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公司经济效益

公司经济效益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1 16:38:08

公司经济效益

公司经济效益篇(1)

关键词:自来水公司;经济效益;供水;系统

水是城市建设及生产发展,人们生存及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资。而自来水就是人们社会生活和生产活动中获得水资源的重要来源。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城市建设及工业生产发展速度加快,对自来水的需求量直线上升,同时,持续上涨的物价导致了供水成本大大增加,自来水公司资金难以累积。近年来,自来水的供求关系越来越紧张,出现了不少的矛盾。

一、自来水供求矛盾

1.自来水的供应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社会的进步,人口的增加,工业的发展,这无一不对自来水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尤其的近年来工业企业不断扩建,城市居民增加,供水范围扩大,对自来水的需求量急速递增。

2.自来水成本上升

自来水的定价一向较低,但是自来水的成本却大幅度上升,导致自来水公司没有多余的运转资金,供水能力难以提高。自来水公司不仅是生产企业,更是服务企业,拥有双重性质,需要的投资很大,收效很慢,产品单一,主要以为社会服务为主,以建设城市健全的供水系统为中心,没有办法转户,又没有办法开发自来水其他系列的新产品或实施优质优价原则 ,成本无法转移。

3.水价偏低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

现在,由于自来水的价格偏低,水费在工业企业生产及居民生活中的成本里面占的比例很小,导致了人们节约用水的观念不强,节约用水的措施不力,节约用水的效果不好。并且,在各项调查中发现,水资源的的再利用率很低,大量的浪费使得有限的水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保护。自来水的价值与价格严重不合,节约用水对于企业生产及居民生活几乎没有影响,这是导致水资源严重流失的重要原因。

4.水价低影响了自来水公司内部的调动积极性

最近几年,物价飞速上涨,然而自来水的价格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由于自来水的价格低,企业的资金难以积累,没有能力去开发新的水资源 ,并且供水的原料价格大幅度上涨,使得供水成本大大增加,企业的收益严重下降,员工福利、奖励减少,导致员工积极性严重受挫,客观上激化了急需解决的供求矛盾。

二、影响自来水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原因

1.随着城市的发展建设,需要不断改善原本的设施,这样所需要的投入成本就不断增加,导致了自来水企业的效益下降。而且,随着工业企业的发展,水资源的质量越来越恶化,同时,输出水的质量标准也在提高,这样,自来水的成本就进一步增加了。

2.自来水公司是经济效益持续低落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水费拖欠。这个是几乎所有自来水公司都必须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尤其是企业的水费拖欠,情况更为严重,虽然不少的自来水企业都专门组织了部门负责追缴企业拖欠的水费,但是实际效果不大。

3.水价的构成机制不够完善是影响自来水公司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对于一个自来水企业来说,水费是其主要的收入来源,一般的生产企业,是按照其生产成本及市场需求情况等各个方面的因素来综合考虑之后再来定制出自己的价格标准。然而,我国的自来水公司没有办法可以完全自主决定水价,这样自来水公司的效益无法得到保障。

三、如何提高自来水公司的效益

1.加强管理,降低成本

为了提高自来水公司的经济效益,企业不但要制定目标责任制,将目标一层一层地分解,目标要和每个员工的个人经济利益挂钩,提高员工的达成目标的积极性及行动力。另一方面,企业加大力度来改造技术,从成本上下手,严抓狠抓,用这样的方式来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

2.提高水费实收率

设立专门的收费小组,尤其那些大笔的水费和企业大户,必须要有专人保持跟踪、抄表和追缴工作。另一方面,加强企业内的稽查管理工作,禁止乱用水及用户盗窃水的行为,对那些违约使用水的用户,需要缴纳违约金;对那些欠费的用户,需要加收滞纳金;对某些顽固的钉子户,必要时要采用法律手段。

3.建立水费合理的价格机制

《城市供水管理方法》规定:“城市的供水价格应遵循补偿水成本、供水企业有合理收益、用水企业能够节约用水、用水费用应该由相关各方公平负担的原则来制定。”自来水供水应该按《城市供水管理办法》的规定,总结出在企业管理出现的问题。

4.加强水价监管

城市的供水一般是由国家或地方政府垄断的,它的价格也是国家直接制定或批准的。政府在制定水价的时候,不但要考虑成本的浮动,确保自来水供应企业可以获得合理的利益,来保证自来水的顺利供给;又要考虑水价的浮动对其他部门的获得,行业的生产和居民的生活的影响。很多的生产企业,在政府提出水价上调的建议时,都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向政府提出不合理或过分的要求,所以每次调价都要变成企业和政府部门间的讨价还价。

5.改革企业内部机制,改变经营方式

完善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建立以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等三层组成的内部决策、管理及监督的中心。在会计主管方面,要实现委派制度,加强内部成本核算的监督,杜绝不合理的开销,做好每个季度的水费收缴分析情况,及时处理好存在的问题;在劳动力方面,要做好岗位的定编工作,实行公平竞争的机制,对于管理岗位的竞争做到公平、公开、合理。

四、提高供水技术来降低成本

1.引进让自来水管网经济合理运行的高新技术,优化自来水管网。这个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1)要优化计算及合理分析城市自来水管网系统设施的扩建和新建项目的技术。例如自来水供水系统的流量最优化、每个管道口径的最优化、各个管中加压泵站和自来水厂的二级泵站的最优化设计。(2)优化调度和科学管理自来水供水系统。例如配置自来水管网系统测压点、测试自来水管网的工作状态和维修更换自来水管网的设施。

2.计算自来水供水管道的经济流量。在优化自来水管网的同时,也要注意自来水的流速,因为在同样的条件下,选择的管径的不同会影响流速和压力的变化。当选择流量过大,起端管道的压力就会增大,这样会导致管道的漏水及破裂;当选择的流量过小,这时就必须选择较大的管道口径,大口径管道的运行费用减少,但是基本建设的费用却增加。所以,自来水公司在实际建设中,必须综合各个因素考虑及选择管道口径。

3.更新改进自来水的供水管网,这个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1)水力因素,影响输水能力及服务压力;(2)水质因素,影响自来水净化及质量;(3)结构因素:影响管材的寿命及接口的损坏率。更新改造自来水管网系统是提高自来水供水安全性,降低自来水漏失量及改善自来水水质的重要方法。对自来水管网的更新改造应该要合理选用、因地制宜,对于那些结构比较好的管道,特别是大口径的管道,应该要采用涂衬、刮管的方法;对于那些漏水和爆管所带来的损失高于更换新管道的,应该更换新管道;对于那些是由水质而引起的因素,应该采用刮管及冲洗的方法来处理。

4.把侧漏技术应用到自来水供水管道中。(1)控损指标:漏失率、未收费率及单位管道长度单位时间的漏水量都是控损指标的表达方式。同一管道长度在同一时间内的漏水量和每个用户平均漏水量都是经常用漏失率和未收费来表达。因为,在每个城市的人口密度及工业发展水平的不同,所以会导致相同的管道长度而漏水量不同。(2)管道侧漏所需的常用设备:由于自来水管道的材质、接口寿命等因素的会导致在管道运行过程中会出现漏水的情况。以前我们都是采用我国生产的检漏仪器,检漏的准确性和稳定型都比较差,所以推广使用效果不好。现在,引进了国外的漏电确认仪、管道定位仪和相关分析仪等检漏仪器。

5.把GIS应用到自来水供水系统中

GIS的优点:(1)能够迅速并且直观地对发生爆管的位置进行确认分析;(2)能够对自来水供水管网的设计及计算进行优化;(3)对城市的自来水供水系统提供科学详实的管理信息;(4)对自来水供水系统的规划提供方案及支持,采用CIS系统,能够对多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5)GIS能够对特殊地区及灾区提供应急的供水方案。目前,CIS的应用使得自来水公司在供水系统的实践中获得很大的收益,虽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它的通用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壳扩展醒的及维护方便等优点,已经让它在自来水供水系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自来水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好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引起的,我们要对症下药,找对办法,肯定能提高公司的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合农 冯义东:衡东供水公司节能创新路[J].可再生能源,2003.3.

[2]李 杰:关于如何提高供水企业的效益的探讨[J].实践与探索.

公司经济效益篇(2)

【关键词】路桥公司;审计;经济效益;路径思考

从公司审计的一般职能来看,其不仅监督内部的财务管理活动,还对公司整体运营状况进行考察和管控。可见,公司审计行为是基于整体视阈而实施的。长期以来,业界普遍将审计与财务管理作为对立形态来看待,试图通过公司审计的组织安排和制度设计来约束财务管理活动的失范行为。诚然,这在审计形式上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从最终目的上应强调审计与公司经济效益提升间的契合关系。

以笔者所在的某路桥公司为例,该公司长期从事基建项目投资和建设,必然存在着单次资金投入量大、资金周转速度慢等特点。为此,如何实现公司的“产出/投入”最优化效果,则难度明显增大。正因如此,更需要借助公司审计的整体视阈优点,形成与财务管理的共生机制来推动经济效益的提升。

鉴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1.对二者契合形态的认识

经济效益是从价值层面所提出的概念,从而主要反映在公司的资金流通状态上。根据资本循环公式G―W―G`可知,公司资金在时间维度上先后处于货币职能、生产职能和商品职能上。其中,货币职能在于物资采购且又依赖于公司的资金筹措计划;生产职能则体现为资金长期停留在基建建设阶段,故无法形成商品而进行市场交换;商品职能的关键在于资金回笼,且包含着一定数量的利润。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二者契合态势的形成可归因于以下两个方面的逻辑结构:

1.1公司审计对资金循环的监管

仍然根据资本循环公式来认识这一监管行为:路桥公司在开展参股项目建设,以及实施其它基建项目时往往面临着寻求外源性资金支持。具体来说,就是借助商业贷款来筹措建设资金。这是就存在这样几个经济问题:(1)筹措资金的数量和偿还期限;(2)外源性资金与内源性资金的比例等。尽管依托财务管理能在内控环境下进行测算,但若缺少审计环节的整体视阈,将无法充分统筹公司资金的调配活动。当然,针对资金在生产领域的效益性问题,也需要依赖审计本身的职能定位。

1.2监管职能对经济效益的提升

正如上文所指出的,经济效益是从价值层面来看待的。因此,所谓经济效益的提升则可理解为,“产出/投入”的价值最大化效应。在可度量的条件下,必然显现为“收益/预算资金”最大化效果。在“会计利润=总收益-总成本”的表达式中可得,随着公司审计职能的开展使得在资金筹措成本控制,以及生产环节资金使用效益的提升,其共同决定了总成本控制得到了较好的实现。即使对于路桥公司的日常经费支出领域,通过审计职能对原始凭证的稽核也自然控制了运营成本的形成。

由此可见,公司审计―资金循环监管―经济效益提升的逻辑路径,便构成了二者契合的关系。

2.认识引导下的审计功能定位

在认识引导下不难发现,简化二者契合关系的逻辑结构,实则在于建立公司审计与财务管理间的融合态势。之所以强调“融合”意味着,应改变传统对二者对立形态的理解,而转变到审计为财务管理提供第三方信息支持的方面上来。正是基于这一思路,以下则继续讨论审计的功能定位问题。

2.1审计的监管功能

审计监管功能的提出,主要鉴于它在传统视角下的职能定位。那么它的监管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笔者认为,其主要体现在资金预算、资金使用和资金回笼上。实践表明,路桥公司的建设项目存在着周期长、规模大的特点,就使得资金在生产(建设)领域的使用监管成为了重点。另外,近年来所反映的某些收费站行为失范问题,也将资金回笼纳入到了审计监管的功能范畴。可见,这里的功能主要延续了公司审计的传统职能定位。

2.2审计的辅助功能

在遵循传统职能定位的基础上,公司审计还应创新自身的辅助功能。所谓辅助功能可以界定为,对财务管理的流程优化提供技术和信息支持。这实则就改变了审计与财务管理间的对立形态,而转变为了一种融合态势。具体就辅助对象来看,主要应围绕着公司资金风险管控和资金优化配置来进行。毕竟,审计作为从公司整体经营着手的监管行为,自然能获得更多关于公司发展中的负面信息。而这又成为了优化财务管理的切入点。

3.功能定位下的路径构建

在功能定位下的路径构建,可围绕着审计的监管功能和辅助功能来展开。

3.1审计监管功能下的路径构建

(1)监管资金预算方面。公司需要根据项目进行资金预算,此时就成为内部审计的对象。在监管功能上所提到的融合,在这里便通过审核公司资金划分结构、预算明细表等方面体现出来。审计人员应协同财务管理人员,合理展开对资金结构的设计与划拨。

(2)监管资金使用方面。成本控制仍然是财务管理的价值取向,而实现这一点则需要通过强化财务活动来达成。无论是人工成本和物资采购成本,都以资金支付的形式而发生。为此,审计人员便需要根据资金使用的原始凭证,针对表面的形式要件和背后经济事件的真实性,展开审计活动。这种约束机制,本身就推动了财务管理绩效的提升。

(3)监管资金回笼方面。审计环节还应监管公司的资金回笼状况,并及时给予管理层预警。

3.2审计辅助功能下的路径构建

(1)辅助公司资金风险管控方面。从动态的角度,考察资本循环G―W―G`可知:在这三个环节中,不仅在时间维度上表现为依次呈现;而且,在空间维度上体现为同时存在。因此,这就对公司的资金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诸多公司都面临着提升资本有机构成的任务。公司资本有机构成的提升,通过固定资本重置的方式来实现,必将增大公司的资金投入。从而,审计将为此提供安全屏障。

(2)辅助资金优化配置方面。公司的资金在时间、空间维度上的存在要求。在以市场拉动为主要模式的商品销售形态,使得公司不仅要关注下游的需求方,还要面对上游生产要素的购进渠道。即:在货币功能(G)、生产功能(W)、商品功能(G`)环节中,公司须进行合理的资金配置。若要最终实现“惊险的跳跃”,公司则须科学测算出各领域的资金预算。由此,会计审计功能又体现在:优化配置公司资金方面。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了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诚然,关于本文主题的讨论仍存在其它思路,但笔者仍在独特的视角下进行了有益探索。

4.结论

根据资本循环公式G―W―G`可知,公司资金在时间维度上先后处于货币职能、生产职能和商品职能上。因此,应建立公司审计―资金循环监管―经济效益提升的逻辑路径。具体而言,其路径构建应围绕着公司审计的监管功能和辅助功能来开展。最后强调,应改变传统对审计与财务管理二者对立形态的理解,而转变到二者融合的态势上来。最后,本文权当抛砖引玉之用。

【参考文献】

[1]邵柏清.加强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11,(3).

[2]刘建华.小规模企业审计风险与防范[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

公司经济效益篇(3)

集团是皖北地区商贸重点企业,现有员工名,预计××年实现销售亿元,税后利润近千万元。近年来,工会围绕公司重点工作,以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为中心,以提高员工技能水平为着力点,以增强职工创新能力为目标,认真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在促进发展中提升工作水平,在服务大局中强化自身建设,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深受领导和职工的好评,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创新竞赛活动形式、强化员工培训教育,为企业发展做出新业绩。

多年来,公司两级工会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不断适应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在实际工作中开拓创新,在与时俱进中谋求发展。

⒈主动把工会工作融入经营中心,推动职工素质工程和创新工程向宽领域、多方位延伸。组织职工开展了第二届“争创一流企业,争当服务明星”的百日劳动竞赛活动,名优秀员工的先进事迹被制成图文并茂的板报,向社会广泛宣传,创新了竞赛的内容和形式;开展了“论服装流行趋势,赞购物顾客之美”、“商贸英语口语”,“看人拿鞋,看人拿衣”、“表带安装”竞赛,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促进了服务水平的提高。我们组队参加全市“先模颂”演讲比赛,通过多场次、多层次的演讲,把全国商业服务业业务技术能手、省业务技术标兵、省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向全市传播;结合营销宣传活动开展业务技能、素质体能大比拼竞赛,百大选手们精湛娴熟的服务技能,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通过电视传向千家万户,再现了五十年百大的勃勃生机。

开展职工文体宣传活动,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加大职工活动室、图书室的投入,增加运动设施和新图书数目;举办了员工喜闻乐见的迎新春摸大奖活动,多名员工在欢乐中迎来了新的一年;“三八”节,组织女职工游园,召开女干部座谈会;组织职工参加全市“红五月”职工乒乓球比赛和彩弹射击比赛,分别获得女子团体第一名和第三名的好成绩;举办了第三届职工运动会,多名职工参与个比赛项目的角逐,达到了“健身强企,提素增效”的目的,受到职工普遍欢迎,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亿万职工迎奥运健身月系列活动先进单位”。

⒉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推进员工素质全面提高。邀请专家学者传授知识技巧,举办视觉营销讲座、化妆美容商品销售技巧讲座、赞美顾客语言艺术提升培训、员工养生保健知识讲座、下岗职工培训、儿童商品知识业务技巧讲座、黄金珠宝、手机促销员培训。年举办各种培训班期,培训员工多人次。购买业务类、法律类、励志类图书十余种,发给各商场员工早班学习,其中《你为谁打工》一书在广大员工中引起强烈反响,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端正态度,踏实做事,认真做人,明白了我们不是在为合肥百大打工,而是在为自己打工。去年有名员工通过自学、成人教育取得了大中专文凭;有名员工参加了全国各类职业资格考试,其中人取得技师职业资格,人取得了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员工综合素质在学习中得以升华和提高。版权所有

在创新实践中,公司、工会荣获市组织劳动竞赛先进单位、省劳动保障诚信示范企业、省财贸工会工作创新一等奖、一楼商场工会荣获全国模范职工小家,超市配送中心荣获市模范班组称号;四楼商场、百大超市分别荣获市“十佳服务标兵”、“服务明星”,充分展示了百大员工的时代风采。

二、开展“组织起来,切实维权”调研活动,掀起学习贯彻“工会法”、“劳动法”的新高潮。

根据市总工会和劳动保障部门的部署要求,我们组织员工积极配合上级搞好“维权”调研;参加“维权”知识竞赛,制作劳动保障维权知识板报,在大楼内外广泛宣传,召开座谈会收集和掌握第一手资料,发放《全国职工普法知识读本》,参加市四五普法培训班,先后组织人次参加《女职工权益保障法》知识竞赛、纪念全总周年全国职工知识竞赛、全总××年职工收入分配情况调研、中国财贸工会关于促销员经济权利及加入工会情况调查、省总关于职工思想状况调查、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问卷调研、省总四五普法知识竞赛、全国工伤保险知识竞赛等。在调研、竞赛工作的推动下,广大干部职工对什么是侵权行为、怎样维护职工权益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学会了合理准确地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上半年,出现了两起供应商拖欠促销员工资、加班费现象,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大楼两级工会同时出面追回了供应商拖欠的工资和加班费。在月日公司召开的干部会议上,总经理和常务副总分别要求各商场切实维护职工权益,杜绝供应商拖欠促销员工资现象,在公司内部营造了支持工会工作的法制环境。

三、认真履行工会基本职责,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管理活动,促进民主管理取得新进展。

改制后,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指导思想,不断建立和完善维权机制,切实维护职工的民利、劳动权益和身体健康权利。

⒈注重源头参与,坚持职代会审议通过新制度。召开一届二次职代会,顺利通过改制后第一次修订的《百货楼现场管理及员行为过失处罚办法》、《薪酬分配办法》等项制度,两次召开职代会专题会议,审议通过“××年度员工竞争上岗方案”和“百货大楼员工调配方案”,让广大员工知企情、明企事,大事心中有数。新制度实施后,企业解除违纪员工人,末位淘汰下岗人,收回企业未出勤人员垫付的各项保险费用万元,推动了劳动关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

⒉开展企务公开和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工作。通过职代会、公开栏、早班会、广播板报等多种有效形式,督促涉及企业规章制度、员工切身利益、干部廉洁自律等重大问题及时公开。首先,公开各项制度。一届二次职代会通过的四项制度全部在公开栏内张贴公布,早班会反复宣读解释,员工学习后自觉履行;其次,岗位选人用人公开。各种招聘信息向员工公布,符合条件者都可报名应聘。广播员、微机操作、主管、保管员、经警、会计、收银员、促销员、驾驶员、水电工等十个工种共个职位,全部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竞争上岗。

开展民主评议干部,扩大民主评议范围,为集团公司全面了解掌握中高层管理人员情况提供依据。通过四条渠道征求职工意见,一是考核,二是测评,三是,召开员工座谈会,四是个别谈心,详细了解相关情况。通过上述方式考核,使各级管理人员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时刻想到手中的权力是群众给的,明确当干部就是要为公司谋发展、为员工谋利益,有效地促进了干部队伍的建设。

⒊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为企业发展出谋献计。首先,结合职代会代表提案征集工作,在企业内部发动员工开展合理化建议,广大员工纷纷把自己对经营管理、员工培训、收入分配等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集中交给职工代表,形成代表议案。大楼领导对职工提出的每项建议都做了认真研究,的建议得到落实,为企业规范运作,依法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结合全员竞争上岗考试,发动群众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对员工提出的条意见和建议,归纳整理为十大类。党政领导对此非常重视,并结合党员保先教育活动,把群众意见相对集中的经营、培训、干部素质、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建议落实到相关部门,责成限期整改,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

四、坚持对员工送温暖、献爱心,开展扶贫帮困活动,使维护职工权益形成新格局。

精心组织实施送温暖活动,切实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年慰问探望生活困难职工、生病住院职工人次,送去慰问品、慰问金万余元。开展“一日捐”活动,向市困难职工捐款万元;积极争取,多方筹措,借助社会力量帮扶特困职工、退休劳模和单亲职工子女就学,共得到省、市工会、市教育学院援助资金元,解决了十六户职工的部分困难。多方帮扶、互相捐赠,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体现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员工特殊情况五必访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员工过生日送蛋糕和祝福贺卡,员工结婚退休均送纪念品;为患重病及因工受伤的员工申报劳动能力鉴定或工伤认定,为名受意外伤害的员工及时办理意外险赔付;积极帮助伤残员工进行伤残等级鉴定,使名员工顺利办理了伤残证,为他们日后就业拓宽了道路。一点一滴看似不大的事情,但只要为员工做了,员工都会给企业以回报。××年企业实现销售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受到集团领导的表扬和肯定。

五、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扩大工会会员队伍,最大限度地组织促销员加入工会。

××年企业改制后,我们及时组建了新的工会和职代会,把多名愿意留在企业的员工重新纳入工会管理,建立会员档案、发放新的会员证。××年初,我们根据省市工会要求以文件形式下发了《依法组织促销员参加工会的通知》,理顺了促销员加入工会的程序和渠道,明确了切实维权的有效途径,从劳动关系确定、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参加工会活动、参与民主管理、评先评模等方面设立绿色维权通道,使入会促销员在政治上、生活上与企业职工享受同等待遇,此举吸引了名促销员踊跃报名加入工会组织,入会率达,增强了工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了公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促销员入会后自身素质也得到提高,在公司开展的各类岗位技能比赛和双争竞赛活动中,有名促销员被评为服务明星、服务能手,其事迹在员工中广泛宣传;有名促销员因表现突出、业绩显著被公司破格吸纳为正式员工,这些不仅有利于工会组织建设,有利于会员团结,更有利于劳动关系协调和社会稳定。近期,我们又受到市政府表彰,被评为就业和社会保障先进单位。

公司经济效益篇(4)

关键词:供热;节能;经济效益增长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7007701

在北方地区,集中供热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与百姓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目前,笔者所在林业局总供热面积约40万㎡,受益用户约5500余户。由于林业局棚户区改造工程持续进行,供热住户正在持续增长,供热面积每年不断增加。每年冬天的保质保量供热都成为林业局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供热公司的良好发展无论是对公司本身经济效益的增长,还是对林业局经济效益的增长,都十分重要。笔者工作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引发了笔者对供热节能与经济效益增长的思考。针对笔者所在的林业局的实际情况,根据笔者在管理供热公司过程中的一些经验,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做好供热中的节能,促进公司经济效益增长。只有寻求可持续发展的节能机制,才能保证供热公司的经济效益的增长,保证百姓满意的同时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优化供热设施, 提高能源利用率,促进经济效益增长

据数据统计,中国北方地区的全年供热能耗占到了北方地区总能耗的20%,然而,这其中的热能浪费高达15%-30%。这个数据与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是不协调的,是供热公司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难题,无论对公司的效益增长,还是对环境的影响,都是个重要的问题。

笔者所在供热公司同样存在这个问题。笔者所在供热公司共有20吨的锅炉两台,由于供热公司的历史沿革等一系列问题,锅炉老化严重。笔者初到供热公司的第一个供暖期,由于锅炉的老化问题,加之已开始供热,无法停炉检修设备,只有大量用煤,才能勉强达到预定的温度。热水的“跑、冒、滴、漏”现象严重,热能被大量浪费,供热公司成本支出数额庞大。

针对这个问题,在这个供暖期结束后,供热公司试图更换先进设备,提高热能利用率,做到节能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然而,对于缺乏林业局大力扶持的供热公司而言,单靠收取的供热费,只能简单维持供热公司的基本运营,完全没有资金去更换设备。供热公司只有转而从先进地区聘请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对锅炉进行检修和有限的改造,调整最适合流量的水泵,改造散热器,争取最大限度减少能耗。第二个供暖期到来的时候,供热公司的用煤量比上一个供暖期下降了约15%。供热设施维修、保养、优化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如果条件允许,实现全自动化控制集中供热系统将会加大节能水平,更好地提高经济效益,从而进入到公司不断优化的良性循环中去。

2改造并维护供热管网,减少能耗,促进经济效益增长

供热管网状况的好坏对供热的效率有着十分大的影响。由于管网设计不合理、管道老化、杂质沉积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热能在传输过程中的大量损耗。每年定期检修、维护、清理供热管道,并且对不合理的供热管网进行改造,都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对供热的能耗影响不可小觑,对居民入户温度是否达标影响很大。因此,供热管网的改造与维护成为减少能耗、促进公司提高经济效益的一大重要任务。

3择优选择原材料,控制成本,促进经济效益增长

笔者所在公司每年用煤约2.5万吨左右,降低原材料成本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一大关键性因素。由于煤炭价格在供热期到来时经常上涨,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供热公司就要最大程度压缩原材料成本的支出。然而,如果单从价格考虑原材料的采购,无论在节能上,还是在公司的经济利益考虑上,都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煤炭的性价比至关重要。如果采购质优价廉的煤炭,煤炭燃烧更充分,损失的热能更低,排放的废气更少,整个一个供暖期计算下来,供热公司的成本支出就可被最大程度的压缩。针对这一点,供热公司应在每个取暖期做好数据的收集与比对,结合供热设施的实际情况,选择能耗最低、能源利用率最高、最大程度控制公司成本支出的原材料,达到节能与提高公司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

4提高人员素质,加强管理,促进经济效益增长

笔者所在公司管理人员4人,其他员工17人。对于非全自动化供热设备的供热公司而言,由于各个环节都依赖于人工操作,员工的作用就格外重要。员工对设备的操作习惯和操作方法都会影响到能耗指数。因此,定期对员工进行节能操作、规范安全操作等培训必不可少。员工的素质提高,相当于公司无形资产的增长,从而进一步带来公司有形资产的增长。供热公司的工作相对较为辛苦,无论公司有多少困难,都要保证员工的利益。笔者到供热公司任职后,大幅提高了员工工资,并建立更规范有效的管理机制,大大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以此来促进公司经济效益的增长,实现公司的和谐发展。

5结语

供热节能潜力巨大,通过优化供热设施、改造与维护供热管网、择优选择原材料、加强管理、提高员工素质等一系列举措,将会在节能的同时,促进公司经济效益的增长,并为社会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公司经济效益篇(5)

关键词:股东派生诉讼;法律经济分析;卡尔多一希克斯效率

一、引言

1960年科斯发表《社会成本问题》,奠定了法经济学的基础,“科斯定理”同时也被认为是法经济学产生的直接理论基础。1973年波斯纳出版《法律的经济分析》,运用经济分析方法对几乎全部法律领域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标志着法经济学的形成。法经济学(LawandEconomics)是在经济学假设的前提下,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理论框架分析法律制度形成、运用是否能有效配置资源、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社会福利。

从理论上讲,凡是理性的东西都可以用经济分析的方法来加以分析、解释。分析解释需满足经济学的两点假设:(1)理人假设,即每个个体的行为都是理性的,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即都是“自利的理性最大化者”;(2)资源是稀缺的,相对于个体的需求来说资源是有限的,一切经济社会活动都是为了追求效率,有效配置资源。法律制度实质上是一种经济制度,为此法律制度的设立与运用是在符合公平正义的原则下追求某种程度上的效率。诺思认为,设立法律制度的目的在于创造交易秩序和减少交易中的不确定性,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所以法律经济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是运用经济学的理论模型,分析方法对法律制度规范和法律运行过程中的成本效益进行分析,考查法律制度的影响或结果是否满足“帕累托最优”或“卡尔多一希克斯标准”,是否能够替代市场降低交易费用,从而验证法律制度的有效性,并在法律制度在取得预期目标无效率时,制定更有效率的规则来实现效率和目标价值。

对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进行法律经济学分析,目的就在于研究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构建和应用是否能提高整个社会资源利用的效率,更有利于股东权益之间实现均衡。所谓股东派生诉讼(又称股东代表诉讼、衍生诉讼、传来诉讼),是指当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员等主体侵害了公司权益,而公司怠于通过诉讼追究其责任时,由具备法定条件的一个或多个股东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代表股东提起的诉讼。该诉讼制度首创于英国,1843年福斯诉哈波特尔(FossV.Harbottle)案和1864年东潘多铅矿公司诉麦瑞威泽案中的FossV.Harbottle规则及其“例外规则”标志着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初步形成。之后各国纷纷效仿,日本20世纪40年代末引入,我国台湾地区也在其公司法中明确规定了该诉讼制度,而美国的该诉讼制度最为完善,股东发动派生诉讼追究责任者不单单限于公司董事,更是扩及到公司所有各类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公司外部人。2005年我国修订的新《公司法》152条正式确立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规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连续180日以上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1%以上股份的股东,在特定情况下,有权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讼。”

股东派生诉讼在法律上的意义以及公司治理实践中的作用,国内外已多有研究,普遍认为股东派生诉讼的应用有利于保护中小股东权益,制衡优势股权地位的控股股东,调动中小股东参与经营管理的积极性,最终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但就其经济分析甚少,而用“经济分析法学不是传统法学所讲的寻求法和社会问题的”科学“或正确答案,而是一个包容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之间相互竞争的理论体系,通过比较、评价和选择意识形态界定法和经济学的对话过程,从而导致法的结构和内容方面的真正变化。”,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试图从股东派生诉讼的有效利用程度与由此制度产生的最终保护程度出发,分析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从经济学角度而言,所能达到的卡尔多一希克斯效率。

二、股东派生诉讼的法律经济分析

股东派生诉讼的目的一是以法律的公平正义为前提,通过维护公司的利益,间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是通过对侵害公司利益的人进行制裁,提高小股东的地位和影响,有效制约和监督大股东和公司管理人员,从而促进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法律经济学的规范经济效率标准非严格的帕累托最优,而是更为宽泛的卡尔多一希克斯效率。主要原因在于,“帕累托最优”往往只能适用于市场中的自愿交易场合,而在许多社会活动中,法律规定的权利是无法在市场上交易的,或者是无法通过市场自愿交易来转换的。

所谓卡尔多一希克斯效率(Kaldor-Hickseffi-ciency)是一种非自愿的财富转移的具体结果,在社会的资源配置过程中,只要在资源重新配置过程中获得利益的人所增加的利益足以补偿(并不要求必须实际补偿)在同一资源重新配置过程中受到损失的人的利益,那么,这种资源配置就是有效率的。

卡尔多一希克斯有效性标准是潜在的帕累托改进。按照科斯定理,如果交易成本为零,个人之间的谈判可以保证卡尔多一希克斯效率变成现实的帕累托效率。现实中交易成本为正,就可能使得潜在的帕累托改善无法成为现实的帕累托改善。所以实际上经济学家一般采用卡尔多一希克斯标准,即总财富最大化标准来思考现实问题。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设立与应用正是以此效率为标准,诉讼过程中原告前期担保、收集信息、诉讼以及公司自身资源的消耗所产生的花费交易费用小于派生诉讼为公司长期带来的利益,经过合理诉讼后,将惩罚有碍公司利益方的行为,最终公司治理结构得到改善,公司相关利益方的境况都会因此而“自然而然地”获得补偿。为了充分说明该制度的卡尔多一希克斯效率,本文将股东派生诉讼以诉讼有效程度和保护有效程度作为主因素展开分析,以股东使用派生诉讼制度的有效程度为横轴,股东派生诉讼最终起到保护作用的有效程度为纵轴构造直线坐标系,将该制度所达到的卡尔多一希克斯效率划分为四种类型,即强有效、强无效、弱有效、弱无效,分布于直线坐标系的四个象限。

坐标横轴表示派生诉讼合理使用的有效程度,正方向表示合理诉讼的状态,即意味着股东具备提起资格(持股时间与数量满足条件),提起派生诉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严格遵从派生诉讼提起前置程序原则、善意公正原则、董事经营判断原则等原则。负方向表示派生诉讼制度被滥用的情形,具体有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形:(1)投机诉讼,原告股东与律师与董事串谋获取个人利益而提起;(2)骚扰性诉讼,股东提讼非以维护公司利益为目的,而是为了争夺公司控制权而提起;(3)勒索诉讼,违背诉讼制度宗旨,利用此制度谋取非法利益而提讼提起。

纵轴正方向表示有效保护,即因对公司实施不正当行为而负有民事责任的当事人受到惩罚并为其不正当行为做出补救的情况。负方向表示无效保护。即派生诉讼未得到应得补救成果或滥诉未得逞的情况。

本文认为处于第一象限的情形卡尔多-希克斯效率强有效,派生诉讼合理实施,诉讼结果得到应得救济,整体福利增进;而相对第二象限定义为卡尔多一希克斯效率强无效,滥诉却保护得逞,保护了不正当的诉讼请求利益,最终造成资源浪费;第三象限则为弱有效状态,也可定义为卡尔多一希克斯效率的假象,虽然最终结果滥诉未得逞,维护了法律的公平正义,但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滥诉本身浪费了资源,福利并未改进。而第四象限则意味着法律制度对合理诉讼的限制过分严格,导致诉讼符合基本要件,但最终利益未能得到保护,造成弱无效状态,相对强无效状态未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处于第一象限是股东派生诉讼法律原则与经济效率均达到最优的状态。其他各象限在改进的情况下可最终转化到第一象限。虚箭头代表在诉讼有效程度不变的情况下,可能发生的转化;实箭头代表卡尔多一希克斯效率的优化方向。

三、股东派生诉讼卡尔多一希克斯效率的改进

如上分析,得知只有在第一象限克尔多-希克斯效率强有效,法律的公平正义与经济学的理性效率均满足。而其他象限则未达到同时满足,强无效失去公平正义,最终激励滥诉,造成整体利益的损失。弱有效则维护公平正义,前期交易费用未得补偿,经济效率未达到。而弱无效合理的公平正义要求未满足,达到经济效率的范围缩小。所以要达到强有效状态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在维护公平正义的前提下,改进经济效率;二是在有经济效率的前提下,实现公平正义,拓展经济效率的范围。总结国内学者对防止滥诉所提措施主要有对原股东资格做出适当限制、诉讼提起前“竭尽内部救济”、对原告诉讼设置合理的担保费用、以及被告责任的约束等,而在保护有效性方面也多从法律制度规范方面提出对策。超级秘书网

为了改进卡尔多一希克斯效率,除了从法律层面完善制度设定外,还应从节约交易费用,激励或惩罚角度采取措施。为此要从派生诉讼提起的原因即公司利益受到侵害这一状态采取措施,对可能损害公司利益的主体,如监事会、董事会以及公司外部人员或机构采取事前预防提高其做出不当行为的交易成本、做出不当行为后有效惩戒防范类型状态的再度发生。

参考文献:

[1]章晓洪,股东派生诉讼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12-19。91-93[2]2005年修订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z]

[2]2005年修订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z]

[3]钱弘道,法律的经济分析方法评判[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3):121-122

公司经济效益篇(6)

关键词:集团公司;财权安排;基本理论问题

一、引言

集团公司是指以一个或多个大型骨干公司为核心,以资本、技术、产品等为纽带,由各成员公司按照平等自愿、互惠互利原则组合而成的大型经济联合体。从历史来看,集团公司是社会化大生产高度发展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结果。目前,集团公司已成为一种较普遍的公司组织形式,如德国有“康采恩”,美国有“利益集团”或“金融集团”、西欧有“公司集团”等。在我国,经过30多年的经济改革,集团公司也得到飞跃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组织的重要形式。企业财权安排是指如何把企业财权在各产权主体之间加以分配。它是企业所有权安排的核心内容,是企业治理结构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合理地安排企业财权对于抑制企业内部人(控股股东和经营者)的道德风险,提高企业决策效率,促使企业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张兆国等,2007)。本质上讲,集团公司是由众多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通过资本的相互参与、渗透而形成的多层次、多法人的企业联合体;集团公司内部各成员之间的财务关系一般是以产权关系为基础,其财务目标是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价值最大化。因此,集团公司的财权安排应该有别于一般企业。目前,对于集团公司的财权安排讨论还不多,对其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研究更是薄弱。本文将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集团公司财权安排的理论基础、基本目标、基本前提、关键、实现机制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深入地研究,并结合我国集团公司的现状,提出了政策建议。

二、集团公司财权安排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一)集团公司财权安排的理论基础:利益相关者理论 这一理论的产生有着悠久的思想起源及其深刻的理论渊源。(1)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思想起源。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思想由来已久。1927年通用电气公司的一位经理在其就职演说中首次提出,公司应该为利益相关者,而不仅只是股东服务的思想。而对利益相关者给出明确定义的则是斯坦福研究院研究小组,1963年斯坦福研究院研究小组受到启发,利用另外一个与股东(Stockholder)对应的词“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来表示与企业有密切关系的所有人。1984年,Freeman在他的著作《战略管理:一个利益相关者分析方法》里,第一次把利益相关者分析引进管理学中。在该书中,Freeman将利益相关者定义为“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或受企业经营活动影响的个人或团体。”此后,利益相关者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并成为当今最重要的企业理论之一。(2)利益相关者的理论渊源。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出现有其深刻的理论渊源。主流企业理论认为,股东向公司投入物质资本,理应享有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和索取权,即拥有企业。企业的目标就是股东财富最大化,这就是“股东至上”的观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与顾客、供应商、雇员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的变化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实务界的人士对股东利益至上理论产生了质疑和反思,并给予利益相关者理论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利益相关者理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利益相关者的企业依存观点、战略管理观点和动态发展观点(王辉,2005)。利益相关者的企业依存观点主要强调把利益关者理解为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研究的重点问题是利益相关者是谁、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基础和合理性问题。利益相关者的战略管理观点强调利益相关者在企业战略分析、规划和实施中的作用,侧重于从利益相关主体对企业影响的角度定义利益相关者,强调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关于利益相关者的动态演化观点始于弗里曼,他认为在现实中,利益相关者是不断变化的,他们与企业的利害关系也随企业考虑战略问题的改变而改变。而对利益相关者“动态演化”观点做出重要贡献的则是米切尔等人,他们从影响力、合法性和紧迫性三个维度区分了利益相关者关系,并提出了七种类型的利益相关者。在区分了不同类型的利益相关者之后,“动态演化”就演进到利益相关者如何因为某些属性的获得或丧失而改变利益相关者特征的新阶段。利益相关者理论从企业依存到动态演进的过程,是一个从定性描述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依存关系,到运用动态演进的观点看待利益相关者,借助定量的、实证研究的方法,结合企业伦理学、企业治理和组织理论、战略管理理论等学科成果论证企业考虑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基础、实现机制和实际绩效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核心思想归纳为:企业的基本目标应为各利益相关者服务,而不仅是为股东服务;企业的利益是各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而不仅是股东的利益;企业的各项制度安排尤其是财权安排要平等地对待每个利益相关者的产权权益。利益相关者理论强调企业要为各利益相关者服务,让每个利益相关者都有平等机会参与企业所有权的分配,这种思想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反映了现代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因为利益相关者参与企业治理不仅有助于追求企业的长期发展,保持利益相关者之间的长期合作,而且还利于降低企业成本,激发企业的创新能力。集团公司是各个经济利益主体通过契约而结合在一起的,其经济本质与企业是一致的,因此,利益相关者理论理应成为集团公司财权安排的理论基础。

(二)集团公司财权安排的基本目标:财务效率与财务公平 如前所述,集团公司财权安排的理论基础是利益相关者理论,则集团公司财权安排的目标则包括财务效率目标和财务公平目标。(1)财务效率与财务公平的间的辨证统一关系。依据相关经济学理论,效率是指资源投入和生产产出的比率。对于一个企业或社会来讲,最高效率意味着资源处于最优配置状态,从而使特定范围内的需要得到最大满足,或福利得到最大增进,或财富得到最大增加。公平是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个效率的社会,其资源配置、管理体制、运作机制应该是合理的、公正的;同样,一个公正的社会,其资源一定能得到合理的配置,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率的提高有助于公平的实现,社会的公平也有助于效率的提高。企业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也需要遵循效率与公平的目标。(2)集团公司效率目标与企业效率目标间的比较协调关系。集团公司财权安排的效率目标来自于企业的效率目标,因为财务活动是企业经济活动的一部分,而财权安排是企业所有权安排的一部分。企业是盈利性组织,其出发点和归属是获利,以尽量少的投入获得尽量多的产出,因此对于集团公司来讲,效率是其生命线。而将财务效率目标作为集团公司财权安排的目标也就不例外了。财权安排具有直接的经济后果,涉及经济权利的流转和经济责任的界定和履行,对财务数据、程序和方法的操纵牵涉到经济利益在各个财务主体间的变动或财富转移。在集团公司财权安排过程中,各个利益相关者往往都是站在自身利益需求的角度,凭借其对信息的不对称占有、权力的不均衡配置

以及契约的不完全,对集团公司提出要求,以便集团公司履行的契约有利于自己。即由于利益要求的不一致性带来的财务冲突行为成为一种常态。可见,集团公司财权安排不能只考虑某一类利益相关者,而必须兼顾或者协调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这也就决定了集团公司财权安排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财务公平,即协调和均衡各种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实现公平合理的收益分配。

(三)集团公司财权安排的基本前提:财务收益权和财务控制权对称性安排 张维迎(1999)将企业所有权定义为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认为最有效的企业所有权安排一定是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对称安排。这种对称安排便是企业治理结构效率的真正含义。与此相适应,我们也对称性地将企业财权分为两大类:一是财务收益权,即对企业总收入扣除折旧费用、材料成本和劳务成本之后的要求权;二是财务控制权,即对企业财务施加影响和监控的权利,既包括合同控制权,也包括非合同控制权。财务收益权只是规定了各产权主体分享企业财务收益的可能性和必要条件,而财务控制权则是保证各产权主体分享企业财务收益的实现手段和充分条件。这两种权利对企业的任何一个产权主体都是不可缺少的,一种有效的企业财权安排一定是把这两种权利对每一个产权主体都加以对称性安排(张兆国,2004)。从法律上看,集团公司突破了一般公司的法律实体和经济实体相统一的格局。公司集团虽然是由多个法人主体构成的大型联合经济组织,但它本身不是独立的法人,不具有法人地位。这是因为公司集团的财产是各成员公司的独立财产,而集团不具有独立于各成员公司之外的财产,因而也就不具备作为法人享有的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的条件。在此条件下,只有通过集团公司的财务收益权和财务控制权的对称性安排才能保证集团公司和各子公司的经济利益。主要理由:一是财务收益权和财务控制权的对称性安排可以确保集团公司的产权明晰。在集团公司内部,母公司作为出资者对子公司有重大决策权,并以出资额为限对子公司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不直接参与子公司的具体经营活动;而子公司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对出资者承担资本保全增值的责任。财务收益权和财务控制权的对称性安排则可以理顺母子公司之间财务关系、规范财务职能,明晰了两者之间的产权关系。二是财务收益权和财务控制权的对称性安排有利于集团公司及子公司的责权利相统一。从总体上来说,集团公司的财权安排是集团内部各成员公司的财务责任、财务权利和经济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加以规范和处理的基础。通过对财务收益权和财务控制权的对称性安排,就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建立正常的财务秩序,调动各成员公司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经济效益。

(四)集团公司财权安排的关键:集权与分权相统一 集团公司是由众多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通过资本的相互参与、渗透而形成的多层次、多法人的企业联合体。在集团公司财权安排中,尽管除了需要做好一般企业所共有的财权安排外,还会面临一些特殊的问题,而其中的关键则是如何对母公司与各子公司及分部之间的财权做出安排。(1)集团公司财权安排的统一管理。目前,关于母公司与各子公司及分部之间的财权安排主要有集权型、分权型以及混合型。集权型是指集团公司的各种财务决策权均集中于母公司(集团公司总部),母公司对子公司进行严格控制和统一管理。子公司只是执行母公司的财务决策,其筹资、投资、费用开支、利润分配、资产处置等财务事项都由母公司统一管理。集权型财权安排的优点是有利于发挥母公司的资金和财务调节功能;有利于保证和实现集团公司的整体发展目标;可以减少监管成本。其缺点是子公司无财务决策的自,积极性和创造性容易受到挫伤。同时,由于最高决策层远离经营现场,信息掌握不全,容易造成决策低效率甚至失误。分权型是指母公司对子公司以间接管理为主,子公司拥有充分的财务管理权限,对资本筹集、资金运用、收益分配、资产重组等有充分的决策权,母公司只给予适当的指导。分权型财权安排的优点是对子公司完全信任,其财权的独立性得到充分尊重。有利于调动子公司的积极性;可以减少财权运用中的盲目性和官僚化,提高准确性和效率。分权型的缺点也比较明显,虽然子公司理财的积极性得到发挥,但是财务决策权的过度分散,将不利于资源在各成员单位之间的调动,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各成员企业往往容易出现追求自身局部利益最大化而忽视集团整体利益的倾向,即所谓的“逆向选择”,增加了母公司与各成员企业之间的矛盾和不协调,影响集团公司方针、政策的贯彻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施,甚至使集团陷入失控的境地。混合型是在对集权型和分权型进行反叛与借鉴的基础上设计的一种财权配置方式,也可以说是两者的综合。在这种方式下,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财权进行分层次的管理。(2)集团公司财权安排选择。每一种财权安排都有其优缺点,集团公司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其中的关键就是需要集权和分权安排相统一,做到责、权、利相对应。在实际过程中,集团公司可以考虑以下几点:一是集团公司规模的大小。当集团公司规模较小、业务比较单一、子公司数量不多,从而集团内部关系较为简单时,集团公司总部有条件和可能对子公司的财务事项实施集中控制,可以采取集权程度较高的财权安排。而当集团公司规模较大、经营业务较多和子公司数量较多时,分权程度可适当提高。二是母子公司地理位置分布。子公司和分部在地理位置上比较集中的集团公司,母公司比较容易了解和掌握子公司和分部的具体情况,从而有条件对子公司和分支机构进行较多的直接管理;相反,如果集团公司在地理位置上比较分散,该总部对下属各单位鞭长莫及,对日常财务决策只有授权子公司或分部进行财务管理。分权程度提高有利于财务决策的效率。三是集团公司的管理水平。子公司和分部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是影响集权和分权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子公司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较高,他们有能力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并能够协助总公司财务政策的制定,采取分权程度较高的财权安排较为可行。反之,若子公司的财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独立决策能力较差,则集权程度可适当提高。

(五)集团公司财权安排的实现机制:财务共同治理与相机治理相结合 企业财务治理结构是指各治理主体为了维护其产权权益,基于一组契约关系,对企业财务行为施加有效控制和积极影响的一套制度安排。它是企业财权安排的实现机制。基于上述对集团公司财权安排的基本问题的分析,我们认为,集团公司财权安排的实现机制是在集团公司财务方面建立的共同治理与相机治理相结合的财务治理模式。(1)共同治理模式。所谓共同治理是指有效率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利益相关者共同拥有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且对每个利益相关者来讲,相应的权利都是对立的。通过企业内的正式制度安排来确保每个产权主体具有平等参与企业所有权分配的机会,同时又依靠相互监督的机制来制衡各产权主体的行为是共同治理的核心(杨瑞龙、周业安,2000)。集团公司财权安排的共同治理机制就是通过建立一套有效的制度安排使集团公司财权安排能够平等地对待各利益相关者。具体说,集团公司财权共同治理

权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共同的财务决策权。合理的财务决策机制能够保证各产权主体都有平等机会参与企业的财务决策。在实践中,财务决策权可以分为财务战略决策权和财务战术决策权。财务战略决策权一般集中在母公司,财务战术决策权一般是由子公司掌握。二是共同的财务执行权。在集团公司中,保证财务执行权合理配置的关键是建立起授权与控制、分权与制衡的机制,使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财务执行权即有充分的保障,又有必要的制衡。其中授权与控制是指从母公司到子公司,由公司高层管理者,逐级下放公司的管理权,并对下级管理行为实施控制;分权与制衡主要是指集团公司中,同一等级将决策的执行权与监督权相分离,让具有管理才能和决策能力的人专门实施决策和管理,让那些经济利益与上一级治理机构的利益相一致的人对决策和管理进行监督,以达到提高经营效率和保护投资者权益的目的。三是共同的财务收益分享权。不同性质的股东、管理层、债权人对于财务收益分享权有着不同的理解,因此财务收益的分配往往是公司财务控制的矛盾所在。对于集团公司来说,解决办法是在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按照效率与公平的原则,共同分享集团公司的收益。因为只有赋予母公司足够的财务收益分享权,才解决母公司的权威问题从而谋求集团公司的长远发展;只有赋予子公司足够的财务收益分享权,才可能激发子公司发展的积极性。(2)相机治理模式。相机治理是指企业不同的利益主体为实现自己的利益目标而通过控制权的争夺来改变既定利益格局。相机治理机制的设计目的就在于确保在非常经营状态下,受损失的利益相关者有适当的制度来帮助其完成再谈判的意愿。将相机治理运用到财权安排中就是财务的相机治理机制,即在企业处于非正常经营状态下,通过建立一套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受损失的利益相关者能够掌握企业的财务控制权,以改变既定的利益分配格局。由于相机治理机制主要是对企业内部人的行为进行约束,因此,集团公司的财务相机治理权主要有:财务谈判权、财务监督权以及财务控制转移权。其中,财务谈判权是前提,财务监督权是关键,而财务控制权是手段。这里特别强调的是财务监督权。在集团公司中,财务监督权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建立和完善财务决策机制。集团公司对重大的筹资、投资、企业并购以及清算等重大财务问题应保留决策权。二是建立健全内部财务制度。内部财务制度是集团公司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的,用来规范集团公司内部各级财务主体财务行为的准则体系。三是实施有效的审计监控。

三、我国集团公司财权管理现状及其政策性建议

(一)我国集团公司财权管理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建立了2000多家大型集团公司。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我国的集团公司管理水平的提高明显滞后于组建速度,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集团公司治理不完善。一方面在集团公司的财务控制中,集团公司往往把控股子公司当着提款机,任意掠夺子公司的利益。另一方面当子公司出现财务危机时,集团公司又违规为子公司作巨额的担保,骗取银行的信用。同时,我国集团公司,尤其是国有企业集团的母公司大多是国有独资公司,所有权人的实际缺位、监管不力,导致内部人财务控制严重,损害出资人和企业利益。二是财务预算不健全。目前尚有一部分集团公司未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有的集团公司虽然有了预算制度,但预算并没有成为集团公司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定依据,随意更改,预算成为虚设。三是资金管理水平低下,资金使用效率低。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的需要和内部多级法人资金分散占用的矛盾已成为现阶段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四是强调外部控制,忽视内部激励。在我国集团公司中,产权结构和资本结构单一,集团公司多数是国有独资公司,控股子公司多数是被100%控股或绝对控股,由于历史或法规的限制,未形成有效的股权激励和约束机制。比较多的是强调从外部加大控制力度来控制子公司,而较少考虑从激励子公司经营者的角度来减少成本。从制度变迁的轨迹和路径依赖来看,我国集团公司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现实的原因。

公司经济效益篇(7)

关键词:业绩评价;经济增加值率;资本投入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于管理模式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有了深刻的认识,经济增加值(EVA)已成为我国许多企业推行的一种管理方式,其对于企业管理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我国目前集团化企业越来越多,它们在对下属公司进行业绩评价时,已逐渐把经济增加值指标作为业绩评价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并在业绩评价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

一、经济增加值业绩评价导向

经济增加值是一套以经济增加理念为基础的财务管理系统,且是一种薪酬激励制度和有效决策机制,在税后营业净利润和产生利润所需的资本投入成本的基础之上,能够对企业绩效财务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经济增加值与传统利润财务算法不同,经济增加值主要包括资本成本在内的全部成本被扣除之后剩下的收入,比较而言,经济增加值是在真正意义上对“经济”利润进行评价。正是因为经济增加值具有着独特的功能和效果,因此在美、英等国发展良好,且备受关注,通过将经济增加值作为财务指标,能够对企业的管理绩效、获利水平进行综合的评价和计量。

经济增加值自从被思腾思特咨询公司在1982年提出后,经过多年的发展,已为企业的经营绩效评价等提供了新思路和发展。经济增加值也是剩余收益的一种特殊的计算方法.它的定义为:

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占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经济增加值在实际业绩评价时的计算方法:

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调整项

从绩效评价的角度来看,EVA就是企业在绩效评价期内增加的价值,它在计算企业的资金成本时,不仅考虑负债的资本成本,而且也考虑权益资本的成本,这样也就将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纳入到考虑之中。如果EVA为正,表示企业获得收益高于资本成本,如果EVA为负,表示投资者的投入的权益资本和公司债务资本还不如贷款利息高,EVA强调了一个理念,只有经济利润超过权益成本和债务成本时,才会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利润。

经济增加值在实际业绩评价时,可以根据公司的发展、价值观、偏好等来把一些指标考虑进去进行调整,如研究开发、人力资源培训等,这样就能引导公司管理层考虑问题时符合企业的长期发展利益,增强企业的创新,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二、经济增加值率的衡量标准及优点

经济增加值包括了资本投入和债务投入的一个资本,全面衡量了资本的全部成本,避免了集团公司在比较两个投资规模相同的企业,因资本金和贷款的比例不同,造成利润不真实的情况,使用经济增加值便可以得到很好的弥补,便于规模相同的比较。如果对于不同的规模企业,由于经济增加值是一个绝对数指标,同利润一样仅能够反映总量大小,可以很好的衡量规模相同的企业,但对于规模不同的企业之间则很难进行比较。如果我们要比较不同规模之间的经济增加值,我们可以延伸一下,用经济增加值率来进行比较,经济增加值率公式为:

经济增加值率=经济增加值÷投入的资本×100%

经济增加值代表收益高于有资本成本决定的基期水平的增量部分,这使经济增加值受到规模的严重影响,规模大的企业,只要收益略高于资本成本,可能会有比收益更高的小经营单位更高的经济增加值,经济增加值的可比性会失去意义。经济增加值率是一个比例指标,通过经济增加值率来进行比较,资本投入不同的企业我们就可以比较一目了然的看出谁的获益高低,指标越高,运营效益越好,会使公司效率一目了然。

假设某集团公司有三个子公司,甲公司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注册资本800万元,银行借款200万元;乙公司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注册资本400万元,银行借款600万元;丙公司总投资500万元,其中注册资本为200万元,借款为400万元;甲、乙、丙公司净利润率全部为总投资的8%,银行借款利率为5%。通过计算甲、乙、丙公司会计净利润80万、80万、40万;经济增加值37.5万、52.5万、22.5万;经济增加值率3.75%、5.25%、4.5%。

上例可以看出:1.会计净利润中甲、乙公司利润相同,丙公司最少,但未考虑注册资本成本;2.经济增加值中考虑了注册资本的成本,乙公司指标最优,因甲、乙公司规模相同,乙公司优于甲公司,丙公司因投入资本较少,经济增加值指标较少,丙公司和甲、乙公司无可比性;3.增加经济增值率因考虑资本投入的规模大小,甲、乙、丙公司具有了可比性,丙公司是优于甲公司,但劣于乙公司。

在对公司进行业绩评价或管理决策时,经济增加值率可以衡量资本增值的效率,在资本投入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增加值率同经济增加值正相关,经济增加值越大,经济增加值率也越大,可以直观看出超越资本成本的效率,尤其适用于不同规模企业之间的比较,避免了经济增加值仅衡量总量大小的弊端,又避免了净资产收益率未考虑资本成本的不利因素。

集团化企业在业绩评价下属公司时,通过增加经济增加值率这种价值评价型指标,会给予企业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管理理念。以经济增加值率考核为切入点,积极探索以经济增加值率创造水平或改善状况与绩效薪酬或中长期激励挂钩的有效做法,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最大限度调动企业负责人和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让企业管理者与集团公司的价值最大化发展目标相一致,对价值价值型驱动型公司会有重要的贡献,将会促进集团化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刚.对EVA的理性思考[J].吉林财税,2003(0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