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风景园林和园林景观的区别

风景园林和园林景观的区别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07 17:29:03

风景园林和园林景观的区别

风景园林和园林景观的区别篇(1)

关键字:竹类;园林;景观设计;竹类植物;趋势

前言

以竹造园,竹因园而茂,园因竹而彰;以竹造景,竹因景而活,园因竹而显,从古至今,竹类以其独特的优势在中国园林景观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竹造园,不管是纷披疏落竹影的画意;不管是以竹造景、借景、障景,或是用竹点景、框景、移景,都能组成如诗如画的美景,且风格多种多样。诸如竹篱夹道、竹径通幽、竹亭闲逸、竹圃缀雅、竹园留青、竹外怡红、竹水相依等景观艺术,无不遍及中国园林。

1. 竹类植物与中国古代园林的发展史

1.1 萌芽阶段

竹子是我国古典风格园林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国的造园史从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筑灵台、灵沼、灵囿”开始,可以说是最早的皇家园林。据《尚书·禹贡》“东南之美会稽之竹箭”,说明古人懂得欣赏秀丽的竹林风光更早。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大兴土木,为建“上林苑”从山西云冈引种竹子到咸阳(见《拾遗记》“始皇起虚明台,穷四方之珍,得云冈素竹”),这是竹子用于造园的最早记载。当时的种竹、建竹园大多只限于营建狩猎场和战略物资基地,竹子造园还处于萌芽状态。

1.2 发展阶段

到了魏晋、南北朝,中国园林从萌芽期进入了发展期。当时的文人、士大夫受政治动乱和宗教处世思想影响,崇尚玄淡,寄情山水,游访名山大川成了一时之风尚,讴歌自然景物和田园风光的诗文及刚萌芽的山水画,刺激了园林,产生了有别于皇家宫苑的“自然山水园”,竹子随即融入了造园之中。当时的皇家园林和官宦私家园林中的竹子造景也相应得到发展。《水经注》介绍北魏著名御苑“华林园”称:“竹柏荫于层石,绣薄丛于泉侧。”《洛阳伽蓝记》记录了洛阳显宦贵族私园“莫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

1.3 全盛时期

由唐代文人王维规划的“辋川别业”中有“斤竹岭”、“竹里馆”等竹景;“寿山艮狱”是北宋皇帝宋徽宗赵佶亲自参与规划的,从宋徽宗本人所写《艮狱记》中可知是北宋山水宫苑以竹造景的典型。南宋定杭州为行都,改称临安,贵族、官僚、富商聚居江南,皇家宫苑、私家园林之盛不言而喻,为后来发展的江南园林起了推动作用。竹子在唐宋两代运用较为广泛。北宋李格非所写《洛阳名园记》共评述了19座私园,对其中的归仁园、董氏西园、富郑公园、苗帅园等10座宅园作了专门的竹子景观描述。从南宋周密《吴兴园林记》也可了解到吴兴的宅园“园园有竹”。竹子造园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

1.4 成熟阶段

明清园林继承了唐宋传统,且逐渐形成地方风格,其中以宅园为代表的江南园林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园林发展的一个高峰。竹子与水体、山石、园墙建筑结合及竹林景观,是江南园林、岭南园林的最大特色之一。沧浪亭、狮子林等苏州六大名园及扬州个园、惠州逍遥堂等在竹子造园上运用相当成功,许多造园手法仍为今人造园所采用。明清时期刊行多册造园技术理论书籍,有王象晋《群芳谱》、屠隆《山斋清闲供笺》、李渔《闲情偶寄·居室部》等,最有影响的要数计成的《园冶》、文震亨的《长物志》,都对竹子造园作了详尽、精辟的论述,为后人推崇、仿效。明清园林,特别是竹子园林发展进入成熟阶段。

2. 竹类植物与现代园林的融合

中国从几千年前的文明古国发展到今天的社会主义国家,几经风雨,竹子一路见证。发展永不停息,追求永无止境,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了许多新思想和新观点,园林领域亦不例外,除了保留中国古典园林所具有的特色外,许多新的造园手法和造园材料应运而生,竹类植物并不因为其平凡普通而被人们遗忘,相反,人们的喜竹之情是有增无减。竹类植物正以一种新的姿态亮相现代园林。

2.1 竹类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综观这几年竹类植物在园林中的发展态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1 城市楼盘中的竹文化园林景观

2.1.2 风景名胜区的竹海旅游景观

2.1.3 别墅区中竹韵主题的景观设计

2.1.4 营造竹类专类园景观

2.1.5 作为城市各种公园中竹林的绿化材料

2.1.6 作为城市街道两旁的行道树

2.1.7 通过加工成园艺制品装饰居家环境

其中以竹类植物在城市楼盘中的竹文化园林景观、风景名胜区的竹海旅游景观、别墅区中竹韵主题的景观设计这三方面最有发展潜能。

3.  竹类植物在现代园林中的实例工程

3.1 竹类植物在城市楼盘景观中

房地产行业可以说是现在中国最热门的产业之一,就目前来看还是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近年来与园林结合起来,给中国的房地产业带来了第二次春天。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必将导致人们对高标准生活环境的追求,甚至现在有的房地产厂商打出这样的口号:“我们不卖房子,我们只卖环境”,在城市楼盘中千方百计的营造出个性化的园林景观环境,是房地产厂商们之间竞争的重要手段。可以说城市楼盘中的经典园林景观现在有许多,像广州番禺南村镇“清华坊”楼盘中的竹文化景观,就有着自己独特的意韵

水木清华,坊间流芳,“清华坊”竹子景观的设计初衷就是以竹为师,以竹为友,营造一个清幽、质朴的居家生活环境,以点带面,用竹子特有的文化气息来陶冶人们的情操。在整个“清华坊”园林景观的设计中,红竹、金竹景观的营造是其中的一大亮点,于情处、于理处都将竹子的韵味表现的淋漓尽致。小溪蜿蜒而过,溪水潺潺而流;竹林清风斜影,竹径百里通幽。

建筑大师梁思成曾说过:“可以把一幅画挂起来,也可以收起来,但一座建筑物一旦建起来,就要几十年、几百年站在那里,不由分说的成了居民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如此说来,宅院比其它艺术更要追求艺术的美和文化的品位”。同时我们也知道宋代诗人坡在《咏竹》中颂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从两个不同方面来反映生活环境的来之不易,好的生活环境需要我们用心去营造,更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

喧闹的都市生活,使得人们更加渴望有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清幽之地,在闲暇之余,邀三五知己对酒当歌,畅所欲言,实乃人生一大乐事。

竹类植物在城市楼盘景观中的运用,使得许多问题迎刃而解。纵所周知,土地在城市中是十分宝贵的,在以前作设计时规划面积小是我们遇到的一大难题,而竹类植物的成功进入,使我们可以营造出更多小而精、微而妙的园林景观。

3.2 竹类植物在风景名胜区的竹海旅游景观中

我们见过蓝色的海洋,可您见过绿色的海洋吗?我不是说远在山野的原始森林,如果说这种海洋由数万公倾竹子组成,更难能可贵的是海洋中有无数让人流连忘返、乐不思蜀、像珍珠一样串连起来的景点。风景名胜区中竹海旅游项目的开发,给中国的生态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

说到竹海旅游,最有名的当属四川省境内的蜀南竹海,蜀南竹海位于四川省南缘、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市境内,方圆120平方公里,中心景区44公里,是国内唯一集山水、溶洞、湖泊、瀑布于一体,兼有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的最大原始“绿竹公园”,是人们回归大自然的游览胜地。

整个竹海成“之”字形,东西宽、南北狭。山地是典型的丹霞地貌,海拔600-1000.2米,境内共有大小景点134处,主要景点63处。成景区内,景观集中区划分为:仙寓洞景区、天皇寺景区、七彩飞瀑景区、忘忧谷景区、青龙湖景区、龙吟寺景区、迎风湾景区、虎龙坪景区。景区东西大门外还各有两个序景区:夕佳山民俗博物馆、?U江;另有竹海温泉。景区内主要自然景观为一潭(照影潭)、一山(茶花山)、二廊(翡翠长廊、青云长廊)、二洞(飞泉洞、浩瀚洞)、三溪(幽溪、潦水溪、墨溪)、四瀑(七彩飞瀑、忘忧叠瀑、月亮湾瀑布、水帘洞瀑布)、四岩(擦耳岩、烟雨龙岩、普陀岩、天花岩)、五湖(青龙湖、大龙潭湖、三松湖、仙女湖、七彩湖)。蜀南竹海可谓是竹的海洋,7万余亩翠竹覆盖了27条峻岭、500多座峰峦。这里生长着15属58种竹子,除盛产常见的楠竹、水竹、慈竹外,还有紫竹、罗汉竹、人面竹、鸳鸯竹等珍稀竹种。

竹海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最热的8月平均气温只有27.4摄氏度,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也不过8摄氏度,空气相对湿度常年都在83%以上。这里不仅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我国最大的“换肺工厂”,而且也可欣赏到竹根雕、竹簧雕、竹编、竹制家具等品种繁多、技艺精湛的竹工艺品,品尝到竹荪、竹笋、竹海豆花、竹熏腊肉等天然绿色食品,可谓是度假、休闲、疗养的胜地。

古有松涛之说,今有竹海之观,人的品位源于自然但总是要高于自然,对于如此迷人的旅游胜地,我们没有理由视而不见。据了解,广东省目前还没有大规模的竹海旅游风景区,为了满足游客的要求,广州富韵竹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正在策划建设以中国竹文化为主题的竹海旅游项目,面积达千亩,预计投资一千五百万。而在全国的其它省份和地区,类似的项目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3.3 竹类植物在别墅区以竹韵为主题的景观中

近年来,私家别墅在中国异军突起,发展迅猛,这其中少不了园林景观的一份功劳,抢手的别墅区往往是那些园林景观搞的非常经典的地方。好的园林作品,重在设计,而设计的关键是立意有韵味,设计材料有品位。正所谓“意在笔先,意韵同行”。竹子,这种平凡但却脱俗的园林设计材料,正越来越被人们所喜爱。

以竹韵为主题对别墅区进行园林景观的营造,效果甚佳,倍受人们的推崇。广州竹韵山庄别墅区的竹韵景观园林就是其中的代表作。竹韵山庄以竹韵主题“日出有清荫,月照有清影;风吹有清声,雨来有清韵”为始终,营造出了一番别具风格的城中异景。

在竹韵山庄中心广场的进口,布置了一个高4米,长6米的石景,上面刻有一个大的“韵”字,“竹”字以身旁的金丝慈竹喻示出来。金丝慈竹项端竹叶细长,下垂如钓丝状,叶形披针状,先端渐尖,基部收缩成圆形,竹杆瑰丽具黄色条纹,飘逸洒脱,瑰丽多姿,犹如团花簇锦,美不胜收。绿黄色的竹秆在阳光的哺育下,闪闪生辉,竹秆中间的金线条纹画龙点睛,灿烂耀眼,整丛竹子犹如鹤立鸡群,表现出竹子篷勃向上,虚心有节的高尚品质,和雕刻在石景上的韵字互相烘托。石景前面分别用观音竹球、佛肚竹球、一米高方竹进行点缀,宣染竹子的气氛,营造石景的生态景观;石景背后用玉韵竹、黄金间碧玉竹及佛肚竹的竹叶来衬托“竹韵”的内涵,让茂盛的竹叶来表示竹子的韵味;周边是在小佛肚竹环抱下的紫美人竹,竹以黑为美,紫色柔和发光,竹枝修长,竹叶飘洒,雍容高贵的紫美人竹在小佛肚竹的衬托下,显示高昂的气势,有温馨的观感,让背后高大参天的大树暗然失色,把“竹韵”表达得淋漓尽致。

4. 总结

绿竹栉风沐雨,心有灵犀。月照有清影,风吹有清声,雨涤有清韵,霜凝有清光,雪染有清趣。以竹为友,以竹为师,会使人悟天地之正气,育崇高之美德,激人生之理想。竹类植物正符合造园要求自然、纯朴的潮流,是古往今来园林中很好的绿化植物。从这些年来竹类植物在中国园林中的运用来看,在城市楼盘竹文化景观中的应用、在风景名胜区竹海旅游景观中的应用、在别墅区以竹韵为主题景观中的应用是竹类植物今后在中国园林景观中应用的总趋势。

5. 结束语

风景园林和园林景观的区别篇(2)

 

关键词:风景园林; 景观规划学派; 研究; 分歧与问题; 发展前途

1、引 言

随着国外新学说和新观念的引入,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一些学者又开始对风景园林名称及内涵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认为风景园林的名称已经过时,应该用“景观规划”(又称为景观设计学、景观规划设计学或景观学等,主要是根据对英文Landscape Architecture 的理解翻译而来,缩写为LA)来取代。这种讨论本是学术争鸣的好事,它可以启发人们更好地认识“风景园林”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方向,探索如何在继承中发展,在借鉴中创新的发展道路。令人遗憾的是,某些倡导以“景观规划”取代“风景园林”的学者,对于学术上的分歧没有坚持科学的精神,以讨论的方式来加以解决,而是通过媒体宣传、分解队伍、另立门派的形式来进行。这些做法在客观上已经超出了学术探讨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对风景园林的专业教育、职业定位和设计市场都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这不仅无助于解决认识上和学术上的分歧,而且还有害于园林事业、学科(专业)和学术的健康发展。由此,我们有必要对景观学派的发展方向及做法做一些分析与思考。

2 、“风景园林”更名必要性之辨对于风景园林与景观规划的名称与内涵之争由来已久

“风景园林”是目前中国园林界(包括学术界主流和政府管理机构)及社会普遍接受的一门学科(专业)和一种职业的称谓。其原因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也有社会约定俗成的共识。为与国际同行进行对等交流,其英文名称采用“Landscape Architecture”也无可厚非。因为就风景园林的学科性质、社会功能和职业活动来说,均与LA是极其相近或相似的。之所以不说其是相同的,是因为二者之间在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和差距。这里的差异主要是指存在于社会文化方面的,差距则是指在发展阶段方面的。而正是在如何认识和对待这种差异和差距的问题上引发了这场新的争论,当然其中也包括对LA的理解与翻译。以一些学者为代表的景观学派(即认为自己是真正LA的代表,和那些支持和赞赏这些主张的学者)通过利用媒体、出版物和学术会议等形式,宣传自己的主张,且已初步在社会上和风景园林设计市场上形成了一股势力,大有与传统、与风景园林相脱离之势,此种现象令人忧虑。

2.1 “风景园林”与“景观规划”的概念比较风景园林与景观规划究竟存在着多大本质上的区别呢?我们不妨对二者进行一下比较。对关于风景园林的解释,这里引用《中国大百科全书》的有关论述:“园林学(即风景园林——笔者注)是研究如何运用自然因素(特别是生态因素)、社会因素来创建优美的、生态平衡的人类生活境域的学科。[1]”它的“研究范围是随着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扩大的,目前包括传统园林学、城市绿化和大地景物规划3个层次。传统园林学主要包括园林历史、园林艺术、园林植物、园林工程、园林建筑等分支学科。园林设计是根据园林的功能要求、景观要求和经济条件运用上述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来创造各种园林的艺术形象。城市绿化学科是研究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确定城市绿地定额指标,规划设计城市园林系统,其中包括公园、街道绿化等。大地景物规划是发展中的课题,其任务是把大地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当作资源来看待,从生态、社会经济价值和审美价值3个方面来进行评价,在开发时最大限度地保存自然景观、最合理地使用土地。规划的步骤包括自然和景观资源的调查、分析、评价;保护或开发原则、政策的制订;规划方案的编制等。大地景物的单体规划内容有风景名胜区规划、国家公园的规划、休养胜地的规划、自然保护区游览部分的规划等。这些工作中也要应用传统园林学的基础知识。[1]”该辞条是20世纪80年代由已故中国现代园林学的奠基者之一——汪菊渊先生主持撰写的,之所以强调时间是为了说明当时风景园林学界的有识之士就已经对传统风景园林有了新的认识。

风景园林和园林景观的区别篇(3)

关键词:东南亚园林;住区园林;异域风情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逐渐提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住区园林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出现了多样化的异域风情园林。东南亚园林尺度宜人,细部装饰考究,且十分注重人与自然接触的方式,注重人的实际环境体验。这些特点符合现代居住生活的需求,因此广州住区园林建设中东南亚风情的应用较为广泛。通过现场走访和调研,总结出广州住区园林建设中东南亚风情常见的应用方式及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模拟园林建筑风格

广州住区大多采用直接模拟的东南亚园林建筑风格,在满足居民观景、休憩的同时,通过园林建筑的装饰性效果极大地强化了异域风情氛围。其中,园亭和园廊是东南亚园林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海珠区信步闲庭园林中的单层顶亭,采用了亭顶和亭柱贴面的方法,使园亭成为了整个空间的主体所在(如图1);而海珠区时代廊桥的园林设计则直接将廊桥引入园林空间,在充分展现园廊艺术美的同时,作为住区园林景点强调廊桥形式的作用,以此来传达“laguna”的泰式文化。

广州住区的东南亚风情园林都采用了直接模拟东南亚园林建筑风格的建造方法。在满足居民在园林中观景、休憩的同时,通过园林建筑的装饰性效果极大地强化了异域风情的氛围,其中园亭是园林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如海珠区信步闲亭的园林中的单层顶亭,采用了亭顶和亭柱贴面的方法,园亭成为了整个空间的主体所在(如图1)。东南亚风情的园廊充满了艺术美,也可以作为住区园林中的一个景点。在海珠区时代廊桥的园林中,就直接将廊桥的概念引入园林空间中,特别强调廊桥形式的作用,以此来传达“laguna”的泰式文化。

塔楼(tower)也是东南亚园林中常用的建筑形式之一,它形式特别、具有强烈符号表现意味。通常都带有丰富的细部装饰,同时也可以作为室外的泵房或者工作间,有观赏和实用的双重作用。在住区园林中,塔楼可以丰富立面景观效果,给人带来高度上的视觉变化,还可以给居民提供高处的观景点。同时,塔楼还具有连接交通的作用,如富力现代广场,塔楼连接了住区的空中花园,海珠区芭堤水岸的塔楼连接了空中走廊,可以让居民从园林直接走到建筑二层的会所(如图2)。

2 运用特色元素及典型文化符号

2.1 动物元素的运用

动物元素是东南亚风情园林最常见的元素之一,动物元素的种类以实有动物为主,即在自然界中真实存在,具有生物学特征的动物。动物雕塑喷水口的水体景观是东南亚风情园林中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水池喷水口的动物主要有青蛙、鱼、鸭子、鳄鱼、天鹅、乌龟等等。还有以动物雕塑作为独立的艺术小品,点缀在住区园林中,和水体、植物景观等要素结合形成浓郁的异域风情景观。在广州住区的泰式风情园林中,常将大象雕塑设置在住区园林的入口处,来营造欢迎的热烈氛围,烘托园林中的泰式情调。

2.2 植物与几何图案的运用

带有热带风情植物图案的雕刻也常常被运用在广州住区的东南亚风情园林中,特别是景墙和架空层墙体上,雕刻展现的植物通常以棕榈科植物、天南星科植物和水生植物为主,如椰子(Cocos nucifera L.)、春羽(Philodenron selloum Koch)和莲花(Nymphaea tetragona Georgi)等(如图3)。

2.3 具有文化内涵的植物品种运用

莲花和鸡蛋花(Plumeria rubra ‘Acutifolia')是东南亚宗教文化中植物元素的代表,具有地域文化内涵,并且适宜在广州地区生长。常见的景观形式有莲花成片或是单独几株种植在景观水池中,还有将鸡蛋花与硬质景观相结合,或者直接作为住区园林中的行道树。

3 营造热带风情植物景观

东南亚地区的热带风情植物景观体现在大量棕榈科植物的运用。在调查的广州住区园林来看,最常应用的棕榈科植物为14种,包括银海枣(Phoenix sylvestris)、散尾葵(Chrysalidocarpus lutescens H. Wendl)、蒲葵(Livistona chinensis (Jacq.) R. Br)、棕竹(Rhapis excelsa (Thunb.) Henry ex. Rehd)、软叶刺葵(Phoenix roebelenii O'Brien)、大王椰子(Roystonea regia (Kunth) O.F.Cook)、老人葵(Washingtonia filifera(Linden ex Andre)H.Wwndl)、国王椰子(Phoenix sylvestris (L.) Roxb)、椰子、棕榈(Trachyarpus fortunei (Hook.) H. Wendl)、三药槟榔(Areca triandra Roxb)、霸王棕(Bismarckia nobilis Hildebr. Et H. Wendl)、假槟榔(Archontophoenix alexandrae (F.Muell.) H. Wendl.et Drude)和短穗鱼尾葵(Caryota mitis Lour.),且常用在入口空间、中心绿地、道路空间、和宅旁绿地中。

在入口空间,常使用银海枣、大王椰子和老人葵等树形较大的棕榈科植物作为入口空间的植物主景,如时代廊桥的入口以银海枣为主景,配合散尾葵、鸡蛋花,以及大花芦莉(Ruellia elegans)、何氏凤仙(Impatiens holstii Engler et Warb.)等时花,营造出色彩丰富、热情风情浓烈的入口空间植物景观效果。在雅居乐花园会所的入口,则以大王椰子和老人葵为植物主景,配合金叶假连翘(Duranta erecta L. ‘Dwarf Yellow’)、红果仔(Eugenia uniflora L.)、驳骨丹(Grendarussa valgaris)等灌木,再点缀红花檵木(Lorpetalum chinense (R.Br.)Oliv.var. rubrum Yieh)和朱蕉(Cordyline fruticosa (L.) A. Chev)这两种彩色植物。在中心绿地,常以大王椰子、银海枣、蒲葵作为主景,如富力现代广场的园林中以大王椰子和银海枣为植物主景,配合花叶垂榕(Ficus benjamina var.)、灰莉(Fagraea ceilanica Thunb)和福建茶(Carmona microphylla (Lam.) Don)等灌木,虽然都是常绿植物,但是绿色的深浅层次不同,同样构成了丰富有趣的植物景观。

4 结语

园林中的异域风情在满足人们好奇心的同时,也反映了当今社会生活中的多元文化。在住区园林中应用异域风情,可以让居民体验生活多元性、景观多样性,有利于不同文化的交流,促进本土文化的发展。若要在广州地区的住区园林中实现东南亚风情,需要把东南亚园林的发展脉络和时代背景结合起来进行梳理,筛选出合适的景观内容、提炼出典型的文化符号,并且深入了解其文化内容和人文精神,这样才能真正把东南亚园林设计中的精髓表现在广州地区的住区园林设计中。

参考文献

风景园林和园林景观的区别篇(4)

    森林公园管理的建议。

    关 键 词 森林公园,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保护区系统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旅游业的发展和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森林旅游开发日益受到重视,森林公园也应运而生,而且发展十分迅速,已达到相当大的模程度。森林公园的建设不仅开发了旅游资源,增加了经济收入。还对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森林资源的持续利用做出巨大贡献。本文试图结合我国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发展,探讨森林公园的概念,明确森林公园在自然保护中的地位,并提出加强森林公园管理的建议。

    l. 关于森林公园的概念

    由于森林公园是新生事物,人们对“森林公园”这一名词的真正含意并非完全理解。普通的“公园”人们并不陌生,它常指城市中供居民娱乐消遣的公共设施,而森林公园却不能理解为“森林”和普通意义“公园”的简单叠加,而是有特定的含义,森林公园中的“公园”为一专有名词,来源于国外的“国家公园”

    (National Park),而国家公园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自1872年美国建立“黄石国家公园”后,“国家公园”

    一词就在全世界许多国家使用,尽管各自的确切含义不尽相同,但基本意思都指一类自然保护区。鉴于国家公园的普遍存在,1969年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IUCN(世界自然保护同盟)第十届大会作出决议,对国家公园进行定义,明确规定国家公园必须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1 区域内生态系统尚未由于人类的开垦、开采和拓居而遭到根本性的改变,区域内的动植物种、景观

    和生境具有特殊的科学、教育和娱乐的意义,或区域内含有一片广阔而优美的自然景观。

    1.2 政府权利机构已采取措施以阻止或尽可能消除在该区域内的开垦、开采和拓居,并使其生态、自然景观和美学的特征得到充分展示。

    1.3 在一定条件下,允许以精神、教育、文化和娱乐为目的的参观旅游。

    以上三个特征正是区别普通的“公园”和“森林公园”的关键所在。显然,国家公园强调其自然生态系统及其科学意义的特征,这是普通的公园所不能具备的,而森林公园却基本具备了上述三个特征。森林公园的景观主体是森林植被,多为自然状态和半自然状态的森林生态系统,常常拥有比较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该区域已由地方政府划出,给以特别的保护和管理,并主要用于开发以精神、教育、文化和娱乐为目的的旅游活动。因此,我国的森林公园相似于国外的国家公园。应该指出,国家公园是一类保护区的总称,拥有多种景观类型。森林公园的景观特征是森林植被,它仅为国家公园体系中的一种景观类型,除森林公园外,国家公园类型还应包括地质公园、海洋公园、草地公园、荒漠公园、湿地公园等。

    2. 森林公园在自然保护区系统中的地位

    多年来,国际上一直公认国家公园是自然保护区的一种类型。在IUCN的保护区分类系统中,国家公园一直是前5类自然保护区的一种类型[1]。但是,在我国森林公园并未被看作自然保护区的一种类型,有关自然保护区的统计资料几乎都未涉及森林公园,如国家环保局每年公布的《国家环境状况公报》中没有森林公园的数据。另外,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和1993年的国家标准《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其条款内容都未提及森林公园,显然把森林公园排除在自然保护区的范畴之外。

    随着“森林旅游热”的兴起,森林公园的发展越来越快,影响越来越大,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即:森林公园的性质和在自然保护中的地位如何?它与自然保护区的关系如何?为探讨此问题,我们应首先区别“自然保护区”和“保护区”的概念。一般认为,前者指狭义的自然保护区(Nature reserve),包括那些保护对象自 然性较强、科学价值较高、其核心区通常呈绝对保护状态的保护区域;而后者指广义的自然保护(Protected area),这些区域具有自然保护性质,但保护对象的自然性相对较差,保护要求也不太严格,可开放旅游。国外有许多保护区以及有些国家的国家公园都属于广义自然保护区类型。

    就我国森林公园性质而言,是以森林自然景观为主体,兼融了部分人文景观,并利用森林环境向人们提供旅游服务的特定生态区域,虽然它的管理目标是开发旅游,但这种旅游是一种生态旅游,是以保护和持续利用森林自然景观为前提,在客观和主观上都有自然保护的性质。因此,它应属于广义自然保护区范畴。不仅如此,我国众多的风景名胜区中也有许多是以自然景观为主体,如黄山、黄果树瀑布等。有些风景名胜区虽然包含了相当多的人文社会成分,但也包含了明显的自然背景,如西双版纳风景名胜区等。上述这些风景名胜区也应属于广义自然保护区范畴。

    为了将狭义的和广义的自然保护区统一起来,似乎应建立“国家自然保护区系统”的概念,该系统以自然保护性质为基础,既包括狭义的现有自然保护区,也包括广义的现有森林公园和部分风景名胜区。该系统充分强调具有自然保护性质,因而可明显区别于农业上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国防上的“军事禁区”和生活上的“饮用水源保护区”等。

    3. 森林公园与自然保护区等的关系

    在“国家自然保护区系统”的概念下,目前全国就地保护设施主要有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三个体系,这三个体系在建立、审批和管理上都有各自的特点,并都拥有一定的基础。

    3.l 自然保护区建设始于1956年建立的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经近40年的努力,至1993年底,全国已建自然保护区763处,分布于全国31个省(市、区)[2]。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6618万hm2,占国土面积6.8%[3]。并且,自然保护区类型丰富,共分三个类别九个类型[4],它们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主体。根据国家现有规定,自然保护区的建立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风景园林和园林景观的区别篇(5)

唐代园林具有大气、壮丽、质朴、赋文的四大特征,它所特有的魅力给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参考价值 。唐风园林和“新唐风”建筑也在日益复兴和发展,西安这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城也在深厚的文化积淀下显得越发有魅力,传统园林规划设计与现代科学技术融合贯通,开创了唐风园林规划与现代科技整合的新途径,也开创了将建筑文化、唐诗文化、园林文化、生态文化和民俗文化统一并且融于一体的文化整合途径,追求文化、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统一的整体景观艺术协调美。

关键词:唐代园林 ,唐风园林 ,景观设计,

引言:

唐代,这是继秦汉王朝以后我国历史上最为鼎盛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造园活动和所建宫苑的壮丽形态,比以前更加兴盛。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的山水画、京剧、烹饪并称为“中国文化四绝”, 是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唐代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全盛期的杰出代表。唐代园林的构成,在立意、相地、布局这三大理念种概括, 在建筑、山石、理水和植物等四大物质要素的创作手法种凝结,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长安和洛阳, 尤其重视城市绿化建设和园林风景的规划; 风景如画般的园林创作技巧和手法的运用, 较之上代更有所提高,并且在文人骚客的引导下跨入一个更为崭新的境界。由此可见, 从唐代园林的特点以及在中国园林历史中的地位和历史成就来看, 研究唐代园林对当代城市景观设计具有启示意义。

一:唐代园林的主要特点

唐朝园林艺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大唐王朝的辉煌成就,唐代园林的历史成就主要表现在: 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经完全形成; 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代又有所升华,对于园林景物的描绘和设计又在精巧细部上做得更为讲究。城市种的寺观在现代意义的城市中有着公共交往中心的作用, 也相应地发挥了城市公共园林的职能,现代的曲江遗址公园就是在原有的历史基础上佐以现代的再造和整合。

1.1唐代园林――文人园林的萌芽时期

隋、唐时期,园林的造诣较之魏晋南北朝更兴盛,艺术水平也大为提高。其一,隋代统一全国,修筑大运河,沟通南北经济。盛唐之世,政局稳定,经济、文化繁荣,呈现为历史上空前的太平盛世。人们普遍追求精神上的寄托和享受,而园林的享受也成为当时的风尚。其二,兴起科举制度,庶族地主和知识分子有了晋升的机会,当他们取得官僚的身分便有了丰厚的俸禄和较高的社会地位,然而却没有世袭的保证。仕途险恶,升迁贬谪无常,共同的经历形成了相同的处世哲学。在朝为官努力做一番事业,同时也为自己预留致仕罢官后的路,经营园林,便成为了当下独善其身的方法。三,科举取士,文人做官的较多,园林成为他们的社会交往的场所,在其中吟诗作画,曲水流觞也成为当时的一大盛况和流行。中唐以后,文人直接参与造园规划和设计,凭借他们对大自然风景的独特而深刻的理解和对自然美的高度鉴赏能力来进行园林的设计,同时也把他们对人生哲理的体验和思考、对宦海浮沉的感怀一并融注到园林设计艺术当中。由此文人园林当中精神意志在中表现得颇为突出,由此便出现了“文人园林”。文人园林较之士流园林之更侧重于寄托理想、陶冶情操、表现独善其身之情。当时,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庐山草堂、浣花溪草堂、辋川别业等,文人官僚开发园林、参与造园,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而逐渐形成了比较全面的园林观――以泉石竹树养心,借诗酒琴书怡性。这对于宋代文人园林的兴起及其风格特点的形成也具有一定的启蒙意义。

1.2唐代园林――园林式别业山居

别业一词是与“旧业”相对而言,业主往往原有一处住宅,而后再造别墅,称为别业。称别墅时,则是突出其园林气氛以区别于一般住宅。

别业和庄园有时含义相同,有时不同。别业建于业主所属领地或田产范围内的,与庄园相同;有的别业是一所包括有住宅的独立的园林。别业和宅园的区别在于:前者位于郊区,是以家宅为主体的园林;后者位于城市,是在家宅用地中划出一部分用地专门布置成园林,供玩耍休息之用,同家宅分开。别业同庄园和宅园虽有区别,有时并不严格划分。中国园林史上最著名的别业当推唐代诗人兼画家王维的辋川别业。

辋川别业营建在具山林湖水之胜的天然山谷区,以植物和山川泉石所形成的景物题名,再设计的过程当中把大自然的美和人本身的意念结合在一起,更为突出得表现了山水树木之美,在可歇处、可观处、可借景处,相对于地面、建筑、亭馆、廊榭,创作成附有自然之趣,又有诗情画意的自然园林景观。王维写诗成画,做景为诗,而他的辋川别业当属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典范

1.3唐代园林――唐代宫苑和游乐池

唐朝国力强盛国泰民安,长安城宫苑富丽堂皇威严壮丽。大明宫北有太液池,池中蓬莱山独据,池周蜿蜒回廊四百多间。兴庆宫以龙池为中心,其周围有多组院落。大内三苑以西苑最为优美,苑中有假山,湖池,渠流连环。长安城东南有芙蓉园、曲江池,一定时间向公众开放,其实就相当于古代一种公共游乐场地,曲江池就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公共休闲广场。

唐代的离宫别苑,比较著名的有麟游县天台山的九成宫,是避暑的夏宫;临潼县骊山之麓的华清宫,是避寒的冬宫。曲江池遗址公园沿岸,宫殿连绵,楼阁起伏,垂柳如云,花色人影,景色绮丽,是唐长安城著名的游览胜地。 盛唐时期,贵族仕女,车马侍从,樽壶酒浆,笙歌画船,悠游宴乐于曲江。新中的进士,在考场及第之后,也每每成群结伴,到曲江大摆筵席,饮酒作乐,正所谓“曲江流饮”,而这一胜景也被称为“长安八景”之一。

二: 现代唐风园林及建筑的主要特点

唐风园林建筑的特点继承于古代唐园林的风格基础,表现在更为大气和现代的建筑风格及造园艺术。其风格古朴大气且灵活多变,对于自然的遵循以及历史背景的运用使其在当代园林艺术当中熠熠生辉。

2.1大唐芙蓉园的建筑风格及特点

唐芙蓉园景观设计原则:大唐不夜的原则;科技含量第一的原则;民族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原则;三步一景、五步一观、大园林套小景观的原则;360°景观原则;室内装饰室外化原则;大气、大方、巨大原则;全部亲水原则;动物与人共生共存原则等。 大唐芙蓉园景观突出的文化特点:大气磅礴,精致经营,巧借地形之利,彰显出帝王至尊的“皇家气象”。营造更具表现力的山水,富丽壮美,诗意盎然。 曲江园林文化区是唐都长安建筑特区,建筑、园林、文化三者和谐统一,在形式和内容上具有开放性、多样性,着重突出以下特点: 1、“天人合一”的东方智慧 2、崇尚开放、追求创新的思想境界。 3、崇尚精英、文化至上的思维模式。 4、个性解放与享受生活的自由思想。 5、唐诗、唐风贯穿全园景观文化始末。 6、景观要有文化性(突出长安特色,尤其突出曲江文化)、通俗性、代表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参与性六大特征。

2.1.1建筑规划

大唐芙蓉园的建筑规划的原则是,芙蓉园整体布局力求做到保持原有的历史风貌、现状地形和旅游功能并将三者有机的结合。 大唐芙蓉园采用了南园北池的大格局。在山水布局上,南边起伏不平,北池曲水萦回;在建筑布局上,南依丘陵,北临湖泊,东滨池岸,西望雁塔。其风貌大致遵循原有的历史特点,并加入了现代的设计因素理念。 根据场地地形地貌现状及周围景观环境,在山水布局的基础上,营构景观、景区、景点,以满足两份概念创意策划所提出的各项功能要求。以湖为主,环水布局,北岸景点适当分散,南园景区相对集中。疏密有致,虚实相应。

2.1.2 山水格局

山水格局分为水局和山形:水局,以2002年蓄水成形的湖面为主要水体,在园之东南角规划了将来与曲江南池相接的水体,通过芳林桥的水叠落而下;芙蓉池在南边,“曲水流觞”之水注入,其中;“紫云楼”与“九重天”之间增辟池面,该池西接“曲水流觞”,东有蜿蜒溪流与“芳林桥”以北湖面相连。如此形成了全园一个完整的水系。山形,整理东区山形,一是使其轮廓与远处南山相呼应,二是丰富其本身地貌,略施沟豁,为“唐诗林”提供造景条件;中心区紫云楼东、南、西三面“群山”环抱,山势东高西低和湖北面岗峦起伏有如屏障的山形总态势相对应。

2.1.3绿化景观

绿化景观采用了以下的特点:材料选择,首先选择历史记载中曲江一带多用之品种,如柳、桃、梅、杏、枫、竹、芙蓉、莆、菰、牡丹、草等。适当配置现代喜闻乐见的品种,如玫瑰等。 布局,全局注重大效果,成片、成带、成群栽植,在主要建筑及景点内外,绿化配置格外体现不同的诗情画意。

2.1.4建筑风格及色彩

全园建筑均采用唐风,建筑色彩多以灰、白、赭色、茶为主,如青瓦顶、青砖墙、白粉墙、赭红或茶色木构系统,石材台基等。在紫云楼等少量标志性建筑的鸱尾,屋脊局部重点部位可施以金色,增添几分皇家气氛。

2.2大唐芙蓉园对西安唐风园林设计理念的启示

2.2.1设计理念

遵循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念、唐代美学理念、景观生态学原理和中国传统地景学规划理念,回归园林设计的基本哲理,开创现代唐风园林设计的新思路。

2.2.2文化的统一与协调

以生态景观、山水景观、人文景观、建筑景观和植被景观融为一体的组合景观设计方法;以生态功能、文化功能、景观功能、社会功能并重考虑的组团功能设计方法;采用了景观格网技术、多媒体技术、影视传媒技术和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并将传统园林规划设计与现代科学技术融合贯通,开创了唐风园林规划与现代科技整合的途径。

2.2.3人与景观的协调统一

在大唐芙蓉园当中建造有许多供游人玩耍的景观小品,五步一景十步一观,水车,纱网,水榭,廊亭都在无意当中创造出了景观和人的互动关系。而宏大的水幕电影也在傍晚为人们呈现,在游览了一天后,静静坐下来在水幕电影前,在九重天前,在悠悠唐代历史的感染下,品味这大唐风韵,体味着华夏文明。在大唐芙蓉园中没有一处景观不与人的互动相结合,无论是道旁的座椅,还是水边的廊亭,亦或者塔上观景平台。只有与人的互动相结合的景观才是最为完美的设计,而大唐芙蓉园不仅在这方面特点突出,还在与历史的结合下对人们的历史观进行了洗礼和体验,、让人们更为有着华夏子孙的血统而骄傲和自豪。

大唐芙蓉园已令国人震憾,世界惊奇,它已迎接了中外等重要客人,如今成为颇具特色的唐风文化旅游“地点”。著名作家贾平凹在“大唐芙蓉园记”中赞美道“闻名来游园,游园而忘归……它不再是中国传统山水园林的模式,而将盛唐最有代表性的诸多主题文化让建筑园林大师们赋予景点,每一处都有说法,每一处都成了文化祖庭……”夕阳下的大唐芙蓉园尽染着更美妙的风采,令人久久回味,而它对于中外建筑史的影响也将是深远的。

三:结论

综上所述, 唐代园林特征可以概括为:大气,壮丽,质朴,赋文等。国力昌盛的大唐造就了唐代园林大气磅礴的特征。唐风园林的复兴也意味着人们更加注重了生态以及自然环境与人的和谐,而唐风园林也更加贴近历史,能使历史更好的传承下去,中华文明千百年来的积淀也将会在现代城市中耀眼生辉。本文以唐代园林精髓的总结来对当代唐风园林的设计以及现代城市规划进行指导,而这一课题也将在以后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周维权 , 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0;

曹林娣,中国园林文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4;

张锦秋,文化历史名城西安建筑风貌【J】,北京:建筑学报,1994.1;

吴家骅,环境设计史纲【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

王如松,城市生态调控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3;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第七版)【M】,北京:百花出版社,2005.4;

西安环境保护研究所,长安芙蓉园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2003.10

孙炬,西安曲江新区规划理念【J】西维艺术网,2005.2

王景慧,阮仪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风景园林和园林景观的区别篇(6)

关键词:风景园林学;建筑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3)04-0000-00

收稿日期:2013-06-04

修回日期:2013-07-02

1学科现状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公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与建筑学同时位于我国110个一级学科之列[1]。建筑、园林、城乡规划3个学科各有特点和规律,但是在学科发展的过程中,三者需要互相依赖、融合、促进,立足各自的学科基础,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2]。风景园林学可设5个二级学科或方向: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大地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园林与景观设计、园林植物应用、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3]。21世纪是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时期,风景园林学的内涵和外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3]。风景园林的外延包括景观建筑、构筑物与工程设施的设计与建设等。

2风景园林专业发展

风景园林学科名来源于西方学科名“Landscape Architecture”,由于早期翻译的差异和学科认识的局限,历史上曾被译为“景观建筑学”,偏向人工营建的景观。当时也有“风景园林”这一概念,偏向自然风景的内容。两者经常被比较区分,认为两者各有侧重,也有被认为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2011年后颁布的一级学科目录中的“风景园林”学科名,与西方“Landscape Architecture”相对应,融合了以往的“景观建筑学”和“风景园林”两个概念,属于旧词新涵义。中国的风景园林学科也有一定的历史,以1951年原北京农业大学和清华大学合作设置的“造园组”为学科诞生的标志[4]。

新颁布的一级学科对研究内容进行了扩展,并明确了方向,能被业内接受。“景观建筑学”在历史上曾呼声较大,但容易与建筑学专业混淆,其内容也被涵盖在新颁布的一级学科内,并被替代取消。“景观建筑学”或许改称为“景观营造学”比较合适, 这里的“建筑”不是建筑学中的一种类型建筑,如公共建筑、文化建筑等,而应该是“营建”“营造”的意思。目前,中国的风景园林学科被设置在农学、林学、工学及艺术学等众多门类及学科中,没有统一的研究内容,侧重点甚至还会大相径庭,这也导致了国内对这个学科内涵的认识模糊不清,继而影响与同列一级学科的“建筑学”“城乡规划”专业互相渗透。

全国目前的风景园林专业或风景园林课程主要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农林院校的风景园林教学体系,重点是园林植物和园林规划设计,偏重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另一类是建筑院校的风景园林教学体系,重点在人工环境的规划设计。

3学科关系

风景园林专业是以室外人居环境――开放空间( Open Space) 为中心, 跨越庭园、城市绿地和区域景观尺度的规划与设计,融合城市设计、城镇土地利用规划等。这是“城市绿地――城市开放空间――区域景观”空间层面的专业[6]。在某些空间尺度上,建筑属于风景园林中的一个元素。如何利用好建筑元素,控制好建筑元素的体量、形式及建筑围合的户外空间,是风景园林项目成败的一个关键点。

建筑学专业先于风景园林学,是一个成熟的系统性学科,其研究内容明确。与风景园林相对而言,建筑学研究的是室内人居环境。两者虽然有内外之分,但研究内容存在交集,涉及的学科领域也有交集。建筑内环境需考虑外环境的影响,与建筑相关的小环境应该由建筑师和风景园林师共同完成。

目前,我国建筑学专业的基本教育还是以西方现代主义建筑教育理论为基础,重建筑的功能和实用性,过分注重场地内部的关系与结构,忽视建筑本身应具备的社会、时代与地域属性,没有建立与实际场地以至更大范围地域相关联的设计思维[7]。建筑设计受诸多技术限制,包括规划条件、功能、结构、设计规范等,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做设计时,往往花大部分精力来满足限制条件,而无力融入建筑设计的理念或情感元素,即类似后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想。风景园林学科的景观设计受技术条件限制较少,重景观视线,强调场地情感、人的宜居感受,给设计者很大的创作空间,可以突破学生做建筑设计时的思维局限。故建筑设计融景观设计的教学方式,不仅解决实实在在的项目设计问题,加强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而且能培养后现代主义的建筑思想。

4社会需求与现状

从2001年开始的短短10年间,中国城市建成区的绿化覆盖率从28.4%提升到37.37%,人均公园(公共)绿地面积从4.6 m2上升到9.71 m2 [8]。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整个社会对生活环境的品质日益重视。现代建筑设计需要满足城市规划对场地的限定与要求,而规划对于场地的控制指标中往往包括25%~40%的绿地率,这就意味着一个建筑作品不仅仅需要处理建筑本身,它的周边环境特别是绿地也成为重要的设计内容,这些任务通常落在与建筑师配合的风景园林师身上[5]。

为满足社会的需求,景观及园林设计公司日益庞大,但目前该类公司的人员格局普遍存在缺陷,景观设计师不具有建筑设计的能力,或公司建筑设计力量较弱。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司的对外工程服务,造成一些项目不能独立完成。就广州几个主要的景观设计公司而言,如广州园林院(简称,下同)、广州普邦、广州怡境等,都存在这一问题,比如风景度假区规划项目,涉及到景观建筑就无法承担。这与公司的人员招聘有关,公司主要以景观设计师为主,而且所招的景观设计师很多是来自农林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农林院校出来的学生往往侧重植物和纯景观教育,建筑设计能力较弱。

须将景观与建筑一体考虑的项目比比皆是,如资源再利用方面,考虑“可持续发展”,旧建筑区域的再利用开发工程;城市公共空间界面的景观建设;大型公共建筑中的垂直景观[9]。有些小型项目同为设计类的内容,但没条件细分工种,建筑和景观往往一体设计,由同一班设计师完成;大型项目,虽有条件分工设计,但由于建筑与景观关系紧密,设计师必须同时了解不同领域才能互相配合。

景观与建筑结合的社会要求促使景观设计公司和建筑设计公司进行人员调整,特别是景观设计公司。易道景观公司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公司原先定位为景观设计,后融建筑、规划于一体,设计师的配置也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项目要求。

风景园林学现与建筑学同为一级学科,虽然明确了风景园林的学科内容,但其概念依然可能令人误解,并与建筑学关系疏远。景观设计公司的人员构制跟院校的人才培养关系密切,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往往不会做跟景观有关的建筑设计;而建筑学专业学生又不屑做景观设计,以为只是植物配置或者绿化小品的内容,且本科对传统的园林建筑设计的教育也不充分,而且建筑学专业毕业生不愿意去景观设计公司。简单地说,学建筑的不重视景观设计,学风景园林的不会建筑设计,导致综合性人才的缺乏。

5教学策略

5.1两学科设置互补的课程

目前风景园林专业设置有园林建筑设计,但深度不够,特别是农林院校下的风景园林专业教育。而且建筑设计的内容可扩大范围,跟景观关系密切的建筑类型都可以纳入,如度假别墅、度假酒店、会所等。也可以强调传统园林建筑的设计,不光是建筑形体,还要考虑传统园林建筑构造,以应对实际工程。考虑到风景园林专业学习的内容较多,5年制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是主流,故建议风景园林专业改为5 年制比较合适[4]。

建筑学专业教育不能仅限于《景观设计原理》《园林史》之类的理论课程,还要加入景观设计环节,如公园规划设计、城市广场设计;每个类型建筑设计中也应融入景观设计。

5.2设置景观建筑二级专业

这里的景观建筑专业并非以往的“景观建筑学”,而是建筑学和风景园林学的一个分支及综合,研究的内容是与景观密切相关的建筑类型及其相应的户外环境,这个环境不限于建筑庭院,可扩展到城市绿地。

华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曾经培养过建筑与景观的综合人才,并受到社会企业好评。在学院建筑学专业成立之初,有过4年制的景观与建筑设计方向。专业教育上,建筑设计教育2年,景观设计教育1年半,毕业设计半年,学制比较紧凑。学生兼具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能力,特别适合景观规划设计公司,也得到了公司的认可。可惜在5年制建筑学专业申请下来后,这个方向被取消。

5.3通识教育

将风景园林、建筑学、城乡规划学3个一级学科设置在同一学院,三位一体。头两年专业教育在同一平台上教学,第三年开展各专业的内容,这也有利于响应国家的“通才教育”。这种模式是解决这一社会需求的最有效方法,国内比较成熟的工科院校的建筑学院都这样设置,如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由于历史原因,农林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和建筑学专业往往分布在不同的学院,或只有风景园林专业,如华南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这样会形成各学科较独立,交融性差。三位一体的模式,应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专业互补的理念,同时各学科的师资力量需平衡,不能一方主导,才能达到教学上的互补。

6总结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城乡建设一日千里,各种新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涌现,包括可持续发展问题、资源环境的危机、城乡矛盾的加剧等。3个学科涉及的领域与社会发展密切,如今在建设中也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1]。城乡规划和建筑学这2个学科的渗透关系引起了各界的重视,在风景园林学科成为一级学科之初,我们也要重视风景园林学与建筑学及城乡规划的渗透关系。

参考文献:

[1] 吴良镛.关于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同列为一级学科的思考[J].中国园林,2011(5):11-12.

[2] 齐康.尊重学科,发展学科[J].中国园林,2011(5):13.

[3] 王绍增,王浩,叶强,等.增设风景园林学为一级学科论证报告[J].中国园林,2011(5):4-8.

[4] 林广思.1951-2006年中国内地风景园林学科与专业设置情况普查与分析[J].中国园林,2007(5) :7-13.

[5] 张汛翰.加强建筑学专业的风景园林教育[J].中国园林,2001(8) :10-12.

[6] 林广思.论我国风景园林学科划分与专业设置的改革方案[J].中国园林,2008(9):56-63.

[7] 林磊.如何在建筑学教育中植入景观规划设计的差异性教学[J].华中建筑,2009(11):173-176.

[8] 仇保兴.建设绿色基础设施,迈向生态文明时代[J].中国园林,2010(7):1-5.

[9] 赵秀恒.景观与建筑的融合景观建筑学的发展与实践[J].时代建筑,2002(1):18-21.

作者简介:

姜 磊(1980-),男,浙江人

风景园林和园林景观的区别篇(7)

关键词:生态理念;城市园林景观;城市规划

城市是高密度的人类聚居地,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对园林景观和休憩活动场所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城市化进程园林景区建设,加速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现象。20世纪 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开始实施人与生物圈(MAB)计划,城市自然保护与生态重建活动在世界各国广泛开展。在这种背景下,城市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越来越被重视。

一、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涵义与意义

景观生态规划是在风景园林学、地理学和生态学等学科基础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和土地规划与设计、自然保护、资源环境管理及旅游发展等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意义: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景观生态规划在区域范围内合理安排资源的开发,避免重复建设和粗放利用,可以保证土地资源合理高效地利用,保护自然景观和传统景观免遭破坏;有利于改善人居环境。景观生态规划不仅能保护自然环境,同时考虑景观的视觉美学效果。使人们在获得物质利益的同时,获得了精神需求的满足,改善人居环境成为景观生态规划追求的境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成为景观生态规划的目标;有利于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景观生态规划以自然景观的保护、自然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人与自然作用和谐为主,以人为本,注重景观的丰富度,以规划对象景观化为手段,谋求人居环境的改善,最终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二、生态型城市园林景观规划的基本特点

①宽厚的绿化网络

街道绿化带是城市园林的骨架,其宽度要占街道总宽度的32%以上,并与临街单位的庭院绿化相结合,形成宽厚的绿化网络。这一网络向郊外延伸,与防护林体系相互连通,促进市区与郊外气流的交换,以利于消除城市的 “热岛效应” 和稀释扩散城市空气中的污染物质,提高道路绿化带的生态效应。

②丰富的园林景观

植物造景是现代园林景观的主要成分,利用植物的色调对比与层次排列,高低错落,疏密相间及季相变化,创造以自然美为特征的立体空间艺术。利用文学、 绘画的艺术规律,通过植物种植设计,把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并上升为诗情画意,创造主题,创造意境,创造融合自然美、建筑美于一体的综合造型艺术,形成特色各异的园林景观。创造园林景观,不要抄袭传统园林以建筑为主的套路,园林建筑在现代园林绿化中只能作配角。要因地制宜,因形随势,要保护利用古老树木和自然景观,以适应生活情趣的多样化。

③良好的生态园林环境

城市的生态环境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物质条件。城市生态环境具有现实经济价值,而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是靠建设园林城市来实现的。园林城市有一个庞大的植物群落,具有吞噬 CO2、分泌杀菌素、吸附飘尘、减弱噪声、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及改善小气候的巨大能力,使城市形成无污染、无飘尘、无噪声、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的园林生态环境。园林生态环境的形成,是园林城市最重要的标志。

④有特色的城市风貌

城市风貌决定于它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形成的风土人情。在建设园林式城市过程中,以城市的历史为红线,用园林艺术手法表现它的地理特征、传统特点以及现代风采,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园林城市风貌。南方城市与北方城市,依山之城和滨海之城,文明古城和新型城市,其园林风貌各有千秋,各有特色。

三、建设生态园林型城市具体措施与思考

1、建设生态园林型城市具体措施

①强调园林景观的生态规划

风景旅游区以自然山水景观为载体,但自然山水是有缺陷的,只有经过人工改造,才能达到趋于完美的境界。而其中的园林景观恰好是按照人的意志创造的, 是在深刻领悟自然山水景观的基础上典型化的人造自然景观。但是,这种创造要求不违背自然的本性,而是顺应自然并更加深刻的表现自然。

尊重生态过程进行景观规划是生态规划的核心。在开发过程中,维护区域山水格局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是维护园林景观生态安全的一大关键。生态规划特别注意到传统景观规划设计的不足,提出土地利用应体现土地本身的内在价值。景观生态学为景观规划提供了一个新的思维模式――景观生态规划。景观生态规划关系到景观安全格局实现。景观安全格局理论与方法为解决如何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以最经济和高效的景观格局维护生态过程的健康与安全问题。景观安全格局理论在恢复和重建园林景区的景观生态系统,有效阻止生态环境恶化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强调生态安全是景区的基础,是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②加强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境系统

长期以来对引种奇花异草的偏好以及对乡土物种的审美偏见,导致绿地系统的综合生态功能不强。近年来物种人侵所导致的区域生境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告诫人们, 盲目而非科学地引种可能在若干年后会给本地生物多样化带来致命打击, 导致大量本地物种消失,直接影响到本地生态的安全。生物的多样性出于生态环境本身的需要,其同时也构成了自然景观。园林景区要有生命力就必须建立在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基础上。

城市园林景区的开发一方面要保护自然资源,另一方面需要对在开发过程中破坏了的自然资源进行补偿和恢复,建立类似于自然生境的人工生态系统,并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特别是补偿和恢复过程中,应强调本地物种的合理选择应用, 以建立多样性的乡土生境系统。这就需要保护自然地形及其植被,形成适应多种生物需要的人工小气候。自然地形大多是自然起伏,曲折回环,或脊或谷,虚实相生,有利于受损生境的补偿和恢复。而人工地形设计有时也是弥补受损生态环境有效措施之一,同时它也是创造差异性城市园林景观的重要手段。

③重视城市园林系统总体规划中园林水系规划

城市园林绿化和景观作为城市中惟一具有自净能力的系统,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美化城市景观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在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已为人们所认同。但随着城市园林景观的迅速发展, 景观和绿地面积日益增加,园林景观用水量逐年提高。目前,我国城市园林景观多以自来水为水源,且利用率很低,这使城市有限的水资源更加紧缺, 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城市园林景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总体规划阶段,就应合理布局城市园林景观和各类绿地,充分利用天然的河流,湖泊水系, 形成良好的城市生态水景系统,尽量减少以洁净水源维持的各类人工水景。同时, 尽可能将各类人工水景与城市天然水系、绿地灌溉系统相连,使水资源最大限度地重复利用。

④结合人文精神,创造独具特色的城市园林景观

现代文明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传统园林艺术的主要理法――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就是强调体验本区域之宜(包括宜和不宜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并保护和发展山水格局和特色。园林景观作为艺术而言必须创造特色。而景观创造是客观的,取决于在客观上是否能与观景者在心灵上是否产生共鸣。作为园林景观,既受到区域环境与历史文化的制约,又因这种制约而形成了独特的区域特色。一方地域必有一方特征,包括山水格局,植物群落与人文历史等。人们所要做的就是赋予景观以文化内涵,从而烘托景观意境,把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相融合,使景观因文化而更加意境深远,使文化因景观而更能具象传承。

2、建设生态型园林城市的具体思考

良好的规划有赖于好的执行与实施,笔者认为,建设生态型的城市园林景观应立足城市实际,因地制宜,注重地域文化与特色的挖掘,具体思考如下:

①加强城市公园规划与建设

生态保护首先是整治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应加强绿地建设,绿色植物及其群落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光合作用、蒸腾等生理、生化过程改善小气候,达到冬暖夏凉;增加空气湿度,制造氧气,吸收有害气体,滞尘,防御风沙,减低噪声,防治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从而维护城市生态平衡。

城市公园是绿地建设最多、绿色植物及其群落最集中的地方,因此,加强都市公园规划与建设,是城市景观规划的主要措施。

②控制用地性质,增加绿地面积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城市绿地的发展提出总体目标和要求,并对城市的各类绿地进行规划布局,从而控制城市绿地的建设和发展。坚持绿地系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同步实施,是加速发展城市园林绿化的关键。

③合理进行植物配置,提高绿地中的绿量

在城市不同性质的用地中进行植物配置,应根据用地性质、建筑物的功能和营造景观的要求以及各地的气候变化特点,合理选择绿地的整体设计风格及树种,力求做到适地适树,科学合理地配置植物,使丰富的植物群落组成多样的园林空间和园林景观,达到既绿化美化又改善环境质量的目标。

④园林绿化应尽量保护原有植被和自然地貌

目前在很多地方,特别是在城乡结合部位地区经济开发上,大规模的推土、 移山造地,将原来的风水林毁坏,搞住宅、厂房,或大广场、大草坪等。从生态观点看这是不可取的。在城市或城郊,能保持一些本乡的疏林植被是很必要的,它们是当地物种的代表,对研究当地生态环境及社会变迁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⑤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应避免陷入几个误区

如何正确认识园林景观的真正意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科学价值,实现在保护前提下的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和健康发展,克服和排除当前在园林景观认识上的种种误区,坚决制止和纠正各类严重的破坏性开发与经营行为, 尤其必要。

误区之一:园林景观资源等同于特种市场商品;

误区之二:园林景观等同于旅游区;

误区之三:园林景观等同于宗教地;

误区之四:园林景观等同于娱乐场;

误区之五:园林景观等同于另类城市建设用地;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人口密集、工业发达、交通繁忙和环境污染,使城市生态失去了原有的平衡。为使破坏了的城市生态平衡得到恢复和健全,以建立宁静、 舒适优美的环境,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好办法是用生态学的观点和途径进行园林规划和建设,从城市环境质量要求进行规划建设,以实现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