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投资理财市场

投资理财市场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7 14:52:12

投资理财市场

投资理财市场篇(1)

关键词:投资理财;市场;大学生;现状调查

近年来,银行理财市场的日趋成熟,为进一步细分市场,抢夺客户资源,一些儿童理财产品纷纷问世。中国民生银行最早面向全国推出了首张儿童理财借记卡“小鬼当家卡”,随后,兴业银行的“自然人生”家庭理财套卡也将儿童理财作为一项重要业务;还有银行针对儿童客户专门设计了儿童账户。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大学生投资理财市场,却鲜有人问津。相对于未成年儿童,大学生群体具有思想独立,行为自主等特点,反而被市场冷落,鲜有针对大学生的理财产品面市。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差距引人侧目。然而这种差距的原因何在?大学生投资理财市场有潜力可挖吗?大学生投资理财又具有怎样的特性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9年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大学生投资理财项目设计――基于开放式共同基金(091052059)”的支持下,我们以武汉地区大学生投资理财市场为例,发放200余份问卷,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并对大学生投资理财市场进行了相关分析。

一、大学生进行投资理财的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投资理财有一定的基础,是理财机构的潜在优质客户

通过对200余位武汉市在校大学生的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见图1),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经费来源方面,近九成完全来自家庭供给,少数人的收入部分来自兼职等其他途径。对于大学生投资理财的行为而言,以家庭供给式为主的资金普遍具有稳定的特点,而这也为适当的投资理财行为提供了有利的稳定保障。从月收入金额的角度来分析,约70%的大学生表示月生活费在500元-1000元之间,约20%的大学生在500元以下,剩余约10%在1000元以上。在问卷调查所得数据的基础上,再综合考虑社会学规律,即当问卷问题设计答卷人隐私时(如工资,收入等)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虚高,可以推测出实际情况大致是月收入在500以上的武汉大学生超过50%,其平均生活费水平在700元左右。

另外,在随机访谈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在资金使用方面有一定弹性,绝大部分拥有资金使用的自和决定权,这为大学生个人投资理财提供了一定的资金基础及弹性优势。

调查结果显示,整个大学生群体在投资理财方面具备资金来源稳定,资金量相对有限但仍具备一定投资空间的特点,符合理财机构对潜在优质客户的基本衡量标准。

(二)大学生有一定的投资理财意愿,但对投资理财市场缺乏了解,市面上切合大学生投资理财现状的理财产品也十分有限

在大学生目前的投资理财现状方面,根据对受访大学生持有理财产品情况的数据加以统计分析(见图2),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选择银行储蓄,只有少数大学生选择基金、保险等理财产品。大学生在投资理财产品的选择上表现出较强的单一性。

在大学生对投资理财产品的风险看待情况方面(见图3),大多数大学生表示在追求相对银行利率较高收益的同时愿意承担本金有少量损失的风险,反映出目前大学生对稳健性投资理财产品的投资意向。

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对新型低风险灵活性理财产品的投资意愿进行调查(见图4),统计数据显示近80%的受访学生表现出了很强或较强的兴趣,这一统计数据充分地反映了大学生对投资理财的意向。再一次对大学生投资理财市场存在巨大开发潜力进行了证实。然而此处所反映出的大学生对投资理财强烈的积极性却恰恰也与图2分析结果中所反映的大学生投资理财产品现状的单一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体现出大学生投资意向与实施现状的不相符。分析现象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反映了大学生对投资理财产品了解有限、自身投资理财意识观念有待加强,相关产品的宣传力度亟需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相关投资理财产品市场上切合大学生设计及需求的投资理财产品种类较少且局限性较大等问题。

在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相对于文科类大学和综合类大学(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武汉大学),理工类大学(如华中科技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对于投资理财相关知识和市场情况的了解更显局限,很多受访同学纷纷表示对于分红型保险,基金定投等理财产品几乎完全不了解。联系之前关于大学生理财产品的持有情况方面所显示的,银行储蓄几乎可谓是是大学生群体仅有的选择。显而易见,大学生群体虽然普遍表现出了较强烈的投资意愿,却缺乏对投资理财市场及产品的相应了解,了解渠道也十分有限。

二、大学生投资理财的特性分析

综合大学生的经济来源、资金使用情况、投资理财现状及其意向,对问卷及随机访谈的结果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当今大学生在理财现状及其需求上有如下特性:

(一)大学生有一定的投资理财资金及其稳定性方面的基础

绝大多数大学生月经济来源稳定,有足够的资金可供自己合理分配、规划和使用,然而与此同时大学生自身资金有限、资金流动不够稳定以及消费的灵活性的特点,也决定了大学生对投资理财的需求不同于一般家庭投资。大学生更加倾向于无风险或小风险的投资,他们看重存款类产品的稳定性,却又不满于银行的有限利率,而且大多数大学生对新型理财产品表现出较浓的兴趣,这为大学生投资理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大学生对投资理财风险控制的稳健性偏好

大学生对资金使用的弹性要求较高,他们愿意选择资金灵活性较强的理财产品。如今银行现有的投资理财产品要求定存、定额、定取,这是大学生最忌讳的问题,投资理财的灵活性就成了大学生投资理财需求的必备条件。但回报是投资理财的首要问题,他们希望能有一个相对较高的利率,从而给他们带来较高的回报,但由于资金有限,而且他们注重投资的安全性,回避投资的风险性,不敢进行股市基金类高风险投资;他们向往保险类理财产品的较高利率,却难以达到相关投资理财类保险的“基本门槛”;他们也想通过手中的钱能生钱,想通过自身的努力提高生活质量实现自身的价值,但又无法保证资金的安全可靠,他们不敢冒险碰运气,大学生对投资理财的独特性决定了大学生在一定范围内无法成为投资理财的主力军。

(三)目前投资理财产品还没有有效地延伸到大学生的生活领域

目前大学生对投资理财产品了解不多,真正进行实质性投资理财的大学生更少,一方面说明专业机构宣传产品的力度不够、幅度不大,特别是针对大学生的、适合大学生自己操作的投资理财产品不多,理财产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未延伸到大学生的生活领域;另一方面说明大学生的投资理财意识还处于萌芽阶段,虽有兴趣但没有足够的收益来为他们提供相关的动力,少有人真正地进行了实质性的投资理财操作实践。

三、切合大学生现状及需求的投资理财产品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具有思想活跃、自控能力有限、资金使用情况不定的特点。相应的,大学生投资理财市场也应是一个针对大学生群体共性特征来定位的投资理财市场。若能对此市场的共性特征善加利用,综合国内大学生群体巨大的人数基础以及作为未来市场中坚主力的前景预期,相信大学生投资理财市场也不可不谓是一块香甜的蛋糕。

一是大学生现状及需求的产品的条件:一方面,通过对大学生在选择理财产品时所关注问题的调查,可分析得出大学生团体对产品的投资风险控制、资金随存随取的灵活性、提供该理财产品的公司或银行的声誉较为关注。分别对应了调查中所显示的大学生群体的稳健性风险控制偏好以及资金流动稳定且金额有限的群体特征。另一方面,根据对大学生群体的资金流现状特征进行把握,理财产品的投资金额限制方面,门槛应尽量调低,以满足大学生对资金灵活性的需求,应着重加强对理想理财产品的校园宣传力度,在市场开发时,相关营销机构应着重加强在校园内对产品的宣传力度,可通过充分利用大学生校内网等网络传媒,加强校园广告宣传力度,开办理财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实施进行。

二是大学生投资理财的特性:根据此次市场调查分析,大学生投资理财特性的概述大致可分为以下投资意愿和投资能力两个方面。从投资理财意愿的角度来看,他们表现出了追求较高收益的同时要求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的水平的意愿,较高的收益能激发他们的投资积极性,较低的风险则保证了投资的稳健性,增强了大学生进行投资理财的积极性。从大学生投资理财能力的角度来分析,一方面大学生资金来源具备稳定性的优势同时也受到资金量有限的限制,理想的理财产品应有相对较低的投资门槛。另一方面大学生消费虽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却也有规律共性可循,不确定性体现在消费时间、消费金额、消费项目上,这无疑是使大学生进行投资理财时又多加了一层资金流动性上的限制。与此同时,大学生资金流的变动情况也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具体说来则是指大学生一年当中资金的持有情况具有一定的普遍规律,如每学期期初资金较充裕期末较少,每月月初刚领生活费时手头资金明显多于月末等。

三是开发理想的投资理财产品:理想的投资理财产品应该在把握大学生群体对投资理财特性的基础上,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开发针对于大学生的投资理财产品。对大学生投资理财产品进行基于需求的开发和推广具有优势和积极意义。从大学生群体现状和需求出发,不仅可以对大学生群体资金流的规律进行充分利用,更加科学合理的设计出可营运性更强的理财产品,而且可以迎合大学生对投资理财的尝试兴趣和积极性,进一步抢占大学生群体这一未来社会的主要客户源,还可以填补市场空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为机构自身的产品推广盈利创造更有竞争力的条件。

当然,大学生群体在投资理财市场中也不可避免的有它自身的局限性,如资金量有限,理财意识有待加强等。但是综合考虑该市场的现状需求以及发展趋势前景,相关投资理财机构若能准确把握大学生群体特征,审时度势地推出切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参考文献:

1、朱香.大理学院学生理财意识培养的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09(24).

2、孙凌霞,宫永建.天津高校学生理财观念与理财行为调查报告[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4).

3、胡乐乐.英国教育部与理财专家联合力促学生学会个人管钱[J].基础教育参考,2007(6).

投资理财市场篇(2)

关键词:个人理财;证券投资基金;问题;对策

一、个人理财市场的发展

(一)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环境的持续改善、股权分置改革和证券业务的创新,我国股市的结构性缺陷的问题得到了改善,市场的容量和交易量逐渐扩大,债券、基金和期货的品种不断创新,准入门槛逐渐降低。政府“有形”的手与市场“无形的手”相结合,使得人民币理财产品不断丰富和活跃,极大地增强居民理财的愿望和参与程度。

我国越来越多的参与国际市场,外资银行陆续进入中国,促进了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实现了极大的飞跃,加上我国金融机构对个人理财业务软硬件的建设力度的加大,个人理财业务已经上升到了实质性的规划和操作层面,个人理财的发展趋势一片大好。

(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背景

第一,经济的发展以及国民财务的积累,我国的经济总体实现了快中又稳的发展,经济增长带来的国民财富迅速积累,对财富管理随之产生了客观需求,个人理财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

第二,国家体制改革的完善,我国在就业、养老、教育和医疗体制方面的改革,逐渐解决了居民的后顾之忧。

第三,理财投资产品逐渐丰富,证券投资工具越来越多,股票、期权、基金、债券等,可以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投资需求。

二、个人理财与证券投资基金

(一)个人理财产品的分类

银行理财产品,银行理财产品的期限相对较短,收益率和流动性也较低,无法满足长远的投资计划。存款类产品,存款类理财产品主要就是指传统的银行储蓄类的产品,这类产品风险小,流动性强,收益率低,在个人资产配置中所占的比例也相对较低。股票,目前股票投资这种方式正在兴起,但是股票虽然收益高但是往往也伴随着高风险,大幅度波动的股票市场是投资者都不愿经历的。期货、外汇和期权,这类理财产品的专业性较强,同时这类投资的涨跌幅度没有界限,在带来客观收益的同时很可能带来投资者难以承受的额巨大亏损。保险产品,保险规划可以降低家庭理的风险。

(二)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现状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包括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开放式基金属于当前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发展的主流,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总的发行规模8892.95亿元,同比增长127.74%平均预期收益率在4%~6%区间内变化,发展势头足,平均收益率高,尤其独特的优势。与此同时,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产品类型不断丰富,多元化组合投资逐渐成熟,个人理财市场上的投资者也日趋理性。销售渠道不断拓宽,服务和交易模式也在不断创新运作日趋规范,符合我国绝大多数投资者的需要,但是证券投资基金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三、我国个人理财市场上的证券投资基金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配置同质化严重,投资策略趋同

我国的基金虽然形成了不同风险―收益特点的基金产品,但是受到证券市场发展的限制,各类基金投资品种选择的空间不大,导致资产配置同质化现象严重,投资风格相似。

(二)羊群效应

这一效应源于委托―问题,基金管理人由于能力不足或缺乏激励机制,不愿意财务积极的投资策略,在信息优势的作用下,反而会采用与其他管理人相同的投资策略和手段,所以基金管理人普遍采用保守型的投资策略,导致市场的“羊群效应”特别明显。

(三)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专业人才匮乏

我国基金行业快速发展,人才需求量大,但是各个基金公司之间的竞争也造成了行业内的高端人才流动频繁,我国基金经历培养期短也直接导致了基金人才的低龄化和阅历浅,不仅缺乏从业经验,也缺乏扎实的研究功底。

(四)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

首先基金持有人大会形同虚设,逐渐失去作用。同时,独立董事作用不能发挥,缺乏独立性。

再次,基金激励机制尚未建立,造成基金管理人的收益报酬和风险责任的不对称。

最后,基金托管人无法实施独立、有效的监督。

四、相关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人才建设、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

鉴于我国当前理财市场发展中重产品、不重理念的缺陷,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但是正确的理财理念也离不开从业人员的诠释和理财机构的宣传,所以,加强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培养和导入现金的理财理念是十分重要的。

(二)加强品牌营销,树立品牌意识

金融机构只有顺应投资者个性化和人文化的发展趋势,逐步树立自己的品牌意识,才能在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个人理财业务今后的发展自会更加趋向个性化,金融机构必须通过不断更新观念,进行制度和产品创新。

(三)发展理财经营模式

我国当前金融机构理财是国内理财的主要形式,机构理财由于分业经营的限制和机构理财人员缺乏独立性,导致理财服务质量和效果不佳。可以通过政策鼓励和逐步发展独立理财模式,逐步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规范行业发展。

(四)完善基金运营机制

我国当前证券投资基金领域缺乏权威性的评估机构,这是造成当前行业监管不足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建立健全基金评估机制。同时,可以通过激发基金业的行业内竞争来避免产品同质化和投资策略雷同化的问题,最后,促进开放式的基金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丛丛.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趋势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26):12.

[2]陈芳.中国居民个人理财的现状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3(32):10-12.

[3]魏敏,田蕾.个人理财市场细分及客户群差异性分析[J].金融论坛,2006(10):42-47.

作者简介:

曾丹妮(1996.12―),湖南省常德市人,中央民族大学会计学专业,本科生。

投资理财市场篇(3)

[关键词]环保;技术创新;方法

山西省是中国最大的炼焦用煤炭资源基地,也会使山西省成为中国最大的焦炭生产基地和世界最大的焦炭出口基地。2000年世界焦炭贸易量2510万吨,中国出口1520万吨,占世界焦炭贸易量的60%。其中,山西焦炭出口占中国焦炭出口量的80%,占世界焦炭贸易量的48%,山西焦炭是世界焦炭行业的龙头,其焦炭产量占到全国的40%,约占世界焦炭产量的20%,焦炭出口量占全国焦炭出口量的80%,并且天津口岸的山西焦炭价格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基准价。可见焦炭对于整个山西省的重要性。而进行煤炼焦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焦炉煤气,如何有效环保的对焦炉煤气进行回收利用,如何对新上项目的综合价值进行评价,正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重点。对待上新项目的环保性能、经济性能进行评价,从而做出准确的投资决策使我们所关心的。

一、NPV评价方法

净现值法(NPV):是评价投资方案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是利用净现金效益量的总现值与净现金投资量算出净现值,然后根据净现值的大小来评价投资方案。净现值为正值,投资方案是可以接受的;净现值是负值,投资方案就是不可接受的。净现值越大,投资方案越好。净现值法是一种比较科学也比较简便的投资方案评价方法。我们知道传统的项目评价中对于投资决策分析而言,主要是采用这种净现值法,这种方法也曾经被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资本资产投资管理学院的DondleL.MeeDer提出并且利用这种方法用于投资决策具有严重局限的概念中,因为它是以投资决策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还原为前提的,也就是说项目的投资在市场条件恶化时,能够以某种方式还原,如果不能还原,则是一个要么投资,要么永远都不投资的决策,而如果公司现在不进行投资决策,那么它将永远失去投资机会。但是人们普遍认为,净现值法利用现值可加性原理,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演绎计算,应该是一种最理性、最科学的分析方法,是投资决策分析中的法宝。

但是就我们所要研究的环保类项目的投资决策而言,净现值法只是用于静态的投资项目分析,对于动态的多投资阶段的项目显得有些不足,得到的评价结果势必也是有局限性的。就焦化产业中的焦炉煤气利用技术的选择与比较中,关键是如何确定折现率,这也是一大难题,可以说,到现在为止,这不得不依靠我们的主观判断,其道理就像任意多的已知数与一个未知数相加其结果还是未知数一样简单,在净现值为零的情况下,向左向右稍微调整某个因素,净现值就能变成或正或负。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焦炉煤气的利用技术的产生过程有其特殊的局限性和特点。焦炉煤气是指用几种烟煤配成炼焦用煤,在炼焦炉气中经过高温干馏后,在产出焦炭和焦油产品的同时所得到的可燃气体,是炼焦产品的副产品。对于单一焦化企业的主营业务就是焦炭生产和销售。而对那些利用焦炉煤气生产其他工业产品是由于国家环保政策法规的要求,故其计算时,当其净现值为零或者是负数时,也都可以投资。但是在什么范围内进行投资需要新的算法和条件,这也就是本文最终所要传达的信息。

二、实物期权定价模型

投资理财市场篇(4)

关键词:资本市场;财务;会计

资本市场一般是指计量时间在一年以上的长期资金市场。在资本市场上,由于其交易时间较长,风险自然存在的,且风险较大,但收入相对而言较为稳定。由于资本市场中交易标的特殊性,它需要投资者对其投资对象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此时财务会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然而,在资本市场中,部分管理人员为了自身的利益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导致财务造假的案件越来越多,很多投资者都不再信任企业提供的财会报告,这使得我国企业的财会管理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因此,我们应该对资本市场下企业的财会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才能使我国资本市场下财务会计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一、资本市场框架下企业财务和会计的本质与差异

(一)资本市场框架下财务和会计的本质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中的参与者越来越多,范围也越来越广,说明资本市场上的投资空间很大,投资者对投资对象的信息要求更多。但是企业的财务和会计信息不可能全盘托出,难以满足投资者的所有需求,这就对我国财务会计的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一直都致力于提高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程度,但对于投资者来说,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相关性和可靠性更为重要。如今,随着资本市场的迅速扩展,企业的会计信息可靠性受到挑战。因此,资本市场框架下企业财务和会计的本质是提供能够满足投资者需求的、真实的、可靠的会计信息。

(二)资本市场框架下财务和会计的差异

在资本市场框架下,财务会计的边界主要体现在财务信息的披露上,财务会计更加重视信息的可靠性。财务会计信息具有很强的历史性,反应的是企业过去的生产经营情况,但是财务会计也具有预见性,能够反映企业的未来发展态势,是一个具有很强开放性的信息系统。资本市场是依托于现代更为完善的财务会计系统的,但财务会计在管理层会受到制度化的影响,管理会计应运而生。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财务与会计的界限逐渐模糊起来,在这样的投资环境下,投资者需要大量企业财会信息。为了适应资本市场的发展,满足我国投资者对信息的需求,我国企业提供的财会信息会更加多,财务和会计的界限也更加模糊。随着资本市场上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企业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分离开来。但资本市场上二者又是不可完全分离的,因此二者始终存在一定的联系,公司的运营需要结合财务和会计才能更好。且只有当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相互融合,才能为资本市场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信息。

二、资本市场下财务与会计信息的作用

(一)为投资者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

投资者在配置其资源时会根据资本市场上披露的会计信息进行决策,只要这样,投资者才能放心将其手中的资源投放到企业中。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资本市场还很不成熟,因此,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对于维护我国资本市场正常运转,促进投资者合理决策具有重要作用,因为投资者只有根据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才能才能调整自己的决策。

(二)减少市场摩擦,提高资本市场运行效率

企业的生产经营中相对于投资者而言具有信息优势,造成生产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形成信息不对称,造成主动与被动关系的形成。企业的投资者如果不能掌握企业真实可靠的财务会计信息的话,其投资就会产生很大的风险。而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却可以利用信息优势牟利,投资者对于信息的甄别成本加大,加剧了市场的摩擦。反之,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却有利于减少摩擦,提高效率。

(三)提高管理者Q策效率

在资本市场下,财务会计与传统会计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针对投资者的,为了便于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后者是针对管理者的,为了便于管理者对企业进行管理的。只有将传统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相结合,企业的管理者才能通过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了解更多有关于企业生产经营的信息,有利于管理者的决策。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完善,迫切需要资本市场上的市场参与者提供完善的财务会计信息,资本市场的发展必须依靠有效的财务会计信息。企业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必须要满足市场的需求,满足投资者正确合理决策的要求,以分配其手中的资源。但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财会信息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会计造假行为屡见不鲜。这就需要我国加强对资本市场框架下财务会计问题进行研究,尤其是财务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并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才能提高我国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余恕莲,吴革.论资本市场框架下的财务会计本质与边界[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1):76-81.

[2]王红梅.刍议资本市场框架下的财务会计本质与边界[J].北方经贸,2015 (6):107.

[3]段洪成.资本市场财务与会计问题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1):68-69.

投资理财市场篇(5)

随着理财市场的深入发展,投资者可以选择的投资理财品种已经越来越多。然而,一度低迷和徘徊的资本市场让众多投资者铩羽而归,曾独占鳌头的基金和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高收益率也不复存在。反之,较为稳健的银行理财产品和种类丰富的信托理财产品在逆势中显示出了独特的投资价值。尤其是信托产品,因兼顾风险与收益,成为目前理财市场的一个亮点。

信托理财作为一种重要的资产配置工具,正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青睐。根据用益信托工作室统计和第一理财网理财产品库监测显示,2008年全国信托公司共发行664个集合信托产品,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达到8.89%,超过其他理财产品。信托产品不仅可以投资于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等大众投资领域,还可以连接产业市场,分享实体经济的增长收益。除了证券投资外,信托产品还可以进行贷款、融资租赁、股权投资、同业拆借等多项业务。正是由于信托产品投资领域广阔、资金运用灵活的特点,使其可以准确追踪市场热点,紧紧抓住投资机遇,有效规避单一市场的系统性风险。目前市场上很多银行理财产品就是通过借道信托,实现多领域、多方式的投资。

信托理财逐步受到市场认可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可以通过不同的产品设计,满足各类投资者不同的风险和收益需求,产品线比较齐全。同样投资于资本市场,与基金、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不同的是,信托可以通过独有的产品结构安排,既推出适合稳健型投资者的结构化证券投资信托(俗称“上海模式”),又推出直接投资于二级市场的“风险自担”的证券产品(俗称“深圳模式”),满足激进型投资者对高收益的追求。如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上国投”)推出的“蓝宝石”系列证券投资信托就是“上海模式”中的典范,被评为2005年度信托行业十大创新产品之一。2009年,资本市场逐渐回暖,投资机会增加,全国信托公司今年一季度共推出80多个证券投资信托产品,为投资者提供丰富的选择。

纵观所有理财产品,唯有信托理财提供了个人投资者参与房地产行业的机会。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信托公司推出了137个房地产信托计划,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10.12%,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为提高信托产品的流动性,近年来信托公司不断进行产品创新,推出了无固定期限、可定期申购/赎回的标准化产品。与银行的短期理财产品相比,信托公司的开放式信托投资领域更宽、收益率更高,是一种在低风险下追求适度收益的理财产品。例如,上国投推出的可每日申购/赎回的“现金丰利集合资金信托”,不仅投资于货币市场,还投资于低风险的信贷资产和信托产品,实现了信托资金在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上的良好匹配。在此基础上,又升级开发了月月增利系列集合信托,将于近期推向市场。

投资理财市场篇(6)

2007是中国理财投资发展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它不仅造就一批“股神”“基神”,还教育了一大批希望通过投资获取财富的人,更让金融业界迎来了全民理财的春天。

2007年11月,搜狐财经与数字100市场咨询有限公司携手,进行一项“金融理财网络调查”,旨在客观反映投资者理财现状及发展趋势,为金融业界的改革带来更多的思路。

此次调查的对象为国内大众理财人群,主要方式为在线调查,共收回有效样本671份。由于是在专业理财网站上进行的调查的,因此,调查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理财人群,具有很高的可信性。

国内理财市场走向成熟

理财市场发展:大量投资者于2007年进入基金与股票市场,其他理财方式均有增加,理财方式日趋多样化。

大众现阶段理财方式

从上表可以看出,近70%的被访者是今年才开始是投资基金的。理财市场现状:基金理财已成为与储蓄平行的大众理财方式,投资者资金主要集中在房产、基金、储蓄、股票四个市场。

(注:人民币储蓄指作为长期储蓄用途的银行活期与定(注:人民币储蓄指作为长期储蓄用途的银行活期与定期存款,不包括用作短期消费准备的银行活期存款。)理财市场趋势:未来储蓄将大幅缩水,基金、股票投资增速将减缓,黄金和人民币理财产品将成为市场新宠。

未来可能增加或减少的投资

此次调查还发现,不一样的区域理财观念差异显著:

东北――不动产投资信心十足

有8.8%的投资者会继续投资不动产(相比总体5%)此外人民币理财产品市场空间巨大(25.7%与总体14.8%)

华北――基金浪潮中的第一方热土继续保持基金投资,此外增加股票投资

西北――风投冲锋,保险随后彩票、股票和商业保险的投资比例领先全国

华中――紧抓人民币,在保守中进取

华中地区人民币储蓄占绝对主导,预期降幅小于全国,黄金投资看好

华东――平稳避险唱主旋律

有11%的投资者表示要减少股票投资(对比总体7.7%),增加基金投资和商业保险。

西南――多样的投资,善变的策略

减少股票、彩票投资,转向新的投资领域:黄金、期货、不动产、商业保险

华南――抗风险能力强

有14.6%的投资者继续保持着股票投资热情(对比总体7.7%),此外会增加基金投资,储蓄较少。

基金、股票、房地产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储蓄面临缩水,能起到分散风险作用的新理财方式即将兴起,中国理财市场将渐渐成熟。

银行理财即将嬗变

银行人民币储蓄面临缩水,人民币理财业务、基金业务前景看好,银行业务重心需要有所侧重。

(注:人民币储蓄指作为长期储蓄用途的银行活期与定期存款,不包括用作短期消费准备的银行活期存款。)

便捷仍是是当前大众选择银行首要考虑,但理财业务的发展将使产品、服务、专业性等“软件”成为重要的决定因素

总结

未来银行业务将由普通储蓄向理财产品过渡,专业的重要性随之提升;国人理财方式的变革将导致银行竞争焦点的变革,未来银行的竞争由传统渠道的竞争转向服务与专业性的竞争。

基金呼唤投资者教育

在牛市的大环境下,多数基金投资者选择股票型与混合型基金。

背景数据:在所有具备2006年全年投资记录的229只基金,股票型基金的平均年回报是110.36%,债券基金的平均年回报是14.29%,货币基金平均不足2%。

基金专家建议投资者按“选公司-选产品-看业绩”的顺序选择基金产品;然而在现实中,投资者的决策过程往往是反的,更多的把基金当成获利工具而非理财工具。

从上表能看出,基金投资者还是过于看重收益,依然不够成熟。

工资与活期存款是基金投资资金的主要来源,基金公司的资金来源并不稳定。

年龄与风险承受成反比?!

此次调查发现:在较大年龄的投资者中风险较高的股票型仍有较大投资比例,对于收益的乐观预期使大部分投资者忽略了风险这一因素。

一旦市场出现大的波动,这些人是否还会留在基金市场?

大环境:股票型与混合型基金当道,投资者对未来市场看好。

存在问题:

1)暴富心理依然存在

2)基金的资金来源并不稳定

投资理财市场篇(7)

关键词:银行间市场;理财产品;银行业;影响

JEL分类号:G21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11)12-0104-05

近年来,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发展非常迅速。2009年底以后银监会相继出台了多个文件对银信合作理财产品进行了规范,2011年融资类银信合作理财产品继续受到较大限制,但由银行发行并主要投资于银行间市场固定收益产品的理财产品则增长迅速,成为2011年理财市场的一个典型特点。以银行间市场资产为投资对象的银行理财产品快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对银行业及银行间市场有何影响,本文试作一分析。

一、发展原因分析

1、通货膨胀加剧、存款利率上限与其他投资渠道受限等激发了投资者对银行间市场理财产品的需求。

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通货膨胀不断加剧,今年6月CPI更是创下近三年来的新高,同比达到6.4%,综合考虑国际、国内环境,预计下半年通胀的压力仍然非常大。与此同时,由于我国银行存款利率基本上是非市场化的,不能上浮,加上今年以来加息力度有限,随着通胀加剧,真实存款利率已经持续为负。在这种情况下,存款人的存款每天都在面临损失,迫切需要通过其他投资途径来应对通胀带来的损失,各类预期收益率相对较高的资产成为投资者的可行选择。目前国内投资者可选择的其他投资渠道主要包括各类信托产品、公募或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房地产投资、股票投资及民间借贷等。但去年以来,这些投资渠道都受到一定限制,如房地产市场处于调控期,短期内继续上涨的空间有限,股票市场表现低迷,投资风险相对较高,通过银信合作理财产品进人贷款、股权投资等领域因监管不断加强也受到一定限制,民间借贷则存在不规范和风险过高的问题等。

相对于利率受到管制的存款市场,我国银行间市场利率市场化相对较早,银行间市场资产收益率水平能够及时调整以反映通货膨胀,从而成为当前投资者应对通胀的一种可行选择。根据现有规定,一般投资者并不能直接进入银行间市场,银行作为这个市场最主要的参与者,可以通过设计较高预期收益率的理财产品将一般投资者资金导入银行间市场,也充分满足了投资者在当前经济金融环境下的投资需求。

2、存款竞争及贷存比考核等压力是银行发行银行间市场理财产品的主要推动力。

存款竞争既包括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也包括银行体系之内不同银行之间的竞争,但主要是银行体系之内不同银行之间的竞争。这既是银行不得已的被动行为,也是一种主动采取的积极战略:一方面,理财产品发行后,虽然银行表内的存款可能减少,但客户关系仍然保留在银行之内,资金实际上也在银行内(见后文分析),同时,在理财产品到期时,相关理财资金可自动转为银行的存款。另一方面,对银行来说,如果不发行理财产品,存款就可能被其他发行理财产品的银行挖走,或流失到银行体系之外,因而银行出于维护现有客户关系与资金的需要,不得不效仿其他银行通过理财产品发行来留住客户与存款。

来自监管机构的贷存比考核也是推动银行理财产品发行的一个重要力量。从实践来看,理财产品累计发行规模虽然很大,但月末、季末余额相对较小,主要是因为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相当部分是滚动发行的短期化产品,目的主要是稳定存款,满足月末、季末的存款考核及贷存比考核要求。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银监会开始推行对银行的贷存比日均考核。可能一定程度上会淡化这种影响,但由于银行存款竞争的压力仍然存在,尤其是银行内部分支机构存款规模考核压力仍在,这种通过发行理财产品实现月末冲存款的情况并不会完全消失。

3、中间业务发展的战略需求也是推动银行发行银行间市场理财产品的重要原因。

从近年的情况来看,正是通过在银行间市场理财产品设计、销售等方面的优势,银行在代客资产管理领域取得了相对于非银行金融机构明显的竞争优势。如果未来真正实现利率市场化,存贷款利差必然随着银行相互之间竞争的加剧而逐步缩小,一部分银行,尤其是缺乏定价能力、过于依赖存贷款利差经营的银行必然会受到更大冲击。因而许多银行特别重视包括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在内的中间业务发展,并制定了相关发展战略。不仅如此,通过中间业务的发展,银行还可以培养相关专业人才,建立与完善相关内部管理机制,稳定客户关系等。

二、对银行业的影响

1、不会导致广义的金融脱媒,也不会改变银行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

由于理财产品导致银行存款的分流与资产的表外化,一种观点将理财产品的发展与金融脱媒趋势联系起来。但随着银行中介混业经营及各种结构性金融创新工具的出现,金融脱媒一词已经不能准确描述现代金融业的发展趋势。

我国实际上正在经历金融脱媒的过程,突出表现在资本市场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由此带来银行业在整个金融业中地位的下降。但本质上,本轮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与资本市场发展对银行造成的脱媒是不同的,按照唐旭(2006)的定义,可称为狭义的金融脱媒,但不会导致广义的金融脱媒。首先,理财产品发行确实会导致存款分流,但不同理财产品对存款的分流是不一样的,投资于一级市场债券和同业存款的理财产品均不会导致存款总量的减少,投资于二级市场债券的理财产品虽然分流了存款,但银行同时会增加表外理财资金,这些资金仍然留在整个银行体系之内。不仅如此,银行发行的相当部分理财产品均采取滚动发行,会在月末到期并转化为银行表内存款。其次,理财产品资金记入表内或表外与金融资产转移的会计标准相关,根据2009年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不符合转移标准的理财资金纳入表内,即对银行承担了经济责任的理财产品需要记入表内,如果严格执行这一标准,相当部分的表外理财资金可能会回到银行的表内。第三,银行间理财产品的发行恰恰是银行应对脱媒的一种有效手段。近年来,基金、券商等非银行金融机构通过设计各类证券和资产管理工具确实从银行分流了大量存款,但今年以来,银行利用自

身销售网络广、自营资产池规模大、流动性管理能力强及作为银行间市场主要参与者等优势,发行了大量银行间理财产品,从而在代客资产管理方面相对非银行金融机构拥有更高的市场份额,成为银行应对近年来脱媒的有效手段。

2、整体上不会对银行业稳定产生影响,但相关风险需要关注。

关于理财产品的一个重要关注点是其是否会带来系统性风险并导致银行业的不稳定。2007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经验表明,游离于银行体系之外且未受到严格监管的各类金融创新是导致本轮金融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危机后,包括美国和欧盟在内的西方发达国家均加大了对银行金融创新的关注,并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来防范可能出现的金融监管空白。

我国理财产品的快速发展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金融创新,但和西方国家金融创新在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中的情况不同。这种创新总体上并没有导致我国银行业风险的增加。首先,国、际金融危机_中西方国家的金融创新主要是两类:一是资产证券化产品(Asset sale,资产出售),如按揭资产证券化(MBS)、信贷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BCP)、贷款担保证券(CDO或CLO)等;二是风险互换产品(Insurance contract,保险合约),如信用违约互换(CDS)、利率与货币互换等。这些产品出现风险的关键是,银行认为风险实现了转移,从而放松了对相关基础资产风险的监督,与此同时。这些产品也有效回避了监管机构的监管,这导致了一个未受监管的影子银行体系的产生,并加剧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使风险在整个银行体系内快速积累。从目前来看,我国银行间市场理财产品虽然一部分记入表外,但仍然在监管机构的有效监管范围内,也有相关规定对其进行监管,其次,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表明,金融创新产品本身并不创造风险,风险主要来源于基础资产,如次级房地产贷款等这些风险较高的资产,金融创新产品主要通过复杂的结构化设计扩大杠杆,放大了基础产品的风险,加剧了风险相关性,使风险冲击更具系统性,因而对基础产品风险的监管更加重要。从这一点来看,一方面,我国银行间市场理财产品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创新产品,尤其是近期监管机构出台了多个文件,对融资类银信合作理财产品采取了非常严格的限制,对债券投资类理财产品也要求投资的债券必须在投资级以上,另一方面,理财产品的发行对银行间市场债券供求和流动性均衡产生的负面影响有限,对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影响也相对有限,可以说,我国银行间市场理财产品的基础资产风险是相对较低的,同时产品设计也相对简单,没有使用复杂的结构化技术,对风险放大有限。第三,从我国银行间市场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来看,虽然累计规模较大,但由于相当部分都是短期产品或滚动发行的产品,因而理财产品的余额仍然不大,与银行的总资产相比也占比较小,而且受整个银行间市场产品规模和银行自营资产配置的限制,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也不可能很大,不可能保持一个较高的余额,因而即使出现一定的风险,在当前银行业普遍经营较好的前提下应该能够有效应对。

当然,在银行间市场理财产品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仍然有一些潜在风险值得关注。如一部分银行为提高投资收益率,通过滚动发行短期理财产品投资长期资产,存在期限错配的风险,在一些时点上可能对银行的流动性产生影响,而随着代客理财规模的扩大,代客部门与自营部门可能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加大了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又如在目前银行存款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不排除部分机构通过利益输送的方式由,自营部门补贴代客部门,从而实现高息揽存目的,这会抬高银行间市场的利率水平,影响市场预期。并加剧市场资金面的紧张;再如部分理财产品发行后,银行可能认为风险已经转移给投资者,不再计人风险资产并相应减少了对风险的监督,但在我国现有经营环境下,只要银行作为资产管理方,就很难完全与转移资产的风险相隔离,并可能导致风险继续在银行体系内的积累,加剧银行体系的脆弱性。

3、对银行体系流动性影响总体有利。但加剧了时点波动和中小机构的流动性管理压力。

从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来看,各类金融创新产品的快速发展导致危机中银行面临更大的流动性冲击,也加剧了银行体系的脆弱性,而伴随着今年银行间市场理财产品的快速发展,我国银行体系资金面也一度出现了较为紧张的时点,因而市场非常关注这类产品快速发展与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及银行流动性管理之间的关系。

理论上,根据对银行资产负债表的不同影响将银行间市场理财产品分为三类:一是投资于银行间市场新发行债券等资产的理财产品;二是投资于同业存款的理财产品;三是投资于银行持有的银行间市场债券、票据等产品的理财产品。为便于分析,假定理财产品通过表外处理,且其他条件不变,前述三类理财产品对整个银行体系资产负债表的影响机制如下:

一是投资于一级市场债券等的理财产品。这种理财产品在发行时,银行体系表内负债方存款(可能包括储蓄存款与对公存款)减少,资产方需要通过出售债券等储备资产以应对负债方存款的减少,减少的存款转化为银行表外负债方的理财资金,表外资产方对应增加投资一级市场债券。同时,投资于一级市场债券的资金会形成新的企业存款回流银行体系,银行表内负债方企业存款增加,由此带来的资金回流可用于购回前期因存款分流而出售的债券资产。债券市场供求恢复均衡。这种理财产品发行后,如果新发行债券筹集资本全部转化为存款回流银行体系,则银行表内负债方存款总量不变,但结构改变,即部分储蓄存款转化为企业存款,资产方不变。另外,存款结构变化不会对准备金产生影响,也不会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产生明显影响。

二是投资于同业存款的理财产品。这种理财产品发行时,银行体系表内负债方存款减少,表外负债方理财资金增加,在投资于银行同业存款后,表外资产方增加持有同业存款,同时银行表内负债方同业存款增加(在这一过程中,发行理财产品的银行可能需要出售部分债券应对存款分流,但获得同业存款的银行会立即买入债券,从而债券市场供求仍然是均衡的)。这种理财产品发行后,银行表内负债方存款总量不变,但结构变化,部分存款转化为同业存款。由于同业存款不缴纳存款准备金,因而意味着银行需要缴纳的法定准备金减少,原来多缴的法定准备转化为银行的超额备付,成为银行体系的可用资金,短期资金市场应趋于宽松,银行体系基础货币发生变化,并可能对货币乘数产生影响。同时,由于银行同业存款一般不计入贷存比考核,意味着在保持同样贷存比的情况下,银行表内资产方需要收缩贷款,并增持债券等其他资产(如果采取贷存比月末考核,银行可以通过安排月末到期来回避收缩贷款的压力),这可能也会影响到货币乘数。

三是投资于二级市场债券等的理财产品。这种理财产品发行时,银行体系表内负债方存款减少,表外负债方理财资金增加,同时银行表内资产方需要出售

债券等储备资产以应对负债方存款减少,表外负债方理财资金增加,并立即投资于银行间市场的债券,银行表外资产方增加持有的债券等资产,银行间债券市场供求恢复均衡。这一理财产品发行后,银行表内负债发生变化,部分存款被分流,表内资产方也发生变化,减持了部分债券资产。同时,银行负债方存款的减少意味着在保持同样贷存比的情况下,银行表内资产方还需要收缩贷款,并增持债券等其他资产(如果采取贷存比月末考核,银行可以通过安排月末到期来回避收缩贷款的压力),这会影响到货币乘数。另外,由于银行表内负债方存款的减少,法定准备要求相应减少,原来多缴的法定准备转化为银行的超额备付,可用资金增加。

总体来看,由于存款结构变化或分流带来应缴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变化,理财产品发行增加了整个银行体系的超额储备,不影响债券市场供求,对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有利。但由于银行可能存在月末、季末冲存款的行为,按旬计算的存款准备金在月中虽然出现少缴,但在下月初需要多缴,滚动发行理财产品在月初会对流动性产生反向的收缩效果,从而可能加剧市场资金面短期内的波动。同时,以同业存款等为投资对象的理财产品大量发行,则可能会导致银行存款构成中同业存款占比的上升,由于同业存款具有的不稳定性,意味着银行负债稳定性的进一步下降,需要银行预留更多的超额备付金。有可能抵消超额备付增加对银行体系流动性带来的正面影响。另外,大量高收益率理财产品的发行间接推高了银行间市场的利率水平,可能一定程度上加剧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通过在特殊时点影响市场预期加剧资金面的紧张局面。

就单个机构而言,理财产品带来的影响则存在差异。发行理财产品越多的银行,意味着可以锁定的客户与存款越多,从而越有利于其发展。由于理财产品的发行受销售渠道、研发能力及自营资产池大小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因而中小银行在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可能会增加其流动性管理的压力。当然,在必要的时候,理财产品也可以成为单个银行流动性管理的一个工具,即可以通过提高预期收益率来发行短期产品的方式迅速筹集到必要的可用资金。

4、长远而言有利于提高银行业的竞争力。

理财产品的发展既是银行的主动行为,也是被动行为,其给银行增加创新压力的同时,也成为推动市场前进的重要力量,对银行机构的长远发展和竞争力提高有利。不仅如此,理财产品的发展,也有利于银行适应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经营,为利率市场化时代的到来准备条件。目前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尚缺乏全面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经营机制和人才资源,一旦利率市场完全放开,可能给银行带来的冲击非常大。“十二五”规划已经明确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为银行间市场理财产品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让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能够为利率市场化提前进行准备,培养相关人才,建立起相关内部管理机制。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前文分析,主要结论如下:一是在现有经济金融环境下,投资者对较高收益率资产的需求与银行之间的存款竞争等多个因素共同促进了银行间市场理财产品的快速发展;二是银行间’市场理财产品的发行不会对银行在市场中的地位产生影响,总体上对银行体系的稳定影响有限;三是银行间市场理财产品的发行对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有利,但会产生时点上的不利影响,并对中小机构的流动性管理带来压力;四是银行间市场理财产品的发行是一种金融创新,有利于金融机构的长远发展。

为进一步规范银行间市场理财产品市场,促进我国银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适当提高存款基准利率水平,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

存款利率上限管理与过高的存贷款利差是当前银行间市场理财产品得以快速发展的前提。其使金融资源配置更多向实体经济倾斜,有效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也扭曲了金融市场定价机制,降低了资金的配置效率,需要逐步得到变革。在通胀压力仍然较大的背景下,可考虑进一步提高基准利率水平,逐步弱化甚至消除存款负利率的问题。同时,在目前银行存贷款利差比较大的情况下,可考虑适当允许存款利率上浮,再逐步扩大上浮空间的方式推进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当然,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应看到中小机构在竞争中存在的劣势和更大的脆弱性,适当给予扶持。

2、对现有银行间市场理财产品涉及的风险进一步加强监测与规范。

目前银行间市场理财产品总体上风险较低,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尤其是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需要加强对风险的监测。同时,在现有各项监管措施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理财产品的规范,防范新风险的出现。如应考虑单个银行代客资产规模过大的风险。可要求银行代客理财资产累计或余额规模在一定比例之内:进一步加强推行对贷存比的日均考核,减少银行利用理财产品高息揽存冲存款的问题;对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可考虑借鉴国际经验,采取日均计算模式:严格执行现有关于理财产品表内表外的规定,进一步完善和统一理财业务的会计处理标准,要求银行加强对表外理财资产风险的监督管理;考虑对理财产品风险进行分级,对风险较高的理财产品,要求提高投资者进入门槛要求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