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辅导员培训个人总结

辅导员培训个人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3-02-02 04:28:14

辅导员培训个人总结

辅导员培训个人总结篇(1)

辅导员是学校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肩负着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伟大历史使命和责任。我们学校是班主任同时兼任辅导员工作,班主任们应深有体会,辅导员工作确实是一项比较辛苦、劳累的工作,就自己的工作实际,感觉比当普通教师要多花费许多的时间、精力,无论是队员管理还是小干部培训,无论是常规管理还是活动策划,都需要自己耐心、细心地去做。同时,随着岗位的变化,面临的工作压力更重了,这些都是作为辅导员要面临的考验。但无论是市少先队总辅导员*同志对我们的希望寄语,还是几位已过花甲之年的上海市少先队名师的言传身教无不让我憧憬“红领巾与银发齐飘扬”的梦想,不管工作多累,困难多大,我坚信自己一定能干好本职工作。

二、加强业务学习,服务少先队工作

几天的培训,对于新担任辅导员工作我来说真是“雪中送炭”。我从中学到了许多自己从前不知道的东西。*总辅导员讲的“发挥少先队组织作用,提升少先队工作的影响力”和沈功玲老师关于“改革开放30年与少先队发展”的剖析,为自己今后开展少先队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知识保障;袁莉老师的“辅导员的辅导艺术与技巧”、张静涟老师的“辅导员的说服力与影响力训练”让我耳目一新,增长了见识,拓展了思维。

1.少先队的基本知识是作为一名少先队辅导员应该熟知的,这样,我们工作起来才会得心应手。可以说,*总辅导员的讲的“发挥少先队组织作用,提升少先队工作的影响力”是最细致、最生动的。他的讲座图文并茂、讲练结合,通过几个面阐述了目前少先队工作面临的挑战,并将整堂报告的内容总结为:“讲孩子听得懂,听的进的话;干孩子乐参与,心中盼事;做孩子能认同,信得过的人”。袁莉老师的“辅导员的辅导艺术与技巧”、张静涟老师的“辅导员的说服力与影响力训练”,对我们的现实工作具有很明确的指导性,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32个字,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不要搞表演式队会,做到“重心下移,灵活多样,凸显自主,尊重个性,倡导探究”;其次,辅导员的艺术应做到“一、近、新、深”;最后,作为辅导员思想上要做到“忠于职守、多干几年”。前两项内容是对工作内容做了方向性指导,后一项内容是对辅导员思想建设方面提出的要求。

2.少先队活动要做大、做强。通过培训使我了解了搞好品牌活动的意义:给少先队员提供更多的参与实践的机会,在他们快乐童年时代留下深刻的记忆,促进队员良好品德在活动中形成,做到“有形活动,无痕德育”。少先队员是我们党的预备队,祖国的接班人,我们需要将队员放在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发挥组织优势,提升团队力量,促进队员们身心健康的成长。

三、更新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思路

辅导员培训个人总结篇(2)

关键词:国家示范;职业院校;辅导员;调查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029-02

一、研究对象

选取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运用网络问卷调查法,通过网络填答问卷、回收问卷,主试经过审查确定有效问卷后分析问卷。

2.文献综述法:查阅中国知网()、百度()、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图书馆的期刊网和图书馆相关书籍进行文献研究。

三、研究结果

国家示范职业院校辅导员师资力量的基本情况。

1.国家示范职业院校辅导员人口学变量的基本情况。

分析上表可知,示范院校辅导员专职教师是这个辅导员队伍的主体,占总人数的80.9%,兼职教师作为辅导员队伍的辅助力量,占总数的9.1%;从性别分布角度看,男女教师比率相当,男辅导员占总体人数的百分率为54.6%,女辅导员占总体人数比重的45.4%;从年龄段分布情况来看,辅导员队伍呈现以青年教师为主体,老中青相结合的特点,20~30岁辅导员占总体人数的比重为53.9%;31~40岁辅导员占总体比重为36.9%,41~50岁辅导员占总体比重为5.9%,51岁以上辅导员占人数总体的比重为3.3%。

2.国家示范职业院校辅导员师资力量的基本情况。考察示范院校的师资力量包括辅导员的学历情况、职称情况、学习培训情况以及辅导员的政治面貌共四个方面。

从辅导员的学历情况来看,专科学历人数为12人,占总体人数百分比为1.2%,本科学历人数为363人,占总体人数百分比为37%,硕士研究生人数为498人,占总体人数百分比为50.8%,博士研究生人数为7人,占总体人数百分比为0.7%。从培训间隔时间来看,间隔1~2年参加培训的人数为289人,占总体人数百分比为29.5%;间隔2~4年参加培训的人数为332人,占总体人数百分比为33.9%;间隔4~6年参加培训的人数为296人,占总体人数百分比为30.2%;间隔6~8年参加培训的人数为63人,占总体人数百分比为6.4%。从职称结构来看,无职称的辅导员人数为289人,占总人数百分比为29.5%;初级职称人数为441人,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为45%;中级职称人数为218人,占总人数百分比为22%;高级职称人数为25人,占总体比重的2.5%。从政治面貌角度看,党员人数为885人,占总人数比重为90.4%;团员人数为57人,占总体比重的5.8%;派人数为12人,占总人数比重的1.2%;无党派人数26人,占总体比重的2.6%。

3.国家示范职业院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在福利待遇中,依据辅导员满意度百分比,各项指标以此排列为优惠住房满意度(约占45%)>保险保障满意度(约占28%)>公积金满意度(约占12%)>医疗保障满意度(约占11.2%)>退休保障满意度(约占3.8%)。从辅导员对于现行的考核实施办法满意情况来看,按照人数百分比以此为:认为岗位职责与收入两者相匹配(占59%)>认为考核办法非常科学(占15.9%)>认为考核办法不科学没有体现工作特征(占13.6%)>认为考核实施办法没有效力(占11.5%)。从辅导员的职业态度取向来看,非常乐意从事辅导员工作人数(占73%)>迫于无奈选择人数(占18%)>职业态度淡漠人数(占5%)>职业盲从人数(占4%)。

4.分析与讨论。(1)辅导员队伍以青年为主体,凸显老中青相结合的年龄结构特点。辅导员各年龄段分布中按照人数比率排列为20~30岁>31~40岁>41~50岁>51岁以上,其中20~30岁辅导员占总体人数的53.9%,成为辅导员队伍中的主体力量,51岁以上辅导员人数占总体人数的3.3%,人数最少,但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角度看,高龄辅导员以其年龄和经验优势,能够起到引领、导向及以老带新的作用。本研究结论符合中共中央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关于培养一批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联系实际,老中青相结合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队伍的要求。(2)辅导员队伍呈现专兼职相结合、男女比例适中的特点。专职辅导员占总体辅导员人数的80.9%,兼职辅导员约占总体人数的19%,说明示范院校专职辅导员是构成辅导员队伍的主力军,兼职辅导员作为辅助力量协助专职辅导员共同参与完成学生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4号令,在辅导员配备中,要求高校辅导员的配备应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应当设专职辅导员。每个班级都要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本研究结论说明,示范校建设符合教育部24号令的相关规定。在男女辅导员比例上,男辅导员占总体人数的54.6%,女辅导员占总体人数的45.4%,男女辅导员间差异不大,比例适中。(3)辅导员队伍整体学历较高,接受培训机会较为合理。辅导员队伍的学历结构,呈现出正态分布的态势,专科学历人数总体比重为1.2%,本科学历占总体比重37%,硕士研究生占总体比重为50.8%,博士研究生占总体比重的0.7%。专科学历和博士研究生分别位于正态分布的两端,符合统计学规律的特点。部分教师学历有待提升。从整体上看,辅导员队伍学历还是较高的。从接受培训的时间和年限来看,辅导员能够接受一定层次的培训,时间间隔不长,有利于辅导员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和发展。(4)辅导员职务岗位设置不够健全,政治素养有待提升。辅导员队伍中无任何职称的人数比重为29.5%,说明近三分之一的辅导员所在学校未设置辅导员职务岗位,近半数的辅导员拥有中级以下职称,探究其原因,可能与其工作年限和工作经历有关,多数辅导员由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工作时间短,管理经验不足等条件的制约,现处于初级职称范畴中。党员辅导员是辅导员队伍的主体,约占整体辅导员人数的90.4%,还有近5.8%的辅导员未加入、成为正式党员。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明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政治素养的提高很有必要。(5)辅导员保障系统不够完善,退休保障制度仍需加强。辅导员的保障体系分为保险、公积金、优惠住房、养老保障、医疗保障五个方面,调查中,发现很多学院辅导员社会保障体系并不完善,很多学院没有辅导员的退休保障,因而本调查中,仅有3.8%的辅导员对于退休保障表示满意,学院应根据自身学院实际情况,酌情予以处理,提升辅导员保障质量,解决辅导员的后顾之忧。(6)辅导员考核标准效度不够,辅导员职业态度需要转变。近25%比率的辅导员认为考核标准不能体现工作价值,不能体现职业特征,需要全面考虑辅导员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制定切实有效的考核标准。辅导员的职业态度分为四个等级,73%比率的辅导员非常乐意从事辅导员的工作,说明27%的辅导员的职业态度不够端正,需要加强认识,加深职业理论学习,培养职业兴趣,转变职业态度。

辅导员培训个人总结篇(3)

摘要:本文从企业教练的概念、企业教练的选择、辅导式培训与企业效益提升、企业教练的培训技巧以及企业培训组织者如何做好辅导式培训的方式方法做了总结和建议,对各类尝试开展辅导式培训的企业培训组织者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企业教练;辅导培训;学员成长;企业效益

Abstract: This paper do the conclus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on the concept of business coaching, business coaching options, counseling-based training and business improvement in efficiency, corporate coach training techniques, as well as corporate training organizers how to do a good job of counseling training, it play a certain reference to various types of try to carry out the counseling training corporate training organizers.Key words: business coach; counseling training; student growth; enterprise efficiency

教练式辅导是最近一段时间企业内训中比较热点的培训方法。许多企业都开始尝试采用辅导式培训来提升领导力和工作绩效。作为一名企业的培训工作者,我在参与了一段时间的本企业教练式辅导培训后,对企业培训工作者如何配合教练做好辅导式培训工作,以落实培训效果的角度做一些总结和思考。

企业教练的概念

为了在辅导式培训过程中有的放矢,让我们先对“教练”的概念有个基本的了解。这个概念含义多种多样,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种:

“企业教练是体育教练技术、技巧、方式、原理和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是一套能够激发企业员工最佳表现、增加效益、达成目标的有效管理技术(1)。”

“教练是一门通过完善心智模式来发挥潜能、提升效率的管理技术。教练通过一系列有方向性、有策略性的过程,洞察被教练者的心智模式,向内挖掘潜能、向外发现可能性,令被教练者有效达到目的(2)。”

“企业教练是陈述和分析人们如何使用一项技能和或帮助人们提高或改善其工作绩效的一个过程(3)。”

“教练是一名教师、一位辅导者、一位圣贤,最重要的是他或她是那个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的人(4)。”

综上所述,对“教练”的理解,有的将其作为一种管理方式、有的将其视作一类人群、有的将其视作一种技术、有的将其视作一个过程……我作为一名企业培训工作者来说,更愿意将“教练”视为一门艺术。因为一名好的教练需要在辅导学员的过程中不断接受学员的挑战,至少要不断地处理好来自于学员的三个方面的博弈。

教练与学员的博弈

教练与学员的博弈,似乎将辅导式培训中的教练与学员作为了一场棋局的两边,两方势必要对局并且拼出个胜负……实际上,我观察到的企业教练的目的是与学员达成共识、共创高绩效,但在教练辅导的过程中,却处处充满了博弈的味道。

成本与收益的博弈

企业培训的难点往往就在于成本与收益比当中。这一难题在培训的各个项目中均会有所体现。每当培训之后,上级主管问起培训产生的影响和收益如何的时候,企业培训工作者经常会十分头疼,因为培训的作用是隐性而循序的,加之培训的效能往往产生于企业经营效益当中,这样就让企业培训工作者难以量化培训的收益。

作为教练式辅导培训同样也面临这一问题,更为挠头的是,教练式辅导往往成本更高,这就更需要企业培训工作者与教练密切沟通,找好培训收益的切入点,以便在辅导的前中后三个阶段做好成本与收益的比较工作,凸显出辅导式培训收益高、影响大的优势。通过培训实践的总结,我建议企业培训工作者在培训收益方面做如下功课,以便后期做好培训成本核算工作:

一是从培训促进学员之间感情培养角度讲。

企业组织结构中,不论是事业部制、集团制还是矩阵式,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员工彼此陌生、沟通不顺畅的现象。促进沟通的好办法就是利用培训。辅导式培训因为小班教学、培训周期较长、学员互动频繁等特点,特别适合于促进不同部门、不同分支机构、不同组织之间的相互了解,为学员培养感情、不同部门协调配合搭起桥梁。

二是从培训学员个体的成长角度讲。

辅导式培训可分为技能类和管理类。

对于技能类培训,量化学员的成长相对较为容易。培训前,测试一下学员对某种技能的掌握情况,培训后再测试一下,有提升就说明培训有效。作为企业培训工作者,需要的只是明确培训是要让学员掌握哪些技能,设计一个测试量表就可以了。

管理类培训相对较为复杂,因为无论是沟通水平的提升、果断力的提升还是团队管理能力的提升等等,量化测算都是较为困难的。上述这些技能都是隐性的、较为务虚的,对我们的教练和企业培训工作者是一个挑战。但也并非没有办法,以我的经验,隐性能力的提升也必须明晰化,这需要企业培训工作者和辅导教练之间的充分沟通、辅导教练的辅导水平、以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等要素。

培训开始前,可安排教练与参与辅导培训的学员以及学员的主管分别做一次沟通,目的一方面是了解学员哪些能力是亟待提升的,另一方面是比较学员自我审视与主管的评价是否一致。沟通后,企业培训工作者做好记录整理,与教练一道,研究每个学员的管理能力提升点,重点突破,并为每名学员度身设计能力提升档案(培训记录档案)。培训过程中,教练和企业培训工作者共同参与,记录下每位学员在重点提升的能力上有哪些进步,具体到某个语句、某个动作、某项作业等等,以作为辅导培训的阶段性成果。最后,辅导结束,教练和企业培训工作者针对每位学员的不同特点,做一次访谈或驻点记录,经过培训前后的对比,总结出学员的成长历程,最终分别给学员及其主管做展示。能力提升档案(培训记录档案)是学员成长的印记,更是培训成果的有力证明。

封闭与开放的博弈

这里的封闭与开放,讲的是培训学员的心态。辅导式培训的组织不可能做到每位学员与教练都是一对一的,绝大部分的情况都是几位学员和教练同时做辅导。其实,学员极大的挑战往往来自于发现自己的不足、接受它、改进它。这个过程对于学员来说是一个煎熬的过程。

学员往往不能正视自己的不足,教练所要做的首先是分析学员的问题,并采用各种方式让学员知晓,其中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学员间的讨论。讨论就意味着学员要把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案例、自己的困惑分享给别人,再通过其他学员的讨论和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而往往这种讨论的结果是需要学员从性格上、心理上、管理等方式上的转变。这种剖析往往是学员很不愿意面对的。因为在他或她的内心深处,在坦然面对自己的时候,他或她清楚自己的硬伤,只是他或她并不愿意面对,把它隐藏起来,不为别人所知。既然学员连把这些硬伤展示给别人看的勇气都没有,就更不用提及改变自己的勇气了。

让学员的心态从封闭到开放是辅导式培训成功的一个关键点,同时让学员暴露自己的硬伤是一个非常艺术的过程,这需要教练营造一个平等而互信的环境。学员要养成教练和其他学员只是朋友,帮自己成长进步,不可能取笑甚至歧视自己的意识。这是改变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只有学员勇于暴露才可能勇于接受现实和创造未来。因此,企业培训工作者在这种时刻要尽量低调,如果企业培训工作者在场,作为学员某些“硬伤”的知情人之一,要充当学员保护者的角色。在这个环节上,培训人员也要关注学员的心态及环境的变化,如果教练没能有效的控制局面,就需要培训人员在培训过程中以及培训结束后和教练做充分的沟通,以便及时修正。

时间的博弈

时间成本比费用成本要高的多,参加辅导式培训的学员,大部分都是团队管理者。对于团队管理者而言,他或她的时间不仅是自己的,还是团队的。而教练看上去在辅导时只是使用了自己的时间。也就是说,看上去学员用在辅导上的时间成本要远远大于教练所付出的时间成本。从学员自身角度,必须有足够大的收获才能让培训在时间博弈中胜出。我的思考是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来让学员有所收获。

一是了解自己。学员都了解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但是往往是支离破碎的。建议教练和企业培训工作者用非常系统的人格测试方法来全面梳理和总结每位学员的性格特点、行为特征,这种测试的权威性和全面性毋庸置疑。一旦学员对于自身的了解加深并认同了,学员对教练和辅导式培训的接受程度会显著提升。

二是让他人了解自己。了解自己以后,学员都会有意愿与其他学员分享。如果在沟通中,了解别人的特点,会让学员之间理解处事方式不同的根源在哪里,有利于建立一种和谐的工作氛围,有助于有效沟通的进行,工作效率会因此而提升。如果学员之间因为培训创造的互动从同事关系上升为朋友关系,更是学员在培训中的另一大收获。

三是提升工作效率。辅导式培训,不能是务虚的培训,不能仅仅停留在学员性格分析这种简单的层面上,因为从根本上讲,学员培训付出的时间是需要在提升工作效率上去弥补的。这就需要辅导式培训务实起来。教练和企业培训工作者需要找到让工作效率提升的好办法。有经验的教练会有许多好的工具推荐给学员,或者在培训现场指导学员使用。企业培训工作者需要做的是敦促学员使用工具、收集和整理学员的工具使用成果。

每个学员,只要他或她认真的运用这些工具,就会发现工具很有益处,经常使用确实能够有效提升工作效率。这样学员付出的培训时间就没有白白耗费,全新的工作方式可能引燃全新的工作热情。

企业辅导式培训起步阶段的建议

(一)辅导式培训参与人数的建议

辅导式培训历时长、模块多,需要学员、教练和企业培训工作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为了保证培训的成果最大化,这就需要企业培训工作者精心组织培训,建议采用试点的方式,不宜全面铺开。

(二)参与学员的选择建议

因辅导式培训时间长、班级规模小、学员互动频繁,这些要素就需要学员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较高的学习意愿。如果学员本身对于自我改变和增进学习就有抵触心理,最好还是暂时不要为其安排此类培训;或者在辅导式培训试点中,尝试安排个别培训意愿不高的人员,以求借助其他学员的带动和影响,来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取得高层管理者支持的建议

辅导式培训如在企业内部刚刚起步,势必会有高层管理者对辅导式培训不了解。辅导式培训要做好,一是把试点班的成绩拿出来。成绩就是学员技能掌握情况的量化指标和学员管理能力的提升情况,简单说来就是上面提到的能力提升档案(培训记录档案)。二是展示学员性格特征。如果高层管理者感兴趣,还可以把参训学员的最显著的性格特点展示给他们,让他们对自己的下属有一个更为充分的了解。三是借助行动学习法的经验,将培训中探讨的与某一个企业战略相关的工作思路、实施方法或者改进措施展示给高层管理者,使他们明晰学员不仅在培训,更重要的是在帮助高层管理者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难题。

最后,作为企业培训工作者,协助做好辅导式培训是需要动脑筋、花精力的事情。培训的成果往往不仅取决于培训的过程,更取决于企业培训工作者对于企业战略的把握及对于企业高层管理者对于培训工作的期望当中。这就需要企业培训工作者巧妙地将企业发展与培训工作结合起来,认真研究切入点、精心总结培训成果,以便交给企业一份满意的培训答卷。

参考文献

1《企业教练法》【美】托马斯.G.克兰著,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年版

2企业教练:领导力革命》梁立邦、段传敏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辅导员培训个人总结篇(4)

关键词: 大学生 朋辈心理辅导 模式

朋辈心理辅导(马歇尔夫,1981)是“非专业心理工作者经过选拔、培训和督导向寻求帮助的年龄相当的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人际帮助的过程”[1]。朋辈心理辅导不同于专业的心理辅导,它是同龄人(朋辈指的是朋友或同辈)之间开展的为他人提供心理帮助、支持和关爱的互助活动。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是专业心理辅导教师的有利助手,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注入了新生力量。但在模式的探索过程中,大多都只是停留在对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宏观探索上[2-3],对于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拔、培训、考核,以及督导方面具体实施过程的探讨还比较少。本文将针对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建立的具体程序问题进行探讨,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高校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必要性

有学者曾对1340名大学生进行过调查,题目是“在你遇到烦恼时,会选择哪种渠道寻求帮助呢”。有66.5%的同学选择向朋友倾诉,15.3%的同学会向父母征求意见,7.1%的同学会选择专业心理辅导,4.5%的同学会向老师征求意见。由此看出,大学生遇到心理困扰时,首先求助的对象是他们身边的同学和朋友。[4]可见,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符合大学生的心理需要。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和多校区合并的形势需要,大学生人数日益增多,校区面临分散、专职心理老师配备相对不足等问题,传统的心理咨询方式形式化、单一化,只能针对极少数自愿前来咨询的学生起到暂时的辅导效果,但学生一旦又出现心理问题时,心理老师还是难以及时发现并及时进行干预或辅导,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明显不足,已无法满足全校大学生多层次的心理需求。而朋辈心理辅导具有友情效应、时效性强、简便易行的特点[4],朋辈心理辅导便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专业心理咨询和辅导的一种重要补充,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建立势在必行。

二、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建立的程序

(一)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拔

在选拔前首先要开展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员的招生宣传,在海报或通知上将朋辈心理辅导员的素质要求、考核标准、考核方式、培训目的、工作职能、报名时间地点、培训所需时间、培训要求、培训费(象征性收取)等一一列出,使报名学生一目了然,做到心中有数。

由于朋辈心理辅导员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对朋辈心理辅导员的素质要求很高,一般可采用先选拔后培训的模式,即先通过一定程序的考核(主要是通过小组面试),将符合考核标准的同学留下来培训,培训结束后,再经过一次考核,选出符合标准的同学担任朋辈心理辅导员。

一般可以一个二级学院为试点来开展,一年举办两期(每年的三四月份与九十月份)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拔和培训,再推广到全校范围内。借鉴香港浸会大学朋辈辅导员训练计划和崔建华教授实施的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计划的经验[5],高校可通过学校学生工作处或二级学院下发招生海报或通知,由学生自愿填写报名表,报名表除个人资料外,同学还要列明参加朋辈心理辅导培训的原因及自己具备的条件。然后,由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协助二级学院辅导员老师完成朋辈心理辅导员的个人面试,在选拔中主要考虑以下标准。

1.帮助他人的动机和参加培训活动的目的。2.适应社会的能力。3.拥有健康的心理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5.社交技巧。6.解困技巧。7.能否抽出时间参与培训及有关活动。8.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成绩必须在及格以上。

最后对符合标准的同学张榜公布录取结果、培训时间地点等信息。在录取时也应尽量考虑到不同的专业或学科、不同的年级或地区、男女生人数平均等。

(二)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训

培训和考核是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重要前提。可利用周末时间,培训主要有六大方面的内容,加上开始与结束两次共安排主题,如表1,每个主题4―6课时,总共约30―50课时,培训均在多媒体教室里进行,且有活动桌椅,以便团体小组活动和共同分享。

表1 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的主要内容

在培训时要注意:1.在培训大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及其辅导时,要注意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的心理问题,培训内容要有弹性;2.要注意让学员撰写个案报告和学习体会,以便于检查培训中的收获,以及对今后工作的思考。学员在完成培训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实践操作内容及其他指定活动(如自我成长分析报告)后,考核合格就可以颁发《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结业证书》和上岗胸卡,在胸卡上加盖印章,同时召开结业仪式,合影存档。并通知所在二级学院,学员可持证参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工作或活动。

(三)考核

针对朋辈心理辅导员在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期间,会出现情感枯竭、缺乏热情、情绪低落、工作有压力等现象,对上岗的朋辈心理辅导员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与考核体系,这是朋辈心理辅导员个人成长与保持工作热情、保障队伍稳定与工作效率的重要措施。

1.建立考核朋辈心理辅导员的指标体系

考核指标体系主要是围绕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工作和思想情况来定性定量考核,如心理辅导效果如何;职责分工是否明确;工作内容是否清楚到位;工作程序是否明了,能否按部就班地开展工作;个人成长情况;在培训、例会、工作记录、信息反馈等方面来考核。一般,对于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工作管理与考核要有专人(最好是心理培训教师)负责、定期检查,以便定期进行评比表彰。

2.定期进行评比表彰

每学年要进行一次评比表彰,通过评比奖励本人,激励他人,带动大家的工作热情。评比形式要注意多样化。可根据工作分工表现的不同而设立不同的表彰称号。如:“优秀班级(或宿舍)学生心理保健员“、“优秀学生心理健康信息员”,对有突出贡献的还可授予“最佳学生心理辅导员”称号。亦可设单项称号,如:“最佳接待员”、“最受学生欢迎的贴心人”等。考核及表彰结果都要及时通报各二级学院。评比表彰要与学校的奖学金、评优等挂钩。

(四)专业督导

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朋辈心理辅导员仍需不断学习提高、不断加强锻炼、定期不定期地接受专业督导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专业督导可以通过专业老师团体督导,朋辈心理辅导员小组自身督导,以及个人自我督导的形式来开展。专业心理老师可定期举行团体督导以解决朋辈心理辅导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扰,帮助其澄清、面对、分析和提升。朋辈心理辅导员小组也可定期举办小组成长训练营,学习最新咨询技术、探讨疑难个案、专业心理老师做讲座等来督导。自我督导是每一位朋辈心理辅导员定期学习、自我总结和自我反思。自我督导对自身成长、提升工作质量与效率有重要意义,它是朋辈心理辅导员提升的最主要途径。

(五)建立朋辈心理辅导的四级工作网络

经过选拔、培训、考核和督导,学校就组建成由“校学生工作处―校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心―二级学院党团总支、辅导员―朋辈心理辅导员”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四级工作网络组织。校学生工作处主要行使其全面统筹和行政治理职能;校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心主要发挥其专业咨询和对学院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训与督导功能;二级学院党团总支、辅导员主要是面向本院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并主动与校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心的教师合作,给有心理困惑、心理障碍的学生以及时必要的帮助;通过建立朋辈心理辅导员,广泛开展心理知识宣传,在同学与二级学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及时发现同学存在的心理问题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充分发挥朋辈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预警机制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建设成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反应及时的朋辈心理辅导工作队伍。

三、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在建立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建立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问题以待进一步完善朋辈心理辅导模式。

1.心理辅导老师的专业水平需要不断提高和完善;

2.培训内容所覆盖面广,应根据培训效果评估结果不断调整培训的重点内容;

3.可考虑进行岗前实习环节;

4.考核指标体系要建立相应的管理考核制度,使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和规范化;

5.督导自身的过程还应建立客观的评估指标。

参考文献:

[1]许素萍,吕冬诗.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交往・互助・成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0.

[2]蔡莹,杨雪龙.朋辈辅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5):42-44.

[3]张泉,贾楠.朋辈心理教育模式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31,(2):108-110.

[4]颜农秋.朋辈心理辅导理论与技巧[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6-9.

[5]崔建华,李石,苏兆成.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5-8.

辅导员培训个人总结篇(5)

关键词 辅导员培养培训 现状及原因 推进模式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College Counselors Training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Take Hebei Finance University research as an example

SUN Yu

(Hebei Finance University, Baoding, Hebei 071051)

Abstract College counselor training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college counselor training team construction. Sampling survey results summarized the current status of counselor training to start training from the organization, personnel, tasks start to explore its causes, and from the training philosophy, training system, model implementation, incentives and other security measures put forward propulsion.

Key words counselor training; situation and cause; progression patterns

自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和《2006-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颁布以来,辅导员培训作为提高辅导员业务素质和水平的有效形式,得到了全国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的重视。河北省开展了一系列相关活动,如每年的岗前培训、专题培训、辅导员技能大赛等,对各高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然而,在辅导员“培训热”现象背后,培训效果不理想等情况普遍存在。究竟该如何开展辅导员队伍培训,真正推动实现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职业化、专业化,达到以培训促培养的目的势在必行。而做好这些工作的前提,是要普遍了解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笔者以我校为个案,认真梳理了本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基本情况,以期对辅导员培养培训提供一定的参考。

1 我校辅导员培养培训的基本情况

近三年,我校开展辅导员培训近300人次,围绕学生事务流程、学生管理基本理论、解决突发问题的技巧等辅导员各岗位、各环节开展了培训,依托“辅导员之家”这一有效平台,倡导辅导员自发开展座谈和交流,对辅导员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课题组对不同入校年限(0~2年、3~5年、5年以上)的23名辅导员进行了抽样问卷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1)在你是否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的问题上,75%的辅导员选择了十分明确,25%的辅导员选择了基本明确,说明全体辅导员对于工作职责认识得比较清楚。

(2)在培训所起的作用上,工作3年以上的辅导员认为辅导员培训非常有用,达到了100%,而3~5年的辅导员认为有用和非常有用的比例也较高,这也符合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即在度过了职业适应期后,辅导员对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技能、向更深层次提升工作效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培训的重视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3)在参加校级培训的次数上,工作两年以上的辅导员参加校级培训的次数较多。在参加省级培训的次数上,工作2年以下的人大多参加过河北省教育厅组织的高校辅导员岗前培训,工作3~5年以及5年以上的人普遍参加过省级培训,而且次数比较平均。

(4)培训效果评价上,工作年限不同,评价不一。整体上对于很有收获和有收获的评价达到了87.5%,说明对于培训整体的评价是满意的,但对于工作两年以下的辅导员来讲,选择没内容的占了30%,培训评价一般的占到了10%,如何提高培训质量,推动工作年限短的辅导员尽快适应工作需求,发挥培训的作用具有紧迫性。

(5)关于培训的内容,排在前面的依次是:工作方法和技巧、教育方针政策以及教育法规,有的辅导员注明需要最具前沿的行业信息和理论实践。在培训的方式选择上,排在前三位的是外出交流、素质拓展和讲座。

(6)对于目前的工作状态的评价,大多数辅导员选择是满意,占到总体的83.3%。特别是工作年限2~5年的辅导员,工作满意状态占到了总数的100%。

(7)学生工作的意义:实现自我价值比例占到了87.5%,人生乐趣占到了16.7%。其中工作3~5年的辅导员选择物质需求和人生价值的居多,这符合实际的生活规律,这个年龄段的辅导员在工作、家庭生活上普遍存在较大压力,同时从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的角度讲,迫切需要突破瓶颈,实现新的跨越,这是高校辅导员培训应该重点关注的地方。

2 调研问卷反映的辅导员培养培训问题及原因分析

(1)组织层面:对辅导员培养培训缺乏统一引导和规划,培养培训的目的和目标难以实现,保障和激励不到位,组织前进缺乏动力。体现在:辅导员普遍感觉到繁琐的日常工作对思政教育的冲击、对工作认可度低、没有按劳分配、提高自身素质的高层次培训渠道少、各级部门考核、评估、检查等工作占用大量时间精力等。

(2)人员层面:辅导员自我发展遭遇瓶颈,个人潜能的激发困难重重,全面发展和实现自我的目标难以实现。体现在个人经验能力欠缺、没有找到自身价值定位、实践经验缺乏、思路禁锢、系统性不强等。

(3)任务层面:辅导员工作包含性广,任务繁杂,既包括高效完成本职工作,又要完成自身的发展,应对科研、管理等的硬性要求,导致辅导员完成工作中心不明确,影响工作成绩和效果。体现在:日常事务繁杂、自我思考和钻研时间少、理论基础薄弱、科研能力差、人员少、学生多、日常工作琐碎繁杂、没有时间和精力做深层次的研究和开发;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在个人专业素养方面进行提升。

3 加强和改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举措

(1)以辅导员全面发展为目标、以辅导员成长为核心,明确培训培养理念。高校辅导员培训不是自上而下的指令性培训,应该是自下而上的、从辅导员角度出发的培训培养模式。要确立辅导员为主体的理念,所有的培训围绕个体全面发展,服务于辅导员的成长发展需要。要认真了解辅导员的所思所想,全面分析辅导员的发展需求,建立全面的政策支持和保证,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辅导员的个人潜能,在工作上有所突破,在个人发展上实现提升,在这个角度上真正推进实现辅导员的个人价值。

(2)加强规划、建立全方位、多层次性的辅导员培训体系。着力提升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养、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刚刚出台,为各级行政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指明了方向。辅导员培训模式的制定应遵循系统性、发展性、针对性原则。系统性体现在既有培训前的需求调研,又有培训过程中的组织实施,还有培训结束后的培训效果跟踪和成果转化。发展性体现在培训符合辅导员职业发展特性的需要,针对入职前和入职后的不同阶段、国家教育政策的变化、学生身心发展变化要有不同的培训内容和要求。针对性原则体现在针对不同岗位分工的辅导员、针对不同辅导员的不同个性特征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

(3)做好培训模式的核心实施。培养培训的核心和着眼点是辅导员的知识增加、技能提升和态度动机的转变。一是根据辅导员工作内容合理设置岗位分布,明确岗位工作职责。二是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任务、工作内容以及不同辅导员的工作能力,根据国家教育政策、相关岗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等确定培养知识体系和技能要求。三是确定合理的培训方法和过程组织。通过岗位轮换、脱产学习、情景模拟、案例分析、行动学习、教练技术的应用等提高培训效果。四是加强辅导员培训培养的成果转化,通过反应评价、学习评价、行为评价和结果评价,评估培训培养工作的成果,使培训成果具备可复制性、通用性,在相同或类似的高校工作环境中能够将其有效推广。

(4)做好培训的保障和激励机制。辅导员的保障和激励机制,主要做到地位上认可,制度上保障,薪酬上激励。明确职责、加强培养、提高待遇、政策支持;在职称评定、科研等工作上给予充分的政策支持和激励。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形成相对固定的专职队伍增加辅导员师资;保证专职辅导员的配比。

注:本文系河北金融学院2012年学生管理专项课题“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我校辅导员培养培训研究”成果,课题号JYX201203

参考文献

辅导员培训个人总结篇(6)

【关键词】新辅导员;培训;建议

首先,我们须知道新聘任辅导员的特点。这些特点包括:

第一、新任辅导员虽然普遍有较高学历,但学历不代表辅导员工作的执政能力。从学历上看,这些辅导员都很高,但是,高学历与辅导员本身的工作并无直接关联,因为他们在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并不是如何管理学生。在辅导员这个岗位上,任何新人均没有专业而言,而都需要从头做起。即使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也不能算是完全对口,因为辅导员的工作不仅包含思想政治教育,更包含对于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所以,对于辅导员的工作本身来说,不应该看重学历,而应该把新任辅导员看作从零开始的学生,培训就是要解决这些学生们对于辅导员工作的认知和了解,从而迅速适应辅导员工作。

第二、新任辅导员对于如何做好学生工作都有自己的理解,但这种理解固然有很多有意义的东西,但更容易有一些偏见,甚至有些想法与辅导员的职业道德相违背,需要及时的认识和调整。一般来说,新任辅导员对于学生工作的理解来自于三个方面,第一是自己做学生时候的直接经验所得。第二,新任辅导员对于学生工作的理解来自于对他们自己原来辅导员的反思。第三个来源来自于外界对于辅导员工作的介绍,比如查阅相关书籍,在网上查询一些资料等,包括阅读一些辅导员写的札记、博客、论坛等。虽然这些资料都有利于新辅导员快速认识这项工作,但事实上,对于新辅导员工作有直接帮助的资料并不多,论文类的资料更偏重于理论,缺乏新辅导员能直接理解的指导,辅导员札记、博客、日记更侧重于感悟。

第三、新任辅导员刚刚开始工作,正在完成从学生到老师的转变,思考问题的角度仍可能会存在一些偏差。很多新辅导员在考虑问题的时候,能够从学生角度对于辅导员工作进行理解,甚至做工作中会混入一些学生的思考。从学生角度去思考问题诚然有其好处,但作为一个辅导员,必须有其职业操守或者职业道德,必须迅速熟悉从职业角度出发的思考方式。在了解这些基本特点后,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安排辅导员培训了。但是,就培训本身来说,根据一些相关经验,在进行培训计划的时候有很多问题必须考虑在内。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这些方面:

一、辅导员培训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对于新辅导员的培训,这些方法应该有所偏重。目前,辅导员培训集中在三种做法上。第一是通过一系列讲座,包括专家学者的讲座来提升辅导员的基本素质。他们的确能在短时间内带给新任辅导员们大量的知识。但是,笔者认为这种做法对于新任辅导员培训效果是最差的。新任辅导员对于学生工作的经验为零,对于他们讲一些理论只能是听听看,并不能让他们联系实际有所领悟,所以效率可以说是最低的。第二种方式,即是由比较有经验的老辅导员对于新辅导员进行工作讲解。这种方式较第一种方式来说效果要好,多个不同方面做得比较优秀的辅导员可以给新辅导员不同方面的指导。他们具体的工作方法对于新辅导员来说是最为需要的,所以,这种方式有效而实用的。

二、新辅导员培训应先偏重于具体怎样做工作,在具备了一定工作经验和方法之后再上升到理论层面上。所以,在新辅导员培训中,应遵循先培训实践工作方法,后进行理论提升的原则进行,这样可以达到最大效率。

三、新辅导员培训,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应在短期内进行培训。我们知道:辅导员如果有实践后再进行理论总结,效果为最佳。实践是需要时间的,不是短期内能对于辅导员工作有理解的。那么由实践上升到理论更是需要有一个时间过程。所以,对于新辅导员的培训,应该为集中学习两到四天,之后每个星期都组织培训,培训至少维持一个学期左右。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总结,辅导员才能掌握到强大的理论武器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四、辅导员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是最前提,这个前提不能动摇。辅导员的全称是思想政治辅导员,主抓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在思想政治素养上有较高的水平。辅导员任何的工作都将服从于思想政治这个大前提,在实际的培训中,我们在培训的最开始就应该是针对思想政治素养的培训,我们必将先培训思想政治素质,这也是辅导员培训的根本。

五、虽然直接意义上的培训能促进新辅导员的提高,但不能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后,优化组合如下:

1、新任辅导员培训主要以讲座和研讨为载体开展,可以辅以素质拓展训练等其他形式;

2、新任辅导员培训在培训之始必须是思想政治素养方面内容,之后是技能方法,最后再讲述辅导员工作的有关理论;

3、在选聘培训人员的时候,优先选聘在辅导员一线上工作时间较长,并且正在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人从事培训师工作。同时,最好做到所有培训人员都有基层辅导员的工作经历。

4、新任辅导员培训以一学期为宜,每个星期或者每两个星期培训一次,作为一项跨度较长的工作开展;

5、倡导新任辅导员自主学习方式,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

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培训是一个新领域,在这个方面的理论并不完备,补充的空间很大。辅导员培训如果有强大的思想理论作为武器,必然能获得成功,培养出高素质的辅导员。这些理论还需要不断的完善、补充,本文尝试为辅导员培训理论提供一些基础,希望对辅导员培训工作有所增益。

参考文献:

[1]蔡珍珍;于春洋;;对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合理性反思与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辅导员培训个人总结篇(7)

关键词:独立学院;基层班委会;学生干部

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7.22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7-50-02

每个高校由于不同的工作情况,其辅导员的工作也有一些区别。而独立学院作为民办高校,具有特殊性,如人员编制不稳定、待遇不高、奖惩制度不完善、管理机制不完整等。辅导员作为特殊的教育工作者,在民办高校的工作具有更多的特殊性和特点,如队伍不稳定、工作繁琐、配备不足等。班委会是独立院校的基层学生自治组织,不但是班级全体同学的忠实代表,而且还是教师教学管理工作的助手,在独立学院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根据自身的辅导员工作经验,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独立学院基层班级班委会建设的建议:

一、健全班委会管理制度

1.建立班委会管理条例。根据班级的特点,建立较完善的班委会工作条例,包括考勤制度、例会制度监督机制、班费管理、寝室管理、文化活动管理等,规范班委会的工作,明确班委会的权利和职责。如每两周召开一次班委会,总结上两周工作,布置下一步工作。每月各班要根据学校工作或班级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做到有准备,有记录,有总结。每学期召开两次班委生活会检查各人的思想情况,自我检查本身表现,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并结合班级评比情况,总结优点找差距,制定班级努力方向。

2.建立层级管理方式。一个班级不论大小,都要设立健全的班委会,通常都设有班长、团支书以及学习委员、文体委员、体育委员、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心理委员等。在实际工作中,尽管班委会人员齐全,但很多岗位并没有尽到相应责任,班上的大部分事务都是由个别班委人员来做,形成“一肩挑”;另外就是多头管理,职权交错,不该自己管的事情却总要横插手,出现问题时却又无人负责,责权混乱。为了规范各学生干部的职能和职权,确定各岗位职权及相应职责,做到权责清晰,班级实行以辅导员―班长及团支书―班委会―宿舍长的层级管理的方式。

3.建立完善考核机制。班委会建设的关键所在是如何有效发挥班委会中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必须建立较为科学、公正的考评体系和较为周全的激励机制。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合理、便于操作的班委会考核体系,可以从三方面着手,对学生的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立体交叉的综合考评。一是从辅导员和任课老师的评议;二是班级同学对班委会的考评;三是学生干部互评。另外,还可以引进民主监督机制,让更多班级同学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对班委会出现的不良现象给予监督举报,及时反馈意见。根据考核的结果,辅导员及时向本人反馈意见,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对于考核不理想的班委应及时予以调整。

二、注重学生干部的选拔工作

一个集体的面貌如何,班干部起了很大的作用。有了得力的班干部,可以起到“以点带面,以面带面”的作用。所以,要建立一个团结向上、具有影响力和凝聚力的班委会,学生干部的选拔是工作的重点。

1.进行客观的选拔。学生干部需要具备良好的品质、责任心、集体观念和一定的组织能力,能处理好三个关系:即工作和学习的关系;与老师和领导的关系;与普通同学的关系。新生班级的学生,老师要通过查阅档案和学生军训期间的表现对学生形成一个相对理性的判断,挑选出符合条件的学生进行考察。

2.通过合理的选拔形式产生班委会。在学生干部的选拔形式上,从是否有利于工作和能否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两方面着手考虑。根据这两种不同的因素,不同的年级,采用不同的选拔的方法。例如,对于新生的班级,我们可以采取指定式的选举形式,即按照老师的意愿进行学生干部人事安排。另外竞选式适合任何阶段的班级,学生可自愿报名,选择岗位,参与公开竞选,由老师、学生代表作为评委进行评议或全体同学投票决定。组阁式也是一种重要的选拔方式,通过前述竞选方式产生主要学生干部,然后在老师指导下,由推选出来的学生干部在全面考核的基础上,提出组阁名单,组建班委会。

三、稳步做好班委会的培养工作

辅导员不仅是管理者,更是辅导者,班级管理与企业管理是大不相同的,辅导员着力点是“育人”。所以辅导员在请班委协助自己完成工作的同时,更要帮助同学发挥潜能,充分利用培训,营造学习型的班干队伍。

1.思想意识上的培训。高中和大学的班级工作有着很大的差异,班委工作范围、数量、频率、强度、层次等都有所不同,大学班委需要提升工作意识,清楚地知道自己非常有必要接触并吸收最新的管理方法,补充自己在管理方面知识和技巧上的不足。

2.具体的培训。具体培训根据培训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上岗培训、专项培训、特殊培训、素质拓展培训等。上岗培训的目的是让班委掌握基本的工作知识,比如知道学校各种活动的申办流程、学校相关部门的工作制度、活动开展流程(活动聚焦、活动计划、活动展开、活动总结)等等。专项培训内容包括沟通技巧、领导能力、团队合作、演讲能力、公文写作、时间管理等等。根据需要对班委进行特殊培训,可以作为一种激励手段,这类培训可以同学校相关部门的培训相结合进行。此外为了全方位增强班委素质,还可以进行政治、经济、艺术、文学等方面的素质拓展培训,开阔班委视野。具体培训依据培训时间以及培训对象的数量分为集中培训、长期培训、统一培训、个别辅导等等。

四、实行科学的激励机制

激励是班级管理的催化剂。针对班级的特点,实行科学的激励机制,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鼓励,肯定成绩、激发热情,调动积极性,增强自信心和荣誉感。

1.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包括在奖学金评定时对班委的额外加分,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等评选的倾斜政策,班委团体的娱乐活动等等。这些激励一定要做到公平,因为班委往往在乎的不是是否得到了奖学金等等,他们更在乎的是自己作为班委的身份。 精神激励包括辅导员对他们个人生活的关心,公共场合对班委工作的口头表扬,在某件事情上体现出来的对班委的信任等等。

2.外部激励与内部激励相结合。激励不仅是辅导员的事情,更要让班委团队中形成互相激励、自我激励的气氛,从而营造出团结、积极、愉悦的团队氛围。鉴于辅导员在独立学院的特殊性,班委会是独立学院中常常被忽视最基层的学生组织,其实它的建设是复杂的工程。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不断的完善班委会制度,深化学生干部的培养,积极发挥班委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伟.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8,(17).

[2] 扈瑜.学生干部培养培训的模式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09).

[3] 范磊.浅谈高等学校基层班委会建设[J].教育探索,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