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铁路交通的优点和缺点

铁路交通的优点和缺点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2 09:50:57

铁路交通的优点和缺点

铁路交通的优点和缺点篇(1)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gradually improved high speed rail network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on railway signal management system. At present, the railway signal management system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technology, high efficiency and high informatization. However, in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 it is necessary to find ou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railway signal management system,and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railway signal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键词】铁路信号优缺点;网络管理;信息化

【Keywords】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railway signal; network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中图分类号】50.U2 F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4-0165-02

1 引言

铁路信号管理系统主要是协调铁路的具体运行,铁路信号管理系统所能够发挥出的管理效果直接决定着铁路运输安全。克服传统铁路信号管理系统的不足,找出当前铁路信号管理系统的不足之处,探索其发展趋势,为铁路网络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2 新技术在铁路信号管理系统的应用

2.1 实时操作系统开发平台

实时操作系统平台是目前被广泛使用的平台之一,其实质上是一种较为流行的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平台。该平台最为关键的部分则是能够实现实时多任务内核,其所涵盖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任务管理、定时器管理、存储器管理、资源管理、事件管理、系统管理及消息管理等多种管理功能,满互要求[1]。伴随着嵌入式系统及软件的应用程序逐渐增加,容错性与安全性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但依旧不可否认该操作平台的优势与价值。

2.2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随着铁路运输的发展,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已经出现在铁路信号管理系统当中,成为信息处理过程中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与模拟信号处理技术相比较而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应用更具可靠性与实时性要求。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应用方面又被划分为时域分析与频域分析两种,各自都有其发展优劣势,需要依据情况做好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选择。

2.3 通信及控制技术

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铁路网络与轨道电路作为信息传输媒介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已经无法满足要求。利用3C技术替代传统的轨道电路技术,构成一个新型的列车控制系统十分必要。通信及控制技术在铁路信号管理方面的运用,为保持管理系统的高效性提供了坚实保障。

3 铁路信号管理系统的优缺点

从以上的研究当中可以发现,新技术已经不断地出现在铁路信号管理系统当中,且得到广泛应用,为铁路信号管理系统带来新的特点。但伴随着铁路交通出行的需求量增加,安全第一已经成为铁路工作奉行的第一使命。传统铁路信号管理系统已经无法满足信号传输的基本要求,存在一定的发展缺陷。而新型铁路信号管理系统具有一定的优势。

3.1 传统铁路信号管理系统的缺点

传统的铁路信号管理系统受制于技术条件方面的限制与影响,其缺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在铁路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发送的频率较低,并且只能够实现信息单一方向的传递。这种信息传递的不及时性,主要是由铁路钢轨效应决定的。

其二,信息的传送不够精准。在高速铁路出现之前,传统铁路的铁轨有相关的标准与要求,且运行速度受到限制。这种情况下,信息的传递准确性与即时性则显得不那么重要,并不会影响列车运行安全。而高速铁路对信息的精准性要求较高,也需要全新的铁路运行系统支撑其运行信息要求。

3.2 新型铁路信号管理系统的优点

从传统的铁路线路管理系统的缺点分析可以发现,在当时的历史时期,铁路信号管理系统受制于技术手段的限制,已经无法满足现代铁路网络对于铁路信息管理的基本要求。相比较而言,新型铁路信号管理系统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铁路交通的优点和缺点篇(2)

关键词:铁路发展

    根据《2006年中国铁路运输市场研究报告研究报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交通运输企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各种运输方式发展迅猛。铁路交通运输虽然运量逐年增长,但市场份额却逐年下降,铁路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尤其是在交通运输部门中,铁路运输的发展呈现滞后状态。这种状况与“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部门,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的地位不相适应,有些地区的线路甚至无法支撑运输需求的巨大压力,铁路运输发展滞后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明显存在。

    一、我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现状

    中国铁路运输行业已有127年的历史。与计算机、通讯、生物等高新技术行业相比,它是个传统行业。进入21世纪,世界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正由传统行业向现代行业转变。世界发达国家铁路在较高的起点上,以全新的方式,用较短的时间,完成了由传统行业向现代行业的升级,使铁路这个传统行业展现出了全新的面貌。而中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建设起步并不晚,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还存在很多问题。

    改革开放以前,国家铁路实行“政企合一”的计划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与国家宏观计划经济的整体基础相适应,也与铁路当时自身经营的环境与条件相适应。当时我国经济技术落后,资金资源严重短缺,不可能优先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度要求较高的航空和公路运输,适合中国国情、运价低廉的铁路运输因而长期处于垄断优势地位,没有面临生存竞争方面的任何挑战。

    进入新时期之后,国家经济运行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铁路运输行业随之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运能短缺上。运能短缺一方面是铁路物质基础相当薄弱的基本情况的客观存在,另一方面是不断扩大的对客货运输的巨大需求。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铁路运能短缺的问题不可避免。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全社会爆发出来的巨大货运需求压向铁路,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石油、棉花、粮食、煤炭、磷矿石等重要原材料运输严重受阻,影响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缺口加大,迫使不少工厂半停产运行。因铁路发展不足致使国家损失巨大。同时,对局部区域铁路客运列车而言,一方面有些落后地区根本就没有开通铁路交通运输;另一方面普遍超员严重,特别是在重大节假日。客运全面紧张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国铁路总体规模发展不足且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建国六十多年来,我国铁路运输业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但近些年,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进一步纵深和国民经济发展增速,铁路运输行业随之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铁路总体规模发展不足致使运能短缺。目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社会爆发出来的巨大客货运需求一起压向铁路,致使铁路运能与运量的矛盾突出,因铁路运输能力不足造成的后果更加一览无余。同时,我国铁路现状各地区间发展且不平衡。东部地区铁路较发达,而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铁路比较落后,甚至一些落后地区根本就没有开通铁路交通运输。这种现实状况将不利于各地区间的协调发展,也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其次,铁路运输业的属性未明,阻碍了铁路运输业的健康发展。在我国目前铁路政企不分的经营管理体制下,铁路运输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究竟是纯粹公益性行业还是市场主体是不明确的,其属性处于模糊状态。这种属性未明直接结果是人们不把铁路运输业当成企业看,认为铁路运输业要承担的是更多的社会责任,铁路运输业即使经营入不敷出,政府也是应该财政补贴的。正是这种长期的属性未明,造成铁路运输业缺乏市场竞争的能力和失去降低成本、创造利润的激情和动力。目前,尽管随着不断的国企改革,铁道部给铁路运输企业下放了许多经营权和其他相关权利,但这只是名义上的下放。铁路运输企业还远未成为市场主体。

    再次,高垄断致使铁路系统内部缺乏竞争机制和服务质量不高。虽然我国铁路运输业进行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改制,

但由于改革缺乏正确的引导,在重复中耗费了巨大的改革成本后而收效甚微。企业国有资本的独占性未从根本上改变,相对独立经营的体系也尚未建立,仍属于垄断式国有企业。垄断致使铁路系统内部缺乏竞争机制,扼杀了其竞争活力,使其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视而不见、反应迟钝,是造成铁路运输业效能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最后,铁路沿线小站安全管理上存在着管理滞后、缺乏持续性等弊端。铁路沿线小站的安全在铁路运输安全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影响着铁路运输业本身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也对社会政治和经济有着重大影响。目前基层站段对沿线小站的安全管理,存在着管理被动和“以罚代管”等现象。站段安全专职人员一般在事故发生后,在进行安全总结分析后,对有关人员进行处罚,而未进行各种安全业务指导和教育。这种单独“以罚代管”形式的效果,只能是暂时缓解沿线小站面临的严峻铁路运输安全,带来的后果却是铁路员工心理上产生的反抗情绪。这种滞后的安全管理模式是缺乏稳定性和持续性,将会大大削弱了铁路运输安全的基础。

    三、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战略步骤

    首先是实现铁路交通运输主业和辅业的分离。根据2005年底铁道部的统计数据,中国铁路现在职工人数228.41万,其中运输主业职工152.68万人,可见非运输主业职工队伍较庞大,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铁路行业所没有的现象,势必会严重制约着铁路运输主业的发展。铁路系统中的社会公共部门,如公检法、医院和学校等社会性、事业性单位应剥离出铁路系统,这些单位可以说都与铁路运输没有直接关系,长期“捆绑”在一起将导致运输主业专业优势不突出,竞争能力低下。另外,还应剥离铁路系统中的辅助产业,即工业、建筑、工程、通信和物资五大公司和若干勘测设计院,还与国家邮电网并存的铁路通信网等也应被剔除出去。这些部门虽与铁路运输相关,但由于没有实行分账独立核算,产业属性不同,容易导致职责不清。

    其次是对铁路运输行业进行规范股份制改造。股份制是一百多年来被实践证明为行之有效的资产组织形式,既可以迅速聚集社会资本,又可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铁路行业在完成主辅业分离的前提下,选择业内的优质资产,即盈利能力强、管理效率高的资产,结合主干线、客运专线和城际客运铁路等项目建设,寻求境内外投资者,进行股份制改造,可实现企业持续快速发展。

    最后是推动股份制改造成功的企业上市融资。实行股份制改造的目的是拓宽融资渠道,解决铁路建设资金主要依赖于铁路建设基金的收取与国家开发银行的长期借贷而成的长期性的极度短缺问题。其它渠道资金的进入为铁路加快建设速度和更大程度扩展规模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帮助铁路部门引进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建立新机制。而其他渠道资金的筹集主要是通过公司上市来解决的。相比客运而言,货运业务彼此独立性较强,更容易把市场前景较好的优良资产单独剥离出去进行公司化改制;而且,货运的国际市场开放程度高,可以更好地吸收地方政府、社会和国际投资。因此,应按照先货运后客运的次序推动股份制改造成功的企业上市融资。

    四、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战略措施

    首先,积极通过多种方式筹集建设基金。在我国,制约铁路交通运输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是资金问题。美国铁路建设之所以能在1887年一年中铺轨2万多公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拥有发达完善的资本市场,可以迅速吸收国内外的投资资金。我国的资本市场虽不发达,但却具备了许多吸收投资的有利条件。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除了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上进行股本融资这一方式外,可以选择的方式还有直接债务融资、利用国际贷款以及融资租赁等。

    其次,明确政府的角色定位,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现代企业规范制改革。在“政企分开”的基础上,还需要对铁路运输行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建立有效激励、严格约束、责权利相统一的法人治理机构。积极落实铁路运输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完善资产经营责任制;实现政企分开、社企分开、事企分开和减员增效,组建客运公司及专业货运公司,为实现运输专业化打下良好基础。

    第三,积极推进铁路行业技术引进开发,提高行业服务质量。我国铁路系统经过近年来的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铁路技术的开发应用已呈现出加速追赶的趋势。当前的工作重点是高速铁路系统技术开发及建设;铁路行车安全技术保障系统开发;重型优质钢轨及新型轨枕制造;编组站自动化、装卸作业机械化及货场设备制造;铁路客货运信息系

统开发等。为顺利实现铁路运输行业的战略目标,铁路运输系统干部和职工必须转变工作是完成国家运输任务的思想,树立铁路运输行业具有服务性特别强、同时竞争性也特别强的观念,此外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演练来更新自己的服务知识和技能。

铁路交通的优点和缺点篇(3)

关键词:铁路交通运输

绪论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根据《2006年中国铁路运输市场研究报告研究报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交通运输企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各种运输方式发展迅猛。铁路交通运输虽然运量逐年增长,但市场份额却逐年下降,铁路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尤其是在交通运输部门中,铁路运输的发展呈现滞后状态。这种状况与“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部门,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的地位不相适应,有些地区的线路甚至无法支撑运输需求的巨大压力,铁路运输发展滞后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明显存在。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共同规律是,当一个国家处于经济起飞阶段时,铁路对于经济增长往往具有先导性的带动作用。德国和美国是发达国家的后来者,它们之所以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后来居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在当时对作为社会先行资本的铁路进行高投入,从而带动和支持了其它产业的大幅度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综上所述,分析当前铁路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铁路行业的发展战略,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时代课题。本论文所探讨的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即是基于此而做出的一份努力。

(二)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

就我国而言,国家铁路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否则就会严重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由于铁路运输是基础产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在改革实施之前必须要有方向明确、思路清晰的发展战略的指引,才会使改革向预定目标顺利推进。因此论文的主要内容即是围绕“铁路运输行业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和战略方案如何拟定和设计”而展开,也就是说要从理论和方法上论证为铁路运输行业制定的发展战略是在吸取国外铁路变革经验的基础上,适合中国铁路自己的国情和路情的。

论文的研究思路如下,首先是对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归结其原因,提出通过制定发展战略加快铁路运输现代化进程的观点;然后指出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最后在借鉴国外铁路运输改革实践和成果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对国家铁路运输行业发展战略方案的设计。

二、我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存在问题分析

中国铁路运输行业已有127年的历史。与计算机、通讯、生物等高新技术行业相比,它是个传统行业。进入21世纪,世界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正由传统行业向现代行业转变。世界发达国家铁路较高的起点上,以全新的方式,用较短的时间,完成了由传统行业向现代行业的升级,使铁路这个传统行业展现了全新的面貌。中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建设起步并不晚,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我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前,国家铁路实行“政企合一”的计划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与国家宏观计划经济的整体基础相适应,也与铁路当时自身经营的环境与条件相适应。当时我国经济技术落后,资金资源严重短缺,不可能优先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度要求较高的航空和公路运输,适合中国国情、运价低廉的铁路运输因而长期处于垄断优势地位,没有面临生存竞争方面的任何挑战。

进入新时期之后,国家经济运行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铁路运输行业随之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运能短缺上。运能短缺一方面是铁路物质基础相当薄弱的基本情况的客观存在,另一方面是不断扩大的对客货运输的巨大需求。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铁路运能短缺的问题不可避免。

进入上世纪9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增速,铁路运能短缺的严重后果一览无余。全社会爆发出来的巨大货运需求压向铁路,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石油、棉花、粮食、煤炭、磷矿石等重要原材料运输严重受阻,影响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缺口加大,迫使不少工厂半停产运行。因铁路发展不足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使铁路素有“瓶颈”之称,国家因此而损失巨大。

同时,对局部区域铁路客运列车而言,一方面有些落后地区根本就没有开通铁路交通运输,如湖北恩施州;另一方面普遍超员严重,特别是在重大节假日。客运的全面紧张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铁路运输行业存在运能短缺问题的原因分析

铁路交通运输的运能短缺问题除运力基础与运输需求矛盾的原因之外,还有其深层次的原因,这主要是:

1、就认识根源而言,关键在于现代交通运输意识的普遍薄弱。人们并未真正理解现代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先行这种根本道理,为保障宏观经济高效率、高效益运行所必需的交通富裕度的观念薄弱,甚至视超常紧张为正常。现代交通运输意识的缺乏,根植于我国长期的小农经济及计划经济环境之中。环境封闭、交通不便与运输需求被抑制的长期存在,使人们很难超越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去观察和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大生产、大流通必然面对的诸多问题。

2、就经济根源而言,关键在于不发达经济的长期存在。百事待举而资金严重短缺,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基本矛盾之一。人们在拮据的经济条件下,很自然地会选择将资金投向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加工工业及其他产业,而对虽然社会收益广泛,影响久远,但周期长、收益慢、直接效益低的铁路等基础产业,则往往被置于忽视地位,从而忽视“社会成本”与“直接生产成本”间的协调均衡。而这一协调均衡,又恰恰是欠发达国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整体财力有限,所以需要一个较长时期来改变铁路的现状。

三、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

经过近十几年市场经济导向改革,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所依存的经济环境和基础,已发生了深刻变革,面对新世纪的新形势,铁路运输行业制定发展战略必须注意两个基本前提。

(一)将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放在优先考虑的战略位置

行业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战略发展模式。行业生命周期分为开始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曾经有一种观点认为,铁路是夕阳产业,已处于行业发展的衰退期,其实无论从我国铁路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考察、还是从西方铁路复苏的国际比较考察、抑或是从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察,铁路都是需要大发展的重要交通运输方式,它正处于行业的成熟发展期。从我国铁路运能短缺这一基本事实判断,铁路运输行业处在行业的成长期,应加大发展力度,以尽快发挥其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外,从节约资源兼顾环境保护的角度考察,公路和航空运输耗费石油巨大,土地资源日益锐减。相反,我国可转化为电能的煤炭和水利资源丰富,因此,占地较少、对环境影响甚微的铁路运输,特别是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运输,应成为我国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战略重点。世界铁路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崛起,正处于行业的成熟发展期;而我国的铁路运输行业现处于行业的成长上升期,由此决定了制定的行业发展战略应保证其优先得到发展。

(二)依行业市场化趋势制定行业发展战略规划

在我国铁路运输行业市场化的表现在于:①进入上世纪90年代之后,铁路货物运输需求主体单一的格局己不复存在。多元化的市场经济主体决定了多元化的运输需求主体,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产生了灵活多样的运输需求,使铁路运输的经营环境向市场化转变;②同一时期,铁路运输生产正常运行所必备的各种生产要素,如钢材、水泥、木材和柴油等,在国民经济市场化的总格局中,也日益市场化,使铁路运输生产的供给主要求助于市场,推动其经营成本随市场价格波动而升降;③铁路运输市场化的另一个推动因素是交通运输市场的激烈竞争,铁路运输行业开始留意研究公路、水路、管道和航空运输的动态和规律,从以前的市场垄断走向市场竞争。

以上情况说明,铁路运输生产的投入和产出两大领域,均已受到市场机制的制约和支配:铁路运输在交通运输市场上已不再处于以前的绝对垄断地位。随着时间的延续,铁路运输向深度市场化方向的发展趋势己不可避免。对铁路行业而言,就是要根据市场需求,提供其适合公众需求的特有的产品和服务,制定其行业发展战略。[]

四、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战略方案设计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要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化率均达到50%,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分析基本前提和借鉴国外铁路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从我国的国情和路情出发,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方案可作如下描绘和勾勒。

(一)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战略步骤选择

1、实现运输主业和辅业的分离

根据2005年底铁道部的统计数据,中国铁路现在职工人数有228.41万,其中运输主业职工152.68万人,非运输主业职工队伍较庞大,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铁路行业所没有的现象。铁路办社会,大而全,势必制约铁路运输主业的发展。铁路系统中的社会公共部门,如公检法、医院和学校等社会性、事业性单位应剥离出铁路系统,这些单位可以说都与铁路运输没有直接关系,长期“捆绑”在一起将导致运输主业专业优势不突出,竞争能力低下。

另外还应剥离铁路系统中的辅助产业,即工业、建筑、工程、通信和物资五大公司和若干勘测设计院,还与国家邮电网并存的铁路通信网等。机务段、车辆段、车务段和工务段等运输主业中的“多种经营”也应被剔除。这些部门或多经产业虽说与铁路运输相关,但由于没有实行分账独立核算,产业属性不同,容易导致职责不清,扯皮推委。

2、对铁路运输行业进行规范股份制改造

股份制是一百多年来被实践证明为行之有效的资产组织形式,既可以迅速聚集社会资本,又可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铁路行业在完成主辅业分离的前提下,选择业内的优质资产,即盈利能力强、管理效率高的资产,结合主干线、客运专线和城际客运铁路等项目建设,寻求境内外投资者,进行股份制改造,可实现企业持续快速发展。

3、通过上市融资

实行股份制改造的目的是拓宽融资渠道,解决铁路建设资金主要依赖于铁路建设基金的收取与国家开发银行的长期借贷而成的长期性的极度短缺问题。其它渠道资金的进入为铁路加快建设速度和更大程度扩展规模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帮助铁路部门引进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建立新机制。而其他渠道资金的筹集主要是通过公司上市来解决的。

相比客运而言,货运业务彼此独立性较强,更容易把市场前景较好的优良资产单独剥离出去进行公司化改制;而且,货运的国际市场开放程度高,可以更好地吸收地方政府、社会和国际投资。因此,应按照先货运后客运的次序推动股份制改造成功的企业上市融资。

(二)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战略措施选择

1、积极通过多种方式筹集建设基金

在我国,制约铁路交通运输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是资金问题。美国铁路建设之所以能在1887年一年中铺轨2万多公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拥有发达完善的资本市场,可以迅速吸收国内外的投资资金。我国的资本市场虽不发达,但却具备了吸收投资的有利条件。首先,我国大陆性地理特征条件,决定了铁路还远未达到发展的极限且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其次,集装箱、冷冻冷藏、行包快运等具有高附加值的货运业务正在成为铁路新的经济增长点,经过商业性开发、建设和经营之后必将达到较高的投资收益率。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除了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上进行股本融资这一方式外,可以选择的方式还有直接债务融资、利用国际贷款以及融资租赁等。

2、明确政府的角色定位,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现代企业规范制改革

在“政企分开”的基础上,还需要对铁路运输行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建立有效激励、严格约束、责权利相统一的法人治理机构。对于具备一定市场生存能力的改制企业,可以直接改制为国有股占49%以下,民营资本持股51%以上的非国有法人控股的法人实体;那些暂时生存能力还比较弱的改制企业,可保持国有股占51%至75%的国有法人的控股地位,但仍应强调产权明晰、独立核算、面向市场、自负盈亏;实在无力经营的可以选择破产清算或者出售。铁路的政府主管部门的职能因而转向宏观管理和行业管理,不再干预铁路运输企业具体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当前的主要任务应是:落实铁路运输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完善资产经营责任制;实现政企分开、社企分开、事企分开和减员增效,组建客运公司及专业货运公司,为实现运输专业化打下良好基础。

3、积极推进铁路行业技术引进开发,提高行业服务质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产业进步的最终驱动力是科学技术,包括与之相适宜的管理技术,员工和资金都因科学技术的光明前景而重新优化组合,以实现更高水平的产业生产力。这种技术效应是不可阻挡也无法回避的时代潮流,可谓顺之者盛,逆之者衰。我国铁路系统经过近年来的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铁路技术的开发应用呈现出加速追赶的趋势。当前的工作重点是高速铁路系统技术开发及建设;铁路行车安全技术保障系统开发;重型优质钢轨及新型轨枕制造;编组站自动化、装卸作业机械化及货场设备制造;铁路客货运信息系统开发等。

为顺利实现铁路运输行业的战略目标,铁路运输系统干部和职工必须转变工作是完成国家运输任务的思想,树立铁路运输行业具有服务性特别强、同时竞争性也特别强的观念,此外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演练来更新自己的服务知识和技能。为此需要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对现有的铁路系统干部和职工进行全新的思想动员和教育培训,使之在新的工作环境下各司其职,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4、注重和其他运输行业的协调配合,创建交通运输大领域的“共赢”格局

在我国五大运输行业之间不仅存在着资源和市场的竞争,而且还存在着因各自优劣势相异而需要协调配合的实际可能。因此就可能会出现两种结局:恶性竞争与良性竞争。恶性竞争是不突出和强化自己的运输专业优势,不讲究服务的质量和方式,而是拼命压低运输价格,大打价格战,最后落得个共败共伤的结局,既浪费了经济资源,又造成了社会效益的损失;良性竞争与此刚好相反,五大运输行业坚守各自的目标市场,运输价格不下降或略微上扬,在运输服务的质量和方式上下足功夫,靠服务和技术创新来赢得市场,这样的竞争方式不仅合理配置了经济资源,而且创造了越来越大的社会效益。

预计随着市场发育得越来越完善,市场机制作用的越来越普遍和深入,交通运输领域的行业结构将趋向发达完善,通过且只能通过良性竞争而必然形成“共赢”格局。届时,处于独立市场竞争主体地位的铁路运输行业将呈现在世人面前,为国民经济建设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结论

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问题既是一个严肃的实践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因为通过中国铁路建设与发展的历史回顾和中外铁路行业的对比分析,很容易得出铁路运输行业物质基础薄弱的结论,发现存在着运能短缺的问题.而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问题的关键是:铁路运输行业如何在技术飞速进步、行业竞争激烈的时代条件下确定自己的发展战略以及如何实现自己的发展战略。

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研究是个内涵丰富、政策性和实践都很强的课题。囿于篇幅和资料的限制和作者的学识水平,论文只是粗线条地对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作了整体上的勾画和描述,还远远没有深入、细致和全面地揭示事物本身所蕴含的特征和规律,因此论文的不足和缺陷在所难免,在此恳请各位专家、同行批评和指正。

参考文献:

[1]厉国权.铁路运输经营与管理所面临的体制创新和课题[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3.

[2]李红.加快铁路多元经营发展的思考[J].铁道技术监督,2003.

[3]宋强太,杨月芳.中国铁路客运体制改革探析[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2.

[4]张江宇.铁路改革:哪种模式能突围[J].综合运输,2002.

[5]王金祥.铁路多元经营新格局的实践与思考[J].铁道经济研究,2003.

[6]郑明理.对铁路跨越式发展中改革问题的思考[J].铁道经济研究,2003.

[7]高婕,高卉.加入WTO后我国铁路行业面对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铁路,2003.

[8]江小国.论我国铁路经营体制改革的市场化取向[J].市场论坛,2004.

铁路交通的优点和缺点篇(4)

关键词:现代物流业;现代物流基地;铁路通道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2-0139-02

目前,全国东西主干线铁路、部级万吨级重载铁路——晋豫鲁铁路通道正在建设之中,该铁路在安阳市境内与京广线交汇,形成一个较大规模的铁路交通枢纽。因此,笔者认为,如此优越的交通中心,为安阳建设成为豫北区域性现代物流基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不失为一个难得的战略发展机遇。

一、安阳建设现代物流基地的条件已经具备

(一)地理位置优越

安阳是河南的北大门,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是中原连接北部的支点。省内与油城濮阳、煤城鹤壁相邻,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具有建设现代物流基地的地理优势。

(二)交通优势明显

从道路交通情况看,安阳虽然地处河南北部,但交通条件便利。公路交通方面:南北有京港澳高速和107国道纵贯全境,东西有南(乐)长(冶)高速连接大广高速。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万余公里,其中,干线公路里程达到1000余公里,农村公路里程近9000公里,已经形成了东接山东、西通山西、南达郑州、北联河北的发达的公路交通网络,公路运输能力强大。铁路交通方面:京广高速铁路已经通车,京广铁路与正在建设的晋豫鲁铁路在安阳交汇,将要建设一定规模的铁路货运编组场站,物流能力大大提升。从空运情况看,安阳豫北支线机场建设项目已经启动,机场投入使用以后,将会形成一定的立体运输能力。三是产业资源丰富。安阳市正在建设新型工业化城市,钢铁、能源、光伏、煤炭等大型支柱立业对物流有较大的需求,制造业、食品加工业、商业、服务业的不断发展也为物流提供了充足的货运资源保障。豫北粮仓、新兴冶金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石化40万吨成品油储备库、中石油10亿立方米天然气储备库、中烟储备库、中粮储备库等,都为当地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承载能力和物流资源集散终端。

二、安阳物流业发展存在的不足

(一)企业规模较小

运输仓储等流通企业和专业化物流企业主要以民营和个体运输户等中小企业为主,一个仓库几辆车的现象比较多,大中型物流企业仅占7%。网络化的经营组织尚未形成,运营成本

偏高。

(二)业务结构相对单一

多数物流企业还只停留在货物运输这个最原始的状态,只能提供简单的运输和仓储服务,很少企业能提供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

(三)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备

大型综合货运枢纽、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等现代化物流设施还比较缺乏,严重影响着物流集散和运输效率的提高。仓储设施虽然有一定规模,但其质量和功能明显滞后,装运机械化水平低,设施陈旧老化、管理技术落后等问题还比较突出。

(四)管理制度落后

多数物流企业是从工业企业中分离出来的或从传统的运输与仓储企业转型成立,缺乏现代物流管理理念,不能科学地管理物流流程,致使物流运营成本高,不能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使企业的发展受到限制。

(五)信息化程度偏低

相当数量的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还处于低水平运行状态,只有50%左右的物流企业建立了信息化管理系统,且信息技术的应用较为局限,距离现代物流信息交换的要求还有相当的

差距。

(六)物流人才缺乏

现代物流管理人才是物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安阳市现有的物流企业中,现代物流人才还比较缺乏,也没有形成以物流科技创新和知识型物流人才为核心的物流人才培训体系,很难满足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需要。

三、对安阳市建设现代物流基地的建议

(一)科学布局,为现代物流提供发展空间

要从实际和未来发展需要出发,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发展特色物流园区,明确各物流结点的功能定位,确立各物流园区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要统筹物流与相关产业的发展,依托地理优势、交汇枢纽优势和钢铁、煤炭、粮油等丰富的资源优势,建设相应的物流园区和产业园区,如医药、钢铁、纺织服装、花卉、建材等物流园区,使物流基地和产业发展相互配套,协调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可重点发展粮食、蔬菜、医药、装备制造、服装等产业集聚区和商贸园区,促进物流行业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二)创建新平台,奠定铁路运输在现代物流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要积极创造条件,在晋豫鲁铁路通道建设中,建设上规模的货物中转站,努力争取铁路专用线建设,将铁路通道引入产业集聚区和制造业专业园区,提升大宗资源产品物流转运能力,特别是对煤炭、石油、粮食、钢铁等影响经济运行的战略性物资的运输能力,为整个物流系统提供更为高效的基础运作平台。

(三)完善路网建设,使物流通道更加畅通

安阳虽然现在已经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体系,但除省级干线公路外,其它路网的质量还不高,运输能力受到限制。在重点建设连接中心城市、卫星城市干线公路的同时,也要有计划地对支线公路进行加宽改造,打通辐射周边地市和偏远地区的快捷通道,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四)以市场运作为依托,发展现代物流企业

要鼓励企业进行体制创新,在以市场运作机制的前提下,鼓励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建成一批大型的物流主体,使其在现代物流中发挥重要作用。要鼓励物流企业参与各类场站等物流基础设施和网点的建设,逐步做大做强物流业务,提高物流的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程度。要按照产业调整的发展方向,重点引进发展前景好、带动效应强的现代物流项目,加大对货运企业、进出口企业、物流配送企业和大型配送企业的扶持力度,以市场为依托,组织商品物流活动。物流企业要在建设过程中,积极学习,引入先进的发展理念,争创有自身特色的专业品牌物流,利用品牌效应,带动整体物流行业的发展。

(五)统一谋划,建设综合的物流信息化平台

要建立物流企业协作机制,建设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物流信息共享。而要实现整体物流行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就必须要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促进,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各物流企业建立信息化联动终端,使全市形成一个系统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并在分配资源和调度运力等方面起到积极主动的协调作用。安阳市虽然较早建立了“八卦来网”信息服务平台,也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如何提高该信息平台的利用效率,在现代物流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铁路交通的优点和缺点篇(5)

根据《2006年中国铁路运输市场研究报告研究报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交通运输企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各种运输方式发展迅猛。铁路交通运输虽然运量逐年增长,但市场份额却逐年下降,铁路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尤其是在交通运输部门中,铁路运输的发展呈现滞后状态。这种状况与“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部门,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的地位不相适应,有些地区的线路甚至无法支撑运输需求的巨大压力,铁路运输发展滞后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明显存在。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共同规律是,当一个国家处于经济起飞阶段时,铁路对于经济增长往往具有先导性的带动作用。德国和美国是发达国家的后来者,它们之所以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后来居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在当时对作为社会先行资本的铁路进行高投入,从而带动和支持了其它产业的大幅度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综上所述,分析当前铁路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铁路行业的发展战略,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时代课题。本论文所探讨的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即是基于此而做出的一份努力。

(二)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

就我国而言,国家铁路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否则就会严重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由于铁路运输是基础产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在改革实施之前必须要有方向明确、思路清晰的发展战略的指引,才会使改革向预定目标顺利推进。因此论文的主要内容即是围绕“铁路运输行业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和战略方案如何拟定和设计”而展开,也就是说要从理论和方法上论证为铁路运输行业制定的发展战略是在吸取国外铁路变革经验的基础上,适合中国铁路自己的国情和路情的。

论文的研究思路如下,首先是对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归结其原因,提出通过制定发展战略加快铁路运输现代化进程的观点;然后指出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最后在借鉴国外铁路运输改革实践和成果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对国家铁路运输行业发展战略方案的设计。

二、我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存在问题分析

中国铁路运输行业已有127年的历史。与计算机、通讯、生物等高新技术行业相比,它是个传统行业。进入21世纪,世界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正由传统行业向现代行业转变。世界发达国家铁路较高的起点上,以全新的方式,用较短的时间,完成了由传统行业向现代行业的升级,使铁路这个传统行业展现了全新的面貌。中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建设起步并不晚,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我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前,国家铁路实行“政企合一”的计划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与国家宏观计划经济的整体基础相适应,也与铁路当时自身经营的环境与条件相适应。当时我国经济技术落后,资金资源严重短缺,不可能优先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度要求较高的航空和公路运输,适合中国国情、运价低廉的铁路运输因而长期处于垄断优势地位,没有面临生存竞争方面的任何挑战。

进入新时期之后,国家经济运行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铁路运输行业随之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运能短缺上。运能短缺一方面是铁路物质基础相当薄弱的基本情况的客观存在,另一方面是不断扩大的对客货运输的巨大需求。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铁路运能短缺的问题不可避免。

进入上世纪9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增速,铁路运能短缺的严重后果一览无余。全社会爆发出来的巨大货运需求压向铁路,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石油、棉花、粮食、煤炭、磷矿石等重要原材料运输严重受阻,影响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缺口加大,迫使不少工厂半停产运行。因铁路发展不足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使铁路素有“瓶颈”之称,国家因此而损失巨大。

同时,对局部区域铁路客运列车而言,一方面有些落后地区根本就没有开通铁路交通运输,如湖北恩施州;另一方面普遍超员严重,特别是在重大节假日。客运的全面紧张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铁路运输行业存在运能短缺问题的原因分析

铁路交通运输的运能短缺问题除运力基础与运输需求矛盾的原因之外,还有其深层次的原因,这主要是:

1、就认识根源而言,关键在于现代交通运输意识的普遍薄弱。人们并未真正理解现代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先行这种根本道理,为保障宏观经济高效率、高效益运行所必需的交通富裕度的观念薄弱,甚至视超常紧张为正常。现代交通运输意识的缺乏,根植于我国长期的小农经济及计划经济环境之中。环境封闭、交通不便与运输需求被抑制的长期存在,使人们很难超越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去观察和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大生产、大流通必然面对的诸多问题。

2、就经济根源而言,关键在于不发达经济的长期存在。百事待举而资金严重短缺,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基本矛盾之一。人们在拮据的经济条件下,很自然地会选择将资金投向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加工工业及其他产业,而对虽然社会收益广泛,影响久远,但周期长、收益慢、直接效益低的铁路等基础产业,则往往被置于忽视地位,从而忽视“社会成本”与“直接生产成本”间的协调均衡。而这一协调均衡,又恰恰是欠发达国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整体财力有限,所以需要一个较长时期来改变铁路的现状。

三、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

经过近十几年市场经济导向改革,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所依存的经济环境和基础,已发生了深刻变革,面对新世纪的新形势,铁路运输行业制定发展战略必须注意两个基本前提。

(一)将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放在优先考虑的战略位置

行业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战略发展模式。行业生命周期分为开始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曾经有一种观点认为,铁路是夕阳产业,已处于行业发展的衰退期,其实无论从我国铁路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考察、还是从西方铁路复苏的国际比较考察、抑或是从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察,铁路都是需要大发展的重要交通运输方式,它正处于行业的成熟发展期。从我国铁路运能短缺这一基本事实判断,铁路运输行业处在行业的成长期,应加大发展力度,以尽快发挥其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外,从节约资源兼顾环境保护的角度考察,公路和航空运输耗费石油巨大,土地资源日益锐减。相反,我国可转化为电能的煤炭和水利资源丰富,因此,占地较少、对环境影响甚微的铁路运输,特别是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运输,应成为我国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战略重点。世界铁路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崛起,正处于行业的成熟发展期;而我国的铁路运输行业现处于行业的成长上升期,由此决定了制定的行业发展战略应保证其优先得到发展。

(二)依行业市场化趋势制定行业发展战略规划

在我国铁路运输行业市场化的表现在于:①进入上世纪90年代之后,铁路货物运输需求主体单一的格局己不复存在。多元化的市场经济主体决定了多元化的运输需求主体,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产生了灵活多样的运输需求,使铁路运输的经营环境向市场化转变;②同一时期,铁路运输生产正常运行所必备的各种生产要素,如钢材、水泥、木材和柴油等,在国民经济市场化的总格局中,也日益市场化,使铁路运输生产的供给主要求助于市场,推动其经营成本随市场价格波动而升降;③铁路运输市场化的另一个推动因素是交通运输市场的激烈竞争,铁路运输行业开始留意研究公路、水路、管道和航空运输的动态和规律,从以前的市场垄断走向市场竞争。

以上情况说明,铁路运输生产的投入和产出两大领域,均已受到市场机制的制约和支配:铁路运输在交通运输市场上已不再处于以前的绝对垄断地位。随着时间的延续,铁路运输向深度市场化方向的发展趋势己不可避免。对铁路行业而言,就是要根据市场需求,提供其适合公众需求的特有的产品和服务,制定其行业发展战略。

四、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战略方案设计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要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化率均达到50%,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分析基本前提和借鉴国外铁路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从我国的国情和路情出发,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方案可作如下描绘和勾勒。

(一)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战略步骤选择

1、实现运输主业和辅业的分离

根据2005年底铁道部的统计数据,中国铁路现在职工人数有228.41万,其中运输主业职工152.68万人,非运输主业职工队伍较庞大,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铁路行业所没有的现象。铁路办社会,大而全,势必制约铁路运输主业的发展。铁路系统中的社会公共部门,如公检法、医院和学校等社会性、事业性单位应剥离出铁路系统,这些单位可以说都与铁路运输没有直接关系,长期“捆绑”在一起将导致运输主业专业优势不突出,竞争能力低下。

另外还应剥离铁路系统中的辅助产业,即工业、建筑、工程、通信和物资五大公司和若干勘测设计院,还与国家邮电网并存的铁路通信网等。机务段、车辆段、车务段和工务段等运输主业中的“多种经营”也应被剔除。这些部门或多经产业虽说与铁路运输相关,但由于没有实行分账独立核算,产业属性不同,容易导致职责不清,扯皮推委。

2、对铁路运输行业进行规范股份制改造

股份制是一百多年来被实践证明为行之有效的资产组织形式,既可以迅速聚集社会资本,又可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铁路行业在完成主辅业分离的前提下,选择业内的优质资产,即盈利能力强、管理效率高的资产,结合主干线、客运专线和城际客运铁路等项目建设,寻求境内外投资者,进行股份制改造,可实现企业持续快速发展。

3、通过上市融资

实行股份制改造的目的是拓宽融资渠道,解决铁路建设资金主要依赖于铁路建设基金的收取与国家开发银行的长期借贷而成的长期性的极度短缺问题。其它渠道资金的进入为铁路加快建设速度和更大程度扩展规模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帮助铁路部门引进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建立新机制。而其他渠道资金的筹集主要是通过公司上市来解决的。

相比客运而言,货运业务彼此独立性较强,更容易把市场前景较好的优良资产单独剥离出去进行公司化改制;而且,货运的国际市场开放程度高,可以更好地吸收地方政府、社会和国际投资。因此,应按照先货运后客运的次序推动股份制改造成功的企业上市融资。

(二)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战略措施选择

1、积极通过多种方式筹集建设基金

在我国,制约铁路交通运输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是资金问题。美国铁路建设之所以能在1887年一年中铺轨2万多公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拥有发达完善的资本市场,可以迅速吸收国内外的投资资金。我国的资本市场虽不发达,但却具备了吸收投资的有利条件。首先,我国大陆性地理特征条件,决定了铁路还远未达到发展的极限且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其次,集装箱、冷冻冷藏、行包快运等具有高附加值的货运业务正在成为铁路新的经济增长点,经过商业性开发、建设和经营之后必将达到较高的投资收益率。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除了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上进行股本融资这一方式外,可以选择的方式还有直接债务融资、利用国际贷款以及融资租赁等。

2、明确政府的角色定位,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现代企业规范制改革

在“政企分开”的基础上,还需要对铁路运输行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建立有效激励、严格约束、责权利相统一的法人治理机构。对于具备一定市场生存能力的改制企业,可以直接改制为国有股占49%以下,民营资本持股51%以上的非国有法人控股的法人实体;那些暂时生存能力还比较弱的改制企业,可保持国有股占51%至75%的国有法人的控股地位,但仍应强调产权明晰、独立核算、面向市场、自负盈亏;实在无力经营的可以选择破产清算或者出售。铁路的政府主管部门的职能因而转向宏观管理和行业管理,不再干预铁路运输企业具体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当前的主要任务应是:落实铁路运输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完善资产经营责任制;实现政企分开、社企分开、事企分开和减员增效,组建客运公司及专业货运公司,为实现运输专业化打下良好基础。

3、积极推进铁路行业技术引进开发,提高行业服务质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产业进步的最终驱动力是科学技术,包括与之相适宜的管理技术,员工和资金都因科学技术的光明前景而重新优化组合,以实现更高水平的产业生产力。这种技术效应是不可阻挡也无法回避的时代潮流,可谓顺之者盛,逆之者衰。我国铁路系统经过近年来的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铁路技术的开发应用呈现出加速追赶的趋势。当前的工作重点是高速铁路系统技术开发及建设;铁路行车安全技术保障系统开发;重型优质钢轨及新型轨枕制造;编组站自动化、装卸作业机械化及货场设备制造;铁路客货运信息系统开发等。

为顺利实现铁路运输行业的战略目标,铁路运输系统干部和职工必须转变工作是完成国家运输任务的思想,树立铁路运输行业具有服务性特别强、同时竞争性也特别强的观念,此外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演练来更新自己的服务知识和技能。为此需要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对现有的铁路系统干部和职工进行全新的思想动员和教育培训,使之在新的工作环境下各司其职,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4、注重和其他运输行业的协调配合,创建交通运输大领域的“共赢”格局

在我国五大运输行业之间不仅存在着资源和市场的竞争,而且还存在着因各自优劣势相异而需要协调配合的实际可能。因此就可能会出现两种结局:恶性竞争与良性竞争。恶性竞争是不突出和强化自己的运输专业优势,不讲究服务的质量和方式,而是拼命压低运输价格,大打价格战,最后落得个共败共伤的结局,既浪费了经济资源,又造成了社会效益的损失;良性竞争与此刚好相反,五大运输行业坚守各自的目标市场,运输价格不下降或略微上扬,在运输服务的质量和方式上下足功夫,靠服务和技术创新来赢得市场,这样的竞争方式不仅合理配置了经济资源,而且创造了越来越大的社会效益。

预计随着市场发育得越来越完善,市场机制作用的越来越普遍和深入,交通运输领域的行业结构将趋向发达完善,通过且只能通过良性竞争而必然形成“共赢”格局。届时,处于独立市场竞争主体地位的铁路运输行业将呈现在世人面前,为国民经济建设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结论

铁路交通的优点和缺点篇(6)

关键词:交通;瓶颈;整治与利用;节点梳理;铁路改造

1 项目背景

含谷先进制造园位于重庆市高新区拓展区,北侧紧邻西永微电园和大学城,南侧与白市驿相接,西侧与金凤镇接壤,东侧跨越中梁山与沙坪坝相连,是高新区总体规划中的拓展区之一,属于工业集中发展区。园区区域面积9.7平方公里,现状产业主要以机械加工、汽摩配件为主,具有一定工业基础。随着城市拓展,园区工业迎来"升级换代""腾笼换鸟"重大发展机遇。为满足城市交通发展需求,减少因交通带来的瓶颈问题,本文依托城市规划,开展路网关键性问题的合理化分析与建议。

2 现状交通调查

根据现场调查,目前园区对外联系通道主要有成渝高速、含青路两条道路,其中成渝高速公路作为园区东西向过境交通线,主要联系重庆主城区和金凤镇,含青路作为南北向连接线,主要联系白市驿和大学城,兼有服务周边地块功能,客、货运没有分流。

园区内部交通主要以龙华路、谷东街、含兴路、含盛路、含金路等道路为主,服务于现状集镇区。

3 关键性技术问题的合理化分析与建议

(一)现状道路整治与利用

现状主要限制因素分析:园区内现状交通主要有成渝高速公路、含青路、龙华路、含兴路、含盛路、谷东街、含金路共计7条主要通道。

根据现场调查,成渝高速公路目前路路幅宽度为21.5m,双向4车道,交通通行能力明显不足,中梁山隧道交通拥堵十分严重,作为联系东西向主要干道,其交通瓶颈明显。

根据总规,含青路作为南北走向交通性干道,龙华路远期为城市东西走向的次干道,现状均为双向2车道,其路幅宽度以及道路线形指标不能满足未来交通干道的功能定位。考虑该路沿线工业厂房及居民用地布局较多,沿原有线形改造拆迁量大,工程实施难度较高。

建议:成渝高速公路目前为城际联络线,根据规划,远期在白市驿南侧将修建新的成渝高速公路,现状成渝高速公路功能定位将变更为城市快速路,建议对该路拓宽为双向8车道,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改善大学城-主城区交通拥堵情况。

含青路作为南北向交通性干道,建议调整线形,含青立交至龙华路段线形指标及拓宽条件较好,可原路利用。

龙华路作为东西向服务性次干道,建议将道路拓宽为双向4车道,以满足未来交通需求,同时对部分拆迁困难地段线形适当调整。

其余现状道路主要为城市支路,功能予以保留,建议改善路面情况,对现状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提高行车舒适性。

(二)交通节点梳理

现状主要限制因素分析:含青路客、货运交通混行,含谷立交规模与交通通行力不匹配。

根据总体规划,园区内路网骨架体系为三纵三横,分别是一纵线、含青路、沿山路,三横线分别是含谷北路、横一路、成渝高速公路。其中,一纵线、沿山路主要解决南北向对外交通联系,含青路主要服务于沿线地块,是一条服务性干道。横一路、成渝高速为东西走向主要交通干道,联系沙坪坝片区与金凤镇片区,含谷北路为东西向交通干道,与纵一路、成渝高速、沿山路形成货运通道环线,内部客运交通主要以含青路、横一路与快速路进行转换。

在总体规划中,沿山路为货运通道,与成渝高速公路未设置互通立交,沿成渝高速货运交通只能通过含青立交,或者含金立交与园区进行联系。由此,含青路未来将吸引大量货运交通通行,客货混流,含谷立交交通行压力较大。

建议:方案一:在沿山路与成渝高速相交处增设互通式立交,客货分流。

优点:一纵线、沿山路、成渝高速、含谷北路实现货运交通环线,客货分流。

缺点:成渝高速与沿山路互通立交靠近中梁山隧道,距离为385m,需对中梁山隧道进行改造,工程实施难度大。

方案二:拓宽含青路为双向8车道,改造含谷立交。

优点:解决客货运混行量大的交通需求。

缺点:含青路客运、货运混行,沿线拆迁工程量大。含谷立交与横三路交叉口间距385m,交叉口距离太近,交通组织困难。

方案三:将原含谷东路次干道调整为主干道,在成渝高速与含谷东路相交处设置全互通立交,路网格局调整为四纵三横。

优点:成渝高速货运交通通过含谷东路下道,解决襄渝铁路以东货运交通,襄渝铁路以北货运交通通过一纵线,在含金立交进行交通转换,内部客运交通以含青公路、含谷中路、横一路为主,同时不改变沿山货运通道的功能作用,不影响中梁山隧道。路网格局调整后能有效缓解含青路交通压力,实现客货运分流,利于交通组织。

缺点:含谷东路与沿山路主干道间距距离较近(约700m),主干道路网密度偏高。

(三)园区内部地块整治与利用

现状主要限制因素分析:成渝高速铁路、梁滩河附近地块分隔碎裂,地块使用条件较差。

根据规划,成渝铁路沿东西向穿越本次规划区,与横一路以北地块斜交,产生多处小偏角,地块分割碎裂,使用条件差。梁滩河为自然水系,河道蜿蜒曲折,在经过居民聚集区(如谷东街、龙华路沿线街区)路段设置有防洪堤,其余为自然边坡,防洪性较差。同时,由于园区内部雨污水体系尚未建立,污水直接排往河道,水质条件较差。

建议:调整成渝铁路附近次干道、支路路网布局,提高地块使用率。沿成渝铁路附近次干道平行布置于铁路两侧,避免与铁路产生小偏角,预留附近地块发展空间。

现状梁滩河防洪能力较差,暴雨来临时易漫出河道,建议对河道进行整治。河道线位可调整至襄渝铁路南侧,利用铁路沿线绿化带以及整治后的河道防洪堤与沿线地块分隔,在保证河道防洪前提况下,规整地块边界。同时可在滨河一侧设置滨河步道,沿滨河路打造周边地块,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四)襄渝铁路改造

现状主要限制因素分析:襄渝铁路东起湖北襄樊,西至重庆,全长895公里,是联络中原和西南的交通大动脉,远期规划为城市轨道交通,沿南北走向穿境而过,东西向地块受此影响分隔明显,交通联系受到较大制约。

建议:考虑在保留铁路交通运输功能前提下,在铁路两侧布置支路,只在东西向连接干道路段对受影响的铁路进行改造。改造方式主要为抬高轨道标高,使其能预留道路下穿空间,在满足地块防洪标高基础上,服务于地块使用。

4 结论

含谷先进制造园地处重庆都市功能拓展区,是首批5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开发区,现状产业相对落后,随着九龙坡区城市拓展,园区产业不断发展,城市交通瓶颈、园区地块使用问题愈加凸显,本文从地块使用角度明确区域对外联系通道,优化城市主、次、支路网结构,梳理重要交通节点及地块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为城市建设提供参考经验,从而改善交通环境,促进地块使用,实现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铁路交通的优点和缺点篇(7)

关键词:低碳;铁路运输;节能

自20世纪中后期,气候变化、能源短缺、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及其带来的社会成本等,使越来越多的人认同低碳经济是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的影响将广泛而深远,其发展对所有传统和新兴行业都无一例外地提出了节能减排的迫切要求。各交通运输行业都应当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用科学发展观来审视和定位节能减排的管理问题。在多种运输方式中,铁路以其运能大、能耗低、环保性好等特点展示出明显的“低碳”优势。为了达到我国政府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45%的节能减排目标,就必须优提高能源生产、转化利用效率,从根本上实现铁路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的深化改革和跨越式发展。

一、低碳经济与交通运输节能减排

低碳经济是指兼顾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实现温室气体排放的低增长或负增长的经济模式。其内涵包括建立低碳能源体系、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结构,建立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实施刺激低碳发展的国际国内政策、法律体系和市场机制,其实质是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基础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中的经济涵盖了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度重视、积极开展交通运输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首先,节能减排是我国政府对国际社会做出的郑重承诺,实施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是贯彻国家政策的基本要求。其次,实施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是解决能源紧缺的重要途径。交通运输行业油品消耗量占全社会油品消耗总量的33%。在全社会能源需求紧张、能源开采量有限的前提下,实施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不仅是解决能源紧缺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再次,实施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有利于转变交通运输的发展模式。现阶段我国交通运输发展更为重视行业规模和效益,忽视了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社会成本和负面效应。实施交通运输节能减排,通过强调发展质量,缓解快速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可降低由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低碳时代我国铁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措施建议

低碳时代我国铁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措施应加快电气化铁路发展,实现以电代油,提高用电效率,发展机车向客车供电技术,推广使用客车电源,逐步减少和取消柴油发电车,优化机车操纵,降低铁路运输燃油消耗。

(一)积极开发铁路车辆节能技术

一般来讲,铁路车辆节能技术主要由两部分构成:车体结构轻量化和车体形状流线化。实现车体结构轻量化的主要途径有两个:一是采用新材料;二是采取合理的结构优化设计。对于高速列车来说,高速列车比传统列车的运营速度有大幅度增加,这需要将列车车体外形设计成流线形,以减小空气阻力的影响,降低能耗,提高列车运行的稳定性;车体需采用轻量化结构设计,以降低能耗和轮轨作用力。

(二)大力发展电力机车降低能耗

以我国各种运输方式的油耗为例,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6)》公布的相关数据,按每100t·km换算周转量的标准油耗计算,铁路油耗约为水运的1/3,公路的1/37,民航的1/140。此外,在各种运输方式中,铁路也是唯一可用多种能源替代石油的大能力综合性绿色运输工具。在我国,目前电气化铁路和高速铁路已成为铁路发展的主要方向,电力机车不占用我国紧缺的石油资源,是适应我国能源特点的运输方式。

(三)充分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的先进技术

与铁路运输相关的温室气体减排机遇主要包括:改进空气动力学、减轻火车的重量以及引入再生能量制动和车载储能技术等。相比之下,铁路减排技术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并且已有部分技术被陆续投入应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在改进空气动力学方面,随着铁路持续提速,日本铁路不断采取减小车体断面面积的措施,减小了列车的走行阻力;在减轻列车重量方面,JR东日本公司主要通勤列车实现了轻量化,节能效率持续提高。

在引入再生能量制动和车载储能方面,近年来日本铁路已经启动采用蓄电池装置、提高电动机和变换装置效率、开展再生制动方式的研发工作,再生电池和电容器元件的研发取得了较大进展,铁路蓄电池和电力再生制动方式等的应用,既节省了电能,也间接减缓了发电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因此,我国铁路运输要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技术,尽快提升节能效率。

(四)加大新技术的运用

随着空调旅客列车机车向客车供电技术的日趋成熟,铁路部门应逐步取消燃油发电车,以电代油,实施机车向客车直接供电技术。在甩掉发电车以后,每列车每年的发电燃油污染以及发电车给车站及沿线带来的噪声污染也随之消失。伴随着客运专线的建设和线路的电气化改造,我国电气化铁路发展迅速,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由此可见,在电气化铁路区段,空调客车实施机车向客车直接供电技术,取消柴油发电车,将产生巨大的节能减排社会效益。

(五)提升电气化铁路的能源利用效率

从用电总量上来看,作为节能型交通运输方式的铁路仍然是用电大户,提高电气化铁路的能源利用效率,将产生可观的节能减排效益。例如,白银西牵引变电所直挂式无功动态自动补偿装置——无功动态补偿装置根据牵引负荷状态随时进行动态补偿,当无电力机车运行时,由电抗器吸收固定电容器产生的过补偿,达到提高功率因数的目的,从而减少了电能损耗,常年运行下来,可产生较为可观的节能减排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