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icu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

icu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24 16:16:01

icu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

icu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篇(1)

[关键词] ICU综合征;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1(c)-0122-03

Discussion on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s on the prevention of ICU syndrome

DENG Chunyan1 YANG Baoyi2 GUO Xuezhen1 FANG Min1 WANG Rong1

1.Intensive Care Unit, Affiliated Taihe Hospit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Medicine, Hubei Province, Shiyan 442000, China; 2.Department of Nursing, Bengbu Medical College, Anhui Province, Bengbu 23303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s on the prevention of ICU syndrome.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2, 186 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ICU of Affiliated Taihe Hospit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Medicine for no more than one week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93 cases who adopted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nursing were taken as control group and 93 cases who adopted the conventional measures in nursing were taken as control group.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ICU syndrome and satisfaction of nursing work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ICU syndrome occurred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21.51%, which was much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of 37.63%, but the satisfaction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as high as 94.62%,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of 80.65%,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Comfortable nursing, visitation system change and personalized care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ICU syndrome.

[Key words] ICU syndrome; Nursing; Satisfaction

ICU综合征,又称为“ICU谵妄”“ICU精神病”,是指患者进入ICU治疗后,由于ICU特有的治疗、环境以及患者疾病等因素造成患者出现的急性或波动发作的知觉降低、感觉错乱、睡眠觉醒周期混乱、定位障碍错乱以及记忆力减退等精神症状[1]。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危重症诊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ICU综合征的发生,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以下简称“我院”)ICU自2012年1月对入住ICU的部分患者采取一系列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以预防ICU综合征的发生,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ICU不超过1周的患者186例,采用信封法隐藏随机方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其中观察组男57例,女36例;年龄18~72岁,平均(53.6±6.1)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7例,高中51例,大专及以上25例。其中胸外科手术后患者38例,普外科手术后42例,冠心病患者10例,其他3例。对照组男52例,女41例;年龄18~74岁,平均 (54.2±4.7)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5例,高中49例,大专及以上29例。其中胸外科手术后患者32例,普外科手术后41例,冠心病患者15例,其他5例。入选标准:①年龄38周岁;②通过询问家属,确定患者言语正常、有读写能力;③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或家属同意)。排除标准:①入院时即被诊断有精神障碍或精神疾病;②入组后,ICU住院时间不到1周;③研究中患者死亡;④神经科的患者。本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的病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包括常规的疾病护理常规、限制性探视制度必要的交流沟通等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具体包括:

1.2.1 促进环境、生理以及心理的舒适 ①改善病房环境,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以及病区的整洁、安静,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干扰。②使用光线柔和的灯光,避免光线直接照向患者的眼睛,为维持患者正常的昼夜节律创造良好的环境。③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分开安置患者,特殊情况下尽量使用屏风或床帘将稳定期患者与危重期患者隔开,以减少周围环境对患者带来的不良刺激。④加强基础护理,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未患者安置相对舒适的;对有疼痛、失眠和紧张不安等的患者,遵医嘱给予安全、有效的镇痛剂和镇静剂,以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⑤加强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多与患者或其家属沟通,鼓励患者或是家属积极参与到自身康复的护理过程中,以增强患者及其家属康复的信念。

1.2.2 改进探视制度,在限制性探视制度的基础上采取限制性探视结合预约式探视 ①对于探视时间未能到场的家属,在不影响治疗的前提下可以接受预约,在家属方便的时间进行探视;②对于远道而来的近亲,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另行约定时间探视;③因病情、治疗需要可以提前和患者家属协商,酌情增加或减少探视次数及时间。

1.2.3 音乐疗法、中医耳压疗法等个性化护理 我院重症医学科每天上午10∶00~10∶30、下午15∶30~16∶00定时通过室内语音系统在整个病房内播放一些轻柔、舒缓的乐曲,家属也可以根据患者的喜好自备MP3等,在适当的时候有护士为患者播放;有条件的家庭也可以请中医科技术人员为患者进行中医耳压疗法,以缓解患者焦虑。

1.3 ICU综合征的诊断

采用ICU意识模糊评估法(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 for the intensive care unit,CAM-ICU)作为ICU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标准。评估内容包括4个方面:①意识状态的急性改变或反复波动;②注意缺损;③思维紊乱;④意识清晰度的改变。当①②③或①②④或①②③④为阳性时,即可诊断该患者为ICU综合征。该量表是Ely等[2]根据精神疾病诊断统计分类手册第四版修订而来,是专门为评估ICU患者是否存在谵妄而设计的评估工具,国内有学者[3]对其进行汉化,其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100%,93%~100%,测量者间信度为0.79~0.96,测量时间平均为2 min[4]。满意度调查参照张会芝等[5]编制的出院患者护理满意度问卷,问卷分为5个维度共12个条目。各条目答案均设3个等级,各条目答案根据题目不同而设计不同。各项分数由6~15分不等,得分越高满意度越好。该量表12个条目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4,内容效度各条目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8~1.0,全部条目的平均CVI为0.98。总分低于70分为不满意,70~85分为基本满意,高于85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满意均认定为满意。问卷均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186份,回收186份,回收率为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ICU综合征发生情况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ICU综合征发生率为21.51%,远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37.67%),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ICU综合征发生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对ICU护理工作满意情况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达94.62%,也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80.65%),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ICU护理工作满意情况比较[n(%)]

3 讨论

ICU的出现为危重症患者的及时救助提供了规范的、高质量的生命支持,挽救了患者的生命,有效地保护和平衡了机体脏器的功能,为危重患者赢得了治疗的机会和时间[6]。但由于ICU的特殊治疗环境,它在挽救患者生命同时,也会对患者心理或精神上带来困扰。有研究报道,国内ICU综合征发生率大多在20%~40%[7];但国内相关研究未采用国际认可的ICU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可能会导致ICU综合征发生率存在偏倚。

CAM-ICU因其良好的信效度、灵敏度和特异度,目前被认为是ICU医务工作者诊断ICU谵妄的“金标准”,在ICU医生和护士中间广泛使用。本研究采用汉化后的CAM-ICU作为ICU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标准,得到的ICU综合征发生率为37.63%,在之前报道的范围内,比董亮[8]采用该量表研究的29.2%要高,这可能是由于对研究对象的选择上不太一致导致的。董亮选择入住ICU 14 d以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而本研究由于条件的限制,选择入住不超过一周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ICU综合征的检出率。

传统的护理方法只重视满足患者基本的生理需要,忽视了对患者精神方面需求的满足。在ICU 中的日常生活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灵性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最终使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更好地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从而预防ICU综合征的发生[9]。实行限制性探视结合预约探视弹性探视制度,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满足患者家属的探视需求。家属探视可增加患者舒适感和安全感,有助于减轻紧张恐惧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帮助患者忍受疼痛,满足情感和精神上的需要,从而有助于疾病的恢复。而个性化的优美音乐不但可以减少环境对患者的影响,而且可以缓解交感神经的过度紧张,促进情绪的稳定,抑制各种压力反应,减少或预防ICU综合征的发生[10]。有条件的患者也可以采取中医耳压疗法,有报道显示该疗法对预防ICU综合征总有效率达68.3%,具有较好的疗效,无损伤、不良反应,操作简便、经济[11]。这一系列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帮助患者适应ICU这种环境,从而可以降低ICU综合征的发生率。

舒适护理的实施,使患者的入住环境更加温馨舒适,医务人员也注意到舒适环境对患者康复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去为患者营造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心理的舒适需要靠医务人员与患者的交流沟通,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向其自我介绍,告知重症监护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对于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可以进行非语言交流,以消除患者紧张不安的情绪。随时将必要的积极信息透露给患者,并尽量保持在患者的视野范围内活动,以增强其安全感[9]。灵活的探视制度以及个性化的护理可以让患者家属更多地参与到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让患者家属对患者每天的病情有一个尽可能清晰的了解,也对ICU护理工作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这样不但促进了护患关系的和谐,也大大增加了患者对ICU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ICU综合征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的发生对患者、家属及医务人员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患者对健康需求的提高,需要医务人员加强对相关知识的了解。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其发生率。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要不断去完善相关的护理措施,以最大程度地预防ICU综合征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万献尧,张久之.ICU综合征[J].中华内科杂志,2009,48(9):779-781.

[2] Ely EW,Siegel MD,Inouye SK. Delirium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an under-recognized syndrome of organ dysfunction [J]. Semin Respir Crit Care Med,2001,22(2):115-126.

[3] Wen-Ling Chuang,Chien-Ho Lin,Wen-Chi Hsu,et al. Evaluation of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confusion as sessment method for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J]. Nursing research,2007,54(4):45-52.

[4] Rompaey BV,Schuurmans MJ,Bossaert L,et al. A comparison of the CAM-ICU and the NEECHAM Confusion Scale in intensive care delirium assessment:an observational study in non-intubated patients [J]. Crit Care Med,2008,12(1):16-21.

[5] 张会芝,姬萍,叶芳.出院患者护理满意度问卷初步编制与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0,31(2):34-31.

[6] 周春发.重症医学的发展和展望[J].重庆医学,2009,38(20):2521-2522.

[7] 李奇,朱力.ICU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护理进展[J].现代护理,2008,14(6):719-721.

[8] 董亮.重症监护病房患者ICU综合征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1.

[9] 信梦雪.舒适护理在预防ICU 综合征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8):2332-2333.

[10] 何卫红,吕培培.音乐疗法对重症患者舒适状况的影响[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0,5(13):31.

icu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篇(2)

【关键词】ICU;真菌感染;抗生素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05-0682-01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新诊疗技术、广谱抗生素等应用,深部真菌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机会明显高于普通病房,且死亡率高。为了研究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情况及诱发因素,现将我院ICU 2006年1月~2007年1月期间发生深部真菌感染病例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6年1月~2007年1月期间我院ICU共发生深部真菌感染24例,其中男15例,女9例;平均年龄(61.6±15.7)岁。原发病因:COPD 11例,严重心血管疾病6例,脑血管疾病3例,颅脑外伤术后2例,多发伤术后2例。

1.2深部真菌感染诊断标准[1]:有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且患者的血液、痰液、尿液、粪便、黏膜拭子、脑脊液、气道分泌物等标本,凡直接镜检阳性(镜下见假菌丝和有诊断意义的孢子),以及同一部位标本(除血液、脑脊液等密闭腔标本)连续两次以上培养出同一种真菌者可诊断为深部真菌感染。密闭腔标本如血液、脑脊液等一次培养出真菌即可诊断。

1.3治疗:24例真菌感染患者均使用氟康唑200 mg,静脉滴注,1次/日,连续2周,合并细菌感染者根据病原学培养药敏结果给予抗菌治疗。

2结果

2.1真菌感染率及相关死亡率:同期间入住ICU的176例患者中,共有24例发生深部真菌感染,感染率为13.6%,经抗真菌治疗后20例好转,4例死亡,相关死亡率为16.7%。

2.2感染菌种及感染部位:共检出真菌33株,其中白色念珠菌19株(57.6%),热带念珠菌6株(18.2%),季也蒙念珠菌3株(9.1%),葡萄牙念珠菌3株(9.1%),除念珠菌以外的其他真菌2株(6%)。感染部位:肺部感染18例(75%),尿路感染5例(21%),播散性感染1例(4%)。

2.3危险因素:见表1。

3讨论

深部真菌感染成为近年来重要的院内病原菌。文献报道,诱发深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有: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接受各种有创治疗,如深静脉穿刺,留置尿管.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有严重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年龄大,住院时间长;高APACHE(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评分等[2,3]。而ICU患者多为老年,基础疾病多,存在严重创伤,大多接受有创治疗,并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等原因,造成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从表1可以看出,每例患者至少存在4种以上危险因素,因此ICU患者发生深部真菌感染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研究报道,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合并严重细菌感染及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为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2]。

在本研究中,肺部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部位,其次为泌尿道,与多种文献报道结果一致。由于ICU患者多有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和留置尿管,使得原有的上呼吸道及尿道等生理屏障失去作用,而长期卧床造成痰液和尿液排出不畅,从而使肺部和泌尿系统成为最常见的感染部位。

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及治疗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但ICU患者因基础疾病严重,且合并有多种细菌感染,并发真菌感染后症状不典型,不易被发现。有学者认为出现以下表现者应警惕继发真菌感染:(1)原发疾病迁延不愈或恢复期中出现寒战、发热,体温呈稽留热或不规则热型。(2)出现尿频,尿急,白色絮状物沉淀。(3)出现腹泻水样、泡沫样大便。(4)咳嗽,咯痰,痰呈白色或胶冻样黏稠。(5)口腔溃疡或者白斑[4]。对这类病例应及时行尿,粪,痰液,血液涂片检查或真菌培养,早期诊断,早期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

预防ICU深部真菌感染至关重要,其防治措施包括:改善ICU病房布局,加强无菌观念;做好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严格无菌操作制度,避免或减少有创性穿刺;提高插管一次性成功率,减少不必要的机械损伤。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同时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增强患者的免疫力,防治二重感染。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十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96.

[2]黄虑,张永信,孙小丰,等.老年危重患者深部真菌感染临床调查[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4,29(3):165.

[3]陈惠德.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诊治[J].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8):1639.

icu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篇(3)

[关键词]综合性ICU;院内感染;因素分析;护理干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共收治病人282例,发生院内感染32例,感染率11.3%,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6~85岁,其诊断标准参照2001年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经临床表现、胸片、血液检查、细菌学检查确诊。所有资料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1.2方法:

282例住院病人由护士进行常规登记,登记内容有:病人总数、新病人数、中心静脉置管数、气管切开数、留置尿管病人数、基础疾病;由科内感染监控医生对病原学资料进行统计;感染科医生每日通过化验室检查单查出特殊感染者,及时与科室联系,共同分析原因并整改,对出院病例进行院内感染数量、部位、年龄、病原学等进行统计。

1.3结果:

感染病人中,老年病人16例,感染率50%;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19例,泌尿道5例,胃肠道2例,居前三位,基础疾病以损伤性疾病、脑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引起院内感染者多见。

1.4院内感染病原菌:

32例院内感染常见致病菌为:C-杆菌占60.6%,鲍曼溶血不动杆菌12例,铜绿假单胞菌5例,嗜麦芽窄单胞菌3例,真菌感染5例,G+球菌感染1例,混合性感染3例等。

2ICU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分析

2.1病人自身因素:

我科的病人病情重,侵袭性操作多,同一病人可安多种导管,增加感染几率,病人不能翻身、有效的咳嗽排痰,多需要吸痰,吸痰易损伤呼吸道黏膜,使呼吸道功能降低;不能正常进食,病人抵抗力降低等加大感染几率。

2.2环境因素:

病室布局不合理,病室内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病室通风换气不良,造成空气污浊。

3ICU感染管理措施

3.1健全制度职责,明确分工:

我科的感染监控结构是科主任―护士长―监控医生―监控护士。结合ICU的具体情况,逐步修订和完善感染管理制度和消毒措施,完善医护人员技术操作流程、行为规范,制定切实可行的消毒、隔离、保洁措施,建立健全完善的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组织机构,每月对ICU环境及院内感染情况进行抽查1次。

3.2加强学习,提高感染监控意识:

增强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是学习的关键。只有医务人员重视并主动参与感染管理,才能使感染控制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科室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学习院内、外以及科内制定的各项感染管理制度、措施及相关的感染预防知识等,以确保各项管理制度、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4ICU院内感染干预措施

4.1常规措施:

进出ICU穿鞋套和隔离衣,戴帽子、口罩,地面每天湿式拖地2次,使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1次,每天病室通风2~3次,根据我科病室布局不合理,定期轮流对病室进行彻底大消毒,消毒后感染科进行物表、空气监测;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探视;探视前和离开病室时,应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探视期间尽量避免触摸病人周围物体,每天探视时间为半小时,限定探视人数。科内指定专职的感染监测员,对每天的感染工作进行检查督促,每月进行空气、物表监测,并及时反馈,对于监测不达标的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再进行监测。

4.2护理干预:

将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安置,特殊感染或重症感染,隔离于单独房间。特殊感染者用蓝色圆形标签做出醒目标记,分组护理,尽量减少交叉接触病人。如无禁忌证,常规应将床头抬高30度,重视病人的各项基础护理,减少护理并发症。

4.3加强导管护理:

留置深静脉的导管置管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要求,严密观察导管置入深度,专用的导管敷贴可3日更换1次,但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沾污时应立即更换。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除导管,并做导管培养。

留置导尿: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插管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减少黏膜损伤;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的危险性越大,导尿每增加1天,感染危险增加5%。病情许可及早拔管,保持尿道口清洁,尿管妥善固定,保持尿液引流系统的密闭,减少尿袋与尿管的分离次数,可降低相关感染。

icu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篇(4)

【关键词】罗伊适应模式;COPD并气胸;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257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605-02罗伊适应模式(RAM)以系统论的方式将人描述为一个包含有生理、心理、社会性的适应系统。它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概念框架引导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行健康评估、问题确定、目标建立、计划、干预及评价[1]。在ICU应用罗伊适应模式能更好的指导护士运用护理程序全面评估病人的健康状况及为之实行更有效的护理措施。

1临床资料

患者男,81岁,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史。患者因喘憋2周加重一天,腹痛发热6天于2013年2月27日至北京医院急诊科就诊,急诊以气胸、AECOPD、呼吸衰竭收入急诊留观病房,请胸外科会诊并行胸腔穿刺闭式引流术。给予抗炎、补液、平喘、化痰、营养对症支持等治疗。患者于3月5日出现发热、腹痛症状,查体右下腹出现压痛、反跳痛症状,化验血象增高。请普外科会诊,考虑阑尾炎可能,家属拒绝手术治疗,要求保守治疗。予更换抗生素治疗,后患者腹痛缓解,体温下降。目前患者仍存在喘憋、腹胀、胸腔闭式引流仍有气体排出,为进一步治疗,于3月11日转入ICU科患者转入ICU时神志清,精神差,能回答问题,T:37.7℃,HR85次/分,BP120/72mmHg,储氧面罩吸氧(1升/分),血氧饱和度95%,胸壁右侧可见胸腔闭式引流。全腹压痛、反跳痛明显以右下腹为著,肠鸣音正常,双下肢轻度水肿。初步诊断:1、气胸;2、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3、呼吸衰竭;4、阑尾炎。于3月16日9AM发现患者呼吸费力,咳痰较差,通知医师,遵嘱给予储氧面罩吸氧8升/分,血氧饱和度93-96%,于3月15日胸部CT示:未见明显气胸、胸腔积液,已遵嘱夹闭胸腔闭式引流管24小时,今晨予开放未见明显气泡、液体引出,已予拔除。于3月20日9AM查体示:患者呈嗜睡状,呼吸困难,双肺呼吸音差,双下肺可闻及湿罗音及痰鸣音。于4PM患者呈昏迷状血氧饱和度下降至88-90%,咳嗽反射差,放置口咽通气道吸痰效果差,房颤心律,心率130bpm左右。紧急行气管插管,过程顺利,吸出大量黄脓和血性痰。接呼吸机辅助通气SIMV模式,vt420ml,FiO2 70%,PEEP5cmH2O,R14bpm,血氧饱和度可维持在96%左右。至3月22日4PM,血气分析示患者呼衰明显改善,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8%左右,插管后血压维持在90-120/50-70mmHg。持续呼吸机辅助通气,继前治疗。

2护理

护士在接到患者转到ICU的通知时,备好病床、吸氧装置、床边心电监护仪、中心泵、检测床边呼吸机性能并予以备用状态。患者入ICU后,立即连接吸氧装置及监护仪。执行完基本医嘱后,护士即利用RAM对患者实施第一阶段的健康评估。待患者病情稍稳定后,护士对其施行第二阶段的评估以确定引发患者不适应的刺激。具体评估过程如下:

3小结

因ICU患者病情变化较快,早期最好设置短期护理目标,护士随时评估患者病情,调整护理计划。按护理计划施行,本患者情况好转,身体康复。

4讨论

RAM突破了以疾病为中心的限制,转向以人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它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护理临床业务及护理管理各环节系统化,是先进的护理模式。RAM是围绕着刺激以及人对环境中的应激源进行适应的过程.ICU护士应了解患者所面对的各种刺激,有责任帮助患者适应刺激所带来的改变并促进患者的适应水平,使患者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生活质量。

icu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篇(5)

关键词:ICU护士;分层培训;方法及效果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专业医护人员将各类危重患者集中管理,应用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和先进的临床检测技术,对危重患者心理生理机能进行监测和进行生命支持,最大限定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ICU的救治水平是体现医院整体水平的窗口,而培养训练有素的ICU专科护士是提高重症监护水平,救治水平的重要保障。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自2007年~2008年ICU护士的专业培训,采取了全员培训和重点培训的形式,结合科内制定的学习与培训计划,现将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30名护理人员,其中1名副主任护理师,1名主管护理师,8名护理师,11名护士。其中大专11人,中专12人,工作15年以上11人,工作3~5年7人,工作1~2年5人。

1.2方法

1.2.1实施全员培训 讲课由本科护理骨干承担,经讨论后确定培训内容,包括课程内容见表1,专科内容见表2。培训前集体备课。授课学时为46学时。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培训,做到人人达标,合格率100%。

分批到急诊科、麻醉科、心电图室进行学习,每批2人,各科学习内容见表3。

1.2.2实施层次培训 分层次培训,根据不同年资护士培训的内容不同进行培训,由护士长统一管理制定完善的切实可行培训计划,与不同年资的护士交流,找出不同年资护士所需,结合专业对不同年资护士的要求制定培训计划。

1.2.2.1对工作0~1年护士是培训的重点,以三基培训为主。三基培训是护士实现从基础理论向临床实践过度的重要环节。采用个体化的带教制。可将培训的护士分配给一名固定的指导老师,或将需培训护士的训练分为几个部分,由不同老师负责指导和评价。

1.2.2.2工作1~5年护士以三基培训为辅,继续教育为主。其培训方法如下。

1.2.2.2.1专科进修:①院外进修,以吸收新知识拓宽知识面;②院内进修,可分批到心电图室学习1个月,掌握心电图基本操作,识别正常心电图常见及致命心率失常的分析。

1.2.2.2.2专题讲座:学习内容主要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

1.2.2.2.3学术交流:有科内学术交流,院内外交流。5~10年护士以继续教育为主,同时培养她们的教学能力,课题精选实例,如经典范例,身边实例,反面举例等急诊护理技能采用分项递进式方法及群体配合急救训练,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和有关人员的合作采用演示方法。

1.2.2.2.4由护士长统一管理,按学习与培训计划具体实施。

1.2.2.2.5业务学习与监护技能操作1次/w,进行业务知识讲座1次/月,组织护理业务查房1次/月,护理教学查房1次/月,每日进行床头交接班查房,由护士长带领护士为每一位患者进行床头交接班,共同讨论患者的护理问题,提出护理措施,利用晨晚间床头交接班,督促大家不断学习。

1.2.2.2.6讨论并制定学习疑难病例标准护理计划,标准健康教育计划。

1.2.2.2.7每人必须建立学习笔记,每月对笔记进行检查。

2 结果

2.1经培训的4批共30名护理人员,其考试结果,见表4。

2.2对医生的调查情况,见表5。

3 讨论

3.1 ICU病房收治多系统功能损害,重要器官移植和大手术等患者,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护理人员应具有熟练相应的知识和技术。而我区ICU护士普遍年轻化,工作年限短,存在临床经验相对不足的现象,这可能与新疆高等教育起步晚以及地域等因素有关[1]。在对专科知识的学习方面,除了熟练掌握常见重症的临床护理,如心衰、呼衰、呼吸窘迫综合征、肝肾功能衰竭和重要器官移植等。我们还加强了一定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如呼吸、循环系统的临床解剖、及生理、血液气体变化的临床意义、休克的病理生理学、心律失常的心电特征等。

3.2 ICU病房是各种监护抢救等仪器种类和数量最多使用频率最高的部门,我科除了要求掌握各种监护仪、呼吸机、除颤器、注射泵等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熟知正常值、异常值的意义,我们还加强学习一般故障的识别排除和日常保养,保证其正常运转处于完好状态。

3.3 ICU患者多数器官功能不稳定,医师将根据监测结果和病情变化来调整或更改治疗方案,护士必须严密仔细地监护患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报告医生,因此,我们在培训低年资护士时,除了能做到严密观察和判断监护的数据波形和图像是否正常,并对异常的结果进行纵横分析判断,如中心静脉压升高或降低说明什么;定时检查呼吸机的通气设定是否被意外改动。

3.4果断恰当地处理问题能力对ICU护士尤为重要。当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护士必须在判断准确的前提下立即采取恰当的救护措施,特别是医生不在场时,要当机立断,争分夺秒,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想尽办法维持患者生命赢得抢救时机。因此,我们在培训中,侧重急救技术,如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气管插管,除颤起搏和先进监护设备的运用,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套管针等常用急救技术和技能的培训,并增加了如何识别异常心电图和掌握急救药物的使用方法。

4 结论

ICU是适应重症患者治疗建立的护理单元,具有"三集中"的特点:①集中了各种病情多变的急性危重患者;②集中了众多先进的监护仪器,急救设备和生命支持装置;③集中了最新的理论,知识技术与方法,这就要求ICU的护士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及娴熟的抢救技术[2]。通过ICU护士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培训,采用带、帮、学的方法,做到日有提问,周有讲座,月有考试,年有交流。通过培训、拓宽和充实了ICU护士理论知识,提升和增强了专科监护技能,使ICU的工作质量及效率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icu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篇(6)

[关键词] 气管切开;ICU;肺部感染;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2(c)-0189-02

气管切开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种危重患者抢救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避免发生呼吸道阻塞症状,然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易发生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医学研究结果显示,切管切开术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概率在90%左右。本次临床实验对气管切开患者ICU内肺部感染的诱发原因和临床护理措施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临床实验的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以本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所收治的40例气管切开ICU内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为实验对象,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20~80岁,平均(51.2±1.4)岁,患者气管切开手术后至进入ICU的平均时间为(7.5±0.5)d。其中,3例患者意识清醒,37例患者为昏迷状态;25例患者需要行机械通气。

1.2 诊断标准

根据卫生部2000年制定的《住院感染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患者未见明显的潜伏期症状,进入ICU治疗48 h内出现感染症状,将X线检查、细菌培养、血象、体格检查、临床症状等检查结果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

1.3 痰液采集

通过无菌吸痰法,在气管切开部位将患者的下呼吸道分泌物吸出,并将采集的样本放置在无菌试管中进行细菌培养检查。

1.4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72 h内患者咳嗽症状明显减轻,排痰效果好;显效:72 h内咳嗽症状明显减轻,排痰效果较好;有效:72 h以上症状稍有减轻,咳痰量无明显改变。

2 结果

2.1 病原菌分布特征

所有40例患者的痰液细菌检查培养结果显示,共有9种致病菌,其中,真菌4例,占10%;革兰阳性球菌4例,占10%;革兰阴性球菌(包括白假丝酵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阴沟肠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32例,占80%。致病菌的例数是查出该类型致病菌的患者例数。

2.2 药敏检测

3 讨论

3.1 气管切开患者ICU内肺部感染的发生原因

(1)患者患有其他基础疾病。基础疾病的发生会损害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导致抵抗力降低,同时,重症患者在同一ICU内治疗,也会加大肺部感染的发生率。(2)医用器械未彻底消毒。雾化器管道和储水罐污染,呼吸机回路未彻底消毒,会将大量致病菌带入患者体内,并直接进入肺泡和细支气管内,进而引起肺部感染。(3)沿气道和插入管管壁的间隙移行。患者皮肤上寄生的细菌量会随着抗生素的使用和住院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加,并发生演变。气管切开损伤皮下组织和皮肤,导致水肿核损伤性渗出,使细菌定植、黏附并沿管壁下移,进而导致肺部感染的发生。(4)不严格的无菌操作,包括气管切口、气道湿化、吸痰等不当的护理操作。

3.2 护理措施

(1)住院环境护理。执行严格的探视制度,避免发生交叉感染。定时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处理,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性,将室内湿度保持在60%左右,室内温度设置为约22℃[1]。(2)切断致病菌传播途径。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操作前要戴口罩,并彻底洗手,定期消毒吸引器储液瓶、雾化器及其管道、呼吸机回路等物品和医疗器械,避免交叉感染[2]。(3)气道分泌物清理。吸痰时要缓慢轻柔,不能一插到底,防止将气管外部的细菌带入患者气管内。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每2小时翻身1次,以利于排出支气管分泌物。每次吸痰时间控制在15 s以内,压力控制在50 mm Hg以下,吸痰盘保证专人专用,每24小时更换1次[3]。(4)气道湿化。雾化吸入有利于痰液的稀释和排出。可使用具有宣肺止咳、清热化痰功效的中药制剂,每8小时用药1次,通过微量泵持续泵入气道,从而降低肺部感染、刺激性干咳和痰痂形成的发生率[4]。(5)气管切口护理。受到痰液分泌物的刺激,患者手术切口易发生感染,需定期消毒和清理手术切口,以及周围皮肤组织,并定时更换纱布,并保持纱布干燥[5]。(6)鼻饲护理。对于伴有吞咽困难或昏迷不醒的患者,可通过鼻饲食用流食,并保持缓慢的进食速度,每次进食时间在30 min以上,抬高床头至30°,鼻饲30 min内不能吸痰,避免患者胃内容物进入气管,导致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6]。

综上所述,对于行气管切开手术的ICU患者,能够显著缩短ICU的治疗时间,适当进行药物和抗生素治疗,能够有效治疗和预防肺部感染问题的发生,降低肺部感染了的关键在于护理操作过程中执行无菌操作,树立无菌观念,并控制好起到的湿化程度和良好的吸痰技术,同时做好各项基础会工作,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和护理环境。

[参考文献]

[1] 陈华. 气管切开患者ICU内肺部感染分析与护理对策[J].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0,1(14):358-360.

[2] 姚磊. 综合ICU气管插管患者并发ICU内肺部感染原因分析与护理防护措施[J]. 赣南医学院学报,2012,32(1):132-133.

[3] 朱以芳. 开胸术后气管切开患者ICU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护理学杂志,2010,20(20):79-80.

[4] 吴艾霞. ICU患者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0):62-63.

[5] 江东红. 气管切开患者ICU内肺部感染分析与护理对策[J]. 中华护理杂志,2010,36(3):178-179.

icu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篇(7)

方法:对我院32例肺结核毁损全肺切除术后ICU护理的患者进行回顾分析,观察患者的循环、呼吸系统,并进行相关的护理措施。

结果:患者通过治疗,均脱离机械通气,其中有4例出现纵隔摆动症状,2例出现急性肺水肿症状,3例出现心律失常症状,后经治疗得到有效治愈。

结论:在肺结核毁损全肺切除术完成实施后,最为重要的一个措施就是转入ICU监护,这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措施,对患者病情的治疗非常有效。

关键词:ICU护理肺结核毁损全肺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04-02

在肺结核病症当中,结核性肺毁损非常的严重,患者容易反复感染,并对抗酸杆菌进行长期的排出,且伴随有咯血,而通过内科难以达到有效的治疗。为此,通过对全肺切除手术进行实施,但此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创伤较大,围手术期生理变化也非常的多样,且存在有较多的术后并发症,需要对ICU护理进行操作。本文对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于我院进行全肺切除手术的32例结核性肺毁损患者进行了分析,患者在术后转入ICU监护良好复苏,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就诊的32例结核全肺毁损患者,其中包括22例男性患者和10例女性患者;年龄为25-56岁,病程长达6-21年。通过胸部CT显示,32例结核全肺毁损患者有10例为对侧肺亦有结核病灶者,22例为单纯性一侧肺毁损者。另外,有26例患者为左侧肺全切术者,6例患者为右侧肺全切术者。患者在手术后进行了全麻,气管插管后转入ICU护理,机械通气时间为10-70h。

1.2转出ICU标准。至患者意识清醒之后,对呼吸机进行停用,患者在气管导管拔除后进行平稳的自主呼吸,潮气量充足,双侧鼻导管氧气吸入量每分钟可达2L,脉搏、血压均平稳,且尿量正常。另外对患者的电解质、血常规等进行检查,正常后均转为普通病房护理。

2结果

本组32例患者中,左全肺切除和右全肺切除患者分别为26例和6例;进行手术共历时5-8小时,平均时间长达4.9小时。而ICU治疗监护的时间为4-7天,平均时间为5天左右。通过手术治疗,32例患者有4例出现纵隔摆动症状,2例出现急性肺水肿症状,3例出现心律失常症状,后经相应的处理均得到良好治愈。手术治疗后的32例患者全部得到有效治愈,同时在普通病房的转入后仍持续进行观察治疗。

3讨论

在临床治疗当中,肺结核及混合感染容易反复发作,因而会常常伴随呼吸困难、反复发热、间断咯血、咳痰及咳嗽等症状。通过对患者的体检,能够知晓患侧胸廓出现塌陷现象,患者的呼吸运动会逐步减弱,气管移位于患侧,出现管状呼吸、干湿啰音。

3.1生命体征的监测。对于患者而言,自身生命体征的状况能够预示病情的变化情况。为此要对患者的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体温等进行严密的观察,如果患者在术后3天仍旧持续发热,就说明患者的病情极有可能得到感染;若患者为低血容量休克、胸腔渗血,就会出现呼吸急促、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等生命体征;对患者的双肺呼吸音,呼吸节律、深度及频率进行观察,可以对肺复张状况进行有效判断。通常而言,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生命体征变化观测的时间为10-30分钟,每日要进行4-6次的体温测量且做好相关记录,如果有异常现象出现,就要及时对医生进行患者病况的通知。

3.2循环系统的护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如果有休克早期症状的出现时,可以确诊为胸腔内活动性出血及血容量不足,此时就要对患者进行血容量的补充,并遵医嘱对止血药进行使用;在术后引发的并发症中,心律失常是较为常见的,对于心律失常可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对病理进行纠正。对于患者的心电监测,应进行严密的观察,患者脉率、心率、心律的变化非常重要,如果有异常情况出现,就要及时告知医生,并对心电图检查进行实施,对患者心律失常的类型进行确认。肺移植手术完成后,借助中心静脉压等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进行监测。

3.3呼吸系统的护理。患者手术之后,呼吸功能会有所下降,其程度不同。呼吸功能减退的原因较多,常见的原因包括:由于伤口的疼痛,患者对自身身体的深呼吸非常的惧怕,对通气量进行了限制;胸带的固定对呼吸运动的幅度有所限制;切除肺叶后,使得肺的气体交换面积有所减少。对此,完成手术之后,应对患者的呼吸功能变化进行观察,对引起呼吸功能减退的诸多因素进行排除。此外对患者的呼吸频率、SPO2进行连续的监测,对术后低氧血症的出现提供有效的诊断依据。

对于置入人工气道的患者,进行正确的排痰护理。人工气道拔除后,由于手术创伤的剧烈疼痛,患者进行咳嗽会比较的困难,此时可能由于排痰不畅而导致肺内分泌物难以得到有效排除,而淤积于肺内的痰液同时会促使呼吸的困难,容易造成吻合口瘘或肺内感染,由此引发的呼吸衰竭对患者的健康影响尤为严重。为此,患者在术后进行咳痰的辅助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咳嗽及深呼吸进行良好的指导,护士随患者的呼吸动作可对两侧胸廓进行按压,促使患者呼吸幅度的增加。

3.4心理护理。全部患者在麻醉苏醒后,护理人员应对整体状况告知患者,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同时告知患者ICU护理过程较为危险,应使患者了解ICU护理工作的性质,促使患者恐惧心理的消除。作为护理人员,要向患者提供正面的信息,使患者增强病情康复的信心,同时对患者配合治疗的状况进行肯定,积极引导患者对病情的康复充满希望,并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各项治疗。对于部分肿瘤患者而言,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非常关键,同时要促使他们能够积极的面对自身的疾病,并以乐观的心情配合医院的各项治疗。

总之,在肺结核毁损全肺切除术中,带给患者的创伤比较的大,且在术后出现大的生理变化,引发循环、呼吸等各种并发症。所以应该加强对患者的ICU监护,以促使患者病情的有效治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