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美术教育的价值体系

美术教育的价值体系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7 14:52:13

美术教育的价值体系

美术教育的价值体系篇(1)

【关键词】美术教育;价值;绘画;艺术;训练;技法

1 美术教育的生理功能训练价值

这诉求和体现的是,学习者经过美术教育的教育训练,可以让自己的身体机能获得有效成长和运动灵活。其一,促进人的左右脑均衡发展。其二,促进眼、、脑、手三位一体的协调运动。美术教育的生理功能训练价值,既奠定了它的科学工程性意义,又揭示了美术教育学科的科学严谨性。

科学研究认为,人的左右脑,有各自的分工和职责。不同的学科运行方式,对左右脑潜质的激活、开发、有不同的作用。为了让人的创造力得到最大可能的发挥,科学研究主张,要让左右脑获得同时的、均衡的开发与发展。并认为涉及形体、空间、画面和想象的美术学科,对促进右脑的开发和发展有帮助。这样,作为学校训练科目的美术、同语文、数学等科目一道,分别起着促进左右脑均衡发展的作用。同时,美术教育在对训练人的眼,脑,手协调一致的工作上,也有独到的功效。仅以速写为例,要想把一个动态的人物速写画好,必须在观察上要准、脑筋反应要快、动手要迅速。长期训练,就可以做到三位一体地协调工作了。

从美术教育的生理功能训练价值内涵知道,美术教育,是科学殿堂的重要一员。所以,美术教育的篥划和实施,都应科学、准确、高效地进行。

2 美术教育的成长才智培养价值

这诉求和体现的是,在学习者接受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可以获得一系列的促进自己成长和进步的知识、品质、方法和能力等支持性资源。

其一,美术教育促进人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整合发展。美术中的绘画观察力训练、色彩记忆力训练、创作的想像力、思维力、抽象力训练等,能很好地发展学习者的智力。同时,美术的绘画色彩训练、雕塑、陶艺等动手操作训练等,都对激发和培养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成就动机、积极的情感态度、持之以恒的意志力和乐观亮色的个性等非智力因素,也极有效果。所以,美术教育对促成学习者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有重要的整合作用。而且,只有当人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得到了和谐的培养与发展,才会是一个健康和富有创造力的人。

其二,美术教育给学习者提供系统的学科常识、知识及其体系。比如,要能读懂中国传统山水画、古希腊艺术,以及诸多现代美术作品,必须要拥有美术的系统知识。所以,这也就要求,美术教育必须是系统的、正规的文化传播行为。

其三,美术教育让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有效开发和培养起积极而饱满的情感,以及有勇于创造前进的不屈意志力。从美术学习者的吃苦耐劳品质中,是能充分地认知美术教育的这一特殊功能和价值。

其四,美术教育让学习者拥有一些有助于自我人生奋斗目标实现的方法和手段。这一方面,是体现在为人们实现生活奋斗目标而提供方法和手段的支持。如美术文化供给个人求职、旅行、出场风格形成、气质培养等方面的方法支持。另一方面,是体现为提供创造、传播、享受美术作品的学科专业化方法和手段的支持。在绘画域,会经常听到人们讲:“不在乎画什么,重要的是怎么画。”“怎么画”,表明了画家对于绘画方法的重视和探索。的确,人类的所有实践活动及其活动的水平,都涉及方法问题。有无方法和方法优劣与否,都是制约实践成功的重要因素。通常讲,某人完成某项工作的能力强,实际上就是指他运用知识手段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水平较高。作为美术学习者能否有效地将自己的观念、心灵情感予以艺术性的视觉转换实现,就看他对美术方法的探索、获取程度如何。之所以在中国表现花卉、蔬果、禽鸟等题材,工笔、写意、工兼写等不同的表现方法,就是因为中国花鸟画家们长期探索花鸟画表现方式的结果。因此,美术教育者,既要系统地为学习者提供创造美术作品的方法及方法系统,又要注重予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确立积极的探索独有美术表现方法的意识与自信心,发展思考能力与独索研究能力,努力发掘宜我美术创造的潜能。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念将形成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方法,又将影响学生对于方法的独立研究、探索的能力形成。所以,美术教育是要有美术教育思想的支持,才会成功和卓尔不群。当然,美术教育价值体系中提供的学科方法,也不仅限于美术创造的方法,它还包括美术文化模式建构与变迁、美术作品欣赏、美术批评、美术文化传播等方面的方法。

3 美术教育的责任意识培养价值

美术教育的价值体系篇(2)

关键词:高校;公共艺术;价值取向

作者简介:徐振祥(1974-),男,湖南岳阳人,湖南理工学院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副研究员,(湖南?岳阳?414000)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北?武汉?43007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基地委托项目(项目编号:11JD30)、2010年湖南省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0YBA1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2-0085-03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年-2010年)》实施十年来,我国学校艺术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特别是在建立各级学校相互衔接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深入开展课外艺术实践活动、建设高素质艺术教育教师队伍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2006年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出台,为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建设一直处于发展探索期。一直以来,加强对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价值取向的研究,更好地实现公共艺术教育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进一步明确课程的目标、课程结构以及课程标准等,推进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必须要解决重要问题。

一、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价值取向的基本涵义

课程的价值取向是课程对教师与学生以及社会所体现出来的目标追求和发展指向,是“根据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教育需要对教育客体进行价值设定、价值预期所表现出来的意向或倾向”,①换言之,就是指课程主体在课程活动中围绕自身的实际需要进行有选择的价值判断时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倾向性。关于课程的价值取向问题,学术界普遍将其归纳为“个体本位价值取向”、“社会本位价值取向”、“知识本位价值取向”三种基本论断。“个体本位价值取向”的核心理论观点就是强调教育要根据个体的需要来确定,教育是人本性发展的内在需求,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个体本能的自由成长。而“社会本位价值取向”则强调课程和教育目的是要满足社会需求,个体的发展服从于社会的发展,使受教育者社会化是其最终的价值取向。“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强调的则是学科本身的逻辑和知识结构的完整性,把知识传授等同于教育本身。

之所以对以上课程价值取向的三种理论进行分析,其根本原因就是这三种课程的价值取向都一定程度影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开展或者直接存在于我国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之中。“传统的课程价值观试图像原子排列一样对艺术教育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进行正确详尽的划分和评价,把人的主观因素、情感作用排斥在这一过程之外,就必然很难满足艺术课程中属于人的、难以预测和控制的本质属性如非标准化和不确定性等的要求。”②因此,传统的课程价值取向强调的是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以及对知识获得“显性”素质的体现,忽视了个体行为规范的确立以及新观念的形成与更新等“隐性”素质的形成。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是高校实施美育教育的最主要途径,强调的是学生个体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强调的是学生个体文化艺术素养的提高和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升,目标是为陶冶学生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激发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这需要上述“显性”与“隐性”素质的共同作用,相互影响形成。

通过与传统课程的价值取向相比较而言,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价值取向应该具有这样的特性与内涵:一是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价值取向受价值主体(学生和社会)需求的影响。高校培养的不仅是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更是需要培养具有个人良好个性心理品质、丰富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具备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社会性”人才。二是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价值取向是一种从艺术本性出发的价值系统,与其他的课程相比,更加注重课程的主体性和人格性。三是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价值取向重视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素质影响。与其他课程的技能和知识价值相比,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更多地强调一种个体审美素养的提升。

二、当前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价值取向存在的几种偏差

由于在对高校“公共艺术”课程观念认识上的不统一,当前一些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价值取向上客观存在一些偏差,这些偏差反映到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的实践之中,带来的是对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内容、手段、方式方法等一系列的异化发展,直接影响到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目标的实现。当前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价值取向的偏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美术教育的价值体系篇(3)

人文精神,是指高度重视人和人的价值观的思想态度。它关注人存在的意义、尊严、价值、道德、文化传统,关注人的自由与平等,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等。

人文精神是人本教育的核心。人本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视人格完善为教育的终极目标。突出人文科学的价值,将人文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部过程中,使整个教育人性化、人格化、个性化。强调学生自己去思考、感受和发现,自己体会人生哲理和文化价值;强调人的自由、尊严和人格,重视学习者的自发性和主动性及发展潜能。鼓励学生自己求知、自己探索、自己去澄清、判断价值,从探索和澄清中获得知识和成就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相互尊重、相互接纳、相互关怀。在人本主义教育内涵中,不仅强调自我意识的完善,并且倡导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培养学生能够与他人合作,有效交流、和谐共处。

现代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淡化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态度,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意向和价值取向,以及宽容乐观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人文精神是由优秀文化孕育而成的内在于主体的精神品格,其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通过各种美术实践活动,使学生的美术经验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从而获得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2.在美术教育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不断发现自己、不断发展自己。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他自己,寻求一种“个体的真实性”,以达到美术学习与个性培养并行和谐的发展。使学生认识生存的意义,珍视生命,热爱生活。

3.通过营造宽松、民主,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与学习氛围,形成尊重、关心、友善、合作、分享等人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情感和精神追求,促进个性的完善与身心和谐发展。

二、人文精神在美术课程中的体现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美术课程标准关于课程性质的一段表述,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将美术课程定性为“人文性质”。

如果说自然科学更关心物,人文科学则更关心人。所谓人文性涉及人的生存意义、尊严、价值、道德、文化传统,知、情、意、人格都是其中的内涵。人文性更多地是由哲学、宗教、历史、文学、艺术等人文科学所体现出来的。

美术作为人文科学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人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道德、尊严、个性、教养、生存状态、智慧、美、爱、自由等人文特征都内蕴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术作品中。因此、引导学生关注美术知识、技能与人的情感、价值观、人类的变化、个性、生存状态等关系是十分必要的。同时,美术课程所阐述的“基本理念”更是从人文教育出发,从不同侧面,体现出鲜明的人文精神。

1.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2.发挥美术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适应不同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使课程内容呈现方式和教学方式活泼多样,丰富多彩,并强调美术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兴趣。

3.扩展学生美术文化视野,增强爱国主义情怀,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4.保护学生独特的个性,并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空间,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自我评价,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新课程带给美术教学最根本的变化将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美术学习方式的变化,从而使美术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更加丰富多彩、活泼多样;使美术学习密切联系个人成长环境,联系学生生活经验;使美术学习吸收人类历史文化营养,紧密联系人类生活、人类情感、人类变化…

三、美术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1.联系学生生活经验,体验生活的乐趣

美术课程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组织学生学习的,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来感受生活,体验来自生活的情感和乐趣。如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生活、自然环境、自然景观等,并用点、线、面、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绘画要素,进行对比、和谐、节奏、韵律、均衡、黑白、排列、堆积、组合等构成因素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美感相联系,将自己对生活和自然的感受、体验与艺术家对它们的表达联系起来。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与价值  人文精神,是指高度重视人和人的价值观的思想态度。它关注人存在的意义、尊严、价值、道德、文化传统,关注人的自由与平等,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等。

人文精神是人本教育的核心。人本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视人格完善为教育的终极目标。突出人文科学的价值,将人文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部过程中,使整个教育人性化、人格化、个性化。强调学生自己去思考、感受和发现,自己体会人生哲理和文化价值;强调人的自由、尊严和人格,重视学习者的自发性和主动性及发展潜能。鼓励学生自己求知、自己探索、自己去澄清、判断价值,从探索和澄清中获得知识和成就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相互尊重、相互接纳、相互关怀。在人本主义教育内涵中,不仅强调自我意识的完善,并且倡导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培养学生能够与他人合作,有效交流、和谐共处。

现代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淡化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态度,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意向和价值取向,以及宽容乐观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人文精神是由优秀文化孕育而成的内在于主体的精神品格,其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通过各种美术实践活动,使学生的美术经验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从而获得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2.在美术教育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不断发现自己、不断发展自己。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他自己,寻求一种“个体的真实性”,以达到美术学习与个性培养并行和谐的发展。使学生认识生存的意义,珍视生命,热爱生活。

3.通过营造宽松、民主,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与学习氛围,形成尊重、关心、友善、合作、分享等人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情感和精神追求,促进个性的完善与身心和谐发展。

二、人文精神在美术课程中的体现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美术课程标准关于课程性质的一段表述,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将美术课程定性为“人文性质”。

如果说自然科学更关心物,人文科学则更关心人。所谓人文性涉及人的生存意义、尊严、价值、道德、文化传统,知、情、意、人格都是其中的内涵。人文性更多地是由哲学、宗教、历史、文学、艺术等人文科学所体现出来的。

美术作为人文科学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人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道德、尊严、个性、教养、生存状态、智慧、美、爱、自由等人文特征都内蕴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术作品中。因此、引导学生关注美术知识、技能与人的情感、价值观、人类的变化、个性、生存状态等关系是十分必要的。同时,美术课程所阐述的“基本理念”更是从人文教育出发,从不同侧面,体现出鲜明的人文精神。

1.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2.发挥美术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适应不同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使课程内容呈现方式和教学方式活泼多样,丰富多彩,并强调美术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兴趣。

3.扩展学生美术文化视野,增强爱国主义情怀,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4.保护学生独特的个性,并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空间,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自我评价,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新课程带给美术教学最根本的变化将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美术学习方式的变化,从而使美术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更加丰富多彩、活泼多样;使美术学习密切联系个人成长环境,联系学生生活经验;使美术学习吸收人类历史文化营养,紧密联系人类生活、人类情感、人类变化…

三、美术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美术教育的价值体系篇(4)

在笔者认为,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是人们通过音乐的鉴赏,从真与善的角度,带领我们去获得一种美的思考,进而潜移默化中影响我们情感表达、理想追求等心理特性,从伦理的审美价值上让我们过上一种道德的精神生活。在这种程度上来说,音乐教育它是审美主体一种心灵表达的形式和情感表达形式,真正的音乐教育,其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不是刻意设计的产物,而是通过音乐潜移默化达到教育的艺术效果,使审美主体获得一种对于生活终极价值意义的思考和认同。在种种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或许有些实践活动可以不问其终极的价值意义,可是,音乐和教育却由不得我们不问,原因就在于音乐教育的直接精神主题就关系着“审美主体的人”,教育没有什么其他的目的可以避开审美主体本身而去抽象的探讨教育问题。音乐和教育就像一对孪生的姐妹,代表着终极价值意义增值的文化事业,它们正是从此处接受了直接的精神使命,使得教育的终极目的可以回归到审美主体的精神价值上来。

事实上,“教育,这个本来是人来叫人来学的整个过程,原本是最符合人本的,即以人作为起点、中介,更要以人作为归宿。”①以审美主体的人作为音乐教育精神的终极价值取向,就教育学的本质来说,它是人学,它的审美主体对象是人,主要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由此,我们可以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这样一个问题:不管是从事音乐教育的老师,还是接受音乐教育的学生,他们都可以构成音乐教育里面不可或缺的主体成分,如果我们撇开了音乐教育主体性的人来言谈音乐教育,那么,音乐教育的本身也就失去教育的存在价值和意义。从这一审美角度来思考和分析当下音乐教育的审美主体性就可以显示出它的必要性和内在的价值属性之所在,这种价值属性也即是审美主体的人在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其教育的审美价值方位。所以,在任何的音乐教育里都应该确立起了一种教育审美主体的人,而对音乐教育的高度则是把人作为审美主体来看待。

所以,在强调音乐教育的审美主体性上面,音乐教育老师必须担待其为音乐教育的学生在知觉、情感、理智等一切的方面创造必要条件。那么,必要条件我们有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创造呢?首先,我们必须区分两种不同含义的艺术教育,一是渗透在所有教育行为中的艺术化的教育方式,可称为艺术化的教育;而是以审美教育为基本任务的艺术课程教育,例如在初级阶段开设的美术课、音乐课,或在中高级教育阶段(包括高中和大学阶段)开设的艺术素质教育课,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艺术教育。②不论是那一种意义上的音乐教育,其主体性的精神价值应该是凸显的,因为用音乐教育的情感表达方式,人们会成功的进入到马克思说的从“必然王国”之“自由王国”的审美精神世界。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吧,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将“乐教”和“诗教”作为教育发挥的重要途径。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也就是说,诗可以沁人心脾,净化人的主体精神;礼,是现实世界伦理道德价值教育得以维持的保证;在此基础上,乐则是是伦理道德价值教育最终上升为主体的精神价值,从而将这种现实外在的约束引向审美主体的需求上来,并且成为一种内在的主体自觉,这体现了教育的价值无疑不可以用音乐的手段这样的表达,用儒家自己的话说,就是“礼乐相济”。所以,音乐教育的发挥途径而言,“乐教”或者说“寓教于乐”才是审美主体的全部内容,它不是板着面孔的一味训诫,也不是干巴巴的说教方式,在这里,没有谁会把谁当做伦理道德价值的导师,也没有任何的其他外在压力束缚他们,声言厉色的教导,音乐发挥教育功能的方式必然带有情感润泽人之主体的性质和特点。换一句话说,音乐教育的接受者一定是在情感熏染的自由谐和的环境中,使他们不自觉的收到教育,经历了一种有道德价值的不自觉到自觉的教育实践过程。

对于艺术在现实生活的审美价值方位,美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格式塔心理学在视觉美学上的发言人阿恩海姆做过这样富有启发的理解:“生活的唯一意义便是对生活本身最充实、最纯粹的体验……一旦明确了这一点,那么同样显而易见的是,艺术就是生活本身完善、纯洁、真挚的召唤。因此,艺术是我们所能得到的完成生活使命的最有利的工具之一。”③在此,可以确认的是阿恩海姆为我们无疑为我们标出了艺术生活的精神价值方位,而作为艺术领域中的音乐有何尝不是如此,它以富有热诚情感的教育方式,让我们进入到对生活价值最纯粹的生命召唤,教育我们不要被眼前的世俗利益所屏蔽了双眼和心灵以及狭隘只是所无法逃离的固有之见,恢复主体性审美心理的价值平衡。

如果说美国20世纪的人文学者房龙在《人类的艺术》一书中开首段为伊丽莎白.亨特的献词那样:“一切艺术,应该只有一个目的,即恪尽厥职,为最高的艺术——生活的艺术,做出自身的贡献。”④ 标出了艺术存在的审美价值方位,那么音乐教育的精神价值方位无疑不是以审美主体的的人文表达为己任,使人活的更有审美价值存在,更纯粹,更真实,更完善,更美好。

注释:

张诗亚主编.北川横流[ M ] . 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

② 黄宗贤主编.《从原理到形态——普通艺术学》[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

美术教育的价值体系篇(5)

【关键词】美术教育 价值系统 教育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205-01

在素质教育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并正汇聚成时代潮流的今天,美术教育在绝大多数的学校还不能被充分重视,这是因为学校片面重视"升学率",把主要精力放在应试升学教育上,而没能把包括美术在内的以激发兴趣、发展智力、培美能力和良好道德情操的素质教育作为教学重点。就此本人对美术教育的价值提出几点看法。

一、美术教育的智力价值系统

蕴藏在艺术中的科学智力含量,本来就是美术教育价值系统中的固有之物,这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两者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它们在一段历史时期内的绝对分离已使科学家和艺术家感到寂寞和厌倦,所以近百年来,科学家便涉猎手艺术,不少艺术家也开始垂青于科学,结果不仅有益于心灵的健康,而且有助于事业创新。

用艺术中诸如绘画、书法等来表达博大深奥的自然科学将是现代社会科发展的必然趋势,特别是当今世界一些前缘学科领域,此种表现形式将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因而,美术教育在担负着中华腾飞重任的未来一代中的普及,应当亦必须摆上我们的议事日程。

二、美术教育的创新价值系统

科学、智力与艺术、美术之所以能够联姻这当然在于它们有着共同的基础,这基础就是它们都凝聚着智慧的创造力。创造和超越是科学和美术的灵魂,可以说,没有创造就不会有真正的美术和科学。科学和艺术可以彼此借助左右脑的思维优势比翼高飞。而美术教育对学生创造性的鼓励、培养,必然会形成主理定势,就会自动地渗透、浸润。泛化到人类活动之中,包括科学的方方面面,去推动社会的发展。

在教学中设计一个学生有兴趣有感情的情景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如图案课,我通过了秋游活动开设了风景装饰画课程,引导学生在景观观察中寻觅点、线、面构成的环境形式美,体会具有各式各样的艺术美,优美的景色加上同学对大自然的爱恋之情,使得大家从观察、写生、图案变形到作业整体完成配合地相当默契,学生所作的一张张风景装饰画,取得了较高的审美效果。可见美术教育对于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的培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美术教育的情感价值系统

人类任何行为都离不开感情因素。美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更需要感情的投入,当人们睁眼而视,接触到自然与人工形象,美与丑的形象,就会影响人的情感和思绪,进而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引起创作的冲动。从而企图通过美术去创造纯粹美的形象来满足人的审美情绪。美术创造不仅为我们的社会增添了丰富的审美客体,同时也培养了与客体同格的审美主体。

在教学中我常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使他们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和内心印象,从而潜移默化地激发升华他们的审美意识。自然美对人的吸引力,首先来自于大自然的色彩因素,置身在大自然里能促进学生美感和愉悦感的形成。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与浏览是为了激发同学的审美之情。平时,我结合素描教育分析现实生活中人和物所呈现出外在与内在的性格之美,结合色彩课在夕阳产生的互补色调,绿野与农居的色彩构成结合建筑艺术鉴赏课,讨论现代建筑的造型节奏,使同学更多地在自然美氛围之中思考、感悟,从而进一步加深和拓宽美术在课堂内所学的知识,所以说美术教育中的情感是教给学生看的本领,并贯穿美术教育的始终。

四、美术教育的技能价值系统

谈到美术教育的价值,当然应当把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包含在内。这已是人们的共识,同时,这也是美术教育其他价值系统得以实现的基地、依托和中介,并使之得以与其他学科的价值系统区别开来而显其特性。

美术教育的价值体系篇(6)

[关键词]美术教学 人文精神 培养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与价值

人文精神是人本教育的核心。人本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视人格完善为教育的终极目标。突出人文科学的价值,将人文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部过程中,使整个教育人性化、人格化、个性化。强调学生自己去思考、感受和发现,自己体会人生哲理和文化价值;强调人的自由、尊严和人格,重视学习者的自发性和主动性及发展潜能。鼓励学生自己求知、自己探索、自己去澄清、判断价值,从探索和澄清中获得知识和成就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相互尊重、相互接纳、相互关怀。

在人本主义教育内涵中,不仅强调自我意识的完善,并且倡导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培养学生能够与他人合作,有效交流、和谐共处。

现代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淡化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态度,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意向和价值取向,以及宽容乐观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人文精神是由优秀文化孕育而成的内在于主体的精神品格。

二、人文精神在美术课程中的体现

如果说自然科学更关心物,人文科学则更关心人。所谓人文性涉及人的生存意义、尊严、价值、道德、文化传统,知、情、意、人格都是其中的内涵。人文性更多地是由哲学、宗教、历史、文学、艺术等人文科学所体现出来。

美术作为人文科学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人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道德、尊严、个性、教养、生存状态、智慧、美、爱、自由等人文特征都内蕴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术作品中。因此、引导学生关注美术知识、技能与人的情感、价值观、人类的变化、个性、生存状态等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同时,美术课程所阐述的“基本理念”更是从人文教育出发,从不同侧面,体现出鲜明的人文精神。

我们可以认为,新课程带给美术教学最根本的变化将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美术学习方式的变化,从而使美术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更加丰富多彩、活泼多样;使美术学习密切联系个人成长环境,联系学生生活经验;使美术学习吸收人类历史文化营养,紧密联系人类生活、人类情感、人类变化……

三、美术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1、联系学生生活经验,体验生活的乐趣

美术课程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组织学生学习的,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来感受生活,体验来自生活的情感和乐趣。如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生活、自然环境、自然景观等,并用点、线、面、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绘画要素,进行对比、和谐、节奏、韵律、均衡、黑白、排列、堆积、组合等构成因素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美感相联系,将自己对生活和自然的感受、体验与艺术家对它们的表达联系起来。尝试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表达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或将自己对生活和美的理解写进美的成长记录袋里。

2、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

美术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表现。任何美术表现形式都包含着一定的情感和思想。美术是人类情感的温床,是情感交流的场所。美术中的形、色、质是人类情感的载体,是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直观形象与符号,容易唤起人的情感体验。学生通过美术学习与自己情感生活的连接和相互作用,学习用美术方式表达和交流情感,使学生的不良情感情绪得以释放和宣泄,恢复他们心理的平衡。从而获得创造、表现和交流的能力,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目的。同时,美术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人类不同历史所创造的杰出的美术作品中,包含着人类对真、善、美等最高价值的不懈追求。通过对美术的学习,将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不断提高,情感不断得以陶冶,从而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责任感,形成尊重和保护生命和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3、了解人类文化背景,尊重多元文化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符号性载体之一,记录和再现了人类文化和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通过美术与文化的联系,可以了解不同地域文化背景,学会尊重多元文化。我们所接触到的很多美术作品都有象征意义,这是由文化所规定的。人类社会的神话、史诗、传说、典故、宗教、寓言都是规定象征的重要原因。这些象征关系的规定性来源于希腊神话,如果我们不理解这些规定性,就不可能真正解读作品,甚至还可能对作品做出错误的解读。美术教学可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多元文化作用。

参考文献

美术教育的价值体系篇(7)

1美术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在美术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相应问题和不足,具体而言,其主要表现为:首先,美术教育活动在具体开展过程中,缺乏正确的教学理念,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培养和智力开发的重要手段,也是现在当前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美术教育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其教育理念存在一定的误区,虽然,目前我们认可素质教育开展的重要性和价值,但是很多学校在开展美术课时,仍然将美术课形同虚设,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没有对美术课教学活动形成足够的重视,因此,更多情况下美术课堂仍然是消磨时间流于形式,所以这就使得整个美术教育实际与期待效果之间存在巨大差别。其次,美术教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承担着巨大的教学责任,想要让学生对整个美术教学课程形成有效理解和自身智慧的有效启发,就需要通过老师的具体讲课过程来实现,但是目前相对各个学校的美术教师资源来说,其整体呈现出相对较为缺乏的状况,目前很多学校并不具备专门的美术老师,即使具备了美术老师,其整体课程任务量较重,就很难缺乏相应的时间,对美术教学活动的理解和认知进较为局限。这就是这就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大受影响。第三,从当前整个教学体制来看,多数家长和老师认为美术课程只需要简简单单的学习,就能实现相应效果,但是美术活动是一项需要长期扎实训练的才能实现相应效果的教学科目。无论是美术理念的认知,还是美术课程的学习,都是体系化的过程。理想的美术教学效果是建立在长期系统化的教学活动所形成的,因此,片面的美术课程思想,就使得整个美术学习过程深受影响。对于美术教学活动来说,完善的教学活动和内涵直接关系到具体的教学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在整个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老师对美术教学的内涵和要求形成全面认知。最后,当前整个美术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缺乏生活性元素的有效融入,无论是教学的针对性,还是教学的内容,其中的实践性特色都不够明显。对于整个美术教育活动来说,想要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引导学生在掌握一定绘画技巧和绘画理念的基础上,从生活中发现美术的素材,进而感知美术活动开展的各项创作要求。然而当前,整个美术教学活动在具体开展过程中,多数老师和学生都只是将教学的重点和内容放在课堂之上。这就使得整个教学活动效果大打折扣。

2茶文化素养的具体内涵分析

我国是传统的茶文化大国,完善的茶文化教学体系,不仅将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融入其中,更为重要的是当前茶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其中所融入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更能够有效提升人们的具体认知,实现自身素养的综合提升,从而茶文化素养的具体内涵来看,如果将其融入到整个美术教学活动中,其不仅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素材和对美术的理解,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其能够为学生全面成长融入必要的行为规范和价值理念。因此,其对学生的提升是综合性的提升。我国茶文化是体系化的元素内涵,无论是与茶相关的物质元素,还是与茶相关的精神理念,其从根本上看,都是正确全面的元素内容。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饮茶的国家,而在饮茶过程中,其逐渐与茶文化理念相融合,从而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内涵的独立文化体系。而茶文化体系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更重要的是其中有着一系列与茶相关的文化要素。将茶文化体系内涵与学生培养相结合,从而必然能够在有效引导学生成长的同时,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文化理念。引导学生对茶文化内涵形成全面认知,其不仅能够引导我们对传统文化内涵行为形成有效认知,同时更能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形成全面认知。因此完善的茶文化内涵是学生形成综合素养的基础和关键,更是当前整个茶文化教学活动开展的价值表现。从当前学生培养状况看,多数学生缺乏理想的学习认知,其相对而言,其未能认识到美术教育学习对学生的综合培养效果。因此,如何才能将茶文化的具体内涵与整个美术教育活动相融合,就值得我们深入探究,进而寻找到合适的教学理念和思路。

3当前美术教育活动开展的具体要求分析

随着当前整个教学活动不断成熟、完善,如今美育作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价值和作用进一步突出,尤其是随着整个教学活动日益成熟,对美术教育的价值作用认知更为全面,因此想要实现美术教育活动的理想效果,就必须在全面了解当前美术教育存在不足的基础上,创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体系。系统化看,当前整个美术教育活动在贾占过程中,想要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满足以下要求:首先,在整个美术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其首先要彻底转变教学理念,注重探索全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随着当前美术教学活动不断成熟,如今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要充分注重教学活动的时代特点和选择特点,要在充分满足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注重对教育活动进行有效改革,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权利。结合当前新课程美术教学的具体理念,学生、老师要对自身教学观念进行有效改造,无论是课堂教学方法,还是师生互动关系,都要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从而实现美术教学的创新与改革。其次,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想要实现理想效果,还要对自身的教学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当前在美术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进行培养,通过提升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进而提升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在整个美术教学活动中,要树立美学素养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思路,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从而实现美术教学的多元化和层次化。最后,对于美术教学活动来说,想要实现最佳效果,其重点在于教学理念的完善和丰富,同时更在于对整个教学体系进行改革,而在这个体系改革过程中,对学生的考核机制就是其中重要内容。充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学生对美术学习的价值认知,将学生有效融入到整个美术教学活动中,才能够实现整个美术教学的理想效果。美术学习的关键和核心在于美学素养的完善培养。

4融入茶文化素养的美术教育活动机制

茶文化作为系统化的内涵元素,完善的茶文化教学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学习的具体内容,同时也能够对学生的价值内涵形成全面认知。因此,融入茶文化素养,开展美术教育活动,就需要做到:首先,要充分注重结合学生特点,融入茶文化的内涵,确定美术教学的具体目标,在整个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和关键,在充分研究学生心理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为整个教学活动开展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事实上,任何教学目标,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其都不是由老师主观所决定的,而是由学生的技术特点所决定的,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将学生需求融入到整个将美术教学过程中、同时,必须认识到茶文化体系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其不仅能够对学生的美术学习的素材进行有效丰富。其同时能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和价值理念产生重要的提升,因此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必须将这一系列的内容融入其中。其次,在当前美术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必须充分注重选择合适的教学思路,制定明确的教学规划。对于美术教学活动来说,融入茶文化内涵,不仅是美术教学创新发展的主要表现,同时也是实现学生综合培养的重要要求,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要注重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特点,通过选择融入合适的茶文化素材,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美学的内涵认知,从而形成完善的美学教学观念。最后,在当前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中,也要通过有效把控教学活动,系统化组织开展美术教育,进而提升学生对美术创作和学习技能的有效培养。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想要实现理想效果,必须注重引导学生对美术教育学习形成准确认知。通过以茶文化为创作背景,结合自身实践,从而深化自身对美术教育学科内容的理解和认知,进而实现创新求变的美术学习思维。结合当前整个教学活动创新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实施美术教育时,必须充分注重将整个教学活动与人才培养系统化结合,从而实现整个美术教学活动的理想效果。

5结语

实际上,对于整个美术教育体系来说,其不仅在于引导学生对美术教学活动的内涵和资源内容形成相应理解,更为重要的是其能够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相应效果。但是对于整个美术教学活动来说,系统化的教学活动直接关系到学生参与美术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通过将传统茶文化内涵融入到整个美术教学活动中,其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实现了传统茶文化与整个教学活动的系统化融合,当然这一过程,实际上也是传统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过程。

作者:高艳慧 张建敏 单位:河北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何光伟.音乐融入美术教育教学的创新型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3(1):124-127.

[2]李永芳.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萌发———民国工艺美术教育研究[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4(13):131-135.

[3]周建树.浅析“信而好古”思想对中国古代文人画美术教育的影响[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5(5):153-15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