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程序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程序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0 14:40:06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程序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程序篇(1)

关键词: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们对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十分重视,而风景园林也得到了长足的建设。植物作为风景园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园林中的地形、水体、建筑等要素共同构成丰富多彩的景观,不但能够满足园林的空间构成、艺术构图需要,同时也是风景园林的生命特征。因此,植物景观在风景园林建设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确保植物景观在风景园林中的作用,就必须做好其设计工作。下面,就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展开探讨。

1 园林植物景观发展概况

园林植物景观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经形成了一套用于指导种植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大量的优秀园林作品。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剧,现代园林建设的需求在日益增大。同时,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多,项目类型也更趋于多样化。从传统园林中的庭院栽植以及花坛、花境设计到现今的城市开放空间、河湖绿化、城市景观营造、湿地公园、郊野公园等大尺度的规划设计,以及屋顶花园、暴雨花园、生态修复、废弃地修复治理等项目的增加。现代风景园林包含的内容越来越趋于综合、多样化,涉及的专业领域也越来越多。

2 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和实践

风景园林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衡量一个园林作品的好坏在于其真正落地实施后的效果。植物景观更是如此。实践中经常出现由于风景园林师缺乏对于植物规格、体量以及苗木来源的认知,而造成设计图纸无法指导施工建设,或造成建设后的效果与初设愿景相差甚远的现象。因此,植物景观施工图纸的绘制和施工过程中对设计的调整显得尤其重要。

一个具有良好社会、生态价值的优秀园林植物景观作品的实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具备一套用以指导现代园林植物景观建设的从植物景观设计到施工建设的完整体系。该体系可以解决目前园林植物景观规划建设中的诸多问题,可以拓宽植物景观规划层面理论研究的思路,明确植物景观设计的内容,规范植物景观设计程序,为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师提供一份操作性较强的工作方法。

3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探讨

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借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程序,归纳为现状分析、概念及详细规划、方案设计、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设计的现场调整六个阶段。

3.1 现状分析

现状分析是植物景观设计的基础,是指导植物景观立意的关键。现状分析的深度和广度将直接影响到后续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这个阶段的内容包含资料收集、现场调研、周边考察三个部分口

3.1.1 资料收集

资料收集包括地方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场地所属地区的地域性植被分布;当地气象、土壤、水文、地质的基本概况;地方志中提到的古树名木以及与植物相关的典故等。

植物景观设计程序

植物景观设计程序

3.1.2 现场调研

现场调研是对场地信息搜集的过程,包括场地的生态因子,如现有植物资源、地形、土壤、水文条件等。

3.1.3 周边考察

除了要熟知场地内的基本情况之外,还要了解场地所属城市的绿化用地状况,如城市绿化整体面貌、城市各类型绿地的概况以及苗圃用地的苗木情况等。通过对场地周边大环境基本情况的了解,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规划用地特征。

现状分析是对场地解读的过程。利用人工判读结合地理信息技术,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总结出营造植物景观的优势和限制性条件。

3.2 概念及详细规划

以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绿地系统专项规划为指导思想,明确规划用地的绿地类型,深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初步确立植物景观规划思路,提出植物景观规划特色和亮点。

3.2.1 植物景观概念规划

植物景观概念是基于项目总体规划的定位、主题,结合现状分析,提炼出的属于该场所的最具特色的植物景观设计立意。概念规划需要认清植物景观设计的目的,明确植物景观基调,从宏观层面整体把控植物景观结构和内容,是指导植物景观营造的核心。

3.2.2 植物景观空间规划

现代大尺度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占有较大比重,一般性公园70%以上的陆地面积是绿化用地。因此,植物景观的空间布局结构对项目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构成植物景观的空间类型多样,尺度变化的范围也较大。在概念及详细规划阶段,以宏观尺度的空间疏密分布及其序列为植物景观空间规划的重点。空间疏密主要是指植物覆盖地表的程度,一般分为密林、疏林、疏林草地三类。植物景观空间规划是植物景观立意表达的方式之一。

3.2.3 植物景观特色规划

植物景观特色规划是概念规划的深化内容之一,是丰富植物景观内容的关键,也是体现场地特色的重要手法之一。在了解场地功能定位的基础上,结合现状分析,在适宜地段营造适宜的植物景观,构建植物景观特色分区,确定分区基调树种。植物景观特色分区是植物景观的立意表达,各特色分区之间有主次之分,同时也是一个有序的整体。

在面对大尺度风景园林规划项目时,植物景观的分区规划是指导植物景观深化设计工作的有效手法之一。

3.2.4 植物景观时序规划

植物景观的时序变化是不同于其他景观要素的独特之处。时序变化包括日变化和年变化。日变化主要体现在小尺度空间内。在概念及详细规划阶段,植物景观的年周期变化为规划重点,包括季相变化和近、远景规划。将植物不同的季相景观统筹在园林空间中,通过植物不同的季相景观特征强化空间中的时序性。植物景观季相规划要与植物景观特色分区相结合,不同的特色主题对应不同的季相变化。植物景观远景规划,一般选择20年或50年作为调整节点。根据植物预期的生长速度和变化速度,对目前的植物规划提出调整建议,进行远景规划。

3.2.5 植物景观色彩规划

色彩是对植物景观欣赏最直接、最敏感的内容。在植物景观营造中,色彩不仅可以使植物景观变得更有趣,而且还可以引起人们的情绪变化。植物景观色彩规划从宏观层面确定植物色彩的基调及布局,明确植物景观主题立意。

3.2.6 树种规划

树种选择应从抗逆性、生态功能、美学特性三个方面人手。抗逆性主要包括植物的耐早性、耐寒性、耐膺薄、抗污染、抗病虫害等。植物的生态功能是指植物保护自然环境(自然生态系统)免受破坏(向不良方向发展)的功能,主要包括碳氧平衡、蒸腾吸热、吸污滞尘、减菌减噪、涵养水源、土壤活化、养分循环、维系生物多样性和防灾减灾等。美学特性包括植物外在的观赏价值和内在的文化特征、地域特色等。

3.2.7 植物群落结构规划

植物群落是植物景观构成的基本单元。乔灌草复层混交的自然式群落结构形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受功能需求及植物景观立意的需求,植物群落结构形式趋于多样化,包含乔木单层结构;草本地被单层结构;乔木与草本地被、灌木与草本地被的二层结构以及乔灌草复层结构。在概念及详细规划阶段,应从宏观层面梳理植物群落结构的布局,初步确定主要植物群落结构类型分布。

植物景观概念及详细规划从宏观层面把控植物景观的整体发展方向,有力地指导下一步方案设计阶段的工作。风景园林中植物观规设划计的程序与方法

3.3 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是对概念规划阶段内容的调整、深化过程,需要从大尺度宏观规划层面深人到中小尺度的设计层面。这个过程需要在充分掌握、正确理解规划内容的基础上有序地展开。以植物特色分区为基础,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植物群落组合单元内,针对空间构成的主要群落进行深化设计,主要包括群落的空间设计、植物材料的选择、群落的平面设计、立面设计。

3.3.1 空间设计

方案阶段的植物空间组织设计,以植物景观特色分区为单元,通过功能、视线的分析,对规划层面的空间关系进行细化,划分出大小不同的密林区、疏林区以及开敞草地的位置和范围。

3.3.2 植物材料的选择

为不同的群落单元选择组成该群落的主要植物材料,包括乔木、灌木、地被、藤本、水生植物等。同时要明确构成该群落的基调树种、骨干树种以及各类型植物之间所占比例。

3.3.3 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指群落构成空间在平面上的布局。平面布局反映了群落与群落之间的空间组织及群落内植物材料在水平方向上的疏密、前后关系。林缘线设计是平面设计的重要内容,是指树林或树丛、花木边缘上树冠垂直投影于地面的连接线。林缘线是植物配置在平面构图上的反映,是植物空间划分的重要手段。空间的大小、景深、透视线的开辟,气氛的形成等大都依靠林缘线设计。

3.3.4 立面设计

群落的立面设计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植物群落结构,其二是林冠线设计。植物群落结构设计指群落的层次及各层次间的尺度、疏密、空间关系。林冠线是指树林或树丛空间立面构图的轮廓线。不同高度树木组成的林冠线,决定着游人的视线,影响游人的空间感受。

3.4 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是继方案设计之后的再一次深化设计,是对方案设计内容调整和细化的过程。初步设计可充分借鉴传统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和方法。初步设计确定主要植物种类、名称、位置,同时需要控制数量及株行距,并标明现状植物。

在项目实践中,种植初步设计往往与方案设计阶段或施工图设计阶段相结合。

3.5 施工图设计

植物施工图设计是植物种植施工、工程预算、工程施工监理和验收的依据,应准确表达出种植设计的内容和意图。

植物施工图设计在对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进行适当调整后,标明植物种类、名称、株行距、栽植位置、栽植密度、植物规格、数量。保留植物需标明树木的名称和数量。植物施工图绘制需结合放线网格,或放线尺寸。关键植物应标明与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或地上管线的距离尺寸。对于种植设计较复杂的地段,可分为乔木种植图与灌木种植图。对于需要特别说明的设计可配合植物立面图。

除此之外,还需根据项目有针对性地编写种植工程说明书及植物材料表。种植工程说明书包括植物材料的选用情况、苗木质量要求、苗木栽植方法、栽植土理化性质要求、大树移植方法以及养护管理手段等。植物材料表是对项目所用苗木的统计,材料表应包括序号、中文名称、拉丁学名、苗木规格、数量及对苗木的特殊要求。

3.6 设计的现场调整

施工现场配合是设计调整和再优化的过程。在种植施工中难免会遇到一些设计阶段无法预见的问题,这有可能会影响到最初的设计理念和景观效果,此时需要设计师快速地进行设计的现场调整,既能解决问题又不影响预期效果。设计的现场调整是项目实施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植物景观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

施工过程中及完成后的养护管理对植物的成活及长势尤其重要,此时一旦忽视了养护管理的内容,即使效果再好的植物景观也只能是昙花一现。虽然养护管理不属于规划设计的工作范畴,但对施工单位提出相关指导思想和方法还是必要的,及时的养护管理措施会对营造植物景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结语

总之,植物景观设计是风景园林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设计的优劣直接关乎风景园林的绿化效果。同时,它也是风景园林集观赏和实用功能得以最佳展现的重要环节,因此,应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确保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达到最科学,最合理的状态,以此创造出人们需要的、满意的风景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程序篇(2)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在人居环境的建设和管理中,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而这些挑战为园林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现代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量也在日益提高。但是,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大学本科专业教育是培养风景园林学科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高级人才的基础阶段。因此建立完善的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体系,直接影响着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从业能力以及理论研究水平,关系到该学科的未来发展,从而解决社会需求量增长和专业人才培养输出欠缺的不平衡矛盾。

1 风景园林专业发展的需要

自1900年,哈佛大学设立了美国第一个风景园林专业(Landscape architecture),标志着现代风景园林学科的建立。在我国,正式的风景园林专业教育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在取得显著教育成就的同时,由于风景园林学科自1997年一直被作为建筑学一级学科中城市规划与设计二级学科的一部分,学术地位大大降低,从而使该学科的教学、科研等活动大多是在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科的名义下进行,内容与名称严重不符,导致无法与国际同学科接轨,造成学术思想混乱,而风景园林分属不同学科门类,学科门户之见和分化严重,人为分割导致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不完整,直接影响构建专业培养课程体系时存在盲目和局限等问题。目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和城市生态化发展要求为中国风景园林事业提出了艰巨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面对诸如上述日益凸显的学科发展问题及社会关注问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对此做出了重要调整,在已公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中显示,将“风景园林学”正式列入一级学科,这一调整标志着风景园林行业从国家层面得到了充分重视和认可,预示着风景园林教育春天的到来。目前我国已有184所高校设立了风景园林专业,并且以每年10%至15%的速度递增。业界人士纷纷呼吁,为确保风景园林学学科能够健康持续地发展,当务之急是建立一套完善的本科专业课程培养体系,在协调学科建设与行业发展的同时,满足快速扩展的风景园林事业对应用性、复合型、专业化、高层次人才的需求[1]。

1.1 现行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体系

当前我国设立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大体上都按照已故的汪菊渊先生对于我国的“风景园林”学科所划分的层次进行构建。其主要分为三个主要的层面:传统园林学、城市绿化、大地景观规划[2]。其中以“传统园林学”为重点,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树木学、园林工程、园林艺术、园林史等,而这些课程占了本科专业教育的绝大多数课时;以“城市绿化”为专业教育的并行侧重点,主要开设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规划原理等课程;以“大地景观规划”为本科专业教育提升,主要开设风景名胜区规划等一系类的拓展课程,但是这个层面的教育由于受到教学课时以及课程体系的限制,没有构建出完整的体系和教育目标,从而导致学生对于本专业的宏观研究内容及方向把握不准确。而“大地景观规划”是学科应对当代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挑战而提出的新的发展策略,是学科可持续发展必须要研究的课题,其任务是合理利用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来创建环境优美、生态平衡的生活境域,从而用理性的分析以及可行的发展策略来解决当下人地关系失衡、环境恶化、自然文化遗产遭到严重破坏等尖锐的社会问题。在现行风景园林本科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中,也正是由于认识到风景园林业务范围已从原来单纯的规划设计转换为保护利用、恢复更新等发展研究趋势,最经几年在一些风景园林专业院系中出现了与景观生态学相关的课程,更有完善者甚至建立了“场地认识和分析”相关的介绍、体验类课程,使学生的专业知识框架更趋于完善,从而使得设计更具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1.2 课程体系中引入“环境心理学”课程的必要性

在完善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同时,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也为风景园林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其实就风景园林目前的发展趋势,溯其根本,就是解决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而园林本身就是为人服务的。因此作为专业从业人员,经常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为什么要进行设计?”回答有若干种,但是有一种最具代表性―― 是“为了寻求某种变化”,那么“为什么要变化?”肯定是要满足某种需求,那么“是谁的需求?”这个答案唯一,即为“人的需求”。因此经过这样一个设计反思的过程,即可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园林设计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从而做到人性化设计。而这个过程是要建立在对场地合理的分析和研究之上,借助景观生态学等知识的宏观把控,运用园林规划设计的微观方法,才能促成一个完整的设计。因此从课程体系完善的角度考虑,将“环境心理学”引入,是对专业设计过程培养最好的补充和铺垫。而环境心理学作为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应用型学科,着重从心理学和大众行为角度,探索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发展。在人与环境之间坚持“以人为本”,从大众行为和心理特征来考虑研究问题,从而对现代景观设计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如图1所示)。

1.3 “环境心理学”在风景园林中的发展应用

环境心理学应用到园林设计中,激发了景观设计新的研究方向,促进了设计对人的需求的关怀,实现设计环境的最优化,为很多细节提供了设计理论和依据。将环境心理学研究成果运用到园林设计中,解决了许多除设计因素之外的现实问题,取得了行之有效的景观影响。

就目前环境心理学在风景园林中的研究现状,国外在此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研究人的行为心理学及其对园林设计的一些影响,如由Almo Farina和Andrea Belgrano提出的“中立基础园林、个人基础园林、观察基础园林”三种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原生态假设理论;再如Jader Tolja和Clara Cardia通过实验证明一个人的心理因素能够影响空间认知,空间体验和空间说明。二是研究大众行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截取相关理论应用到具体的园林设计中,具有代表性的是阿尔伯特J.拉特利奇的公园设计以及扬.盖尔对于如何使用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空间,支持或引导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并且景观中的环境心理学理论在考虑特殊人群的设计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国内在此领域的研究并没有太多的关注理论研究,将重点投射在运用国外的研究理论,在具体设计中加以改进和完善。综合国内外的综合研究成果,现在的景观设计重点是关注景观与人的相互影响和关系,而非景观本身,这是环境心理学带给景观专业新的反思和研究方向[3]。其中,环境认知理论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应用;人际距离―― 亲近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众距离对景观场所设计的影响;个人气泡、领域性、私密性特征在园林景观体验中的把握,甚至色彩感知对园林景观的影响都将成为每一个专业从业人员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4]。正如彼德 .沃克所说:“一个优秀的景观设计师如同一个编剧,如果他的景观设计得好,那么每个是使用者就如同在剧目中的演员,尽职尽责地演着编剧为他导的剧”,由此可见,如果掌握了大众行为中所蕴含的心理需求,那么景观设计作品的使用频率和社会评价将会大大提高,从而使对景观使用者的控制从无序走向可控化。

2 “环境心理学”课程缺失对专业培养的影响

在现行的风景园林本科课程体系中,作为设计根本和前提的“环境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内容并没有相应课程的讲授,只是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涉及到具体设计内容时,浅显地分析下此类型园林项目对适用人群该如何进行考虑,但是理论深度和广度远远不能解决设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当然也有一些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培养方案中虽然设计到心理相关的课程内容,但是由于心理学范畴较宽泛,讲授没有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以及针对园林专业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展开,使学生感觉所学无多大用处,因此造成学生学生不愿意学、教师上课积极性不高的现状。由于“环境心理学”自20世纪70年代形成,在30余年的发展中已形成一套基本完善的理论系统,并且其在园林中的应用探索已步入了深层研究,因此只把这方面的知识仅作为一门园林专业基础课上分散讲授的内容,一方面难以保证学生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使这类知识在相关设计中得实用度大大下降。

2.1 导致设计目标不明确

“环境心理学”课程的缺失,直接导致学生在完成设计任务时盲目拼凑、目标不明确,缺少对景观与人的相互关系的分析,只注重方案形式的漂亮,忽略场地功能的考虑,最终使方案的认同度和操作性降低。比如无论是设计那一种类型的园林绿地,都存在诸多环境心理因素方面的考虑,不仅要满足各类人群使用的功能需求,更要通过一系列环境与人的关系的分析来充分展示景观对人的吸引力,从而控制人对景观的感知。只有这样,设计的内容才不是盲目的,而是有目标的实现某种使用需求。

2.2 对教学方式提出新的要求

在教学方式上,任课老师在布置“园林规划设计”或者“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的不同设计作业时,虽然一再强调学生要对整个地块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并提倡人性化设计,但是学生仍然感觉对此要求无从下手。因此,作为讲授者,应该改变枯燥的纯理论教学,试着引导学生以一个景观使用者的身份重新审视自己的设计,从景观认知过程及景观行为的空间格局等多重角度,培养学生在景观设计中的“多身份”扮演的假象能力,推导出符合大众审美需求和要求的方案,再借助环境心理学中关于大众行为与景观的关系,不断地提高方案的可操作、实用、舒适性。

2.3 引发对传统设计程序的反思

我们现在做设计,一般采用直线型设计程序(如图2所示),从解读任务书完成设计纲要,确定设计方法和内容,再到最终的设计实施,全程建立在设计师在独立思想之上,没有使用者的参与。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合理的设计程序应该是环形设计程序(如图3所示):通过对设计纲要的理解从而预测出设计目的,或者说是设计构想、意图或假设,然后通过尝试不同的设计方法对这种设计意图进行恰当的表达,至此是没有使用者的参与的,与传统设计程序所不同的是,在设计实施之后,新加入一个设计环节,就是对所设计的内容进行使用后评价,得出结论,从而验证当初的设计预测是否准确,如果条件容许甚至对方案进行合理修改,可以说这个过程为今后处理类似问题提供了第一手参考信息。这种环形模式使我们的设计更趋于完善,提高了景观品质的同时,也提高了公众对景观的认同程度,这种程序才是良性的可持续性设计发展之路。

3 “环境心理学”课程的引入

针对当前的风景园林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及专业的核心教育目标,“环境心理学”课程应作为当前专业核心课程“园林规划设计”及“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课程的先行课程,起到普及环境心理学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内容和具体方法的作用。同时,为了避免纯理论讲授的单调枯燥,本门课程可以引入“体验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不同的心理反应对景观认知的影响,并在此过程中总结各种设计信息和参照依据,从而为核心课程的开展铺垫合理化设计的理念。本门课程的主要知识体系由认识人的基本行为开始、在认识交往的基础上规划设计面向交往的景观场所、了解景观行为的空间构成、从景观感知到如何提升景观认同度、环境心理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调查作业五个主要部分组成,课程答题的建设构想(如表1所示)。

4 结语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程序篇(3)

关键词:风景园林;施工;改进策略

风景园林概念是近年来人们对自然和城市相处方式有了新理解提出的现代园艺设计,一方面满足城市绿化、生态的基本生存要求,另一方面是从可观性的角度对园林建设进行新的改变。风景园林作为城市的新地标容纳大量流动观赏、休闲人群,其实用价值以及综合安全性是关系着城市良性发展和园林建筑的走向,施工质量的控制是承建单位和监察检测部门工作重点,及时更正问题环节,避免整体完工后的大面积翻修整改,考虑到施工的环环相扣,后期的返工将是破坏性质的,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不必要浪费。

1 风景园林工程建设中诸问题

1.1 管控体制不健全、系统

我国的风景园林建筑实例近年来才增多,就管理体制而言还有待进一步严格组建,园林建筑的基本过程由国家建设施工标准和质量验收机关予以把关,而后期的养护、维修基础工作还存在漏洞,使得园林发展链条断裂,存在因为人为疏于管理造成的资源、资金浪费现象,建立严密的管理监督体系势在必行。

1.2 施工工序欠缺

风景园林涉及工种繁多,施工前要经过设计师和施工单位有效沟通后,形成施工体系规划方案才能进行作业,应明确不同工期内的建设目标和验收标准,科学的逻辑步骤规划能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各环节紧密联系,施工组织工作是园林施工前的必要准备。

1.3 施工人员建筑水平不足

风景园林是现代化进程中新型的园林设计概念,建筑实例和可参照的材料较少,缺乏足够的时间组建专职的园林施工建设队,承担园林施工的单位聘请的施工人员对风景园林设计理念缺乏深入的认识,仅能完成固定的分配任务,对施工中技术性的问题不具备处理能力。监管的不及时会造成对问题工艺的疏漏,因此,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园林知识岗前培训是提高园林建设品质的前提。

1.4 养护、维修工作疏于管理

园林景观是人为对自然的改造,通过人工培育的方式改变植物野生的基本生态状况,园林为吸引游客、改变园林景观同时也会引进外来物种以丰富园林植物品种,移植和引进植物都要对后期生长情况予以观察、干预,及时调整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威胁因素。目前,我国风景园林管理机制还有待完善,存在园林建成后管理缺失的问题,建议建立定期循环检查工作机制,及时做好浇水、除草、施肥等基础工作。

2 风景园林施工质量提升分析

2.1 完善质量监管机制

质量监管是施工建设与管理学的综合产物,是对人类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潜力的诠释,从约束、控制的角度合理利用专职的监督减少人为的疏忽,为园林质量提供保证。风景园林能够在现代化城市建筑中独树一帜,究其原因是其精致的景观设计,园林建筑设施的安全性关系着风景园林在城市中的发展、推广前景。施工单位作为质量呈现主体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管机制,将复杂的工艺、工序落实到小区域内的个人责任,工作安排的细化便于统一协调管理,可以通过施工准则的验收标准限定施工者的工作结果,建立系统的管理机制是工作质量与工资管理挂钩的人力资源控制。

2.2 工序的设计与安排

园林设计既包括区域、空间的划定安排也囊括技术施工的工序安排,各环节具有承前启后的紧密联系,施工环节及工序的设计安排具有科学逻辑性。针对风景园林设计及施工是近年来新兴的研究项目,建议承建单位首先做好同类城市建筑的调研工作,经过设计师和研究专员的讨论后设计出较为完善的施工方案和工序,以保证施工环节的流畅性。

2.3 注重参与人员的素质提升

园林施工涉及园路铺设、设施完善、空间规划等多种工作,对施工人员素质和技术的要求是出于施工质量和人身安全考虑。管理部门要做好施工承建单位的资格审查工作,同时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技术考核,通过奖惩机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调动工作积极性。

2.4 完善园林使用期的养护、维修

风景园林具有动态发展性,即园内植物生长、死亡,设备老化待更新、建筑磨损破坏待修整,需要园艺技术人员和建筑维修员定期养护、维修。园艺方面是及时洒水、施肥、除虫,检查植物的生长情况,对于引进的物种做好实验观察记录,减少植物移植后水土不服现象,不适宜植物生长的规划要做好调整,比对植物对光、水条件的喜好处理不合理的植物种植区域。如遇大风、冰雹、雨季特殊天气,要及时根据气象部门的提醒做好防灾防护工作。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国内经济正处在迅猛发展的时期,人们对于室外室内各类景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园林景观工程也不例外。风景园林施工的外观与品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就对园林工程施工人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基于此,分析讨论了当前国内风景园林施工中存在的不足,同时根据这些不足提出了改进策略,旨在为我国风景园林施工贡献自身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王洪成,陈侃.园林景观中的自然要素[J].中国园林.2005(10).

[2]江天远,唐晶莹.文化造景在现代风景园林中的表达――以蚌埠龙子湖风景园林概念规划设计为例[J].山东林业科技.2008(02).

[3]孔强,李顺,肖彬.构成艺术在我国古典园林中的体现[J].安徽农业科学.2008(07).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程序篇(4)

【关键词】风景园林;施工;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文章对现代风景园林的特点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风景园林施工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通过分析,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知识,对风景园林施工中的改进措施进行了探讨。

二、现代风景园林的特点

“二战”以后,经过了百余年的发展与创新,到目前为止,现代意义上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地发展,逐渐的形成了完整的、多层次的学科体系。现代风景园林与传统的园林相比较有非常鲜明的特点。

1.现代风景园林的设计从大众的角度出发,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为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社会文化需要,必须加强现代风景园林的设计理念与施工技术,充分的体现出现代化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对风景园林绿化的需要,要做到解放传统园林的同时面向社会、面向群众,从私家园林的思想中走出,融入到现代生活中去。

2.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在内容上具有广泛性。经过了百余年的风雨历程,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在内容上越来越广泛。将原本空旷的区域发展成城市广场、居住小区以及公园等景观环境;将风景名胜区做出了总体的规划、旅游度假区则做出策划性的规划、并将主题公园和城市绿地做出系统性的规划、还有就是道路的规划设计等;将自然原始保留下来的景观进行人工生态的再造,不断地发掘传统文化的优点,并与现代的风景园林精神相结合,达到现代人们所追求的设计理念。

3.现代风景园林的物质基础高度发达。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社会上的各个领域的物质材料都变得丰富多彩,特别是材料革命的兴起,使许多新型的材料被发现和使用,为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技术基础。

三、风景园林施工中的相关问题

1.缺乏施工管理体系

从宏观角度来看,主要问题是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完工后很难长期维持预期的效果,往往只重视验收时的状态,而没有从长远角度出发,不能够保证园林的质量。使得许多风景园林工程在质量管理上存在随意性强的现象,遇到问题时就仅从表面上解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从整体上衡量问题,对园林的质量造成极大的隐患。从微观角度来看,主要问题是施工现场的管理混乱。主要表现有计划性不强、操作不规范、无视规章制度等。

2.施工队伍素质不高

现今,绿化队伍良莠不齐、缺乏专业知识、难以充分体现工程的设计思想,管理上也相对落后。施工队伍中具有专业素质,专业技术的人才少,施工队伍素质普遍较低。对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不能充分体现,有的甚至看不懂图纸,不认识植物,也不懂栽培技术出现大大小小的操作失误,植物没有合理配置等。目前由这些非专业人士进行的施工无法达到标准,导致很多绿化工程植物成活率较低,或者生长势不强,达不到应有景观艺术标准。

3.施工工序不科学

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是一项综合性工程,所以有序且合理的施工顺序是非常重要的,这关系到了工程能否按时且高质完成。假如施工的顺序杂乱,就会导致工程工期延长,甚至是停止运行,目前施工工序安排存在的问题就是:施工之前的准备的不够充分、工序安排不科学、不合理 ,施工单位也没有根据施工情况编制详实的栽植计划,太过于追赶进度,使用类似于绿化植物的线性种植等施工模式,虽然是加快了速度,但是仅浇水一项就为施工管理增加了很大难度。

4.忽视施工后期养护

保证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关键就是加强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苗木成活的关键也是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如果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优良,但绿化养护管理不到位,将严重影响园林绿化工程景观效果,影响工程质量。如果后期养护管理不到位,如浇水不及时,导致树木成活率低;树木支架不牢,导致栽植树木歪斜;除草不及时,导致绿地杂草丛生;打药治虫不及时,导致病虫害严重等质量问题。这种现象在影响美观时对自然环境也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风景园林施工中的改进措施

园林施工是绿化建设的中期阶段,与园林工程的各个环节互为依托,对园林的整体形象和后期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园林施工在具体操作中应严格遵守设计理念并且严格按图施工。园林施工管理工作过程中由于施工安排不当容易出现变更和调整而出现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现象。在园木采购、种植过程中因管理弊端而导致成活率下降,增加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效益。因此为了提升企业效益,必须提升苗木成活率,加强园林绿化管理水平,提升工程质量。

加强施工准备工作

作为园林绿化施工人员,在园林施工前必须充分做好各种准备工作,以保证施工工作的顺利有序进行。园林工作人员必须充分掌握设计意图和图纸所能呈现的圆林形态,掌握各种园艺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长规律,认真编制施工设计,做好场地平整和定点放线,在施工前应该与建设各方做好沟通交流,切实保障园林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充分了解工程需要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

提升施工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势头越来越迅猛。搞好园林管理,弥补管理漏洞需要借鉴市场管理经验,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实行新型管理措施。虽然目前园林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是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加快,对园林的需求量会不断加大,因此必须提升施工人员的素质与技术水平,配备科学专业的园林工程师,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园林在施工初期应该选择能够适应当地气候和环境的植被,而不应为了过分追求利益而盲目选择。为了提升管理水平和工程质量,必须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这不仅是园林业发展的要求也是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下的需求。

3.做好园林现场施工管理

现场施工管理对于做好园林工程整体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施工人员的质量与园林绿化的质量直接相关,高质量的施工质量能够提高园林绿化后苗木的成活率,减少补充死亡苗木和拯救病弱苗木的费用,能够有效控制成本,提高园林绿化的经济效益。提升园林绿化管理水平要求园林绿化施工技术人员具备相关专业素养,在园林工人进行绿化施工时能够给予技术指导,及时纠正错误的园林苗木种植方法。

4.加大后期养护工作力度

在风景园林建成后,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还应该对植被进行养护管理,养护工作包括排水灌水、施加肥料、除虫除草、整形修剪等;灌溉是保证植被生长过程中能够拥有足够的水分,为植物创造必要而有利的成长环境,也就增加了植被的成活率,避免因为养护工作的不到位而导致植物非正常死亡, 施肥是为植被提供充分的养料,保证植物的生长速度,并提高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是保证植被生长速度的关键措施;除虫除草是在解决植物生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因为杂草、虫害都会吸收植被的营养而影响植被的快速增长,甚至还可能导致植被的死亡.

五、结束语

园林施工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工程质量和经济、社会效益,而且关系着生态和谐城市的构建。因此,对风景园林施工进行探讨并找出改进建议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风景园林施工的改进也关系着企业的竞争力,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夏.生态风景园林施工中应注意的技术问题[J].大江周刊,201l(8):51.

[2]胡东海.风景园林工程施工管理[J].现代园艺,2012(14).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程序篇(5)

关键词:风景园林;施工;养护;措施

众所周知,我国在风景园林的建造等方面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积累了非常多的风景园林建设经验。一方面,风景园林的建设中融入了中国非常厚重的文化底蕴,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来说意义重大。另一方面,风景园林因其具有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景而逐渐成为现代人们休闲、娱乐、观赏的重要场所。但是在实际的风景园林施工和养护工作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这会严重的限制风景园林的进一步向前发展,因此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已经成为风景园林能否发挥好固有作用的重要举措。

一、风景园林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风景园林具有很好地环境保护功能

因为风景园林的建设与施工多以花草树木等为主,因此这些绿色植被所特有的绿色环保功能对于城市自然景观的改善以及整体上提高城市形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城市的景观普遍存在很多规划不合理等问题,而风景园林可以很好的将这些景观整合优化使用,对于现有的城市来说可以达到自然环境重新改造的目的,而且还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适当扩大城市的绿化面积,合理布局城市绿化格局。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风景园林具有独特的绿化环境的重要功能,可以全面提升城市的形象。

(二)风景园林具有很好的附加价值

前文已经提到过,风景园林具有生态环保意义,但同时还具有非常高的附加价值。相对来说,风景园林的多重效益是独一无二的,其较高的附加价值是城市生态系统中其他生态因素所不具有的。不仅仅是因为风景园林具有绿色植物特有的生理活动可以实现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进而达到生态保护的目的。更是因为风景园林还具有非常好的经济社会价值,既可以为人们休闲娱乐提供必要的场所,还可以为城市营造良好的生态居住环境。对于城市来说,风景园林的生态价值极高,可以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同时可以充分调动当地的旅游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完美结合。

二、目前风景园林工程在施工与养护中存在的问题

(一)施工单位的专业技术和能力严重欠缺

尽管我国在风景园林建设方面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经验,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国内大部分承建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单位无论是在施工技术还是在施工能力方面都远远不够。相对于普通的工程建设项目而言,风景园林的施工建设是不能等同进行施工的,一旦按照普通的工程施工建设项目加以施工就会因为施工措施和技术的不当不能保证风景园林建设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其实风景园林的施工建设中更多的是要注重整体的美感和艺术效果,这是一般的施工建设工程施工不能做到的,因此需要切实提高风景园林建设的专业化水平,保证风景园林施工建设顺利进行。

(二)风景园林工程建设绿化体系不达标

很多时候,风景园林在投资多元化的因素影响下会出现绿化方面不达标的现象,这样会使得风景园林景观的施工建设常常不能达到必要的标准。但是作为宏观调控的有关部门却对该现象无能为力,很难有效地对这类工程的多元化投资工作进行有力的调控和引导。例如国家规定部分楼盘的投资单位应该有固定的的绿化占有率,但是施工单位为了蒙混过关只是随意栽种植被。这种行为就会大大降低风景园林的观赏性以及艺术性,而导致开发商利用此机会哄抬房价。也就意味着城市的风景园林绿化建设水平远远达不到相应的水准,并且住业主也会因此遭受到一定的经济损失。

(三)风景园林施工过程的监管力度不够

因为风景园林是以一项比较复杂、系统的综合性工程,因此在具体的监督以及管理的时候难免存在一定的监管力度不够的情况。正因为监管力度的不到位便会导致风景园林的施工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例如施工成本预算的不合理以及施工工期的延误等问题,这会严重阻碍风景园林施工的正常进行。加之缺乏切实有效的施工管理监督机制,因此在风景园林的施工中难免会因为监督机构的不专业或者职责缺失而造成施工的进展缓慢。

(四)风景园林养护工作不到位

通常来讲,风景园林的施工和养护工作是紧密结合的,二者互为影响。但是由于施工单位缺乏对于风景园林养护工作的认识,不能对在风景园林工程养护的具体植被全面了解,就会直接影响风景园林当中植被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严重者还会出现病虫害,如果得不到及时防治,就会使得部分的植被遭受病虫害的侵袭,从而极大地降低了植被的存活率。加之,我国的风景园林有关部门并没有建立健全有关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应急机制,园林景观植被一旦遭受到自然灾害的侵袭就会毫无抵御能力,最终导致大面积的植被死亡。

三、改善风景园林工程施工与养护管理水平的措施探究

(一)提高风景园林施工单位的施工水平

在风景园林的施工单位选择上,一定要选择建立长期关系并且具有良好信誉的施工单位,在保证其具有资质的前提下保证施工质量中符合有关标准。考虑到风景园林是集生态、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一项绿色环保性质的工程项目,因此会区别于一般的工程建设项目,因此施工的标准会更加的严格。为此,政府以及有关部门一定要做好施工单位的资质审核工作,选择出优质的的施工单位负责工程项目,从根源上确保园林工程的质量。对于施工单位而言,一定要与时俱进,不断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来提升自身的施工水平,并逐渐培养自身的审美意识。例如可聘请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参与到工程建设与设计中,在具体的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中给予必要的现场指导,进而不断使风景园林的工程项目体现出应有的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

(二)严格把关风景园林的植被材料

因为植被材料是风景园林当中主要的构成元素,因此植被的生长状况会直接影响着整个的风景园林施工的进度和质量。为保险起见,一定要严格做好植被秧苗的选购工作,严把质量关。施工单位的有关采购部门应该要货比三家,在多种检验方式判断的基础上选择出质优价廉的植被秧苗确保整个的风景园林的整体质量。与此同时,对于不合格的植被秧苗一定要禁止入场,只有这样才可以降低因为植被秧苗的不合格带来的风景园林质量问题的发生概率。

(三)注重对风景园林施工人员的专业培训

对于风景园林的施工而言,施工人员的技能和素养非常关键,关系到整体的施工水平和质量。但是很多的风景园林施工人员多为非专业的人员,对于风景园林施工的科学化知识了解甚少,需要重点对其进行专业化的风景园林职业技能培养。通过定期组织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在不断地灌输专业的施工和养护知识的技术上逐步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技能以及素养。另外,一定要对施工人员的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管理,并配合以必要的绩效考核标准,确保施工人员都能够掌握施工的必备知识和技能。施工人员利用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严格按照施工养护的标准进行施工作业,做到对风景园林的科学化施工和养护。只有施工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化施工技能养护知识,才能从整体上保证风景园林的质量水平得以进一步的提高。

(四)合理规划风景园林的施工流程

风景园林施工作为施工工程的一种,需要合理规范具体的施工流程和环节才可以在具体的施工中有条不紊的进行施工管理,确保整体的施工质量和工期。考虑到风景园林包含的要素较多,需要做好科学化的规划,并且将其中的植被、人员、设备机械等要素都合理进行分配和规划,使之都能在施工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严格的施工规范的指导下,所有的施工环节和流程都可以按照既定的规划合理有序的进行,保证风景园林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高质量建成,最大化的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同时,可以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规划工艺,结合具体的施工现状不断地完善风景园林的施工规划设计,这对于能否做好具体的施工流程来说至关重要。除此之外,要不断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揣摩设计规划者的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提升规划设计的总体水平,从而为风景园林的施工选择适合的施工设备和工序,促进风景园林的施工水平进入全新的阶段。

(四)加强风景园林的日常养护

为了确保风景园林植被的日常养护,有关单位一定要建立健全有关的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的预防机制,对于景观当中的病虫害以及杂草等要及时处理。并且,在风景园林当中会经常看到大型藤蔓植物缠绕着景观内的植被树木,也一定要及时的加以清除为植被的生长创造更大的空间。最值得注意的是,要想要做好风景园林的养护工作一定要结合不同植被的生长特性与当地的气候情况选择肥料和合适的养护方式,确保不同的植被都能得到适合的养护。同时,要做好对自然灾害的防御准备,应通过不断完善相关的预防机制,充分保证灾害发生时可以做出及时的应对措施,最大程度保证风景园林遭受最小的损失。

四、结语

综上所述,风景园林的建设已经成为一座城市景观设计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整个城市的整体规划当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对风景园林的施工和养护加以严格的要求,通过不断地完善各方面的环节和工序确保风景园林工程施工以及养护工作的顺利开展。作为结果,可以尝试从施工技术水平和设计水平以及养护管理水平方面实现全方位的优化提升,推动我国风景园林向着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除此之外,可以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将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以及养护工作结合起来,切实有效的提高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水平、设计水平、养护管理水平,为城市的整体生态文明建设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1]王钦群,臧春霖,任幼春.关于风景园林施工与养护的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6:144.

[2]刘立英.探讨风景园林施工及其养护[J].门窗,2013,08:372+375.

[3]余燕礼.风景园林施工分析及其如何养护[J].门窗,2014,09:64.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程序篇(6)

关键词:风景园林;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美感特性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4011003

1引言

“中学校园园林绿化的规划设计是校园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创造一个安全、舒适、优美的校园环境,为师生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根据中学校园文化特质,探讨了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以下简称:连山高级中学)这所地处边远山区壮乡瑶寨的高级中学校园文化气息和校园环境特性,对于建立起一个生态良好、景色优美的中学校园环境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2工程概况

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以下简称:连山高级中学)地处广东省清远市边远山区的壮乡瑶寨,位于该县县城的西面,校园地形呈等腰三角形状,占地面积300000m2,是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教育局直属高中。该校现有1幢5层综合楼、3幢6层的教学楼、3幢6层学生宿舍楼、1幢6层教师宿舍楼、2幢4层的实验楼和一间约300m2建筑面积、供500多名壮、瑶族和汉族留宿学校师生用膳的食堂,各有1座正在规划建设的、建筑面积约1000m2的阶梯式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及建筑面积约600m2的室内游泳馆。校园右侧为通往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等地的国道G323线过境道路(广德路),校园前面则为通往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和肇庆市怀集县等地的省道S263线过境道路并与广德路连接。整个校园的园林绿化规划设计约20000m2。本规划设计主要在现有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绿化,以美化校园环境,增加园林建筑小品,突出地处壮乡瑶寨民族中学校园文化特色,以高质量的教学水平为前提,以景致优美的校园环境为平台,促进连山高级中学品位的提高,吸引更多的学生入学。

本次校园园林绿化规划设计的内容主要:综合楼前广场、教学楼后院与师生宿舍楼前庭之间的小广场、学术报告厅广场,以及园林式生物和地理园。

3设计构思

本次连山高级中学校园的园林绿化规划设计,首先要充分体现地处壮乡瑶寨的中学校园文化气息和校园环境特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中学的校园景观能对学生的行为产生积极地引导作用。

其次,探索园林建筑空间环境景观与校园文化意境完美结合的表达方式,创造一个能展现壮乡瑶寨中学校园文化气息和校园环境特性的教学环境及理想的生活家园。

本次规划设计的目的是在现有环境的基础上,通过规划设计连山高级中学校园的园林绿化,合理配置园林植物、园林建筑小品,采用节点细化、整体粗放及韵律节奏与景观序列的表现手法,调整校园景观表现形式,赋予师生一个优美、舒适、宜人的园林景观视觉,使校园文化气息和校园环境特性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得以延续和强化。

4设计原则

4.1选择性原则

中学校园的园林绿化是整个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内的花草树木是对学生进行生物知识教育的活标本,校园的绿化率和绿化效果对学校营造良好的氛围起到很大作用。

连山高级中学校园园林建筑小品的景观布置、园林绿化规划设计总体布局,在不影响到综合楼、教学楼等主体建筑景观视觉并用建筑空间整合通透性要求的前提下,既要满足使用功能又要善于利用地形并结合自然环境,与建筑、园林植物互相配合、互相渗透;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在校园的园林绿化规划设计方面,除了将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作为体现壮乡瑶寨中学校园文化气息和校园景观之美的重要内容予以关注外,在树种选择方面,要坚持以乡土树种为主、外地珍贵的驯化后生长稳定的树种为辅的原则,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树种。在本次规划设计中,将阴香(Cinnamomum burmanil)、桂花(Osmanthus fragrans)、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定为该校园的基调树种。根据不同的功能区域、路段,还分别选取了以原有的阴香、桂花、樟树为主,红花紫荆、尖叶杜英、白玉兰(Magnolia denudata)、秋枫(Bischofia jav anica)等为辅的树种搭配形式,选取以樟树、尖叶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红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白玉兰等为主,大叶紫薇(Lagerstroemia speciosa)、秋枫等为辅的树种搭配形式,使之具有相对强烈的统一感和韵律感。让师生们感慨到重新规划设计、改建后的校园犹如花园般一样:舒适宜人,环境优美。

4.2兼容性原则

在规划设计连山高级中学校园的人工景观时,在满足校园景观最佳格局的情况下,力求“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相融,校园景观中新的园林植物造景与新建的建筑小品和园林小景互为补充。”连山高级中学的校园观布景结合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借助于周围山体、水体等自然景观并以自然生态为主、校园的人工景观为辅,二者相互兼容。在规划设计校园的人工景观时,在满足地处边远山区壮乡瑶寨中学校园景观最优格局的情况下,尽量保留包括地形、地貌、水体和植被等相对理想状态在内的原有生态自然现状和自然景观,使之成为校园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现代化中学校园文化的内涵协调。

2013年4月绿色科技第4期

覃静静,等:边远山区中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初探园林与景观

4.3统一性原则

校园的基本功能就是满足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休闲、游憩的需要。因此,这所地处边远山区壮乡瑶寨的连山高级中学校园景观在形象上应是简洁、大气、舒适、优美、实用、宜人,色调和谐明快。在规划设计方面,“除了在景观整体考虑校园景观具有独特的风格外,力求在园林设计风格、构造手法有所变化。”如该校园的道路绿化,采用乔灌花木高低搭配、错落有致的布置手法,并分段设计不同风格、不同形式和不同构造手法且连续不断或动中有变的“绿色长廊”。 又如综合楼前广场的绿化采用以阴香、桂花、樟树等乡土树种为校园基调树种为主,以红花紫荆、白玉兰、秋枫等小量外来树种为辅的搭配形式,使之具有强烈的统一感和韵律感,更好地体现设计原则的统一性要求。

4.4简朴、自然、经济适用原则

连山高级中学的校园景观宜简朴自然、经济适用,要尽量避免过多的几何构图的景观;大面积的绿地,如教学楼后院与学生宿舍楼前庭之间的小广场,基本上以中小乔木、草皮为主,局部点缀带状、球形灌木。重要景观节点、校区道路沿线和教学楼等主体建筑等周边,可适当安排多层次、多样化的绿化配置。

5设计方法

5.1校园景观要素的布置要增强功能区景观的视觉

效果针对静态中师生的视觉特性,在校园景观要素布置时,考虑到学校的自然生境,以及现有土地、水电等资源的开源节流,还有校园里面不同功能区域视觉停留时间的长短所带来的影响,着重考虑建筑空间的围合与“开放”空间的景观布置相结合,通过相互联系的学校综合楼与教学楼等主体建筑、校园道路、连廊、广场、运动场等过渡空间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构成多层次、多变化的园林建筑空间,达到园林绿化景观与校园文化意境的和谐统一。

对于校园里视觉停留时间较长的园林景观,其景观要素通过强化处理,衬托主体景观,增强功能区景观的视觉效果。如正在规划建设的学术报告厅这块区域,我们在报告厅广场设计并设置一尊孔子全身或半身的雕塑,雕塑底座周边下配置适应于本地种植的红檵木、毛杜鹃(Rhododendron pulchrum)、福建茶(Carmona microphylla)、黄金榕(Ficus microcarpa)、黄叶假莲翘(Duranta erecta)等花灌木,周围或可布置略带一些连山壮乡瑶寨民族文化元素的景墙、园林建筑小品和园林植物等,以衬托报告厅这一主体建筑景观,进而还可加深这个区域景观的视觉印象,让师生置身在严肃、紧张氛围的同时,感受更多的亲和力、吸引力。

5.2校园景观尺度的确定要符合师生视觉感受的要求

在中学校园里面,动静态中人的景观尺度感是宜人的尺度,“步移景异”恰恰反映了这一点。随着师生们园林景观欣赏水平的提高,其景观尺度感也在不断地增加,而校园的景观体量也要相应加大。在连山高级中学校园内占地面积较大的空旷区域,规划中的学术报告厅广场、园林式生物和地理园、教学楼后院与学生宿舍楼前庭之间的小广场,以及拟改建的综合楼前广场等区域,在其景观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园林植物、园林建筑小品,其规划设计风格也是气势磅礴的。在如此大的空间中,“大手笔”的园林植物种植、大气派的园林建筑小品与现代化中学校园在内涵上更为协调,更加符合师生的视觉感受的需要。

6校园园林绿化规划设计的表现形式

在连山高级中学校校园园林绿化规划设计的表现形式方面,我们既要建立在使用功能之上,也力求简明且符合设计的目的。但在植物景观造型上则采用了理性的方式去提炼形式与探索园林的设计空间,以和谐、舒心、完美和充满文化气息作为校园园林绿化规划设计追求个性的目标。

在连山高级中学的校园景观视觉效应方面,校园景观中的园林绿化规划设计重视师生的视感变化并用此实现美感特性中序列、节奏、韵律等法则的应用。而这些法则在该校校园园林绿化规划设计上的应用,又是实现富有动感、协调、优美的景观效果和营造舒适、宜人的校园环境的重要手段。

6.1校园景观序列要通过引导、渲染和展现,促使师生

产生视觉感受在本规划设计中,连山高级中学校园景观序列是:“利用建筑中常用的具有引导作用的轴线组织外部空间序列,创设一个动态景观序列”,使休息、活动、交流空间显得严谨而有序,使校园的绿化率得到提高,较为规整的空旷区域与校园建筑相协调。在连山高级中学现有校园道路、规划中的学术报告厅广场、教学楼后院与学生宿舍楼前庭之间小广场等较大的空旷区域,在节奏、韵律的基础上营造一些园林绿化景观高潮,如在该校约800m2综合楼门前广场中轴线中央设置一座标志性雕塑,广场周边分别按列植、片植方式间种或套种阴香、红花紫荆、桂花、黄金榕、银杏(Ginkgo biloba)、红檵木等乔灌木,配置色彩绿篱,提高生物物种的丰富度,可使师生在行走或漫步游览中获得更高层次、更加完美的精神享受。

就连山高级中学的校园景观序列而言,并且至少要有一个景观的高潮。景观高潮,可以是具有景观特征的自然景观或是园林建筑小品、雕塑等人工构造物。又如在该校的实验楼前面与运动场,以及正在规划建设的室内游泳馆之间的校园道路绿化设计,我们选用了以间隔种植方式种植尖叶杜英、白玉兰、秋枫、桂花、樟树等乔木,适当配置以红檵木、福建茶、黄金榕、毛杜鹃等花灌木为主骨的造型植物或段落式绿篱,以此并通过景观序列去引导、预示、渲染和展现,使师生体验到景观高潮所产生的视觉感受。

6.2园林植物的配置要讲究节奏、韵律的景观艺术

构图校园景观中的园林植物配置,讲究的是乔灌木、花草和藤本植物的合理搭配,高中低的层次分明,错落有致。节奏、韵律是连山高级中学校园道路绿化景观艺术构图的重要手法之一。就该校现有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而言,校园道路两旁的景观采用简单韵律、交替韵律均可,即校园道路两旁的行道树突出等高、等宽的绿色屏障并以等距离种植形式出现,或选择种植两种及以上的园林植物交替等距离出现,以形成乔灌木、花草和藤本植物配置合理的连续构图来展现校园道路绿化景观的效果。如园林式生物和地理园周边,选择了观赏价值高,又有较强抗逆性的树种桂花和银杏种植,树下则种植红檵木、毛杜鹃等花灌木,使之具有高低层次和韵律变化且植物种群特征鲜明,进而还产生了色彩、形态、季相等景观变化,使得这一区域的园林景观具有强烈的统一感和方向感。

空间较大的区域,以采用起伏曲折韵律为宜。如学术报告厅广场与教学楼后院与学生宿舍楼前庭之间小广场的校园道路绿化,我们采取了以分段列植的方式种植一些对当地气候环境适用范围较为广泛的树种,如:女贞(Ligustrum lucidum .Ait)及耐热、耐旱、耐风、抗污染的大叶紫薇等乔木,配置诸如黄金榕、地稔(dodecandrum)绿篱,可使该校的校园景观元素在形象上更好地体现出来。

7结语

作为地处边远山区壮乡瑶寨的连山高级中学,其校园的园林绿化景观,旨在突出简洁、明了、大气,整个校园融合了激情与浪漫、传统与时尚、古老与现代的设计风格,运用先进的园林设计方法,营造出了舒适、优美、宜人的景观意境。

在校园景观中的园林绿化方面,合理配置园林植物,力求高低错落有致、色彩浓淡相宜、层次分明,效果显著,整个校园的绿地率不少于45%,绿化覆盖率不少于35%。

在园林建筑小品方面,要充分展现连山壮乡瑶寨民族风情和乡土气息。

参考文献: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程序篇(7)

校园景观规划设计要依托现有自然条件,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貌、水系、植被等,再加上园林艺术手法进行景观设计,总体要以绿色生态为原则,在满足校园场所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以绿色植物为主,植物配置要注意多方位、多层次、多用途配置,着力打造一个稳定的生态群落。

2景观多样性原则

生态学中有“种类多样导致群落稳定性原理”,意思是丰富的植物物种构成的生态群落稳定性及生态效益更好,同时丰富的物种能增强群落的韧性和抗逆性,多层次、多方位的物种构成的群落能形成丰富多彩的群落景观,校园景观设计中注重景观多样性,可以满足学生、老师等不同人群的观赏要求,同时也能更好发挥生态效益。

3可持续性原则

“持续性”最早由生态学家提出,意在人类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强度、程序间的平衡性,不能一味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方式,要科学地使发展脚步与自然生态恢复程序达到平衡。校园景观更是一个长久的、持续性的景观领域,所以在规划过程中一定要考虑文化理念,植物生长的空间性及时序性。

4整体规划设计原则

丰富的物种构成稳定的群落,稳定的群落再构成一个整体———系统,所以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必须先从整体把握再到局部细节的规划设计,校园景观亦是如此,在规划初期先把握学校整体的定位,做好功能分区再进行局部细节刻画。

5地域化原则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句话就阐释了自然中有地域性这一现象,不同的生态环境下生长着不同的物种,适应同一环境的物种生活在一起;人也不例外,生活在一起的人,至少是能适应当地文化的人,在景观规划领域就体现在打造地域性景观上,不同的景观领域类型在规划设计时有些不同要求。如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是一个以“林”为特色的大学,所以在景观设计上肯定要用景观手法突出“林业院校”特色。(本文来自于《现代园艺》杂志。《现代园艺》杂志简介详见。)

6人本化原则

以人为本,人性化设计,是近几年来提倡最多的理念之一。但现在国内的一些景观项目真正做到完全以人为本的还是很少,还主要停留在理念阶段,校园景观设计中,学生是这个场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及体验对象,如何满足学生在学校学习是校园景观设计要考虑的重点,也是必须要坚持的原则。

7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