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思想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思想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0 16:02:00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思想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思想篇(1)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思想教育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只能用绘声绘色的教学语言来创设情景,传情达意。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这种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求知欲望,在这个形式下更要求老师重视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在这种背景和时代要求下,中小学语文老师倍感责任重大。那么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思想教育和学科教学尤为重要。

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开始启动。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认真学习了有关“新课程”的先进理念,了解了新的课程目标。思想教育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那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渗透思想教育呢?

一、通过激发兴趣渗透思想教育

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开启学生心灵的一把钥匙,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是搞好教学的好方法。如何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渗透思想教育呢?我认为,主要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学习要符合学生感情的需要。教师要以良好的情绪、情感来组织教学,即要用满腔热情的态度来对待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2、教学必须符合学生个性、特征上的需要。所谓个性,是指表现在一个人的身上稳定和本质的心理特征。作为老师,要尽力了解学生不同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因人施教。

3、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知趣上的需要。学生不但要求教师讲课生动有趣,而且也要求真正学到一点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寓教于乐,把教材融化在娓娓动听的实例中,使教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学生从教学中既学到了知识,又感受到了思想教育。

二、语文教学过程与思想教育工作相得益彰

正如教书育人是一个统一的过程,思想教育工作与学科教学二者之间应是密不可分、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笔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了学科教学与思想教育工作相得益彰的好处。

初中语文教材中,不论是小说、诗歌、戏剧还是散文,名家名篇文质精美之作比比皆是。语言的凝练、措辞的准确、构思的巧妙,表现手法的精巧等等都为美得触发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先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品味,让学生在品读过程中,感悟文章的语言魅力,体会文章的内涵,这是学科教学与思想教育统一的结合点,从而才能锻炼学生的感知和领悟能力。

三、通过课堂提问增强思想教育的力度

(一)围绕课堂教学中心、线索、关键问题提问。课堂教学是具有鲜明的目的性的活动,课堂提问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学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设计好提问方案,在提问中巧妙地加进思想教育的内容。对于提问的目的、提问哪些问题、提问哪些学生,希望得到什么结果,学生回答可能出现的问题,对一些问题的解决还要问些什么样的问题等,都要仔细考虑,切不可在课堂上信口开河。

(二)巧提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学生认识活动的客观规律和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巧提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发挥其才智,这是鉴别课堂教学问题提得好不好的主要标志。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具有启发性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呢?首先,所提问题要有利于打开学生的思路——犹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好比水中投石,激起千层浪花,能打破学生脑中的平静,使之涟漪阵阵,甚至波澜迭起。

四、调控课堂气氛,诱发思想教育

1、调控课堂气氛。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给予他们最需要的关怀和帮助。教师要采用亲切的教态、温和的语言和巧妙的方法,结合学习内容创造一种宽松、和谐、平等、合作、进取的学习氛围,积极鼓励、诱发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催促思维。教师应对学生创造性完成学习任务持期待成功的热情态度,并以赞许、微笑神情表露出对学生的信任态度,从而使学生受到鼓舞,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

2、优化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者如何抓住中心,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内完成新课的教学,是把握这一环节的关键。所以,新课的讲解就是要求教师通过简练的语句,准确无误地抓住关键部位,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突破难点,讲清重点,使学生产生顿悟,不给学生的思维带来模糊的成分。

语文教师应该把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工作相结合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课前坚持认真备课,多角度思考,在备语文教材的同时,着手于寻找教材内容与德育工作相渗透的最佳结合点。在备语文课的同时备思想教育工作,尽力做到思想教育与学科教育水融,使思想教育工作附着有物(或知识点或训练点),都尽可能触动学生的思维意识。如《背影》是朱自清先生记叙他与父亲之间催人泪下的父子深情的脍炙人口的名篇。文中叙述父亲去车站为儿子送行,生怕儿子口渴,年老体弱的父亲执意要越过长长的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场面。

五、结语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思想篇(2)

1.积极转变教师自身角色和传统意识。

一个教师要提高教学效率首先必须转变自身角色和摆脱传统意识的束缚,唯有这样才能轻松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知道,在课堂上师生关系的主导者是教师,教师用什么态度对待学生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师教学过程的参与。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能缓解学生内心的紧张,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课堂交际也就更为活跃。此外,要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我们就必须注意到教师自身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我们教师的哪怕是极其细小的一些举动也会对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

2.注意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实施“教学做合一”。努力在“运用”上下功夫,让语文的知识和我们平时的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去寻找语文,感悟语文,重要对于落实素质教育,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通过在“运用”上教,在“运用”上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仅是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如果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的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学生对语文才学习就不是那么困难了。例如,如何运用我们所学的语文知识做好作文,学生在作文的时候往往很困难。但是,由于我们采取了“教学做合一”的方法,努力在“运用”上下功夫,交给学生运用语文知识作文的方法,教师可以一步一步地讲述,讲解如何去运用语文知识写好作文,如何从生活中去寻找灵感,寻找素材等等。总之,以身示范,认真讲解,坚持“在运用上教”“在运用上学”,教学做紧密结合,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作文及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更深化了初中的素质教育。

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努力使初中语文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要求以生活为教育内容。因此,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联系当前的社会,在社会实践中让学生学习“活的书”,“真的书”,“动的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效利用课本上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模块,给予学生一周或更长的实践开展调查、访问,广泛接触社会,了解风土习俗,古迹名胜,经济发展情况,然后围绕某个专题共同讨论形成书面材料,这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积累了知识和经验,又扩大了学生的大语文外延。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创造并非让学生创造出惊人的语言文字,只要对学生来说是前所未有的,那就是一种创造,教学不仅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励学生应用知识去创造美好的生活,教师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为学生提供创造的舞台,促使学生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奇异思维,养成创造的良好习惯。

4.在教学中实行“小先生制”,即学即传,互教互学。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依据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原理与方法,注意开展多种教学形式,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才能,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把学生请上讲台,让学生当“小先生”,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我们在学习杜郎口教学的模式中可以看出,他们也在运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老师都知道,平时初中语文教学是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讲台为教师所独有,把学生当作被动的“容器”,当作“鸭儿填”,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相对而言比较紧张。受陶行知这一教育思想的启发及当前学习的杜郎口教学法,我们在讲授某些内容时,可以试用“小先生”的方法,把学生请上讲台,让学生当“小先生”,上台讲课,收到了出乎意料的好效果。讲台上,学生态度认真,板书工整,普通话标准,语言清楚、准确,完全没有了过去那种被抽叫起来回答问题时的吞吞吐吐、辞不达意的窘态。记得有一位名叫季倩的女同学,她走上讲台讲《送东阳马生序》时,声音清脆,仪态自然,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讲得声情并茂,非常准确。刚一讲完,教室里就响起了整齐而又响亮的掌声,也令前来听课的教师惊叹不已。

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当“小先生”。“小先生”在台上讲解时,教师以学生的身份在台下认真听、认真记,而后给予中肯的评点,及时表扬,纠正错误,补充缺失,把学生带到更高的境界。这样,学生“既当学生,也当先生”,教师“即当先生,也当学生”,学中有教,教中有学,互学互教,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思想篇(3)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优势和重要性

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更好地实现中学德育目标、促进中学德育工作开展的需要。

中学阶段的德育目标是:帮助中学生初步培养起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法律意识和集体意识;初步养成孝敬父母、团结同学,讲究卫生、勤俭节约、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格和乐观向上的性格。从中学阶段德育的目标来看,有许多方面与语文教学的要求和目标相一致、相符合,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都有着十分直接或间接的体现。所以,在进行初中语文教育过程中,根据中学德育教育的目标要求,有针对性地对语文教学的一些内容进行强化,将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道德水平,从而更好地实现中学德育目标,促进中学德育工作开展。

2.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完善中学德育内容、充实中学德育手段的需要。

中学阶段的德育内容是:开展热爱学习、立志成才教育,开展孝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教育,开展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开展热爱劳动和爱护环境教育,开展尊重国旗、国徽,热爱祖国文化的爱祖国教育,开展社会生活基本常识和安全教育。这些中学阶段德育的内容,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都或多或少有所体现,并且更为具体化、直观化。同时,初中语文教材中还有一部分内容,虽然不属于中学阶段德育内容的范畴,但可以对中学生的德育起到强化作用。因此,加强初中语文教育,有助于完善中学德育内容。另外,通过初中语文教学实现对中学生的道德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中学德育手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初中语文教育有助于充实中学德育手段。

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解决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作用发挥不够的需要。

初中语文教学对中学生的德育具有重要作用,一些中学也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就整体状况来说,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作用发挥仍然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受应试教育影响,一些中学不重视对中学生的德育,也就难以意识到初中语文教学对中学生德育的重要意义,不注意发挥初中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二是一些初中语文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上停留在单纯传授知识的层面,对教材的德育内涵挖掘不深、不透、不够,不能有效发挥初中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三是有的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功底不够扎实,上课方式、教学方法比较简单,在思想认识上不注重通过初中语文教学加强对中学生的德育。这都影响到初中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作用的发挥。面对这些问题,只有加强初中语文教育,注重发挥初中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才能切实加以解决。

二、提高初中语文教师素养,增强德育渗透效果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就是启迪人类的智慧,传播人类文明;“解惑”就是传授知识;“传道授业解惑”就是教书育人。怎样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也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教育必须渗透到各门学科知识中,使德育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的教育过程。下面我就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谈一些看法。

1.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学是实施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通过教学对学生实施德育渗透也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作为一名教师,我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仅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且注重对学生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的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要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就必须努力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教育性。

2.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提高德育渗透的实效。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必须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提高中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培养中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如在社会生活中,有些人道德观念淡薄、思想品质低劣,只讲交易、不讲友谊,只顾赚钱、不顾道义,只讲计较、不知友好,出现了一些坑蒙拐骗等不良现象。我们要采取正面引导、说服教育的方法,用书本上的先进人物和实例去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培养他们端正的学习态度与爱科学、爱创造、爱祖国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上还有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锻炼生存能力,不断完善自我。

此外,还可利用活动课,带领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邀请革命前辈讲革命传统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把课本上学过的人和事同社会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增强德育渗透的力度。同时,教师也要注意自身的思想言行,用自己健康、积极的思想和言行去影响学生,身教重于言教,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

3.加强对初中语文教师的培训,提高初中语文教师利用语文课程对中学生进行德育的水平。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思想篇(4)

思考之一:初中语文教学必须树立素质教育思想。

作为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这样一来的观念:人人应当学习语文,人人应该学好语文。因为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在每个人生活中必不可少,所以我们既不能把语文教学单纯地为升学服务,大搞"题海"战术,加重学生负担,妨碍学生的全面提高和全面发展,也不能单纯地为培养少数几个"尖子",让大部分学生成为陪读者,而应把语文教学的主要精力,投入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让全体学生都能学,都会学,让每个学生都具备基本的语文素质。

这种"一切为了学生学好语文"与"为了一切学生学好语文"的素质教育观念的树立至关重要,为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制订好能为全体学生接受的教学目标。

要使每个学生都喜欢语文,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的可接受性。要使学生学得会,能掌握,就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明确学习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目标的制定要有层次性,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要有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和提高。现行浙江版初中语文教材这方面做得较好,教学目标制定就鲜明地体验了上述思想。如第三册写作训练课《松鼠》一文的教学目标为:

教学目标 知

识教

学 掌握"缨、兽、窝、杏、榛、栗、舵、杈、苔等9个字。了解文艺性说明与平实性说明的区别。

力训

练 注意积累和运用下列词语:驯良、机警、乖巧、敏捷、狭窄。通过实践,初步抓住特点说明事物。

思想感情教

育 感受小动物的可爱,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

这样教与学目的性明确,可操作性强,贴近学生实际,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基本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当然,教师还可以针对个别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目标作适当、灵活调整,降低或提高要求。如在听说训练课文《人民的勤务员》这一课,其中目标之一要求学生听两遍课文,能复述课文大意,这对几个智商较差的学生目标显得过高,我们在教学时可以把目标调整为听三次复述课文或改为复述一件事。这样,降低了目标要求,使稍差学生能接受所学的内容,也能达到教学目的。要求

2、 要重视教学效果。

初中语文在实施素质教育时,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就要及时了解教学效果,通过效果的反馈,随时调整教学的动态过程。教师了解、收集教学效果的信息,可用个别谈话、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单元测试等方法。这样能做到"顾两头,促中间",使基础好的学生保持稳步上升,基础差的学生能有明显的提高,使全体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都有所进步。

3、 不断改进教法和学法。

一方面,教无定法,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的最好办法是设法让学生对学习语文感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如可采用设疑激趣"法,因为""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有疑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例如在教《春笋》一课时,教师设计了两个问题:其一:本文所写的主要人物是放牛娃,给题目添一个副标题--《一个

的放牛娃》。要求用一个能表现放牛娃的品质词语填空,并说说根据。"此疑一出,激起千尺浪,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他们仔细看课文,认真思考,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有说"热爱科学"的;有说"脚踏实地"的……并引用课文内容,说得头头是道、又跟邮局,学生发言踊跃,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稍加点拨,就顺利完成了第一个教学目标。教师接着顺势再设疑:其二"本课既然主要是写放牛娃,那么为什么不用'一位放牛娃'作为题目,而用'春笋' 呢?此问一出,再次激发学生兴趣,第二个教学目标--题目的含义、作用及文章的主要写法由此顺利展开……

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学",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尝试。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例如要培养学生养成以下良好语文学习习惯:

1、读书的习惯。通过三个要求培养,一是不动笔墨不看书,指导学生勾画、批注。二是讲效率,包括翻书、拿笔、阅读、书写等。三是作摘录。

2、做笔记习惯。第一步老师教,新学的知识,反复探讨的问题,教师小结的总问题、板书、自己不懂的问题要做笔记。第二步教师导,在应该记的时候,老师给以提示……。

思考之二:应注重语文教学法的德育功能。

思想道德素质是学生素质中最重要的部分。素质教育重要的一点要教会学生做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道德逐渐成型的关键时期,利用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教学活动、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所有学科课堂进行德育教育和渗透至关重要。不言而喻,初中语文的教学是其中主要的阵地和渠道。所以强化德育功能,为提高人的素质服务,这是语文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给初中语文教学法带来的又一个思考。德育教育内容丰富,现仅就如何通过初中语文教学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问题试作论述。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应贯穿渗透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初中语文教师要利用语文学科本身作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中学语文科教学大纲规定,中小学开设语文课目的就是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学会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我们应该教育学生:一个人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就是热爱祖国的表现,是维护民族尊严、民族酌情的表现。也应使学生明白:我国的语言文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甲骨文算起,三千多年一直保持统一、稳步演变,这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我国的语言文字使用广,占人类人口的近四分之一,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语言文字就直接受到汉语文的影响;汉语又是世界上最发达最优美的语言之一,汉字的音、形、义相结合的优越性为世界所公认,是联合国的五种语言之一等等。通过语文教学渗透这些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利用语文教材内容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锦绣河山。

如果说语言是祖国的声音的话,那么祖国的形象则是以河山的面貌出现,热爱祖国就是热爱祖国的锦绣河山。祖国河山在初中语文所选教材的作者的刻画下显得景色绮丽,风采诱人,美不胜收:范仲淹笔下的春和景明的"洞庭湖",烟波浩淼,岸芷汀兰,让人心旷神怡;刘鹗摄下的澄明如镜的"大明湖",湖光山色,芦花摇曳,使人叹赏不绝;老舍描绘的鲜花遍地的"五月的青岛",鸟语花香,眼明神爽,令人陶醉其中;宗璞勾勒的绿意逼人的"西子湖",山色空蒙,水光潋滟,叫人留连忘返……一幅幅烙上"中国心"的画卷印入学生的脑海,影响他们,使他们成为热爱祖国的人。

(3)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悠久的历史文化,学习祖国的英雄人物。

我国从黄帝算起,已有近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初中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来自古典名著,它们真正地记载了我国古代文明发展的史实:如《活板》中记载的"活字印刷术"为我国宋代毕升首创,它对世界文化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石拱桥》中"长虹卧波"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石拱桥,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口技》中那惟妙惟肖令人拍案叫绝的口技表演,表现了我国人民的精湛的表演艺术……至于在语文教材中比比皆是的古典文学艺术中那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更是让人一唱三叹,荡气回肠,沉浸其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情操的熏陶。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还涌现了大批的民族英雄、爱国志士、伟大人物,我们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善于用英雄之魂塑造学生的灵魂,发扬榜样的无穷力量,鞭策学生走上爱国主义道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处理国事,尽心尽责,报国之心何等忠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忧国之心何等诚挚;"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面对诱降,视死如归,爱国之心何等壮烈;"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远渡重洋,寻找真理,救国之心何等崇高……语文教师就是要通过教学主这些英雄人物深入学生的心中,教育学生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随时准备报效祖国。

思考之三:加强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就是要教育人正确看待自己,协调自己与他人、家庭、集体、社会、国家乃至自然的关系,正确理解个人所承担的责任,并不断追求个人道德和精神上的完善。语文作为人文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责任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语文教材本身就包含了丰富的人文教育素材:《论语》使学生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为学》让学生领悟"天下无难事,只要肯为之"的哲理;《种一片太阳花》令学生了解"个人只有融入集体,事业才能长盛不衰"的含义;《散步》叫学生晓谕"扶老携幼,勇担人生责任"的内涵……语文教师应通过语文教材去启迪学生感悟人类的价值观念,去体会人类的美好情操,使学生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一个"大写"的人。

思考之四: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优化学生思维品质。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本质和事物内在规律自觉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心理活动的一种高级形式。一般认为,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教学法要落实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素质,也就是发展他们的思维力。思维的种类很多,结合语文教学法的特点,语文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其一,想象思维能力,也叫想象能力,想象力。它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也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纵观古今,众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创造和认识没有直接感知过的事物,极大地丰富了精神世界。所以想象思维能力的训练在语文教学法中是一项重要内容,语教材中多彩多姿的语言材料对培养学生不为旧的和现成结论所约束的开拓性的丰富想象是大有可为的。语文教师可采用多种训练学生想象能力的方法,象扩想、补想、续想、联想、反想、拟想、推想等。如续想,我们可以利用有些课文的结尾,因势利导,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写作,在学完《皇帝的新装》课文后,教师用皇帝游行回来后故事情节如何发展作为想象 力训练的材料,指导学生进行续想,竟发现学生能想象出多达几十种不同结尾,着实让人赞叹。

其二是创造性思维,它是对已知事物和未知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我们初中语教学也应在这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为他们思维的发展、素质发展打下结实的基础。创造性思维主要包括发散思维、变向思维、逆向思维、异向思维、新向思维等,下面仅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作之初步的探讨:

关于发散思维。它是一种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沿着不同方向去寻求事物的多样性的能力。要求人们多方面、多角度、多途径寻找多种方法,不拘泥于常识,善于求"异",善于求"多"。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散思维训练方法、内容很多,试举两例:如用作文题象《"0"的联想》、《"?"的联想》、《习惯》等,让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多角度去写作;如用十几种乃至几十种方法对同一人物进行外貌描写等。

关于逆向思维。要求以对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反过来想一想"。这思维能力培养要求摆脱思维定势的影响,同样可以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中,象用《开卷有益和开卷未必有益》、《近墨者黑与近墨者未必黑》、《勤能补拙与勤未必能补拙》等题开展辩论赛、议论文写作训练等。当学生思维一旦冲破习惯范围,超越常规束缚时,创造性思维也就得到初步培养。

思考之五:强化语文的社会功能,增强语文的应用意识。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思想篇(5)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教学思想 方法探讨

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明显。教师在教学中也不断的探索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初中语文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践行者,也在不断地为构建师生平等的教学关系而努力。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现代教育的需要,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但是,子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需要强调,但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仍是占据着特殊的位置,教师仍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导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灯塔。因此,教师的教学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未来的成长,影响学生成长道路的选择。所以,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至关重要。

一、强化思想教育

我们都知道,当前语文教材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是有文学作品构成的,而这些优秀文学作品表现的都是作家积极健康的思想意识,表达的作家超越于一般人的思想意识。因此,初中的语文教学,必须要把这些文学作品的内在精神,内在品质,即作家意识形态领域内的精神内涵表现出来。也就是说,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观念上,必须要着眼于语文教育中的思想领域的教育,也就是精神层面的教育。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不仅仅是传授经验,更是精神启发,启迪学生的智慧。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从一个精神的高度,去把握语文教学,把对学生进行思想的教育与引导作文教学的一个主方向,这样才能避免语文教育只是语言教育的弊端。以思想教育为基础,以精神教育为向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语文教师教学思想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只要把握了这个思想方向,就为思想教育的实施奠定了基础。我们知道,从当前的语文教育形式看,用专门的时间进行思想教育,那是不现实的,语文教育毕竟是开放的,蕴含许多内容,思想教育更多的是思想政治课的范畴。因此,要进行思想教育,为学生树立发展方向,就是可以从日常的教学中进行有目的性的渗入,使思想教育,精神教育成为一种常态。如在学习《孔乙己》这篇文章中,教师不仅仅要从常规教学方式上,让学生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不仅仅是批判孔乙己的迂腐,更需要从精神,从思想意识的角度进行更深入的阐述。孔乙己是迂腐,但是其有着所有中国知识分子所蕴含的基因,即信念和理想。孔乙己的要面子,不仅仅是自尊,更是作为中国传统士大夫所具有的坚韧和傲然。这一点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有值得肯定的一面。特别是现在,随着文化环境的恶劣,知识分子已经世俗化,功利化,失去了知识分子应有的精神和内涵,许多大学的教授抄袭事件,正是有力的证明。

因此,从中国知识分子传统的信念和思想从发,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行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当前语文教育中意义重大,应成为教师的教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加强文化教育

语文是人文气息浓厚的学科,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学习语文就不能不学习其中的文化因子。对初中语文教师而言,教学思想的确立也应该考虑到文化因素。文化对人类的影响是根本性的,没有文化的民族,是无法恒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对于这一点,教师必须要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将文化教育贯穿于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继承和发展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精神,这是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之一,也教师教学思想的核心内容。文化是个大的范畴,要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完全实施是不现实的。因此,在文化教育上,教师应该要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进行,将文化思想传播到学生的心田。如在学习《塞翁失马》这篇文章时,教师在教学策略的制定上,绝不能仅仅把故事当成故事,也不要局限于“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简单寓言教育。教师要以学生“灯塔”和“导师”的圣神职责出发,从更大的方面进行精神指引,而针对学生的认知情况,又必须是具体化的。因此,从老庄思想哲学出发,阐述我国道家文化中的辩证思想入手,即“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让学生认识到老庄哲学的思想精髓。老庄哲学的辩证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对后代文化的形成影响重大。认识这一思想,无疑的对老庄哲学,对中国古代哲学观的基础。而教师进行这样的文化阐释,是对原文知识的进一步扩展,是对中国道家文化的一次窥探,对学生的文化精神,文化意识的形式,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可见,从宏观上看,文化教育的渗入,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思想更深邃,可以使教师的教学内容更深厚,有助于语文教育在思想层面的提升。从微观上看,这样的教育渗入,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增长知识,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吸取精神养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看待人生的挫折。这是语文教育的又一要以所在。

三、结束语

总之,对初中语文教育而言,教师的教学思想是纲领性的,对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执行都起引导作用看,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导向性的作用。初中语文教师应该从教育的发展要求出发,丰富和调整自身的教学思想,努力为教学策略的制定提供正确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陈军;问题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思想篇(6)

一、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及优势所在

1.促使学校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就中学德育目标来说,很多地方和语言类学科教学的目标与要求是一样的,特别是在初中语文教科书里面都有非常直接或者间接的呈现。正是这样,我们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依据中学的德育目标,有的放矢地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强化,这无疑会有利于中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进而促进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更好地实现中学德育的目标。

2.充实和完善学校德育内容

在初中语文教科书里大多都会体现中学德育的内容,而且更加具体、直观。与此同时,初中语文教科书里还会有一些教学内容,也是会对中学生的德育起到一定的强化作用。因而,借助语文课堂教学来实现对当前的中学生进行道德方面的教育,这本身就是中学德育手段。正因为这样,加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有助于不断充实中学思想品德教育。

3.更好发挥品德教育的作用

针对整个状况而言,现在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发挥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应试教育对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影响。一部分学校对学生的德育不重视,这会使他们无法意识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对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要的意义,更不能有意识地发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2)单纯传授知识对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影响。现在仍有一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教科书里适合对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挖掘不够深入、不够透彻。因此,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没有有效地发挥对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

(3)教师素质对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影响。有一部分语文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不扎实,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仍然比较简单,在教学理念方面没有重视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来加强对中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以上这些方面都会影响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对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作用的发挥。而面对上述情况时,唯有增强中学语文课堂中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重视发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德育的功能,才能够有效地解决。

二、德育渗透的方法及措施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德育先行。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一定要渗透到每门学科的知识里面,只有这样才会让思想品德教育不再成为空洞乏味的说教。

1.认真寻找教材里的德育渗透点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的基本途径,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渗透是课堂教学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中学语文教科书里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德育因素。中学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必须要有渗透的资源,教师健康的人格就是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非常重要的资源。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直接的影响,我们在每堂课都要用自己的真情去感染学生。如在语文教学中悉心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课文的同时,更感受到文章所带来美,从而激起学生热爱伟大的祖国和美丽的家乡,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会热心地帮助别人,关心爱护别人,尊敬师长,孝顺父母,这样,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不再浮于表层之上,每一堂课都达能到预设的目标。想要更出色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实现制定的教学目标,广大教师必须要努力研究教材,不断深入挖掘德育方面的教育因素,充分发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教育性。

2.增强语文课堂德育渗透的有效性

在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行为中发生作用,乃是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关键,并且能够深刻地触动学生内心,使中学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落实位,不能浅尝辄止,只做一点表面的文章。如引用著名的先进人物以及事迹,让学生受到教育,受到感染,使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另外,也可以利用语文实践活动课,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邀请革命先辈到班级为同学们讲一讲革命传统。与此同时,教师更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身教重于言教,要时刻注意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使学生能够接受正面的积极引导。

3.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德育水平

(1)充分利用好常规思想政治培训,逐步加强对中学语文教师的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培训,努力提高中学语文教师思想政治的水平。

(2)充分利用好中学语文教师基本功培训,积极鼓励中学语文教师间的交流与沟通,进而促进语文教师教育教学的水平能有大幅度的提高。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思想篇(7)

【关键词】赏识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应用策略

1.赏识教育的定义

赏识教育是一种爱的教育,它不光会对学生的优秀表现进行鼓励,还是一种对学生行为的肯定和赞赏,使学生受到激励从而起到教育效果。在运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对学生行为中存在的错误及时纠正,还要做好反思。运用赏识教育,不但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水平,达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的。

2.赏识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重要作用

2.1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当学生的学习过程得到教师的肯定后,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是在教师以及家长的评价中不断形成的。要想使学生养成学习自信心,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做好科学引导,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赏识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观念,特点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赏识以及理解,帮助学生自由发表观念,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当获得教师赞扬后,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能够得到提升,同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注意的是,赏识教育的开展也要有一定的限度,不能使学生产生骄傲的情绪。初中语文教师运用赏识教育,要能让学生把学习注意力集中到教学过程上,还要能很好的参与课堂教学。

2.2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潜能进行挖掘

新课改要求学生不但要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通过运用赏识教育可以产生轻松的教学环境,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相关的问题,指导学生思考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想象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挖掘。

3.赏识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目前,初中教学中赏识教育应用非常普遍,但由于外界影响,没有使赏识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要使赏识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出效果,必须采取有效的应用策略。

3.1及时赞赏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语文学科和其他科目相比有明显差别,对于数学和英语来说,当学生努力学习后能够明显看出成绩提高。但语文学习的提高是多个方面的,例如写作能力提高、沟通能力提高以及文学素养的提升等。这些内容的提高不能在考试中体现出来,因此很多学生都会错误认为自己的努力付出没有结果,这样就会打击到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运用赏识教育期间,首先要掌握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同学生做好深入沟通,要及时了解学生进步情况,并做好表扬和鼓励,从而使学生看到自己的努力有回报,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3.2欣赏学生的人格思想

语文不光光是学习语言知识,学生在学习期间还会接受到前人思想的熏陶。初中阶段是学生人格思想逐渐成熟的阶段,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学习语文知识,学生对世界的认知可以变得更加成熟,还会对自身的思想以及人格造成影响。所以教师要有效运用赏识教育,不光要对学生的人格思想进行赞赏,还要对学生的错误想法做好纠正,这样才能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格思想。例如,在初中语文“智取生辰纲”这节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初步对水浒传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如果学生对此感兴趣还会阅读水浒传原文。但教师也要注意,虽然水浒传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但水浒传属于通俗小说,书中的很多观点都存在不当,如果学生不加辨别容易被其诱导,会使学生出现错误的观念。因此,教师要学会应用赏识教育,避免学生受错误观点的影响,指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

3.3赞赏学生的观点

初中语文学习期间,对于教师课上讲解的内容,学生会有自己的看法,在以往的教学环境下,如果学生是错误的观点,教师就会迅速进行否决,这会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对于存在不同观点的学生,教师要有效运用赏识教育,首先肯定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随后对学生观点是否正确进行分析,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尊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参与课堂教学,提高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3.4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育专家指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还要学会使用多媒体设备,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作用。多媒体技术是目前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语文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能够让学生看到课文中所描写的意境,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创作文学作品的灵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多媒体对课文优美的段落进行展示,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使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使他们提高写作能力。例如,在《荷塘月色》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描写优美的句子单独找出来,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比如“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首先让学生欣赏这段句子,然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从而体会作者所描写的荷塘景色。对于不同学生所描写的荷塘景色,教师要做好相应的评价,这样能够掌握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教师要多使用鼓励性的评价,能够逐渐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逐渐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3.5根据教学实际做好延伸教学

通过教学过程可以发现,只有结合课上教学和课外教学,把教学过程和实践过程充分结合在一起,开拓学生的思维,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会很多沟通和欣赏能力,也能培养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图书市场参加实践活动,通过在书店中浏览,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