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生物学科学情分析

生物学科学情分析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8 17:08:44

生物学科学情分析

生物学科学情分析篇(1)

关键词:独立学院;大学物理;解决方案

一、引言

独立学院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独立学院招生人数不断增多,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如何在增大规模的同时保证办学质量,真正实现独立学院培B应用型人才的初衷,成为独立学院亟待解决的问题。大部分独立学院以工科和文科为主,而大学物理是所有工科专业重要的公共基础课,承担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任务,并能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培养上也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地位。但目前,独立学院的本科生在学学物理时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对学生的学情及考情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大学物理学情分析

1.大学物理学习中呈现的问题

(1)学生刚开始学习时积极性较高,课堂反应较好,但随着课程的推进,积极性逐渐下降。以大学物理上册为例,在前三章的学习中,学生在课堂上往往能跟上教师的节奏,但到了第四章刚体部分,很多学生听课时显得

比较茫然,出现较强的厌学情绪;学习下册电磁场部分,大部分学生出现听不懂、不会做作业的情况。(2)学生在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对单个知识点的学习,不注意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不清楚各章节之间的关系,对整本书的知识框架缺乏明确的认识。(3)学生在课堂回答问题及课下做作业时,往往利用

高中的公式去解决,没有将高数方法灵活用于解决物理问题,即使有部分学生知道应该用微积分去解决,但在求解过程中出现许多细节错误,还有部分学生将新旧方法混用。

2.问题原因的分析

(1)大学物理在难度上高于中学物理,难度的加深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大学物理研究的是自然界物质的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这里的运动是指最一般的运动,并不是高中时涉及的最特殊的运动,这意味着大学物理在内容上会对高中物理进行扩展,而不是对高中知识的重复;也意味着大学物理在定量分析问题时需要用到矢量及微积分,而高中物理往往不强调矢量,在高数中讲矢量也缺乏相应的物理背景,所以学生对矢量运算掌握得不好。另外,虽然在高数中微积分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但高数求解微积分的题目往往已知被积函数表达式,而大学物理题目大都需要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写出被积函数,并确定积分上下限,再进行定积分运算,这不能机械地照搬公式,而是一项含有自主创造性的工作,显然这样的工作学生处理起来相当困难。学生因没有灵活地掌握微积分导致他们在听课及做作业时出现困难,进而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2)独立院校给予大学物理的学时越来越少,大学物理需要讲解基本的概念、定理、定律,并由于考试的需要,必须涉及对具体题目的讲解,这需要花费许多课时,应用时间更是非常有限,学生脱离了应用听课就会感觉比较枯燥,进而对大学物理缺少兴趣;如果脱离了基本概念、定理、定律,仅讲应用,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同样无法真正理解这些应用。学时的限制让高校教师在讲解大学物理时心有余而力不足,学生也获益较少。(3)学生在高中的物理基础为学学物理做好了铺垫,但也成了学学物理的绊脚石。学生对一些知识存在认识误区,比如,认为适合所有的直线运动,认为能用于求解所有情况下力做功。学生在高中做了大量题目,对一些公式已经熟记于心,由于他们所做的都是适用这些公式的题目,很少接触不适用的情况,就会以为公式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另外,学生在高中为了应对高考,往往把学习重心放在识记公式上,而不是理解知识、发现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知识框架。这样的学习模式导致学生在学学物理时不注重各章节间的联系,不理解物理研究问题的思路方法,从而导致他们觉得大学物理内容“新、多、难”。(4)学生的主观原因也是导致上述问题的重要因素。独立院校的学生往往对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学习兴趣较低,特别是当所学课程有一定难度时他们往往产生退缩情绪,出现玩手机、睡觉、抄作业等现象。

3.解决对策

(1)强调大学物理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区别。教师在第一次上课时就带着学生通过看课本目录的方式大致了解大学物理的研究内容,使他们初步认识大学物理。并将各个章节的关系、主要研究内容介绍给学生,使他们能建立对整本书的知识框架。通过高中的力做功问题让学生明白大学物理和高中物理对同一个问题的研究层次不同、思维方法不同、数学工具不同,大学物理不是高中物理的翻版,而是对高中物理的扩展。(2)强调知识之间的关系,重视学生对基本公式的理解,强调学生改变高中一味背公式的习惯。对于每章的第一次课,教师要先介绍本章开设的目的、与上一章之间的关系、所用的研究思想和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列出这章的知识框架,并要求学生做笔记。例如,学生对大学物理上册中质点运动学、牛顿定律、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比较熟悉,但是往往不清楚其之间的[JP2]深层次联系,对所涉及的公式也是琐碎的记忆。笔者在讲解时就特别注意说明这三章其实就是借质点这一理想模型,说明物体及物体系的运动规律;对运动的研究又分为运动学和动力学,牛顿定律就是动力学的基础,由此能推导出其他规律。在讲解过程中重视动量定理、动能定理的推导,但又不强调学生必须掌握推导过程,这么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真正明白牛顿定律在整个力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了解公式间不是独立的。如果学生能真正明白知识间的关系,就不需要背公式,只用记住几个最基本的公式即可,至于其他公式,是能够自己推导出来的。这一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刚体时获益匪浅。(3)在教学内容上“重基础,宽应用”。在课堂上重点讲解最基础的内容,砍掉那些过深、过偏的内容,并留出时间讲解相关实际应用。讲理论内容时以板书为主,并不使用多媒体,只在最后利用多媒体讲解应用,这种处理方式是因为使用PPT会使学生在心理上有所懈怠,而到最后再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能很好地辅助讲解应用。(4)课堂上增加提问、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JP]

三、大学物理考情分析

独立院校学生大学物理考分往往较低,很多学生卷面分数不及格,考试出现抄袭现象,有些学生考后企图通过人情过关。出现这种情况跟学情有必然的联系,最主要的是学生的主观因素,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教育学生珍惜大学时光,并充实自己,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未来做好准备。教师在出试题时要避开高技巧的怪题、难题、偏题,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定理的简单应用

与掌握情况

;同时杜绝学生妄想通过人情过关的要求,使他们明白有付出才有收获。

参考文献:

[1]梁金荣.学生学习《大学物理》困难原因调查及研究分析[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2013(6).

[2]苏剑峰,牛强.如何提升大学物理教学质量[J].科学咨询,2011(7).

[3]王至正,张宪魁,王河.物理教育学[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

生物学科学情分析篇(2)

妇产科的相关临床医学治疗过程需要对妇科、产科、计划生育等相关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改善综合性的妇产科过程控制,对临床20-70岁左右的患者进行区分,对入院时间进行合理的病情患者记录,改善综合性的有效化的治疗过程控制,实现合理的综合性的有效化的治疗过程控制。采用随机的方法合理的分析临床医学上的相关问题,改善患者的相关临床医学上的妇科症问题,记录患者的入院时间、年龄、用药情况、药物特性问题等等,从而实现合理化的综合性药物周期控制,保证合理的药物时间过程分析。临床上的妇科抗菌药物有甲硝唑类药物,林可霉素类药物以及头孢菌素类药物。通过临床药物的相关分析,认识到产科的综合性抗菌药物的综合性治疗效果比妇科低,妇产科的综合性抗菌药物的综合性使用目的是采用合理的药物治疗加强综合性的药物预防控制,改善患者的综合性妇科诊治过程控制,实现合理的综合性妇产科抗菌药物使用效率控制管理,实现合理化的药物产品的治疗过程控制,提高综合性的妇产科抗菌药物使用比率,加强综合性的抗菌药物的综合性的临床性治疗过程控制。妇产科的抗菌药物相比妇科的抗菌药物使用频率较低,配合合理的联合性药物控制,改善综合性的药物的药效目的控制,加深综合性的使用效率分析,逐步实现合理的有效妇产科的临床医学药物的治疗过程分析。抗菌药物在实际上的综合性临床医学具有一定的适应症效果,采用合理的抗生素药物进行相关的预防过程作用控制,改善综合性的感染效果分析,提高术后的相关病情管理,保证合理的综合性的抗生素的使用效果。采用合理的妇产科病菌的感染情况进行合理的预防控制,加强综合性的、有效化的治病情况干预,改善综合性的临床医学患者控制管理,实现合理的综合性措施分析,从而逐步实现合理化的手术后的患者控制,提高手术前的综合性体质控制管理。因此,加强综合性的术后病菌感染问题的合理化预防控制,改善患者对于每一种抗生素的综合性使用过程,从而保证综合性的•各项措施的合理化应用过程,建立良好的感染根源控制,从而有效化的降低感染•问题的有效控制,防止出现一系列的相关感染问题。对于普通的输卵管的结渣手术中,对于附件的切除术会造成相关的综合性的各项问题的感染,合理的加强综合性的临床妇产科病情控制,防止出现一系列的相关药物控制管理,防止出现一系列的相关药物的抵抗能力控制,从而逐步加深综合性的最大范围的低感染问题的控制,从而逐步降低患者的综合性的治疗时间。

2妇产科的临床医学上的抗菌药物控制

抗菌药物的综合性控制是采用患者的综合性治疗过程进行合理的数据分析,对于抗菌药物需要合理的控制,防止长期用药过程。在抗生素的使用前,临床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过敏实验控制,逐步改善患者的综合性机体用药控制,防止医生对于患者的综合用药情况的不合理分析,造成相关的临床医学上的用药问题。采用合理的综合性治疗过程控制,完善有效化的综合性药物使用管理,防止患者长期使用造成对抗菌药物的依懒性问题,增加患者的联合用药过程控制。对于抗生素的选择应当依靠患者的生殖道内的相关细菌的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从而认识不同的临床患者的不同病情细菌感染问题,通过合理的综合性治疗过程分析,改善综合性的临床医学上的抗菌药物的相关数据分析,认识青霉素、甲硝唑、氯霉素、氨苄青霉素等等相关的妇产科临床医学的抗菌药物的相关临床使用效果。采用合理的药物特性完善综合性的治疗过程。甲硝唑可以有效地抑制机体抑制引道的厌氧菌控制。最合理的抗生素的使用时间是在术前的半个小时,采用合理的综合性手术过程加强综合性的有效药物浓度给药,持续给药的控制,实现合理的伤口细菌管理,是不加深综合性的抗生素的整体治疗。如果抗生素不能合理的控制手术过程中的相关感染问题,需要提前进行合理的使用情况控制,采用合理的抗生素治疗过程控制,逐步加深综合性的机体药性管理,实现合理的综合性的感染伤口的相关问题的有效管理,逐步实现综合性的临床医学控制,防止出现一系列的相关临床治疗的影响。

3结语

生物学科学情分析篇(3)

关键词:情境;科学思维;问题解决;核心素养

山西省初中学业考试命题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及山西省教育厅《关于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育人模式的意见》等相关文件为宗旨,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以山西省教育厅“考改促课改、课改推考改”的思路及“一核·六维·四手段”的命题理论架构为指导,以关键物理能力为要点,以实际行动推进试题由能力立意向素养立意的转变。笔者以2021年山西中考物理试题为例,略谈试题评价取向对学科教学的启示。

一、山西中考物理试题的基本取向

1.试题立意高远,落实立德树人2021年山西中考物理试题延续十余年考改精神,坚持正面价值导向,寓育人于情境、评价之中。首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立德树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严格执行党中央、教育部等相关文件精神,注重渗透“家国情怀”“文化自信”“责任担当”等内容。如将地质公园研学,安全行车教育、嫦娥五号、高铁、“祝融号”火星车等作为试题情境,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增强了学生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其次,严格按照课标命题,充分发挥了中考指挥棒的作用。如以劳动植树、五四青年节歌咏比赛、中华文化日晷、二十四节气、项目学习监测空气质量、自制潜水艇模型等为情境,让学生感受物理、生活、社会的紧密联系,感受中国古老灿烂的古代文化和卓越创新的现代科技。将课程标准所蕴含的全科、全程、全面育人的思想落到实处。2.试题情境新颖,抽象物理本质山西中考物理试题一贯注重情境创设,情境化试题占比为100%。情境设计科学合理,具有多样性、时代性、真实性特点,便于学生抽象物理本质。第一,情境素材丰富,蕴含多元文化。试题涉及社会热点、科技前沿、传统文化、日常生活、劳动、安全、体育、环保、创新等方面,如植树造林、粗盐与胡椒粉、饮水机多档位加热等。第二,试题信息完善,真实可靠。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有效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论证、创新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以生活中电热饮水机为背景,设计了方便人们生活需求的“高温”“低温”两档,原理简单、表述清晰,综合考查了学生对电功、电功率和电热效率等知识的运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试题形式多样,图文并茂。情境呈现清晰、典型而有价值,提供了答题所需的多种信息,对学生解读材料的思维品质要求较高,能更好地考查学生处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如通过呈现实验数据和图象,考查“探究水和盐水凝固点不同”的实验方法及探究能力。3.试题稳中有变,体现思维创新“稳”主要体现在重点知识压强、电功率、欧姆定律、凸透镜成像等核心知识仍占据主要地位,声、光、热、电、力知识板块的分布稳定,题型的设置和分值也不变。这样的试题学生颇感顺手,有利于学生临场发挥。“变”主要体现在对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的考查。如第39题第3小问,从材料中提出问题并作答,这样的设问形式具有开放性,考查了学生阅读、提取、提出、表达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引导教育教学的方向以及学生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变”还体现在阅读量的减少,表达量和开放性的增加。从卷面来看,文字精练,表达直观、清晰,有利于学生阅读和提取信息。增加试题的开放性,要求学生从选材、表达步骤、结论等方面解答。如33题,电路连接全开放,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考空间;35题,检验物体的导电性,赋予学生多种思维可能;37题,借助两张照片中物体相对运动的信息,考查学生分析判断、概括抽象能力;40题,说出超载的一个危害并解释,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解答,考查其对物理知识的分析、类比、表达能力;43题,通过计算,对电路进行设计,且设计方案不唯一,考查了学生从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2021年的试题答案与评分标准采用了分层赋分、按等级呈现的评价方式,凸显了科学评价与人文关怀相融合的理念。

二、山西中考物理试题对物理教学的启示

1.依据课标教材,引导学生在实践、体验活动中发展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的具体化目标,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教师在学科教学中需要把育人放在教学实践中推进。在核心素养视域下,要通过教学活动化、活动教学化、教学活动课程化,将理论知识、情境分析、实践探究等与生活体验有机统一,从而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而将各学科的核心素养整合为能够适应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核心素养。2021年山西中考物理试卷中,多数试题注重课程标准中最基础、最核心内容的考查,力图体现学科知识的实践应用、科学探究、社会科技热点、解决实际问题等学科核心素养的能力与要求;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个性的成长,有利于维护义务教育的公平公正和均衡发展。分析历年来山西中考物理试卷,学生在答题中出现的问题有:审题不清、找不到关键词、运用物理知识不准确、解决方案针对性不强、专业术语书写错误等。因此,教师教学中要在掌握学生需求的基础上,以课标为基准,深入研究并落实山西省中考命题理念。教学中回归教材,让学生课前搜集与本节课有关的教学资源,特别要让学生亲历学习活动以及身边的生活现象,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物理是有用的,有趣的。切忌随意拔高教学要求,练习中增加难题、偏题以加重学生学习负担,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重视课本上的插图、场景,帮助学生建构物理概念,利用课后习题强化对规律的理解,利用课后小实验、小制作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达到还原概念规律的建构过程、知识的结构化和技能迁移的目的。科学态度与责任意识也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可以渗透到试题情境中,对教学有积极的导向作用。2.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对接材料的解读、分析和设问指向一般而言,试题情境包括材料呈现和设问要求两部分。读懂材料是解题的基础,关键在于理清材料的内在逻辑关系。素养立意的试题,既可以使用学生陌生的新情境,又可以使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日常的学习情境。山西中考物理试题借助真实的任务情境,通过深入思考、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物理科学素养。选取实际生活中的新情境及最新科技发展给社会带来的变化,减少了一定量的题干文字输出,减少了阅读量,考查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对知识的了解、认识到建模、创新、应用等能力的考查。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考查学生自主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情境化试题的设计可引导教学方式的改进,将丰富的生活素材引入到教学中,促使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沟通了物理教学与“科技、生活、社会和环境”的联系,有利于促进物理教学中对学生处理信息、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及高质量课堂教学的变革与实施,最终推动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多年的物理试卷分析显示,学生书写不够规范条理,阅读理解、文字表达能力不够完善。因此,教师在试卷讲评课中,可引导学生分析设问的基本要素,通过问题分析找到材料、知识、问题、生活之间的内在逻辑,进一步生成试题答案。加强阅读和物理语言运用的训练、拓宽视野,多读书,尤其是多读教材,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要使学生养成书写格式规范的解题习惯,教师在解答例题时书写格式必须要规范;要让学生在做简答题时,写出公式或原理,做到有理有据,思路清晰,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多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强化学生“写”的条理性和完整性,以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熟读教材、阅读科学方面的课外书籍,用好教材中的文字练习题、例题来规范学生的解题格式,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也可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取典型或模拟真实情境,从情境中提炼知识并挖掘事物的本质,使之能找准研究对象、抓住问题的关键环节,用相应的物理规律解决情境中的问题,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通过情境与知识的相互转化、学会去情境化等简化、建模的策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能力。3.重视问题解决,引导学生解构、重组、建立网络化的结构知识是载体,素养是目标。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正确理解和掌握,是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前提,也是物理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组成和基础。山西中考物理试卷对《课程标准》中物理能力的考查情况如下:试卷对理解能力的考查占比53.75%,对应用能力的考查占比35.00%,对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占比11.25%。试题坚持素养立意,深入“模型建构类”“结构不良类”“问题解决类”试题的考查,加大开放性试题的考查力度,尊重了学生个性认知,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物理知识并用准确语言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2021年山西中考物理试卷分析显示,学生在解答42题的过程中,数字运算能力薄弱,解题格式不够规范。41题的作图解答随意性强,不够严谨准确。在解35、40题时,研究对象不确定、抓不住问题的关键点,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述能力十分薄弱。这样的试题要求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而不是简单地记忆和再现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强化知识的结构化构建,形成深度学习机制,把知识内化提升形成观点,进而形成物理观念。备课中不仅备双基,注重课程内容的整合,还要强化广义备课,备科学方法,让科学方法显现化,用方法促进知识结构化,提升学习力。在复习课中,不能只给学生简单罗列知识点,而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科的内在逻辑,为学生提供梳理知识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宏观整合和微观剖析活化必备知识,提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教学、单元或总复习阶段,教师可以抛出一系列层层递进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并让学生在迁移和比较物理方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思维。当学生遇到不容易理解的问题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亲自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索问题的答案,从而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也逐渐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同时教师还应当在物理教学中融入适当的人文关怀,和学生一起聚焦科技前沿知识,以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科学态度,让学生走进社会生活,关注民生问题,感受社会责任,让物理教学变得更有温度。

三、小结

生物学科学情分析篇(4)

注重核心素养 学科特色鲜明

2019年5月4日下午,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物理科目顺利开考。考试结束后,市教育考试院邀请了相关专家、学者从试题内容、物理观念、思维探究、真实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对物理试卷进行深度评析。专家一致认为,今年物理科目等级考依据“一核四层四翼”的评价体系,凸显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考查内容,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彰显素质教育的导向,体现“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

一、注重基础知识和主干内容

全卷共20题,分为选择、填空、综合三类题型。其中,力学约占46%,电磁学约占33%,热学约占11%,光学和原子物理约占10%。实验内容分布在全卷中,总量约占20%。试卷结构稳定,覆盖面大,注重物理学科基础知识和主干内容的考查,内容分布合理,有较高的区分度,试题难度与学习水平要求基本吻合。

二、关注物理观念和物理思想

不少试题情景新颖,构思巧妙,重点考查考生对物理学科本原及核心的理解,落实了对物理观念和物理思想的考查。如在神舟十号上测量质量的试题,只要考生对航天员的受力、加速度与质量三者的关系理解清楚,直接运用牛顿第二定律,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又如综合题中,要求考生将光电效应的理论在力学情景中进行迁移和类比分析,突出考查了物理学科的基本思想。

三、着眼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

试卷注重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考查。较多试题考查了科学思维中的模型建构能力,如对安培力的考查,虽创设了一个新的情景,但其本质还是考查同向、异向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少试题强调对科学思维中逻辑推理能力的考查,既重视符号推导为主的演算,又重视文字表述的问题回答,能较好地甄别出考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水平;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则在实验试题中体现得比较充分,既有关注实验过程的探究细节,又有实验误差分析的探究过程。

四、聚焦真实问题的解决能力

生物学科学情分析篇(5)

关键词: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实验探究;整合发展;“超重与失重”

1问题提出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四个方面。

在教学设计中要促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整合发展的这一目标,需要根据对课程目标和实际学情的分析,系统规划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和关键节点,科学引导学生核心素B的发展。在科学教育领域,可以通过围绕实验探究中的提出科学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方案,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做出解释,以及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实践过程,来统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整合发展。

2“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案例

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超重与失重”为例,展示以实验探究为主线,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整合发展为目标的教学设计。

2.1提出科学问题

[播放视频1]教师播放聂海胜和王亚平在太空舱内进行高难度动作的视频:悬空打坐与大力神功。

[提出问题1]太空中的生活非常奇妙,为什么宇航员在太空中可以轻而易举的完成这些高难度动作?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

[播放视频2]教师播放游乐场内跳楼机的视频。

[提出问题2]坐过跳楼机的同学会感受到自己身体和座椅之间压力的变化,为什么会变化呢。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哪里还有这样的感受?

[学生作答]电梯在启动和停止时;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时。

[播放视频3]教师播放视频:电梯中有一台秤,台秤上放一重物,电梯从一楼上升到六楼过程中,台秤的示数在不断变化。

[提出问题3]台秤的示数表示台秤所受到的压力的大小,当电梯静止时,压力的大小(称为视重)与重物的重力(称为实重)大小相等,但在电梯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示数为什么会在向上加速和向上减速过程中,发生不同的变化?

[提出科学问题]重力怎样测量?视重与实重在所有情况都相等吗?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三段视频,第一段王亚平的空中授课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探索科学问题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第二段视频是学生生活中亲身体会的经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第三段视频充分利用了实验现象让学生形成了感性认识。三段视频层层推进,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学生自然提出重力如何测量,视重与实重之间关系的科学问题。

2.2形成猜想和假设

[学生体验]学生桌上都有一个砝码盒,学生将砝码盒放在手上,猛地向上、向下运动时,体验砝码盒对手压力的变化。

[分享体验]手感受到的压力会随着运动的不同而变大或变小。

[分析现象]通常我们会用台秤或弹簧测力计来测量物体的重力,但是我们实际测量时,台秤测得的是重物给其的压力,弹簧测力计测得的是重物给弹簧秤的拉力,这个压力和拉力即为视重。在静止状态时,重力和压力或拉力相等,即视重=实重。实重是指物体实际上所受的重力,是由物体的质量和物体所处的位置决定,即G=mg;视重是指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引出概念]在刚刚的视频3中,当电梯静止时,视重=实重;当电梯刚刚启动,向上加速时,台秤示数变大,即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超重现象;当电梯向上减速时,台秤示数变小,即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失重现象。

[提出问题]超重与失重状态,物体的重力会改变吗?

[学生回答]重力不会改变,改变的是视重。

[教师追问]视重在什么情况下大于重力,什么情况下小于重力呢?超重与失重与哪些运动参量有关?

[表述猜想]根据播放的视频和体验实验,引导学生准确表述猜想:①超重与失重与速度方向有关;②超重与失重与加速度方向有关。

设计意图:从视频到亲身体验,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感性认识,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抓住问题的实质,视重和实重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的转变。学生在对实际问题展开分析的基础上,引出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在猜想过程中,强调要基于证据展开猜想和准确表述的习惯,体现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科学思维应基于经验事实建构概念;基于事实证据展开推理的特点。

2.3设计实验与制定方案

[布置任务]教师布置实验探究设计任务,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验证:①超重与失重与速度方向有关;②超重与失重与加速度方向这两个的猜想是否正确,并请小组汇报讨论后的实验方案。

[实验器材]弹簧秤,钩码。

[注意事项]弹簧秤需调零;弹簧秤拉力不超过弹簧秤的最大量程;称量钩码实际重力时要使钩码保持静止。

[实验方案1]小组进行分享:为了检验超重与失重是与速度方向有关还是与加速度方向有关,我们小组分别进行了四种运动状态的实验:向上加速、向上减速、向下加速、向下减速,在这四个过程中,分别记录弹簧秤的示数(即视重)与实重的关系。

[实验方案2]小组进行分享:我们小组除了研究了上个小组的四种运动状态下的视重与实重的关系,即超重与失重的条件外,还研究了匀速上升和匀速下降过程中,弹簧秤的示数。

[分析实验方案]全班师生讨论两个方案,实验方案2的设计更加全面。

设计意图:在猜想的基础上,教师提供给学生建议的实验器具,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小组间不同实验方案的分享和分析,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实现思维的互补,让学生们学会从更完整角度设计实验方案,并促进学生实验方案设计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的整体提升。

2.4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做出解释

[获取和处理信息]学生设计实验表格,对实验数据进行记录与处理(见表1)。

[分析论证]学生基于实验过程中获得的重要证据,进行分析论证。例如:在速度方向均为竖直向上时,三种运动状态,得出的视重和实重的关系均不一样,超重和失重的结果也不一样。但是,在加速度方向相同的情况下,例如向上加速和向下减速,加速度方向均为竖直向上时,得出的视重和实重的关系一样,超重和失重的结果也一样

[得出结论]学生在分析论证基础上,得出结论:超重与失重的现象与速度方向无关,与加速度方向有关,上升加速或下降减速时,超重;上升减速或下降加速时,失重。

[教师追问]超重时,视重能不能无限大呢?失重时,视重是否有极限呢?

[分析论证]理论上,超重时,视重是没有极限的,但在实际生活中,需要考虑到器材的承受能力,因此视重是有极限的;而失重时,视重的最小值就是零。

[引出概念]当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为零的情况,称为完全失重现象。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主O计实验方案的基础上,设计实验记录表格,掌握获取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并逐步养成基于证据开展分析论证,从而得出结论的习惯。有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对超重、失重、完全失重概念的理解。

2.5理论论证

[教师提问]教师指出上述结论是实验结果,若想得到一个完备的结论,离不开理论的推导,在研究力和运动的过程中,应该应用什么物理规律进行分析?

[引导理论论证]教师给出向上加速情况的分析过程,让学生自行分析向下减速,向下加速和向上减速三种情况。

[得出结论]学生在理论论证基础上,得出结论:物体产生超重现象的条件是:加速度方向向上;物体产生失重现象的条件是:加速度方向向下,超重或失重现象与速度方向无关,与加速度方向有关。

设计意图:在实验分析的基础上,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展开理论分析,从科学本质上展示了在科学发展过程中实验和理论论证的同等重要性,也告知了学生在实验和生活中的任何问题,都应可以用已学的知识去解释。

2.6对结果进行应用、交流、评估、反思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并小结在知识和方法上的收获。

[评估反思]教师布置两个任务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①一纸带挂住钩码,说明纸带能够承受钩码的重力,是否能够应用今天所学知识让纸带断裂;②两本夹在一起的书,由于静摩擦力,很难将两本书拉开,是否能够应用今天所学知识很容易将两本书拉开。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自己对学生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和反思,课堂小结关注了学生在知识和方法上的收获,并通过两个实际问题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和反思,注重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3教学反思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要品格和关键能力。实验探究不仅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在物理教学中也可以通过围绕实验探究,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形成物理观念,培养科学思维,学会合作交往,培养科学态度和责任,关注实际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整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前程.积极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物理教学[J].中学物理,2016,34(3):1-2.

[2]郭玉英,姚建欣.基于核心素养学习进阶的科学教学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11):64-70.

生物学科学情分析篇(6)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飞速发展与进步,药学研究水平越来越高。其发展主要依赖于药物分析技术,药学研究对我国医药事业开发、创新、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促进意义,能够间接提升我国经济水平,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健康保障水平。

 

一、药物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

 

(一)药物化学概念

 

所谓药物化学主要是将化学分子原理应用于药物研发,从科学角度分析化学药物的基本构成、生物效应及相应药性原理等相关内容,用于新类型药物研发。药物化学研究需要两方面来共同促成,其一是生物学,另外一方面是化学,其在药物研发中主要明确药物的活性物质或药性机制,分析患者用药治疗后,药效对机体的代谢作用,及机体对药物的适应情况及吸收情况等。

 

(二)分析化学概念

 

所谓分析化学主要是指对物质中相关药物成分、不同结构含量等进行测量,将测量的物质指标进行化学分析,其属于物质化学分析的一门科学,除此之外,有关于物质成分测量所用仪器也包含在内,属于分析化学的一部分。分析化学中对药物成分进行测量分析的方法被称为化学分析法,这种方法在测量过程中主要应用天平和所要测量的物质及试剂,将其用玻璃器皿盛放,将所测量的物质成分计量指标与测量过程中出现的化学反应两者相互对应分析,以此得出结论。另外一种分析方法即仪器分析,这种方法在满足上述作用的同时还能够进行微量分析及形态、结构分析等。

 

二、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发展及作用

 

(一)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发展

 

早在19世纪,物理化学这一概念被提出,并且于30年代和40年代蓬勃发展。物理化学概念被提出后科研人员研制出了磺胺类药物,投放于临床治疗,响应效果较好,对患者的预防感染及临床治疗均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在投放应用的10年内,β内酰胺类抗生素研发技术逐渐完善。于19世纪40年代有相关研究人员研究出了抗菌药物的药性、活性及药物机理等,将其与药物成分及结构等相关内容相互融合,用于新药的研制,就此不同种类药物越来越多。于19世纪末时,通过研究人员的努力,对于新药的研制不再仅依靠药物活性机理及其成分结构方面入手,新药的不断研制也是物理化学逐渐认识的过程,研究人员能够明确大部分种类药物在机体中出现的生化效应,能够明确不同类药物应用于人体其活性及产生的药效,就此于19世纪末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病症患者的实际患病情况入手,分析患病原因,实现新类型药物研发,对症下药治疗。

 

于20世纪分析化学理念被提出。分析化学除了分析方法以外,其能够用于新药研制主要依赖于分析仪器,在不断探索发展的过程中,仪器分析方法逐渐占据主要地位。在整个20世纪中,40年代至80年代之间,出现了三大重要学科领域,即材料学、环境学和生命学科,这三大学科通过与仪器分析方法联合应用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成就、完善了分析化学,促进其发展进步。从当今环境来看,仪器分析方法又与计算机信息科技相互联系到一起,以计算机为载体、以网络信息为媒介,将分析化学中测量的数据、信息进行整理、收纳,最终录入电脑,实现信息传输及智能分析。目前,信息化仪器分析中最具代表性的即为传感器的发现及图谱快速检索和实验室自动化等。

 

(二)物理化学及分析化学的作用

 

从不同角度来讲,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的作用存在一定差异,是不同的。物理化学更偏向于药物活性、机理及药性和机构的研究,极大促进了早期药学的研究与发展,为后续的新类型药物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20世纪内的分析化学主要是用于药物成分、剂量的测量及化学实验反应研究,其属于实验方法的一种,并且在仪器分析发展进程中,挖掘了与药学有关的不同学科,为药学研究提供更全面、系统的理论支持,促进药学研究。当前,仪器分析法融合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了仪器分析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其具有测量分析数据准确可靠、操作迅速等优势,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仪器设备购置昂贵并且对仪器操作者要求较高,操作繁琐,这些都是局限性。从大方面来讲,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的丰富及发展对于我国药学研究均具有一定促进作用,通过对不同药物运作机制的研究和不同药物成分实验研究,研发了不同类型的新药物,将其用于临床治疗。

 

综上所述,药物化学和分析化学是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在不断发展中融合不同新技术,为药物研发、临床治疗及医疗事业的发展都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学科学情分析篇(7)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256-01

高中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学生学了物理却难于进行物理思考,即缺乏运用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方法和物理语言分析物理问题的物理能力。因此,高中物理教学应高度重视学生物理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应努力挖掘概念内涵,通过物理实验、具体事例分析、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等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物理概念。要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应用等,培养学生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在培养学生主动运用物理概念、规律分析具体实际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首先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然后用物理概念、规律进行思考,做到分析有据,即要解决的问题应与物理知识挂钩,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等进行判断和推理。要通过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概念、规律和模型等知识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物理过程和情境,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逐步学会灵活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一、注重过程与方法,把握物理概念教学

物理学是一门严密的理论科学,它以物理概念为基石,以物理学定律为主干;物理学是一门定量的精密科学,从物理概念转变为物理量开始,它利用种种数学表述手段为理论与实践开辟道路,使物理学的结论可随时加以严格检验。从物理学的学科特点看,由于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人们除了利用实验和逻辑思维的方法去发现或建立新的理论外,还必须借助于直觉思维去推进研究工作,把科学思想方法与物理学的学科特点有机结合,从而形成物理思维能力。

物理模型和物理概念的形成有其源泉,这个源泉就是客观的运动着的事物,然而它们与事物的原型却又不同。这就是物理思想方法的核心与灵魂,也自然成为了学生在理解与把握上的难点。对于纷繁复杂、纷至沓来的物理概念,学生的心理准备就暴露出了明显不足,他们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与把握因此而显得浅显而不深邃,零碎而不完整,平面而不立体。所以,促使学生懂得引入新概念的目的是物理概念教学的关键问题和当务之急,要让学生充分明确物理新概念的教学要研究和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物理新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说明了什么问题;启发学生比较和区别新老概念的不同。

形成概念需要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深入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新概念置于不同的物理状态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并不断地完善和充实,从而使学生在主动学习和具体的物理情境中加深对概念的认识与理解,并向立体发展。学习物理要从最基础的概念、理论着手,对物理概念尤其马虎不得,要仔细抠到每个字的含义,一丝一毫的错误都有可能导出完全相反的结果。

二、注重科学思想方法,突破物理定律定理教学

所谓思想方法,是指在处理问题中所用到的具有条理性、抽象性、解析性、技巧性的思维方法与技巧。它的条理性,表现为它是严谨和规范的;它的抽象性,表现为它具有提升和精炼思维的作用;它的解析性,表现为它具有启发和解释问题的作用;所谓技巧性,表现为它具有简化和方便的作用。思想方法本身,是主观的,能反应人的思维质量和思维技巧,带有很大的个性倾向,与个人的风格和思维习惯相关,可以个人独创,但一些好的思想方法,被多数人认可,可以共享。

在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一些学生在学习定律和定理过程中,把兴趣和注意力几乎都集中在它的最后结果上,而对定律和定理的研究对象、对定律和定理所适用的范围以及使用的条件都忽视了,并且把定律的实验过程和定理的推导过程以及实验及推导过程的物理思想方法也忽视了,结果导致乱套公式,出现错误。

众所周知,定律和定理是一种在“理想状态”下形成和产生的结论,因此其既是有一定的条件,也是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其在物理过程中把各物理量之间的变化规律都反映了出来,因此它既有一定的对象,也是有动态的。在定律和定理的教学中要凸显其本质,教师就必须认真确定好研究的对象、详细分析好物理过程、深入讨论好适用的条件。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高中物理教学应切实重视渗透物理定律和定理,这是一个学好物理的重要环节。对于遇到的物理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首先对物理过程、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和确定,在此基础上再判断和确定适用何种原理。这是一种相对规范的物理思想方法,对一般的物理问题和困难的物理问题的解决都有很好的作用。通过对科学方法的不断了解、积累和熟练,能使学生形成一种借助于科学方法获取物理知识的心理定势。这样,学生就能够以快捷的速度去获取知识,深刻地领会和掌握知识,牢固地记住知识。还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对问题的敏感性,并能够用科学方法迅速地抓住问题的要害,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一种心理定势,就是学生能力的表现。所以掌握科学方法,不仅与学生获取知识的效率有关,而且与学生能力的发展直接有关。

三、注重科学方法渗透,提升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