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数字经济的机遇和挑战

数字经济的机遇和挑战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0 18:21:58

数字经济的机遇和挑战

数字经济的机遇和挑战篇(1)

【关键词】知识经济;挑战;机遇;管理创新

知识经济,顾名思义,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即知识在生产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从而推动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企业带来了挑战和机遇。由于大环境的改变,企业必然不能再遵循传统企业管理的方法,应该跳出以往的思维,寻找新企业管理方法。因此,管理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知识经济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中对知识经济的定义可知: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与以往经济最大的区别在于,知识经济更加注重有效信息和知识的搜集与运用,以此来创造企业价值。

知识经济给企业带来了许多的挑战,如虚拟化、知识化、创新化、全球化、数字化等,但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如发展成本更加低廉、更容易形成竞争优势、发展更加迅速、企业员工更加参与企业决策等机遇。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对挑战要勇往直前,面对机遇要善于把握。

二、企业管理创新的概念

约瑟夫・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认为,企业生产时一种函数,而创新是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即把从来没有使用过的生产要素加入生产函数中,从而使人力和物质资源拥有更大的物质生产能力的活动。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必须进行管理创新,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以使企业最大化发挥资源的价值。

企业管理创新是指对组织的资源创新地进行高效的重组整合,利用新的范式将组织资源的效率发挥到最大,以达到组织目标和责任的全过程管理。企业将创造性的思想,即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新技术等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从而使企业管理系统更好为企业目标服务。

传统的管理是指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手段,结合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期高效的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而管理创新就是要在传统管理的基础上,采用适应市场需求的管理方式,以人为本,重点加强知识资产管理、机遇管理和企业战略管理,有效运用企业资源,把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善的动力机制、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

三、企业管理创新的方式

为了能更好的应对知识经济带来的挑战,利用其带来的机遇,企业必须利用合理的方式实行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一)创新管理理念。管理理念为企业的管理者管理日常经营活动提供指导作用,在企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企业要想实行管理创新,首先必须进行管理理念的创新。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根据时代背景、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更新企业的管理理念,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来指导企业的创新活动。

知识经济强调把知识作为企业的一种异质性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先进的管理理念有学习型管理理念、服务型管理理念和团队型管理理念、国际型管理理念等。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企业把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的目标。但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应该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利用知识这项特质性资源来维持企业持久的竞争力。

(二)创新管理战略。战略是一个企业经营、运作的目标,具有全局性、系统性、指导性、竞争性、长远性、风险性六大主要特征。战略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市场环境改变的情况下,创新管理战略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信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企业的合作与竞争也趋向全球化。要想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企业必须实行全球化战略。因此,企业不仅要有利用国际资源,占有国际市场的战略意识和雄心壮志,更重要的是有全局的逐步的发展战略和策略。

(三)创新组织结构。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下,企业的组织结构是垂直的金字塔结构,这样的组织结构倾向于较窄的金字塔顶端向较宽的金字塔底端传递指示、信息以及各种知识。在当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知识迅速更新的时代中,这种结构明显不适合要求信息与知识及时共享的环境。因此,创新组织结构势在必行。将传统的金字塔结构转变为扁平的组织结构,有利于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及时获得所需的各种信息,充分实现信息的共享,从而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此外,这种组织结构还可以为下级员工提供更多的自,员工能够充分的学习、利用和创造知识来为组织的目标服务。

(四)创新管理技术。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的网络工具与信息技术,实现全企业的知识和信息的及时共享。先进的管理技术,不仅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实现高效率的生产,还可以维持企业的持久竞争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日益变化的市场环境中,面对激烈的竞争依旧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四、结语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想成功的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唯有对企业管理进行创新,才能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目标。创新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不仅要明确管理创新的概念,还应该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更新管理方法,从而使企业得到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珍红,朱红梅.浅论中国经济如何面对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商场现代化,2005(22):3.

[2] 魏明光.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创新的方式[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2(2):32-34.

[3] 杜红勇.浅谈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创新[J].中国商贸,2013(2):35-36.

[4] 万庆良.浅论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创新[J].南方经济,2003(9):5-7.

数字经济的机遇和挑战篇(2)

关键词 大数据 经济增长 转型

〔中图分类号〕F0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15)04-0029-07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现象,也标志着全球进入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阶段,大数据带来了智能化和信息化的革命。在大数据背景下形成了产业融合现象,产业融合与大数据带来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是中国在大数据时代下实现经济增长转型的必备要素,只有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的优势,才能对经济增长转型给出正确的指导。当前中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同时,需要通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结构调整、创新驱动来进一步开发经济增长的潜力,而这些都必须充分面对大数据时代经济增长的特征。本文从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出发,以智能化和信息化为线索,以产业融合、结构变化和要素调整为主要手段,分析中国在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转型所面对的挑战和机遇以及转型的路径与政策。

一、大数据时代对经济增长机制的影响

大数据时代是相对于小数据时代而言的,根据库兹涅茨提出的国民经济核算方程,在小数据时代推动经济增长的传统方式是扩大内需、进行投资以及出口三种方式。而传统经济学家研究的经济增长机制也是在小数据时代下对宏观经济领域的研究。在大数据时代下,这些方式已经暴露出一些弊端:过于重视宏观方面的增长,忽视了由结构变化和要素需求和供给变化对微观主体造成的影响。①虽然也有一些学者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方面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分析,但在基于小数据的背景下,无法对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而在大数据时代所提供的完备并且种类多样的数据前提下,可以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计算,而从这些分析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在大数据背景下,经济增长的机制完全与以前不同。这些不同可以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方面进行分析:

1.对微观要素、产品供给和需求的影响

小数据时代,要素、产品的供给和需求无法精确到每一个个体,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只能按照市场平均价格定价,对每个厂商的特殊要素要求无法实现,因此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利润的损失;对产品的需求和供给在消费市场上有营销的“长尾效应”。在短头部分存在着为数不多的大规模需求,而在长尾部分存在着很多不同的需求,但每种需求的消费者群体都不多,如果按照这种需求情况投产,生产者只能生产大规模的同质产品,而对具有不同偏好的消费者,只能消费同质化的产品,这对生产者来说无法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而对消费者来说,消费者剩余无法满足,消费者剩余将大大减少。倪庆平:《信息化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理论分析》,《经济问题》2001年第2期。

而在大数据时代,基于大量存在的数据和高超的数据分析技术,以及第三次工业革命导致的制造业呈现出的数字化、智能化、定制化、互联化和生态化等特点,传统的产品要素需求和供给结构已经被打破。3D打印技术的出现已经使得“长尾理论”彻底颠覆,这种大数据时代的产物为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长尾需求提供了契机。市场将能够提供每个消费者所需要的异质化产品,由此将导致厂商的利润实现最大化,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也将得到满足,消费者也将得到最大的消费者剩余,整个社会将会实现帕累托最优,达到经济增长的最优状态。

2.对中观产业结构转变的影响

小数据时代,产业之间是相互分离的,工业化与信息化是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两种不同的生产方式。而且在小数据时代,在数据获取成本比较高和数据分析技术落后的条件下,产业发展利用数据创造利润的能力非常有限。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很大,产业结构基本上仍然呈现出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分层的格局,三产之间的融合和同一产业内部的融合程度很低。产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低下,产业结构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基本没有大的变化。

在大数据时代,由于信息化、大数据和工业化的融合,产业制造的智能化时代已经来临。信息化、智能化与产业发展的不断融合使得产业呈现出融合趋势,产业结构得到不断优化。席晓丽:《信息化进程中的产业融合与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经济》2007年2月。信息化能够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推动信息资源的开发,促进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促进知识共享,并最终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依据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产业结构优化是通过现代新兴科技改造传统产业,并通过优势产业部门来代替衰退产业部门来实现的。一个产业部门的优势地位在外因上表现为需求拉动;而内因上表现为产业竞争力增强、要素成本降低,特别是产业竞争力是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来推动效率提升而形成的。通过技术创新与业务交叉的形式促进了产业之间的融合,使产业共用性加强,导致产业边界模糊,使得相关产业融合到技术水平高的产业部门中去,推动产业创新和融合,使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并进一步使产业竞争力得到提高。

产业融合不仅提升了产业竞争力,而且改变了社会的生产方式,大数据时代产业融合的表现就是3D打印机,由3D打印技术与大数据相互融合所构成的数字制造将对传统产品制造造成冲击,生产和制造将由工厂转变到社会,整个社会将会出现无数个微制造中心。

3.对宏观经济增长驱动力的影响

传统社会的生产制造将完全转型为社会制造,每个个体都在提供信息,每个个体都参与生产过程。未来的生产模式首先通过计算确定短头和长尾两种制造模式的比例,在长尾需求和短尾需求之间确定均衡点,生产同质化产品的短尾需求仍然由专业的大规模厂商制造,以便降低成本,而面对长尾需求的差异化产品,则由个人制造。而二者之间均衡的确定要依靠大数据技术的支持。

在摩尔定律和数据指数化增长的背景下,数据将在社会生产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带来了数据分析行业的全面崛起,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数据分析方法带来了革新,传统的消费、投资和出口都将基于精确的数据分析展开。数据作为中间的桥梁将传统工业文明和现代智能化社会连接起来。由大数据分析引起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将与产业发展融合起来。信息化广泛而深刻的应用,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工业化水平的提升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因此,数字化、智能化和信息化产业的发展将是大数据背景下推动中国新常态经济增长一个新的驱动力。

二、大数据时代给中国新常态经济增长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在大数据时代下,随着数据的获取、存储和分析等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大量数据交叉聚合所形成的突变效应进一步提升,数据作为一个新的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和价值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而这种现象又将对依靠传统生产要素实现经济增长模式带来一系列冲击,传统的经济增长机制将面临挑战。与此同时,大数据对减少市场运行中的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全、鼓励正面的市场竞争、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运行效率、降低社会运行成本、促进产业融合等特征将给中国新常态的经济增长带来新的机遇。

1.大数据时代中国新常态经济增长面临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催生了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着新常态下中国新经济增长模式的形成,这些对中国新常态的经济增长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主要挑战表现在:

(1)对基于传统生产要素经济增长模式的挑战。大数据只是技术应用的创新,不是经济增长的直接决定要素,数字化是把经济现象转化成能够进行制表分析的一种量化形式的过程,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产出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在信息革命出现之前,一些经济学家就已经注意到信息是一种有价值的新型资源,但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在传统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中,信息仅仅被视为一个假设条件,被排除在经济学分析的理论框架之外。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不确定性,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促进新价值的创造。信息化和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之后,具有很强的积累效用,在经济发展中由于产业融合会产生放大效应,改变经济学上传统的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减的假设,从而形成规模报酬递增机制。因此,大数据时代信息应被作为一种全新的生产要素,而不再是被当做一个假设条件。

(2)由数据化引导的智能化对劳动力市场的挑战。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智能化机器的诞生标志着,机器能以比人类劳动力更加低的成本生产同样的产品,这就形成了机器对人的劳动力的替代。一方面,经济增长能以更低的成本,更有效率和更大范围的方式实现,这对新常态中国经济增长提高效率的要求是十分有利的。但另一方面,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发展趋势一样,中国也存在着严重的机器替代人类劳动力的现象,这种现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表现得尤为明显,只不过那个阶段是替代体力劳动。而在大数据时代,这种智能化浪潮又对脑力劳动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为相对于人类,智能化机器在数据处理分析和做出更理性的决策方面表现得更为有效,而且成本更低。因此,在大数据时代下,由数据化引导的智能化对劳动力市场带来了挑战,如何权衡经济增长的效率与失业造成的效率损失是大数据时代中国新常态经济增长需要思考的问题。

(3)对经济增长效果的挑战。在传统经济增长时代,经济增长效果取决于资源利用水平。而在大数据时代,经济增长的效果则取决于数据的质量与数据利用水平。对于经济指数、物价指数等各类经济参数的计算,在大数据时代可以采用新的模式,提高数据质量,彻底改变传统方式来计算。对于统计学中可能存在的异常点,传统的处理方式是丢、替代或者是平滑。但在大数据背景下,由于数据样本众多,异常点成为受重视的资源和有意义的研究对象。传统的原始统计数据和各类经济参数是经过加工和处理以后形成的结构化数据,而在大数据时代,在数据的处理和应用中,人们更加重视这些有突出特点的原始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因为统计数据一旦经过加工处理,就会成为二手数据,如果一手数据处理和加工的过程出现问题,那么就必然会导致二手数据出现误差、失真和变异。同时,大数据为高频数据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提高了数据分析和利用的效果。而这些统计数据衡量方式的变革也将会对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增长效果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4)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挑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般是指在竞争性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通过影响数据质量来培育自身竞争能力、竞争优势和竞争手段,获得外部资源,在市场中为顾客创造和生产新价值的基础上,实现企业自身价值的一种综合性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寻找与新竞争环境及其相匹配的经营管理模式。企业传统的竞争力包括:人才竞争力、决策竞争力、组织竞争力、员工竞争力、文化竞争力和品牌竞争力等。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正在逐步取代人才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数据和信息作为资本取代人力资源成为企业最重要的具有智能化的载体。这些能够被企业随时获取和充分利用的信息和数据,可以引导企业对其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和再造,帮助企业做出科学的决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大数据时代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带来了挑战,对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共享带来影响,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数据分析方法,数据正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本之一,而数据分析能力正成为企业赢得市场的核心竞争力。面对大数据时代的这一挑战,企业必须把大数据的处理、分析和有效利用作为新常态下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

2.大数据时代中国新常态经济增长面临的机遇

2010年中国GDP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开始由追求经济大国向追求经济强国转变。同时中国经济增长已经进入到了新常态,新常态的关键是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进一步开发经济增长潜力。因此,在新常态背景下追求经济强国的过程中,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也给中国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1)宏观层面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机遇。中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在动力上是要素驱动型发展,在目标上是数量型增长,在战略上是追赶型增长,在结果上是环境破坏型增长。这种增长方式在造就了改革开放前期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问题,目前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加快。经济增长要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从追赶型战略向质量效益型战略转变。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供了机遇,大数据时代数据是知识经济时代重要生产要素,成为经济运行中的关键性资源。大数据的作用机理是数据生产信息,信息改善决策,进而提高生产力。在中国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中,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一起构成了“新四化”,这是中国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经济增长方式的全面转型是大数据时代的战略任务,大数据决策对完成新四化的战略任务意义重大,大数据应用不仅能够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来源,也将成为造就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必将助推中国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供了新机遇。

(2)中观层面推动产业融合的机遇。大数据引起的创新导致了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新经济模式的兴起。而新兴经济模式中信息化和智能化的作用促进了产业融合。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广泛渗透和深入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提升经济增长的效率。单元媛、赵玉林:《国外产业融合若干理论问题研究进展》,《经济评论》2012年第5期。目前中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面临着资源、能源和环境方面的严重约束,推进和加快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应用,发挥信息化技术和数字技术在知识的生产、利用和扩散等方面的作用,提高信息技术和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转换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降低资源的消耗、减轻环境压力,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方面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信息化的发展也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对生产活动的限制,使人类生产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得到扩展,形成了经济增长的创新驱动力,提高了技术创新和生产力发展的新水平。数字化、智能化使得人类对生产过程做到了精准控制,实现最大的投入产出比,同时对环境的污染达到最小,提高了生产效率。王金友:《基于信息化的产业融合与创新探析》,《四川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这对中国新常态下产业融合给出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而这种产业融合也为新常态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3)微观层面给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带来的机遇。商业模式是指企业在市场中与客户、供应商及其他商业合作伙伴之间的商业合作关系,并由此给企业带来的营利机会和盈利空间。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信息化、市场化和生态化不断加深,企业传统的商业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企业对商业模式的创新势在必行。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市场主体是多种多样的,每个市场主体的需求也是不同的,为具有不同需求特点的客户提供满足其个性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能够给企业创造更大价值。在大数据时代,由于企业生产方式的变化,企业获取利润的条件和空间都随之发生了变化,企业可以近似精确地了解到市场主体的消费需求和习惯,能够预测到客户的需求及其变化,甚至做到比客户更了解他们的需求,将能够促进企业在提供标准化服务的能力和条件基础上创造个性化的新附加值,这是大数据时代企业利润最重要的源泉。在大数据时代,随着企业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当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后,需要从大量存在的数据中挖掘出对人们更有价值的信息,来获得对客户需求的全面了解,及时发现和捕捉客户需求的这些新变化,这就需要加快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从而建立新的盈利模式,使得企业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要加快企业从过去的以生产为核心的盈利模式向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的盈利模式转型。因此,大数据时代为推动中国新常态下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机遇。

(4)制度层面降低经济增长交易成本的机遇。交易成本是指在经济发展的社会关系中,市场主体在交往和合作中为达成交易所支付的成本支出。交易成本的形成原因主要在于人的有限理性、投机主义倾向、资产专用性、交易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等因素,交易费用的存在会限制合作,制约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效率提升。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将降低市场主体之间的交易成本,促进合作。各类经济主体的决策方式由感性的主观驱动走向客观的数据驱动,大大降低了交易过程中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倾向;由信息化而导致的市场透明化程度的提升将使得监督实施成本下降和违约支付成本上升,减少市场参与者的机会主义行为;与信息化相伴产生的细分市场和智能制造,将降低市场交易中的资产专有性,提高资产的通用性,促进交易的形成;市场的透明化程度提高和信息的完全化和对称化,将降低交易的不确定性、复杂性,促进市场合作;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沟通将变得便捷高效,不同信息之间无法沟通的现象将进一步减少,市场被少数人垄断的市场结构状态将得到改变,少数交易的行为将减少。因此,大数据时代为中国新常态经济增长中的交易成本降低提供了机遇。

(5)决策层面实现决策机制科学化的机遇。大数据时代的经济增长、企业管理和生产决策中数据思维将逐渐代替经验思维,使得决策思维变得更加理性和科学,从产品设计到市场定位,从组织变革到大的战略调整,从组织部门调整到市场开发,企业的决策和管理都将以数据信息作为决策的主要依据,数据和信息使得管理走向科学化的轨道。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的基本问题将变成提出正确问题,然后依据海量数据的筛选来给出正确的答案,据此进行科学的决策和管理。依靠科学的决策和管理方式将给企业带来巨大利润空间和盈利机会。而且依靠数据所形成的科学决策还会指导消费、储蓄和投资等行为,这将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对经济增长和发展提供最有效率的支持。依据大数据所形成的科学决策,企业将从过去粗放型投资转到精确型投资,企业投资效率和投资收益将大大提高。因此大数据时代,为实现科学决策提供了机遇,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科学决策会使得经济增长的效率得到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也会得到提高。

三、大数据时代中国新常态经济增长转型的取向

进入大数据时代,中国新常态的经济增长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因此,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要适应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充分抓住大数据以及信息化和智能化带来的优势,结合中国新常态的实际情况,对经济增长方式做出全面转型。

1. 经济增长战略转型的取向

大数据时代数据的开放性、低价值密度性以及精确性等使得数据在获取和处理上较以前的小数据时代有很大进步,数据质量也大幅提高。马建光、姜巍:《大数据的概念、特征及其应用》,《国防科技》2013年第2期。因此,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经济增长的战略应该从粗放式数量型增长转向基于精确数据分析上的集约式质量型经济增长。

基于传统数量型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增长呈现出重视短期、忽视后果的增长方式。基于经济增长数量为首要目标的政策主张,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一直呈现出“唯数量论”,这种论点虽然导致了经济在短期内迅速增长,但是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唯数量论”在不精确计算和分析的情况下盲目做出决策,忽视了经济增长过程中带来的严重后果,降低了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环境污染、不平等程度加剧都随着经济增长而来。这样的经济增长将会有很大一部分用来补偿外部性,真正能被人民分享的经济增长成果只占了其中很小一部分。

在大数据时代,基于数据分析和由此引起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将对传统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式带来变革。基于大数据的优势,经济增长能做到精确的衡量和计算,并且能在此基础上做出最佳的理性决策,从而可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这一切都保证质量型经济增长成为可能,基于庞大的数据基础和分析结果,可以在经济增长和外部性之间实现均衡,确保在兼顾其他方面的情况下,实现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目标,进一步实现新常态经济有质量的增长。

2. 经济增长动力机制转型的取向

传统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是基于小数据下的不完全分析,以及由此做出决策的投资和出口,而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行业快速崛起,由数据分析引起的产业信息化和智能化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在大数据时代,中国新常态经济增长的动力要从要素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随着土地、劳动力、能源成本的不断提高,中国现有的以要素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将难以持续,必须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把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从要素投入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而数字化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创新及其应用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3D打印技术、在线学习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兴起都是以数据分析和计算为基础的。而这些新兴的产业不以资源为依托,而重点强调新思想、新信息以及大数据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影响。与传统的依靠自然资源的发展方式截然不同,在这些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低投入、高产出的产业发展格局,经济增长效率和质量将大幅提高。在新一轮的产业革命背景下,数据技术将给创新带来不同的影响,以信息化和智能化为代表的新型创新时代已经到来。在这种背景下,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不但要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更将从传统的创新方式向数字化创新方式转变。

同时由大数据引起的创新将在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的作用下被不断放大,由此引起从一个行业或产业的创新扩展到全社会的创新。由数据引领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将给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数据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将对社会中的各个行业和产业产生影响。从统计指标到做出理性决策,数据已经内生到了经济增长的过程中。

3. 经济增长实现路径转型的取向

一方面在大数据时代,经济增长的动力发生了变化,经济增长的路径要从数量型体制向质量型体制转型。一是在行政管理体制转型方面,要形成新的政府政绩考核机制,改变以GDP为核心的速度型绩效考核体系,逐步将创新驱动、产出效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生态环境代价、污染减排水平、人的发展等质量和效益型指标纳入政府考核范围;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减少政府对企业的不当干预,调动企业创新的积极性,依据大数据时代的要求,为大数据时代企业智能化和信息化创新的发展创造条件。二是在价格形成机制的转型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通过价格机制引导产出行为,并以此引导企业的创新行为,激励市场主体提高要素的利用效率,发挥创新驱动的作用,实现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三是在科技体制的转型方面,以提高投资效率为目标,建立适合大数据时代的科技创新体制,实现从投资激励向创新激励的转变,促进大数据时代创新驱动机制的形成。在投资体制的转型方面,建立健全大数据时资决策的体制机制,抑制投资决策的短期行为,强化监督约束机制。引导经济主体在大数据分析下做出理性的和科学的投资决策,减少盲目扩大投资规模所导致的重复投资和产能过剩现象,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实现质量效益型投资。

另一方面促进产业发展从传统产业分立向产业融合转型。从亚当・斯密时代开始,产业分工一直明确是经济增长和评价社会效率的重要指标。这一指标在大数据时代仍然有效,但在大数据时代,基于海量数据的分析和计算,产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互动性加强。而信息和数据的使用将在经济增长质量提高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信息化导致的产业融合有利于提高产业效率。基于信息化和数字融合为基础的产业融合,使得产业从产业分立走向产业融合,产生多部门共享的公共平台,产业之间的公用性加强,使要素能在更大范围内有效地配置和合理的利用,提高产业效率。李林:《产业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基础及其实践》,《上海经济研究》2008年第6期。另一方面信息化导致的产业融合有利于增强产业之间的联系效应。产业融合是在数字化技术创新、高新技术深入应用和原产业间联系效应加强的基础上,在管制放松的外力推动下,实现产品、业务、市场和业务流程的交叉融合,强化产业间的多向联系效应。吴颖、刘志迎:《产业融合――突破传统范式的产业创新》,《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第2期。同时信息化导致的产业融合有利于人力资源作用的有效发挥。产业融合不仅提升了产业的广度和深度,而且提升了产业的技术层次和知识密集度,产业的技术层次和知识密集度都是通过人力资源作用发挥来实现的。

4.经济增长政策转型的取向

在大数据时代下,需要进行经济增长政策转型,政府应该实行开放的数据政策,提高数据利用的共享性。在大数据时代的经济增长中,数据的开放将有助于推动大众创新,快速滋生新的数据文明。不但要扩大信息和数据公开的力度,更要将原始数据公开供社会使用。在数据开放的政策推动下,数据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出来。美国政府从1967年就通过了《信息自由法》,而中国政府在2008年前后,才制定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从实施绩效来看,效果还不理想,同时在规制方面的力量也还不成熟。在信息公开的实践中,不仅有民间的诉求,还需要新闻界以及司法力量对政府的监督。

数字经济的机遇和挑战篇(3)

伴随着当代数字化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体育新闻的传播途径、传播速度、受众人群、信息渠道的真实和准确性等方面均受到了挑战。本文讨论了在新数字传媒条件下体育新闻工作者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

数字化时代;体育新闻;机遇挑战

新闻领域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转变,广义的新闻领域包括体育新闻,数字化时代是相对于以往纸质化时代而言的,数字化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是伴是伴随着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到来而发展起来的,我们的整体大环境在发生变化,工作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这对于每一位新闻从业者来说,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今席卷全球的是数字化、全球化、智能化、市场化。这些因素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如何在特定的国家和新闻市场得到发展,都是由体育新闻所在的特定文化和经济环境所决定的。全世界的体育新闻有相同点,也有些许的不同。

1体育新闻工作者的机遇

1.1互联网信息量的增多,便于记者找寻资料和新闻

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巨大,我们说现在的云储存的文字,是过去几百年文字的总和都比不了的,可以用海量来形容。这里面自然不缺乏体育新闻。很多人将网络当作信息的来源,特别是运动队的官方网站上的独家内容,通常会成为记者们驻足的第一站,他们在这里寻找运动员或运动队官方的言论然后加以引用。比如网络上刊登的一个足球队的介绍,足球俱乐部的官方网站会登载他们所收集的素材和内幕消息,并把这些给俱乐部认可的媒体平台。比如天津权健和泰达足球队的介绍,因为是本地的足球队,那么本地的今晚报体育记者就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独家去采访和挖掘关于这两个队的一些新闻。比如,权健新的掌门人卡纳瓦罗,还有糜昊伦、王晓龙、杨善平、王永珀、比利时队国脚维特塞尔、巴西人帕托、韩国球员权敬原等7位新援。这一个很重要的体育信息,肯定对于权健俱乐部的球迷来说,是很重大的。球迷就想继续去跟进了解这些后续的新闻,比如转俱乐部会费是多少,今年权健目标是什么等等。这些官网新闻一部分可以及时的反馈给体育新闻工作者,记者就好去挖掘整理。满足体育爱好者的心理。

1.2数字化媒体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体育新闻和其他新闻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

我国体育新闻的发展是我国新闻发展历史上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关注体育的人数众多。体育新闻是新闻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现在有24小时滚动新闻频道,播出体育频道和体育新闻,比如说乐视网的体育频道。这在过去的时代是不可想象的,记得央视5套的《天下足球》的刚开播,对于球迷来说简直就是沙漠中的绿洲一样的存在,收视率爆红。随着数字化传媒快速发展,新闻速度更新越来越快。数字化时代的另一个特点是以前完全独立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媒体之间的协同合作越来越多。科技的进步带来的是分工细化,分工细化而联系又紧密,就像汽车流水线一样。以前体育报业是体育报业,媒体是媒体。好似是两家不同的产片。如今数字化把两家牢牢的拴在了一起,新传媒行业诞生。市场是目的,数字技术是推手。数字化影响下,体育新闻和其他新闻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有利于体育新闻的良性发展。

2体育新闻工作者的挑战

2.1“一直在线”的体育新闻记者需要数字技术的协助来拓展专业技能

媒体大环境的改变,影响了我们各行各业。体育新闻人过去是一台摄像机、一个话筒、一支笔走天下。如今智能手机是体育新闻者的随身必带,它沟通了前方和后方,方便二者的联系。可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录音笔都是记者们的法宝。有了无线技术,记者可以“在路上写稿”以及在各种媒体平台间传递文本,他们还可以通过博客和微博消息和言论。随时随地都可以利用数字化的产物来工作。24小时都可以体育新闻,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那么随之而来的是技术上的要求,体育新闻工作者也要及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数字技术的知识,熟练运用各种编辑软件,包括剪切,后期制作等,有的体育新闻者是一人多能,记者、制片、剪辑、混音都行。所以数字化带来的便利同时要求的是体育新闻传播者的技术更新。

2.2体育新闻信息采集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降低,报道的深度减弱

数字化时代下,体育新闻的传播速度和传播途径不断加快加大,但是体育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降低。过去传统的新闻,可以是去采访,回来在采访稿的基础上再编辑体育新闻。现在是随手转发就可以是新闻,所以新闻的真实性就降低了。新闻竞争加剧,同行的竞争可以是良性的也可以是恶性的。过去传统体育新闻媒体数量不是很多,现在数量增加,大家都想要最新最吸引人眼球的消息,那么重视速度和数量的同时,质量就很难保证。新闻变成快餐文化的一部分,只需要看看标题就可以,标题标新立异,新闻内容空洞无趣。数字化时代体育新闻的来源更加灵活,但是可信度和能带给我们启迪的新闻在变少。网络上素材的准确性也需要核实,常常需要记者走出办公室并与人们进行交流。写体育新闻不再是难事,而是动一动鼠标的问题,看看微信、微博的问题,所以新闻的内涵和深度就不会过多的去关注。转发就可以。综上所述,数字化时代是个好时代,同时也是个充满无数挑战的时代。机遇和挑战共存。体育新闻会一直是个让大众关注的新闻类型,体育新闻的发展也会十分迅速,数字新技术的应用会不断给体育新闻带来活力。体育新闻从业者也要好好把握时机,更好地将过去的纸媒行业时代的优点和现代的数字化时代相结合。体育新闻在这个商品经济时代下如果要继续健康前行,势必要全体体育新闻工作者齐心协力地去为理想而奋斗。

参考文献

[1]王奇,颜小燕.大数据时代我国体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体育与科学,2016(1):75-80,86.

[2]李丁,肖焕禹.全媒体时代体育新闻教育的特征、困境与转型[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3(6):524-529.

[3]刘红霞.数字化时代体育新闻传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67-70.

数字经济的机遇和挑战篇(4)

时间:11 月5 日~8 日

地点:上海 恒丰路500 号浦西洲际大酒店

简介:

自1997 年我国出现第一条互联网广告以来的15 年时间里, 数字营销年复合增长率平均高达60%,2011 年中国的搜索引擎优化与付费搜索、门户与垂直网站展示广告、社会化媒体营销、视频营销、电子商务营销等,已经达到了1600 亿元规模,2015 年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000 亿以上。数字产业作为中国信息化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2006—2020 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确定为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第四届亚太营销变革大会中国论坛”将

助力市场营销高管洞察社会及数字营销市场之变与不变、把脉转型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关注消费者内心及购买决策过程、探索真正精准高效富有竞争力的数字营销策略。

2013 中国创新营销峰会

时间:11 月20 日

地点:北京

简介:

“中国创新营销峰会”是《成功营销》杂志每年11 月份推出的年度营销盛会,每年峰会规模在600 人左右,自2004 年创办以来,至今已经成功举办过9 届。峰会将分析本年度最成功企业的营销策略及下一年企业营销的趋势和方向,同时评选出该年度各行业的最佳创新营销案例、产品、平台和公司。此会议结合成功营销特刊——《年度创新100 营销案例手册》是每年营销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盛会与盛事之一,拥有极高的传播价值。

2013 全球互联网博览会

时间:2013 年12 月7 日-8 日

地点:广州琶洲南丰国际会展中心

简介:

在全球移动互联网产业蓬勃发展以及硬件复兴趋势渐趋明朗的形势下,由创新谷主办的“全球移动互联网博览会(GMIE)”将于2013 年12 月7-8 日在广州市琶洲南丰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本次盛会分为全球移动互联网高峰论坛、全球移动互联网展览与新产品、全球移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三大板块。我们诚挚地欢迎各界人士参与合作、共襄盛举!

2013 中国品牌领袖峰会

时间:11 月23 日

地点:北京国家会议中心

简介:

“中国品牌领袖峰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领导者俱乐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联合主办,本届峰会的主题为“深化改革下的品牌机遇和挑战”,峰会设置了“解密品牌成功之道”的案例分享,探讨新形势下,民族品牌崛起有哪些机遇?民族品牌走向国际,还需在哪些方面下功夫?同时,峰会还设置了实战大讲堂,探索在全球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以及微博、微信、SNS 社交网站等众多新型自媒体的出现的情况下,移动互联时代的品牌传播和新媒体营销营销3.0 时代下如何进行品牌传播?新媒介环境下怎样进行品牌整合营销传播?新媒体营销能否成为品牌传播的下一站天后?

2013 中国上市公司领袖高峰论坛

时间:11 月23 日

地点:成都

数字经济的机遇和挑战篇(5)

关键词:网络,信息,图书馆,挑战,机遇

互联网自从诞生以来便飞速发展,不断地渗透到世界每一个角落,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知识的方式。借助网络,人们可以足不出户便获得信息。信息革命的时代,整个人类生存状态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皆受到前所未有的影响。知识信息的载体形式日趋多样化,诸如电子图书、电子杂志、网上出版物、网络数据等,为人们提供着不同于传统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信息源。图书馆在文化信息中的中枢地位,正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不再是向人们提供知识信息的唯一主渠道。高校图书馆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本文试从加强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工作人员、读者素质等方面变挑战为机遇,促进图书馆的发展,提升图书馆在高校中的地位,为高校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1 面临的挑战

1.1基础设施建设

长期以来,印刷品一直是传统高校图书馆收藏的主要信息载体。“馆舍、馆藏、馆员”这三个要素都是以印刷品为基础和中心的。而信息时代,数字图书馆,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形成的跨区域、跨国家的信息空间、信息系统,这就会造成馆藏供求矛盾加剧 [1] 。传统图书馆在转型过程中,不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如购置电脑、服务器、在线上网等,而且还需要大量资金购买软件和开发据库、图书、期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类物价文献价格大幅度上涨,而学校拨给图书馆的经费根本不能维持购置必要的文献资料,使图书馆入量在学生人数不断扩大的情况下相对减少,这让生感到图书馆缺少新书,让教师感到能及时反映术动态的期刊尤其是外文期刊不足。

1.2工作人员的素质建设

图书馆馆员以往只起到传递和整理、编目的作用,处于一种被动服务地位,新的馆藏形式和知识信息发展要求馆员提供积极主动服务,而且这种服务需要图书情报知识和学科专业基础,也需要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对于大多数馆员而言,这些都是从前所不曾遇到过的严峻挑战。论文格式。

在美国有这样的说法:在图书馆服务发挥的作用中,图书馆的建筑物占5%,信息资料占20%,而图书馆员占75% [2]。我们不难设想,在一个虚拟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中,图书馆员的作用所占比率将会更大。在知识方面,具有丰富知识内涵、尽最大的努力做到才能全面的复合型人才,将成为数字图书馆专业人员队伍的主流;在技能方面,要具备电子信息资源的采集、存贮、组织、控制和提供利用专业技能,网上信息资源组织和筛选的技能;对软盘、光盘、磁盘、磁带联机和书目、数值、事实、全文、图像、多媒体的电子信息资源进行技术适用性评估和价值判断的能力;对电子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开发以便形成新的信息产品和新的服务内容的能力。能融合信息技术的工作模式,具有较高的捕捉、分析和调整信息的能力。

而且,数字时代对图书馆人力资源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图书馆事业的自动化和社会化,使图书馆人力资源分布出现了变化。如由于实现自动化流通部、采购和验收而需要重新进行人员调配;分类编目(联机编目、光盘套录编目数据)和社会化(委托编目、承包编目)也日益成为一种主体参与度较低的简便操作。论文格式。除了需要具有图书馆学、情报学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员以外,还需要一些具有较高信息技术背景的专业人员组成信息技术部,在向数字图书馆转变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3公平性问题

高校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比较贫困的家庭,由于高等教育费用的改革,学生每年的学杂费、住宿费以及生活费用等需要万元以上,贫困学生甚至于需要依靠借贷才能维持学业,哪里有钱购买计算机?而高校提供的上网服务是大多是有偿使用的,并且计算机终端数量极其有限;家庭富裕的学生则可以购买计算机设备,个人拥有网络终端。这就导致贫困学生获取数字和网络知识信息的逆势地位,造成学生获取信息事实上的不公平。

1.4 读者的素质要求

以前高校学生只要看看图书馆的布局图就可以借阅书刊,现在则需要了解光盘如何检索、具备必需的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知识,同时,由于网络是无政府的信息王国,既有健康向上的科技文化知识信息,又有色情淫秽等不健康不文明的内容,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关的文献检索知识,而且需要树立健康向上的理想和抵制腐朽侵蚀的良好素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发展机遇

2.1现代化建设契机

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网络通讯技术为图书馆事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契机。随着数字文献逐渐成为主流文献形式,网络逐渐成为人们信息传递的主要工具,数字图书馆将成为下一代因特网信息资源的主要管理和服务模式之一。虽然,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诸多因素,但我们应用前瞻性的眼光来看待这一问题。从现在开始,结合自身的条件和特点,逐步从馆藏、印刷文献信息的状况过渡到形成先进的网络和计算机环境,实用可靠的应用服务系统,诸如缩微型、视听型、计算机可读性、联机型等电子文献信息资源,从而增加图书馆文献信息的内容和数量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要,这是图书馆改革的必由之路。

2.2提升人力资源建设契机

随着网络技术的推广和使用,高校图书馆人才结构有所变化,将由传统的单一型转向复合型,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熟练计算机技能,有较强外语水平的信息服务人才。论文格式。要达到这一要求,首先要在高校中有计划地招收和培养信息管理、图书情报方面的专门人才,这是解决数字化图书馆人才短缺的根本途径。其次,应对图书馆现有的工作人员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学科的培训工作,优化信息服务人员的知识结构。

2.3适应不同读者,馆藏结构调整契机

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不是主观臆断的、随意的,是学校办学方针和学科设置的客观反映。优化馆藏结构,可以通过建立与学校各系、部的合作关系来完成,即根据各系部学科专业设置的特点和学科前沿动态,在广泛征求学生和老师意见的前提下,委派资深的专家、学者或教授作为图情联络员,负责该系图书文献信息方面的工作,将该学科发展及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新需求及时传递给图书馆。另外,在图书馆挑选业务能力强、知识面广的馆员担任学科馆员,加强图书馆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通过各种渠道定期向各系部介绍图书馆的新资源、新信息,也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

2.4 加强馆际合作,提高建设效益

每个高校图书馆都有自身的特色,也存在着缺憾之处,迫切需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馆际合作成为可能。许多高校合并已经使原来几个高校的图书馆归于同一学校名下,这些原本属于不同学校的图书馆的合并为馆际间的合作交流提供了经验和借鉴。馆际合作可以采用渐进的方式进行,首先进行同一城市的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由于在同一城市,借阅较为方便,管理上是可行的,地域上的共同性,也拉近了人的心里认同,而且,同一城市的高校,很可能受共同的财政资助,上级主管部门也可能较相同,这些都有助于推进资源共享 [3] ;其次,可以依据同一地区进行馆际合作,也可以依据发展规划,与具有相近研究学科领域的院校进行合作,这种合作很大程度上是网络资源的合作,可以共同购买数据库使用权,共享特色网络二次文献数据库和学校源数据库,减少重复购置数据库,节省网络资源使用和建设成本,丰富网络知识信息。

3结语

知识经济是社会信息化的产物。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图书馆的信息功能将得到极大的拓展。加快知识、信息的积累和传播,其管理服务也要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从过去的被动收藏转变为收藏与信息生产服务相结合,成为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中心,这也是高校图书馆面对知识经济时代所必须作出的一个选择。只要正确把握高校图书馆的新特征,采取正确的措施,制定合理计划,完善管理和人才培训机制,就能促进图书馆的发展,提升图书馆在高校中的地位,为高校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齐惠芳. 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4,14,(2):90-92

[2] 张克逊. 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图书馆员的机遇与挑战[J]. 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8,(1):75-76

数字经济的机遇和挑战篇(6)

一、时代图书馆面临的机遇

1、知识经济时代提高了图书馆在社会中的地位。以智力、知识资源作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同知识和智慧生来与共的图书馆将肩负起更加重要的社会责任,社会亦将更加重视图书馆的特殊作用。这是因为,图书馆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产物,同时又服务于文化,图书馆在系统地收藏各种文化的传播载体和人类创造的一切知识形态,保存人类文化典籍,为科学文化的发展提供文献保障的同时,还承担着开发智力资源、进行社会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的责任。因此,一定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2、知识经济时代进一步改善了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结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以CD-ROM为代表的电子出版物,以INTERNET为代表的电子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发生了巨大变化。就文献收藏而言,图书馆将不再以印刷型出版物为主要收藏对象,主宰信息传递的印刷型文献将逐步让位于电子出版物,包括声音、图像、影像的复合文体资料。图书馆的馆藏已由单元向多元转变,它不再以馆藏量大、书刊资料多取胜,而更多地取决于其通过各种电子媒体存取信息地速度与方便程度。

3、知识经济的到来为图书馆信息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成为重要的资本形态,经济的增长以知识资本的增值和技术进步为动力,以高新技术和知识密集的服务性产业为支柱,知识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不仅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还渗透到社会的各行业,当然包括信息咨询业。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和影响着社会对信息的需求,而社会信息的需求量是制约信息服务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社会的信息需求量日益增长,一个企业在激烈的的市场竞争中要生存、要发展,会面临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有信息咨询业的帮助和支持。作为知识信息的搜集、整理、存贮和传播重要基地的图书馆,是信息咨询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经济为图书馆信息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二、新时代图书馆面临的挑战

1、新使命的挑战。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在注重自我支持、馆际互借的同时,它作为信息中心,通过复杂的通信网络与地区、国家及世界各地连结,与无数信息中心共同产生、提供和分享信息资源,图书馆的许多功能和搜集、组织和传播信息资源已被在线信息资源提供者(如商业结构、非赢利公益性机构甚至个人)接管。用户不再把图书馆作为获取各种收费或免费信息资源的惟一场所。这就要求图书馆从战略的角度审时度势,凭借技术的推动,接受知识经济的召唤,顺应变化的时代要求,成为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中心。

2、知识经济的兴起对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挑战。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的不断增强,给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提供快捷及时的文献信息服务,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在文献信息资源数量、种类日益剧增的情况下,现代化设备、设施广泛应用于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处理,构筑庞大、便捷的图书馆没有足够的计算机设备或与计算机无缘,数据库建设未上规模,社会化网络尚未形成,资源共享有限。现有的系统功能也较为简单,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还有很大差距,软件的通用性、成熟性有待进一步检验。

三、图书馆面对新世纪的发展对策

1、拓展信息功能,走向电子化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图书馆要加强自身信息服务中心职能,取得利用自身馆藏和通过Internet远程检索为用户提供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技术,有条件的图书馆还要生产自己馆藏目录或其他独特的文摘、索引或全文数据形式的在线信息资源,同时必须越来越注重检索,这样才能实现图书馆资源分配的真正转变,图书馆的服务由最初索引、文摘服务发展到为用户提供远程全文多媒体信息服务。图书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开始履行信息人的职责,为他们的用户提供范围拓宽到外部的在线数字信息资源,最终成为不太依靠馆藏及实体场所,而是依靠它为具体用户的特定服务来维持和提供支持的机构。随时期刊和参考工具书的电子版日益普及,数字化信息产品在图书馆利用中的比例不断提高,图书馆应加大电子出版物的投入,加强电子图书馆建设,建立起电子阅览室和光盘检索系统,以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2、实现图书馆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加强网络化建设。技术手段是制约信息服务效果的重要因素。在目前全球科技文献信息增长迅速的情况下,没有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是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的。因此,图书馆必须加大自动化建设方面的投入。

3、抓好人才建设。图书馆能否实现跨世纪的发展,最终取决于人才建设。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图书馆应转变观念,搞好人才的引进和现有馆员的培养。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有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专业知识的新型图书馆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现有馆员的业务素质,尤其是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和外语水平,不断进行再教育与业务培训,形成终身学习与受教育的氛围。

数字经济的机遇和挑战篇(7)

【关键词】基层;档案室;信息化;建设

传统基层档案室模式与社会发展格格不入,无论是硬件设备、规章制度、管理体制,还是人员结构、工作方式等都不适应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基层档案室信息化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建设,将馆藏档案进行全面数字化处理,现在普遍使用的方法就是将基层档案室所有档案信息通过手工著录、扫描等形式,全部以数字记录方式存储到光盘、磁盘等计算机的各类存储器中。基层档案室馆藏信息向数字化转化是基层档案室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

但是进行数字化扫描必须购置相应的扫描设备、计算机等硬件设备。平板扫描仪扫描价格便宜,但速度慢,不适合基层档案室短期内完成数字化转化的要求。快速扫描仪适用于基层档案室数字化建设,但价格昂贵,同时,相应的支持软件也价格不菲。扫描形成的是图像格式的档案信息,如果要实现此类格式信息的全文检索,满足条件的软件更是天价。对于基层档案室来说,购买一套完整的快速扫描设备和软件不是容易的事,并且档案信息数字化过程完成后,花费大笔经费购置的设备有可能闲置或贬值,经济效益和长期效应不很理想。另外,扫描档案信息的工作量大,要短时期完成数字化转换工作,人力需求量很大。人力、财力问题将成为基层档案室信息数字化面临的挑战之一。

一、构建网络实体。配备管理软件

将纸质档案信息转化为数字化信息,就是为了让档案信息变成流动的、有生命力的资源,要实现这一点,必须依靠网络。构建基层档案室内部局域网,并接入外部网或者互联网,是信息化建设得以进行的必要基础。只要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充足的设备,很容易按照自身要求构建起网络实体,但又涉及到经费来源问题。

有了网络,没有相应的档案管理软件,硬件就会像一盘散沙,无法运作。现在市场上专业的档案管理软件种类很多,但是从经济实用角度出发,适合档案部门的不多。如果采取自己开发研制的方法,在时间和人才方面又会出现困难。信息化建设时不我待,研制一个系统的专业的档案管理软件短期内无法完成。档案部门既懂网络、计算机技术,又懂档案知识的专业人才非常缺乏,这就给独立开发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一些单位采取与公司合作开发的办法,但也会存在经费、时间和保密安全等问题。具体采用什么方式,各单位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经济适用、功能齐全、安全保密、操作方便等原则来决定。

二、改变工作方式,健全工作规范

信息化建设的第一个成果就是馆藏档案的数字化,馆藏档案大部分以数字形态存在,以往适用于传统纸质载体档案的管理方式已经不适用于管理数字化档案了,必须改变工作方式,建设工作规范。

以往传统的档案利用流程,是利用者确认身份后,提交利用目的,然后由档案工作者查阅档案目录,再进入库房提取档案原件,交于利用者阅览。随着信息化进程,这一过程将发生改变。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使得利用者不必到馆,在网上就可以直接查阅档案目录信息和部分档案全文信息,或者到馆经授权后,自己在计算机上查阅相关档案信息,以往繁琐的工作步骤消失。

工作效率的提高和利用方式的便捷是令人欣喜的,但这种改变和以后可能会遇到的困难都是档案工作者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例如,档案征集在网上完成,或者以电子文件形式将档案移交到基层档案室。但是档案信息格式、结构的不一致、不兼容、无法转换,给档案工作带来麻烦。诸如此类,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的问题,要求必须尽快制定新时期工作规范和标准,这些规范和标准不但要制约基层档案室,而且还要对档案形成阶段的文件发生作用。未来的信息化社会是规范化、标准化的世界,不符合规范和标准寸步难行,档案工作也是一样。

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调整人员结构

基层档案室信息化建设就是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为社会和公众服务。作为信息化社会的档案工作者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和电子文件管理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基层档案室的信息化建设要求不断更新观念,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树立为社会和公众服务的意识。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强化服务意识,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

信息化进程导致工作方式的变化,同时人员结构必然随之发生改变。利用服务人员、网络和数据库维护人员、专业计算机硬件人员等将是基层档案室工作人员的中坚力量,以往传统基层档案室中的档案整理人员、档案调阅人员等将逐渐减少。如何调整人员,合理安排工作岗位,达到最大工作效率,基层档案室必须慎重决策。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进一步发展,信息高速公路进一步拓展,数字化数据、信息将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任何人和机构只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均可拥有和使用数字档案信息。在这个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档案工作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档案工作者需要不断摸索,研究新方法,解决新问题。

同时,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兴起和繁荣、政府上网、全社会信息化的浪潮以及人们日益增长的信息意识,将会在资金、技术、人员、观念等方面给基层档案室带来巨大的机遇,为基层档案室迎接挑战和克服困难创造优越的外部条件。可以说,信息化建设向基层档案室提出挑战,也为基层档案室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档案馆工作基础》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1.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