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孩子抑郁心理自我调节

孩子抑郁心理自我调节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8 09:40:02

孩子抑郁心理自我调节

孩子抑郁心理自我调节篇(1)

读者:您好!

来信中共提了3个问题,第1问题和家庭教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实您不愿助长孩子任性哭闹的坏脾气是对的,只是做法上还需要再温情一些,尤其注意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然后试着以旁观的姿态去观察和理解孩子为什么这么做;第2个问题和亲子沟通有关,父亲的不善沟通让孩子感觉有些紧张,或许可以尝试着请父亲用其他方式慢慢接近孩子,比如全家做些互动游戏,给爸爸安排个角色;外地工作期间,多打电话回家,让孩子在电话里感觉到爸爸的关爱,等等;而最后一个问题,由于上辈人身患抑郁症而担心孩子受影响,这显然是您焦虑的根源。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抑郁症究竟会不会隔代遗传?

一、尚无充分依据证明抑郁症是遗传性的疾病

最新的医学研究表明,还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可以下结论说,抑郁症是遗传性的疾病。抑郁症是一种情感性心理疾病,更多涉及的是人心理层面的问题。一般而言,人的心理活动是不会遗传的,因为人的心理活动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有童年的经历,有各种社会性的实践,有教育、道德、宗教等多方面因素的参与,所以每个个体的心理活动都有其特殊性,您儿子身上或许存在焦虑情绪,但不会有上辈的抑郁基因。

二、抑郁情绪会相互感染

美国《儿童发育学》杂志于2000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抑郁的情绪可以相互感染,尤其是在家庭成员之间。因此,如果上辈患有抑郁症,则后辈将具有抑郁症的易患素质。心理学家们认为,家庭成员的抑郁情绪会给孩子带来直接的影响,因为在无形之中,孩子会很容易学习到这种抑郁状态的处世模式,从而构成了潜在的抑郁阴影,一旦遇到某些触发事件,便容易引发抑郁情绪。

三、该如何自我预防?

1、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

仅仅因为自己内心没有根据的怀疑,而不由自主地将一些孩子正常的反应归咎为“抑郁”,这其实是一种不良的心理暗示,对自己对孩子都没有益处,切记切记。

2、积极调整家庭关系。

良好的家庭氛围有着强大的社会支持功能,即便孩子的心理调节能力相对脆弱一些,也能背靠家庭这块“安全岛”勇敢而坚强地挺过去,必要时可以和家里的长辈、孩子的爸爸共同商量对策,相信众人的力量总比妈妈一个人的力量要强。

3、注重心理保健。

家长可以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朋友、网络、社区、相关书籍等,帮助自己找到一种调节情绪的有效方法;有条件的话,帮助孩子发展一些兴趣爱好,以拓展生活空间。

最后要提醒您的是:稳定情绪、身心健康不仅对自己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对我们身边的亲人更是如此。所以,为了孩子,为了您身边的每一位亲人,请想法让自己活得更开心一点,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帮到孩子。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工作室咨询专家郭茅地址:中山北路3663号电镜中心外2楼

杨健信箱

问题1:

我的孩子5岁半,现在上学前班。她活泼可爱,就是做事情速度太慢,尤其是吃饭慢,早上我这边等着去上班,她嘴上答应着“快点,行”,可还是慢条斯理的。怎样才可以让她快起来呢?

另有一个问题最让我头痛――她现在学会花钱了。想买东西时不是问我要钱,而是自己从存钱罐里拿。她分不清钱的大小。经常把1角当做1元。刚发现时,心平气和地和她谈了一次,告诉她“你还小,分不满钱的大小”、“等大点时妈妈会给你零花钱的”、“有些坏人见小孩手里拿着钱会把他抱走的”……她答应我不再自己拿钱,可是过了几天后老毛病又犯了,她爸爸很严厉地说了她一次,还说她那是偷。我也怕她这样养成习惯,就给了她一次1元钱。可是昨天我又发现她拿了4个5角的硬币。真不明白,她为什么会这样呢?要是她改不了,我们又不让她拿家里的,会不会去拿别人的?我们应该怎么办?

先说说孩子动作慢,这个毛病表现在你女儿身上,根子恐怕还应从家长身上找。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孩子被大人催促之时,他们会有意地用“慢一点”的动作来抵制大人的“快一点”,这可是他们有力的“武器”,以此向大人表示抗议。

面对孩子的“慢动作”,家长手里难道没有武器了吗?有,我们可以不常常催促,而是耐心地把时间限度告诉他,留给他行动时的准备时间。比如告诉他:“你还有10分钟的吃饭时间。”到时间后,毅然把碗筷撤了。“妈妈,我还没吃完呢。”“下餐再吃吧!”你看他下次还敢不敢磨蹭。建议家长用这种方式提示孩子应有时间概念,而不要用催促和斥责的方法。

至于金钱教育。这不仅仅是有关金钱知识的教育,家长应更加关注金钱背后的品质教育。认识金钱,计划用钱,培养艰苦朴素、勤奋节俭的品质非常重要。

首先,父母可以对孩子明示: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ATM机里吐出来的,而是工作换来的。美国专家建议,从孩子3岁左右就开始让他自己管理一点零花钱。可以每周领取数额不高的零花钱,并鼓励孩子把每周的零花钱积攒起来,几周以后买个喜欢的玩具,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并合理地支配资源。

其次,孩子有时动用了父母的钱,是因为他对金钱的社会功能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体会,从而产生了对金钱的支配欲。这未尝不是好事,请不要从道德品质的标准去评价这种行为,更不要责怪他。建议利用这个机会,引导孩子初步掌握货币之间的简单换算,如:10个1角就是1元,2个五角也是1元等。通过了解简单的金钱换算,培养社会生活的经验。平时,家长也可以和孩子商量去超市购物的计划,让孩子学习合理地、有计划地用钱。当然,随便拿钱这种行为不应鼓励,需要钱可以和父母商量,而不是擅自去拿。

问题2:

我的儿子今年3岁了,非常聪明,对见过的东西可以说是过目不忘。但是,今年上了幼儿班以后,有一些问题开始显现出来,比如:好动,坐不住,不喜欢和他人同乐,不喜欢做游戏等。前不久,给他做了一次感统测评,前庭评定是重度,本体评定和触觉评定是轻度。想请教您,给儿子做感觉统合训练是否有效?对于这种现象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3岁的孩子坐不住,通常不会考虑“多动症”等问题。但是,他不喜欢与别人一起玩,倒是应该引起注意。以我为中心是3岁左右孩子的特点,想让孩子学会与人分享,可以从一个单独无法完成的任务或游戏人手,让他在与人合作的成功中尝到分享的喜悦。比如:搭积木,如果他一个人能够把他想搭的形状搭出来,他自然不会让别人掺和。如果大人有意识地增加难度,比如建议孩子搭一个复杂的、他一个人完成不了的城堡,情况就会有所不同。在游戏中,家长不必太主动积极,而是面露为难状;然后让大一点的孩子来帮助他,那么,他一定不会反感伙伴的参与。

孩子抑郁心理自我调节篇(2)

这样惨痛的结果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和热议。暂时抛开这位妈妈个人人格以及婚姻问题,产后抑郁再一次用这样触目惊心的方式进入人们的视线,并再一次提醒社会大众,对产后抑郁问题,我们不仅要正视它,更要去了解它。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家人又该做些什么,有哪些可寻求帮助的途径等,这些都是我们需要知晓的。相信我,产后抑郁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对新晋妈妈情绪的关注,对产后抑郁的警惕,是整个社会共同的责任。

产后抑郁和产后抑郁症

我们首先需要区分产后抑郁和“产后抑郁症”,这是两回事。新闻里的妈妈在遗书中提到,自己是患有“产后抑郁症”。

如果是“症”必须是有医学诊断的。哪里可以进行评估诊断呢?一般大型全科医院里的精神科或心理科,或者精神类的专科医院(如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是具有诊断的资质的。那么诊断的标准是什么?其实在临床上常用的精神疾病诊断分类标准(如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美国分类法系统(DSM-Ⅳ)中,是没有“产后抑郁症”这个病症的单独诊断标准的,一般划分在抑郁症的亚型里。比如:要求分类后标明产后起病,规定起病时间为产后4周内。当产妇的抑郁情况符合抑郁症中产后抑郁症的诊断,即是医学诊断的产后抑郁症,需要遵医嘱,接受专业医生的治疗。

产后抑郁其实是产后抑郁情绪的简称,这两个概念很不同,需要注意区分。比如,一般人遇到挫折、丧失,都会产生抑郁的情绪,经历一段时间的情绪低落的心境状态,通过自我调节,他人帮助,或者心理咨询能够调整恢复。而抑郁症,情绪低落情况更严重,时间更持久,甚至觉得活着没有意思,产生轻生的念头,更严重的是有过计划甚至实施过自杀行为。“症”是更严重的情况,一般需要遵医嘱,根据不同的轻中重度进行服药。

产后抑郁和产后抑郁症容易混淆是很正常的。因为很多产妇在产后都会经历,50%-80%女性在产后1至5天会经历轻度的适应问题。在这几天中,新妈妈容易哭泣、感到特别的 及有短暂的情绪不稳定,觉得孤单被忽视,想发脾气等等;但这是正常的,而且症状亦会很快地消失。其中10%-20%的产妇,在产后四周内有症状且不能逐渐好转。这是要引起关注和警惕的。下面是一些产后抑郁症的主要症状,供大家参考。

1. 经常无故哭泣,情绪低落,悲伤。

2. 特别容易疲倦,失眠严重。

3. 焦虑情绪严重,认为自己没有能力照顾好婴儿、自责。

4. 精神不能集中、性情暴躁,易发脾气。

5. 对婴儿失却兴趣,不想照顾婴儿。

6. 会有自杀念头及计划,甚至实施过。

7. 有伤害婴儿的想法和念头,甚至实施过。

其中6、7是最具伤害的情形,一定要早觉察,早跟家人沟通,早寻求专业帮助。不要对抑郁症所产生的症状认同,认为自己是无能的,生活是无意义的,死亡是解脱的,这些都是在抑郁情境中的负性想法。举个例子,比如我们感冒会有症状,流鼻涕,那流鼻涕是很糟糕的体验,但是流鼻涕只是因为你感冒了而有的症状而已,是症状,不是你,你不会是糟糕的鼻涕。同理,想自杀也是抑郁症的一个症状,你不是症状,你不是自杀就解脱,不能对此认同。当然,当人处在抑郁心境中,很难有力量去对抗,没有力量也没关系,请一定记得向周围亲近的人表达,或者向专业人员(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

引起产后抑郁的生理因素

很多人都不能理解,甚至包括产妇本人,很难明白,为什么在那个可爱的小生命降临之后,一家人喜气洋洋的时候,新晋妈妈反而不开心,情绪低落,莫名哭泣,脾气暴躁了呢?其实只要多了解一点,就不难发现原因了。

首先是生理方面的变化。虽说小宝宝离开母体后,新妈妈身体上不再“负重”,但也有很多体内的荷尔蒙和内分泌的改变。妊娠后期体内雌激素、黄体酮显著增高,皮质类固醇、甲状腺素也有不同程度增加,分娩后这些激素突然迅速下降,导致脑内和内分泌组织的儿茶酚胺减少,从而影响高级脑活动。儿茶酚胺(CA)包括去甲肾上腺素(NA或NE)、肾上腺素(Ad或E)和多巴胺(DA)。

简单来说,这些物质有类似的共性,就是提高兴奋度。比如多巴胺,可以使人愉悦兴奋,肾上腺素,可以使呼吸加快,心跳和血流加速,兴奋、紧张或恐惧时大量释放。这样就能够理解产妇为什么会情绪低落了。因为体内维持激动、兴奋、愉悦的激素,在短时间内迅速下降,突然的变化人的机体是需要来适应和调节的。

有的人可能会说,没就没了,怎么自己还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吗?类似的不理解反而会加重产妇的低落情绪。人是高级的哺乳动物,有一定的认知协调能力,但是激素类的调节是更快速的一条途径,你来不及思量。比如,切洋葱,洋葱的辣刺激了眼睛,就是会流泪,这不是想控制就能控制的。

所以呼吁更多的人从科学的角度了解产后抑郁,并不是脆弱或矫情,刚刚生产后几天的情绪低落是有生理因素有科学根据的。切记这个时候因为不理解而刺激产妇的情绪。国内目前对这部分的认识的确太少。尤其在坐月子期间,多数是母亲或婆婆照顾。如果说:这没什么、你坚强点、哪个女人不生孩子、你这个样子孩子怎么办等等,这样的话真的会让产妇的情绪更低落。因为她真真切切体验到的失落、沮丧、悲伤,不仅没有被关怀到,反而被扭曲被指责。

引起产后抑郁的心理因素

生理和心理是息息相关的。生产后,产妇的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也是产后抑郁的重要因素。

首先是身份角色的变化。孩子的出生,在原来女儿、妻子的角色上多了一个母亲的角色。传统刻板的印象是,哪个女人不生孩子,女人天生就会带孩子。当然不是这样。产妇体内分泌催产素,这会增进亲密和渴望依附,新晋妈妈会有发自内心地想抱抱孩子,哺乳的愿望。但是,妈妈这个角色的技能不是天生就会的,要有一学习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包容、理解和指导。不必过分自责,没有任何一个妈妈会是绝对好的妈妈,慢慢地去学习、摸索、陪伴,放下对绝对好的执著,足够好的你,一定会养育好足够好的宝宝。

其次是自我的丧失。从宝宝降临,女人的自我在养育宝宝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几乎放弃。很多母亲甚至不再有自己的名字,而是变成了“xx的妈妈”。她们似乎不再是独立的个体,更像是和她们的孩子作为一种共生关系而存在。睡觉,两小时起来喂奶一次,吃饭,这个哺乳期是否能吃,出行,孩子睡着的时候抢时间出去一次,穿衣,产后身材没有回复,但为了喂奶又不能快速减肥,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在以孩子为优先。但是这样长时间的没有自我,会引起心理的忧郁情绪,觉得自己活着没有意义,除了孩子,没有任何重要性。有必要提醒新晋妈妈们,要适当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并向家人寻求支持。除了和孩子相处外,还要偶尔有时间跟自己相处,跟丈夫相处,让自己体验到自我中女人的部分和妻子的部分。

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缺乏社会支持系统。所谓的社会支持系统即为当人们脆弱无助的时候,能够去依赖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对产妇来讲,支持系统有:丈夫、自己的母亲、婆婆、闺蜜、妈妈团等等。为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呢?因为小宝宝是更小更弱,大家的关注点更多会放在宝宝身上,对产妇会有忽略。如果在产后四周内情绪低落的时期,亲密人的忽略会加重孤单感,觉得自己不再被关心。这个时候要向支持系统的人们主动倾诉,家人们也要尽量给予积极正向的回应。

对于产后抑郁,我们能做些什么

当我们了解更多产后抑郁的相关信息后,关键问题是,遇到了产后抑郁,我们该怎么办?其实对产后抑郁,客观以待很重要,既不过分敏感,又不能不当回事。新晋妈妈们不必担心,在前面已经介绍了,产后一周内激素水平变化是会引起情绪低落的,不必太焦虑和惊慌,平常心态对待,逐渐调节。但是如果四周后情绪仍然很低落,并且有自伤、伤害宝宝的想法,一定要足够重视,及时跟家人沟通,寻求专业帮助。

孩子抑郁心理自我调节篇(3)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诊断;分析;治疗

1诊断

美国精神病学会1994年制订的产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是:在产后两周内出现下列5条或5条以上的症状,首先必须具备(1)、(2)两条。(1)情绪抑郁;(2)对全部或多数活动明显缺乏兴趣或愉悦感;(3)体重显著下降或增加;(4)失眠或睡眠过度;(5)精神运动性兴奋或阻滞;(6)疲劳或乏力;(7)遇事皆感毫无意义或有自罪感;(8)思维能力减退或注意力涣散;(9)反复出现死亡想法。

目前国内运用较多的产后抑郁症筛选诊断方法主要有有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Zung抑郁自评量表是一个20道题的自评调查表,将抑郁程度分为4个等级;中国常模SDS标准分为(41.88±10)分,分界值标准为53分,即将SDS>53分者定为阳性(抑郁症状存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可用于孕期筛查可能患有抑郁症的妇女,也可用于产后抑郁症的粗略诊断,EPDS为自评量表,共有10个项目,分别涉及心境、乐趣、自责、焦虑、恐惧、失眠、应付能力、悲伤、哭泣和自伤等,得分范围0~30分,9~13分作为诊断标准。此外,贝克抑郁问卷(BID)也是一种常见抑郁筛查工具,BID是一个21道题的问卷,包括认知、情感和身体因素,被证实对诊断产后抑郁临床病人和非临床病人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重复性;但是BID问卷中包含了身体状况方面的内容,对于身体处于不适状态的孕妇和产妇来说,BID问卷结果会比其他方法偏高。

2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和危害

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有:(1)情绪方面,常感到心情压抑、沮丧、行为表现为孤独、不愿见人或伤心、流泪,甚至焦虑、恐惧、易怒,每到夜间加重;(2)自我评价降低,自暴自弃、自责、自罪,或表现对身边的人充满敌意、戒心,与家人、丈夫关系不协调;(3)创造性思维受损,行为上反应迟钝,注意力难以集中;(4)对生活缺乏信心,觉得生活无意义,出现厌食、睡眠障碍、易疲倦、减退,还可能伴有一些躯体症状,如头晕头痛、恶心、便秘、泌乳减少等,严重的表现为反应迟钝,对生活失去兴趣,丧失社会能力,并有自杀或残害婴儿等倾向。一般产后抑郁症仅在产褥期表现出明显的抑郁症状,但有的发病时间可长达数年。产后抑郁症病史的妇女再次分娩发生产后抑郁症的几率会显著增加,复发率高达30%~50%。产后抑郁的母亲还可对婴幼儿(特别是男性婴幼儿)的情感、营养状况、智力发育和行为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产后抑郁母亲的婴儿发育状况明显劣于正常母亲,而且影响婴儿的抗病能力,婴儿患精神疾病的风险是正常母亲婴儿4倍[3]。

3产后抑郁症的原因

3.1生理因素产生产后抑郁症的生理因素是内分泌的变化。产后抑郁症妇女产后存在雌、孕激素的代谢平衡紊乱,雌激素持续性低水平,而孕激素则保持相对较高水平。妇女在怀孕时,雌激素升高,孩子出生后,雌激素迅速下降。产后激素分泌紊乱是导致产后抑郁发生的重要因素,主要与性腺功能减退以及丘脑下部-脑垂体-甲状腺轴(HPT轴)的相互作用有关[4]。怀孕期间雌激素水平的增加,使甲状腺结合球蛋白水平增加了150%,导致孕妇体内游离甲状腺素浓度下降,体内甲状腺素较低的孕妇患产后抑郁症的风险明显较高[4]。最近的研究还认为产后抑郁症为一种自体免疫疾病,怀孕所造成的压力开启潜在易患体质人群患病的阀门,但是由于怀孕本身的保护和屏障作用,使产后抑郁症多在怀孕后期和产后发生。分娩过程中,机体内分泌变化很大(尤其是产后24h)。妊娠期间,雌激素、孕激素水平逐渐增高到峰值,分娩后3~5天逐渐降至基础水平。研究显示,孕激素下降幅度越大,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可能性越大。产时、产后并发症及难产、滞产、手术产是产后抑郁症的常见诱因。分娩疼痛与不适使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儿茶酚胺等释放过多,导致产妇躯体和心理的应激增强[1]。由于妊娠期身体与激素水平的变化,使孕妇情绪变得敏感,在产程中各种不良因素如产时并发症、产钳助产、对分娩疼痛的恐惧心理、疼痛等因素的作用,加重了其心理上的紧张与恐惧[5]。如果这种精神状态持续发生而未能得到有效的疏导和缓解,则易发生产后抑郁症和焦虑症。

3.2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影响产后抑郁症发生的重要外在因素,其中家庭因素、经济条件、社会支持等均能影响产妇心情,从而缓解或加剧产后抑郁的发生。产后抑郁的发生与夫妻关系、经济收入、性格因素、分娩知识、医护人员因素、儿童健康状况等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低社会地位、多子女母亲、低学历、低收入等因素均增加产妇产后抑郁的易感性。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新生儿的到来大大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如果同时再发生一些负性生活事件,如分娩不顺利、新生儿疾病、母乳不足等因素,则会明显增加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

4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产后抑郁症多于以自我为中心、成熟度不够、社交能力不强等人群中发生,而患者大多为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和心理耐受力差的产妇,心理因素:包括太担心孩子,无法应付产后忙碌的生活,过度紧张,睡眠不足,身体不适,以及对自己现状不满,缺少他人关怀和支持,对作为母亲这个新角色既新鲜又恐惧等心理问题也是导致产后抑郁的重要原因。其他原因:有过抑郁症历史或经前不孕症历史的妇女,怀孕年龄越小,可能性越大;单独居住,缺乏社会帮助,孩子数量越多,可能性越大;婚后夫妻感情不和,对怀孕准备不够,怀孕期间存在抑郁症状。

5产后抑郁症的三种类型

5.1第3日抑郁患者往往是初产妇,发病于分娩的3天内,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情绪沮丧、焦虑、失眠、食欲下降、易激怒、注意力不集中、持续数日后症状可自行缓解。

5.2内因性抑郁发病于分娩后2周内,表现为激动、情绪低落、焦虑、无助感、无望感、罪恶感、担心养不活所生的孩子、严重时会担心孩子在世界上受苦而出现杀害婴儿的行为,然后自杀。

5.3神经性抑郁多数产妇以往有神经病的病史,在分娩后原有的不良情绪体验加重、身体不适、情绪不稳、易发脾气、睡眠不安等。

6产后抑郁症的种类

6.1产后忧郁50%~75%的女性生产后都会出现这种情况,症状为毫无原因的想哭、伤心、焦虑。通常在生产后1周内开始,无须治疗,2周后这种情况会自动消失。

6.2产后抑郁这种情况比产后忧郁要严重得多,10%新妈妈们会受其影响。如果曾有过产后抑郁史,那患病危险性会增加50%~80%,产妇心情会在两极间变化,经常哭泣,容易发怒,有罪恶感。症状有轻有重,持续时间由几天到1年都有可能。心理疗法及药物治疗很有必要。

7产后抑郁症的治疗和临床表现

7.1产后抑郁症的治疗效果经过治疗几乎所有患产后抑郁症的女性都可以恢复。

7.2治疗时机新妈妈应当进行治疗时间:如果新妈妈有以下情况之一,就应当进行治疗:(1)症状持续时间超过2周;(2)无法正常生活,不知如何处理日常事务;(3)有时想伤害自己和孩子;(4)大部分时间处于过度焦虑恐惧状态。

7.3产后抑郁症的治疗原则上与一般抑郁症无显著差异,但哺乳期妇女使用药物应慎重。心理治疗非常重要,通过心理治疗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对产妇给予关心和无微不至的照顾,尽量调整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各种关系,指导其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康复是非常有利的。产后抑郁症预后良好,约70%患者于1年内治愈,仅极少数患者持续1年以上。产后抑郁症根据不同类别及严重程度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目前可供选择的方法有抗焦虑、抗抑郁药物,心理疗法,参加帮助组织。治疗产后精神错乱,应当同时服用治疗精神错乱的药物。并不是哺乳期的妇女不能服用这些药物,虽然还没有长期跟踪的资料,但是目前也没有报道显示服用这些药物会对孩子身体有影响。

7.4产后精神错乱这是产后抑郁症最严重的一种,必须进行临床治疗。只有0.1%的女性生产后会患这种病。患者产后立即出现症状而且非常严重,常包括严重的兴奋、混乱、失望感、羞耻感、失眠、妄想、错觉幻觉、说话急促、狂躁。产后精神错乱必须立即进行治疗,否则就会有自杀或者伤害孩子的危险。治疗可以住院治疗,也可以使用药物治疗。

据专家估计,大约有50%~90%的女性会患不同程度的产后抑郁症,10%会发展为严重的持续时间长的产后抑郁症。0.1%会患上产后精神错乱。严重者往往不能自行恢复而需要专家的帮助。有一些产妇甚至很快发展到产后精神病,所以如果发现某个产妇有严重的产后抑郁症状,一定要建议她去找心理专家进行咨询和治疗。

7.5严重产后抑郁症的征兆抑郁症状明显,严重干扰日常生活和无法照看婴儿,感觉极度疲倦和严重失眠,感到绝望和无助,感到失落,没有动力,对自己和家庭失去兴趣。有想要伤害婴儿的冲动或不想照看婴儿,自杀倾向。

8产后抑郁症对孩子的影响

产后抑郁症可造成母婴连接障碍。母婴连接是指母亲和婴儿间的情绪纽带,它取决于一些因素,包括母婴间躯体接触、婴儿的行为和母亲的情绪反应性。这种情感障碍往往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研究表明,母婴连接不良时母亲可能拒绝照看婴儿,令婴儿发生损伤,并妨碍婴儿的正常发育生长。据报道,孩子多动症即与婴儿时期的母婴连接不良有关。患产后抑郁症的母亲不愿抱婴儿或不能给婴儿有效的喂食及观察婴儿温暖与否;不注意婴儿的反应,婴儿的啼哭或难喂不能唤起母亲注意;由于母亲的不正常抚摸,婴儿有时变得难以管理;母亲与婴儿相处不融洽,母亲往往手臂伸直抱孩子,不目视婴儿,忽视婴儿的交往信号,把婴儿的微笑或咯咯笑视为换气而不认为是社会交往的表示;厌恶孩子或害怕接触孩子,甚至出现一些妄想,如认为婴儿是新的救世主(夸大妄想),孩子生病或死亡(疾病妄想),孩子的形状、大小、色泽改变(体象改变),或孩子变为野兽或邪恶(变兽妄想)等,对早期婴儿的不良影响。这种影响会令孩子在出生后头3个月出现行为困难,婴儿较为紧张,较少满足,易疲惫,而且动作发展不良。

对后期婴儿(12~19个月)的影响研究表明,母亲的产后抑郁症与婴儿的认识能力和婴儿的性格发展相关。母亲产后抑郁症的严重程度与婴儿的不良精神和运动发展呈正比。对儿童早期(4~5岁)的影响在产后第1年有抑郁症的母亲,她的孩子的能力和认知指数均显著低于健康妇女的孩子。

基于产后抑郁症对母亲和孩子的不良影响,此症一旦诊断成立就应开始治疗。这不仅仅可避免母亲病情加重甚至向产后精神病发展,也可使婴儿尽早地感受到妈妈的慈爱和温暖,健康快乐地成长。

9预防产后的抑郁症

9.1产后忧郁可自愈如果只是产后忧郁,让患者心绪放松,等待着身体对激素水平变化的重新适应。

9.2创造健康的产后恢复环境当产妇从医院回家时,要限制探望人群。关掉电话,为自己创造一个安静、闲适、健康的休养环境。

9.3饮食合理膳食,不饮酒,不吃含咖啡因的食物,清淡而营养的产后饮食,享受被亲人照顾的亲情。

9.4适度运动,放松心情做适量的家务劳动和体育锻炼。这不仅能够转移注意力,不再将注意力集中在宝贝或者烦心的事情上,更可以使体内自动产生快乐元素,使产妇心情从内而外地快乐起来。不要用传统的方式对待产妇,如不能下地、不能出门、不能干活、连电视也不能看,这些都会使产妇越发地感觉到生活乏味单调,加剧抑郁情绪。

9.5珍惜睡眠机会产妇要学会创造各种条件,让自己有好的睡眠。有时候,即便30min的睡眠也能给你带来好心情。当宝贝安然入睡时,产妇不要去洗洗涮涮,而要抓紧时间睡觉,哪怕是闭目养神。

9.6帮助与寻求帮助一方面,产妇的家人不要只顾沉浸在增添新宝贝的快乐中而忽略了产妇的心理变化。要多陪产妇说说话,及时告诉她育儿的经验,避免手足无措,紧张慌张。另一方面,产妇自己要学会寻求丈夫、家人和朋友的帮助。要知道,在这个时候,大家都愿意帮助你,只要你说出来!

9.7自我心理调适有了宝贝后,产妇的价值观会有所改变,对自己、对丈夫、对宝贝的期望值也会更接近实际,甚至对生活的看法也会变得更加实际,坦然接受这一切有益于帮助产妇摆脱消极情绪。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如看杂志、听音乐等,在自己的爱好中忘记烦恼。

9.8换位思考,彼此理解因为新添了小宝贝,新爸爸会感到压力很大,他们会更勤奋地工作,产妇要理解丈夫的辛苦和对家庭的奉献,不要认为只有自己“劳苦功高”。而丈夫也应该理解妻子产后身体的变化与照顾宝贝的辛苦,主动分担家务、不能全丢给妻子。夫妻之间要相互理解和交流,不要把对彼此的不满放在心里。

9.9勇敢面对,科学治疗如果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症的症状,要及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抑郁类药物,不要轻视抑郁症的危害性。

9.10准备好应对发生的一切事情包括好事与坏事,期望有好时光也有坏日子,人生不仅有乐观、欢乐、成功、幸福等美好的时光和心境,也有悲哀、沮丧、痛苦、茫然、失败和不幸,关键是我们能否以乐观、健康的心态去对待我们所处的境遇。新生命的到来不仅给产妇带来了欢乐,更带来了繁重的劳动、重大的责任和永无止境的劳碌和操心。

10产后抑郁症患者的自我调节

如果女性能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和心理治疗的技术就可以学以自用,及时调整和改善自己的情绪。

10.1焦点转移如果产后的确面临严重的不愉快的生活事件,甚至问题棘手难以解决,不要让精力总是放在不良事件上。越想不愉快的事心情就会越不好,心情越不好越容易钻牛角尖,心情就会越发低落,陷入情感恶性循环的怪圈中。所以要适当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10.2主动求助产后抑郁的女性内心会有一种无助,心理专家分析,这种无助感可能是幼年被忽略的阴影重现。这其实是一种希望获得他人关注的信号,所以主动寻求和接受别人的关注是一种很有效的自我保护方式。

10.3放松充电法适当调节变动生活内容,不要时时刻刻关注孩子而忽略了自己,将孩子暂时交给其他人照料,让自己放个短假,哪怕是半天,也能达到放松自己的和精神充电的作用。避免心理、情绪透支。

10.4行为调整法女性生产后进行一些适当放松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如深呼吸、散步、打坐、冥想平静的画面、听舒缓优美的音乐等。

10.5倾诉宣泄法找好友或亲人交流,尽诉心曲,大哭一场也无妨,尽情宣泄郁闷情绪。

10.6角色交替法别忘了虽然已为人母,但仍是老公的娇妻、父母的爱女,谁也不可能只做24h全职妈妈,所以要给自己换个角色享受娇妻爱女的权力。

10.7自我鼓励法自我欣赏,多看自己的优点,多看事物的好处,多想事情可能成功的一面。

10.8自我实现法生儿育女只是女性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但绝不是唯一的方式,所以不要忘了还有其他自我实现的潜力和需要。

10.9食物治疗法产妇在“月子”里通常都会吃大量补品,殊不知这些食物很容易令人心烦气躁,失眠焦虑,严重的还会出现种种“上火”迹象。所以要多搭配吃一些清淡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多喝温开水,自内而外地调整身心状态。

产后抑郁症不仅影响产妇健康,对婴儿也有影响,所以对产后抑郁症应给予重视。首先,应加强对孕妇围产期保健,帮助她们在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准备。对存在高危因素的孕产妇,要给予充分重视,协助调整好其心理状态,减轻可能存在的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1吴文清,忻剑云,刘利华,等.产后抑郁症、焦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3,4(6):421-424.

2冯文,卢晶梅,刘旭红.家庭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发病影响的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7):48-50.

3AdewuyaAO,OlaBO,AlobaOO,etal.Impactofpostnataldepressiononinfants’growthinNigeria.JournalofAffectiveDisorders,2008,108(1-2):191-193.

孩子抑郁心理自我调节篇(4)

笼罩全家的抑郁阴云

“她再这么抑郁下去,我和孩子都要顶不住了。”40岁的曾先生到医院心理专科门诊求助时一脸恳切。

曾先生与妻子孙女士是同窗成夫妻,本来爱情家庭事业“三得意”,可情况却在近年慢慢改变。从儿子小学延至中学阶段,孙女士情绪越来越紧张。夫妻俩详谈时,孙女士坦言,工作上日常业务与科研双重压力;儿子不爱主动学习,时刻需要关注和监督;丈夫经常出差,家庭琐事大事需要一力承担,因此搞得脾气越来越坏。

“常常阴着一张脸,我们父子最开心就是看到她笑。”可惜孙女士露笑颜的时候太少了,曾先生抱怨,儿子成绩稍微下滑一点,妻子就要数落儿子好几天,压抑期往往长达一周。

情况在儿子上初一后急剧恶化,孙女士开始失控,家里的瓶瓶罐罐遭殃了,伴随着的还有孙女士压抑的哭泣。因为一家所住是熟人聚居的宿舍区,意识到自己越来越难自控情绪,孙女士不仅事后自责,更担心家丑外扬,于是无奈之下购房另住。不料搬家后一家人上班上学不便,稍有怨言,又成为孙女士另一个不开心的源头……

听完曾先生的述说,医生建议,最好还是孙女士本人来就诊,才能充分判断是否有抑郁情绪,有没有患上抑郁症。

【心理分析】

并非意志薄弱者才得抑郁症

生活中,当亲人分离时,经济困难时,工作遇挫折时,夫妻之间发生争吵时,小孩越来越不听话时,被躯体不适反复困扰时……这些事情都会让我们产生抑郁情绪,只是每个人程度不同而已。上述“不开心”、“高兴不起来”或者普通的悲伤会导致短时期的忧郁,只要还能够继续维持正常的社会功能,而且能很快从中摆脱出来,就无需治疗。

【小贴士】

抑郁症的苗头有哪些

抑郁症的特征性症状是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和无愉,这种感觉占据一天中的绝大部分时光,且持续至少两周或以上。其他症状包括睡眠障碍,以早醒为特征;焦虑或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精力缺乏或感到极度疲乏;无价值感或常有自我罪恶感;注意力不能集中或者决策困难;胃肠功能紊乱症状,尿频,胸闷,气短,体重下降,下降,部分女性出现月经紊乱;有死亡或自杀的念头,甚至有自杀行为等。

若满足5条上述的症状,包括1、2条特征性症状(情绪低落为主症),并且持续至少2周,则提示问题不仅仅是抑郁情绪了,而是患了抑郁症。此时应该给予重视,并寻求医疗帮助。

从临床统计资料可见,抑郁症比高血压更常见。有学者估计称,国人有约15%的人得抑郁症。人们大多以为得抑郁症是患者性格使然,或是其意志薄弱的表现,其实,抑郁症的发病主要与遗传因素、生活环境、性格心理因素、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以及躯体疾病等有较密切的关系――

遗传因素:如果直系亲属中有人有抑郁症史,此类人群患抑郁症的可能性就高一些。

社会环境:首次发病的抑郁症者,半数以上可发现与社会环境有关。丧失伴侣、失恋、人际关系紧张、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这些都会诱发抑郁症。

性格心理因素:研究表明,平日里优柔寡断、多愁善感、内向等性格特点的人易患抑郁症,心理承受能力强的人则不易患上抑郁症。

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研究发现,抑郁症病人存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异常,脑部神经递质失衡是抑郁症发病的重要因素。

躯体疾病:有时抑郁症的发生与躯体疾病有关,一些严重的躯体疾病,如脑中风、心脏病发作、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常常引发抑郁症,并使原来的疾病加重。

当自我无法摆脱抑郁症困扰时,到精神心理卫生专科就诊是最好的解决途径。目前,抑郁症的治疗手段主要有西药治疗、中医治疗、心理治疗以及物理治疗。

【心灵导航】

抑郁症患者不要为难自己

首先要对自己宽厚,别为难自己。可以让自己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例如打个电话、逛逛商场、熨熨衣服、到学校去接孩子等。

其次是务必维持最基本的生活、工作节奏,例如吃、喝、拉、撒、睡等生活中无法省略的生理活动,包括上课、上班等活动。另外,在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早睡早起之余,保持规律与活力,对改善抑郁有重要意义。

第三是多交际多会友。

最后是多运动,爱阳光。运动能提高5-羟色胺的含量,促使身体分泌更多的头脑吗啡内啡肽,有调节情绪的作用,使心情愉悦。如散步、慢跑、游泳、唱歌、跳舞等,最好每日坚持至少30分钟的运动,运动地点宜选在户外。

孩子抑郁心理自我调节篇(5)

【关键词】心理学;抑郁;未成年人;美国;俄罗斯

随着未成年人心理抑郁问题增多趋势,未成年人的心理抑郁问题已广泛引起重视。本文以美国和俄罗斯为例简要介绍不同社会环境下未成年人抑郁的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

1美国未成年人抑郁概况

在美国60年前还不认为儿童和青少年会患有抑郁,现在已公认抑郁会发生在孩子的各个年龄段[1,2]。研究人员认为在12岁之前约有1%~2%孩子遭受抑郁的折磨,这个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在青少年时期还会增加,男孩子达到8%,女孩子达到10%。患有抑郁女孩的数量在13~19岁这个年龄段会快速增加,数量可能是男孩的两倍。在这个年龄刚开始经常产生双极性的心理紊乱,但主要的经常遇到的是抑郁型,而不是丧失理智那种癫狂型。在这个阶段抑郁有的表现不能自制、易激动、冲动,抑郁还有可能表现为学习很好的学生成绩下降,平常精力充沛、活泼的孩子出现经常疲劳且易怒[1]。美国学者认为[3],产生抑郁主要有3种因素,生物学因素、遗传因素和外部因素。生物学因素主要是体内的激素发生了变化;遗传因素是近亲中有得抑郁的人;外部因素是应激情感紧张状态。抑郁也可能是生物、遗传和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的情感反应。据研究[1],在他(她)兄弟姐妹双亲中患有抑郁,那此人患有抑郁的机率要比其它人高出2~3倍。如果双亲中一人患有抑郁,那么孩子会有25%的机率;如果双亲都患有抑郁,那么孩子的机率会增加到50%~75%;如果兄弟姐妹中有患有抑郁的,那么他就有8%~18%的机率患抑郁。关于遗传对抑郁的影响,在美国、英国、德国、挪威、丹麦的学者研究都已证实,研究表明,在单卵双生子中其中一个患有抑郁,另一个患有抑郁的机率达75%,而非单卵双生子中其中一个患有抑郁,那么另一个患有抑郁的机率为19%。比利时的学者研究后发现,被收养的孩子成人后患有抑郁,那么他生物学父母患有抑郁的可能性大于收养他的父母;这也说明,对于抑郁来说基因的作用大于外部因素影响。

我们的认知和情感与外部事件紧密相关,当研究人员阐明抑郁的生物学机制之前(例如生物活性介质和激素的破坏、生物节奏的异常),这个观点早已明确。外部事件包括教育状况、生活中的悲剧事件及紧张事件,所有这些最终都会对人的情感产生影响,应对这些影响就可能产生一些压力情绪,研究人员在研究我们的认知,外部事件和疾病之间的关系时得出关于抑郁紊乱成因的几个理论。第一组就是心理学理论,从人的心理学角度看问题;另一组就是社会心理学理论,在人的交往中进行认知工作的研究。很多学者认为抑郁的原因不是具体的一种因素作用,是很多复杂因素交织一起产生作用[1]。

不难推测,青少年的抑郁状态与家庭关系、学校关系及一些应急事件有关[2]。青少年时期容易产生很严重的抑郁情绪紊乱,有时甚至与成年人的一些抑郁很难区别,其中家庭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如家庭的不和睦,家庭的不良教育和父母的不良行为都是抑郁产生的重要原因[4]。一些文献[5]讨论比较多的还有少年儿童的健康和抑郁的关系,认为健康问题会产生压力,最终导致抑郁。Lasarus曾提出[6]生活事件作为应激因素,当它发生时对人的心理产生相应的影响。还有人认为青少年的情感状态和年龄紧密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情感越加丰富,越容易导致抑郁的发生[7]。大量研究显示,抑郁的孩子很多与家族遗传有关[8,9]。有资料表明[10],38%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儿童的父母也有严重的抑郁紊乱。但也有24%患抑郁综合症儿童的父母是健康的。为了证明遗传和抑郁的关系,最有效的方法是要区分开基因和环境的影响[11]。

尽管美国心理学家Р.Спитц(Spitz)[12]早在1946年就阐述了在年幼的儿童当中就存在抑郁,但直到1970年儿童少年的抑郁问题才引起注意,这当中有很多原因,其中未成年人不能对抑郁状态进行有效的心理描述和分析是最主要的成因。在二十世纪60年代,成人抑郁的概念和治疗从生物学的角度论述的比较多。在70年代出现了一系列从认知和行为方面研究抑郁的方法。随着抑郁在经验及理论方面研究的发展和进步,得出与心理分析的观点相反结论,抑郁可以在少年儿童中存在[13-15]。在70年代末及其80年代心理学家开始注重并展开对儿童少年心理抑郁的研究,并认为,所有成人具有的抑郁症状在少年甚至儿童都具备,这是毫无疑议的。

2俄罗斯未成年人抑郁概况

从1993年开始,俄罗斯的一些学者以及荷兰的芬兰的一些有名专家在俄罗斯的一些城市学校进行了青少年情绪状况的调查,得到结果并不乐观。资料显示,被调查的从13~17岁青少年当中30%有情绪压力和抑郁倾向,这个结果高于欧洲和北美,影响因素很少与家庭经济状况、学习和同学的关系相联系,而更大的影响因素是被遗弃及与父母的感情矛盾冲突[16]。

1995年俄罗斯资料显示,在儿童少年中约有0.4%~25%存在抑郁,抑郁状态有加深和扩展的趋势[17-19]。

在乌克兰斯米尔市1996~1997年对青少年进行了抑郁状况的调查[19],测查当时发现在青少年当中存在较大数量的不良情感,此次调查是在7、9、11 3个年级分别进行了3次测查,时间间隔为几个月,每个年级3次测查结果都不一样,有波动,3次测查综合来比较,越高年级抑郁比率越大,抑郁状况男女有较大的差别(P

政治和经济等社会事件不但对成人的情感状态产生影响,而且对未成年人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在1996~1997年、1999~2000年在俄罗斯分别对13~16岁的少年进行了抑郁调查,因为在这两个时间段俄罗斯发生政治的经济变革,结果显示,15~16岁年龄段抑郁检出率高于13~14岁;女孩抑郁的检出率高于男孩;总体比较第二次调查各项比率明显高于第一次。在此次调查中对参加实验的少年的双亲也进行了测查,1999~2000年的双亲抑郁水平明显高于1996~1997年,两次相比母亲的抑郁检出率变化不明显,但父亲的抑郁检出率变化较大,提升了约18%[19]。

3未成年人抑郁的特点和表现

未成年人的抑郁有时很难认清,这是无疑问的。第一,抑郁症状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第二,很多表现形式很掩藏,孩子们经常不能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儿童少年时期抑郁具有典型特点,短时、快速交替性,植物神经功能的紊乱,同时伴有学校成绩不好,生理性的身体不适,引起恐慌和害怕的一些事件,胡搅蛮缠,由粗鲁行为引起的破坏事件等。在婴幼儿时期抑郁表现为消化和睡眠的破坏,生长发育减缓。在学龄前,抑郁特点是情绪激动不稳定,运动紊乱,自闭倾向,不能说明理由的哭泣,攻击性,退化症状。在低年级的小学生中抑郁更多的表现为胆小,不信任,对学习和玩具不感兴趣,哭泣和不高兴的感觉,周期性工作学习能力降低,容易激动。生长发育接近青春期,主要特点为不随和、自闭性、自作聪明和诡辩表现较明显[20]。从以上的描述中可见,未成年人的抑郁表现多种多样,所以对于非病理状态下儿童抑郁及青少年的抑郁,国内很多文献资料一般称为抑郁情绪或抑郁问题,国外的称呼就比较杂,有的称为抑郁状态,有的称为抑郁症状,有的也称为抑郁紊乱和抑郁障碍[21,22]。

综上所述,近半个世纪人们对未成年人抑郁心理的认识经历了不断深化的过程,学者们就其概念、机理、流行状况、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大量探索研究,相信在不久将来,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将会得到有效的控制的治疗。

4参考文献

[1]Сухарева ВД. Депрессия перевод с англиийского. Москва: 《Мир》,2000

[2]Иовчук НМ. Детско-подростковые психические расстройства. Москва, НЦЭНАС,2002

[3]Press.Lasarus R. 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the coping process. New York: Mcgraw Hill,1996

[4]Эйдемиллер ЭГ. Методы семейной диагносчтики и психотеропии. M,1996

[5]Fundudis T, et al.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wo self-rating scales in the assessment of Childhood depression Brit. J. Psychiat. 1991. N 159. N 11. P36-40

[6]Lasarus R. Cogninive and coping processes in emotion. In: B.Wemer(ED). Cognitive views of human motivation. New York: Academic

[7]Выготский ЛС. Собрание сочинений: Вбт. М: Педагогика, Т,4,1994

[8]Kutcher S, Marton P. Affective disorders in first degree relatives of adolescent onset bipolars, unipolars, and normal control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Pschiatry, 1991,30

[9]Weissman MM, Fendrich M, Warner V, et al. Lncidence of psychiatric disorder in offspring at high and low risk for depress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Psychiatry,1992,31

[10]Weissrnan MM, Gammon D, John K, et al. Children of depressedparents: increased psychopathollgy and early onset of major depression.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44

[11]Psychooocial resilience and protective mechanisns. In Rolf J, Masten AS, Cicchetti D, Weinraub S(Eds.), Risk and Protective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patholog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2]Spitz R. Anaclitic depression // Psychanalytic Study of the Child. 1946,2:313-342

[13]Essau S, Petermann U. Mood depression. In Developmental Psychopalescents: Epideology, Diagnostics, and Treatnent, London,1997

[14]Harrington R. Depressive Disorder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John Wiley & Sons. Harver FC,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in chiedren and adolescents. clinical psychology publishing co.Inc.Brandon,1995

[15]Goodyer IM, Altham PM. Lifetime exit events and recent social and family adversities in anxious and depressed school-ag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2001

[16]Подольский АИ, Идобаева ОА. Внимание подростков депрессивность. Вербум-М, 2004

[17]Грович ИЯ, Прейс ВБ, Голлагд ВБ. Психиатрическая помощь населению Россию. В покаэателях деятельности эа, 1896-1993гг. М, 1995,c 676

[18]Puzynsky S. Depresjei zaburzenia affektiwne. Warszawa,1996

[19]Подольский А, Идобаева О, Хейманс П. Диагностика подростковой депрессивности. М,2004

[20]Иовчук НМ, Северный АА. Депрессии у детей и подростков. М, 1999

[21]Андреева ГА, Вяликова ГС, Тютькова ИА. Краткий 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ий словарьМ: В.Секачев,2005,181c

孩子抑郁心理自我调节篇(6)

产后抑郁症也叫产后忧郁症,是妇女在生产后6周内第一次发病(既往无精神障碍史),以抑郁、悲伤、沮丧、哭泣、易激惹、烦燥,严重者甚至出现幻觉或自杀等一系列症状为特征的精神紊乱。

产后抑郁症的高危人群

产后抑郁症有可能发生在每个产后妈妈身上,但具有以下特性的妈妈发生产后抑郁症的风险增加:

产妇个性特征:

以自我为中心、不够成熟、敏感(神经质)、情绪不稳定、好强求全、固执、认真、保守、性格内向等个性特征的妇女中,由于对产后自己及孩子的期望过高,当遇到自己感觉困惑或困难的时候不愿意寻求帮助,尤其是缺少丈夫及亲人在精神上的支持的话,她们会觉得有巨大的压力,无法适应并按自己的理想作一个新妈妈,由此带来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

经历不良生活事件的打击:

孕期以及分娩前后的夫妻分离、亲人病丧、家庭不和、经济拮据、产时出血、难产以及胎儿或新生儿发育异常、婴儿性别不如愿等都会使孕产妇产生应激性压力与负性情绪。如果这些负性生活事件不能得到很好的排泄,便有诱发产后抑郁症的可能。

缺乏家庭、社会的情感支持:

所有的妇女在孕期及产后均会出现心理“退化”现象,即在行为上变得更原始或孩子气。此时特别需要来自丈夫、父母和致密亲友的情感支待和理解,帮助产妇尽快的适应母亲角度,增加产妇对新环境的耐受、应付和排解张力的能力。此外,医院环境及医务人员的态度也会对产妇产生心理影响。

产后抑郁症的早期识别

产后2周内,产妇出现情绪抑郁和对全部或多数活动明显缺乏兴趣或愉悦,说明该产妇很可能有产后抑郁症的征兆了,需要注意有无:

1、体重明显下降或增加;

2、失眠或睡眠过度;

3、疲劳或乏力

4、思维力减退或注意力涣散

5、遇事皆感毫无意义或自罪感

6、精神运动性兴奋或阻滞

7、反复出现死亡的想法。

具备7条中的3条就高度怀疑有产后抑郁症了。

产后抑郁症的早期识别,需要依靠产妇自己和亲密接触的亲友,尤其是照顾产妇生活起居的妈妈、婆婆和丈夫。常言道上帝只拯救那些自救的人,如果产妇自己感觉情绪极度异常,又不能自己排遣,要及时与亲人、亲密姐妹沟通,寻求帮助。当然,产后亲密接触的亲友,尤其是丈夫、妈妈和婆婆也应该细心体会到产妇情绪的变化,如遇产妇莫名其妙的情感变化、反常的生活起居及行为,也应该注意到是否有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征兆,及时与周围的亲友沟通,共同给产妇以精神、心理的支持和安慰,避免产妇情绪的恶化和发展为病态。

产后抑郁症对母婴健康的影响

产后忧郁症的发生与产后内分泌、心理、生理及社会因素的变化密切相关,其中神经内分泌激素(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孤啡肽等)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可导致植物神经系统的紊乱,进而影响母体免疫系统的功能,诱发慢性咽喉炎、口腔溃疡;肠易激综合征、结肠炎、慢性胃炎;神经性头痛、头晕、头昏、失眠 、多梦 ;抑郁、焦虑、恐惧、强迫、疑病症 ;多汗、虚汗、盗汗、怕冷、怕风 ;心脏神经官能症、胃神经官能症;脖子肌肉僵硬 、关节游走性疼痛、幻肢痛 ;记忆差、反应迟钝、神经衰弱 ;易感冒、免疫力低下等。

产后抑郁症不仅影响母体的身心健康,而且可造成母婴连接障碍。母婴连接是指母亲和婴儿间的情绪纽带。它包括母婴间皮肤接触、婴儿的行为和母亲的情绪反应等。患产后抑郁症的母亲不愿抱婴儿、不能给婴儿有效的喂食及不能及时对婴儿的反应作出合适的应答、不能有效地与婴儿进行目光交流等,甚至出现一些妄想等导致母婴连接障碍,会导致孩子出生后前3个月的紧张、疲惫、行为困难、满足感的缺乏和动作发育不良,甚至影响到后期婴儿的性格、认识和精神运动发育。

产后抑郁症的预防

自我心理调适:

有了宝贝后,周围的环境、处事的态度及生活的重心都有所改变,产妇应主动调适自己的心态,把丈夫及家人对宝贝的爱当成对自己爱的延续和升华,积极加入关爱宝贝的队伍中,与大家一起分享、承担宝宝带来的一切改变,坦然接受所有的改变,取消一切以自己为中心的孕期情节。适当的时候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找自己的亲朋好友聊天及进行合适的运动,排遣自己不良的情绪。

他人救助方法:

产后抑郁的发生与丈夫关爱的缺乏有密切关系。宝贝的出生,可能给新爸爸增加了压力,需要更勤奋的工作养家、给宝宝提供更好的生活、就托及上学的环境。但这些都非一朝能够完成。即使在繁忙的工作中,晚上入睡前、早上出门前,都要记得给新妈妈一起欣赏、照顾自己的宝宝,让新妈妈感觉宝宝的出生是一家别值得庆幸、值得骄傲、值得为之付出努力的头等大事,是自己作为完美女人的体现。所以,不论自己的妻子在产后变得比产前多么臃肿、多么不堪耳目,只要她有一颗对宝宝、对家庭关爱的心,丈夫就应该全身心的爱她、接受她,不时时机地去赞扬她,尊敬她。实在因工作需要,不能亲自照顾母子的爸爸,应通过电话、视频等传递爱的信号。丈夫的关爱是妻子最珍惜的、也是最敏感的情感。除此之外,应留意妻子的变化,带领周围的亲友一起关爱母子,帮助自己的妻子渡过人生殊的阶段。

环境支持:

孕妇自己及亲友可通过产前参加健康教育,调整好产前和产后的生活环境。产时选择自己喜欢、有利于自己放松情绪的场所分娩,必要时寻求医务人员的帮助。医务人员及亲友在产后要为产妇创造一个充满爱心、安静、闲适、健康的休养环境,及时给产妇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并对产妇的任何要求和反应作出反应,避免冷落、忽视产妇的需要和情绪的做法。

产后抑郁症的治疗

孩子抑郁心理自我调节篇(7)

孩子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娇弱,他有自我调节自我保护的生存本能。如果他吃不饱,他会哭闹,直到吃饱;如果没睡够,他一定会不管不顾,美美地睡去;如果他想探索,即便你包办好,他也会破坏掉,自己重建……所以,请放下无谓的担心,不要过分关注和替代。

不做育儿专家,你也会成为优秀父母

生育是一项繁衍千年的本能。父母的技能会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你的情绪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宝贝,因此,虽然育儿经验不足,但快乐的父母带给宝贝的正面影响对他的成长更为有利。俗话说,“三分养育,七分等待”,你只需要顺其自然。

生长发育因人而异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各方面的发育会受到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同年龄段的他们身高胖瘦存在差别,长牙有早晚,动作发育的程度也参差不齐,或在某个方面发育超前,却在另一方面的发育有些滞后,这都是很正常的事。孩子各项本领的获得与后天的环境和训练关系极大,所以适当加强训练,孩子在训练中的进步会让你惊喜,焦虑尽消。

另外,育儿书刊、论坛网络上列出的各个年龄段宝贝的发展水平,只是研究人员经过对大量样本的研究、观察与测定得出的平均值,仅是个参考数值。孩子的发育超过参考值,不要沾沾自喜,落后于参考值,也无需忧心忡忡。

隔代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由老人带孩子的家庭,90%都曾有过或大或小的育儿观念冲突。有了冲突怎么办?应具体问题具体处理。错误的观念和做法,应当客观地指出,前提是要老人能感觉到,你对老人辛苦带孩子的肯定和感激。对于老人正确的观点,及时认可,不仅能增加彼此的感情,更能保持沟通的顺畅。

请将强大的内心力量传递给孩子

妈妈结束产假回归职场,孩子会经历人生第一次“分离焦虑”,这时孩子和父母承受的心理压力会急剧上升。贸然辞职并非理想选择,当务之急是尽快排除父母的焦虑心理,尤其不要让不良情绪影响到家庭氛围以及孩子的情绪。

和孩子分离时应面带微笑,果断跟孩子告别“妈妈去上班了”,回来时记得说一句“妈妈下班回来了”,小月龄宝宝虽然听不懂妈妈的话,但形成规律后,他会明白妈妈并没消失,只要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切忌:妈妈为避免孩子纠缠而偷偷离开,这样孩子会以为妈妈“丢”了,而一整天都处于恐惧状态。

给焦虑者的建议

焦虑发展严重就会变为病,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的状态,会引发高血压、冠心病、支气管哮喘、胃溃疡等疾病。另外,焦虑带来的高期望值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压力。若处理失当,易导致孩子抑郁、焦虑,与你的要求相抵触或有欺骗、撒谎等不良情绪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