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银行业的现状

银行业的现状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28 16:33:04

银行业的现状

银行业的现状篇(1)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等金融法规的出台,为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平台,近些年,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创新有了一定的进展,然在发展过程还是存在些不足的地方,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距离。其业务创新现状具体情况如下:

1.产品种类增多,但同质化现象严重

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健全,中间业务的利润贡献率得到很大的提升,投资银行业务发展为当前最具发展潜力的中间业务产品。2010年我国农业银行完成了财务顾问业务平台二期的上线与推广工作,同时建立了财务顾问专业的系统,同时不断发展投融资财务顾问、并购贷款等多类投资银行业务;建设银行为客户提供多种形式进行直接融资,很大程度的提高了财务顾问业务中的债务重组、上市融资等新型财务顾问业务收入的比重;浦发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也有着很大的发展,根据2014年半年报数据显示,上半年浦发银行债务融资工具承销额为1316亿元,同比增幅78.83%,银团贷款余额为1280亿元,在国内股份制银行中名列前茅。然在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品种在不断增多的同时,还存在着明显的同质化问题。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主要投资银行业务都是偏向财务顾问、债券承销、银团贷款方面,并没有很好的结合自身实际和客户的需求来开发出个性化的业务产品,未形成自身的投资银行业务品牌。

2.经营模式多样化,但存在不足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经营模式从以往的单一模式逐渐转向于多样化,它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外部经营模式、内部经营模式。其中外部模式指的是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中的银行团制模式。如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就是采用该模式经营投资银行业务,它也是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投资银行。内部综合经营模式则分为实体职能部门和事业部两种模式,民生银行是采用事业部模式的典型案例,其在总行设立了投资银行事业部,同时也在西北、华南、华东地区设立了办事处,灵活运用市场化的竞争形式来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创新。然而由于我国银行监管、内控机制不健全,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采用这种模式的可能性还不大。

二、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创新的制约因素

在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创新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制约因素,只有针对这些制约因素予以具体措施进行改进,方可解决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创新瓶颈。

1.外部制约因素

投资银行业务创新的外部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分业经营制度的约束。在分业经营制度下,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只是停留在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基本业务操作,严格限制了投资银行业务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其业务创新难以进一步发展。加上我国绝大多数商业银行尚未建立完善的投资银行组织机构,与其他部分缺乏有效合作,难以掌控好市场新动态及时创新产品;另一方面是监督管理的制约。现阶段监管权限划分不清晰,存在重复监管、监管漏洞等现象,影响投资银行业务的创新工作。同时监管效果不高,很多情况下监管当局采用强硬的方式来进行管理,忽视市场效率。

2.内部制约因素

经营理念的不科学是投资银行业务创新的主要内部制约因素。受传统经营理念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过于重视借贷业务,而忽略了投资银行业务的重要性,业务创新意识不够强,现有的投资银行业务大多数是中介业务。同时,还存在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的制约。由于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创新的产品大都是借鉴国际发达国家的成熟产品,缺乏相应的风险转移以及资金对冲机制,风险的控制能力薄弱。此外,相关复合型人才队伍短缺。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对投行人才队伍的激励机制薄弱,相关的培训力度不够,人才培养模式处于弱势,不能很好的满足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需求。

三、加快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创新的对策

在某种程度上,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创新可以占据未来金融市场金正的战略高度,需要从转变经营理念、强化外部监管约束等方面着手,加快其投资银行业务创新的步伐。具体对策有以下几点:

1.转变经营模式,创新业务品种。我国商业银行应该树立“以价值为导向”、“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强化对优质客户的个性化服务,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银行服务。同时对不断深化现有的投资银行业务品种,从上市前债务优化、企业融资增信、资产证券化等领域,创新特色投资银行业务品种,实现特色经营。

银行业的现状篇(2)

关键词:我国商业银行, 现状 , 对策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the bank on the net, combining the domestic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ank on the net, from a security mechanism, the principle of operation, management mode, bank supervision, training five aspects has analyzed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business of the bank on the net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adequate and combin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commerce,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Keywords: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网上银行的概念

笔者认为网上银行是依托信息技术和因特网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高科技、高智能的“AAA”式银行,即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以任何方式为客户提供服务的银行,它是互联网上搭建的虚拟银行柜台,跨越了时空和地理的限制,用户可获得全天候、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银行虽然在因特网上建立起了自己的网站,但是如果不能在线提供银行业务,那就不能算作是网上银行,充其量只能是银行在网上的一个宣传站点而已。

从功能方面来看,网上银行业务功能实现主要是在Internet上建立网上银行的服务器,Internet与银行核心业务处理和客户信息数据库连接在一起。

二、中国网上银行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在安全上存在的问题

1、总体战略规划上。在总体战略规划上,只有全行的总体要求,没有完整的总体规划;只有同行业的追赶目标,没有制定出具体措施。在系统设计思想上,考虑业务交易方面的多,考虑客户服务方面的少;考虑业务处理功能方面的多,考虑管理支持功能方面的少;考虑网络化建设方面的多,考虑效益汇报的少。

2、系统结构上。一是系统不全面。以法国CALYON银行为例,该行电子化网络支撑系统分为三个主要系统:1、业务处理系统;2、客户服务通道系统;3、分析、管理、决策支撑系统。而农业银行只建立了一个综合业务系统,业务处理不全面,诸如国际结算、外汇买卖、消费信贷等主要业务还不能在系统内处理。二是网上只有纲没有目。

(二)在管理模式上存在的问题

1、分散管理模式下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在分散管理模式下,由于银行尚未完全脱离原有的业务发展框架,网上产品功能很大程度上局限于现有业务的网上实现,创新意识不强,缺少全行性网上业务的整体规划;其次,由于银行公司业务部门和个人业务部门各自管理网上企业银行和网上个人银行业务,对网上业务的作用、地位和前景认识可能不同,发展思路也会有所不同。

2、专门管理模式下存在的主要问题。专门管理模式虽然有助于全行网上业务的统筹规划,也能集中资源解决共性问题,但在当前的业务发展阶段下,大多银行仍将网上业务视为服务和巩固现有客户的手段,将网上业务视为辅助拓展手段,在这种环境中,网上银行部门在工作中需要与其他业务部门频繁沟通,一旦交流渠道不畅,就会影响业务发展。

(三)在银行监管上存在的问题

网上银行业务的发展,必然涉及金融业务创新,必将涉及到现行金融管理政策的空白点或,主管部门对网上银行指导与监控还需与时俱进。由于网上银行是一个全新的银行业务领域,一方面其业务的开展牵涉到电子商务的各个环节,各方当事人在进行货币交换、资金转移和商品流通时,无论是网络本身的差错还是人为因素都可能引发争执甚至法律诉讼,这些都巫需相关法律的出台和提供相应法律保证。现有的法律对网上银行业务涉及各方关系人的的权、责、利未有明确、清晰的法律界定,缺少对个人失信行为的有效惩罚机制,这也使网上银行业务的参与各方都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

三、我国商业银行网上银行发展对策

(一)在安全机制方面。首先,商业银行要加强网络基础建设。要研究开发新型有效的网络安全措施,防止非法用户侵入银行主机系统和数据库。保证网上银行安全运营还需要运营商重视制定和完善网络安全规范,加强网络安全保护工作,发展安全产品和安全认证。要制定和完善网络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加强网络系统安全的监察管理,建立安全认证中心,以确保网络金融业务的安全性,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其次,商业银行需要加强银行系统的风险防范措施。商业银行要建立和完善灾难备份中心,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灾难备份应该成为银行业数据大集中后高度关注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有事先的灾难备份方案和恢复计划,就可能会减小损失。

(二)在经营理念方面。传统银行经营理念的核心是“以量胜出“和”产品驱动“,其标志是通过机构网点的扩张和批量化生产为客户提供标准化的金融服务,以此来降低成本.然而在网络经济下,随着客户对银行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需求和期望越来越高,迫使商业银行必须从客户需求出发,充分体现“以质胜出”和“客户驱动”,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为实现这一转变,银行必须将客户关系管理放在重要位置,依靠发达的网络系统,了解分析、预测、引导甚至创造客户需求,从而获取金融服务附加值,从而真正实现由”产品导向”向“客户导向“的转变。

(三)在网上监管方面。网上银行监管有别于传统的银行监管。如前所述,网上银行业务的发展,必然涉及金融业务创新,必将涉及到现行金融管理政策的空白点或,主管部门对网上银行指导与监控还需与时俱进。商业银行要完善现行的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规。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首先,商业银行要建立新的非现场稽核系统。其次,商业银行要完善网上银行的信息披礴制度。最后,商业银行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网上银行业务创新。

参考文献:

1,吕一林等著:《现代市场营销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陈一君著:《战略管理一理论与实务》,西南交大出版社,2006年版

银行业的现状篇(3)

[关键词]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现状分析;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 F830.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4-0047-02

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是指在银行的运营过程中存在不确定的影响因素下造成银行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之间差异较大,银行可能会在这些因素影响下收获额外效益,也有可能会承受巨大的损失。我国商业银行针对风险因素已经初步制定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涉及到银行的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操作风险以及汇率风险等多个方面。但是由于该管理体系在我国银行建设中的发展起步较晚,所以较之国外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一、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现状

(一)缺乏完善的全面风险管理理念

我国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其发展起步时间晚且发展时间较短,在全面风向管理观念方面还较为陈旧。在这样的管理现状下,我国商业银行难以充分满足当前银行业快速发展以及风险管理的不断变化。管理理念的缺失首先表现在在当前的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中,银行将管理重点放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忽视其他风险管理。另外,在银行内部,对于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从高层管理人员到普通职员之间呈现递减趋势,没有实现管理理念的不断深入。此外,银行内职员缺乏对全面风险管理的正确认识与理解,忽略其与银行利润增长之间的关系,难以将管理工作与业务发展进行融合。

(二)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较为薄弱

我国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水平的难以提高,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较为薄弱。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我国的大多数商业银行中都没有设立专门的全面风险管理部门,也没有专门的岗位设立。在进行该管理工作时,往往都是银行内部的各个部门进行分头管理,各自为政,以致于管理工作较为分散。同时,商业银行内部也没有针对全面风险管理制定相关的防范控制体系,导致管理工作难以落实到实际业务发展当中。另外,由于商业银行本身的性质原因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与限制,在推进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时难以实现独立自主的贯彻落实,导致管理工作的发展受到限制。管理薄弱还表现在参与管理的工作人员往往专业素质较低,不具备专业的管理理论以及优异的风险计量等相关专业技术,风险管理队伍不具备职业化特征,以致于管理水平难以得到优化提升。

(三)全面风险管理方法与措施有待提高

相比较国外的商业银行来说,我国的全面风险管理在管理方法与实现措施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为实现我国商业银行的不断发展,有必要进行方法措施的不断优化。其管理方式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风险评估与分析工作时,往往是采用传统的定性分析,而忽略了定量分析方式在风险分析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同时与汇丰银行等发展较好的银行所采用的高级数理统计模型等现代化的先进方式相比较,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缺乏对于相关风险因素的识别、分析与监管工作的科学性建设。另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还应当进一步实现优化与提高。对于商业银行的资产组合管理模型的建设来说,构建完善的管理业务信息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该部门工作缺失或缺乏完整性,都会导致风险敞口的难以确认和把握。同时,信息系统建设的完善性缺失还将导致相关的管理决策失去科学准确性,加大了管理难度。

二、商业银行实现全面风险管理水平提高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更新

要实现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水平的不断上升,首先要从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做起,这是实现管理转型的根本,是保证风险管理水平不断上升和优化的重要保障。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中,不仅要强化对全面风险管理的管理与控制手段,还要积极将管理理念贯彻到整个银行的部门业务工作中,将实际的管理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头上。要实现管理理念的转变与深入,商业银行应当加强对全面风险管理理念的不断宣传,加强员工培训。同时,商业银行还应当就管理工作的执行建立相关的奖惩体系来督促职员在日常业务工作中将相关的管理工作进行落实。

(二)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

为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不断发展,有必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商业银行应实现运作自律体系的不断优化与完善,并明确该体系中的管理方向以及防范措施。在实际管理机制建设中,银行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方法实现该机制的科学完善化发展。

首先,银行应当在内部进行客户经理与业务经理的分别设立。这是由于在当前的商业银行内部的部门设立,往往是存在于总行与分行的层次划分当中,各部门对于利润计划的责任承担划分不明,难以实现总行利润计划的切实传达,导致银行层次体系中的利润计划出现脱节。另外由于多个部门的职责划分不明,还会导致职能重复的现象发生。所以应当独立出相P部门,实现客户经理与市场经理的分开设立,避免利润计划出现脱节,也避免了实际工作操作中的职能重复与脱节。在这基础上,还应当实现业务风险经理与职能风险经理之间的分开设立,在实际建立过程中可以将信贷风险管理部门中负责信贷评估与审批的工作人员转变为业务风险经理。而该部门中对风险进行监控与管理的工作人员提出并创建银行的专门全面风险管理部门。

另外,银行还应当在当前信息披露的基础上,从国外先进管理水平中吸取经验,实现信息披露标准的不断改进。在进行制度改进时,可以将核心披露方式与附加披露方式进行有机结合,同时在强制条件下鼓励资源披露方法的开展。另外,在进行相关制度的制定时,要对信息披露的权利进行限制,合理选择披露对象,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内控运作流程,依从相关规定对该工作进行合理监督,避免虚假披露的现象出现。

(三)加强分阶段全面风险防范管理模式的建立

对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来说,应当从管理工作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三阶段进行展开,并且在进行事前管理与事后管理工作时应当以风险防范作为工作重点。首先银行应当建立相关的风险预警机制,对预警信号进行准确界定,并在数量经济模型的基础上对相关风险信息进行实时预报。同时,还应当建立专门的事前防范工作岗位,并进行专业人员培养。除此之外,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也是实现全面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式。只有通过对事前与事中阶段的风险评估与预防工作的加强,才能对风险因素的不确定性进行明确化。

(四)建立全面风险管理的测评模型

在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中设立相关的信息收集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是有利于风险管理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措施。其主要是将来自于银行内部信贷部门、风险管理部门等所提供的数据信息进行自动化的分类与整理,并将相关信息传递给相关信贷审批与风险评估人员以数据支持。该系统的建立为银行业务开展与管理提供了优良的传递渠道,有利于工作效率提高。在这基础上,商业银行有必要建立全面风险管理的测评模型,由于国外的相关模型的建立已经获得较好成效,所以我国商业银行也可充分吸取国外的综合计量模型以及量化计算方法,实现科学的测评模型的建立。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管理决策水平。

(五)调整全面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

对于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来说,管理理念的更新与执行是保证管理水平的第一重保障,而管理组织结构的不断调整则是其第二重优化保障。首先,银行应当不断实现股份制度的完善,在业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银行分支结构的科学调整,实现分支机构在实际工作中经济高效的推进。并就当前的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职能重叠、投入高以及控制力度缺失的现象进行改善。商业银行可以在总行与分行内进行风险控制委员会的建立,并有委员会主席进行总体管理,在各个银行分行与部门中都设立相关的控制人员。并由上至下进行分层管理,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独立化。

(六)加强商业银行内风险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

就我国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来说,参与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往往不具备专业的素养,专业人员缺乏且管理能力低下,这对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来说造成巨大的发展阻碍。商业银行应当就该现象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力的提升。首先,银行应当加大管理培训力度,从专业理论以及现代化管理技术方面实现人员素质的切实提高。同时为促进人员素质提高,银行还应当建立相应的竞争机制,加强风险管理考核制度的不断完善,切实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人为本的实现管理人才培养,保证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结束语

为实现我国商业银行的不断发展,全面风险评估管理是其发展的必经道路。但是就当前的管理工作现状来说,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商业银行的相关工作人员应当不断对当前现状以及其所面临的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并参考国外的管理水平与管理措施,积极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系统,从多个管理方面入手对风险因素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对银行运营中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规避。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量,实现商业银行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参 考 文 献]

[1]王国琛,许春培,华建栋.农村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现状与路径探讨――以江南农村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为例[J].金融纵横,2012(3):38-40+72

[2]刘亦聪.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建构与实施[J].科学与管理,2012(3):46-51

[3]周新发.完善中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26):15-16

[4]田远,刘宁.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下商业银行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08-113

银行业的现状篇(4)

关键词:投资银行;现状;策略

1我国投资银行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1.1发展的现状投资银行业在我国刚刚起步,在很多方面还不完善,从事投资银行业的金融机构主要是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地方性的股份制证券公司等。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开放了证券流通市场,原有的商业银行证券业务逐渐分离出来,各地区先后成立了一大批证券公司,形成了以证券公司为主的证券市场中介机构体系。投资银行业带有许多转型经济色彩,由于宏观环境的不成熟和自身体制的不完善,到现在也只有短短十多年的时间,尚处于起步阶段。

1.2投资银行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投资银行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仍处于初步发育阶段,必然会带有阶段性的缺陷。对现资银行的主要业务所涉及的深度和广度远不如国际上一般意义的投资银行,没有充分发挥投资银行在融资、产业集中等方面的作用,因而,这些缺陷造成了行业发展相对于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的滞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个行业进一步的发展完善。我国投资银行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2.1资产规模小,国际竞争力弱。据统计,截至2010年,我国共有106家证券公司,证券数目虽多,但大多资本规模偏小,竞争力较弱。据统计,我国的106家证券公司总资产为1.97万亿元,净资产为5663.59亿元、净资本为4319.28亿元,其中,注册资本金在500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只有11家,注册资本金有1000亿元人民币的有52家,根据数据,1000亿元的就占一半以上。近几年,为了和国际接轨,大批中国投资银行进行增资扩股,但与境外许多著名投资银行数千亿美元的规模相比中国投资银行业仍然相差甚远,目前中国投资银行资产总额同国际大券商相比,1.97万亿元人民币的资产总额简单微不足道,如仅美林公司2010资产总额约为8.8万亿人民币。近些年,虽然在资产总额上有比较大的上升,但总资产规模的差距还是很大,资产规模小必然导致抗风险能力不足,开拓新业务能力弱,另外,我国的投资银行数量多,低效率竞争明显,资源浪费严重,行业集中度低,同时,也削弱了抵御国际竞争的能力,从而制约了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1.2.2业务品种单一,缺乏业务创新。我国投资银行业务品种单一,缺乏创新动力,收入主要集中在手续费、自营业务、证券承销业务等收入,而西方投资银行设计了各种不相同的金融品种,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并且还可获得较高的收入。目前我国对新型投资业务,如:基金发起、项目融资、外汇买卖等并没有广泛开展,对国际上的各种创新型金融业务,如:期权、调期、资产证券化、购并重组等几乎尚未涉足,少数国内所谓的大投资银行虽略有涉及,但因经验不足,实力不济等各方面因素,使得自身业务发展与经济效益受到很大影响。1.2.3缺乏专业人才和业务经验。在任何一家优秀的投资银行都应该有一个或若干个投资银行家。而这些银行家具有专业素质强,不仅要有涉及面广的特点,还要有从金融、财务、法律等各方面的知识及专家组合。我国投资银行的发展历史较短,自身经验匮乏。而投资银行业又是有着高智力要求的行业,其不仅要为客户提供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要为客户提供各种策略、建议,解决客户遇到的各种金融难题。高素质人才特别是那种思维敏捷,并且有着丰富的行业经验的投资银行经营者和管理者,是投资银行必须具备的关键人才,而这类人才在我国的投资银行业中是比较短缺。1.2.4融资渠道偏窄,限制其发展。①分业经营,导致了我国投资银行融资渠道偏窄,限制了其可持续发展。我国实行分业管理的监管模式,虽然有利于防止和控制风险,而在客观上限制了投资银行的业务创新,并且对开展正常的投资银行业务所需的资金支持力度不足,抑制了投资银行融资规模的扩大。②由于我国投资银行处于初级阶段以及从业人员缺乏专业素质和训练,投资银行的经营理念和管理体制还很落后。在经营理念上,众多的从业人员只注重当前利益,没有重视企业长远的发展和建设,急功近利的思想浓厚,因此,导致企业在信誉,服务等方面越来越不尽如人意,所以,急需要转变和创新理念。

2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对策

投资银行是市场经济成熟发达的产物,已经成为经济创新的典型代表,推动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尽管目前我国投资银行业十多年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方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总体来讲,我们整个投资银行的业务发展受体制的制约,受环境的制约,还是存在很多的弊端和障碍。因此,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快投资银行业的发展。

2.1拓宽融资渠道引入

长期境外战略投资者,不仅可以增加经营的透明度,还可能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其他的先进技术,为投资银行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加大金融创新,改进金融服务,为客户提供高质量、高附加值的金融服务。①允许投资银行增资扩股,增加资本金;②允许资信好、业绩优良的投资银行通过银行同业拆借市场、证券回购、中央银行再贷款或再贴现、债券质押贷款等方式筹集资金;③允许券商通过货币市场发行专项投资基金、融券、短期票据等进行短期融资。

2.2建立风险管理机制

①要注重投资结构的多元化,实现风险分散,防止资产过于集中于一个区域;②要合理定位投资银行业务的监管目标,防止或制止系统性承销危机导致市场崩溃的发生。尽力保护知情较少者的合法利益,要能够估计到未来相当一段时间的金融形势和交易结构变化情况,在变化的环境中能够保持有效监管。对于投资银行不仅要保持其业务监管政策和制度结构的相对稳定,还要考虑对于投资银行业务监管在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可行性。

2.3落实人才培养战略

我国投资银行要想在国际竞争中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行业人才问题。特别是投资银行业,是智力密集型行业,人才是其成功的首要因素。①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不仅是加大金融创新、更是更好地服务于客户的前提条件。②优秀的投资银行人员应该具有一些交际能力、销售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③在业务的研究、运作、创新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要运用循环式方法输送人员参加培训,培养出既能掌握先进的投资银行经营之道,又能熟通我国证券市场情况的本土化高级精英,为我国投资银行的发展积蓄宝贵竞争力。

3结束语

当前处于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提高我国投资银行业盈利竞争和发展能力已成为焦点。从总体上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投资银行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其自身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主要反映在融资渠道的限制、行业的人才及法律的缺陷等方面。我们在解决自身问题的同时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与教训,认识到其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便能够更好地发展我国的投资银行业,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国的国际地位。

作者:赵凤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

[参考文献]

[1]王德全.投资银行学[M].北京:北京邮电学院出版社,2008.

[2]陈琦伟.投资银行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何小锋.投资银行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罗晓青.我国投资银行的现状及发展深析[J].甘肃科技,2009,(5):56~57.

[5]郭卫东.投资银行信用风险的理论解释及防范策略[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10~11.

[6]刘建武.美国投资银行与金融危机[J].西部金融,2009,(1):75.

[7]张永鑫.投资银行内部风险环境治理的策略[J].商场现代化,2010,(34):101~103.

[8]徐懿.我国投资银行业务的竞争格局分析[J].金融与经济,2010,(11):37~38.

银行业的现状篇(5)

【关键词】银行业风险,风险管控

一、引言

2012年7月13日, 中国人民银行《2012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报告称,世界经济形势仍将十分严峻复杂,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复苏进程依然缓慢, 新兴经济体宏观调控难度加大。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将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物价走势仍需关注,金融领域潜在风险仍然存在,维护金融稳定面临新的挑战。4月6日,2013年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在开幕式发表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进入2013年,世界经济前景依然不容乐观,这一严峻形势背后,是国际金融危机余波未了。银行业的利润仍然很高,但随着银行业的产品日趋多元化、业务流程日趋复杂化、经济环境不断变化,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不容小觑。

二、我国银行风险现状分析

商业银行最主要的特点是高负债经营,由于商业银行经营的特殊性,其风险造成的社会危害巨大。近年来,我国银行日益暴露的风险状况主要包括:

(一)不良贷款风险

目前银行业务收入中,绝大部分收益还是靠存贷款利差而获得的,资金的主要运用方式为各种贷款,如果风险管理体系不是很有效的话,必然存在着造成不良贷款的巨大隐患。根据中国银监会的2012年度监管统计指标,截至2012年12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929亿元,同比上升64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95%。联想到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我国在次级贷款风险管理中应引以为鉴。

(二)房地产贷款风险

近二十年来,国际上金融危机的爆发,无不与房地产泡沫破灭导致的信贷风险有关。我国房地产企业开发和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的贷款,我国当前个人购买住房的资金有很大一部分来自银行信贷,房产还是信贷过程中最重要的抵押品,可以看出房地产与银行信贷业务是血肉相连的。当前,我过房地产业发展过快,存在着较大的风险,这就使银行信贷的风险大大增加。主要表现在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风险、房价泡沫风险。

(三)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不能满足客户对提取现金的需要的可能性,当银行流动性不足时,它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得足够的资金。在极端情况下,流动性不足会使银行资不抵债。2009年希腊债务问题凸显并不断蔓延,随着欧债危机的日益严峻,欧元区核心及国家遭受了一定创伤,反映出这些国家和地区在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对商业银行而言,随着宏观流动性的收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显著上升,如何有效把控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成为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三、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风险管控机制

考虑到我国转型经济和社会背景,加之目前所面临的不利的经济和金融环境等广泛挑战,为有效防范银行风险爆发,应根据我国经济环境和商业银行的特点,全面地进行现代化银行风险管理建设,提高风险管控能力。

(一)充实银行资本金,降低风险资产

我国商业银行迫切需要在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质量的同时拓展资本补充渠道,建立完善、灵活的资本金增补机制。同时,高额的风险资产是当前影响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率不足的重要因素。银监会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中国版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开始实施,为了符合新协议资本监管标准,我国银行业还要经历一系列的改革,主要有改革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拓展筹措核心资本的渠道;以及大力提高资产质量,调整信贷结构,降低风险资产的规模。

(二)健全风险管理制度

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强化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银行必须有明确的市场风险政策,必须清晰地知道面临的主要风险和承担这些风险的依据,要建立各种风险识别、风险计量和风险控制的模型和工具,开发相应的风险管理数据库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为风险管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数量分析必须与管理经验、主观判断相互补充,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同时,完善风险内控机制也是极其重要的一方面。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积极推进我国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建立经济、高效的分支机构网络;完善董事会结构,提高其人员的资格要求,并尊重其独立性,更好的监督;健全风险识别体系,逐步建立覆盖所有风险的监控、评估和预警系统;完善稽核审计体系和专业监督检查制度,提高稽核审计的独立性、效率和质量。

(三)加强金融监管功能,强化信息披露

“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银行信息披露既要考虑强化市场约束、规范经营管理的因素,又要考虑信息披露的安全性与可行性。为规范信息披露工作,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应该做的工作是:对银行风险管理制度与程序、资本构成、风险披露的评估和管理程序、资本充足率等领的关键信息准确核算,按照由内到外、逐步公开的原则,稳步推动国有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工作;在完善风险管理制度逐步采用风险评估的标准法、初级内部法、高级内部法的同时,相应提高信息披露标准,严格披露程序,提高信息质量,防止市场误解。

参考文献:

银行业的现状篇(6)

银行卡是集电子信息技术和现代金融服务于一体的新型金融产品。在如今,用银行卡消费正日渐成为人们现代生活方式的一种时尚。国内金融机构也都把银行卡业务的发展,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以此来促进金融效益的提高。银行卡产业化发展主要是指将制卡、发卡、收单、专业化服务等众多环节联结在一起,形成加速发展的链条。大力推进银行卡产业化发展,不仅可以更加有效地挖掘产业内部蕴藏着的巨大商机,刺激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而且还可以通过银行卡的产业化发展,带动通讯、软件、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承办以及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额的大幅度增长、境外旅游的蓬勃发展,更使我国的银行卡业务面临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大力推进银行卡的产业化发展,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也迫在眉睫。

1.外部环境中所存在的问题

首先,自从信用卡进入中国的流通领域以来,以其安全、快捷、便利越来越受到众多人士的青睐。与此同时,一些不法之徒也把黑手伸向了这个领域,利用各种手段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给国家资金和个人财产造成损失并扰乱了金融秩序。信用卡发展至今,一些不法分子对信用卡业务的操作方法手段以及银行规章制度方面存在的漏洞越来越熟悉,违法犯罪活动日益增多。例如:利用多张信用卡在各银行之间套取现金;利用“时间差”进行诈骗、恶意透支或利用窃得的信用卡冒领现金挥霍消费。此外,境外不法分子利用我国服务网点工作人员对信用卡,特别是国外发行信用卡的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警觉和管理上的漏洞,用伪造或已挂失的信用卡在我国境内提取大量现金或消费,给国家造成巨大的外汇损失。这些犯罪不仅直接损害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而且严重影响了发卡行的声誉、阻碍了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危害性极大。

其次,那些资金规模相对雄厚的大型商业银行都拥有了一定数量的无人银行系统,使之很快就占领了银行卡业务的大片市场,而那些中小银行虽也有自己的银行卡业务,但由于资金、人力、物力的投入相当有限,在银行卡业务的拓展方面发展缓慢。而在无人银行系统的区域设置上,银行之间缺乏沟通,造成了在商业繁华的中心地段存在多家银行开设的多个无人银行及自动取款机,而在真正需要的居民住宅区却鲜有银行设立无人银行系统。无人银行系统设备区域设置不合理、不科学,资源闲置、重复购置、浪费也是阻碍业务发展的一大痼疾。

再则,信用卡异地授权所需时间有时长达几分钟,在通讯落后的边远地区,耗时更长。这种情况给持卡人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影响了持卡人对所持银行卡消费使用的信心和热情;机构网点过少,特约商户POS机(商业销售管理系统)覆盖不大,ATM(自动取款机)数量更少。所有这些,使持卡人不但不能体会到信用卡这一现代化手段的优越性,反而倍添烦恼。

2.内部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第一,目前国内银行卡受理市场上的POS终端主要由各商业银行和中国银联投资,其投资回报主要来自特约商户刷卡消费手续费。但由于交易量不大,POS终端投资回报率较低,制约了POS终端的持续快速增长。2008年前我国POS机的需求量在300万台以上,但由于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目前每年投放市场的POS机仅10余万台,远远不能满足受理环境改善的客观需要。

银行卡市场参与各方在利益分配上矛盾较为尖锐,市场缺乏灵活的定价机制,按照现行规定,发卡行、收单行和交换中心按8∶1∶1的比例分享POS交易手续费,这种分配比例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为鼓励发卡和解决当时普遍存在的POS重复摆放等问题而制定的,对促进银行卡联网联合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内银行卡产业加快发展,市场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扩大银行卡受理市场规模,迅速改善用卡环境和实行POS专业化服务已经成为当前银行卡受理市场建设的中心任务,而偏袒发卡方的跨行交易利益分配比例显然无助于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另外银行卡市场营销策略方面,国内商业银行在提供有形产品的同时,未能为持卡人提供附加增值服务,而国外商业银行在银行卡业务的拓展营销上,为突出自身的特色,在产品的附加功能上下工夫,为持卡人提供了很多增值服务,如花期银行推出的购物零风险,实现全球购物以及旅游平安保险、消费积分等增值功能,通过这些增值服务,既调动了消费者持卡消费的热情,又提升了发卡行的品牌影响;在价格策略方面,国内商业银行没能在周密研究市场的基础上,更好地考虑客户的承受能力,从现阶段来看,工、农、中、建四大商业银行的产品定位过高,且结构不合理,客户反应强烈,而新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因发卡较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实行降价策略,市场定位过低,其结果破坏了整个银行卡产业的经营环境。

二、对于银行卡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的策略建议

综上所述,银行卡业务的风险防范、控制、机构设置合理化、数据交换的电子化、适合我国当前市场状况的金融业务创新,成为了当务之急。如何推进银行卡产业化发展? 当前关键是要抓住以下几个重点:

1.政府应给予更多的产业发展政策支持

政府应大力扶持银行卡产业发展。银行卡受理市场涉及到酒店、商场、公用事业,以及与银行卡相关的周边产业,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当前,受理市场要在短时间内大范围拓展,就必须借助政府部分的大力支持。这方面有不少国外的经验可以借鉴。以韩国为例,2000年该国政府规定工商企业交易金额超过10万韩元时,必须用银行卡结算 ,否则处以交易金额的2%的罚款,零售。饮食、酒店行业的商户,其银行卡交易额的2%免除缴纳附加价值税(年度免税金额以500万韩元为限)。通过以上措施。韩国的银行卡受理环境大大改善。我国的银行卡产业在“金卡工程”的推动下,已经走上了联合发展的道路,我国政府也应多多扶持银行卡产业的发展。

2.加强银行卡发行银行之间的横向协作

不断改变各家银行卡业务自成体系、互相分割、各自为战的局面。合理配置银行卡系统资源,使我们的银行卡业务在各家银行公平竞争、相互协作的良好环境下健康发展、壮大。推行银行卡产业受理的专业化服务,充分发挥“银联”作用,按照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要求,倡导集约经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尽快建立一支专业化服务队伍。实行专业化服务。可以使银行卡受理更规范、技术更专业、服务更到位,对商户服务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专业化服务公司实行的全天候的客服热线制度,对收银员定期集中培训和现场培训制度,电话回访和每月巡检制度等提高商户受理积极性和商户受理质量,可以解决各商业银行,尤其是股份制商业银行过去对受理商户维护人员配备不足,效率低的问题,各商业银行可将节约的人力配备到发卡营销和其他增值业务拓展中,从而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POS服务专业化的实施,不仅是降低发卡行经营成本的有效手段,也是从根本上提高银行卡受理服务水平的必由之路。

3.优化发展受理市场

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采用灵活的定价机制,统筹兼顾,遵循“随投入,谁受理”、“谁投入多,谁收益多”的原则,综合运用利益分配机制的杠杆,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调动商业银行开展收单业务的积极性,进一步开放受理机具,实现资源共享,鼓励市场开拓,迅速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和提高服务水平。同时,加快探索银行卡的市场化经营体制,逐步实现银行卡服务市场化定价,由市场主体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调节,优化利益分配机制。

4.巩固风险监督制约机制

《银行卡条例》出台后,该条例取消了原先信用卡授信额度5万元的最高限额,由商业银行视自身风险状况和持卡人具体情况确定信用卡授信额度。放开授信额度后,将大大激发商业银行的“透支冲动”,不仅单户透支余额会成倍增长,透支总量亦会迅速扩张。之所以如此,则最主要的原因是信用卡授信额度已先期取得,透支具有鲜明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优势、是一种自助式贷款方式,最大程度地迎合了目前市场经济讲求的高速度和高效率理念,它通过高度压缩融资的时间和空间,给持卡人“创造”出市场机会。这些应运而生的新需求,孕育着新的业务机会,也蕴含着巨大的市场风险,对此,发卡行要有充分的估计和市场回应。各家商业银行应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建立和完善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提供申请人收入和信用记录的真实资料,创立统一、完备的企业和个人“实名制”的征信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共同防范风险,完善并严格执行银行卡业务的规章制度,发卡银行应从发卡、用卡、注销卡等一系列业务操作环节上的风险控制,增强临柜操作业务为,共同建立黑名单共享机制,开发案件协查协防系统,使得犯罪分子无遁身之地,不定期地在共享系统上公布持卡人“黑名单”,从而有效防止欺诈交易。

银行业的现状篇(7)

关键词:操作风险,风险管理,商业银行

近年来,我国金融案件呈现多发、高发态势,多家银行相继曝出涉案金额巨大的案件,有关银行的业务操作方面的案件屡屡发生,例如轰动一时的开平中行行长贪污挪用近5 亿美元;邯郸农行管库员盗取金库5100 万元现金潜逃等等。在目前及今后相当一段时期, 资产规模庞大、分支机构分布广泛、从业人员众多的国有商业银行仍将是我国金融业的主体。如何有效的防范操作风险是保证银行业稳健运营和金融安全的重大课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现状

根据2004年6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定义,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它包括法律风险, 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操作风险渗透于银行经营的所有领域和业务流程, 具有普遍性、隐蔽性、危害性和可控性等特点。本文参照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风险因素分类法,并根据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实际情况做了一定调整,将事件分成六类:1、内部欺诈,指银行内部人员进行的或为主参与的诈骗、盗用银行资产的行为。2、外部欺诈,指银行以外人员为主进行的诈骗、盗用银行资产的行为。3、金融腐败,指银行各级机构主要领导利用其垄断权力所进行的不按交易规则作为、为自身牟取私利的行为。4、系统漏洞,指银行软件或者硬件错误、通信故障以及设备老化等问题。5、违规执行,这是一种复合型的类别,基本属于“失误型损失”。鉴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层次比较低,不宜按照《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精细标准来分类,因此我们设定此大类来涵盖《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中的两类:一是客户、产品以及商业行为引起的风险事件;二是涉及执行、交割以及交易过程管理的风险事件。6、其他,指不宜归入上述五类的事件。本文选取的事件都是明确得知已经发生并造成某种程度损失的,总计101起,涉及我国各类银行16家(包括少量境外中资银行机构),遍及全国23个省。操作风险事件的发生一般包括有涉案金额和损失金额。由于本文的损失事件主要来源于媒体,涉案金额在媒体公开时大多久能得知,而损失金额需要在案件发生后经过公安部门、法院等追查或判决最后才能确定数目,所以很多事件在被媒体暴露出来时还不能确定损失金额。从这一点考虑,本文分析主要用到涉案金额,只有在案件明确说明有损失金额数目时我们才用损失金额。

(一)商业银行级别与操作风险事件数量、类型有相关关系,基层行比高级行面临更多的操作风险

从表1可以看出,损失事件主要发生在支行与分行,其损失事件数超过所有损失事件的70%。分支行面临更大的因自然灾害、外部欺诈以及突发性政策变化等外部风险因素导致的操作风险(以下称“外部冲击型操作风险”),因此总体上基层的操作风险程度高于高级行。从事件类型来看,内部欺诈罪多,违规执行和外部欺诈则其次。也即因银行内部工作人员机会主义行为而生的操作风险的发生几率高于因自然灾害、外部欺诈以及突发性政策变化等外部风险因素导致的外部冲击型操作风险的发生几率。同时,在分行、支行及以下级别的银行机构,欺诈类事件和违规操作类事件占了绝大部分,而总行则主要是金融腐败事件。金融腐败给各银行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不是很大,但涉及金融腐败的高层管理人员掌握着权力,其危害性要远大于基层操作人员,特别是在与外部有勾结时引发的间接经济损失是很难估量的,而且高管问题也会给商业银行带来严重的声誉损失。

(二)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发生频率与银行机构地域分布有相关关系

从表2和图1可以看出:经济发达地区的损失事件数目总体上明显多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广东、上海、江苏、山东等是全国最发达的地区,总体上损失案件从数目和金额上都位于全国前列。这一方面因为活跃的经济环境和高级化得业务与操作方法往往带来更多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因为经济发达地区监管的独立性和媒体的透明度比较高。但由于考察期较短,特殊个例影响较大,也存在例外情况,例如内蒙古和黑龙江等不发达地区虽然事件数较少,但涉案金额却很高。

二、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防控

鉴于我国金融业目前对操作风险的认识和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对操作风险的特征和现状尚缺乏清晰的认识,还没有一种办法能够覆盖并有效识别和控制各类操作风险,因此应当从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出发,重新对操作风险进行认识,并不断建立健全操作风险防范和管理机制。

(一)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

商业银行最大的操作风险往往在于其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机制失效、不当管理或运作习惯,而这些都属于银行可控范围内的内生风险。所以,首先要健全内控制度,从制度上保证每一种可能的风险因素都有监控,每一种业务都有管理规范,形成有效的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其次,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和风险报告系统,对银行各项业务进行实时监控。最后,在有效的常规管理的基础上,银行应针对突发事件制定具体的应急措施。

(二)建立全新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机制

我国商业银行须逐步构建符合新巴塞尔协议的金融风险管理机制。首先,银行应完善自身的运作体系。这种运作体系是建立在明确的产权关系、科学规范的现代银行制度以及合理的治理结构基础上的。同时,需要不断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工作,改善管理水平,提高银行经营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其次,接受银监会的监督管理。最后,接受来自市场上的存款客户、投资者和有关债权人的压力。这其中,银行信息披露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三)采取风险转移措施缓解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

风险转移是指企业将损失事件以一定的费用转移给外部团体或者通过改变资本结构来抵御风险。风险转移的具体形式包括互换、对冲、保险、担保、合约、证券化和项目融资。改变资本结构的具体措施可以是提供更多的资本、降低债务水平、降低操作杠杆、经营分散化、自我保险等。操作风险缓释是指金融机构采取如抵押、担保、金融衍生品等风险缓释工具,或者采取保险、融资等手段所实施的风险转移技术。

(四)开发风险管理工具,提供风险管理技术支持

目前,国际先进的银行已开发了风险自我评估、风险对应关系、风险指标、记分卡法等操作风险管理工具,由于境内外银行的组织架构不尽相同、监管要求不同、外部环境不同,结合我国、本行实际,从相对粗放的稽核、检查手段转化为更加深入的风险要素分解分析,从风险事件、风险频率、风险影响度、固有风险、控制措施、风险敞口等维度重新审视、评估现有各项业务操作中的风险,并对重要的风险环节建立日常监控、预警机制,制定重大操作风险事件的报告及处理流程。进一步开发风险与控制评估,关键风险指标、损失数据收集、业务持续性管理、新产品风险管理、操作风险管理报告等工具,指导和推动在全行的熟练运用,并通过开展评价、验证工作,提高工具的使用效果。

(五)完善和利用计算机技术的管理

在信息系统软件开发阶段,内审部门就必须派员参与,以保证系统的合法性、安全性及可审计性。软件开发人员需要将本行经营方针、政策、业务操作规程及银行经营活动,尤其是信贷管理等风险的识别、防范控制与化解制度措施纳入系统管理,不断更新软件开发思路,应为每项银行业务设计尽可能短的业务处理流程减少出现技术性风险错误或事故的几率。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处理和通讯技术,建立灵敏的信息收集、加工、反馈系统,建立完整的信息反馈制度,使各项决策和业务经营活动建立在充分的信息支持的基础上,利用各种信息及时调整业务经营方针和发展策略,加强决策和经营管理活动的针对性和主动性。在金融电子化过程中,加强对信息系统管理的数据进行审计。对数据文件利用审计软件进行检查,测试和分析评估数据文件中有关数据计算的正确性。加强计算机口令和数据库访问权限的安全管理,按有关要求对网络和系统运行的各个环节进行安全监控。

(六)强化教育,提升素质,努力为基层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和发展环境

操作风险的防范关键是对行为人的防范。商业银行要树立以人为本防范理念,加强对人的教育和管理。要通过业务培训,提高全体员工风险防范能力,要通过加强员工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和法纪观念等在内的综合性教育,培养员工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做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做损害国家和银行利益的事。此外还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和发展环境,尽最大努力解决基层员工的切身利益问题,以此提高员工对银行的满意度忠诚度,使员工真正想为银行所想,急为银行所急,自觉地遵守各项管理制度,自觉地防范和控制操作风险。

参考文献:

[1]王旭东.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量化管理[J].金融论坛,2004,(2)

[2]厉吉斌.构建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架构体系[J].上海金融,2005,(5)

[3]杨岚.我国商业银行加强操作风险管理探析[J].时代金融,2007,(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