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计算机平面设计前景

计算机平面设计前景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27 15:57:39

计算机平面设计前景

计算机平面设计前景篇(1)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设计;城市规划;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6-0334-01

一、计算机辅助设计概念及应用分析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omputer Aided Design)是指利用计算机及其图形设备帮助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工作。在设计中通常要用计算机对不同方案进行大量的计算、分析和比较,以决定最优方案;各种设计信息,不论是数字的、文字的或者是图形的,都能存放在计算机的内存或外存里,并能快速地检索;设计人员通常用草图开始设计,将草图变为工作图的繁重工作可以交给计算机完成;由计算机自动产生的设计结果,可以快速作出图形,使设计人员及时对设计作出判断和修改;利用计算机可以进行与图形的编辑、放大、缩小、平移和旋转等有关的图形数据加工工作。CAD系统一般分为二维CAD和三维CAD系统。目前,CAD应用系统已将设计、绘图、分析、仿真、加工等一系列功能集中到一个系统内,且已经广泛应用到城市规划中,其应用也使规划效率大幅度得到提高,图纸文件更加规范、直观。

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优点分析

计算机辅助设计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国外兴起后迅速传人我国设计领域的一项高科技手段,此前我国的工程效果图表现方法主要以水粉渲染为主,喷笔谊染为其次。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电脑效果图在我国刚刚出现不久,在1991年的“第三届全国建筑画展”的参展作品中,已经出现了有用电脑绘制的建筑画作品,不过数量比较少,而且水平也不算太高,这与当时电脑硬件价格昂贵,设计软件的水平较低,电脑绘图的普及率不高是有很大关系的。此后一些大专院校和职业培训学校逐步开办了电脑绘图课程,电脑硬件和软件也迅速发展,这方面的人才才逐渐多了起来,水平也比以前要高出很多。计算机辅助设计之所以能迅速发展,能够得到大多数从业人员和业主的青睐,是因为它具有一下几个优点:

1.方便快捷、效率高,大型设计可以数人同时操作;2.它易修改,后期处理方便,数套设计方案可以同时推出;3.它的表现手段丰富,视觉冲击强烈;4.能较真实地体现环境(运用恰当的话)。上述特点与现代工业社会追求高效率、快节奏的工作方式是相符合的,这也正是其能够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

三、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功能

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Design,简称CAD),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系统具备的图形功能来帮助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它可以提高设计工作的自动化程度,缩短设计时间。CAD系统主要具有以下功能:

它帮助设计人员交互式输入与绘制二维与三维图形,并可以对图形进行编辑修改。目前,规划编制和管理业务已经普遍采用计算机输入设计图形和文字,以人机交互方式编辑修改设计图,建立室外场地、背景物和建筑物的三维设计模型,产生透视图、渲染图。

3.2 CAD数据存储与管理。

设计图和描述设计产品的其他数据可以在CAD数据库中储存、管理,计算机能够快速检索设计图和描述设计产品数据。

3.3 图形计算与分析。

CAD可以对产品的不同样式、尺寸、结构等设计参数进行计算,对设计产品进行评估分析,从各种可能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

3.4 可视化表现与景观仿真。

可以利用CAD软件,产生二维与三维设计图。进一步利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将多种图形、图像、文字资料综合到一起,进行编辑,使设计成果的表现效果更加丰富、吸引人。还可按某种预定的视角、方位、运动路径产生连续的渲染图,给观察者以动画的感觉。景观仿真比动画更进一步,观察者可以自己选择视角、方位、运动路径,即刻产生三维景观,戴上立体眼镜,配上操纵杆,使景观的模拟更有亲临其境的感觉。

四、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作用

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发展受到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数据库、人机交互等项技术的影响,现在已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的日常业务。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对规划业务的影响主要反映在以下六方面:

4.1提高修改、编辑设计成果的效率。虽然方案草图还以徒手画最方便,简单的成果图用熟练手工绘制也可很快完成,但对稍有复杂程度、需要反复编辑、多次修改的设计成果,和手工相比,采用CAD技术而提高的效率是很显著的。

4.2使规划设计成果、建设项目申请与审批的成果更精确、更详细。定坐标、注距离、量长度、算面积、平衡土方等工作用手工完成和用CAD相比,后者的精确性、详细程度明显好于前者(这些工作也可借助GIS来做)。当然,上述成果的精度受到地形测绘信息准确性的制约。

4.3减少差错和疏漏。以数字为媒体的设计,往往可以自动避免某些差错、疏漏,也可利用计算机程序来检查设计成果中的某些逻辑差错,并提醒用户改正。

4.4使设计成果的表达更加直观、丰富。计算机的渲染、动画、景观仿真技术使得到的图形、图像具有特殊的表现力,给人以直观、甚至是身临其境的感受,虚拟现实技术还可使一般用户交互式地、动态地体会景观。虽然手绘效果图、实体模型还会长期存在,但目前来说,难以实现计算机所达到的效果。

4.5便于资料保存、查询、积累。以数字为媒体的设计资料的保存介质比纸介质体积小、存储密度高,便于查找、积累,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向外。

4.6突破传统设计上的某些局限。某些具有特殊造型的建筑物、道路、场地可利用CAD技术设计、表达出来,而用传统手工方法很难做到。

五、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5.1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应用:总体规划是一个庞杂的系统,涉及多个学科,需要规划师系统、全面的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优化方案,计算机辅助部分包括用地评定、用地分析、方案评价、辅助计算等内容。即对现状资料加工、存储后,结合城市用地的影响因素(如地形分析、交通分析、景观分析、地质灾害分析等)进行土地利用规划,优化用地布局,同时利用计算机完成人口预测、地块面积计算、用地平衡等辅助计算和图表设计,最终通过计算机内部的评价软件对方案整合确定。

5.2在详细规划中的应用:除了对用地的影响因素分析外,包括方案设计、三维造型、景观渲染、日影分析、数据统计等,还可以对规划区域进行高度仿真的动画演示,使规划区的整体风貌和配套设施、景观节点等淋漓尽致的展现在人们面前,利用先进的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可最大限度地还原城市现状面貌,并契合未来的规划三维模型。

5.3在城市测绘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已广泛应用到地形图测绘中,它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把各种地理信息按照空间分布及属性,以一定的格式输入、存储、检索、更新、显示、制图、综合分析和应用的技术系统,为城市规划的落地、生根、实施起到了决定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云飞,芦艳萍.《浅析信息技术与城市规划的关系》,《今日科苑》,2008年04期.

计算机平面设计前景篇(2)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安全防范

近年来,大数据技术在我国各行各业都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成就,直接推动了我国多个行业的创新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国计算机网络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导致网络安全问题比较突出。这种情况也使得我国社会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遭遇了更多的风险,应该充分引起重视。但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成因也是比较复杂的,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才能取得较好的安全防控成效。下面也主要以此为切入点,全方位探索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成因与有效防范对策。

1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

1.1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安全环境的变化

大数据技术给我国计算机网络体系带来了较大的改变,推动了整个网络格局的创新转变。在互联网时代,网络环境中的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的态势。传统信息管理模式很难处理海量信息,导致信息管理活动遭遇了较多的阻碍。这时,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较好地处理海量数据信息,改变了我国很多企业的内部业务运作态势。但需要注意的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安全环境也出现了很大变化。相较于以前来说,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网络环境中数据总量更多,想要做好每一项数据的安全管理也变得更加困难。除此之外,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网体系跟外界互动水平更高,因此也进一步提高了数据泄漏与被篡改的风险。

1.2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安全事故类型分析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安全事故的类型并没有出现太大变化,这里也结合一些常见的安全事故进行综合分析。第一,病毒感染。当前网络安全事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病毒感染。当前我国网络环境中病毒更新速度是要高于杀毒软件的。这主要是因为杀毒软件属于结果处理模式,即针对现有病毒进行查杀,无法进行预测性更新。因此通常在新病毒出现以后才能够进行杀毒软件更新。这也使得病毒感染活动很难得到全面根治,安装杀毒软件的计算机仍然有可能会遇到新型病毒侵害。第二,黑客攻击。这种安全事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导向性,在平时并不常见。一旦发生这种情况,网络攻击就会呈现突发性、汹涌性等特点,给计算机网络体系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第三,系统漏洞。计算机网络系统在设计出来以后,不可能尽善尽美,总是会出现一些漏洞。除此之外,通过网络下载软件也会带来一定的系统漏洞。这些漏洞都会给病毒侵袭和黑客攻击提供机会,不利于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性。

1.3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安全管控现状分析

结合当前大数据背景下我国企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多数单位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管控水平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当前我国很多企事业单位都开始重视网络安全,构建了防火墙技术、权限等级模块等,给网络安全提供了基础的保障。但是综合大数据时代背景,有相当一部分企事业单位的网络安全工作还存在较多不到位的地方。比如部分企业并没有使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导致安全漏洞的甄别与处理存在较为显著的滞后性,很难发现各类潜在的问题。再比如部分企业没有使用多种网络安全防控技术形成综合防控体系,所采用的安全防控技术非常单一,很难取得较为突出的效果。这些情况都说明我国企事业单位在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安全管控工作并没有取得较好的成效,无法取得预计的战略成效。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结合大数据时代背景,针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成因与对策进行深入探索与分析。

2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成因分析

2.1部分计算机用户安全意识水平不高

目前常见的计算机安全问题大多是由计算机系统本身的漏洞造成的,而计算机漏洞的修复也是计算机系统厂商的主要更新目的。有些计算机用户存在计算机系统更新的错误认知,认为计算机系统的经常更新可能会造成系统文件损坏,电脑越更新越卡。实际上计算机系统的定期更新对于修复系统安全漏洞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这种对于计算机系统更新的错误认知导致计算机系统可能长时间存在高危安全漏洞,带来较高的安全隐患。另外,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大多没有职业岗位责任意识,错误的认为计算机网络技术支持职务是一个闲差,职业责任心不强,平时也不重视对新型计算机安全问题以及安全防护软硬件应用技能的学习,导致部分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知识技能落伍而不自知,难以融入大数据背景下更加复杂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环境。

2.2没有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作用

大数据技术背景下大部分的企事业单位计算机应用体系都有一个或多个大数据平台存在数据交互。这种情况就为计算机应用系统带来了更大的网络安全风险,而大数据平台的网络安全风险,同样也需要基于大数据技术开发的防火墙、安全防护软件针对性地规避来自大数据平台网络的一部分恶意攻击。但是,目前大多数企事业单位在为计算机应用系统拓展大数据技术功能时,大多忽略了大数据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新的安全隐患。与此同时,很多单位也没有针对性地及时引进一些应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更加大范围、精准高效的网络安全识别技术。这也导致企事业单位在大数据背景下,安全隐患与安全防护发展迭代不同步,加大了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

2.3网络安全防范技术使用不到位

计算机网络病毒防范技术落实到单个计算机上,还是主要依靠传统的防火墙、杀毒软件等病毒防护技术抵御来自网络黑客的恶意攻击。但是目前部分企事业单位可能由于系统自带防火墙与杀毒软件不兼容的问题。会选择放弃使用系统自带的防火墙,而选用杀毒软件作为唯一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措施。但是有一些杀毒软件只针对互联网的病毒恶意攻击,对于企事业单位局域网内部恶意攻击的防范能力有限,导致计算机个体受网络病毒威胁的风险并没有因为应用杀毒软件而明显降低。一些传播能力强、破坏力大的恶意网络病毒,正是通过互联网络进入局域网中的任意一台电脑,继而快速感染所有局域网络中的计算机个体。

2.4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存在较多欠缺

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本身就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活动,需要制定一套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但是结合当前我国企事业单位在这方面的实际情况,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还存在非常显著的欠缺与不足。特别是在大数据背景下,很多人员都没有真正扭转网络安全管理的意识与理念,导致他们不能积极主动参与到网络安全管理活动中,也就很难发挥大数据技术在网络安全管理活动中的优势,应该在后续时间里引起充分的重视。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就是因为我国企事业单位的中高层管理者和领导者,对于大数据时代的了解程度有限,导致关于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的顶层设计存在不顺畅的情况。与此同时,关于网络安全管理的制度也没有得到充分细化,导致网络安全管理活动很难得到充分指引,也就无法取得预计的成效。

3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安全控制对策

3.1切实提高计算机用户的安全意识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防范不能完全依赖于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应该坚持设立专门的企事业单位计算机系统网络技术支持岗位,用于对单位内部的计算机系统网络安全问题提供专业化的管理建议和监管视角。而要想保证专门的单位计算机网络安全职位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就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单位计算机网络安全专职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防范技能。首先,矫正和更新单位计算机网络技术支持人员的计算机相关安全认知,避免一些错误的观念和认知导致其做出一些错误的网络安全防范工作判断。其次,定期组织单位计算机网络技术支持人员进行职业素养教育,从职业技能到职业态度,全方面提升网络技术人员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最后,从单位计算机技术人员的聘任制度方面,重视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相关新兴技术的考核评价,从招聘标准方面提高单位计算机技术人员的安全防护技能。另外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将计算机技术人员的绩效问责制度与单位其他岗位的奖惩制度进行对比,形成问责机制,引起计算机技术人员对日常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支持工作的重视。

3.2强化大数据在安全漏洞扫描方面的作用

安全漏洞扫描技术是大数据技术应用在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领域的重要方向,也是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最终发挥成效的关键步骤。因此,可以结合计算机网络安全环境的情况,积极尝试应用大数据技术,依据环境特点设置针对性的安全漏洞扫描标准,并通过大数据分析判断制定的安全漏洞扫描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在这个过程中,技术人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原理,尝试构建更加高效准确的计算机安全漏洞扫描策略。例如可以将计算机的IP地址作为根数据,然后围绕每个IP地址对应的局域网内计算机运行状态等数据信息,进行实时记录分析,当计算机的敏感管理权限或关键系统文件存在被篡改或被强制变更管理权限等操作时,能够依据同一IP地址下计算机的前后运行状态变化,分析该IP地址对应的计算机是否存在安全漏洞。在融入大数据技术以后,企事业单位也可以较好实现安全漏洞的实时修补和预测性修补。即使用大数据技术分析互联网环境中安全漏洞甄别与修复的相关数据,从中提取近一段时间安全漏洞发生的规律,从而明确计算机系统和网络体系可能存在的隐患,进行提前修复与管理。

3.3灵活使用多种网络安全防范技术

对于企事业单位来说,在进行网络安全防控的时候应该灵活使用多种技术,这里也结合一些常见技术进行全面分析。第一,黑客攻击为当前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过程中最为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因此企事业单位可以具体分析自身单位所处的事业环境以及社会竞争关系,针对一些单位计算机受攻击风险更高的关键软件或设备,例如数据库、营销软件、财务核算软件等关键部位进行针对性的防黑客攻击防御机制。第二,企事业单位还要应用计算机系统自带的防火墙功能和外部扩展第三方杀毒软件,共同防范计算机个体对来自互联网或局域网方向的各类病毒攻击和违规联机操作。特别是一些恶意程序的出现,很容易给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在进行网络安全防范与控制时,也应该做好各类恶意程序的专项预防,避免计算机网络系统遭受袭击。第三,对计算机的关键数据和软件采用精细化的权限管理,规范用户访问等级,提高对关键敏感数据和功能软件的网络安全级别。与此同时,企事业单位也要在互联网设置中屏蔽一些来自不完全网址的访问请求,也不允许单位内人员使用单位电脑浏览访问不安全网址,从源头和最终对象两个方面共同做好网络病毒的安全防范。

3.4构建完善的网络安全防范制度体系

在大数据背景下,我国各个企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应该充分加强自身对于大数据时代的认识,明确大数据时代给网络安全防范活动带来的转变。这也需要企事业单位在中高层会议上,进行关于大数据技术下网络安全防范活动有效开展的专项讨论。为了降低中高层领导者理解这些内容的难度,会议组织者应该考虑使用多媒体等技术,实现图文信息的联动传播,提高会议内容的生动性。与此同时,会议组织者还要在会议上引入一些真实的案例,使领导者可以直观感知大数据时代下网络安全防范活动的战略价值。在获得领导者充分重视以后,网络安全防范制度的顶层设计就会变得更加顺畅,优化了网络安全防范活动的内部环境。在具体制定网络安全防范制度时,企事业单位则应该结合大数据时代下网络安全防范活动的变化,理清网络安全防范活动的具体流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事业单位一定要明确内网与外网的工作范围,不能混合使用内网和外网,并构建相应的管理制度,避免内网数据出现泄漏。为了充分保证网络安全防范活动的成效,企事业单位也应该制定完备的网络安全监督制度,并进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定期维护和不定期检查,及时甄别各类潜在的网络安全隐患,并进行针对性处理。

4结束语

在大数据技术全面推广与贯彻应用的背景下,计算机网络环境将会变得更加复杂。特别是在面对海量数据存储、处理和流转的时候,传统网络安全管理模式与制度都已经表现出了较强的不适应情况。因此在后续时间里,我国应该继续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的建设,引入多项技术形成网络安全的综合防控体系。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各个社会企业应该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在网络安全防控方面的价值与作用,同时还要做好各个网络维护人员的教育培训,使这些人员可以更好地参与到网络安全管控工作中,充分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

参考文献:

[1]何潇.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与防护措施在大数据背景下的实施策略[J].艺术科技,2019,32(7):284-285.

[2]余海宏.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20,32(12):201-202.

[3]邵康.大数据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0(9):58-59.

计算机平面设计前景篇(3)

一.虚拟演播室技术与色键技术

色键技术是电视节目制作中常用的技术。站在蓝色幕布前面的演播室主持人由前景摄像机拍摄,在特技机的色键电路中,由主持人的画面产生键信号,在主持人画面与背景画面进行叠加时,由键信号挖去背景中蓝色以外的画面,而把主持人的图像嵌插在背景画面中,形成了主持人置身于背景画面的图像,这种技术俗称为“抠像”,在普通的色键技术中,背景画面往往是已经录制好的节目。

虚拟演播室技术与色键技术十分相像,它也是由前景的主持人为主的画面和背景画面,采用色键的方法构成一体,产生人物置身于背景的组合画面。然而,在真正的虚拟演播室技术中,背景是由计算机产生的,计算机接受摄像机的控制,随着摄像机的推拉摇移,改变俯仰角度,计算机相应改变画面的大小和角度,并且为了正确再现前景与背景的空间透视关系,还需对前景和背景实施空间锁定,这种空间锁定是通过精确测定摄像机的所有定位参数(包括镜头调整参数)来实现的。

二、虚拟演播室的原理

虚拟演播室的原理如图(1)所示,主持人一般是在呈“U”型或“L”型的蓝箱里做着各种表演,实际的、或“真实”的前景摄像机对其进行拍摄,背景图像(画面装饰、道具和风光布景)大都是三维立体图,由制作人员预先用计算机生成(即预先着色好),前景与背景图像在传输或录制过程中混合。这种合成图像的制作方式即被称为“虚拟”。故此,这种图像摄录系统也被称为“虚拟摄像机”,与传统的蓝幕色键技术截然不同的是,虚拟演播室技术中的真实摄像机(前景图像)与虚拟摄像机(产生背景图像)始终保持同步互锁,为此,必须对真实摄像机的以下参数进行确定:

(1)蓝幕背景的X、Y、Z坐标值。

(2)摄像机的俯仰、摇移以及可旋转角度的数值。

(3)镜头的焦距和聚焦。

然后,真实摄像机的所有上述参数都送入计算机分析,系统对与前景图像相关的虚拟背景图像发出控制指令。最后,录有表演者和真实道具的前景图像与计算机生成的背景图像在色键控制器里合成为一幅画面,传送至视频切换台输出。

由此可见,虚拟演播室系统可分解为三个部分:摄像机跟踪部分、计算机虚拟场景生成部分及视频合成部分。

1.摄像机跟踪部分。

摄像机在拍摄过程中有平移X、纵移Y、高度移Z、水平角、俯仰角、镜头变焦Z00M,聚焦FOCUS等变化,这些参数的改变会引起所摄图像视野与视角的改变,为了模拟人物所在的三维环境,计算机必须根据这些参数不断调整三维视图。而摄像机跟踪部分的作用正是收取摄像机的位置信息和运动数据,实时的跟踪真实摄像机,以保证前景与计算机背景“联动”。由于这种“联动”是以高速计算机运算的结果,而这种运算永远是存在着一个运算时间,所以这种“联动”是有时间差的。只是设计者保证使这种时间差在一个人眼不易察觉的范围之内,因此要求前景摄象机只能在一个有限的速率内改变位置参数。目前虚拟演播室的摄像机跟踪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基于传感器的系统。该系统通过安装在摄像机各部分的机械传感器来获取各种信号参数,平面X、Y位移传感器,一般有光电式、机械式和导轨式等几种,光电式属非接触型,误码率低,连续性好,且摄像机移动不受限制,但必须在摄像机移动通道地面画上格点,以便识别。机械式属接触型,由一个与地面相摩擦的圆球带动水平、垂直两个方向的光电码盘,光电码盘送出X、Y数据,此方式摄像机移动也不受限制,但使用时间长了易产生误差。导轨式误码率低,且必须铺设轨道,使摄像机的移运受到一定的限制。高度位移Z传感器,一般安装在升降机上,随升降机的运动检测Z信号。水平角度和俯仰角度传感器安装在摄像机云台上,并分别与云台的水平转轴和垂直转轴连动。聚焦Focus和变焦Z00M传感器,则附于镜头的聚焦齿轮和变焦齿轮处。该系统速度很快,方法较为简便直接,是目前虚拟演播室最常用的摄像机跟踪方式,但该方式有其固有的缺点,比如得到的摄像机参数精度不高,限制了摄像机的运动,系统的标定很麻烦等等。

(2)基于图形分析系统该方式需要把一个精确的网络图案以两种不同的蓝色形状绘制于蓝背景上,通过摄像机识别这种图案并与计算机跟踪软件及硬件,预先确定的模型进行对比,以确定物体与虚拟背景的透视关系及距离。该系统精度较高,无需镜头校准,同时摄像机可以不同轨道进行运动,但该系统在对蓝色网格图案制作色键过程中的阴影很难处理,很难保持良好的键的质量,摄像机拍摄不能垂直于蓝色网格图案,必须偏离30度角以上,否则不能准确定位,而且摄像机必须同时观察4个网格点以保持跟踪,这就不可能对人物进行特写镜头的拍摄,摄像机必须缓慢移动以避免跟踪混淆引起跳帧。还有一点,此系统需要额外的工作站把网格坐标信息转换为摇移,俯仰及变焦坐标信息供图形计算机使用,这样图案辨识的延时有时高达8至12帧。鉴于上述须待解决的若干问题,网格识别方案在目前的虚拟演播室系统中使用的不多。

.计算机虚拟场景生成部分

虚拟演播室的场景是计算机绘制的图形,计算机绘图有二维和三维之分,因而虚拟场景也有二维和三维之分,二维场景没有厚度,只是一个平面图形,所以二维虚拟场景只能作为背景平面,出现在真实人物的后面,而三维虚拟场景中的景物具有Z方向的厚度,是立体的,以背景中的一个长方体为例,长方体是一种六面体,其底面和背面一般是看不见的。然而随拍摄角度的不同,有可能看见其正面,侧面和顶面。在计算机中应保存其正面、侧面和顶面的图像,实际上,在计算机内,其正面、侧面和顶面的图像都分解为像素的形式,保存在存储器中,当摄像机处于任意的角度位置时,计算机即进行计算,获得相应的画面。同时,三维的场景中,虚拟景物既能作为真实人物的前景出现,也能作为背景出现如图(2)所示:并且真实人物还能围绕虚拟景物运动如图(3)所示:

这样在视觉效果上更具纵深感,更加真实。显然对于计算机的运算能力、运算速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当然还必然进一步考虑许多细节问题,比如灯光和阴影的问题,当摄像机改变其取向位置时,根据照明条件,阴影部分将发生相应的变化,背景画面应该能够反映出这种变化。

3.视频合成部分

虚拟演播室系统视频合成的基本技术是色键器抠像,摄像机拍摄的蓝幕布前的真实景物:通过色键器进行抠像处理,与计算机生成的虚拟场景合成一个画面。

(1)深度合成技术

虚拟演播室的一个基础就是前景和背景合成的时候,前景的演员可以被背景的内容覆盖,为了做到这一点,一般都采用深度合成技术。所谓深度就是前后关系,这一种技术要考虑两路键信号的深度信息,就可以让背景的内容在演员前面。这不同于二维图像的层技术。因为是三维图像的各像素都带有深度信息,而且各像素还有与摄像机的距离的信息,由这两部分的信息决定前景和背景的像素的可见性。在实时生成的时候,高性能的终端通常使用一个深度缓冲区来贮存像素的深度值,但是在常规演播室里面,实际信号是没有深度信息的。而且也没有一个方法能够实时的赋予前景信号以深度信息,可以采用一个估计值,即估计摄像机与演员之间的距离,前景信号通过色键抠像得到演员部分的信号,先与背景作常规意义上的合成,得到色键序列值,这一部分确定了前景在背景中的位置,再由深度值来进行前后关系的调整,最后输出的深度键值序列就确定了前景和背景的可见性,能够按常规方法合成。

(2)同步技术

要使前景和背景天衣无缝的合成,既要让两个摄像机的参数保持一致,还要让两个摄像机同步,因为当进行实时合成时,前景信号的每一帧是与背景信号的对应帧合成。背景信号因为摄像机跟踪系统和实时生成都要耗费时间,所以要让前景信号延时来保证与背景信号的同步合成。

三、系统的实现

从上面的原理分析可以发现,虚拟演播室每生成一帧图像,就要处理相当多的数据,在实拍时还要求处理速度,达到实时的电视速率,即一秒钟就有25帧图像,如果按常规的处理方法,一切由计算机串行处理,是绝对不可能完成的,这就对虚拟演播室的软硬件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硬件工作平台

为了使虚拟背景画面与摄像机摄取的前景画面相配合,系统至少要工作在配置有视频处理板的SGI高性能工作站,同时为了完成实时的图像序列生成,必须把这个任务按处理内容分类进行并行处理;实时的完成摄像机跟踪运算,完成人工背景和实际信号深度,支持三维自动建摸的多重处理,对于预处理结果的描述和图像处理的工作,每一个任务要有一个专门的硬件来完成。

2.软件系统

软件系统设计的思想是根据硬件的并行处理的特点,一般采用自适应并行处理的计算。这个处理在实际上就是由一系列的处理器组成的服务器盒,这个服务器盒能完成虚拟演播室所需的各种处理,另外,自适应并行处理模式将运行和编程分开。不需要在编写程序时作并行处理的考虑,因此该种设计方法,因为处理问题较为灵活而成为虚拟演播室软件设计思想的主流。

四、虚拟演播室的现状与未来

自从1994年第一套虚拟演播室在国际广播电视会议上展示以来,世界上有很多厂家推出了自己的虚拟演播室系列,但主要的有四个厂家即:

(1)以色列的ORAD公司以其独有的模式识别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开发出高性能CybersetO及入门级CybersetEt系列产品。

(2)离散逻辑公司的Vapour是采用高性能终端,全功能的实时虚拟演播室系统。

(3)ES公司的Mindset是基于NT平台,采用Orad公司的摄像机跟踪系统,能够接多个摄像机。

(4)RTSET公司的LarusOtus采用传感器跟踪技术,速度快,提供了灵活的合成能力。

另外还有ACCOM的ELSET自动生成特征,让用户能很方便的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建模和灯光设计;Digmedia的BrainstormEstuio产品是采用模式识别方法定出摄像机的参数,在建模上功能比较强;For-A的DidiWmp采用了Orad公司的视频处理和延时设备,采用多通道结构,能实时处理等。

因为高性能产品整套系统的价格比较高,难以普及,所以各厂家又推出了入门级产品,如Orad的CybersetE以满足众多的电视台和影视制作单位,采用性能较低的终端如:SGIO2采用WINDOWSNT作为平台,进行非实时的图像合成,系统采用开放式结构可以扩充到高性能的实时系统。

就目前情况看,虚拟演播室相对于传统演播室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但就其未来的发展,虚拟演播室还需要解决其自身的若干缺限:

·蓝景区中主持人及演员的活动范围及定位。

·为抑制噪声边缘需要在实施键控时格外小心。

·普遍使用的槽置单调光、柔光。

·演员投在虚拟地面、墙面和人工景物上真实阴影的保存。

·自动Z键(深度信息)控制。

·前后景的同步及延时控制。

计算机平面设计前景篇(4)

关键词:园林景观计算机辅助表现技法;教学方法;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4-0040-02

根据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计划,本专业定位于培养园林工程项目的一线管理人员,《园林景观计算机辅助表现技法》课程主要是为设计类岗位(如设计员、景观设计师助理)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方面培养服务的。教改之前,在第二、三、四学期分别开设了CAD、Photoshop、3DMAX等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课改之后将CAD课程与《园林制图》课程整合在一起,开设在第一学期,将Photoshop和SketchUp草图大师两大软件结合,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开设在第三学期,课程主要解决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的方案表现等问题,教授学生景观效果图的制作方法与处理技巧。本课程是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的先导课程,在其之前开设有《园林制图与识图》和《园林艺术基础》专业基础课,与其平行开设的有《园林景观手绘表现技法》、《园林植物景观营造与维护》及园林分部分项工程设计与施工等专业课程。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本课程建设取得了值得肯定的进展和成效,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现做出以下几方面的总结。

一、教学内容的设计上

1.专业教学软件的安排。将CAD软件归进了《园林制图与识图》课程,为后续的《园林景观计算机辅助表现技法》课程及其他专业课程打好基础,做好铺垫。将CAD剥离给本课程的教学带来了以下好处:第一,本门课程教学学时的满足。能留出大量的时间给Photoshop和SketchUp草图大师两门软件。第二,制图与识图作为专业的基础技能,理应作为先行课程开设,完成相应知识理论和技能能力方面的培养。Photoshop和SketchUp两软件在本课程中应各占一半比重。教学改革通过两个年级的教学试验,发现师生都不约而同地将重点和大量时间放在了SketchUp建模上。SketchUp建模封面是一个困难且繁琐的工作程序,即便是使用相应的插件,但终不能达到全面的效果,仍需花时间去完成;园林元素要表现美而自然,使用了大量的曲线造型,绘制流畅的自由曲线在SketchUp中是较难的,也加大了封面的工作量;另外,SketchUp文件完成到后期会特别卡计算机,等待电脑运行出相应步骤也浪费了许多时间。学生花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该软件中,前面本来已经学会的Photoshop操作到后面也生疏了,而且误认为建模细致就可以得到漂亮的成品效果图,忽略了这样一个规律:即想要做出精美的效果图,还是需要大量的Photoshop后期处理工作。

2.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打破章节的限制,以项目教学法为主,设计有园林景观彩平图、园林景观局部效果图、园林景观鸟瞰图、道路绿化景观效果图和夜景效果图共五个教学项目。选择了面积较小、园林景观要素齐全、设计合理、简单易行的真实园林景观项目为例,如别墅庭院景观、街头绿地景观、居住小区局部景观、道路局部绿化景观等,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辅助景观表现的流程,学习方法步骤,掌握计算机辅助表现的技巧。

3.学时的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共计90学时,其中讲授30学时,技能练习60学时,理论与实践比达到了1:2。实践操作远远多于理论讲授,符合软件类课程的教学需要,也是软件类课程教学的特点。讲授主要是进行操作演示,对重难点部分加以强调说明,对普遍问题进行解答。留出大量的时间给学生练习,让学生在做中学,通过积极引导,及时解决疑问,让学生用自己的第一感触去认识和理解,达到轻松掌握的目的。

二、教学组织方面的分析

1.教学方法。通过项目教学法,引入具体的案例贯穿始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是一位引导者的角色,对需要特别加以说明和提醒的地方进行讲解,在适当的时间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在进行练习的同时,深入其中,了解其对软件的掌握情况,及时解决遇到的疑问,纠正操作上不正确的方法和不好的习惯。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之下,从临摹到按部就班的练习,通过慢慢熟悉和掌握,最后能够加入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轻松掌握操作技能,做出具有自我特色的作品。

2.专业课程体系上的安排。本门课程与《园林景观手绘表现技法》同期开设,两课程分别从不同的途径,利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景观表现的一些问题,手绘表现技法课程的教学对本课程也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尤其是《园林规划与景观设计》课程的先导课程,因其开设在先,学生的某些专业基础还是较为薄弱。尤其是在图纸不全的时候,对设计尺度的把握就缺乏专业知识的支撑了,景观设计方法以及设计规范方面的知识也欠缺,因此给本课程的教学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对教学主体的分析

1.从教师的角度分析。课程改革实施项目化教学,要求任课教师在项目案例的选择上要多动脑筋。教学案例和学生操作练习案例的选择与设计都要有从各角度多方位思考。任课教师本身的专业水平以及实战经验对本课程的教学有较大影响。教师的操作习惯和方式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作图习惯的养成,这就要求教师能掌握熟练的技巧和科学高效的方法,以前沿的思路和艺术审美角度引导学生。与企业行业长期保持稳定的联系,积极参与更多的实战项目,不断地提高个人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佳途径。

2.从学生的角度分析。①知识能力方面的欠缺。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只学习了《园林制图与识图》、《园林艺术基础》等两三门专业基础课,在设计方面的专业知识相对来说比较缺乏,若前面的专业课程知识掌握得不牢固,专业知识构架就更为薄弱了。部分设计类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不具备,给本课程的学习提升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扎实基础功底,同时要有提前学习和掌握尽可能多的专业知识的意识和行动。②思想意识方面的不足。大部分学生对本课程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也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但也有个别学生没有意识到本课程对于园林设计方向发展的重要性,或者部分同学把自己定位在施工的专业方向上,因此对本课程的重视程度和兴趣爱好有所偏移。这要求任课教师积极调整教学方式方法,纠正学生的错误想法,调动学习兴趣。

园林景观计算机辅助表现技法课程的教学改革已经进行了三年,基本完成了相应的课程建设内容,从课改的效果来看有成效也存在不足。后期需要将重心放在已经出现的不足之处和新问题上,对反应出的问题在后续改革中需不断地进行调整,努力实现更好地为本课程教学服务,为本专业的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贾宁.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0,(8).

计算机平面设计前景篇(5)

[关键词]计算机组网;虚拟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3-0353-01

[Abstract]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network technology, the virtual teaching and the teaching mode is not what new things, but the realization of the virtual laboratory has been the focus and difficulty of the virtual teaching research, based o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the virtual teaching, this paper carries on a specific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virtual computer network design the platform and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Key words]computer network; Virtual Laboratory

前言:在我国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我国当下很多高校陷入了实验教学的困境,这一困境主要源于实验室建设资金的缺乏等问题,为了能够尽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这一问题,保证实验教学效果,虚拟实验室开始在我国高校中受到广泛重视,而本文所研究的虚拟计算机网络组网平台的设计及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实现虚拟实验室的较好应用。

1.虚拟计算机网络组网平台的设计

在本文就虚拟计算机网络组网平台的设计及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研究中,笔者研究的目标正是虚拟实验室这一虚拟计算机网络组网平台的设计与应用,而在这一设计的研究中,笔者将从这一组平台的设计目标、系统设计、系统详细设计等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详细论述。

1.1 设计目标

在本文所设计的虚拟计算机网络实验组网平台中,其是为了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更好的帮助用户实现学习目的的平台形式,总的来说这一平台的设计目标为,在参照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教师能够应用组网平台实现再现问题解答与作业批改等教学需求、使学生在实验前理解整体的组网概念和虚拟实验过程、具备判定学生是否具备了做实验的基本条件等四方面内容[1]。

1.2 计算机网络虚拟组网平台系统设计

在本文进行的虚拟计算机网络组网平台系统设计中,笔者采用了模型一视图一控制器(MVC)三层架构设计模式,这里的视图指的是用户看到并与之交互的界面、模型是指数据和规则、而控制器辅助接受用户的输入并调用模型和视图去完成用户的需求。结合这一设计模式,图1为笔者总结的整个计算机网络虚拟组网平台系统框架结构图。结合这一计算机网络虚拟组网平台系统框架结构图,我们能够看出这一系统具备着简便的设备选取方式、灵活的组网方式、直观的错误检测方式、真实的配置界面等四方面的特性,而由于这一系统设计采用了Windows图形界面,这就使得其本身具备着上手性强、易于操作的特点[2]。

而在这一虚拟计算机网络组网平台系统的功能设计中,拓扑图绘制功能和设备管理功能、网络设备的配置功能、实验环境及设备配置信息的保存和读取序列化功能、智能纠错功能、网络设备的三维展示功能、实验指导功能等都属于这一系统所具备的功能。

1.3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由于这一虚拟计算机网络组网平台系统设计的实现篇幅较长,本文主要对这一系统虚拟现实功能详细设计与实现进行论述。在这一虚拟计算机网络组网平台系统的虚拟现实功能实现中,笔者采用了VRML与3DMax的模式来完成虚拟现实的功能,这一设计的实现需要依次进行场景建模总体设计、实验场景建模、三维建模优化等三个阶段。具体来说,在场景建模总体设计阶段中,笔者首先设计了场景的树状层次结构,这一结构把所有对象用双亲、孩子和兄弟划分成最有效的树结构,属于一种简便自然分割复杂物体的方法。在完成树状层次结构的设计后,笔者采用三维建模软件手工绘制了三维模型,并在参照了商业数据库中现有的三维模型后对其进行了改进,这样就较好的实现了采用三维建模软件手工绘制三维模型;而在实验场景建模阶段,笔者选择了尽量少的面来达到虚拟现实效果的方法,这样就在保证整个系统应用效果的同时减少了不必要的工作量。在这一建模中,笔者主要使用3DMax提供的模型进行地面、实验桌、设备架、墙壁等场景实体的建模;而在三维建模优化这一阶段中,为了解决3DMax建模转换VRML文件后存在的大量垃圾代码,我们就必须对其进行代码优化,这一优化主要通过减少多边形的数目、光源的使用、充分利用纹理等方面的微调予以实现[3]。

2.虚拟现实技术在计算机网络组网平台的应用

结合笔者在上文中大致论述的虚拟计算机网络组网平台的设计内容,我们就可以初步了解本文研究能够实现虚拟实验室平台的创建,而这一虚拟实验室平台在高校中的应用,就能够实现网络设备的三维展示、网络拓扑的设计、硬件设备的检测、设备的智能纠错、网络设备的配置、配置信息的保存等多方面的功能。其中网络设备的三维展示就能够将现实的网络设备形象逼真地放入模拟环境中构造3D模式、而网络拓扑的设计则能够实现为用户提供一个虚拟的组网平台来

进行设计网络拓扑,这对于我国当下很多高校中学生缺乏的实践操作经验的问题能够予以较好的解决,真正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由此可见虚拟现实技术在计算机网络组网平台中应用的实用性。

3.结论

在本文就虚拟计算机网络组网平台的设计及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进行的研究中,笔者详细论述了虚拟实验室这一计算机网络虚拟组网平台系统的设计方式,并对这一设计完成的计算机网络虚拟组网平台系统的应用进行了详细论述,希望能够以此实现我国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的不断完善,并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存胜.虚拟计算机网络组网与通信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东华大学,2009.

计算机平面设计前景篇(6)

关键词:用水定额 节水系统 非传统水源的利用 节水设备

国家于2010年5月31日了《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 50555-2010),该标准于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的实施使得建筑节水设计有章可循,同时也对给排水设计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该标准提出了平均日生活用水的节水用水定额的概念,指出了节水系统设计、非传统水源利用、节水设备、仪表、管件等,并以强条的形式对景观用水水源、市政或小区供水的水压利用、非传统水源的水质安全做了规定。以下对相关要点逐条分析并结合在机场的应用及注意事项展开论述。

1.用水定额

在《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以下简称《节水标准》)中增加了住宅、宿舍、旅馆和其它公共建筑的平均日生活用水节水用水定额,该定额参数为使用节水器具后的参数,该定额用于节水量计算和进行节水设计评价;而在工程设计时,建筑给排水的设计中有关用水定额计算仍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标准执行,即按最高日用水定额计算。也就是说在工程设计中计算的是最高日用水量,节水设计计算的是采用节水器具后平均日用水量。

《节水标准》中平均日生活用水节水定额虽不能用于设计计算,但它使节水用水量有了具体的量化指标,该指标是“节水设计专篇”中节水用水量计算的重要参数。

《节水标准》中平均日生活用水节水定额也可作为评价绿色建筑的参数,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及其补充说明中,该参数可对非传统水源中水原水量进行计算和验算。具体如下:

中水原水量计算方法:

式中:——中水原水量(m3/d);

——最高日给水量折算成平均日给水量的折减系数,一般取0.67~0.91;

——建筑物按给水量计算排水量的折减系数,一般取0.8~0.9;

——建筑物最高日生活给水量,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的用水定额计算确定(m3/d)。

——建筑物用水分项给水百分率。

从上式可以看出,计算中水原水量时要先计算出平均日用水量:

平均日用水量=折减系数(0.67~0.91,按照给水一、二、三分区和特大、大、中小城市的规模取值)×最高日用水量。

《节水标准》出台后,平均日用水定额可从设计标准中直接查出,从而计算出平均日用水量及中水原水量,不需要再代入折减系数。

2. 节水系统设计

节水系统设计中在供水系统、循环系统、浇洒系统三个方面做出相应规定。

供水系统中以强条的形式规定当“设有市政或小区给水、中水供水管网的建筑,生活给水系统应充分利用城镇供水管网的水压直接供水”。并对供水点的压力做出规定,当市政管网供水压力不能满足供水要求的多层、高层建筑的给水、中水、热水系统应竖向分区,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力不宜大于0.45MPa,且分区内底层部分应设减压设施保证个用水点处供水压力不大于0.2MPa。

循环水系统中对冷却塔水循环系统、游泳池、水上娱乐池等水循环系统、洗车水等的水循环利用做出要求。

在浇洒系统中将雨水、中水等非传统水源作为优先选择水源,并推荐滴灌、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

机场在节水系统设计中应用如下。供水系统以吐鲁番机场为例,其水源为天山雪水,从城市引水暗渠引一路DN100输水管线至机场,由于高差作用,克服沿程及局部阻力损失后,约有0.1MPa~0.2MPa剩余压力,为了充分利用余压,在机场供水站内设置一套叠压供水装置,供水装置Q=50m3/h,H=40m,P=5.5kw。通过以上事例说明,机场如果采用市政水源,至机场处有可利用压头,根据《节水标准》生活供水建议采用叠压供水装置。循环水系统目前在机场用的比较少,可建议在洗车用水方面采用循环水。浇洒系统节水在机场航站区用的比较多,由于航站区规划时会考虑远期预留,故目前预留位置大部分为绿化用地,以榆林机场为例,在绿化用地浇洒系统采用了喷灌,由于喷灌可以控制喷水量和均匀性,避免产生地表径流和深层渗漏损失,使水的利用率大为提高,比一般地面灌溉节省水量约30%。

3.非传统水源的利用

非传统水源是指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对于非传统水源的利用首先要考虑的是供水水质的安全可靠性,文中强条规定“民用建筑采用非传统水源时,处理出水必须保障用水终端的日常供水水质安全可靠,严禁对人体健康和室内卫生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对于非传统水源的利用分析如下。雨水和中水等非传统水源可用于景观用水、绿化用水、汽车冲洗用水、路面地面冲洗用水、冲厕用水、消防用水等非与人身接触的生活用水。设计时根据《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 50400)和《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 50336)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对于水质要求,绿化用水、汽车冲洗用水、路面地面冲洗用水、冲厕用水、消防用水应符合《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的规定,用于环境用水,其水质应符合《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1)。.

在非传统水源的利用方面,更应该指出的是在节水系统设计中以强条方式指出“景观用水水源不得采用市政自来水和地下井水。”其景观用水包括人造水景的湖、水湾、瀑布及喷泉等,但属于体育活动的游泳池、瀑布等不属此列。对于景观用水水源选择问题个人认为建筑中水为其首选水源,因为雨水虽然更干净、卫生,但降雨季节性强,无法全年保障,仍需要中水做补水水源。

根据《节水标准》,在机场设计时要特别注意景观用水的水源,很多机场在站前广场设置喷泉及水景,在今后的设计中喷泉的水源不能采用市政用水和地下水。

4.节水设备、仪表、管件等

对于建筑给排水系统中的用水器具应符合《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的规定。

在给水管道设置计量水表应符合《封闭满管道中水流量的测量饮用冷水水表和热水水表》(GB/T778.1~3)、《IC卡冷水水表》(CJ/T 133)、《电子远传水表》(CJ/T 224)、《冷水水表检定规程》(JJG 162)、《饮用水冷水水表安全规则》(CJ 266)的规定,安装位置应按照《节水标准》中规定执行。

在节水设备方面通过加压泵、叠压供水设备、水加热设备、冷却塔等设备的选择来达到节水的目的。

管材和管件的选用也是节水的重要一环,要防止水的跑、冒、滴、漏。在选择管材和管件时应选择同一材质,降低不同材质之间的腐蚀,减少漏水;直埋管、穿墙管、室内刻槽管等管道既要承受管内水压力,又要承受外部腐蚀,所以就要求做好管道内、外防腐,减少漏损。

以上是《节水标准》中相关的要点及仅有的三处强条,本文结合《节水标准》讲述其在机场设计中的应用,《节水标准》是民用建筑节水设计的基本要求,也是节水工作中基础的一环,希望该标准的出台能在设计工作中发挥其节水效力,真正起到节水的目的。

参考文献: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 50555-2010);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计算机平面设计前景篇(7)

摘 要:景观可视化数字技术是对景观艺术设计作品数字表现技法的学习研究,以现代艺术设计为主导,以信息科学和数字技术为支撑,以大众传播理论为依据,将信息传播技术应用到文化、艺术、商业、教育等领域。它将美学当中的构图、色彩、透视诸元素与计算机图像技术更好地结合,以更为艺术的效果展示在欣赏者面前。

关 键 词:景观设计;作品展示;数字技术;构建方法

一、数字技术与景观教学成果展示的完美结合

将虚拟的景观项目进行完美展示,是景观教学成果体现的关键要素之一。我们暂且将学生或设计师假设为乙方,将教师或招标单位作为甲方,在项目未建成之前,乙方的成果只是一种存在于设计师脑中,或者通过某种表现方法向甲方及观赏者展示出来的一套设计方案,此时的设计方案不是一个竣工的项目,或许会被认可,也或被。因而,我们只可以简单的把其理解为虚拟方案,而对于甲方,是需要将设计师的理念转变成现实项目,需要提前预知设计成果,以便做为参考和最后的定夺,并为项目宣传收集资料。这就需要设计师将设计成果以最为真实的一面呈现在甲方和观赏者面前,提供更为可视化的资料。

因此,将虚拟的方案以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把数字技术完美地结合在艺术设计当中,让甲乙双方在虚拟于现实的交替当中进行方案的设计、修改、定稿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更有助于艺术作品的创造。

二、数字型景观教学成果展示平台的构建技术

(一)展示平台构建的技术要素

1. 标准数据要素

哈佛大学信息中心的斯蒂芬·欧文说过:“数字景观艺术家可以不受约束地进行创作,而对于设计项目,则要完全遵守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度要求”。可见数字景观技术具有严谨的科学性,所有的数字模型都是建立在前期标准化数据之上的,只有在准确的数据和模型之上,设计师和决策者才能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才能真正做出合理的决策,一个作品才能得以优化和实施。

2. 计算机技术要素

数字景观,作为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景观教学成果表现中的一种应用方法,设计师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二维模型、GIS模型、三维模型、动态模型、交互式模型等数字化模型进行研究;方案的前期推敲、论证;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供决策者进行成本、效益、合理性等方面的比较论证,并最终做出科学的决策。数字景观技术在项目中承担了将构思和方案数字化、模型化以及成果数据整理和输出的角色,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对项目进行科学、艺术的诠释,这就要求设计师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

3. 艺术效果要素

数字景观表现作为一种形象的表达方式,本质上也是对景观艺术效果的追求,即所谓的体量关系明确、整体造型协调、色彩搭配和谐、构图饱满、透视准确等方面。也可通过节奏感与韵律感来提高自身数字景观艺术创作水平。通过色彩的温度感、距离感、质量感、体积感以及图像的连续、渐变、交错等多种手法来营造更富有艺术性的景观设计作品。

(二)展示平台构建的技术路径

1.项目分析及任务书制定

在进行景观设计之前,首先我们必须对项目的操作模式进行定性,根据项目甲乙方角色的不同,操作模式可以分为项目委托设计、项目邀标、项目投标这三种常见类型。在模式定性之后,便可根据设计程序,索要或者制定设计任务书,通过任务书对设计成果的要求进行详细描述,对成果的数量、种类、比例、尺寸做出明确规定,成为对设计的一种定性约束。

2.数据整理与方案设计

方案确定后,即将开始收集所有相关数据,并进行实地考察,最终进行设计制作,在制作的初期先确定表达的内容、风格,由设计项目负责人整体把握。为优化和推敲方案,可把设计概念用直观的数字模型表达出来。对于重大的项目,则需要设计配合,这项步骤多数是由专门的数字景观设计师协助完成,并提供一套比较详细的可视化资料,供设计人员推敲研究,来确定下一步的设计方向。

3.效果表现与展示技术

效果图是设计师向业主展示其作品的设计意图、空间环境、色彩效果与材料质感的一种重要手段。它根据设计师的构思,利用准确的透视图和高度的绘画技巧,将三维空间转换成具有立体感的二维画面。根据视点角度不同,可分为鸟瞰透视和人视点透视。其次是文本编辑。它运用相关专业出版软件制作标准文本,并设计制作出封面、扉页、母版等。

根据方案的需要采用多样化的虚拟现实技术,针对前期的模型数据,进行规划建筑等场景的交互性演示模拟,以更直观地对方案的可行性和数据进行分析和论证,但虚拟现实系统对硬件要求较高,可选择在大型项目中使用此方法。

三、数字型景观教学成果展示平台的可建设性

明晰性是设计师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的透视方便、用色宽广、修改快捷等特点,在电脑中进行设计意图的构思。可视性是通过在电脑中建立模型,从各个角度推敲方案的体量、比例、尺度等各方面的效果而不重视细节表面,是模型的研究结果,它可以辅助设计者进行设计,类似于手绘中的结构分析。直观性是比较真实、全面的反映建筑本身的造型、空间光影、色彩、材质、细部等各个环节的特色,创作者除了需要建立精确的模型外,还要在灯光、材质的设置以及建筑周围环境模拟等方面进行深入刻画,同时还需要大量的后期处理工作。

四、数字型景观教学成果展示平台的探索与应用

目前“虚拟与现实”是数字技术中的高科技,通过场景浏览、场景创建、地形生成、地形影响、对象加载、数据输出、三维空间分析等多方面功能,真实再现了城市的景观,模拟规划设计的最终效果。操作者可以在虚拟城市中漫游,对城市景观和建筑进行任意角度的观察,方便快捷地了解各个单体户型的相关信息,如建筑的占地面积、建筑高度、建筑面积等。在城市及环境辅助管理及决策、房地产项目宣传展示、景观规划设计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大规模国际合作项目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数字团队正逐步向复合型发展。在实践教学当中,数字技术也正在以其最美的表现效果、最简便的设计方法在景观设计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应多加以尝试。

参考文献:

[1]《PROFESSIONAL ARCHITECTURE丛书—景观建模—景观可视化的数字技术》

(美)斯蒂芬·欧文(美)哈斯布鲁克 著,杜鹏飞,孙傅 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数字景观—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表现作品集(1998—200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