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11 16:55:19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篇(1)

【关键词】职业教育 经济发展 良性互动

一、淄博市职业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淄博市始终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实施科教兴市的重要战略任务来抓,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优化学校布局,深化体制改革,改善办学条件,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不仅为大批初高中毕业学生以及在职人员的再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就学机会,更为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为淄博市今后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3年末,全市拥有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17所,高职及其他学校附设中职班10处;技工学校11所。全市9所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8万人左右;市属4所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约5万人。在市、区县属职业院校中,已建成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1所(淄博职业学院),国家级重点技术学院1所(淄博市技师学院),列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学校4所(淄博工业学校、淄川区职业教育中心、淄博建筑工程学校、淄博信息工程学校),列入省级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项目学校3所(淄博机电工程学校、沂源县职业教育中心、博山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建成高等职业教育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12个、省级特色和示范专业22个,中等职业教育省级品牌专业2个、市级特色专业22个;建成4个国家级实训基地、3个省级实训基地、6个市级实训基地和30个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先后组建了5个行业性职教集团和1个区域性职教集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还有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是职业教育投入相对不足,历史欠账较多,生均公用经费没有落实到位,区县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和办学条件与普通高中相比有较大反差,办学条件特别是实习实训条件尚不能适应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是职业院校社会认可度低,受高校扩招和社会观念的影响,生源明显不足。近几年,随着高校数量的增加和招生规模的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也随之膨胀。很多学生及家长受一些传统观念的驱使,即使文化课成绩较差,也想办法上普通高中,而不上职业院校。

三是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短缺。突出体现在专业教师队伍的知识更新没有制度保障,缺乏与行业一线技术人才的交流沟通。通常是有新技术但没有教师资格,有教师资格而没有新技术。

二、淄博市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在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家主席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

淄博市应抓住机遇,以超前的思维整体谋划实训基地建设。依托各区县现有基础条件最好的职业院校,采取市财政扶持、区县财政投入、企业入股或合作投资、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等多方筹资,尽快使每个区县都建成一处符合国家标准的高水平职业院校。按照经济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与供给的缺口,安排教育投资,发挥投资的导向和带动作用。随着投资规模的增长,资金的分配应适当向教学设备、教师培训、实践教学、教学名师奖励机制等教学环节倾斜,提高教师对教学工作的重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增加职业教育投资有利于形成地方人力资本,优化地方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淄博市应建立并严格实施地方职教经费的统筹体制,确保职业院校得到充足的办学经费。同时要加快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建立地方共享实验实训设施,形成对地方经济建设的有力支撑。

(二)提高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首先要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要广泛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生产服务一线劳动者和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贡献,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其次是通过各种手段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使新的求学观、择业观和成才观蔚然成风。例如制定淄博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办法,鼓励和支持开展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技术开发创新竞赛,对优胜者进行物质和精神激励。从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积极引导和帮助群众为孩子科学选择未来,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让每一个人通过努力都能找到人生出彩的机会。

(三)注重对教育质量的提升。

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进一步深化职业院校课程改革,彻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加强课程与教材建设,加强教学中心地位和教学研究,注重夯实学生文化基础,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构建中高职教育“立交桥”,制定中高职衔接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强化中高职教育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教学模式、课程和教材设计、实习实训等方面的衔接。建立中、高职教育质量监控评价网络,建立信息的采集、分析、反馈机制,实行质量监控前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篇(2)

纪 明:县级人大代表议案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江苏省仪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纪明撰文说,据他所了解的议案内容来看,目前县级人大代表议案一般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涉及内容小而散。不少“议案”内容未涉及本地区经济社会建设的重大事件或深层次的问题,或是全市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内容。如近两年的人代会上,每年都有代表提出涉及区域供水内容的议案,但内容切口都较小,比较分散。还有的议案不是简单地涉及路、水、桥,就是人、财、物,这些内容基本属于“一府两院”职权范围内的正常工作,无需人代会审议。二是涉及区域局部性。多数代表议案一般只是局部地区的具体事件,全局性观念较差,“议案”涉及区域多为某个乡镇、某行业,甚至具体到某个村。议案所表达的民意一般只是局部的民意、个别的民意,不具备广泛的民意基础,代表性不强。三是超出职权范围。有些“议案”所要解决的问题与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规定相抵触;有些“议案”涉及到本行政区域以外的工作,需要上级人大或“一府两院”协调解决。四是构成要素不全。多数“议案”不按议案要求的形式提出,只有案由、案据,而没有可实施的方案,只是提出问题要求解决,而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的甚至只有案由,连案据都没有,更别提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了。五是处理方式单一。仪征市两届人大一共406件代表议案,没有一件列入大会议程审议,最后全部是转为建议交由政府部门办理,议案的处理方式较为单一。且因议案内容的小而散,政府及政府部门在议案办理落实工作中,往往存在多头办理、缺乏统筹的问题,给办理工作造成一定难度,有时甚至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造成县级人大代表议案现状的主要成因:从法律制度讲,主要是现行法律为代表议案进入人代会议程提供了“可能”,但法律也授予主席团可以将代表议案不列入会议议程,这种“自由裁量权”同样于法有据。而从全国情况看,这种法律提供的“可能”,在县级以上人大都难以执行,更何况县级人大呢?如2008年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代表联名(30名以上)提出的议案460件,大会主席团没有确定列入会议审议的议案。全国是这样,在县级人大,将代表议案列入大会议程的更是凤毛麟角。从县级人大讲,主要体现在:对人大代表的培训缺乏系统性,效果不佳;对人代会议程缺乏统筹考虑,认识不足。从代表素质讲,主要体现在:代表自身理论和业务素质不高。代表提出议案缺乏全面、深入、系统的调研论证。提升县级人大代表议案质量的对策与建议:一是重视发挥县级人大常委会党组的核心作用,努力增强主席团常务主席强烈的民主意识。二是重视发挥常委会工作、办事机构的职能作用,努力增强常委会机关强烈的服务意识。三是重视发挥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广大代表的参政作用,努力增强人大代表强烈的主人意识。四是改进代表议案的处理方式,努力增强代表议案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罗庆久:充分发挥人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作用 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首次将“加快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列为专门章节,提出六项关键举措着力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吴邦国委员长在工作报告中强调,人大“要以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督促有关方面正确处理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化解社会矛盾”。江苏省扬州市人大常委会罗庆久撰文说,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按照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实现包容性增长,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的要求,牢固树立关注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的理念,把推动“一府两院”改进工作与推动民生持续改善、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效结合起来,使人大的各项工作顺应民心,贴近民生,体现民意。民生议题的确定,要按照“党委决策和支持的、政府通过努力可以做到的、老百姓赞成和拥护的”的原则,“开门”征集人民群众的建议,努力体现开放性和广泛性。更加突出改善民生,切实加大对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监督检查,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把公平正义原则落实到人大各项工作中,努力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罗德富:提高人大工作科学化水平关键是发挥职能作用 作为各级人大组织和广大代表,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把落脚点放在更好地发挥人大作用上,身体力行、发挥才智,团结带领广大人民代表,履职作为树形象,实干创新促发展。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人大常委会罗德富撰文说,第一,要落实发展“第一要务”。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人大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要围绕中心服务发展,把履行职能的着力点放在对科学发展的思考上,放在推进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化上,在围绕中心中找准定位、理清思路、确定重点,使人大工作真正融入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与之同步合拍、同频共振。要建言立论促进发展,紧扣党政所急、基层所需、群众所盼的关键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要身体力行投入发展。人大代表来自各行各业、分布各条战线,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主力军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代表的积极性,激发代表自觉投身发展的热情,扎扎实实为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第二,要关注民生“第一工程”。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关注民情民意、改善民生是人大工作的天职。人大代表应进一步强化民本意识,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真心体察民情、真情反映民意、倾力为民解困。坚持把议案、建议办理作为推动民生问题解决的“主引擎”,把社情民意信息作为化解矛盾的“预警器”,把民主监督作为群众意愿的“风向标”,灵活形式,创新方法,着力促进有关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第三,要促进和谐“第一职责”。人大代表联系面广、代表性强,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先天优势。充分发挥包容性强的优势,通过协调、座谈等多种形式,共同营造宽松和谐、生动活泼的政治氛围;充分发挥智力密集的优势,组织开展调研视察、撰写议案建议反映社情民意等活动,让代表们的智慧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促进发展的实际行动;充分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大举措,多做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团结鼓劲、凝聚人心的工作,使各项决策部署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坚持不同的履职理念,既讲团结,又讲民主,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李 军:发挥地方人大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甘肃省庆阳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李军撰文说,地方人大要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从人大工作的定位和自身特点出发,充分认识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三者的有机统一,扎扎实实做好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人大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坚持社会主义前进方向,必须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核心内容,通过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是由我国宪法规定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在党的领导下建立的。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基本前提,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也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根本保证。坚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对人大工作来讲,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要牢固树立党委中心意识和全局意识,始终把人大工作置于党委的领导之下,坚决维护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和保障党委决策的贯彻落实,使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确保党委意图的实现和国家机关的正常运转。第二,坚持科学发展,提高文化建设的经济基础。文化不仅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在全球化的今天,强大的文化就是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因此文化体现着国家的“软实力”,反映其国际竞争力。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产业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文化推动发展的作用,就是要不断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工作思路和政策举措,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地方人大要把握科学发展这一时代主题,将服务文化建设贯穿于工作全过程。围绕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社会普遍关注突出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及时作出符合实际、体现协调发展的科学决策,促进经济与文化建设全面发展。要围绕文化建设参与大事,在搞好决策的同时,提高文化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先进文化的教育、引导和推动作用。第三,加强监督工作,为推动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把提高文化建设的能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切实加强监督工作。充分利用职能优势,综合运用多种监督形式,在监督内容上紧扣文化建设发展大局。要提高依法监督能力。常委会通过听取政府关于文化服务保障、文化产业振兴、文化市场管理、文物保护等专项工作报告,并作出相应的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督促和支持政府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落实加强文化建设方面的措施和办法,促进文化事业协调健康发展。要加快实施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抓好文化旅游业、文化创意业和文化产品制造业,把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要发挥代表的基础作用。要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人大代表开展文化建设方面的视察、调研等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全面准确地把握社情民意,及时提出各项意见和建议,督促有关方面研究解决。要动员和引导广大代表积极参与和推动文化事业发展,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要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人大及其常委会进行依法监督的目的,在于确保宪法和法律得到正确实施。要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工作,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提高执法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为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公平、促进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篇(3)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今天在北京隆重开幕。这是春天的盛会,人民的盛会。来自各地的全国人大代表,肩负庄严使命,牢记人民重托,齐集北京,依法履职,共商国是。我们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动员全党全国做好今年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会议将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报告和财政预决算报告,听取和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并作出相应决议。会议有两项众所关注的议程,是审议物权法草案和企业所得税法草案。物权法和企业所得税法都是基本法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着重要的支架作用。制定这两部法律,不仅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任务,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深信经过全体代表的认真审议,制定出的物权法和企业所得税法一定能更好地代表人民的利益,体现人民意志,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会议还将审议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选举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办法草案等议案。

过去的一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经济效益继续提高,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安定和谐,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高。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党中央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极大地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激励着我们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过去的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按照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认真履行职责,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作出了新的贡献。立法工作又有新进展,相继完成了一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立法项目,立法质量进一步提高;监督工作取得新成效,围绕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和社会普遍关注、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综合运用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和执法检查等形式开展跟踪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监督工作更具实效;代表工作迈上新台阶,认真办理代表议案和代表建议,扩大代表对常委会活动的参与,在支持代表依法履职、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方面形成一套规范化的做法;对外交往开创新局面,在增进相互了解,加强政治互信,推动互利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意义十分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切实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创造新的业绩,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篇(4)

一、建议稿起草过程

“十三五”时期是贵州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制定和实施好省委“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我省未来五年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要求、基本理念、重大举措,事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同步小康大局,事关全省各族人民群众福祉。

省委高度重视“十三五”规划建议起草工作,专门成立了由省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省政府主要领导和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担任副组长,有关部门和地方负责同志参加的文件起草小组。起草组成立后,时任省委书记赵克志同志主持召开2次起草小组会议,专题研究建议起草工作。陈敏尔书记多次组织研究我省“十三五”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多次主持召开起草小组会议和起草班子会议对建议起草进行深入讨论研究,多次对建议稿的基本框架、重大思路、重要目标、重点举措作出重要指示,多次对建议稿进行审改。

3月25日,文件起草小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启动起草工作。4月2日,省委发出《关于开展“十三五”规划建议重大问题征求意见工作的通知》,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建议。从各方面反馈意见看,大家一致认为,新常态下,“十三五”是我省实现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省决战决胜扶贫脱贫、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冲刺期,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风险挑战也前所未有,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大家普遍希望,通过制定规划建议,对“十二五”的成绩和经验进行全面总结,明确“十三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实实在在地提出切合贵州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本理念、重大工程、重要举措,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文件起草组成立以来,深入开展专题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多次召开会议对建议稿进行讨论修改。6月16日至18日,到贵州视察指导工作,对贵州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文件起草组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建议初稿进行了修改完善。9月30日,形成征求意见稿,向39家省直部门征求意见。10月上中旬,根据陈敏尔书记指示,对省人大、省政协有关调研成果进行了充分吸纳。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后,起草组根据全会精神对建议稿作了较大修改。11月初,建议稿下发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包括征求党内部分老同志意见,还专门听取了各派省委、省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意见,并先后召开2次省委常委会议审议建议稿。

从反馈情况看,各地各部门对建议稿给予充分肯定。大家一致认为,建议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密结合贵州省情实际和阶段性特征,具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总结成绩实事求是。“十二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省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日益改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城乡面貌显著变化,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党的建设不断加强,顺利完成了各项主要目标任务,社会事业迈出了新步伐、踏上了新征程。二是分析形势科学准确。建议稿全面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发展形势,深入分析了我省具备的后发优势、面临的难得机遇和存在的突出困难,确定了我省“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五个方面主要目标,为我省未来五年发展指明了方向。三是部署任务重点突出。提出的发展总体布局充分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明确的十大方面战略任务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于推动我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是指导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纲领性文件。

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各方面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议更加强调大数据的战略引领性,明确发展定位和重点举措。二是建议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强化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建议扶贫攻坚要着重体现好、贯彻好全省扶贫开发大会精神,突出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的要求。四是建议更加突出贵州农业的山地特色,鲜明提出建成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大省的目标。五是建议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并对相应内容进行丰富完善。

省委责成文件起草组认真研究和吸纳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文件起草组全面汇总、逐条分析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做到了能吸收的尽量吸收。

二、建议稿的主要考虑和基本框架

建议稿的起草,充分考虑了未来五年贵州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第一,“十三五”规划是我省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规划,建议起草工作必须吃透上情、把握省情、掌握外情。吃透上情,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特别是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中央精神消化好、吸收好、转化好。把握省情,就是要深入思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贵州应该怎么发展,重点解决速度、结构、效益、体制、动力等方面的问题。掌握外情,就是要学习借鉴兄弟省份好的经验做法,深入思考如何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

第二,“十三五”规划是我省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必须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必须对我省新常态的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把握,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作为工作总纲,坚持主基调、主战略,坚持弯道取直、后发赶超,坚持既要“赶”又要“转”,更加注重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更加注重开放带动和创新驱动,更加注重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第三,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谋划我省“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全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具体行动。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建议稿明确提出要把这五大发展理念牢固树立起来,贯彻落实到发展各领域全过程。

第四,“十三五”规划作为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规划,必须紧紧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开发是最大“短板”,在人均生产总值、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民生保障等方面,也存在一些明显短板。谋划我省“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全力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文章,进一步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另外,为处理好规划建议和规划纲要之间的关系,规划建议主要是明确发展方向、理念、思路、重点任务、重大举措,而一些具体工作部署留给规划纲要去体现。

在建议稿起草过程中,我们注意把握以下原则。一是坚持把中央精神和贵州实际相结合。既全面贯彻中央关于“十三五”发展的各项要求,又立足实际谋划好我省“十三五”发展重点。更加注重把贵州放在全国的大格局中去谋划,准确把握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发生的深刻变化,抓住用好转方式调结构重要窗口期带来的重大机遇。二是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既注重用全面小康目标倒推,明确各个时间节点必须完成的具体任务;又注重围绕解决突出问题顺推,提出破解难题的途径和方法。三是坚持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既坚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又注重突出薄弱环节和滞后领域,集中力量突破关键瓶颈制约。四是坚持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统筹。既强调规划建议的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又突出规划建议的可操作、能检查、易评估,做到虚实结合。

在结构上,建议稿分三大板块、十二个部分。导语和第一、第二部分构成第一板块,属于总论。第一部分主要是对“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进行全面总结。第二部分分析了“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阐述了总体要求和发展理念,提出了主要目标。

第三至第十一部分构成第二板块,属于分论。第三部分讲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贵州产业体系。从高端定位、优先突破新兴产业,改造提升、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广泛培育、加速升级服务业,大力提高产业集约集聚发展水平4个方面展开。第四部分讲深入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加快建设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从构建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富有活力的城镇体系,推进产城景一体化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户籍人口城镇化,推进区域经济优势互补和民族地区协调发展4个方面展开。第五部分讲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从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全面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全面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护,全面推行循环低碳发展模式,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5个方面展开。第六部分讲全力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坚决打赢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攻坚战。从进一步强化大扶贫工作格局,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采取一揽子措施解决贫困问题,加快推进特困地区和特困群体脱贫攻坚4个方面展开。第七部分讲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从探索具有贵州山地特色农业现代化路子,培育具有龙头带动能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具有贵州地域特点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3个方面展开。第八部分讲加大投资强度,建设适度超前、功能完善、配套协调、内通外联的基础设施体系。从构建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基本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超前建设信息基础设施3个方面展开。第九部分讲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从深入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积极促进大众创业就业,大力建设健康贵州,全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5个方面展开。第十部分讲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加快建设具有后发优势的创新型省份。从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3个方面展开。第十一部分讲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加快建设法治贵州。从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工作,建设法治政府,推进公正司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5个方面展开。

第十二部分和结束语构成第三板块。第十二部分讲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提供坚强保障。从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广泛动员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建设高素质的干部和人才队伍,强化“十三五”规划建议目标任务的分解、细化和落实机制5个方面展开。结束语号召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而努力奋斗。

三、需要重点说明的几个问题

第一,关于“十二五”发展成绩和经验的总结。考虑到过去五年我省发展取得的成就极为不易,全省上下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极为珍贵,形成的一系列抓发展、抓工作的理念、思路、方法、经验极为宝贵,为了充分反映全省干部群众为贵州发展付出的艰苦努力,进一步提振决战决胜同步小康的士气,建议稿专门单列一个部分,用“五个最”和“五个必须”对“十二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进行了总结。

第二,关于“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总纲和主基调。对我省作出了“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的重要指示,我们要把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十三五”时期的根本任务和长期战略任务,全力推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贵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建议稿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要贯彻落实“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工作总纲,并紧紧围绕这一主题主线在各个部分具体加以论述。

同时,建议稿明确提出,要坚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新跨越”主基调。坚持“加速发展”,就是要抢抓机遇,创造条件,奋力拼搏,使我省经济发展速度高于西部、高于全国。坚持“加快转型”,就是要抓住用好转方式调结构重要窗口期带来的重大机遇,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新跨越”,是对“十二五”时期主基调内涵进行丰富和完善的集中体现,是我省“十三五”发展最为重要的目标。建议稿从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扶贫攻坚和民生改善、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社会建设和法治保障5个方面对“新跨越”的内涵进行了具体阐述。

第三,关于“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战略和重大战略行动。建议稿提出,要深入推进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主战略。这是对“十二五”时期主战略的继承和发扬。贵州发展的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我省正处于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迈进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仍是工业经济,应毫不动摇、坚定不移地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持续增强和发挥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走出一条具有贵州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工业化、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我省城镇化水平依然大幅落后于全国,应毫不动摇、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按照“以人为本、集约高效、绿色低碳、四化同步、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做大做强区域中心城市为重点,坚持产城景互动,完善城镇体系,推动黔中城市群率先突破,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出一条具有贵州特色的山地新型城镇化道路。

在坚持主战略的基础上,建议稿提出,要突出抓好大数据、大扶贫两大战略行动。当前,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全球大数据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大数据技术运用已经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政府管理、公共服务、商业运营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体现出巨大价值。中央对大数据发展高度重视,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和网络强国战略。对贵州而言,发展大数据是我省坚守两条底线、实现弯道取直、寻找一片“蓝海”、抢占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和现实路径。发展大数据不仅仅是产业战略,更是我省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近年来,我省大数据产业发展风生水起,在数据集聚、融通、应用等方面快速起步、抢占先机,探索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贵州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纳入国家战略,已经具备将大数据上升为重大战略行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大数据产业,引领和促进全省产业转型升级;更要通过大数据技术的推广运用,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各行各业的管理水平,充分挖掘大数据的商业价值、管理价值和社会价值。

扶贫攻坚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中的短板”,是我们“十三五”时期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大扶贫既是大目标也是大行动,总的来说就是要按照陈敏尔书记提出的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三大理念”和“五个责任”的要求,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到扶贫脱贫攻坚战中来,全力以赴地扶贫、全面精准地扶贫。建议稿把大扶贫作为“十三五”时期重大战略行动,提出要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现贫困县、贫困乡全部摘帽,所有贫困村出列,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根据国家现行贫困标准,我省仍有623万贫困人口。我们计划到2020年,通过产业帮扶解决185万人脱贫,通过转移就业解决64万人脱贫,通过扶贫生态移民搬迁解决142万人脱贫,通过医疗救助解决74万人脱贫,累计465万人左右。还有158万无力脱贫人口,通过农村低保实行政策性兜底脱贫。按照国定标准和既定目标计划,到2019年,我省50个重点县将全部实现摘帽,其中2017年25个县、2018年24个县、2019年1个县实现摘帽。到2019年,全省9000个贫困村全部实现退出。

第四,关于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确定这一目标,主要考虑是:从需要看,一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需要。按此增速,2020年我省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可达到92.3%。二是缩小与全国发展差距的需要。按此增速,预计2020年我省人均生产总值占全国人均生产总值的比重将比2015年提高8.9个百分点,达到69.1%,占西部的比重将提高5.3个百分点,达到78.6%。三是保障就业的需要。按此增速,“十三五”可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60万人左右,满足城镇新增就业需要。从可能看,一是具有产业支撑。按照10%的增速,一、二、三产业需分别增长5%、11%和11%。据分析测算,三次产业实现上述目标是有条件的。二是具有投资支撑。要支撑经济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需达到18%。综合分析在建项目、拟建项目、储备项目等方面情况,“十三五”我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三是具有需求支撑。据测算,“十三五”我省最终消费需求、资本形成总额、净流出需求可综合拉动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从宏观经济环境看,国家按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推算,“十三五”经济年均增长底线为6.5%以上,综合考虑宏观经济环境对我省经济的影响,确定10%左右的目标是积极稳妥的。

第五,关于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我省2014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16.4%。按照常住人口计算,2014年我省城镇化率为40.01%,城镇常住人口超过1400万,其中有693万是农民工和其他外来常住人口,他们在城镇不能平等享受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按照中央政策要求,建议稿提出加快推进户籍人口城镇化,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有同等权利和义务。这一举措意义重大。从供给看,在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减少的情况下,对稳定劳动力供给和工资成本,培育现代产业工人队伍具有重要意义。从需求看,对扩大消费需求、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资具有重要作用,既有利于稳定经济增长,也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篇(5)

一年来,我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人大的指导下,认真践行“xxxx”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发展、创新、亲民”的执政理念,团结和带领人大常委会一班人,积极进取,努力工作,紧紧围绕市委中心,服从大局,认真履行法律赋予人大的各项职权,在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

一、紧紧围绕中心,做好本职工作

一年来年,我注重在总结过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找准全市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人大工作的有机结合点,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是突出科学发展主题,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按照人大监督“议大事、抓重点”的原则,在确定今年监督议题时,我突出那些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列入议题,加强调研,认真审议,跟踪监督,促进新一轮追赶跨越发展目标的实现。1、推动工业经济健康发展。常委会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全市重大项目建设和工业经济运行的情况,市域环路产业带和板块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情况。主任会议审议了市金融部门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督促金融部门加大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人大代表视察了开发区、城南经济新区和菱塘光电产业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对投资软环境建设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并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意见,督促相关部门抓好整改。2、推动农业农村统筹发展。对全面小康村创建工作和高效规模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与视察,提出了积极建议,并得到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和落实。主任会议专题听取了市政府贯彻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防洪工作的决议》的情况汇报,推进了全市防洪工程达标建设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配合扬州市人大开展高效规模农业、农村“三大合作”和农村金融改革等调研活动,为扬州市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准备了高效规模农业现场。3、推动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审议了市政府关于旅游业发展情况的汇报,并作出了审议意见。审议了《通湖东路、海潮东路延伸段建设工程bt投资列入财政支出预算的议案》、《申请省农发行贷款建设甸汤等农村骨干公路项目的议案》并作出了决定,促进了城乡道路建设。主任会议听取了广播电视、新闻信息、文化建设、五保供养、职业病防治、劳动合同法贯彻实施等工作情况汇报,视察了残疾人保障、住房公积金管理、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职业教育和城建“十大工程”等工作情况,促进了社会事业协调发展。4、推动计划和预算执行。一年来,市人大坚持把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作为财经工作监督的重点,提前介入,主动监督。分别听取了市政府XX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报告,审查批准了市政府XX年财政决算,听取了市政府关于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汇报,深入财税部门及重点企业了解今年税收情况,分别视察了国税和地税工作,提出了应对当前形势的积极建议,增强国税、地税、财政部门“共保财政”的意识,确保完成今年人代会确定的各项税收任务。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篇(6)

(一)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动员全党全国做好今年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报告和财政预决算报告,听取和审议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并作出相应决议。会议还审议通过了两项众所关注的草案,即物权法草案和企业所得税法草案。物权法和企业所得税法都是基本法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着重要的支架作用。制定这两部法律,不仅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任务,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经过全体代表的认真审议,制定出的物权法和企业所得税法,代表人民的利益,体现人民意志,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会议还审议了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选举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办法草案等议案。

过去的一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经济效益继续提高,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安定和谐,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过去的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按照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认真履行职责,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就,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作出了新的贡献。立法工作又有新进展,相继完成了一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立法项目,立法质量进一步提高;监督工作取得新成效,围绕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和社会普遍关注、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综合运用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和执法检查等形式开展跟踪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监督工作更具实效;代表工作迈上新台阶,认真办理代表议案和代表建议,扩大代表对常委会活动的参与,在支持代表依法履职、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方面形成一套规范化的做法;对外交往开创新局面,在增进相互了解,加强政治互信,推动互利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意义十分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培育基层团队精神努力完成工作任务

近日,参加了处党委举办的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班。学习班内容广泛,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有现代企业管理方面的教育。通过学习,受到了很好的思想教育,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得到了启发,受益非浅。

其中,观看了中国式管理大师、华人三大管理学家之一的曾仕强教授主讲的《如何打造坚实的基层团队》以后,感受颇深。该讲座内容新颖,由表及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切近基层工作生活实际。观后明白了许多道理,了解了许多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好的方式方法。如:基层团队的作用,基层人员应该做什么和如何去做,等等。

团队是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共同体,他合理利用每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

团队的核心是以集体利益为重,有组织、有纪律、有相同的理想和价值观,通过共同奉献,实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一致、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团队的整体业绩超过成员个人业绩的总和,即“团队大于各部分之和”。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篇(7)

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制定并实施“十一五”规划,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新形势下,*市政协第十二届四次会议今天隆重开幕了,这是我市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此,我代表中共*市委,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位委员和应邀出席这次大会的同志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衷心的祝愿!

*市政协第十二届四次会议是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上,将集中全体政协委员及全市各界人士的智慧,为制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进行民主决策。开好这次会议,对于进一步统一全市上下思想,形成共识,团结和凝聚各方面力量,努力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加速推进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全面推进县域突破的关键一年。一年来,我们坚持走“工业主导,项目拉动,产业升级,富民强市”的路子,全面实施“抓好一城两区建设,带动五业发展,促进农民全面增收”的战略,依托“两区”招商引资,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围绕农民增收抓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力推进国企改革,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加快城市开发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着力解决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全市上下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奋力拼搏,全面实现了“十五”计划的奋斗目标,创造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政治安定团结的新局面。

一年来,市政协紧紧围绕全市大局开展工作,牢牢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充分发挥政协人才雄厚、智力密集的优势,积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提出了大量反映社情民意、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可操作性的提案。尤其是对我市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化解农村债务、农民增收、依法行政等焦点问题和城镇居民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实际认真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了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通过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协商监督工作,积极协助党委、政府做好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工作,在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上充分发挥了政协所独有的优势。一年来,政协委员积极响应市委号召,充分发挥政协组织的优势,广泛开展外出招商活动,并通过召开项目对接会落实了六个项目的意向性签约。其中,投资1.5亿元的长春专用车制造总公司搬迁改造项目和投资1.6亿元的长春电炉有限责任公司搬迁改造项目已经落户卡伦,为我市招商引资工作做出了贡献。总之,市委对政协一年来的工作是满意的,对各位代表一年来的辛勤工作是认可的。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共*市委,向各位政协委员,向各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下面,我代表中共*市委,向大家提五点希望。

一、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使命感

从2006年开始,我国将进入“十一五”规划时期。最近,中共*市委召开了十一届十一次全体会议,主题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努力实现*“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这次全会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按照省委八届八次全会、长春市委十届八次全会要求,集中研究讨论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讨论稿)》,并做出了决议。全会在认真分析形势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确定了我市“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吉林省委八届八次全会、长春市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开发开放,继续遵循“工业主导,项目拉动,产业升级,富民强市”的经济发展思路,实施集聚发展战略,抓好“一城两区”建设,带动“六业”发展,促进城乡居民全面增收,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实现“连年进位,三年翻番,力争十五年以后使*成为长春市的‘昆山’”奠定坚实的基础。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对政协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为政协发挥更大作用开辟了广阔天地。各位政协委员一定要认清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高举团结和民主的旗帜不动摇,坚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不动摇,全面加强自身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把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发挥优势,主动工作,争创新业绩,做出新贡献。

二、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履行政协职能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要求,也是做好新时期政协工作的要求。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政协工作,并贯穿到履行职能的各个方面。

1、要有强烈的发展意识。“十一五”期间,我们已经具备了发展的各方面条件,不发展不行,一般发展也不行,必须快发展、大发展、超常规发展,实现发展上的突破、跨越和腾飞。否则,就是贻误战机,就是领导无能,就是我们对事业的渎职,就是对时代和人民的犯罪。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机遇、善抓机遇、抓牢机遇,迎接新挑战,实现新突破。各位政协委员一定要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做到政治协商从发展着眼,民主监督为发展助力,参政议政为发展服务。要把促进发展作为份内之职,把市委关于加快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切实贯彻到履行职能的各项工作中,紧紧围绕提升我市县域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这个大目标,围绕做大做强六大产业这个大课题,围绕科技兴市、人才强市这个大方略,选准角度,深入调研,提出有价值、有份量的意见和建议,协助党委、政府解决好事关*今后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问题。要发扬成绩,继续紧紧紧围绕项目建设开展好招商引资活动,努力为扩大*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做出新的贡献。

2、要保持和发扬科学精神。政协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政协拿出的意见和建议首先要科学。要把政治热情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既要密切关注全市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大事要事,又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些大事要事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冷静客观地进行认真分析,全方位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拿出切实可行的研究成果来,为市委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政协组织提意见、提建议、提批评时,要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护短遮丑,不曲意逢迎,本着为大局着想,为发展着想,为人民着想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做到有什么说什么,是什么说什么。政协组织中有不少专家、学者级的人才,这是*的宝贵财富。希望你们要围绕*的发展大胆的开展工作,大胆的参政议政,大胆的提意见、提建议,充分发挥出参政议政的积极性,真正当好市委的智囊和外脑。

3、要勇于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十分庞杂的体系,要解决的问题非常多。因此,协助市委和政府排解发展障碍、谋求发展良策、提高发展成效,是政协的重要职责。*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过大的困难和严峻的考验,今后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问题。在经济领域中,经济总量不大,经济运行质量不优,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还十分突出;在社会领域中,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投入不足,城乡差距逐步扩大,就业矛盾突出,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等问题还十分严重;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创业文化还未占主导地位;在干部队伍中,开发、开放、服务的意识和行为还远远适应不了大发展的需要,等等。政协履行职能时要敢于触及这些问题,把这类问题纳入参政议政的视野,每年确定一、两个议题作为调研对象,集中精力进行专题研究;政协委员要勇于在这类难题上显身手,围绕这些问题的解决作调查、搞研究、求对策。对于有些涉及面广、复杂程度高、一时难以有明确定论的课题,既可以就某个问题的某个方面开展针对性的调研,也可以安排跨年度、承续式的反复研究,最终取得相对明确的答案。

三、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建设和谐社会作贡献

人民政协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政协工作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1、要把握好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多做鼓舞士气的工作。团结出生产力,出战斗力。*要在“十一五”期间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要政协发挥好统战功能,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现最广泛的团结,凝聚起更大的力量,以团结凝聚智慧,以团结形成合力,以团结促进和谐。要坚持按照求同存异的原则开展协商讨论,鼓励各界人士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建议,切实保障政协委员提出批评和发表不同意见的自由,努力营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融洽和谐、亲密无间的氛围。既要做好团结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群众、广大农民的工作,又要做好团结民营企业中的创业人员和科技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的工作,真正实现最广泛的团结,为促进发展服务,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2、多做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经济社会发展是个渐进的过程,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难免使群众的利益和情绪受到影响。政协组织要加强各党派、各团体、各阶层代表人士同群众的联系,了解群众的现状,倾听群众的呼声,反映群众的愿望,关心群众的切身利益。要多做增进理解、释疑解惑工作,帮助各阶层群众加深对党委、政府的理解,帮助他们消除误解、提高认识、形成共识,排解消极情绪。政协委员要自觉投身于各自所代表的各阶层群众,宣传开发开放的方针政策,畅通社情民意的反映渠道,如实反映群众的实际困难,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智为民所献,协助党委、政府把群众工作做好。

3、多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工作。和谐社会是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社会,也是科技、教育、文化、艺术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社会。政协要从战略的高度看待*各项事业的发展,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做到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卫生等界别的委员,要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地履行好自身的职责与义务,带头传播先进文化,带头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带头参与和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劳动致富为核心的创业精神,使我市85万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团结奋进的精神状态,全面推进建设和谐社会进程。

四、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政协工作水平

政协组织是政治协商的机构,参政议政的场所,民主监督的渠道和形式。政协组织履行三大职能,说到底都是运用提案、建议、意见等形式,针对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出主意、想办法、献计谋,所出的主意是否现实可用,所想的办法是否切实可行,所献的谋略是否周到恰当,关键是质量和水平问题。所以,无论是以全委会、主席会、常委会等政协例会形式进行的议政项目,还是通过专题调研、委员视察考察、提案或建议案等形式举行的参政活动,乃至各专委会和办公室的日常工作,都要紧紧围绕提出高质量的意见建议来进行,都要围绕做出高水平的协商监督来谋划,都要围绕为开放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真知灼见来加强,都要朝着一个建议产生一项效果、一个意见改进一项工作、一个批评促进一项转变来努力。为此,提高政协工作水平至关重要。一要加强学习。认真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政协委员、机关干部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同志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当代科技知识以及其他各方面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和工作水平。二要勇于创新。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拓展政治协商的新领域,探索民主监督的新形式,创造参政议政的新途径,切实提高履行职能的水平和实效。要在认真做好提案和建议案的同时,积极参与民主评议行风工作,不断探索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风廉政建设、转变政府职能、改进行业作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加强民主监督的新形式。三要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推进政协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政协工作涉及面广、规律性强,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创造了大量行之有效、生动活泼、可供借鉴的好途径、好方法、好经验,政协组织要因势利导,与时俱进,把那些被实践证明是成功有效的方法加以提升总结,从中探索总结新时期政协工作的规律,积极推进政协工作沿着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不断前进。

五、加强和改善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政协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委将一如既往地重视政协工作,坚持按照“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派的合作共事,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政协组织的作用。各级党委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政协工作的领导。要在党内和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开展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理论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对政协工作必要性、重要性和长期性的认识。要把政协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讨论研究,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有关加强政协工作的规定。对大政方针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要适时向政协通报情况,重要决策要在政协进行协商。要协调政协与人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关系,为政协履行职能创造良好的条件。要认真办理政协组织和委员的建议、意见和提案,诚恳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各级党委负责人要带头参加政协的重要活动,虚心听取政协的意见。党委班子成员要分工联系党外各界代表人士,广交深交朋友,进一步加强与党外人士的合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