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投资与风险管理

投资与风险管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1 17:25:15

投资与风险管理

投资与风险管理篇(1)

关键词科技评估风险投资风险管理

1科技评估

1.1科技评估的概念

2000年12月28日科技部颁发的《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将科技评估定义为“是指由科技评估机构根据委托方明确的目的,遵循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科技政策、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发展领域、科技机构、科技人员以及与科技活动有关的行为所进行的专业化咨询和评判活动”。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科技评估是对与科学技术活动有关的行为,根据委托者的明确目的,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依据大量的客观事实和数据,按照专门的规范、程序,遵循适用的原则和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所进行的专业化判断活动。其结果要归结为能够回答委托者特定目的评估结论和评估分析。

1.2科技评估的范畴

科技评估的范畴主要是职能性评估和经营性评估两大方面,职能性评估是指对政府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政府有关部门发挥决策、监督职能提供服务。经营性评估是指对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与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他们对被评事物的决策、判断提供参考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评估作为一种咨询活动,不应仅仅只为政府决策服务,还应深入到市场中的各类科技活动之中,接受非政府机构委托的评估任务,如企业投资项目的科技评估、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的科技评估、企业产权交易中的科技评估等。

1.3科技评估的分类

科技评估可从不同角度分类。从评估时间上,可分为事先评估、事中评估、事后评估和跟踪评估四类。事先评估是在某项科技活动实施前所进行的评估,主要包括实施该项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内容。它常常带有预测的性质,但不同于一般的预测分析;事中评估是在科技活动实施过程中进行的监督性评估,着重检验是否按照预定的目标、计划执行,对前面工作的进展与预期效果进行比较,并对未来进行预估,以发现问题,调整或修正目标与策略;事后评估是科技活动完成后进行的评估。另外,从评估空间上,可分为国家评估和地方评估;从评估规模上,可分为宏观评估、中观评估和微观评估;从评估方法上分,可分为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从评估形式上,可分为通信评估、会议评估、调查评估、专访评估和组合评估等。

1.4科技评估的方法

评估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概念包括评估准备、评估设计、信息获取、评估分析与综合、撰写评估报告等评估活动全过程的方法,狭义概念特指评估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科技评估可选用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要依据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选择评估方法。常用的分析评价方法有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指数法及经济分析法和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评估方法等。

2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少的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科学管理方法。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企图运用系统的、综合的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有效地扩大投资活动的有利因素,控制和抑制不利因素,达到以最小的成本,安全、可靠地实现风险投资利益的最大化。

2.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指对企业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存在于企业自身周围的风险多种多样、错综复杂,无论是潜在的,还是实际存在的,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是企业内部的,还是与企业相关联的外部的,所有这些风险在一定时期和某一特定条件下是否客观存在,存在的条件是什么,以及损害发生的可能性等,都是在风险识别阶段应予以回答的问题。在风险投资中,风险一般可以分为两类: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由公司之外的各种因素引起的,如战争、经济衰退、通货膨胀、高利率等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相联系的风险,是不能通过多角化投资而分散的,因此又称作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重要的系统风险有政治风险、法律法规风险和政策风险等。非系统风险也被称作可分散风险,它是由公司本身的商业活动和财务活动带来的,如企业的管理水平、研究与开发、消费者需求的改变、市场营销风险以及法律诉讼等,其可以通过多角化投资组合而分散,是公司特有的风险。重要的非系统风险有决策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完工风险和市场风险。作为风险投资者,其关心的往往只是项目的系统风险,因非系统风险完全可以通过合理的投资组合而得到分散。

2.2风险衡量

风险衡量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其损害程度的过程。风险衡量的方法分为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和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两大类,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又可分为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传统的主观评价法主要有观察法、资产负债表透视法和事件推测法等。现代的主观风险评价方法致力于将传统主观方法涉及到的因素综合在一起,并且设法将传统上的主观方法的定性分析特征转向定量分析上,由此而将主观分析扩展到能够同时完成综合评价风险因素与测量风险临界值的双重任务。现代客观风险评价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Z记分”方法。作为一种综合评价风险企业风险的方法,“Z记分”方法首先挑选出一组决定企业风险大小的最重要的财务和非财务的数据比率,然后根据这些比率在预先显示或预测风险企业经营失败方面的能力大小给予不同的加权,最后将这些加权数值进行加总,就得到一个风险企业的综合风险分数值,将其对比临界值就可知企业风险的危急程度。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风险图法、决策树法等。

2.3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在对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之后,实施各种风险控制工具,力图在风险发生之前消除各种隐患,减少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实质性因素,将损失的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实施风险控制的步骤是风险预测——风险决策——实施决策方案——方案的成果评价。风险控制的主要方法有风险规避、风险预防、风险分散、风险转嫁、风险补偿、风险抑制等。

3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科技评估与风险管理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科技评估作为一种专业化判断活动,在介入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后,其任务便是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衡量,其结果作为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决策和制定风险控制实施方案的依据。可见,在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科技评估实质是风险的识别和衡量的过程,而风险管理还包括了风险控制的实施过程,这样科技评估就可以作为风险管理一个组成部分,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促进共同发展。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关系如附图所示:

3.1科技评估是提高风险投资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科技评估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有一整套较为完备的评估规范和技术方法,在评估设计、评估信息采集、综合分析、评估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已较为成熟,同时,由于科技评估机构长期致力于国家和地方各类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研机构等方面的评估,对于科技产业、科技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也是其他咨询机构无法比拟的。而我国风险投资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还未出台较为完备的有关风险投资事业的行政法规,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管理机制还很不健全,对风险管理人才培训的投入和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因此,将科技评估运用到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将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管理效率。

3.2科技评估方法是衡量风险投资风险的有效工具

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是科技评估方法应用的基本思路,这与现代风险评价所采取的方法既有相近又有其独到之处,科技评估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它是在对多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之后,设计一套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并对每一个评估指标都制定具体的标准和统一的计算方法,使其能对金额、人数等可计量的指标进行定量评估,同时对社会影响等因素亦可做定性评估的描述。这与上面介绍的“Z记分”方法仅依靠可计量的数据作为评价基础相比较更为有效。采取科技评估方法衡量投资风险也更为准确、可信。

3.3科技评估是推动风险投资管理创新的动力

引入评估机制,使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选择与投资决策相分离,使得风险投资管理更为透明化,也遏止了内部人员的“暗箱操作”等种种不良现象。通过独立的、专业化的评估中介组织的运作,将能使风险投资机构的管理层能更客观地认识到投资风险,从而可集中精力于投资决策,通过管理体制的创新,保证投资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也提高了投资成功率。

3.4科技评估参与风险投资管理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科技评估工作现阶段主要是为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主要是国家和省、市科技管理部门服务,而且大部分科技评估机构是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有关单位,如软科学研究机构、科技咨询机构、科技情报机构等部门产生,但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单位评估科技管理部门的科技项目、科技计划等等,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不可避免的受到科技管理部门的影响。因而,评估水平难以提高。因此,科技评估机构作为一种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和各类资产评估机构一样,应逐步社会化和多元化,如参与到风险投资管理的咨询工作中,只有社会化、多元化,才能充分引进竞争机制,优胜劣汰,提高评估水平,促进科技评估事业的发展。

3.5科技评估促进风险投资实现动态管理

风险投资从进入到退出的全过程中,无时无处不存在着风险,实施某项投资决策前需要进行深入分析以确定各种存在风险的影响程度;进行投资后,还应深入到所投资的企业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对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市场竞争状况,企业的发展趋势与步骤等,经常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分析与判断,发现潜在的风险,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杜绝它的发生或降低它的危害;风险投资退出后,还要对风险投资的效果进行测评,总结经验与教训,作为今后投资决策的参考。可见,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实现管理目标需要实施一系列的评估,科技评估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评估能够满足这一要求,促进风险管理动态管理。

参考文献

1国家科技评估中心编.科技评估规范,科技评估概论[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2杜沔.关于风险投资中的风险控制工具的探讨[J].中国科技产业,2001(7)

投资与风险管理篇(2)

1.引言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投资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投资效益和经济增长,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经济结构、知识进步和要素投入等几方面来实现。而投资决策的目的就是保证企业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将资金用于风险小、收益高和见效快的项目中,所以提高投资决策水平,增强风险控制管理能力对于实现投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2.我国投资效益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2.1 我国的投资效益现状

投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可以从短期的带动需求和长期的作为供给两方面来分析,而对于企业来讲投资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生产原材料的购买或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来获得投资效益。我国的投资效益现状不容乐观,首先是整体投资率过高、固定资产投资率过高和消费率过低等;其次是各投资经济成分比例失调、三次产业及地区投资结构不合理和投资行业冷热不均等;最后是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过低、单位产能消耗和投入产出比过高等投资效果不佳问题。

2.2 投资现状的原因分析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对于投资活动缺乏正确的发展观指导和及时的战略调整,从改革开放的初期开始我国的投资活动就处于政府http://投资和集中人力、财力、物力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赶超和粗放型增长阶段,这不仅导致投资数量和规模的盲目扩大,同时也导致高能耗、高污染和低效率项目的增加。其次是由于政府对投资审批、拨款和管理都处于主动地位就使得整个投资环境缺乏必要的约束和淘汰机制。最后是我国的金融体制与产业政策不够完善,受传统经济的影响较大,在许多方面仍存在较突出的问题,此外现代市场无法可依、执法不严和缺乏科学依据等也是导致投资效益不佳的重要方面。

3.投资决策的定义和相关方法

3.1 投资决策的定义

投资决策是在掌握和了解相关信息与经验的基础上借助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同时依据现实条件对实现一定的投资目标进行相对合理满意的方案分析与判断。这一过程的实现不仅要运用系统的分析原理同时还需要从人力资源、市场营销、产品与技术开发等全方位综合的进行评估和判断,优秀的决策素质,正确的决策信息和原则以及科学的决策程序是决定最终投资决策质量的重要因素。

3.2 投资决策的相关方法

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并出具可行性研究报告不单单是一个工作环节,同时还是进行准确投资决策的依据,实现这一过程的主要方法有动态与静态分析结合、专业与综合分析结合和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等。动态与静态分析指标分别指项目的投资收益率与回收期和内部收益率与净现值,对这两方面技术经济指标的论证、分析和比较不仅能够减少投资风险同时还能提高投资决策效果。静态评价方法主要应用于项目初选方案阶段且因其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所以具有简洁、直观的优点,而动态评价方法由于其充分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所以更加符合资金的实际情况和运动规律。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中的宏观分析不仅包括对投资整体的政治、经济和法律等环境进行分析,还包括对当地的自然地理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分析。自然环境包括交通、气候和地质情况等,而社会文化环境则包括教育水平、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等。

4.投资风险的分类及控制管理

4.1 投资风险的分类

投资风险的确定不仅关系到投资效益能否实现,同时还关系着投资决策的制定,所以对投资风险进行准确的分类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投资项目风险按照进度可以划分为项目前期开发、项目实施和投产运营等三方面,导致前期开发风险的主要因素有情况不明、考虑不周、审查不细和弄虚作假、缺项漏项等,实施阶段的主要因素有管理和组织不严、工期延长或质量问题等,而投产运营阶段的主要因素有管理体制不健全、经营环境变化和员工素质与技能低下等。

在基本明确导致风险的因素之后就要对风险进行科学的预测,而风险预测是提高投资效益和避免投资决策失误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投资风险的预测首先包括对市场变化趋势、整体产业政策和环境以及相关竞争状况和竞争对手的调查、研究与掌握;其次是统筹投资与资源的关系和处理相关技术的适用与先进性等问题,这两方面不仅是实现和满足项目生产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保证项目投资效益和自主创新的重要方面;最后是选择资金成本低的筹资途径和满足相关城市规划和工业布局要求。

4.2 投资风险的控制管理

对于投资风险的控制管理首先是明确和制定科学的投资策略与目标方向,其次是建立健全相关的组织机构实现投资决策和保证项目执行及职责分工,最后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资流程和业务管理办法,并对投资项目进行密切的跟踪和积极管理。下图为风险控制管理流程图:

5.结语

投资与风险管理篇(3)

    关键词 投资效益 投资决策 投资风险防范 投资项目评估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5年10月20日的数据,2005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57 061亿元,同比增长26.1%,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仍然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依然偏大,投资结构不尽合理。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必须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企业的投资活动,作为企业使用资金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的核心环节之一。在未来五年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关键时期,为实现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宏伟目标,关键之一是不断提高投资效益,将经济发展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观的轨道。

    1 投资效益好坏是决定能否实现投资目的的中心内容

    投资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在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投资活动具有当期的投资需求效应,即通过对各种投资品和资源的需求(包括人力资源),构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投资活动的成果,将成为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满足将来社会可能的消费需要,这就是投资活动的供给效应。

    就企业投资而言,投资(直接投资)就是把资金直接投入生产经营性资产,比如购买设备、建造厂房、购买生产原材料等,以便获得投资利润。它是企业运用资金的主要领域之一,也是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产业更新换代、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从投资活动全过程看,每个投资项目都有一个整体目标,即在一定时间内,按投资预算的要求,用最少的资金投入,实现资源优化组合,搞好项目建设,使其达到设计质量的要求,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选择分析投资项目时,应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围绕投资效益这个核心,把项目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结合起来,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结合起来,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起来,综合评价分析项目系统各要素之间、系统与要素之间以及系统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以实现既定的投资目标。

    2 投资项目决策依据和若干标准

    投资项目的决策,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投资目标,在充分占有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现实条件,借助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从若干备选投资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合理的方案而进行的分析判断工作。对一个投资项目的科学决策,除进行宏观投资环境分析和微观项目经济评价分析外,还要专门分析投资项目风险,运用系统分析原理,综合考虑每个方案的优劣,最后做出取舍。而且,投资项目决策,是服务服从于总体经营战略的要求,和企业的技术开发战略、产品开发战略、市场营销战略以及人力资源战略密切相关。投资决策的质量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取决于决策信息、正确的决策原则、科学的决策程序和优秀的决策者素质。

    选择投资项目的主要依据是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仅是投资项目本身的一个工作环节,也是做出正确投资决策、进行项目设计和筹措资金的重要依据。可行性研究工作,就是对投资项目进行研究、分析、论证和评价,以确定项目是否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施可行要求的一系列活动,通过对项目收益和风险的测算分析,判断投资和资金回收的安全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作为一种科学分析论证项目的方法,已普遍被世界各国采用。可行性研究的结论,是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分析评价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时,要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及专业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

    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中的宏观分析,主要是分析投资环境,即分析研究投资项目所在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自然条件环境。具体内容有:①在选择投资项目时,首先是了解项目所在地(国)的政治环境,包括项目的审批程序、审批手续、政府机构的办公效率、物资流通体制等与政府的管理体制相关;②经济环境对投资项目的影响;③法律环境。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能有效的保护投资者的既得利益,稳定投资者的投资方向,并不断扩大投资规模;④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主要内容是指当地居民的人口数量和结构、生活习惯、教育水平、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等;⑤自然地理环境。主要分析项目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对于地理位置,应分析交通便利程度、地质情况和气候条件等;对于自然资源,应分析各种满足投资需要的物资资源的情况等。

    因此,利用工程经济和系统分析原理,对企业的投资决策进行分析,是降低投资风险,取得合理的投资组合,选择满意的投资决策方案,保证企业取得预期投资收益的必要前提。企业的一切经济行为,都要围绕取得经济效益服务。通常,在评价分析投资项目经济效益时,一般有两大类方法:静态评价方法和动态评价方法。静态评价方法即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方法,主要用于项目方案的初选阶段。静态评价方法具有简洁、直观的优点,但有未考虑各方案经济寿命的差异以及资金时间价值的缺点。常用的有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和差额投资回收期法。动态评价方法即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方法。该方法比较符合资金的运动规律,使评价结果更符合资金的运动规律,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常用的具体方法有净现值(NPV)和内部收益率(IRR)。

    在确定投资项目的投资方案时,应用系统分析原理,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出发,全面分析企业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综合能力,确定投资目标。然后,从分析投资项目所在地的投资环境入手,为实现投资既定目标,对工程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论证,选择静态分析指标(投资回收期和投资收益率),以及动态分析指标(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作为项目技术经济指标,以减少投资风险,为投资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的投资决策效果,达到其经营目标。在对项目进行技术经济评价时,需要对产品的成本情况和市场销量以及销售价格进行预测与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总的来说是由其购买动机的推动而发生的,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外部影响因素,包括社会因素、经济因素、企业因素等,另一类是内在因素,即个性心理因素。因此,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进行研究能够影响投资的实现程度。

    3 投资项目的风险识别与防范

    当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时,不仅要考虑预期回报,还必须分析比较投资风险。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投资回报的波动幅度的大小。通过恰当的投资组合,利用投资资产的多样化,能够分散非系统风险。投资组合的结构包括资产配置和投资组合的最优化,以此来实现既定投资目标下的最佳回报。由于项目投资特有的时间长、金额大、决策复杂、影响投资效果的因素多等特点,决定了投资项目风险较大。投资项目风险表现为政治法律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自然风险等方面。按投资项目的进度划分,项目投资的风险主要体现在:首先,在项目前期开发阶段可能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因素有:情况不明,仓促决策;方法不对,估算有误;考虑不周,缺项漏项;弄虚作假,不负责任;审查不细,把关不严等。其次,在项目实施阶段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有:建设施工工期拖延;工程与设备存在质量问题;项目建设组织管理不严。最后,项目投产运营初期阶段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有:经营环境的不利变化;忽视人员素质的提高与培训;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许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重视项目投资风险预测,仅局限于不确定性分析中简单的风险技术分析,甚至只凭借经验和直觉主观臆断,对项目建成后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预测不够,为项目的实施留下安全隐患。因此,强化投资风险意识,做好投资项目前期工作中可行性研究的风险预测,制定防范和化解措施,是避免决策失误,不断提高投资效益,以及实现投资项目科学化的根本保证。投资项目的风险预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市场风险。如果不了解市场和变化趋势,项目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引导下,只有梳理清楚投资的产业政策和产业环境后,才有可能避免重复建设,才有可能合理地利用有限资源,做出最佳决策,获得最好的投资效益。巨大的市场空间并不代表投资项目所占的市场份额,只有通过市场营销战略研究和组织实施,同时对行业竞争状况及潜在竞争对手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准确发现适合于项目产品的市场机会。

    (2)资源及原燃料、动力供应风险。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企业的投资活动需要统筹资源和投资的关系。首先,要从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客观要求出发,研究资源的约束和产业链上下游的制约;其次,也要从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角度,投资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投资项目,并减少各种浪费,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因此,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对原材料,尤其是资源性原材料的储藏量、开采量或生产量、消耗量及供应量予以高度重视。对项目所需原燃料、动力的供应条件、供应方式能否既满足项目生产需要同时经济合理地加以利用,认真加以落实。

    (3)技术工艺风险。投资活动作为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应该在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中,既要处理好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问题。又要充分考虑技术可行性基础上的自主创新空间。通过投资项目采用国内外的先进技术,通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消化吸收,有可能产生自主和创新的跨越式发展机会,并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集合一定时间内的人力资源和资金,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会较快产生经济效益。

投资与风险管理篇(4)

关键词 投资效益 投资决策 投资风险防范 投资项目评估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5年10月20日的数据,2005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57 061亿元,同比增长26.1%,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仍然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依然偏大,投资结构不尽合理。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必须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企业的投资活动,作为企业使用资金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的核心环节之一。在未来五年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关键时期,为实现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宏伟目标,关键之一是不断提高投资效益,将经济发展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观的轨道。

    1 投资效益好坏是决定能否实现投资目的的中心内容

    投资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在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投资活动具有当期的投资需求效应,即通过对各种投资品和资源的需求(包括人力资源),构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投资活动的成果,将成为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满足将来社会可能的消费需要,这就是投资活动的供给效应。

    就企业投资而言,投资(直接投资)就是把资金直接投入生产经营性资产,比如购买设备、建造厂房、购买生产原材料等,以便获得投资利润。它是企业运用资金的主要领域之一,也是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产业更新换代、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从投资活动全过程看,每个投资项目都有一个整体目标,即在一定时间内,按投资预算的要求,用最少的资金投入,实现资源优化组合,搞好项目建设,使其达到设计质量的要求,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选择分析投资项目时,应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围绕投资效益这个核心,把项目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结合起来,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结合起来,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起来,综合评价分析项目系统各要素之间、系统与要素之间以及系统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以实现既定的投资目标。

    2 投资项目决策依据和若干标准

    投资项目的决策,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投资目标,在充分占有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现实条件,借助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从若干备选投资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合理的方案而进行的分析判断工作。对一个投资项目的科学决策,除进行宏观投资环境分析和微观项目经济评价分析外,还要专门分析投资项目风险,运用系统分析原理,综合考虑每个方案的优劣,最后做出取舍。而且,投资项目决策,是服务服从于总体经营战略的要求,和企业的技术开发战略、产品开发战略、市场营销战略以及人力资源战略密切相关。投资决策的质量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取决于决策信息、正确的决策原则、科学的决策程序和优秀的决策者素质。

投资与风险管理篇(5)

关键词:风险投资;投资管理;风险企业

中图分类号:F830.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10)04-0105-05

一、风险投资家能力、经历与投资后管理

执行投资后管理职责的主体是VCS,影响投资后管理效果的好坏主要在于其投资后管理能力水平,以及从事风险投资的历史经历等。

(一)风险投资家的投资后管理能力水平

风险投资家投资后管理能力与VCS的来源、人力资本素质以及知识结构密切相关,也与投资后管理实践中向风险企业家学习的能力相关。

1.VCs来源不同,所擅长的投资后管理活动会有很大差异。依据形成来源Berlin(1999)将美国VCs分为四种类型:一类是由金融机构投资经理转化而来,特点是管理经验相对欠缺,但与金融业和投资银行关系密切,在企业并购转售方面,有较强能力。第二类是由创业家转换形成,特点是对创业过程了解,有行业、技术、市场等方面经验,但与金融业缺少联系。第三类是由大科技企业高级经理转化形成,特点是具备高层管理经验,具有行业和技术专长,与工商金融界关系密切,但缺乏企业创业管理经验。第四类是直接出自名校科班教育的人才,特点是具有高学历,受过投资后管理全面训练,但缺乏人际网络和创业管理经验。

2.人力资本是衡量投资后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VCs人力资本越高,支持风险企业的能力越强。Knockaert等(2006)认为人力资本变量对增值活动很重要,VCs以往的咨询经验和创业经验有助于提高对增值行为的参与度,投资组合多样性则可能导致增值管理的低参与。Bottazz等(2008)对欧洲风险资本交易样本的分析也得出了相同结论。调查发现,以前从事过商业活动并拥有经验的VCs会更加积极地为投资组合企业招聘经理和董事,帮助筹集资金,以及更加频繁地介入公司活动。控制内生性变量进行检验,表明投资后管理积极性与投资组合企业成功有正相关关系。Zarutskie(2008)用风险投资企业过去拥有实际经验的VCs人数和过去管理过创业公司:的VCs人数作为指标测度,发现在战略和管理咨询方面拥有较多任务专用性人力资本的风险投资企业能够在退出时获得更高的收益。

其中,掌握战略知识和金融知识是VCs人力资本的要求。King(2008)对美国波士顿和硅谷地区第一流VCs有关投资后管理决策过程进行了审查,认为VCs既帮助风险企业制定发展战略规划,又根据自身需要制定对风险企业的应急策略,因而是分部战略家;在环境动荡时,领先的VCs会在投资后管理中谨慎地使用应急战略,以规避特殊风险。Fem-haber等(2009)认为VCs自身拥有的知识资源和声誉资源优势,可对被投资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可极大地促进新企业的国际化。VCs擅长融资、财务管理活动,以及与金融业保持有密切关系,对被投资风险企业来说相当于拥有巨大财富。但是,金融知识的丰富却会影响VCs的风险判断。Dimov等(2007)对VCs的金融知识与投资后管理能力关系进行研究,发现VCs金融知识的丰富与对风险企业早期阶段的投资比例负相关,也即越是金融知识丰富的VCs对早期阶段的风险企业投资比例越少,因为该类VCs的风险意识很高。但当VCs拥有较高声誉和地位时,这种关系表现不显著。

3.投资后续管理是VCs学习提升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VCs通过投资后续管理实践,可提高增值服务能力、管理经验与专业知识水平。De Clercq等(2005)检验了在什么情况下VCs会向他们所投资的风险企业学习。数据检验发现VCs的整体经验,VCs和企业家之间的信任关系与VCs的学习效果呈负相关关系,且两者之间的知识重叠越低意味着VCs的学习动力会越强。相对来说,VCs能够从高业绩的被投资企业学习到更多。De Clercq等(2006)进一步发现,VCs与风险企业家之间嵌入的关系资本(relational capital)数量以及VCs对风险企业家的承诺程度与业绩看法密切相关。他们推测是由于关系资本和承诺加强了VCs的学习效应,从而增强了业绩看法,关系资本和承诺的正向效应还会放大VCs的业绩看法。

(二)风险投资家能力的新要求

随着竞争加剧,风险企业成长过程面临着越来越大压力,对VCs管理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1.投资后管理能力专业化倾向要求。单个VCs全方位向多个领域进行投资的做法越来越少,大部分倾向于将业务集中在某一产业或某一行业,即使部分风险投资公司仍投资向多个产业,但也仅集中于产业的某些专门领域。De Clercq等(2001)对芬兰1994―1997年间风险投资企业样本数据进行了检验,发现随着时间推移,VCs越来越需要专业化的技术、市场知识,在其投资组合中越来越专门化其行业范围。Christensen(2007)对丹麦VCs与他们的投资组合企业之间的平均距离进行了调查,发现风险投资地域距离遵循倒V形曲线;一般VCs在新行业发展初期会广泛地搜寻投资机会,在竞争加剧后则倾向于将投资目标约束在与自己相邻的地域范围。

2.网络关系能力要求。Crandell(2008)认为VCs不仅投入风险资本,还会利用他们的商业网络关系帮助风险企业加强管理。VCs良好的网络关系成为能力资源的重要方面,与微软公司关系密切的VCs,比仅能提供资金需求的资本家更能帮助风险企业实现创业目标。Kulow&Khoylian(1988)认为VCs做得最多的两项工作是帮助企业筹集资金和提高管理能力,前者要求VCs利用自己与金融业的网络关系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筹集资金,后者要求VCs利用网络关系寻找合适的高素质经理人员,以更换企业高级主管实现优化管理风险企业。De Carvalho等(2008)认为VCs通过内外部人力资源网络,实现积极参与吸引、鉴别管理人员以及为风险企业管理人员提建议。风险企业间的典型差异会影响VCs将之联成网络的强度,进而影响到网络的增值,这些差异包括:信息传播价值,投资组合公司的活动风险,风险投资基金规模,吸引管理人员的难度以及VCs成功吸引管理人员的声誉。Hochberg等(2007)发现具有较好网络的VCs的绩效显著好于其它公司,具有较好网络的VCs投资的风险企业更有可能存活和得到下一轮投资并实现最终退出。

(三)风险投资家经历与投资后管理

成功的投资经验有助于VCs进行投资后管理,并在未来继续获得成功。VCs利用他们长期积累的经验帮助创业家管理风险企业(Crandell,2008)。经验丰富的VCs可以通过确定重要的管理人才、合作伙伴和应用,提供财政联合,塑造公司战略,帮助风险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Yang等(2009)发现VCs多样性的行业经验与选择相对高财务潜力的风险企业能力正相关,其经验强度和丰富的风险企业各阶段经验都有助于选择更具战略潜力的风险企业。他们还发现投资晚期阶段的企业相对于投资早期阶段的企业,累积经验表现出更为有效。范秀岩等(2005)对中国风险投资企业经理人的问卷调查表明,VCs的最佳工作经验年限在10―20年,其次在5―10年,不能接受工作经验在5年以下或20年以上的VCs。

(四)风险投资家能力对投资后管理效果的影响

1.积极投资后管理会促进风险企业成长。In-derst(2009)的研究认为,在缺乏竞争的市场中,从活跃的YEs处获得贷款的新企业初期增长更快,长远来说从被动投资者处获得资金的企业也能够迎头赶上。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从活跃的VCs处获得资金的新企业可能通过早期的“过度投资战略”将依赖被动投资者资金的企业挤出市场,使得两者在投资、收益和成长上存在长期区别。在竞争激烈且存在学习曲线、规模经济和网络效应的行业,如典型的“新经济”产业,积极投资者(VCs)通过投资后管理可创造更大的价值。从长远来看,在这些行业一开始便获得风险资本的企业很可能成为所在行业的龙头。然而,VCs的总体投资后管理能力有限,Kanniainen等(2004)认为风险企业数量与VCs管理咨询价值之间存在着最佳均衡规模。

2.成功风险投资经验有助于VCs树立市场声誉,为风险企业带来积极影响。如有助于吸引优秀职业经理加盟,构建强有力风险企业管理队伍;声誉好能力强的VCs还能帮助推荐更多风险企业公开上市,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此外,声誉好能力强的VCs还能吸引一流的证券承销商加盟,降低风险企业上市发行成本(Gomper,1996)。Nahata(2008)发现由声誉好能力强的VCs投资支持的企业能够更快地获得上市,IPO资本份额(基于风险资本支持的IPO累积的市场资本)更容易获得成功退出,在IPO上也时能够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

3.VCs与风险企业家能力匹配对风险投资获得成功影响重大。风险企业家会主动寻求与自己目标一致、可以取长补短并在同行业或相近行业有足够经验的VCs作为合作伙伴。一般风险企业家在创新精神、产品开发、市场推广等方面的能力不可缺少,VCs在经验、社会网络关系、金融知识、技能、特性素质上应具备较强能力,以便相辅相成共同协作支持风险企业发展。Berg―Utby等(2007)实证研究表明企业家的期望与他们认为风险投资家必须作出的贡献之间存在重大差距,VCs甚至没能满足企业家对潜在贡献的适度期望。差异的存在,或是VCs过分地吹嘘了自己的能力,或是由于投资项目数量太多,导致VCs对企业参与管理时间有限,没能形成有效匹配。

二、投资后管理的介入时间和介入程度

有两方面因素影响VCs投资后管理介入效果,一是VCs介入风险企业投资后管理的时间,二是VCs投资后管理介入风险企业的程度。

(一)介入投资后管理的时问

1.为帮助风险企业增值,风险投资家会花费相当多时间投入投资后管理工作。Gorman&Sahlman(1989)对49位VCs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VCs有一半以上的工作时间花在被投资企业管理上,平均每个VCs负责管理9个被投资企业。Bob,Zider(2001)的调研认为美国风险投资行业投资后管理涵盖的时间比例约占到整个风险投资流程的75%。Gu&Chen(2008)通过调查VCs的活动和企业家的选择参与,发现VCs较长时期坚定地参与投资后管理可增加风险企业价值,但也会增加投资成本。

2.投资后管理介入时间越早越好。Rosenstein(1988)对VCs访谈后发现在风险企业生命周期的早期进行投资后管理介入更为有效,因为相对于风险企业成熟阶段,早期阶段风险企业往往面临着严重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VCs尽早地介入企业经营管理可以减少风险。Rosenstein等(1993)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他发现在企业发展早期,VCs的管理参与、激励和监督给风险企业带来的效用远远超过成熟期。说明投资后管理在时间分配上更多地集中于早期阶段有利于提高绩效,增加IPO成功率。

(二)投资后管理的介入程度

1.VCs投资后管理介入程度差异很大。VCs可能对一些风险企业在投资后管理上深度介入,而对另一些风险企业只是浅度介入。Macmillan等(1988)将YEs对风险企业的介入方式分为放任介入、中等介入和紧密尾随介入三种。问卷调查表明在风险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投资后管理的介入程度不同。企业发展早期阶段以紧密尾随介入为主,表现为VCs积极参与董事会,拥有较大比例投票权和CEO任免权,晚期则主要为放任介入,即只介入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和财务参与。MacMillan等(1989)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三种不同程度的介入水平与被投资企业经营绩效呈现出不同的相关性。在放任型介入下,专业的业务支持与绩效表现出强正相关,而确定客户和分销渠道、处理危机和问题与经营状况表现出强负相关;在中度介人下,制订企业经营战略和寻找管理团队候选人与经营状况表现出负相关,而对企业运作情况的监督与经营状况为正相关;在深度介入下,寻找管理团队候选人与企业经营状况表现为负相关。而且过度介入也会导致风险企业业绩下降。

投资与风险管理篇(6)

关键词科技评估风险投资风险管理

1科技评估

1.1科技评估的概念

2000年12月28日科技部颁发的《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将科技评估定义为“是指由科技评估机构根据委托方明确的目的,遵循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科技政策、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发展领域、科技机构、科技人员以及与科技活动有关的行为所进行的专业化咨询和评判活动”。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科技评估是对与科学技术活动有关的行为,根据委托者的明确目的,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依据大量的客观事实和数据,按照专门的规范、程序,遵循适用的原则和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所进行的专业化判断活动。其结果要归结为能够回答委托者特定目的评估结论和评估分析。

1.2科技评估的范畴

科技评估的范畴主要是职能性评估和经营性评估两大方面,职能性评估是指对政府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政府有关部门发挥决策、监督职能提供服务。经营性评估是指对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与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他们对被评事物的决策、判断提供参考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评估作为一种咨询活动,不应仅仅只为政府决策服务,还应深入到市场中的各类科技活动之中,接受非政府机构委托的评估任务,如企业投资项目的科技评估、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的科技评估、企业产权交易中的科技评估等。

1.3科技评估的分类

科技评估可从不同角度分类。从评估时间上,可分为事先评估、事中评估、事后评估和跟踪评估四类。事先评估是在某项科技活动实施前所进行的评估,主要包括实施该项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内容。它常常带有预测的性质,但不同于一般的预测分析;事中评估是在科技活动实施过程中进行的监督性评估,着重检验是否按照预定的目标、计划执行,对前面工作的进展与预期效果进行比较,并对未来进行预估,以发现问题,调整或修正目标与策略;事后评估是科技活动完成后进行的评估。另外,从评估空间上,可分为国家评估和地方评估;从评估规模上,可分为宏观评估、中观评估和微观评估;从评估方法上分,可分为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从评估形式上,可分为通信评估、会议评估、调查评估、专访评估和组合评估等。

1.4科技评估的方法

评估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概念包括评估准备、评估设计、信息获取、评估分析与综合、撰写评估报告等评估活动全过程的方法,狭义概念特指评估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科技评估可选用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要依据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选择评估方法。常用的分析评价方法有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指数法及经济分析法和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评估方法等。

2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少的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科学管理方法。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企图运用系统的、综合的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有效地扩大投资活动的有利因素,控制和抑制不利因素,达到以最小的成本,安全、可靠地实现风险投资利益的最大化。

2.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指对企业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存在于企业自身周围的风险多种多样、错综复杂,无论是潜在的,还是实际存在的,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是企业内部的,还是与企业相关联的外部的,所有这些风险在一定时期和某一特定条件下是否客观存在,存在的条件是什么,以及损害发生的可能性等,都是在风险识别阶段应予以回答的问题。在风险投资中,风险一般可以分为两类: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由公司之外的各种因素引起的,如战争、经济衰退、通货膨胀、高利率等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相联系的风险,是不能通过多角化投资而分散的,因此又称作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重要的系统风险有政治风险、法律法规风险和政策风险等。非系统风险也被称作可分散风险,它是由公司本身的商业活动和财务活动带来的,如企业的管理水平、研究与开发、消费者需求的改变、市场营销风险以及法律诉讼等,其可以通过多角化投资组合而分散,是公司特有的风险。重要的非系统风险有决策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完工风险和市场风险。作为风险投资者,其关心的往往只是项目的系统风险,因非系统风险完全可以通过合理的投资组合而得到分散。

2.2风险衡量

风险衡量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其损害程度的过程。风险衡量的方法分为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和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两大类,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又可分为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传统的主观评价法主要有观察法、资产负债表透视法和事件推测法等。现代的主观风险评价方法致力于将传统主观方法涉及到的因素综合在一起,并且设法将传统上的主观方法的定性分析特征转向定量分析上,由此而将主观分析扩展到能够同时完成综合评价风险因素与测量风险临界值的双重任务。现代客观风险评价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Z记分”方法。作为一种综合评价风险企业风险的方法,“Z记分”方法首先挑选出一组决定企业风险大小的最重要的财务和非财务的数据比率,然后根据这些比率在预先显示或预测风险企业经营失败方面的能力大小给予不同的加权,最后将这些加权数值进行加总,就得到一个风险企业的综合风险分数值,将其对比临界值就可知企业风险的危急程度。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风险图法、决策树法等。2.3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在对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之后,实施各种风险控制工具,力图在风险发生之前消除各种隐患,减少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实质性因素,将损失的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实施风险控制的步骤是风险预测——风险决策——实施决策方案——方案的成果评价。风险控制的主要方法有风险规避、风险预防、风险分散、风险转嫁、风险补偿、风险抑制等。

3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科技评估与风险管理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科技评估作为一种专业化判断活动,在介入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后,其任务便是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衡量,其结果作为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决策和制定风险控制实施方案的依据。可见,在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科技评估实质是风险的识别和衡量的过程,而风险管理还包括了风险控制的实施过程,这样科技评估就可以作为风险管理一个组成部分,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促进共同发展。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关系如附图所示:

3.1科技评估是提高风险投资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科技评估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有一整套较为完备的评估规范和技术方法,在评估设计、评估信息采集、综合分析、评估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已较为成熟,同时,由于科技评估机构长期致力于国家和地方各类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研机构等方面的评估,对于科技产业、科技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也是其他咨询机构无法比拟的。而我国风险投资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还未出台较为完备的有关风险投资事业的行政法规,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管理机制还很不健全,对风险管理人才培训的投入和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因此,将科技评估运用到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将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管理效率。

3.2科技评估方法是衡量风险投资风险的有效工具

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是科技评估方法应用的基本思路,这与现代风险评价所采取的方法既有相近又有其独到之处,科技评估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它是在对多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之后,设计一套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并对每一个评估指标都制定具体的标准和统一的计算方法,使其能对金额、人数等可计量的指标进行定量评估,同时对社会影响等因素亦可做定性评估的描述。这与上面介绍的“Z记分”方法仅依靠可计量的数据作为评价基础相比较更为有效。采取科技评估方法衡量投资风险也更为准确、可信。

3.3科技评估是推动风险投资管理创新的动力

引入评估机制,使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选择与投资决策相分离,使得风险投资管理更为透明化,也遏止了内部人员的“暗箱操作”等种种不良现象。通过独立的、专业化的评估中介组织的运作,将能使风险投资机构的管理层能更客观地认识到投资风险,从而可集中精力于投资决策,通过管理体制的创新,保证投资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也提高了投资成功率。

3.4科技评估参与风险投资管理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科技评估工作现阶段主要是为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主要是国家和省、市科技管理部门服务,而且大部分科技评估机构是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有关单位,如软科学研究机构、科技咨询机构、科技情报机构等部门产生,但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单位评估科技管理部门的科技项目、科技计划等等,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不可避免的受到科技管理部门的影响。因而,评估水平难以提高。因此,科技评估机构作为一种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和各类资产评估机构一样,应逐步社会化和多元化,如参与到风险投资管理的咨询工作中,只有社会化、多元化,才能充分引进竞争机制,优胜劣汰,提高评估水平,促进科技评估事业的发展。

3.5科技评估促进风险投资实现动态管理

风险投资从进入到退出的全过程中,无时无处不存在着风险,实施某项投资决策前需要进行深入分析以确定各种存在风险的影响程度;进行投资后,还应深入到所投资的企业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对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市场竞争状况,企业的发展趋势与步骤等,经常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分析与判断,发现潜在的风险,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杜绝它的发生或降低它的危害;风险投资退出后,还要对风险投资的效果进行测评,总结经验与教训,作为今后投资决策的参考。可见,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实现管理目标需要实施一系列的评估,科技评估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评估能够满足这一要求,促进风险管理动态管理。

参考文献

1国家科技评估中心编.科技评估规范,科技评估概论[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2杜沔.关于风险投资中的风险控制工具的探讨[J].中国科技产业,2001(7)

投资与风险管理篇(7)

【关键词】 对外投资 管理 风险 防范

1. 对外投资管理概述

所谓对外投资,主要指企业为了获取未来收益而将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股权、实物、无形资产等作价出资,对外进行各种形式的投资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投资收益、分散经营风险、加强企业间联合、控制或影响其他企业。有关对外投资管理的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2. 对外投资的可行性分析

提高对外投资实效性,必须做好对外投资可行性分析工作,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科学决策与有效控制。明确规定提出投资建议、做好可行性研究,同时提高评价效果,由企业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对投资项目进行客观分析与论述,在此基础上 编制对外投资管理建议报告。另,如果对外投资项目存在其他投资方,则应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关投资方的资信进行调查与了解。

企业应该通过相关部门或者个人,委托具有专业资质的专业,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包括投资项目的投资方式、规模、可能遇到的风险、收益水平、最终目标等进行有效评价。同时还应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深入探究与评估,形成最终的评估报告,在评估报告中真实、全面、完整地表达评估人员意见。通过采取集体决策对外投资项目的方式,可更好地发现可能发生的问题,提高对外投资管理的实效性。

3. 对外投资的财务管理与审计

企业强化对外投资的财务管理与审计效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3.1公司财务部门应对公司的对外投资活动进行全面完整登记记录,按每个投资项目分别建立备查簿,详尽记录相关资料,内容至少包括被投资单位的名称、公司性质、法定代表人、被投资单位的主要经营范围、注册资本、投资时间、投资金额、占被投资单位注册资本的比例、分红情况等。

3.2公司财务部门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制度核算对外投资,期末对投资进行全面检查,根据谨慎性原则,合理的预计各项对外投资可能发生的损失并按会计准则的规定计提减值准备。

3.3公司财务部门应负责按季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财务报告,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结合外派人员履职报告等资料,形成公司对外投资专题分析报告。

3.4公司监审部门负责对外投资的监督检查,对外投资监察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其一,对外投资业务相关岗位设置及人员配备情况,重点检查岗位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存在不相容职务混岗的现象,以及人员配备是否合理;其二,对外投资业务授权审批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授权是否合理,对外投资的授权批准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存在越权审批等违反规定的行为;其三,对外投资业务的决策情况,重点检查对外投资决策过程是否符合规定的程序;其四,对外投资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各项资产是否按照投资方案投出、投资期间获得的投资收益是否及时进行会计处理,以及对外投资权益证书和有关凭证的保管与记录情况;其五,对外投资的处置情况,重点检查投资资产的处置是否经过集体决策并符合授权批准程序,资产的回收是否完整、及时,资产的作价是否合理;其六,对外投资的会计处理,重点检查会计记录是否真实、完整。

3.5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对外投资业务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监审部门应当及时报告公司管理层,有关部门应当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完善。

3.6公司监审部门每年应当向总经理办公会提交对外投资内部审计报告,说明公司对外投资业务内部控制监督检查情况和有关部门的整改情况。

4. 对外投资的风险防控策略

在企业进行对外投资过程中,必须意识到风险的客观存在,构建风险预警机制,提高风险警惕性。从以往企业投资状况来看,往往面临政策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以及融资风险等,如果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可能造成对外投资的失败。

4.1客观分析投资环境

在企业对外投资过程中,面临纷繁复杂的投资环境,只有客观分析实际情况,不断提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与应变能力,有效确保各项投资活动的顺利开展,才能更好地实现投资目标。因此,企业随时掌握内外环境的变化与规律,对投资决策进行优化调整,避免由于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种种风险。

4.2投资方式多样化

在对外投资过程中,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择最恰当的投资方式。针对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类型,采取不同的投资方式。例如,针对国家政策可能频繁变动的特征,以合资方式为主,避免投资项目由于政策变动而对结果产生影响;对于政治、经济等政策较为稳定的领域,以独资方式为主。

4.3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

企业若想更好地防范对外投资风险,应设置财务管理机构,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落实财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确保财务管理系统在风险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4.险共担策略

与企业或者政府合资,可有效将一部分风险转移到对方,即实现风险转移目的。首先,投资企业可以在竞争中寻找利益相当者,通过筹集资本的方法将风险分散到对方,如金融机构、企业或客户等,这样可将企业风险分解;其次,加强保险意识,与保险公司共同分担风险,降低风险损失。

总之,新时期的企业必须强化对外投资的有效管理与风险控制,才能真正实现对外投资目标,除了实际的经济利益之外,还可更好地完善对外贸易关系,真正深入到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进而实现长远获利能力。

参考文献:

[1] 吴龙凤.对外投资的财务风险管理与资本成本决策探析[J].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2011(12).

[2] 范可美.在经济危机下如何加强对外投资项目风险管理[J].现代商业,2009(18).

[3] 崔金玲.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存在的风险及法律对策[J].中国商贸,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