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

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7 14:52:14

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

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篇(1)

[关键词] 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4. 021

[中图分类号] F276.44;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4- 0038- 03

1 高新技术企业概述

根据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08年4月联合颁布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及《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的规定,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一年以上的居民企业。它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 高新技术企业主要涉及电子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技术、航天航空技术、新材料技术、高技术服务业、新能源与节能技术、资源与环境技术等领域。

2 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成因

2.1 外部客观环境等条件的影响

由于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则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特征,外部环境变化既可能给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让企业面临某种威胁。随着外部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一系列的影响,使得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难以适应宏观环境变化的要求。高新技术企业由于财力、物力、人力的限制,其财务管理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理财带来困难。若企业的财务管理不能及时针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进行改善,不能及时对外部环境中的不利因素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则极有可能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困难。

2.2 高投入引发的高投资风险

投资决策是企业所有决策中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决策。投资决策失误是企业最大的失误,一个重要的投资决策失误往往会使一个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而高新技术企业更具有风险性,这是因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很多创新技术尚不成熟,开发能否成功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在试验转化和换代过程中都存在失败的可能性,况且成功研制的新产品能否符合市场需求也很难说。相比传统意义上的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在不断开发和研制新产品的过程中,企业不仅需要持续、稳定、充裕的资金保障,也同时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

2.3 高负债引发的高融资风险

高新技术企业无论是在创业初期还是中期研发新产品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容易出现融资难,现金流量不足,负债结构不合理,举债规模过大或者是举债方式不合理,从而使得高新技术容易陷入财务危机,导致企业走向衰退。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够发达,国家风险资金投入不大,企业筹资手段不够丰富。长期以来,高新技术企业管理者们总是在为企业有技术没资金而头疼不已,在筹资时较少考虑资本结构和财务风险等,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企业一旦在融资过程中负债资金比例过高,方式不合理等情况,容易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导致融资风险发生。

2.4 高技术风险引发的高营运风险

技术风险是指企业在开发、取得和使用技术方面的不确定性,这是高新技术企业首先遇到的风险。高新技术企业大多是技术创新企业,技术创新在其成长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高新技术的前沿性、高投入、高竞争和寿命周期的不确定等特征,导致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企业在技术开发、技术创新、产品升级的过程中存在着多种不能实现预期目标的可能性,而且一旦引发则可能连锁地引发一系列的财务风险,最终可能导致企业的生存风险,危及企业的生命。

2.5 高质量风险引发的高经营风险

相对于普通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有着前期投入高、更新换代快两个特征。这两个特征都希望高新技术企业能够迅速打开市场,并在短时间内收回前期投资,迅速获得营业利润。这就要求企业开发出来的新技术、新产品具备高技术含量,在市场中具有竞争优势,才能降低经营风险。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高科技产品多是创新性产品,其市场多是潜在的、有待发掘和成长的,这种特征的产品是否能有效满足市场、在什么时候满足、以什么方式满足、最终能够占有多大比例的创新收益,都充满不确定性。这就意味着企业经营面临着潜在的不确定的风险。

3 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3.1 要加强风险管理原则的实施

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要严格按照风险与报酬对称原则、整体优化原则、长远发展与当前利益相结合原则和弹性原则进行。严格的原则实施可以为财务风险的防控提供方向与方法的标准,有助于很好地进行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3.2 加强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控制

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控制主要是针对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导致企业发生财务风险追究其外部环境产生变化的原因及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从而控制企业财务风险发生变化的过程及产生财务损失的程度。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订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3.3 加强各项指标测算,建立风险监控机制

高新技术企业必须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因为科学的财务预测与风险监控机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应包括以下内容:①风险监控的组织机制建立风险监控的组织机构,它主要由财会人员、企划人员、企业管理部门人员参加,同时还可聘请企业外部管理咨询专家。它独立开展工作,不隶属于任何中层机构,对企业最高管理层负责,保证风险控制的有效性。②风险信息收集、传递机制。风险监控组织机构中应指定专人利用信息网络搜集风险预测所需资料,这些资料来自企业内部与外部。前者包括财务部门提供的财会信息、营销部门提供的营销信息以及技术开发和生产部门提供的开发与生产进度信息、人力资源部门提供的人员储备信息等,后者包括相关外部市场信息、同行业竞争情况信息、国家产业政策和法规变更等信息。

3.4 规避投资风险,不断完善管理模式

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在经营方式上不断创新,大胆尝试,积极推动企业成长壮大。比如引进项目发展模式,即借用项目管理的思路,对企业的新产品、新市场、新业务、新订单等进行“项目”管理,待时机成熟后再“转制”为子公司或者分公司的企业发展模式。这个过程中,财务管理的重点在于控制投资风险及筹资风险。在前期经济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创业核心团队很有必要制订一份完整且切实可行的企业发展计划书,涵盖以下内容:①项目技术方案;②项目产品化实施计划;③企业投资预算及融资计划;④项目产品市场与竞争;⑤商业运营模式。对项目产品市场与竞争的分析,应考虑产品的主要用途及经济寿命期,调查国内外主要对手的研制、开发及投产情况,依据数据分析本企业未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及市场占有率。

3.5 不断地完善融资体系

利用财务杠杆系数控制负债规模及比例,合理安排资本结构,可使财务杠杆利益抵消风险增大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确定合理的融资策略。高新技术企业在确定融资方式时,应根据企业成长阶段,应对风险的能力、所需资金的数量、利息水平、收益情况等确定合理的融资策略,并根据各宗融资方式的特点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缓解财务风险主要通过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两种渠道。关于内部融资,一方面,要完善资本经营,即要盘活企业存量资本,降低资本闲置率,提高资本利用率;用好企业增量资本,优化企业经营规模,取得最大规模经济;优化企业资本配置,通过组合优化企业资源,使得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做好企业资本收益配置,制定合理的收益分配标准、分配政策,以利于企业未来发展。另一方面,要合理运用资本杠杆,通过企业兼并、收购、合资特许经营、风险租赁等方式,完成资本积累,提高资本运营效率。关于外部融资,加强与金融机构的业务往来,多方争取国家产业政策扶持,寻求风险资本的参与。做好还款计划和准备,加快资金周转,适当增大流动比率,使企业拥有更多的营运资金,提高偿债能力,并建立风险基金,以备不时之需。合理确定期限、还款方式及时间,对未来现金流入量与流出量进行分析,选择适宜的还款方式。

3.6 注重知识产权,提高产品质量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无形资产是高新技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资产, 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无形资产是保证企业产品质量的关键所在。但有关统计资料表明,68% 的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低于3%,为此,2008年印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中将是否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作为认定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硬性条件,明确规定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是指:在中国境内,近3年内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或通过5年以上独占许可方式,对其主要产品(服务) 的核心技术拥有的知识产权。为此,高新技术企业必须加强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与投入,提高企业的核心技术含量,减小由于高质量引起的高经营风险。另一方面, 从企业内部改进和完善无形资产确认和计量的评估方法,从而为无形资产作为质押凭证提供依据。

主要参考文献

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篇(2)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 财务风险; 财务预警理论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

一、前言

在目前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中,财务风险是经营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风险之一,同时也是对企业经营影响最大的风险,为了保证高新技术企业能够在发展过程中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我们必须对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有足够的认识。从当前的研究成果来看,企业应对财务风险有效的办法是根据财务预警理论,建立有效的财务预警机制,提高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使企业能够在财务风险形成之前有所预知,并采取积极的方法进行干预,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保证企业的经营效果。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应该对财务预警理论有深入的了解。

二、高新技术企业财务危机和财务预警的概念与描述

1.财务危机又称财务困境,国内外学术界并没有给出财务危机的统一定义,通常公认有两种确定的方法:一是法律对企业破产的定义,二是以证券交易所对持续亏损、有重大潜在损失或者股价持续低于一定水平的上市公司给予特别处理或退市作为标准。根据中外学者的研究,财务危机至少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第一,从企业的运营情况看,表现为产销严重脱节,企业销售额和销售利润明显下降,多项绩效评价指标严重恶化;第二,从企业的资产结构看,表现为应收账款大幅增长,产品库存迅速上升;第三,从企业的偿债能力看,表现为丧失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流动资产不足以偿还流动负债,总资产低于总负债。

2.所谓企业财务预警,即财务失败预警,是指借助企业提供的财务 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会计资料,利用财会、统计、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理论,采用比率分析、比较分析、因素分析及多种分析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等进行分析预测,以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并在危机发生之前向企业经营者发出警告督促企业管理当局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损失。

三、目前财务预警理论和财务预警方法分析

目前的财务预警理论主要是研究企业如何能够利用正确的财务行为,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从企业所面临的财务危机来看,财务预警理论将研究重点放在了如何对财务危机进行预先判断和分析上,旨在通过对企业财务行为的分析,达到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目前来看,企业财务预警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

首先,通过对基础的财务数据材料进行分析得出企业财务风险的判断,并以此理论为指导,推动企业采取具体措施对风险进行干预。

其次,通过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判断,主要方法为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发、因素分析发等,保证分析的准确性。

再次,通过对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进行预警,避免企业财务危机的出现,一旦发现企业存在潜在风险,应立即采取措施,对风险进行干预和消除。

四、目前财务预警理论和方法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

从目前财务预警理论和预警方法来看,主要表现为三个层面,首先为基础数据分析层面,其次为专业分析方法层面,再次为潜在风险预知层面。虽然这几种方法在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中取得了积极效果,但是由于高新技术企业所面临的经营形势和市场环境不断发生着变化,为此现有的财务预警理论和方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局限性。

1.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预警方法过于单一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虽然对财务预警理论非常重视,但是在实际运行中财务预警的方法采用的比较单一,没有取得预期的管理效果,没有完全消除企业遇到的财务危机。

2.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的财务形势日趋复杂

由于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自身的财务形势也比较复杂,企业的多数资金都用于产品研发,导致了资金配置不合理,存在一定的风险,同时受到市场竞争的影响,日趋复杂的财务形势制约了财务预警理论的发展。

3.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结构制约了财务预警理论作用的发挥

考虑到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高新技术企业在财务结构方面将资金投入重点放在了产品研发上,客观上导致了资金倾斜过于明显,使企业的财务面临一定的风险。也正是这种财务结构,制约了财务预警理论作用的发挥。

五、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预警研究的理论框架分析

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研究,高新技术企业要想取得良好的财务风险预警效果,就要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特点提出财务预警研究的理论框架,指导企业财务预警实践。以下以哈尔滨高新技术企业为例,重点探讨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预警研究理论框架的形成。

1.哈尔滨高新技术企业偏向于新产品的研发,需要成熟的财务预警理论来有效预防财务风险。从目前哈尔滨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定位和企业结构设置来看,天然存在的风险对财务预警理论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2.哈尔滨高新技术企业的贷款存量较高,需要完整的财务预警理论来支持整个企业财务发展。由于哈尔滨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中吸引了一定数量的贷款和民间资金,因此在财务风险上处于高风险的状态,这一现状决定了企业需要完整的财务预警理论。

3.哈尔滨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速度较快,需要根据财务预警理论构建有效的财务预警体系。考虑到高新技术企业高速发展的现状,只有有效的财务预警体系才能实现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干预。

参考文献:

[1]卢声,任若恩,李清.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模型的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1).

[2]李荣.西北地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问题研究[J].商业研究,2007(06).

[3]张鸣,张艳.财务困境预测的实证研究与评述[J].财经研究,2001(12).

[4]徐勇.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测模型实证研究—基于制造业的实例[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01).

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篇(3)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它对世界经济影响的不断加深,全世界正迈向知识经济的时代。高新技术企业在创立、发展的过程中,其财务管理活动相对于传统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也应有新的发展和突破,高新技术企业应当实施符合其特点的财务管理模式。本文从加强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规避;根据市场走势科学地、全方位地界定投资领域的方向;强化高新技术企业经营风险意识;高新技术企业应该确定精细管财观念等方面就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高新技术企业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研究

一、前言

由于高新技术企业在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产构成、发展速度及收益特征等方面具有不同于传统企业的显著特征,故高新技术企业在创立、发展的过程中,其财务管理活动相对于传统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也应有新的发展和突破,高新技术企业应当实施符合其特点的财务管理模式。本文就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

二、高新技术企业的一般特征

高新技术企业是率先采用高新技术、创造高附加值产品的企业。与传统企业相比,高新技术企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低。对资金投入量和知识资本的依赖程度高,新产品研制和开发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技术风险存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因此,高新技术企业是一种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三高”性质的企业。与传统企业相比较,高新技术企业具有智力密集、知识密集,高投资、高风险、高回报的显著特点。在高新技术企业中,知识越来越资本化,知识资本在所有生产要素中变得异常活跃,作为知识资本载体的人才,其作用也就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得多。知识资本替代其他要素成为企业最重要,最有创造力的要素,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显著标志。

三、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高新技术企业获得借贷资金很困难。高新技术企业是典型的高投人、高风险行业,资金占用期长,而银行放贷以流动性和安全性为本,是以能够保证收回贷款为前提的。如果银行给高新技术企业贷款,项目成功,银行只能得到正常的贷款利息,全部风险收益均为企业所得;相反,如果失败,银行则要承担全部贷款风险,所以银行业为了规避风险,必定会尽可能地减少或拒绝对高新技术企业贷款。

(2)企业管理人员的认识有待提高。由于企业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项重大的管理工程,实施起来,涉及到企业管理的理念、模式、资金运作方式、生产组织形式等诸多方面的变革。必须是企业领导重视、有关管理人员齐心协力,才能得以顺利进行。为此,企业领导及各级管理人员对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必须提高。

(3)由于受多元化观念的影响,众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将有限的经济资源分散投放到与核心能力非相关的项目上。非相关业务资金的大量占用,也许可以取得一些短期的效应,但这些企业却没有意识到,这样做等于把本来应投资于关乎企业竞争优势与前途命运的核心业务运作的资源,束缚在非相关的业务或项目上面。而这些非相关业务或项目,较之投资到核心业务,即便当前取得了一定的收益,但对于未来竞争优势的强化并无多大裨益;而且,一旦其中某些非相关业务陷入严重困境时,甚至会将整个企业拖垮。

四、如何加强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

(1)加强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规避

高新技术企业必须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因为科学的财务预测与风险监控机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应包括以下内容:其一,风险监控的组织机制。建立风险监控的组织机构,它主要由财会人员、企划人员、企业管理部门人员参加,同时还可聘请企业外部管理咨询专家。它独立开展工作,不隶属于任何中层机构,对企业最高管理层负责,保证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其二,风险信息收集、传递机制。风险监控组织机构中应指定专人利用信息网络搜集风险预测所需资料,这些资料来自企业内部与外部。前者包括财务部门提供财会信息、营销部门提供的营销信息以及技术开发和生产部门提供的开发与生产进度信息、人力资源部门提供的人员储备信息等,后者包括相关外部市场信息、同行业竞争情况信息、国家产业政策和法规变更等信息。

(2)根据市场走势科学地、全方位地界定投资领域的方向

对于业已存在的投资项目,也必须从是否符合战略发展结构的角度重新进行审视。这样,在投资领域的限定下,那些偏离高新技术企业核心能力的投资提案甚至根本不予考虑如果某一投资项目背离了核心能力或战略发展结构.即便有着良好的当前业绩,但从长远利益考虑.应将其果断舍弃让售出去,以聚合资金增强核心业务的竞争能力,此举将更为明智。因为企业的前途命运取决于竞争优势,竞争优势的生成与强化又离不开核心能力的培育与拓展,而能否依托核心能力的有效支持以及谋取市场竞争优势之目的,确立思路清晰的战略发展结构。

(3)强化高新技术企业经营风险意识

加强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当前来看,在许多企业存在着风险意识淡薄、风险机制缺损,风险管理弱化的现象,树立风险意识是识别风险、化解风险的前提,也是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的思想基础。从实际来看,由于风险意识不足导致的风险或者潜在风险占相当比重。有的单位施工不订合同;订立合同时不仔细推敲;有的对合作方资质和业务实力毫无所知;有的合同本身和法律相悖,属于无效合同;有的对经济文书、契约保管不善,造成损坏或者遗失,诸如此类都与风险意识淡薄有关。面对这种状况,必须强化风险意识,进行风险意识的全员渗透。在激烈的企业间竞争面前,风险意识必须渗透到企业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在全体员工中普遍形成一种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风险观念,每―个经济行为和经济过程都要想到风险。只有这样,才能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4)高新技术企业应该确定精细管财观念

科学管理的保障是民主管财。民主管财的科学性体现在“管财决策者”。“家和万事兴”,阳光透明的民主管财是实现精细管财科学化的重要保障。充分发扬民主,不搞“家长制”,不搞“一言堂”,对重大财务决策坚持民主讨论,集体研究;经费管理从严,在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坚持“一支笔”、“一本账”、“一盘棋”。科学管理的前提是专业管财。专业管财的科学性体现在“管财执行者”本身,高素质的财会专业队伍是实现精细管财科学化的首要条件,要满足现阶段企业的发展需求,财务人员除传统的财务核算能力外,还应该具备预测决策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企业要高度重视财务工作,对财务人员必须加强政治修养、增强法制观念、强化职业道德和诚信教育,营造出良好的职业道德氛围;必须对财务人员加强后续教育、加大培训力度,营造出浓厚的业务学习氛围;必须稳定财务队伍、关心财务人员成长,营造出和谐的财务工作氛围。高新技术企业是知识经济的产物,其财务管理内容与传统企业有很大的不同,财务人员应具备开放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摸索出适合于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管理方法,以便更好地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决策。

参考文献:

[1]王玮玉.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财会月刊(综合版).2006(18):123-126.

[2]余斌.浅谈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5(S3):115-117.

[3]谢富海.创新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促进企业集团协调发展.商业会计. 2006(08):106-109.

[4]刘宇鹏.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对外经贸财会.2005(04):116-117.

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篇(4)

一、从静态角度审视二者的关系

(一)二者具有共同目标。技术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财务管理的目标有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利益相关者利益均衡等学说,本文不拟分析各种学说的优缺点,而只总结其共有的、不可分割的内涵,这几种学说都有一个基础就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这一角度来看,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财务管理实现其多元化目标的前提。而技术创新过程的实质上是企业提升的过程,只有创新才能将销售和盈利水平推上一个更高的台阶,采用其他手段却无法达到这一目标。而技术创新的目标,也就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标,就是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可持续发展是财务管理和技术创新的共同目标。

(二)二者立足点不同。技术创新立足于高风险、高收益,创新进行之前不知能否成功,一旦成功就会获得较高收益,一旦失败就会造成重大损失。而财务管理坚持稳健性原则,强调资金安全性与流动性,这恰巧是技术创新所没有的或是不能保证的。

二、从动态角度审视二者的互动关系

(一)技术创新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1、技术创新可以增强企业财务实力。创新是企业永不枯竭的利润来源,可以提升企业的财务实力,掌握核心技术是企业取得超额利润的主要原因。公司要保持其竞争优势,就需要不断改进现有产品的质量,更好地满足现有市场顾客的需求,从而提高公司的绩效。

技术创新可以降低产品成本,加速产品升级换代,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损耗,提高原材料利用率;技术创新还可以开辟新的原材料渠道,特别是转向那些储存量大且可再生的资源,从而节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技术创新可以获得知识产权转让收入,增强财务实力。知识产权可以使企业获取合法的垄断经营地位,在有效期内确保企业享有垄断的生产、制造、销售专有权,从而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企业既可以自主使用知识产权获得利润,也可以通过转让和许可使用取得收入。

2、技术创新可导致财务风险。技术创新是一项投资大、周期长的系统工程,不可预计的因素多,风险大。如果技术开发失败,企业的巨额投资得不到回报,会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陷入财务危机。

(1)资金短缺造成的财务风险。资金风险主要是指资金供给的风险,它包括资金供应不足,创新所需资金得不到满足,导致技术创新停滞或失败;还包括资金供给不及时,创新过程中出现的非预见性资金需求得不到及时供给,导致夭折。

技术创新过程的不确定性,使得对资金的需求也是不确定的,实际资金需求往往会超过预期对资金的需求。因此,要求企业具有持续投入资金的能力,否则创新过程就可能随时终止。由于技术创新的高风险性,使得企业市场融资非常困难,尤其是现阶段我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形成,投融资体制尚未健全,一般金融机构不愿意借贷资金用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

(2)可行性评价过失或结论错误造成的财务风险。有些创新活动对创新项目估计不足,有时甚至不存在技术可行性或市场接受能力,对研究开发费用、设备调整费用和批量生产费用估计不足,特别是常常低估后者,致使投资超过预算,甚至超过企业的承受能力,而承受过大的风险。

3、技术创新过度的财务风险

(1)极限值型技术创新过度。当市场竞争越激烈,厂商就会不计代价地投入巨额研发资金以创造竞争优势,导致技术创新的速度加快,技术就更快地趋近于极限值。当技术越趋于极限值,技术创新所需的研发投资金额就越庞大,导致投资回收时间延长,投资回报率递减,投资风险增高。这种创新方式短期弊端体现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资过猛,而专利成果一时却难以有直接收益,从而很可能逐步加剧企业的财务风险。UT斯达康的衰落就是最好的证明。UT斯达康在欧洲3G标准WCDMA领域投入十几个亿研发资金,倾全力与爱立信、朗讯、北电等巨头进行竞争,未见任何成果和收益,这时,UT斯达康已经无力继续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前途未卜的3G项目上了,他不得不宣布彻底放弃WCDMA技术,退出这个市场。

(2)技术超前型技术创新过度。当技术发展到远远超过顾客实际需求和实际使用的水平时,企业对现有产品创新和改进的活动就潜藏着很大的财务风险。Motorola铱星计划因技术过于超前,价格太贵,不被市场接受而破产。

(二)财务管理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1、财务管理贯穿技术创新的全过程。财务管理影响到企业创新项目资金的筹措与投放、创新项目的评估、选择与监控等。

(1)财务筹资能力是创新成果的必要保证。充足的资金投入、良好财务状况,是技术创新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技术创新项目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财务筹资的数额及其分布直接影响技术创新的规模、强度并进而影响到创新的效益。举债过多,利率及汇率大幅度调整,导致到期债务不能偿还;产品销售收入因多种原因无法收回、对供应商的货款无法支付等都会导致技术创新项目因资金难以为继而中途夭折。

(2)财务预测与估算能力可以评定创新成果的质量。每个企业都必须利用预测方法来评估不同创新方案的相对价值,通过正确的财务分析手段确认首选的创新方案。优良的财务预测系统可以为创新风险提供预警功能。

(3)财务管理对技术创新资金的使用提供全过程的科学管理。研发的资金是完成技术创新的关键要素,企业为了增强竞争优势,在研发上的投入越来越多,为了确保这些投入专款专用并能得到有效的产出,很有必要从财务管理方面对研发资金投入时间、投入额度进行科学的规划管理。

2、财务管理的稳健性制约了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过度保存财务实力可能阻碍企业的技术创新。按经济学观点来看,在有限收入的预算约束下,财务管理应力求当期效用最大化,这与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兼得的。从现金流量表来看,有良好发展势头的企业其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量为正数,而投资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量为负数,从这一点来看,企业要寻当期效用最大化,肯定要从降低成本费用着手,而技术创新支出属于研究开发费的科目,研究开发费为当期费用之一,为维持好的财务形象,企业会减少技术创新投入的力度。

风险资本已成为产业结构的核心部分,风险投资的出现为技术创新和商业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但财务管理基于稳健性的考虑,通常不会吸收风险资本,但风险资本往往会对技术创新起决定性作用。

有人认为财务管理是创新的杀手,因为它做完统计后会说“如果我们这么做,就赚不到更多钱了”,很多企业也把这看成是压倒一切的原则。企业在通过技术创新具备强大财务实力后,如果陶醉于过去的成功业绩之中,固守原有的技术和发展模式,不思进取,总想以老路子解决新问题,就不能对急剧变化的市场做出迅速的反应,可能导致企业的经营失败。纵观成功企业的经营模式,它们都遵循着“资金向技术创新倾斜―企业技术创新―企业财务实力增强―新一轮技术创新投资”的发展思路,而不是过度保存财务实力。例如,美国施乐公司在复印机领域整整10年内没有任何竞争对手,因此他放慢了技术创新的步伐。到了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日本佳能公司打入施乐垄断的复印机领域,佳能的复印机虽然功能还没有施乐公司复杂,但是成本降低了1/3。施乐公司的市场后来只剩下了原来的1/3。这时施乐才开始反省,随后引进智能化技术,坚持不断创新,现在施乐依然是世界复印机市场上比较有竞争实力的企业之一。又如,浙江吉利汽车控股集团为研发自动变速器,在2002~2005年近三年时间里,他们110辆试验车中跑过20万公里的就有50辆之多,坏掉的变速器有300余个,这种锲而不舍的创新精神成就了国内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变速器。

三、实现技术创新与财务管理良性互动

(一)把财务管理战略、技术创新战略纳入企业总体战略。财务管理战略、技术创新战略服务于总体战略,在总体战略中明确企业的研发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率及逐年递增比率,从而使财务管理更好地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企业只有在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指导下,谋求财务管理战略和技术创新战略的动态整合,才能创造可持续竞争优势。在考虑创新项目的评价时,对技术创新的创新性及可行性进行总体规划、严格论证,确保投放产出。不仅要进行事前研究,而且还要进行事中研究,对各个阶段都要进行评价,即由一次性评估转变为多阶段评估,由一次性决策转变为多阶段决策。

(二)树立泛财务资源观念。必须确立新的适应技术创新的“泛资源”财务观念,并以此拓宽理财的范围。泛财务资源概念是对目前财务资源概念的延伸,它指对企业有用或有价值的所有部分的集合。从形态上划分,泛财务资源可以分为硬财务资源和软财务资源两大类。硬财务资源是指客观存在的、在一定条件下能被企业利用的有形资源,其构成主体是自然资源和传统的财务资源;软财务资源是以智力为基础的或无形的资源,包括知识产权、生产技术、专利权、商标和服务标识、版权、土地使用权、技术诀窍和商业秘密及人力资源,即企业中所有人共有的价值观念和能力的整合,特别是创造性的开拓能力等,是对企业技术创新至关重要的能力和技巧。因此,人们认识到融智比融资更重要。在企业技术创新中成败的关键因素已不再是硬资源而是知识资源,企业在理财时应确立“软资源第一”的观念,并通过合理的资金运作,培育和扩张软资源,以此优化企业资源结构,顺应企业技术创新的要求。

(三)成立风险管理机构。该机构应由企业决策人、技术、经济(市场)和财务主管、创新有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和必要的日常工作人员组成。企业决策人作为最高层领域成员参与风险管理,使该机构具有足够的权威,对具体的创新项目所涉及的企业内不同部门进行协调和统一指挥,处理与企业外部有关部门的各种关系,做出风险决策。编制技术创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目前企业进行风险识别、风险分析的主要手段,企业技术、经济和财务主管,分别负责具体项目上的技术、市场和生产、财务预算等方面的工作,领导完成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工作。

(四)制定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篇(5)

关键词:金融危机 外资企业 预警指标体系

在金融危机下,具有先天经济和地理优势的我国外资企业的发展以及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开始显现。如果不能卓有成效地规避与防范财务风险因素的话,势必使企业的未来发展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境地。为了保障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并确立融资、投资的市场竞争优势,企业必须不断强化财务安全保障机制,并对自身的财务风险加以适时监控。

一、当前影响外资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各个财务环节,是各种风险因素在企业财务上的集中体现。根据我国外资企业的特点,本文认为外资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来自技术创新、筹资活动、企业扩张这三个活动。

1、技术创新因素

众所周知,当前很多外资企业把资金大部分用于对内的科研开发支出,包括技术研发、技术购买费用和技术改造投入经费。根据外资企业生命周期的分析,外资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在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终结,这时市场萎缩,销量明显下降,然而企业没有及时进行技术的更新,这就直接导致了企业财务风险。就外资企业而言,其发展首先在于技术的创新,否则就会使企业的生命周期与其主导产品的技术生命周期一致,最后会很快使企业进入衰退期。同样,外资企业由于自有资金的缺乏及外部筹资的困难,导致可支配的资金大部分用于内部投资,对外投资的数额和比例相对较低。所以在进行技术创新投资时,要考虑两方面因素:技术投资比例和投资效率。当然,对于外资企业来讲,技术的不断创新是其生存发展的基础,但是,企业由于缺乏前瞻性和资金分配比例的不合理,在一些企业内部也出现了已研制出的科研成果,由于无力购买生产设备,而不能转化为生产力的情况。

2、筹资活动因素

筹资风险是指无法到期抽还本金和偿付资本成本的可能性,是资本价值经营所有财务风险的启动点。充足的资金来源,良好的资金运作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虽然我国很多外资企业有大量总部资金的投入,但是对于处于成长期的新成立外资企业往往需要大量的连续性资金投入,然而此时总部自身一般难以形成后继发展所需的资金,即使从严规划也难于保障其发展所需资金。因此,企业向外融资势在必行。外资企业一方面由于经营时间短、经营风险高、业绩不稳定等原因,大都无法获得银行信用贷款支持,另一方面,由于外资企业主要依赖研发人员推动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来获取利润,相对于传统的制造业企业,其用于生产经营有形资产规模相对较少、金额相对较低,资产总体流动高,可用于抵押、质押方式贷款的资产规模较少,总之,我国外资企业存在规模小、有形资产少,治理结构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无法满足各类金融机构、融资担保机构对于融资安全性的基本要求,从而也无法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抵押、质押贷款。同时任何企业在筹资时都希望资金及时到位,到位过早会加大财务成本,到位过迟,势必影响资金正常运作。但由于不同筹集渠道、不同筹集方式的难度、条件限制等因素,总会使企业处于资金不适时到位,从而影响企业财务成果的风险之中。如北京某外资基因公司,他拥有较强的研发力量,正常经营情况下,但却在绝好商机到来之时,其预计筹措的100万元左右的资金未能到位,导致公司的资金链断裂。最后失去了商机,也失去了其快速增长发展的机会。

3、扩张财务风险

企业扩张旨在扩大规模,增加生产量和销售量,提高盈利水平,加快发展速度。然而,实施扩张却隐藏着极大的风险,特别是伴随着高速扩张过程的资金大量需求,企业的扩张性财务风险也由此形成并迅速扩大。主要表现在:企业财务结构严重畸形,负债比例过高,一旦经营失误,就可能发生较大亏损,资不抵债,甚至破产;或者即便财务结构合理,但资产流动性较差,没有足够的现金流偿还到期的债务,从而引发破产的风险。如巨人、飞龙、三株、“太阳神”等外资企业的经历就是最好的佐证。

二、外资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

1、定性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将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财务状况、财务成果及现金流量的指标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定性指标,能直观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变化及可能对企业生产运行产生的影响。可将其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表征企业治理结构的指标,主要有治理结构的合理性、内部控制的完善与执行;第二类是表征经营管理能力的指标,包括核心管理层的团队能力、战略调整的能力;第三类是表征企业核心业务环境的指标,包括产品市场占有率的变动、顾客满意度的变化、所处行业前景。其具体指标见图1。

2、定量指标体系的构建

(1)创新能力指标。技术创新是外资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技术创新可使产品品种的单一,某一技术领先的主导产品的外资企业能以其高效的创新机制,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来实现产品生命周期的跃迁。衡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主要从两个方面。其一,创新技术的投入。技术创新投资比例的大小影响企业的财务风险,如果比例过大,影响其资金流。高技术外资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科技开发。但由于我国高技术外资企业资金有限且融资困难,若既D的投入占用过多资金,或企业内部于研发项目资金安排不当导致资金周转不灵,就严重影响到企业正常的资金营运。因此,高技术外资企业必须合理安排研发资金的数量和期限结构,但比例过小,会直接影响其企业的创新成果,从而影响企业的成长性。其主要指标包括:研发费用投入强度;研究开发费用增长率;技术人员比重。其二,创新效率。高技术外资企业又具有成长迅速的特点,其成长往往以倍速增长,其高成长性又是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因此,只有充分认识到高技术外资企业所具有的这一特点,将企业利润和成长性动态地结合起来,对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和预测,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衡量企业增长能力的常见指标有销售增长率和资本积累率,而高技术外资企业成长性的财务指标还包括新产品研究开发费用率和新产品贡献率。

(2)盈利能力指标。常见的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标包括:资本金利润率、营业收入利润率以及成本利润率。这些指标为一般性的财务指标,其计算方法此处不再赘述。而外资企业在初创期或成长期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研发资金,但企业产品开发又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因此初期利润往往很少甚至表现为亏损。其主要指标为经营现金盈利率,该比率用来衡量企业的现金盈利能力,由于外资企业的资金需求实效性强,而且具有持续性。故要关注经营现金盈利率,该比率越高,则其盈利能力越强,财务风险越小。

(3)资产周转能力指标。资产周转能力是指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的高低,存货和应收账款都是企业的现金从进入生产领域到产出现金中必经的过程,也是企业现金再造能力的体现。本文同时选择了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作为考察指标。对高技术外资企业而言,还必须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指标:无形资产的周转率、经营现金流量纳税保障率。

(4)偿债能力指标。对于一般企业来说,衡量偿债能力大小的指标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高技术外资企业技术含量高,企业资产有相当大部分都是科技含量较高的无形资产,固定资产所占比例较小。当企业发生财务危机时,无形资产迅速贬值,导致偿付能力不足,破产风险增加。同时,外资企业研制开发的技术及产品相对应的市场前景并不明朗,其科研成果的商业化过程也还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如果无法获得预期的高回报,企业就将面临无法还贷的巨大风险。因此,以下两个指标是不能忽视。其一,债务与有形净值比率。这一指标可以用来衡量高技术外资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和破产风险的大小。无形资产负债率越低,表示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风险越低;反之,则风险越大。因此,企业必须根据所掌握技术的特点及其市场潜力,将这一指标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其二,经营净现金流量比率。企业借人的短期债务主要用于满足日常经营活动的需要。那么,偿还流动负债的现金也应是通过经营活动来取得。企业固然可以通过出售投资、长期资产以筹措现金来进行,但最安全而规范的办法,仍然是利用企业的经营活动取得现金净流量,况且,企业能否借到现金、借到多少现金,也要看它有没有一定的偿债能力。经营净现金比率越大,证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3、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防范财务风险

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篇(6)

关键词:低碳经济;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全球气候变化越来越恶劣,各国政府纷纷推出新的发展战略,加强低碳技术创新,发展新能源产业,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以抢占未来世界经济的制高点。在低碳经济背景发展潮流下,各国也积极采取措施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大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促使新能源产业成为未来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我国“十二五”时期将新能源作为未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众多企业进军新能源领域,以降低碳排放量为企业发展目标,纷纷尝试寻求安全、可靠的可持续能源系统,但新能源产业具有技术要求高、研发难度大等特点,因而新能源企业在经营中将面临不可预测的财务风险。

一、低碳经济与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概述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鼓励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最终实现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就是减少煤炭、石油等传统石化能源,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进而推动国民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新能源企业的特征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通过新技术和新资源开发利用的能源,是相对于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而言,如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等。随着科学技术地不断提高,经济发展中将广泛采用新能源,新能源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能源。发展新能源产业对缓解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新能源企业是在新能源开发与使用的趋势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企业,相对于传统产业,新能源企业的发展具有以下优势:1.具有产业发展优势。新能源产业是人类自身可持续生产及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高速迅猛发展促进的产业。2.具有大量潜在的资本与市场。新能源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资本市场中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财政资金、金融资金、风险资金等各种渠道都纷纷进入新能源产业。3.具有广阔的创新空间。新能源产业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技术创新能力强。

(三)新能源企业与低碳经济的关系

1.发展新能源企业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新能源企业具有清洁、干净、安全、可靠、且资源极其丰富的特征,不仅从事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还包括对新能源的技术创新和提供与新能源有关的产品和服务。新能源企业的发展将减少煤炭、石油等传统石化能源的消耗,带动能源的低碳化,是推进低碳转型的重要途径。2.低碳经济为新能源企业提供发展机遇人类正常进化规律是从低等生物向高等生物进化,而能源的正常发展规律就是从使用高碳能源转向低碳能源。传统行业中碳排放量都是非常高的,而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资源的碳排放量很低,因此,开发低排放、低污染的新能源产业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能源发展向低碳发展的趋势迈进,再加上各国都将重视开发低碳能源,为新能源企业的发展提供机遇。

(四)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概述

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过程中受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包括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经营条件等,从而导致企业的实际收益远远低于预期收益,造成损失的可能性。而新能源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面对各种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这些宏观因素会影响市场中新能源产品的供给与需求,进而制约着新能源企业的发展,再加上新能源企业资金技术密集,投资和运营成本高,这些不确定因素势必会给新能源企业带来财务风险。新能源企业要想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积极地应对企业出现的财务风险。

二、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一)新能源企业经营风险较高,容易导致经营危机经营者的管理水平和市场预测能力高

低直接会给新能源企业带来经营风险。进行技术研发和人才储备是新能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备点,而现阶段新能源企业技术落后,如果经营者想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大新能源人才的储备量,这种行为将造成投入产出率较低,从而直接导致新能源企业现金短缺,引发财务风险。再加上新能源企业管理层财务风险管理理念中存在管理短期意识,过于注重眼前利益,忽视新能源企业不断创新的要求,将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是管理层缺乏环保意识,缺乏在发展过程中对所用材料的环保处理,也会危机企业自身的生存。

(二)新能源企业财务人员素质不能满足风险管理的要求,风险防范意识有待加强

新能源企业要求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经常运用到软件技术,而新能源企业很多财务人员素质达不到风险管理岗位的要求。更为严重的是有些财务人员不能适应岗位职能的要求,也不能经常参加在职培训,不会主动去学习最新的财务管理知识,风险管理意识薄弱,职业道德缺失,进而会出现、泄露企业秘密的行为,这些都会引发危机,将不利于新能源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

(三)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有待完善,风险管理系统不健全

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风险管理系统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现金预算控制制度不完备。现金预算不合理可能会导致诸多危机的出现,如企业因资金不足带来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的压力,或是因资金过剩导致企业经营中机会成本增多、降低收益。第二,内部控制制度有待完善。在新能源企业经营过程中因内部控制制度缺陷而导致管理人员出现、故意误解、等情况。第三,内部机构设置不健全,组织结构不完善。新能源企业缺乏专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和管理部门,没有明确的财务风险承担主体。

三、基于低碳经济理念下完善新能源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经营者管理水平,将低碳经济理念运用于新能源企业经营中

经营者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新能源企业抵抗经营风险的能力,因此新能源企业经营者应不断加强自身的实力,在企业经营中不断改进自己,在各项决策中重视新能源企业的创新能力,将低碳经济理念运用于新能源企业经营中,以追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新能源企业的财务目标。

(二)加强新能源企业财务人员定期培训,强化低碳经济理念和风险防范意识

新能源企业财务人员应强化低碳经济理念和风险防范意识,密切关注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将低碳经济理念渗透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环节中。新能源企业应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职业和技术培训,加强对最新财务管理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新能源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把握其变化趋势及对企业的影响,适时调整财务政策,改变财务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

(三)完善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系统,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

新能源企业需要构建良好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来增强其抵抗财务风险的能力,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良好的财务风险管理系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出发:首先,需要构建严格的预算控制制度。新能源企业首先要合理地制定预算管理目标,将低碳经济理念引入预算控制中,对新能源项目投资和新能源产品生产运营中所需的资源投入按照各阶段、分项目进行预算控制和考评。新能源企业应采用科学方法对投资项目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对项目的整体成本投入和收益情况进行合理预算,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其次,需要构建完善的财务预警系统。新能源企业通过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可以通过监测、掌握企业的经营信息、财务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并能及时发现导致企业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督促经营者在危机到来之前能迅速地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再次,需要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流程。新能源企业应建立明确的财务风险控制流程,完善财务风险控制组织框架的建立,通过财务预警系统对财务风险进行评价、监测和预警,根据财务预警系统的结果执行相关控制措施,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做到责、权、利统一,减少因内部管理不健全而造成的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翁秀芳.浅析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及预警体系[J].经贸实践,2015(7).

[2]李月晓.建立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J].现代企业,2014(11).

[3]薛冰.浅议新能源企业融资的财务风险控制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11).

[4]贾莉萍.浅论新能源企业融资的财务风险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4(9).

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篇(7)

1.风险放大性。科技企业主要是进行高科技和高科技产品的研发,这就使其在投资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同时还会受到科技和智力发展、经济政策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科技企业财务风险增加,在科技企业经营环境下,传统的财务风险变得更加复杂化。

2.风险呈现阶段性。科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其发展周期与技术研发周期保持同步性,由于企业在创业、成长、扩展及成熟各个阶段都具有各自的独特性,这也使企业财务风险也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

3.损失递增性。科技企业从事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工作,这就使其投资具有自身的特点,在一个项目研发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增加投入,对资金需求量较大,一旦项目中途失败,则前期的所有投入都会成为企业的损失。因此对于企业来讲,在项目研发过程中,当项目失败的时间越晚时,则会带来的经济损失也会越大。所以企业财务风险会随着项目的进展而不断的扩大,而风险损失也会随着项目失败时间的延迟而呈递增的情况。

4.风险的损失和收益并存。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属于不断创新的一个过程中,在创新过程中势必会存在风险,但这种风险不同于自然灾害的风险,这种风险属于投机性风险。对于风险承担者来讲,一旦创新活动成功,则会给风险承担者带来较高的收益,所以企业财务风险可以说是损失和收益并存的过程,在创新过程通过采取必要的风险防范措施,可以有效的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确保预期收益的实现。

5.风险多样化。作为科技企业,在其运营过程中在投资、融资、资金回收、技术、人力资源、市场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风险,而这其中技术、人力资源及知识产权等作为科技企业的典型风险。这就使科技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一旦出现现金危险会导致企业破产,而且当技术风险和人力资源风险发生时,企业失去创新和竞争的能力,也会直接导致企业破产。

二、企业财务风险成因

1.外部因素。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科技企业为经济增长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所以我国为了能够确保科技企业快速发展,则会在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方面给予一定的保护性和支持性。在科技企业发展过程中,政策环境和法律环境会对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带来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当前技术、社会、资源及资本市场等环境具有复杂多变性,这些外部因素也加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2.内部因素。当前我国的科技企业创业者多是技术人员,这些人员专业技能较强,但相关的经营管理经验缺乏,这就使企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同时企业决策者自身风险意识缺额,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这就加剧了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企业技术风险的防范。(1)当前科技技术发展速度较快,科技企业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加快技术和知识更新的步伐,同时还要对世界先进技术的最新动态进行收集和掌握,从而对科技企业的研究方向进行适当调整,使企业的产品技术开发能够与市场的需求相适应。(2)企业需要积极开展与国际企业之间的技术合作,从而更好的提高自身的工艺水平,加快技术成果的转化。通过与国际企业进行合作,可以有效借助其先进的制造设备,从而缩短技术成果转化的时间,降低研发产品的成本。

2.企业管理风险的防范策略。(1)企业由于所处环境存在较高的风险性,这就需要企业从上到下都需要树立风险意识,通过对风险知识的了解,能够更好的掌握应对风险的方法,确保企业抵御风险能力的提升。同时还要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确保更好的对企业风险进行防范。(2)人才作为企业的智能资源,通过培养复合型人才,利用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来确保人才队伍的稳定性,确保技术人员创新动力提升,为企业后续发展做好人才的储备工作。(3)科技企业在高科技产品研发过程中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只有重视产品的市场需求,才能确保项目投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这就要求企业营销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市场竞争意识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通过准确对产品市场进行定位,从而更好确保产品潜在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确保企业市场风险的降低。

3.企业资金风险的防范策略。(1)企业应该建立良好的信息披露机制,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适时适度地披露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使投资者和金融机构能够及时了解企业情况,进行投资,既降低了筹资成本又提高了筹资能力。同时还要控制企业筹资规模,拓展筹资渠道,以减少筹资风险。(2)企业需要采取各种措施降低企业负债的比例,增加无形资产的投入,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加强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加速回收资金,提高资金的周转率,增加资金的使用效益,降低企业财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