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中生在校安全教育

初中生在校安全教育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8 17:06:30

初中生在校安全教育

初中生在校安全教育篇(1)

本学期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淮安市教育局关于创建“安全文明学校”等精神指导下,我校继续深入开展“安全文明学校”创建活动,提高了学校的品位、确保了在校学生合法权益得到维护。以下是本学期工作的总结:

一、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学校安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下列人员组成:xxx校长担任组长,主管副校长xxx、xxx、xxx、xxx担任副组长,德育处、保卫科等部门负责人为组员。成立学校安全教育常设机构“xxx中学安全办公室”,由xxx副校长兼任安全办公室主任并负责具体实施安全教育计划,xxx协助做好学校安全、法制教育工作,年级主任、各班主任组织落实相关制度及措施。

二、加强安全教育工作制度建设,落实安全教育职责。

乘学校各项创建之东风,按照相关安全法规,完善了我校安全教育各项制度,继续强化各班安全责任制,每月安全汇报制;强化学校安全常规等。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安全教育活动

加大法制教育工作力度,本学期对期初计划进行了调整,4月定为“青少年维权专题月”。

1、4月9日中午12:00,我校由德育处、总务处发起,开展了一次“消防安全”专题教育。学校特地邀请了专家来校作“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全体初一学生和初二、初三学生代表、学校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到场听取了讲座,懂得了基本的消防安全常识。此后, 消消防人员给学生演示了消防灭火器具的使用方法,随后学生们亲自动手,尝试使用了灭火器。此次活动全校师生接受了一次很好的安全教育。

2、由德育处发起、联合学校团委开展了一期“青少年维权”黑板报评比,做好“青少年维权”的舆论宣传工作。4月29、30日在初一、初二年级开展了“青少年维权”主题班会评比活动,此次班会,学生积极性较高,起到了相当好的法制宣传教育效果。

3、开学做好初一学生大型的安全教育活动,以案例导入,深入浅出地向初一学生说明道理,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安全法律意识。

4、按常规要求,组织了校园教学安全检查,采取了足够的安全措施。在主管校长主持下,召开了安全专题工作会议,对前面安全工作进行了总结。

5、构建法制、安全教育的“社会、家庭、学校”网络。

    本次活动是我校举办法制讲座、青少年维权月宣传后的又一次重大活动,是学校德育教育又一次全新尝试。同学们在认真听取了犯罪分子题为《世上没有后悔药》的汇报后感触很深,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同时南陈集派出所所长、分管副校长分别作了讲话。

    6、确立初一(8)班、初二(5)班为“学法示范班级”,为争取在全市获得“十佳学法示范班级”做好准备。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安全教育渗透到学校各项教育教学中,使安全教育德育化、安全工作常规化。安全教育与法制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安全法制教育的德育功能。

初中生在校安全教育篇(2)

为认真落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2005年县(区)人民政府教育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的通知》和《××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印发<××市2005年县(区)政府教育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细则>的通知》精神,,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我县紧紧围绕县(区)人民政府教育发展目标,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依法履行教育管理职责,切实把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一项首要任务,将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着力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加快省教育强县创建步伐,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全县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下面主要就过去一年我县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作如下汇报。

一、扎实开展教育创强工作

相继召开了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县长办公会议和有关部门领导座谈会,多次专题研究教育创强工作,并把教育创强工作写入党代会报告,列为政府年度88项重点工作之一。2005年4月,全县召开创建××省教育强县动员大会,进一步统一思想,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县委宣传部、县委政法委、发改局、财政局、国土局、建设局、人劳社保局等部门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共同关心和大力支持教育工作,及时帮助解决“创强”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各乡镇更是以主人翁的态度主动参与“创强”工作,按照县政府分解的建设、扶持任务,进行逐个落实。县教育局先后4次邀请市教育局及兄弟县区领导、专家来我县指导“创强”工作,并专程赴××、××两区取经学习。县委县政府督导室、县教育局等部门组成的“创强”专项督查组,两次对各乡镇创建省教育强县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教育“创强”各项措施落到实处。2006年1月顺利通过了省“教育强县”的验评。

二、依法保障教育经费投入

我县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安排财政预算时,优先保证教育事业发展经费,切实做到教育经费财政投入“三个增长,两个提高”。2005年,全县财政对教育的拨款为9859.7万元,比上年增加14.46%,低于县财政经常性收入18.59%增长比例4.13个百分点。年预算内生均教育事业费,小学为4217.83元、初中为3591.23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73%和20.64%。年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剔除校舍建设费用),小学为262.64元、初中为413.69元,分别比上年增长0.26%和65.46%。一年中辖区内共投入校建工程资金4025万元,学校维修专项资金294.4万元,学校新增课桌(凳)资金43万元,学校新增图书33652册,投入资金40.38万元,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校容校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005年2月底,新建投资7100万元、占地面积93亩的××××实验学校,2006年2月投入使用。2005年,全县中小学贫困扩面工程受资助学生2239人,资助金额927930元;爱心营养餐工程受资助学生865人,补助资金86500元。

三、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1、切实加快学校布局调整和万校标准化建设步伐。我们从争创“省教育强县”和推进全县教育发展均衡化的高度,提出了《关于要求进一步调整学校设点布局的意见》,并于2005年5月在县政府第24次常务会议上讨论通过。制定了《××县2005年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方案》,顺利撤并了××初中、××初中、××初中、××初中、××学校初中部和××小学,在××城区筹备组建了××初级初中。2006年2月,又顺利完成了××中心小学和实验学校的搬迁,撤并了××小学和××小学。校均规模进一步提高,其中小学为685人(省均561人),初中为787人(省均894人)。全县现有高中段学校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初中段学校7所(包括××中学初中部),小学13所,幼儿园40所,学校布局渐趋合理,教育资源不断优化。万校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推进,根据《××县2004—2007年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实施规划》,至2005年6月,全县已有5所学校通过了“省标准化三类学校”验评。

2、深入实践“教育协作体”和“教育共同体”活动。早在2004年,我县就根据海岛农村学校点多、分散、规模小的现状,为发挥区域整体优势和教学规模效应,开展了教育协作体实验研究工作。组建了本岛的“五校协作体”和××岛(我县第二大岛)的“四校协作体”,本着合作、竞争、共赢的指导思想,打破各自为政的教学体制,初步摸索了一套以教育局教研中心、教育科等部门协调下的区域合作运作方式,开展了一系列管理、教研、网络等方面的教育合作研究,建立了以新课程研究为主题的协作体校本教研机制,开展了语文、数学互动式四度调整电子备课,尝试了科学等学科的轮流教学,编印了校本课程和五校协作体教研刊物《五校潮》,进行了协作体网络主页、共享平台与软件的开发和运用,这些工作,对于提升我县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校本教研水平,深化新课程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2005年,组建了××小学与××中心、××小学与××小学的“城乡教育共同体”,建立了理念共享、教师统筹、管理同步、责任共担的共同体制度和教育管理、教学研究、校本课程开发、师资协调等合作机制。同时,积极开展教育对口支援、教师轮岗支教、骨干教师师徒结对等工作,通过城区学校和骨干教师在教育管理、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辐射,来影响农村学校和教师,实现城乡学校互通,以城带乡促发展,初步实现了农村教师与城区教师的资源共享,促进了城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拓展了校本教研的空间,成为我县乃至全市课改的一大亮点。

在保持教育现有生机和活力的同时,尤其保障农村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通过转移支付和专项拨款等办法,建立起对农村教育予以扶持的长效机制,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并在教育经费的分配,校舍和设备等硬件的建设,校长、师资、生源安排的政策导向等方面,制定倾斜政策,大力扭转校际差距过大的局面。

3、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新课改省市县三级培训和校本培训网络已经建立,教研管理、课程改革督导评估、教育质量评价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等机制已经实行,初步形成了具有海岛海洋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以市立项课题《基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载体,制定完善了校本教研制度。有7个教研组被评为市级校本先进教研组,3所学校被评为市级校本教研先进学校,1所学校被推荐为第二批省校本教研示范学校。在05年11月由市教育局组织的全市校本教研周活动中,我县的教研员××*老师和××小学××校长都获得论坛一等奖(全市仅3名)。全县有4项课题被确定为市教育重点科研项目,有4项被立为省教科规划课题,有27项被立为市教科规划课题。《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课题成为国家“十五”计划课题《小学“亲近母语”阅读课程构建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子课题,提升了我县教科研档次。加强学校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进一步完善学校年度主要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强化对学校的基础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和特色性目标的评价,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鼓励学校自主办学、自主发展,努力形成办学特色。

2005年,全县各级各类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具体表现在:

——幼儿教育不断规范。各类民办幼儿园和集体办幼儿园统一归口到县教育局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办公室统一管理,对民办幼儿园和集体办幼儿园实行登记注册制度,实行凭《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才能开办幼儿园制度,加强对社会力量兴办的幼儿园年检制度。对部分问题突出、安全隐患严重的幼儿园责令限期整改。同时对托儿所进行了全面检查审核,并对县中心托儿所等8家取得《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的托儿所换发了《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对不符合《××县民办非企业幼儿园办园基本标准》、《××县民办非企业托儿所办所基本标准》的92家幼儿园、托儿所注销办园(所)资格。幼儿教育纳入优秀乡镇考核内容,各乡镇提高了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的积极性,不断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园条件。一年内,全县各乡镇共投入50余万用于幼儿园建设。

——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积极开展“海岛地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模式实践与研究”,托幼一体化水平不断提升。初中学科质量不断提高,2005年中考有三门文化学科名列全市第二,平均总分与××的距离也大大缩小,2415名考生平均总分543.35分,与××相比只差0.26分。××初中、××初中、××初中等几所农村学校中考成绩提高明显。高中教育质量稳步发展,全县995名应届毕业生,总上线人数981名,总上线比例98.59%。本科以上868名,上线比例87.24%,其中重点本科156名。××中学在生源质量较差的情况下,再创佳绩,549名考生中,总上线人数540名,重点本科上线123名,本科以上人数441名。××中学280名考生,总上线人数277名,上线比例98.93%。上重点线33名,重点率11.78%,创历史最好成绩。艺体特色教育稳步推进。××中学2005年美术专业考试喜人,在近二万名考生参加的浙江省高等艺术院校联考中,166名应届毕业生联考上线164人,上线率达98.8%;在近6万名考生参加的中国美术学院专业考试中,上线55人,有6人列全国前十名,有21人列全国前百名。沙雕、沙画、古诗文诵读、武术、乒乓球、排球、大课间操等一大批教育特色不断浓厚。

——职成教育成效显著。由县政府制订出台了《××县人民政府进一步加强渔农村成人教育工作意见》、《××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和《××县职成教育中心实施方案》,成立了县职成教育中心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地位,改变了全县职业教育条块培训的现状,为职成教育快速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全力打造“船舶修造技工培训中心”,05年船舶修造顺利通过市重点专业验评。全面整合职成教育资源,建立健全了培训项目责任人制度,职成校校长例会制度,培训就业工作月报制度,培训就业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培训、考证、就业一条龙服务制度,送教下乡培训服务制度,相关项目免费培训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完善出台了《××县乡镇成校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做到了责任到人,制度到位,逐步确定和形成了以××职业技校船舶修造业技工培训,××企业职工培训,××种植科技培训,××渔民船员培训,××建筑“五匠”培训,××家庭工业培训,××畜禽养殖培训和××社区教育培训为特色的培训网络体系。

加大“暖促”工作力度,积极开展渔农民素质培训,切实提高转移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和致富技能,为失海失地渔农民和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服务。重点围绕船舶修造、宾馆服务、水产加工、建筑五匠、种养殖业、家庭工业、信息技术等开展岗位技能培训,05年共完成“暖促”各类正规考证培训1000余名,占县下达指标的140%;完成就业推荐800余名,占县下达指标的160%。建立了职成(社区)教育中心、乡镇成校、社区教学点三级教育网络,形成了多元化教育投入机制和发展机制。全年共举办各类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培训3万多人次,有力促进了社区教育工作的迅速发展。

四、全力注重教育发展内涵

1、加强队伍建设。围绕队伍建设这一重点工作,坚持以考核为抓手,从激活机制入手,着力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加大教师职务评聘分离力度,对30名教师进行了低职高聘,对30名教师进行了高职低聘。出台了《××县骨干教师评选与管理办法》,推行了骨干教师ab级制度,64名教师被聘为a级骨干教师。93名教师被聘为b级骨干教师。开展了学校党建“三培养”工作,举办了首届学校校级后备干部培训班,初步建立40人次后备干部个人培训档案。积极探索教师人事管理的新方法,针对学校撤并后教师相对富余的现状,出台了《选派部分富余学科教师从事社区工作的办法》,初步探索出一条教师在编不在岗的教师分流新模式,为实现教师分流探索了一条新路。公开选拔局机关中层干部,推出15个岗位竞聘上岗,把年轻有为、思想先进、务实肯干的人才充实到机关干部队伍中来,进一步提高了干部队伍的总体素质。建立城镇教师赴农村学校支教制度,加大教师交流力度,完善岗前培养与在职培训相衔接的教师再教育体系,进一步提升在职教师的学历层次。2005年,全县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8.90%、98.25%,小学大专以上学历比例达到69.59%,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达到63.09%。

初中生在校安全教育篇(3)

近十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学校一直秉承“团结、务实、求真、创新”的校风,深化改革,锐意进取,广大教职工敬业、精业、勤业,注重德育教育,推进教学改革,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狠抓基础建设,自年首次实行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以来,连续15年荣获全县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估第一名,已成为我县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龙头学校。学校现为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全国中学实践活动合格单位、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单位、安徽省家教名校、安徽省绿色学校、安徽省初级中学教育管理研究会理事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实验实践基地、安庆市示范中学。

根据县城发展远景规划及实验中学现状,配合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进度,我校对加快实验中学建设工作做如下汇报:

一、保留实验中学老校区

根据宿松县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情况调查统计,城区有4所小学,另有下设多所村小,每年小学毕业生多人,均属城区初中招生范围,而城区初中仅两所,接纳当年的应届小学毕业生有较大困难,初中与小学之间发展比例严重失衡。城区现有两所初中的城关中学位于县城西北角,实验中学位于县城东南,如果在县城东北部再建一所初中,将缓解现有两所初中的招生压力,同时根据县城规划,到年县城居民人口将达20万人,预计每年小学毕业生将达4000多人,为满足未来城区义务教育的需要,也必须在东北片建设一所60个班建制、3500名学生规模的初中,这样三校呈鼎足分布,布局合理。按照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服务半径为1.5公里,为确保学生上学的便利与安全以及社会的稳定,实验中学老校区应保留,服务老城区,控制招生规模,办成一所30个班的建制、1800名学生规模的学校。

二、建设实验中学老校区

实验中学自年9月初高中分离后,教学质量迅速提高,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生数逐年增加,在社会享有较高声誉,现有41个教学班级,在校学生3639人,每间教室容纳学生达80余人,师生生活用房和教学管理用房严重欠缺。并且学生大部分在外租房无人看管,给学生的人身安全带来了严重隐患。为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保障学生人身安全,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急需在老校区内建设与之配套的学生宿舍和学生食堂和厕所。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年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510万已下达我校,按工程要求必须在年年底竣工,逾期不能完工,省政府将追究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而且影响以后对我县项目资金的安排。目前,学生宿舍和学生食堂工程已启动,请求上级各部门给予大力支持,确保年底交付使用。

三、加快实验中学新校区建设步伐

近年来,我县城区建设发展迅速,大批进城人员的子女为我校片区内招生对象,城区初中招生数在迅速增加,我校现有在校学生3639人,教职工160人。根据县城近、中期发展规划:到年,县城居民人口将达20万,东北经济开发区达8万以上,这样作为县城初中将承担更广泛的义务教育工作。而校园面积的逼仄成为制约我校正常发展的瓶颈。因此,县委县政府决定,借东北片区开发之机,已在东北经济开发区范围内征地135亩,建设实验中学新校区,办成一所60个班的建制,3500名学生规模的实验中学新校区。现在县建设局就新校区规划、单体建筑详图已制订完毕,并已通过县规委会审核。

目前,实验中学新校区建设面临很多困难,首先新校区建设涉及土地、城建、供电、市政等部门,需由县政府牵头成立实验中学新校区建设指挥部,统筹协调。其次,应尽快落实实验中学新校区在东北片区内的征地、拆迁、道路建设等工作,以便学校组织施工队伍进入现场,确定界址,修建围墙。第三,根据县委县政府规划,预计建设资金需1.2亿元人民币,首期投资预计7000万元,二期投资为5000万元,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实验中学,如此庞大的资金投入,绝非学校条件、手段和力量所能为。“义务教育政府办”,学校只好恳请县委县政府及上级各部门群策群力,多方筹措资金,确保建设资金及时到位,以利于新校区建设的顺利实施。

初中生在校安全教育篇(4)

一、上半年工作回顾

(一)县委、政府高度重视

县委、政府领导站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振兴汝南教育列为2011年九项系列工程之一,先后出台了一些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的文件,为教育的飞速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从众多的德才兼备的领导中优先选拔原常兴乡副处级党委书记赵银中同志担任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确定了带领教育发展的领头雁,组建了教体局新的党组,建设了一支强有力的教育管理干部队伍,为教育的飞速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县委政府对汝南教育倾情关注,给全县人民和广大教职工带来了信心和希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开辟了广阔的未来。

(二)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经费得到保障

2011年春季学期,全县继续全面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全部免除学生杂费,全面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提高了公用经费保障水平,有效地保障了学校正常运转。为保证这一工作顺利进行,我局设立了资助资金管理专帐,实行封闭运行,做到专款专用;严格按照上级标准审核,统一管理、发放各项配套资金。2011年上半年,为中小学补助公用经费2790.4万元,免费提供教科书资金755.05万元,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180万元。

(三)积极争取资金,切实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1.校安工程顺利实施。2011年上级批复我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11个(长效机制资金项目9个,省财政资金项目2个),资金额度885.8万元,建设面积11852平方米。目前,这11个项目已经基本完工,正进入扫尾阶段。

2.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项目进展顺利。2011年,上级批复我县初中校舍改造项目4个,即汝宁二中、板店初中、留盆二中、和孝二中宿舍、食堂项目,建设面积10686平方米,资金额度846万元。目前,各改造项目进展顺利,均投入作用,彻底解决了四所学校的学生就餐和住突宿问题。

3.积极做好2011年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规划工作。2011年规划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8个,资金额度736万元,建设面积9442平方米,逐步改变我县农村中小学小而散的办学格局,解决学校设施不全等问题。

(四)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教学的永恒主题,也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我局以“规范教育管理,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明确提出通过严抓教学常规的落实,实抓教学过程的管理,活抓激励竞争机制的建立,细抓学校管理和教师的评价,采取了下列措施狠抓教学质量的提高:

1.狠抓学风、教风、校风建设。我局继续在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以“校风、教风、学风”为内容的“三风”建设,紧紧围绕管理、校长、队伍建设来做文章,采取各种措施把校长们“逼”上思考的平台,让其先有思考,然后产生思想,促使学校从规范管理入手,向精细管理迈进,

2.借鉴先进办学理念,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为了深化课程改革,更新办学理念,加强教育管理,我局组织了由全县各高中、中心校、初中、中心小学校和幼儿园园长组成的教育考察团赴江苏省泗阳县、泗洪县进行了实地学习考察。考察团通过实地参观、课堂听课、相互研讨、听取学校介绍经验和与学校有关领导零距离交流等考察形式,感受到了他们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清晰的办学思路以及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学习考察回来后,考察团成员写出了有见地、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我局及时组织召开了中小学校长学习参观经验交流会,通过学习交流,更新了全县教育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拓宽了管理者的管理视野,为进一步提高我县教育的竞争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加大督导和督查力度,向教学常规要质量。为了强化学校管理,狠抓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我局组织了由督导室人员为主的学校工作日常管理督导团、由县教研室人员为主的教学教研督导团和纪检组人员为主的校园安全和财务审计督导团,每期进行两次集中督导,平时不定时督导,对检查结果通报全县,起到了激励和推动工作的目的。

(五) 抓好班子、带好队伍、搭建平台、促进交流

1.坚持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一直是我县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重点。2011年春季学期,我局以“双整”活动为抓手,在全县中小学教师中开展了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广大教师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光荣感,不断提高师德修养,争做学生爱戴、人民满意的教师。

2.面向全县教育系统从众多出色的教师中竞聘、选拔了两位教研室副主任,现已全部到任,充实了管理队伍。中小学正、副校长竞争上岗,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完成了大王、舍屯和张岗中心校的撤并工作;实现了中心校人员分流,把39名中心校的教师骨干充实到了教学第一线,精简了超编人员,充实了一线力量。 2011年2月7日,在全县公开选拔了40位小学校长。16位中心小学校长全部异地交流,其余充实到薄弱学校,加强了校长队伍建设。5月1日,教体局由局党组成员、相关业务股室负责人和初中校长组成面试评委,分别对全县45岁以下的31名初中副校长和17名中心校副校长进行了面试,随即对进入前十名的初中副校长和前六名的中心校副校长进行了考核,建立了教育系统干部人才储备库,为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后续力量。5月13日,根据学校布局调整情况,按照注重业绩、注重一线干部选拔、注重群众公认、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原则,调整了中心校校长和初中校长。初中校长全部异地交流,提高了工作效率。原初中校长平均年龄43.5岁,调整后平均年龄41.9岁;原中心校校长平均年龄49.4岁,调整后平均年龄43.7岁。

结合目前汝南县学校布局调整及资源整合现状,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作用工作条例》规定,为推进我县教育干部队伍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进程,近期内教体局将让现有中心校副校长、初中副校长年龄超过50周岁人员退居二线。同时对全县空缺的9个初中副校长职位和19个中心校副校长职位严格按照《汝南县初中及中心校副校长选聘方案》进行选聘。

2011年汝南高中、汝南二高分流至县直及汝宁教职工37名(一高25名、二高12名),老君庙高中分流至城镇职教中心和县直初中教职工38名,高中总计分流75名教师。2011年7月,报请县政府批准,计划招聘高中教师75名,职教中心教师20名,初中教师10名,小学教师65名,其中招聘的75名高中教师(引进优秀普通高中在职教师25名,招聘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及进入211工程院校的普招师范类本科毕业生50名)。现已公告。

新学期将把一部分不称职的高中教师和超编职工充实到初中;把不适应初中教学的教师充实到小学。实行教师全员竞聘上岗制度,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成立了汝南县高中教科研领导小组和汝南县高中学科中心教研组,构建了高中教育交流平台,实现了高中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打破了多年来各高中各自为战、互不交流的局面。

(六) 四是调整布局、整合资源、创建窗口、引领示范

按照 “高中向县城集中,初中向中心乡镇集中,小学向乡镇所在地集中”的原则,结合城市建设规划和人口增长趋势,科学调整农村学校和城区学校布局。2011年整合生源少、规模小、办学效益低的小学52所,2011年计划整合农村小学46所,保留成建制小学152所。每个乡镇打造一所高标准、成规模的寄宿制小学。2011年5月13日,召开了汝南县学校布局调整工作会议,全县资源整合工作全面展开,撤并初中13所,保留初中22所。使教育资源更为集中,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促进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二高搬迁后,将县三中、汝宁一中、汝宁二中、古塔中学合并迁入原二高校址,更名汝南县第二初级中学。原汝宁二中与回小合并,建成汝南第一小学;原古塔中学建成汝南第二小学;原汝南三中作为汝南三小分校;原汝宁一中建成汝南第二幼儿园;其它撤并初中建成农村寄宿制小学。把城区4所初中(县一中、县二中、清华园学校和双语初中)和农村6所中心乡镇初中打造成示范性初中,既优化农村教育资源,又可实现窗口引领、示范带动。

(七)是规范招生、减少内耗、引进外资、发展民办

为解决招生混乱、内耗严重问题,教体局出台了《汝南县教体局教育宣传工作实施方案》和《关于规范招生秩序严明招生纪律的通知》,对招生宣传和招生行为作了明确具体规定。要求各学校的对外宣传必须经教体局审阅和局长签字后方可宣传,招生工作由教体局统一组织。对于任何违犯宣传和招生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严肃处理,有效地规范了学校招生,减少了内耗,将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2011年2月14日,县政府与江苏省泗洪县投资商王家廷签订了总投资8000万元、拥有156班规模、集初中、小学为一体的汝南县清华园学校投资办学合同。清华园于2011年3月25日动工兴建,4月20日全面开工。现教学楼、宿舍楼、综合办公楼和塑胶跑道即将竣工,餐厅一层在建,教学楼、宿舍楼、综合办公楼正在粉刷,厕所、大门、浴室、篮球场等辅助设施在建,将于秋季开学前完工,不影响秋季开学。2011年3月15日,县政府与江苏省泗阳县投资商石志权签订了投资5千万元的办学合同,用于二高搬迁。4月22日投资方进驻实验中学。目前投资方在学校原有设施的基础上新建的综合楼、两幢女生宿舍楼、餐厅、看台和400米塑胶跑道即将竣工,下水道及校园道路等设施也将于秋季开学前全部完成,今年9月二高将顺利搬迁。为保证汝南二高顺利搬迁和搬迁过程中一名学生不流失,教体局党组成员多次深入二高宣传发动,并多次召开二高教师座谈会和动员会,统一了广大教职工的思想和认识,奠定了顺利搬迁的思想基础。现正在进行清产核资工作,以利于资产移交和利用。2011年4月16日,县政府与厦门投资商唐峰签订了职教中心办学合同,职教中心计划投资9000万元人民币,规划占地260亩,120班规模,在校生6000人,预计2012年全面建成。学校现在正在进行规划设计及征地,本周内将举行奠基仪式,计划10月底一期工程完工,能满足30班、1500名学生教育教学及专业实训需求。将学前教育推向社会,鼓励幼儿园吸引社会资金合作办学,形成以公办、民办相互竞争、相互补充良性发展格局,将大幅度改善办园水平和办园效益。

(八 )统一思想认识,确保行政效能建设顺利进行

狠抓了作风建设,落实党组成员下乡督导汇报制度,落实股室开门办公制度和校长吃住在校制度。赵银中局长率先垂范,短短三个月内检查了全县337所学校,了解教情学情,看望慰问教师,为广大教师鼓足了干劲,树立了信心。以学校校园管理为突破口,狠抓了校园文化建设,校长的责任心正在加强,广大师生的信心正在提升,教师的工作热情正在高涨,校园更加整洁,学生学习氛围更为浓厚,务实重干的风气正在形成,教育形象正在改变。狠抓了教学管理,强化了工作督导,狠抓了工作落实,学校教学管理工作逐步规范,课堂教学有明显成效,教学质量也相应提高。

(九)重视安全工作,确保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在学校安全管理上,我局坚持把安全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先后制定了《汝南县中小学安全管理应急预案》等及时有效且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和办法,要求各学校认真学习贯彻教育部等十部委以部长令形式签发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安全制度和组织机构,落实学校安全工作“一把手负责制”;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无小事”的思想,切实做到安全之事常想、安全预案常备、安全督导常抓、安全警钟常鸣,定期开展自查自纠,并有针对性的开展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半年来,各学校对安全工作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安全整改指令书的要求,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做到了“师生安心,群众满意,领导放心”。

但我们也清醒的看到,我县教育发展还存在着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职业教育比较薄弱,教师整体素质不高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建立校长竞聘制度。校长职位空缺,严格按照选拔条件和程序,实行竞聘上岗。对新任校长实行聘任制,聘期三年,第一年为试用期,经考核合格后正式办理聘任手续;任期内对其实行目标管理,任期内不能胜任工作的随时予以解聘,任职期满后重新竞聘。高中校长由县委组织部和教体局共同组织竞聘和考核;初中校长及中心校校长由县教体局组织竞聘和考核;小学校长由乡镇中心校组织竞聘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其任用依据。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继续推行教师聘用制度,实行聘用管理。聘用期满后重新续聘,签订长期合同教师按合同管理。对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实行绩效管理,体现优劳优酬。2、建立高中教师正常补充、人员流动机制。用2—3年的时间,把不适应高中教学的教师调整到初中任教;把不适应初中教学的教师调整到小学任教。激活整个教师队伍。3、招聘初中、小学教师,充实教师队伍。招聘高中教师75名,职教中心教师20名,初中教师10名,小学教师65名,其中招聘的75名高中教师(引进优秀普通高中在职教师25名,招聘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及进入211工程院校的普招师范类本科毕业生50名)。

(三)加强高中教研队伍建设。为加强对高中的教学研究、教改实验、教研活动、教学评估等方面的指导,将完善高中教研制度,强化对高中教学教研的领导和指导,成立汝南县高中教科研领导小组和汝南县高中学科中心教研组,构建高中教育交流平台,实现高中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四)加快整合步伐,优化教育资源。2011年底整合农村小学46所,保留农村全日制完全小学152所,建设寄宿制小学38所。高年级学生向由初中腾出所办的寄宿制小学或向县城新城区新建小学集中,只保留部分低年级教学点。解决农村小学教师缺编、学科不配套、课程开不齐的问题。加快原老君庙高中、梁祝职高改建农村寄宿制小学步伐,使其尽快投入使用。

(五)加快城区学校建设。督促二高、清华园和职教中心建设,确保汝南二高准时搬迁、清华园学校及时开学,和职教中心建设顺利。二高搬迁后,将县三中、汝宁一中、汝宁二中、古塔中学合并迁入原二高校址,更名汝南县第二初级中学。原汝宁二中与回小合并,建成汝南第一小学;原古塔中学建成汝南第二小学;原汝南三中作为汝南三小分校;原汝宁一中建成汝南第二幼儿园;其它撤并初中建成农村寄宿制小学。在汝南一高西侧征地100亩,投资1200万元新建36班规模教学楼一幢、男女生寝楼各一幢、标准化操场一个。投资10422万元在三门闸新区新建一所占地面积300亩、拥有初中120班、小学36班规模7620个学位的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一所。

(六)加快示范性学校建设。高中以汝南一高为龙头、初中以汝南县一中为窗口,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三年内使其硬件设施达到示范性学校标准。把城区4所初中(县一中、县二中、清华园学校和双语初中)和农村6所中心乡镇初中打造成示范性初中,既优化农村教育资源,又可实现窗口引领、示范带动。

(七)加快职业技术学校建设。统筹县域职业教育资源,调整职业学校布局,将马乡职业高中(汝南县第一职业中专)、老君庙高中、县卫校、县农机校、农广校、中华会计函授学校及其它公办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资源整合,总投资1亿元在实验中学原址建立120班规模、在校生6000人的汝南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建设分三期完成。第一期: 2011年4月底前完善30班规模1500个学位的教学、生活、实习等设施。完成分流招生1500人,达到30个教学班。需资金3000万元(含盘活实验中学所需资金,已争取上级项目资金250万元,首期招生只需投资630万元)。

(八)加快学前教育发展。办好县直幼儿园,以引导、示范全县学前教育。吸引外资在城区兴建民办幼儿园2所,将学前教育推向社会,鼓励幼儿园吸收社会资金合作办学,力争到2012年,全县乡镇政府所在地建成一所200人左右规模、办学条件达到国家标准的民办幼儿园,在人口较多、经济条件好的村建成一所100人左右规模、办学条件达到办园标准的民办幼儿园。同时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规范管理,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初中生在校安全教育篇(5)

一、优化资源促均衡――让城乡孩子共享优质教育

近年来,农村学校基础差、底子薄,教师年龄大、结构不合理现象在部分城镇仍然存在。人民群众对农村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强烈的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不足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

山东省平阴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立足平阴实际,确定了“高中进城、初中集中、小学整合、学前提升”的教育资源优化调整工作思路,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全县中小学的布局调整,逐步形成城乡均衡、规模适度、效益较高的办学格局;用五年的时间基本实现全县农村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化,建设合格学校。

1 重组高中阶段教育资源

平阴县原有普通高中三所,分散于县域三点,平阴一中位居县城,办学条件、师资配备相对较好。而平阴二中和平阴三中分别坐落于东阿镇和孝直镇,招收的学生大多是农家子弟。为了发挥规模效益,为更多孩子提供优质教育,该县将普通高中化零为整,抱团发展。2008年将平阴二中合并到一中,2010年,又将平阴三中合并到平阴一中。为平阴一中扩建了学生餐厅、公寓、教学楼等教育设施,为更多期望进城读书的农村孩子提供了有利条件。高中教育资源的有效调整,使平阴一中校舍、教职工、教学设施和仪器设备等资源得到了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学校拥有了一支师德素质强、学历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业务能力精湛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由合校初的87.7%上升至95.8%。

目前,全县高中阶段教育形成了一处高中、一处职教中心的发展格局,职普比例逐步合理,教育的投入产出效益更趋科学,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需求。

2 初中教育资源相对集中

当前,平阴县初中学校生源逐渐减少,有的校舍已成为危房。如果再次投入,势必再一次造成资源的浪费和闲置。我县为适应城镇化进程的新形势,对县域内初中教育布局进行了重新规划,把一个乡镇的多所初中集中到乡镇驻地或毗邻乡镇共建一所。2011年在城区南部云翠新区规划新建一处九年一贯制学校,改造提升一所城区初中,最终实现全县初中学校标准化。平阴二中、三中相继进城后,东阿镇原有两处初中,和孝直镇原来的三处初中都集中到了原平阴二中、平阴三中,办学条件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孩子们一上初中就享受到了原来“高等学府”的优质教育资源。以前有很多学校不达标,一直加大投入,还是不达标,通过资源优化调整,借壳提升,一系列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3 小学教育资源优化调整

近年来,平阴县大部分农村小学人数不足200人。受制于编制因素和教师整体水平,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很多农村家庭在城里花钱租房子,也要把孩子送到城区学校就读。

为了解决好这一问题,平阴县打破乡镇区划界限,对小学布局进行了重新调整。一方面把原来的初中学校变身为完全小学,另一方面重新规划建设高标准的完全小学。原店子小学90%以上的校舍为D级危房,通过2010年暑期教育资源的优化调整,与丁盛屯等几所小学一并迁入店子中学校园后,占地面积和校舍面积都增加到原来的四倍以上,35岁以下教师比例由原来的30%提高到57%。学校功能室配备齐全,教学仪器、音体美器材由原来的省二类标准提升为一类,多媒体教学设备增加了3套,解决了学生人手一台计算机这个多年制约学校信息课教学工作的瓶颈。学校新建一幢2890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2011年8月已投入使用。

4 借壳提升学前教育水平

平阴县将小学整合后腾出的校舍改为公办幼儿园,每年招考部分幼儿教师充实到乡镇幼儿园,以解决农村学前教育师资不足问题。2010年,店子小学高年级迁出后,利用富余校舍组建了公办幼儿园,使周边几个村的群众受益不少。这样既合理利用了闲置资源,又改善了办园条件。改建后的幼儿园由合并后的小学接管,管理水平和办园效益都得到提高。如今,平阴县每个乡镇至少有了一所公办幼儿园,许多优秀教师走上了幼教工作新岗位,农村幼儿教育“短板”得到补充和强化。

对于平阴县这样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由于财政对教育支撑能力有限,“天女散花”似的教育投入,相对于教育发展需求甚至于一所学校的发展,只能是杯水车薪。在当前形势下,重组现有教育资源,对教育成本进行统筹打量,放大投入效益,无疑具有战略意义。平阴县根据自身实际,创造了重组教育资源,推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平阴模式”。

二、城乡均衡保公平――让师生在最安全的地方工作学习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做梦都没想过母校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真漂亮啊……”正在平阴一中上高二的学生李小禄近日到孔村中学看望老师时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加固改造后的孔村中学l号教学楼、实验楼,色彩鲜艳、美观大方,已经完全看不到原来的破旧痕迹,就像拔地而起的一座新楼,成为学校亮丽景观的一部分。孔村中学的变化只是平阴县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该县新建、扩建了许多学校,学校建设用地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情,但县领导总是对教育“偏心”。2010年至2011年,连续两年,平阴县政府工作报告都把“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列为改善民生的十件实事之一。“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力争三年投资1.5亿元,全面提升校舍标准化水平,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加快教育资源优化调整,在城区规划建设一处九年一贯制学校,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和校舍安全工程,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把学校建成最牢固、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是党和政府向全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平阴县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确保学校加固改造一所,验收合格一所,安全达标一所,决心把中小学校舍建成家长放心、学生安心和群众称心的场所。

在校舍安全工程实施过程中,平阴县还将校舍安全工程与学校标准化建设、新农村建设、中小学布局调整和“211”工程相结合,积极筹措资金,精心排查鉴定,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建立了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库,着重对各级各类城乡中小学存在的安全隐患、影响安全使用的校舍进行抗震加固和重建,严格工程管理,抢抓有效工期,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根据山东建大鉴定加固研究所的《平阴县中小学抗震安全鉴定基本

情况》报告,县校安办对全县中小学校舍的加固、迁建、重建工程进行估算的结果表明,需投资4.1亿多元完成全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学校标准化建设;即使不考虑学校标准化建设,只将2001年以后建设的校舍列入安全校舍范围,仍需投资1.5亿,对中小学校舍进行加固处理和拆除重建。通过现有中小学采取保留提升、撤销合并、加固改造、拆除重建、移址新建等形式进行统一规划调整,初步估算,全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需投资近7000多万元,可比原规划减少8000多万元投资。若与学校标准化建设统筹安排,需投资2.3亿元,可比原规划减少1.8亿多元,大大提高了投资效益和办学效益。

截止到2010年底,平阴县校舍安全工程共落实改造资金3800万元,加固重建校舍累计竣工项目32个,面积2.47万平方米。在平阴一中、孔村中学、子顺小学和北市小学,一座座高楼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成为城乡一道亮丽的风景。

通过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学校的校舍加固了,也变漂亮了。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学生舒心,教师团结一致,干工作顺心;学校一天天建设得更好,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安全、坚固、规范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平阴县真正把学校建成了教师教学更专心,学生学习更舒心,家长更放心的地方。

三、教育公平惠民生――让每一名适龄儿童都有好学上

经过优化整合教育资源,目前,平阴县高中阶段教育形成了一所高中、一所职教中心的发展格局,职普比例逐步合理;中小学办学水平得到普遍提升;每个镇至少有了一所公办幼儿园,许多优秀教师走上了幼教工作新岗位,全县的学校布局正朝着科学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教育的投入和产出效益更趋科学,为更多的孩子提供了优质教育,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愿望。

但从根本上讲,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城乡教育差距是立体的、全方位的,而农村师资力量薄弱,则是制约城乡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的软肋。因此,平阴县盘活县域教育人力资源,切实发挥整体效益。

前几年,平阴采取先改行后培养的办法,积极引导富余学科教师改行从事短缺学科教学,保障学校开齐开全课程。2009年,针对部分初中学校教师富余的状况,组织71名初中教师参加转岗小学任教培训,以补充小学教师的不足。2010年,加大了教师招聘力度,招聘新教师66人,将80%的招聘岗位安排到农村学校,极大地缓解了农村学校教师结构性短缺的压力。

为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平阴县积极探索实施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共建,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建立科学合理的捆绑制评价体系,努力实现教育管理水平、队伍建设、教育质量、校园文化等方面的共同提升。

早在2003年,平阴县就实施了名校捆绑策略。为发挥平阴一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建设了东、西两个校区,实施捆绑管理。2009年,又发挥实验小学百年老校的优势,建设了锦东校区,两个校区统一管理。这种运作模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我们要将名校带动策略扩大、推及全县,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扩大受益面,推进优质教育平民化、普及化。

平阴县安城镇从2008年开始,进行了教研一体化管理模式探索,建立了以学区中心校为龙头,捆绑周边薄弱校和教学点的办学联合体。实践证明,这是一个切实可行的破解人力资源分布不均、强弱对比明显的有效策略,能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共用,促进县域教育水平整体提升。

初中生在校安全教育篇(6)

一、继续深化落实教育综合改革,学校管理制度科学化、民主化

(一)健全学校教育综合改革制度,稳步推进学校改革事业的发展。

学校结合市、县相关教育综合改革的精神和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民族中学教职工岗位设置方案》、《*民族中学教职工聘任办法》和《*民族中学教育综合改革绩效工资分配实施细则》实事求是地设置了岗位,根据方案中的规定和程序聘任了教职工,并根据上一年实施过程出现的缺漏,在开学初,召开教职工大会对各种方案作了适当的修改和补充,让全体教职工加入到学校的管理和建设中,使学校的管理制度更能调动教职工的工作激情,并日益趋科学、完善。

(二)建立完善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协作管理好学校

随着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入和发展,新聘的学校领导和中层干部,在校长的带领下,各块工作责任明确、各司其责,相互之间全力协作,尽力拼搏,共同管理学校,教育综合改革各项措施得具体的落实,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努力奋斗,积极争取,加快学校硬件建设

我校地处偏远的少数民族贫困乡,建校资金匮乏。几次搬迁,1*9年搬迁到现在的校址,学校硬件设施不足,再加上初中入学高峰期的到来,教学设施已经无法容纳现有的适龄学生数,连续几年不能进入校就读,家长和社会反映强烈。因此学校领导积极向各级党委政府反映,努力争取,逐渐改善办学条件。

1、征地

学校由于原占地面积过于窄小,不利于学校的整体规划和长远发展。学校积极向*乡党委政府反映,得到了*乡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他们不辞辛劳征走访动员,现已征得土地21亩,用于建盖综合楼、师生住宿楼、运动场等基础设施,为*民族中学推进整体扩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教学楼建设已竣工验收投入使用:

由于学生数剧增,我校近两年除教育局宏观调控让师三中、丹凤一中录取部分学生外,不得不采取压缩班级数来缓解教室不够用的问题,也就导致了初一、二年级每班学生数达70人以上。现已在原教学楼右侧建盖一幢5层25个教室,建筑面积面积为2980.4㎡,总投资500多万元、可容纳1600多名学生的教学楼。于2009年3月26日学生全部搬到新教学楼上课。

三、各处室各司其职、团结协作,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一)教导处:以教导为中心,常规工作落实到位

1、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导处在年初就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计划,确定了“以研促教,以研兴教,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总体目标,按月进行常检查,加强教学常规监督力度,教学秩序正常进行。各教研组目标明确,教研形式多样、切实有效。

2、注重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学校教导处非常重视教师的学习培训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积极组织我校教师参加各种各样的教学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并发挥老教师、优秀教师的传带作用,让新教师尽快成熟,做到新老交融、共同进步,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20*年1月下旬,组织期末检测,安排好监督、阅卷和各科质量分析撰写工作;统计上报期末成绩;安排好寒假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

4、2月份,部署好新学期教务工作,理好本学期工作计划。整合教学资源,集体备课方案的实施。

5、3月份,协助学校抓好开学工作,落实好毕业班工作计划和教研工作计划;做好毕业班学生分流工作;组织初三教师开好中考研讨会,反馈好研讨会信息;组织好初三学生尖子生辅导工作;召开毕业班教师会议,分析初三学情。

6、4月份,协助学校抓好初三体育考试;组织好期中考试;组织好各教研组进行常规检查。

7、5月份,组织毕业班学生进行曲靖市第一次模拟考试;做好毕业班尖子生、门槛生、后进生的思想工作;做好初一、初二教师教学任务进程调查,抓好初一、初二学生的日常教学工作。

8、6月份,组织毕业班进行县组织的二次模拟考试,2009年6月21日——24日,组织初一、初二年级学生进行期末考试,抓好教师的监考、阅卷、质量分析工作;安排好假期校本培训,做好初三学生应试方法及心理咨询指导。

(二)政教处:德育为首,安全工作常抓不懈

政教处把德育放在首位,针对不同年级学生作出相应的要求,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每月两次),并且对常规性的工作常抓不懈。根据上级部门的文件要求和会议精神,结合我校的《安全管理办法》,反复强调,层层落实安全问题,提高了师生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本年度常规性的检查几乎是每月2—3次,杜绝了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充分用校会、班会、黑板报、专题讲座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定期检查、汇报、出现隐患及时排除,实行值日教师24小时值班制度,我校的安全工作得到了保障,一年来没有重大的学习纪律和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1、1月份,作好师生放假期间安全、纪律工作,安排好寒假纪律要求。

2、2月份,协助学校开学工作,对学校安全隐患作排查。

3、3月份,做好学生开学时的仪表、卫生检查;召开年级组长,班主任会议,要求对学生作好安全、纪律、护林防火的宣传和落实。对学生进行管制刀具和其他器械的清理。在全校大力开展学生行为规范“十提倡、十反对”教育活动

4、作好学生中考体育中的包乘车辆,考试过程,食品安全工作,并在考后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和有效管理。

5、做好各班“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班主任”、“先进班集体”的评选推荐工作。组织“迎奥运?庆五四”篮球运动的承办。

6、6月份,做好初三学生中考前的健康心理辅导,排查学生中存的安全隐患,对学生宿舍、教室进行管制刀具和其他器械的清理,加强“安全宣传月”活动的指导;对创建“平安校园”的各种材料作整理存档;对初一、初二学生作假期安全宣传,避免不安全事故发生。

(三)办公室协调好关系,做好相关的工作

办公室工作复杂而细致,在学校工作中肩负着疏通协调的关系重任,同时兼担保管收集学校资料、文件、档案及保密等多项任务,学校办公室任劳任怨,做好学校日常工作。做好各种人事表册的填写和上报。

1、1月份,认真总结学校过去一年的工作实绩,并在此基础上写出20*年学校工作计划,用来指导一年的工作;安排好寒假值班人员。

2、2月份,配合学校其他处室搞好开学筹备工作

3、3月份,到教育局上交我校晋升中、高级教师报名表,办理专技人员注册登记。

3、法人证、机构代码的年检

4、5月份,组织好符合晋升中职评审表册的填写。

5、6月份,领取转正定级和正常晋升中二表册,并组织相关教师认真填写。

6、做好学期末文件的整理和收集。

(四)财务运转自知,后勤管理规范

总务处严格按财经管理制度做好学校各方面的收支工作,特别是寄宿制贫困学生的生活补助,按月足额发放到每位学生手中,按时核发教职工的工资,做好相关教职工的上报表册,认真做好每年的预算,同时又负责学校的后勤管理,保证学校工作有序进行。

四、党、团工作紧扣时代精神

学校党支部紧扣时代要求,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政策要求,竭力完成乡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今年成立了*民族中学党支部,吸收了新党员,发展了赵建华、李国荣、陈石林、尹春美4名入党积极分子,壮大了学校党支部。支部认真召开民主生活会,宣传、学习了党的方针、政策,加强了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团支部发挥了团组织的功能,协助政教处做好德育教育。“五?四”组织学生到德育基地“洛尼沟边纵十八烈士殉难地”缅怀革命先烈,接受红色革命教育,利用重大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利用宣传栏及时向学生宣传相关信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工会工作紧贴教职生活

我校工会依法充分展现了工会的职能,凝聚了教职工的战斗力,利用节日到退休教职工及困难职工家中作慰问,教师节组织教职工开展有益的文化活动,温暖了教职工的心。

我校全体教职工及行政人员紧紧团结在一起,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而努力拼搏,取得良好的成绩,受到各级部门和当地群众的肯定和赞许。然则由于诸多原因还存在着许多困难:

*民族中学是*年“普九”新建学校,“普九”时仅有学生500余人,发展至今学生数成倍增加。

初中生在校安全教育篇(7)

一、20**年主要工作成绩及做法

(一)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全力加快平原五中和东关小学建设

平原五中二期工程和东关小学建设工程是县委、县政府确定的20**年的十件实事之一。20**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多渠道筹资2000万元启动了两项工程,到9月初,两项工程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平原五中二期工程新建楼房3栋,其中学生公寓楼2栋、实验楼1栋,总建筑面积16726平方米,目前学校可容纳5000名在校生寄宿就读。东关小学新建工程征地65亩,新建教学楼2栋,建筑面积8240平方米,学校已达到2000人的办学规模,城区孩子上小学难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6月18日,全市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会议在我县召开,市政府和市教育局领导对我县加大教育投入、加快中小学建设步伐、大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我县加快中小学建设改造步伐、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做法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推广交流。

(二)狠抓学校内部管理,努力打造平安、和谐校园

针对初中进城后寄宿生增多、管理难度加大等现状,我们一抓学校内部管理。进一步规范了寄宿生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全员、全程、全方位、全封闭”管理。各学校全部实行了校委会成员、中层干部轮流值班制度,对学生进行全天候管理,并重点加强夜间的值班和巡逻,真正做到了学生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管,不但有效保障了校园安全,而且促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抓贫困生资助。继续落实上级对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20**年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发放生活费83.35万元,资助学生2677人;资助高中学生1387人,发放助学金69.35万元;资助职业中专学生654人,发放资助金49.05万元。三抓交通安全。制定完善了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并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县教体局统一定制了4万顶“小黄帽”发放给学生。针对运力不足的现状,我们积极推行错时放假的办法,对各学校的放假时间作出统筹安排,分学校、分年级、科学合理地错开放假时间,确保了学生上学安全到校、放学安全到家。全县成立了由教育、交通、交警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学校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小组,管理人员在放假时都及时到岗到位,对运送车辆现场督查,严防“三无”车辆接送学生和超载现象。交警部门组织警力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上路检查,对超速、超载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接送车辆予以严肃查处。近年来,我县运送学生车辆没有发生过一起交通安全事故。四抓饮食卫生安全。全县推行了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员制度,每所寄宿制学校都配备了专(兼)职的食品卫生管理员,伙房从业人员做到了持证上岗、及时培训、定期体检、操作规范。学校食堂普遍实行了采购索证制度,严把食品、蔬菜进货关。县防疫站定期对学校的食品、饮用水进行检疫,有效防止了各种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同时,全县切实加强了对学校安全工作的领导,层层落实学校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了各级各类学校安全预警机制;全面推行学校安全督导检查机制,联合公安、建设、卫生、消防、交通等部门,坚持常年性性进行学校安全工作大检查,全年检查、整改安全隐患436处,有效保障了校园安全。

(三)加强队伍建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一是本着“公开选招、优中选优”的原则,继续选招优秀教师。20**年,全县为城区初中学校选招优秀教师27名,为城乡小学选招优秀教师47名,师资力量进一步充实和加强,农村小学教师年龄老化、结构断层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二是进一步加大了教师培训和培养力度。大力开展了岗位练兵和岗位培训,实施了“名师、名校长”和骨干教师培养工程,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一年来,全县先后组织了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高中教师全员培训,暑假期间组织了小学音乐、美术、计算机专项培训,培训小学教师139人。同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开展全方位的培训。10月份,县教体局组织了38名教育干部赴北京进行学习考察,通过参观学习,全体教育干部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教育理念得到进一步更新。学经验、强素质、促改革、提效率在全县蔚然成风。三是积极开展教师业务提高活动。4月份,开展了初中数学基本功比赛活动,8月份开展了高中教师学科知识考试活动,8、9月份,又相继举行了初中8个学科和小学5个学科的教师基本功比赛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广大教师学习先进理论、促进专业发展的积极性。

(四)全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小学办学水平全面提升

全县按照“培名师、创名校、育英才”的工作要求,大力实施科研兴教工程、精细化管理工程和“三名工程”,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一是狠抓了省市级规范化学校的创建工作。平原二中、平原三中申报了省级规范化学校验收,王打卦中心小学等5所学校申报了市级规范化学校。二是以课题研究和学科教研基地建设为重点,实施科研兴教工程,深化教学改革。全县有4项课题被确立为省级重点课题,2项课题被确立为市级重点课题,有389篇教育科研成果获得省优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40篇获市级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奖。三是以教学评价为杠杆,实施精细化管理。县教体局制定了《关于在教学工作中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对课程建设、教学计划、课堂教学、教学测试、教研科研、教师培养六大方面16个小方面做了全面规范,促进了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制定了《平原县中小学教学管理及教学质量评价暂行办法》,把教学过程和教学成绩纳入教学质量评价之中,调动了全县各学校以管理促质量、以竞争求发展的积极性。四是实施以名师、名校、名校长为内容的“三名工程”。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引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不断提高。有50名教师在省、市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获奖,在280篇教学论文在省市评选中获奖,附小的张荣芹校长获得了“山东省科研创新校长称号”。五是以教育教学观摩为平台,全面提高办学水平。4月份,举行了全县小学教育观摩活动,组织全县小学总校长和中心小学校长对全县42处小学进行了全面检查和评价,11月份开展了县直初中教学观摩活动。通过观摩活动,为学校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搭建平台,促进了全县教育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五)体育工作成绩显著

全县认真贯彻《全民健身纲要》,全年举办了各种群众性体育活动15次,参与人数2000多人次,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体育文化生活,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贯彻“选好苗子,着眼未来,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原则,加大了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拔培养和输送力度。县体校共有3人考入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校、8人考入省体校、3人考入山东省武术院、12人考入高水平体育班,同时有26名入选省、市体校或运动队。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农村小学教育教学条件相对较差。虽然我县在实施初中进城工程的同时,建设了一批标准较高的规范化乡镇中心小学。但由于县乡财力有限,改造的面比较小,绝大多数农村小学,特别是教学点办学条件仍然较差,教育教学水平同城区小学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二是交通运力不足。虽然实行了错时放假制度,但由于全县交通运力不足(全县目前仅有“村村通”客车58辆),给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同时,还有少数车辆在运送学生时有超载现象,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是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年龄老化、整体素质偏低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农村教师的配备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四是平原五中和东关小学的续建任务仍然非常艰巨。

三、2009年的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初中进城工程。抓好平原五中三期工程和东关小学续建工程,到9月初,全面完成两项工程。其中,平原五中规划新建学生公寓楼2栋,学生餐厅楼1栋,综合办公楼1栋,标准化运动场一个,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东关小学规划新建综合楼1栋,建筑面积2840平方米。

(二)深化教学改革,扎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高中教学质量在确保全市第二位的基础上,向全市第一位迈进,本科录取人数力争突破1000人大关;初中教学质量在确保全市先进行列的基础上力求实现新突破;小学教育质量有较大幅度提高;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全面提档升级。全县教育办学水平综合评估在确保全市“第一方阵”的基础上,力争进入前三名。

(三)贯彻以人为本思想,坚持以德冶校、立德树人,力促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品位进一步提高,努力打造和谐校园。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进一步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全力抓好校舍安全、饮食安全、防火安全、交通安全和学生活动安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四)以规范办学行为为重点,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抓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开设,严格控制学生作息时间和作业量;坚持因材施教,张扬个性,抓好学生特长教育,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推进素质教育。

(五)实施“三名工程”,培养一支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进一步完善岗位责任制和各项考核评估制度,对教师的德、勤、绩、能进行客观评价,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继续为为城乡选招优秀初中教师和小学教师,进一步充实和加强师资队伍。认真做好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表彰奖励工作,在教师节期间召开全县教育工作会议,表彰一批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