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农业技术帮扶

农业技术帮扶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7 09:40:27

农业技术帮扶

篇(1)

2012年,各省(中)直帮扶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的总体部署,不断强化帮扶工作职责,积极为示范村提供资金、项目、技术、人才、规划等方面的支持,推动了示范村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帮扶工作中,绝大多数部门和单位都能够做到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及时到位、支持力度大、工作效果好,对全省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现将2012年度省(中)直部门新农村建设帮扶情况通报如下:

省军区系统

各军分区和全省民兵预备役部队,帮助示范村发展产业项目250个,整修农村道路1100公里,修建村屯围墙3.2万延长米,清理村屯垃圾1458吨,改造农村泥草房1635户,整修和建设村部21个,疏通排水沟12万延长米,帮建垃圾点、卫厕326个,植林1万余亩。帮建村文化室、文化广场12个,改造完善青年民兵之家32个,在边境村安装了“十户联防”报警器,重点管控地段建立了18个边防民兵哨所。

省高级人民法院

为帮扶村建设文化大院和修建农桥1座,提供资金11万元;协调省交通厅支持农村道路项目140万元;协调长春工业大学提供马铃薯增产科研技术。

省人民检察院

为帮扶村赠送资金40万元。协调省农委扶持帮扶村建设24栋温室大棚;协调省科技厅提供12万元项目资金扶持开展“公司+农户” 中药材种植。

省委办公厅

协调桦甸市“增产千亿斤粮食”项目、新农村建设项目、水泥路项目等,为帮扶村提供项目资金314万元。

省人大办公厅

为帮扶村协调棚膜经济项目50万元,帮助协调修路项目,并组织送医药下乡活动。

省纪委办公厅(省监察厅)

为帮扶村落实项目资金233.1万元,协调省交通厅修路11.4公里,协调省住房和建设厅将泥草房改造和水毁房屋维修项目列入2013年危房改造工程计划。

省委组织部

为帮扶村争取项目资金790万元,打机井30眼,购进264只小尾寒羊,修路12公里,修桥1座,建垃圾站点3个、垃圾掩埋坑1个,购买垃圾专用车2台。共举办4期农村实用技能培训班,培训300余人次。组织村“两委”成员和党员农机大户参加省农机博览会。

省委宣传部

为帮扶村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4期,培训人员258人次;组织民兵两次共500余人次,车辆40多台次,植树3万株,清理排水渠4000延长米,清运垃圾10立方米;采取“助学帮教”、“科技扶贫”等途径,与3名中小学生建立帮教对子,帮助2户脱贫致富。

省委统战部

为帮扶村落实资金133万元,建立2个支农实践基地,2个支教实践基地,2个医疗服务基地,1个同心书屋。捐赠2台大型医疗设备,50台电脑设备,3000册图书价值3万元。

省委政法委员会

为帮扶村协调落实项目资金275.09万元,修建水泥路5公里,打抗旱井50眼,新建150.91平方米的村部,并购买电视、电脑、电暖气、办公桌椅、档案柜和沙发等;动员村民自筹资金63万元,建设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小尾寒羊养殖小区。

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为帮扶村协调争取农村垃圾储运专项资金等50万元;筹集3万元对水源和储水设备进行了改造;建农村书屋,并开展了图书捐赠活动;筹集2万多元,购买了部分农业技术方面的书籍和电脑;慰问困难户,为他们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春耕前,为5户困难户送去备耕资金2万元。

省局

为帮扶村提供矿泉水开发项目支持10万元。

省委老干部局

为帮扶村协调落实河道治理工程,拟解决项目资金近100万元;协调省国土厅解决占地25公顷200栋日光温室蔬菜大棚选址变更问题,并落实部分政策配套资金;协调帮扶村开展环境连片治理项目;投入4.5万元配备电教设备,提升帮扶村综合服务功能。

省委财经办

为帮扶村修建5000米排水沟,扩建休闲广场3700平方米,共投入20万元。

省总工会

为帮扶村建设垃圾中转站投入资金6万元。

省妇女联合会

为帮扶村解决修路项目,支持资金12.6万元;建立一个儿童之家;捐助5户贫困户共2500元钱;捐赠100件毛衣,5台残疾人轮椅。

省科学技术协会

为帮扶村建设农民科技书屋、电子科普画廊,建立科普示范基地,累计投入项目资金28万元。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为帮扶村投入855万元,改造农村危房60户,新建办公用房560平方米,院落2000平方米,改造饮水管网和农户院墙,建设沼气工程建设项目。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为帮扶村修路8公里,帮助村里植树、美化环境等,协调落实项目资金10万元。

省科技厅

为帮扶村引进“长白山林蛙养殖技术示范和推广项目”,支持资金10万元。

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为帮扶村手拍粉丝加工作坊建设项目落实专项资金50万元。

省公安厅

为帮扶村投入12万元建路边沟,并在元旦春节期间对困难党员、困难村民进行了慰问。

省国家安全厅

为帮扶村引进致富项目82项,共落实资金525万元。为帮扶村修建文化广场2所,送电脑5台,电视机3台,健身器械10万件,慰问贫困党员群众10万元。

省民政厅

为帮扶村房屋改造投入资金22.25万元。

省司法厅

为帮扶村建设村部文化活动室,设立“百姓说事点”,指派专职律师担任村常年法律顾问;捐助5台液晶电视、法律书籍和米面油等物资。

省财政厅

为帮扶村协调产业化、绿化美化、修路、修围墙灯项目,累计投入80万元。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为白城市洮北区安排就业专项资金2081万元;安排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资金115万元,培训农村劳动力1300人。

省国土资源厅

组织完成了“临江市苇沙河镇苇沙河村土地整治项目”,总投资1740万元;为帮扶村立项实施了“新菜田建设项目”,建设蔬菜大棚10栋,总投入160万元;加快推进“临江市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已落实资金1.7739亿元。

省环境保护厅

支持帮扶村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资金105万元,重点治理生活垃圾污染、畜禽粪便污染、农村饮用水源保护。购置垃圾箱、垃圾运输车、建设堆肥场等。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为帮扶村协调资金7.2万元,修建桥涵一座,并进行自来水改造。

省交通运输厅

为投帮扶村入106.6万元,修建村路8公里,水井1座,围坪100延米,并帮助传授种植甜玉米、黑木耳技术,指导农村公路施工技术。

省水利厅

为帮扶村落实项目资金220万元,增打35眼抗旱井,进行草场围栏和畜舍建设;落实水土风蚀治理工程建设资金58万元和小型农水建设资金229万元。

省农业委员会

为帮扶点双阳区投入农村沼气建设项目资金196.25万元,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生物防螟、农田统一灭鼠、等离子处理种子机、抗风灾保粮补贴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资金等项目补贴资金613.48万元,阳光工程培训项目、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补贴项目资金479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项目资金30万元,乡镇“三资”服务中心建设项目资金232.4万元,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资金54万元,百万亩棚膜蔬菜建设工程项目资金126万元,减免“三品”环境检测费、农产品质量检测费、国家抽检、省级抽检相关费用共计60.25万元。为帮扶村500台玉米联合收获机扩建项目补助资金15万元。新建电子商务终端网店50个,总投资35万元。

省林业厅

为帮扶村牧业养殖小区投入30万元,老年活动室投入10万元。

省商务厅

引进皓月集团万头黄牛养殖园项目,引进沈阳中玛集团投资1.5亿元,建成15万平方米的大型现代化交易市场。为帮扶村协调道路建设资金160万元,捐助2万元购买农用消防车,赠送价值2万元电脑6台。

省文化厅

帮助帮扶村修建1小型村级展览馆,帮扶资金2万元。

省卫生厅

为全省9145个行政村卫生室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等设备。新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厂174处,氧化塘700个,人工湿地52个;新建和在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厂101个,收集点15320个,中转站453个;新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510个;新增卫生厕所36.25万户;各县市区开展村庄整治800个,环境卫生整治合计822次,健康教育活动合计244次。

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为帮扶村投入资金5万元。为帮扶村的待孕夫妇进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育龄妇女病筛查和叶酸发放。

省审计厅

为帮扶村协调建钢架大棚30栋、扶持林蛙项目、维修江堤和桥等项目资金50万元。

省政府外事办公室

为帮扶村争取日本小额援助资金50万元人民币实施引水灌溉工程。

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为帮扶村建设村部解决资金10万元,捐助电脑1台。

省地方税务局

为帮扶村投入资金10万元,完善村图书文化室,新建文体活动广场。

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为帮扶村协调落实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30万元,支持标准化专项补助经费5万元。协调购买价值20余万元体育器材。支持玉米、水稻种植标准化生产,免费提供科技光盘69张,培训农民1.2万人次,指导385户农户科学种植方法。

省广播电影电视局

为帮扶村投入37万元,修建铁栅栏1200延长米,深水井1眼。

省体育局

为帮扶村解决体育健身器材资金16万元。

省统计局

为帮扶村协调落实修建排水沟资金12万元,指导员宫俭个人慰问帮扶村困难户2户,捐助1000元。

省粮食局

为帮扶村落实农户科学储粮仓100套,协调落实资金22.64万元。

省旅游局

为帮扶村投入26万元,实施泥草房改造5户,开展剪纸草编特色旅游技能就业培训,旅游规划和乡村旅游补助。

省政府法制办公室

为帮扶村协调建设文化大院,为龙井市协调解决农机配套资金500万元。

省人民防空办公室

为帮扶村投入资金5万元。

省物价局

为帮扶村建蔬菜大棚(10座)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落实省级价调基金30万元。

省监狱管理局

为帮扶村提供价值10万元的水泥。捐助10台32寸液晶电视,500公斤大米,20桶豆油。

省畜牧业管理局

为帮扶县投入173万元,用于标准化改造、生猪繁殖改良工作和牧业小区建设,协调国家和省级项目资金148万元投向帮扶县,开展培训提供畜禽养殖技术服务。

省中医药管理局

在帮扶村开展送医义诊活动,共20多位医护人员,提供3万元的药品和0.3万元的书籍,500多名村民受益。

省测绘局

为帮扶村投入3万元,购买投影仪一台、彩色液晶电视一台、录像机一台。

省公安消防总队

为帮扶村协调资金12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协调帮助解决20多名村民就业问题,开展消防宣传培训,为百姓送水60车,总计300吨。

省交通管理局

为帮扶村建设草莓大棚项目,累计投入资金30万元。

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为帮扶村投入资金25万元,协调解决电力增容问题,帮助修建改造村屯道路18公里,打4眼深水机井,新建60平米标准化卫生所,改建村部。举办了两期农业科学技术培训班,培训农民180名。春节前对16户困难党员、群众进行了走访慰问。

省水库移民管理局

为帮扶村道路维修落实资金10万元。

省高速公路管理局

为帮扶村协调落实资金129万余元,翻建屯便桥1座、修建水泥路4公里,开展“洋姑娘”创富计划、购置办公设施等。

省供销合作社

为帮扶村共包装5个项目,已向省里和市上报了3个。提供优质低价化肥10吨。免费举办农产品经纪人、庄稼医生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

省农科院

为帮扶村建立了“吉林省农村星火科技12396综合信息服务站”,并配备电脑、打印机、传真机各1台,购置图书、光盘300余册(张),总价值2.15万元。

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为帮扶村文化广场建设投入资金4万元。

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为帮扶村协调水源地保护围栏工程建设落实资金21.6万元,农家书屋建设资金1万元,体育器材资金2万元,帮助村里编制5年发展规划。

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为帮扶村投入资金13万元。

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

为帮扶村投入资金7万元用于修建排水沟。

省残疾人联合会

投入资金9.3万元,组织实施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阳光安居工程”,年度内救助贫困残疾人38人次,为精神类残疾人免费送药,开展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

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为帮扶村投入农发财政资金331万元,打井30眼,购置喷滴灌设备30台(套),修建水泥路7公里,土地平整1万亩。

省工程咨询中心

为帮扶村协调资金25万元,打钻井50眼,春节慰问贫困党员5000元,捐助蚕丝被20床。

吉林教育电视台

为帮扶村投入资金2万元。

吉大一院

为帮扶村投入资金16万元,维修村部办公楼,维修改造自来水。

省肿瘤医院

为帮扶村投入资金2万元。

财政部驻吉林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为帮扶村修河堤、路灯协调资金115万元。

国家林业局驻长春森林资源监督专员办

为帮扶村运送、栽植云杉幼树1000棵,运送修路水泥100吨。

省国税局

为帮扶村环境建设和文化建设项目投入资金31万元。

省气象局

为帮扶村安装“大喇叭”、LED显示屏等“农村大喇叭”工程,落实资金5万元,派3名农业气象专家为帮扶村进行技术指导。

吉林煤矿安全监察局

为帮扶村落实了道路维修和水库维修项目资金,投入资金4.8万元购置办公桌椅15套,被褥、床垫25套。

长春海关

为帮扶村捐赠80万元侵权物资,争取宁波海关赠送侵权物资400万元,分别捐赠给19个帮扶村及学校。

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为帮扶村投入资金5万元,为当地农民提供免费体检、完善当地办公基层建设,为梅花鹿养殖产业、稻米生产和加工提供技术支持。

国家统计局吉林调查总队

为帮扶村进行道路维修共投入资金18万元。

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

为帮扶村建设3653亩的膜下滴灌协调资金232.9万元,组织开展2次农业生产技术培训。

吉林省电力监管业务办公室

为帮扶村更换变压器,捐赠4根12米长电线杆,总价12万元。

吉林银监局

为帮扶村协调种植玉米、人参等项目,累计投放贷款20万元,实行利率优惠和农户贷款手续简便政策。

吉林保监局

为帮扶村发展养殖业,协助落实资金2万元。

农发行吉林省分行

为帮扶村投入资金4万元。

中国农业银行吉林省分行

为帮扶村24户农户发放了67万元农业贷款。

交通银行吉林省分行

为帮扶村购买垃圾车共投入16万元。

安华农业保险公司

为帮扶村修建巷路水泥板围栏投入资金3万元。

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为帮扶村发放贷款259笔,金额509万元,农户联保贷款117笔,金额257万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142笔,金额252万元。发放用于运输业贷款89笔,金额134万元,用于蔬菜大棚建设贷款156笔,金额329万元,其他经营贷款14笔,金额46万元。

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为帮扶村投入资金100万元。

省电力公司

为帮扶村投入40万元建净水厂。

中国移动吉林省分公司

为帮扶村村民安装了宽带、建设WLAN网络、话费减免,宽带及WLAN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等投入136万元,减免话费11万元,捐助物资1万元。免费开通了3个月的农信通业务,开通了“12582”农业专家热线服务。

中国联通省分公司

为帮扶村宽带扩容等投入资金10万元。

省邮政公司

为帮扶村修桥投入资金6万元。

省煤业集团

为帮扶村投入资金20万元,修建了2公里排水,铺设了2公里路边彩砖,安装了30盏路灯。

吉林大学

为帮扶村捐赠笔记本电脑、体育用品、文化用品和书籍、旧电视等物品,价值8万元。

长春理工大学

为帮扶村投入资金4万元。

长春工业大学

为帮扶村中小学捐赠30台电脑,并在中草药种植、林蛙养殖及山野菜包装等方面进行技术帮扶,

长春中医药大学

为帮扶村协调医药惠农项目,文化兴农项目,爱心助农项目,共投入资金10万元。

吉林农业大学

为帮扶县落实省农发办项目1项,省科技厅项目2项,落实食用菌黑木耳种植示范项目资金80万元,捐赠种植、养殖书籍10余类12000余册,价值4万元,培训农民700余人次,推广实用技术40余项,为地方累计技术增收500万元。

北华大学

为帮扶村投入资金1.2万元。

吉林师范大学

为帮扶村协调国家农转资金项目,获批项目资金60万元。赠送价值2万元的教学电脑5套和价值3万元的绿豆抗旱叶面肥10吨。

吉林财经大学

为帮扶村捐赠电脑30台,捐赠价值3500元的体育文化用品和生活用品,捐助6名品学兼优的小学生1200元,开展各类培训,达2060人次。

吉林建工学院

为帮扶村投入输电线路改造资金3万元。

通化师范学院

为帮扶村投入资金5万元。

白城师范学院

为帮扶村投入资金4万元。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为帮扶村建立了“吉林省农村星火科技12396综合信息服务站”,投入2.15万元,配备电脑、打印机、传真机,购置图书、光盘等。

长春工程学院

为帮扶村投入2万元农村房屋保暖改造试点资金,并在节能技术和房屋保暖改造技术等方面提供支持。

省教育学院

为帮扶村投入资金6万元,捐赠新桌椅260套,长期帮扶特困生10名。

以上情况,特此通报。

篇(2)

2008年,黄启祥被列为武汉市政府实事工程的扶持对象,通过资金、政策、物资和技术等帮扶,他家的种养殖生产取得了明显成效,家庭年收入达到1.6万元,从根本上解决了家庭生活困难问题。

黄启祥只是武汉市政府实事工程“扶持农村贫困残疾人发展种养殖生产”的受益者之一。从2008年开始,武汉市已经连4年以每年500万元的资金规模专门扶助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发展生产,每年扶持1000户,每户资金额度5000元,其中按户均1000元标准,对确定为扶持对象的残疾人家庭进行生产技术培训,包括发放生产技术资料、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包户技术指导等;按户平4000元标准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发展生产。同时由村委会组织和安排有技术专长的党员、村组干部与扶持对象签订结对帮扶协议,具体指导和帮助扶持对象发展种养殖生产。扶持对象为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500元并具有发展种养殖生产基本条件的农村残疾人家庭。

4年来,武汉市政府累计投入2000万元资金,扶持了400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发展种养殖生产。分期分批举办了近200期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班,培训率达98%以上。全市农业部门抽调近2000名农按人员参加结对帮扶。通过帮扶,产生了150个种植养殖生产经营大户、20名种植养殖能手、10个种植养殖核心示范户及60个种植养殖示范户。年收入比扶持前增长20%以上的有3000多人,占扶持总户数的85%,帮扶效果十分明显。

通过持续推进扶持农村贫困残疾人发展种养殖生产等“造血型”帮扶项目,全市广大农村残疾人家庭的生产状况、经济收入以及农村扶残助残氛围发生了显著变化。该项目在摸索中推进,在实践中发展,项目实施始终坚持“五个强化”,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工作责任落实。武汉市政府连续4年将“扶持农村贫困残疾人发展种养殖生产”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内容。市、区、街(乡镇)分别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层层召开动员会,细化分解目标,落实责任到人。实现了“三个到位”,即组织领导到位,思想认识到位,工作责任到位,为开展帮扶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强化宣传核查,确保扶持对象落实。采取定点宣传、流动宣传以及人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在落实帮扶对象过程中把握了“三个坚持”。一要坚持选人标准不放松。逐级审核,把好人口关。二要坚持工作程序不减少。从申请到筛选,从登记到审核,从公示到审批,从造册到备案,都严格认真逐项抓落实。三要坚持群众公认不含糊。对人围残疾人种养殖户全部上墙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三是强化思路创新,确保技术培训落实。总结经验,摸索规律,不断创新培训方法,做到了“三个结合”,即扶志、扶智和扶技相结合。邀请残疾人种植养殖能手现身说法,分享经验;组织残疾贫困户到依靠调整产业结构致富的乡村参观学习,让他们切身感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变化,坚定劳动致富信心。同时,采取集中培训、进村入户上门培训、专家实地操作示范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强各类种养殖实用技术的培训。

篇(3)

一、具体做法

(一)精心选点,确定扶持对象。该县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对农村党员扶优扶弱,即对具有较好发展前景,能带动本地产业发展的一批党员科技致富带头人进行扶持,对生活特别困难的党员进行扶助。全县24个乡镇及仙都农管处对照“双扶”条件,进村入户,对本乡镇党员科技致富带头人和贫困党员进行全面调查,在此基础上拟定扶持对象初步人选,报县委组织部审批确定,并建立帮扶档案和登记卡。对符合条件的党员科技致富带头人扶持对象,还专门予以授牌命名,以激励他们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二)多管齐下,落实扶持措施。一是给予资金扶持。党员科技致富带头人发展示范项目,按照县里扶持效益农业的有关规定,给予优先考虑,对示范项目发展所需资金酌情予以贴息补助。对生活特别困难的农村党员,由县委组织部从党费中拿出专款,给予适当的生活补助。二是技术信息扶持。为党员科技致富带头人和贫困党员提供种养技术、产品加工、市场营销信息等服务,具体做到三优先:即优先参加各类实用技术培训,优先提供农技110信息服务,优先推荐参加各类展销会、贸洽会。三是建立挂钩联系制度。各乡镇均建立领导和农业科技人员挂钩联系制度,有关领导和科技人员经常走访自己的联系对象,为他们提供政策、信息、技术等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三)明确责任,积极发挥作用。落实党员科技致富带头人帮扶责任制,要求党员科技致富带头人以示范项目为基地,经常组织贫困党员和群众进行种养技术培训,积极引导农户调,指导农户种,帮助农户销,且自己年收入增长20%以上,并带动周围党员群众从事该产业50户以上,其中至少帮助5户贫困党员年增收10%以上,从而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促进本地主导产业上规模、上水平,使示范项目成为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龙头,产生一人领一群,一群带一片的“头雁”效应。

二、活动成效

(一)提高了农村党员的科技文化素质,增强了带头富、带民富的本领和自觉性。在“双扶”活动中,党员科技致富带头人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帮带责任,依托示范项目基地,积极发挥带头富、带民富作用,实现了“上一个项目,带一方群众,富一方经济”的目的,“双带”的本领和自觉性得到进一步增强。一批农村党员在党员科技致富带头人的指导下,通过示范基地面对面、手把手的学习培训,较快地掌握了实用技术,提高了广大农村党员的科技文化素质。全县现已建立党员科技致富带头人示范基地40多个,有两千多名农村党员通过“双扶”活动掌握了了实用技术,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党员成为种养能手。

篇(4)

一、目标任务

进一步巩固帮扶成果,帮助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帮助低收入农户增收,加大对特困户、孤寡和患重特大疾病贫困老人的慰问力度,切实做好“一对一”结对帮扶工作。

二、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相关会议精神,强化帮扶和服务意识,坚持节俭务实、注重实效、真情帮扶的原则,开展有特色、有成效的帮扶活动,不断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全力推进我局扶贫开发工作。在今年”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中,我局将通过开展积极联系、主动帮带、大力扶助等方式,加大关注力度,完成“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目标管理。

三、主要帮扶内容

(一)突出产业项目帮扶。帮助拉日马镇泽科村、康多村和皮擦乡塔布村大力发展高效农业,不断改善设施水平,提升效益。对已经完成的项目,抓紧检查验收,尽快发挥项目效益;对正在实施的建设项目,督促指导,加快实施进度;对有一定基础的项目,跟踪做好服务。结合帮扶村产业发展特点和优势,以科技项目为载体,鼓励和引导农牧民群众开展特色种养殖业、特色民居接待等致富项目;扩大帮扶村特色产业发展规模,提高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和综合效益,促进农牧民群众致富增收。

(二)突出技术指导培训。对有劳动能力、有培训意愿的人员进行协调相关部门提供免费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引导帮扶村充分利用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设施,开展政策、法律、健康生活方式和科技知识的宣传、培训。组织协调农牧局与农户对接,根据需求及时协调提供田间指导、培训授课、观摩学习等个性化技术支撑方案;定期开展畜牧兽医及农业经济相关知识培训;免费赠阅农业技术报刊资料,引导农户特别是村组干部树立现代农牧业发展理念。

(三)突出重大节日期间的走访慰问。在中秋节、国家扶贫日、春节、藏历新年等重大节日期间,结合下基层等活动集中走访、调研,帮助低收入农户解决子女就学、看病就医等实际困难,对部分特别困难的家庭,统筹安排物资慰问。

(四)突出改善民生设施。协调帮助拉日马镇泽科村、泽龙多村协调和解决群众关心的具体困难和突出问题,大力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协调争取建立“老年服务之家”、“妇女儿童之家”,添置一批健身器材,丰富群众业余生活;促进解决饮水工程“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输水主管道与原入户管道的无缝对接,达到饮水入户。

篇(5)

区镇精准扶贫工作情况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去年初,根据年人均纯收入7XX元的脱贫标准,精准确定省建档立卡低收入对象。按照程序规范、数据真实、群众认可的原则,推进政策宣传、调查摸底、入户登记、三级公示、信息录入等工作。XXX个村共审核确认低收入农户1XXX户,人口1XXX人,其中一般贫困户XXX户、XXX人,低保户XXX户、xxXXX人,散养五保户xx6户、xx3人。XXX户一般贫困户,根据县“双六双帮”文件要求一般贫困户由县镇机关干部帮扶,其中县级机关xx个部门单位帮扶XXX户。截止20xx年xx月XXX户,XXX人实现脱贫目标,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7XX元,其中一般贫困户XXX户、低保贫困户XXX户、五保贫困户xx8户。按人口计算脱贫率XX.X%。

二、主要帮扶措施

一是了解帮扶情况,制定帮扶计划。全区参与帮扶活动的党员干部分别深入到各低收入农户家中与其拉家常、交朋友、深谈心,认真听取意见,了解其家庭基本情况,做到对其“家庭结构清、经济来源清、思想状况清”,制定相应的帮扶计划,做到帮扶对象一日不脱贫,帮扶干部一日不收兵。

二是明确帮扶内容,完善帮扶机制。在帮扶内容与方式上,改过去简单的送钱送物向拓宽帮扶户的增收渠道,提供信息服务,联系就业岗位等多途径转变;在帮扶期限上,改变突击帮扶,为帮扶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本着“把好事办好,把好事办实”的原则,不断拓展帮扶活动内容,切实传达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和关爱,增进感情,化解矛盾,从而为维护社会的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三是深入帮扶一线,开展帮扶活动。具体帮扶活动有以下几种:(1)帮助发展扩大种植业、养殖业;(2)帮助联系介绍输出转移劳动力;(3)帮助发展第三产业;(4)提供信息、技术服务;(5)直接给予现金资助,资助治病,资助子女上学。

四是注重政策托底,资金帮扶。20xx年免缴xxXXX人3xx77.6元筹资,免缴XXX个劳力xxxx0元。20xx年退缴XXX人76XX元基本医疗和大病补助。各挂钩帮扶责任人每年现金资助每个低收入户不低于2XX元。

三、存在主要问题

一年帮扶工作的实践,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三个方面:

一是从帮扶对象看,脱贫致富需要基本的劳动能力,但此次帮扶结对的低收入农户大部分是病残。1XXX户、1XXX个低收入人口中,因病致贫的xxXXX人、占比XX.X%,因残致贫的3xx人、占比xx.XX%。低收户脱贫致富缺少内生动力,自身难以走出贫困阴影。

二是从帮扶类型看,项目帮扶、技术帮扶是农户脱贫的主要途径,但此次帮扶结对的低收入农户却大部分期盼直接给钱。在结对的XXX户一般贫困户中,意愿进行资金帮扶的XXX户,综合帮扶(即同时要求进行两项以上帮扶)的XXX户,期盼直接进行资金帮扶的占总结对农户的XX%。

三是从帮扶主体看,党员干部对于结对帮扶积极性很高,但对于如何有效帮扶仍需创新举措。区村干部能主动深入低收入户家中进行面对面交谈,进一步加深对帮扶工作意义的认识,但面对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残的结对户,除了给予适当资金帮扶,区村干部对于如何有效帮扶需要认真研究。

五、几点建议

(一)加大实用技术扶贫的力度。加大对农业科技培训的投入,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掌握致富技能、提高就业本领。使大多数贫困人口掌握一至二项实用技术和操作技能,如优质、低耗、高效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等。狠抓劳务输出培训,加大智力扶贫力度,为贫困农民寻求就业门路创造条件,增加贫困农民的收入。

(二)推进项目产业扶贫。以发展农业产业化为主要途径,综合农业规模化种植,大力发展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以基地建设带动贫困户拓宽增收渠道。要根据低收入家庭实际情况,通过发展投入小、见效快等短平快的致富项目,尽早实现增收脱贫。

(三)努力提升贫困户内在动力。通过举办培训班的形式,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宣传教育,扶贫应先扶志,在贫困人口中大力倡导人穷志不短、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的精神,不能坐地等穷或依靠外援,应充分调动贫困人口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内动力,使他们自觉地投身到致富脱贫的活动中去,主动配合党委政府发展生产,发展经济。

(四)拓宽资金投入广度。建议建立上级财政对贫困户的资金补贴制度,加大对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资金投入力度,提高补助标准;引导社会捐助资金,建立“扶贫基金”,解困济贫;政府开征扶贫基金,增加扶贫渠道。

(五)强化资金支持。一是创业激励资金。县、镇政府建立创业资金支持低收入农户参与能有效带动脱贫致富的种养殖业和加工业发展,创业激励资金每户最高为1万元。低收入农户从事种养殖产业,每年验收一次,经验收合格后兑现创业激励资金。贫困居民从事农副产品加工,凭销售发票结算。二是生产周转资金。对已发展产业的贫困居民,和对吸纳贫困居民就业以及入社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如资金周转存在困难,由县、镇政府协调银行实行无息借贷款。每户贫困居民每次申请不超过5XX元,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每次申请不超过30XX元。资金使用期限原则上不超过1年,需跨年使用的将重新办理手续。

篇(6)

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召开这次全县“支农帮农强党建,扶村助户促发展”活动暨社会扶贫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去年以来的“支农帮农强党建,扶村助户促发展”活动开展情况,对的“帮扶”活动进行安排部署,进一步明确任务,形成合力,扎扎实实地做好下一步的工作,确保整个活动取得应有成效。下面,我讲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帮扶”活动的简要回顾

一年来,各帮扶单位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按照县委政府的要求部署,紧紧围绕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要务,立足于统筹城乡和谐发展,以“支农帮农强党建,扶村助户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结合各自实际,发挥优势,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积极投身到帮扶工作之中,在支农帮农、扶贫济困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形成了帮扶工作的强大合力,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党的建设,支持了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也促进了党群干群关系的进一步融洽,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坚持抓基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各帮扶单位党组织围绕深化“三级联创”,结合村党组织“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对联系村党的建设方面进行了深入帮扶。抓住班子建设这个关键,利用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有利时机,帮助选准配强班子,理顺“两委”关系,使村党组织班子整体结构得到优化,班子凝聚力、号召力明显增强;抓住队伍建设这个基础,以学习贯彻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重点,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做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了整体素质,增强了科学发展意识,提高了“双带”能力;抓住制度建设这个根本,帮助村级组织健全和落实相关制度,推进村级管理规范化,形成了固本强基的长效机制。

二是坚持促发展,富民强村步伐不断加快。活动中,各帮扶单位和广大党员干部把发展农村经济,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作为中心任务,深入调研、吃透村情,针对存在问题,与乡村干部一起找症结、挖根源,认真研究对策,理清了发展思路,帮助制定了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和优势,综合运用争取项目、投资融资、技术指导、提供信息、拓展市场、培训技术、咨询服务等各种措施,努力培植经济增长点。同时积极深入农户、走进田间地头,帮助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引导调整产业结构,拓宽就业渠道,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220余期,培训农民近2万余人次,共为被帮扶村和贫困户解决资金616万元,捐赠物资折款166.4万元,扶持发展蔬菜大棚598个,食用菌297万袋,建桥12座,修路81公里,良种繁育5940亩,整修村级活动场所2950平方米,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是坚持办实事,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各帮扶单位和党员干部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深入贫困户家中,真心实意地察民情、听民意、访民生,倾听群众诉求,了解群众疾苦,全面掌握贫困弱势群体情况,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解决读书难、看病难、住房难、饮水难等急难问题,一批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农村基层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特别是党员干部与因病致贫、因灾致贫以及农村残疾人、孤寡老人、单亲家庭、特困户等结成帮扶对子,实施重点帮扶,真正让农村贫困群众切身感受到帮扶活动带来的实惠,增进了干群之间的感情。

四是坚持转作风,党员干部能力得到锻炼。各帮扶单位的党员干部通过深入农村、深入基层,与广大农民群众面对面地进行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加深了对农村工作和农民生活的了解,强化了群众观念和宗旨意识,拉近了与基层群众的距离,同时也使我们的干部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积累了农村工作经验,提高了处理复杂问题和突发事件的能力。各帮扶单位党组织以帮扶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内部管理,有效提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水平,机关工作作风得到了明显改观,在基层群众中树立了为民、利民、富民的良好形象,以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好评。

这些成效的取得,主要是得益于各帮扶单位党组织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得益于广大党员干部的身体力行,无私奉献,得益于乡村党组织和干部群众的主动配合、积极协助,才使这项活动开展的既有声有色,又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在此,我代表县委向在帮扶工作中作出积极贡献的所有部门、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地感谢!

从总体上看,尽管我们的“帮扶”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帮扶工作开展得不够平衡,有的部门和单位行动迟缓,被动应付,帮扶内容单一,措施乏力,办法不多,因而效果也不理想。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仍然是思想认识问题。认识决定态度,认识决定质量,认识决定效果。正是由于对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导致我们少数单位党组织和单位领导不愿对帮扶工作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或存在自满、松劲、厌战、应付等情绪,从而在帮扶实效上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和群众期望还有差距,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能不能做好帮扶工作,作为一个机关单位、一名党员干部是否作为、干不干实事的检验,作为对农民群众感情深不深的检验,作为宗旨意识强不强的检验,迅速行动起来,以实际行动做好帮扶工作,再掀“帮扶”活动的新热潮。

二、开展“帮扶”活动的几点要求

今年是开展“支农帮农强党建,扶村助户促发展”活动的第三年,也是最后一年,做好这一年的工作,对于确保整个“帮扶”活动取得应有成效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各帮扶单位和全体党员干部要以更高的认识、更硬的措施、更强的力度,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开展“支农帮农强党建,扶村助户促发展”活动的意见》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做好这一年的工作,重点要围绕八个方面搞好帮扶:

一是要围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搞帮扶。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要靠基层组织来落实;党的执政能力,要靠基层组织来体现。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根本在于提高农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关键在于把村领导班子建设好,把党员队伍教育好管理好。所以,我们在帮扶工作中,要注重抓根本、抓基础、抓长远,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各“帮扶”单位党组织要真正下功夫研究帮扶村的党建工作,要多调查,全面掌握帮扶村的实际情况;要多学习,及时了解上级党委对村级党建工作的各项要求和部署,根据年初全县党建工作会议安排,今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重点抓好实施“能力提升”工程、深化农村区域性党建、推行“四议三公开两报告”工作法和村级事务契约化管理、实施发展农民党员“523”规划等工作;要多研究,与乡镇村党组织负责同志一道,提出适合本村实际的党建工作思路和措施,并协助抓好实施。特别对一些相对后进村,要结合开展集中整顿转化工作,协助乡镇村党组织找准后进原因,制定转化方案,落实整顿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切实解决好村组织之间关系不协调、班子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村干部工作经验缺乏和素质不高、党员发挥作用不明显、村务财务管理、民主决策不规范、经济发展落后、社会矛盾突出、无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或活动场所危旧狭小等问题,积极引导帮助村党组织以争创“五个好”为目标,抓好班子建设,科学确定发展规划和工作措施,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确保各项整顿转化措施落到实处,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要在帮扶过程中进一步健全完善党组织互帮机制,真正落实好双方党组织负责人互上党课、互提合理化建议、互相帮助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共同过组织生活、开展谈心活动等措施,实现基层组织党建工作的互联互动。

二是要围绕推动经济发展搞帮扶。发展经济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只有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才能保证新农村建设各项目标的如期实现,所以,各帮扶单位要始终把促进经济发展作为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千方百计把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引向农村,为农村带去发展经济的新观念、新思路、新办法,积极引导村“两委”干部和农民群众增强发展意识。对前两年已经确定的市场前景好、收益高的帮扶项目,要集中人财物力进行重点扶持,确保其持续发挥效益。对未能见到效益或效益尚不理想的项目,要找出症结,积极帮助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做到确定一个、成熟一个、见效一个,使其成为被帮扶对象的一项长期、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和增收渠道。要坚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原则,帮助制定好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积极引导农民立足本地优势,在资源转化、种植养殖和农畜产品加工业等方面做好文章,发展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一村一品,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三是要围绕完善基础设施搞帮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社会事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开展“帮扶”活动的一项重要任务。各帮扶单位党组织要结合实际,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积极帮助群众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好修路筑桥、危房改造、水电配套、河道治理、人畜饮水、通讯覆盖等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难点问题,不断改善生产条件,优化生产环境,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对学校、文化站、老年活动中心、村民图书室、农村敬老院等公益事业方面加大投入,保证帮扶对象长期得到实惠。

四是要围绕开展技术培训搞帮扶。从当前我县广大农村群众的现状看,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就业能力不强仍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各部门、各单位要围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农民的目标,加大政策理论、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科技知识特别是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力度,从源头上提高广大群众科技文化素质和增收致富的能力。在形式上,可采取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现场服务咨询、聘请专家讲课、组织骨干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发放科技资料等,送科技下乡,送服务上门。通过学习培训,使广大农民群众学到先进技术,开阔思路和视野,转变落后观念,坚定发展信心,增强致富发展能力,特别是对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民要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其重新就业和自我保障能力,实现稳定增收。

五是要围绕解决急难问题搞帮扶。服务农民群众,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急难问题,是我们开展“帮扶”活动的一项基本内容。各帮扶单位要组织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察民情、听民意、访民生,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想实招、使实劲、办实事、求实效,千方百计解决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不管帮扶的户数多少、帮扶的项目大小,都要一件一件想办法,一桩一桩抓落实。要以群众满意为标尺,切忌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帮助他们解决好基本生活、备耕生产、子女入学、就医看病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每名党员干部每年都要为联系户办1件以上的好事实事。特别是对家中发生重大变故、身患大病重病致贫的困难群众,以及农村残疾人、孤寡老人、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特困户等,要进行重点帮扶,让广大党员干部真正在感情上与群众相通,在思想上与百姓共鸣,在生活上与百姓相融。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助学活动,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上、有书读。各帮扶单位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带头参与,通过“党员助学基金”为农村贫困学生助学,逐步使帮困助学工作成为社会的自觉意识和人们的自觉行动,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困难学生的局面,把帮困助学办成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希望工程。

六是要围绕推进农村改革搞帮扶。在帮扶工作中,各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认真研究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农业和农村政策,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要求,努力在农村制度创新方面进行积极探索,特别是在推进土地承包使用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盘活集体建设用地、发展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和资金互助组织等方面,进行大胆的实践和尝试,力争每个被帮扶村都能找到改革创新的突破点,并在一两个方面取得明显成效。要紧密结合被帮扶村实际,着眼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农民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与乡村共同调研论证,积极研究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灵活多样的土地流转方式,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并注重维护好农民利益,使土地流转顺利、健康有序地进行,让农民群众从土地流转中真正得到实惠。

七是要围绕维护社会稳定搞帮扶。要注重研究农村社会生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正确认识和有效疏导各种社会矛盾。要针对农村社会一些不稳定因素,帮助被帮扶村党组织协调和处理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整合好、协调好、代表好,把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好、保护好和发挥好,为构建和谐社会保驾护航。要指导帮助村党组织和农民党员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及早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疏导群众情绪,灵活运用政策、法律、经济等各种手段,努力把问题和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发阶段,消除不稳定因素,预防,做到“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篇(7)

基本做法

一、实地调研,科学确定活动载体。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县区的重点在农村,农村的重点在困难党员。农村党员共6748名,其中困难党员209名,占农村党员总数3%。如何帮助农村困难党员走出困境,使他们尽快脱贫,是县委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为此,县委组织力量,对农村困难党员状况和困难原因进行认真调研分析。目前导致农村部分党员生活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发展产业难。家庭经济来源单一,仅靠粮食种植,无主导产业。发展产业缺乏资金、技术,人均收入低,这类情况占困难党员总数的50%左右。二是生产生活困难。因长期患病或患重大疾病,造成家庭生活困难,此类情况占40%左右。此外还有6%的党员因自然灾害或突发事故等原因导致家庭生活特别困难。三是实现就业难。缺乏一技之长,特别是一些年龄偏大的党员,就业难问题尤为突出。

针对以上情况,县委按照“突出激励引导、注重扶志,立足当前生活、注重扶困,着眼长远、注重扶业”的原则,科学设计活动载体,制定下发《建立农村困难党员“三联三帮”关怀机制的通知》,建立“3+1”困难党员帮扶工作模式。“三联”即1名农村困难党员由1名县乡机关事业单位科级党员领导干部、1个村党组织和1名党员致富带头人三个方面共同帮扶;“三帮”即采取困难党员所在村党组织统筹帮扶、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帮扶、党员示范户包抓帮扶的形式,从帮产业、帮就业、帮生活三个方面进行帮扶,力争通过三到五年共同努力,使困难党员家庭尽快脱贫,实现共同富裕。

二、明确“三联”对象,夯实帮扶责任。一是建立困难党员帮扶档案。对农村困难党员实行动态管理,每年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摸底,建立困难党员档案。二是落实“三联”任务。每年安排200多名县乡机关事业单位党员领导干部、200名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与200多名农村困难党员结成帮扶对子,明确党员领导干部、村党组织和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的帮扶任务。三是签订帮扶责任书。每年由党员领导干部、村党组织和党员科技致富示范分别与困难党员签订帮扶协议书,由县、乡、村三级党组织负责审核把关,统一报县委组织部备案,以协议的形式进一步夯实帮扶责任。四是建立双向帮扶联系制度。建立帮扶困难党员双向联系制度,制作并填写帮扶困难党员联系卡,建立帮扶纪实档案,由帮扶的党员领导干部所在党组织、乡镇党委和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村党组织对帮扶活动进行详实记载,半年和年终对照帮扶协议进行考核,并将帮扶活动开展情况纳入乡镇、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

三、落实“三帮”措施,明确帮扶职责。一是帮助发展产业。针对困难党员家庭产业单一的实际,本着“缺什么帮什么”的原则,对具备发展产业条件的,从资金、项目、技术、信息等方面进行帮扶,培植发展主导增收产业;有产业的,帮助壮大主导产业和扩大规模,提高生产技术增加效益。二是积极帮助就业。县、乡、村三级党组织积极推荐困难党员参加“阳光工程”等免费就业技能培训,党员科技示范户为帮扶的困难党员教授种、养殖技术,使其掌握一至两项就业技能。对有一技之长的,及时提供务工信息。同时,各级党组织在开发环境卫生等公益性岗位时,优先安排困难党员就业。三是帮助解决生活困难。对于家庭生活困难的,村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积极协调民政部门将其纳入“低保”对象;对于因病因灾等原因导致生活特别困难的,村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及时联系民政部门予以救济,启动困难党员帮扶基金进行救助。

四、建立“五项制度”,构建党内关怀长效机制。为了推动“三联三帮”活动深入开展,县委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建立五项配套制度,使农村困难党员关爱帮扶工作实现经常化、制度化。一是建立党内关怀帮扶制度。依据《》和《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建立党内关怀帮扶制度,明确规定党内关怀帮扶的对象、范围、工作内容等,确保了“三联三帮”活动深入扎实开展。二是建立困难党员帮扶基金。制定《困难党员帮扶基金管理办法》,每年从县管党费、县财政、社会捐助等渠道筹措25万元,在县委组织部设立困难党员帮扶基金,用于农村困难党员慰问和对因病、因灾致贫党员的救助。三是建立定期走访慰问制度。每年在春节、“七一”等重大节日,由县、乡、村三级党组织对农村困难党员进行走访慰问,同时党员领导干部个人也对帮扶的困难党员进行走访慰问,帮助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四是建立医疗保健帮扶制度。县上统一为困难党员发放“医疗优惠卡”,免收挂号费,减免10-50%的检查费、床位费和诊疗费,解决就医难问题。

活动成效

“三联三帮”活动是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积极探索和有效载体,促进了党内和谐。“三联”架起了党内帮扶的连心桥,形成了党内帮扶的整体合力和组织体系,彰显了党的先进性。“三帮”激发了困难党员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切实增强农村困难党员的归属感、荣誉感。

“帮产业”使农村困难党员走上致富路。近年来,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共帮扶困难党员960人次,开展调研804次,与困难党员开展谈心活动1200多次。帮助困难党员新栽猕猴桃2000亩,大樱桃160亩,红提葡萄面积500亩;发展大棚蔬菜150亩,养殖小区2处,使90%的困难党员家庭有了主导产业,60%的困难党员家庭实现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