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中历史记忆法

初中历史记忆法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5 17:11:59

初中历史记忆法

初中历史记忆法篇(1)

关键词: 精简浓缩 创作诗歌 归纳比较 串联 谐音

中学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大力倡导自主学习,反对单纯的被动学习,反对纯知识的死记硬背。但由于历史学科的特点,历史学习离不开记忆,历史的一切思维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对历史知识记忆的基础之上,学生掌握有效的记忆方法是学好历史学科的基础。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教学基本功,还应该有帮助学生轻松记忆历史知识的“独到”方法,下面,笔者谈几种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

一、精简浓缩法

精简浓缩法就是抓住历史知识的主要内容,化繁为简,紧扣关键字眼,对繁杂的内容进行压缩、凝练、整理记忆的方法。例如: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记住“赔款、通商、割地、关税”,开放的五处通商口岸记住“广厦福宁上,五口始通商”。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可将其简化为“一设厂、二亿赔、三岛割、四口开”。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法、美等11国签订的《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可精简浓缩记作:“钱禁兵馆”,也可以谐音记作“钱进宾馆”。记忆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三项内容时,可简化为“自由人,地不干,钱赎地”。记忆中国共产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可简化为“路、政、党、思”。记忆南昌起义的领导人、时间和意义,可以浓缩记忆为“周贺叶朱刘,八一第一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及建立者——兴中会的孙中山,华兴会的黄兴,光复会的蔡元培,日知会的刘静庵,可浓缩记成:“中心复知、孙黄蔡刘”。1929年到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可记成“大广长”三个字。精简浓缩记忆法的优势是短时间内记住大容量的知识,从而减轻学习负担,提高记忆力。

二、创作诗歌法

创作诗歌法是将重要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编成格律诗,以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和记忆历史史实。例如:记忆林则徐的虎门销烟等知识时,可创作“销烟安邦震四海,痛击英寇显龙威。师夷长技树旗帜,文武林公业绩辉”。在记忆岳飞抗金事迹时,可创作“万马嘶鸣天地间,精忠报国啸龙泉。风波亭上悲遗憾,千古谁评少保冤”。在记忆成吉思汗的功绩时,可创作“大漠啸风锻铁骨,南征北战拓疆周。千军驰骋惊霄汉,天地英雄壮志酬”。在记忆唐太宗的最大功绩贞观之治的史实时,可创作“破阵灭隋气势宏,一朝兴起振雄风。千秋史册多少帝,诗赞贞观唐太宗”。在记忆汉武帝的功绩时,可创作“壮志雄心胆气豪,拓疆兴国代天骄。文才武略千秋颂,华夏吟声入九霄”。在记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功绩时,可创作“秦陵兵马载豪气,陵寝骊山举世扬。功过三皇越五帝,开天辟地铸辉煌”。在讲靖康之变时可以创作“青楼宋帝好丹青,不爱江山创瘦金。客死他乡天下叹,忠言佞语莫分清”。运用创作诗歌法,学生可以在联系史实创作诗歌的过程中更快速、深刻地记忆更多知识。

三、归纳比较法

历史知识内容繁多复杂,如果学生对记住的大量知识不进行处理,则可能会杂乱无章,东拉西扯。因此,很有必要对知识进行归纳比较。归纳比较法是将众多的历史知识按一定标准分门别类进行梳理,将繁杂纷乱的事实化繁为简,具体形象,在归纳的基础上对历史事物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比较的史实主要有下面两类:

(一)可以对不同时间的同类事件进行归纳比较。比如:归纳比较三次科技革命开始的时间、重要标志、实质、成果、能源、特点、影响、启示等。归纳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起止时间、开始和结束的标志、交战双方、主要战役、结果、影响、性质等。归纳比较明治维新与大化改新的背景、条件、天皇、内容和历史意义等。归纳比较中共一大、遵义会议、中共七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意义等。

(二)也可以对同时间的不同事件进行归纳比较。比如:1945年发生的重要事件有:雅尔塔会议、中共“七大”召开、德国投降、日本投降、联合国成立、台湾回归祖国。1947年发生的大事有: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解放战争进入反攻阶段、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和马歇尔计划的实施。1861年发生的大事有:中国的“辛酉”,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开始。归纳之后比较这些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历史人物、结果、历史意义等内容。

四、串联记忆法

串联记忆法是将所记忆的历史知识点根据其各自的特征连串起来记忆。例如:隋朝大运河由北向南记住“永、通、邗、江”,连接的五大水系由北向南记住“海、黄、淮、长、钱”。记忆清朝十大皇帝,只要记住“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就行。记忆中共一、二、三大的地点,可记忆为“一二三,上上广”。记忆春秋时期,先后起来争霸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可记住“春秋五霸主,齐宋晋秦楚”。记忆“战国七雄”,可记住“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在中间”,既记住了国名,又记住了国家所在的方位。串联记忆法是记忆的“妙招”,通过它学生能在轻松愉快中把凌乱繁杂的内容趣味化、条理化、具体化,从而强化记忆效果。

五、谐音记忆法

谐音记忆法就是对单调单一的学习材料进行谐音处理,以快速记忆的方法。马克思的诞辰是1818年5月5日,他揭露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和秘密。可以谐音处理为:马克思一巴(18)掌一巴(18)掌把资本家打得呜(5)呜(5)直打转转。最初加入苏联的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可谐音记忆为“屋外有白鹅”。1776年7月4日,美国颁布《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美国诞生。可记作:“一个叫独立(独立宣言)的美国人‘摇旗(17)旗溜(76),气(7)死(4)英王’.”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可记作:拿破仑要把(18)法兰西拧死(04)。学生利用谐音记忆法记枯燥繁杂的东西,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逢“十”周年记忆法

初中历史记忆法篇(2)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 历史 记忆 探究

通过利用影像图文增强直观性、穿插小故事增加趣味性、巧用数字强化记忆、编写诗歌帮助记忆、利用图表比较实现对比记忆等方法,使学生通过联想、归纳、直观、快乐的获取有效信息,形成有效记忆。学习历史,在新课改下记忆力尤其显得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是提高学生成绩,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关键所在。历史学科中,时间、事件、人物众多,那么,如何将纷繁复杂的知识记扎实,努力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呢?下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几种记忆的方法:

一、利用影像图文增强直观性

学生内心都想学好,但总是记不住,其中有一点就是文字的枯燥。影像图文的运用使得学生面前课本上的那些文字鲜活可感,学生们都愿意看。如在讲《鸦片战争》这一课,在讲鸦片带给中国的危害时,借助一系列图片让学生具体感受鸦片给每个家庭、社会、国家所带来的危害。不仅自然激起学生的爱国主义之心,使学生认识到要禁止鸦片在中国的销售的必要性,同时为下一个知识点虎门销烟作好了导入。讲虎门销烟时,引导学生看虎门销烟的图片,那浓得化不开的烟雾,说明当时缴来的鸦片众多,奋力倾倒鸦片的百姓和在旁监管的挺直身姿的林则徐,都透露出中国人民禁烟捍卫民族尊严的决心,这样一张张可观的图片,一段段精心挑选的影视片断,紧紧抓住了学生的视觉,注意力集中了,那记忆的效果也不言自明。这些影像图文也为日后的知识再现有着很好的诱导作用,从而增强了记忆力度,而在这过程中所用到的影像图片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搜寻到。

二、穿插小故事增加趣味性

故事大家都爱听,初中学生也不例外,一听老师讲故事,都来了精神。《南京条约》是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丧权辱国条约。它的签订使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南京条约》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记忆这个条约时,其中开放的通商口岸有五个,是记忆的难点。我是这样给讲的:从前,有个孩子姓广,名叫厦福。有一天水龙头漏水了,妈妈高叫到“广厦福把水管子拧上” “广厦福宁上”学生听完这个故事后都笑了,在笑声中把五个通商口岸自南向北就记牢固了。再如讲《世界历史》上册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不同的等级封建主: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等。我让学生只记每个等级中的第一个字,“公侯脖子难骑”当学生读完时都笑了。在笑声中增强了记忆。

三、巧用数字强化记忆

历史是以时间为顺序来编写的,因此时间特多,记忆起来比较困难,在讲每一课时都在黑板的右侧列当节的大事年表加强记忆,还利用特殊的时间编故事来记忆。如唐朝起止时间:618年——907年.我是这样说的:糖(唐)留(6)了一(1)把(8),舅(9)领(0)妻(7)跑了。利用月日相同年不同的 大事加以强化记忆,如1945年10月25日被日本占领领50年的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出国纪念日;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样学生在很多年以后也不会忘记。

四、编写诗歌帮助记忆

对易混的知识编成诗歌来记忆效果会更好。

如在讲《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时,长征的路线比较难记,我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先创作,后互相交流再共同编成诗歌来记忆:

长征路线

1934年,离开根据地,

湘西前进遭堵截,

英勇冲杀破封锁。

渡湘江,损过半,

主席提出英决断,

改向贵州渡乌江。

夺遵义,扭乾坤,

四渡赤水乱敌计,

急行渡过金沙江,

跳出敌人包围圈。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翻雪山,过草地。

艰难困苦已过去。

1935年,红一陕甘会吴起。

1936年,三军大会师,

标志长征已结束。

再如讲《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虽然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是在课文注释中,但有必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对日后会用,所以,经济特区和14个沿海城市时我是这样写的:

80经济特区有四个,

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

后增一个是海南。

84开放沿海城市有14,

自北向南它们是:

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

南通,上海,宁波,加三州,

温州,福州和广州,

还有最南边的湛江和北海。

这些内容很重要,

大家一定要记牢。

通过这种脍炙人口的歌谣形式,学生就轻松记住了这些繁琐的课本知识。

五、利用图表比较实现对比记忆

初中历史记忆法篇(3)

那么,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们应怎样让学生有效地记住历史,使他们既能对学习历史有兴趣、充实、故事化、情境化的愉悦感受,又能树立历史好学、好记、好考的坚定信念呢?历史记忆方法很多,为了使这些历史初学者有效地记住历史,达到上述目的,下面就几种常见的方法举例如下:

一、顺序记忆法

这是最常见、最普通的方法,是指按照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依次记忆。如当我上初三历史《美国独立战争》一课时,就这样让学生记战争进程:⑴1775年,莱克星顿的枪声,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⑵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合众国宣告成立。⑶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⑷1778年,战争中心转移。⑸1781年,英军投降,战争结束。⑹1783年,英国承认合众国独立。

二、以诗歌形式即顺口溜记忆法

即以“核心字”为基础,使之于成押韵的歌谣以进行记忆,例如,在初一上《中国古代史》之初,我叫学生按顺口溜记朝代:“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秦汉三国休,两晋南北隋唐后,五代宋元明清走”;讲到唐代文化一节:我概括为:“一行和尚子午线,李春巧把赵州建,思邈着写千金方,大唐西游是玄奘,李白杜甫白居易着有唐诗五万章。”

三、字头记忆法

这种方法主要指取历史事件的字头成核心字,组成一句话,从而记住某一历史知识。例如:中英《南京条约》中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可记忆为“广厦福宁上”,即从南到北依次为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城市。

四、“浓缩”记忆法

就是把一些纷繁复杂的内容进行概括、浓缩、提炼成几个点,从而方便快捷地记住知识,如果将这些要点扩展,又能呈现历史内容的原貌。例如,在讲到初三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我让学生记数字组合,“112344”,然后解释说明即为:“1条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一个战争性质(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2大阵营(同盟国和协约国)。3个阶段(第一阶段:1914年;第二阶段:1915-1916年;第三阶段:1917-1918年)。4大重要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战役)。4大影响(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削弱了帝国主义力量,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结果,学生很快便将大战进程有了大概的把握,也很容易记忆。

五、谐音法

即采取和历史人物,事件现象中相似或相近的字取代原内容,进行记忆。如在初二讲《洋务运动》时,为了让学生快速记住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奕昕和地方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堂、张之洞、沈葆桢、丁世昌,我将用谐音编为:“新(昕)翻(藩)泽(李)坐(左)洞牢(沈)丁世昌”。在初三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一知识时,让学生将马克思生日(1818年5月5日)谐音联为:“马克思一耙一耙地将资产阶级呜呜哭泣”。

六、方位记忆法

指通过东南西北中等方位来记住所学历史知识。例如,在讲到《中国古代史》上的封建王朝疆域大小时,往往让学生记“东到何地,西抵何方,北达哪里,南接何处”。又如讲到初二历史“同盟会的成立”这一知识点时,对同盟会在国内设立的上海、重庆、香港、烟台、汉口五个国内支部我便让学生按“东西、南北中”五方来记。

七、板块记忆法

又称网络记忆法、专题记忆法。我们知道,零碎的珠子容易丢失,但如果同一根线把珠子穿起来则不然,记忆同样如此,零碎的知识点容易被忘记,如果把所学知识连成线,组成面,编成网,形成个性化的知识体系,构建成框架,就会在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有助于提高记忆效果。

例如,中国近代史上完后,我便按“近代中国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近代化的历程”、“中国思潮解放潮流”、“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阶段”几大板块归类学习,使学生形成条理清晰的网络体系。

八、奇思妙想法

初中历史记忆法篇(4)

没有细致的学习态度对于一些初中生来说,他们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学生比较浮躁,不愿意学习那些纯记忆性的科目。但是,据研究发现并不是聪明的学生就能把历史学好,因为学习理科学到一定深度的时候就与学生智力的发展密不可分了,但学习历史,除了在课堂上掌握基本的历史线索和基本知识点以外,更多的知识是可以从课外摄取,这就要求学生有细致、认真的学习态度,这一点与学生的智力发展没有直接的联系,只是与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关。

二、初中生在记忆历史内容上应坚持的原则

1、化繁为简原则

初中历史教材上的内容多而杂,很难理出头绪,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背诵、记忆的时候应该坚持化繁为简的原则。首先,指导学生理解每一章节的知识点;然后,要求学生掌握每一章节的重点和难点;最后,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这样,教师给出思路和方法指导学生们一步步地学习和掌握重要的历史知识点,最终才能在扎实中进步。

2、联想扩散原则

教师在讲解历史知识的时候,一定要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教会学生注意历史知识的前后衔接,做到联想扩散。对于动态的历史知识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以时间来进行扩散、以情节来进行扩散、以内容来进行扩散等方法来学习不同内容但类型相同的知识点。

3、层层深入原则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初中历史的学习也不例外,虽然“对史实的掌握永远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但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一定不能忘记了在基础知识深入并提高,做到层层深入。最终使学生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中达到升华。

三、提高初中生记忆历史的对策

1、用歌曲、顺口溜记忆

歌曲通俗、顺口溜押韵,两者读起来都比较朗朗上口,运用到历史的记忆上也比较轻松,容易使学生接受。比如,在讲“三国”有关方面的内容,可以借助林俊杰的《曹操》进行导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对历史内容有了兴趣,记忆便水到渠成了。再有,在学到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内容,就可以引导学生去琢磨并把条约的内容变成顺口溜:

(1)割香岛(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两一(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

(3)开五地,为口岸(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4)进出款,须商谈(中国进出货物的税率须同英国商定);由此可见,通过歌曲和顺口溜就能把晦涩难懂的知识变成通俗易懂的记忆内容,何乐而不为。

2、借助图示记忆

利用图示来记忆,可以化繁为简,连横合纵,有利于提高空间识记能力。记忆是保持、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学习的象征。学生如果记不住或记不准学习的内容,就不能很好地获得知识,积累经验,更谈不上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指导实践。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用网状图帮助学生记忆关联性的知识(中国历史上著名变法)、用人物图片或地理图片来记忆静态的历史知识等。

3、巧用时事记忆

初中历史记忆法篇(5)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7―0120―01

初中历史课是一门需要记忆大量知识点的课程。由于初中学生学习负担比较重,能花在记忆历史基础知识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记忆效果,帮助学生寻求科学的记忆方法,笔者对其进行了实践与探索。现将有效提升学生记忆效果的方法小结于下:

一、理解记忆,及时复习

理解记忆的效果要好于机械记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比如,在向学生讲解“日本1868年的明治维新”时,可先向学生分析明治维新的背景及原因,当学生理解后,他们就很容易记住主要内容。

从心理学方面来说,及时复习是巩固记忆的有效方法。因此,在学生学习完知识点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及时复习巩固。当然,复习可以是将知识点分配在不同的时段进行“零星式”的记忆,也可以是集中的复习。

二、 罗列知识点进行记忆

初中课本当中的许多知识点是比较零碎的,如果让学生直接记忆这些知识点,一方面就会增加学生的记忆量,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将一些知识点忽略掉,记忆的效果反而不好。因此,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将一些知识点罗列起来进行记忆。例如,有一些要求学生记忆重要历史人物的地方,教师就可以将与人物相关的重要年份以及所发生的重大事件罗列出来让学生进行记忆,其他的内容则可以一笔带过。而对于一些复杂的历史事件则可以总结成为几个字进行记忆,例如,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可以用“废、行、改”三个字来概括:“废”就是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行”就是推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改”就是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将大化改新的内容记住。

三、 运用归类记忆法

当学习完一个单元后,或者在期末总复习时,教师就可以将大致相同的内容或者性质相同的知识点归纳到一起,这样就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便于学生记忆。例如,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教师就可以帮助学生按历史事件性质分类进行复习记忆,如将相关知识点归结为经济、政治、少数民族、农民战争、中外关系、科技发展等不同方面,这样学生的记忆效果明显好于单节或单章记忆。

四、 运用联想记忆法

联想记忆法就是由一个事件联想到另一个事件的记忆方法。历史课中许多知识点可以从原点衍生出其他的知识点,例如,由日本大化改新中推行的联想到推行“班田收授法”,再可将“班田收授法”作为一个名词解释让学生进行记忆,这种记忆法可以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地呈现于学生面前。

五、 运用比较记忆法

在学习完一个主题的内容后,教师可以将不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帮助学生进行比较记忆,这样可以降低学生记忆知识点的难度。例如,在学习完了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后,可将国共两党在抗战方面的政策、重大战役、重大事件进行对比,并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这样学生记起来相对就容易多了。

六、 运用歌谣记忆法

歌谣记忆法就是找出关键点或谐音相同的地方并将其编成顺口溜的方法来记忆,如,把某一历史现象经过浓缩以歌谣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记忆法既能使学生抓住重点,又能降低记忆的难度,更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让学生记忆朝代时,编成这样的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再如,将《马关条约》的内容总结为:辽、台、澎湖两亿两,沙、重、苏杭开工厂等。

七、 运用谐音记忆法

谐音记忆法就是利用记忆内容的发音串编成为一些容易记忆的内容进行记忆的方法。例如,在让学生记忆苏联成立时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乌克兰、外高加索、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时,可以串编成为“屋外两只鹅”。这样学生只是记住了每一个国家国名第一个字的谐音,其他的靠联想便可想起来。

初中历史记忆法篇(6)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记忆诀窍 归纳整理 比较联想

历史教材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修养和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因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而且千头万绪,如果死记硬背,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无味而失去学习兴趣。那么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记忆效率,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呢?

一、通过各种记忆诀窍巧记历史知识

1.数字特征记忆法

有特征的事物最容易被人们所识记。记忆历史年代也可以寻求其内在的数字特征加以记忆。例如:1234年蒙古灭金,四个数字按照1、2、3、4的自然数顺序来排列,很容易记忆;在1921、1922、1923连续三年是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前三次会议的年代,这三个年代的最后一个数也是按照自然数的顺序1、2、3来排列。而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是由两个16组成年代;而1818年马克思主义的鼻祖卡尔・马克思诞生,由两个18组成年代。

2.方位记忆法

我们在记忆一些历史史实时,有时也可以利用历史教材上的地形图上的地理方位来记忆、比较,从而达到较好的记忆效果。例如当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中国古代历史内容的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时,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加深记忆,就可以让学生对照P33页的《战国形势图》仔细观察和研究,然后总结出“齐秦楚燕韩赵魏,东西南北到中间”这样一个规律,从而牢牢地记住了“战国七雄”的国名和方位。

二、专题归纳整理记忆法

历史学科的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对这些纷繁的知识在进行归纳分类的基础上要想进一步清晰、牢固地掌握它,教师就要在每个单元、每个学期、每个学年及最后的复习阶段,及时地引导学生善于把学过历史教材内容中的知识点,根据它们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进行系统的归纳、对比和总结,找出其中的内在规律,再按照一个个不同的专题,例如国别、年代、战争、文化、事件等,不拘泥于教材的编排顺序,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进行分类整理。例如九年级上册的《世界历史》内容中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1868年的日本的明治维新改革中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日本逐渐强大起来,从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成为日本历史上重要的转折时期,而在八年级上册的《中国近代史》的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中,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中国人为了使中国强大起来,“上下而求索”地推行了洋务运动,并在中历经“百日维新”的流血牺牲、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新文化运动引进西方文化打破了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直至现在依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可以让学生在对比中,讨论和分析近代的俄国和日本为什么因为改革而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从而强大,而我国近代的改良运动和改革为什么却以失败而告终,让同学们在探究性历史学习中得出比较科学的结论。

用表格来分析和归纳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有利于突出重点,内容明了,便于记忆。因此借助表格的形式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加深记忆。例如为了更好地掌握九年级上册《世界古代史》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中的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世界三大宗教”方面的内容与历史知识,就可以用表格解析法。表格的名称可以定为古代世界三大宗教比较表,从教名、产生时间,产生地点、背景、创始人、教义及经典、作用和实质几个方面来设计表格,然后反复阅读教材中的具体内容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填写,这样学习起来目的就比较明确,而且在复习时便于记忆。

三、运用比较联想的方法提高记忆效率

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除了可以用归纳和整理的方法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历史知识之外,还可以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以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开拓新的思维视角,寻找并利用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记忆。例如可以从时间上把世界历史上的人和事同中国历史上的人和事联想到一起,帮助学生把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知识进行有规律的梳理和整合记忆,思考、探究相关内容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促进学生打破教材体系的束缚,培养创新精神,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并学以致用地以史为鉴,分析当前的社会现象和事件。

例如在学完初中阶段的整个历史教材内容后,我们会理解和掌握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这一内容,那么我们就可以就用联想和比较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哪些社会形态,并进一步思考:中国为什么在漫长的封建社会结束以后没有经历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而是逐步形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前一阶段央视曝光了“达・芬奇”假洋家具事件,就是国产家具出国一日游后,重新报关后3万元的国产家具就成了售价30万元的原装洋货,揭示了我们国民的潜意识中普遍存在着的崇洋思想,那么国人为什么认为舶来品洋货一定比国产的质量好呢?通过联想与世界历史的进程进行比较,既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又能使他们在思想上受到深刻的教育,激发起青少年学生奋发图强,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以后报效国家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壮志,使我们的祖国以更快的速度屹立于世界强国之列。

在初中三个年级中,随着时间的迁移,从中国古代史到近代史现代史到世界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所学的历史知识越来越多,根据心理学原理中的英国心理学家总结出来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记忆有着时间隔得越久,遗忘得也越快的特点,因此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觉得刚学完时的短时间内会觉得记忆犹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同学们就容易混淆学过的知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上述方法及时地加以复习巩固,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记忆法篇(7)

关键词: 初中历史 学习兴趣 主动学习

历史学科是初中阶段的必修课程,对于初中生来说,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形成一定的历史观是学生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然而,在追求升学率的教育大背景下,历史学科长期以来都被教师和学生视为无关紧要的“副课”,再加上一些教师长期实施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历史学习更显枯燥乏味。所以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往往十分缺乏,没有了兴趣作为动力,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得十分被动,影响了历史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想改变这一现状,一定要努力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让学生在对历史产生兴趣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历史学习中,这样学习效果自然会很好。

一、建立和谐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因此,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对教学活动的效果往往会产生直接影响,很多学生不喜欢某一学科的直接原因就是不喜欢该学科的任课教师。由此可见,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要注意与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在喜爱教师的基础上喜欢上教师所教的学科。然而,在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观中,教师与学生很难打成一片,学生对教师往往是又敬又怕,在严肃的师生关系下,整个课堂氛围也显得严肃呆板,这样势必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倘若教师能够改变严肃的面孔,换上亲切的面容,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在讲课的时候注意语言的风趣幽默,这样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就会让学生感到轻松自在,而在轻松的环境下,学生自然会对学习内容心生好感,从而提高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二、设置趣味化的导入

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首要环节,在新课开讲之前,通过导入环节的设置,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如果教师设计导入环节时注意导入内容和形式的趣味性,则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有趣的导入引导下,很短时间内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接下来学生的主动学习打好基础。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一个小故事、一则小笑话,或者是学生感兴趣的人和事等各种方式来进行导入教学,通过几分钟的有趣导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到《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就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电视剧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段导入,首先笔者问道:“大家看过电视剧《天龙八部》吗?”听到《天龙八部》,很多学生的眼睛立刻焕发出光彩,大家争先恐后地说道:“看过。”很多学生还忍不住讨论起其中的剧情人物。接下来,笔者接着问道:“那你们知道《天龙八部》中讲的是什么时代的故事吗?”这时候,很多学生开始思考起来,有的说:“电视剧里说到辽国、金国,还有宋朝。”这时候,笔者说道:“电视剧中提到很多的国家,就像刚才同学们说的那样,有辽国、金国、西夏、还有南宋,看起来是一个十分混乱的年代,事实上,在我国的历史上的确存在那么一段时间,就是辽、宋、西夏、金并立的时代,在那个时代,整个国家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境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那个时代的内容,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天龙八部》所描绘的那个纷乱的年代!”就这样,借着一部学生感兴趣的电视剧导入本节课的知识,使得原本有些无聊的内容瞬间变得吸引力十足,在导入内容的引导下,很多原本完全不听课的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页也表现出了十足兴趣。

三、传授学生有趣的记忆方法

历史知识难记难背是很多学生的共识,很多学生对历史学科之所以缺乏兴趣,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历史学习中众多知识的记忆很反感。要想学好历史,一定的基础知识记忆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历史知识偏偏又十分零碎繁多,给学生的记忆带来了很多困难,在记了忘、忘了记的反复中,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就被逐渐消磨殆尽了。由此可见,要想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克服记忆这一关,教给学生一些有趣的记忆方式。在历史学习中,经常用到的有趣的记忆方式很多,包括歌诀记忆法、形象记忆法、谐音记忆法、联想记忆法等。带有趣味的记忆方法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记忆的难关,同时还有效提高了历史学习的趣味性。例如,为了让学生更轻松地记住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02年建立西汉,定都长安及东汉灭亡的时间220年这些史实,笔者让学生采取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一鸭下蛋一鸭看,刘邦建汉定长安,两鸭下蛋汉完蛋。”这样有趣的联想立即逗得学生哈哈大笑,在笑过之后,这些史实也就被学生轻松地记在了头脑中。一旦类似这种记忆的技巧被经常用到,那记忆将不再是让学生头疼的事情,反而会增添历史学习的趣味性,这样自然能有效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的参与,学习才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见,对于广大教师而言,要想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初中历史教师要注意结合初中阶段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点,采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开展历史学习活动,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逐渐引导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发自内心的兴趣,这样,有了兴趣这一大内驱力,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就不再是被动的学习状态,这样学习效果自然会有所增强,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也不再把知识的掌握作为唯一目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也就能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潘帅锋.初中学生历史兴趣培养技巧[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