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8 17:09:0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学中段语文教学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中占据重要地位,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教学,促使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文教学知识,在朗读中锻炼自身表达能力。朗读并不是简单的复述,教师应注意给予学生相应的朗读指导,使其感受朗读中蕴含的语感、情感、美感等内容,以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朗读目标定准确
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朗读也是如此,对于小学中段的学生而言,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结合学生实际认知情况,科学制定具有层次性、规律性的朗读目标,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阶段朗读目标,以正确朗读为准,侧重于生僻字、词的学习;第二阶段朗读目标,以流利朗读为准,在清除朗读障碍的基础上,了解文章的主要意思和基本思想;第三阶段朗读目标,以感情朗读为准,即在了解文章主要思想、情感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第四阶段朗读目标,以学生能力提升为主,即帮助学生通过朗读获得语言积累。
二、感情范读师先行
就小学中段学生而言,对于教师存在较大的教学依赖,因此教师应积极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通过有感情地范读,引导学生的感情朗读行为,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教师范读等同于给学生做出了榜样,学生在进行自我朗读练习时,会不自主的与教师范读进行对比,发现、提出并解决朗读中的问题,从而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
三、逐句领读授要领
小学生受年龄限制,对于事物缺乏系统的学习认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领读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朗读能力和习惯。教师可选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将其分解对学生逐句进行朗读指导,具体包括咬字清晰、重音朗读指导、停顿朗读指导、语气和节奏的控制掌握,以及情感的表达处理等。通过这种逐句领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于朗读技巧具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从而在耳听口述的训练下,提高学生对于朗读的敏感性,最终促使学生形成相应的朗读习惯,在学习陌生的文章时,也可以参照以往的朗读学习经验,完成相应的文章朗读学习。
四、巧用齐读共成长
齐读是班级同学共同朗读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学生可在朗读表达的同时,对比他人的朗读,在对比中互相纠正错误、学习经验。齐读相对弱化了学生的个体性差异,部分语感较差,个读表现不佳的学生,可以在齐读中放心地进行自我表达,从而不断提高个人朗读能力,消除自卑、胆怯等不良心理,在和谐、轻松的集体学习环境中,促进学生整体朗读水平的提升。并且齐读作为课堂集体活动,有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对于学生总结朗读规律、提高阅读技巧、以及感受朗读乐趣,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对于教师而言,齐读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整体朗读水平、发现学生朗读主要问题,从而对朗读教学做出针对性调整,以提高朗读指导的有效性。
五、创设情景入情读
小学生天性好动,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渴望通过自己的方式对新事物进行探索。事实上,教师范读、领读均会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学生基本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朗读学习探究,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表达,从而推动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通过创建不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由境入情,通过自己的理解完成文章的朗读,以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
《李广射虎》一文是由《塞下曲》一诗引出的,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借助古诗和故事设置教学情境,从而将学生带入到文章描绘的故事之中,使学生对于故事内容产生更为直观深刻的理解,以提高学生的感情朗读能力。教师在情境设置过程中,应重点把握故事环境气氛的设定,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披文入境进行朗读。
六、多种方法巧运用
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对于丰富学生学习体验、强化学生语文学习理解、提高学生综合语文表达能力意义重大。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科学看待不同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朗读行为,通过多种朗读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从而使学生更加充分的感受朗读的乐趣,并逐渐养成爱好朗读、热爱朗读的语文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段阅读;目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1-0251-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语文课本为凭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生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学生在阅读中表现出的是个性化行为,教师的分析无法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活动中,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加深阅读的理解和体验,做到有所思有所悟,使情感得到熏陶。要注重学生心理的独特感受,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生一道体验语文的魅力。
一、中段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
中段阅读教学处于小学低段和高段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的重要性就在于它的过渡性,从第一学段到第三学段,知识由浅入深,内容由简单到复杂,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逐渐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个性化行为的培养尤为重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即在阅读活动中让学生自我探究和体验,强化阅读能力,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整体水平。在中段阅读教学中,低效行为依然存在,一些教师无法把握教学目标的准确性,有的甚至模棱两可,致使学生在知识积累、情感体验、能力提高等方面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其关键原因就在于语文老师对于中段阅读教学的课程目标不明确,导致在运用教学策略方面针对性不强,甚至出现偏差,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所以,探究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的目标与策略,旨在聚焦课堂,指导中段语文教师明晰中段阅读教学的课程目标及重点,并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推动区域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基于语文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应抓住三个要素
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是一个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为目的,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提高感受、理解、赏析、应用能力为重点,相互联系,不断提升的目标体系。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的重点目标,一是培养小学生独立阅读的基本能力;二是达到一定的阅读量;三是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将基于新课标要求,进一步明晰小学中段(3―4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结合教学实践,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重点要抓住三个要素:第一,学生的感受能力。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第二,理解感悟能力。能结合课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文中表达的作用。把握课文大意以及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在文本表达的思想情感,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第三,知识积累能力。积累所学课文中优美词句和课外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以上,养成读书的习惯,乐于与人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探索行之有效的中段阅读教学策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就是完成阅读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方式方法。中段阅读教学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情境教学,激发兴趣。优质的课堂教学来源于对课堂的高度掌控和操作。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之间互动过程。教师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力争创设适应学生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教师的教学目标明确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了,自主合作探究就越容易开展。创设情境的基本思路: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和改善学生的学习情趣,以建构具有教育性、感染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的活动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更好地体现课堂教学中的积极心理。
2.合作交流,体会感悟。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让学生在这一阶段更多地学会与他人交往的能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比如教学时让学生以组或班的学习形式进行讨论,抓住中心词或中心句,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然后让他们体会和感悟,并尊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他们从文本的字里行间感受语言的优美。
3.质疑问难,突破难点。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一定存在疑难问题,如果解决不了,就需要教师及时点拨引导,质疑讨论,围绕确定的探究焦点,引导学生再次深入读书,寻求问题解决。课堂中,问题出现的地方,往往是课文的难点所在。教师不能草草收兵或避而不谈,要有针对性的突破难点,可以采取随机提问、深入交流、点拨导学、多读感悟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地显示学生的思维过程,继而让学生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在结合全文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导致疑难的原因,使难点得到有效解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依照这样的思维过程,课堂教学疑难将很容易被清除。
4.拓展延伸,巩固提高。《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从而丰富语文课程的内涵。”小学中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并具备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优美语言的能力。作为老师,我们就不能为了赶进度而只注重教材,忽略拓展延伸环节,阻碍和影响孩子们的丰富想象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发展,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借助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条件,正确诱导,让课堂焕发生机,让幼小的心灵,迸射出思维的火花,从而点燃生命的激情。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有效性
1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现存的问题
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问题虽然在不断的探索以及研讨,但是一些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教学目标设定过大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三维目标不仅涉及了知识和方法,同时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也作为重点,但由于现实的一些阻碍,往往没有将其科学的统一起来,而是经常把三者单独的割裂开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把培养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作为教学目标。这些目标都过于的抽象并且广阔,这种教学目标可检验性较弱,让学生有种不切实际的感受。因为这种抽象的教学目标不能够检验教学是否达到了最初的目的,所以导致教学过程中引发许多问题。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新课标拟定的教学目标过空洞过宽广,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对教学目标把握不到位,也不知道怎样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并且由于外界的因素许多创新型的教学方法也不能得到应用,比如实际活动会担心安全问题[2]。同时,忽视教学目标也成为常态。很多老师都把教学目标只写在了教案上,在实际的教学中凭着自己的性子上课,并没有根据提前设定的教学目标来进行教学,有一种胡乱一气的感觉,通俗的讲就是:“走到哪里就在哪歇”,导致教学无秩序,从而极大的降低了教学效率。
1.2教学方法不切实际
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也是原因之一。不难发现,在教学实践中,仍然有一部分语文老师只把汉字、句子这一些基础知识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而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有效性的研究都被教师所忽视。分数成为了唯一标尺,忽视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从而引发了教学和实践脱轨,学生学习能力不能得到锻炼,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也总是处于低下的状。在以前的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本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仍然采用不恰当的模式来教学,学生们的阅读自信心难以建立,这些因素都影响了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用多媒体没有坚持“适度原则”。小学生作为自控能力较差的群体,注意力难以集中。在很多地方,教师的多媒体教学还处于初级的水平,不能够自如的使用多媒体,导致在阅读教学中没有发挥作用,同时在当前小学中段语文教学中,盲目性、重形式轻效果的多媒体课件随处都是[3]。这不仅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影响,同时对阅读教学的进步存在着阻碍。甚至为了实现这些教学点,超额的运用各种各样的多媒体,并加入了图画、音乐等形式。尽管这种教学过程看似多姿多彩,综合性与广泛性也具备,但是学生却不能够通过课文本身的阅读和体会增加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受,也是有违我们阅读教学的初衷和本身的。
2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导致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存在以上问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2.1教师专业素养匮乏
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专业化的设计、计划、组织。这都需要教师用自己的知识储备作为基础来根据教学背景,拟定教学目标,开发课程资源,选择教学方法和设计教学过程,这都需要极高的专业素养。教师的知识素养,先进的教育观念,都属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会影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目标的设定,专业素养匮乏的教师则会采用传统的教学目标,相反专业素养较好的老师则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教学情景来设定。教师不仅仅要具备专业知识,教育理论更加要有教育创新,教育科研的能力。创新型学习是提高教师自身能力是关键点,自身能力的提高才能更好的在教学中发挥促进作用。教学活动必须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教师能够在教育实践中推动着教育目的实现,从而影响着学生身心发展。教师的思想观念和对教材的熟悉程度也是影响教学的原因之一。现在大部分的教师尤其是任教多年的教师更喜欢不备课就上课,总是拿着参考资料书就开始讲课,没有深入的分析文本,根本没有将文本分析透彻,也没有深究文本的内涵。这些原因都导致教师只会拿着书本上课,典型是旧式的教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匮乏会导致教学目标设定不明确,不符合实际教学情况。
2.2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的局限
学生的身心发展主要分为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小学生的身体发展主要包括肌肉组织、大脑和神经组织。小学生的肌肉组织发展不强壮,并且容易疲劳,大脑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也较短。而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包括:创造力、观察力以及入学适应问题、以及为难情绪等。所以,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发展一直都在相互影响。并且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小学阅读教学的更好实施有很大的影响。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这个阶段的孩子从喜欢图片式的文章到喜欢语言式的,他们的思维也开始具有多维性和可逆性。在现实的阅读教学中,有的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厌恶的感觉,只要一碰到阅读题都会用一种不端正的态度去对待,有的甚至直接放弃,可想而知这样的学生阅读水平是多么的堪忧啊[5]。再则,在阅读课中,由于教师忽视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规律,采用固定死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中感到枯燥、乏味。
3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为了解决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现存问题,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法。
3.1目标牵引法
为了解决在小学中年级目标设定过大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前期艺术铺垫,层层递进。阅读中的铺垫能够引导学生走进文章深处。其次,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不仅要做到丰富多彩更要做到恰到好处,在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自信的前提下拓宽他们的眼界。最后,一定程度的延伸知识。阅读是增加学生们的知识量和拓宽知识面,所以书本上的阅读不能作为唯一,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常常给他们课中、课后延伸。
3.2感同身受法
到现场感受实景。情景教学问题出现在1933年杜威所写的《我们怎样思维》中,他认为:“引起儿童的好奇心是反省思维建立的关键”,创设情境能够使学生能够快速融入其中[6]。例如有老师在上二年级下册的《开满鲜花的小路》,就把学生带到操场去真实的去感受美景,寻找美色。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发现能力。一堂好的阅读课能够通过文字让学生身临其境,能够感受到语文带来的快乐与触动,能够被文章所传递的精神所感染。这就是语文的魅力。所以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要学会用心教、用心学,使教师和学生的心联系在一起才能够真正的使他们体会到阅读的快乐,语文的奥妙。
关键词:课堂提问;小学语文;有效性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想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的作用。课堂提问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巩固,还能及时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给教师,对语文课堂中的教与学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当注重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一、构思提问内容
小学语文教师想要加强课堂提问在教学中的有效性,就要对课堂提问的具体内容进行相应的构思,只有将课堂提问的内容进行明确设计规划,才能保证课堂提问的有效实施。其中,对课堂提问的内容进行构思的最主要环节就是抓住提问的关键之处。
某小学语文教师在给学生讲解《草原的早晨》时,就对课堂提问的关键点做到了合理把握。在讲解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在课堂提问中的关键点就是“草原”及“早晨”,这也是这篇文章贯穿全文的内容。该教师在提问中向学生提问“草原的早晨与自己生活之处的早晨有什么不同”,这时,学生就会根据自己在平时生活中的积累及课文中的内容进行思考。学生在思考中会去想自己每天早晨看到的景色是什么样的,草原的早晨会有什么样的自然风光,与自己见到的早晨景象有何不同之处。这样,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就会带着提问中的关键点进行学习,很好地掌握课文内容。该教师对于提问关键点的把握,有效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
二、增强提问实效性
要想增强课堂提问的实效性,就需要教师在提问时把握提问的具体时间,并对课堂提问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
某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对于提问的具体时间点及内容比较重视。该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对学生进行提问,这时提出的问题主要是一些重复记忆的问题,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生对于前一天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课堂教学进行到中段部分的时候,该教师所提问的问题大多是比较灵活的,具备一定的发散性和思考性。这种提出内容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全面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进行到尾声的时候,该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则偏重趣味性和生活性,以免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该教师在讲解《小松鼠找花生果》的时候,在课堂教学的末端,对学生进行提问。该教师问学生是否见过松鼠,自己想象中的松鼠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并带来了一只真的松鼠给学生进行展示。这样一来,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都集中在小松鼠上,不仅对课文内容加深了相关理解,也能增加他们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该教师这样的提问方式,对于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依据原则进行提问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提问的过程中,要注重遵循相应的提问原则,这样才能让提问变得更加具有实际意义,也具有一定的规范化性质。
某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很注重民主提问的原则,该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没有将自己放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而是与学生之间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只有自己与学生之间保持平等地位的时候,学生才会有兴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才敢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该教师在讲解《母亲的恩情》一文时,在对学生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没有单纯抛出问题让学生解答,而是与学生保持平等的地位。该教师问学生,母亲对自己有什么样的帮助,在生活中对自己有什么样的影响,恩情是如何体现的。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前,该教师先是回忆了自己的母亲是如何照顾自己和帮助自己的,对自己有什么恩情。学生在该教师的回忆及讲述下,感受到了教师与自己是在平等地位之上,并踊跃回答问题,讲述自己的母亲对自己有什么样的恩情。该教师在民主提问的原则之下对学生进行提问,不仅加强了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不仅保证了课堂提问的实际意义与作用,也很好地促进了自身的教学合理进行。
除了上文提到的民主提问原则,小学语文教师在提问时还要注意相应的趣味性原则和启发性原则。只有遵循相应的提问原则对学生进行提问,才能保证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实施。
综上所述,课堂提问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想要加强教学就要保证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实施。在进行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相应的提问原则来进行,还要对提问的内容精心构思和设计,并且要注重提问中的实效性。只有做到上述几点,课堂提问才能真正发挥自身作用与价值。
参考文献:
[1]郭洪涛.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实施策略[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05).
小学语文教学可多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升入中学后能迅速适应中学的学习。
1、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养成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的习惯(做到每生有一本字典和成语词典);养成书写规范、工整,格式行款正确的习惯(可要求学生坚持练字):养成课外读书看报的习惯;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养成看书做笔记写批注、随时积累有用知识的习惯;养成订正错误、修改文章的习惯(可备纠错本)。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学生如果能在小学阶段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那么升上中学后就能更快地适应任务繁重而节奏快速的学习。
2、高度重视学生自主意识与自学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法指导。中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增加了,难度也加深了,知识点增多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自学能力。因此,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应有意识、有步骤地教给学生一套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如怎样抓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单元小结”五个环节;怎样掌握好基础知识;怎样进行文段阅读;怎样做好知识整理与归纳;怎样运用科学记忆法提高学习效率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自学,充分动脑、动口、动手,鼓励学生勇于质疑问难,教师则抓住契机,巧为点拨,为学生释疑解难。总之,教师要尽力使学生消除依赖心理,培养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精讲精练,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进行精细阅读。要有选择地把某些问题留给学生自己思考,不要因害怕学生掌握不好知识而把全部问题讲透讲尽,要相信学生有能力自己去找寻答案。例如《夜莺的歌声》一课,文中许多地方都能体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如果每一处都进行详细的分析讲解,则会使教学过程变得沉闷而低效,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小夜莺与德国军宫周旋过程中有几句答话相当巧妙。“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教师可抓住这几句话让学生有感情朗读,结合课文背景进行分析理解,就能看出在这几句话里小夜莺既保护了群众,又在敌人不易觉察之中戏弄、痛骂了敌人,充分显示了他的沉着、冷静和机智。在此基础上可让学生举一反三,自己找出其他能体现小夜莺机智勇敢特点的地方来分析理解。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主动意识;进取精神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1―0069-02
在小学语文新课标的指导下,笔者通过反复琢磨,构想出一套对小学语文课进行探究性教学的思路,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加以应用、总结、修正、提高,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新的学期,笔者几乎每天都被一些东西打动着:下课铃声响了,学生恳求着:“老师,迟一点下课好吗?让我们再合作一次!”第四学习小组的学习心得上写到:“通过第四单元的自主学习,我们真正体会到了语文学习的无限乐趣。”二(1)班的郑××同学在心语里写到:“我太喜欢新的语文课了!每天都怀着急切的心情盼望着下一节语文课!”二(2)班张××同学在随笔里写到:“这就是语文课,她让我自信、洒脱、有个性、有进取精神,我每天都沉浸在语文学习的快乐中。”……快乐着学生的快乐,笔者也沉浸在语文教学欢乐的海洋之中。确实,全新的语文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笔者和学生一起,共同探索、努力研究、积极合作、认真参与,初步摸索出了一种全新的语文学习方式。
一、根据课标制定三级目标
1.知识与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基础目标,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综合性语文素养的关键和根本。
2.过程与方法。要让学生寻求并掌握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注重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情感,使之形成积极、正确的态度。
二、确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理论指导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和学生要共同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改变学生落后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观念和自主意识,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同时,要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鼓励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并高度评价其学习成果。这样,学生就能在语文实践中丰富自身的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
2.合作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合作的欲望,调动他们的合作的积极性。通过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团队合作学习,实现生生合作、互动,并在语文教学中取得可喜的成绩。
3.探究学习。教师应耐心、细致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习惯和能力,并勤于钻研、思考、提问,并乐于同学生进行交流,具体做法如下:
(1)建立语文学习成长袋:语文学习原始资料表;入学前家长评价表;学生进步记录表;家长月反馈表;语文学习目标表;教师评价表、激励表;学生学习经验表。
(2)学生自主命题袋:面试命题卡、笔试命题卡(按单元出题)。学生分小组确定出题人、答题人、评价人,并评选出优秀命题者。
(3)学生合作探究小组:按课文、活动分组。(探究小组的类型:单元活动小组、四人小组、特色小组、男同学团队、女同学团队、兴趣小组……)
(4)课外名著学习沙龙:拓展性阅读、研讨。(名著推介;名著阅读札记;名著观感交流;名著名人谈;名人访谈录;吹毛求疵看名著……)
(5)学生学习成果评价组:评委由学生自我推荐、竞选产生。(评价内容:课堂活动评价、课堂发言评价、课外学习效果评价、资料信息收集评价、随笔评价、学习成绩阶段性评价、作品发表评价、语文学习整体性评价……)
(6)语文大世界学习成果展示交流课:在教室的各个位置布置自己的成果展示,包括图片、资料、作品、多媒体成果等。
(7)语文学习问题抢答、辩论赛:分单元、课本、文体、问题类别(准备课文:《难忘的一天》、《酸的和甜的》、《望庐山瀑布》、《古诗两首》、《桂林山水》、《珍珠鸟》)
(8)课本剧演出:《黄河的主人》、《少年闰土》、《两小儿辩日》。
(9)中段考:面试题(学生自主组织试题、学生准备答案),笔试开卷。
(10)期末考:面试题(学生自主选定试题,学生评委准备答案),笔试开卷。
(11)口头作文学生自评组:题目自主拟定、写作内容自定、口头表达成绩评价,人人参与。(每两周一次)
(12)配乐朗诵:评委组由学生自主产生,朗诵由学生自己合作完成。(朗诵课文:《难忘的一天》、《酸的和甜的》、《望庐山瀑布》、《古诗两首》、《桂林山水》、《珍珠鸟》。)
实验的过程就是带着问题摸索前进的过程,相信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一定会为语文教学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茹成.以爱为媒,以情为介,激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情感[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2):47―48.
[2]吴建策.耕读文化,让童心在田园诗中栖居――永外实小“探寻楠溪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侧记[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5):31―33.
[3]邱秋玲.兴趣为导,自主先行――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习惯培养探微[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0):40―41.
浙江省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
课程代码:03329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南北朝时期的《昭明文选》,_________的《古文观止》等,是我国古代家喻户晓的语文选本。
2.癸卯学制规定的中小学必修课程中,有“读经讲经”和“_________”两门课程,这就是我国语文教学独立设科的最早名称。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_________的学习方式,是现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
4.语文课程目标,是从语文学科的角度规定人才培养的_________和具体规格。
5.课程资源大致可以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毫无疑问,_________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
6.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应该是两个方面:第一,_________的工具;第二,通过拼音帮助学习普通话。
7.阅读教学的开放,天地非常广阔,主要做法是“课内外联系,_________,学科间融合”。
8.根据口语交际能力的结构,我们认为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_________教学和语境教学。
9.言语功能和学生_________的规律应当成为我们构建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根本依据,或者将其称之为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主线。
10.口语交际的教材应该包括_________和辅助教材两部分,辅助教材在形式上要注意以音像资料为主。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2.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
3.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包括工具功能、教育功能和发展功能。( )
4.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同1993年颁布的语文教学大纲相比,汉语拼音降低了要求,减少了内容。( )
5.据记载,先秦时期,初读经书阶段一般先读《孝经》、《论语》,然后再读《春秋》、《尚书》、《诗经》等其他经书。( )
6.写字教学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写字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积极影响,写字是巩固识字的有效手段。( )
7.我国古字教学的经验可以归纳为:重视起步阶段写字基本功训练;重视写字方法的传授;识字与写字分开进行;用写字以正心。( )
8.口语交际对用词要求不高,以日常生活用语为主。书面交际则对用词的丰富性、准确性有较高的要求。这是口语交际和书面交际在言语形式上的区别。( )
9.问卷问题的形式有开放式、封闭式、半封闭式等三种。开放式问题由于不需要列出答案,只要留出空白就行了,而封闭式、半封闭式问题则有是否式、选择式等多种形式。( )
10.个案研究指采用各种方法,搜集有效、完整的资料,对单一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它的研究对象只能是一个人。( )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关于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长期争论不断。20世纪90年代以前,争论的集中点是 ( )
A.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关系 B.工具性
C.思想性 D.语文教学工具性和思想性关系
2.课程标准认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上述评价建议是针对什么提出的?( )
A.语文评价的目的 B.课程评价手段
C.评价的价值取向 D.课程评价主体
3.书不一定要读得非常透彻,“好读书,不求甚解”,随兴而至,自由阅读。持这种观点的是( )
A.王安石 B.刘勰
C.陶渊明 D.韩愈
4.采用精读与博览相结合的方法,要求学生熟读、背诵、积累文学佳作,启迪智力,陶冶情操,增强文学素养。具有该特点的阅读教学实验是( )
A.“以名家名篇为主体组织阅读教学” B.“情境教学”实验
C.“尝试教学”实验 D.“大量阅读,双轨运行”
5.说明为发展各种语言功能,应相应地掌握哪些字、词、句、段、篇和文章体裁的知识技能的是( )
A.思想内容积蓄系统 B.思维能力训练系统
C.语言功能发展系统 D.语言文字知识技能训练系统
6.说明为发展各种语言功能,应如何根据学生的一般发展来确定相应的训练形式的是 ( )
A.思维能力训练系统 B.语言文字知识技能训练系统
C.语言功能发展系统 D.思想内容积蓄系统
7.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主线序列中,中段(三四年级)重点训练学生的( )
A.表现功能和启发功能 B.想象功能和交往功能
C.表达功能和调节功能 D.表现功能和表达功能
8.学生学习评价是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学习评价分为成绩评价、水平评价和学能评价三类,所依据的标准是( )
A.评价结果呈现形式 B.评价用途
C.评价内容 D.分数解释参照标准
9.语文课堂观察研究可分为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划分的依据是( )
A.收集到的资料的属性 B.观察时研究者是否参与研究对象的活动
C.观察方式的结构化程度 D.观察凭借的手段
10.调查研究可分为综合调查和专题调查。划分的依据是( )
A.调查对象 B.资料收集的方法
C.研究的范畴 D.调查的功能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口语交际教学
3.语文综合性学习
4.语文教学研究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语文教材的功能。
2.汉语拼音教学的策略。
3.近年来我国小学作文训练序列特点。
4.国内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学习的形态。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