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健康教育路径

健康教育路径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04 16:24:08

健康教育路径

健康教育路径篇(1)

1、1分组方法根据“不平衡指数最小”的原则[7],将96例患者按照性别、年龄、就诊时间、病情、病程等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

1、2调查方法在取得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8],由接受过培训的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①人口学特征,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②肝硬化相关知识,如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用药知识等;③SF36生活质量量表[9];④遵医行为,如服药依从性、饮食依从性、戒烟戒酒等。干预时间持续6个月,包括患者住院时和出院后的随访研究。

1、3干预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健康教育,如入院宣教、心理疏导、治疗及用药注意事项、健康教育处方等。干预组实施临床路径健康教育,在住院期间由责任医生和护士每天进行20min的健康教育。具体措施:①入院第1天:对患者进行入院评估,做好患者的各项化验和检查,指导患者测量体重和腹围的方法,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②入院第2~3天: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检查结果,制定治疗计划,与患者、患者家属共同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消化患者的恐惧感和紧张;③入院第4天~出院前: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肝硬化疾病相关知识,包括疾病的病因及诱因、临床表现,传播途径、并发症、饮食与营养指导、治疗、预防、合理用药、休息及运动、情绪与疾病的关系等知识;④出院日: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指导患者采取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复诊时间,防止疾病复发。

1、4评价指标①采用知识知晓率评价患者的肝硬化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包括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传播途径、并发症、饮食与营养指导、治疗、预防、合理用药、休息及运动、情绪与疾病的关系等知识;②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肌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功能和心理卫生等。③患者的遵医行为,包括定期复查依从性、服药依从性、饮食依从性、日常生活依从性、合理运动依从性等。

1、5统计分析应用Excel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描述,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本情况调查对象共96例。干预组男性31例,女17例,年龄31~68岁,平均年龄(464±86)岁。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18例,年龄30~68岁,平均年龄(459±92)岁。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干预后2组患者肝硬化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干预前,2组患者肝硬化相关知识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肝硬化的病因及诱因(750%),主要临床症状(813%),传播途径(715%),并发症(604%),饮食与营养(771%),日常预防(813%),合理用药(833%),治疗方法(854%),心理情绪对肝硬化的影响(771%)以及休息运动对肝硬化的影响(896%)等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自身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表1)。

2、3干预前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干预前,2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生理功能[(543±181)]分、生理职能[(432±165)]分等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及自身干预前评分(P<001,表2)。

2、4干预后2组患者遵医行为比较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合理用药依从性(875%),定期复查依从性(896%),饮食依从性(896%),戒烟戒酒(813%),日常生活依从性(792%),休息及合理运动依从性(854%)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表3)。

3讨论

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要求医护人员从时间、方法、内容上按照临床路径实施,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活动。有研究证明,临床路径健康教育能降低疾病发病率、病死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消除和减少疾病危险因素,促使人们自愿采纳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教育效果。调查显示,干预前,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较低,知识的缺乏会导致不良行为的产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提示有必要采取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知识知晓率,控制和减少肝硬化的危险因素,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日常预防、合理用药等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均有明显提高,与王秀兰等的研究结果一致,患者掌握了疾病相关知识,有助于采纳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提高和疾病康复。调查显示,干预前,肝硬化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较低,肝硬化病程长,并发症多,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明显提高,与黄丹青等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临床路径健康教育可提高肝硬化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显示,部分患者出院后,健康教育没有得到延续,不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提示健康教育应该做到延续和持续,将健康教育的效果从入院延伸到出院后。

健康教育路径篇(2)

【关键词】健康教育;临床路径;满意度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护理模式也不断进行创新,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理理念正逐渐取代了“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理念,在这一变革中,临床路径护理应运而生,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愈来愈受重视[1]。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的综合的跨学科的整体护理模式,从患者入院到出院期间以每天的成效护理为标准值,运用图表方式向患者提供主动、连续的护理[2]。它综合护理、医疗、管理等多团队,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协调,以满足患者的要求,完善临床护理标准,弥补传统护理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3],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其中,护理健康教育起到重要作用,日益受到大家重视。护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对患者提供改变其生活、行为方式所需的技术、知识以及服务等,对患者进行系统、全面、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积极开始健康教育是现代护理模式的要求,有利于健康知识的传播与应用[4]。为了更好的做好健康教育工作,体现人文关怀,我科根据专科特点,和护理部一起研究制作了护理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单,使健康教育工作更具标准化,规范化,经过临床实践,采用健康教育临床路径的方式宣教,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5年5月-2016年2月住院分娩的400例足月无严重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年龄21~38岁,孕周37~41周,均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具有一定的沟通交流能力。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两组在年龄、孕龄、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制定临床路径表格由护理督导组织,产科护士长、护理骨干参与,参照有关文献,根据临床实践知识,以住院期间的各时间段为轴线,制定了产科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

1.2.2临床路径健康教育法由护士长对全科的护理人员进行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单内容的培训,使每个护士都理解、熟悉路径单的内容,针对产妇的任何时段的宣教需求,护理人员都能够及时、主动的给予指导。观察组按照自制的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单,对孕产妇不同时段的需求进行评估,采用对应项目打勾,实施健康教育指导并记录,每次需评估并记录宣教效果,如宣教效果未能达标,将再次宣教并评估其效果,可以选择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直到宣教效果达到要求。如此循序渐进,按照路径表的程序执行每一项宣教内容,贯穿于产妇的整个住院期间。

1.2.3一般健康教育法按照常规对研究对象进行入院宣教、母乳喂养、产后康复等知识的宣教。

1.3评价工具

出院当天对两组患者发放本院制定的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调查表及病房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知晓率调查表回答为掌握和基本掌握为达标知晓,未掌握为未达标知晓,健康教育知晓率=达标知晓例数/总例数×100%;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回答非常满意和满意为满意度达标,基本满意和不满意示为满意度不达标,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对收集的数据、整理分析。

1.4统计方法

将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产妇在健康教育知晓率方面的比较,观察组产妇的健康教育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产妇出院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3。

3讨论

3.1产科健康教育的对象是产妇及其家属

孕产妇健康教育在产前保健、能否顺利分娩及产后母乳喂养、产妇康复和新生儿护理等各方面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做好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目地能否达到及如何评估健康教育工作是护理质量考核的重要指标[5]。由于妊娠对女性心理产生的影响,使女性情绪发生较大的波动,对分娩/新生儿护理知识缺乏了解,对分娩过程充满恐惧,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的等不良的心理反应,也无法配合医疗工作,因此患者需要全面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亦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的[6]。而通过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能使产妇很快适应住院环境,较容易地掌握产程各期特点、配合技巧、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等相关知识,消除对分娩的恐惧,更好地配合医生的处置,均能顺利渡过分娩期。

3.2运用健康教育临床路径法可有效提高健康教育知晓率

责任护士运用多样的健康教育素材,采用口头讲解、示范、文字材料、影视影像、宣传栏、公休座谈等形式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宣教方式进行,根据路径表的内容每天对产妇进行评估、宣教、评价效果,循环重复,这样的宣教方式具有连续性,循序渐进,且不断评价,及时给予补充指导产妇未掌握的知识,有助于产妇对旧知识的巩固,对新知识的掌握,使产妇有强烈的新鲜感和主动积极参与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宣教的效果。从表2中可看出,观察组知晓率高于对照组。

3.3运用健康教育临床路径法可有效提高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随着医疗模式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模式,患者满意度是新的医疗模式下医院的评价重要指标之一,是医院人文服务的重要体现之一。临床路径单的实施,促进了护患之间的沟通,减轻了初为人母的焦虑,在责任护士的带领下,产妇更加积极的学习入院后每一天的知识,提高了产妇对分娩前后知识的认知度,让产妇的住院过程变的更加有趣,更好的体现人文关怀,提高了满意度。观察组的研究对象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3.4运用健康教育临床路径法护理工作更具有计划性

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由责任护士和当班护士完成对产妇的健康宣教,随机性强,无连续性,且护士为了完成工作任务,一次性给产妇及家属灌输的内容比较多,使他们难以掌握[7]。临床路径是根据科学的规律及临床经验制定的一种系统化的管理方式,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诊治各方面的管理[8]。健康教育临床路径的实施,可以对产妇及家属的宣教内容根据产妇住院的每一个时段,有计划、科学的进行,护理活动根据临床路径流程主动的来执行,使每个护士知道健康教育怎么做,做什么,护理工作更加的规范化,标准化。产妇能够获取连续的、整体性的宣教信息,真正的掌握、知晓健康教育的内容,保障患者得到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更好的促进人民健康素质提高.

参考文献

[1]王艳丽,王丽华.国内开展护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124-125.

[2]李明子.临床路径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J].中华护理医学杂志,2010,45(1):59-61.

[3]黄云廷.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22):176-177.

[4]文贵子.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83-84.

[5]李艳玲.临床路径在产妇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9):27-28.

[6]陈小芳.产科健康教育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0):120-122.

[7]陈奕雯,刘家琼.临床路径在产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4(5):151-153

健康教育路径篇(3)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本院妇产科准备行剖宫产手术的1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孕37周以上;②具有剖宫产指征;③无任何产科合并症。排除标准:①严重器质性病变;②精神病史;③文盲或有认知功能障碍者。入选的产妇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6.8±5.5)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8.6±1.3)周。100例产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47例、高中和中专的有33例、小学20例。两组产妇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实施常规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在院期间,责任护士随机对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内容为入院指导、饮食的注意事项、母乳喂养的注意事项等。

1.2.2观察组

实施临床路径式健康教育。成立路径式健康教育小组,护士长担任负责人,实施护理干预前要制定一个详细的路径表,表格的制定根据国外相关文献中关于标准护理计划临床路径表的内容拟定护理标准和护理目标,本次实验参照97年美国东南外科协会制定计划护理标准。路径表中横轴为住院和手术天数,纵轴包括入院评估、各项检查、诊断与治疗、饮食指导、术前宣教、术后评估、母乳健康喂养、心理干预、出院指导、围产期回访等,剖宫产产妇健康教育路径表制定完成。责任护士向产妇讲明路径式健康教育的目的与意义,便于产妇与家属配合护理工作的完成。术后按路径表指导产妇母乳喂养及康复锻炼,记录产妇健康动态。根据记录全面的分析,找出干预措施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及时督促各项护理措施的落实。

1.3观察指标

产妇围生期护理知识知晓率、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

1.4满意度评价

责任护士给出院的每位产妇发放围生期知识问卷及满意度调查表。知识问卷满分为100分,根据得分进行比较。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满分100分,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80分以上为基本满意,80分以下为不满意。问卷发放率为100%,回收率为98%。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问卷平均分、住院天数、术后卧床时间、治疗费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产妇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2,P<0.05)。

3讨论

国外很早便提出路径式健康教育管理模式,此法从患者角度出发,根据患者需求灵活给予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概念。路径式健康教育为避免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护士制定缜密详细路径计划。产妇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调动后,由传统的被动接受治疗转变为自我主导式治疗。产妇明确了自我需求,使护理工作更能直接针对产妇需求,工作质量与效率得到提高。促进了护患沟通,融洽了护患关系,增进了产妇对护士的信任感与依赖感,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孕产妇主观能动性被激发后,能自主学习围生期知识,健康意识有所提高,主动学习比传统被动听取对知识掌握程度更加牢固。从结果来看,对这种新型的路径式护理模式,大多数产妇感到满意。产妇对术前准备、术后应对、产后不同时期的活动范围与方式、饮食、母乳喂养、新生儿合理、产后康复等的相关母婴保健知识已经有了良好的掌握。

4结语

健康教育路径篇(4)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实施路径 浅议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261-01

一、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极大发展,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极大的满足,其关注点也逐步由物质需求向精神追求转移,整个社会都越来越关注现代人的心理健康问题。青年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在逐步走向独立的关键过渡期,他们的各种心理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心理健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来讲是指人们长期保持高效、满意的心理状态;狭义来讲是包括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等内容都能和社会要求协调同步。

二、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现状

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得到充分重视。中职院校学生正处在青年时期,是他们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中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明确服务对象,认清教育目标,将完善中职学生的人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教育过程中还要注重方式方法,在教学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并积极开展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课程,三管齐下来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由于近年来大学的扩招,大学生数量激增,导致中职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经调查表明大部分中职院校都没有设立管理学生心理健康的机构。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宣传和咨询辅导的专业人员、开展经费以及活动场所都得不到落实,上述所以问题综合导致中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同虚设。

三、中职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实施问题分析

大环境对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产生了较大影响,同时中职院校内部教学管理也未予以足够的重视。首先,各种资源没有进行合理配置;其次,没有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路径进行科学规划;最后,心理健康教育的层次太少,缺乏中间环节,在班级没有设置基层机构,不能及时反映与反馈学生的心理状况。

四、中职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路径浅议

1.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和管理机构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有别于一般课程的实施,要想落实这项工作,并找准实施路径就必须先针对该项教育的特点建立科学的体系。中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可以分为管理机构和工作机构,形成一套工作和监督双轨道并行的体系。其中教育管理机构建议由院校党委书记担任组长,带领分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和相关教师和学生代表,负责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资源分配和效果监督工作。工作机构的建立应有层次,首先是建立起院级大学生心理干预小组,然后在各个班级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小组,还要设置心理卫生老师,聘请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定期辅导,还需要设置一定规模的宣传小组,全方位的保证利用好管理机构所配置的资源,将各项具体工作落到实处。

2.建立、健全心理教育网络体系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应该体现出多层次、多点覆盖的特点,建立至少三级网络。首先是聘请具有专业资质的人员担任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建立校级“心理咨询中心”;其次,指定长期从事学生思想工作,了解学生思想状态的老师负责,建立系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最后,在各班级推选出群主基础好,思想成熟,具有乐于助人特质的优秀学生干部作为班级心理健康服务人员,能及时帮助一些思想上遇到困惑和波动的学生,并定期向上级机构报告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建立班级“心理健康辅导小组”。只有建立多层机构,才能结合给方面的优势,合理运用好学校配置的资源,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和综合素质提高

相比于社会而言,学校具有许多自身特质,因此完全靠引进心理健康辅导的专业人才是不够的。学校必须要培养具有专业能力的优秀教师充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岗位,才能将专业能力和学生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无缝对接,更好的开展心理教育工作。

4.重视心理教育课这一重要教育渠道,提高心理教育课的授课效率

教育课程是学校教育最主要的部分,只有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程才能真正让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得到落实和普及。针对中职院校的特点,可以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程,即对刚入校的一年级学生,思想还具有较强依赖性,不能很好的自学,因此针对他们采取必修课教育,而对于其他中高年级学生,可以开设选修课程,这样能节约教育资源,更多的开展活动和宣传来达到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此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和内容必须与时俱进,开设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因此教学内容尽量避免长篇大论的枯燥讲解和考试考核,更多采取团队辅导、户外活动、户外拓展训练几种模式,通过这些活动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此增强学生的沟通、思考能力。

5.提高教师团队整体的心理健康、心理教育意识

在设置好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和进行资源配置后,需要有执行力度才能真正的开展好这项工作。而各层机构的执行力度又直接源于学校领导、老师对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因此,提高教师团队整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是学校能否实施好这项工作的基础。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有:(1)由学校领导担任心理辅导工作站的站长,从而提高教师们的重视程度;(2)鼓励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老师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并对其费用采取全额报销,并对持证教师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相信从这两方面进行投入,学校一定能提高整个教师团队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的认识程度,从而增强工作开展的执行力度。

四、小结

中职教育为全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实用型人才和专业技工,本应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近年来中职教育不受重视。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关系到我们能否培养出对国家经济建设、社会稳定繁荣有助力的人才。因此,让学生具有阳光的心灵、和谐的人际、尊重生命的态度、自信拼搏的精神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参考文献

[1]陈国梁,唐慧敏,职业院校心理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高校理论战线,2012,(4)

[2]赵新龙,李健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策研究[J],理论界,2013,(5)

健康教育路径篇(5)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体性教学模式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和大学生的教育需求,尤其在当代大学生个性差异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完善现代教学体系,针对当代大学生特点,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近些年,主体性教学模式成为高校教学的重要发展趋势,也成为教育学界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探索的新课题。主体性教学模式更重视学习的自主性,强调教学管理的灵活性,更注重大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实施主体性教学,主要是挖掘大学生自身的主体性潜力,把大学生培养成具有较强自主性、创造性的主体。[1]实施主体性教学模式,其最终目的不仅在于寻求有效的教学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形成新的教育思想和育人观念,以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所承担的使命。本文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实践路径进行探讨。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点

1.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内涵

主体性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性教学,发挥学生自觉性和主动性,积极参与教学和其他教育活动的教学模式。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主体性是现代大学生的典型特征,这就要求教学内容要丰富,教学形式要多样化,教学环境要宽松自由,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二是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核心是自主学习。主体性教学模式的特点和任务决定了自主学习成为主体性教学模式的主要形式。三是以人为本是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主体性教学模式以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主体精神为发展目标,逐渐形成促使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教学环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本质。在这个主体性教学的过程中,尊重学生所需是进行大学生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必要前提。它强调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和学生主动参与的主体性作用,还会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由此可见,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样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注重观察与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发展情况,适当地采用不同情况不同对待的方式组织和安排心理健康教学活动,让学生养成自我调整心理状态的行为习惯,实现切实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学目标。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体性教学模式特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体性教学模式是指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以心理健康教学为载体,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发挥主体参与性,具体来说,就是让学生自选心理健康教学内容,自主设计教学方式和方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讨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逐渐形成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主体性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实施目标是培育、发展、完善人的主体性,达到心理健康教育双方主体的自我实现。该模式主要包含以下特点:[2]第一,教学内容由学生自主选择。把教学内容交给学生,根据学生的自身心理健康情况和对相关知识的渴望程度来进行自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指定教学范围,缩小学生选择范围。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讲述学生感兴趣的心理教育内容和热点话题,帮助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的丰富度和实效性。第二,教学方案由学生自主设计。在制订教学方案方面,学生可以借助自身的人力资源和物质力量,提前准备好教学相关材料和教学方案,如教学案例、相关视频、情景剧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做好学生的指导性工作,帮助学生搜集相关的教学信息,发散学生思维,学会多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发现不足并及时阅览指导。通过学生自主设计教案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同时结合教师的理性思维,共同合作促进教学的良好发展。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主体性作用,让教学方案满足学生的求知点和心理健康所需。第三,教学主体由学生做主导。在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心理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体验教学的主体感,进而营造一个高效、舒适的教学环境和人际环境,让学生在掌握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锻炼自身的主体能力,为转化为自身潜能提供适宜的外部条件。

二、主体性教学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优势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性重视教育者、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只有达到重视的高度,心理健康教育双方的主体性才能充分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体性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其中,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需要转变学生学习观念,把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为主动汲取知识、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教学状态;教师作为实施教学的主体,主要发挥指导性作用,从原来的主动传授知识转变为学习过程的指导者,逐渐达到自主学习的教学效果。[3]

1.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作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是一个注重学生主体参与性的教学内容,它需要师生双方发挥主动性积极参与。这种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对于学生自身而言,主动参与就意味着主动学习,主动获取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当代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问题应该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学生作为认识的主体,在头脑意识中通过感知、努力和实践来进行;作为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开发学生创新思维。这种互动式交流既提升了教学艺术又展示出人格魅力。

2.强化师生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双方多向交流的互动关系,它需要在教学课堂上实现良好的互动模式,达到相互获取知识的目的。这种获取知识的关系,不仅包含言语的沟通,还包括知识、经验、思想和情感等方面的交流。在实现教学目标方面,它要求学生能够配合老师,与老师产生更多的互动,是对学生意志力、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展现。主体性教学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恰恰增强了合作学习的师生关系。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主体性教学模式是让彼此看到对方的优点,并共同认同接受的教学感受。因此,实施这种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教师应增加交流的机会,集思广益,以达成良好的师生合作关系的共识。

3.营造全面开放的教学环境

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是以书本、黑板、多媒体为主的教学环境,采用以老师为主导教书、学生听书的教学模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体性教学模式对教学环境进行了创新。在该模式中,学生作为主体,从头至尾、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大学生可以从心理健康的问题出发,主动安排教学内容,并创新思维,不是将眼光放在标准答案上,而是要扩大范围;在教学形式方面,可以适当采用课内课外、室内室外等方式,改变现有的教学空间,引进现代化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拥有自由、广阔的教学环境,这些直接体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体性教学的优势。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体性教学模式中,学生和教师是不能分开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离不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作为学生,需要教师针对其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正确引导。一方面,在实施教学前进行指导,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做好深入分析、认真指导教案的工作,这是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基础保障;另一方面,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做好引导工作,在整体的教学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发挥主体性地位,同时教师要时刻掌握学生的参与尺度、课堂气氛以及教学内容是否偏离主题等环节,做好总体把握大局、定期引导、关键时刻及时补救等工作。

2.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体性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是两个主要参与主体。在实施主体性教学模式时,容易产生学生过于主体性或教师过于主导性等不和谐的师生关系现象。因此,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体性教学模式的重要保证。实现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具体来说,首先要把充分的时间交给学生自己。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积极思考、讨论,保证学生在教学时间内有效地获取知识。其次,给学生营造思维空间。对于教学内容,学生要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形成一种自学的氛围。最后,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原则。

3.采用适当、科学的教学辅助方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体性教学模式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交流过程,也是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过程。因此,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亲身实践,适当地采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辅助方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辅教学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情境感染法。情境感染,作为一种动力,能够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主动性,进而产生主动学习的行为。二是活动竞争法。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开展有关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心理实践活动中获取实践经验,强化理解,创新思想。

4.全面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体性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它非常重视方式方法以及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给予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在很多情况下,由于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经历不同,在教学指导方面不一定就要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要求来进行,可以鼓励学生并适当地放手让学生发挥。二是积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要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做到畅所欲言,培养他们自主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进而积极引导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5.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针对性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体性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重教育教学的差异性,因材施教。一方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方面要注重个性化和实用性。由于学生个体在多方面存在差异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特色也会略有不同。实施该模式的宗旨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在帮助学生解决相关问题时提供策略和方向上的引导,因此应讲求实用。例如向学生传授一些简单实用的心理调节知识和技巧等。另一方面,对大学生运用心理健康教育主体性教学模式时,要以人为本,注重区别对待。

四、结语

主体性教学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充分发挥着主体性、实践性和合作性的重要作用。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适应时代要求,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走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体性教学模式的过程应不断完善。同时,高校应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发展状态,结合大学生自身的优势,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模式,切实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真正达到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磊,蒋丽.主体性教学模式探讨[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2):20.

[2]李海涛,邝利芬,周云华.大学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建构[J].宜春学院学报,2009(5):136-137.

健康教育路径篇(6)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

一、大学生的心理状况

(1)现在很多的大学生,因为经过了“残酷”的高中生活,以为升入大学就算是彻底的“解放”了。开始在学习上彻底的放松,旷课、玩游戏、谈恋爱,而且很多普遍都没有一个清晰而明确的发展目标,得过且过。有些甚至因为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或者因为对未来消极的看法,对专业产生了失望和放弃的情绪。还有的大学生上大学,仅仅就只是想拿到一纸文凭而已。

(2)大学生人际关系淡薄,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对他人的了解,加之同学都是来自全国各地,在沟通上更易形成障碍甚至产生摩擦,渐渐容易形成一些小集体形成对抗。加之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更易诱发心理危机。

(3)大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不强,难以对自我进行有效管理,心理承受能力也较弱,惧怕压力,对社会迷茫,和家庭关系的不和谐等等。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中央政府从2001年开始就加大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力度,各级教育部门也在积极探索和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同时心理健康咨询机构也在飞速的发展之中,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和一些心理问题提供帮助。逐渐形成一个较为系统心理咨询体系。同时,高校也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的培训,加强学生心理教育,提高整体师资水平。

(2)首先,虽然心理教育一直被各方所重视,但是政府的关注和支持力度还不到位,教育的应试模式仍然有待转变。其次,心理教育的方式过于简单化,在高校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往往被当成“鸡肋”,老师教的简单、枯燥,学生听的也烦躁无味,对于很多现实而有用的问题并未深入涉及。再次,就是高校缺乏一支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虽然很多高校也在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很多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并不专业,对心理健康这门学科的理解并不深入,对于学生的心理规律和心理问题也无从了解。最后,大学生心理教育与学生家庭成员的配合力度不够,学生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的早期性和长期性,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的性格与人生态度。应当密切联系,提高家庭成员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向家庭,向社会延伸。

三、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路径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很有必要,是因为当前大学生的心理情况确实令人堪忧,而心理教育的存在一方面有助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另一方面能够对大学生的人生起着很好的导向作用,能够使人思想活跃,催人奋进。所以我们要大致做到以下几点:

(一)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良好的校园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的校园环境,能够使学生轻松、愉悦的学习、生活。同时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和体育运动,能够很好的净化学生们的心灵,能够促进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抵御诱惑,催人奋进。

(二)教育方式的改革

虽然高校一直致力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是大多数都是把其纳入选修课的科目当中,而且教育内容陈旧,观念落后,课程模式化,毫无新意。大多数老师也不太专业,教学难以细致,学生也更是觉得枯燥,厌恶学习这门课程。所以,要不断的改变。首先,要逐渐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这门学科的比重,使其纳入和各专业课程相同的地位。使老师和学生从心理上不得不重视这门课程。其次,改变老师的教学方式,利用团队的力量,进行团队训练和社会实践,逐步实现自我认识,自我学习。同时发挥课堂优势,立足于课堂开展心理竞赛,心理沙龙,心理剧表演等等,以及通过网络建立心理网站进行聊天互动,传播心理健康理念,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再次,要潜移默化的使学生接受并喜欢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倾听学生们的声音,注意学生们的感受,相互交流,培养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加强学科建设和师资投入

(1)鼓励并支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强化。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制的管理,改变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跟进教学投入,做好教学研究。

(2)构建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在当前社会转型的大形势下,教师的改革转型也愈发重要。对从事心理教育的工作者们也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同时对高校心理教育工作者们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不断的加强对心理教育师资的培训力度,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不断反思。抛弃管理者的角色,以学生为主体,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四)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成长过程,了解学生每一步的学习感受,学校应该更加细致的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故事。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详细的登记学生的基本情况掌握学生的基本信息情况,确定帮扶对象,从而进一步完善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五)确立职业生涯的发展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我能动性,养成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接纳自我,超越自我。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自身的爱好,特长,人生经历等等综合分析,并结合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与职业倾向,制定一个最佳的职业发展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

当前的教育形式下,学生的思想普遍存在着问题,而大学教育对于心理教育又过于简单化,同时又缺乏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忽略了家庭与社会的配合。现如今,我国高校的心理教育还处在一个探索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形成一个专业而系统的认识,这必然会面临很多的困难和问题,可是这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和解决问题,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以,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资料:

[1]周春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的创新[J].江苏高教,2011(5)

健康教育路径篇(7)

【关键词】 开胸手术;健康教育路径;应用

健康教育路径是通过健康教育的实施,将临床路径的理论付诸于实践的方法,可以满足患者对疾病健康教育的需求。根据健康教育路径,在入院到出院期间,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系统、动态、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1-3]。本研究,2009年12月至2011年02月期间,将我院进行开胸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采用一般健康教育方法)和对照组40例(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健康教育),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情况,现将结果汇报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2月至2011年02月期间,将我院进行开胸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采用一般健康教育方法)和对照组40例(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其中,实验组中男性患者21 例, 女性患者19例, 年龄48.45~67.23岁;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4例, 女性患者16例, 年龄45.89~64.12岁。在性别、年龄、手术方式等方面,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方法 对照组采用一般健康教育法,实验组按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详细教育见表1。

1.2.2 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 患者入院,责任护士填写入院评估表, 将健康教育路径表悬挂于患者床尾, 并向患者讲解路径的有关内容。责任护士按照路径上的指示,进行评估、教育和评价, 直至患者出院。

1.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的比较。与对照组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5.80±2.10)和住院时间(13.54±3.12)相比,实验组的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3.97±1.38)和住院时间(9.06±2.57)明显缩短,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的比较。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0.00%)相比,实验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0.00%)明显降低,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健康教育路径是通过健康教育的实施,将临床路径的理论付诸于实践的方法,通过对患者的评估, 了解患者的心理、生理和社会需求, 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路径[4,5]。健康教育在临床已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由于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能力有很大差异,导致健康教育不能完全到位。实际上,健康教育路径是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时间表和计划表, 提示医护人员必须按时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还提示医护人员要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医护人员对教育内容有预见性, 对不明白的问题,应该及时请教,尽可能地避免低效教育[6]。 本研究中,我们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对开胸手术患者开展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的健康教育, 明显缩短了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表明健康教育路径在增强开胸手术患者的疗效和减少并发症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江良英,骆明花,邓雪琼,等.临床路径在妇科住院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全科护理,2008, 6(10A):2554-2554.

[2] 林世红,韦成信,刘永春,等.呼吸功能训练的健康教育路径对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康复的影响.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7):656-657.

[3] 戴艳萍,林世红,韦成信,等.健康教育路径在心胸外科病人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护理研究,2009,23(3):694-695.

[4] 李玉翠,吕铭,唐萍.临床护理路径在30例开胸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3):2865-2867.

[5] 车红英,王其艳.健康教育路径在胸腔镜心间隔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右江医学,2005,33(4):439-44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