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心血管专科护理

心血管专科护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23 09:15:32

心血管专科护理

心血管专科护理篇(1)

【关键词】 体外循环手术 专科护理 护士 在职培训

心血管外科疾病涉及心肺等重要脏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往往具有病情多变、病员所具备的条件差、手术难度大而要求多、医护配合要术高等特点。目前,手术室护士均毕业于普通护理院校,心外科手术学知识非常肤浅,而心脏手术的配合技术更是处于空白状态,专业技术的提高主要靠手术配合过程中的传、帮、带,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我科于2005年至2009年通过对七名护士进行分阶段培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方法

1.1 人员挑选 针对体外循环手术复杂,参加人员多,抢救多、用药多,配合要求快的特点,应在手术室选用身体素质良好、性格内向、情绪稳定有耐心,工作细心扎实,业务技术过硬,思维敏捷,应急能力强的护士配合体外循环手术,器械护士应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行为习惯、文化涵养和知识技能。

1.2 人员安排及手术器械包分配 在科内选择在手术室工作5年以上对普胸手术非常熟悉的护士(乙护士)进入体外循环手术配合组。由外出进修学习体外循环手术配合半年及以上的护士(甲护士)带教。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共四名完成一台体外循环手术的配合。将一台手术所用器械分成普胸包和特殊器柜包。

1.3 初期培训 前半年,甲洗手护士带乙洗手护士上台,乙护士在甲护士的指导下,主要是整理普胸包,参加开胸、止血、关胸的手术配合。甲护士整理特殊器械包,配合心内操作。先完成一些简单的心内直视手术。两名巡回护士:甲护士负责手术中的主要工作,乙护士在甲护士指导下工作,负责供应台上物品,与器械护士清点器械、纱布、缝针等,取血、制冰屑。其它工作均由两人互相配合。在上手术前,先给她们介绍手术间的布置和物品准备,认识体外循环手术的基本器械和特殊器械,手术中使用的缝合针、涤沦补片及常用药物。介绍体外循环手术配合的基本程序,体外循环插管方法。

1.4 中期培训 半年至1年。乙护士在甲护士的指导下完成普胸器械及特殊器械台的整理,并完成开胸、心内操作及关胸等整个手术的配合过程。主要培训讲解心脏的应用解剖,如特殊的心表部位、升主动脉—上腔静脉隐窝、房间沟等及心脏四腔各部位结构。在甲护士的指导下配合复杂的心脏手术,讲解不同的心脏手术的手术方法及配合技巧,每配合一台手术后写读书笔记。

1.5 后期培训 一年后将两个手术器械包整理成一个包,由一名洗手和一名巡回护士完成一台手术的配合,巡回护士必须是业务过硬、应急能力强,能及时指导台上配合的护士。此阶段应熟悉体外循环监测、体外循环并发症等,诊断不明的复杂心脏病的配合技巧,如何做好术中的心肌保护等方面的培训。由于心脏手术复杂,参加手术配合的护士必须参加医生的术前讨论及心脏外科的相关学术讲座。复杂心脏病在洗手配合过程中,仔细聆听主刀医生对术式的选择,以便及时应对,应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度的责任心。术前一天准备并仔细地检查术中用物是否齐全合用,避免因用物不齐影响速度。洗手护士要熟悉洗手程序,术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动作敏捷,做到及时准确地配合。

2 讨论

2.1 专才教育 通过分科培训,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1]。在手术困难时,准确迅速的配合能给予医生极大的心理支持,这些看似简单,实际并不容易,需要护士不断地学习掌握每个手术特别是一些高难手术的过程及每个医生的喜好。了解其手术的难点是什么,需要什么特殊器械及材料,改变医生要什么给什么的被动局面。做到准确迅速,缩短手术时间。通过培训,医生对护士配合手术的满意度由原来的90%增至98%。

2.2 体外循环手术经常使用一些精密仪器及外科新材料,掌握它们的性能、特点及规格,从而能在手术过程中,真实地向不了解其性质用途的医生介绍和准备这些材料,使手术变得快速、安全、质量高、并发症少。

2.3 通过对护士的分阶段培训,配合体外循环手术由原来的四名减少至两名,节约了人力资源。

心血管专科护理篇(2)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 护理风险 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10-02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相应的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过多的摄入胆固醇、脂肪等高油脂食物导致了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显著提升。由于心血管疾病发病器官是心脏,这就表明心血管疾病是一种风险很高的疾病,而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心慌、疲乏无力等,但是一般情况下,心血管疾病都是突然发生的,这就要求医院的心血管内科护理部门能够拥有很强的风险处理能力。本文中将抽取2012年10月到2013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的160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血管内科护理案例,探讨应当如何应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中面临的风险。

1 简述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

1.1 存在于患者自身的护理风险。作为一种风险很高的内科疾病,心血管内科疾病具有种类多、发病突然、疾病转换快等不利于护理的特点,在医院护理的过程中,患者容易出现心力衰竭、血压突升的情况,这就大大提升了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的难度。

在实际的心血管护理工作当中,许多心血管疾病患者并没有重视护理人员的嘱咐,而是不遵守医院的相关规章制度,经常食用严禁食用的食品或者擅自外出活动,这就大大提升了心血管护理中风险发生的概率(例如高血压患者擅自外出,容易引发急性血压上升等状况,而此时因为不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威胁)。此外,由于心脑血管疾病还会有行动不便、视力下降、反应迟钝等副作用产生,这就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容易产生心理上的问题,这也是使得心血管护理的风险大大上升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1.2 来自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护理风险。由于心血管类疾病是一种高风险的疾病,这就需要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人员具有很高的专业素养,需要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可以很好地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现实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在一起。但是,目前,我国各个医院的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人员并不具备很高的专业素养,也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这就使得医院在应对紧急的心血管内科疾病时难以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这也使得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的风险大大上升。

在具体的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护理工作人员也可能会在护理文件的书写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首先,护理工作人员很有可能不能够真实、全面的把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疾病特征全部写到护理文书当中去;第二,护理工作人员可能由于一时的疏漏,将部分不真实的护理记录写入了护理文书里面去,这就很有可能给护理工作带来一些风险和困难;第三,护理工作人员不能够连续的将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记录书写到护理文书中去,给心血管护理工作带来风险。

在护理工作中,护理工作人员也有可能出现职业道德不强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自我行动能力比较差,这就需要护理工作者无微不至的对其进行照顾与关怀。但是,有的护理工作者由于职业道德素养不够,而有一些护理工作者不愿意去主动地帮助心血管疾病患者解决他们的问题。(例如本应当嘱托高血压患者具体的服药规律,但是护理人员却因为种种原因而没有及时的告知等)这就导致护理风险的上升。

1.3 来自医院的护理风险。鉴于心血管类疾病的突发性和高风险性特点,就需要医院的相关医疗设备和相关的药物符合国家相应的标注,如果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出现突发的情况,而相应的医疗设备又不达标,就会大大的提升心血管疾病护理工作的风险。

心血管疾病患者对周围环境的要求也比较高,医院理应保证患者所处的病房环境舒适而安静,这就要求医院制定相关的规章政策,尽量减少噪音的产生或者提高病房的隔音效果等。

2 应对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的对策

针对上文中提及到的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应对:

第一,从患者的方面考虑,护理人员应当鼓励患者积极地参与到疾病的治疗中来,只有患者真正的参与进来,才能够保证患者不抵触护理工作的进行。

第二,从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人员的方面考虑,应当定时组织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并安排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教导年轻的护理工作人员相关的工作经验。除此之外,还应当对护理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不定期考评,降低护理工作人员的懈怠情绪,让护理工作人员真正的为患者着想。

第三,从医院的方面考虑,应当定期检查心血管疾病相关医疗器械,并引进治疗效果好的相关药物,使得从设备层面最大的满足患者的需要。除此之外,医院应当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给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

3 资料与结果对照

3.1 资料的来源。本文的实例资料来自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的160位心脑疾病患者的真实护理案例,并分为改良护理组合传统护理组两组,两组患者基本没有差异,用来比对两种内科护理模式。

3.2 治疗结果。

4 总结

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高发的一类疾病,鉴于其突发性和高危性特点,在其护理进行中很容易出现风险事故。本文通过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容易出现风险的原因,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良处理措施,并列出了笔者所在医院具体的对策有效比率。

参考文献

[1] 孙海英;张红伟;护理风险管理的讨论与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05)

[2] 景艳;心血管内科护理中风险问题的发现及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11(22)

心血管专科护理篇(3)

关键词:心内科;护理风险;防范对策

护理风险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产生意外伤害的潜在风险,由于心血管疾病种类多,病因复杂,病情变化迅速,预见性差,皆为高风险疾病[1],若护理不当极易引起护理纠纷,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了解其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对应的防范对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5年9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60例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在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以及对应防范对策,得到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4年8月~2015年9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者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34~75岁,平均年龄(51.23±8.74)岁。其中心肌梗死患者22例,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2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5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4例,其他6例。相关护理人员20例,年龄20~46岁,皆为女性,心血管内科工作1年及以上。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所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护理情况,对抽取的60例患者及20位护理人员发放本院自行设计的护理风险分析与防范对策问卷调查表,总计80份,填写完成后全部回收完毕。①护理问卷调查表(患者)主要调查内容包括: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的工作态度、工作责任心、专业水平、人际情况以及住院环境等5个项目,每个项目均分为满意、较满意、尚可、不满意4个等级。②护理问卷调查表(护理人员)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医院管理制度、用药情况、文书书写是否规范、是否存在护理水平的缺陷以及是否为患者因素等5个项目,医院管理制度、用药情况分为合理及不合理两个等级,文书书写是否规范、护理水平的缺陷以及患者因素分为是,否两个选项。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

2 结果

60例患者的调查结果显示:对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不满意13例(21.67%),专业水平不满意3例(5.00%),对工作责任心不满意15例(25.00%),对护理人员人际处理情况不满意12例(20.00%),对环境不满意4例(6.67%);20例护理人员的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医院管理制度不合理2例(3.33%),用药不合理3例(5.00%),文书书写不规范为6例(10.00%),患者因素10例(16.67%)。

3 讨论

3.1护理过程中风险因素分析

3.1.1护理人员 在对心血管患者的治疗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是主要执行者,其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护理效果的好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不满意占21.67%,对专业水平不满意占5.00%,对工作责任心不满意占25.00%,而护理人员自身认为文书书写未达标准占10.00%。不难发现,护理人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工作责任感不强:血管内科患者病情一般较为严重,有较大的护理工作量,护理人员易产生焦躁情绪,对正常护理工作产生影响,导致工作态度差,医患交流障碍等现象发生;②护理人员专业水平有待加强:部分护理人员由于工作年限短,临床经验不足,对部分仪器使用不熟悉,较为生疏,而部分护理人员不重视患者心理需求,导致医患矛盾;③部分护理人员轻视护理文书书写工作,存在书写不规范现象,如:未能真实记录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书写潦草等。而护理记录是日常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万一出现医疗纠纷,也是司法鉴定的重要依据。

3.1.2患者 患者是护理工作的直接受众,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因素占16.67%。主要影响行为有:①不配合护理:心血管疾病多数病情严重,稍有不慎即可能威胁生命,部分患者或由于对自身病情的认识不足或不够重视,擅自离开病房或者未遵医嘱,极易出现病情复发甚至加重的情况;②期望过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期许过高,在实际治疗过程中,与期待稍有落差,就认为医护人员不尽心,引起医疗纠纷。

3.1.3医院 心血管内科仪器设备多,相对噪音较大,影响患者休息,易引发患者不满情绪。心血管内科治疗费用一般较多,若医护人员没有详细告知病患或其家属费用情况,结账时易引发医疗纠纷。根据研究结果,除上述因素,医院制度、饮食、病房环境等也易导致患者不满,引发纠纷。

3.2对策

3.2.1加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 ①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及水平,重视患者心理需求,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尽量满足患者需求,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2];②加强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护理人员不仅要加强基础护理技能的训练,对心血管内科使用仪器的操作、维护等都要有一定的了解,最终能独当一面,高效完成护理工作。③加强护理人员对相关法律的了解,可定期开展讲座,培养法律意识,如护理文书可作为医疗纠纷中司法举证证物[3],护理人员需严格按照护理文书书写标准,正确记录患者真实病情变化。此外,护理人员需严格按照标准操作,避免医疗安全事故的发生。

3.2.2加强医院管理建设 ①保持病房洁净,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②缓解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增加护理人员资源配比,减轻护理人员负面情绪;③建立、健全合理规范的护理管理制度,规章制度是流程有序进行的重要前提和保证[4],医院需根据心血管内科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制度,并严格执行,如药物安全管理、仪器安全管理、病房安全管理等,明确护理人员相关职责,严格按照制度完成本职工作[5]。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是一线工作者,是医疗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水平和态度直接决定护理工作的好坏,对患者病情产生影响。护理人员应明确护理责任,提高风险意识,规范护理操作和记录,避免由于护理不当造成医疗纠纷事故。对于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应积极主动采取相应对策,以降低其发生率,提高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杨玉霞.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和安全防范对策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8):107-109.

[2]YE Xiaohong,W Chen,H Huang.Risk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linical nursing work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department[J]. Clinical Medicine&Engineering,2013,6(20):721-722.

[3]幼嫦.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实用预防医学,2012,04(19):621-622.

心血管专科护理篇(4)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用药安全;护理质量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429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147-01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循环系统的疾病,涉及心脏、血管,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等,会出现呼吸困难、心悸、晕厥等现象。心血管疾病患者多以老年人为主,平均年龄较大,病情呈现复杂多变情况,而心血管治疗方案以及用药复杂,对医护人员提出更高的标准,给用药安全和护理质量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5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护理质量情况,根据结果总结导致该问题的不规范因素,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1月到2013年3月我院25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资料,男143例,女107例,年龄50-90岁,平均年龄68岁,其中60例高血压患者、160例冠心病、30例心肌梗死患者。

1.2方法回顾性分析上述患者的用药安全情况和护理质量,根据结果总结导致该问题的不规范因素,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其中,院方因素涉及医疗费用问题;药物问题涉及剂量控制不严,用错药物,药物的副作用过大;护理人员会出现违反护理操作规程同时其本身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患者不遵从医嘱、不信任护理人员都会降低护理质量。

1.3统计学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2结果

250例患者资料中有30例不规范事项,其中涉及院方因素、药物因素、护理人员因素和患者因素四个方面的分别是3项、5项、20项、和2项,分别占1.2%、2%、8%和0.8%,见表1。

表1心血管内科用药安全与护理质量不规范因素(%)

院方因素1药物因素1护理人员因素1患者因素3(1.2%)15(2%)120(8%)12(0.8%)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现阶段心血管内科用药安全的不规范因素主要集中于院方、药物、护理人员和患者本身,需要对症下药,采取对应的有效措施,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和执行水平。

3.1严格收费管理治疗心血管疾病所需费用较高,医务人员应告知患者及家属,对于没有医疗保险的患者更应该做到提前告知,同时做好每天的医疗费用清单,仔细回答患者的疑问,减少医患纠纷。

3.2强化用药安全的监管心血管内科的药物品种繁多,一不小心就可能出现意外,本研究中5例药物因素导致的安全问题,2例药物剂量控制不合格,2例药物副作用过大,1例用错药。这些情况要求心血管内科医护人员进一步关注用药安全问题,护理人员一定要严格遵守药物的使用制度,对于副作用较大的药物需要提前告知患者,让患者有心理准备能积极配合治疗。在使用容易引起患者心律变化的药物时要密切观察,防止出现生理、病理方面的变化。

3.3加强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本研究中,有20例护理人员因素而导致的安全问题,占总数的8%,其中13例违反护理的操作规程,3例缺乏相关的知识技能,4例护理文书的书写不符合规范,由此可见,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是迫在眉睫的。从一下几方面提高:

3.3.1定期组织培训教育活动护理人员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缺乏专业知识技能和对新设备的使用操作规范的认识,容易导致不规范事件的发生。心血管疾病是复杂多变的,如果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能及时对病情做出判断,会导致不能及时救治,加重患者病情甚者死亡,所以,院方要定期组织专业培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的技术手段层出不穷,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更好的掌握新技术,同时要定期考核,做到跟得上技术创新和改革,确保护理过程中的没有疏漏。

3.3.2严格规范操作流程,加强执行力度护理人员要做好“三查七对”,做好交接班制度,落实电脑医嘱录入核对工作,巡房过程中,要提醒患者服药时间剂量以及使用方法等,同时要提醒药物的不良反应,对于危重患者和刚入院患者要密切监控生命体征,预防突发性疾病,做到随叫随到。

3.3.3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护理记录要求客观真实、要准确及时完整,这样就要求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深入病房,每次护理的记录要仔细客观全面地反应入院患者的真实病情,要不断提高记录的质量,减少不规范现象的出现。

3.4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复杂多变,不易控制,一般是终身治疗,这样增大家庭经济负担,患者容易出现情绪波动,会出现经济问题不配合甚至放弃治疗。本研究中有2例患者自身原因而导致的安全问题,表现为对护理不信任和不遵从医嘱。护理工作需要患者的积极高度配合,这样可以提高疗效。日常护理中,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者交流,关心和尊重患者,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想法,普及心血管方面知识,增加患者的勇气,提高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心。4小结

心血管内科患者病情复杂多变,要选择合适的药物、掌握药物的相互作用,提高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参考文献

心血管专科护理篇(5)

关键词:医疗改革 心血管护理工作 紧迫感 缓解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原有医疗体制和市场发展趋势格格不入,因此当前我国正在大刀阔斧的进行医疗改革,逐步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系统。同时医疗改革的大力开展令医疗市场形成激烈竞争,各医院的竞争已由医疗设施和医院功能的竞争转化为多角度、多层次的竞争,其中包括管理与服务质量、医疗费用与信誉度、操作效率和治疗水平的竞争。这种白热化的竞争导致各医院不断加强管理,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令广大医疗人员的压力倍增。此外,随着整个社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们承受的压力也逐渐增大,各种病患者不断增加,也是导致医疗人员压力倍增的一大因素。笔者系心血管内科护士,在实践工作中亲身感受到来源于医院管理和患者的压力,现将针对心血管内科护士的工作紧迫感进行相关探讨。

1、心血管内科护士工作紧迫感之原因探析

1.1、内在因素

1.1.1、心血管病患者的病情不稳定

住院的心血管病患者一般都是病情较为严重且变化不定,随时都可能出现心跳停止的危机状况,因此临时实施的抢救行为较多,从而导致广大心血管内科护士精神长期高度紧张,一天到晚都担心患者发生生命危险。其实,对于该类患者随时都可能发生危险,倘若核查病房的护士在思想上稍有松懈,检查马虎一点,将会导致患者死亡。在这种情况下,心血管内科护士的工作责任大、风险大,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下。

1.1.2、要求不断提高护理专业知识

心血管病以高龄患者居多,病情一般都较为严重,有的患者甚至随时都有性命之危,这就要求心血管内科的广大护士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护理知识才能在各种突况中应对自如。譬如对心血管病的各种变化症状以及各种急救措施的实施、急救药品的使用都有较为熟悉的掌握。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护士知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心血管内科的护士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还要利用休息时间不断提高自身学识水平,其精神所承受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1.1.3、压抑沉闷的工作情境

心血管病大都是老年人,而老年患者一旦患病情绪都较为悲观,护士所面对都是强烈的负性情绪,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长期与情绪悲观的患者接触,心态难免会受到影响。

1.1.4、工作特点

护士工作具有较强的连续性,黑白颠倒,生活规律完全被打乱,从而导致不少护士心情郁闷,负性情绪强烈,甚至发生失眠情况。

1.2、外在因素

虽然医生的社会地位较高,但同在医院的护士,其社会地位却较为低下。广大护士在紧张的工作压力下,有时无法得到人们理解,受到情感上的伤害却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自身感到社会地位卑微。广大护士为患者的健康付出了大量努力却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超强度的劳动和收入甚少形成强烈反差。以上种种情况令不少护士内心失去平衡,严重影响了其工作积极性。此外,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自我保护观念都在不断加强,患者在医治病情时都会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同时对治疗环境和护理服务都会提出较高的要求,这些都在无形中增加了广大护士的精神压力。

1.3、其它因素

面对同样的压力,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一般个性稳定、工作能力强、人际关系好的人面对压力能迎难而上;而情绪起伏大、工作能力弱、人际关系紧张的人面对压力时,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出现心理故障。基于此,不少护士在高度工作压力中精神尤为紧张,身心健康受到很大影响。

2、应对策略

2.1、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心血管内科的护理工作难度较其它科室要大,因此作为心血管内科的护士应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对各种患者的突发症状要熟悉掌握,对各种处理患者危机情况的药物、仪器、设施都要有详细的了解。俗话说得好:“艺高人胆大”。广大心血管护士如能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就可在各种危机情况中应付自如,从而减少工作中的紧张情绪。

2.2、构建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

心血管内科护士应具备较强的关系协调能力,因为心血管病患者大都是老年人,心理脆弱,情绪悲观,难以沟通。在此情况下,护士须从理解的角度对他们的不礼貌行为予以理解,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态度去尊重这些老年病患者,用宽容之心去包容一切。此外,对待同事也应抱着信任和友爱的态度,营造其乐融融的工作环境。休息之余多和亲朋好友接触,让心中的苦闷获得亲人的理解和朋友的安慰,从而化解心中之郁闷,获得心态之平衡。

2.3、劳逸结合懂得放松

连续的工作方式,压抑的工作环境令不少心血管内科护士忽视了对自身的放松,从而导致工作上的紧张情绪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广大心血管内科的护理人员应劳逸结合,学会放松自己。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参与各种娱乐活动放松自己。譬如定期参加朋友聚会、体育锻炼活动以及到名胜古迹等风景点进行旅游,以此缓解工作上的压力。心血管内科护士的压力不但对其身心健康造成很大伤害,而且也严重影响着护理工作质量,必须懂得放松才能适应压抑的工作环境,避免悲观情绪的产生,形成良好的心态,进而提高护理质量。

3、结语

综上所述,广大心血管内科护士工作环境压抑,工作强度大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护理服务的质量要求日益提高,不少护士面对高强度的压力产生了负性情绪,对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如能按照上述策略进行调节,定能平衡心态,干好本职工作。

参考文献:

[1]石彩秋.独生子女护士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9.

心血管专科护理篇(6)

关键词:心血管 内科护理 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159-02

因为心血管疾病的自身特点,就会使病人没有征兆的发病,而且情况多变,这就说明心血管疾病就是高风险的疾病之一。但是导致这种疾病的原因有很多,许多的原因都是当今的医学没有办法控制的。而且情况也很复杂,有时候,虽然已经痊愈,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给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医院的医护人员应该如何做好心血管疾病的内科护理成为了现在主要的问题。医院应该加强对于心血管患者的风险管理,提高护理意识,做好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1]。

1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常见问题

1.1 专业理论、技术及新设备操作知识缺乏。心血管疾患变化较快,若对病情的变化不能作出初步的判断就很容易延误救治的时机,导致患者死亡或病情的加重[2]。

1.2 护理理念滞后。目前患者及家属对各种分级护理及专项护理要求较高,但由于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的编制过紧,大部分护士是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将重点放在特殊患者身上,从而容易导致同级护理的患者护理内容存在较大的差别,产生潜在的护理风险[3]。

1.3 护理记录不真实、不完整、不及时。责任护士不能完全做到及时进行护理记录,常常是在空闲或下班时间回顾性地将病情及护理措施进行记录,难免将关键内容漏记。有些护士将没有实施的护理措施及与实际不相符的症状记录在案。一旦发生医疗护理纠纷,这样的护理记录经不住推敲,会引起法律纷争[3]。

1.4 患者的遵医行为不正确。护理工作需要护患双方共同参与,护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与支持。患者的就医动机和行为,对其能否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积极参与疾病的治疗具有影响。而患者的一些冒险行为,如介入治疗术后卧床时间不够就下床活动或者随意改变、外出活动等等,可使护理过程的风险明显上升。

2 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措施

2.1 掌握心血管的基本常识。要能够掌握心血管的基本常识常用药物的剂量、方法、作用及副作用,如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时应准确掌握剂量,用药前后密切注意心率、心律变化;利尿剂应用中应注意尿量及电解质变化;扩血管药物应用时应定期测量血压,准确控制和调节药物的浓度与使用速度;抗凝药物使用时应注意患者有无出血现象。

2.2 合理饮食。在不断提高基础护理的同时,生活护理是关键。心血管疾病在饮食上往往要求低热量低盐、低胆固醇、低脂饮食,多食蔬菜水果和粗纤维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以少量多餐为主。这种治疗性饮食,老年人不易接受。老年人牙齿松动,咀嚼不便,味觉减退,应尽量给予软、易咀嚼、易消化的含纤维较多,色泽鲜艳的多样化食物,禁烟酒,多食蔬菜。水果同时要防止发生便秘,适当使用缓泻剂,促进粪便软化排出,对心肌梗死患者,嘱咐其排便时不宜用力,以免加重病情。已发生便秘者可用肥皂水灌肠或内使用开塞露促使排便[4]。

2.3 心理护理。病人住进医院,对周围的一切都是陌生的,加上对疾病的恐惧和忧虑,就会导致病人情绪的改变,这就需要我们仔细观察,研究各种病人的心理状态,解除情绪的干扰,使病人的心理处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状态。为减轻病人的焦虑和不安,应多关心病人,耐心向其解释病情。对患者应多鼓励、多肯定,同时做好家属的工作,以取得家属的支持和合作。要突出“预防为主”的原则,例如预防跌倒,就要让护士知晓哪类病人易摔伤、易坠床、易发生意外事件;要针对性地完善相关措施,如设立安全“防滑”提示牌、防滑垫,开水炉房设“小心烫伤”提示语,通过一些细微的小事,体现对病人无微不至的关怀。

2.4 提高护士的科学文化素质。努力提高护士的科学文化素质,是推动现代化护理、发展护理文化的战略任务。要积极推进护理事业适度超前发展,充分发挥整体护理的作用。为适应社会和护理学科发展的需要,护士必须掌握护理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5]。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知识。养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培养一定的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让护士懂得爱、懂得美、懂得社会道德规范,懂得与人交流思想的技巧,培养护士的观察力、欣赏力、鉴别力、思维力、表达力等,优化护理资源配置,合理调整护理人员岗位,努力提高护理质量。切实加强护理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护士素质。牢固的理论基础,过硬的护理操作技能是维系护患关系的纽带。护士不仅要有良好的护理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而且要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比较系统完整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精湛的护理技术。

3 总结

护理工作的特点要求在医疗活动中,护理人员要增强风险意识,规范好护理操作、护理记录和护理行为,提高专业能力和专业技能,减少护理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增强护士的责任心、自律性和安全意识,杜绝各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心血管内科的护理人员应该在充分认识风险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新知识的学习和新技术的了解,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法律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严格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应用护理程序和风险管理的流程,使护理质量和护理风险防范水平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超.情绪活动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及心理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8):103-104

[2] 梁晨景,黎观梅,杨齐.社区护理干预对心血管神经症疗效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9):2386-2387

[3] 陈雪莹,胡秋香,孙伟贺.浅谈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保健[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03:135

心血管专科护理篇(7)

[关键词] 心血管;护理;不安全因素

[中图分类号] R472.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6(a)-197-02

医疗风险问题是困扰许多医院发展的问题之一。心血管内科是医院所有科室中医疗风险相对较高的一个科室,常出现因护理问题引发的法律纠纷。因此,分析研究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寻求改进措施是降低护理工作中风险的最佳方法,也是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面前的首要任务。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5年2月~2009年2月本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55例患者,其中高血压冠心病24例,心肌梗死31例。男28例,女27例,年龄48~82岁,平均65岁。

1.2 方法

对5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总结归纳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2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

2.1 护理操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2.1.1用药及配伍因素心血管内科用药品种较多,品名、药名复杂,同名药物也会因产地不同而剂量有所不同。如护士在配药过程没有严格进行药物配伍核对,没有严格按处方剂量配药,或配药过程粗心大意没看清剂量,只是按常规习惯操作,就容易给患者带来危险。此外,护士在为患者做静脉滴注或静推过程中,滴注的速度或静推速度控制不好,容易造成心脏负担过大、血压升高等危险,严重者还会导致心力衰竭。

2.1.2 护理记录书写因素护理记录的书写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护理记录的真实性问题。由于护理工作监督不到位,部分患者擅自外出或离开病房时恰好是护士定时巡查的时间,不能及时获得监测记录,往往是护士主观臆测后随意填写应付上去的。因此护理记录反映的体温单及其他生命体征并不真实。②护理记录的完整性问题,心血管内科的护理工作内容繁多,如:急性心机梗死的患者需每30分钟就观测心电图和生命体征一次,护理工作中往往待患者症状稍有缓解就不能持续保持这样的观察频率,造成护理记录的漏记或记录不全。因此,提供的护理记录往往并不完整。③护理记录的及时性问题心血管内科患者多是危重患者,发病通常很急,多需进行抢救,此时的护理记录多是事后通过回顾补写的,因此,记录的书写并不及时。还有就是记录偏差的问题。医嘱开出时间与护士开出的医嘱执行时间存在偏差,医生与护士的观察记录常不一致,对病情轻重描述不一致患者对抢救实时间及死亡时间记录往往存在偏差,容易因此发生延误抢救和治疗不及时的医疗护理方面的法律纠纷。

2.1.3医患费用纠纷因素当前心血管疾病的医药费用和检查费用较高,患者的经济条件有限,医疗保险能解决的也只是杯水车薪,如护理中不能及时告知各种治疗费用和药费,或者催款方法不当,费用名细不够透明,就容易导致患者及家属的不满而发生护理纠纷。

2.2 来自患者的不安全因素

2.2.1 患者不遵医嘱造成的不安全因素部分患者因症状不明显,或经治疗症状已基本消失,就对疾病产生轻视心理,不遵医嘱,请假不按时返回或者未经医护人员同意就擅自离开病房和医院,但是心血管疾病通常发病急,变化快,患者处于医院病房外的环境中,会因为缺少及时休息的条件、且噪音较大,再加上疲惫的等因素而导致疾病的发作。因此,患者的不遵医嘱行为常会带来不安全的隐患。

2.2.2患者对治疗期望之过高造成的不安全因素部分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缺少认识,对医疗的期望值过高。一旦病情恶化,常把责任完全归咎给医护人员,加之患者对医院治疗过程和治疗环境不适应,患者本身因心血管疾病导致情绪变化较大,不同的医护人员对病情变化预测不一致,导致患者及家属对治疗产生怀疑心理,对治疗护理产生不信任,导致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3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改进措施

3.1提高护理水平

为彻底杜绝心血管内科的不安全因素,最关键应改进的就是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水平。应从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如是入手,制订各种行之有效的操作规章和制度,通过规范化的操作,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护理。处置前、中、后均对医嘱和所配药物以及用药前后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格检查。在静脉滴注或静推过程中,严格监控滴注或静推速度,防止因过快引起不必要的危险。

3.2 加强法律知识学习

医护人员还应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不仅要熟记于心,还要切实贯彻到护理工作之中,能够用法律知识避免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在发生医患纠纷时能够用法律捍卫自己的权利,对自己的医护行为进行约束和管理。还应从法律的角度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避免漏记、误记、涂改、主观臆造等现象的发生。保证护理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将护理记录与医疗文件的偏差降至最低程度。

3.3加强医患沟通

主动为患者创造舒适、安静的就医环境,严格按照《医务人员道德规范及实施办法》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从小事做起,从患者的切身感受出发,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感受;讲究语言的文明、操作的规范和贴心的关爱;努力提高自身的医德,操作中应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对患者提出的问题或出现的状况,以积极的态度耐心解答;还应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以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血管疾病的认知教育;对因病情变化而改变的诊疗方法和用药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避免漏收、错收费用等现象,坚持发放一日清单制,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各种治疗和护理费用;坚持对患者或家属告知制度,及时通过用药卡告知监护、吸氧费用及费用较高的检查费用等,使患者家属知情;消除和化解因费用误会引起的护理纠纷;对某些素质较低的患者或家属的过激语言和行为应心平气和地耐心解释,予以安慰和体谅;以实际行动赢得他们的信任,杜绝护理纠纷。

总之,心血管内科的医护人员应加强各个治疗环节的规范化护理,杜绝患者在住院的整个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通过提高自身专业护理水平,增强法律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严格落实各项工作制度,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国力.心血管疾病合理用药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7,2(8):96-97.

[2]富川华,雷静,袁莉.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7,24(4):20-21.

[3]梁晨景,黎观梅,杨齐.社区护理干预对心血管神经症疗效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9):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