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中物理预习方法

初中物理预习方法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25 16:32:21

初中物理预习方法

初中物理预习方法篇(1)

关键词:探究活动;预习;有效;方法

预习是学生课前的自学活动,在课前对所学内容进行独立思考与钻研,形成初步的感知,先做一个简单的认识、了解、消化,以便在课堂学习中更加明确学习的目标、任务,能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前预习是一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1.预习的特点

学生通常所采用的预习方法是在课堂学习之前,对所要学习的知识先大概地自我阅读一遍,初步了解课堂要学习的主要内容,通过预习能很容易找出所要学习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采用传统的方法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简单的自我学习,虽然学得不深、理解得不透,但是对所要学习的知识已经有所了解,略知一二。

2.探究活动的特点

初中物理探究活动的目的主要在于给学生学习物理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学生能更主动有效地获取物理知识和发展实验探究能力,促使学生科学品质和世界观的形成。初中物理的探究活动可以形象地比喻成“寻宝”活动,所要探究问题的结论就是所要寻找的宝物。探究活动刚开始前,就像学生不知道宝物在哪里一样,学生也不知道探究活动的结论,这样有利于探究活动的进行,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探究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提高。

二、对问题的思考

1.探究活动是否需要预习

由于学生的预习习惯以及预习和初中物理探究活动本身的特点,当对初中物理探究活动采用传统的预习方法进行预习时,预习不但没有促进学生对探究活动的学习,反而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于是有部分教师提出探究活动不能预习的观点。

2.探究活动要有有效的预习方法

初中物理探究活动需要学生的预习,但同时应避免传统预习方法对探究活动所产生的不利影响,避免学生得到了“宝物”而忘记了重要的寻宝过程,避免学生获得了结论而又仅仅局限于结论本身。

三、问题的解决方法

针对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的探究活动本身的特点,对学生的传统预习方法进行改进,对初中物理探究活动按探究目的分成不同的类型,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加强对预习的指导,并且适时检查,既充分发挥预习的作用,又促进学生对探究活动的学习,促进学生探究等能力的提高。

1.采用多变的预习方法

预习的方法直接决定预习的效果,对于探究活动的预习来说,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探究活动的预习不能一味采用同样的方法,而应多种预习方法相结合使用,采用多变的预习方法。

自主预习,就是学生自我安排预习,这也是学生传统预习中常用的预习方法。在探究活动中对于一般的测量性的探究活动或者一些简单的操作性小实验活动,学生可以采用自主预习的方法进行预习。

任务预习,就是教师给学生布置一定的预习任务,适用于需要学生做出猜想与验证猜想或者找规律等一类的探究活动。

问题预习,就是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探究活动中的一些实验步骤与实验方法等先做一个自我思考,思考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什么、有没有其他方法、实验通过什么现象说明等。

2.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

不同的探究活动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以及能力的发展是不同的,有的探究活动需要学生探究之前知道怎么做,而有的探究活动在探究之前却不能让学生知道结论,否则就失去了探究的意义。例如,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如果学生预习知道了杠杆的平衡条件,在探究过程中测力的大小时会不自觉地想力的大小应该是多少。对不同类型的探究活动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既可以发挥预习的功效,又能避免不当预习对探究活动的学习以及学生能力发展提高的影响。

另外,对于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预习要求,有助于发挥预习的作用,使学生学有所得,也有助于保持学生对探究活动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愿望。

3.加强适当的预习指导

学生的任何学习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探究活动的预习也同样如此。初中生的自学能力还不是很强,预习需要教师的适当指导,这种指导体现在预习的方方面面。一是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方法要进行指导,对于不同的探究活动要采用什么样的预习方法,预习到什么样的程度,学生往往把握不准,是全部按书本预习还是预习其中一部分,这要求教师在方法上给予适当的指导;二是在思考问题的方法与思考问题的切入点上教师要给予指导,好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学生的思维方法往往决定思维的结果,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往往能为学生的思维打开一扇门。

初中物理预习方法篇(2)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效率 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140-01

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多侧重于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训,而对学生的思维和应用能力有所忽视,其课堂效率较为低下。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在物理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课堂效率的提升,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来对初中物理教学的规律特点进行把握,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物理素质的提升。

1 教学策略的转变

1.1教学观念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在现代化的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作用已经渐渐开始衰退。当今的教师必须转变自己教学的观念和模式,积极学习现代化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技术,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同时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促进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奠定稳固的基础。

1.2师生关系

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阶段决定了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只有师生关系和谐,才会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课堂环境,课堂教学的效率才能得以提高。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对学生有更多的理解和爱护。对学生关注的问题给予及时的了解和解决,在对待学生之间产生的分歧时必须要做到公正的解决,不能有所偏袒,这样才能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获得学生的喜爱和信任,使课堂教学有质量上的保障。

2 教学方法的改进

2.1做好预习

对教学内容进行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初中生进行预习的能力较弱,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教师对学生预习方法的常用指导方法是给学生列出预习的提纲。学生在预习中按照教师给出的大纲进行预习,能够明白新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提高预习的效率。为了保障学生的预习质量,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检查。

2.2抓好新课的引入

初中物理学科有着以实验为基础、对日常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特点,相对于初中其他学科难度较大,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做好初中物理科目新课的导入就显得非常重要。初中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的可塑性强,因此教师应该利用这个有利的时期,在每一节课开始阶段利用教具、试验、情景设置等方法进行课程的导入,可以有效地唤起学生对于课堂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这样就能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成熟。

2.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相对于其他学科难度较大,因此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是支持学生学好物理的必要因素。对于物理教学,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物理兴趣的提高,激发学生学好物理的欲望。只有让学生对课程内容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才能使课堂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物理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受到很多学生的喜欢,教师应该创造让学生亲身动手进行实验的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学会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来讲解物理知识。学生的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知识的存在,教师利用物理知识来对学生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解释,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2.4创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为了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采用适当的手段来创造积极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活跃、生动、有趣。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以课本内容为教学对象,应该结合学生生活中较为熟悉的事例对物理知识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向不同的方向进行探究和学习,得到不同的结论。教师应该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给每个学生发挥思维和创造力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都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

2.5利用多媒体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各种多媒体进行教学已经成为了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有着图文结合的优点,便于进行物理知识和物理变化的演示,能够吸引学生对于课堂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课堂兴趣,促进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到物理知识。

2.6课后反思

教师应该注重在课后对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反思,对在教学的过程中目标的设置是否合理科学;对新课的引入方法是否得当;对物理概念和定律的解释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对实验的操作是否简单明了;对例题的选取讲解是否能够突出知识的重点;布置的作业其难度是否得当等问题进行考虑。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来对教学的方法进行修改,使课堂教学更加科学和完善,能够切实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 结语

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新课改的要求,初中物理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对课程精心的导入、创设积极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等方法,来对课堂教学的结构进行优化,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物理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施玉勤.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9).

[2]骆小军.让学生成为物理课堂上的主角——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J]. 新课程(教研),2011(03).

[3]朱金梅.浅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效率[J].新课程(下),2011(01).

初中物理预习方法篇(3)

生物学科是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如何学好生物学科呢?当堂消化是学好生物的重要途径。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一生物课前预习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生物课前预习的方法一、初一生物课前预习的方法

课前预习是上课的基础和准备,有利于学生主动学好课程和自学能力的提高,特别是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课前预习是不可缺少的环节。阅读教材,理解教材的含义,对重点内容、名词概念要画出来,进行比较、分析。例如:《细胞的结构》中,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虽然字面比较接近,但各指不同的结构,各自作用不同,应通过预习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二、如何提高初一学生生物课听课效率

初一学生听课时精力一定要集中,跟上老师的思路,特别要注意老师的语气和所强调的关键内容;认真记笔记,笔记要记重点、要点。如果生物课听课与记笔记发生矛盾,应该先以听懂为目的,可以暂时不记,课后再回忆、补充、整理;上课要动脑筋、想问题,特别是老师提问,要积极思考,举手回答。

三、初一生物学习方法

1、先记忆,后理解,掌握基本知识要点与学习其它理科一样,生物学的知识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与自然、生产、生活都有较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学学习中,初一学生要注意联系这些实际。

3、做笔记的方法。

总结中外许多学者的经验,可以说,做笔记是一条成才的途径。做笔记的方式很多,在生物学学习中,主要有阅读笔记、听讲笔记和观察笔记三种。所以,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做笔记也是十分重要的。

学习生物学知识要重在理解,勤于思考,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是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和概括出来的,不能单靠记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融会贯通。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

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

怎样培养好的学习方法1、抓好预习环节预习,即课前的自学

这是上课前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过程。

有些学生由于没有预习习惯,对老师一堂课要讲的内容一无所知,坐等教师讲课,显得呆板被动。

有些学生虽能预习,但看起书来却似走马观花,这种预习一点也达不到效果。

2、注重听课环节

由于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因此,听课是学生接受教师指导、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重点要听例题解法的思路,抓住重点、难点,以获取最佳的学习效果。

课堂中千万别分心走神,萎靡不振,打瞌睡。

3、紧抓复习环节复习是对前面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再加工

根据学习情况对学习进程进行适当调整,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

总结主要知识和一些重要方法,明确重难点。

做到"每天有复习,每周有小结,每章有总结",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复习体系。

4、重视作业环节独立完成作业是深化知识

检查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然而有些学生没有真正利用好这个环节,一下课就抢着做作业,作业一完,万事大吉,或者课上根本没听懂,下课后也不问,作业抄袭后向老师交差完事,这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5、做好课堂笔记环节记笔记是为了学。

记笔记的原则是以简练明白,提纲挈领;难点不放过,疑点有标记;对联想、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记;同时笔记要留有空白处,便于复习时补缺。

初一生物期末考试复习策略一、复习目标

以教材为依据,本教材结合新课标改革的要求和特点,构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设计了具有多样化的、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及科研精神。并以灵活应用知识为主,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而不再是以死记硬背为框架、以应试为主。同时与时俱进,增加了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知识,注重生物科学的新发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体会到人与生活间的联系、更加能融入到到生活中来;以提高学生能力为重点,加强识记环节的安排与督促,主要采用了列出复习提纲,让学生利用复习提纲进行复习,下去识记,使学生扎实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培养学生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做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期期末统考取得较好成绩。

二、复习措施

1、加强与同学科教师的交流,结合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探索适应本校学生的生物复习模式。

2、复习中注重基础性、系统性和趣味性,从学生掌握的角度出发,将教材的知识体系加以归类、梳理,形成网络,将知识融会贯通。

3、把握好每一节的课堂纪律,精心安排好每一堂课的复习程序,尽可能的提高课堂的复习效率,争取在40分钟有比较好的学习质量。

4、期末复习时间安排短,我主要安排了两个星期的复习时间,且学生在课下自己复习的主动性较差,所以我会缩短在课上老师讲解的时间,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情况,给出10到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复习。

在两个星期的复习中,我主要注重以下几个环节:

①讲:串讲本册知识要点,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

②记:以教材为本,加强识记环节的安排与督促,每天规定适量的内容要求学生下去识记,因班级较多,所以安排学生和本组组长背,并有组长做好记录,督促学生强化记忆,提升能力。

③练:精选精练,做到举一反三,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但从学生的情况来看,学生还没有从他们这届开始,就不进行中考,大多从态度上就不认真,没有意识到所有科目都是一样,只有个别的是认真学的,很多同学到目前还认为生物是副科,所以有同学一直不理不睬的。

三、复习安排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期末约两周,按8课时安排复习)

第一章人的由来(1课时)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1课时)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1课时)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1课时)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1课时)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课时)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1课时)

初中物理预习方法篇(4)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习方法

当学生开始从初二迈入初三的大门时,就多增加了一门新的基础自然学科:化学。与此同时,往往有很多学生会担心化学是不是好难,学不好之类的。那么怎样才能学好这门学科呢?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想学好化学,学生就必须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不仅为他们今后学习化学这门学科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是他们学习其他科学知识和今后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当代著名的科学家和科学史学者贝罗纳曾今指出:“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的发挥运作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阻止才能的发挥。”由此可见,在初中化学学习的知识过程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并学好化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学生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也具备初步的独立思考和钻研能力,但通常都是老师教他们如何学习,而不是自己主动去学习,缺乏自学能力,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比如化学这门学科,初中化学是学生新接触的一门自然和实验科学,其中有风趣的化学实验、许多古今中外科学家的研究的成果。人们的衣、食、住、行以及工业都离不开化学,潜意识的都好想知道化学的魅力到底在哪里,有多大。往往在这种状况下,学生一开始会很有劲头去学习化学,可能去查找有关方面的资料或者书籍。但是,这样的热情往往持续不了多久,因为随着他们深入的进行学习,他们会觉得化学好深奥、好难懂,对化学的兴趣慢慢变得烦躁和厌恶。因此,在化学教学中,不仅要“传道授业”、“授之以鱼,还要学会“授之以渔”,让他们掌握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方面更加的事半功倍。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浅

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科学的提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生上课效率的一大坚强后盾,提前预习上课要讲的内容,可以在课堂上及时跟着老师的讲课进度,以便老师已经再讲新的内容,学生还在纠结之前的知识,慢了脚步,那么有可能这一节课就白上了。但是有些学生复习了,上课也吊链子,就说明预习工作不到位,常常不能抓住重点,也不能发现问题。因此,上课时,仍然是“漫无目的”不能起到预习的作用。

要使预习有效果,根据初中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就要制定一套科学的预习方案。也许老师会给学生列出的预习提纲和要求,使学生有目的去预习,这样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每本书都有目录,概况了整本书的内容,学生可以先了解本书大概在讲什么,然后阅读和了解新的基本内容和重点,遇到难理解的部分做好记号,这样就可以在课堂上问老师或者仔细听老师在讲相关内容,那么上课就可以集中精力、认真听讲,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预习不仅仅是预习新的知识,也是对之前的知识的巩固和温馨,通过课外的理解和消化,扫清之前存在的障碍。在预习中,学生能自我扫除一些问题,即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肯定,对未能解决的问题能有针对性地通过听老师讲来解决,减少了听课的盲目性,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有让学生跳一跳才摘到“桃子”的味道,既有重点,又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联系,富于思考性。长期坚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同时读书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自学能力得到培养。

二、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探索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初中学生对化学实验大都是带着玩玩的心态,并没有把实验看的很重要,在感叹神奇的同时,却不会去仔细去看有啥现象,自然很难根据实验得出有关结果,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多做一些演示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好学心,如: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生成特殊颜色沉淀的,这时让学生先记下石灰水的颜色及状态,然后再看反应后发生啥变化,最后得出结论。此时,着重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如何从现象到结论;例如在讲金属的化学性质时,教师演示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学生直接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颜色变浅,当学生看到银白色的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时,会猜想红色物质是什么,教师就可以逐步引导学生思考铁丝质量的变化情况。在进行氢气性质一节的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如物理性质包括哪些方面等,然后每做一个实验就帮助学生得出一个结论;在二氧化碳一节的教学时,便与学生一起做实验,做完后,再要求学生由现象得出结论。经这样的引导,学生可基本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而非死记硬背,为今后学习化学打下基础。

三、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记忆能力是每个人的应有能力,每个人的记忆能力也不相同,同时也是学生解决难题的关键所在。在教学中,我往往会进行实验或者举例子来举一反三,也采取事物对照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其中,比较同样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点,使学生获得准确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灵活运用。在比较中,必须找出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共性以及它们的不同。例如:学生学完原子、分子的知识后,我与学生一起对原子和分子、原子和元素分别列表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对比归纳能力。学完溶液的知识后,要求学生自己列表比较过滤和结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概念。通过比较,学生对概念的深度、广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都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记忆能力得到一定提高。

为了使学生所学知识有系统性,我们在教学中还要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例如在一至三章的学习中,我们以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让他们学会这种方法,后面的每章都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再由学生们讨论、老师总结,指出优缺点。

初中物理预习方法篇(5)

关键词:初中物理;有效性学习;学习方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

【分类号】G633.7

初中阶段是学生开始学习物理的初级阶段,是培养他们分析与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初中物理进行有效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如何增强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个很复杂的问题。我通过物理教学实践认为如何开展有效性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

初中学生正处在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好奇心阶段,当他们碰到新鲜事物时总爱刨根问底,并想通过自己探索事物奥秘,想方设法弄明白其原因,并对其产生兴趣。因此,老师要能够通过教学正确引导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其自动的爱上物理,提高对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老师要将所讲内容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生动幽默的教学语言和深入浅出的科学讲解,并努力创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来。同时教师还要善于让学生运用自己知识,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使得他们获得学习成果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并保持学习兴趣。

另外物理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学生大多会对动手操作感兴趣,所以老师就要很好的保护好他们的这种积极性和主动性,课上注重实验探究,做足做好实验,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尝试设计实验,然后通过动手操作得出结论,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和自豪感,同时增强学习兴趣与学习的主动性。

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

首先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总结归纳的习惯。老师开始时可以向学生介绍预习方法,布置一些明确的预习作业,要求学生在预习时把新内容仔细阅读,并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住处标记,同时将相关旧知识进行复习,写出预习笔记,并定期检查学生的预习,慢慢培养他们预习习惯。老师还要要求学生定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进行复习。要求学生整理学习笔记,进行章节连续复习,使学生的基础知识更加扎实。

其次让学生善于比较相似物理概念、公式,加深对概念与公式的掌握。初中学生在遇到相似的物理概念与公式时,非常容易因理解不透彻,记忆不深刻而发生混淆,因此学生掌握如何对相似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和区别,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需要死记硬背,就能轻松掌握这些相似概念和公式,减少混淆。

再有教导学生要善于总结并掌握解题思路。在任教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上课也认真听讲,课下会做很多的题,辅导资料也很多,但是考试成绩仍不理想。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弄明白基本原理和解题思路。这就需要学生在听老师讲解习题时,认真做笔记,理清解题思路,总结解题方法。只有掌握了各种题型的基本解题思路后,才能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三、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做学生愿意亲近的老师

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师生交流感情的过程,“亲其师而乐其学,疏其师而厌其学”,老师要努力营造平等、生动、和谐、轻松的教学气氛。老师要寻找更多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尽量和他们打成一片,当学生的良师益友。特别是刚刚接触一批学生时,要在最短时间内记住学生姓名,不但方便组织教学,同时给学生以惊喜,感觉老师特别关注自己,从而对老师产生亲近感。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尤其是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他们或多或少的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而他们又各自有自己的长处,老师就应该帮助和引导他们发扬长处,弥补不足。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绝对不能过分强调师道尊严,这样在现在个性张扬的年代,很容易拉大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所以老师应该站在学生角度看待问题,适时放下师长架子,与学生交朋友,取得学生的信任。另外现在十几岁的学生自尊心很强,而心理素质又比较脆弱,他们很渴望得到肯定与赞扬。老师只有掌握了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的给予赏识,学生才会尊重老师,从而更积极学习物理知识。

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要积极改变传统的“照本宣科”、“满堂灌”、“说教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不但要灵活运用教学仪器、图片、实物、录像、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外,还要利用物理学科特点与学生实际,巧妙提问,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课堂上展开热烈讨论,使学生的思维飞扬;让学生参与评价学习效果等活动,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具体做法有:

(一)研究型学习法――全面提高学生能力

所谓研究型学习就是为了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归纳、思考等能力而采用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说,就是教师编制思考题,让学生来分析、归纳和求解,体现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表达自己对物理问题的见解,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充分发挥自身才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物理学习的积极性。

(二)发现法――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潜力

发现法最大的优势就是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自主的开展探索发现,去研究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通过自己的思考学习主动获得知识。但是这种方法是离不开老师正确引导的。发现法能够有效的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他们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增强自信,调整心态,自主学习,提高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老师只有通过不断探索研究并结合对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与思考,才能找出更适合的物理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有效性,让学生更加喜欢物理,乐于学习物理。

参考文献:

[ 1 ] 黎坚.施教之法,贵在启导 [ j ] . 中学物理,2011(1):28-29

[ 2 ] 邵宝钧.浅谈物理教学中审题能力的培养[j] .中学物理,2009(3):2-3 .

[ 3 ]贺承德,丁娟.初中物理教学要抓住“初”这个特点[j].物理教师,2008(01).

[ 4 ]甘威.初中物理教学导入新课的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09(06).

初中物理预习方法篇(6)

关键词: 初中物理 预习能力 预习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已经成为了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而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这一目标,在课前进行有效的预习活动是很好的选择。物理学科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在新课改思想的影响之下,我们要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要注意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以便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自学能力。关于预习每个教师都会有要求,但是如何才能够做到有效地预习呢?

一、注意做好课内预习向课外预习的过度

预习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即课内预习和课外预习。很多教师往往习惯在课堂教学结束以后顺便提一句:“请同学们回家之后先把下节课要上的知识预习一下!”至于如何预习,要达到怎样的预习效果,老师却很少提出来。这样,在这种松散笼统的要求之下真正在课外预习的学生是少之又少,即使有一些学习较为积极的学生在课外所进行的预习活动也只是将教材浏览一遍便作罢,这样的预习效果当然不会好。为此,很多教师为了达到好的预习效果往往采取课内预习的方式,也就是在每节课上课之前留给学生一些时间进行预习活动,这样的预习效果自然好过那种松散的课外预习活动,但是在短暂的课堂教学时间内留给学生预习的时间毕竟有限,因此,最佳的方式就是能够把课内预习与课外预习相结合。为了避免课外预习效果不佳,教师可先从课内预习开始对学生进行指导,待学生养成了一定的预习习惯、掌握了一定的预习方法,并且尝到了预习的甜头以后,再引导学生逐渐把课内预习逐渐向课外预习过渡,这样就会使得课外预习的有效性逐渐提升。

二、加强教材阅读指导

物理教材是我们开展物理教学活动的依据,因此,科学的阅读教材是我们进行有效预习活动的必要手段。然而,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受到知识和经验的限制,自学能力往往比较差,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教师笼统地要求学生阅读物理教材,学生只会走马观花,很多学生在阅读完物理教材以后对于教材的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知识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从而使得预习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阅读教材这种看似很简单的活动也需要教师加以悉心指导。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技巧,要让学生明白,阅读并不等同于把教材浏览一遍,而是在阅读的过程中边看书边思考,通过阅读初步了解教材中的知识体系,明确教材内容重难点。而要想达到这样的预习效果,学生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要注意抓住一些关键词,对于一些抽象复杂的知识点、相似性较高的语句要进行反复阅读比较,例如,一些物理概念和规律往往就是一节内容的重点部分,并且物理概念和规律在用词方面往往十分精准,一些修辞和限制的词语往往可以确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甚至一个标点符号的差异都有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意思,因此,学生在阅读这些概念和规律的时候一定要反复推敲,认真思考,必要的时候要在课本的空白地方做一些标注,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把握知识的本质。另外,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一旦遇到了一些不理解的概念、规律、实验现象等,就要注意用笔把他们记下来,这样带着这些不懂的问题进入课堂进行学习,会使得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更具针对性,有利于帮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及时地解决这些不懂的问题,排除疑难点。

三、编写预习提纲

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自学能力不是很强,很多时候在预习的过程中不知道应当如何下手,抓不住预习的关键点,这个时候,教师在课前给学生编写预习提纲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在编写的预习提纲中要包括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等知识,例如,我在教学《欧姆定律》这节内容时,在所列的预习提纲中就明确指出本节课的目标包括学会利用实验的方式来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学会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运算;学会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同一导体的电流和电压;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等,而重点和难点内容则包括通过实验的方式总结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并归纳出欧姆定律;如何设计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归纳和整理等,这样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就能够做到有的放矢。为了强化预习的效果,我们也可以针对教学内容设计几个问题作为预习的指导,例如,在学习第九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时,我就围绕着教材内容给学生事先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液体压强的特点有哪些?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的特点?液体压强大小的公式是如何推导而来的?就这样,在问题的引导之下,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事实上就是一个预习知识的过程,可以说,有了预习提纲的帮助,学生就可以按照这份预习提纲进行预习,效果会大大增强。

四、及时对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行检查

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在自我控制能力上往往还比较弱,很多学习活动往往需要家长教师的适当督促才能够顺利完成。同样,在作出预习要求以后,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预习活动进行检查。例如,在上课之前可以通过提问、检查预习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预习成果进行评价,这样一方面可以杜绝学生的偷懒行为,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检查的反馈信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接下来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打好基础。

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更多的是采取“先教后学”的方式,但是,在新课改思想的指导之下,我们要逐渐转变这种“先教后学”的思想,而要通过科学的预习活动让学生“先学后教”,这样不但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够使学生在预习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养成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自学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田才荣.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J].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1,(06).

初中物理预习方法篇(7)

初中化学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从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面向大多数学生,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不仅为他们今后学习化学这门学科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是他们学习其他科学知识和今后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指出的:任何功课的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也就是说:学是教的依据,教的目的。

初中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具备初步的独立思考和钻研能力,但自学能力较差,往往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如学化学来说,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的一个新起点,趣味的化学实验、悠久的化学史、日常生活中生动的化学事实所展现的新世界,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凭着一时的兴趣来接受化学这门学科。随着学习内容深入,课程难度增大,有的学生越学越感到困难,直到学完初中化学了,仍有学生会说:“我怎样才能学好化学呢;我似乎没有摸到一点学习化学的门路等类似的话语。因此,我们在化学教学中,除了要“传道授业”、“授人以鱼”,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法”、“授之以渔”,使他们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受益终身。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浅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指导学生科学预习

课前预习对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但初中学生往往自学能力较差,认为自己看一遍书就是预习了,常常不能抓住重点,也不能发现问题。因此,上课时,仍然是“漫无目的”,不能起到预习的作用。

要使预习有效果,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上新课时,一般都花了5~10分钟来指导学生预习。在学习预习前,我都会给学生列出本节课的预习提纲和要求,使学生有目的去预习,这样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在第五章第一节“碳的几种单质”一节内容教学中,我给学生提出几个预习提纲:①什么叫单质?一种元素只有一种单质吗?举例说明。②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何异同点?③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同一种元素所组成的?④为什么金刚石和石墨有那么大的差异性?⑤无定形碳通常有那些物质?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列举它们的用途。在预习中,学生能自我解决一部分问题,即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肯定,对不能解决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通过听教师讲解来解决,减少了听课的盲目性,同时有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味道,既有重点,又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联系,富有思考性。长期坚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同时读书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自学能力也得到培养。

二、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探索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初中学生对化学实验往往是只看热闹,觉得好玩而已,他们不会观察实验,不会利用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获得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教会学生掌握将实验作为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例如,在进行“氧气的性质”一节教学时,我一边演示,一边教会学生观察实验操作过程及现象,从物质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等)到化学性质(物质在氧气里燃烧)。此时,着重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如何从现象到结论。在进行“氢气性质”一节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如物理性质包括哪些方面等,然后每做一个实验就帮助学生得出一个结论。在“二氧化碳”一节教学时,便与学生一起做实验,做完后,再要求学生由现象得出结论。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可基本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为今后学习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记忆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也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在教学中,我常常教学生采用对比、归纳、总结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比较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点,使学生获得准确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灵活运用。在比较中,要特别注意找出相似物的差异以及不同物质的共性。

例如,学生学完“原子、分子”的知识后,我与学生一起对原子和分子、原子和元素分别列表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对比归纳能力。学完溶液的知识后,要求学生自己列表比较过滤和结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概念。通过比较,学生对概念的深度、广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都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记忆能力也得到培养。

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系统性,我们在教学中还要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如在一至三章的学习中,我们以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让他们学会这种方法;后面的每章都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再由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指出优缺点。

四、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的解题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