含决策是否合理、管理体系是否完善、帐目是否清楚、职责分工是否明确等内容。

(4)对评估后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拟定经济内部审计下一步方案,并收集违法违规等支持审计结果的一切可靠证据。

(5)在以上工作完成后,草拟审计结论报告。

2.3实行药品价格公布制度

医院需要严格的遵守国家药品价格制度对药品进行合理的定价,并且在此基础上,通过媒体等公开方式向社会公布药品的统一定价以及市场销售的规定价格,规范各个医疗机构对药品批发或零售的价格。避免出现乱收费等不合理现象,促进医院经济管理环境健康化、合理化。

2.4医院财务预算要紧密结合财务审计,树立二者一体化新观念

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篇(4)

关键词:医改 公立医院 经济运行 精细化管理

自2009年新医改以来,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公立医院承担着治疗人民群众疾病神圣的职责。随着公立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医院的规模越来越大,医院的经济运行管理难度也越来越高,尤其是近年来药品加成的逐步取消,医疗收支结构不断变化,各种经济运行支出压力不断增大,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医院的经济运行管理提出了巨大挑战。因此在医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管理,如何加强精细化管理对公立医院至关重要。

一、公立医院加强经济运行精细化管理所处的环境和背景

(一)国际宏观经济形势

公立医院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国际经济形势看,自1997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经济形势面临挑战,尤其从2015年开始世界经济增速放缓。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6年10月的《世界经济展望》更新报告,全球经济增长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全球经济将受到一系列不确定和趋势性因素的影响,预计2016、2017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仅为3.1%、3.4%左右。

(二)中国的宏观经济情况面临挑战

中国的宏观经济情况依然面临更多的挑战,中国GDP增速2011年为9.5%,从2012年起开始回落,2012年、2013年、2014年增速分别为7.7%、7.7%、7.3%,虽然2015年中国GDP数据总量676,708亿元,位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但中国的GDP增长率2015年降低到6.9%,预计“十三五”期间在6.5%以上,经济运行预测呈现L型走势,中国经济运行进入了新常态,从原先的以GDP高增长率为主的模式,到近期经济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供需不匹配,国家需要进行“供给侧改革”,需要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对于医疗行业同样需要结构调整,来提高医疗服务供给水平和结构,提高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经济运行效率,来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需要,使医疗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二、公立医院加强经济运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一)新医改的要求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2009年“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来,中国医改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各类医改文件政策不断出台,医改不断深化,进入了深水区。县级层面,从2012年开始试点到2015年全面推开县级医院的公立医院改革;城市层面,从2010年首批试点到2016年在200个城市进行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后续将全面推进;省(直辖市)层面,2015年开始至2016年已有2批11个省(直辖市)试点不断推进试点。新医改从县、市、省(直辖市)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取得了非常大的医改成绩,各项医改文件政策在国家及各层次的围绕着不同层次和内容展开,其中医院管理方面提到要“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强化精细化管理”。因此医院要加强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强化成本核算与控制,落实三级公立医院总会计师制度,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这些都迫切需要医院进一步加强财务及经济运行精细化管理。

(二)各类财经及经济法规制度的要求

加强公立医院财务及经济运行精细化管理也是各类财经及经济法规制度等的要求,如《会计法》、《预算法》、《医院会计制度》、《医院财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系列规定、政府采购与招投标相关法规、合同法等各项法规等。

(三)公立医院经济运行压力的需要

在公立医院的收入结构中,其中财政基本补助收入依然占比较小;在医疗业务量上,医院业务量增长速度呈逐年下降趋势,依据“2015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统计数据编制如图表1所示。

随着分级诊疗的不断推进,一些常见病、慢性病会逐步到二级或基层医疗机构,尤其是对于城市三甲综合性医院面临更多的挑战;医疗服务价格方面,采取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等有序调整的方式,形成医保可承担、人民可承受、医院可持续发展的状态,调整难度非常大,CPI水平需保持相对平稳状态,因此总体医疗价格收费水平不会有大的提高。由于服务量和服务价格的因素影响,医院的医疗收入的增幅有限,而医院的人力成本及日常运行成本逐年在提高,医院的收支结余逐年降低,医院的经济运行面临巨大压力。

(四)民营医院对公立医院的竞争影响逐步显现

随着促进民营医院发展的各项政策的推出,民营医院部分领域也逐步开始对公立医院形成竞争态势,依据“2015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如图表2数据显示:民营医院的数量已经超过公立医院;业务量方面如公立医院门诊诊疗人次占医院总数的88.0%,民营医院占医院总数的12.0%。

综上所述,公立医院在国际经济环境的诸多不确定性和挑战,国内宏观经济增速趋缓,结构需要不断调整过程中;医改进入深水区,面临更多更复杂的改革与调整;各项财经法规及医疗相关法规的不断建立与健全,要求公立医院必须依法、守法、规范运行;公立医院的医疗收入增幅有限,成本控制压力大;以及来自民营医院竞争等。这些变化,都需要公立医院,尤其是城市三甲公立综合性医院必须加强医院财务及经济运行精细化管理,按照医院的医院战略规划及阶段性目标,来实现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达到医院的公益性目标。

3.以内部控制为保障

财务会计正常有效运行的前提,需要医院具有完备的符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需要符合医院实际的运行的各项制度体系,包括制度、流程、细则、表单、合理的授权管理体系、不相容职务分工的部门与岗位职责分工等,否则会计核算的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合理性就无从谈起,财务就不能正确地反映经济运行的数据,也不能为领导提供决策的依据,所有医院必须依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结合医院的实际,建立内控体系,防范经济运行风险,为医院的目标实现保驾护航。

4.以成本管理为落脚点

成本管理包括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控制、成本考核与评价等管理活动,成本核算是解决成本按照不同的核算单元对象进行归集、分摊的事项,包括形成科室成本、床日及诊次成本、医疗项目成本、病种成本、以及管理需要的对象成本等;成本分析需要解决的是通过不同的数值及指标体系进行对比分析,反映医院的成本水平和管理状况,其指标主要包括门诊收入成本率、住院收入成本率、百元收入药品消耗、百元收入卫生材料消耗、人员经费支出比率、管理费用率等;成本考核与评价是通过从其整体的经营绩效指标体系中遴选出与成本效益有关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作为医院整体考核与评价的一部分,为医院管理目标服务。但成本管理中核心是成本控制,要最终通过成本控制来达到成本管理的目标,按照经济性原则利用有效管理方法和措施,提高效率,节约支出,对成本形成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努力实现成本最优化的目标。因此,核算、分析、考核与评价的目的以及落脚点都为成本控制,否则就失去了到成本管理的真正意义。

5.以资产管理为承载

医院的各项资产,包括资金、存货资产(药品、医用耗材等)、应收款项(应收在院病人医疗款、应收医疗款等)、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资产,是医院履行正常医疗、教学、科研等职能的物资基础,是各项运行管理活动的承载,也是国有资产的重要基础和有机组成部分。加强对医院的管理,有利于夯实管理基础,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促进各项资产合理配置,保持合理的资产结构,为预算编制和审核提供可靠依据;加强资产管理,进行动态管理,定期清查盘点,摸清家底;加强资产管理,更需要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进而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

6.以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为目标

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指以向人提供高水平医疗护理服务为主要目的,并承担高等教育、科研任务的区域性以上的医疗机构,承担着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诊疗等方面骨干作用的救治,对下级医院进行指导帮助的这样一个功能定位。因此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人员方面,职工人数多,种类多,高学历的人员比例高;二是资产价值大,尤其是房屋、医疗专业设备价值较大;三是业务流程复杂,医疗、科研、教学的各个环节不同且复杂。从上述特点看医院是一个人才密集、资金密集、专业技术密集的组织,随着医院面临的运行的压力越来越大,一是需要医院各个部门、科室、人员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充分调动医院员工的积极性。二是科学有效地使用医院各类资产,提高使用率。三是优化医院各类业务与经济运行流程,完善制度。四是运营现代科技和信息化手段,提高效率。

五、结论

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篇(5)

关键词:总会计师 公立医院 运行管理 作用

一、总会计师对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性背景

随着国际及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与挑战,中国经济运行进入了新常态,宏观经济运行压力依然较大。另一方面,随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分级诊疗推进,医疗物价政策持续调整,药品加成、耗材加成降低或取消,人事薪酬改革等不断推进;同时,医疗质量及服务水平需要不断提升,各类医疗法规不断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使运营成本不断上升。因此,公立医院尤其是公立三级综合医院面临着巨大的经济运行压力。

外部环境和内部运行的压力使医院管理面临巨大的挑战,这需要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财务及经济管理的知识、综合的管理能力、开阔的眼界,具有交叉学科知识等不同层次的复合创新型人才来不断解决这些难题。根据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要求三级医院须设置总会计师等内容,在知识能力及职务职权上为解决医院经济运行管理难题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正确认识总会计师在三级公立医院设置的必要性

国家各级部门历来都非常重视总会计师的作用,这些可从国务院、财政部、卫生计生委等相关政策文件中看到。

(一)国家及财务方面

国务院于1990年12月31日的《总会计师条例》(国务院令72号),要求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设置总会计师;事业单位和业务主管部门根据需要,经批准可以设置总会计师。2000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要求国有和国有控股的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执行新的《医院财务制度》(财社[2010]306号)要求三级医院须设置总会计师,其他医院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设置。

(二)医改政策要求

国务院办公厅的《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2015]38号)第八项内容:强化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加强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强化成本核算与控制,落实三级公立医院总会计师制度。

从上述政策文件中可以看到几方面的内容,一是国家及各个层面都非常重视总会计师在企事业单位及医院的重要作用;二是从以往设置的要要方面,总会计师从“可以”设置到“必须”设置,尤其是三级医院。

三、医院总会计师职务的角色与定位

医院财务或经济管理负责人的角色与定位到底是医院的CFO还是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总会计师的提法源自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是一个既对国家的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又对厂长(或经理)负责的职位,职能侧重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财务总监制度起源于西方国家,主要是监督总经理及经理层,保护所有者的利益,满足所有者对公司经营监控的要求。中国“财务总监”制度源自政府委派财务总监对国有企业实施监督,其工作内容涉及财务监督的主要方面。CFO(首席财务官)一般是基于价值管理,履行资本运作与管理等职责,一般对董事会负责,职责上主要承担着对战略的参与、支持、计划及管理,对资源的确认管理、价值创造、对业绩评价、风险管理等,但不同国家也略有不同。

根据上述对不同职位名称进行分析:如从各级政府或医院的上级主管部门、医院的理事会委派的角度就承担了财务总监的监督角色;如从医院管理的角度f助院长进行财务会计及经济运行、预算管理、成本、资产管理等角度主要为总会计师的角色;如从医院长久发展及国家要求的方面看,将来更接近上述CFO的角色。因此,应根据医院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工作重点,类似于总会计师+财务总监的角色,也是在国家或上级监督的要求下进行医院精细化财务管理,做好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资产管理、完善财务与会计体系与会计信息基础,为医院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与发展服务;在做好这些的基础上,未来将更接近CFO对医院进行价值管理的角色。

四、总会计师应具备的素质、能力、知识

财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上级主管部门、医院都对总会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操守和廉洁自律

(1)职业操守。正如朱F基总理在国家会计学院的题词。“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做假账”,依法依规,诚实,客观,独立,公正,处理、披露会计业务;同时要恪守职业谨慎原则,实事求是、忠实、理性地履行职责,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这些都是最核心的要求。

(2)廉洁自律。一是自身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财经纪律,及医院的廉洁的其他各项规定,不断增强自律意识,提高自身思想修养,杜绝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违法违纪行为。二是负有对财务人员及经济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责任。

提高医院总会计师及财务团队的职业道德是医院迎接各种挑战的关键。

(二)所应具备的综合知识

(1)会计和相关知识,包括企业、行政事业、医院方面的会计,管理会计,税收,法律,审计(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等知识。

(2)理财与财务管理,包括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与控制、业绩评估、资金管理、投资与运营管理、风险管理等。

(3)组织和管理知识,包括经济学(宏观与微观、卫生经济)、数学与统计、组织行为、经营管理、人事薪酬绩效管理、后勤管理、战略管理、相关法律知识(如公司法、合同法)等。

(4)信息技术知识,包括管理系统的信息技术和框架、信息系统管理,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医疗、移动医疗与支付等。

(5)医疗行业知识,包括医疗机构管理、医务人员管理、药事管理、医疗器械、医疗相关基本流程、医疗相关基本法规等。

(三)综合能力构建方面

(1)作为经济管理领导的综合能力,应具有构架合理经济管理体系的能力;具有财务数据分析能力;具有规划及推行制度、流程能力(包括财务会计制度及其他管理制度,及会计、管理与内控流程等)。

(2)作为医院高级管理者应具备的能力,包括领导与带领团队的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表达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组织能力、培训能力、应变能力、独立思考分析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较强的逻辑判断能力等。核心是要具有拥有大局和整体观,能全面、系统、前瞻性的看问题的能力;抓住工作重点的能力,归纳,概况,总结的能力;掌握医改发展规律和预测能力。

五、总会计师角色定位与如何发挥作用

(一)总会计师的角色定位

1.医院战略规划的参与者

依据国家及地方宏观政策、医改政策、财务政策等,分析医院的经济资源,为医院的战略规划提供财务建议,为战略规划决策提供依据。

2.医院财务战略的制定者

根据医改的规划重点不同,医院的不同发展阶段,财务能力情况,适时提出医院财务战略的重点、策略,配合医院的整体战略的实施。

3.医院财务与会计核算及管理体系构架者

在医院财务战略下对医院财务架构设计,职责分工,团队管理,梯队与人才培养,构建基本核算与管理体系等。

4.内控与风险防范的管理者

负责建立健全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完善医院财务制度,推动构建医院经济运行的各项制度,监督医院执行国家、地方的财经法律、法规,以及医院各项财务制度的情况。

5.医院资产价值管理的维护者

加强医院国有资产价值管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合法购置与处置,安全、可靠计量、有效利用等,发挥国有资产为医院公益的最大效力。

(二)总会计师发挥作用的内涵

在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具备相关能力的基础上,就进入到如何才能发挥作用的层面,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总会计师发挥作用的层面

(1)医院层面。通过委派或医院选聘任命任职,协助院长分管财务及经济运行相关事项,这里又分为几个方面:①财务部门架构及体系,人员及职责等;②建立完善的经济运行及内控相关制度、流程等;③会计核算、财务报告方面;④财务管理,包括资金、预算、成本等;⑤物价管理;⑥强化医院经济管理职能,起到引领和辐射作用。

(2)国家及省市区域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层面。在国家及区域性的有一定代表性的课题、项目、承担需要财务及经济运行的培训任务、定期组织或参与医院经济运行方面的交流等,向国家及区域卫生计生部门的相关政策等,在前提供相关意见和建议,在政策后督促落实执行,并将执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在进行分析、总结、提出相关措施的基础上向有关部门反馈。

2.在医院如何发挥作用

(1)正确处理好几方面的关系,尤其是作为委派至医院的总会计师,包括上级委派单位;委派至所在医院的院领导,尤其与院长的领导与被领导、协助关系等;与财务处长(科长)的关系;各职能科室的关系;各医技护理科室;外部行政管理部门及业务联系单位之间的关系,其中前三个为最重要的方面。

(2)正确理解国家、地方政府及卫生计生委医改政策导向,上级主管单位规划及重点工作要求、医院的目标及计划,以及重点发展的方面,开拓视野,站在国家、行业、主管单位、医院、财务的不同高度来理解和把握工作重心。

(3)要定期梳理医院在经济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除财务范围外,还要深入业务科室了解具体情况,分析和总结历史背景,对原因进行分析,找好切入点,以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措施,建议依靠院长、分管院长及相关科室,集中力量专项解决,以全局的思维,按照由点带动线,由线带动面的方式进行。

(4)做好财务核心及加强制度建设,以全面预算管理、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成本管理、资产管理等为抓手,依靠信息系统,不断完善制度、流程,逐步形成较为完备的财务会计体系,当前以打好会计核算基础、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目标,逐步加强以管理会计为核心的管理、分析、控制的体系,逐步实现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

六、结论

国务院、国家卫生计生委、各级政府、上级主管部门对医院总会计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明确了总会计师职务的角色与定位方向,提出总会计师应具备的素质、能力、知识,如何在不同层面发挥具有总会计师职能的领军人才的作用,并通过外部、内部培训、自我提升、实践锻炼和总结。总会计师需要扎实完成财务与会计核心的基础任务,进行跟踪管理,同时要依据医改及医院的实际情况,因时因势创新开展工作,以医改经济运行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本质问题为突破口,以问题为导向,创新开展工作,为医改的顺利实施及医院的持续健康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雷志勤,李建军,张国烁等.新医改形势下三级医院总会计师制度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6,(2):69-71.

[2]董立友,徐元元.医院总会计师价值最大化[J].中医院院长,2014,(16):78-79.

[3]陈哲娟.医院总会计师胜任力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2,(2):80-82.

[4]高亚超.医院总会计师制的现状及建议[J].现代医院,2016,(7):1068-1069.

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篇(6)

关键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公立医院 问题 对策

经济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渐次推进的历史背景下,公立医院的改革成为整个医疗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这种情况下,作为医院管理核心环节的经济管理,其地位和作用更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明确。公立医院亟需通过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顺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趋势,通过提升经济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实现医院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一、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是指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经济手段,对医院的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指导与监督,开展经济分析和经济核算,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提高医疗质量和科学管理水平。

我国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其主要目的是运用经济手段,协调医疗、预防、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以取得较好的医疗效果和经济效果;妥善处理国家、医院、职工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医院和职工的积极性;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如定额管理、经济核算、考核奖惩等制度,提高经济管理的质量和水平。经济管理的作用十分明显:对内,经济管理效率的低下会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经济效益,影响医院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对外,其效率的低下则会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使得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社会矛盾不断涌现。

二、现阶段公立医院经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没有树立经济管理的首位意识

长期以来,公立医院对经济管理的意识较为淡薄。一方面,“重业务、轻管理”的认识误区使医院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过程中,忽视了对自身经济行为的科学有效管理。另一方面,经济管理的内容应包括计划财务管理、定额管理、药品材料管理、物资管理等方方面面,而医院却往往将计划财务管理视为经济管理的全部内容。

(二)缺乏完善的经济管理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调整经济活动的规范和准则,是确保医疗活动有效进行并且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制度性保障。规章制度的缺失往往导致医院的医疗行为和内部管理失去工作标准和行为守则,使医院的经济管理出现漏洞。譬如,医疗收费备受患者诟病,其合理性合法性饱受患者质疑。但医院方面往往不能及时透明地提供收费的相关依据,医疗收费混乱的现象较为严重。

(三)资源配置的结构性失衡

现阶段,公立医院的资源配置出现了结构性的失衡,资源的利用效率总体不高。公立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容易犯贪大求全、急于求成的错误,其往往更倾向于将有限的医疗资源投入到医院规模不断扩大、床位数不断增加的过程中,从而忽视了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力度在资源方面的二次分配,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导致资源配置的结构性失衡。

三、提高公立医院经济管理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一)积极适应新医改下的医疗改革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的特点,其指导思想是坚持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这种情况下,公立医院的非营利性将愈加突出,政府投入将进一步加大。换言之,公立医院要以强化社会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此时,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要及时转变思路,加快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以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兼顾公平与效率。在保证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实现合理的经济效益。

(二)建立经济管理的标准化流程

建立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标准化流程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其一,标准化的前提是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经济管理规章制度,如构建财务预算全方位体系,完善成本效益分析法,应用现代管理会计,完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度,建立财务绩效管理评价机制。其二,要在既定的标准体系下开展医院的经济管理行为,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其三,要严格按照绩效考评制度对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行为进行考核,充分调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

(三)提高经济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

提高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水平,核心内容之一是要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其重要前提条件是鼓励管理人员学习经济法律,掌握财经知识。通过培训,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发现潜在风险,防范经济风险的发生。比如,可以定期组织相关管理人员进行专业能力培训,不断学习新医改形势下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再如,提高财务人员对会计核算的评价和分析能力,从而实现医院财务核算与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另外,还要增强管理人员的法制观念,确保各项经济管理活动的合理合法。

(四)强化财务管理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医院的经济管理包括计划管理、定额管理、药品材料管理、财务管理、财产物资管理及考核、奖惩等多个方面。其中,财务管理虽不是经济管理的全部,但仍是其最核心的部分。加强计划财务管理,要强化医院的财务预算管理和控制,进行有效的外部控制以及自我控制,实现对经济管理的宏观调控;要实行全成本核算和数据分析,培养成本意识,实现成本核算管理的技术经济性;要实现“互联网+”下的财务信息网络化,保障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要探索财务管理新的发展模式,健全现有的财务管理体系,适应医改对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四、结束语

鉴于公立医院在构建基本医疗卫生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其经济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公立医院要在新医改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下,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树立经济管理在经济管理中的首位意识,建立标准化流程,加强组织学习,提升自身的经济管理水平,最终实现公立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霞.新形势下关于加强公立医院经济管理问题的思考与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4

[2]江婷.新医改视阈下的医德研究[D].南华大学,2012

[3]赵红燕.新医改形势下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现状及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

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篇(7)

关于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现状及对策

一、加强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医院经济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成为医院建设的主要内容。《经济法》要求规范经济行为,保证经济资料准确、真实,提高经济信息工作质量。这就要求经济管理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但从目前现状来看,经济管理信息失真、经济管理秩序混乱的局面还未得到根本改变。具体到医院行业来说,公立医院行业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经济管理职业道德水准下降。加强经济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全面提升经济管理人员职业素质刻不容缓。

二、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现状

多数人员能坚持原则,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但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经济管理人员道德意识淡薄,缺乏钻研精神

由于自身道德水平差异,不熟悉法律、法规,缺乏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一方面不注意加强经济管理法规的学习,就谈不上遵纪守法,更谈不上依法办事;另一方面,缺乏基本的业务素质,对经济管理制度、经济管理准则知之甚少,专业技术能力较差,导致经济管理核算主观随意性较大,经济管理信息质量参差不齐,不能为医院决策者提供所需的、真实的、客观的经济信息。

2、经济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不高

经济管理人员业务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经济管理工作的质量。由于接受的经济管理专业知识的文化层次不同,来自家庭、社会的教育不同,导致自身修养的不同,造成经济管理人员的价值取向也不同,从而影响经济管理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经济管理人员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或专业培训,就会默守陈规、不求上进,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满足于现状,不注重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技能。最终导致业务知识贫乏,技术水平较低,无法更好的开展业务工作。

3、 医院领导对经济管理人员职业道德不够重视

经济管理人员作为医疗经济管理工作的主体,加强医院经济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建立良好的医疗经济制度,树立医院安全、诚实、可信的形象,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经济管理人员不重视职业道德建设,丧失了最基本的法制和道德观念,伪造、变更、隐匿、毁损经济管理资料,或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有些经济管理人员违背准则,弄虚作假,甚至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直接参与伪造、变造虚假经济管理人员凭证;还有的经济管理人员屈从于单位领导的压力,违背现有的法律法规、提供虚假经济信息资料,致使经济管理人员弄虚作假、丧失应有的职业道德。

三、加强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方法及对策

1、提高经济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是经济管理工作的核心。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各项新制度、新准则以及各种先进的经营理念不断推出和创新,医院市场经济主体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但从公立医院经济管理行业的现状分析,虽然经济管理制度在不断改革和完善,但职业道德现状并没有根本好转,如经济管理人员职业道德意识薄弱,技术职称和业务水平普遍较低。这就要求经济管理人员不断加强对财务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经济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经济管理工作一项长期性重要任务。

2、建立单位内部财务审计制度,对经济管理人员实行岗位聘任制和轮换制

根据《经济法》、相关财经制度和纪律的要求,在上级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的帮助和指导下,成立医院内部财务审计小组,定期对单位经济管理制度和财经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审计,特别是在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财务人员变更时,要对其在任期内的财务状况进行检查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必要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对于有违法乱纪的财务人员和医院领导,纪检部门应给与严肃的处罚。同时,对医院的财务人员实行岗位轮换制度,防止同一个岗位经济管理人员由于长期担任一个职位而造成的不利影响的同时,可以激励不同岗位的经济管理人员不断的进取,也可以加强经济管理人员对医院经济管理业务的全面的了解,提高经济管理人员工作效率。对于经济管理人员的使用可采用公开招聘和竞争上岗,从而加强经济管理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3、进行《经济法》知识再教育,使经济管理从业人员深入掌握经济管理岗位的要求和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