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生理学研究

生理学研究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27 14:55:36

生理学研究

生理学研究篇(1)

应用伦理学教学在研究生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完善研究生教育内容和培养社会需要人才的手段。在国外应用伦理学成为专业课程设置中的重要课程,教学的内容从理论到实践的环节比较完善,并受到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应用伦理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积极进行应用伦理学教学改革,与国际相接轨,对于培养文理兼通、能把握科技和社会前沿的创新型人才意义巨大。

一、应用伦理学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

应用伦理学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构建以科学的课程结构、现代的教学观念、先进的教学内容和丰富的教学方法为一体的应用伦理学课程体系。

传统教育主要立足于向学生传授多少知识,现代教育应立足于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积极开发学生个性、特长,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他们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实践、身心健康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因而在应用伦理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理念,注重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力和主观能动性。

主体性,哲学上是指主体在对客体实现改造的对象性活动中展现出来的特性。在应用伦理学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以及对应用伦理学教学能动地认识、掌握和实践的特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应用伦理学的教学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主体意识是学生主体性的发生机制,是自我意识的升华,是学生把自己作为主体,把应用伦理学作为客体,以及对自己在应用伦理学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学生只有自觉地意识到自己对学习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同时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价值,才会成为具有主体意识的自觉主体,只有自觉主体才能充分发挥主体性。主体意识对主体性的发挥起着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评价的作用。主体的理想、信念、成就感等等都能激发主体的内在潜力,鼓励主体认真的学习,刻苦的钻研,并通过正确的自我评价,有效地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主体能力的发挥是是学生学习、掌握、实践应用伦理学的基本要求,它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效应转换器的作用。一般说来,要搞好应用伦理学教学,应注意发挥学生以下几种能力:自学能力,包括阅读、理解能力,查找、积累文献资料的能力等,自学能力是打开应用伦理学知识大门的钥匙,是学生由学习型向科研型转变的前提;分析能力,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会遇到许多问题,对这些问题,学生要进行思考、判断,然后得出结论,这就涉及到了分析能力,它是应用伦理学专业学生科研能力提高的重要环节;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它是学生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手段,对各类伦理问题进行分析、比较、分类、抽象、概括、综合等活动的过程,是其他诸种能力的结合,思维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应用伦理学课程的效果。

主观能动性是学生主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使学生能够成为主体的根本特征。学生的能动性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学生在学习应用伦理学的过程中处于积极、主动、活跃的状态,它自觉地调动起潜藏在自身的生理、心理能量,并使之指向一定的学习目标,这表现为学习的激情、需要和动机的力量;二是学生的学习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目的性是主体能动性的源泉,对于目的与达到目的的学习方法、措施的系统思考就形成了学生的学习计划。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加上明确合理的学习计划,就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为应用伦理学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应用伦理学教学改革的深人进行。

二、应用伦理学教学改革的具体举措

按照应用伦理学教学改革的目标和基本理念,通过采取一系列改革举措,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由于各高校情况不尽相同,我们以北京理工大学为例进行研究。

1.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建设

(1) 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即把理论教育与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和焦点等前沿问题结合起来。北京理工大学应用伦理学的课程教学主要在多种教材中精选教学内容,一方面注重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完整性;另一方面也注意到课程的前沿性,把当前学术界讨论的应用伦理学前沿问题介绍给学生,提高学生对学术前沿动态的洞察力及创新能力。

(2) 把教学与当前国际国内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结合起来。传统伦理学只关注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而现代伦理学则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纳人伦理学的视野,这就需要人类对生态、资源、环境、人口、生产等关系问题负有一定的道德责任与道德义务。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伦理、生命伦理、科技伦理、制度伦理、经济伦理、法律伦理等应用伦理学飞速发展;北京理工大学的应用伦理学研究生教学主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重点选择环境伦理、战争伦理、生命伦理、科技伦理、经济伦理作为教学的部分内容,对现代人类中心主义文化价值观、可持续发展观、网络行为自律、珍视生命等问题进行重点讲解与讨论,使学生对现代社会中出现的一些心灵困惑和行为失范问题有深刻的了解。

(3)把教学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结合起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社会的种种诱惑,如何认识社会、把握自己的人生,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社会现实问题。在应用伦理学课程的讲授中,重点选择各领域的善恶价值、社会正义、个体良心等问题进行讲解与讨论,有利于解决同学们面临着的实际问题。使研究生的培养做到“德业双修”。

2.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1) 专题教学法。针对一些学术前沿问题,例如应用伦理学的发展和研究,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来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现状和发展。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深受学生欢迎。

(2) 比较教学法。针对伦理学理论流派繁多的特点,在教学中,将不同学派伦理学流派的观点进行比较,帮助学生了解伦理学发展的历史,更好的掌握应用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教学效果。

(3) 互动教学法。根据教学内容,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辩论、讨论和个别交流等教学互动形式,通过提前布置讨论题目,要求学生在课下搜集资料,然后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对布置的问题进行辩论和讨论,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这种教学方法,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和教师有沟通,让教师了解学生运用应用伦理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带着问题在研究中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出有创造性的人才。

(4) 情境教学法。应用伦理学不是一门纯粹理论科学,它是一门同人们的道德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实践科学,是一门关于改造人类自身的科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力求克服从理论到理论的倾向,注重于从事实分析到基本理论再到生活实践的阐述,循序渐进,逐步深化,使有关伦理道德的理论与社会实际充分结合,将伦理学理论还原为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发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和对人生的切实思考,培养他们自觉运用伦理学理论去分析和应对现实道德问题的能力。

(5) 案例教学法。在授课过程中,注重案例分析与基本理论相结合,采取启发式教学。如安乐死的案例、网络黑客的案例、美军虐俘事件的案例等,配合生命伦理、网络伦理、战争伦理等方向授课的需要。主要采取了以下案例引用方式:

①开篇导人式。即在应用伦理学教学中,上课伊始就巧设案例,创设情景,提出问题,造成悬念,能使学生产生期待心理,迅速进人学习状态。然后从对案例的分析人手,一步步引导出所要学习的内容。这种引用方式,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处于爱听乐听的最佳心理状态,起到致趣、动情、引思的作用。

②穿插例证式。即在应用伦理学理论知识的讲授过程中,穿插引用有关案例进行分析论证。采用这种方法,可以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理论具体化。

③练习巩固式。即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和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精心设计案例,进行训练,以巩固深化知识,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练习的过程中,注意尊重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由浅人深,由易到难,以提高综合分析和多向思维能力。

(6) 实践教学法。应用伦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应与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根据应用伦理学学科的特点,组织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社会实践,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应用伦理学的实践性,从而更好地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鉴于应用伦理学学科的特点,不拘泥于某种方法,而是把这些教学方法灵活结合,进行多元化教学,注重发挥教师不同学科背景的优势和个人的特长,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方法的探索,在确保教学大纲的内容得到贯彻的前提下,保持教师各自的教学风格。确保教学风格的多样性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不仅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也有效的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7) 网络化、多媒体化教学手段利用Powerpoint^和Authorware等软件制作电子教案,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直观化、形象化,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利用网络论坛和邮件往来等形式,促进师生间的双向讨论交流,使课堂教学效果能够得到及时反馈,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保证了课堂互动的效果。

三、应用伦理学教学改革成果及发展趋势

应用伦理学属于新兴交叉性学科,适合理工科高校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特点。北京理工大学作为“以工为主,理工管文协调发展”的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重点不应在传统的人文学科,而应以新兴、交叉型学科为主。应用伦理学这门新兴交叉型学科,易与学科前沿紧密联系,学科生长点多,学术潜力大,实用性也强。在应用伦理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已凸显出北京理工大学应用伦理学专业特色和优势。主要表现为:将伦理学与高科技和现代生活带来的各种问题结合,进行综合性和交叉性研究;充分利用理工科学术资源优势,与相关理工科院系合作,如与理学院、科技哲学硕士点合作,研究科技伦理问题,与环境科学学院合作研究环境伦理问题,与生命科学学院合作研究生命伦理学问题,等。致力于文、理、工科的相互渗透,培养文理兼通的研究生;重点发展战争伦理;注重对应用伦理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与国际接轨。

目前,在研究生课程改革方面,建立了以“伦理学原理”课程为基础,以“中国伦理思想史及原着选读”和“西方伦理思想史及原着选读”为两翼,以“应用伦理学”研究为重心,以“伦理学方法论”、“新兴应用伦理学分支学科”及“伦理学学术前沿讲座”为补充的集开放性、创新性和研究性于一体的课程体系,并重点发展战争伦理,使之成为特色专业。创设了“德业双修、学贯中西、博通古今、服务现实”的教学改革模式,教学改革以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和重研究为宗旨,与国际相接轨,为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在应用伦理学研究生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北京理工大学应用伦理学专业的教师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研讨,先后主持课题3项,参与多项课题研究,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多篇,并成功主办了“高科技时代的伦理困境与对策”国际学术研讨会,出版了《高科技时代的伦理困境与对策》一书。这些研究成果为今后的伦理学研究生系列教材的出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在应用伦理学研究生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坚持中国特色与国际前沿接轨作了铺垫;为课堂讨论准备了高水准的学术问题,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的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与探索精神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生理学研究篇(2)

【关键词】研究生会 运行机制 创新管理 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8-0135-02

一 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会概况

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会由研究生处直接管理,研究生处管理科指导其开展日常工作。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会是学校唯一的研究生社团组织,活跃于研究生的各类活动中。研究生会是学校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重要窗口,更是管理部门与广大研究生之间联系的重要纽带和桥梁,因此得到了研究生处的高度重视,其规模不断扩大。

以近三年的规模为例:2012年,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会下设5部门,成员人数为18人;2013年增加至6部门,人数为26人;2014年增加至9部门,人数达32人。当前,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会下设办公室、文艺部、体育部、学术部、外联部、宣传部、编辑部、“雷锋”爱心小组、就业助理团。研究生活动偏重学术性,因此学术部和编辑部的研究生成员较多,其他部门人数相对较少。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会女性成员较多,符合师范类学校的特点。2014年研究生会共有男生6名,26名女生,失衡的男女比例也为个别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些许不便。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会致力于打造品牌文化活动,每学年活动按品牌文化月开展,如每年3~4月,为研究生就业服务季系列活动;每年4~5月,为校园文化节;每年9~10月,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月系列活动;11~12月,为学术论坛月。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会围绕着每季度活动的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同时坚持办自己的电子杂志,每季度出版一期电子杂志,将研究生培养管理相关信息及研究生相关大事记以电子信息的形式呈现,每期设立一个主题,主题围绕研究生培养管理热点问题,目前已在研究生中形成一定的影响力。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会有一套较完毕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奖惩措施,日常工作总体运行顺畅。

二 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会运行现状及特点

当前,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会以我校研究生发展特点为基础,结合研究生处工作需要,开展相关工作。日常工作主要以开展相关活动为主,活动重心为学术类、就业服务、文体类。

学术类活动运行特点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学术类活动数量逐年攀升。2012年,学术类活动全年共计16场,2013年增至25场,2014年学术类活动突破40余场。其次,学术讲座形式多样。从传统的学术讲座到学术沙龙、学术论坛、学术竞赛、模拟课堂大赛等多种活动的举办,多角度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学生的学术思维。再次,学术活动的层次不断提高。研究生会开展的学术类活动从邀请校内专家讲座,逐步发展到邀请自治区内专家,2014年,研究生会邀请了北京、上海等地的知名专家,涉及的领域更宽广。

就业类活动运行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强调实践性。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会就业活动偏重实践类,每年定期召开模拟面试大赛、简历设计大赛,从实践的角度,强调学生的自我挑战与自我完善。其次,有针对性地根据专业特点开展相关就业服务。如就业信息、组织各专业的招聘会,帮助撰写就业质量报告等。

文体类活动举办中,偏重体育,文艺类活动收效甚微,甚至一年举办的文艺类相关活动不超过4场。体育类活动主要举办了篮球比赛、羽毛球比赛、乒乓球比赛及运动会的方阵与运动员的训练。因研究生较本科生群体有所差异,对文艺性活动的偏爱程度较本科生略有下降,如何平衡文体活动比例,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三 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会运行中存在的不足

当前,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会工作以开展活动为主,但关注学生思想动态的自觉意识和主动意识较弱,这也为研究生会工作的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本人经过三年时间对研究生会工作的观察,发现当前我校研究生会运行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运行机制单一,工作思路狭窄

目前,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会运行主要以开展活动为主,大部分成员对研究生会工作定位明确,但是定位思路较狭窄。他们普遍认为:研究生会工作中心是为广大研究生服务,但具体工作思路却停留在开展相关活动上。工作重心在于如何通过大量的活动开展,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未能结合研究生群体活动的特点,提升研究生会工作的内涵。对研究生会与学生会工作的区别无深刻认识,甚至认为研究生会工作就是学生会工作。因思路较狭窄,在工作开展中,只注重活动开展的数量,却弱化了学生与学校管理部门的纽带作用,弱化了对学生思想动态的关注,使研究生会工作的开展未能达到预想效果。个别院系的院级研究生会工作停滞,或个别学院未有院级研究生会,这就为校研究生会活动的宣传带来不便,甚至出现校级研究生会和院级研究生会工作脱节的现状。

2.创新意识不足,外联工作滞后

研究生会运行中,大部分的活动形式和主题由研究生处工作人员确定,研会成员主动思考意识较弱。对于活动的创新意识不足。如学术类活动,思路大多停留在举办何种讲座,但如何增加讲座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如何开展与学生的有效互动,思考较少,因此活动形式的细节考虑相对单一。研究生会成员的主动创新意识较弱,因创新意识不足,工作思路只局限于校内,对如何加强新疆高校地区研究生会的外联活动、高校间相互借鉴、共同开展活动的意识不足。2013年,研究生处曾试图推动新疆高校研究生会的联盟工作,与乌鲁木齐地区各高校的研究生会一起参加植树活动,但随后这项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研究生会主动思考、主动外联的工作意识相对不足,工作运行机制缺少活力。

3.能动性不强,协作意识有待加强

当前,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会工作开展的主动性不强,部分成员的主动性仍有待加强。为加强研究生会的整体竞争力和工作意识,学校将参与研究生会的工作加入我校评选研究生奖学金的加分体系中。在试行期间,确实提高了学生对研究生会工作的关注,学生对研究生会工作加强了监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因奖励机制的加入,在人员选拔中,因个别学生功利性较强,加入研究生会的目的性较强,在实际工作中成员之间的团结性和协作意识出现新的问题。个别学生无私奉献精神开始弱化,如何加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又成为需要解决的新问题。

四 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会管理的新思路

针对当前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会存在的系列问题,要因地制宜,根据我校研究生会的现状及我校研究生的特点,采取相关措施,加强管理,提高成员的能动意识,使研究生会更好地为广大研究生服务。

1.改变考核机制,做到奖罚分明

当前,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会的考核机制以“奖励”为主,通过加分制,对参加会议、参加活动、策划活动等多方面采取加分考核制度,获得成绩较高的成员在年末优秀研究生干部奖学金评定中优先考虑。但在“惩”的环节投入力度不够。目前,对于活动不积极的学生或者排名靠后的学生,没有推行良性的退出机制,或未有其他惩罚措施。奖罚分明才能促进一个组织的良性循环,因此,必须要思考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会的惩罚条例,并严格执行,在奖励的同时平衡惩罚机制,做到奖罚分明。

2.通过专业培训拓宽思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因当前部分研究生会成员工作思路较狭窄,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生会干部培训。从研究生会工作的定位、工作思路的角度出发,明确研究生会干部未来的发展思路和工作方向。笔者认为,研究生会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如何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能力,学生活动层次必须有所提高。同时,要通过培训,明确研究生会的工作不应只停留在活动的开展,要做好学生思想动态的关注,搭建学生与学校的纽带与桥梁,当好传声筒,及时将学生的意见反馈到研究生处,方便学校及时了解学生诉求,同时将研究生处的重点工作及时告知各学院,更好地为广大研究生服务。

3.尽快建立完备的院级研究生会

当前,院级研究生会未完备建立,甚至个别学院未有院级研究生会。经过调查,即使存在院级研究生会的组织,其功能发挥不明显。这种管理模式不利于研究生会的深远发展,也不利于校级研究生会对各项工作的上传下达。应尽快建立院级研究生会,同时作为校研究生会的重要助手,双管齐下,全方位提高研究生会的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吴雪玲.当前高校研究生管理工作新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1)

生理学研究篇(3)

关键词:研究生;有效教学;个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8-0300-02

有效教学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时间、精力、努力)带来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1]。近年来,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硕士、博士呈现出参差不齐的问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备受关注[2],研究生有效教学成为研究生教育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对提高研究生理论学习与学术研究能力具有深远影响。

一、研究意义与目的

本文围绕理工科大学研究生这一群体的有效教学现状展开研究,通过对研究生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效果分析,了解研究生有效教学现存的瓶颈,梳理研究生课程教学过程中已出现的问题及提出解决方案的思路,为有效教学研究提供一手资料和建设性建议,促进与完善研究生有效教学的开展。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理工科大学研究生,故而选定北京理工大学3名全日制在读硕士研究生作为访谈对象。研究隐去研究对象的真实姓名,分别称其为A、B、C和D。4名研究生基本情况如下:学生A,男,26岁,研究生二年级,现就读管理与经济学院;学生B,男,25岁,研究生二年级,现就读于机械与车辆学院;学生C,女,24岁,研究生二年级,现就读于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研究生D,男,25岁,研究生二年级,现就读于化学学院。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选取访谈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采用单独会面访谈与电话追溯式访谈为调查手段。

根据有效教学概念,设计半结构式访谈提纲,内容涉及如下三个方面:

(1)课程前是否安排预习任务;如有,如何安排,受访者是否赞许;

(2)课堂教学中情况如何(内容、氛围及授课方式),受访者是否赞许;

(3)课后作业布置情况如何,受访者是否赞许;

(4)对研究生课程学习的总体评价。

(三)数据收集

首先,对4名受访者每人进行约60分钟的半结构式访谈,对访谈过程进行录音,并转录为文字。

其次,针对研究者重点关注的问题,以及访谈中受访者陈述模糊的问题,对1名受访者进行平均长度为35分钟的追溯式电话访谈,以降低受访者的社会赞许性动机,进一步确认及挖掘受访者对于研究生课程有效教学的把握和评价。对电话访谈过程进行录音,并转录为文字。

研究共获得275分钟访谈录音,转录文字内容7 300字。

(四)数据分析方法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借鉴语篇分析中“主题一致(thematiccoherence)”的分析方法,检验已获得材料中重复出现的主题与参考主题是否呈现一致性关系。

此外,在对访谈资料进行数据归并、数据陈列和文本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个案内分析”与“个案间分析”的方法进行全面分析,对于被访者在访谈中的观点前后一致性和不同访谈者之间内容的一致性做更加细化的分析处理,得出结果。

访谈内容进行文字转录后,结合相关理论进行对访谈内容进行逐句分析。

三、结果与讨论

(一)课程前

1.预习任务的必要性。通过对访谈资料进行归并陈列发现,4名受访者一致认为教师在课程前安排预习任务非常必要,预习的过程是对全新知识的自主探索,便于在教师授课前发现问题,有目的地进行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更强的学习主动性,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对于课前预习的必要性,不同受访者的侧重点不同。学生A、C认为,安排预习任务能够提高上课效率,也能提高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学生B认为,教师布置预习任务是对其进行课前预习和自主学习的督促。

2.预习任务的实效性。访谈结果表明,教师安排预习任务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各不相同。在不同科目中,多数教师习惯在课程前安排预习任务;在预习任务量方面,公共英语课程的预习任务量较多(学生B、C、D),其他课程相对较为均衡,学生B谈到,教师会在布置预习任务的同时,相应减少课后作业,以免增加学生的课下负担;在预习内容方面,主要以查找、阅读相关书籍文献等资料为主,个别教师会安排电影欣赏、单词列表(学生A)等其他预习方式;在预习效果方面,大部分受访者认为预习能够对课堂学习起到较好效果,但学生准备预习任务的认真程度仍有待提高。学生C认为,“这个很大程度上是学生怠惰的问题,可是其中可能也有老师的问题。还是因为没兴趣做,不吸引人。”

(二)课程中

1.教学内容合理性。研究生课堂教学内容基本以既定教学大纲与教学方案为参照,教师根据学科内容和特点进行整体把握。对访谈资料的归并陈列可知,4名受访者对于教学内容的关注度较低,在访谈内容中,涉及“教学内容合理性”的语句仅有5句。学生A、B、C均谈到,教学内容主要为概述、理论、方法、案例等常规内容,较为单一。受访者较少关注教学内容,这可能与教学内容的设置受限较多、可更改弹性较小有关。

2.教师授课方式的有效性。教师授课方式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访谈资料的分析发现,4名受访者对于教师授课方式或形式的看法不一,难以对其效果进行整体判断。学生A谈到,课堂教学形式无创新,对学生的影响力也较少,认为应当突破教学场所限制,是课堂形式多元化;学生则B认为,教师对于专业知识的讲解到位易懂,讲课方法较为轻松愉快,但对于课程的教学进度和时间把握不够科学,时常重复;学生C认为,每门课程的学生课堂PPT报告安排太多,教师真正的讲课时间太少,且对于学生的课堂报告缺乏深度分析与讲评,部分课程会外请专家学者客串几次课程,但效果不置可否。

访谈结果表明,不同学科学生对于教师授课方式的需求有所不同。

3.课堂气氛与生师互动情况。课堂气氛与生师互动情况对于学生吸收知识、达到教学效果与目的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可知,4名受访者对于课堂教学气氛与生师互动的评价不一,大部分认为课堂互动较少,气氛较为死板。学生A谈到,大多课堂气氛沉闷,课堂老师和学生互动与国外不太一样,感觉作用不是特别大;学生B认为,课堂互动较少可能与学习内容有关;学生C认为,研究生课堂氛围对其学习的影响程度很大,大部分老师在课堂中安排学生参与环节,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感,但学生报告环节过多又会造成教师授课内容的“缩水”。

访谈结果表明,研究生教学中,课堂气氛与生师互动情况整体需要进一步改善,学生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方式与所占课堂整体时间的比例,需要进行更加科学的把握。

(三)课程后――作业安排与考核方式

通过对访谈资料的归并陈列分析,4名受访者对于课后作业安排及考核方式的效果评价较一致,均认为目前研究生所学课程的作业数量总体适中,对课程学习的有较强的帮。但学生A也表示,总的来说作业量适中,但个别作业量特别多的课程容易引发其抵触情绪,降低学习课程的积极性。

从访谈资料来看,各学科课程的作业安排与考核方式大致相同,基本为日常作业、小测试与期末论文或测试相结合的方式,便于学生进行持续有效的学习,避免“临阵补习”的应试学习方法。学生B认为,将每次的小作业经过整合和修改,构成的大论文使其非常有成就感。

(四)总体评价

分析访谈结果可知,4名受访者一致认为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效果总体较好。受访者表示,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学习,对其日后的学术研究、与人交流沟通、行为修养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学生A),并开始进入一种自学或者探索式学习的过程(学生C),对知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学习,同时亦是到自身的提升空间仍然很大(学生D)。

四、小结与建议

有效教学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概念和系统,在时间(课前、课中、课后)、空间(课内、课外)和主体(教师、学生)方面具有多元性的特点。研究生课程作为教学与学术研究兼顾的载体,面临多重考验。本研究对理工科大学研究生进行个案分析表明,研究生课程的有效教学应对以下几方面内容进行重点关注和把握:

第一,教师将课程设计适当前置,围绕教学内容和目标,有效运用课前预习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影响力。引导学生进行课前的预先学习,激发其对于知识的探索能力。同时,在布置预习人文时,应注意变换多种形式进行引导,引发学生对于即将进行课程的主动学习兴趣。

第二,教师根据不同专业学科特点与学生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与形式,协调学生需求与教学要求,适当弹性化执行既定教学计划。在完成既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尽量采取学生较容易掌握与接受的教学模式,可引入多媒体、实验展示、案例分析、现场模拟等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在授课中应当密切注意学生对于不同教学内容的接受偏好,不断进行总结,形成对本门课程教学有借鉴意义的资料和成果。

第三,增加生师互动,了解学生想法与思维模式,学习借鉴国内外其他高校的良好经验,注重营造积极生动的课堂气氛,但注意把握课程的整体安排与时间比重。师生互动分为课堂内和课外两部分,适当增加课堂内互动以有效调节学生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热情,也有益于提高教师的授课成就感和积极性。课外互动需要教师在长期教学过程中注重倾听与反思,把握课间、课余等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并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师对学生整体学习成长情况的把握。

第四,注重对于作业及测试的评阅与反馈,增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推动学生不断探索和完善自身的学术观点,在对于学生作业和学习思考的反馈中形成积极良性的引导,鼓励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将教师的有效教学与学生的有效学习相结合。

本研究对有效教学进行质性分析的尝试,选取理工科大学研究生,因而其对于课程的课堂教学有一定偏重。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方式,以分析性概括为目标,而非统计性概括,并且不能完全排除访谈过程中受访者的社会赞许性动机,因而研究结果具有一定局限性。为此,将在日后探索有效教学领域的进一步研究中进行资料数据和分析方法的完善。

参考文献:

生理学研究篇(4)

一、独立学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现状

1.对教育管理对象的特殊性认识不到位,工作效果不佳

独立学院学生具有普通大学生的个性,又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主要具有“四差四强四不足”特点:文化素质较差,自尊心强;自我控制和约束力差,社会活动和创新意识强;集体观念差,自我表现欲望强;自理能力差,家庭经济实力强。面对独立学院学生鲜明的特点,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需要,主要体现在没有充分尊重学生个性,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无法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积极参与到学校教学和管理中来,致使学生对学校的教育管理多以麻木、淡漠和沉默对待,表现较大的对立情绪,这些直接影响教育管理的效果。

2.学生教育管理队伍力量不足且不稳定,教育管理效益不高

随着独立学院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部分独立学院在校生人数已达到万人规模,为解决学生教育管理人员数量不足问题,教育管理人员选聘多采用母体本科毕业生和外校研究生相结合的办法。但学校往往只注重师资队伍引进、教学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片面的认为学生教育管理只要有人管就行,忽视了学生教育管理人员管理水平和待遇的提高,严重影响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致使不少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并未把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作为终生职业。而且,在一线从事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者大多是刚参加工作的,工作经验不足,这使他们难以集中精力研究学生教育管理规律,总结经验,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3.学生教育管理创新不够,管理手段和方法滞后

独立学院办学采用的是依托母体的模式,这种依赖性使得独立学院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多仍沿用母体管理模式。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只有运用创新教育的理念,把握创新教育的内涵才能正确指导我们的学生管理行为,进而实行创新教育。

二、独立学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策略

1.牢固树立“学生为本”的学生教育管理理念

独立学院的学生具有很强的个性和参与意识,牢固树立“学生为本”“依法管理”的教育管理理念是开展学生教育管理的原点和依据。因此作为教育者,首先要改变传统的“保姆式”“灌输式”和“强压式”的教育管理模式,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需求和愿望,用真诚之心来凝聚学生。其次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做人,在学习中学会学习,从被管理者身份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转变,让学生深刻体会如何“学习、做人和发展”。最后,学生教育管理者要增强法律意识和民主观念,在教育管理中,自觉用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并能倾听学生意见和呼声,充分考虑学生合法权益,并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2.建设一支作风实、素质高的多层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队伍

(1)培养一支高素质职业化的学生教育管理队伍。目前学生教育管理队伍存在不稳定、经验不足的情况,但从学生工作的发展趋势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队伍必须走专业化道路。因此,学校必须加强专家化、学者型的职业化学生教育管理队伍建设,通过创造条件为学生教育管理者提供更多的学习、交流和参观的机会,不断提高其学历层次和教育管理水平。同时,学校要改善学生教育管理者待遇和晋升职称的条件,使学生教育管理者能安心工作,专心探索学生教育管理规律。

(2)返聘一批责任心强、作风扎实的母体退休教师担任专职班主任。鉴于独立学院学生教育管理人员数量短缺现状,独立学院可充分利用母体退休教师的宝贵资源,返聘一批责任心强、作风扎实的母体退休老教师担任专职班主任,这样不但可解决目前独立学院学生教育管理人员数量短缺问题,还可以利用老教师的丰富教育管理经验弥补年轻学生教育管理者的不足。

(3)选聘一批精干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参与学生教育管理。学生干部、学生党员作为学生中一员,理解学生的所想所思所惑,能够以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榜样,特别能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生活经验指导低年级学生学习生活,使低年级学生入学后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同时,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参与学生教育管理也是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重要途径。

3.创新学生教育管理体制

创新学生教育管理体制既是独立学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需要,也是解决独立学院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面临困难所必需的。针对独立学院管理的现状,经过我们实践检验,采用“总支副书记+年级思政辅导员+返聘老教师班主任+X”是一种比较可行的教育管理模式。具体职责为:总支副书记负责独立学院全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年级思政辅导员负责所带年级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指导班主任工作和学生公寓里的思想政治工作等。班主任以其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和高度责任心负责指导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疏导学生心理问题等。至于“X”,强调过程管理,在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配备不同的引导者。大一“X”指的是学生助理辅导员。学生助理辅导员是学校从高年级学生干部、党员中选聘的新生引路人,能引导一年级学生尽快完成高中到大学的过渡,成为新生以后的榜样。大二、大三“X”指的是专业指导老师。他们主要职责是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巩固学生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专业导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四“X”指的是就业指导老师。大四的学生就业压力比较大,学校可为大四学生配专业的就业指导老师,解决他们的压力和困惑。此外,还要明确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不仅是某一个部门的事情,需要领导高度重视,各部门协调配合,调动全体教职工的育人积极性。

4.优化和整合学生教育管理手段和方法

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有效的开展离不开好的教育管理手段和方法,好的教育管理手段和方法能使工作效果事半功倍。因此,优化和整合学生教育管理手段方法是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根据独立学院学生教育管理现状和学生特点,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封闭式”教育管理和“开放式”教育管理的关系。针对独立学院学习基础差、自我约束力差的特点,新生进校后,通过上课严格考勤、实行早晚自习和早操早读、学生教育管理人员随堂听课等形式,重点抓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养成教育,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同时也应看到独立学院学生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强的特点,因此也要为其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积极启发学生思考,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2)“严”和“爱”的关系。独立学院学生因高中学业失败,往往有比较强的自卑感。因此,对独立学院学生考试挂“红灯”、违反校纪校规等不能只简单进行处罚。在学生教育管理中,要既体现“严”,又体现“爱”。具体地说,就是学生教育管理者仍要严格地按照规章办事,“无以规矩,不成方圆”,但是教育管理者要体现对学生关心,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爱,也办不好教育,所以作为学生教育管理者,在工作中要把握好“严”与“爱”的结合。

(3)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的关系。独立学院是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渡的产物,其学生具有精英教育和大众化教育阶段学生的双重特点。因此对独立学院学生入学后不仅仅要激励起其树立毕业后考研、考公务员、进名企、自主创业、争当优秀毕业生的远大理想和目标,也要在其大学四年学习生活中,关注其成长的每一阶段,为其设计分阶段的奋斗目标,并充分运用各种激励方法,防止其丧志,荒废学业,针对其错误的思想、消沉的意志、扭曲的心理等问题及时发现和进行纠正引导,以促进其健康成长。

(4)教育管理和咨询、指导与服务的关系。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做好独立学院学生作为特殊层次本科生人才培养需要,传统意义上纯的教育管理手段已经无法适应工作的需要。因此,独立学院学生教育管理职能也应有相应变化。应在加强教育管理的基础上,突出咨询、指导与服务职能。对在教学管理、就业形势和政策、出国留学等方面有疑惑的学生提供的咨询解答;对参与意识强,思维活跃的学生多进行指导;对学习上、生活上、心理上有困难的学生多些关心和帮助。总之,针对不同个性和需要的学生提供不同帮助,解决学生的成长困惑和实际困难。

生理学研究篇(5)

1方法

1.1研究对象

某医学院校455名研究生新生,最终收集到有效数据449人,其中男生178人,女生271人,年龄21~34岁,平均年龄24.4±1.66。

1.2研究工具

1.2.1心理健康量表(SCL-90)

SCL-90症状自评量表由90个项目组成,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其它10个因子,每个项目采用1~5级评分。本研究中,该量表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96。

1.2.2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

解亚宁编制的“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共20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4分制评分,量表分为积极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有较好的信效度指标。

1.3研究程序

采用网络测试的方式进行团体测试,由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专职教师担任主试,统一按照指导语进行施测。最终数据运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采用的统计方法有t检验、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等。

2结果

2.1医学院校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状况

在测评结果中,任一因子分大于等于2者考虑筛查为阳性,表明可能存在心理症状,449名被试中符合筛查条件的有84人,占总人数的18.7%,其中,躯体化症状11人,强迫症状59人,人际关系敏感46人,抑郁症状24人,焦虑症状21人,敌对症状16人,恐怖症状10人,偏执症状15人,精神病性14人,其他28人。得分最高的主要是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将本研究中被试SCL- 90结果与全国常模比较,结果显示,医学院校研究生新生各因子得分和总均分低于全国常模(p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SCL-90结果中,在敌对、恐怖分量表上,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1=0.48,p2=0.24),在量表总分、均分及其他分量表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应对方式量表结果中,在消极应对分量表上,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0.02),在积极应对分量表上,男女生不存在显著差异(p=0.13),见表2。

2.3医学院校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关系

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CL-90总均分、各分量表分与消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正相关(p

3讨论

本研究中,医学院校研究生新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8.7%,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全国常模,这与朱萍对昆明医学院285名医学研究生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但也有一些对该群体的研究存在不同的结果,如赵淑芳等研究发现,医学研究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方面得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而总分及其他各因子分与全国常模比较无显著差别,李妍、郑书深、史广玉、陈海英和金晓凤、苏丹、陈莉、刘洁、金理奏对医学研究生新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常模。之所以不同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存在以下原因:首先,由于本研究对象均为刚入校一个多月的研究生新生,学习压力还相对较小,而且入学时间短,学习劲头和心态也比较积极;其实,本研究群体所在高校自学生入学就在入学教育和专业指导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最后,由于是团体施测,不能完全排除被试掩饰的影响。

生理学研究篇(6)

关键词:广西高校;理论研究社团;管理创新

随着网络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大学生使用电脑和手机的人数剧增,运用高科技信息化工具获取知识与信息越来越方便。据调查,在校大学生拥有电脑的人数达到62.4%,有手机的学生达到99%[1]。大学生获得信息的便利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及大学生个性化的追求,对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学生理论社团作为高校课堂教育的延伸与发展,如何发挥理论研究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能力,要通过理论研究社团的管理创新来进一步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一、广西高校大学生理论研究社团发展现状

社团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施展自身才能、培养兴趣爱好、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广阔舞台。高校学生社团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锻炼学生能力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根据社团活动内容性质的不同,学生社团分为政治理论、学术科创、实践促进、公益志愿、地域文化、合作交流、文化艺术、体育健身等类别。理论研究社团是由学生自发组织的,紧跟形势发展,通过开展座谈会、名师讲座、社会实践活动、理论学习与研讨,撰写时事评论等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学习和宣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如北京大学政治理论社团有8个,包括国旗班、和谐社会研究会、恒学会北京大学科学发展观研究会、马克思主义学会、青年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会、人文社区、学生邓小平理论与实践研究会等。广西61所高校均成立有理论学习研究类社团。

二、广西高校理论社团管理模式

广西各高校理论研究会均统一由学校团委管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门教师指导,学生自发组织并开展活动。学校设立总会,各系部设立分会,形成了总会-分会-党课学习小组的基本组织框架,由各个学习小组来开展讨论学习活动。广西高校大学生理论研究社团管理方式有以下特点:

1.社团不收会费,经费由学校团委拨付

调查显示,广西高校学生理论社团经费有81%来自于学校[2]。高校学生理论研究社团最主要的融资渠道是学校团委部门拨款。经费来源单一且有限,这常常成为理论社团拓展活动的一个大屏障。同时,在访谈中,笔者也了解到,部分理论社团设有公关部或者外联部,但往往因为社团的性质导致外联工作很难取得成效,成为经费缺乏的又一个因素。因此,各种理论社团很难走出校园,寻求多种渠道筹资,包括与社会企业联合共同进行活动,获得企业赞助等。作为高校理论社团,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理论研究社团缺少社会调查经验与经费支持,不能开展更多的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与社会了解[3]。

2.缺少教师对社团的指导

学生理论社团要想成为学生课堂的延伸与发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必须要有足够的教师对社团开展的活动进行指导和策划。大学生由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对形势发展把握不紧,如果能在教师适当指导的前提下,给予各理论社团的发展更多的指导,可充分调动理论社团的积极性和党团组织的导向性,将有利于发挥理论社团的高效运转。但是由于高校教师本身教学任务重,科研压力大,很难找到时间来指导社团发展,和学生一起研究与探讨时事问题。

3.缺少思想引领

高校学生理论社团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高校必须定期安排专家讲座,对学生世界观进行引导,对时事政策进行分析。理论研究社作为政治理论方面的研究,以总结交流在学习、宣传、实践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方面的经验为主要目的,以提高各高校大学生理论社团成员理论素养,肩负历史使命为自己的理念[4]。

通过专家讲座可以加强研究社同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再通过社团成员向其他学生宣传,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与研究风气。调查发现,近70%的理论研究社团学生表明他们在理论社团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熏陶和影响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思想道德方面有了一定提高,作用显著。但理论社团自身应追求更好地发展,例如:加强组织制度建设,增强社团活动的时代感和创新性,注重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树立社团品牌意识和长远发展意识等,只有不断提高才能实现理论社团的目的宗旨,为广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做出贡献[4]。

4.缺少专门的学习研究工具

高校大学生理论研究社团必须及时了解时事政治,紧跟形势发展,在高校宣传马克思主义。那么学生就要有一些集体研究的地方和工具,如办公室、电视、多媒体设备、书籍、杂志等。但是由于理论研究社都是校团委划拨经费,很难达到集中学习研究的条件。

5.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由于高校学生理论社团主要从事理论研究与学习,理论方面比较多一些,实践环节、动手能力比较少,很多同学觉得没有用,还不如参加科技实践社团出成果容易,参加体育社团健身明显。很多高校理论研究社存在学生参与度不高,学校支持力度不够,组织管理涣散等问题。社团发展前景欠佳,社团活动宣传力度不够等情况。

三、理论研究社团管理创新方法

高校学生理论研究社团的存在和发展,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兴趣和爱好、提高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要加强对社团的管理,让社团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第二课堂,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要从以下方面加强工作。

1.建立定期集中学习讨论制度

理论研究社团必须建立规范的社团章程和内部工作制度。学生在规章制度下拥有完全的自主发展空间。制定的规章制度要力求科学化,注重学生社团责、权、利的有机结合。建立定期集中学习讨论制度,使大家感到有事情做,有问题可以思考。大家在集中学习讨论中会将自己的见解与思考一起和别人分享,达到一起提高、一起研究的目的。定期的集中学习讨论还可以提高大家对新闻事件的认识,对新现象、新问题的及时了解,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评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2.加大对学生理论社团建设的投入

任何学生社团的发展都必须以良好的物质条件为基础。一方面,高校学生理论研究社团的成员都是大学生,其在重大问题的研究与思考方面不一定完善和全面正确,因此,需要学校思想政治教师进行理论指导,经常举办理论研讨会、讲座等。要加强指导教师的配备,学校要挑选资深的理论研究教师指导学生理论社团建设与发展。每个学生理论研究分社至少配备一位思想政治理论方面的教师,并按照教师工作课时发放薪酬,提高社团指导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学生理论研究社团的物质投入。每年要有固定的学生理论社团活动经费,专款专用;要为学生理论社团提供稳定的办公、活动场所,同时要引导和监督学生理论社团通过吸纳社会赞助和提供有偿服务的方式募集活动资金。对于社团开展的大讨论、研讨会、学习理论等活动要开展专项经费支持等[3]。

3.建立校园“红网工程”

要建立网络交流平台,实现交流网络化。大学生理论研究社团可以通过在校园网开展BBS论坛、个人博客、QQ群等方式建立网络交流平台。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很多大学生拥有个人电脑,可以在宿舍上网,这就为理论交流与研讨提供了平台。

4.加强理论研究社团的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理论研究社要经常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广泛接触、了解社会,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理解社会问题。在实践中不断动手、动脑、动嘴,在培养和锻炼自身实际工作能力的同时可以有效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及时改进提高,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社会实践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机会,使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使大学生接近社会和自然并从中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和有价值的新知识,使他们能够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进行对照、比较,逐渐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实践中拓展新的理论和知识。

四、结束语

实现对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创新,才能使高校学生社团健康发展,发挥理论研究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成才方面的作用,体现高校学生理论研究社团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大学生理论研究社团要找准自身定位,科学管理,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 陈鑫.高校社团建设浅谈[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02(6):21-26.

[2] 王赫,关莹,张沙艳.我国大学生理论社团的发展现状与作用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9(5):56-57.

[3] 张文学.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及其指导[J].中国青年研究,2006,(6).

[4] 何军,沈威.试论高校理论型学生社团党建新模式的构建——以杭州师范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读书会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01(1):40-41.

生理学研究篇(7)

关键词:生理学理论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7-0104-01

生理学是医学院校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由于其理论性强,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很高要求,学生学起来颇感吃力,因而如何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是很多生理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生理学理论”“教学改革”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检索近年来有关生理学理论教学改革的研究,共检索22篇文章,现综述如下:

一、病理生理学

1.PBL教学法

目前,全国已有几十所高校开展了病理生理学PBL教学改革,其中中国医科大学是唯一一所进行全程病理生理学PBL教学改革的院校,其他都只是就某一个章节进行了PBL教学改革。我国第一部病理生理学PBL教材已经出版[1]。

2.其他教学法

主要是运用其他多种教学方法对教学进行改革并评价教学效果。如:CBL教学法[2]、EBM教学法[3]、科研实验教学法[4]、E-learning教学法[5]、TBL教学法、模块化教学等[6]。

二、人体生理学

1.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调查

通过对临床医学专业成教学生就生理学相关内容需求程度及实验安排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成教学生对生理学不同章节内容需求不同,对实验要求与普通本科生也不同[7]。

2.不同专业学生进行研究

以精神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运用多种方法对生理学教学进行改革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发现这种教学改革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8]。

3.不同教学方法运用与评价

通过在全英生理学教学过程中运用PBL教学法,并结合形成性评价方式来开展研究,发现这种方式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就学习效果进行评价[9]。

运用发现法在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中进行教学,发现这种方法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求知欲,调高学生学习效果[10]。

运用网路教育平台对学生开展教学,并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发现这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科研能力与自主能力[11]。

三、运动生理学

1.学习方式研究

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自主-协作学习模式研究并对教学效果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这种方式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受到学生欢迎[12]。

2.教学软件或课件研制

以运动生理学为例,基于交互式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对教学软件进行研制,并评价教学效果[13]。

以新编运动生理学教材为基础,对该教材教学课件进行开发和研制,并评价效果[14]。

四、植物生理学

主要是就教学方法、教学考核模式进行研究,对教学改革进行思考。如: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15]。通过对教学过程进行控制与管理,改革教学考核模式,加强对学生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的培养[16]。就目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背景下,对目前植物生理学教学改革现状、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17]。

目前,我国对生理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主要是对特殊层次、特殊专业学生就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在以后的研究中,还需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方面加大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袁修学,袁静萍.PBL与我国病理生理学教学[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3:114-121.

[2]张泓波,赵志伟等.以病理生理学为浅例 浅谈基础医学教学改革[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4,131(6):542-544.

[3]邓华菲.病例教学法与循证医学相结合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0):1590-1592.

[4]刘晓岚,刘海静等.几中病理生理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J],南方医学教育,2008,(3):43-44.

[5]王丽伟,牟冬梅等.E-learning对我国医学信息教育的启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3):24-25.

[6]罗颖,赵澎涛等. 在模块化教学模式下病理生理学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6):1188-1189.

[7]赵艳芝,王新芳等. 成人教育生理学教学改革调差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106-107.

[8]肖宇,王月飞等. 精神医学专业生理学教学改革效果调查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11):122-123.

[9]郭幽燕,攀守艳等. 全英生理学教学中PBL与形成性评价测试系统相结合的探讨[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15,34(3):287-290.

[10]乔国军,刘宏伟等. 发现法在高职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中的运用[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5,32(6):539-540.

[11]王芳 基于网络空间教学平台的高职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改革 实践[J],长沙民政职业学院学报,2013,20(1):95-97.

[12]黄玉山,王秋海等. 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自主-协作学习模式的试验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学院学报,2008,31(1):93-96.

[13]欧奔.基于交互式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教学软件研制[D],湖南科技大学,2015.

[14]王橹. 新编运动生理学教材多媒体CAI课件的开发和初步研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15]郑柄松,金松恒等. 植物生理W教学改革初探[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5(1):100-102.

[16]刘宝勇. 高等学校植物生理学课程考核模式设计与实践[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2,14(3):328-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