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孩子叛逆期心理教育

孩子叛逆期心理教育精品(七篇)

时间:2023-11-15 10:12:01

孩子叛逆期心理教育

孩子叛逆期心理教育篇(1)

关键词:叛逆;原因;探究;对待方法;家长;老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7-252-01

参加工作至今,我都担任小学高年段的班主任,小学生到了五、六年级,就开始进入青春发育期,他们的性格容易出现叛逆。叛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己所谓的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因此,针对这一现象,本文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就“家长和老师如何正确对待处于叛逆期的孩子”这一主题谈一下我的看法和做法。

一、探究学生叛逆的原因

孩子在小时候,家长对孩子的溺爱、迁就等错误的教育方式,很容易使孩子造成任性的心理。此外,部分父母常常采取指责、暴力等手段,以及用自己孩子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比较等,严重侵犯了孩子的尊严。对尊严的伤害必然导致怨恨和愤怒情绪的产生,小学生长期积累的怨恨和愤怒如果不能通过正面对抗等方式及时疏导或释放,就会形成逆反心理。许多学生因为做错事情受到老师不公平的对待,也会导致他们产生叛逆行为。

二、探究正确对待学生叛逆的方法

有位专家这样评论道:“对于‘逆反期’孩子的心理加以正确引导,将使他们一生受益,但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和成长行为。”可见,当孩子产生叛逆行为时,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采用怎样的疏导方式,运用怎样的艺术手段来化解孩子的叛逆情绪,本人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下我的做法。

1、家长要努力处理好亲子关系

亲子之间保持亲密的关系,是胜过许多教育的。就如当一个您所亲近或崇敬的人,他表扬您时您会欣喜不已,他批评您时您会格外愧疚。因此,好的亲子关系胜过许多教育。

(1)尊重孩子,不和别人盲目比较

父母拿孩子的缺点和别人家的孩子优点比较时,往往只注意自己希望看到的一面,没看到别家孩子另外一面,更没有把自己和别家的父母比较,没有想过别的父母是怎么培养孩子的?自己的方式是否让孩子心服口服?有哪些不足?怎么改进?这样比较也是很不公平的,孩子无从选择,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恐怕不愿意选择这样的父母,而去选择别家看似“完美”的父母。所以家长要尊重孩子,维护孩子的自尊心,不要老是拿孩子与别人盲目进行比较。

(2)敢于承认和改正不足

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对时,就应坦率地向孩子道歉。承认自己的失误不仅不会影响自己的形象,相反会让孩子觉得您很有勇气,从而大大提高您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促使孩子更愿意和您交流沟通,使你们的关系越来越亲近,力助逆反情绪化解,再犟的孩子也会向你敞开内心世界。

2、老师应该如何与叛逆孩子相处呢?以下几点也许能帮助老师化解学生的叛逆。

(1)心平气和跟孩子沟通,少用命令式、归劝式的口吻

到了青春期,学生的生理、心理都逐渐成熟了,再用对待小孩子的方式来对待他们,会使他们感到自尊心的受挫,因此老师需要改变这种方式。教师应该多与学生沟通,避免用命令式、归劝式的口吻,了解学生的情绪特征,发现他们有问题时,要以朋友的身份帮忙,理解他们的感受。教师要给孩子发泄情绪时间,有些事情事后处理会比事发当时效果好,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2)少批评,多鼓励叛逆的孩子

老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对待叛逆的孩子,哪怕他有一丁点的进步,老师也要看在眼里,并要夸大地来欣赏,坚持鼓励,避免讽刺和斥责,因为叛逆的孩子肯定受到过很多斥责,他们对斥责早已学会了反击,哪怕你再有道理。因此,无论你多生气,都要控制好情绪,别想用你的气势压倒学生,那会使学生口服心不服,还可能在学生心里埋下了一座“火山”。

(3)用师爱去感动叛逆的孩子

叛逆的学生很少因为老师言辞激烈而愧疚落泪,而老师肺腑之言,在生活上真诚关心叛逆的孩子,让他感受到你的爱,他就会因感动而改变。

(4)多信任、多宽容叛逆的孩子

孩子叛逆期心理教育篇(2)

关键词: 青春期 叛逆 对策

很多家长、老师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如今孩子进入初中变得不听话,难管。有的孩子甚至会和老师、家长“对着干”。这种种现象表明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就像带刺的玫瑰。初中生处于青春初期,由于身心发展的不平衡,自我意识觉醒,独立意识增强等原因导致逆反心理的出现。青春叛逆心理是中学生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因为中学生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老师和家长把他们当“小孩”看待,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青春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它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度心理的某些特征。如果不及时加以矫正,发展下去对中学生的成长非常不利。因此,帮助学生顺利度过这个时期,使他们身心健康成长是每位老师的责任。

一、中学生青春叛逆心理的成因

初中学生产生青春叛逆心理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法是导致学生青春叛逆心理的主要原因。

首先,传统思想影响着一些家长。中国长期的家长专制思想在一些家长中仍然存在,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总认为孩子还不成熟,要绝对服从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则就是和家长“对着干”。因此,孩子很少会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倾诉对象,怕自己做错事后,受到家长责备。许多中学生认为自己做错事后,最反感的是家长的指责,而让他们反感的原因就是家长们盛气凌人。其次,家长认识上的错误,造成教育方式不当。一些家长缺乏普通的心理常识,对子女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简单粗暴,经常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孩子有了过失时,不是与孩子们一起分析错误,商量补救办法,而是责骂甚至殴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错误时感到孤立无援,产生青春叛逆心理。再次,父母与子女缺乏双向沟通,产生思想矛盾。随着中学生身体的成长,独立意识渐强,要求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不希望受到过多的管束。而某些家长出于对子女的保护,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这样子女的渴望独立与家长不恰当的好意关心,就会产生思想上的冲突、矛盾。或许有些家长因工作繁忙,很少与子女谈心,进行思想交流,只是定下一些严格的规定来约束限制子女的行为。因此,子女与父母缺乏交流,就容易产生青春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

与此同时,学校个别老师的教育方式不当,也是导致学生青春叛逆心理的原因之一。

有些老师不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居高临下,指示学生必须怎样想,必须怎样做,根本不与学生交流思想,共同探究,这容易激起学生青春叛逆心理。在中学阶段中,学过教育学,心理学这两门课程的老师不多。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是从升学率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教师的不断施压使学生的心理负担日益加重,促使学生们的叛逆心理产生。到一定的时日便会将其释放出来,部分学生会出现过于偏激的行为。很少有老师是在理解和爱的基础上,将认识传授给学生,疏通学生的心理,帮助学生释放心中的压抑。事实可以证明,受欢迎的老师,要比不受欢迎的老师授课的效率高得多。

另外,大众媒体一些不恰当的渲染也是导致青春叛逆心理一个因素。比如一些影视作品,极为美化叛逆者的个人行为,夸大叛逆者的能力,鼓吹个人主义。许多高中生十分欣赏电视、卡通片中描写的“叛逆英雄”。

调查问卷显示:中学生叛逆心理形成原因之中,“不恰当的学习教育”占有10.5%,“不恰当家庭教育”占有15.55%,“不恰当的媒体渲染”占7.5%,以上三种的综合因素最高,占66.5%。可见,中学生青春叛逆心理产生与形成同三者都有密切联系。另据调查,最让家长头疼担心的前三种叛逆行为分别是:1.早恋;2.自虑;3.出走。

二、针对青春期学生的教育策略

青春叛逆心理对中学生人生观的形成和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它会导致中学生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等病态性格,使之精神萎靡、学习被动、意志衰退、信念动摇、理想泯灭等。青春叛逆心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病态心理、犯罪心理转化。因此,要逐步消除中学生青春叛逆心理的不利影响,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

1.平等民主的教育方式是消除青春叛逆心理的主要手段。这就要求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充分尊重他们,多以平等、友好的态度与子女谈心,决不能专制独裁。孩子希望父母采用平等、民主的方式来教育自己,在他们犯错误时,希望家长要给予理解,给予帮助,引导他们认识错误的原因,指导他们吸取经验教训。

2.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脾气由温顺乖巧变得暴躁倔强,甚至会说一些过火的话,做一些过火的事。对此,家长应该做的是:每当孩子说出过火的话,做出过火事的时候,想办法“熄火灭火”,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决不以“火”压“火”,更不火上浇油,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的空间。

3.给孩子自由空间就要保护好他们的隐私,父母不能随意侵犯,但要从孩子平常的言行中猜测得出他们的秘密,然后采取“欲擒故纵”的措施管理孩子,让他们像风筝一样,既能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飞翔,又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一定的约束,这样做才能有利于帮助孩子平安地度过青春期。

4.教师应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在这个阶段的心理弱点。因为在这阶段中学生容易情绪冲动,看问题还很不成熟,对事物缺乏全面客观的认识,所以不要一贯坚持自己是完全正确的,对待问题不要情绪化,不要总是与他人唱反调。应该不断地丰富知识,提高社会的洞察能力,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学会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学校应当加强对老师在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培训,使老师们在理解和关爱的基础上,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疏通学生的心理,帮助学生们释放心中的压抑。

我想,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我们教育孩子的出发点是一致的,那就是齐心协力把孩子教育好,只要我们尊重和信任孩子,走进孩子的心灵,正确对待学生的青春叛逆心理,用心呵护这些玫瑰,让他们绽放得更加绚丽。

孩子叛逆期心理教育篇(3)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80-01

一、青春期的描述

青春期是指个体的性机能从还没有成熟到成熟的阶段,在生物学上是指人体由不成熟发育到成熟的转化时期,也就是一个男子由儿童到成年的过渡时期。青春期主要是以生理上的性成熟为标准而划分出来的一个阶段,它与从心理或社会方面划分出的人生阶段有重迭。在人体生长发育阶段,青春期占一半或更多一些时间。青春期目前在各国并没有一致的年龄范围,一般指13、14岁—17、18岁这个阶段,在心理学上,它又称为青年初期,相当于教育学上的中学阶段,以身体的急速成长为特征。

青春期是怎样启动的?近几年的研究表明,是由人体内一种叫作促性腺激素的生理活性物质所调控的,它影响着发育,并使其分泌性激素,以维持第二性征的发育及生殖功能和。

二、青春期“叛逆”

1.“叛逆心理”

叛逆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因为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叛逆心理,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

2.“叛逆心理”的成因

(1)传统思想影响着一些家长。中国长期的家长专制思想在一些家长中仍然存在,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总认为孩子还不成熟,要绝对服从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则就是“忤逆” “对着干”,因此,孩子不会或很少会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倾诉对象,怕自己做错事后,受到家长责备。许多中学生认为自己做错事后,最反感家长的指责,而对他们反感的原因是因为家长们盛气凌人,态度生硬。

(2)家长认识上的错误,造成教育方式不当。一些家长缺乏普通的心理学常识,对子女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简单粗暴,经常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孩子们有了过失时,不是与孩子们一起分析错误,商量补救办法,而是责骂甚至殴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错误时感到孤立无援,产生叛逆心理。

(3)父母与子女缺乏双向交流,产生思想矛盾。随着高中生的成长,独立意识渐强,要求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不希望受到过多的管束。而某些家长出于对子女的保护,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这样子女的渴望独立与家长不恰当的好意关心,就会产生思想上的冲突、矛盾。

(4)部分家长将自身的错误、片面的认识传递给孩子,使学生对学校、社会甚至家庭产生叛逆。

(5)学校老师的教育方式也是导致学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之一。有些老师不了解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居高临下,指示学生必须怎样想,必须怎样做,根本不与学生交流思想,共同探究,这容易激起学生的叛逆心理。

(6)大众媒体一些不恰当的渲染也是导致叛逆心理的一个因素。

(7)当然中学生自身的“完美主义”情节、心智不成熟,易受影响与打击。

三、青春期的“再塑造”

1.教师

(1)充分认识叛逆心理是高中生处在青少年时期一个正常的心理特征,要认为学生平时的一些叛逆行为有意跟自己过不去,甚至认为是思想品德问题。

(2)平等民主和谐的教育方式是消除叛逆心理的主要手段。这就要求老师、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充分尊重他们,多以平等、友好的态度与子女谈心,决不能专制独裁。

(3)重视心理疏通,多与学生交流。一方面要好好聆听。另一方面,要了解学生的感受。尤其对那些常犯错误的学生,更应从感情上亲近他们,从兴趣上引导他们,从学习上帮助他们,从生活上关心他们,使他们从中真切感受到教师的可亲、可敬、可信,从而消除师生之间存在的隔阂和对抗心理,使学生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劝导,逐渐改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和不良行为。

(4)树立榜样,形成心理认同。心理学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传承,需要在良好的心理认同的基础上进行。要防止和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形成心理上的认同。

(5)多宣传、重科学,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高中生在这个阶段叛逆心理是一个心理的弱点。可通过宣传,科学知识的讲解,使学生知道、了解、清楚青春期及青春期叛逆心理。引导他们要不断地丰富知识,提高对社会的洞察能力,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2.家庭教育

从叛逆心理的成因中可以看出,家庭教育的缺是很主要的一个方面,因此家长要多与学校班主任、科任教师沟通和联系,互相了解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结合平时家中表现,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其实每个学生都是很希望得到大人的肯定的,然后适当地指出不足之处,提出希望加以引导,这样孩子便乐于接受教育并且能朝着学校家长所期望的方向健康成长。父母需要受到孩子的尊重。

学会并保持与子女交流,明确疏通与引导的方法。独生子女的出现,社会人际关系的变化,今天的家长一定要学会与子女进行沟通、交流。家长大都视子女的幸福为自己的生命,他们的忠告,往往是自己生活经验的总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作为子女应经常向父母谈谈自己的思想和活动内容,当自己的选择与父母的愿望相违时,要通过商量来解决,要摆出事实,来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3.学生自己

孩子叛逆期心理教育篇(4)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疏导 学生叛逆心理 方法

引言

因为叛逆心理具有不可忽视的负效应,轻则会影响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重则可能对家庭甚至社会带来重大的不良影响,所以针对中学生叛逆心理的研究非常必要。同时语文作为中学教学中的基础学科,它具有知识性和人文性并重的特点,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发展又密切相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研究中学生的叛逆心理,并采取有效措施疏导他们的叛逆心理,减少中学生的叛逆行为,让中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初中生叛逆心理的三种表现类型

1.1自主叛逆心理

它是指由于主体对外界的不满和不科学的认识而导致内心的压抑无法得到正常排解所产生的逆反心理。由于现代的学生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比较大和受社会不良风起的侵袭,致使他们觉得生活无意义,没有希望,人与人之间很冷漠,并且开始愤世嫉俗,觉得只有自己是对的,所有的一切都在与他作对。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内在因素而产生的一种叛逆心理。比如有的学生认为读书无用,很多大学生都找不到好的工作,既然如此就没有必要好好学习,故自我放纵;比如老师明确要求学生用钢笔写作文,有的学生就认为自己用圆珠笔写的字好看,觉得老师的要求是多此一举、故作刁难,偏偏不去遵守等。

1.2情景叛逆心理

它是指由于没有适时引导或者引导时机和场合的不适宜,对于应该接受的引导信息,所产生的一种逆反心理。青春期的初中学生特别像一个一触即爆的气球,如果对于外界的一些做法和要求没有和他们的自主要求达到一致的时候,就特别容易引发他们的叛逆心理,所以如果没有适时的引导或者引导的时机和场合不合时宜,叛逆心理一触即发。如有些教师经常拖堂,却没有任何的铺垫或者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解释,中学生就容易出现如故意不听讲、或无动于衷以示不满的叛逆心理,再如老师只是单纯地提出禁止要求(比如上网)却没有给出明确解释(沉迷网络的危害),导致学生故意去做禁止的事情,还有在公共场合批评指责学生从而导致学生感到自己的尊严受到侵害而表现出的不满和逆反。

1.3信度叛逆心理

它是指主体由于对信息源信度的怀疑、否定而产生的一种逆反心理。对于初中学生来讲如果他特别信任一个人或者一种观念,那么他会表现出顺从或者接纳,反之就会表现出逆反。比如:教师为鼓励孩子好好学习,答应给于某种奖励,却最终没有兑现或完全兑现;此后学生会萌发对教师言行表示怀疑、否认和不屑一顾,甚至故意作对。

2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具体方法

2.1利用课文教学对学生叛逆心理进行疏导

语文教师在讲读课文的时候,除了完成基本的语文教学目标之外,要找到恰当的切入点。这些资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认识应如何正确地对待较强的独立意识和自尊心,较强的对立心理和好奇心理,偏激和不成熟的心理,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家长以及他们的正确或者不太正确的教育方式,恰当地处理自己和家长之间产生的矛盾。此外,这些资源还可以帮助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帮他们抵御来自外界的不良思想的侵袭,疏导初中学生形成的叛逆心理,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健康的心理。整体上看,此种方式更易疏导学生的“自主叛逆心理”,同时,由于可以让学生的内心更理智更成熟,也可以为学生的“情景叛逆心理”、“信度叛逆心理”、起到一定的辅助疏导作用。比如在讲授“回忆童年”的文章时,语文教师可以积极的引领学生回忆一下美好难忘的童年,回忆一下自己孩提时的天真无邪,初生牛犊不怕虎,充满爱心等等,回忆和亲人、老师、朋友或者陌生人共同走过的美好日子,学生内心的压抑和叛逆心理就会得到很大的舒缓。

2.2利用阅读教学对学生叛逆心理的疏导

对于初中学生来讲,他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通过阅读大量的优秀的作品可以很好的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于很多叛逆期的中学生来讲有时候教师和家长苦口婆心的教育已经失去了效用,已经完全被学生放入了自己所不能接受的内容之中,多说反而无益。倒不如给这些叛逆期的孩子一点自我的空间,给他们一些有教育意义的作品,让学生自己去品味,就好像山东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课《为学》中,作者彭端淑选取了与“为学没有直接关系的“蜀鄙二僧”的故事,让子侄辈的人去自己品味其中的道理,这样却会有意想不到的好的效果。

2.3 利用写作教学对学生叛逆心理的疏导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项活动就是周期性的作文。具体来讲就是每学期都要有不少于规定数量的作文要求,(一般每学期不少于四篇)虽然现在学生的作文受到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但在很大程度上讲,作文依然是学生展现内心状态的一个平台。于漪老师是我国语文教育界的名师,于老师不仅很早就是声名远播的优秀语文教师,而且在中学生德育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见解。她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状态、行为习惯和情感变化都有深入细致的了解和把握。这也让我深刻领悟到,于老师指导学生作文时,为什么能很经常地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引导他们写出自己的真性情和真想法。这是我们一直所倡导和追求的。于漪老师曾说“文章是人心灵的轨迹”,所以语文老师可以通过作文这个平

台来洞察学生的内心,以反映学生的叛逆心理,并且通过作文这个窗口来给学生提供一个表达真实想法和宣泄内心情感的渠道,从而达到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效果。

3结束语

面对那些充满叛逆的孩子,作为语文教师,只要我们正确地引导,再加上必要的家庭教育疏导,以及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诸如父母经常和孩子一起出游、经常一起开家庭会议,提倡民主平等和开放的家庭氛围等,舒缓孩子的叛逆心理。

【参考文献】

孩子叛逆期心理教育篇(5)

孩子叛逆,尤其是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时常让父母感到“头疼”。许多父母也常常抱怨,孩子越长大越不听话。那么,孩子叛逆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吗?作为家长应该怎样和叛逆期孩子相处?

叛逆现象在孩子成长中

是普遍存在的吗

根据有关专家研究,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反抗期:

第一个反抗期在2-4岁,主要指向身体方面的反抗,即反对父母对他们身体活动的约束;

第二个反抗期在青春期,在初中阶段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时的反抗由逆反心理引发,主要是为了获得独立和尊重。

一项调查显示,中学生中经常存在叛逆心理的占32.6%,偶尔存在叛逆心理的达89.4%。由此可见,叛逆是普遍存在的,是多数孩子成长的规律性反应,尽管让父母们烦恼甚至愤怒,却自有其合理性。

因此,父母不用太焦虑,更不宜与叛逆的孩子针尖对麦芒。只要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正确的方式,就可以从容应对。

了解孩子叛逆的4种类型

这些相处建议给家长

01

溺爱型逆反

有的父母特别宠爱孩子,即使孩子犯了错,也会无原则地迁就。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无论做了什么,别人都会顺从,从而变得自私、蛮横。当孩子的错误越来越严重,父母想管教时,孩子已经养成不良习惯,自然会出现不服管和与父母对抗的状况。

建议

首先,对孩子要关爱,但不能溺爱,父母不可以无限制地纵容孩子。其次,适当延迟满足孩子的某些需求,让孩子学会珍惜和尊重。最后,学会对孩子说“不”,对于不合理的要求要明确地拒绝并说明原因。

02

受挫型逆反

青春期的孩子脆弱而敏感。学习上的困难,父母、老师的批评,同学之间的摩擦,都可能影响孩子的情绪,让他们感到难过,甚至觉得自尊心受到伤害。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安慰和开导,孩子就容易恐慌,或者敌视周围的一切,也容易和父母发生争执。

建议

首先,关注孩子的情绪,温馨、宽松的家庭氛围能有效帮助孩子缓解压力。其次,让孩子尽情倾诉,当发现孩子情绪反常时,父母要找适当的时机和孩子谈心并引导孩子。最后,永远不要称孩子为“坏孩子”,父母不能给孩子下彻底否定性的评价,要看到孩子的优点。

03

压抑型逆反

许多父母怕孩子反抗,最常对孩子说的就是“听话”,可是,太听话的儿童,往往可能成为问题儿童。有些孩子从不违抗父母的意愿,但是不反抗,并不意味着没有矛盾,他们只是把矛盾埋藏在心里。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会越来越渴望自己做主,不顾一切地反抗父母,从而产生激烈的冲突。

建议

首先,选择是孩子的权利。遇到与孩子相关的事情时要和孩子商量,千万不要代替孩子做决定。其次,父母应给孩子宽松、自由的发展空间。要经常和孩子讨论对各种事情的看法,肯定孩子的努力。最后,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扮演全能角色。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教育的首要原则就是理解和尊重。

04

叛逆型逆反

青春期的孩子容易情绪不稳定甚至叛逆。他们希望通过另类的言行,引起周围人的关注。为了显示自己的独立,他们喜欢批判和否定所有事情,尤其是父母管教时,他们可能会尖锐刻薄地反驳,从而证明自己与众不同。如果父母在同伴或异性面前管教他们,他们的逆反心理会更加强烈。

孩子叛逆期心理教育篇(6)

关键词:初中生;叛逆期;教育

“叛逆心理”又称“心理断乳期”,这阶段的学生是最需要我们关心的群体,在这一阶段,走错一步就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为学生指明人生方向,纠正错误思想及不当行为,是做为教师应做的并需一直做下去的一件大事。

一、叛逆心理的形成

我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我们的孩子越来越不好管了,你说什么他就偏不做什么。”“有时候你刚要说话他就非常烦躁,不愿意听你说下去。”在教学管理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个别人“不接受老师的教导”、“不听老师的话”,常与老师“顶牛”、“对着干”等现象。有的学生明知自己做错了事,面对老师的批评、家长的指责、同学的劝告,不但听不进,反而反感、抵触甚至采取过激的言行。是什么原因导致它的产生?如何消除不健康的叛逆心理?所有这些问题都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正确认识和研究、摸索。

我们要消除学生的叛逆心理,首先要“知己知彼”,了解学生之所以会在这一阶段产生叛逆情绪的原因。其实叛逆心理是初中生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初中学生多为13~15岁左右,这个年龄是青少年生理发育时期中的最"迅"、最"猛"的时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持批判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叛逆心理,易引起少年的狂躁与不安。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

二、正确导向叛逆心理的对策

1.教师应给学生灌输正确的观念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教师应该给学生灌输正确的观念,矫正学生错误的思想,帮助学生们度过叛逆期,告诉学生们叛逆期是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的过程,指出叛逆期的一些错误的事例,给学生们敲响警钟。教师灌输正确的观念可以通过一些方法,例如:健康教育课、思想品德课、班会、学校的一些心理讲座等。

2.教师应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师生沟通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并加强师生的沟通,沟通是最重要的交际方式,所以只有通过与学生加强沟通,才能对学生的身心变化有更加细微的感知,这样,才有利于教师及时采取行动去矫正学生的错误行为,并将学生的错误行为导向到正确的轨道上。对教师来说,想要了解一个学生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学生的心理健康,这个就需要教师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学生的配合度相融合,这两方面的融合也充分体现了加强师生沟通的重要性。

3.教师应严守师德,杜绝言语攻击或体罚学生

教师的言行是一个标杆,教师的师德不仅是这个教师素质的体现,也是评价这个教师是否是一个好教师的标准。只有专业知识牢固,品德优秀,严于律己的教师才可以教出一群有优良品德的学生。近些年来,杜绝教师言语攻击或者体罚学生被人们广泛关注,言语攻击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种伤害,这种伤害是无声的,但是持续的时间非常之久。叛逆期的学生心理更加的脆弱,如若教师口不择言的对这期间的学生进行言语攻击甚至人身攻击,那么有些后果是无法料想的,因此,每个教师要认清学生的接受能力并不是一样的这一个事实,尽可能的因材施教。人与人之间有效的沟通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A上的,一个严守师德的教师,是会想尽办法与学生成为朋友的教师,威严与平易近人并存,做一个聪明的育人者、聆听着和沟通者。

三、总结

学生叛逆的言、行、思想是青春期心理发展的必然表现,其中透露着学生自我省悟,希望受到重视,渴望独立,渴望理解,追求创新的良好动机。但是如果不合理引导,可能会使学生由希望的“殿堂”跌落到失望的“泥塘”;从自信滑向自卑;从开放走向闭锁;从积极转为消极。我们的理解沟通常常是通向学生心灵的一座桥梁。我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越来越感觉到一种平等和悦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其实,每位学生都是愿意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肯定与表扬的,这也是人之常情。以朋友的诚心对待学生,学生是会理解的,毕竟初中生是懂道理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嘛。当然,这需要我们教师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也要我们不断地提高个人的修养,多研究初中生阶段的青少年心理特征,真正成为他们人生的引路人和铺路石。

参考文献:

孩子叛逆期心理教育篇(7)

孩子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自我认知、自我判断、自我评价能力初步形成,自我意识强烈,主观能动性又很强,看待问题的角度、方式也变得不同,对于大人的要求和安排不会一味服从,喜欢“独立”,这时免不了会出现叛逆的行为。孩子处于逆反时期时大人如加以正确引导,将使孩子一生受益,但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和成长行为。可见,当孩子产生叛逆行为时,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采用怎样的教导方式,运用怎样的艺术手段来化解孩子的叛逆情绪是十分关键的。 

一、造成幼儿叛逆的原因 

(一)过度宠爱、放纵 

随着社会环境的逐步改善、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现在大多数家庭里只有一个或是两个孩子,有些父母也会把孩子交给老人帮忙照看,有的家长对孩子溺爱、娇惯、放任、迁就等错误的教育方式,难免会造成孩子固执任性、胆大妄为的行为。 

(二) 不尊重孩子 

有些大人有时性子比较急躁、脾气比较火爆,孩子犯了错误不问其原因也不了解情况,总是随意在外人面前说孩子的短处,贬低孩子,甚至训斥、打骂,很少考虑孩子的自尊心,这样孩子就会越来越不听话,遇事也会变得唯唯诺诺,胆小害怕。 

(三)大人反复唠叨 

很多大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担心孩子会理解不了、记不住,总会反反复复地说。然而如果孩子长期处于这种没完没了的说教当中,就会产生抵触情绪,产生叛逆心理,即使明知道父母说得有理,他们也不乐意听。 

二、矫正幼儿叛逆行为的方法 

(一)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把他们当作一个开始有独立意识的小伙伴,有事情互相商量,征询孩子的意见,对于孩子合理的要求,我们可以尽量满足。如果孩子的要求不合理,可以考虑冷处理的方式,用孩子感兴趣的其他事物来分散他的注意力。即使孩子犯了错误,也要冷静处理,先问问原因,了解情况后一起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平等相待、循循善诱、多鼓励、少批评。切忌把幼儿的短处跟别人的长处相比较,这样会挫伤幼儿的自尊心、自信心。 

(二) 标准统一,共同监督 

首先大人一定要统一教育方法,共同督促孩子。大人一定要把自己的情绪控制住,不能以任性对任性,要语气温和地教育孩子,和他讲道理,要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的意图。如果孩子犯错误了,我们要让孩子从他的角度自己说说事情的经过,问问他有什么感觉,孩子冷静下来后,问问他想怎么做,可以和孩子一起想各种办法,让孩子自己说每个办法的后果,孩子一定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办法,再问问他想怎么做,结果是怎样的,哪样做更好,下次如果再发生会怎么做。这样处理的话,孩子不仅慢慢地会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会觉得大人说的有道理,自然不会叛逆了。 

(三)发现闪光点,表扬鼓励