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中等职业教学

中等职业教学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8 17:07:42

中等职业教学

中等职业教学篇(1)

中等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就逐渐地暴露了出来,在充分认识了这些不足之处后,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加以解决是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1.1实行全方位教学

全方位教学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表现,是满足经济建设对高水平、高质量人才需求的必然选择。技术型人才不仅要学习技能方面的知识,更得加强对基础文化知识的学习,全方面的学习是成为高素质人才之前的必经阶段。教师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引导下,明确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以培养全面性人才为教学目标,将素质教育理念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多接触课外知识,全方位地了解社会发展动态,这样做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是有很大帮助的。

1.2及时更新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更新滞后是很多从事中等职业教育者的通病,教师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重大作用。因此,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已近迫在眉睫。作为职业教育教学的老师,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及时地将市场需求反映到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们要走出校园,利用国际化的视角来审时度势,及时、高效地填补自身认知的空白,在全面掌握社会发展新动态的基础上,对学生们采取因材施教的办法,以此来培养社会急需的、新型的高素质人才,使学生们在学业完成之后能够迅速地寻求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1.3使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纵观世界各国的教育,只有在教学方法改革不断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实现教学事业的发展不断。所以,要想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并且把它作为整个教学改革中的重中之重。在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时,应以就业化为主体发展目标。同时,把市场的形势、学校自身的教育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在内。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方式多样性、灵活性改革,有利于改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提高同学们的整体素养。

1.4改革教学体制

教学体制决定了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决定了教学质量。因此,在倡导高质量教学的背景下,教学体制改革就成为了中等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必要成分。我国现行的教学体制是比较落后的,相比之下,国外很多国家的做法就比较好,所以,我国对教学体制进行改革时,既要立足于中国国情,又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学体制,促进中等职业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

2结语

中等职业教学篇(2)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意义;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1019402

总书记在中共中央2004年5月10日至11日召开的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对于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才需求状况的不断变化,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较快,但中等职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对此我们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深刻的思考,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改进。

1 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国家一线劳动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直接走向工作岗位,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能够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职业修养和职业技能,更快更好的适应自己的工作,能够增强我国劳动人才的综合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保证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推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1.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属于初中后教育,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他们对身边和社会上发生的很多事情缺少分析判断能力,不知道如何冷静理性的应对和处理问题,思想和行为上表现出明显的不成熟,同时,他们又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他们的思想具有较强的可塑性,道德教育是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其中,职业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能够完善他们的道德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认知水平,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从而促使他们全面发展,使他们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

1.2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能够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实用型人才

新世纪新阶段,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才的首要标准是思想政治素质。职业学校的特点是学生毕业后直接走向社会从事具有一定技能性的工作,职业学校是为社会培养第一线的劳动技术人才,这就决定了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职业道德教育要结合个人特点和专业实际,引导学生具有与自己职业相匹配的职业道德,教会学生如何从正确的角度去看待和解决工作中面对的难题,培养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在自己的职业岗位上踏实勤奋,爱岗敬业,团结友爱,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只有这样,学校才能为社会输送德才兼备的实用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1.3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在当前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广大青少年亲身体验到现实与理想、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道德观念的矛盾冲突,而对各种思想的交错起伏和相互冲撞,往往显得无所适从。我国已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不可避免地引发一场意识形态的变革,如竞争意识,职业风险意识,创业和创新意识等等,面对种种新的意识形态,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很容易陷入困惑,去不择手段地追求经济利益,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对他们的思想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学校也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使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满足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培养他们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职业道德,引导他们树立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公平竞争意识,培养勇于开拓,不断进取的拼搏精神,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进行。

1.4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8页)围绕这一根本任务的实现,要切实加强思想建设、道德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和民主法制纪律教育。职业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是直接面向社会的,并且其中相当部分将从事第三产业,直接服务在“窗口”行业,他们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直接体现着社会风气和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这就要求各行各业的从业者都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具有较强的事业和责任感,热爱本职工作,作好本职工作,自觉忠于职守,遵守行业道德,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社会作贡献。只有这样,才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才能把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

2 加强中等职业学校道德教育的策略

2.1 强化理论建设,密切联系实际

中等职业学校要重视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论建设工作,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活动,而且是一种理论探索过程,从而用新的理论指导实践,解决教育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在理论探索中,我们重点要搞清职业道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道德的内涵不断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新的载体和形式也不断出现,职业道德不仅要解决好做事的问题,而且要解决好做人的问题,它内在地包含着对人的服务与关怀,不能忽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确立职业道德教育的合法地位,学校应该建立一个对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论、实践等问题进行专门研究的研究小组,将职业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针对具体的教育过程当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能够及时地去研究、去解决,总结教训,吸取经验,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探索,以保证职业道德教育能紧密联系现实、紧跟时代步伐,满足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2.2 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效果

要把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各方面的工作之中。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若是把职业道德教育停留在课堂和书本上而缺乏行为规范的基本训练,那么后果必将是知能脱节。要充分考虑到职业学校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出其人本性,教学方法要体现多元性和灵活性,注重培养学生由“知”到“行”的提升,要把对学生的科学文化教育、身心健康教育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做到在文化课、专业课教学中有机地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把职业道德教育渗透于专业课之中,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将职业道德与专业课紧密接合,根据不同的专业需要不同的职业道德这一特点进行针对性教育。另外学校可以开展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文化活动,寓思想教育于学生喜闻乐见的各项活动之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职业道德规范。同时学校要加强与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密切配合,邀请企业的一些劳动模范、优秀员工到学校做报告,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访问等等,学校还要加强与社会以及家庭的密切配合,以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网络。

2.3 注重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要把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各项实习、实践和社会活动当中去鲜明的职业性和实践性是职业教育的主要特点。因此在实践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增强践行职业道德规范的自觉性非常重要,学校或教师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或社会实践时,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熟悉相关的职业道德规范,培养其相关的职业道德习惯。譬如,参加军训时,让学生学习、体验军人的忠于祖国、热爱人民、严守纪律的职业精神;到工厂实习时,让学生学习、体验工人的爱岗敬业、团结协作、一丝不苟、注重信誉的职业道德风貌;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学校的接待工作,参与社交活动等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竞争意识、敬业意识等。总之,要尽量多的让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各项实践活动中,引导他们不要单去追求自己的专业技术,还要同步追求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这样才能收到教育的实效。

2.4 确立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评价体系

有了高标准的评价体系,职业道德教育的成效才有衡量尺度,才会使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显出生机和活力,学校应建立对老师职业道德教育评价和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评价两种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确立时,应当遵循信度和效度原则,既要有科学性,又要有可操作性。学生的评价体系应包括学生职业道德理论掌握程度的检测标准和学生职业道德综合素质评价标准,评价体系应当重点评估学生的人生态度、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服务社会的意识等,教师的评价体系应根据学生反馈,学校检查等情况重点评估教师的业务素质、工作态度、工作成效、综合表现等等,运用适当的评价体系对师生进行量化管理和各项考核评价时要把职业道德教育的成绩纳入进去,进而得出综合评定结果,并及时根据评定结果表扬先进、批评落后,树典型,立标兵,以督促师生实行和接受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的积极性、自觉性和持久性,保证职业道德教育永远充满活力。

职业道德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个国家、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直接向社会职业岗位输送合格劳动者的任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行各业比以往更需要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的劳动者,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建设面临新的情况和挑战,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根据市场经济的特点,建立起适合各行各业特点的守法纪、讲信誉、讲公道的新的职业道德规范,同时要大力开展健康有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教育,以丰富学生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道德境界,陶冶他们道德情操,将社会主义道德思想融汇到自己的职业道德实践中去,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将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

参考文献

[1]刘宽亮.高职高专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状况及对策研究[J].运城学院学报,2006,(8).

中等职业教学篇(3)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足球教学 职业能力 培养

一、引言

在现代教育中,职业学校是传授、学习、应用知识的主要阵地,同时又是各类高素质职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如何培养出高素质、具有实践能力较强的职业性人才,是各类职业教育学校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足球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重要课程,在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现主要从以下几点对中等职业学校足球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进行探讨。

二、以职业教育特点为依据,满足职业教育主体的需要

在一定历史时期,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对职业学校体育教学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伴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往单一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学生主体的需求。中等职业院校体育的本质在于突出学生健康主题,创建“参与运动、增强体能、体育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职业素质”的教学模式,重点对学生健康人格、增强体能、提升综合职业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养成终身锻炼意识以及锻炼习惯,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以职业教育的特点为依据设计出“足球课+实用身体训练课”的体育教学新模式。

三、足球课程应使职业实用,训练内容充实

在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呈现职业定向教育的特点。在足球教学过程中,需对学生将来职业所需的身体素质与职业技能进行针对性训练,以增强其体质,对相关职业疾病进行防控,达成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此过程中需采取各种体育训练达到职业实用的目的,如选用压腿、负重半蹲、深蹲、肩负杠铃等方式锻炼学生肢体力量,往返跑、长跑等锻炼学生的速度与耐力,为将来的职业能力奠定良好基础。对抗性训练也是足球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在足球教学对抗中,可以充分表现出学生的体力、耐力以及一些足球技巧的应用,还包含着学生的一些智慧性、创造性的进攻方式。因此在中职足球教学中,教师应要求每位学生接受对抗性训练,并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为其职业能力培养打下良好基础。足球教学还需有协同性与教育性的特点。众所周知,足球运动是以集体为单位竞争的体育项目,十分注重群体间的配合能力。在足球教学中,教师不能仅把注意力放在学生对足球技巧的掌握上,还应重视协同性的相关训练。目前体育课程指标只强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注重强调学生的足球战术与体能,因此在学生足球教学中,教师更应该进行多人训练的练习,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

四、足球教材需反映职业教育内容

足球教学的教材需反映职业教育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中等职业学校足球课教材应选取锻炼价值高、学生得以全面发展,提高学生锻炼热情、体现学科职业特点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具有可参与性、可观赏性,且对学生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在选取足球教材时需体现专业特色。中等职业学校足球教材要结合学校专业的特点进行选择,与实操课程结合,侧重体现发展本专业职业活动所需体能素质的主题,选择一些有助于加强学生今后实际工作所具备的身体、心理适应能力的有关教材,且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体能锻炼,以满足职业发展需要。适应学校体育学生主体需求。大部分学生因考不上高中或者上了高中也难以考上大学的情况下选择中等职业学校,以谋求学习一些技术,具有一定的专长,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因此,这部分学生文化成绩虽然不好, 但多数学生均热爱运动、爱好体育,男同学尤其突出,他们思想活跃、精神饱满,精力充沛,使足球项目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拥有良好的学生基础,以便于足球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五、以足球运动为基础,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职业能力

足球运动包含了跑、跳、投等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活动形式。其运动本质与人体基本的活动方式相符。所以足球教学需要一种全新的教学观念, 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参与性为教学主要内容之一, 在帮助学生掌握相关足球理论的同时,培养其职业能力,提高足球技术的应用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职业技能。

六、中等职业学校足球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中等职业学校足球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体现在学生技能的发展上。教师要着力营造一个有益于学生技能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选择具有足球职业特色的教育模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 促进其职业能力的发展。教师从足球教学的各个环节着手,持续培养学生敏锐性、灵活性以及独创性,对学生的职业意识进行鼓励,使学生能摆脱传统习惯性,与时俱进。足球教学以动作教学为本,其教学过程与动作常规性、复杂性、艺术性等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因此,唯有针对性地对教学方案进行设计,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七、结语

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足球教学仍然存在很多亟须改革、完善的地方,相关教育工作人员应该及时转变教学的传统思维模式,确立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足球课程目标需要适应社会的需求,教材需要体现时代性、科学性、思想性、实效性,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重点侧重于培养学生足球专业所需的体能素质,以促进体育运动健康、全面地发展。

现代体育运动科学的大量研究表明,竞技体育运动也有不利于身体健康的负面影响。因此,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认真研读足球教材,使足球运动在不失观赏性、参与性的条件下, 能够降低技术难度,将竞技性向娱乐性转化,向培养职业所需体能素质方面转变,以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健康发展。新模式下的足球课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游戏,对学生进行自评、互评,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从而对学生发展力量、耐力、动作协调性与准确性等达到良好训练效果,进一步提高足球专业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足球教学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授课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思想和思路,确立健康第一的教学思维。另外,足球课程的教学目标也要适应社会的需求,教材要体现出科学性、实效性,体现足球职业能力教育的特点,教学的重点则在于发展本专业所需的体能素质,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科学、有效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贵生.新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足球教育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5(12):135-137.

[2]吴宝全.院校足球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6,6(2):60-61.

[3]郑斌.新形势下高校足球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体育科技,2015(2):148-149

[4]王沛.足球比赛中对抗特征与对抗训练研究[J].科技信息,2009(20):583-584 .

[5]饶晓.浅谈中职足球教学训练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3,3(22):38.

中等职业教学篇(4)

关键词:烹饪;职业道德;教育

随着餐饮竞争的日趋激烈和经济利益的驱动,业内出现了很多违背烹饪职业道德的事件,个别厨师做出了不守行规、不讲诚信、缺少厨德的事情,严重危害了厨师的形象。烹饪学校作为培养未来厨师的主要阵地,加强烹饪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一、烹饪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即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其主要内容有:

1.遵纪守法,勤钻业务技能。遵纪守法是每一个公民在任何一个领域都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底线。国有国法,行有行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遵纪守法是一种被人们公认的美德,而遵纪是守法的基础。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法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法律法规日趋完善,在餐饮行业有诸多完备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营养管理条例》等。现代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作为以食品安全加工、制作营养美味菜点为己任的餐饮行业的全体从业人员,更应该学法、懂法、守法。遵纪守法是对公民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一个公民的道德底线和立身处世之本。同时,这也符合同志在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中提出的“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要求。

2.诚实守信,办事公正。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也是厨师职业道德守则里面重要内容,更是厨师职业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必备因素之一。诚实守信对于厨师而言,是“立业之道”,具体表现在职业活动上应该是上班踏踏实做事,不偷工减料,不缩减加工程序,不弄虚作假,不以次充好,重合同守信用。

3.奉献社会是厨师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每项职业的从业人员对各自职业应尽的职责,也是他们对社会所应尽的义务。同时,奉献社会并不意味着否定个人的正当利益。个人通过职业活动奉献社会,同时通过职业活动获得正当的收入,社会由此得到财富,真正体现了个人与社会的相依性。而只有那些树立了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在职业劳动中自觉、主动地奉献社会的劳动者,才能真正体会到奉献社会的乐趣,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烹饪类学校开设厨师职业道德课的必要性

由于餐饮业缺乏透明机制,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种种不规范的现象丛生,主要表现为:

1.菜系及厨师帮派局限,影响菜点的创新与发展。中国饮食文化经过千百年来的深厚积淀,形成了闻名遐迩的地方菜系。但是,当时代节奏快步向前,社会到了实现资源共享的时候,中餐的发展却依然固守传统。每个菜系都形成了一批厨师保卫者,每个菜系的厨师都在师承中受到了传统制作的影响,菜系之间产生了隔阂,无法融会,交流甚少,于是当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的时候,菜点就无法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因此,帮派的局限在一定程度上的确阻碍餐饮业的进一步发展。

2.片面追求色香味形,不顾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追求色香味形俱佳的菜肴本身无可厚非,但是,过犹不及,片面的追求直接导致了不少厨师铤而走险。例如,在鲍翅汤里加入禁止使用的色素,只为达到汤汁的颜人;为了追求牛肉的嫩度,不惜使用工业用碱粉;为了迎合人们的眼球,让鸭蛋黄的颜色看起来红彤彤,不惜使用化学品苏丹红;还有非法加工野生动植物,触犯国家法律法规,等等。野生动植物资源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但野生植物资源的稀缺性、个人的猎奇心理以及经济利益的驱动等因素常常让一些缺乏职业道德的厨师心动。他们不顾国家法律法规,偷偷烹制野味,图谋个人私利。这些不和谐现象的产生与厨师的职业道德缺失有直接联系。所以,必须加强未来厨师职业道德的研究与教育。

三、如何提高烹饪类学生职业道德水平

1.应该提高烹饪类学生思想文化素质。当前,餐饮业的现状是大多数厨师都是初中文化水平,教学技术基本是以师带徒的形式,只有少数厨师具有大专文化水平。由于文化水平的制约,很容易导致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不规范行为的发生,由此引发的食品安全事故和投诉事件层出不穷。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烹饪所涉及的学科多达十几个。例如,外语、化学、物理、语文、数学、美术、机械,等等。这就要求烹饪类学生知识面要相对宽广,这样才能具备行业发展的后劲和潜力。

中等职业教学篇(5)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中职教育;教学改革

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益,电脑、网络应用的广泛普及,现今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让我们的教育跟得上社会发展的需求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中职教育尤其是这样。要让我们的计算机专业教学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我们就需要由现状着手分析,寻找出有效的改善方法来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提高办学效益。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的现状

1.选择专业认识不足,学生综合素质不高。目前,由于高等院校的大规模扩招,分流了中职教育的大部分生源,导致中等职业学校生源不足,对于专业的选择只能由学生听之任之,从而造成中职学校的学生选择计算机专业,很大一部分人是跟风式的。很多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对计算机专业认识不足,认为学习计算机专业,就可以更好地上网打游戏,而计算机操作和应用的基础几乎为零。部分学生由于基础较差,接受能力跟不上,老师讲的消化不了,久而久之跟不上学习进度,于是学习普遍存在着消极、被动的想法,生源的层次问题日益严重突出。

2.专业设置太过系统化,求广不求精。中职计算机专业课设置一般从基础知识计算机构成原理学起,教师习惯于从计算机的起源、产生、发展,讲到它的作用意义,再讲到它的构造特点,尤其是讲它的编程语言和方法,一下子把学生带入到云里雾里的境界,让学生对学好计算机产生了恐惧感。我们教育对象是中职生,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兴趣不高。因此,要因材施教,选取学生够用的、适用的、想学的、能学好的知识模块。计算机知识可谓无穷无尽,而且知识更新快,稍有懈怠就难以跟上最前沿的技术,中职学生利用二年或三年的时间,就想全面地学习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知识根本是不可能的,专业设置里求广不求精的做法不可取。

二、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定位

计算机专业教学定位就是由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方向决定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不同于普通的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我们的计算机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计算机专业综合职业能力,能从事计算机专业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因此,我们对于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基本设置方向应该以从事计算机工作所需要的专业技术操作能力和培训综合的职业素质为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在计算机专业教学方面不能够局限于一般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方面应该有自己独有的教学特色、理论和教学模式,突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为社会培养素质全面、操作能力较高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另外,我们的教学应该不断地吸取先进的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与企业结合,定向培养专业性的人才,激发学生的潜力,在不断地改进创新过程中,更好地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

三、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方法

1.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时代的发展正在促使教育改革从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重于“教”,目的在于体现“教育应满足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需求”,体现“顺应市场、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的价值取向。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组织、引导、答疑的作用,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设计科学、合理的专业教学

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一般都属于要求具有较高动手操作能力的专业技能课程,因此,在专业教学课程的设定方面,应该以实践上机操作为主,让学生多动手练习,实践理论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思考。专业课程的设计应该将重点方向定位于社会实际应用。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在今后的岗位中,主要的应用就是实践操作。只有让学生多方位地全面掌握基础,在基础的层面上加深专业技能的培训,才能让学生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中职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学生就业,因此,教学内容的设定应该与就业紧密结合,这样才能够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劳动者和技能人才。

3.更新计算机教学软硬件设备

计算机教学应该紧跟计算机发展的步伐,中职教育重在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中所需的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的及时更新就必不可少了。只有让学生掌握了最先进的、最有用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才能够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办学的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就业率。

4.建立以网络为教学系统的教学模式

应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虚拟教室、远程教学、分布式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技术的作用。如开设网上选修课,进行网上考试等等。开设网上选修课,可扩大选修课的覆盖面,学生不但可根据自己的基础和需要进行选修,且不受时间限制。

5.注重师资的培训

中等职业教学篇(6)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电工教学; 教学方法; 改革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已经发展成为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技术工人的重要任务,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为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初中级实用型人才。因此,职业学校教师要树立新的科学教育发展观,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实现教学理念和模式上的重大的转变。在中职学校许多专业知识的学习需要运用一些物理知识作为基础,尤其是电工部分的知识在专业的学习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通过电工的学习,不仅可以学习电工知识,为专业的学习打下基础,更是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电工课更要适应中职学校培养模式的改革,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为提高中职学校的办学质量,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1. 中等职业学校电工教学及学习的现状

1.1学生基础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逐年扩大,高校的扩招使得大部分高中生都能进入高校参

加学习。再加上现在许多学生家长都趋向于让孩子以后上大学继而选择了高中,使得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大量流失。当前的中职生绝大多数是没有希望读高中才选择上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这就导致了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普遍质量不高。他们的文化基础知识水平偏低,底子薄,甚至许多刚入学的学生都不知道有直流电和交流电之分,更不要说更深的知识了。再加上许多学生是从农村来的,他们在中学时基本没做过电学实验,到了中职学校以后许多知识脱节,渐渐的电工就离他们越来越远,而且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普遍偏低,导致对电工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和专业课的学习都有所困难,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将来的社会工作能力。

1.2教学内容编排的不合理

目前,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大部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选取以知识的逻辑演进顺序为主线,主要强调课程的逻辑性、知识性和完整性,常常把抽象的逻辑推理作为教学的重点。电工课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集理论和实践与一体,实践性较强。如果在电工课上只是单纯传授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教学,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从而延误了学生的发展。[另外,对于电工课来讲,它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为专业课做铺垫的。但是许多电工教师不了解专业知识,这就导致了许多电工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上有所偏差。

1.3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单一

在电工课上对有些内容的讲解,教师只是进行简单的描述或只是图片的展示,学生根本无法从教师的讲解或从图片中理解学习内容,从而影响了学习效果。

1.4实验课的作用不突出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验课,被作为理论教学的附属品,只是用来验证理论教学的。在进行实验前,教师给学生们把实验中所用到的理论知识重新讲解一遍,然后学生们则按照教师所给出的实验步骤,按部就班,照葫芦画瓢地做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这种实验完全是学生被动性的完成,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基本上没有得到培养。学生根本没有参与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中来。同时学生在按照教师所给出的步骤进行实验时,也很少能够发现问题,当然也就谈不上去解决问题了。学生对这样的实验基本上没什么反应,重视程度也不够,当然也就无法发挥实验课的作用。

2. 中等职业学校电工教学的改革对策

2.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加强与专业课的联系

电工课程是工科类专业的理论基础课。它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必要的理论准备。

选取课程时,不能过于强调电工学科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可以适当删去一些过深和过于严谨的内容。另外在选取教学内容时要以本专业后续课程必须、够用为度。课时的多少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决定取舍。课程的讲授方式的选取应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不同的讲授方式。对于电工中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原理及分析问题的方法必须要仔细讲解,但是对于一些繁琐的数学验算和推理过程,则要尽量化简,可以少讲或者不讲,只介绍推导思路,避免学生感觉枯燥乏味或者产生畏惧的情绪,重点放在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结论上。

2.2合理恰当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技术等手段来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和教学手段。例如,在讲解短路时,利用多媒体课件,首先介绍某房间的日光灯电路,重点介绍两根老化的导线,突然将两根导线短接,这时导线发热、冒烟引起火灾,继而建筑物燃烧,出现火灾场面。在画面播出的同时,伴随导线燃烧的声音。这样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感受到电路短路的危险,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2.3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中等职业教学篇(7)

1 确立职业化教学的思想

1.1 传统中职法律教育的缺陷。我国传统法律教育深受大陆法系国家法律教育模式影响,职业教育特色并不鲜明。其表现之一是,“我国法律院系的课程设置历来以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为目的;很少考虑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也很少考虑社会的实际需求。”“这种课程设置主要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而不是传授知识和训练学生的能力并重,不是理论性和职业性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其表现之二是,“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主要是如何注释现有的法律条文以及论述各门课程的体系和基本理论。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体系,学会通过分析条文和逻辑推理得出正确的答案。而这种对于条文的纯粹分析,在现实当中几乎是不存在的。”与之相联系的是,教师往往没有经过法律实务训练,“讲金融法的不了解金融的操作和运行,讲证券法的不知道各种票据的实际制作和使用,讲公司法的不知道公司的具体结构和实际创立。”其表现之三是,“法学教材汗牛充栋,却是互相抄袭,缺乏学术性、实践性和权威性”;考试方式方法上,“是以‘标准答案’来限制和压抑学生的原创精神”。总之,我国法律教育不是定位于职业教育,而是定位于“普通高等教育”。

1.2 中职法律专业学生的就业导向。为了增强中职法律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竞争力,应对中职法律专业毕业生的定位有个重新的认识,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在法院从事书记员工作、在社区从事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在律师事务所从事律师助理、文秘内勤工作等。从事上述工作不需要学生具有高深的专业理论知识,但应基本具备法律工作者应当具备的技巧、能力与素质,应能熟练掌握运用法律的能力,具备调查、会见、谈判、书写、辩论、速录等能力。为此,应引入全新的教育理念,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课程设计做出相应的调整。

2 明确职业化教学的基本思路

2.1 教学内容的选择。现有教材即便是中职类教材,在内容上仍是属于法学教育“通用”教材,职业针对性不强。因而,教学中要以“实用”、“够用”为原则,科学组织理论教学内容,同时把上述岗位的技能和素质知识吸收进来。

2.2 教学方法的使用。要注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意识的锻炼学生各项能力。例如,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锻炼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法,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和综合能力;实案操作法,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2.3 考核制度的改革。中职院校是培养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在考试考核内容选择方面,既要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要求,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既考知识,又考技能和素质,体现应知、应会、应是。

3 进行职业化教学的实践

下面以《民事诉讼法》课程为例,具体介绍职业化教学在法律专业课程中的运用。

3.1 明确课程设计理念。民事诉讼法在专业培养目标中既是专业主干课程,又是应用性课程。在设计课程时,按照职业技术教育学生专业技能的形成规律,建设行动体系的课程,即基于工作过程设置学习情境,将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进行整合。同时,基于专业就业情况调查,把书记员等基层法律工作者的岗位实务与诉讼法课程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课程职业化教学。

3.2 更新传统理论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统编教材为蓝本,结合课程最新成果,合理设置教学体系,进行模块教学,每个模块均设有理论教学和课内实践教学。在保留传统民事诉讼法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吸收书记员、律师助理等岗位实务等知识。①理论教学模块。②课程职业化教学内容示例。以“送达”知识点为例,传统教学和职业化教学在内容安排上有着明显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